《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4-05-14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精选12篇)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篇1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创刊于1976年,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山东电子学会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37 —1423/TN、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9528。

期刊发行范围广泛

——国家工信部、兄弟省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山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全国各类计算机、信息化、云计算、物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软件等行业协会、联盟单位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

——国内从事两化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的IT厂商、软件企业、系统集成商、系统服务商和应用提供商等。

——金融、通讯、交通、住建、教育、安防、国土资源、公用事业、卫生等信息化应用部门。

——国内信息化领域主要展会,以及信息技术学术活动和论坛。

合作形式多种多样

——封面人物、封面专题

——企业展示、产品展示、解决方案

——软文专题

——整版、1/2版彩色广告,多种选择形式

印刷尺寸说明

本刊尺寸为:210mm×285mm(含出血),请根据广告形式确定版面尺寸。

广告版位示例

敬请垂询

联系人:许立新13275313377王艳利18766110500

邮箱:sditi@163.com

联系电话:0531-85196034、86126238( 传真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篇2

技术》说课教案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来,很高兴有机会参加本次说课大赛,聆听评委老师的悉心指导。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下面我分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基础性章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介绍有关信息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以后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打下基础。

2、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而且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没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我校同学的情况,以提问、启发、观察、分组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悠久历史。

【过程与方法】 理解信息的特征并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积极探索,激发学生

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难点:信息的特征。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所以用提问法、探讨法、讲授法等手段在普通教室进行授课。主要用黑板,粉笔,教科书等教具。

2、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本节课我创设情景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信息,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是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信鸽传信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信鸽传信从唐代开始已普遍,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所以古代信鸽传信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展示图片)。如果我让同学们把一条紧急信息传递国外的朋友,那你们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导入性提问)通过这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信息与信息特征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积极思考,纷纷回答问题;这既为新课做好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环节是 任务驱动、分组讨论

提出教学任务一:校园里铃声响、十字路口的红灯、报纸上的文字等举例让学生分组交流说出信息有哪些特征和信息的概念。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分组交流要总结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概念。这样做是让学生逐步培养获得知识,能提高自主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任务二: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那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经历了什么样的悠久历史?

通过合作交流要说出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促进师生的互动性,主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而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能力、探索意识并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始终学习的手段。第三环节是 归纳、总结知识点 老师引导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1、信息是实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信息的特征是普遍性、传递性、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价值型、无限性、时效性。

2、信息技术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它的英文缩写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技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的发明及普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第四环节是布置作业

1、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信息技术的利和弊的相关资料。第五环节是板书设计

适当的板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揭示教材精华。

1、信息的特征、信息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篇3

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学其它课程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课程的教学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相配合。所以,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即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地使用了各种信息技术设备,似乎就已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我的看法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已,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它们,确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但这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的最终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出发点不在这里。由于以前的电化教育实践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认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为了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形像化以便于学生理解。这一现象在现今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还广泛地存在着,并且做为评价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志。显然,这种理论和实践与我们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关系到课程整合的成败,也说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成败。对于怎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呢?让我们通过一具体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来探讨一下。

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是广大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但是,学生对网络感兴趣主要表现在上网聊天和玩游戏,而对学习网络的相关知识则不太感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堂要求学生制作场景音乐的课。其设计思想是:既然学生普遍对上网聊天感兴趣,那么就让他们制作一个在聊天时常见的场景音乐。因为场景音乐是聊天者经常用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像化的载体,广大的学生也喜欢用这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在学习制作场景音乐的过程中,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网络部分要求掌握的知识。为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提出制作场景音乐这一学习任务,要求通过制作场景音乐来掌握教材要求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

二、提供完成这一任务的参考性工作流程(以教师演示的形式出现)

1.确立一场景音乐主题。

2.根据主题收集相关材料。

3.制作场景音乐元件。要求学会使用Firework gif等软件,并在制作场景

音乐元件的过程中,掌握网页文件格式的有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4.用QQ场景音乐软件制作场景音乐。

