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标准体系研究

2024-07-29

电力通信标准体系研究(精选6篇)

电力通信标准体系研究 篇1

从目前现状来看, 电力通信标准化作业智能移动系统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最近两年来, 一些电力单位都相继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一些单位所开发系统目前正在实施。这些项目的规模、要求、实施思路和方案因项目而异, 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本项目提出的基于WIFI技术实现手持设备移动信息处理的思路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可以完全满足本系统对现场作业视频和声音的处理和传输要求。同时也避免了使用完全的GPRS所带来的带宽不够和通信费用昂贵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系统研究内容

电网通信标准化作业主要是针对通信现场作业过程中每一项具体的操作, 按照电力通信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要求, 对电力通信生产现场的作业活动全过程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程序化, 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实现电力现场工作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本系统实现电力通信标准化作业智能管理, 系统由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构成, 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通过公网或电力专网通信, 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的实时交互。主站系统具有现场作业工作内容定制、作业人员配置、作业过程监督、作业汇总统计等功能。现场终端供作业人员使用, 固化所有标准化作业流程, 具有作业流程执行、作业执行效果填报等功能。现场终端还可实时传输现场图像供主站查看, 便于作业指导和指挥。

系统建设规划

一、总体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 系统网络结构上主要包括两部分:供电局部分和变电站通讯机房部分。供电局端设备主要有:1.服务器, 提供数据库、WEB发布、企业应用等服务。2.用户PC, 用于系统维护、标准制定、任务跟踪、查询统计等业务工作。供电局端设备通过供电局局域网、供电局光通道与变电站通讯机房设备建立连接。变电站通讯机房设备主要有:1.无线AP, 提供WIFI覆盖, 建立与现场操作终端 (如平板电脑) 的无线连接。2.现场操作终端, 进行现场标准化作业记录工作。同时使用摄像机拍摄现场作业情况, 通过平板电脑采集和回传视频。实现与供电局中心的音视频通信。

本系统的管理范围为电力通信系统由省调和地调电网调度机构至各电厂、调度管辖变电站的主备用通信电路, 包括传输网 (含卫星传输系统) , 以及在此基础上组建的数据网络平台、电话交换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移动通信网组成, 同时包括对通信网运行起支撑作用的通信管理网、数字同步网、信令网以及公共应用系统 (如DNS系统、Web系统、Mail系统等) 、网络安全系统、计费系统、VoIP系统等。其承载的主要业务包括:电网调度业务 (调度电话、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实时信息) 、生产管理业务 (行政电话、OA、MIS、Web、Mail等) 、电力营销业务 (含电力呼叫中心业务) 、Internet访问业务等。

二、本系统主要技术如下:

2.1 流程自定义技术:

系统设计到大量的现场作业流程定义功能, 如为完成某一件作业 (工作) , 需要由系统提出流程的控制方向, 并指导使用者按照流程的方向进行深入。本系统将这样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流程解析成由一个一个的环节 (对应于一个一个的步骤) 组成的流程模型。每一个流程模型须指定其相关表单, 每一个环节完成不同的任务, 由一个或多个人员来执行;每个人员, 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处理结果。本系统为用户提供流程模型定义工具, 可以由用户自由定义其工作流程模型, 模型一旦设计成功, 则随时可以由具有权限的人员启动该流程, 此时即产生了一个该流程模型的实例 (也就是一件实际的日常作业任务) , 该实例将按照流程模型所定义的规则流转。每一个环节一旦完成处理, 系统则自动控制该流程到达下一个环节, 相应的环节由流程模型所指定的相应的人员处理, 其他环节的人员可以根据权限的许可查看该流程实例的运转情况;在实际工作中, 一件工作有可能会出现异常, 如临时终止、或退回再处理等等, 针对这类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本系统也允许参加环节的人员采取异常处理措施。当然, 人员是否有权采取异常措施, 也是由流程模型设计人员在设计流程模型时决定。

2.2 使用WIFI技术实现手持设备移动信息处理:

