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10-08

信息与通信技术(精选12篇)

信息与通信技术 篇1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目前我国各级医院正广泛用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因此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成为胜任工作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条件。信息技术与 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丰富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增加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要求以先进 的教育理念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 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让学生在这种教学资源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整合后的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改善了传统 以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 职 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 的性质

在职业技术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基础知识必修的基础课程, 是职业技术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与掌握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公共课程。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 的学习, 能够学习与掌握有关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等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基础知识与概念,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原理、组成结构以及计算机的应用。 例如: 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计算机硬件 (鼠标、显示器、机箱) 、计算机系统软件、计算机硬件系统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 、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二进制、十进制的算法、数据库的 了解、计算机网络应用、互联网 (Inter- net) 的基本概念与操作计算机常用的操作系统 (Windows XP、Windows 7) 、计算机办公应 用软件 (Word、Excel、Power point) 的操作与应用等。由此可见, 开设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 学生不仅学到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还掌握了一定的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能够满足信息时代医疗卫生人才发展的需求, 为学生将来到医院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 职 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 的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以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例如, 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 这些理论基础知识对早期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广泛内涵。信息时代强调的 不仅仅是计算机理论知识, 更多的是利用计算机获取各种信息与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的综合能力。现代职业技 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有四点: ①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为学生未来计算机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 学生只有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才能更好地提高信息素养; ③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意识, 让学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能够熟练地搜集信息、寻找信息、整合信息,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④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社会性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与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社会中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学生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 更多地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与认识信息技术知识, 并且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信息技术。传统的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已无 法达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虽然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有所改善,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教学条件的限制。近几年,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职业技术学校扩大招生规模, 而教学硬件设备没有更新, 使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②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少。 由于网络上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大部分都是面向社会群众的, 内容相对简单、易懂, 没有或者很少有真正适合医疗卫生类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较为全面、系统 的学习资源。③教学时间少。在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 教学内容过多, 而教学时间较少的现象。由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起点不同, 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学生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很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因此, 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4 信 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 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策略

课程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 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我国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起步时 间较晚, 课程整合处于一种较低的层次,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近几年来, 笔者结合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 对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策略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

4.1 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进行信 息技术培训的策略

是信息技术 教师缺乏 现代信息 技术教育理论知识, 信息技术素质不高, 是信息技术教育难以充分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是 非常必要的。向信息技术教师传授现代信息 技术教育理论知识, 让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必要性, 转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观念。观念是在生活与工作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观念的真正转变也要经过生活与工作才能完成。

4.2 信 息技术 “适时 ”、“适度 ”用 于专业课教学的策略

在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合理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 还应积极引进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 将二者融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优化, 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利用最少的时间, 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学要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

4.2.1 信息技术“适时”性原则

在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能够让学生看清计算机结构、工作原理等, 这样比教师在台上讲的效果要好得多, 也便于学生记忆。因此, “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可以有效突出信息技术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降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难度。

4.2.2 信息技术“适度”性原则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 将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适度”性原则, 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接受程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调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潜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 术课程整合有效促进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 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需求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继斌, 张晓宇, 李成林.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研究[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技术科学) , 2009, 30 (03) :201-202.

[2]李晓燕, 唐加有, 唐志强.信息技术与职校物理课程整合的研究——少课时背景下职校物理课程改革探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2 (06) :128-129.

[3]卞素兰, 尹丽丽, 高素素.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 (机械制图)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 2010, 38 (09) :157-159.

[4]胡春亚, 蔡卫东, 徐立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3 (11) :148-149.

[5]贾志斌, 杨巧玉, 胡加圣.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39 (22) :146-147.

[6]曾祥霖, 张绍文, 刘成新.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33 (13) :122-125.

[7]赵丽丽, 谢百合, 董玉琦.银川市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3 (03) :155-157.

信息与通信技术 篇2

技术》说课教案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来,很高兴有机会参加本次说课大赛,聆听评委老师的悉心指导。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下面我分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基础性章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介绍有关信息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以后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打下基础。

2、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而且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没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我校同学的情况,以提问、启发、观察、分组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悠久历史。

【过程与方法】 理解信息的特征并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积极探索,激发学生

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难点:信息的特征。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所以用提问法、探讨法、讲授法等手段在普通教室进行授课。主要用黑板,粉笔,教科书等教具。

2、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本节课我创设情景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信息,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是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信鸽传信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信鸽传信从唐代开始已普遍,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所以古代信鸽传信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展示图片)。如果我让同学们把一条紧急信息传递国外的朋友,那你们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导入性提问)通过这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信息与信息特征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积极思考,纷纷回答问题;这既为新课做好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环节是 任务驱动、分组讨论

提出教学任务一:校园里铃声响、十字路口的红灯、报纸上的文字等举例让学生分组交流说出信息有哪些特征和信息的概念。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分组交流要总结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概念。这样做是让学生逐步培养获得知识,能提高自主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任务二: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那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经历了什么样的悠久历史?

