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

2024-09-18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精选12篇)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 篇1

当电子信息时代到来, 世界在一张无形的信号网下变得越来越“小”, 为了监管、维护这张电网的运行, 用机器智能将人脑从繁琐重复的机械化劳作中解放出来, 使人民生活更加便利快捷, 必须加强对电力通信的管理力度, 深化改进对电力通信的管理模式, 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来带动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 跟上时代的前进脚步, 及时、全面、稳进、创新地发展我国电力行业, 保障其通信网络的良好运作。

1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的历史发展阶段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是由电力系统伴随着管理模式观念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 它与整个时代的科技发展密不可分。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有完整的动态发展演变过程。

1.1 人工化初级阶段

人类劳动是最原始的生产力, 因而在电力通信的发展初期, 它是依靠人工管理来实行的。那时的电力通信构架单一, 覆盖面小, 承载力差, 无论是收集还是传递信息资源的步骤都不够完善, 达不到人们构建电力通信网络所想要得到的服务要求。而当时的电力通信系统对人工劳动的依赖, 也使得整个体系的运作刻板、琐碎。这都与之后的电子化管理, 乃至信息化管理无法比拟。

1.2 电子化发展阶段

初步实现了电力通信管理的电子化, 是新旧管理阶段的一个过渡时期。借助电子产品将人力逐渐解放了出来, 对纸质材料需求的减少适当保护了环境资源, 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体系维护运作上基本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当然, 这个过渡时期的管理水平仍不是很完善, 现有的管理模式在加以丰富的信息路径和扩大了的信息传播面积等方面依然有着操作复杂, 监管吃力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电力通信网络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1.3 信息化升级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电子化管理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此时的电力通信网络的规模已经很大, 设备型号众多, 网络承载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重要性不断提高,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电力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步上升, 要求电力通信网络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性更高。目前, 我国大部分电力通信网络处在信息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下一阶段的发展要着重整合电力通信传输、数据、接入、交换、光缆、电源、运行环境的管理方式, 打造整个网络的统一网管软硬件平台, 实现网络资源和承载业务信息的共享, 与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一起为电网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2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有待解决的缺陷

在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有必要注重这些问题, 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和方法。

2.1 电力通信的主要支撑基础较为薄弱, 主要是我国通信网络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 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中缺乏统一的标准, 在数据和信息服务的交换中出现问题, 平台间的联动性还不够。

2.2 在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 网络资源管理由于长期缺乏高效的管理手段和平台, 一直处在较为混乱的现状, 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彻底的普查, 资源普查必须在不中断网络已有承载业务的情况下开展, 原有资源标示缺失、布线混乱等历史因素对资源现状的准确性验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导致网络资源普查和录入管理的速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3 各个电力通信网络网管软硬件平台独立运行, 缺乏统一的数据存储及容灾建设, 使得电力通信网络整体监控能力不足、效率低下, 网管软硬件平台故障率高, 网络管理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 缺乏有效的网管平台突发故障应急处置机制, 没有建立通信网络大面积故障的恢复机制。

因此在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建设中, 首先是通信网络资源台账有效建立;其次是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多平台开发和集成、网络资源联合调度;再次是对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及其他信息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容灾, 建立快速有效的故障恢复机制;最后是建立各级通信网络资源管理、运维管理、网络监视的完善工作管理流程。

3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的构建方向

在了解和明确了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由来和现存弊端后, 我们就要根据其旧有发展趋势及亟待处理解决的方面进行展望, 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 确定未来电子通信事业的前进道路, 并对其具体实施进行规划, 争取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电子通信信息化管理的未来构建依靠着以下的四个方面:

3.1 资源的基础管理功能

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网元管理、网络管理、通道管理、业务管理等功能。网元管理要实现数据的接收采集、配置下发功能, 保障单个设备与上层设备的连接畅通。网络管理增加单个网元之间的联系, 将单个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 协调各个设备之间的关系。通道管理是实现设备站点间的物理及逻辑通道资源的数据管理。业务管理主要是电力网络通信通道及承载业务信息管理, 为运行方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实现设备、通道及业务的运行配置管理。

3.2 运维的稳固管理功能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运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故障及隐患, 这就需要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系统的长期全面检修, 并对其工作性能、检修情况进行备录, 登记在册。及时地运维操作也是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功能。

3.3 网络监视的强化管理功能

网络监视系统, 这一对电力通信的强化管理功能, 是在电力资源与运维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的。它将系统运行过程公开化, 使得整个管理体系皆可看见, 实现了全体化的监管。于宏观处对电力通信系统给予反应、分析, 是管理功能的完善升级。

3.4 建立高效集中化网络管理平台

改变以往资金浪费、传递信息混乱的网络管理平台, 建立新型、统一的硬件平台。能够使决策者站在一定必要的高度上, 对下层的电力通信设施建设的实行做出决策和指令, 而这个高度, 则是由铺洒的信息化大网所聚集的信息来堆砌的。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需要在综上四个功能发展建设, 并以此为模板, 为今后的创建前景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

结束语

我国在电力通信网络事业方面的发展前景无论从速度还是从效果上都十分可观, 将单一的系统运行和灵活的管理模式想融合, 不断完善电力通信的管理思维、管理制度, 使电力通信网络实现面向客户的信息整合化、集中化。让人类在真正意义上拥有资源, 利用资源, 把社会带入数字化时代。这就是维护电力通信网络在信息化管理下发展所带来的良好影响。

参考文献

[1]高鹏, 王萍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 2011, 2.

[2]邹捷.电力通信系统建设的探讨[J].机电信息, 2011, 21.

[3]苏雪科.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 2012, 20.

[4]朱从研.浅析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0.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 篇2

总则

电力通信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通信机构及运行维护单位有责任共同维护通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电力通信应为电力调度及企业管理的通信需求提供保障,未经上级电力通信主管部门批准,任何接入电力通信网的电力企业不应利用通信电路承载非电力企业的通信业务或从事营业性活动。

电力系统内的电力通信资源为全网调度生产、企业管理所共享。电力通信管理应当符合通信网运行的客观规律。电力通信管理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

违反本规程的单位和个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电力监管条例》有关条款承担相应责任。组织体系

电力通信的组织体系包括电力系统内各级通信机构和运行维护单位。电力系统应至少设置三级通信机构,包括:

a)电网有限公司电力通信机构,简称网公司通信机构; b)省(直辖市)电网公司通信机构,简称中调通信机构; c)省辖市(地区)供电公司通信机构,简称地区通信机构。各级电网企业应按规定设置通信机构,并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报上级通信机构备案。

通信机构应设置通信调度岗位,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应经培训,并经有资格的单位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有权接受通信调度指令的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和维护单位检修人员名单应报相应上级通信机构,上级通信机构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名单亦应通知相应下级通信机构和有关运行维护单位。通信机构职责

安全管理

1.通信机构应制定本机构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和分层控制目标及措施。2.通信机构应制定和落实通信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通信机构应按规定负责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中调度通信部分的工作。

4.通信机构应编制本机构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并落实。5.通信机构应根据《国家电网电力通信系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规范》建立通信网运行应急工作体系,编制所辖范围突发事件通信应急处置预案,包括典型事故处理预案和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时的反事故措施,并应至少每2年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反事故演习。(调通[2007]17号、电规6.4.7)

6.通信机构应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在每年对调度管辖范围内的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至少进行一次专业性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应结合安全性评价进行。7.通信机构应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分析会,具体要求如下:

a)会议由通信机构安全第一责任人(或由第一责任人指定的负责人)主持,通信机构各专业负责人和通信机构安全员参加;会议应由专人记录,且应完整。

b)会议内容应包括:组织学习上级有关安全运行管理的文件;对通信网运行现状、通信事故或重大障碍进行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落实。

