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科技期刊信息化(共6篇)
电力科技期刊信息化 篇1
0 引言
随着我国特高压、智能电网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发展,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对电力科技期刊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不仅充当知识产业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是科技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中国科协调查的1 003种期刊中有64%通过自建网站形式上网,专业科技期刊主要承载专业技术领域高水平理论性和应用性科研成果。
目前,电力行业期刊基本都纳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国内多家网上数据库的收录范围。行业内部也建立了以电力数字图书馆为主体、各网省电力公司为服务实体的电力资源检索系统,电力期刊已全部纳入其中,大部分期刊已从创刊就开始了数字化发行。电力科技期刊必须抓住机遇,通过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为电力行业服务的能力。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期刊学术中心部门业务围绕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价值的引领、创新能力培养等方向展开。需定期发布包括期刊文献在内的资源信息,提高为用户服务能力,同时也需要实现作者、编辑、评审专家等协同办公和互动交流。将期刊资源整合,在统一平台发布管理,实现稿源、专家等资源共享,已成为期刊编辑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1 设计原则
期刊学术中心建设的期刊整合平台充分考虑了学术活动、学术团体、出版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嵌入了期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并将其有机展示,满足组织学术活动和学术团体交流时的业务要求,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1)展示示范性。全面展示并重点突出杂志业务,为读者呈现清晰、简洁的页面展示。
2)层次性。网站设计切实从读者角度出发,多方面调研阅读习惯,将期刊展示与采编工作平台通过不同窗口区分,保证了美观性的同时兼顾实用性,并确保不同需求的阅读者能够准确定位到目标工作区域。
3)共享性。通过开设中心动态、学术会议交流、会议与展览、资讯与培训、资质与荣誉、交流与合作4个窗口,及时与用户分享期刊学术中心的最新活动及成果,并建立行业资讯共享平台。
4)易扩展性。在网站建设的初期阶段,充分考虑到业务不断延伸的特点,为网站预留了多个内容及功能扩展接口。
5)操作便捷性。网站日常维护作为常规性工作具有操作简单易控的特点,工作人员只需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页面维护和更新,保证页面功能的适应性及内容的及时性。
2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了金信桥公司开发的EBS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FTS文件传输协议。平台通过EBS服务器实现对用户进行统一认证服务,FTS文件服务实现对文件的压缩、传输。普通用户通过EBS认证后可以访问对应权限的资源,管理员通过认证后可以进行平台的日常维护,包括信息更新、发布、修改和删除等。
EBS系统具有用户身份认证、权限认证、日志统计等功能,EBS Server用于集中管理用户、组、资源和权限,并且对用户的一些重要操作进行审核、计费,管理用户状态和服务器集群等。
FTS协议可以实现文件的远程传输,传输过程中提供高效的数据压缩功能,提高传输效率。用来在客户端和文件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交换,具有较高的数据安全性和良好的扩展性。FTS协议提供了客户端调用接口,该接口封装了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协议处理的细节,上层应用程序只需简单的调用接口即可完成文件传输。
3 功能设计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期刊学术中心业务主要以期刊业务、国际交流业务和专委会工作为主,系统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主要功能包括信息发布、数字出版物、会议展览等。平台最重要的2部分为后台管理和采编子系统,信息发布、用户权限设置、内容维护均在后台操作实现;而在采编系统中,作者可以完成投稿、查看稿件处理进度、提交修改稿等操作,编辑日常工作以及与作者互动均集中在采编系统中。
3.1 后台管理
期刊整合平台后台管理功能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系统管理员通过登录认证系统进入到后台管理模块,后台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地址管理、资源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内容管理、页面管理、信息编审、日志统计和其他管理等。
3.2 采编功能
期刊采编子系统实现了读者浏览和检索过刊、作者投稿、稿件状态查询、专家审稿、编辑部内部工作流程管理等功能(见图4),使编辑部日常工作的所有环节都实现了网络化自动流转。
1)读者登录。读者登录后可以浏览所关注期刊的概况,可按关键词检索过刊,下载已经发布的期刊文章,也可与编辑部互动交流。
2)作者登录。作者登录后可以完成稿件在线投递、稿件状态查询和上传修改稿等操作。投稿过程中,会有作者投稿须知、版权转让协议等提示信息。稿件投递成功后,系统会自动发出收稿回执,作者也可以在线与编辑部互动,咨询相关信息。
3)审稿专家登录。专家登录后可以在线完成对稿件的审理。专家审稿全部操作均在线完成,无需下载到本地处理。如果审稿专家延期提交审稿意见,系统会自动发送催审通知单。
4)编辑登录。收稿、分稿、送审、文章编辑、作者管理、网刊管理等所有操作均在此实现,编辑登录后处理稿件每一步操作系统都会自动调用模板通过邮件反馈给作者;编辑通过网刊管理定期发布过刊,供用户免费下载;还可以进行用户管理、与作者互动等操作。编辑部领导可以查询每篇稿件的处理进程,实现对期刊的集群管理。
