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融合(共12篇)
信息通信融合 篇1
摘要:介绍了信息网络发展的历程,从信息网络发展看信息通信融合的趋势,分析了电网企业信息通信融合的现状和未来。
关键词:信息网络,信息通信,融合,发展
1 信息网络的发展
信息网络从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至今, 己经从早期的小型办公局域网发展成为覆盖全球的超大规模互联广域网络Internet。信息网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人类的生产、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Internet全球互联网络的前身是ARPANET网络 : 1969年12月, 由美国国防部 (DOD) 资助、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主持研究建立的数据包交换计算机网络ARPANET。ARPANET网络利用租用的通信线路连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和犹太大学4个结点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构成了专门完成主机之间通信任务的通信子网。通过通信子网互连的主机负责运行用户程序,向用户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它们构成了资源子网。该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技术传送信息, 这种技术能够保证如果这4所大学之间的某一条通信线路因某种原因被切断以后, 信息仍能够通过其他线路在各主机之间传递。短短几十年时间,ARPANET网络已从最初的4个结点发展为横跨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几十亿用户的因特网 (Internet)。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信息网络, 而且还在不断的迅猛发展之中。
信息网络的发展历经3个网络阶段:
第一代网络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发展成的将多个单主机系统互联、以多处理机为中心的网络,通过通信线路将多台主机互联, 从而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二代网络是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的基础上形成的初期计算机信息网络。1969年美国研制的ARPANET网络就是第二代网络, 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20世纪80年代是信息网络发展的盛行时期, 为了实现网络大范围扩展和不同厂家设备的互连,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OSI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984年正式发布了OSI, 使得不同厂家信息网络设备、协议能够互联互通。
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都是属于第三代信息网络, 第三代网络随着数字通信出现和光纤的接入而产生, 其特点是网络化、综合化、高速化及计算机协同能力。
2 信息通信融合的趋势及相关影响
由此不难看出信息网络与通信网络息息相关, 信息网络的发展通常是伴随通信网络的发展, 尤其是信息网络的通信子网通常需要由通信网络来承载。目前电力通信调度数据网与综合数据网技术更是运用了信息网络技术, 因此信息通信逐步融合的趋势也就势在必然。
信息通信融合给信息和通信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催生了新型的产业, 影响了相关行业甚至是社会生活方式转变,主要表现是或为如下技术或概念的提出提供了基础, 或直接催生了相关概念。如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和智慧城市等。 智能电网是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现代电网,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在电网领域的应用展示, 是用信息通信打通法术编配用诸多环节并强调用电侧互动的电网,是信息通信技术从分散支撑到联合引导电力发展的重要转变, 是适应可持续发展和新时代消费需求的产业升级, 更是推进智能生活的重要推手。智慧城市是把信息通信技术运用到城市的各个领域, 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改善市民生活和生态环境,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实现城市科学发展。
3 现状及未来
作为信息通信融合中的重要一部分, 电力行业的信息融合也经历了信息通信各自发展, 信息通信的融合以及信息通信的高度融合的历程, 研究发现电力信息通信的融合过程和企业信息化、信息化企业以及智慧企业的划分在某种程度有殊途同归之意, 在企业信息化阶段, 企业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通信也基于其特殊的业务需求而“独自”发展; 随着外部环境改变和管理者敏锐洞察力的提升, 企业信息化进入信息化阶段, 信息化与管理结合紧密, 通信的需求愈加明显,信息通信融合初现端倪; 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成熟和国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启示, 用户侧和电网侧的实时互动为电网企业乃至电力行业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需求使得信息通信深度融合的需求更加迫切, 电网企业也进入智慧企业阶段, 企业追求和社会发展高度契合。
以下将分3阶段详细展示电力信息通信是如何从分开发展, 走向融合进而实现高度融合的过程。
(1) 电力信息化与电力通信各自发展
中国电力工业信息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只是电子计算机初步应用在电力实验计算科研计算等方面; 80年代后, 信息系统在电力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也开始从单机运行发展到信息化、网络化应用。“十一五”至“十二五” 期间, 电力信息化建设已纳入电力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信息化进一步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融合, 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日趋突出。
通信领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数据通信网方面, 其最早是作为调度数据业务的承载网络出现的, 是由电力领域的调度部分中心负责建设的。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 电力企业综合数据通信网承载了大量信息系统业务。电力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升级, 电力通信的传输方式从电力线载波、模拟微波、数字微波, 到今天以光纤为主, 卫星、电力载波、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
(2) 电力行业信息通信融合初现端倪并发展迅速
在电力行业内部, 信息化和通信侧的发展为电网企业发展提供支撑的同时, 也对电网企业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观上需要某种变化。在全球信息通信融合趋势下,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为电力信息通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满足了企业的变化需求, 内外方形成了合力,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电力信息通信开始出现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 电网企业数据通信骨干网, 将底层的光纤通信网络和上层的信息业务系统空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电力行业信息通信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标示着电力信息通信融合的开始。
(3) 电力信息通信深度融合
随着外部信息通信融合的发展和智能电网工作的持续深入, 电网企业信息通信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展。电力信息通信将进入第三个阶段, 即深度融合的阶段, 在该阶段, 企业将进入智慧企业的阶段, 能够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同时, 也能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即站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上, 眺望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力信息通信对电力工业发展的贡献正从单一技术支撑向深度融合和有力引领转变, 实现内外兼修。
4 结语
电力企业信息通信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 或者单纯的人员调配与流动,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仅需要微观层面实现信息通信组织人员的融合, 还要在宏观层面实现电力信息通信的高度融合, 就是要在深刻理解电力行业变革的基础上注重信息通信管理水平的提升, 尽快促进电力信息通信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 该任务将在某种程度上与信息化企业升级为智慧企业殊途同归。
首先是要联合运维, 实现信息通信初步融合。在建立并投入运行信息通信调控中心的基础上, 继续整合信息通信运维资源, 探索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调度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呼叫服务中心, 实现信息通信客户业务统一归口管理, 提高故障问题受理能力, 加快反馈速度, 更好地为信息通信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是要完成业务整合, 实现管理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在实现联合运维的基础上, 实现信息通信专业管理体制机制变革, 整合信息和通信专业资源与业务, 实现管理的集约化、扁平化和专业化。因为管理模式上的借鉴与融合是技术融合之后必须要考量的事, 尤其是在信息通信管理正在形成了一种趋同的态势的背景下。信息系统运维现在已经参考通信调度运行体系的优势与长处, 初步建立了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信息通信管理体系还将将逐步由“技能分工、协调配合”的运维模式向 “对象分工、流程协作”的运维模式转变。
