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07-25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精选12篇)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篇1

0前言

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是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可靠运行、实现智能电网的唯一重要手段,并且可以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两者的融合对供电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技术实施的基础是数据信息,通过建设数据网络就可以有效的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提升控制效率,促使新型电力网络的构建,新型电力网络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效的融合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等技术,将其应用于供电企业中,就可以取得很好的管理效益。为电网系统拥有较高的运行安全性及更优质的供电质量提供了切实的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供电企业的网络建设过程中均使用了电力通信系统,电力通信系统已成为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分析电力系统结构可知,其结构较为复杂,具有很多个环节,分布也相当广泛。电力通信系统一般负责为实时传输数据信息提供切实的保障,提高用电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促使供电系统实现合理科学的分布等。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电网系统中,电力通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随着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通信广泛应用于电网生产控制、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其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利于不断提高电力通信和信息之间的融合度,强化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环境因素分析

现代化的电网覆盖面积非常广,具有很多的输电环节,非常复杂繁琐。如果处在用电高峰期,用电设备增多,用电量上涨,就很容易出现供不应求、大面积停电等现象。所以就需要使用新型的网络通信技术,对电网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进而确保电网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也就是说电力系统的发展离不开电力通信的安全稳定的控制保障。电力通信已被广泛使用在电能的生产、电能的配送以及电能的输送过程中,目前电网中使用通信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促使电网运行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提升,进一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1.1 文化环境因素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实现用户随时获取相关信息,通信技术与电网的融合代表了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新时代的电力系统在探索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其应用过程中还大量融合了数据的应用、语言的应用以及视频的应用等。有利于进一步满足电力企业员工统一服务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能够满足现行网络环境的使用需要。

1.2 经济环境因素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通信的发展也需要不断革新相对应的技术。对电力通信的发展而言,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站在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促使电力通信跟电力信息的不断融合,相辅相成,促使集约化管理模式的形成,不断精简机构组织、化简管理层次降低管理上的支出,提升供电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2]。对电力企业而言,目前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则是实现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的不断融合,从根本上降低投入的成本,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有效的节约运营资金。

1.3 技术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供电企业使用网络来管理业务内容的现象越来越广泛,供电企业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实现了多种业务并存以及技术的统一使用,逐步形成供电企业统一的发展趋势。不断融合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的支持,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融合核心网技术、融合软交换技术、融合业务以及融合接入网技术等。

1.3.1 融合核心网技术

以IP/MPLS技术为基本前提来有效的构建核心网络,不断提升核心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低延时性以及拓展性,为宽带使用效率的提高提供切实保障。

1.3.2 融合软交换技术

有效的结合通信系统可以促使电力信息以及电力通信两者顺利融合,不断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化简不同介质传递信息的复杂环节,实现了电力信息化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开放式的应用程序端口,为语音业务以及数据业务提供切实的支持,促使电力通信工作的实现更加便捷[3]。

1.3.3 融合接入网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入网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现在接入网技术在全网络宽带化过程中的应用已得到日臻完善。有效的融合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使用WLAN或者是Eternet等先进的通信条件实现宽带介入的多元化。分析目前我国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的发展趋势得到,未来的无源光网或者是光纤接入网会满足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发展的最佳选择。

2 总结

随着我国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电力通信信息化改造,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以便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电网对电力通信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为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综上所述,在我国供电企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力通信系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系统不断融合促使供电企业实现了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融合,能够有效提升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最大程度的满足现代化建设的用电需求,提供更加的快捷服务 [4]。不仅如此还能利用电力信息系统来进一步分析电力系统的工作环境,促使工作、服务的效率不断提升,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篇2

电力系统一直是维护日常生活的一大重要因素,其运行速度和通讯效率更是维系人均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的纽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电力供应在各个领域的需求同比增长。以下是“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应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新形势下,网络技术的投入使用为电力信息通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实现了电力信息工程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推动了国民经济繁荣。本文就目前新形式,深入探究网络技术这一科技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剖析其在电力通信应用方面的具体意义。

1、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各行各样之中,就电力通信而言,随着电力信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融合,电力通信系统运行更加的安全、稳定、高效,这对电力通信而言十分有利。电力信息网络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覆盖面积广泛、技术装备化程度高。电力网络通信技术是在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有关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依赖各种先进的设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电力系统专业知识以及上述的种种专业技术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利用电力网络信息通信系统,切实提高信息传输的速率以及信息的利用率,更好的为电力系统服务。