4 建设成效
通过期刊整合平台的建设,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期刊学术中心实现了期刊编辑工作的信息化,编辑工作所有环节均实现网上全过程自动流转;用户可以在任意地点通过互联网实现浏览网站、查阅文献、投递稿件、专家审稿等,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互动式服务;改变了期刊信息服务的方式和手段,用户不仅可以在网上检索文献信息,还可以直接阅览和下载所需原文,实现科技文献的免费共享;提高编辑和评审专家的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科技期刊的检索量和引用率,增强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5 结语
随着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等电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电力科技期刊的发表和共享需求不断增加,电力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推动研究成果在后续科技工作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同时彰显中国科技创新和建设的能力。电力科技期刊整合平台作为集科技文献研究成果发布、资源共享功能于一体的网站,是科技工作者与科技文献加工者之间的重要交流途径,是科技期刊展示形象、提供优质服务的窗口。
电力行业期刊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实现了期刊载体发展的一次飞跃,印刷性期刊、数字化期刊、网络信息服务的模式已经形成,并已站在了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上。随着电力期刊资源不断整合,越来越多的期刊将发展到集群化管理,电力科技期刊整合平台也将不断优化和更新,以期提高电力科技期刊的整体服务水平,为电力科技工作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充分共享的资讯服务,为电力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斯龙.知识管理与科技期刊信息化[J].情报探索,2010(8):85-88.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任艳青,陈培颖,胡蓉,等.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系统[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688-692.
[4]叶茂林.知识管理及信息化系统[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黄伟,王刊良.信息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方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电力科技期刊信息化 篇2
浙江光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是生产开关柜成套设备的专业厂家,公司位于浙江江山市山海协作区,现有资产6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检测设备,现有员工320多人,其中专业人才100多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生产的产品主要有KYN28、XGN2、GCS、MNS等高低压开关柜,公司设有产品的研发中心和产品的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安装“一站式”服务,赢得客户广泛赞誉。
公司始终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管理为实践”的发展思路,与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西安电瓷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建立并保持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不断开发出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电气市场的新产品;产品的开发全面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元化的设计输入和多层次的设计途径确保了产品较高的技术含量以及它的适应性、符合性、有效性、精确性。公司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公司将以高质量的产品为开关行业及电力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和技术工艺赶超行业先进水平。公司诚邀海内外有识之士加盟共谋发展,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和新老客户光临惠顾。
梦想科技之无线电力传输 篇3
特斯拉线圈发明,无线电力传输问世
1891年,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发明了一种感应线圈,它可以产生非常高的交流电压。特斯拉就用它实现了电力的无线传输。
特斯拉线圈的原理很简单,它的核心就是两个变压器。经过特斯拉的特殊设计,它可以生产上亿伏的电压。而上亿伏的电压,已是自然界雷电的电压水平。
有人说,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把雷电从天上抓到人间”,其实用这个说法来形容特斯拉似乎更合适。富兰克林只是用风筝收集到一部分静电,而特斯拉曾制造出超过1亿伏的电压,非常接近自然界的雷电水平。现在我们做雷电实验的装置,核心就是一个特斯拉线圈。
闪电实验后,特斯拉又逐步认识到他的线圈其实也是一个能量传输装置: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是可以分开一定距离的。经过反复试验,1899年特斯拉在他的实验室利用磁感应原理,无线点亮了18米外的电灯泡。
电与磁的交响曲,无线电力传输的本质与途径