通过合作交流要说出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促进师生的互动性,主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而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能力、探索意识并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始终学习的手段。第三环节是 归纳、总结知识点 老师引导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1、信息是实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信息的特征是普遍性、传递性、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价值型、无限性、时效性。

2、信息技术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它的英文缩写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技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的发明及普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第四环节是布置作业

1、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信息技术的利和弊的相关资料。第五环节是板书设计

适当的板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揭示教材精华。

1、信息的特征、信息的概念。

信息与通信技术 篇3

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学其它课程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课程的教学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相配合。所以,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即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地使用了各种信息技术设备,似乎就已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我的看法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已,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它们,确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但这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的最终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出发点不在这里。由于以前的电化教育实践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认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为了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形像化以便于学生理解。这一现象在现今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还广泛地存在着,并且做为评价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志。显然,这种理论和实践与我们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关系到课程整合的成败,也说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成败。对于怎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呢?让我们通过一具体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来探讨一下。

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是广大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但是,学生对网络感兴趣主要表现在上网聊天和玩游戏,而对学习网络的相关知识则不太感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堂要求学生制作场景音乐的课。其设计思想是:既然学生普遍对上网聊天感兴趣,那么就让他们制作一个在聊天时常见的场景音乐。因为场景音乐是聊天者经常用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像化的载体,广大的学生也喜欢用这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在学习制作场景音乐的过程中,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网络部分要求掌握的知识。为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提出制作场景音乐这一学习任务,要求通过制作场景音乐来掌握教材要求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

二、提供完成这一任务的参考性工作流程(以教师演示的形式出现)

1.确立一场景音乐主题。

2.根据主题收集相关材料。

3.制作场景音乐元件。要求学会使用Firework gif等软件,并在制作场景

音乐元件的过程中,掌握网页文件格式的有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4.用QQ场景音乐软件制作场景音乐。

5.上机验证作品并完善作品。

三、学生自己制作作品,制作时,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

四、教师与学生共同讲评学生作品

五、修改完善作品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为教学创设一种适宜教和学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择主题,搜集材料,制作元件,创作作品,整个过程全部是自己动脑、动手面完成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进行示范演示,但这只是一种导向性的演示,对学生只起到一种引导作用。

2.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经过自己思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这样认为,是一种知识的还原的过程。即教材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概念是经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而掌握的。学生掌握知识是经历了在理论概念的指导下,经过动脑、动手的感性实践而再次回到理性的过程,即所谓的知识还原过程。

3.学生的学习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下进行,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了交流与合作。这就打破了原来教学模式中一般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互动的现象,而且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一变化给学生带来的结果是: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形成了通过交流与合作而获得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这为将来学生进入社会获取新的知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坚实的社会交际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

浅析信息加密与信息隐藏技术 篇4

1 信息加密技术原理

信息加密是指通过加密密钥及加密函数的运算将明文转换为密文的过程。其逆过程为解密,接收方通过解密密钥及解密函数的运算,将密文重新还原为明文。信息加密技术是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从而达到隐藏信息内容,使第三方无法获取用户真实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1.1 信息加密的理论模型

信息加密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将秘密信息转换成不能识别的乱码,其实质是满足一定原则的数据变换。在把明文转换为密文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控制明文与密文的转换原则。在把密文还原为明文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使用解密算法和解密密钥。信息加密与解密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1.2 信息加密的基本特性

信息加密通过变换信息的方式来保护需要传输的秘密信息,使非授权者不能了解被保护信息的真实内容。信息加密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2.1 机密性

当信息加密技术应用于数据安全领域时,仅发送方和指定的接收方能够理解和识别通信的内容。窃听者即使拦截到了加密的信息,也不能正常还原出原始信息,通过信息加密以利于信息的安全保护。

1.2.2 鉴别

当信息加密技术应用于数据签名与验证时,发送方和接收方都能够证实通信过程所涉及的另一方的确具有所声称的身份。即第三者不能冒充与你通信的对方,通信双方能够通过指定的方式鉴别对方的身份。