(2)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各国家及地区的电力系统的运营及管理的方法都可能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电网电压来说,我国大陆的电网电压为220v/380V,频率为50Hz,事实上,许多国家或者地区的电网电压都与我国不同,比如,我国香港地区的单相电压为120V、220V两种,三相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加拿大的单相电压有120V、240V两种,三相电压有208V、240V两种,频率为60Hz,这种情况下,电力信息网络技术就很难实现产品化、标准化,由于电力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因此,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保护,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走国产化发展的方针,这些因素影响之下,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2、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信息的采集、传输方式,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同时网络技术也是建设智能化电网的重要步骤,在电力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大量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大大增强了电网建设的控制能力,对实现信息化有效管理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二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着电网企业开展创新之路,升级了电网建设技术和方式,增加了电网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对构建电网发展的新模式有促进作用;三是应用网络科技,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管理能力,促使输电企业、发电企业及用电企业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增加互动交流,有效实现电力企业的一体化管控建设。除此之外,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协作能力,提高了技术的统一性,对有序进行电网建设及运行有重要作用。同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对电力网络进行安全监管,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应用现状

3.1网络结构稳定性较差

当前很多电力企业在构建信息网络通信系统的时候,大多是以SDH(同步数据体系)为系统框架的,这种网络结构主要是以数形和星形进行信息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比较差,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缺失或遗漏,引发系统运行故障。除此之外,这种形式的网络结构在进行资源共享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与电力系统中的新型业务进行有效对接,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而当前的电力信息网路通信技术更新节奏较快,原有网络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制约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3.2网络结构管理比较复杂

电力信息网络结构包括三个等级,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异较大且结构组成比较复杂,这就增加了网络结构的管理难度,经常出现管理混乱现象,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还提高了系统运行成本。再加上网络技术发展速度较快,而相关设备的更新经常会滞后于网络技术,不能达成统一步调,设备运行与技术应用缺乏协调性,无法針对网络结构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造成管理混乱,无法充分发挥出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优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得不到保证。

3.3数据信号传输质量较差

数据信号传输质量较差是当前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力信息通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很多电力系统中缺乏对数据信号的有效保护,通信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较差,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错乱或者丢失现象。数据传输方式比较落后,还是以铜线构成的电缆为主,信号传输速率较慢,无法保证数据的时效性,数据传输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再加上铜线电缆的SDH节点量比较多,网络结构更加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号传输质量,难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无法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4、新形势下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应用策略

4.1全面认识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应用优势

在新的发展形式下,电力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对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进行结构优化和技术更新,做到对网络技术在电力通信中应用优势的全面认识,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重视力度,利用网络技术推动智能化、自动化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建设。电力企业应该通过讲座、技术交流等形式,对电力信息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宣传和普及,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该项技术的便捷、高效等优势所在,加深对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应用网络技术的理解,为具体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4.2优化电力系统网络结构、统一网络结构管理规范

在将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时,数据信号的传输质量会直接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而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造成影响。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就需要对电力系统网络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利用异步传输模式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转换协议等技术对电力系统网络结构进行优化,最终实现网络结构宽带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地域情况与用户需求相结合,建立统一、可行的网络结构管理规范对其进行约束,避免出现管理混乱现象,为信号的准确、及时输送提供保障。

4.3拓宽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业务中的应用范围

随着电力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力信息通信业务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原有网络结构不具备较强的资源共享性,无法顺利完成与众多新型业务的对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扩宽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业务中的应用范围,实现与各个业务的对接。比如为了保证通信质量,避免出现传输延迟现象,需要使IP业务与千兆以太网完成对接,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弹性分组环技术等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进行扩展。

结束语

探讨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篇3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 信息系统化 技术进展 电网

1、分布式对象技术

新的应用变革推动了一个新的集成信息策略的出现。“网络就是计算机”模式正在成为企业运作的中心.客户/服务器网络通信巳成为当今网络通信结构分布的技术支持,成为规模优化的性能价格比高的构架方案。且该构架正在向上层发展.由原米的硬件、系统内核、网络向数据库、对象构件、应用对象发展。如数据管理已向基于互连网架构的高集成度的应用开发包模式发展,据此,可以提供面向多层应用计算环境的统一系统方案。

2、复制服务模式

在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化应用系统中,可虚用专用或商用复制服务管理模式.达到服务器故障备份之功效。然而,需要提及的是。专用或商用复制服务管理不仅仅是硬件节点故障备份概念,重要的是视其有否实现管理分布式数据环境的工具功效即它应使电力企业中不同系统/网络/没备中的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这对当今0i t/s 模式下的分布应用特别重要。现仅举下面2类情况。

2.1电力企业数据的合并 电力企业网是以中心数据库为全网系统之核心、各业务部门分系统独立数据库为相对客户的电力企业网来集成构架模式,各分数据库管理系统除管理本部门数据外。还要将全局共享数据自动上传到核心数据库,亦称为数据的合并与汇总。此类数据供公司总部随时掌握各部门的生产计划运作,并加以综合与统计。形成计划的总决策 此复制系统的设计应强调变化数据激活方式。以实现自动上传。

