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应急体系建设

2024-07-25

电力企业应急体系建设(精选11篇)

电力企业应急体系建设 篇1

2008年1、2月间, 株洲电网遭遇了近30天的冰冻灾害, 电网面临崩溃。2007年的圣帕台风袭击, 株洲地区电网故障频发, 故障抢修指挥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1) 如何及时获取并掌握准确的电力故障信息, 提高故障处理的速度;

(2) 如何快速、准确组织抢修资源, 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 优化分配抢修资源, 提高抢修效率;

(3) 如何集中采集和管理大量分散的故障抢修过程信息, 为抢修指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4) 如何实现株洲电网调度中心信息的实时共享, 从而快速对外发布及时、准确的信息, 提高灾害情况下的优质服务水平。

为有效解决上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冰灾期间株洲电业局成立了应急抢修指挥中心, 制定了一套应急管理规定, 辅助完成应急时期的指挥中心组织、抢修过程管理, 成为指挥人员统一调度、集中指挥、快速沟通的有效工具。

1 冰灾期间应急系统的建设

(1) 建立应急时期的抢修指挥工作平台, 实现各相关单位的信息快速交换, 并成为应急指挥中心、95598客户服务中心、调度、抢修队伍实时沟通的桥梁。

(2) 结合优化调度的理念, 通过事故推图和事故模拟, 实现故障抢修过程及资源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 为抢修指挥和资源配置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3) 满足株洲电业局与政府相关部门、重要客户的沟通需求, 提高优质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提升用户满意度。

(4) 积累完整的故障及抢修过程的信息, 为事后的各类分析及经验总结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

2 株洲电力应急抢修中心系统介绍

2.1 系统软硬件体系结构

(1) 通信平台。指挥中心紧急安装两台应急指挥电话, 并向各级部门公布。将各级抢险指挥部门通信方式及电话整理到指挥中心, 保证通信通畅, 指挥通道能使指令有效到达目的地。

(2) 调度平台。将应急指挥中心设在调度室, 能有效利用株洲电业局的调度平台, 将各种指挥命令最快到达各抢修队伍。

(3) 系统架构。应急抢修指挥系统是一套Web应用系统:即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种事故数据、设备参数通过电业局OA系统有效的交流。

2.2 应急中心

应急抢修指挥系统是从应急状态预测、成立、实施到总结全过程的组织管理, 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应急准备及启动。在灾害时期, 株洲电业局及其下属单位都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 如防冻融冰预案, 各种事故预想及演习。

(2) 抢修队伍组织。根据预案要求, 各相关单位组织了抢修队伍, 中心掌握了本单位抢修力量的基本信息。

(3) 抢修队伍到位。完成应急准备工作后, 指挥中心能随时了解抢修班组的配备情况及抢修队伍行踪, 抢修队伍能随时到达事故现场。

(4) 值班情况跟踪。了解应急过程中的所有值班情况, 如指挥中心人员交接班、抢修力量调整等信息。

(5) 通信录维护。每个单位保证拥有2个以上通信方式, 应急中心拥有最新的各单位通信录和员工通信录。

(6) 应急总结。冰灾结束后, 将该过程中的指挥中心配备、值班过程等信息进行统一归档、分析总结。

2.3 抢修过程管理

对于应急状态中的重大抢修事件, 应急中心进行指挥、跟踪。

(1) 故障抢修登记, 包括故障抢修任务分配和抢修过程的指挥和跟踪。

(2) 故障抢修任务分配。对各种电网故障报修 (客户服务中心、调度SCADA系统、上级单位等) , 指挥中心人员通过调度系统了解故障的基本情况, 并根据故障轻重缓急进行对抢修队伍进行安排。

(3) 抢修过程跟踪。应急中心根据实际的抢修业务, 将抢修过程分为故障查勘、组织安排、调度申请、调度许可、调度汇报、调度安排送电、抢修信息反馈到应急中心等7个阶段, 应急中心对每个抢修过程进行跟踪, 了解这些过程的完成情况。

2.4 信息发布

(1) 重要指示发布和反馈。在应急的过程中, 各单位都可以通过应急中心了解重要指示, 并选择下一步的准备工作。所有收到应急中心指示的单位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反馈, 保证重要指示的有效传递。

(2) 规章制度发布。应急中心及时发布应急抢修相关的规章制度。

(3) 新闻发布。应急中心发布应急抢修的最新动态, 并将这些动态提供给政府及新闻单位。

2.5 数据查询分析

应急中心提供各个视角事故查询和统计分析。

(1) 历史状态查询。必须有历史发布的应急状态及其全程组织情况进行集中归档, 以备查阅。

(2) 抢修事件查询。所有历史抢修事件的完整记录。

(3) 故障分布统计。故障在各个时期的分布情况统计, 成为资源配备的参考依据之一。

(4) 故障多维统计。各类 (各电压等级、各故障类型) 故障抢修的效率、人力分析。

(5) 抢修进度预测。各故障设备预计投运时间。

2.6 实施推广和试运行阶段

应急中心从2008年1月份冰灾开始进行指挥, 株洲电业局、各专业所、各县 (区) 电力局3个层面20余家单位参与了故障处理。由于参与的单位众多, 各级单位在系统中承担的职责不尽相同, 指挥的难度比较大。为了实现抗冰救灾要求, 对各基层单位进行指导和检查, 将所有抢修队伍融入到指挥中心指挥, 使各级部门快速地熟悉应急中心的功能和指挥方法。中心根据反馈意见, 对指挥方式集中改进。

2.7 实施效果

由于应急指挥中心的建立并有效地开展工作, 提升了抢修指挥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1) 建立了快速的信息沟通渠道, 应急时期的响应和组织速度得到极大提高;能满足电力企业对政府、新闻机构和公众实时信息公开的需求;沟通了多个系统 (如95598客服系统) , 提高了沟通效率。

(2) 提供了有效的调度支持, 保证各级指挥人员能第一时间了解故障现场抢修进度和人力物资的使用情况, 为调度人员的决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提高了故障抢修事件的处理速度;根据故障区域优化资源配置, 减少在途时间。

(3) 提供了丰富的决策支持和大量抢修实例的数据积累, 对资源、故障进行挖掘和分析;帮助调度人员预估风险, 优化资源配置, 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3 应急中心建设的思路

3.1 分析现状, 找准问题

当前株洲电网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总体表现为自然灾害严重, 事故灾难频发, 电网安全事件影响扩大。伴随着电网的发展, 株洲电业局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形势严峻。

3.2 把握要领, 明确思路

要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打牢县局乃至供电所应急管理体制基础, 首先应该明确基本的工作思路。当前, 在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应该有这样一个大的思路:即以“电网安全和优质服务”思想为指导, 坚持“三个十条”方针, 以提高处置能力为重点, 发挥供电企业职能,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按预案要求, 应急指挥中心必须履行值守应急、综合协调、保障指导三大功能。

3.3 抓住重点, 落实措施

(1) 加大演习范围和力度。在株洲电网大面积停电演习的组织和策划上, 应由株洲市政府牵头, 有针对性地选择对电力依赖较大、意外停电将导致严重后果的单位, 以及在大面积停电状态下需要发挥紧急作用的社会公共机构。演习内容可为假设株洲电网发生重大意外, 事故造成多座220kV变电站停电, 负荷损失巨大, 影响范围包括交通指挥系统、铁路、大型商业广场、大型冶炼化工企业、医院等重要场所。演习还应设置跨部门联动演习内容, 改变以往只有电业局甚至只有调度部门进行事故演习的状况。

(2) 逐步增加大面积停电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由于突发安全事件引发原因、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负责应急指挥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电网的运行状况, 及时分析出事故原因, 判断出故障位置。

(3) 基础设施的保障。应急指挥中心必须保障指挥人员和指挥系统在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所需的基础设施、生存能力和通信要求。

(4) 基础信息的汇集。应急指挥中心必须能汇集电力应急指挥所需要的基础信息, 包括通过集成各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和各种相对成熟的技术系统, 构建应急信息系统的应用支撑。

(5) 指挥调度的保障。应急指挥中心应确保能够组织、指挥电力调度中心以及各电力生产单位、事故处理部门之间协同开展事故处理工作, 并满足与省公司、政府各部门单位、以及电力部门与各重要用电用户协同开展事故处理工作, 从而提高事故应急处理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处理速度。