1.2.3 报文完整性

即使发送方和接收方能够相互鉴别并确认对方不是冒充的第三方,但双方还需要通过信息加密或解密技术确保其通信的内容在传输过程中未被改变,以确认传输内容的完整性。

2 信息隐藏技术原理

信息隐藏是将秘密信息隐藏到另一个多媒体载体中,秘密信息和载体生成了隐密载体,使得非授权者无从得知秘密信息是否存在。

2.1 信息隐藏的基本原理

信息隐藏的主要实施过程是将秘密信息嵌入到原始载体中,被嵌入的信息可以是明文,也可以是密文,秘密信息嵌入后,生成隐秘载体。信息嵌入的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信息提取的主要实施过程是采用提取算法,将隐藏在隐秘载体中的秘密信息还原出来。在还原秘密信息的同时,如果需要,也可以将隐秘载体还原为原始载体。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如图3所示。

2.2 信息隐藏的基本特性

信息隐藏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会着重研究以下特性。

2.2.1 不可感知性

也称透明性、隐蔽性,是指将秘密信息嵌入到原始载体后所生成的隐密载体与原始载体不应有太大的差别,隐密载体的质量不应有明显的下降,不会产生明显的信息嵌入痕迹,使得在通信过程中的携带秘密信息的隐密载体不会引起第三方的注意和怀疑。

2.2.2 鲁棒性

也称稳健性、自恢复性、可纠错性,是指将秘密信息嵌入到原始载体形成的隐密载体的抗干扰能力。鲁棒性强调信息隐藏及传输的可靠性,鲁棒性强的隐密载体虽然经过多次有意或无意的信号处理,但秘密信息仍能够在保证较低错误率的前提得以恢复,尽可能保持原有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2.3 隐藏容量

隐藏容量是反映隐藏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在隐藏秘密信息后仍然满足不可感知性的前提下,载体中可以隐藏秘密信息的最大容量。对隐藏容量的评估,通常以秘密信息大小与载体信息大小之比来表示。

3 信息加密与信息隐藏技术的结合

信息安全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干扰、威胁和破坏,信息加密和信息隐藏都是保护信息安全的一种手段,虽然二者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但二者还是能够做到有效结合。

3.1 信息加密的实施过程

信息加密并不隐藏信息的存在,着重于隐藏信息的含义,其目的是将有序的可读的明文转变为无序的无法直接识别的密文,使得信息截获者无法直接理解和识别信息的真实内容,从而达到保护信息的目的。信息加密的实施过程如图4所示。

3.2 信息隐藏的实施过程

信息隐藏则是利用人体感官对信号的感觉冗余,通常以多媒体产品作为原始载体,通过一定的算法将秘密信息隐藏到载体信息当中,信息隐藏不影响原始载体的正常使用且不易被他人觉察,从而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目的。以图像为原始载体的信息隐藏的实施过程如图5所示。

3.3 信息加密与信息隐藏相结合的实施过程

单纯的信息加密与信息隐藏都有其局限性。在信息加密方面,信息解密的密钥一旦被泄露或者被攻击者识破,整个信息加密就失去了作用。在信息隐藏方面,越来越多的信息分析和攻击软件被开发并广泛应用,隐密载体中的信息也能被检测和分析出来。为了降低信息被破译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可以把信息加密技术与信息隐藏技术相结合,即先把明文加密得到密文,再把密文隐藏到载体中,其实施过程如图6所示。

01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5

[ 考试要求] 1.信息的概念和特性 2.常见的信息技能 3.信息的处理历程 4.信息科技的成长及影响 5.信息的数字化 6.数制及数制之间的转换 7.字符的编码 8.声音的编码 9.图像的编码 10.数据的压缩 [ 典例剖析] 例1. 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共有两个思想。”,这句话表现了信息的()。

A.共享性 B.代价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例2. 感测技能是获取信息的技能,以下不属于感测技能的实际应用有()。

A.指纹识别系统 B.网络传播 C.OCR D.电子温度计 例3. 小张同砚一家筹划春节长假去新家坡旅游,为此小张同砚想明白有关新加坡旅游的先容,则以下要领中不适当的是()。

A.登录携程网等专业旅游网站查询景点信息 B.向国庆长假刚去过新加坡的娘舅明白景点 C.到书城查看 2009 年出版的新加坡风土情面先容书籍 D.购买 1998 年出版的新加坡旅游交通舆图 例4. 信息技能被普遍运用于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网络的成长极地面改变了人们生活、劳动的方法;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信息技能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成长中具有积极作用,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B.信息技能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成长中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到不合理使用信息技能也会带来消极因素 C.青少年简略沉迷网络荒废学习所以青少年应该制止信息技能 D.信息技能势必将取代其他一切技能 例5. 二进制数 110101 左起第三位所对应的位权是()。