8.通信机构应按“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的原则,对通信事故、障碍及未遂及时处理、汇报,组织或参与调查分析。标准化建设

9.通信机构应依据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和DL/T 800-2001《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建立电力通信标准体系,制定相应标准、制度,并指导相关运行维护单位制定现场运行规程。通信机构各专业所需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制度及实施细则等应配置齐全。通信专业的标准与制度宜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审定并发布。10.当上级颁发新的标准、反事故技术措施或通信系统变动时,通信机构应及时修订有关的标准、制度,经审批后书面通知有关人员。专业管理

11.通信机构应参与编制本企业通信网发展规划。12.通信机构应负责所辖通信网的组网工作。

13.通信机构应制定对管辖范围内的专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14.通信机构负责调度管辖范围内电力通信的统计与考核工作。15.通信机构应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通信网无人值班通信站管理规定》及相关要求对无人值班通信站进行审批管理。

16.通信机构应按照所属公司要求开展通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17.通信机构应根据运行维护单位对设备的评价结果及时申报技改或大修,并结合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做好旧设备的退役方案和实施工作。

18.通信机构应负责电力系统范围的电力线载波频率管理和电力调度管辖范围的电力线载波频率分配。

19.通信机构应参与电网并网协议中通信部分的审核。

20.通信机构应组织开展科研活动,积极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技术监督

21.通信机构应建立技术监督体系,制定技术监督标准和制度。

22.通信机构应负责入网通信设备的技术条件和通信设备选型的确认。23.通信机构应负责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及退役评定。

24.通信机构应负责调度管辖范围通信设备运行条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监督工作。25.通信机构应负责调度管辖范围通信备品备件管理状况的监督工作。工作规范

26.通信机构至少每2年召开一次专业会。

27.通信机构应进行通信标准站达标复查,其周期不应大于3年。28.通信机构应编制调度管辖范围通信网运行方式。29.通信机构在其调度管辖范围内新增或调整业务通道、确定或调整设备运行状态时,应编制通信方式单,并逐级下达。

30.通信机构在安排下级通信机构、运行维护单位从事与通信网运行有关的工作时,应编制工作通知单,并逐级下达。

31.通信机构为完成某项特定工作或解决某个问题需要相关部门或机构予以支持或配合时,可使用工作联络单进行协调与沟通。

32.电力通信设备的检验检修工作应按调度管辖范围履行电力通信设备检修申请工作票手续。

信息化管理

33.通信机构之间宜实现通信基础数据信息的共享,逐步构建统一的通信信息管理平台。34.通信机构之间以及通信机构与运行维护单位之间的运行管理工作票(单)应实现电子化流转。

35.通信运行日志、设备台账及统计分析宜实现电子化管理。

36.通信机构应负责调度管辖范围内的通信资源管理,对电力系统内与通信网相关的杆塔、缆线、沟道、设备等通信资源应建立相应的通信资源数据库,并实行统一命名、编码和调配。管辖范围

通信机构的调度管辖范围为:

a)本电网企业使用的全部业务通道;

b)本电网企业负责组网的通信设备(主要指传输、交换、数据网设备等); c)本电网企业内同级调度机构调度管辖的厂站内非组网通信设备(主要指通信专用电源、配线架、监控设备等);

d)本电网企业内同级调度机构调度管辖的输电线路上的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

e)本电网企业建设的为电网生产服务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和普通光缆; f)上级通信机构明确由本通信机构调度管辖的通信设备。

上述b)、c)、d)、e)款中不包括上级通信机构已明确由其他通信机构调度管辖的通信设备。

通信机构调度管辖通信设备的状态或通道方式的改变,如影响上级通信机构调度管辖的通信运行方式或业务传输质量,该设备属上级通信机构的调度许可设备。

通信机构可将其调度管辖或上级调度机构委托其调度管辖的厂站端通信设备委托给下级通信机构调度管辖,同时应以书面形式报上级调度机构备案。该类设备按调度许可设备进行管理。调度规则

各级通信机构在电力通信的调度管理活动中是上、下级关系,下级通信机构应服从上级通信机构的调度管理。

通信机构调度管辖范围内的运行维护单位应服从相应通信机构的调度管辖。未经通信机构许可,任何人均不应操作该通信机构调度管辖范围内的设备。通信网运行遇有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情况时,现场人员应按现场运行规程进行紧急处理,随后立即向有关的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报告。

通信调度许可设备操作前,应经相应通信机构值班通信调度人员的许可。属厂站管辖设备的操作,如影响到通信机构调度管辖设备运行的,操作前应经通信机构值班通信调度人员许可。

下级通信机构调度管辖的电力通信设备的状态或方式的改变,如影响上级通信机构调度管辖的电力通信设备的运行方式或传输质量,操作前应得到上级通信机构的许可。上级通信机构调度管辖的电力通信设备的状态或方式的改变,如影响下级通信机构调度管辖的电力通信设备的运行方式或传输质量,操作前通知下级通信机构。

在影响一次设备及保护装置、调度自动化、调度电话等业务正常运行的通信设备检验检修工作开工前,应得到相应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及值班调度人员的许可,并通知相关业务部门。

通信调度

调度指令

37.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是通信网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员,同时又应服从本电网企业内同级值班调度人员的指挥。

38.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应按照规定发布调度指令,并对所发布调度指令的正确性负责。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或厂站检修人员应执行上级值班通信调度人员的调度指令,并对执行指令的正确性负责。

39.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发布和执行调度指令,受法律保护,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值班通信调度人员下达或执行调度指令。

40.发布调度指令的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和接受调度指令的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或运行维护单位工作人员应先互报单位和姓名,发布调度指令应准确清晰。发布指令和听取指令的全过程,都应使用电网调度规范用语和普通话,并执行发令、复诵、录音、记录和汇报制度。41.接受调度指令的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或厂站检修人员认为执行该调度指令将危及人身、设备或系统安全的,应立即向发布调度指令的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提出拒绝执行的意见,由其决定该指令是否继续执行。

42.电网企业的主管领导发布的一切有关通信调度业务的指示,应通过通信机构负责人转达给值班通信调度人员。非通信机构负责人,不得直接要求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发布调度指令。43.下级通信机构或运行维护单位对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发布的调度指令有不同意见时,可向发布该指令的通信机构提出,但在得到答复前,应执行原调度指令。

44.对于不执行调度指令者,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应予以警告,经警告拒不改正的,应按违反调度纪律处理。值班日志

45.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应按规定记录当值期间通信网主要运行事件,内容应包括:

a)通信网运行状态; b)线路检修状态;

c)检修票、方式单、通知单处理状态; d)故障受理及处理记录;

e)巡视、试话情况及异常情况的处理记录。46.每一事件记录内容应规范、完整,主要包括: a)接受发布时间; b)对方单位和姓名; c)发生时间;

d)故障影响范围与程度; e)故障现象;

f)协调处理过程简述; g)遗留问题等。运行维护

同一通信站的通信设备及设施宜由同一个运行维护单位负责运行维护。运行维护单位应负责保障所维护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人员应熟悉通信设备与其他专业设备之间的接口界面和技术条件。

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设备技术特点编写设备维护导则。运行维护单位应建立通信设备总清单以及每台设备的台帐。通信设备的台帐应详细记录设备的原始资料以及每次故障、缺陷的发生时间和处理情况。