(6) 信息的发布。应急指挥中心应能系统、具体地演示和记录城市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处理的全过程, 能通过网络展示演习全过程, 并同步发布信息, 配合媒体进行正面的新闻发布和宣传报道, 最好能音频和视频直播, 即将音频和视频信号压缩转换成数字流媒体信号, 并通过IP网络进行传输。

4 几点建议

(1) 尽快完善政府层面的电力应急预案。国务院已颁布了《国家处置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 但株洲市及其供电企业内部与之相对应的电力应急预案仍有待完善。其中应包括应急组织机制、指挥协调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的完善。

(2) 尽快建设具备电力应急指挥技术能力的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简单设在株洲地调的电力应急指挥中心未能达到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要求。而且目前政府各类专业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机构众多, 在发生大面积停电时, 各类指挥机构之间如何紧密配合, 将需要进一步协调开展工作。

(3) 应加大对社会各单位和公众对停电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电力部门要配合政府各部门、各类用电单位, 积极研究并制定停电事故下的准备和应急措施, 做好长期宣传计划, 加大传播力度, 提高全社会防范大面积停电的危机意识和应对水平显得非常必要。

(4) 加强电力建设步伐, 改善电网运行外部环境, 提高电网抵御风险能力。

(5) 继续完善供电企业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理机制。

(1) 电力企业作为社会公共系统的一部分, 应积极参与到政府部门应急机制建设工作中去; (2)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 (3) 完善突发事件消息发布机制。

有条不紊的应急处置, 将有效降低事故可能带来的风险, 而城市危机处理意识的提高将促进应急处置体系的有效运转, 为构建和谐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做出积极贡献。

小资料

公共安全的四大体系建设

1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体系

应急指挥机构是统一指挥应急工作的领导机关, 在应急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应急指挥体系的建设, 应当在众多的行业性、专业性、部门化指挥机构的基础上, 进行横向连动、纵向整合, 以理顺职责、形成整体, 实现各种应急队伍在组织上的统一性、行动上的协调性、资源上的共享性, 从而保证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做到迅速行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

2建立和完善应急资源体系

应急资源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质基础和人力保障, 在整个应急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应急资源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应急物资和避难场所的优化配置;二是救灾抢险队伍的整合与提高。对于应急物资的准备和避难场所的建设, 应做到统一规划、常备不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对于救灾抢险队伍建设, 应注重不同专业技能人员的优化组合,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 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演练与考核, 不断提升救灾抢险队伍的战斗力和综合应变能力。

3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首先要保证各部门上下级预案体系逻辑上的完备性和管理上的协调性;其次要实现条块结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省、市级的预案体系应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最后要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力度, 强化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风险意识, 提高预案研制团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精心组织、科学评估、严格把关, 不断提高预案体系的整体质量。

4 建立和完善紧急状态的法律体系

紧急状态法律体系是整个应急体系建设的制度保证。建立和完善紧急状态的法律体系, 应克服法律效力层次不一、责任机构各自为政的弊端, 进一步整合和完善消防、防汛、抗震、公共卫生事件等各专业性的法律法规, 建立统一、协调的应对紧急事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理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电力企业应急体系建设 篇2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培训

心得范文

xx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培训心得

2009年5月4日-5月8日,我参加了xx电网公司在都匀供电局举办的xx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2009年第二期培训,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一名管理人员,由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还没有推广到县局,我这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都匀供电局已于一年前启动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这个体系建设具体怎样开展、有什么作用和内容我并不是很清楚,通过这5天时间的学习培训,我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关键任务分析、流程梳理与文件清理、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与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等内容有了一个总体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认识了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作用,为下一步我们县局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作了一个好的铺垫。下面我将培训学习体会简要概括如下:

一、对风险体系建设的认识

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提出,彻底打破了注重事后管理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对供电企业的无形束缚,为供电企业实现本质型安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道路。建立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就是要一切从风险开始,真实地动态地辩识和分析及评估企业所面临的一切安全风险,针对......风险,制订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小风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并加强作为应急的“事中管理”,同时要做到管理过程的闭环,按照PDCA原则,以安全结果为导向,更加注重过程的控制,实施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另外,在生产一线班组提倡自主管理,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实现班组管理的自主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班组建设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主观能动性,让体系建设落到实处,落到基层,也应作为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2、实施风险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它提出的管理内容、管理要求、管理方法等内容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解决了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是实现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的有效手段。

3、强调以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的思想,树立持续改进的理念,从管理内容、方法、流程、人机控制以及行为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系统的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并重的模式,对安全生产实施“标本兼治”是解决我们现在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唯一出路。

4、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南方电网公司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打造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著名的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打造坚强电网外,还必需在管理这个“软实力”上下功夫,综观国际著名的企业,他们都有一套适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支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5、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落实南网方略的具体体现。

一是体现了公司“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安全理念。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提出风险控制与管理内容,关注事前的风险分析与评估,超前控制风

险,把安全防范的关口前移,实现动态的、主动和超前的安全风险管理。二是既与国际接轨又突出南网特色。体系融合了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内容、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同时又密切结合电网企业特点,实现体系专业化,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指导性。

三是为培育南网安全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全员参与、动态持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强化风险意识,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四是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提高管理“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6、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有如下特点:

a)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强调事前分析与控制。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管理要求都针对特定要素的风险而设计,识别管理与现场所需做的工作,指明管理方向与要求,控制损失。在实际工作中,从基准风险评估、基于问题风险评估和持续风险评估人手,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与持续性,用管理标准控制管理及流程风险,用作业指导书控制作业风险。

b)以计划、执行、检查、纠正(PDCA)闭环管理为原则,强调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体系在内容编排上就以PDCA闭环管理原则进行布局,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好计划、执行、检查、纠正各个环节工作,PDCA闭环管理是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的四个步骤,也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所有工作的要求。

c)以系统化、规范化为管理思想,强调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体系的管理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且环环相扣,从横向与纵向形成一系列链条式的闭环控制。比如危害的辨识和评估、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检查和回顾是一个纵向的闭环,而通过事件的分析找出体

系中与事件发生原因相关的管理要素并进行持续改善是横向的闭环。体系规范化就是要求企业针对各项工作制定工作标准,实施流程管理,规范管理与现场作业工作。

d)以持续改进为目标,不断提高电网安全生产的绩效。安全生产问题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实现整体绩效改进的过程。体系从要素本身就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回顾和改进,并定期开展审核,以系统地发现和改进问题,实现持续改进。PDCA循环是实现持续改进的方法。

e)以先进管理体系为基础,突出电网安全生产特色,实现了管理创新。体系在充分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管理体系内容与管理理念和方法基础上,密切结合电网企业实际,突出了设备、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管理,显示出专业化水平,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体会和思路

通过5天时间的培训学习和最后公司安监部练主任的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总结发言,我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以下体会和思路:

1、正确认识,把握原则。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认识是搞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环节。应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应将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把握三条原则:一是有体系化的指导思想,把握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做事思路,掌握以PDCA作为管理手段的做事方法。二是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和现行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及模式来开展生产工作。三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进行有效管理。体系建设应符合电网企业的特点

和规律,紧抓电网安全、设备安全和作业安全不放松。

2、加强培训,掌握方法。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比较,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内容、管理理念和方法,由于我们县局员工业务水平有限,对体系建设认识不足,因此,在体系推行过程中应进行体系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了解、掌握体系的管理内容、结构、运作方法以及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3、结合实际,正确处理。应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制度群建设、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标准化变电站与班组建设等几个关系的问题,避免重复建设。

4、周密安排,全员参与。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涉及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需要各部门和各层次员工的参与。应成立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制定体系推行实施计划,把握好实施进度。在体系应用过程中,对照体系规范要求,按“延用、完善、建立”的原则来开展各项工作,即延用符合体系要求的规范标准、方法与手段,完善对已存在但不满足体系要求的规范标准、方法与手段,按体系要求建立新的规范标准。

5、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推行过程中,应杜绝形式主义,不可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作为一种运动或一项短期工作进行突击,而是切实把推行体系管理作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持续改进的手段。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只写不做”、“新的建立起,工作仍照旧”的现象,应切实按照“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的运作原则,根据制定的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安

全管理工作和现场作业。

论电力应急体系的规划建设 篇3

关键词:电力生产;应急体系;专业管理;提高改进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143-02