A.2 的 2 次方 B.2 的 3 次方 C.2 的 4 次方 D.2 的 5 次方

例 6.谋略:(1011)=()

(19)=()

例 7.目前谋略机中普遍采取的西方字符编码是 ASCII 码,它采取 7 位二进制数表示,所以可以表示()不同的字符。

A.32 种 B.64 种 C.128 种 D.256 种 例 8.下列图像文件格式中不属于位图格式的是()。

A..ai B..bmp C..tif D..gif 例 9.无损压缩所生成的压缩包中的数据必须议决压缩软件还原后才华使用,这个历程称为()。

A.编码 B.解码 C.压缩 D.解压缩

[ 稳固训练] 1. 2009 年 10 月 1 日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 60 周年阅兵式,各大媒体全方位地报道了此次盛会,那么下列属于信息的是()。

A.主持人的声音 B.网站上的照片 C.报纸上的报道内容 D.电视画面 2. 国庆 60 周年阅兵式这天,不仅有数亿中国人议决电视机寓目了阅兵式的历程,许多海外华人也议决网络直播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敷衍以上内容,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信息可以被分享 B. 联合个信息只能依附在联合个载体上 C. 电视是信息的载体 D. 网络是信息的载体 3. 小张同砚双休日与同砚去松江欢乐谷乐园游玩,为此他专程随身携带上海市交通舆图;但是在去欢乐谷的途中他怎么也找不到舆图上标示的路线,此时小张同砚发觉他带的舆图是 2002 年版。小张之所以犯此错误,是他对信息的()没有准确把握。

A. 传载性 B. 共享性 C. 可处理性 D. 时效性 4. 为防备甲型 H1N1 流感大面积传播,市教委要求每个学校做好每日晨检劳动。为此学校特地购买了数支红外线测温仪,议决对被测者举行红外探测、剖析比较,得到被测者的体温。红外线测温仪使用到了信息技能中的()。

A. 感测技能 B. 通讯技能

C. 谋略技能 D. 控制技能 5. 2009 年起,上海“城市光网”住民区改造工程也由此全面启动。预计未来 3 年内,本市将有 300 万户住民接上光纤宽带。和目前的铜缆宽带相比,光纤宽带的网速将提拔20 倍甚至更多,而且稳固性更好。这表现了信息技能成长中()在快速成长。

A. 信息处理 B. 信息控制 C. 网络技能 D. 移动通讯技能 6. 移动通讯技能是信息技能未来成长之一。移动技能从诞生以来履历了多次成长,目前最新移动技能属于第三代移动通讯技能,也便是我们俗称的()技能。

A. 模拟制式 B. GSM、TMDA C. CDMA D. 3G 7. 以下不属于信息获取的需求剖析的是()。

A. 时间范畴 B. 数量范畴 C. 地区范畴 D. 内容范畴 8. 小李同砚利用网络搜集有关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各参展国场馆先容,要是他要保存网页中的网页文件,以下要领中最适合的要领是()。

A. 单击图片

右键

图片另存为 B. 单击图片

右键

设置为背景 C. 浏览器“文件”

网页另存为 D. 浏览器“收藏夹”——增加到收藏夹 9. 小李同砚对搜集的有关 2009 年新加坡 APEC 峰会的文本信息举行信息加工,以下不属于文本信息加工形式的是()。

A. 版面设置 B. 字体设置 C. 行距设置 D. 编辑合成 10. 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出一期有关防备甲型 H1N1 流感的电子小报,班主任要求你认真搜集有关信息。以下行为中属于获取数字化信息的行为是()。

(1)

上网查找相关资料(2)

去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3)

将报纸上先容怎样防备流感的文字扫描到谋略机中(4)

用数码相机翻拍报纸上的有照料片 A.(1)(2)(3)(4)

B.(1)(2)(3)

C.(1)(3)(4)

D.(2)(3)(4)

11. 信息技能自诞生起已履历过多次成长,此中()属于最早的信息技能,其缺点是不可存储,不便于流传。

A. 文字 B. 语言 C. 电报 D. 印刷术 12. 信息技能是一门综合技能,包括()。

A. 谋略机技能,网络技能和电子技能 B. 信息处理技能,集成电路技能和机器人技能 C. 谋略机,电子游戏和通讯技能 D. 感测技能、通讯技能、谋略技能、控制技能 13. 信息在交流的历程中()。

A. 要注意表达范例化,即需遵守一定的标准 B. 无须遵守一定的标准 C. 遵守标准会阻碍信息的交流 D. 以上说法都错误 14. 信息技能普遍地渗透到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范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与成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子商务互助先进的物流系统,给我们带来网络购物的全新感受 B. 网上会诊成为一种医疗方法 C. 谋略机能帮我们完成任何劳动 D. 远程教诲成为终身教诲的一种途径 15. 我们要使用谋略机举行信息处理,就必须先对信息数字化,这是因为()。

