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通信同步干扰分析(精选4篇)
短波通信同步干扰分析 篇1
1引言
随着测量船设备的更新、添加, 短波电台在复杂的环境中通信质量下降, 就其原因是受到外界干扰在变化, 通过对其干扰情况分析, 总结出短波信号受干扰的特点及后续工作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进而提高岸船短波通信质量。
2基于短波通信本身特点所产生的干扰
2.1电离层不规则变化造成通信中断
2.1.1电离层暴
太阳黑子数增多时,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 (主要是紫外线和X射线) 和带电微粒都极大地增强, 正常的电离层状态遭到破坏, 这种电离层的异常变化称为电离层暴或电离层骚扰。电离层暴在F2区表现最为明显。出现电离层暴时常使F2层的临界频率大大降低, 因此就可能使原来使用的较高频率的电波, 穿透F2层而不返回地面, 造成通信中断。电离层暴的持续时间可从几小时到几天之久。当太阳出现耀斑时, 喷射出大量微粒流, 也常常引起地磁场的很大扰动, 即产生磁暴。由于磁暴经常伴随着电离层暴, 且又比电离层出现早, 所以目前它是电离层暴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 发生磁暴时, 由于地磁场的急剧变化, 会在大地中产生感应电流, 这种地电流会在一些通信电路中引起严重干扰。
2.1.2电离层突然骚扰
当太阳发生耀斑时, 常常辐射出大量的X射线, 以光速到达地球, 当穿透高层大气到达D区所在高度时, 会使D区的电离度突然大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电离层突然骚扰。他的持续时间由几分钟到几小时之久。因为这种现象是在太阳发生耀斑时产生的强辐射所致, 所以只发生在地球上的太阳照射区。电离层突然骚扰, 对不同频段的无线电波分别引起不同的异常现象。由于D区的电子密度大大增强, 使通过D区在上面发射的短波信号遭到强烈吸收, 甚至使通信中断, 这种现象称为“短波消逝”。
2.2短波信道的干扰
2.2.1天电干扰
天电干扰由大气放电产生。天电干扰具有方向性。对于纬度较高的区域, 天电干扰是由远方传播而来。而且干扰的方向并非不变, 它是按昼夜和季节变动的。天电干扰的强度特点是:冬季低于夏季, 夜间强于白天, 热带和靠近热带的区域较其它地区显得严重。
2.2.2工业干扰
工业干扰它是由各种电气设备、电力网和点火装置所产生的。这种干扰的幅度除了和本地噪声源有密切关系外, 同时也取决于供电系统。测量船短波机房对供电系统采取滤波、隔离的方法将外界供电引起的干扰降到最低, 其主要的工业干扰来自机房内部设备的电气设备。
3基于测量船甲板设备的互干扰
3.1大功率设备干扰
测量船短波收发信天线均分布在船舶上桥楼甲板两舷, 而上桥楼甲板分布了多个测控设备天线功率达数千瓦, 对短波通信的接收和发射带来一定的影响。
以测控UXB设备为例:设备发射工作时产生的干扰对短波125瓦电台接收机的影响。发射产生的电流电压, 能沿着短波125瓦电台电源线和设备间馈线传播, 这是因为高频的电磁环境中其它的电路存在该电路的感应, 存在直接辐射的电磁场。短波天线的作用就是在最微弱的高频磁场中获得所需要的短波信号, 所以它是接收机中对干扰最敏感的设备。UXB设备产生的干扰电流和干扰电压可通过天线馈线产生较大的电路电感耦合和电容耦合, 从而作用在短波125瓦电台的输入电路。
测量船所装短波发射天线为10米宽带天线, 能够做到匹配短波发射机。而测控UXB设备相对于短波发射天线来讲, 在其上功率期间所产生的辐射使得短波发射天线的驻波比增大, 并使得宽带天线的内部相关电路中元器件性能下降, 从而降低天线的性能影响短波信号的传输。
3.2复杂的电磁场环境干扰
测量船1千瓦电台接收天线安装在罗经甲板, 周围分布了多种天线有甚高频VHF天线、海事FBB天线、有S波段导航雷达天线。其相对位置从几米到十几米。以甚高频VHF天线为例, 使用频率约150兆赫, 波长为2米, 设备相对距离为20米, 形成临界远域干扰, 产生电路电感耦合和电容耦合, 由天线馈线传输到1千瓦电台接收机的输入电路产生干扰。
4测量船短波无线电信号受干扰特点及其措施
4.1短波无线电信号受干扰特点
(1) 受短波信号依靠电离层反射方式进行通信的固有特征而受到的干扰。
(2) 测量船多个发射无线电波设备形成的干扰源, 通过电磁场辐射传输天线、天线馈线直接传输给电台及其接地回路。
(3) 利用天线和天线馈线的电容或电感耦合传输给电台的接地回路和电台本身电路产生传输干扰。
(4) 通过电台的馈线传输给天线, 天线馈线屏蔽电台接地点电位不等而进行传输造成的干扰。
4.2在工作中采取措施
(1) 在对短波电台设备维护中, 经常检查接地情况包括电台接地、馈线接地、机柜接地等确保完好。
(2) 检查电台连接天线的线缆及其屏蔽层情况做好线缆和屏蔽层的保护。
(3) 密切关注甲板发射设备对短波天线的影响, 利用相关测试设备检查性能指标情况
(4) 在接收天线附近添加发射天线时要充分考虑短波天线电磁兼容情况
(5) 定期对机房屏蔽窗、屏蔽门进行屏蔽密封性检查以防信号渗漏产生干扰。
5结束语