运行维护单位应定期备份或更新通信网运行数据与资料。

运行维护单位应定期以书面形式向通信机构汇报设备运行情况。

运行维护单位应每年对设备整体运行状态进行评价,并书面向相关通信机构汇报。运行维护单位应配备必要的测试仪器、仪表,并对测试仪器仪表的完好、准确负责。运行维护单位应制定通信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制度,备品、备件应能满足生产需要。设有无人值守通信站的发电厂或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人员应负责厂站内通信机房的日常管理及设备的日常巡视工作,并在机房环境或设备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运行维护单位。运行维护单位应向厂站运行值班人员提供巡视内容及要求。

运行维护单位现场工作票的签发人、许可人、工作负责人由运行维护单位批准,并将名单报相关运行值班单位备案。

运行维护单位应定期巡视通信站环境及设备运行情况,巡视频率应不小于:

a)有人独立通信站每天2次; b)无人独立通信站每月1次; c)500kV厂站每2周1次; d)调度端通信站每天1次。运行维护单位应建立巡视记录制度,记录宜用表格形式并完整规范。巡视及记录内容应包括:

a)机房防火、防盗、防小动物、防尘、防漏水以及机房温度环境等方面有无异常; b)电源(包括蓄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值是否正常,空调的工作状态有无异常,缆线有无异常;

c)设备(包括调度台和调度录音设备)的工作状态、面板告警状态,历史告警情况记录有无异常;

d)巡视中发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向本级主管单位(部门)汇报,按检修规定进行处理,并记录现象、处理结果及遗留问题等。检验检修

一般规定

47.改变通信设备运行状态或影响其运行质量的检验检修工作均应履行检修手续。

48.通信设备的检修工作应由运行维护单位按规定履行相应的申报、审核、批准、开工、延期、终结手续。

49.华中电网内承载国调直调系统通信业务的各类通信设备的检验检修,按国调相关规定执行。

50.通信设备计划检修宜与相应一次设备及保护装置的检修同步进行。

51.输电线路的检修计划应包含载波机、高频通道、光缆备用纤芯测试等内容。

52.通信检修票实行一事一报。通信检修票的内容应包括申请单位、申请人、填报时间、检修类别、检修内容、停电范围、注意事项、检修起止时间、对有关一、二次设备的影响,以及针对检修工作对通信业务的影响制定具体、完整的安全与技术方案等。通信检修票的填报应使用规范的设备名称、编号和电网调度规范用语。53.批复后的通信检修票可作为办理现场工作票的依据。

54.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和重要保电期,不宜安排通信检修工作。检修计划

55.运行维护单位是通信检修计划的编制单位,应按检修管理规定的要求完成通信及月度检修计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56.运行维护单位应按照批准的月度检修计划提前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57.检修计划应于10月20日前申报,月度检修计划应于每月15日前申报。(见附件G:华中电力通信 年/ 月度检修计划申请表)检修申报

58.通信检修票应逐级上报、逐级审核,经各级相关专业部门会签、主管通信领导批准后,回复申报单位。

11.3.1.1 由单一调度机构管辖的直调电厂、开关站内设备检修,由电厂或运行维护单位直接向该调度机构对应的通信机构申报通信检修票。

11.3.1.2 由多级调度机构管辖的电厂或变电站内设备或上级调度许可设备的检修,由电厂或运行维护单位逐级向上申报通信检修票,各级通信机构按管辖范围逐级审批或许可。59.影响一次设备及保护装置通道正常运行的电力通信设备的检验检修,其运行维护单位除办理通信检修票外,还应向相关调度机构申报电网检修票。光纤中继站的此类检验检修工作,由该站运行维护单位向对应的调度机构办理电网检修票并履行相应手续。60.影响通信设备运行的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其运行维护单位除履行一次设备检修所规定的手续外,还应向相关通信机构申报通信检修票并履行相应手续。

61.在输电线路改造、改接等工作中,若需加固、移动、更换或中断OPGW光缆,运行维护单位应同时办理电网检修票及通信检修票,并在申报通信检修票时附上通信相关内容的工作方案。

62.在事故发生的当天或12小时内可以完成的紧急检修工作,运行维护单位可以电话方式申请检修,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可视工作的进展情况决定是否要求运行维护单位补办通信检修票。除此以外的紧急检修,运行维护单位应在工作开始时,同步办理通信检修票。63.通信机构、运行维护单位、电厂应按规定时间要求履行检修申报手续。

省公司通信机构、网调直调电厂负责的通信计划检修工作应提前5个工作日,一般非计划检修工作提前3个工作日向网公司通信机构提出申请,由网公司通信机构审核。网公司通信机构负责的通信计划检修工作提前4个工作日,一般非计划检修工作提前2个工作日,向国电通信中心提出申请。

申请开工时间7日后仍未批复开工的,该通信检修票作废;仍需检修的,重新办理通信检修票。

开工与竣工

64.经批复的检修工作开工前,应通过电话方式请示。在得到值班通信调度人员的同意后方可开工。在影响一次设备及保护装置、调度自动化、调度电话等业务正常运行的通信设备检验检修工作开工前,厂站检修人员应得到相应值班通信调度人员许可,并通知厂站值班运行人员。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应得到值班调度人员许可,并通知相关业务部门。65.通信检修工作应按批准的工期按时开工。申请单位遇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开工的,应及时向网调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汇报。超过批准开工时间3日仍未开工的,该通信检修票作废。66.电网出现紧急情况时,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有权中止已开工的检修工作。67.设备检修的起止时间从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命令检修工作开工时开始,到检修工作完工向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汇报,并得到竣工指令为止。68.通信检修票应在批准的工期内终结。检修工作如不能按期终结,应在批准的检修工期结束1小时前提出延期申请。

69.输电线路、OPGW地线复合光缆更换的一次系统检修工作完成后,线路两端通信站的运行维护单位应重新测试高频通道及相应OPGW光缆的全部备用纤芯。测试结果应经调度管辖的通信机构审核后方可申报竣工。

70.运行维护单位在确认通信方式及承载业务已恢复、具备竣工条件后,应逐级向相关通信机构申请竣工。在各级值班通信调度人员确认调度管辖范围内通信方式及承载业务恢复后,由最高一级值班通信调度人员逐级下达竣工指令。运行维护单位接到竣工指令后方可撤离现场。事故处理

网调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是华中电力系统通信网事故处理的总指挥,各级通信机构和运行维护单位按其通信调度管辖范围划分事故处理权限和责任。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及时互通情况、协调配合。

在通信网事故处理过程中,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有权根据电网运行要求调用网内所有通信资源。

通信网发生重大事故时,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可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出预案启动申请,在得到批准后按照预案组织抢修。

当通信网发生事故时,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或通信检修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

a)迅速限制事故的发展,消除事故根源,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 b)保持通信网其他方向设备和电路的正常运行和调度生产业务通道的畅通;

c)有业务中断时,尽可能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先恢复业务电路,再进行事故检修和分析;

d)应按先干线后支线、先重要业务电路后次要业务电路的顺序依次进行; e)在通信电路事故抢修时采取的临时措施,故障消除后应及时恢复。通信网发生事故时,除按规定或要求组织抢修外,还应按以下要求汇报:

a)通信检修人员应立即向本级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汇报;

b)厂站运行值班人员应立即向相关通信检修人员和值班通信调度人员通报; c)事故影响上级所辖业务电路时,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应依汇报制度向上一级值班通信调度人员汇报事故简况;

d)影响调度生产业务的通信事故,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应及时向本级值班调度人员汇报以及向相关业务部门通报; 通信网发生重大事故时,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应迅速报告通信机构负责人。通信机构负责人应监督、指导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处理事故。通信机构负责人发现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处理事故不力,可解除值班通信调度人员的调度权,指定他人或亲自指挥事故处理,并通知有关单位。被解除调度权的值班通信调度人员对解除调度权后的事故处理不承担责任。在交接班期间如果发生事故,应由交班者负责处理,直到事故处理完毕或事故处理告一段落,方可交接班。接班人员可应值班通信调度人员的请求协助处理。