5.上机验证作品并完善作品。

三、学生自己制作作品,制作时,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

四、教师与学生共同讲评学生作品

五、修改完善作品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为教学创设一种适宜教和学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择主题,搜集材料,制作元件,创作作品,整个过程全部是自己动脑、动手面完成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进行示范演示,但这只是一种导向性的演示,对学生只起到一种引导作用。

2.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经过自己思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这样认为,是一种知识的还原的过程。即教材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概念是经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而掌握的。学生掌握知识是经历了在理论概念的指导下,经过动脑、动手的感性实践而再次回到理性的过程,即所谓的知识还原过程。

3.学生的学习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下进行,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了交流与合作。这就打破了原来教学模式中一般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互动的现象,而且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一变化给学生带来的结果是: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形成了通过交流与合作而获得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这为将来学生进入社会获取新的知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坚实的社会交际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篇4

期刊发行范围广泛

——国家工信部、兄弟省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山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全国各类计算机、信息化、云计算、物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软件等行业协会、联盟单位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

——国内从事两化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的IT厂商、软件企业、系统集成商、系统服务商和应用提供商等。

——金融、通讯、交通、住建、教育、安防、国土资源、公用事业、卫生等信息化应用部门。

——国内信息化领域主要展会,以及信息技术学术活动和论坛。

合作形式多种多样

——封面人物、封面专题

——企业展示、产品展示、解决方案

——软文专题

——整版、1/2版彩色广告,多种选择形式

印刷尺寸说明

本刊尺寸为:210mm×285mm(含出血),请根据广告形式确定版面尺寸。

广告版位示例

敬请垂询

联系人:许立新13275313377王艳利18766110500

邮箱:sditi@163.com

联系电话:0531-85196034、86126238(传真)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篇5

让学生掌握收藏网址和从网上下载图片、网页的方法。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在网上迅速搜集信息、保存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保存整个网页和保存网页上的图片。这两种操作是我们今后在网上收集资料最常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浏览网页时发现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怎么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呢?

2、这节课学习“网页的下载与保存”

二、保存网页。

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打开寓言故事"的网站。

用“baidu”搜索即可

2、这个网站,我们可以从IE浏览器的地址栏中去把它找出来。因为输入过一次的网址,会在短时间内保存在地址栏中。

3、大家可以快速的浏览这个网页。

4、你浏览到哪些信息?

5、网站上的信息还有很多,有些同学还想带回家去看,我们该怎么办呢?(把它保存下来)

6、完成任务一:保存寓言故事网站的首页。

7、学生作业展示:在我们的文件夹中保存到了一个网页和一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中是什么呢?原来是刚才这个网页上所有的图片。

8、请同学打开文件夹中的网页,请你仔细观察地址栏中的地址,和刚才有什么区别?(现在的地址栏是网页存放的路径,刚才的是网站的地址)。

三、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1、找到一张图片“baidu”的图片搜索,

2、在图片上点“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

3、选择保存位置

4、学生练习

四、大显身手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后,极大地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带来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为当代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技术方面的强有力支持,使教育质量得以极大提高。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发展目标、发展前景和多方面的保障,都将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提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大好机遇。

一、什么是职业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是职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良好的网络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推动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过程。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开展信息处理,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授课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高效完成授课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国外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主要特征是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更深层的是借助信息技术来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方式和改进教学方式。美国作为当前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信息技术的发展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创设于1985年的“2061计划”的目标是要大力提升全体美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计划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了要将信息技术与各门学科进行整合的思想。英国用六年时间实施了MEP计划,该计划从计算机基础学习CBL出发,开展计算机等信息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新加坡几乎每位教师都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他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信息交流和日常管理方面使用信息技术,而且还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与教学过程。

三、国内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我国目前还处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统计局在对世界28个主要国家的信息能力进行的比较中,中国排27位。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提出课程整合概念,并在当年组建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的基础上,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组织实验学校召开全国研讨会;教育部在2000年首次将课程整合提至国家政策的高度;教育部还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对策研究列为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5年,教育部师范司全面启动开展了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教育技术培训;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当前职业教育对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只在极少专业领域进行;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职业教育课程,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尚待深入开展。