2.2电力企业同一数据的分市公司核心数据库要将某些公共数据.从成本效率考虑,它应蘑点考虑准实时的数据服务与同步机制。

3、电力企业网的决策支持

电力企业网建设规模日趋扩大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快速准确地提取用于电力企业科学决策的信息。是一项有别于已建立的MIS等系统不问的重点考虑因素。此类系统亦称之为业务智能化系统,它应满足以下2点:(1)埘原来提出的任务或查询作出响应并可能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及探讨;(2)从所提及的较为简单或单一的问题中。得到更大范围的结果综上所述.数据仓库/数据集市的应用要求有功能强大的桌面分析工具来支持.通常称之为联机分处理(O乙),是用于给分析人员以灵活、可用和及时的方式来构造、处理和表示综合数据的技术。OLTP数据库在查找业务具体数据上很有效.每天处理成千上万的事务,而为决策者提供总结性数据则无效。如电力公司需要查看去年所管辖的各公司的电力销售数据。OLTP数据库中需用大量时间用一个查询去榆索4个季度每个月的销售数据。而OLAP技术可在小于20 s内完成。因为支持OLAP的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已被转换成一种更有效的存储结构.允许用户在大量数据上完成复杂的数据分析。

4、主机系统再定位

电力企 网的建设构架的发展趋势应是集中控制与分布管理相结合的网络互连体系。前几年的向下优化”(Downsize或Rightslze)~分布式系统十分盛行。然而随着应用系统范围不断扩大。网络拓扑复杂性及过度分布所出现的弊病则暴露出来。与此相反,主机服务系统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以及数据一致性的优势更为突出。主机服务系统应定位于电力公司全局性的、用于决策与共享的数据库/数据仓库的干线网络中.其管理服务可定位于公司的信息中心。此外.当前计算机应用领域关注主机系统不仅仅是其管理之优势,更重要的是其在开发、运行环境方面正积极采用新技术。主机系统目前引入“CO聃A”和“Java”2大技术.以解决长期以来其“专用/封闭”的弱点,与其对应的是UNIX服务器的“通用/开放”的优势。公共对象请求代理 豢结构CORBA(CcmmenObiectRequest Bm—ker Architecture)是在分散系统间使多个应用连接起来的技术标准。Java不仅是一种通信编程语言,还是一个在客户/月&务器模式F的开发与执行环境。其主要特点包括:面向对象性、平台无关性、可移植性、简单性、高效性、安全性、动态性和分布性。目前,调整主机系统上的应用执行环境已开始,并将其定位于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可靠与高可用性的需求中。

5、阿络布线系统的综合考虑

网络集成与网络负荷是电力应用集成网络设计的2个基本属性。在这2个基本属性基础上,制定网络发展的体系结构,并根据网络应用与技术阶段发展现实与实际投资规模,制定出较高性价比的网络系统设计与改造构架。网络集成与网络负荷随电力自动化进程日趋扩大。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提高网络通信速率。基于上述,此问题应权衡考虑2项因素:网络通信电子设备与连接信息设备的传输线缆。

5.1高品质线缆 国际标准中规定的5类双绞线的频率带宽是100 MHz,可以实现100 Mbit/s的快速以太网和155 Mbit/s的ATM传输。但对于更高速度的网络传输.如1O0oBASE—T,由于5类线缆的频率带宽限制,必须利用更先进的编码/解码等技术。使得更多信息被压缩到有限的频率带宽中。然而这类编码网络设备价位颇高,对5类双绞线缺陷的补偿技术复杂性涉及到补充百万多个晶体管,采用基础DSP等技术,以及考虑芯片产生高热量而必须使用特殊的陶瓷封装来取代传统的塑料封装。采用这些技术主要用于对信号传播衰减、反射损耗:近端/远端/~b部串音干扰的补偿,还需对IEEE802.3ab委员会制定的4线对UTP 5类线缆采用PAM一5编码。对实施双向1000 Mbit/s传输速率等功能进行电路补偿。采用6类/7类高频率带宽、高品质的电缆是一种体现使用IOOOBAsE-T等高速网络综合高性价比的好方法电缆本身固有的高性能保证信道满足PSNEXT、FNEXT及外部串音干扰的要求.无须使用复杂的数字抵消电路。做一个1000BASE—T每端口局域网连接成本的比较.使用高品质布线成本上升12%,而电子网络设备成本上升达90%。