作为岸船通信手段之一的短波通信, 是日常船舶通信辅助方式, 短波通信质量将影响海上科研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掌握短波电台受干扰的特点和工作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为提高短波通信质量圆满完成海上短波无线电通信保障任务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不断应用和作摘战形式不断变化, 短波通信尤其要是短波通信发展迅速且新的需求不断出现。基于短波通信的技术特性和可能遇到的电磁威胁, 对测量船短波通信干扰进行分析, 提高测量船在执行任务时岸船短波通信质量。
关键词:电离层,短波电台,通信干扰
参考文献
[1]胡中豫.现代短波通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2]姚富强.通信抗干扰工程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短波通信同步干扰分析 篇2
起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短波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大、传输信号远以及接收机较为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时至今日, 中短波通信仍旧活跃在广播信号传输的第一线。但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各种电磁通信信号充斥在空间中, 从而对中短波广播信号的传输造成了极大的干扰, 影响了广播的传输质量。文章将就影响中短波广播的因素进行分析介绍。
1 电磁干扰概述
1.1 发展现状
回首中短波发射机的发展过程, 我们可以发现中短波发射机的发展是快速而可靠的, 中短波发射机经过了近100年的发展, 使得中短波发射机从50%的整机效率提高到了90%左右, 不断地缩小整机的体积, 提高整机的运作效率, 极大地降低了大功率中短波发射机的维护费用。中短波发射机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也是十分可靠的, 因此, 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里, 中短波发射机的展望也是十分有前景的。
在不断的发展中短波发射系统也不断向着小体积、小空间方向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发射系统的信号发射效率。虽然设备不断的得以完善, 但是设备依旧以电子管乙类屏调器作为基础结构。在不断的技术发展过程中, 我们不但要对传统的优势技术予以继承, 还需要不断探索推陈出新, 从而更好的完善我国中短波发射系统。而科技进步的同时, 我国中短波发射机的稳定性、可靠性不断的提升, 广播信号发射过程中的中断几率也不断的降低, 从而使得我国的广播节目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在未来也许中短波发射技术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但是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必然会克服困难, 为中短波技术的发展赢取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覆盖面上中短波发射覆盖范围广, 且成本投入较为低廉。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 一个发射台可以覆盖的范围较广, 发射成本低、接收成本低, 并且便于收听, 因而听众数量较多, 发展较为稳定。但相对的, 中短波广播的缺点也较为明显。主要是中短波广播多采用调幅方式, 在传输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进而影响其传输质量;频率资源的过度占用使得中短波广播中同频、邻频间的相互干扰较为严重, 在影响收听效果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中短波广播的下一步发展。此外目前大部分中短波发射台都配置了自动化、自台监测等系统, 但广播发射台电磁干扰比较严重, 这也对数据采集、设备控制的影响较大, 很容易造成取样信号异常、出现误告警误动作等情况, 还形成了新的干扰源。
1.2 电磁干扰的分类
依照电磁干扰的形式不同可以将其分成两类, 一种为传导干扰一种则是辐射干扰。所谓辐射干扰即干扰源对电磁网络通过空间所造成的信号干扰; 而传导干扰则是干扰源通过电解质对其他电磁网络所造成的信号干扰。在实际的应用中, 电磁干扰形式一般是以辐射干扰的形式存在。而依照辐射干扰的产生来源不同, 可以将辐射干扰分为人为干扰、自然干扰两种。自然干扰源主要指大气层、地球外层空间中的自然噪声。而人为干扰源则是各类装置所产生的电磁能量产生的电磁干扰。另外, 从属性的角度对电磁干扰进行分析又可以将其分为非功能型干扰以及功能型干扰两种。二者的主要区别便是干扰的产生是否伴随着设备的功能实现, 功能型干扰是指设在实现功能时干扰了其他的设备;而非功能干扰则不伴随自身功能的实现。