事故处理结束后,运行维护单位及相关通信机构应核对运行方式、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按上级通信机构的要求提交事故处理与分析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运行方式

华中电力通信运行方式管理应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资源互补、安全共保”的原则。运行方式的安排与编制,应符合电网和通信网的发展规划,综合考虑现有各级通信网的组网结构和通信网设备健康水平,按“N-1”原则对网络结构、线缆与设备配置提出调整意见。71.调度机构与下级调度机构、调度管辖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同一种调度业务传输应具有两条及以上独立路由的通道。

72.同一条线路的两套继电保护或同一系统的两套安全自动装置应分别配置独立的通信设备通信电源,两套通信设备和通信电源在物理上应完全独立;

73.网与省(直辖市)间的调度业务通道在条件具备时应按“N-2”方式安排。

网、省公司通信机构应编制管辖范围内的通信网运行方式,并报本级调度机构和上级通信机构备案。每年3月31日前,省公司通信机构应将本运行方式上报网公司通信机构。运行方式的主要内容为上通信运行方式总结和本通信运行方式工作重点,包括:

a)所辖电力通信网基本情况;

b)新(改、扩)建通信项目投产情况; c)运行指标完成情况;

浅析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融合技术 篇3

[关键词]电力信息;电力通信;网络融合

近年来我国电力信息企业的不断发展,电力信息给人们创造了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但随着人们对电力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开始需求具有保障性的电力系统,能够保证供电的安全和合理性。对于目前的信息通信产业来讲,促进电力信息的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电力通信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有效的融合,使信息产业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语音和数据的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电力系统的现代化控制,实现安全、可靠并且高效的电网为目标。通过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相融合,可以实现更方便的业务应用,对电网系统来说,可以确保服务质量。电力通信在电网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电力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各环节的范围分布比较广,通过电力通信系统可以有效保障信息的实时传输,保障用电数据的真实性,确保供电的合理分布。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重要,有效地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相融合,给电力系统创造更大的受力,同时降低了投资成本,是电网企业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对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有效地结合进行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为电网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利益,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实施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的融合已成为电网信息通信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电力通信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电力通信技术在现代供电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电力通信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的电能生产、输送以及配送和使用等诸多环节,并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电网的特殊性質,覆盖面积非常广,并且输电环节众多,输电的环节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具有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电力通信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输电的主要保障。因为电力通信在电网中的应用主要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保证商业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电网管理和服务的高效性。通过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巧妙地融合,可以实现电网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电力系统中的信息通信融合技术实现了网络的融合,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各终端的连通,不仅可以简化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还可以重复利用设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融合技术涵盖了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优点,很好的将通信的特点融入到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的机制在于建立统一的通信调度、运行、维护支撑技术平台,实现业务的全面监控调度管理,提高电网运营的安全性。信息与通信的技术融合实现了电网的资源共享及集约化管理,推动了信息资源的集成与运用。

随着我国电网企业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在电网企业中很好的发挥出网络整体效益,满足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求,是我国建立“一强三优”现代化电力企业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的电网企业中,通信系统提出“十一五”规划,其中明确指出,通信系统应该扩大数据网络范围,实现我国电网公司数据信息统一化管理,实现通信网络一体化标准。

二、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经济环境因素

随着近年来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企业逐渐认识到电力通信必须要融合信息化才能更好的得到发展,对于信息服务来说,必须以快速的通信网络为基础才能更好的实现信息化发展。所以,从经济环境角度来看,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相融合可以推动集约化发展,增加精益化管理,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能够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正趋向于网络化发展,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有效的融合可以使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通过网络来完成,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同时也改善了传统的经济增长趋势。

2.降低投资成本,实现较少的运营和维护的资金。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企业更需要简化的网络结构,从而降低投资成本,使多种不同的业务能够同时承载在同一个网络结构中,推动技术的发展。

三、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文化环境因素

随着通信方式的不断完善,能够使用户随时随地的获得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并且通过信息网络的生产方式以及工作方式构成信息化社会体系。随着电网系统自身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融合了大部分的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应用,有效的满足电力企业员工统一服务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先行网络环境的使用。

1.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壮大,电力企业本着为人们服务的原则,应用电力通信方便服务员工,能够随时随地的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实现快捷的工作方式,使员工的工作更加方便,并且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的融合,为员工提供多种服务,以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

2.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和协同性。网络的融合与企业应用整合可以实现我国现代化电子商务的需求以及移动办公的需要。利用网络的数据融合可以实现企业信息通信的应用,使员工的工作更具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操作,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等通信工具进行操作,实现现代信息化操作功能。

四、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技术环境分析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不断的推广和应用的情况下,利用Internet的信息化业务管理内容将越来越广泛。通过新型技术的不断引入,促进了多种业务以及技术的统一应用,是我国电网企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有效的融合,同时也需要一些技术的支持,对于技术环境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业务融合、核心网技术融合、接入网技术融合、软交换技术融合等。

1.核心网技术融合。通过IP/MPLS技术为基础,建立核心网络,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拓展性以及低延时性,提高带宽的可利用率,同时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员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接入网技术融合。随着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是在全网宽带化不够完善。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有效融合,利用Internet以及WLAN等通信条件进行多元化的宽带介入。对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今后的光纤接入网以及无源光网将更大程度的满足发展需求。

3.软交换技术融合。通过通信系统的结合,实现通信与信息有效的融合,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并且也避免了不同介质传递信息的复杂环节,可以更方便的利用网络实现电力信息化的业务管理。提高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端口,更好的支持语音和数据的业务,从而是电力通信工作更加方便和快捷。对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会改,张立新,张保亮.浅析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建设思路[J].河北企业,2012,(6):100.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 篇4

1现代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现代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首先要将合适的系统配置方案设计出来, 并且确定需要管理的部门。进而对系统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和采录, 将数据库建立起来, 对构造框架进行设计。最后还要在数据库中输入收集到的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管理。

1.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电力通信中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地理位置不同, 为了对工作上的通信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需要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软件。在运用该系统时, 要确定能够通过计算机的平台传输, 并且能够提供支持可视化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资产管理动能和资源。

要以当前已有的客户资源为基础, 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满足客户的需求。开发平台多使用Are GIS。这是由于系统性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表格、文字、数字和图形信息, Orade的数据处理功能非常强大, 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 使数据库的设计需求得到满足, 并且对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

空间Ar CSIDE数据引擎在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得比较普遍, 能够切实满足客户的需要, 将数据输入服务平台内。通过这种构造可以使工作人员的数据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还要对, 客户等级权限进行划分。客户如果需要修改资料或者浏览有等级权限的信息可以利用Are View工具或者Are Editor Ardnfo工具。客户还可以建立Are SDE和TCP/IP来从Oracle中获得数据。

1.2对数据进行组织和实施

现在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要进行空间的数据模型的设计, 通过数据库的建立, 能够在数据库中录入大量的数据信息, 对空间数据和属性进行统一的管理。通过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空间数据模型, 能够有效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系统, 从而对大量的矢量、影像、三维地形, 和数据, 进行有效的管理, 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

对数据空间模型进行设计之后, 就能够对抽象的电力通信信息进行转化, 便于进行操作。例如可以对抽象的通信信息进行转化, 转化为变压器、线路、刀闸、电杆等客户熟悉的信息。