5.2屏蔽电缆6类以上线缆由于其工作频率高,所传输数据信号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影响.产生传输错误。而采用网络设备的纠错技术,则会严重影响网络可用速率,影响网络性能。此时,应将非屏蔽系统转变为屏蔽6类/7类系统,以降低布线系统与外界间的相互干扰。

实验表明,ATM 155 Mbit/s在120 Mbh/s速率下持续工作时,当干扰源产生交变信号,其强度从2ooV逐渐升到3 5ooV时,u1 已在200V时开始产生数据错误与丢失,而S P则在整个上升过程中均未发生错误。

6、高速路由交换模式

无论是电力企业局域网还是广域网。计算机网络通信带宽在持续快速增长,尽管在网络通信带宽上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应注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位于网络中转站核心位置的传统路由体系.无法连接众多的快速以太网,总的性能不能满足要求;企业网内台式机使用专用交换100 M网络速率日趋增多,主干则需升级到更高速率,提供匹配的带宽资源:广域网的通信带宽十分有限及昂贵。路由所带来的性能损失更显关键。

7、结论

世界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等相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持续促进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化向探层次及更大集成度发展.以更有效地支撑电刚可靠、经济运作。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涉及诸多.1:述技术的综台与集成,本文正是在此2点考虑原则基础上,综合世界汁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等相关信息技术发展及在电力应用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了面向工程实际的关于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的技术发展模式。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4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力求体现信息通信技术指导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力争成为电力信息通信的对外窗口。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 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 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 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 (中文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为维护学术尊严, 加强学风建设, 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 (2~3个月) 请勿他投, 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 请事先声明, 文责自负。

6.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 (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篇5

【摘要】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网络安全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防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电力行业内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电力行业;信息通信系统;网络安全

前言

随着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系统中各类技术的运用与融合越来越多。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以太网逐渐成为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主流趋势,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性能,保证信息通信系统更好为电力企业各类业务提供可靠的支撑,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电力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1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特点

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行业专用网络,该网络为电力企业自行搭建,通常情况下与公网是物理隔离的,很大程度上只是满足行业内的工作需要。②网络地理范围较为广,由于每个地市网络的建设运维根据实际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网络架构有非常强的地域性。③该网络上还承载了在电力系统其它专业的数据通信,数据信息的种类较多,对网络连通和数据传送的稳定性能要求很高。

2当前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2.1信息通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不够完善

在电力企业日常经营的过程中,信息通信系统的建设处于不断提升提质的状态,现阶段相关岗位的技术人员不足,制度的落地和执行存在一定问题。事实上每个业务部门都有需要信息部门对其进行技术上的支持,信息通信系统做为企业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在进行信息通信建设的时候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以此来完善系统,避免出现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漏洞。

2.2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待增强

电力工作人员重视信息通信系统应用操作的学习,却经常忽略了网络安全的问题。意识上的缺乏导致了电力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相对较薄弱,对于企业的网络安全防范以及安全管理来说,还难以形成一种自发的共识。系统内对网络安全的隐患缺乏全面的治理,网络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2.3外部威胁的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调控中心、变电站以及用户之间的信息流转越来越频繁,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电力系统控制的影响因素变得越来越多。在进行技术操作的时候,如果将外部的病毒甚至黑1客程序引入了信息通信系统,则电力自动化系统也有可能遭受恶意攻击,从而造成控制的紊乱,导致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受到影响[1]。

3网络安全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3.1不合理的网络构架

当前电力行业在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时,受到投资规模所限,网络构架并不十分合理,主要体现在网络交换机的选择上。为了能够以较少成本实现数据通信的基本功能,基层单位和变电站的信息通信系统在网络构建时,仍存在使用二层交换机作为汇聚交换机甚至核心交换机的情况,导致所有用户处于平等的地位,系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2],这为可能的黑1客入侵和网络攻击提供了便利条件。

3.2恶意程序的侵害

恶意程序,尤其是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威胁,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头号大敌。病毒感染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变得错乱,并且会对文件系统进行攻击或者篡改,从而导致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整体运行受到影响。目前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已经形成了大范围的网络连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病毒的传播速度。

3.3数据的失真及泄露

电力行业的信息通信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已经开始由小范围的数据传递发展成为电力系统业务的通用承载平台。随着各种业务软件的不断推广,用电营销、财务管理等业务系统都已经投入使用,给生产经营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大量的应用系统会涉及到海量的数据传输,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不排除一些非法获取和修改数据资源的手段,不仅使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还可能会带来一些难以发现的数据篡改,使业务指标出现错误。业务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电子数据的安全性,网络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应用系统的架构,避免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重要数据失真及泄露的情况[3]。