本系统实现电力通信标准化作业智能管理, 系统由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构成, 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通过公网或电力专网通信, 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的实时交互。主站系统具有现场作业工作内容定制、作业人员配置、作业过程监督、作业汇总统计等功能。现场终端供作业人员使用, 固化所有标准化作业流程, 具有作业流程执行、作业执行效果填报等功能。现场终端还可实时传输工业现场图像供主站查看, 便于作业指导和指挥。本系统的终端设备选用方便的上网本小型PC, 并使用WWIFI作为网络接入, WIFI是由AP (Access Point) 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AP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 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 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 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 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IENT端设备。WIFI突出优势, 其一, 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 Wi—Fi的半径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100米, 可以实现在作业现场一定范围的左右移动。其二, 网络速度高可以达到54mbps, 能够满足本系统作业现场视频和声音的传输要求。

三、系统主要功能

3.1 范本管理:

范本管理提供编制、审批、查询功能, 主要根据专业、具体设备等编制相关的作业文本范本, 同时启动流程, 完成作业文本范本审批, 审批通过的范本可以作为编制作业文本的参照。

3.2 范本查询检索:

提供灵活方便的范本查询功能, 支持范本电子化文档格式展现以及打印功能。

3.3 作业文本管理:

作业文本管理主要提供作业文本的编制、审批、执行以及评估与归档功能。

3.4 作业文本执行:

对现场已执行完毕的作业文本进行执行信息填写、人员签名等操作, 但不允许修改作业文本其他内容。

3.5 作业文本评估与归档:

作业文本的执行信息录入完毕后, 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操作情况, 可对作业文本作业项的符合性、可操作性进行逐项总结评估, 也可对整个作业文本的符合性、可操作性进行总结评估;能够填写评价信息 (优、良、中、差) , 对可操作项、不可操作项、修改项、遗漏项和存在问题进行统计, 并给出整改意见。此外, 对评估结束的作业文本可进行归档处理, 并且归档的作业文本可推荐转为范本。

3.6 查询统计:

现场标准化作业提供查询统计功能。主要提供工作任务的完成率、作业文本的编制率以及作业评价结果等指标的查询统计功能以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业文本编制率、作业文本详细信息、班组或个人工作量的对比分析等指标的查询统计功能。

3.7 移动终端接口:

本系统支持移动终端应用, 移动终端由支持WIFI的小型平板电脑实现, 移动终端可下载工作任务单、作业文本、工作记录 (缺陷信息、检测记录、检修记录、试验报告、校验记录等) , 以便通过移动设备正常开展现场工作;支持调用上传接口将移动终端系统中存储的现场工作过程及结果数据自动回传到数据库服务器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本系统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给出了电力通信标准化作业智能移动系统的解决方案, 这在重庆电力公司所属各供电局范围内尚属首例, 填补了一项空白。同时, 开发出性能好、可应用性强的解决方案, 有助于系统的推广, 进一步提升电力通信作业的管理和控制水平。

电力通信网风险预警体系建设 篇2

一、问题诊断

目前,风险预警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预警发布条件的确定存在主观性,无法具体量化

风险预警发布条件的确定,主要参考《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和电网风险预警发布条件,规定通信检修期间发生N-1故障,可能发生七级及以上(通信)设备事件,或造成电网用户停电的七级、八级电网(设备)事件,但此条款中未明确风险时长,存在管理难点。

(二)通信专业人员无法明确预警级别

通信网络风险预警的发布分为两种情况,可能造成7级以下事件的预警由省公司科技信通部发布,预警级别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中对通信系统事件的分级进行发布,可能造成6級及以上事件的预警,由信通公司起草,科技信通部审核后,报送安全质量监察部进行复核、定级,由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统一发布。

在对通信系统检修工作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若检修工作期间发生N-2事件造成线路双套保护装置退出,线路停电,则需要根据损失的负荷进行定级,此项工作归口部门为省公司安全质量监察部,通信专业部门不具备定级能力。目前对于可能造成750线路停电,或造成多条220线路停电的检修工作,定为五至六级预警,将相关信息报送至安监部进行专业、系统地评估;对于可能造成单回220线路停电的检修工作,按照经验定为八级预警,由通信部门独立发布。