信息通信融合 篇2
在众多厂商的推动下,我国融合通信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由于融合通信系统既可以在企业侧进行部署,是企业的专用服务,企业需要购置相关的设备;也可以在网络侧部署,由业务提供商管理企业的统一通信服务。近年来我国融合通信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16.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0多亿元,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12年5月,工信部发布《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初步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信息服务普惠全民”。
通过对样本企业数据进行分析,2007-2012年,我国融合通信行业的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均保持在30%和20%以上的水平,说明我国融合通信行业内企业产品获利能力较强,盈利空间较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融合通信(UC)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十大融合通信公司排行榜如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二六三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捷思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融天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通信融合 篇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电力系统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样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国目前的信息通讯产业当中,电力系统当中运用的关键技术便是电力通信技术。通过科学的手段与合理的措施,实现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的有效融合,能够在电力系统当中充分发挥出电力信息的重要作用。下文当中,笔者对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有效融合的可行性作了详细地分析,并探讨了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电力信息;电力通信技术;有效融合
时代在进步,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也越加迅速。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而电力系统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关键的技术便是电力通信技术。因此,运用有效的手段与措施,实现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这二者的有效融合,运用电力通信技术使电力信息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
1、分析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有效融合的可行性
第一,良好的经济环境。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日益提高也促进了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通信工作人员也逐渐发现,融合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可以使企业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也可以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降低电网管理成本并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帮助电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相符的。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当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电网企业运营中应就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简化网络结构,使企业运营成本降低。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促进电力企业上述目标快速实现。
第二,坚强的政策环境后盾。近年,我国一直在倡导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使电子信息通信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并推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顺应国家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形势,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得到满足,并实现统一机构管理,这两项技术的融合也因此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支持。2006年,我国国家电网便提出的SG186工程建设,将一体化的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旨在使电力信息与数据资源实现共享。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建设电力通信网络的基础之上,促进信息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整合各项网络信息数据。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还提出了现代化公司的建设,即智能电网以及优良资产、优质服务为基础的电力企业,而这一目标要想实现,数据网络接入的范围必须扩大,才能使电网公司数据通信网覆盖的范围扩大。不难看出,国家对于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构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有力的技术环境。从技术方面来看,我国近年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并掌握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必须的各项关键性技术。例如:核心网技术,应用IP/M PLS技术可以对网络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使网络结构提高稳定性;接入网技术,应用宽带网络技术、光纤接入网、无线网络技术以及无源光网络技术等,都可以为这两项技术的融合提升必要的技术支持;软交换系统,应用此系统可以使网络数据传输简化,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可会有效提高;软交换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是非常灵活的,可对多业务操作给予支持,也可以使这两项技术更好的融合到一起。这些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对于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也使这两项技术的有效融合提高了可行性。
2、实现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有效融合的策略
第一,建立电力信息通信统一调度。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要想实现有效地融合,必须建立信息通信调度部门,确保机房和调度部门的独立,使电力信息和通信形成全面的融合得到一定的保障,使信息管理平台对于调度信息和通信能够进行统一的监控,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提升。运用电力通信技术可以为电力信息提供传输的渠道,而信息监控的结果会通过通信调度进行反馈。电力系统的工作流程也要不断整合,确保对通信运作的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加强全方位电力信息监控系统的构建,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一体化的实现,使员工可以对信息传输状态进行实时的掌控并进行反馈,从而促进通信系统运行统一调度的目标得以实现。
第二,建立规范化操作机制。要想融合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必须先融合各项基础业务。电力企业必须先对通信管理体系制度进行制定,并对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完善,使电力通信运行维护工作向着规范化发展,强化实践操作的可行性,给顺利开展通信作业与现场督查工作的实施提供规范性的指导,确保现场操作的可行性,并使员工能够根据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提升电力系统的通信质量。电力企业还要大力投入资金,引入先进的技术积极建设信息化系统运行平台和信息监控管理中心,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操作。运用IMS系统,实时监控电网信息系统实际的运行情况,并由操作员工对系统信息进行详细分析进行与处理,及时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故障隐患,加强系统维护工作并提升系统运行与管理水平,使信息资源共享得以实现,并发挥各项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