3.4系统自身的安全风险

除去以上影响因素之外,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自身运行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系统自身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系统的`运行错误,这些错误可能给网络带来不可预料的安全风险。从理论上来说,系统内部运行错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降低系统出现风险的概率,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4网络安全防护的具体策略

4.1严格的账号管理

从管理层面上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应当是网络安全防护最基础的工作。首先要明确信息通信系统的运维权限,向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分配相应权限的系统账号。然后严格账号管理,所有账号都应设置复杂密码,并且不得使用他人账号,确保网络的管理层面处于可控在控、有据可查的状态。

4.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最为常见且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主要用于隔离非信任的网络信号。在进行安全隔离的时候,主要关注点应集中在安全点的检查上,强制性的对需要检查的区域进行较为详细的过滤,从而达到限制一些重要信息进行访问以及储存的作用。在进行电力业务和信息通信管理的时候,要注意各个系统之间的整体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破坏以及攻击的行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4.3防病毒软件

178电力讯息在网络中主机(计算机、服务器等)运行的时候,应该注意进行防病毒保障。病毒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侵入网络系统,并且借助主机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进行相互感染,这会给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的基础信息数据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主机类型配置不同的杀毒软件,针对不同的服务器型号采用不同的防护方式,对电脑进行实时保护。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对主机中的垃圾文件进行清理,并且要及时对主机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和漏洞修补,保证其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如图1).

4.4数据与系统备份

许多时候,网络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可控的风险因素。这时候,工作人员在对信息通信系统进行运维的时候,应该注意定期对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同时还要建立起规范化的备份处理制度,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可以避免重要的数据信息丢失,尽快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5结束语

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网络的安全情况难免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难以完全控制的,工作人员应该通过不断地提升各类防护手段,来持续增强网络安全性能,保障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向险峰.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的网络技术应用及其安全管理[J].大科技,,14(15):110~111.

[2]黄鑫,陈德成,孙军,等.网络攻击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J].电测与仪表,2017,6(23):68~74.

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技术发展分析 篇6

【关键词】信息通信;体系;分析

1.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分析

随着智能电网以及“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主要领域保持快速创新态势,如云计算和云服务、统一通信、智能终端、物联网、绿色应用、信息安全体系等一系列的重大技术进步,都为信息通信产业赋予了融合发展的动力。信息通信作为支撑电网建设的公共平台以及主要方式,将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连接在一起,也成为了智能电网各环节运行的主要基础。为了推广智能电网信息通信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展现出从被动迈向主动、从辅助迈向引领、从单一的业务模式迈向整体的创新模式,都要紧紧跟随最新的发展动向,不断策划出电信息通信网络的创新与融合,通过安全、全面、有效的为电网运行以及企业经营提供支撑。并且,由于下一代网络技术的不断转变,当前专业网络之间的分工持续融合,已有的依照专业模式进行的维护组织架构模式,一定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业务的发展进行调整。

2.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的内涵和目标

2.1 通信一体化运维是时代催生的新型、功能型的运行模式,其是在结合现代技术成果,以电网安全标准和企业经营管理标准为准则,达到公司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与管理制度有效结合的目标

2.2 集中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性能;整合运维管理资源,制定科学有序的管理流程与规章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运维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实现运维一体化的全方位高效率运行。构架一体化运维体系是为了满足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的要求,创造出各项组织管理要素的集合体。

3.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3.1 加强信息通信专业融合

1)在机构融合方面,以实现统一调控为目的设立调度监控组,以实现统一的客户服务为目的设立客户服务组,以实现统一的项目工程管理与建设为目的设立工程项目组。

2)在管理融合方面,构建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标准制度体系和计划管理体系。

3)在安全融合方面,构建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监督稽查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

4)在运检融合方面,实现信息和通信网络链路、基础设施的统一运检。

5)在客服融合方面,拓展信息服务热线为统一的信通服务平台,逐步整合资源,建立地县两级集中的客户服务平台。

6)在项目建设融合方面,统一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验收管理。

7)在人才队伍融合方面,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成立信息通信虚拟团队实现技术资源共享,统一培训管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2 建立信息通信业务保障体系

通过对综合网管以及各类信息通信管理监控系统的集成和整合形成基于网络设备、安全设备、通信设备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信息通信系统管控平台,为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提供强有力支撑。

1)统一备品备件管理。建立备品备件管理制度,完善备品备件出入库管理流程,实现对信息通信设备备品备件的全过程统一管理,即对备品备件的计划、采购、验收、出入库、盘点、库存等环节进行动态控制和预警管理;按照备品备件的重要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对库存每月一小盘,季度一大盘;对备品备件的贮存进行统一调配和采购,避免同类型的备品和配件重复采购,节约成本。