针对电力生产易受自然灾害以及局部故障处理不当易导致大面积停电故障的特点,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类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了应急体系,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地避免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大反事故演习力度,认真总结评估演习过程,完善现有体系存在的缺陷,争取建设一个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电力应急体系。

1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电力企业应急体系建设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专业,所辖电压等级属地的各个职能班组,如何快速地启动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快速有效的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是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

1.2专业管理的理念

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省公司、分公司、同级政府、支公司多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以及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求援队伍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和应急求援支撑保障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力争做到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1.3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应急体系建设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发生原因、规模大小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因素,来采取相应的处置办法和措施,在处置过程中应体现以下几方面指标要求:

①基本情况清楚。企业的各个职能班组及个人必须将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基本情况搞清楚,比如所辖区域电网有哪些危险源、设备隐患,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故的类型,可用的应急力量等。

②职责分工明确。应急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十分重要,如果职责分工不明确,一定会影响应急处置目标的实现和处置效率。首先要明确现场的操作部门,其次要明确管理部门、指挥协调机构,支持和保障机构,各自的具体职责。

③指挥决策统一。统一指挥决策是应急处置工作达到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多个部门参与的应急反应中,指挥链要保证从上到下贯彻指挥员的命令,避免多头指挥带来的混乱局面。

④信息渠道畅通。信息渠道畅通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故的各种信息要能够及时传递到指挥决策人员的手中,以便对事件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决策。二是将确切的信息传递给新闻媒介,避免不确切的信息传播。三是将求援情况及时传递给连带受害人。

⑤重视善后恢复。善后恢复是应急处置的最后一个环节,恢复阶段的工作主要围绕使受到突发事件影响的人和环境秩序、工作秩序、电网设备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2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专业管理工作主要流程及说明

流程:编制应急预案→预案评审与发布→预案演练完善→预案实施→事故发生→指挥中心接警→响应级别判断→应急启动→救援行动→事态控制→应急恢复→应急结束→总结评估→预案完善改进。

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具有应急规划、纲领和指南的作用,编制预案要注意风险不能遗漏,措施量化具体、计划实际可行,责任边界清楚。通过评审发布后的预案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发现不足从而改进,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分别是特别重大、重大、比较重大和一般,指挥中心接警后应快速判断级别,启动相应等级的预案,合理调配社会资源及企业资源,保障人员到位、物资到位、现场抢险到位。在救援行动中,在人员救助、医疗救助、电网抢险三方面做好响应,控制事态发展。应急恢复结束后,一定要立即组织力量评估损失,查明原因,总结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对应急过程中存在缺陷的要加以改进,修订预案,进一步提高预案的实效性。

2.2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任何组织机构从本质而言,都是由人构成的统一整体。应急处置队伍一定要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骨干人员组成。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类,电力系统的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能,在发生以上四类突发事件时一定要迅速成立应急队伍,涉及机构外其它部门的配合时,由第一负责人临时抽调配合部门的骨干人员随机组成。应急启动命令发布后,各部门均进入应急状态,服从应急指挥机构的调遣和分配,强化自身应急联动协调能力,保障应急处置顺畅。

2.3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与考核管理有关配套的标准或规章制度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借助目前电力ERP信息系统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科学的分析信息,在防止突发性事件发生方面,信息系统应充分利用媒体,做好电力系统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达到群防群治的效果。在事件处置过程中,设立专门的新闻信息发布机构,处理一切与媒体相关的事务,保证报道的客观性和可信性,赢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为应急处置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评估与改进

3.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评估以应急处置工作的效率、质量为标准进行评估。评估阶段包括应急工作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善后恢复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评估内容分为生产环境、机具与防护、人员素质、现场管理等。人员素质除业务素质外,还应包括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机具与防护方面主要评估应急物资储备及应急调用渠道畅通问题。在现场管理方面主要评估现场安全警戒,应急指挥渠道畅通、信息汇报发布等。结合实际科学准确地评判应急管理过程,发现改进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确保应急水平不断提高。

3.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应急预案在初期编制过程中,应紧紧抓住与电网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调动周边资源,借用政府及媒体效应,减少不必要的配置,从而提高效率,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社会支持。在预案编制工作结束后,一定要经过演练,反复敲定应急细节,确保在执行过程中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意义。在评估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人员、制度、设备、应急各阶段启动执行等方面全面评估,真正地发现问题,修订完善不足之处,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目前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预案编制班组级(三级)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现场实际指导意义;二是在执行过程中物资储备疲乏,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完整的应急物资保证体系;三是评估目前还是缺少必要的指标数据。

3.3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建议结合“三集五大”实施工作,把应急物资调配纳入到大物流中,开启绿色通道,关键时刻保证应急工作的物资供应。在评估阶段宜制定一系列的评估指标,量化此方面的指标数据对应急工作是个很好的衡量,从而为提高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房泰宇.城市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分析[J].供用电,2010,(6):50.

[2] 廉国海.电力应急体系的建设[J].大众用电,2009,(6):33.

城市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分析 篇4

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电力应急体系的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实践,其中电网部分的反事故措施和预防方案已逐渐发展成熟。

本文研究了城市电力应急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对上海世博园区电力应急体系进行分析和总结。

1 智能电网建设对城市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

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智能电网的坚强特性主要是针对电网在遭受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和其他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反应,对事故进行处置,实现最小程度的停电损失。智能电网的自愈特性是表征通过加强电力系统相关技术研究,使得系统通过一定的包括切负荷在内的控制手段,防止突发事件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这些也是对城市电力应急建设的基本要求。

智能电网必须从加强获取数据能力、提取信息能力、提炼信息能力(提炼知识)以实现智能控制3个方面进行建设。对于城市电力应急体系的建设也可从这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与发展。

由以上分析,初步制定了一个反映智能电网城市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的框架图如图1所示。

2 智能电网中城市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分析

2.1 从获取数据能力方面加强建设

数据是获取事故信息和正确处理事故的基础,准确的获取尽量多的有用数据,是有效提高城市电力应急水平的前提。智能电网下提升数据获取能力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

1) 电网内部数据的动态广域测量与数据的共享:

(1) 远程终端单元(RTU)和各种厂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可以在线提供大量静态信息;故障录波和保护装置可以在事后提供大量暂态信息,相量测量单元(PMU)在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的全网统一时标下,可以实时提供快速采样的同步相量数据,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提取系统行为的模式、模态、阻尼、振荡界面等特征。这些数据采集源的互补可以改善电网的可测性和可控性,将广域测量扩展到动态的范畴。

(2) 现有的各种广域数据采集监控系统间相互独立,不但数据不共享,而且分析和控制功能受到很大制约,目前的安全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只能监视电网的静态特征,而不能监视动态行为,不能及时发现低频振荡、混沌等异常动态。对SCADA系统的信道和数据库等进行改造以实现广域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的联合共享,可以显著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和供电应急能力[4]。

2) 电网外部数据的共享与获取。

电网供电安全的范围早已经延伸到整个社会层面,这在北京奥运会保电与上海世博会保电中已得到很好体现。智能电网中,数据的获取在从电网内部进行广域动态延伸的同时,在外部整合包括气候天气、恐怖袭击和其他突发事件等多种数据的能力也必须提升,以形成应急联动结构。上海市为应对世博会及后续的城市应急的要求,将上海市多家市一级具有处置紧急突发事件职能的部门接入上海市应急联动网站。上海市电力公司可以以此网站为平台,实现联动工作的信息发布、交流、电子预案、通则和办公管理功能,并可通过800 M无线通信设备,以网络、有线、无线的形式实现与外部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提升了对外部数据获取能力。当然这还只是初步的尝试,实现多部门内部信息的实时共享,还需要结合当前信息科技的发展,建设良好的物理通信网络和数据库平台[5]。

城市电力应急体系数据获取重视的是数据的充裕性与安全性,前面的2个方面主要是针对智能电网获取数据的充裕性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展开。在安全性方面,通过冗余与数据检测处理等信息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2.2 从提取信息能力方面加强建设

在获取多方面数据以后,利用这些数据提取电力系统运行的特性信息,并为后续的智能处理提供依据,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与规划中,相量测量单元(PMU)的应用处于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以下关于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就重点以PMU提供的数据作为参考,说明智能电网下获取信息能力的提升给电力系统安全性及城市供电安全带来的变化。