(三)对于电网调度统一下发的预警单,地市单位通信部门反馈流程存在问题

对于重大一次检修作业,电网与通信同步发布风险预警,地市单位接警后,由于未与地市信通公司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地市信通公司接收预警存在延迟,影响预控措施落实。

二、目标描述

通信调度部门要建立月、周、日信息通信网络运行风险评估机制,充分利用通信管理系统,对所有缺陷单及检修(计划检修、临时检修)进行分析,与电网专业月度检修平衡后,组织分析下月通信计划检修可能造成的通信信息网络运行风险,梳理达到预警条件的检修内容,制定下月预警发布计划,经科技信通部审核确认后下发。通信管理部门在通信管理系统中同步发布通信专业的风险预警单,地市信通公司接警后开展预控措施落实工作。

三、主要做法

1.风险评估阶段

预警发布条件

①通信检修期间发生N-1故障,可能发生七级以上电网(设备)事件,或通信引起的造成用户停电的七级、八级电网(设备)事件。②通信设备操作、检修作业等可能造成疆内750千伏电网、重要输电通道、并网用户厂站保护、安控装置退出运行或调度自动化信息中断风险。③涉及通信的其他行为对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供应构成较大威胁的情况。

2.预警发布阶段

预警计划发布

省通信调度部门要建立月、周、日信息通信网络运行风险评估机制,每月10日前与电网专业月度检修平衡后,组织分析下月通信计划检修可能造成的通信信息网络运行风险,梳理达到预警条件的检修内容,制定下月预警发布计划,经科技信通部审核确认后下发预警计划。

预警发布流程

省通信调度调管范围内五级通信信息网络运行风险预警通知书由省通信调度编制,经科技信通部审核,安监部会签后,科技信通部负责人签发。

省通信调度调管范围内六、七、八级通信信息网络运行风险预警通知书由省调编制,科技信通部审核,科技信通部负责人签发。

各生产运维单位在每周一前完成下周检修票的提报及流转,省通信调度部门根据下周检修工作安排和通信网运行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周二前完成下周安全风险预警通知的编制,科技信通部对通知单进行审核确认后,每周三在通信安全生产晨会上进行发布,内容包括下周一至下周日工作。科技信通部每周三晨会后要立即在SG-TMS系统发布预警通知书,各单位相关通信部门负责人要及时查阅、落实。对于影响电网的风险预警,纳入电网预警管理流程,由公司各级安监部门监督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反馈至科技信通部。

3.预警执行阶段

相关责任单位通信部门负责人签收预警通知后,根据风险预警通知单内容,36个小时内确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管控措施和要求,组织落实安全风险预控措施,并在每周四下班前将下周信息通信安全风险预控措施落实情况书面反馈至科信部。对于随机性的突发事件而形成的安全风险,科信部发布风险预警后,责任单位立即组织落实预控措施,并在一个工作日内书面反馈落实情况。

科信部监督通信信息网络风险预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检修工作,通知通信调度部门不予会签。对于影响电网的通信信息网络风险预警,公司各级安全监督部门负责监督并反馈至科信部。检修工作实施过程中,如通信网及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或突发事件时,按照事故汇报流程,逐级上报。通信网改变运行方式前,应根据影响上级通信网和电网情况,提前向上级调度汇报,经上级同意后方可实施。

4、预警解除阶段

根据预警通知书涉及的工作计划,通信检修、基建、设备调试等任务结束,通信网恢复正常运行方式后,通信信息网络运行风险预警自动解除。同时,省通信调度部门应在30分钟内通知相关责任单位通信部门负责人。因通信检修计划变更或取消,造成通信信息网络运行风险预警的变更或取消的,通信调度部门要在检修开始前4个小时通过通知相关责任单位通信部门负责人。

四、成效分析

在对通信系统检修工作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对每项检修工作的每个风险点开展风险评估,给出可能造成业务非计划中断的时间区段,逐项交由安监部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按照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定级,并按照相应流程发布预警。