第三,加强对员工的基础技术培训工作。电力企业要想加快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经,电力企业必须积极开展各项基础技术的培训工作。对此,可以邀请相关技术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来开展讲座或者进行现场工作指导,在引入先进技术之前,先要开展技术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先进的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各项基础操作、注意事项等,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够熟练地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促进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快速融合。
总之,电力系统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是电力企业及行业现代化建设的趋势。这两项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使电网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工作效率,使电力用户对于电力企业的满意度提升。在国家政策、经济以及技术环境的大力支持下,相信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融合的构想 篇4
一、电力系统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现状
目前, 信息监管系统和通信管理系统是两个独立的系统。
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 (IMS系统) 是集“综合网管、安全管理、桌面管理、IT运维流程”为一体的运行监管平台。实现对公司总部、下属网省直至地市各级“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业务应用、桌面计算机、IT运维流程”的实时运行监控, 保障其安全、稳定、连续、可靠、有效运行。通过系统的建设, 实现了全视角的实时运行监管、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专业管理、全过程的运维闭环管理、全贯通的安全运行监管。
通信管理系统 (TMS系统) 实现了对通信专业生产运行情况、网络管理情况的实时在线监测。通信管理系统应用功能划分为公共基础应用、实时监视、资源管理、运行管理和综合展示应用共五大类。
建设具备实时监视、资源管理、运行管理、专业管理四大业务应用, 覆盖各级电力通信骨干网和终端通信接入网, 是具有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特征的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级通信管理平台。
二、信息通信系统融合的重要意义
2012年初, 在公司信息通信工作会议上, 栾军副总经理要求紧密围绕“两个一流”目标, 进一步“融合发展、安全运行、全面建设、深化应用”, 加快构建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建设和运维体系, 全面提升信息通信对电网安全生产和业务高效运转的支撑能力, 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未来信息通信发展必须站在公司发展全局高度, 打破专业壁垒, 在一体化运作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体化建设体系, 一体化运维体系。
同时, 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 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广泛实践证明, 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能够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专业协同, 保障信息系统更好发挥作用, 促进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随着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化推进, 对信息通信系统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的信息通信运维支撑系统的建设存在流程不贯通, 数据重复录入等问题, 迫切需要建立数据实时共享、业务流程无缝对接、技术先进的支撑平台, 为公司的调度、运行、检修、客服、三线等工作的开展, 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提高信息通信整体运维水平。
三、信息通信系统整合的初步构想
信息通信系统集成包括:数据集成, 指应用在数据层面的共享与同步;应用集成, 指一个业务应用调用另一业务应用的功能, 执行一个操作得到操作结果或获取相关信息, 或者发送信息触发另一个业务应用内的进一步操作;流程集成, 指通过编排各个业务应用中的功能, 实现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界面集成, 指将各个业务应用的操作界面整合到一个页面中, 以方便用户使用, 提升操作效率。
应用集成主要实现应用集成、流程集成, 以及通过集成平台进行的数据集成, 界面集成在企业门户中实现, 直接通过数据库访问的数据集成在数据中心实现。应用集成解决的是业务应用之间的横向集成问题。需要指出的是, 流程集成是建立在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基础上的, 流程执行模块通过编排各个应用中的服务实现流程集成。当然, 仅通过应用集成的方式也能实现流程的串联, 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 而通过流程集成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流程更为精细化的管理。
从系统运维的业务管理角度出发, 构建信息通信业务融合需要实现多业务的融合, 包括:调度方面, 实施统一调度, 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和高效利用;运行方面, 实现信息通信的统一运行监控;检修方面, 实施标准化作业, 保证检修质量, 规范检修工作, 排除故障, 降低风险。客服方面, 实现客服工单统一受理, 统一派发, 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常英贤, 张鑫, 谢飞.基于信息通信融合的一体化管理系统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3, 11 (4) :37-38
[2]王志强, 蒋城颖.电网企业信息通信融合的探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3, 11 (10) :1-4
信息通信融合 篇5
融合通信实验室简介
目前,社会各界对多网融合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跨地域公司之间的互联互通。包括文件的传输、服务器间的通信、数据库数据的同步等IT应用都是由现有的各个公司之间的专线或VPN线路进行承载的。
3G网络的大面积普及同时也标志着融合通信的普及,再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都成为企业寻找新一代数据通信业务解决方案的动力。不止企业用户嗅到融合通信已成趋势的气息,各大院校、各级政府部门、军队公安也都纷纷加入到了采用融合通信组网方案的队列当中来。
除此之外,像神州数码、中兴、华为等大型网络设备提供商针对运营商以及行业用户也都相继推基于IMS系统的通信设备。因此,国内人才市场对融合通信工程师的需求量骤增,大中型企业需要精通融合通信的网管人员。
神州数码是国内首家正式提出基于IMS系统的融合通信技术进入学校教学课堂的网络设备厂商,并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融合通信实验室使用主流的IMS系统设备:比如DCVP管理平台、DCVG网关设备、IP话机、FMC多网融合网关组成实验网络,将典型的多网合一组网案例、传统语音网络升级、语音调度平台、交互语音应答系统的搭建浓缩进语音实验室内。实验室内所有设备组合部署成一个强大的真实网络环境,学生与研发人员可以更直观、更有效、更方便地体验设备中融合通信的应用,并模拟演练对新建网络的规划、对运行中网络的优化、运维以及管理,然后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提出自己对融合通信的理解。学生还可利用实验室中的设备搭建出真正的多网合一环境,比如语音数据与视频的融合、固网与移动网的融合、WIFI与有线网的融合以及3G网络与传统以太网的融合。
融合通信实验室拓扑
在融合通信实验室方案中,我们按照学习内容的丰富程度把实验室分成了三类:
1、经济型融合通信实验室:该种方案组网最简单,成本也最低廉。能够完成基本的VOIP设备的安装调试,还有简单的语音、数据网络规划原则以及方法,比如数字型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标准电信业务的应用、断电逃生与网络传真等实验。该种方案的配套实验数目为30个,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实验内容能够学会如何组建一个基础的、标准的融合通信网络,能够胜任普通集成公司中的网络调试工程师,或是担任中小企业的网络管理人员。
2、标准型融合通信实验室:该种实验方案除了能够学习设备的调试之外还能够了解设备工作的整个过程,能够对协议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对常见错误的排查,以及融合通信中对计费的管理等试验,而且该级别实验室还加入了web800以及软电话的API开发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可作为学校的研发立项。通过利用该实验室培训出来的人才,完全有能力胜任大中型企业及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该种方案的配套试验数量在经济型融合通信实验室的基础上再增加16个,共46个。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培训,学生能够在搭建网络后对现有网络进行管理维护及优化,并且能够应对日常的突发情况。毕业生能够担任集成公司内的技术骨干或是大中型企业的网管人员。3、3 G 型融合通信实验室:该种实验室对数据流类型与传输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融合,真正实现了视频、语音、数据与有线、无线、PSTN、2G、3G的矩阵式融合。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内设备学习到目前所有的融合通信技术,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实验室内的API开发包完成更加复杂的语音系统的研发。本类型实验室最为强大,配套实验数目为65个,实验内容最为全面。学员可就业于大型企业的网络中心,或是网络设备厂商的技术支持工程师或研发人员。
全面开放研发接口
神州数码IP语音应用编程接口(API)为IP语音融合通信系统创建了开放的、完善的、便捷的开发环境,将程序嵌入到Web、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中,实现便捷、融合的通信服务。
整合丰富功能和媒体服务,使开发者能够创建出强大的应用。API的服务分为六类:终端服务、物理设备服务、语音设备服务、音频检测服务、音频采集服务、以及监控服务。通过这些服务,API应用能够发起呼叫、接收呼叫、记录呼叫、播放通知、应用音频、检测数位和重定向媒体,从而促成了应用和系统的紧密集成。