A. 谋略机内部采取二进制数举行运算和存储 B. 谋略机内部采取十进制数举行运算和存储 C. 信息数字化后能够减少信息容量,进步处理效率 D. 信息数字化是信息安定措施之一 16. 右图是古巴比伦人使用的楔形文字中用来进位计数的标记,也便是我们所说的()。

A. 数制 B. 位权 C. 数码 D. 基数 17. 由于信息用二进制数表示很冗长,为了简化我们常常使用十六进制数来表示;敷衍十六进制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十六进制数的基数是 16 B. 十六进制数的数码包括 16 C. 十六进制数的整数部份第 i 位的位权为 16 i-1

D. 十六进制的下角标是 16 18. ASCII 码采取 7 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存储时占用()个字节。

A. 7 B. 8 C. 1 D. 2 19. 已知字符“A”的 ASCII 码十进制数是 65,字符“B”的 ASCII 码十进制数是 66„„以此类推,那么字符“E”的 ASCII 码十进制数是()。

A. 67

B. 68 C. 69 D. 70 20. 国标码准则一个汉字采取双字节表示,每个字节只能用低 7 位,最高位为 0 ;目前汉字机内码将国标码的两个汉字最高位分别置为 1 而得到的。要是汉字“啊”的国标码是 00110,那么其所对应的机内码是()。

A. 00110000

00100001 B. 10110000

00100001 C. 10110000

00100001 D. 10110000

10100001 21. 为了显示和打印输出汉字而形成汉字编码称为()。

A.音形码 B.机内码 C.字形码 D.区位码 22. 通常对声音的编码议决采样和量化两个步骤来实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采样便是以较大的时间隔断不断测得模拟信号的样本 B.采样便是以较小的时间隔断不断测得模拟信号的样本 C.采样便是对模拟信号以某种数值形式举行保存 D.采样的时间隔断越大,收罗得到的样本数越多 23. 以下常见文件后缀名中不属于数字音乐文件后缀名的是()。

A.Wma B.Mp3 C.Ra D.Mpeg 24. 以下常见文件后缀名中属于位图文件后缀名的是()。

A.Jpg B.Exe C.Doc D.Htm 25. 信息的压缩要领分为()。

A.定长压缩和不定长压缩 B.准则压缩和非准则压缩 C.无损压缩和保真压缩 D.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26. 以下不适合使用有损压缩的是()。

A.声音 B.程序 C.图像 D.视频 27.(13)10=()2 A.1010 B.1011 C.1100

D.1101 28.(24)10=()2 A.11000 B.1100 C.11001 D.1101 29.(100110)2=()10 A.36 B.37 C.38 D.39 30.(1101001)2=()10 A.104 B.105 C.106 D.107 31. 我们要确保信息在存储和传输历程中保持不被修改、毁坏和丢失,这表现了信息安定中信息的()。

A.完整性 B.保密性 C.可用性 D.可控性 32.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谋略机病毒一种程序 B.谋略机病毒能够自我复制 C.谋略机病毒永远反超杀毒软件产生,所以没必要布置杀毒软件 D.定期升级杀毒软件是有效防备病毒的措施之一 33. 移动存储设备介质是谋略机病毒传播途径之一,所以我们应该()。

杜绝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移动存储介质接入谋略机后直接双击运行 使用完移动存储介质后举行病毒检测 先对移动存储介质举行病毒检测再使用 34. 以下症状中不属于感染谋略机病毒的是()。

A.上网时不断弹出大量恶意网页无法关闭,导致谋略机运行速度明显减慢 B.显示器上布满灰尘,无法看清屏幕上的文字图像 C.谋略机莫名其妙不断发送重新启动,导致无法使用 D.好友的 QQ 对话框不断发送来稀罕的网址,而好友却不知情 35. 以下行为中,属于正当行为的是()。

A.使用非正版软件 B.购买非正版 CD C.未征得同意私自使用他人资源 D.下载免费软件 36. 以下行为不组成犯法的是()。

A.破解他人谋略机密码,并毁坏其数据

B.议决网络向他人谋略机散布谋略机病毒 C.利用互联网对他人举行诽谤、谩骂 D.发送告白电子邮件 37. 谋略机感抱病毒后,一定不能消除病毒的措施是()。

A.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运行杀毒软件 B.关闭谋略机 C.找出病毒文件并删除 D.格式化病毒所在硬盘 38. 以下行为合法的是()。