1) 单纯PMU信号的信息获取。

PMU采集到的时间响应曲线不依赖于系统模型参数,很真实,可以运用到传输功率的实时监视,电力系统事故的追忆和分析、数学模型及参数的校核、低频振荡特性的抽取、定性判稳并识别失稳模式、捕捉振荡中心、快速确定解列面。利用Hilbert,Fourier,Prony或小波等方法,可以直接从PMU提供的时间响应曲线中挖掘信息,包括故障定位、同调群和失稳模式识别、时变低频振荡监视与特性分析、辅助服务质量检测等[6]。将单纯的PMU数据应用到量化分析和预控制方面以获取量化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研究还在进行当中。

2) 测量数据与仿真数据结合提取电力系统信息。

RTU可以反映实际的潮流,但无法代替开断仿真。同样,PMU不能反映系统未实际经历过的动态,不能对参数变化后的影响进行预估,无法事先校核控制手段的效果,因此难以支持控制决策。数值仿真可以通过改变模型、参数或场景来了解不同因素对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仿真的模型参数可以由广域采集量来校核或修正,而仿真所用的初始值可由广域采集量代替,因此将各种广域检测系统和数值仿真系统置于一个统一的平台中,有助于识别相继故障的特征,掌握相继故障的临界条件和传播模式,从而提高预警水平,增强城市供电安全和电力应急的能力。

以上主要说明电网内部数据提取信息的方法。针对电网外部的数据,以气象中的台风为例子,通过应急联动平台获得台风具体参数以后,可以由气象部门或者电力部门采用历史台风数据库的信息以及气象部门已开发出的台风灾害损失预评估系统,对台风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用于指导后续的城市电力应急控制。

2.3 从智能控制方面加强建设

1) 在物理层面上:

(1) 智能电网的建设给电力系统带来了诸多现实改变,首先在国家电网的特高压项目下区域电网之间的联系加强,这样整个电力系统之间的功率支援与运用可以有更高的灵活性。

(2) 以分布式能源接入为重要突破点的智能电网,在成熟的分布式电源控制技术下,为突发事件下电网极端状态形成更多更灵活的孤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电力系统的控制手段,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

2) 在信息化数字层面上:

(1) 由于算法、并行处理和控制等方面的进步可以不断提升电力系统控制决策表的刷新周期,使得各项控制的适应性和实时性大为提高,这样突发事件下大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也就得到一定的提升。

(2) 由于在智能电网数字化的带动效应下,可以研究分析以实现在线动态安全定量评估和各道防线的自适应优化及协调,构建优化协调的稳定电网。

(3) 在城市电力应急的应急反应层面,通过推动应急联动系统的构建和积极演练配合,使得在面对城市供电应急突发事件时,可以积极引入其他相关部门的资源和控制,在互相配合与协调中提升预防控制、紧急控制、校正控制和恢复控制的手段和其控制手段产生的社会联动效果[7,8,9]。

3 上海世博园区电力应急体系建设

1) 在数据获取方面。

上海世博园区配电系统的建设都以数字化为基础,对于电网关键节点的运行现状实现了更加全面的监视,也就可以获取电网运行方面的大量精确信息。世博园区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在上海市公共应急联动平台的基础上,可以获取上海市政府管理下的相关部门,如气象局的数据为电力应急体系服务。

2) 在提取信息方面。

通过上海市公共应急联动平台下的多部门数据库的共享,既可以获取大量的直接数据,也可以运用其他部门计算出来的、有实际应用作用的信息,来运用于实际的电力应急。以台风为例,对于一定参数下的台风对上海市区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台风历史数据库结合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一定的预估以实现提前预警的。同时,在电网内部,可以结合智能电网建设的进度,研究利用PMU数据信息来判定电网稳定等予以多方面的运用。

3) 在智能控制方面。

采用安全的受电通道,并为上海世博会配置全黑启动的机组以及通过多路电源的冗余设置保证供电安全,同时在内部针对现有控制方法的不足,应用有效的方式逐步实现预防控制、紧急控制、校正控制和恢复控制的手段与其他控制手段的互相配合与整合。在2007年华东-上海电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合演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反事故演习,提高控制的有效性;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有效地提升各项控制措施的实时性,在整合市政府多部门的资源后有效地实现了应急资源的多层次配合与控制。

4 结语

1) 本文基于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认识,结合当前的智能电网建设,简要分析了智能电网下提高城市供电应急的手段,分别从获取数据能力、数据提取能力和智能控制能力3个方面进行解析,阐述了相关的技术要点,可为城市电力应急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根据上海世博园区电力应急体系的建设情况,对城市电力应急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可进一步对联动背景下电力应急与其他部门数据共享和提取可用信息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在实际的工程运用中提升城市供电安全。

摘要: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应急体系建设有一定的要求,根据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的相关点,分析了智能电网下提升城市电力应急水平的方法。分别从数据获取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智能控制能力几个方面,对可以采用的技术和以后一段时间内城市供电应急的发展进行了解析,并具体介绍了上海世博园区电力应急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电力应急,智能电网,突发事件,电力应急体系

参考文献

[1]甘德强,胡江溢,韩祯祥.2003国际若干停电事故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3):1-4.

[2]刘有飞,蔡斌,吴素农.电网冰灾事故应急处理及反思[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8):10-13.

[3]熊小伏,陈星田,夏莹,等.面向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重构[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33-37.

[4]薛禹胜.时空协调的大停电防御框架:(一)从孤立防线到综合防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8-16.

[5]张建华,尚敬福,李炜炜,等.中国区域电网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4):40-44.

[6]薛禹胜.时空协调的大停电防御框架:(二)广域信息、在线量化分析和自适应优化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2):1-10.

[7]张新梅,陈国华,张晖,等.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79-84.

[8]Li Hao,Rosenwald G W,Jung J,et al.Strategicpower infrastructure defense[J].Proceedings of theIEEE,2005,93(5):918-933.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篇5

(一)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将应急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校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负责,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及班主任任组员。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安监办,安监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二是建立完善高效快捷运转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全面落实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责任。安监办明确相关单位部门组承担具体工作,如水、火、毒、电由总务处负责,安全教育、课间管理、体育活动由教导处负责,值班由安监办、门卫负责。按照分组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

(二)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工作措施

一是完善现有预案。重新修订系统了《东平县聋哑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地震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公共突出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汛抗灾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拥挤踩踏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食堂食品中毒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进行梳理汇总。二是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编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使全校的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三是明确工作措施。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各班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

(三)建立健全值班值守机制,完善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制度

明确了学校保卫人员工作职责,制定、完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值班制度和门卫管理制度。要求安保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准擅自离岗,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上课期间,关闭学校大门,严禁外来人员、车辆随意进入学校,确需进出学校的,要查验相关证件,经学校领导批准后方可放行。要对带入、带出学校的物品进行仔细检查,对人员和车辆进行认真核对和登记。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重点时段要加强治安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和治安事件,确保不发生一起针对学生的伤害事件。

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要排出值班表,安监办要按照工作职责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汇报,及时处理,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根据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配齐2名专职保安人员。进一步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形成集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要为保安人员和学校值班人员配备警棍、强光手电等必要的警用器械,积极筹措资金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及时更换不能正常工作的器械。

(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将应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目前,我校建立了一支以所有男教工为骨干的应急救援队伍。紧扣直接关系学校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从抵御自然灾害,预防事业灾难,防范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社会安全事故等方面入手,认真做好隐患排查,防疫防灾,矛盾化解工作。二是组织应急救援演练。xx年我校共举行应急演练共4次,其中举行灭火应急疏散演练2次,防踩踏疏散及防震各一次。加强演练,为应急预案启动和应急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应急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为我校为残疾学生安全投入不足,公共安全基础弱等。

电力企业应急体系建设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一、电力企业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将有限的企业资源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合理配置需要电力企业预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一套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发挥出影响目标利润各种因素的潜能,把与企业目标利润相联系的各项经济活动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提高协同作业,改善经营管理,形成具有系统化、人本化、战略化的现代管理体系。

2.加强战略管理的需要

作为联系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的有效方式,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通过预算的形式将既定的战略加以固化和量化,协调好供应链、价值链和作业链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电力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電力行业所具有运营特性的需要