神州数码网络提供的API开发程序包内部封装了标准的SIP协议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开发包配合DCVP平台使用,利用融合通信平台及其连接的ITSP或传统PSTN资源,可以实现丰富的通信功能。支持C、C#、VB、C++、HTML等流行的Windows平台开发工具,适用于有C、C#、VB、C++学习基础的学生,配合开发教程和接口文档可以将程序嵌入到Web、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中,实现便捷融合的通信服务。
在标准教程中,提供了完整的示例程序源代码,并对其中的关键函数进行纵深剖析(如注册流程、呼叫流程等),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深刻理解融合通信的工作机理。同时这些开源的代码和开放的业务接口,亦可作为研究软交换和融合通信的科研平台,帮助教师完成相关的创新性课题的研究。
实验教材体系建设
从建设实验室的根本目的上看,网络实验室最重要的产品不是硬件网络设备,实验室是为教学服务的,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本领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使命。如何能把这些网络设备充分利用起来?与其配套的实验教学课程和教材才是网络实验室项目成败的关键。
神州数码网络融合通信实验室的教材内容分为基础课程、进阶课程和高级课程三个部分,共65个科目的实验内容。其中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对IP语音通信系统建立初步认识,并能够掌握一般设备的基本配置,可按照项目规划要求和实施细则完成设备的初始安装调试;进阶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对IP语音通信系统具备全面理解的能力,能够分析通信过程中的注册、呼叫等基本流程,并具备一定的故障诊断能力。高级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对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能够采用新技术、新方案设计融合通信建设方案;并通过掌握一定的通信软件编程技能,开发基于WEB、CRM、OA系统的融合通信功能。
神州数码融合通信实验室优势
区别于普通的安装调试型融合通信实验室
神州数码融合通信实验室不仅仅是设备安装调试的实验室,这是区别于其他友商方案的最大特点,真正把融合通信的多网合一、运维管理技术带进了课堂教学,把实验室升级到运维、研发级别。
独有的多网合一网关平台,不需要添加其他通信设备
FMC多网融合媒体网关是一个完整的融合平台,不再需要添置其他的通信设备即可实现多网合一的效果,利用实训平台可以搭建3G、2G、PSTN等多网合融合试验平台,所有的融合通信实验均在多媒体网关实训平台及管理平台上进行,不牵扯更多的设备,便于教学实施和管理。
便于教学的课程设计
神州数码融合通信实验室的实验手册设计由浅入深,逐步加深难度,循序渐进的讲授融合通信技术,并且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我们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实验案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融合通信的世界中学到一技之长。
融合通信实验室提供研发型实验接口
融合通信实验室完全遵照IMS系统的架构组件,而IMS系统的核心技术是SIP。SIP以其高扩展性著称,神州数码融合通信实验室也充分利用了SIP的这一特性,专门研发了一款基于SIP的API开发包。
该接口系统可满足更高层次的实验需求,譬如:研究生课程或者毕业设计,融合通信实验室提供的高级课程可提供API编辑环境,学生可以学习通过编译API开发包充实语音系统的个性化功能,并且提供与各种业务都密切相关的在线咨询功能即web800功能。
提供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真实环境
融合通信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减少验证型、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通信:三网融合进入扩大试点阶段 篇6
国务院于2011年12月31日公布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包括天津、重庆两个直辖市、22个省会城市与18个其他城市入选,总计42个城市。继2010年7月推出第一批三网融合12个城市后,第二批继续推出42个城市,标志着三网融合进入扩大试点阶段。
三网融合全业务运营背景下,中移动获取宽带牌照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三网融合的实质,即全业务运营,电信、广电运营商均可开展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大面积新增42个试点城市背景下,纵观三大电信运营商,唯有中移动缺乏自有宽带牌照。我们认为中移动获得自有宽带牌照将是必然趋势,监管层将在宽带牌照上给予中移动补偿。
FTTH建设将提速。对于宽带市场主要竞争者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来说,有线电视公司宽带接入服务合法化以及国家数字电视改造的扶持政策将促使资金快速流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届时将给中移动等带来竞争压力。此外,电信运营商提供IPTV的接入带宽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2011年中国FTTH(光纤到家)覆盖率预计达3%。以FTTH建设进度看,目前的建设进度并不算快,FTTH建设二年后3%的覆盖率远低于日本FTTH建设二年后13.85%的覆盖率。
信息通信融合 篇7
目前,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入磨合提升阶段, 围绕做实、做新“五大”, 推动专业协同与业务融合是现阶段重点工作。信息通信融合处于初级阶段, 从形式上的融合到实质融合需要过程, 采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促进融合, 促进管理提升, 进而促进运维水平和系统可靠运行十分必要。
从对电网安全生产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需求来看, 信息通信融合将逐步从对电网生产和企业经营管理单一、单薄的技术服务支撑, 向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与智能引领转变。从技术上来讲, 两者的关联性强, 运维对象一致;从资源配置来讲, 基层单位的信息通信人员均配置较少, 相互兼任的情况普遍。
当前, 国网公司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 对信息通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意味着信息通信系统的建设、应用、运行、维护必须持续不断创新, 加速融合。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为电网安全生产和企业高效运作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信息通信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 或者单纯的人员调配与流动, 而是一个生态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融合处于初级阶段, 采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促进融合, 促进管理提升, 进而促进运维水平和系统可靠运行十分必要。尤其应加强信息通信运维在注重安全、节点等方面的管理控制。
1 平台研究范围
信息通信专业融合发展工作范围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变更、人员合理调配、资源全面整合、运维工作统一调控和工作流程再造优化等内容, 并辅以信息化手段, 依托信息通信状态检修及运维系统和一体化安全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等平台的数据及应用支撑作用, 形成符合信息通信融合管理业务的统一的、促进专业融合的信息系统构建, 从而实现信息通信的标准化、规范化运检工作的统一调控和各类资源整合和优化。
2 平台主要内容
平台具体研究内容如图1, 主要分为体系研究、技术应用和平台构建三项工作内容。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空间信息平台研究信息通信相关设备三维模型, 完成GIS平台下的信息通信设备、光缆等设备的全景模拟, 实现信息通信资源的一体化展示。构建数据共享及接口平台, 实现与现有IMS、TMS、一体化安全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等信息与通信专业原有系统的数据共享, 接入设备运行监控数据、预警数据等相关数据, 实现GIS平台下的信息通信一体化监控为信息和通信专业监控职能整合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管理模式, 将原有分散于各个系统的运维管控相关工作全面整合, 消除信息和通信专业的壁垒, 实现运维计划制定、运维任务安排、运维全过程管控和运维结果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 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通信智能巡检。打破原有信息通信专业下资源独立管理使用模式, 形成统一的信息通信资源管理调控, 完成所有资源优化和合理配置, 统一考虑和配备资源。建立信息通信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 通过构建知识库, 将信息通信各类型知识归纳总结, 形成人员掌握信息设备检修技术的同时兼顾通信运维检修技术, 实现信息通信更高层次的融合共生。
3 平台建设目标
实现信息通信网资源空间信息、设备属性三维展示。建立数据接口完成IMS、TMS和一体化安全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 实现信息通信专业一体化监控预警管理。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调控体系, 实现信息通信资源、运维管控全面整合, 消除信息通信专业壁垒, 构建标准化、信息化运维电子流程。运用物联网技术, 为各通信站点设备建立“身份”;同时利用平板电脑和信息通信站点网络资源, 实时上网, 核对巡视站点设备属性和状态, 实现中心机房和站端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智能巡检, 现场标准化作业, 实现资源精益化管理和运维。实现信息通信资源一体化调控, 即“统一监控、统一运维、统一调度、联合故障处理”, 完成资源合理配置, 业务处理整合优化, 运维过程科学管控。建立信息通信运维知识库, 归纳设备故障处理、标准化检修要点, 实现知识传递和人才快速培养。
4 平台主要特点
4.1 运检业务统一调度, 协同检修