2)统一车辆管理。对工程、抢修和办公用车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当信息、通信专业需进行联合作业时,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安排用车,避免发生各自为政的情况,提高派车计划的合理性。同时,在开展多现场联调工作时,做到合理规划车辆行驶路线,合理进行任务分工,确保以最短的路线完成全部任务,降低用车成本。实时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和记录,准确掌握车辆出勤信息,提高车辆利用率。

3)统一工器具管理。建立统一的工器具台账和发放台账。新购的工器具先入台账登记,领用人签字后发放。台账至少包括工器具名称、型号、规格、价格、数量、购买时间、入账时间、发放时间、发放数量、购买领用人签字等信息,发放台账包括班组、更换情况、损坏原因、损坏时间等。根据班组的工作情况,统一给各班组配发必要的常用工器具,班组长负责工器具的保管、使用。

4)统一资料管理。在运维资料管理方面,信息、通信现场作业应严格按照现场标准化作业的要求,对现场的设备安装或变更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拍照,并确保将现场资料传递给资料管理专责,及时添加或更新到资料数据库中,保证信息、通信运维资料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项目资料管理方面,加强信息、通信项目资料的归档和管理,建立文件索引,提高资料检索速度。

5)统一风险预控管理。建立安全分析例会制度,认真开展信息通信设备及线路风险点分析,加强对信息通信系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的管理,联合开展信息通信安全“活动,要求安全专责经常性深入现场进行安全督查。同时,将信息通信设备双通道、双主站、双电源建设和改造项目列为公司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在容灾建设上加强规划和管理。

4.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分析

4.1 转变资源模型

对电力信息通信资源进行详细的研究,根据电力业务的需求将资源细分为物理和业务两个层次,实现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一体化资源模型的建立。

4.2 综合检测数据

为了对来自不同的系统的信息和通信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需要对实时监测数据展示和推送方式、物联网智能标签接入技术以及接口集成技术进行研究,以标识与定位通信资源。

4.3 配置警告设备

警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管、安管以及终端管理等,是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实现对故障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虽然在相关的监测系统中已经警告格式以及类型等进行了规范处理,但是这样并不能满足电力信息通信相互融合的要求,而需要通过警告规范、警告范围、警告处理、警告规则、警告分析、警告展示、警告恢复七个维度实现全方位警告管理。

5.结语

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持续发展完善的过程,涉及对环境、网络、系统、业务等各层次的管理,以及对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缺位和失误都可能影响运维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强化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体系,加强信息通信系统调度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体系在电力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子岩等.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的思考[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3(12).

[2]罗城.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1):154-155.

[3]梁云,妖繼明,刘建波.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探讨[J].价值工程,2012(3).

[4]姚颖颖,梁晋春,郭沛宁,宫铭豪,沈阳.广电融合业务综合结算体系探讨[J].广播电视信息,2013(4).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7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力求体现信息通信技术指导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力争成为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的对外窗口。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 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研究、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 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 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中文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 为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风建设,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 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2~3个月)请勿他投,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请事先声明,文责自负。

6. 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网址:www.dlxxtx.com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8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力求体现信息通信技术指导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力争成为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的对外窗口。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研究、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中文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为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风建设,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2~3个月)请勿他投,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请事先声明,文责自负。

6.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网址:www.dlxxtx.com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9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

◆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

◆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

◆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

◆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

◆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

◆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与应用、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研究、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中文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为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风建设,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2~3个月)请勿他投,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请事先声明,文责自负。

6.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近期重点关注以下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能源互联网下ICT技术与应用。

如IT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

大数据;

云计算。

◆电力信息与通信的规划、建设、运行、检修及管理创新等。

◆电力信息化建设与运行。

◆电网信息安全等。

投稿网址:www.dlxxtx.com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联系电话:010-82812978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微信号:EPICT2003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10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月刊) (ISSN1672-4844) 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 是目前电力行业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唯一专门反映电力行业信息通信建设成果及应用的专业技术刊物, 由原《电力信息化》与《电力系统通信》2本杂志合并而成, 将于2013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力求体现信息通信技术指导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力争成为电力信息通信的对外窗口。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 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 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 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 (中文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为维护学术尊严, 加强学风建设, 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 (2~3个月) 请勿他投, 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 请事先声明, 文责自负。

6.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 (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联系电话:010-58386018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篇11

关键词: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框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05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25

科学有效地全面分析和统计处理调度内继电保护、通信和自动化等专业信息数据是(MIS)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特色,在相关领导做出相关的决策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能够提供多种信息与现代化管理工具便于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领导和相关部室、班组进行管理,调度各室、各班组职能岗位政策的科学性被保证,MIS信息联网和数据共享在调度各室、各班组上下级系统得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调度工作中的正确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电力调度工作专业的水平,同时还能提升调度各室、各班组的业务效率。