供电企业在现阶段实行的预算管理模式是以成本为起点,政府的主管部门制定电力的市场价格,销售的电价也比较稳定,因此供电企业只有在制定目标利润时着眼全局,通过科学的预测,精准把握市场动向,剔除存在的浪费和效率低下部分,制定最佳的经营预算方案,以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实现增收节支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经营的行为更符合市场的客观需求,这就凸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二、电力企业如何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建立预算管理目标体系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预算目标的确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预算管理前期一项重要工作,预算目标的确定及分解是预算管理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并通过指标的相互配合表达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而实现建设一个目标体系。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比较粗放,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电力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财务预算管理也呈现科学化、体系化和实用化的要求。截止到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已经建立了预算管理体系,一部分更是初步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这能够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推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2.建立预算考评体系

预算考评在预算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预算考评时,需要注意对不同的分析对象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采取不同的考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合理的对预算管理进行定位,有效配置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结合定性指标来制定定量指标,结合相对指标来考核绝对指标,考核局部目标时同样需要重视整体目标,只有把这些目标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建立预算管理考评体系。通常情况下,对于电力企业中以利润为中心的部门,采取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率等指标,对于以成本为中心的部门,采取的是成本费用控制总额、升降率等指标体系,对于子公司采取的考核指标是剩余收益。在对企业的考评中定量指标使用的较多,但同样也应重视定性指标的作用,否则就会导致考评效果不佳。电力企业的装置设计要求使用电力材料, 一直以来电力企业的电力材料消耗水平较高,而优质的电力材料由于属于稀缺品种所以价格始终处于高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电力企业的利润,这时如果技术部门认为可以采用低品质的电力材料来替代,降低成本,电力企业的材料消耗就会突破预算指标,材料消耗就会增加,此时,考评指标就需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

3.建立预算组织管理体系

对电力企业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全面预算管理是电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基础。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把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行政负责人确定为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各项举措。预算组织体系是以电力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为基础,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实现组织的平衡,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以企业的组织结构为基础,根据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调整,主要由参与预算的编制、审定、协调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与组织预算管理密切相关,是构建科学、合理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建设

因为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电力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承担,所以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面预算管理成为电力企业最主要的管理思想。

三、结束语

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目前都已经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成本控制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应建立统一规范并涵盖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诸多内容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强化在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永庆.关于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7)

[2]胡春燕.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J].企业导报,2012,(12)

电力企业应急体系建设 篇7

一、电力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电力应急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多数电力应急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 应急处置能力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在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等方面与及时、有效消除影响, 控制事态发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应急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 电力应急知识尚未全面普及, 各级人员对电力应急的概念、应急的内涵和原则认识不够清晰, 对电力应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此外, 社会普遍对电网大面积停电还缺乏危机意识, 没有应对大面积停电的经验和措施。

(二) 应急能力偏低

大多数电力企业还没有明确的应急工作统一管理机构, 整个应急体系缺乏统一规划、监督和指导, 导致各部门应急工作各自为政, 不可避免地造成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以及资源配置上的浪费。

(三) 应急设备规模落后

我国电力应急救援装备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技术落后和低层次重复建设等问题, 即使是已经非常完善的电力应急体系, 在相当一部分城市也存在电力应急设备数量不足的现象, 更不用说配备针对性强的、特殊用途的先进电力应急救援装备了。

(四) 应急预案缺陷较多

大多数电力企业定了一些应急预案, 但这些预案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方面还无法完全发挥作用, 可操作性较差, 且存在较多的缺陷。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预案的需求分析不充分, 特别是在应急能力分析方面比较薄弱;预案框架结构不合理;预案的责任、目标定位不清楚;预案中的应急程序不标准等等。

(五) 应急演练不够深入

我国电力应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较为深入的应急演练。虽说电力企业已经开展了预案演练, 但各种演练仅仅停留于表层, 限于功能、桌面演练, 无法达到检验预案科学性、促进预案完善性、训练应急队伍素质、提高应急综合能力的目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电力应急体系整体问题较多, 电力应急能力和效率偏低, 需要综合性的提出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策略。

二、电力应急体系的建设分析

电力应急体系由诸多因子构成, 必须以“三集五大”思想为指导, 针对上文所分析出的问题综合性的进行电力应急体系建设。

(一) 应急组织机构的健全

完善的电力应急体体系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电力应急组织机构基础之上。对一个多层次电力企业来说, 在“三集五大”思想背景下, 其应急组织机构必须功能健全, 权力划分清楚, 运转流畅。首先, 组织机构设置要多层化、立体化。电力应急组织机构应当是一个包含高层公司、中层供电局、基层电力公司的多层立体化应急组织体系。其次, 组织机构设置要职能化、明确化。电力应急组织机构在每一层级中至少要包括三个基本组织机构, 即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及执行机构。领导机构由本层级应急管理领导相关成员组成, 主要从事协调各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而应急指挥机构则由应急指挥部组成, 工作职责主要为应急工作的指挥。具体执行, 则由执行机构来完成。不论是平时应急准备工作, 还是应急预案启动进入应对供电危机时, 必须要保证指挥的统一协调, 所有应急行动必须由应急指挥部授权, 应急指挥者应该由部门领导人兼任, 或者部门领导人负主要实际责任。再次, 组织机构设置日常化。电力危机事件是突然发生的, 具有偶然性, 但是电力应急准备工作则是日常工作。因此, 在应急组织机构体系中, 需要有一个实时运转的常设机构存在。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接收预警信息, 并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还要对整个应急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了解。建议将应急办公室设立于应急指挥部下, 该组织日常情况下独立存在, 有相关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二) 应急预案的科学编制

电力企业应建立上下对应、内外衔接、完善健全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 针对各类突发事件, 编制出具有动态性、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首先, 结合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 编制一个总体应急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处置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方针、政策, 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 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其次, 各职能部门应针对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突发事件制订专项应急预案。第三, 各基层单位和部门应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 在详细分析现场风险和危险源的基础上, 针对典型的突发事件类型, 制订现场处置方案, 明确具体处置流程和措施。现场处置方案一般分人身事故类、电网事故类、设备事故类、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类、火灾事故类等。

(三) 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

电力应急指挥平台作为应急处置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提高应急指挥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 并未得到深入的建设。因此, 我国现阶段必须贯彻“三集五大”思想, 着力进行电力系统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以提高在突发情况下在电力系统的协调和应急能力。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为应急指挥平台技术上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因此, 该平台的建设难点并不在于技术的实现, 而在于全面功能的构想和逻辑框架的形成。基于数字化的电力应急指挥平台应包括主要功能和配套功能两大部分。根据笔者的分析, 电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建议应急通信、信息系统采用分层传送模式, 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可通过调度中心各个系统并行的终端获取相关信息, 同时也可与地方政府的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信息的双向实时传送。

2) 要利用电网调度系统的相关信息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控, 当应急情况发生时, 可将事故现场的气象、地理等信息与119、三防、交通指挥等信息系统共享。

3) 建议采用分散式协调控制和开放式接入模式, 以便分散状态下的应急指挥成员可实时实现协调联动指挥。

4) 要兼容各种主流音、视频通信方式, 并采用了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通信作为应急处置的关键部分, 也是出问题较多的部分, 因此, 要应用综合性的安全技术保证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 也要体现灵活性, 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多渠道发布。

5) 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安全保密性, 数据作为应急指挥参考与执行的重要因子, 其安全保密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应按照相关标准将实时数据与电网二次系统进行单向隔离。另外, 数据服务器应具有数据备份功能和数据防护功能, 综合性的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6) 要具有适应事故处理条件下的专用支撑软件, 且软件功能齐全, 方便实用, 可根据需求和条件筛选显示出所需的信息, 并生成进程报表, 为应急措施的执行提供参考。

7) 整个应急指挥平台要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软件采用结构化设计, 事件采用标准化接口, 在异常问题发生可快捷的判断和处理。

(四) 应急物资资源的利用

针对目前电力应急设备紧缺现状, 需要重视应急物资资源的储备和管理。首先, 电力企业应根据电力应急工作需要, 建立储备工作体系, 合理配置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与装备。并建立电力应急物资与装备的档案管理制度, 对应急物资与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和联系方式登记在册, 保证救援装备始终处在随时可正常使用的状态。其次, 落实“三集五大”思想, 对电力应急物资与装备实行集中使用和统一管理。紧急情况下, 电力应急指挥机构可以统一征调下一级物资资源。