如图2所示, 严格遵循信息通信融合的管理新需求, 各项管理全面涵盖信息和通信专业的个性和共性需求, 无论是现阶段班组分别运检或信息通信一体化运检都能良好适应。在此基础上实现运检工作统一协调调度, 实现协调检修工作模式的探索。
4.2 运检资源全面调控, 优化配置
以设备运维监控为核心全面调控检修资源合理优化配置, 打破原有信息通信专业下资源独立管理使用模式, 形成统一的信息通信资源管理调控。实现信息通信设备监控、故障报修处理、运行日报管理、运行方式维护等工作的信息化管控。以设备管理为核心, 协调检修资源, 形成人员、车辆、物资和备品备件的合理安排和优化配置。
4.3 运检工作全过程、流程化管控
信息通信融合管理形成信息通信运检任务分解、工作安排、进度管控和环节智能要求, 结合工作周报、周期性工作汇总等展示手段实现运检工作全面管理、清晰展现和细节要求。
4.4 班组工作细化分解、精细要求
通过对班组各类型工作的细化分解, 为信息通信专业业务融合奠定了基础, 探索了班组出班作业的各专业融合作业及员工各专业技能一体掌握的新路, 并通过更加规范的细节要求, 结合标准化作业管理形成对专业末端的智能管控与支持。
5 结束语
统一通信推进企业中的信息融合 篇8
集成了语音、视频、数据和移动产品的IP通信系统使企业能够利用网络这个智能统一通信平台实现安全有效、可扩展的协作式通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思科最早提出的统一通信的概念。此后但凡有些名气的大厂商也都提出自己统一通信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大有不往统一通信的概念上靠,就跟不上形式之势。同时,各厂商都会根据自身传统产品的特点,强调优势功能为主导,其它功能作为辅助应用。
统一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s,简称UC),是一种综合性的通信手段。通过统一的平台,实现固定电话、传真、邮件、数据的统一传输及应用;现代的统一通信是集三网或四网(互联网、无线移动通信网、固话网、有限电视网)的融合,将多种通信模式统一起来,解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通信都可以简便、快捷、准确而无限制地交流。其通信特点有着极强的网络融合性,能将多终端同意到统一平台上,方便进行设备复用与统一管理,此外其控制性和多样性也决定其美好的发展前景。
在统一通信的发展上每个厂家都有其侧重点,正如思科强调IP电话,POLYCOM强调视频会议,微软强调应用整合,国内的软件解决方案大谈桌面协作一样。每个厂家的解决方案都有其侧重点,没有一家厂商能够提供整个统一通信产业链上的全部产品或解决方案。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企业现状,分析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最合适自己发展模式的解决方案。尽管业界都认可与企业业务应用的完美融合是统一通信发挥的最高境界,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或者有必要发展到这个程度才能定位为成功。企业只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分析清楚自己的建设目标,选用合适自己的解决方案,哪怕只是实现其中的部分系统功能,一样能获得成功。
1 统一通信部署分析
一个统一通信项目的成功部署,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ROI成本计算
很少会有企业一步到位建设UC,提高生产率是相对还比较遥远的第二目标,而建设的初期大多是出于节省成本。企业应决定两三个可以在成本上最节约的关键方面,并以此作为一个开始点。例如,到外国出差时,通过手机打电话是相当昂贵的。一部电话和统一消息客户端就可以消除几乎所有这些成本。
2)选择合适自己的解决方案
对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内部应用相对较少,基于互联网的软件解决方案不失为性价比较高的选择方式,这种方式的搭建基于互联网应用,只要能上网,一个终端、一个终端软件。可以让分散在各地的人员立即成为正在协作的企业员工。无论视频应用、协作、IM和即时通信都通过互联网作为载体。目前,国内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多为这种方式。
而对于上规模的大企业而言,拥有大量的企业应用,融合更多的价值在于如何结合企业现有业务流,搭建属于自己的统一通信平台则更符合大企业的需求。选择主流品牌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是是降低项目风险的有力保障,因为主流品牌能更好的解决兼容性问题。而最后决定统一通信部署的成功与否的不是厂家,而是集成服务商的服务能力和对企业业务的理解深度。
3)使用习惯的改变
生产力效率的提高是很难衡量的,因为这种提高一般包括某种习惯的改变。当新的沟通方式会对原有的使用习惯造成影响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调查和推进部署计划。首先将UC运用到用户急需改变的特定部分,然后在有了一些实例时再进行扩展,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和消除新的通信系统对用户所造成的妨碍,很难获得项目实施的成功。一个不被使用的系统不会给生产力带来效益。
4)高层管理者支持
统一通信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复杂的,因为它涉及到IT许多不同领域的技术。在一个完整的统一通信项目中,UC将涉及到网络、目录服务、核心信息基础设施、计算机和移动设备。并且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UC还将影响很多应用程序以及其开发队伍。直接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对项目的顺利推进致关重要,让管理者首先感受新技术,并应用新技术,给普通工作人员们树立榜样,就能快速提高企业信息沟通效率与执行力。
5)选择好的合作伙伴
对各个企业来说,做好足够的需求分析和获得高层的领导支持是项目成功的内部决定因素,而选择具有良好服务能力的服务商是项目成功的外部原因。企业的需求随时变化,部署的成功与否并不是交钥匙工程,而是一个与企业长期服务的过程,随着建设单位对企业了解的深入和使用的逐步深化,不断提供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服务,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
2 建设案例
本文以一个常见的在发展中的企业现状为例来设计建设步骤:
1)需求分析
企业目前的电话系统采用的是模拟PBX交换机,已经相当老旧,维护不易,每当增加新的电话接入点,都需要重新考虑布线,受原来的PBX的容量的影响,已经有不少分机采用了共用号码的方式。人员办公地点变化频繁,而人员变动需要维持原有的号码,因此每次变动都需要重新跳线,为技术支持人员带来不少的维护工作。
企业有拓展分支机构的需求,包括国外的分支机构,老板经常性出差,需要解决沟通协作问题。
随着3G的到来,不少员工都采用了智能手机,希望能借助手机实现更灵活的协作。
2)建设步骤
通过对企业现状和需求的了解,制定了分阶段建设计划,从相对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逐步深入建设。
改造第一步:网络基础平台。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首先部署了VPN系统。通过IPSEC VPN系统最快解决网络互通问题。总部和分支可以数据双向交流,移动人员也可以通过VPN客户端访问内部资源。VPN将物理上分散在各地的分支逻辑上组成一个企业内网。
改造第二步:IP电话系统。废除原有的模拟电话系统。采用统一通信平台构建IP电话系统。采用IP电话系统所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它所带来价值的不仅是节省分支间的电话费用,关键是它所特有的灵活性是传统电话、VOIP系统或者是运营商的虚拟网所不可能提供的。新电话的移动、添加和改动几乎可以立即完成。员工只需将IP电话带到新位置,将其插入到以太网插座中,电话就能自动完成注册。所有用户权限和设置都可以自动重新建立,而不需要维护人员的介入。如果设置了分机号的移动性,员工还可以以自己的账号登录到任何IP电话获取自己的分机号码和权限,将该电话变成自己的座机。这意味着,老板不管到哪个办事处甚至在国外,都可以把旁边的电话变成属于自己座机的号码。而对于客户来说,只要一个固定号码就可以找到老板,根本感觉不到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改造第三步:在统一通信的基础上部署桌面统一办公系统。该系统将语音、视频、电子邮件、传真以及即时通信纳入到一个平台上,这使日常的员工间的协作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不再需要来回奔走或者预约会议室,只需在自己的桌面就可以立即发起协作会议,当沟通和共享变得简单,协同的工作效率越高,项目的成功率也越高。
改造第四步:移动系统部署。不少员工采用的是智能手机,如NOKIA,多普达和黑梅,这些手机普遍支持WIFI。这些手机可以通过SIP协议接入电话系统中,把手机变成自己的座机,员工可以随意在办公区域走动,只要手机在身边,都可以接到来自分机的呼叫。老板哪怕在国外也可以通过手机VPN进入内网,获取内部分机号码。随着3G移动网络的日渐成熟,还可以通过部署手机移动客户端,把手机变成移动电脑,通过3G网路接入统一通信系统中,实现与其他终端的协作。
改造第五步:目录的整合。除了公司目录之外,员工还可以选择将自己OUTLOOK里的联系人导入IP电话的个人目录中。当有外线进来,IP电话可以提示该号码所属联系人的个人信息。员工也可以直接点击OUTLOOK中的联系人发起呼叫。通过将CRM里的客户联系人集成到IP电话系统的电话目录中,可以实现当有客户电话进来,企业能立即识别是哪个客户,并提供针对性服务。
当这5个阶段的部署完成后,企业员工已经能体会到统一通信系统所能带来的工作模式上的改变,而当新的工作方式成为习惯,企业会发现沟通和协作的效率将比以前大为提高。
如果能再继续将统一通信的技术融合进企业的业务流中,无疑能为企业产生更大的效益,这就需要看建设单位对企业业务理解的深度和自身的服务技术水平了。建设后的网络示意图如图1。
3 结论
统一通信已经不再是空泛的概念,在当前3G移动通信的技术革命推进下,统一通信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朝着更快捷、更高效的智能化网络世界前进,带来更好的沟通体验。
当然,统一通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是只要做好充分的建设分析和计划,采用标准化的方案,企业的IT部门就可以分阶段地实行统一通信建设。从最能解决的问题入手,首先体现统一通信的使用价值,再逐步深化应用范围,扩大企业接受程度,当员工依赖于统一通信所创造的新的工作模式,沟通将更顺畅。这不仅提高了内部的办公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古丽萍.3G时代——统一通信发展新思考[J].通信世界,200(13).
[2]张同须,等译.3GIP多媒体子系统IMS—融合移动网与因特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刘翔.“统一通信”与客户价值[J].电信技术.2008,3:99-100.
[4]3GPP TS 23.228.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Stage2,version7.3.0,2006.