无线电力传输,实质上就是能量的传输。电力的本质是电子的移动,无线电力传输能不能直接传输电子呢?这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大可行的。因为电子天生爱自由,离开导线后,它的运行轨迹就很难控制。并且,相对来说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太大,向目标无线发射时,发射源的电压要极高才行——雷电转移的就是电子,这个过程很暴烈。
现在,能利用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核心原理是电磁感应。电磁场没有体积与质量,与空气等很多物质几乎没有任何相互作用,却具有一定的能量,可以不依靠导线而以光速传播——貌似很有前途。
但电磁场也有一个问题,恰恰是因为它没有质量,也不带电荷,它的能量很小,即传输功率很低。况且,虽然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是可以分开的,但电磁场的感应强度会随距离的增大而急剧减小——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无线充电器,主要原理就是电磁感应,功率都不大,且要求距离非常近才行。
电磁感应还有一个神奇的兄弟——电磁波,低频变化的电磁场平淡无奇,但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电磁波就会犹如一股神秘的力量出现。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但其磁场的主要影响也仅限于表面几千米以内,而其辐射的光(也是电磁波)则可以将其能量带到亿万千米以外。月球距太阳约1.5亿千米,但其白天的表面温度高达120℃以上,就是因为太阳光的照射。可见,用电磁波无线传输能量是完全可行的。
特斯拉壮志未酬,伟大梦想重启风帆
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与一个伟大的梦想相连。特斯拉在无线点亮灯泡的次年(1900年),还产生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建造一个发射机作为“电源”,以地球高空的电离层作为“放电线圈”,再在其他位置建造一个“电力接收机”,就能实现电力的全球无线传输,极富想象力!
为验证这个设想,他建造了“沃登克里佛塔”,雄心勃勃地要进行“从美国到巴黎的无线电力传输”实验,这个实验的核心原理还是电磁感应。当时经典电磁理论刚诞生不久,而且验证电磁波存在的时间也不长。这个设想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条件,投资人逐渐失去耐心,终止了资助。
据说,有人在理论上证明特斯拉的设想不是没有可行性。但这个想法实在太冒险,若一招不慎,破坏了电离层,可能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不过,未尝没有替代方案。2012年,美国国家航天局开始资助一个名为“大型相控阵太阳能发电站卫星(SPS-ALPHA)”的研究项目。它可以把在太空中产生的电力,利用电磁波无线传输到地球上使用,也可以无线供给其他航天器。太空中阳光的能量密度是地球表面上的8~10倍,并且不受黑夜和阴雨天的影响,是一种储量巨大且清洁的能量来源。预计,SPS-ALPHA计划最早于2025年升空,可以解决人类目前约1/3的能量需求,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一梦想科技的实现。
电力科技期刊信息化 篇4
1 电力科技期刊的特点
1.1 固有特点
电力科技期刊一般由电力行业协会或其所属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 上级单位主管, 属于科技期刊的一类。作为电力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电力科技期刊对电力行业的宣传教育、传播电力科学知识以及电力科学研究成果的累积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功能, 在提高电力系统广大工作人员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以《浙江电力》为例, 其办刊宗旨是密切结合电力生产和建设实际, 刊登发电、输变电、供用电、电力建设、科研设计、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经验交流;介绍国内外电力行业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交流推广电力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 为促进电力工业技术进步、发展电力工业而服务, 具有知识性、学术性和普及性的期刊定位。由此可见, 电力科技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内容主要以电力专业为主, 专业技术性极强。
1.2 新时期特点
1.2.1 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 尤其是近5年, 中国电力工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辉煌时期, 技术更新快速迅猛。以浙江省电力工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为例, 截至2011年底, 浙江省总装机容量已将近5万MW, 比2008年增加了约6000MW, 其中火电占95.04%, 核电0.81%, 水电占4.15%;500kV变电所32座, 总容量超过6.7万MVA, 较2008年新增了将近2万MVA;220kV变电所242座, 总容量超过9万MVA, 较2008年新增了约3万MVA。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 强烈刺激了电力工作者的求知欲望。电力科技期刊作为电力工作者技术交流的平台和国内外领先技术了解的窗口, 必须要时时关注热点, 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能为电力工作者钻研技术提供帮助, 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例如, 节能减排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 2011年浙江省内各大发电厂进行了火电机组冷端优化的改造, 《浙江电力》编辑部立即组织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稿, 及时在2011年的第9期开设专栏, 为今后电力工作人员进一步做好发电机组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并取得了相当的好评。