(五) 应急演练的深入

电力企业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各级人员对应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应急演练, 使各级人员熟悉和掌握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启动条件、应急执行程序,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首先应合理设置应急演练内容。一般将应急演练分为专项应急演练和综合应急演练, 或桌面应急演练和实战应急演练。电力企业应注重实战应急演练和综合应急演练的组织和开展, 力求多个部门和单位的联合参加, 综合调动各个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队伍, 模拟真实场景, 运用真实装备, 检验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能力, 以及团体作用的发挥。演练的内容尽可能包括各种应急情况, 涉及应急事故的各个方面, 设置的“灾害”应包括气候、地质、社会环境、电力系统自身等各个方面, 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气候:洪水爆发、台风暴雨、持续高温等;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社会环境:突发集体事件、恐怖事件等;电力系统自身:设备故障, 人为误操作等。其次应加强应急演练的情况的总结和评估。必须对演练的组织、准备、实施、效果等各个环节进行客观的评估, 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善的建议, 制订并落实整改措施, 形成相关标准。另外, 电力企业还要与媒体合作, 向民众宣传应急演练的目的、作用和过程。

三、结语

在“三集五大”思想不断深入的今天, 电力应急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涉及诸多的因素, 文章只是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电力应急体系整体建设思想, 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在实践过程中, 电力应急还需以预防为主, 统一指挥, 迅速反应, 从整体上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摘要:文章结合目前我国电力应急体系运行实情, 在简要总结归纳电力应急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策略, 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应急,预案,指挥中心

参考文献

[1]褚烨.区域电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0.

[2]丁士.供电企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 2008.

建设企业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篇8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背景

中国海油的核心产业是石油天然气。由于地下矿藏资源勘探开发过程的高难度和油气固有的易燃易爆性能, 从原油开采过程中面对台风和冰冻等挑战的海上作业, 到炼油加工和化肥化工工艺的高温高压繁缛流程, 再到陆上油气销售终端多数位于市区人口密集地带, 均属于事故风险很高的业务领域。中国海油历来重视事故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并将应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 中国海油的应急管理主要面向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钻采领域, 侧重于如何进行事故现场抢险等具体问题, 尚未形成体系化的应急管理模式。2003年以来, 中国海油开始不断强化应急体系建设。

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当前已经进入了事故的高发期, 有效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各级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家《安全生产法》《危险品防治法》《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对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有相应的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应急计划的要求, 特别对从事高风险行业要求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2006年1月, 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5个专项应急预案和80个部门预案;同年6月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7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从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应急队伍、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方面, 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 同年还成立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专门应急管理机构。这些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已经进入了正常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从这一系列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过程中, 越来越突出了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紧迫性。

确保海洋石油行业健康发展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是全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高投入行业, 对健康安全环保有相当高的要求, 其作业范围涵盖了石油石化行业的各种风险, 例如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易污染等, 除了工业领域的风险外,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作业还必须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最典型的是北方的海冰和南方的台风, 每年都侵扰海洋石油作业。同时, 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作业链长面广, 主要集中在海上, 远离陆地, 一旦突发事件发生, 难以得到陆地各应急力量的有效救援。因此, 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来应对突发事件, 降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是维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发展战略的需要

2004年, 中国海油确立了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所谓“国际一流”, 是指企业的科技实力、管理实力、国际化程度以及增长速度指标等, 基本与国际一流的综合石油公司接轨。中国海油在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过程中, 所面临的事故风险不断加大, 原有的应急计划和应急程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应急管理不系统、不全面, 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应急管理机制。2004年以前, 中国海油的应急预案主要覆盖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 应急准备更侧重于对单个事故的现场处理。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 生产经营活动影响面增加, 陆上生产活动对社区、公众的影响加大, 原应急预案很难处理, 同时预案中还缺乏媒体及公众应对的有关内容。因此, 必须着手完善这些薄弱内容, 构建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系统化应急管理模式。

“四位一体”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为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科学、快速、有效地处理并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尽可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中国海油确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等应急管理原则, 以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为基础, 以全面、系统抵御风险为核心, 以“四位一体”的应急预案、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急救援队伍为基本框架, 以三级应急管理、三级应急响应、全员参与 (不仅包括中国海油自身员工, 还包括承包商、周边居民、媒体、公众、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 、全过程管理为特点的全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三级应急预案系统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属于多工种的协调作战, 面临自然环境恶劣、海上油气生产设施人员与设备高度集中、产品危险性高、科技含量高、地质条件复杂、不确定因素多、远离陆地救援困难等风险, 要有效地应对这些风险必须有系统的管理方法, 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建立一样, 中国海油应急预案系统也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首先, 进行安全评价, 对危害进行辨识, 确定风险程度, 列出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其次制定目标;然后由目标和指标制定实施方案;最后按照计划、实施、检查纠正与管理评审模式建立管理体系、确定应急预案的对象、明确管辖范围, 确定突发事件的类型, 经评价、分析, 最后确定应急预案的重点和对象。

2004年7月, 中国海油编写发布了《危机管理预案》, 将预案的范围调整为与企业相关的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处理, 同时根据中国海油的生产经营管理特点, 采取了三级应急响应的管理模式, 即总公司、分公司、作业现场, 同时建立了响应的三级应急预案系统。

总部危机管理预案内容还跳出仅局限于事故处理程序的范畴, 首次提出了媒体信息沟通管理程序, 明确媒体沟通 (媒体关系管理、新闻发布渠道、新闻材料准备、信息收集与跟踪等) 以及信息发布的授权程序和审定发布规定。还包括与地方政府和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程序、事故调查程序等子程序和对所属单位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要求, 构成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系统。

2008年,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危机管理预案 (2008版) 》对三级应急组织的职责、定位和响应模式做出进一步明确, 使得与三级应急响应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其职责和侧重点各不相同, 又保持有机的联系, 构成中国海油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三级应急预案系统。

中国海油总部要求各单位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演习、实战中发现的问题, 至少每2年修改1次应急预案, 并对各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实行逐级报备和不定期审核制度, 以进一步推动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

应急管理流程及应急指挥系统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做好应急管理的工作, 一个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机构和清晰的应急管理流程。中国海油总部危机管理组织机构由应急委员会、应急办公室、总值班室、资源协调行动组、公共关系法律组、后勤支持保障组和资金保险组组成。中国海油北京总部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主要职责包括:重大事项决策, 对应急事件提供支持、协调, 向国家政府部门报告情况, 组织向社会公众公布事件信息, 公布、修订总公司危机管理预案, 审核所属单位应急预案、计划, 验收应急指挥中心等。

根据国家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 中国海油在总公司《危机管理预案》中设定了12类需要启动总公司层级应急预案的条件。突发事件若具备其中任何一种条件时, 就需要启动总部应急指挥预案, 按照应急处置流程迅速开展总公司级别的应急响应工作。

应急指挥系统是应急管理的工作平台, 主要功能是实现事故事件的预测预警、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 建立应急信息的共享通道, 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生产安全事故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海油对各所属单位应急指挥中心 (或应急办公室) 的建设要求是:各应急中心 (应急办公室) 应具有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投入, 采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并能与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保持常态的互联互通。应急中心应具有“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视频会商”功能。

2006年, 位于北京朝阳门总部大楼内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 另外投入运行的还有中国海油位于上海、深圳、湛江、天津的4个应急指挥中心和控股上市公司 (海油工程、中海油服) 应急指挥中心, 均具备了应急响应时所必需的重要功能和要求, 与公司总部实现良好的互联互通。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中国海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持工具, 也是信息化建设和“数字海油”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承担着在发生紧急事故事件时, 为总部指挥决策快速准确地提供应急资料的作用, 可以使现场人员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应急处置, 而无需在向上级单位报送各类资料上浪费更多时间, 使应急响应更加高效。通过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公司可以实现三级应急响应和应急预案体系中的场外协调角色, 做到远程指导和指挥, 同时快速地调动各方面资源进行支援。

中国海油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生产人员动态、远程视频监控、应急基础资料、动态信息、灾害天气预警等5个大类11个应急管理信息子系统。

1. 出海人员动态跟踪管理系统

“以人为本”是中国海油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理念之一, 也是中国海油应急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掌握海上生产人员的实时信息, 中国海油开发应用出海人员动态跟踪管理 (MTS) 系统。