1 电力调度管理的现状与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工业不得不由最初的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否则将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此外现在的电网规模也在不断变大,这就不得不提出电网的优化调度以及商业运作。调度系统在电力行业发挥重要的作用,电网若要实现优化调度和商业运作,必须有先进的调度管理系统的支持。由于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各室、各班组员工需要处理更多的信息数据。传统的调度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电网管理体系和体制的相关需求。目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国内电力系统得到较多的采用,提升了电网安全。基于以上所述,依据当前调度系统和计算机发展,通过将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调度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构建了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通过将调度管理信息与调度自动化、MIS系统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使得各个子系统里的所有数据能够在整个系统内进行共享。该系统使得电网调度更加便捷、高效,在电网的调度管理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信息系统框架

电力调度管理中的信息系统主要是由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组成,网络型管理信息系统在供电公司得以采用,各室、各班组的日常工作采用计算机来管理调度,使得调度管理网络化。并入调度在局MIS系统进行管理,这样通过网络管理使得所有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且准确地掌握停电检修、带电作业、生产数据等所有的相关信息,为领导做出相关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信息的自动化管理调度的应用为调度管理向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转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保证电力调度数据的安全性,但是公众有权了解停电的范围、时间等相关信息,这样就使得电力调度信息的安全性与公共性直接存在矛盾,因而信息系统所有的功能在运行中必须以Web三层体系结构、基于服务器以及客户结构三方面为基础。

2.1 基于Web三层体系结构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部分电力调度的公共信息必须要公开。由于现在的供电公司所使用的网络逐步由公司内部向外扩大,且数据管理水平已经逐步成为了评估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新标准,此外,用户所需的系统性能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基于Web的三层体系结构比较适合现在的电力调度管理系统的需求。通过该结构共享的电力信息主要有:(1)部分相关数据库的远程用户通过浏览器对其进行访问,从而获取所需的信息;(2)管理人员可利用浏览器向社会发布电力公共信息;(3)领导可通过浏览器获取相关决策。

2.2 基于服务器/客户体系结构

电力系统采用服务器/客户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序,其数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此系统以DB2大型商用数据库为基础,并依据相应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且使用Windows 2000/NT作为开发平台进行系统开发。该系统对所有用户都设置了多级权限,并将所有的流程管理网络化。数据库的体系结构采用的是服务器/客户(Server/Client),其放置在服务器一端,这种结构有利于客户机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户的数据来源主要由客户机提供,这样就能较好地将数据库和用户联系起来。此外,通过将服务器和局域网客户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使得所有的商用数据能得以共享。

3 系统功能

3.1 用户登录

用户在需要进入系统了解一些信息时,首先就需要在该系统的登陆界面进行身份验证,从而登陆该系统,然后才能进行其他所需要的操作。

3.2 停电远程申请

在使用停电远程过程中,主要包括“申请单位主管”、“方式计划”、“申请人”、“调控主任”、“继保”、“调度员”、“通信”、“远动”等申请用户角色。在实际操作中,停电申请单会由系统自动生成,同时在操作流程中还会自动生成申请号。对于不同的角色,系统会自动提供相应的操作选项,此外,申请流转至不同的环节,都会对及时用户发出提醒。

3.3 交接班记录

交接班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认真细致地做好记录是每一个当班人员的重要工作。该记录主要包括电网的运行状况、标示牌装拆记录、装拆接地线记录和开竣工记录等。

3.3.1 当班记录的输入。输入当班记录必须设置权限,只有值班调度员才能进行当班记录输入,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当班人员的规范化换班。記录内容包涵装拆接地线记录、系统运行情况、开竣工记录等,签字时接班人须输入口令,完成后,当班人姓名系统会自动记录并保存记录,并且自动生成下一接班的当班记录。此外,接班人必要输入操作权限才能完成交接班。

3.3.2 历史记录的查询。所有的用户都有权利对历史记录进行查询,所以在该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当班人、接班时间、系统运行情况等条件进行历史记录查询,这样就能方便用户对历史记录的了解。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基于Web三层体系结构和基于服务器/客户结构,连接调度管理信息与MIS系统、调度自动化,保证各子系统数据共享。目前,我国多个电力调度管理中成功采用该技术,电力调度管理的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稳定的优点,广大用户对此比较认同,利于电力调度安全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郭凌旭.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5.

[2] 郭世懿.电力调度通信管理信息系统[D].天津大学,2007.