1.2.2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
21世纪更是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信息资源高速更替, 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获取信息习惯和沟通方式, 也正积极地影响着出版行业, 一方面使读者对期刊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使电力科技期刊编辑传统的工作行式迎来全面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互联网上已有600多个大型联网图书馆、400多个检索数据库、2000多种数字杂志、1000多种新闻媒体网络版等, 有超过800万学者在网上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开发研究。当今的互联网技术已相当成熟、涵盖的信息量也已十分巨大, 编辑人员只要通过网上检索, 所需信息几乎能即查即得, 不仅能极大地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 还能拓宽编辑人员的知识面, 提高对稿件的分析、判断等审稿能力。
目前, 相当一部分期刊编辑部已采用基于网络技术上的编辑采编系统, 作者可网上在线投稿、查询, 编辑也可在网上在线审稿、编辑加工, 甚至可以网上排版、校对, 大大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如果通过网络出版期刊, 还可减少印刷、装订、邮寄等工序, 不但能缩短期刊出版的周期, 减少出版的成本, 还能增强期刊信息的时效性。
2 电力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2.1 固有素质
电力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以下几点固有素质, 这是做好电力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基本前提。
2.1.1 具有扎实的编辑出版知识
期刊编辑工作者必须要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 熟知科技期刊编排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这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因为编辑的工作无论是审稿还是编辑加工, 都是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编辑人员必须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较高的写作水平和较强的逻辑判断能力, 才能驾驭得了编辑这项工作。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曾明确表明:“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如果由于编辑人员的疏忽懈怠, 导致不合格的期刊流入社会, 产生的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除了语言文字要规范使用外, 标点符号、单位、数字等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执行,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熟知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因此, 期刊编辑部要严格执行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岗位培训上岗制度, 保证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严格执行每年的72小时继续教育制度, 不断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编辑人员也要自觉学习业务知识, 在工作中总结, 在实践中提高。
2.1.2 具有一定的电力专业知识
电力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专业涉及面非常广, 仅火力发电系统就包括锅炉、汽机、电气、热工、化学、煤灰等十几个主要和辅助专业。电力生产企业拥有大量的电力生产系列设备和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电力科技期刊的作者群主要就是这些发供电企业、电力科研院 (所) 、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及大专院校的技术人员和师生等, 所著论文专业技术性都较强, 这就要求电力科技期刊编辑必须熟知一定的电力专业知识和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 这才能驾驭得了这些专业文字。
2.2 新时期素质
2.2.1 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近年来, 电力技术发展迅猛, 技术更新日新月异, 随之而来的稿件内容也是涵盖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以《浙江电力》2011年的刊出论文的统计分析为例, 仅“输配电技术”一栏, 探讨新技术、新方法的论文占总来稿的40%以上, 如《柔性直流技术在海岛输电中的推广应用》、《220kV变电器在线滤油技术的应用》、《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在浙江省科技城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振荡波测试技术在中压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监测中的应用》等等。如果编辑人员不实时关注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不清楚电力系统新方法的信息动态, 如何能驾驭得了这些介绍新技术、新方法的文字?