A.利用谋略机网络偷取他人信息资源 B.打击他人的网络办事 C.擅自删除他人谋略机内的重要数据 D.消除自己谋略机中的病毒程序 3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安定只要防备人为毁坏因素,不需要防备自然因素 B.信息安定只要防备自然因素,不需要防备人为毁坏因素 C.信息安定需要同时防备自然因素和人为毁坏因素 D.信息安定不需要防备自然因素和人为毁坏因素 40.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保证个别信息安定,我们可以对谋略机设置密码,防备他人擅自使用 B.存心制作、传播谋略机病毒等毁坏性程序,导致后果严重的,将要接纳拘役或有期徒刑告示执法制裁 C.在大众场合使用谋略机时应注意保护个别隐私,防备个别稳私信息被他人窃用。

信息与通信技术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业能力;集中培训

科技不仅可以拉大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差距,甚至能够推动一个时代的进步。21世纪是信息化与知识化的时代,人们协调好信息技术与知识之间的平衡关系,就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了从根本上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地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起着打基础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不仅能够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就是指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在实际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利用信息技术制成的课堂教学课件,教师讲解的过程太快以至于学生无法进行很好的理解;(2)教师对于教学课件的设计上没有新颖点,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3)教师太过于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出如下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不仅要发挥出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小学数学知识是为日后数学学习打基础,而一般学生都会觉得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小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知识点讲解,学生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演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及视频。如,在教授分数的单位和意义时,教师先提出平均分月饼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饼的切分图,然后提出如何把1个月饼平分给4个人的问题,教师通过多媒体将月饼进行切割活动,引导学生明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

二、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小学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爱玩、上课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但同时小学生也具备活跃的思维,接受新事物快等优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知识点的讲解生动化。如,教师在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架构的时候,一定要在其中埋藏好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且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解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组织教学活动。例如,通过信息技术的一些随机数据,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领域中的一些规律,从而自主地进行解答,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动脑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规律的优点。例如,在上到有关设计图案这课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演示作用,再结合简单的图形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一下,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形成相关思维,也能通过自己实践后发现一些规律。

三、发挥教师作用

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应该停止对知识的追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全方面高素质人才,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在培训中,教师在学会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要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比如现在老师上课都借助PPT来讲课,但在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一直在使用最初做好的PPT,经过学生不断换届后仍在使用,往往导致知识不全设计单一,无法激起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应结合学生实际,及时跟新教学内容,创造符合学生兴趣的课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以及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下,教育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跟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7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力求体现信息通信技术指导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力争成为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的对外窗口。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研究、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 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 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 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 (中文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为维护学术尊严, 加强学风建设, 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 (2~3个月) 请勿他投, 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 请事先声明, 文责自负。

6.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 (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

网址:www.dlxxtx.com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8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力求体现信息通信技术指导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力争成为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的对外窗口。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 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研究、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 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 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中文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 为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风建设,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 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2~3个月)请勿他投,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请事先声明,文责自负。

6. 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网址:www.dlxxtx.com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9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

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

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

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

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

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

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 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与应用、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研究、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 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 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中文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 为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风建设,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 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2~3个月)请勿他投,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请事先声明,文责自负。

6. 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近期重点关注以下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能源互联网下ICT技术与应用。

如IT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互联网 +;

移动互联网技术;

大数据;

云计算。

电力信息与通信的规划、建设、运行、检修及管理创新等。

电力信息化建设与运行。

电网信息安全等。

投稿网址:www.dlxxtx.com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联系电话:010-82812978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微信号:EPICT2003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10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

◆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

◆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

◆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

◆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

◆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

◆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与应用、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研究、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中文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为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风建设,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2~3个月)请勿他投,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请事先声明,文责自负。

6.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近期重点关注以下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能源互联网下ICT技术与应用。

如IT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

大数据;

云计算。

◆电力信息与通信的规划、建设、运行、检修及管理创新等。

◆电力信息化建设与运行。

◆电网信息安全等。

投稿网址:www.dlxxtx.com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联系电话:010-82812978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微信号:EPICT2003

信息技术与创新课堂 篇11

感知和体验

感知是对信息技术知识概念性的事物的基本认识。信息技术以技术为主,但是基本概念也不可忽视,IT、3G、计算机安全、搜索引擎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基本概念,那么何谈信息素养。因此,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感知非常必要,如何让学生感知这些信息技术概念,既不感觉枯燥、又能引起兴趣并将知识整合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方法有很多,可以用实物配合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如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介绍;可以用视频让学生感受,如对信息技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的应用等;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