主要有两类因素构成了组成空间的模型。第一, 对象因素 (objecteclass) 。对象因素的工作类型比较特殊, , 主要是对电杆下的地理位置、路线经过的具体区域进行记录。第二, 空间因素 (Featureclass) 。空间因素主要是通过DBMS表来对电路的走势进行记录,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DBMS表了解线路所使用的电线杆根数和经过的区域。

电力通信信息系统采用空间数据模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其能够形成几何式的动态网络, 并对一些数据进行清除, 保持快速的运行状态。

1.3建立数据库

现代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要将完整的电力通信数据库建立起来, 就必须收集大量的统计数据。在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之前, 要将与实体有关的图形模拟出来, 将建模语言图层在Visio中完成, 并且将UML图标设置在Visio平台上, 在数据库中进行保存。要将UML图标设置为数据库中的表格, 将其转化为MDB或者SQLServer格式进行存储。

在进行图层的建设时, 要注意对每个阶层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是因为只有理清了每个阶层之间的关系才能连接各阶层, 使电力通信信息网络得以形成。系统管理中的设备联系可以通过几何图形来表示, 并通过几何图形来管理设计路线。在实际设计中要在数据库中放置UM图层, 数据库框架的建设可以使用CASE工具。数据库框架中有数量众多的数据点层, 例如数据库的框架构造和Object类框架, 并且具备通信基站层、路面街道层、地下通道层等等。

2对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管理

在设计空间数据库之后, 还要在数据库中输入收集来的各种数据信息, 充分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可以使用Arc SDE平台来进行数据的传送, 并实现数据的管理, 这是由于Arc SDE平台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在进行数据传送时要注意数据的分类, 在一个图层中放入同属性的数据, 使数据库与实际要素能够一一对应, 并建立相应的空间索引, 帮助相关人员进行便利的查阅。

3结语

现代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有利于有效的提高对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效率, 从而切实提高现代电力通信设备的使用效率, 解决现代电力通信设备的管理问题。要对现代电力通信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 提高其使用功能和工作效率。

摘要:电力通信设备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的难度。通过现代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 能够有效的提高数据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现代电力通信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电力工作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从而提高整个电力行业的工作效率。本文分析了, 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及后续的数据管理工作。

关键词:现代电力,通信管理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张静.现代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24) .

[2]高鹏, 王萍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 2011 (02) .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 篇5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自动化通信技术中的也网络信息安全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本文作者主要电力信息系统的数据加密技术中的DES和RSA两类典型加密算法、密匙的生成和管理方案及加密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通信;安全;数据加密标准

1.电力通信安全防护体系。电网安全防护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将正确的工程实施流程、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上,电网安全防护系统工程可以套用信息安全工程学模型的方法,信息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可以指导安全工程的项目实施过程,从单一的安全设备设置转向考虑系统地解决安全工程的管理、组织和设计、实施、验证等。将上述信息安全模型涉及到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策略、管理和技术,这三要素组成了一种简单的信息安全模型。

从工程实施方面讲,信息安全工程是永无休止的动态过程。其设计思想是将安全管理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安全策略应适应网络的动态性。动态自适应安全模型由下列过程的不断循环构成:安全需求分析、实时监测、报警响应、技术措施、审计评估。

2.电力信息系统的数据加密技术

2.1.典型的数据加密算法典型的数据加密算法包括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和公开密钥算法(RSA),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算法。

2.1.1.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目前在国内,随着三金工程尤其是金卡工程的启动,DES算法在POS、ATM、磁卡及智能卡(IC卡)、加油站、高速公路收费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以此来实现关键数据的保密,如信用卡持卡人的PIN的加密传输,IC卡与POS间的双向认证、金融交易数据包的MAC校验等,均用到DES算法。

图1DES算法框图

DES加密算法的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明文分组长为64bit,密钥长为56bit。图的左边是明文的处理过程,有3个阶段,首先是一个初始置换IP,用于重排明文分组的64bit数据,然后是具有相同功能的16轮变换,每轮都有置换和代换运算,第16轮变换的输出分为左右两部分,并被交换次序。最后再经过一个逆初始置换IP-1(IP的逆),从而产生64bit的密文。

DES算法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到目前为止,除了用穷举搜索法对DES算法进行攻击外,还没有发现更有效的办法。而56位长的密钥的穷举空间为256,这意味着如果一台计算机的速度是每秒检测一百万个密钥,则它搜索完全部密钥就需要将近2285年的时间,可见,对DES处法的攻击是难以实现的。

2.1.2.公开密钥算法(RSA)。公钥加密算法也称非对称密钥算法,用两对密钥:一个公共密钥和一个专用密钥。用户要保障专用密钥的安全;公共密钥则可以发布出去。公共密钥与专用密钥是有紧密关系的,用公共密钥加密信息只能用专用密钥解密,反之亦然。由于公钥算法不需要联机密钥服务器,密钥分配协议简单,所以极大简化了密钥管理。除加密功能外,公钥系统还可以提供数字签名。公共密钥加密算法主要有RSA、Fertzza、Elgama等。

在这些安全实用的算法中,有些适用于密钥分配,有些可作为加密算法,还有些仅用于数字签名。多数算法需要大数运算,所以实现速度慢,不能用于快的数据加密。RSA 使用两个密钥,一个是公钥,一个是私钥。加密时把明文分成块,块的大小可变,但不超过密钥的长度。RSA把明文块转化为与密钥长度相同的密文。一般来说,安全等级高的,则密钥选取大的,安全等级低的则选取相对小些的数。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数分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是否等同于大数分解一直未得到理论上的证明,而破解RSA 是否只能通过大数分解同样是有待证明。

2.1.3.算法比较。DES常见攻击方法有:强力攻击、差分密码分析法、线性密码分析法。对于16个循环的DES来说,差分密码分析的运算为255.1,而穷举式搜索要求255。根据摩尔定律所述:大约每经过18个月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会翻一番,加上计算机并行处理及分布式系统的产生,使得DES的抗暴能力大大降低。

RAS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整数的因式分解问题。但实际上,谁也没有在数学上证明从c和e计算m,需要对n进行因式分解。可以想象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方式去分析RAS。然而,如果这种方法能让密码解析员推导出d,则它也可以用作大整数因式分解的新方法。最难以令人置信的是,有些RAS变体已经被证明与因式分解同样困难。甚至从RAS加密的密文中恢复出某些特定的位也与解密整个消息同样困难。另外,对RAS的具体实现存在一些针对协议而不是针对基本算法的攻击方法。

综合上述内容,对于保密级别不是很高的电力数据,例如日常电量数据,没有必要适用当时最强大的密码系统,直接引用DES密码系统实现一种经济可行的好方案。

2.2.密匙的生成和管理。密钥管理技术是数据加密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它处理密钥从生成、存储、备份/恢复、载入、验证、传递、保管、使用、分配、保护、更新、控制、丢失、吊销和销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涵盖了密钥的整个生存周期,是整个加密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密钥的管理与泄漏将直接导致明文内容的泄漏,那么一切的其它安全技术,无论是认证、接入等等都丧失了安全基础。

密钥管理机制的选取必须根据网络的特性、应用环境和规模。下面对常用的密钥管理机制做详细的分析,以及判断这种管理机制是否适用于无线网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密钥分配模式。KDC可以是在中心站端,与服务器同在一个逻辑(或物理)服务器(集中式密钥分配),也可以是在与中心站完全对等的一个服务器上(对等式密钥分配)。如果KDC只为一个子站端分发密钥,应该采用集中式,如果KDC为许多的同级子站分发密钥,应该采用对等式。由上文的分析来看,显然应该采用集中式的分配方案,将KDC建立在中心站中。