在电网发布风险预警的同时,通信管理部门在SG-TMS系统中同步发布通信专业的风险预警单,地市信通公司接警后开展预控措施落实工作。在此期间逐步完成通信专业与各专业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电网风险预警流程,将通信专业作为主要接警部门之一。通信专业不再重复发布风险预警单,由地市单位相关部门(运检部、安监部、调控中心等)接警后,转发至通信部门,地市信通公司的预控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地市公司预控措施的一部分,统一口径上报至省公司安监部。

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研究 篇3

1 电力通信运维体系面临的风险

1.1 技术发展带来的潜在性风险难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本时代可以说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目前来说, 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已经被信息技术所覆盖。电力通信网络也不例外, 在目前的条件下, 电力通信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明显。整个电力通信网络所承载的业务范围可以说是在不断地延伸, 用户的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对于电力通信网络来说, 维护的层级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这种局面下, 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的故障的发生率比较高, 而且故障传播的机理也比较复杂, 这就给电力通信运维体系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1.2 现有电力通信运维体系本身存在的潜在性风险

就目前的电力通信行业来说, 已经普遍的建立起一套电力通信运维体系, 但是就目前的电力通信运维体系来说, 每个模块的划分往往没有太明确的界限。比如说目前很多电力通信部门已经形成了通信调度、通信运行、通信检修的3个电力通信运维体系, 但是对于调度、运行、检修这3个模块来说, 分得比较笼统, 没有对它们的界限进行明确。比如说在运行的过程中运行模块也常常被包含在检修模块里面。这样的体系分配方式, 导致整个电力通信运维体系的运行效率不高。同时, 在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发挥作用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对整个体系的系统性认识, 导致体系的优化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1.3电网发展的需求给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带来的潜在性风险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 我国的电力通信承载的业务类型还在不断拓展, 就数量而言每年上升的幅度也非常地大。在这样一种环境下, 电网的客观需求对于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以及保障功能和优化功能等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的电力通信运维体系来说, 在短期内能够满足电网发展的需求, 但是经过调查后发现, 在一些大型的电网公司, 原有的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已经开始暴露出自己的弊端。而且随着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在未来的几年内, 整个电网对于电力通信网络的要求还会越来越高, 如果不完善电力运维体系, 那么很可能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2 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的思路

2.1 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的结构体系

2.1.1一个数据平台的建立

在整个电力运维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一个数据平台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在电力通讯运维的工作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 这些信息是整个网络运行的保障。对于电力通信运维来说, 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数据信息:第一方面的数据信息可以称为是实时信息, 这类信息主要包含了在网络管理系统以及机房的动态环境系统下所收集的相关数据信息;另外一种是非实时的数据, 主要包括了通信拓扑数据信息以及通信网络中的风险点及其他的隐患数据等。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将这两类信息统一收集到一个数据平台上。

2.1.2 两条管理主线

在前面的分析中, 可以看到数据平台上的信息主要涉及到实时信息和非实时的信息。因此, 在架构运维体系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要将整个电力通信运行管理分为两条主线:第一条就是实时主线。这条主线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调度电力通信, 其主要承担的工作任务是针对性地对相关的运行设备与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性地监控与维护, 在运行的过程中解决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的实时运行功能;第二个是非实时的运行主线。这条主线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分析和管理电力通信网络, 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在通信网络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不断优化, 解决好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

2.1.3 三个运行模块保持不变

在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也简单地提到了目前的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所主要采用的三个模块。在新的体系架设的过程中我们依旧采用了传统的三个运维模块 (图1) :电力通信运维体系中的通信调度模块、电力通信运维中的通信运行模块、电力通信运维中的通信检修模块。在优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明确三个模块各部分的作用, 避免传统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优化后的体系中, 调度模块主要承担的作用非常明确就是保障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实时地监视以及调度能够顺利实现、运行模块的功能也非常地明确, 就是在运行的过程中进行网络实时运行情况的分析版块对网络进行及时的综合管理、检修模块就是包括现场检修工作。