在人类的通讯历史上, 中短波发射机的出现无疑是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中短波发射机, 人们可以进行长距离的信号传输, 通过该种技术, 人们的生活得到了丰富。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 中短波信号发射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便是高频电磁场下的信号干扰。为了保证广播节目质量, 为了不影响信号的发射质量, 针对信号干扰问题人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提出了各类解决措施, 但是效果都不明显。所以如何才能够提高中短波发射过程中设备对于电磁干扰的抗性是当前广电工作人员以及技术研发人员的工作重点。完成这一任务,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 中短波电磁的概念。这种电磁的干扰覆盖面很广, 其中就包括监控系统、控制系统、电源系统、信号传输系统、控制系统以及值班环境高频电磁干扰等。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数字电路及计算机技术也被广泛推广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于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 广播电视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和改进, 各个系统、各个环节以及发射机等设备在配置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脉冲信号所包括的工作频率范围很大, 甚至连中短波、超短波的频率也包含在其中, 而且它和一些通信设备有着相同的频段。是否会被干扰与电磁环境的复杂程度有着决定性的关系, 电磁环境越是复杂, 就越容易被干扰到。计算机虽然是一门比较成熟的技术, 但是在这方面也是比较脆弱的, 一旦单词辐射空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 就会严重干扰计算机的工作, 而其受干扰的程度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可以确定的是, 计算机自身的电磁敏感度及抗干扰能力、场强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计算机受危害的程度。
2 干扰源分析
2.1 被测信号干扰
电磁干扰的主要方式便是信号干扰, 这是广播信号发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依照干扰的形式不同, 信号干扰又可以分为常态干扰以及共模干扰。所谓的共模干扰主要指在转换器的输入端上产生的干扰电压, 无论是转换器输入端为交流电压还是直流电压都会导致该种信号干扰;而常态干扰则是一种叠加在被测信号之上的干扰噪声, 这里所说的被测信号主要指有用的直流信号或者几乎不会变化的交变信号, 而干扰噪声则是指变化迅速且无用的交变信号。诸多被测信号中, 需要注意, 一旦在监控系统中被测信号的输入方式为单端输入时, 电压会在共模干扰下变为常态干扰。所以输入方式必须采用双端输入模式。
2.2 程序干扰
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的电磁干扰还包括程序干扰。目前大部分发射台站, 都配置了自动化控制、自台监测系统。所谓的程序干扰就是指在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复杂的电磁环境中, 工控机箱体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虽然都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但在整个工作的具体施工过程中, 由于电位接地、屏蔽等工作没有处理完善, 极易造成对工控机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电磁干扰。降低了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程序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通过使用屏蔽电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局部屏蔽、使用高压泄放元件等措施加以预防。
2.3 线间耦合干扰
该种干扰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即电容性耦合、电磁性耦合以及电感性耦合。无论采用哪种干扰形式, 其本质还是多线路之间存在的耦合干扰。在两个回路之间会存在电磁场, 而线间磁场相互作用便会产生电感性耦合;而电场间的作用影响则会产生电容性耦合;而电磁场同电场之间相互作用下, 便会产生电磁耦合。
3 结束语
中短波广播是现今仍在广泛使用的广播传输方式, 由于此种特性使得其容易受到现今众多的电磁信号的干扰, 文章主要对影响中短波广播通信的影响信号进行分析介绍。
参考文献
[1]唐波, 文远芳, 等.中短波段输电线路无源干扰防护间距求解的关键问题[J].中国机电工程学报, 2011, 31.
[2]桂任舟, 杨子杰, 等.应用Hopfield神经网络抑制高频地波雷达中短波通信干扰[J].电波科学学报, 2006, 21.