[3] 李理.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篇12

1 电力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与具体的防控措施

1.1 电力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

通过对电力信息系统风险进行分析, 就能够有效保护整个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1]。首先可以发现, 电力信息系统的风险具有十分明显的不确定性特征, 这是由于电力信息系统的风险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 这种存在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其次, 其风险具有多样性, 电力信息系统其遇到的风险既可能是物理层面, 也可以是逻辑层面, 同样可以是安全管理方面, 其中的物理层面包含了访问、审核等, 逻辑层面包含信息的保密、完整等, 安全管理则包含了人员角色管理、系统管理等。接着, 电力信息系统遇到的风险是具有动态性质的, 其存在着多种变化形式, 甚至不同的阶段还会出现不同的风险。最后, 风险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是能够从长期的风险事件或者是经验中得到其规律。

1.2 电力信息系统的防控措施

物理安全是指整个电力信息系统中的各种软件、硬件以及物理设施[2]。网络安全中包含了网络结构安全和访问控制与安全检测。首先网络结构安全就是需要对整个电力系统中的业务网、办公网、外网之间独立形成一个合理的分布, 保证当其中一个系统出现风险时不会殃及到其他系统。其次电力业务系统应该与Internet公网进行物理隔离, 增设防火墙。

管理安全, 逐渐完善与规范一个风险防控机制, 采用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安全工作, 另外还需要建立一个管理方面的制度, 从基础的人员管理、机房管理、设备管理到操作管理、维护管理等, 有效保证电力信息系统不受到风险的威胁。另外加强风险防范培训工作, 对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基础的风险防范等培训工作, 有效提高其风险防控的意识, 提高其技术水平, 从而提高整个电力企业的风险防控水平。

2 电力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

2.1 信息访问安全

(1) 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其工作原理是需要认证的对象向系统初始能够证明自身身份的过程。身份认证首先对身份进行识别, 之后进行验证。其需要对系统中的每一个合法的用户具备识别能力, 保证识别的有效性。验证是访问者提供了自身的身份之后, 系统对其进行验证。目前比较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有口令身份认证系统、数字证书身份认证系统、零知识身份认证系统等。 (2) 访问控制技术;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当中, 访问控制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其决定了访问是拒绝还是通过[3]。一般而言, 访问控制只是针对越权使用资源的一种防御措施, 用户在访问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资源限制, 不能够进行越权访问。访问控制中主要通过授权与鉴别进行访问控制工作。 (3) 安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事前控制人员或者设备的方位行为, 在事后能够直接获得电子证据, 防止攻击破坏行为重来的系统, 能够记录与跟踪信息系统转改的变化, 对各种安全事件进行识别、定位并做出反应。其中需要提到的基于日志的安全审计技术, 其能够对电力信息系统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处理与追踪。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就能够对系统以及安全设计进行安全审计。

2.2 信息传输安全

在电力信息系统中, 信息传输安全能够对数据进行加密, 将明文变成密文。具体的加密过程是利用公钥握手为本次的会话获得一个私钥。另外, 还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其中的不可否认性能够防止用户否认已发送或者接收到的信息。将COREA中间件与Web Service技术应用到电力信息系统当中, 对系统进行双层保护。YSS2000系统的传输安全体系能够保证整个数据交换系统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与抗抵赖性。该系统包括网络交互安全与系统应用层安全。其中的网络交互安全, 第一层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够为数据交换提供可靠性保障, 第二层安全的COBRA中间件, 所有基于COBRA接口的调用都需要安全的COBRA中间件实现。第三层, 安全的Web Service, 其能够为松耦合系统架构提供安全的支撑, 保证了双方能够利用Web Service进行安全可靠的交互。

系统应用层安全, 其中的信息加密技术, 能够有效保证数据的机密性, 通过对重要数据进行传输前的加密, 这样就能够保证只有消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才能够看到消息的内容。信息摘要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这样信息的接受者就能够判断消息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修改, 防止不法入侵者利用虚假信息代替合法信息或者直接篡改信息进行恶意攻击。

3 结语

总之, 电力信息系统其受到的风险不仅来自其本身, 还包括了外部环境和人为的威胁。只有借助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 总结风险防控的经验就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力信息系统遭遇的风险概率。

摘要: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的高效支持, 特别是当下的经济发展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融入到了电力系统当中, 组成了全新的电力信息系统。然而各种风险与信息安全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 由于电力信息系统对保证民众基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针对电力信息系统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解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就从电力信息系统的风险防控与信息安全技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旨在为实际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信息系统,风险防控,信息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张竞, 肖先勇.基于XML的电能质量标准数据共享模型及跨平台数据交换[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2 (12) :196.

[2]孙鸣, 谢芝东.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结构[J].电网技术, 2010 (9) :206-207.

上一篇: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下一篇:习惯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