同时, 其他学科也发展迅速, 电力技术结合了其他学科的新观点、新理论层出不穷, 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学术论文也不断地来稿, 以《浙江电力》2011年的刊出论文的统计分析为例, 仅“输配电技术”一栏, 电力技术结合了其他学科的新观点、新理论的论文占总来稿的10%以上, 如《基于合作博弈成分分摊理论的电力系统备用容量分配的研究》、《基于模糊三比值法的电力变压器绝缘故障诊断研究》、《基于PSCAD/EMTDC的并网光伏发电分析》、《基于B/S结构的城市照明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等等。如果编辑人员不了解合作博弈成分分摊理论、模糊三比值法等非电力专业理论的含义, 如何看得懂论文的内容, 又谈何编辑加工论文呢?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不断调整知识结构, 拓宽知识面, 不仅要学习、熟悉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还要善于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 了解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以适应形势发展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2.2.2 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
当今社会,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 也带动了出版业的竞争, 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是每个期刊编辑部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途径之一是加入各大知名的检索数据库, 如清华同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也包括国外知名的一些数据库, 如SCI (科学引文索引) 、EI (工程索引) 、CSA (英国剑桥科学文摘, 工程技术) 等。这就要求期刊论文必须配有英文的目次页、题名、摘要、关键词等。由于电力类科技期刊作者大多出自理工科专业, 英语水平有限, 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出错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上下文不连贯等。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 能够纠正作者的英文错误, 尽量避免贻笑大方的情况出现。
2.2.3 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在信息化时代, 编辑人员若没有熟练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是无法做好编辑这项工作的。由于现在大部分作者都是采用Word进行编写论文, 再通过网络Email发送到编辑部邮箱, 所以编辑人员首先必须要熟练运用Word、Excel等基本的Office办公软件, 熟练Email的收、发等基本操作;其次要灵活运用QQ、OA等通信方式与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及时联系、沟通意见、交流信息;还要熟练掌握专业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等。为了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 国内许多期刊编辑部已开始采用编辑采编系统, 作者可网上在线投稿、查询, 编辑也可在网上在线审稿、编辑加工, 甚至可以网上排版、校对,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运用。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可以说是当前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 新技术、新产品日新月异。编辑人员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地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不断地改进工作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2.2.4 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编辑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树立牢固的法律观念, 熟悉掌握并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条例》、《印刷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刊登广告的期刊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一些期刊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只顾眼前利益, 比如同一个刊号的期刊出版艺术类、科学类等多个不同版本的杂志、刊登与办刊宗旨不符的内容等行为, 都属于违法行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播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等的方式越来越先进,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科技信息传播更方便快捷, 同时, 也使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变得更加容易。因此, 编辑人员还必须熟悉并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维护作者和期刊的合法权益。
3 结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电力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 还要具备一些适应这个时期的综合素质。编辑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与时俱进,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力科技期刊编辑, 才能更好地为电力事业做出贡献。
摘要:为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电力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在分析当前电力科技期刊特点的基础上, 阐述了电力科技期刊必须要具备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电力科技期刊,编辑,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浅谈编辑人员水平与电力科技期刊特色[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6, 8 (5) :61-62.