浅谈短波通信中抗干扰技术 篇3
短波通信(也称高频通信,Nigh frequency,HF)是国际上军、民最常用的基本通信手段之一,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随着反卫星武器的逐步成熟,军用短波通信及其装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装备规模很大,应用很广。
短波通信作为战略指挥通信、战役指挥通信、战术指挥通信以及协同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有些情况下(比如在卫星通信中断时)甚至是中、远程指挥通信的唯一手段。随着短波通信战技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短波通信的作用地位越来越重要,主要表现在指挥通信和协同通信两个方面。
指挥通信主要分战略通信、战役通信和战术通信三个层次,还有特殊需求的专线通信等。指挥通信距离近至几十千米,远至数千千米。由于短波的地波和天波特性,其通信距离能满足指挥通信对通信距离的要求。
在协同通信方面,短波通信比VHF、UHF频段电台表现出了距离上的优越性,因为飞机上天、舰艇出海时,其协同通信下不能依靠VHF、UHF解决问题,比如超低空突防的武装直升机、远程轰炸机等,短波通信几乎是唯一的手段。
2 对短波通信抗干扰能力的需求
短波通信具有技术特性、平台特性,同时也可能遇到的电磁威胁,因此,对其抗干扰能力也有着要求,主要体现为: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与抗干扰的优化设计,提高抗干扰条件下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实现高速跳频,提高抗跟踪干扰和多径干扰能力(至少应具备安全跳速);实现宽带跳频,提高抗阻塞干扰能力(主要是提高抗阻塞干扰的绝对门限);实现干扰感知与跳频相结合,提高抗干扰的针对性和实时性,至少能容忍频率表的三分之一以上频点受干扰(主要是提高抗阻塞干扰的相对门限);实现跳频同步与跳频通信一体化设计、实时变参数跳频和更短间隔的猝发通信,提高抗干扰、反侦察、抗截获能力;实现抗干扰体制与发射功率的合理匹配,提高网问电磁兼容能力;实现多种形式的组网,提高网系运用和抗毁能力;实现抗强攻击措施,提高对电磁脉冲武器攻击的防御能力等。以上问题对于中、大功率短波电台更为重要。总的发展趋势应是自适应选频、跳频、淬发传输、信道编码、信号交织、功率自适应和抗强攻击等体制和技术的综合运应用,以实现频率域、时间域、空间域、功率域、速度域等综合电子防御。
3 典型短波模拟通信抗干扰关键技术
短波模拟通信主要是指用单边带调制的直接传输模拟语音的通信方式,其抗干扰技术体制主要是模拟跳频,是短波通信较早采用的抗干扰技术体制。所谓模拟跳频技术体制是指频率驻留时间内传输模拟信号的技术体制,主要涉及跳频带宽、跳频处理增益、跳频速率、跳频同步、跳频图案、调速牵引等方面问题,其设计的关键技术如下:
3.1 模拟跳频控制技术
模拟跳频控制技术主要解决模拟跳频同步和接受面板控制指令以及跳频参数管理等。由于跳频通信时,传输的是模拟语音,而同步和其他控制需要的是数据,如何兼顾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模拟跳频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关键点在于同步时采用专用低速MODEM(调制/解调器),通信时切换到语音通道。另外,3k H2语音带宽用于传同步数据时,一般用于定频通信的短波信道机带内群时延波动较大,只有在很窄的带宽内传输数据,这就限制了同步数据速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设法减小短波信道机带内群时延的波动,即增大群时延平坦的带宽范围;二是对同步数据进行高效编码,并降低传输速率。
3.2 低速MODEM技术
在短波模拟跳频电台中,低速MODEM有两个用途,即传输跳频同步信号和自动链路建立,并要求该MODEM能以突发的形式传输低速数据。从短波信道特性和抗干扰的要求看,MODEM的实现有一定难度,但由于其数据速率不高(一般小于400b/s),可以不采用太复杂的措施。实践表明,选用时频调制或FSK调制方式可以达到要求。若需要在模拟信道上传输较高的数据(模拟跳频数传),则需另行考虑。
3.3 频率合成技术
频率合成技术一直是跳频电台的一项关键技术,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台的性能。经过多年的实践,采用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加锁相环方案、或多环方案以及小数分频加补偿的单环方案等均可实现短波低速跳频频合器,对于短波高速跳频只有采用DDS技术。目前看来,实现频合器的跳速指标没有难度,关键在于低杂散和低相噪的设计,对于较大功率短波跳频电台更为重要,直接影响到网间电磁兼容问题。对于小功率短波电台,还应考虑低功耗设计问题。