所谓体验,就是让学生亲自去尝试。以前,信息技术课堂通常是老师一言堂,学生机械地操作老师灌输的操作内容,最终以是否会操作为评价依据。这样显然是不符合现代新课标精神的,大家也觉得单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体验是了解、领悟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如果是自己体验中发现的,那样的记忆会更牢固,且可以延伸。

实践、收获与提升

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会听到一片惨叫声,什么情况?原来这种状况通常出现在老师控制学生电脑来讲解的时候,这说明什么?笔者认为,学生需要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实践可以是围绕书本,也可以是自己摸索,有时候把时间交给学生,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学习。当然,学生层次不同,教师要允许学生之间的差异存在,不要太苛求。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分层教学、分层自主实践也是必须的。

信息技术课堂往往是比较活跃的,学生之间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地进行合作探究。“这个怎么做?”“你怎么做到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之间的分享合作。学生也可以是“老师”,所谓教学相长,尤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教师也会有“落伍”的时候,学生中也有计算机高手。当学生被同学膜拜、肯定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极大提高。

收获是一个让人感觉幸福的词语,信息技术课堂能让学生收获什么?以往,教师们总是以学生是否会操作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这样的课堂不免让大家陷入“为技术而技术,为教而教”的误区,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绝不仅是会操作某个软件了。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简单地讲,信息素养即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等的能力。信息素养已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于2000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笔者理解的信息素养是,不仅包括学生要适应信息时代所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实践能力、信息技术道德素养,更包括学习知识中的迁移能力、整合应用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感知、体验、实践、收获、提升,是信息技术创新课堂的五部曲,教师们要随时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感知、对信息技术事物的体验、信息技术的实践,最终让学生收获知识和技术,提升信息素养。

五部曲的设计可以针对一节课,例如《数据库基础》一课,从感知数据库基本概念,到体验数据库应用,再到实践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最后收获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提升数据库这部分知识的整体认知。这样的课堂,让人感觉完整、丰满,也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热度始终保持,最终收获满满。

这就是笔者的信息技术创新课堂设计五部曲:感知、体验、实践、收获、提升。当教师们在设计课堂的时候,如果总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知、体验、实践,最终让学生收获、提升,那样的课堂会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真正提升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本领、展身手的舞台,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参与者、观察者、辅导者,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不断学习和开拓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收获知识和技能,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为将来信息化社会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信息与通信技术 篇12

理念更新与技能培养

要实现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教学, 首要任务是要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的素养, 而这又有赖于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此, 我们不妨采取以下策略。

1.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这包括:布鲁纳的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发现学习理论、加纳的认知心理学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等。还要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改经验, 学习兄弟学校的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实验的经验, 并结合学校的实际, 分析和研究与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有关问题。

2.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电脑、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通过学习培训, 要会运用电脑和学校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自动化办公, 会使用常见的电脑应用软件, 会运用电脑技术制作和处理文字、图像、影像、动画、声音等文件, 从而掌握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基本技术。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是:每个教师都能熟练使用浏览器查询和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 不仅会运用它查询校园网内的信息资源、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软件, 还会利用它在Internet上搜寻各种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和信息, 为自己的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服务。

技术准备与特征呈现

信息时代, 网络教学成为了可能, 这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计算机网络系统由服务器、教师主机和学生工作站联接而成。教师通过主机控制整个网络的每一个终端, 与学生进行交互会话, 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前接受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教学活动中, 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 首先在局域网 (如校园网) 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 则可进入Internet网, 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网络具有实时、高效传递信息的功能, 可以实现点对面、点对点的信息传递与统计, 教师不但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料, 向部分学生提供个别辅导, 而且还能通过网络全面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探究方案设计、探究过程及结论, 在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过程后对全体学生课堂诊断并实时统计诊断结果, 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反馈, 为教师实施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参考信息。这一切都需要技术的支撑, 既包括硬件技术也包括软件技术, 更离不开通讯技术。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有着自己的特点: (1) 体现学生主体性、主动性与认知发展水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科课程比较而言, 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主动发挥的余地。再有, 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对应; (2) 实践性, 即教学上要求学生手脑并用, 注重操作训练, 在课程设计时应加强“做中学”“学中做”等实践环节; (3) 课程的整合性。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求与其他学科整合; (4) 信息化和网络化。学习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 学习者是信息的处理者, 那么学习者就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是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的一个挑战:施教者和受教者都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恰当地选择信息工具, 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 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因此,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网上信息的获取、发布和处理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 (5) 创造性。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本质反映。