该系统以出海人员管理为根本核心, 以出海任务为线索, 基于数据库和网络化设计, 采取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技术, 以集成持卡人的个人信息、健康信息和各种持证信息的无源RFID卡载体, 通过卫星通信和互联网与陆地数据库同步, 实现对出海人员管理的实时监控。它包括出海证办证管理系统、出海调度管理系统、登船前检查系统、海上平台检查系统、出海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通讯系统及后台管理系统7个部分。

通过MTS系统, 可实时掌握海上作业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 了解每个平台设施上人员的姓名、单位、工种、登离平台时间、分配的救生艇号及其详细的个人信息, 包括家庭住址、健康状况、血型、培训持证情况等。这为应急状态下快速了解现场的人员状况, 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 三维数字应急信息展示平台

三维数字应急信息展示平台 (见图1) 是通过一个专业引擎将虚拟现实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与中国海油应急管理理念、思路和实际做法进行有机融合, 既能够满足企业终端场景数字化与全息再现和全息查询、重大危险源管理、全息化应急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和演练等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 又能够为突发事故的全息化应急救援指挥、辅助决策、事故模拟推演分析、应急资源调配等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该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直观展示生产作业现场, 可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地观察厂区、设备、工艺流程、应急设施等三维场景信息;基础资料数据库, 可实现如工艺流程信息、设备信息、介质信息、应急设施信息等交互式立体查询、定位查询;可实现应急预案的存储和直观展现;应急行动方案的规划、编制和完善;模拟演习、应急培训、灾情推演、提供应急状态下的辅助决策等;对生产单位周边环境的展示和应急资源的定位, 对距离、面积、人口快速概算。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实现全息现实场景再现, 以三维真实的场景关联相关信息, 最大程度地做到人性化和可视化, 使决策者和专家一目了然地掌控所需信息。

在应急状态下, 通过该平台使各层级应急信息得以有效共享并可视化展现, 直观地展示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情况, 推演事故发展态势, 模拟应急救援方案实施, 为应急响应决策提供最直接快速的支持, 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3.船舶动态跟踪管理系统

船舶动态跟踪管理系统 (见图2) 建立在电子海图基础上, 利用AIS基站获取船舶信息, 实时地在电子海图上展示某一海域内所有运行船舶的动态信息。只要点击某条船, 便可获取该条船舶的所有信息, 包括地理信息、坐标信息、航向、航速以及船舶的吨位和载重量等基本信息。这套系统还可以提供海上平台的相关信息, 包括平台所在的位置、油田群的分布、平台的构成和连接管线等。在应急救援时, 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周边的可利用的应急资源和救援力量, 迅速有效开展救援工作。

4.溢油漂移模拟跟踪系统

溢油漂移模拟跟踪系统 (见图3) 是在电子海图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综合风动力、水动力、海浪及溢油特性的模型, 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输入数据, 对溢油漂移路径进行模拟和回推的模拟系统。除一般电子海图系统所具有的海图数据及辅助数据外, 它还包含有环境敏感区数据库和溢油应急反应模型库等系统界面, 可实时地动画显示溢油漂移的情况, 并显示溢油区中心位置、油膜面积、漂油残存量、溢油的抵岸地点、最终油量、影响岸线范围、扫海面积等信息。

该系统使模拟过程可视化、直观化。一旦发生溢油, 只要把相关的参数输进去, 就可以看到油的扩散范围, 油随风向、流向的变动, 以便提前预知油的走向, 布设溢油回收设施, 防止溢油污染事态扩大。

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中国海油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消防救援队、危化品救援队、长输管道抢险队、溢油应急响应队伍等。

1.消防救援队伍

在海上油气生产环节, 由于远离陆地、环境特殊, 获得外部的救援困难, 只能立足于自我救援为主, 建设应急救援队伍。中国海油按照国际海上油田通行的做法, 组建海上油田生产的义务消防队, 并配备高效的消防设备和工具。目前, 中国海油共有10支专业消防队伍, 260多名专职消防队员。这支消防队伍是保障中国海油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骨干力量, 同时也纳入国家公安消防系统统一指挥管理。

2.危化品救援队伍

危化品救援队伍是中国海油向中下游发展, 为开展紧急抢险救助而组建的专业救援队伍, 目前主要由兼职义务救援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抢险堵漏、危化品危害消除, 在消防队的协助下进行危化品危害消除工作。现在中国海油的危化品生产和储运企业都成立了危化品抢险救援队。

3. 专业溢油应急响应队伍

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环保公司) 是中国海油独具特色的专业应急响应队伍, 是惟一由企业独自建立、根据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以企业化模式运作的专业溢油应急队伍。

环保公司已在沿海各地建立了绥中、塘沽、龙口、惠州、深圳、珠海、涠洲岛等7个溢油应急响应基地, 覆盖了中国海油作业的全部海域。环保公司拥有高素质的专职应急人员100多人, 1/3的溢油应急队员取得了国际IMO OPRC2级现场指挥官证书;配备有国际一流的溢油回收设备和专门溢油回收船舶;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溢油漂移轨迹预测软件;建立专业化的溢油应急响应程序, 这是国内惟一一支能够提供国际二级溢油应急响应能力的专业队伍。

4. 长输管道应急救援中心

电力企业应急体系建设 篇9

电力企业信用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做好电力企业信用管理工作, 打造良好的电力企业诚信品牌, 建立良好的电力企业社会信誉, 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之大计。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对促进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 规范市场的信用行为, 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和提高竞争地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在全国电力行业企业中, 较早地开展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并于2010年荣获AAA级信用企业称号, 2013年通过信用复评。本文主要通过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体会, 提出以下见解。

1 对电力企业信用的认识与管理的现状

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一, 在我国电力市场逐步完善的条件下, 电力企业与同类电力企业之间, 不同类的电力企业之间, 与相关行业企业之间, 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 电力企业与政府及社会团体之间, 客观上都存在着正式和非正式的信用关系, 这就需要企业必须建立良好信用体系和形象, 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赢得社会和市场。

电力企业随着市场化的改革和发展, 目前已形成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供电企业、电力施工企业、电力设计企业、电力科研企业、电力服务性企业及跨行业型企业并生存、共发展的格局。电力企业由于历史的沿革, 多由原国有电力企业分离、派生或新建而成, 生产经营业务除面向社会、市场和用户以外, 同时相互交错, 任何一个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与发展过程中, 都面临随时而来的信用风险, 而电力企业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信用制度、合同履约、业务合作、银行资信、财税资信、客户评价、风险管理、企业责任、媒体舆情等方面, 缺乏建设完善统一的信用管理体系。

通过对电力企业信用建设工作调查分析, 发现电力企业在信用管理上仍存在诸多具体问题, 并严重影响了企业信誉度, 制约了企业发展。

(1) 电力企业对信用体系建设认识上存在误区。电力企业在管理与经营上仍沿袭国有企业固有的观念, 认为国家投资建设并执行国家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 必然代表国家利益和形象, 不存在不诚信经营的问题。同时认识上还存在另一个误区:只要企业发展壮大了, 企业信用度就上去了, 即把企业知名度与信用度等同起来。所以, 很多电力企业在信用评级工作上表现不够积极, 就是通过了信用评级也存在一劳永逸的念头。电力企业在用电工程报装、计量收费、用电秩序、环境污染、停电拉闸、用电服务等方面, 造成信用危机的问题频出, 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形象与声誉。

(2) 电力企业信用基础条件先天不足。电力企业经营环境由于历史和政策因素影响普遍较差, 企业负担较重, 老企业人员负担亦不堪重负;发电企业扩张圈占市场的倾向, 发电企业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同时由于燃料、材料等因素, 企业成本快速增长, 煤电价格不能联动等原因, 企业效益只能在成本线上挣扎;供电企业执行国家的优惠电价政策和政治性供电的压力, 企业效益被弱化, 加之多年的城网农网改造大量资金投入, 企业背上沉重负担。诸如此类, 造成企业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下降, 企业信用基础能力亦随之降低。