3.4 跳频信道机技术
跳频和定频通信对信道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能将定频信道机当跳频信道机使用。短波跳频信道机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带内群时延小(主要是中频滤波器)、AGC的建立时间短、各跳频频率灵敏度的一致性好、频率响应波动小、信道频率切换时间短(频合器换频时间与信道机反应时间之和)、功率上升和下降时间短和宽带调谐及快速调谐等。
3.5 短波自适应模拟跳频技术
短波自适应模拟跳频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跳频频率表的自适应建立;二是跳频通信时频率表的自适应修改。
跳频频率表白适应建立是指对于授权可以使用的频段范围(可能是短波全频段,也可能是某一分频段,或是规定的某一初始频率表,一般由用频协议规定或专用设备注入),经过信道的LQA(链路质量分析),将无干扰或干扰较弱的好频点组成跳频工作频率表。当探测可用频率数Ni大于系统频率数N时,即从N:个频率中取N个频率作为频率表,将(Ni—N)个可用频率作为备用;当Ni
按使用要求,希望每次通信前都能建立一个当前最佳或准最佳的跳频工作频率表,但由于是模拟跳频,加上又是半双工通信,受干扰频率的实时检测和自适应信令的实时交互很困难,使得目前的短波模拟跳频一般很难做到频率表的自适应修改,多是在通信前经LQA建立跳频工作频率表,在通信中不再改变频率表;或经LQA得到一组可通频率,要么用于定频通信,要么以某可通频率为中点,形成工作频率表,实现窄带跳频。
摘要:该文基于短波通信的含义及其地位,阐述了对短波通信抗干扰能力的需求,进而以典型短波模拟通信为视角,对其抗干扰技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勇,赵东宁,江光杰.军事短波通信抗干扰性能仿真设计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03,(1).
[2]蔡臻祥.短波跳频抗干扰技术体制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1,(3).
[3]周兴建,甘明.航空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仿真分析[J].电讯技术,2004,(1).
短波通信同步干扰分析 篇4
关键词:通信台站,电子设备干扰源,有效抑制,接地,滤波
随着短波通信的不断发展, 各种集成电子通信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大通信台站, 通信台站电子设备密集, 必然导致它们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电磁场电平的不断增加。也就是说, 这些电子设备不可避免地在电磁环境中工作。因此, 怎样解决好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即电磁兼容性已经成为通信台站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电磁干扰源的种类
对于通信台站来说, 由于电子设备相对集中, 特别是无线电发射机功率电平对周围无线电电子设备的影响, 以及各种通信装备的综合运用, 形成的各种形式的电磁干扰是影响电子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的主要因素。
对于短波通信台站来说, 干扰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设备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内部干扰是指各种通信电子设备本身内部各元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包括以下几种。
1) 设备工作电源通过线路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产生漏电造成的干扰; (与工作频率有关) ;2) 信号通过地线、电源和传输导线的阻抗互相耦合, 或导线之间的互感造成的干扰;3) 设备或系统内部某些元件发热, 影响元件本身或其它元件的稳定性造成的干扰;4) 大功率和高电压部件产生的磁场、电场通过耦合影响其它部件造成的干扰。
外部干扰是指通信电子设备或系统以外的因素对通信线路、设备或系统的干扰, 包括以下几种。
1) 外部的高电压、电源通过绝缘漏电而干扰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2) 外部大功率的设备在空间产生很强的磁场, 通过互感耦合干扰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3) 空间电磁波对电子线路或系统产生的干扰;4) 工作环境温度不稳定, 引起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内部元器件参数改变造成的干扰;5) 由雷击或电磁脉冲所产生的干扰。