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

1.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已基本形成,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已建成,但因目前网络传输速度过慢、远程教学信息传输不稳定性和网费过高等原因,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2.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近50%的职业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有效改善了硬件环境,网络将学校的办公场所、教学实验点、教辅部门、后勤服务场所和学生宿舍有效连接在一起,一些职业学校还通过网络开展远程培训、设立数字图书馆、实现网络办公、优化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以及开发教学资源等项目的应用。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课程不多,大多数只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3.职业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质量有待提高。当前,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受地区发展差异、经费投入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水平不高、用人单位用工需求日益提升、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专业课程内容选编没有统一尺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课程的应用教学软件设计过于简单,还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各门课程的教材选编和教学软件之间的有效结合,存在职业教育资源质量不高的问题。

4.职业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对教师进行有关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即使开展相关培训,也存在培训内容简单、参培人员不重视、不能将培训课程与教学有效结合的现象,再加上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出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专业教学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培训还只停留在制作和演示简单课件的初级阶段。

五、国外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应用给我们的启示

欧美国家对于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都比较领先。一是开发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体系。二战后,发达国家应用教育技术的教育系统设计,开发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体系。二是促进了职业教育模式与教学模式的发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以巩固和发展。三是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远程职业教育发展。美国教育界通过运用远程教育系统对从事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既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掌握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让教师通过职业培训学习体会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和教学资源中的合理利用。四是促进职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多年来,我国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再加上各职业学校在试图解决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持等原因,都成为长期以来制约他们应用信息技术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进程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职业学校的教师面临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一要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懂得如何正确面对挑战,努力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二要深入调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发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努力实践和大胆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三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顺利完成培养合格劳动者和专门职业人才的光荣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学校信息化教学[M].

[2]刘培俊.职教信息化的核心是应用——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学校处副处长[J].中国教育网络,2006,(1-2).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研究[M].杜吉,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篇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目前我国各级医院正广泛用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因此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成为胜任工作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条件。信息技术与 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丰富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增加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要求以先进 的教育理念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 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让学生在这种教学资源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整合后的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改善了传统 以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 职 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 的性质

在职业技术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基础知识必修的基础课程, 是职业技术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与掌握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公共课程。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 的学习, 能够学习与掌握有关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等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基础知识与概念,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原理、组成结构以及计算机的应用。 例如: 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计算机硬件 (鼠标、显示器、机箱) 、计算机系统软件、计算机硬件系统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 、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二进制、十进制的算法、数据库的 了解、计算机网络应用、互联网 (Inter- net) 的基本概念与操作计算机常用的操作系统 (Windows XP、Windows 7) 、计算机办公应 用软件 (Word、Excel、Power point) 的操作与应用等。由此可见, 开设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 学生不仅学到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还掌握了一定的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能够满足信息时代医疗卫生人才发展的需求, 为学生将来到医院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 职 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 的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以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例如, 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 这些理论基础知识对早期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广泛内涵。信息时代强调的 不仅仅是计算机理论知识, 更多的是利用计算机获取各种信息与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的综合能力。现代职业技 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有四点: ①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为学生未来计算机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 学生只有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才能更好地提高信息素养; ③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意识, 让学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能够熟练地搜集信息、寻找信息、整合信息,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④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社会性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与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社会中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学生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 更多地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与认识信息技术知识, 并且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信息技术。传统的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已无 法达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虽然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有所改善,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教学条件的限制。近几年,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职业技术学校扩大招生规模, 而教学硬件设备没有更新, 使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②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少。 由于网络上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大部分都是面向社会群众的, 内容相对简单、易懂, 没有或者很少有真正适合医疗卫生类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较为全面、系统 的学习资源。③教学时间少。在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 教学内容过多, 而教学时间较少的现象。由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起点不同, 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学生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很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因此, 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4 信 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 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策略

课程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 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我国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起步时 间较晚, 课程整合处于一种较低的层次,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近几年来, 笔者结合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 对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策略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