2.2.2.预置所有共享密钥。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保存与其它所有节点的共享密钥。如果网络规模为n个节点,那么每个节点需要存储n-1个密钥。这种机制在网络中是不现实的。网络一般具有很大的规模,那么节点需要保存很多密钥而节点的内存资源又非常有限,因此这种密钥分配机制会占用掉巨大的存储资源,也不利于动态拓扑下新节点的加入。

2.2.3.密钥的生成和分发过程。采用一时一密方式,生成密钥时间可以通过预先生成解决;传输安全由密钥分发制完成;密钥不用采取保护、存储和备份措施;KDC也容易实现对密钥泄密、过期销毁的管理。电力自动化数据加密传输的方案中,密钥的分发建议采用X.509数字证书案,并且不使用CA,而是采用自签名的数字证书,其中KDC的可信性由电力控制中心自己承担。由于方案中将KDC建立在中心站中,因此只要保证中心站的信

息安全,就不虞有泄密的危险。

2.2.4.密钥启动机制。目前电力系统中运行的终端,一般是启动接入数据网络就进行实时数据的传输。采用实时数据加密机制后,数据的传输必须在身份认证和第一次密钥交换成功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一时一密机制将定时或不定时地交换密钥,此时密钥的启动和同步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2.2.5.随机数的生成。一时一密的密钥生成方式需要大量的随机数。真正的随机数难以获取,一般由技术手段生成无偏的伪随机性数列。在电力系统应用中,一般可以采用三种手段得到[4]:a)通过随机现象得到。如记录环境噪音、每次击键、鼠标轨迹、当前时刻、CPU负荷和网络延迟等产生的随机数,然后对其进行异或、杂凑等去偏技术,通过一系列的随机性检验后,就可以得到较满意的伪随机数。b)通过随机数算法得到。如线性同余算法,Meyer的循环加密算法,ANSIX9.17算法等。c)以前一次的随机密钥为随机种子,生成新的随机密钥。

3.结束语。在电力建设中,电力通信网作为电网发展的基础设施,不但要保障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同时更应该提高电网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晓星,胡畅霞,刘明生.公钥加密算法RSA 的一种快速实现 方法[J].信息安全,2006.

电力信息通信中网络技术的运用 篇6

国网山东郓城县供电公司 山东郓城 274700

摘要: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电网系统的整体创新。网络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特点,可以很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应该积极的推广应用。本文即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电力信息通信中网络技术的运用,最后探讨了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业务支持;网络结构

前言

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电力系统中的通信系统的整体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电网能否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网络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特点,可以很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应该积极的推广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电网系统的整体创新。通过将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一、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概述

在我国当前电力通信系统中,整体结构大致分为了分布式实时计算机网络结构、电力系统信息网络结构、星盘系统、电力战略防御系统结构、智能电网结构等多种结构体系。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电力系统中的通信系统的整体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电网能否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电力通信系统整体对

于各类技术的专业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涉及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力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内容。与此同时,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涉及的信息范围相对较广,不同种类的信息数据量较大。我国电力网络中,不同地区的电力系统其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运营管理和相关规范规定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二、当前我国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现状

(一)网络结构的构成不合理

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通信网络的发展来看,其结构大体上呈现出星型结构和树形结构,这种构成方式使得电力资源在共享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长此

以往,很多电力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也无法做到彻底,这就为后期的电力工序活动开展带来一定的不便,遗留下安全隐患。

(二)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资源传输质量不高

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电力企业的电能资源输送管理出現了很多的不足,在

很多的通信网线上只是简单的包装,没有进一步的屏蔽层包装,加大了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在线质的选择上大多采用的是单股的铜线,这种材质很容易折断,加上地域间的差异性和需求性的不同,SDH节点的数目就会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输线路的质量,影响到信息通信的有效性。

(三)地域间发展失衡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间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在电力建设上形成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地方经济条件好,选用的建设材料质量好,基础设施也就更稳固,而有的地区由于资金缺乏,建设材料也只是根据资金状况来决定,而且这种差异性也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明显。

三、电力信息通信中网络技术的运用

(一)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功能实现

在当前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调度功能的实现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在传统的调度行为中,语音业务的实现主要依靠调度电话与行政电话来实现,电话是重要的通信平台,其对于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并且就有较快的调度速度。整个通信系统中,要对于视频监控信息、自动化运行实时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对于所涉及的参数和数据进行统筹管理控制。通过网络技术应用,可以将以往的调度效率进行提高,通过时分复用技术和 IP 技术等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于调度业务的类型进行扩展,并且为通信信息的承载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优势的认知

相对于传统的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来说,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的信息控制能力,并且将智能化建设工作进行良好的推进。这对于改善电网的整体控制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对于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和发展,为我国电网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可以高效的对信息网络进行维护和运行管理,这对于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技术改进与发展

在当前电网建设改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电力企业本身都认识到了网络技术应用所带来的优势,并且初步的开展了相关通信网络的建设工作。但是,虽然网络技术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整体通信网络结构的设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结构科学性问题

当前网络结构中,链状结构是大多数网络结构的主要选择,其本身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网络拓扑结构上,通信网络数据传输线路与输电线路的走向相同,缺乏对整个环形网络的有效保护,容易出现一定的可靠性问题。

2、网络业务支持方面的问题

当前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中,对于网络业务的支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IP 业务的开展受到诸多的限制。在现阶段的通信网络中,大多数依然采取分时复用的业务来进行相关信息的传输。这种传输模式与新型的数字传输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同,并且数字传输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采取集中供应和扩展管理来进行保障实现,这对于 IP 业务的突发性特点和不平衡性特点难以实现有效的满足。

随着电力通信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相关需求的变化,IP 业务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凸显,要想对于以上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就必须积极地对新技术进行开发和应用。当前电力通信系统中,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以及弹性分组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对 IP 业务的实现需求进行满足。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支持同步数字体系的网络已经投入建设,并且在初步使用的过程中。针对于新类型网络的设计需求,要最大限度的对于当前的通讯设备进行利用,采取合理的升级方案,对于 IP 业务的承载需求进行实现和满足。在通信网络建设中,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要与实际业务需求进行满足,采取符合网络建设需求和通信需求的技术。电力信息通信专网的发展趋势是在保证可靠传输TDM 业务的前提下,可以做到支持 IP 和以太网业务的接入。

四、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究

将网络技术运用在电力信息通信中,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可以转变电力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同时可以使电网的输电组织管理实现智能化。笔者认为,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能够对 IP 于以太网业务的接入给予足够的支持。当然,这需要在 TDM 业务实现可靠传输的前提下才能

有效完成。就目前而言,我国电网呈现了快速发展势态,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其建设思想极具明显性,例如电网结构的强化、自动化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等。这些建设思想一旦实现,那么将大大提高电网的整体运作水平。在未来发展领域里,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当中的运用将更具广泛性,并且还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基于智能化电网建设中,网络技术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能够为电网建设实现智能化提供重要依据及帮助。

结语

综上,网络技术的应用,是新时期电力系统建设中所不可忽视的内容,其应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将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这对于我国整体电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是当前电网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詹华,向伟. 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2)

[2]倪俊龙. 电力信息通信工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2(10)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 篇7