实施模式与教学优势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本着网络化、互动性、自主性、层次性、合作性、创造性等原则, 可以创生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势。在网络环境下, 师生信息技术教学的活动方式更加丰富。多年来, 我们对以下几种模式进行了实践。

1.教师为主的情境展示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学习目标, 依据课文内容, 从网上搜集资源, 创设情境, 教师和学生围绕问题共同思考讨论, 教师再展示情境资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建构。

2.学生为主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课程学习需要, 提出相关学习主题, 并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和收集方法, 学生围绕主题, 从网上收集有关信息, 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 在BBS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网上交流, 最后归纳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3.师生与生生互动的交流教学模式。通过由教学软件、多媒体和网络设备构成的信息技术教学支撑平台围绕所要学习问题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之间通过多流向思维的碰撞、交互、沟通, 使学生能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多种解决途径, 从而对构建知识产生创新的洞察力, 培养了学生推测、质疑、批判、争论等探索知识的能力。

4.学习小组为主的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教师将学习风格和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协作小组, 协作小组围绕学习主题对各协作小组及各小组的同学都进行分工, 负责问题的不同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与学习主题有关的信息, 并协作建立小组的展示作品, 小组间的作品相互共享, 相互交流、讨论和评价, 达到构建知识的目标。

以上教学及教学模式的实施, 使网络环境下教学优势显现了出来。首先, 能突破时空界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 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自行安排学习计划, 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及时地得到解答;网络的教育手段有利于个体化学习, 它以学生自学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

其次, 教材在网络中得到扩展和延伸, 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便于扩充和获得学习资源和信息, 促进学习者探索前沿知识, 能够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角色转换与作用发挥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活动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垄断者, 不再是知识的机械灌输者, 而应是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学生自学的咨询者和学生智力交流的协调者, 是学习情境的建构者, 是学习资源和过程的导航者。实现角色转换后,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分析学科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分析知识结构以及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然后根据知识点的结构和教学目标勾画出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同时根据知识点的属性 (事实、概念、原理、技能、问题求解等) 和教学目标 (知道或了解、理解、简单应用或会、掌握等) 列出教学目标分析表。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和资源, 选择教学媒体。选择哪一种教学媒体, 主要是根据教学信息对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激和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决定。教师要学会选择和使用各种类型的媒体, 学会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材料, 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把学生圈在狭小的信息范围内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3.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和学生自主性活动。教师指导性活动主要是交待教学目标, 引起学生注意, 明确具体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对情景的观察;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协商讨论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观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分析;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度较大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解答;联系实际, 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自主性活动主要是围绕有待探索的问题, 对教师和网络中提供的情景, 进行积极观察, 并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人机交互实际操作, 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 进行查询、阅览、检索, 对所得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加工处理;学生独立思考, 对学习资源的选择分析后, 与教师、同学进行协商讨论, 深入思考, 发现并提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积极通过语言文字 (电脑输入) 来表达观点;通过语言文字 (电脑输入) , 进行意义建构。

学科整合与素养提升

实践新的教学模式, 发挥网络的优势, 各学科教师都要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去, 这正是我们在本文开头所讲的, 信息化时代,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信息技术教学, 这是一种大的信息技术课程观。通过信息技术教学, 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有利于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观念的更新。

1.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 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拥有了个人的空间, 学生会感受到自己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每个学生在网络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学生在参与性的学习中, 学会了独立观察, 独立地获取信息, 独立地判断, 独立地思考。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参与讨论的机会, 且在这些讨论和活动中都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与此同时, 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个性, 显示自己的能力, 展现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的成果。学生在这种自我表现中可以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是真正的个性化的教学, 学生有发展自己的机会, 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基础, 选择自己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

2.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和培养可以提升信息素养, 如前面所讲, 这是信息化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较高, 能熟练查询和获取网络上学习信息源, 并能从信息源下载所需的资料;能根据学习需要, 对所选择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存储和运用;能和教师或其他学习者通过网络直接通讯, 进行学习问题的咨询、讨论和交流;学生在作业和课堂讨论时思维方式活跃, 想象力丰富,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 敢于提出问题, 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知识面更广, 知识结构更合理, 知识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具个性, 创新意识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强, 学习更有计划, 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领导、教师、家长都实现了观念的转变。由于网络化环境下教学显现了实效性, 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的观念都发生了转变。教育领导者感受到了时代为教育带来的新面貌, 教师重新定位了自己的角色, 家长与学校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渠道也变得畅通起来。

有一点这里需要提及, 那就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出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还要建立和完善适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 正确评价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使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建构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和谐学习环境, 达到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制作音乐简谱下一篇:校园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