4.1 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进行信 息技术培训的策略

是信息技术 教师缺乏 现代信息 技术教育理论知识, 信息技术素质不高, 是信息技术教育难以充分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是 非常必要的。向信息技术教师传授现代信息 技术教育理论知识, 让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必要性, 转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观念。观念是在生活与工作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观念的真正转变也要经过生活与工作才能完成。

4.2 信 息技术 “适时 ”、“适度 ”用 于专业课教学的策略

在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合理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 还应积极引进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 将二者融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优化, 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利用最少的时间, 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学要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

4.2.1 信息技术“适时”性原则

在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能够让学生看清计算机结构、工作原理等, 这样比教师在台上讲的效果要好得多, 也便于学生记忆。因此, “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可以有效突出信息技术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降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难度。

4.2.2 信息技术“适度”性原则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 将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适度”性原则, 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接受程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调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潜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 术课程整合有效促进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 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需求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继斌, 张晓宇, 李成林.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研究[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技术科学) , 2009, 30 (03) :201-202.

[2]李晓燕, 唐加有, 唐志强.信息技术与职校物理课程整合的研究——少课时背景下职校物理课程改革探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2 (06) :128-129.

[3]卞素兰, 尹丽丽, 高素素.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 (机械制图)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 2010, 38 (09) :157-159.

[4]胡春亚, 蔡卫东, 徐立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3 (11) :148-149.

[5]贾志斌, 杨巧玉, 胡加圣.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39 (22) :146-147.

[6]曾祥霖, 张绍文, 刘成新.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33 (13) :122-125.

试析现代信息技术与档案信息安全 篇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档案信息安全,影响,策略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化渗入到档案学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与档案学的关系变的越来越密切。档案载体的变化、档案传输的及时性与无纸化办公的实现等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但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必然会对档案信息安全造成影响, 如电子文件风险等。因此, 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档案信息安全的关系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指所有能用来扩展的信息功能的技术[1]。本文从信息安全要素角度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影响。

1.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档案信息泄密事件的增多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造成档案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发展。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档案信息泄密现象较以前有增强趋势。主要表现: (1) 泄密事件涉及范围由军事领域向其他领域拓展。网络的普及让信息的获取、共享和传播更加方便, 同时也增加了重要信息泄密的风险。在2007年泄密事件中, 除了军事领域外, 还涉及娱乐圈、王室、IT、商业广告、学界等领域[2]。 (2) 泄密事件内容由军事情报向个人隐私拓展。电子文件的产生和网络的普及, 不仅使人们开始讨论个人隐私泄密事件, 而且也使信息伦理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2008年新春的“艳照门”事件和南昌大学50名女同学的个人信息上网事件, 都是个人隐私泄密的案例。 (3) 泄密行为开始由官方行为向个人行为发展。随着电子文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个人信息泄密行为呈现上升趋势。由于个人对档案信息保密意识的淡薄, 使个人有意或无意造成信息泄密。据国外媒体报道, 最新调查报告显示, 75%的企业信息泄露事件都是由内部员工造成的, 只有1%是由外部网络攻击造成的[3]。

2.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达与电子文件传输安全。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件传输中的安全问题受到重视, 主要表现在: (1) 电子文件修改的易动性与不留痕迹性是文件传输的障碍。在电子环境下, 电子文件由于其内容与载体的相分离性使内容和格式是很容易进行改动的, 并且不留任何痕迹。这样就不仅会使数据内容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还会使文件的格式等外在形式都失去了原件的原始特征, 影响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原始性。 (2) 电子文件的易复制性使电子文件传输的不一致性倍增。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信息的复制性程度和扩散程度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同时, 电子文件风险的存在使大部分机构在电子文件的使用过程中都实行“双套制”或多备份制度。此时, 备份的不一致性影响了电子文件的传输和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 (3) 电子文件的易消失性是电子文件传输中保管环节的重要因素。首先, 电脑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扰, 都会给电子文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其次, 数据载体的物理损伤以及外围设备出现技术障碍可能危及电子文件的安全和正常运用。伦敦证券交易所就是曾因计算机出现故障而出现停市, 引起投资者的恐慌。