2.2 新建立的电力通信运维体系的特征

就重新优化的电力通信运维体系来说特征是比较明显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新的体系中电力通信运维体系中的通信调度模块、电力通信运维中的通信运行模块、电力通信运维中的通信检修模块, 3个部分是相互独立的, 各个模块的功能都划分得非常地清晰:调度模块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监视和调度指挥, 运行模块主要是集中计算和分析, 检修模块则是按照标准化指令进行操作;其次, 建立起来的一个数据平台给两条主线起了全面支持的作用;在运行的过程中以实时主线为基础的主要工作是针对调度模块对机房和整个电力通信网络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及时地监控;针对非实时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的是对运行进行分析。

3 结语

在该文中, 笔者分析了目前电力通信运维体系主要存在的一些风险, 这些风险包括了技术发展带来的潜在性风险难度、现有电力通信运维体系本身存在的潜在性风险、电网需求给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带来的潜在性风险。这些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要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风险对原有的电力通信运维体系进行优化:通过一个数据平台的建立、两条管理主线、三个运行模块来实现优化的目的。当然, 这些只是在目前的条件下进行的一些优化, 对于未来的发展, 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技术进行不断地优化才能够确保运维体系的成功构架。

参考文献

[1]梁云, 姚继明, 刘建波.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探讨[J].价值工程, 2012 (36) :43-45.

[2]刘刚.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的思考[J].信息通信, 2014 (12) :201-202.

[3]王瑜婷.探究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的思考[J].通讯世界, 2014 (24) :114-115.

[4]符永源.对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立的探讨[J].广东科技, 2009 (18) :95-96.

电力通信网的安全体系架构研究 篇4

电力通信网承担着电网管理以及运行和信息控制的能力, 所以在安全性以及电网的安全性方面对相关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网络的不断完善之下, 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也逐渐的得到了扩大, 在自身作用上的发挥也愈来愈重要。而当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的使用状况在安全性方面的隐患还比较严峻, 对于网络的正常运转有着很大的威胁, 故此加强电力通信网的安全体系构架有着其必要性。

1 电力通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述

1.1 电力通信网络安全的基本涵义

在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过程中, 它是信息的主要传递载体, 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性。电力通信网络安全包含承载网和业务网的安全, 以及信息传递安全和网络服务安全, 在业务网以及承载网的安全方面主要包含着网络的可靠性以及生存性, 两者依靠着环境安全以及物理安全和链路安全等进行保障, 两者还有着自身的节点以及链路等。在信息的传递安全方面主要包括着机密性以及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1]。

1.2 电力通信网的主要特点分析

电力通信网的安全性和通常的一些公共网络相比较更加地重要。从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来看, 公共网络的安全防护目的就是对数据的完整性以及保密性和可用性进行保证, 而电力通信网则是主要对人员的安全进行保证, 然后才是电力系统的安全, 最后是线路以及设备的安全以及完整性进行保证。公共网络的保护主要是把数据服务器作为一个关键的保护对象, 而电力通信网络则在此之外还要把变电站网络设备的安全作为重要的保护对象[2]。公共网络的通用性比较强, 能够建立统一的标准, 但是电力通信网就要采取专门的协议以及软件系统, 从安全任务的完成方面来看, 公共网络很难完成电力通信网的安全任务, 但是电力通信网在风险上要比普通的公共网络要大, 所造成的后果损失也比其更严重。

2 关于电力通信网安全体系的防护内容分析

在当前, 我国对于电力通信网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在研究的重要内容上主要有隐私保护以及可用性, 完整性以及身份认证和可信性计算等。其中在用户的隐私保护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 用户的用电信息会在电网系统的完善过程中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数据资源而存在。从这些的信息来看都比较的重要, 倘若是在这些信息上的管理没有得到恰当地保护, 使之泄漏的时候, 就会对用户的隐私权造成侵犯。