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是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可靠运行、实现智能电网的唯一重要手段,并且可以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两者的融合对供电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技术实施的基础是数据信息,通过建设数据网络就可以有效的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提升控制效率,促使新型电力网络的构建,新型电力网络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效的融合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等技术,将其应用于供电企业中,就可以取得很好的管理效益。为电网系统拥有较高的运行安全性及更优质的供电质量提供了切实的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供电企业的网络建设过程中均使用了电力通信系统,电力通信系统已成为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分析电力系统结构可知,其结构较为复杂,具有很多个环节,分布也相当广泛。电力通信系统一般负责为实时传输数据信息提供切实的保障,提高用电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促使供电系统实现合理科学的分布等。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电网系统中,电力通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随着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通信广泛应用于电网生产控制、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其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利于不断提高电力通信和信息之间的融合度,强化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环境因素分析

现代化的电网覆盖面积非常广,具有很多的输电环节,非常复杂繁琐。如果处在用电高峰期,用电设备增多,用电量上涨,就很容易出现供不应求、大面积停电等现象。所以就需要使用新型的网络通信技术,对电网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进而确保电网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也就是说电力系统的发展离不开电力通信的安全稳定的控制保障。电力通信已被广泛使用在电能的生产、电能的配送以及电能的输送过程中,目前电网中使用通信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促使电网运行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提升,进一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1.1 文化环境因素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实现用户随时获取相关信息,通信技术与电网的融合代表了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新时代的电力系统在探索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其应用过程中还大量融合了数据的应用、语言的应用以及视频的应用等。有利于进一步满足电力企业员工统一服务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能够满足现行网络环境的使用需要。

1.2 经济环境因素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通信的发展也需要不断革新相对应的技术。对电力通信的发展而言,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站在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促使电力通信跟电力信息的不断融合,相辅相成,促使集约化管理模式的形成,不断精简机构组织、化简管理层次降低管理上的支出,提升供电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2]。对电力企业而言,目前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则是实现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的不断融合,从根本上降低投入的成本,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有效的节约运营资金。

1.3 技术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供电企业使用网络来管理业务内容的现象越来越广泛,供电企业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实现了多种业务并存以及技术的统一使用,逐步形成供电企业统一的发展趋势。不断融合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的支持,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融合核心网技术、融合软交换技术、融合业务以及融合接入网技术等。

1.3.1 融合核心网技术

以IP/MPLS技术为基本前提来有效的构建核心网络,不断提升核心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低延时性以及拓展性,为宽带使用效率的提高提供切实保障。

1.3.2 融合软交换技术

有效的结合通信系统可以促使电力信息以及电力通信两者顺利融合,不断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化简不同介质传递信息的复杂环节,实现了电力信息化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开放式的应用程序端口,为语音业务以及数据业务提供切实的支持,促使电力通信工作的实现更加便捷[3]。

1.3.3 融合接入网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入网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现在接入网技术在全网络宽带化过程中的应用已得到日臻完善。有效的融合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使用WLAN或者是Eternet等先进的通信条件实现宽带介入的多元化。分析目前我国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的发展趋势得到,未来的无源光网或者是光纤接入网会满足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发展的最佳选择。

2 总结

随着我国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电力通信信息化改造,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以便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电网对电力通信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为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电力信息通信安全及防护研究 篇8

关键词:通信,信息,安全

1 引言

随着电网建设、发展以及电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也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信息通信技术的安全与电力系统的安全密切相关, 此前对电力系统中的信息通信安全研究较少。2015年乌克兰由信息攻击事件引发大规模停电事故, 将电力系统的信息通信安全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也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2 电力信息通信现状及主要问题

2.1 信息源的可靠性

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络规模巨大、结构较复杂, 应用于发、输、变、配、用各个环节, 主要信息量有测量数据、遥控指令、集采数据、普通文本、网页信息等, 信息来源多且分散, 对其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尤其是普通文本和网页信息等较难管控的信息源, 需要加强信息来源的安全检测, 防止病毒信息上传到网络。

2.2 信息传输的安全

以往变电站数量少, 信息网络简单, 信息传输环节的安全性容易被忽视。目前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 电力通信以SDH传输为主, 多种传输方式并存, 随着各地区变电站数量增加, 各变电站内新增SDH设备节点不断串入原有SDH环网中, SDH网络拓扑结构越来越复杂, 缺乏优化;同时部分单位仍有PDH传输, 整个传输网中设备和技术存在多样性;如果非法用户利用技术措施, 在传输阶段通工具拦截文件, 对文件内容随意篡改, 甚至通过技术措施影响网络传输通道的稳定性, 将会造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泄露、失真。因此信息传递过程中面临各种安全风险, 需要加强信息传输安全管理。因此, 电力企业在注重对信息源头上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 也应注意在传输过程环节提高对信息安全的保护。

2.3 网络终端设备应用者的安全

电力系统中, 网络用户也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难点。通信终端用户单一, 但网络用户较多且分散, 同时用户安全意识薄弱, 使用接口为基本输入模拟式信号接口, 不能传输经过调整后的信息, 从而接口的多样化也相应导致了管理方面的困难。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企业如不能紧跟技术发展, 即便制定相应规则和标准以规范用户行为, 仍可能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 为网络监管埋下隐患。

2.4 网络设备自身的安全

电力信息通信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通信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交换机等。因国内网络设备质量较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电力网络中国内外设备同时存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曾公布国外某品牌网络设备存在漏洞, 例如服务漏洞、身份验证绕过漏洞以及远程控制漏洞等。如果上述漏洞被利用将导致通信中断、网络设备瘫痪、信息失真等后果。

3 电力通信网络的优化措施

3.1 设置信息来源认证

电力公司施行内外网隔离, 构建“三道防线”为核心的等级保护纵深防御体系, 杜绝了外部人员使用电力公司内部网络设备情况, 在人员管理上有较大提升。此外, 还应加强移动介质管理, 防止不明信息上传到网络上。例如, 对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必须进行加密、认证、信息过滤处理, 防止非授权移动介质和存在危险的不明信息上传到电力通信网络。

3.2 健全传输通道安全策略

网络传输安全是保证通信的前提条件, 目前电力系统通信传输多采用SDH传输网络, 网络信息安全一般通过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机制、路由控制机制等技术措施实现, 提高传输通道本身的安全系能。此外, 传输阶段应对数据备份, 便于信息丢失时及时回复有用数据。同时应对数据进行技术加密和备份, 防止传输段出现问题时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3.3 加强网络终端管理

用户发电厂、变电站和用电客户的一次、二次控制和测量设备是对电力系统影响较直接的网络终端, 应严格按照信息通信安全要求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测试, 防止潜在病毒或者后门程序被设置在此类设备上引起较大电力事故。

计算机终端是电力系统中规模最大的网络终端, 应根据计算机网络安全内容制定电力系统计算机终端使用规定, 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制度, 防止病毒被网络终端设备带入到电力通信网络。例如必须进行桌面终端标准化管理系统注册及MAC地址绑定, 防止外来终端和一机两用等违规外联现象;严禁随意修改IP地址, 防止出现地址冲突;必须安装防病毒软件, 使终端免受病毒和木马程序破坏。

3.4 完善网络设备安全管理

网络设备国产化有利于规避国外网络设备安全风险的不可控, 应使用自主的核心设备, 确保电力系统网络设备可控、能控、在控。电力企业可以联合国内厂商共同开展各种网络设备资源的国产化改造及测试工作, 按照“先易后难、先外网后内网”的原则, 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进一步推进国产化进程。国产网络设备在上线前应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测试, 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厂商的保密条款和安全责任。

同时, 完善网络设备上线管控, 确保网络设备上线运行前满足国家或者公司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上线前应由内部专业队伍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性评测, 保证网络设备硬件安全, 避免存在安全漏洞或者被事先植入后门、木马等恶意程序;上线时由内部队伍实施, 确保网络设备在部署、配置、运行环节的安全性, 以及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日志审计方面的完整性。

3.5 健全电力通信网络管理机制

电力通信网络的管理机制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 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管理机制建立后, 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管, 及时做到电力通信网络的维护和升级, 并且要完善电力通信网络顶层设计理念, 增强顶层设计工作的完整性, 形成多层防护体系, 在设计时也要注重对电力通信网络进行综合判断。

4结束语

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以及电力行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 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成为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信息通信安全风险类型的分析及对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的研究, 分析了从信息源头、传输过程、应用终端进行全过程安全管控的必要性, 提出了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措施。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力系统对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 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通信安全以及防护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毅松, 杨琦, 胡楠, 等.基于SG-CIM的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监控模型[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2, 10 (10) :35~39.