3. 现代网络技术与用户身份认证安全。

电子文件的可用性受载体介质与当时的信息技术条件限制。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档案信息化, 更促使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兴起, 因此电子文件防止非法入侵的身份认证等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 (1) 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使信息存储介质容量不断增大。新的技术条件下, 存储介质的易过时性与软件的不兼容性, 造成文件不可用。联邦德国在接管东德政府的档案时, 就曾碰到过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或保管介质过时的窘境。 (2)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门户网站的建设, 使得非法入侵现象日益加剧。主要表现在由入侵政府信息网站、企业信息网站向入侵个人信息网站发展。 (3)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身份认证技术向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发展。信息社会的发展, 使数字化身份认证使用越来越广泛。譬如:字技术、生物特征技术、零知识技术等。数据库及网络数据库的兴起, 更使身份认证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受现代技术限制, 身份认证技术还面临很多难题, 时常出现认证失败案例, 业界目前正努力攻克这些难题。

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档案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不仅是档案信息工作的主题, 也是国家信息工作部门永恒的话题。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 档案信息安全涉及诸多因素。本文将从运行环境、组织环境、处理环境、管理环境四个角度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1. 注重物理安全与人为因素破坏相结合。

电子信息和电子档案的机读特征, 使电子设备安全和介质安全在运行环境中占主导地位。在信息安全事故中, 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因此, 安全的运行环境除了涉及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介质安全因素外, 还应注重与人为因素相结合。档案信息场所安全可以通过相应的防灾安全措施来保障, 包括:防火、防震等措施。档案信息设备安全可以设置电源系统安全和电磁安全来保障。但人为因素的破坏是档案信息物理安全中重要的内容。它渗入到档案信息物理安全其他因素中, 建立信息场地的防人为破坏设施, 保证档案信息不被人为的有意破坏或失误因素破坏。因此, 在档案信息物理安全中注重与人为因素结合, 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2. 注重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与先进信息技术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 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需要相应的软件系统来读取。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出, 每一次的信息革命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关联, 并且每一次的信息革命都导致新的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 要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安全是不可能的。因此, 在构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时要与当时的先进信息技术相结合。软件系统安全包括系统软件安全和应用软件安全, 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的正常运行, 并且在遭到破坏后, 能迅速发现, 及时恢复运行。对于系统软件安全, 应密切关注系统软件的官方漏洞及补丁发布情况, 弥补不足。而对于应用软件, 应加强与软件提供商的沟通, 及时发现、堵塞安全漏洞。同时, 档案信息的特殊性, 使档案部门在选择信息系统时, 还应注意信息保密的问题。

3. 注重档案信息处理与数据安全相结合。

电子环境使信息的处理更加方便、及时, 信息处理的数字化特征也使数据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确保数据传输安全、数据存储安全和用户安全显得非常重要。数据安全是指防止数据被偶然的或故意的非法泄露、变更、破坏, 或是被非法识别和控制, 以确保数据完整、保密、可用。数据安全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4]。目前, 在数据安全技术方面, 可以采用加密技术、确认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计算机容错技术、安全操作系统、防病毒技术等措施来保障。

4. 注重制度建设与档案管理系统管理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档案信息化势在必行。作为档案信息化必要的硬件与软件设备——计算机与计算机系统, 就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 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健运行, 降低恶意攻击以及各类故障带来的风险。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因素涉及许多方面。本文只是从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制度建设。除了要建立健全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设备操作使用规程、信息系统维护制度及网络通讯管理制度外, 还要建立高效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应急响应机制。 (2) 人员培训。人为因素作为影响档案信息安全的主观因素, 渗入到档案信息安全各要素中。首先, 加强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培养;其次, 加强档案人员现代信息技术的培养, 增加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电子档案保护等内容培养。最后, 重视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加强新技术应用的培训。

档案信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 使档案信息安全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下档案信息安全所受影响, 作者提出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 档案信息的安全策略。

参考文献

[1]吕新奎.中国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2]盘点2007年泄密事件七宗罪[EB/OL].http://bbs.ynet.com/viewthread.php?tid=444830, 2008.11.26.