信息通信融合 篇9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和电力信息化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在电网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作为电力系统支撑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与电网生产和管理业务的结合日益紧密,因此智能电网和电力信息化建设将对电力信息通信平台的建设提出新的需求。一方面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ERP系统、集中式数据容灾中心的建设,以及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广泛应用等, 将使通信网带宽需求量迅猛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电网调度智能化的发展,电网调度运行监视广域、全景、分布式、一体化,预警分析计算在线化,调度运行管理精益化,备用调度系统的建设,以及智能电网配用电系统的规模建设,需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对公司电网智能化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通信支撑。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信息通信技术相互渗透,通信技术由底层向应用层延伸,信息技术由顶层向传输层扩展,二者的界限日益模糊,出现了信息通信的一体化融合发展趋势,一方面信息应用以通信为平台,另一方面通信管理以信息为支撑[1]。
长期以来,电力通信专业与信息专业一直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发展,形成了各自的业务范围、技术架构以及管理模式。因此,信息通信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或者单纯的人员调配与流动,需要从电网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出发,面向信息通信融合, 建立一个系统、完善、开放的信息通信业务模型体系,从根本上规划并支撑信息通信一体化融合发展, 打破信息与通信间的技术边界,建立统一的体系架构,能够有效指导智能电网各环节、各层面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使电力信息通信成为一个有机结合、层次分明、完整高效的整体。
1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业务现状分析
1.1 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早期的信息系统基本为孤立的业务系统,随着SG186工程的建设,构建了由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企业门户等组成的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了各业务应用全方位的数据共享、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全面支撑人财物集约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2]。为了强化信息运行管控能力,持续提升业务水平,有效支撑SG186和SG-ERP系统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信息调控中心建设,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实时运行监控、信息资源的统一调度、信息安全的一体化联合防御和集团化应急处置。同时随着三地灾备中心全面建成,国家电网公司已形成总部调控中心、各网省调控中心和灾备中心一体化的信息调度体系,逐步实现了信息系统的集中部署和数据中心的集中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1.2 通信网络建设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现有的通信网从网络类型划分, 可分为传输网、业务网和支撑网三大类。其中,传输网主要由光缆、光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载波通信系统等组成;承载在电力传输网上的业务网有综合数据网、调度交换网、行政交换网、会议电视网、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等;此外还有部分业务通过专线直接由通信网承载(如继电保护业务、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调度电话及自动化专线等业务); 支撑网主要包括时钟(时间)同步网、网管网等。其中,在业务网层面基本上是每种业务网络支撑一类电网业务,调度数据网支撑电网运行控制类业务,数据通信网支撑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类业务,调度交换网和行政交换网分别支撑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业务。国家电网公司通信网络构成及业务支撑架构如图2所示。
由上述信息系统建设和通信网络建设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电力系统的信息通信业务基本上是一种网络支撑一种服务的解耦模式,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彼此独立,通信网络无法实现对信息业务的感知能力和带宽资源需求的动态分配能力,信息系统也无法获取通信传输平台的资源分配情况和网络传输状态信息,无法实现上层服务与底层网络的互通和流动。目前的信息通信解耦发展模式难以满足智能电网建设新形势下对电力信息通信平台建设的新要求。
图 2 国家电网公司通信网络构成及业务支撑架构 Fig.2 Business support architecture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structure of SGCC
2 基于信息通信融合的电力业务需求
智能电网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通过信息化实现各类信息的精确高效采集与传输,从而实现电网信 息的高度 集成、分析和 利用,通过自动 化提高电网自动运行控制与管理水平,通过互动化实现信息的实时沟通及分析,使整个系统可以良性互动 与高效协 调。而智能 电网建设 所产生的 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必然对信息通信 的融合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智能电网建设和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以及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融合等方面的业务需求推动了信息通信的一体化融合发展[3]。
1)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以“自动化”为特征的电网生产运行方式产生的生产业务多样化需求, 以及以“互动化”为特征的用户侧需求的多样化需求使得信息、通信业务的应用范围发生扩展,相互之间逐渐产生重叠、交叉和融合。此外,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要求智能电网适应风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间歇式不稳定电源保障各类能源的友好接入, 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相互融合,电力信息通信处于能源与信息通信技术交叉与融合的中心,只有深度融合的信息通信网络和一体化建设的信息通信业务平台,才能适应智能电网建设新形势下的多样化业务需求。
2)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随着公司SG186工程的建设,已经建成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和集中式数据中心作为整个信息通信系统的核心交换和控制中心,要求网络更可靠、业务更丰富、管理更科学。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资源集约化管理、海量终端接入、互动化动态服务等需求不断提出,对高可靠、安全可控、低碳节能的信息通信一体化资源的需求也非常迫切。
3)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发展的需求。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发展,将使电力信息通信成为电力生产与管理之间的神经传导系统,全面、充分和综合地利用电网中及电网外部环境的一切可用信息。国家电网公司对信息通信融合发展进行了部署,推进信息通信专业的融合发展,根据新形势下信息通信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建设和运维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因此, 需要从电网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出发,面向信息通信融合,建立一个系统、完善、开放的技术体系和业务架构,从全局高度指导覆盖智能电网各环节、各层面的信息通信平台建设[4]。
3 电力信息通信多业务模型构建方案
信息通信是智能电网和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的公共支撑平台,为了满足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的建设,信息通信平台必然要求满足电网生产运行和电力用户等方面的多样化业务需求,不断要求提供传统的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还需满足新形势下的云计算、物联网和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传统业务和新形势下的信息通信业务需求,需要构建以多业务统一为目标的信息通信融合条件下的业务支撑模型,涵盖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到信息通信业务支撑系统的核心内容,在技术路线上以传统的通信网络资源为基础,基于统一通信系统、统一信息系统、统一协议栈、统一同步网、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管理等方面构建基于信息通信融合的统一业务模型。信息通信业务模型如图3所示。
其中,统一通信系统涵盖已有电网主要通信业务应用方式,包括行政电话、调度电话、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统一信息系统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中的信息网与云计算 / 物联网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数据中心综合起来,一致地向业务应用提供信息基础服务;统一协议栈实现传统的IP协议与电网业务的协议的有机结合,使得电网业务侧重业务逻辑的实现而将具体协议实现的细节有统一的协议层面来处理;统一运维管理融合了信息通信调度、信息管理系统、通信管理系统,一体化地提供运维能力; 统一同步网通过通信网络对1588等时间同步协议的支持,将实现通信网络的同步网和电力业务系统的同步网的一体化运行和维护,简化时间同步网络结构,提供时间同步信息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为电力业务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好的支持; 统一安全方式综合考虑了通信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将物理安全、通道安全、网络边界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有机结合,共同构成统一的防护体系[5]。
4 结语
原有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各自发展,互不干涉,信息通信技术呈现离散特征,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信息通信的一体化融合发展,电网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为了实现信息通信与电网发展的深度融合, 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电网生产系统和“互动化”要求的用户侧多样化业务需求,文章通过分析信息通信融合的业务需求,提出了信息通信多业务模型的构建方案,该模型通过信息通信网络的互通与融合以及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管道等信息通信新技术的应用,将实现信息通信资源的统一调度和集约化管理, 能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建设新形势下的多样化业务需求。