在可用性的内容上主要是对于数据进行传输的过程中, 在可靠性以及延时性方面会有着高要求, 但是在网络的接收方面并没有特殊的要求, 从这一点来看, 这主要是普通的公共网络和电力通信网络的不同之处, 从这一方面也能够看到, 这对于电力通信网的安全问题也比普通公共网络要大得多, 更容易遭到恶意的攻击, 同时对于安全防护也有着其困难之处, 而在电力通信安全体系的完善之后能够在可用性上得到有效地加强。在完整性上就主要包括系统及过程、数据这几个重要的层面, 安全性是非法人员或者系统对信息进行了篡改而没有检测出, 最终造成了损失, 影响了整个的电网顺利运行[3]。关于电力通信安全系统内容中的身份认证, 主要是从运行安全的角度进行考虑实施的重要举措, 这一内容主要对一些伪造身份的现象进行有力防治, 对一些中间人在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来进行侵入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 从而对整个网络的命令传导以及执行加以保证。在电力通信网络的可信性计算的内容方面, 在科技的发展下要能够进一步对新的科技进行引进, 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互通能力, 逐渐把系统进行完善。在其最终的目标上是能够形成多技术以及开放和复杂的综合网络系统, 故此首先要在每个子系统上进行安全防护实现可信性计算环境。

3 关于电力通信网安全体系架构的具体探究

在实际的电力通信运转中, 为使其能够得到正常的进入工作的状态, 这就要在安全性的问题上得到重视, 针对不相同的网络层次在安全技术上也要能够有着针对性的进行保障。在回程网络安全方面, 通过对VPN技术的应用, 对回程网络的信息传输的安全进行保证, 这一技术的别称又称为虚拟专用网, 它主要就是通过在网络中建立独立稳定的安全链接, 从而为通信数据的传输提供条件, 这一架构在安全机制上比较多样。

在电力通信攻防矩阵的关系方面, 在其层次结构上主要包括电力通信网络部位以及防卫和攻击等, 而这一网络受到攻击部位主要有信令网络以及管理网络和数据业务系统等等多个方面。对于电力通信网络的攻击主要有侦测攻击以及破坏攻击, 在防卫上主要有实现技术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防卫。在电力通信网络安全体系架构主要涵盖了网络安全管理以及通信网络安全等等。在动态的网络安全体系的模型WPDRRC当中有六个重要的环节以及三个要素, 在环节上主要有检测以及响应, 预警以及保护, 反击以及恢复, 在动态性以及时序性方面表现的较强, 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上都能够有效地做出反映[4]。在三个重要的要素上主要有策略和人员以及技术。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人员, 而策略起到桥梁的作用, 技术则是保障, 将其在以上的几个重要环节中得到落实, 从而形成完备以及立体和闭环的动态自适应的安全体系。

Mc Wi LL接入网安全体系的目标实现能够对合法的用户身份信息安全性得到有效地保护, 对其通信信息不被窃取或者是监听能够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 对于网络的资源不被非法的终端修改以及使用也能够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关于多层次的安全体系通过表1可知。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探究可以得知, 电力通信网的安全体系架构对于我国的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维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性能以及满足市场化的需求都有着比较重大的意义,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基础上, 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必能加强电力通信网的安全性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乘恩, 黄红忠.电力通信网监测系统的安全防御体系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 2011 (10) .

[2]刘轰, 俞晓雪, 闵昊.一种基于OFDM和比特分配技术的改善低压电力线通信性能的方法[J].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1) .

[3]肖丽萍, 梁燕.一种降低电力线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峰均比的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 (10) .