电力科技期刊信息化 篇5
招股书显示,2011年公司逾六成的营收来自于江苏电力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的营收占其营收的99.14%。这为公司未来经营埋下隐患。这种隐患在2011年已经凸显,由于大客户的赊销,公司2011年应收账款骤增,导致现金流同比大幅下降,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和经营效益。
此外,在为员工缴存的“五险一金”上,光一科技也存在严重问题,其招股书提供的两组数据互相“打架”。
除上述问题外,公司还存在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导致利润减少、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募投项目产能难消化等诸多问题。
夫妻控股逾六成“一股独大”
光一科技实际控制人为其董事长龙昌明。此次发行前,龙昌明持有光一投资61.5%的股份,并通过光一投资控制光一科技43.69%的股份,此外,他还直接持有光一科技15.34%的股份,因此龙昌明直接和间接地控制了光一科技59.03%的股份。
与此同时,龙昌明的妻子熊珂持有光一投資16.5%的股权,同时还直接持有光一科技1.73%的股权。
这对夫妻直接和间接控制了光一科技60.76%的股权,即使在发行后,仍控股45.57%,导致光一科技成为典型的家族控股企业。
家族类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风险一直被业界关注。由于家族绝对控股,股东之间失去了相互制衡的作用,实际控制人很可能会在生产经营、人员任用、投资决策等方面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损害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招股书中也明示了公司存在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风险。
经营依赖大客户埋隐患
除了在股权上存在实际控制人“一股独大”的风险外,公司在经营上还存在严重依赖单一大客户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2009年~2011年,光一科技前五大客户向其贡献了94.61%、97.17%和99.14%的营收,客户较为集中。
上述三年间,光一科技第一大客户一直是江苏省电力公司。2009年~2011年,后者为光一科技分别贡献了84.85%、85.78%和67.81%的营收。虽然2011年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营收占比有所下降,但是近年来光一科技对这一公司的依赖却不容忽视。从上述数据来看,光一科技和江苏省电力公司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在A股市场上存在一家典型的“寄生”公司,即神州泰岳。该公司依靠从中国移动获得的大额订单维持生计,上市后净利润增长率已大幅下滑。
对于类似的“寄生”公司而言,将公司营业收入交付给“宿主”公司,如果“宿主”公司的经营业绩发生变化,或者转移订单对象,则会令“寄生”公司陷入窘境。
经营上依赖单一客户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在2011年有所显现。2011年光一科技的应收账款激增。招股书显示,2009年~2011年,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3814.07万元、4750.74万元和10820.69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5.34%、25.44%和41.79%,特别是2011年,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大幅增长了127.77%,增幅相当惊人。
对于应收账款激增,光一科技解释称,“公司大客户由于自身经营不善或财务支付困难而存在个别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可见,大客户的“赊销”是应收账款激增的重要原因。
此外,2011年,公司存货达到3570.12万元,同比骤增177.47%。
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令公司现金流骤降。201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63.83万元,同比下降逾三成。应收账款激增和现金流下降将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和财务安全。
月缴公积金仅85元涉嫌违规
此外,公司实发工资计算所得的公积金和实际缴纳金额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招股书显示,公司最近3年的工资水平一直较高。2009年~2011年,光一科技员工平均工资分别为5.12万元、5.89万元和6.52万元,其月均工资为4267元、4908元和5433元。2011年公司为职工支付的“五险一金”为实发工资的42%,其中,住房公积金占比10%,因此,2011年公司员工每月实发工资3836.29元,每月应为员工支付公积金383.6元。
但招股书另一处数据显示,公司2011年支付的住房公积金仅有21.36万元,缴存公积金的员工为210人。换算可知,2011年光一科技每月为每名员工支付的住房公积金仅有85元。
招股书还补充说明称,上述住房公积金不存在严重滞缴的情形。
可见,公司招股书中的两组数据得到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数存在3.5倍的差距。这表明这两组数据中至少有一组存在纰漏。如果公司缴存公积金总额21.36万元存在纰漏,就意味着公司未按要求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涉嫌违规;如果公司缴存公积金总额不存在纰漏,则其为职工支付的工资总额就存在问题。
2005,电力信息化元年 篇6
2005年4月下旬,“2005中国电力信息化峰会”在上海如期举行,虽然正式的会议主题临时被改为“电力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战略研讨会”,但讨论的重点依然没有离开电力信息化。
尽管许多国家电网、电力企业的负责人及业内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但像朗讯、赛门铁克、OSIsoft、Avaya等一批专业的信息化供应商云集上海,却成为峰会最抢眼之处。会后曾有媒体声称2005年将会成为“电力信息化元年”。
这一主题在5月16日的“上海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并作为复旦百年校庆最为重要的学术活动之一)上再次受到意料之外的关注。特邀嘉宾、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演讲中指出,今年全国的电力缺口将依然严重,估计会达到2500万千瓦左右,今年夏季拉闸限电将再次成为某些地区的无奈之举。自4月以来的种种现象表明,电力信息化似乎有“井喷”的迹象。
但尽管如此,解决影响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体制弊端,仍旧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由担心电荒而引致的信息化需求,能够真正引领电力信息化建设上路吗?