摘要:智能电网和信息化建设对信息通信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信息通信融合不是信息通信专业的简单整合,而需要从电网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出发,面向信息通信融合,建立一个系统、完善、开放的信息通信业务模型体系。文章通过分析电力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现状,以及信息通信融合的业务需求,提出了以多业务统一为目标的信息通信融合条件下的业务支撑模型的构建方案,实现信息通信资源的统一调度和集约化管理,以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建设新形势下的多样化业务需求。
信息通信融合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篇10
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很多方面, 其中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组织与建设是主要的应用方向。如何让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在整个电力系统中, 并发挥其传递信息迅速、信息管理方便、管理水平提高方面的优势, 是技术人员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同时, 我们还应该看到,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融合, 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拓展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范围, 提高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水平。使电力企业摆脱管理上的难题, 为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管理的手段与工具。
一、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 是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还存一些矛盾, 例如, 不同电力企业的系统之间由于其开发时间与开发技术人员的不同, 而导致硬件、操作系统以及程序的运行环境之间存在差异, 这就导致系统之间很难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通信, 这就让各个系统成为了一个个孤立的模块, 这将不利于整个电力系统信息的考查与平衡, 不利于电力系统的规模化发展。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就应该设计一个标准的管理系统模型, 让电力企业的管理系统设计都以这个模型为基准, 这样就不会出现由于系统的结构不同, 妨碍系统之间通信的问题出现了。
二、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管理系统中方案的提出
1、信息通信管理系统模型中的四个层次
通过对电力企业信息进行分析与统计, 在进行管理系统设计时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 四个层次在信息数据的管理上是彼此联系的, 但在一些功能的实现上却又是相对独立的。下面将对四个层次进行分析与介绍:
(1) 基础数据层
基础数据层要在系统的最底层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基础。由于不同电力企业的管理数据要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进行传输, 因此, 其数据的设计要符合不同网络的特点, 以保证数据安全有效的进行传输。这个层除了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到达目的点, 还要为数据录入提供一个平台, 还要为外部系统提供数据接口, 采用数据仓库的形式对数据进行存储, 可能在网络上完成对数据的查询、发布功能。
(2) 客户服务层
电力企业的客户有很多种类型, 针对电力企业的客户特点设计了客户服务层, 这个层次将用于客户的管理、调查、分析等。企业还可以通过到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进行业务的拓展与数据的深层挖掘。在客户服务层除了要完成管理的功能, 还有就是要实现与客户互动的功能, 例如及时的向客户发电子邮件, 打电话, 了解客户的需要, 调查客户的满意度, 及时处理客户的投拆等。客户服务层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 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目的, 这也将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充分的沟通以及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3) 业务处理层
电力企业的业务类型有很多种, 例如物资管理、人力管理、电力生产管理、电力设备管理、电力工程管理等。这些业务都可以在业务处理层上进行管理。和其他层次相比, 业务处理层的分类更复杂, 纷繁, “业务”处理的好与坏与对每一项“业务”的准确定义是分不开的, 这就要对针对不同业务类型进行分析, 设计出符合不同业务类型的功能模块, 从业务整体数据的规范化为出发点, 并由信息化的管理思想为准绳, 优化业务有关的数据信息。
(4) 决策支持层
这个层次是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最高层, 也是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一切信息管理都是为了为企业发展提供分析的数据, 提供决策的依据, 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分析, 了解企业运营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客户服务数据的分析, 了解企业客户的动态及需求, 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 通过对业务数据的掌握, 对企业业务及时掌握与了解。因此。决策支持层就是通过对数据仓库中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 为企业管理人员制定策略提供依据, 为开发市场与分析市场提供参考, 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效益评估综合客户服务与业务处理的信息, 采用数据仓库分析挖掘技术, 为企业管理人员制定策略、开发分析市场、效益评估及公关活动开展等。
2、信息通信管理系统的管理内容
(1) 实现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上负责整个项目信息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所包括的信息量是十分庞大的, 从工程筹建到竣工决算, 涉及到很多费用与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对整个工程涉及到的费用、进度、质量控制各个方面进行汇总与分析, 及时的指导工程建设, 掌握费用的投入方向, 在基础设置、工程概算、合同管理、日常业务、工程决算、财务报表等多个方面实现功能。
(2) 电力固定资产。电力固定资产有地理位置分布广、种类多、日常维护复杂等特点。系统将采用树型管理系统, 清晰的表示固定资产的结构关系, 方便相关管理人员对资产的查询与管理。还应针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信息进行管理, 例如折旧费用、日常维护等。这样可以记录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所有信息, 可以及时的了解其使用状况及运行状态。通过这处管理可以全面的掌握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 提供多角度的查询服务。企业的不同部分既可以通过系统完成了对部门资产的管理, 也可以通过了解其他部门资产的管理情况。
(3) 电力行业扩报装。电力业扩报装工作是用户和供电企业建立供用电关系的首要环节, 也是客户服务工作的起始和重点, 系统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 将过去不完整不规范的业务及资料进行完善和规范地的计算机管理, 一改过去由人工传递处理信息地业务流程的进度, 透明度低, 业务人员处理随意性大的缺点。系统引入了工作流、财务会计的概念, 能自定义业扩报装工作的工作流程, 管理人员可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整过程的监控, 提高对客户的优质服务水平, 也便于与财务系统的接口。
(4) 电量计费管理。电量计费系统主要是辅助供电企业员工进行日常计费业务处理和维护工作, 帮助供电企业对用户用电计费工作进行信息化、用电费用计算自动化, 加快数据输出统计速度, 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使供电企业电量计量和计费工作的管理更加规范、合理、经济。
三、小结
融合通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篇11
摘要:融合通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电信业升级换代的一次革命性的机遇。文章从融合通信的概念出发,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融合通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所带来的系统整合、流程优化和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的优越性,研究和探讨了煤炭企业在实施融合通信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和遇到的主要问题,对煤炭企业开展融合通信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融合通信、网络管理、煤炭企业
一、融合通信的基本含义
融合通信(Converged Communications)是指通过实现IT信息技术与传统通信业务的整合,将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融合到一个平台,实现IP电话、传真、数据传输、音频视频会议、呼叫中心、协同办公等众多应用服务融合一体的新型通信模式,它的最大优势是向用户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多媒体通信业务能力,彻底改变了信息服务的单一性和被动性。
二、融合通信在煤炭企业应用的优越性
(一)促进系统融合
通过利用融合通信功能,煤炭企业可以将多种语音和数据网络结合起来,使通信能力和企业的运营流程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在煤炭企业的内部使用融合通信,不仅在源头上提升煤炭企业的运营效率,而且整合企业ICT能力来满足各类应用的要求。
主要表现有:
一是集成行政电话、调度电话、E-Mail、传真和语音邮件等数据通信的应用。
二是将煤炭企业现有的IT运营环境和应用软件进行集成。
三是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地方呼叫。
四是开放标准,不受厂商和运营商锁定。
(二)优化工作流程
煤炭企业流程优化往往卡壳在通讯环节上。在融合通信环境中煤炭企业可以真正地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协同化办公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实现有效沟通,提高团队的协同性。融合通信应用能节省煤炭企业员工时间并节约成本,不仅提高了员工生产率,还使员工的通信方式多样化。
二是提高煤炭企业生产效率。融合不仅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得到用户和市场的广泛接受,而且在煤炭企业拓展业务和服务、降低成本、创建新的高效运行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简化运行维护,降低管理成本
一是基于Web平台的控制管理,容易使煤炭企业进行维护,降低了后期的培训和维护成本。
二是自动的呼叫路由选择,实现无人管理,可提供最大的管理弹性。
三是降低煤炭企业整体通信成本,实现移动办公。VoIP可以借助Internet将呼叫路由到煤炭企业不同地点的分支机构,或者移动设备上,把不同机构办公室之间连接到同一个IP网络,内部可以免费通信,降低通信成本。