电力通信标准体系研究 篇5

目前我国的电力信息通信主要是由骨干通信网和终端通信接入网两个领域分管, 骨干通信网主要由三个部分支撑着, 包括了传输网、业务网及支撑网。传输网的覆盖面积广, 几乎把全国都囊括进去, 骨干网采用了多种通信方式, 如光通信、微波传递、卫星通信、电力线载波等[1], 这些方式中, 主要是以光通信为主, 因为光通信网络具有信息传递容量大, 损耗低的特点。光通信网络主要是按行政管理区划来进行划分, 通常分为四级, 对应国家四个行政区, 国家就属于国家电网总部, 各个区域则好比国网分部, 每个省级行政区则是省电力公司, 市县一级就为市县电力公司。电网的铺设一般是按照电压等级来进行, 带宽容量随着铺设的电压等级依次扩大。业务网是由许多面向特定业务、相互独立的网络组成, 如行政电话交换网、调度电话交换网等。支撑网由时间同步、网管系统等构成。相对骨干通信网而言, 终端接入网是根据特定的业务需要自行建设, 因此显得相对薄弱。虽然自动化业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在逐渐普及, 终端电力光缆的资源也日趋丰富, 但电力通信网的薄弱环节却依然还是深入户侧的最后一公里。

二、互联网与能源融合下电力信息通信架构体系的发展模式

2.1合理整合分配层级输送系统。国家电网通过对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来促进业务的向上扁平化发展, 使得信息系统的二级部署的数据流量向一、二级骨干网汇集。因此, 根据未来的通信需求, 我国的电力信息通信架构将向更高等级的骨干网及终端接入网这两级分化[2]。由于可见, 合理整合分配层级输送系统是电力信息通信架构体系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末端运用多种通信手段来对自组网、骨干传输及数据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动态分配, 将变成进行网络扁平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2.2融合内网外网综合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电力专网与公共网络也就是内网与外网资源的融合将会逐渐提上日程。一方面, 由于电力营销业务的兴起, 使得内网与外网的信息交互手段已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他们使用起来并不像理想中那么简便, 从而制约了业务的拓展。在另一方面, 电力的生产经营越来越依赖于电信运营商的移动网络信息系统, 但电网的光通信网络传输系统又是社会各行各业所急需的信息通信通道。所以, 根据内外网通信资源的优势互补情况, 如何更好地融合内外网的综合资源, 让电力专网不在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理通道, 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安全手段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成为我国电力信息通信架构体系今后发展的方向。

2.3优化设备配置方案。目前电网业务主要是采用集中调度控制方式来对电网资源进行合理运营, 但智能决策和控制缺乏需求[3]。能源互联网的架构体系建成后, 每个单元都将形成特有的决策主体。对于特定的一些电力设备, 我们可以把决策及控制的主体稍加变化, 使得调控中心既可以是集中的, 又可以分散在各个网络的节点。能源供需沟通、交易撮合、控制潮流等业务会产生供需信息、交易信息等多样化的数据, 这些数据的传输协议与物理拓扑迥异, 但却一起承载于同一种通信网络上, 并产生交互影响。因此, 在电力通信网的末端设备接入网上, 将会出现一种新的通信设备与各类设备相互融合的新格局, 进而产生一个全新的电力信息通信架构体系。

三、结语

互联网与能源融合将会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 将电网、电力消费及电力企业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可以承载更多的能源互联网管理数据, 从而对各项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类型的能源供应互联应用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 互联网与能源融合已经成为了当前能源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在深入探究我国国内电力信息通信架构体系现状的基础上, 对互联网与能源融合背景下电力信息通信架构体系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电力信息通信,架构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方, 白翠粉, 张义斌.能源互联网的价值与实现架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14:3495-3502.

[2]李迪, 耿亮, 佟大力, 郑培昊.互联网与能源融合背景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5, 07:1-7.

电力通信标准体系研究 篇6

为了促进我国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加快开展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委已正式下达了《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低压电力线 通信第1部分:物理层规范》、《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低压电力线通信第2部分: 数据链路层规范》两项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

标准工作组的建立 将充分凝聚我国电力线通信技术相关的产、学、 研、用各界力量,根据我国电力线通信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制定和完善我国电力线通信领域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做好我国电力线通信国家标准的制定及电力线通信国际化的标准化工作。“中关村电联电力载波技术创新联盟” 的成立,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电力线通信标准制定,提升电力线通信领域资源合理配置。通过联盟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全力推进电力载波产业的快速成长,打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

上一篇:创新英语教学方法下一篇:市场营销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