电力紧缺与过剩的怪圈
2004年5月26日,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经济师胡兆光参加了“全球能源展望”国际研讨会。当胡兆光做完报告的时候,与会的各国专家开始向其发问,问题的焦点在意料之中,就是中国未来的能源问题将如何解决。胡兆光回忆说:简直就是一场追问,问题一个接一个,不光是对他,几乎所有中国的能源问题专家都被如此追问。
其实,在追问的不仅仅是国外的专家,中国国内的专家也在不断地追问中需求答案,甚至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隐约感觉到一些端倪:拉闸限电频频出现。
据统计,2004年中国电力供需缺口在2000万千瓦以上。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电力供需形势最紧张的地区,用电缺口达到1000万至1500万千瓦,因为缺电而处于半停产状态的企业不在少数。
不过,前两年在全国电网异常紧张、2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的情况下,一些个别地区却出现了电力过剩的现象。东北电网就是一例,其网内的龙电股份2003年完成发电量46亿千瓦,下降2.4%,而权益装机容量在2004年又从1089MW增加到1290MW,增加了18%。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发电能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与南方电厂超负荷运转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在2004年电力紧缺的背景下,大量资金流向电力建设领域,电站建设出现无序重复建设苗头。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兴起了中小水电建设的热潮,“跑马圈水”已经不是个别现象。由此,有专家估计,如果不加控制和引导,中国还将出现新一轮的电力过剩。
2005中国电力信息化峰会的与会专家认为,这种怪圈之所以会出现,其重要原因就是电力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各个电网之间没有架起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无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整合;另一方面,在电力消耗上升导致电力紧缺的情况下,没有有效掌握电力建设的市场信息,不能进行很好地纵向指导和调整,防止电力过剩。
据了解,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国内巨型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仅仅实现了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在实施ERP方面,现在只有浙江电力还在继续坚持由IBM实施的ERP项目外,山东、辽宁、湖北等地的电力公司都暂停了相关的信息化计划。
“要实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与信息专委会主任孙嘉平在开幕词中呼吁各位专家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信息化市场徘徊不前
孙嘉平将中国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归结为六个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取得突出进展;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初步形成;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信息系统(MIS)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发展迅速;国电信息中心初步建成电力资讯中心和数据资料中心。
但是,来自另一面的信息却显示,一直被IT厂商热烈追逐的电力信息化市场,似乎没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及旺盛的电力投资需求而“引爆”,相反在日趋严重的“电荒”背景下显得更加不愠不火。国内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曾经预计今天电力系统住处化采购市场将达80亿元,但事实证明预想中的蛋糕并没有变成现实。
中国电力信息化发展瓶颈的出现原因多种多样,从宏观角度说,其最为主要的是电力信息化面临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本身和信息标准等几个方面的挑战。同时,相对落后的管理体系也是阻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凯捷中国副总裁李博博士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指出,中国电力公司目前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将直接影响中国电力信息化的进程。它们分别是:由国家电力改革所带来的“未来趋势-竞价上网”与“当前状况-电荒”的平衡;企业内部需要提高运营效率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客户要求将迫使电力公司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挑戰本身蕴含着无限机遇,其关键的问题在于,企业自身能否抓住这些机遇,促进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李博说。
胡兆光认为,我们现在需要建立一个战略性的框架,从总体上判断电力价值,包括从经济的、环境的、社会的等方面。而要正确建立起这样一个战略框架,需要采用智能工程的方法给予研究评估,从而为我国电力持续发展提供可选择的路径。“所以,还是离不开电力信息化的问题。”
电改中破解信息化难题?
如果说,电力改革之前,电力行业企业IT建设的重点是生产自动化过程的信息化,那么,电力改革后,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成为重点。由此,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的ERP系统与EAM(资产管理)系统,支持客户信息管理与分析的CRM系统,全面提高价值链竞争效率的SCM系统等等,都逐步进入了电力行业IT建设的范畴。
2005年4月5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中国电价将实行新的定价机制,其核心是发电企业将实行竞价上网。国电自动化研究院电网所副总工程师宋燕敏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发电侧电力市场。2010年以后,将逐步在售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全面竞争的电力市场。
“这样电力信息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宋燕敏说。首先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数据挖掘技术(data mining,缩写为DM)、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压缩技术、中间件技术、ebXLM/CIM XLM技术、数据申报技术等等。同时,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是竞价上网的基础,所以这是今后几年电力改革的首要任务。
“电力市场运营体系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运营和管理系统。而电力市场的运营涉及政治、经济、政策和法规等多方面的问题,关系到国家、地区、行业等诸多的保密信息,所以,采用最大限度保证信息安全的技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不仅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促使电力信息化发展的不懈动力。”宋燕敏说。
另外,国家电力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黄豆指出,电力信息化离不开电力信息资源的整合,但目前中国电力行业资源建设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电力体系各单位的情报处室普遍弱化或消失,基本丧失了信息资源建设和辅助决策分析能力;二是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国际上重要的电力信息资源无从获得或断档;三是在认识上重硬轻软,重生产性信息流建设轻综合性信息资源建设,导致系统内近年来辅助决策能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下降。
【电力科技期刊信息化】推荐阅读:
电力设计企业科技06-05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09-17
电力公司科技创新工作08-23
江苏双登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简介10-23
江苏建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宣传标语08-13
电力信息化06-13
电力企业信息07-20
电力应急信息06-09
电力营销信息08-15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