三、煤炭企业在推进使用融合通信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统一的标准
煤炭企业要求将各类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集成在一起形成融合通信服务,进而将融合通信能力和企业运营的各类流程紧密关联在一起。融合通信是一个通信手段,而不是业务手段,并不具备对其他系统的管理能力。如何适应煤炭企业已有的IT环境是融合通信推广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阻力。必须对煤炭企业已有的IT流程作一个全方位的整合,才能真正体现出融合通信的优越性。
(二)难于进行改善
一是源于系统风险的压力。融合通信把各种应用集成在一起,一旦系统被黑客攻破,受伤的将是全部系统。网络基础层的不配套也是统一通信面临的一个隐形障碍。
二是源于建设成本的阻力。大型、巨型煤炭企业有实力斥巨资采用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手段,但大量的中小煤炭企业则不然,在融合通信建设上普遍持谨慎态度。
三是源于技术能力的阻力。煤炭企业的信息化人才缺乏,专业技术能力较低,直接影响融合通信系统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融合通信在煤灰企业应用探讨
(一)煤灰企业实行融合通信的准备工作
一是适用性需求分析。煤炭企业在准备实施融合通信之前,要做业务发展需求分析,即实施融合通信对现有的业务逻辑是否必要,是否有利于业务的发展;还要做业务管理模式分析,即实施融合通信会对企业的管理流程造成怎样的变更,这种变更是否在后期能得到有力的推行和保障。
二是网络安全基础建设。网络安全是融合通信实施的重中之重。没有可靠的安全网络作为基石,融合通信就相当于空中楼阁,面临不可预料的巨大风险。
(二)融合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
煤炭企业选择合适的融合通信建设方案,应当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开放性原则。融合通信作为传统电信、IT 和互联网领域的融合纽带,需要方案提供商、相关硬件设备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应用软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网络视频会议厂商、IT 服务提供商,以及独立的软件开发商和行业系统集成商、企业用户等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协作,构建一个完整、和谐的通信系统。
二是适用性原则。煤炭企业选择系统时需要从满足需求、扩展性、成本、性能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同时考虑煤炭企业的发展规模、分布状况、工作方式、员工技术水平等综合情况。
三是可靠性原则。融合通信在为煤炭企业自己带来信息透明化和共享化的同时也存在为黑客提供更多攻击和窃取机密信息途径的可能性,为了应对安全方面的挑战,煤炭企业在实施融合通讯的过程中必须时时建立起可靠的安全防护意识。
(三)融合通信在煤炭企业的应用趋势与展望
一是沟通文化的推进和培养。融合通信的实施必然伴随着对原有办公习惯或流程的改变,煤炭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带头参与这种演进,并把它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培养。
二是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将融合通信纳入到煤炭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中,根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调整和优化,最终形成煤炭企业的普遍适应行为规范。
三是加强员工培训。长期推行员工的融合通信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培训,真正用好、用對融合通信的各种工具,从内部做好安全管理。同时,煤炭企业还应加快培养融合通信的核心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珏,徐敏捷.融合通信的商业模式研究及构建[J].电信科学,2008(7)
[2]铁伟.电话网与互联网融合业务的探讨[J].电信技术,2008,(12)
信息通信融合 篇12
1 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简述
在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 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的专业技术共同发展, 相互渗透、相互配合, 为电网正常运行提供了基本支持。信息网以通信数据网为平台, 而通信数据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 两网的融合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1.1 电力信息网
电力信息网是电力系统业务的承载网络, 其作为电网业务运行的载体, 是电网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进入信息时代后, 信息网的布线已经延伸至电力系统的任何一个方面, 覆盖面极广。电力信息网的主要架构如下:
(1) 本地骨干层。一般情况下, 设置2台路由器作为本地信息网络出口, 并通过动态路由协议与其他供电公司信息网络实现联接。
(2) 本地汇聚层。这一层主要包括两个子层。第一层:在中心站设置2台路由器, 并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实现与本地骨干层路由器的联接。其中, 1台路由器一以太网为通道与其他供电公司设备联接, 并在路由器上设置各业务段网关。另外1台路由器设置成为本供电公司与下联中心服务机群的联接设备。第二层:在其他供电公司内设置1台路由器, 负责其他供电公司交换设备的接入口。
(3) 本地接入层。其构成主要是接入交换机, 覆盖整个办公场所。其通过二层级联方式与本地汇聚层中的第二层联接。
1.2 电力通信数据网
电力通信数据网络主要承载营业缴费、IP电话、视频监控等业务, 其业务承载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电力传输网络。当前, 电力通信数据网全网采用边界网关协议, 每一种业务单独划分一个VPN, 这样一来就在全网赋予了一个独立的理由表, 确保了各项业务的顺利展开。电力通信数据网的主要架构如下:
(1) 本地骨干网。使用2台路由器作为路由反射器, 通过这2台路由器与其他供电公司的路由器设备组网, 形成本地的通信数据网出口。
(2) 本地汇聚层。选用5台路由器设备, 其中的每一台设备都与本地骨干网中的路由器相连。
(3) 本地接入层。主要组成依然是接入交换机, 每台设备都要设置虚拟路由器, 其采用冗余协议接入本地汇聚层中的设备。
2 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的融合策略
对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进行深入融合, 使两个网络融合成一张网络。从以往的工作经验及同类型工程操作实践看, 两网融合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 具体策略及相关情况如下:
2.1 从设备失效入手, 提升骨干层设备的灾备能力
操作方式:将电力信息网中心站的2台路由器下挂在电力通信数据网中心站的2台路由器设备下。同时, 将电力信息网中的2台路由器移植到上级供电公司的容灾备份站点中, 作为本地电力信息网的第二出口使用。这样一来, 当电力信息网中心站设备发生停电或其他故障时, 可以借助第二出口来工作, 保证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业务顺利完成。
2.2 从冗余保护入手, 提高业务传输能力
由于传输通道质量、光缆资源等条件对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的业务传输影响大, 为最大程度的保证业务畅通, 电力信息网中的本地汇聚层设备与电力通信数据网中的本地汇聚层设备之间的联接方式, 可以采用动态路由协议双裸纤或一光一电方式就近双向联接等方式。这种情况下, 即使本地汇聚层中的设备在单一路由上发生失效故障, 可以通过其他路由完成业务传输, 利用物理链路冗余达到业务传输保护的效果。
2.3 从利用效率入手, 提高接入层设备投入与运行的经济性
在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时, 两网接入层中的设备应保留其一, 不需要全部留用, 其目的主要是实现接入层对电力信息和通信数据业务的统一承载, 便于业务接口与出口的统一, 实现信息通信一体化。同时, 这样设置可以避免接入层设备重复设置, 减少设备资源浪费, 最大程度的提高设备投入与运行的经济效益。
2.4 从规划管理入手, 将两个网络合二为一, 打破专业壁垒
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是两个不同专业的网络系统, 二者之间在一定的专业壁垒。但是为了推进并保障两网融合工作的顺利展开, 应当梳理清楚工作流程, 明确融合目标和管理范围, 围绕网络统一这一目标设计融合方案, 放能实现方式统一下达, 设备统一运检, 网络统一维护, 从而提升网络管理成效, 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难度。
3 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融合后的效果分析
3.1 利于提升网络结构的承载能力
电力通信网和通信数据网的融合电网的升级与改造, 对电网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融合的网络不仅集合了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的优点, 还优化了网络结构, 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的承载能力。众所周知, 电力信息网的网络架构一般采用星型拓扑, 中心交换设备的业务承载能力有限, 难以承担繁重的业务需求。但是其与通信数据网融合后, 使网路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实现物理链路冗余合理配置, 提高而来网络传输速度。此后, 两网融合后, 信息、数据有原来的集中处理转变为分散处理, 减轻了电力信息网的业务承载压力。
3.2 利于提升系统设备的稳定性
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后, 系统运行有一种设备统一承载, 剔除掉了多余设备, 不仅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还提升了系统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这一点在电源配置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两网融合后, 一些多余设备停运, 电源负荷减少, 减少了电能消耗, 便于保证系统设备运行稳定。
3.3 利于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成效
将网关设备移植到本地接入层中的设备上, 由于介入方式的转变, 更便于进行网络安全管理。与原来的方式相比, 融合后的方式可以降低接入终端安全管理的误操作压力, 还要通过接入层设备承载一定的核心设备数据业务, 降低核心设备的数据处理压力, 进而提升网络运行安全。而且, 融合后还可以增加IP与假MAC绑定, 填写一些地址黑洞,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避免通用户私自入网, 便于保护网络安全, 避免通信数据信息被篡改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三集五大”体系及智能电网下, 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的融合是电网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 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探讨与研究, 探索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的融合方式, 推动两网融合工作的顺利展开, 进一步优化电力系统网络管理模式, 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当然, 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之间的融合方式绝不仅仅只有本文提及的几种方式, 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去探索、去发现, 唯有不断的加强技术研究, 才能促进电力系统发展。
参考文献
[1]麻礼念.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三网融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