[3]企业信息泄露7成由内鬼造成黑客只占1%[EB/OL]http://nj.it365.com/185/8345185.shtml, 2008.11.26.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篇9

——杂志创刊于1976年,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 山东电子学会主办。

——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 杂志连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 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权威专业数据库。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全年120元

国内外公开发行 全年12期

——国家工信部、兄弟省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山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全国各类计算机、信息化、云计算、物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软件等行业协会、联盟单位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

——国内从事两化融合、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的IT厂商、软件企业、系统集成商、系统服务商和应用提供商等。

——金融、通讯、交通、住建、教育、安防、国土资源、公用事业、卫生等信息化应用部门。

——展会覆盖:国内信息化领域主要展会, 以及信息技术学术活动和论坛, 实现现场发行和订阅办理。

服务内容

——职称论文、应用方案、政策解读、标准宣贯、高层访谈、企业活动报道、产品信息。

——专家咨询:专家、学者、企业决策者。

——整合营销:运用杂志、行业网站、公关活动、行业数据库等形式, 为企业提供整合营销服务。

——媒体宣传:作为支持媒体为客户举办重点活动, 开辟专版对客户进行连续报道, 承办技术研讨、新产品发布、市场推广等活动。

注:如需订阅, 请工整、详细地填写2015年订单回执, 并将回执与汇款底单一起, 邮寄/传真至《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北路24号省经信委3号楼250011

联系人:王艳利胡聪聪

传真:0531-86126238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篇10

本编辑部未委托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征稿或代收稿件。《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编辑部投稿方式如下:

邮寄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北路24号414室

联系电话:0531-88110998

投稿邮箱:wei.zhang@sdie.org.cn

除以上投稿方式外, 其它任何联系方式均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无关, 敬请广大作者、读者注意, 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 篇11

关键词: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37-01

如何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通用技术的更有策略的教学、更完善的评价和更多维度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教育急需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技术的运用无处不在,运用到教育教学上,它能丰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简化教学流程,提高通用技术内容的保鲜性,先进性,能突破传统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的主要方式

1、从教学手段、形式和教学结构上整合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上的整合,能让教学手段和形式更丰富,更多样化、更直观,更具有情境,从而激活课堂氛围,简化了技术流程,降低了技术难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1)从学生层面看。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学习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有力手段。

例如:在《人机关系》一节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收集关于人机关系的更多实例,一来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二来丰富了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对此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从而形成人机关系的理论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理解技术的原理和特性,为后面的自主设计打下基础。

(2)从教师层面看。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课堂将不在拘泥于传统课堂,不再拘泥于教师与学生必须在一个地理空间里完成教与学的模式,网络将成为课堂的延伸。

(3)从其他教学手段上看。

可以利用摄像机,将学生的实践环节拍摄下来,记录下来,生成视频文件,在课堂内外随意调用。比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时,往往只关注本组的实践活动,而不能顾及其他组的。如果把每组的实践都拍摄下来,学生可以随意调用,回看本组录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步改进;回看观摩其他组录像,博采众长,少走弯路,对于打开学生思路,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2、从教学资源上整合

(1)利用多媒体,调动全面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通用技术涉及面广泛,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信息通过文字、数据、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丰富课堂内容,可刺激学生各方位的感官,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和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提供学习积极性,以更加热情的态度去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通用技术的特点之一是技术性强,很多学生难于理解的抽象内容,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化静止的为动态的,化抽象的为具体的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演示不可到达的场景,不可用肉眼观察到的景象,演示危险和难以操作的实验等等。可以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