[2]高鹏, 李尼格, 范杰.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及防护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 2014, 37 (18) :146~148, 151.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9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力求体现信息通信技术指导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力争成为电力信息通信的对外窗口。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 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 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 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 (中文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为维护学术尊严, 加强学风建设, 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 (2~3个月) 请勿他投, 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 请事先声明, 文责自负。

6.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 (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10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力求体现信息通信技术指导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力争成为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的对外窗口。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研究、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 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 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 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 (中文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为维护学术尊严, 加强学风建设, 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 (2~3个月) 请勿他投, 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 请事先声明, 文责自负。

6.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 (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

网址:www.dlxxtx.com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 篇11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用电需求越来越大;那么就需要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促使我国社会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其中,在电网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电力通信系统。本文简要分析了电网中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网;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力系统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较大的位置,电网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会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还会作用于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国家电网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供电,以此来促使社会和谐发展。那么要想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供电,就需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监督和管理电网通信系统,实时监控电网通信系统的运行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漏洞,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等等。

二、我国电网通信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我国通信系统在网络结构方面存在着问题: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我国电网在电力通信网络方面已经比较的完善,但是,因为不同的地区有着差异化的技术水平和资金等,在电力通信网络中,往往采取比较复杂的结构,如树形结构、星型结构等,这样就会对电力通信网络结构的可靠性造成影响,无法有效的共享资源。如果有故障出现于电力网络通信中心系统或者其他站点,都会影响到电力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很多设备都需要进行护理和维修,但是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将会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2.电力通信网络的结构管理难度较大: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划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通信网络、二级通信网络和三级通信网络,电力线路有着比较复杂的结构。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力系统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变电站数量越来越多,就需要在变电站内部原有的SDH环网中加入新增的SDH设备节点,没有采取科学措施来优化SDH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度得到增加。另外,在传输电力通信业务时,往往需要跨环,甚至是跨多环,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3.电力通信网络的传输质量不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没有将屏蔽层应用到电力通信网线中,这样就会受到干扰;将单股铜线作为了电力通信网络的网线,这样断裂问题就比较容易发生。另外,网线只有很小的线径,这样就不能够在较长的距离内进行网络传输,并且不能够将很多的设备挂接上去;不同的地区在电力需求量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就会增加SDH节点的复杂度,原有SDH环网上因为有着过多的节点数量,这样就无法对失效事件进行有效的抵抗,不利于电力通信网络传输质量的提高。

三、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

本文以电力通信检测系统为例,分析了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电力通信检测系统硬件结构:通常情况下,将星型的拓扑结构应用到电力通信检测的网络结构中,可以将其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中心站和外围站;而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工作站以及其他的一些单元设备等共同组成了检测系统的硬件架构,将千兆高速以太网应用到网络通信中。其中,在电力通信检测系统中,非常核心的内容就是通信机房,除了要对变电分站的数据进行科学采集之外,还需要向中心变电站来反馈这些收集到的数据,中心站来分析和处理这些接收到的数据,如果有故障可能出现于通信网络通信设备中,就会及时的进行告警。

2.电力通信检测系统:将C/S模式应用了进来,服务器来存储和处理通信网络的所有数据,将TCP/IP协议作为网络协议。另外,对于服务器上的数据库功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具有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文件服务器等多种功能,这样才可以促使服务器处理数据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在管理方面也比较的方便。将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作为服务器的储存设备,并且促使双机共享可以实现,这样存储和备份工作就可以异地进行。我们将双机集群作为了服务器的主要工作方式,以此来促使检测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在服务器方面,我们采用了两台,并且将其直接连接起来,分别为主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这样可以促使服务器能够持续运行,并且数据的安全性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为了促使双机互联备份得以实现,我们一般采用的是集群系统软件,如果有故障出现于主服务器中,就会自动切入备用服务器,这样可以保证通信网络能够正常运行。

3.电力通信监测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实例:目前,在我国的很多个地区都开始广泛应用了ECM电力通信网监测系统,在实践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将电力通信网监控管理中心构建于监控中心,包括中心局、远端站等,供电局通信机房为中心局。将监控功能加装于变电所通信站,综合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如遥信、遥测、遥控等,来更好的监控管理通信站动力设备和通信机房环境等。

将通信站监控功能实现之后,我们又将计算机、数据库等多种技术充分应用了进来,以此来促使其他管理功能的实现,如通信网故障管理、性能管理以及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等等。经过建设,系统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通信网监控管理网络体系,它的中心是供电局,监控管理网络是分层和有效的,以此来对各个通信站机房的动力及机房环境等有效监控,比如门禁、温度、湿度以及设备运行情况等等,并且来集中操作和维护通信设备,为了将通信设备纳入到统一监控管理平台,就需要将直采、规约破译等方式充分应用进来,这样在维护管理通信设备时,就可以在同一操作终端上实现,同时还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告警,如声音、画面、图像等。通信调度是本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通过综合监控系统,可以促使通信调度对设备运行情况更好的了解。

四、结语

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电力系统诞生了软交换技术、ASON、统一通信等一系列的新通信技术,这无疑加快了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如在传输网形式中,光网络就彰显了其智能化的一面,相比之下,其传输速率更快,容量更大,可为电力最终用户直接提供G级以上的光口电路,甚至可以提供标准的2M电路,以此满足智能电网对通信可靠度的要求;再如统一通信技术可以融合多种业务于基于IP的网络平台之上,使用户不受地点、设备、时间的限制实现对电网信息和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如借助最新的IP语音技术用于解决TDM交换网络重建的弊端,以此实现对电网信息和数据的统一运行和管理;因智能电网所需要依靠电力通信与最终用户实现互动,因而可利用3G无线传感、PON、PLC等接入技術来实现。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系统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工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到电网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身水平,促进电力系统更好的运行。本文简要分析了电网中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马永.信息时代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2(1):123-125.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12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办刊宗旨是:宣传电力信息通信工作的方针政策;跟踪国内外电力信息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电力信息通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交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及创新意识;力求体现信息通信技术指导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力争成为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的对外窗口。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报道内容涉及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的热点话题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动态、一线工作人员运维经验的探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企业解决方案的发布等。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设置的栏目包括:特别推荐、热点论坛、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系统开发与应用、系统运维、安全防护、权威发布、解决方案、专家答疑、行业资讯。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研究、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工作的生产厂商和科研教学专业人员。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热忱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撰文投稿,对获省、部级以上基金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论文优先录用并刊出。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4 000~6 000字。

2.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写作模板的要求,稿件主体包括:中英文题目(中文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英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

3.为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风建设,本刊借助“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

4.投本刊的稿件在审稿期间(2~3个月)请勿他投,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请事先声明,文责自负。

6.来稿请注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网址:www.dlxxtx.com

投稿邮箱:dlxxh@epri.sgcc.com.cn

上一篇:生产动态资料下一篇:民国的那些实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