1.2 发射机同频干扰及大功率发送设备发射的信号及高次谐波辐射产生的干扰
例如无线电通信设备, 发射的信号及其谐波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的干扰, 以及通过电源线、电话线等媒介, 经复式辐射进入接收机的干扰。
1.3 接收设备的泄漏
例如接收机本机振荡器产生的泄漏, 这种泄漏也相当于小型干扰发射电台。
2 抑制电磁干扰的基本原理
常用的方法是屏蔽、接地和滤波。屏蔽技术在设备生产中已做了相关处理, 这里主要介绍接地与滤波。
2.1 接地
接地对于设备比较集中的固定台站来说是一个很重要问题。接地目的有三个:1) 接地使整个电路系统中的所有单元电路都有一个公共的参考零电位, 保证电路系统能稳定地干作。2) 防止外界电磁场的干扰。机壳接地可以使得由于静电感应而积累在机壳上的大量电荷通过大地泄放, 否则这些电荷形成的高压可能引起设备内部的火花放电而造成干扰。另外, 对于电路的屏蔽体, 若选择合适的接地, 也可获得良好的屏蔽效果。3) 保证安全工作。当发生直接雷电的电磁感应时, 可避免电子设备的毁坏;当工频交流电源的输入电压因绝缘不良或其它原因直接与机壳相通时, 可避免操作人员的触电事故发生。因此, 接地是抑制噪声防止干扰的主要方法。接地可以理解为一个等电位点或等电位面, 是电路或系统的基准电位, 但不一定为大地电位。每当台站天线周围的金属导体遭受直接雷击时, 产生雷电场在台站天线到设备间的同轴电缆上产生大小不同的一系列感应电流, 对台站天线输出部分造成损坏。所以在台站天线输出端必须加装同轴电缆避雷器, 同时将避雷器接地线与接地汇流排牢固连接, 为了收到预期效果, 接地实施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根据不同的干扰源采用不同的接地技术, 不能认为只要电路系统有一点接地可以消除一切干扰。2) 接地点的选择要恰当, 要避免因选择不当而引入新的干扰。3) 选择接地点时应尽量照顾屏蔽效果的兼容性, 也就是通过接地的屏蔽技术消除几种干扰目的。
电路的接地方式基本上有三类, 即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混合接地。单点接地是指在一个线路中, 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其它各个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接到这一点上。多点接地是指某一个系统中各个接地点都直接接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 以使接地引线的长度最短。接地平面, 可以是设备的底板, 也可以是贯通整个系统的地导线, 在比较大的系统中, 还可以是设备的结构框架等等。混合接地是将那些只需高频接地点, 利用旁路电容和接地平面连接起来。但应尽量防止出现旁路电容和引线电感构成的谐振现象。对于工作频率较高的高频电路 (信号频率为10MHz以上) , 由于各元件的引线和电路本身布局的电感都会增加接地线的阻抗, 单点接地方式不再适用。为了降低地线阻抗及减少地线间的杂散电感和电容所造成的电路间的相互耦合, 应采用就地接地原则, 即“多点接地”原则。
2.2 滤波与屏蔽
滤波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一项重要措施。滤波器可以显著地减小噪音干扰的电平, 因为干扰频谱成份不等于有用信号的频率, 滤波器对于这些与有用信号频率不同的成份有良好的抑制能力, 从而起到其它干扰抑制难以起到的作用。所以, 采用滤波网络无论是抑制干扰源和消除干扰耦合, 或是增强接收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都是有力措施。静电耦合和电磁耦合都是通过空间的, 抑制方法主要是隔离, 把容易耦合的部件屏蔽隔离并远离。在电源输入端接上滤波器, 可以抑制开关电源产生并向电网反馈的干扰, 也可以抑制来自电网的噪声对电源本身的侵害。
2.3 抑制高频辐射源的能量泄漏
高频已调波应该全部输送到天线负载, 高频能量的泄漏完全是一种能量损失造成干扰和污染, 应尽量避免。
首先要注意调整好机器, 使各级之间尤其是高频功率放大末级与天馈线之间要良好匹配避免反射波, 并要注意避免馈线的能量泄漏。因馈线架设高, 线长, 通过的功率大, 容易泄漏, 如果泄漏必将造成电磁干扰, 馈线必须有良好的接地。合理的选择天线方向性图的主瓣指向, 也很重要。要避免寄生的电磁辐射, 注意防止机内高频寄生振荡的产生, 调整好中和电路, 来抵消极间电容和引线电感而产生的耦合作用。在调试发射机时一定要记住输出端和馈线终端接上等效的假负载。用来吸收载波功率, 不让它辐射到空间。在接收机方面若已知干扰频率可在输入加个串联谐振陷波电路, 使干扰信号陷落旁路。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