在教学导入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媒体素材,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从课间的兴奋中迅速带到课堂中来,多媒体的展现加上适当的启发式提问,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教学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繁为简,化抽象的为具象,降低难度,更利于学生理解。还可以利用其他多种信息技术设备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感染力。比如展示台,把它连接在投影机和电视机上时,就可以将资料、讲义、实物、幻灯片等清晰地展示出来,可以调整放大比例,以方便学生阅读观看。比如电子白板,电子白板通常由台式计算机、触摸式白板、投影仪、音响、话筒等电子设备组成,它也带来一种新兴的、电子化的、智能化的教学模式。有些地区的学校已经将电子白板和学生的电子书包联合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电子白板的功能主要有基本的批注与绘画功能、鼠标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内容的恢复和更新功能、普通电脑功能,还有屏幕捕获、层技术、图形编辑功能,对操作内容进行重播回放,方便的书写功能、手写识别功能,功能强大,好用实用,是现代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好信息技术设备。[1]

总之,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从各方面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在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教学实践中,努力钻研,把自己提升为教育研究者,推进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1629909.html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篇12

我县中小学教师在近几年时间里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信息技术初级、高级培训与考试。教师利用双休日、假期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 通过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掌握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课件制作等方面基础知识。但是, 通过培训后反馈, 我们发现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 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师中, 而这部分教师一般缺少教学经验, 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信息技术基础又较薄弱, 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 我就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以就教于同行。

一、加强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培训

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 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 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 有了交互性, 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 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 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 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 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无论是是学科教学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 应该首先针对教师的思想顾虑, 围绕素质教育观进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 举例。让教师认识到, 现代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要, 对于各类学校来说, 它几乎是实现教学过程改善的期望的第一重要资源环境。其次是针对教师的心理惰性, 强化信息社会和未来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化角色的思想认识, 信息社会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指导型、伙伴型、科研型、学习型,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必须强化教师这方面的思想认识。让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现代社会, 教学必须凭借各种教学技术,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大多数教师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目前仅仅凭靠经验, 很盲目, 经验是很重要, 但是在日益复杂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 已有的经验已经远远不够, 教师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按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 软件的开发、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核心, 教学设计是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

二、学科教师应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

近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其信息技术技能到底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呢?是重技术, 还是应该重应用?尤其是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 且不说家庭电脑的普及, 在学校里也基本上做到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 并且连通了网络。如今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 每天呈几何级数字增长着, 我们是否能够运用自如, 是否能够找到自已需要的信息呢?这应该是当前教师基本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吧!另一方面, 现代的通讯方式, 网络环境交流平台, QQ、MSN、BBS、BLOG、FTP等, 教师们是否在利用这些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服务, 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呢?再有, 利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Intel未来教育学习方式、项目学习方式、综合实践学习、webquest、Big6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师否了解, 是否尝试在教学中使用呢?我想:计算机培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使用flash、autherware等几个工具软件, 更重要的是要力足于应用, 使教师了解网络学习的基本方法, 提高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进而利用网络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认清学科特点,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多针对性

每个学科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学科, 需要教师使用的信息技术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如数学教师掌握几何画板尤为重要, 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几何画板较文字处理的作用要小得多。此外, 对于不同的学科,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方法也不可能相同, 各学科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要培养教师的这种能力, 而将不同学科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同一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显然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培训没有针对性, 使用案例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科的教师。如果受培训的教师只是将所学到的方法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教学中将起到不良的效果。因此, 应在培训时将各科教师分开教学, 这样才能针对这一学科的特点, 为本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做培训方法, 培训内容, 使教师能够较快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 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信息技术培训必须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时, 都带着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任务, 有一个预期目标, 想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教学应用到达一定的层次, 期望培训内容的实用, 期望训练信息技术技能技巧, 特别是期望以信息技术在所关注的某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 而不是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 所以教师训练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期望解决的实际问题与目标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寻求解决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本人、培训伙伴与培训指导者组合进行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 培训指导者必须围绕与迎合教师本人的实际问题与预期目标设计一系列具体任务, 在有交流协作与指导的前提下, 规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具体任务的时间, 这种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训练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

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法

上一篇:医疗设备管理的经验谈下一篇:原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