(3) 电力企业信用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电力企业信用管理环节薄弱, 多未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和岗位, 或不明确信用归口管理部门, 有关信用管理的业务分散, 使企业合同管理、企业债权债务管理、企业资信管理、企业信用额度、客户评价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企业对外宣传管理等工作职能缺位;电力企业管理机制基本是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实行的体制改革, 仍有很大部分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不够规范, 甚至臃肿, 办事效率低下, 管理上更注重内部需要和上级要求, 不注重企业风险和市场变化应对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企业不关心企业质量、安全和环保等国际标准的贯彻与认证, 尤其是电网企业和供电企业, 大多企业只关心行业或国家技术、质量、安全和环保的标准执行与上级部门的指标考核工作, 企业制定与执行的标准混乱, 未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统一标准体系。

2 电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电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包括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基本内容。企业必须建立质量信用、安全信用、服务信用和社会信用的标准、规范、程序和制度等基础体系, 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从而提高企业履行合同能力、技术能力、发展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使企业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经营效率、市场拓展、客户服务等方面水平不断提高, 使企业信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笔者认为, 电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以下重点方面:

(1) 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以发电等效可用系数、发电出力指标、电网负荷指标、电能质量指标、工程质量指标、服务质量指标等的承诺和相应保障措施, 作为不同性质电力企业质量信用的重点内容, 建立完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 并以明确量化指标和责任义务形式体现在电力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合同中。以电网企业或供电企业为例, 电能的主要质量指标有电网负荷指标、电能频率合格率、城市与农村的供电可靠率 (停电时间) 、城市与农村的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等。同时向社会和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作出承诺与保证, 做好社会和电力用户信息反馈工作。电力企业还应建立企业内部的质量保证制度与调度的电能质量控制体系。

(2) 服务信用体系建设。重点以供电服务承诺和相应服务措施为内容, 并明确体现在供用电合同中。主要服务内容反映在客户申请用电报装答复情况及办理时限、用户接电时限、抢修故障时限、三公开情况、限电时间、用电节电咨询等方面的承诺, 同时加强供电合同的管理, 对于合同范本、合同审核、合同签定、执行监督、信息反馈、档案管理、客户信息及信用等级分类、合同法律纠纷处理等内容体现在制度中, 要建立基本流程和责任制度, 使服务管理形成完善的体系。

(3) 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重点以电力设备安全、人身安全、电网安全、生产建设安全、信息安全、保障社会环境安全等为管理内容, 要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各方面安全标准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 保证电力生产、建设等安全可靠运行, 以安全的电力造福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这是电力企业对员工、企业和社会一种高度负责的表现。

(4)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客观上要求电力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企业必须承担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电力企业必须按购售电合同规定保证用户的高质量用电, 按国家电价政策收缴电费, 按照国家规章制度纳税和按期归还债务, 按照国家标准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 确保电力企业绿色能源、环保与社会安全等方面社会责任承诺兑现, 同时注重电力企业自身品牌和形象的建设, 并做好有关本企业的媒体关注的舆情发布、新闻报道与问题解释工作。

3 电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抓好的基础工作

做好电力企业的信用工作, 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电力行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政策, 要注重自身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做好信用管理工作要从企业的质量、标准、能力、履约、制度等基础工作出发, 同时也要了解和识别相关企业、合作单位和电力用户的信用状况。

(1) 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 强化信用能力的建设。电力企业的信用能力和履约能力是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财务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因此, 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这几项基础能力的建设和提高, 才能展示公司良好的信誉形象。

(1) 企业经营能力建设。一个供电 (电网) 企业的经营能力是通过企业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经营效率、市场拓展等方面来反映出来的, 企业要加强经营能力应在用电市场需求、企业资源和经营效率之间, 把握好企业的发展规模,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用电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研究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 对不同专业管理工作和不同阶段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 合理制定投资方案和建设项目计划, 以提高电网企业生产能力, 并在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保持企业在经营中的良性循环。

(2) 企业管理能力的建设。提高电力企业管理能力应注重提高电力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素质, 包括政治素质、廉洁自律、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等, 同时培养企业一般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包括专业化水平、技术能力、从业经验、结构合理性等。企业要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岗位培养, 定期进行岗位能力的考核与评议, 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3) 企业技术能力的建设。提高电力企业技术能力首先应注重工程技术人员和中高级技工在企业中比重的提高, 注重专家型人才的培养, 注重技术骨干的锻炼和培养, 达到熟练管理和应用电力企业不断装备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其次, 要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与国际先进技术相匹配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保证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 以保证电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另外, 应以国际先进技术设备改造电力企业, 包括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作业机具和基础设施的技术换代, 保证电力建设、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清洁、高效、优质, 以保证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目标实现。

(4) 企业财务能力的建设。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综合反映, 应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 这些能力要靠企业在运营中有着良好的生产发展、财务状况、效益水平和积累水平。针对目前经营形势, 尤其要保持公司现金流量稳定, 保证公司经营需求, 逐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2) 加强信用管理的培训与宣传, 树立企业优良信誉形象。电力企业要树立优良的信用体系, 应当建立诚信价值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企业信用终归表现为企业中人的信用行为, 通过企业员工诚信的言行付诸实现企业信用价值。打造诚信电力企业品牌, 优化服务流程, 提升服务品质, 忠实履行电力企业社会责任, 创造良好的社会信誉。同时对全体员工加强诚信品牌教育, 通过开展诚信服务讨论、制订职工诚信手册、开展诚信服务明星等活动, 树立诚信服务的电力企业形象。信用文化建设要做好全员的信用文化知识普及, 开展“信用兴企”教育活动,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建立诚信服务意识和信用风险意识, 制定电力企业诚信标准和行为规范, 营造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时时讲诚信的和谐企业环境, 让企业信用文化深入人心。

(3) 逐步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推进电力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水平, 首先要明确企业的责任机构和工作职责, 并逐步建立管理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保障体系, 保证电力产品质量、供电服务和工作行为的规范, 保证电力企业社会信用承诺和信用管理目标的实现。

电力企业要整合与完善信用制度体系, 尤其是合同管理及档案制度、客户跟踪调查制度、企业服务标准及管理制度、客户服务投诉 (举报) 制度、客户满意度评价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供电服务品质评价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及监督管理制度、设备抢修 (检修) 制度、企业工作 (工程) 质量管理标准等, 这些信用基础制度应在公司的生产运营中得到不断建立和补充完善, 并制定分解到工作细则和岗位职责之中, 保证制度落到实处。

电力企业的信用管理主要在物资采购、融资贷款、工程招标、电力供应、电力销售、劳动用工等环节上, 这些环节工作都要通过电力企业对外合同签定、合同履约、信用担保、信用评估等工作, 实现企业信用承诺, 表现企业信用能力和信誉形象。因此, 合同管理和履约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信用建设尤为重要。

电力企业加强信用建设工作, 首先要加强企业自我约束, 建立公司内部考核监督机制, 由信用管理责任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管理, 对违反企业相关制度给客户或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要主动消除和弥补, 要对公司的责任者相应惩罚处理, 对产生较大影响或给客户造成损害的, 要主动申请取消信用等级牌证。其次, 要建立授信电力企业的投诉和日常社会监督制度, 由信用管理责任部门负责日常投诉处理工作, 主动接受社会法律、信访、纪检、信贷、技监、环保、税收等部门的监督。

(4) 建立自身和客户信用档案, 以应对电力市场管理的需求。一方面, 电力企业应根据制定并实行的信用管理制度及规定, 建立相应的企业信用管理档案, 对企业的各种信用资料、记录完整保存, 服务于电力市场条件下要求不断加强的信用管理工作。信用管理档案包括公司资质、信用制度、服务标准 (规范) 、各种合同、对外担保、社会 (中介) 评价、政府授奖 (罚) 、授信证明、客户投诉、客户回访、客户调查等方面。另一方面, 供电 (电网) 企业可以对电力用户开展用电资信评级工作, 根据重要电力用户单位企业资质等级、电力设备及操作水平、电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运行中有无责任事故、有无窃电记录、有无拖欠电费记录、供用电合同执行等情况, 考虑电力用户的商业信用、企业业绩、赢利水平、缴税情况等。对电力用户进行评级, 建立其电力客户的信用档案, 目的是按照电力用户信用等级实行差异市场营销策略。

4 结束语

电力企业应急体系建设 篇10

一、电力企业工会建立“大政工”体系应提高思想认识

电力企业工会建立“大政工”体系应首先提高职工思想认识。目前我国“三集五大”与“减员增效”政策各个企业全面开展。电力企业也记性相应改革, 因而目前电力企业部分职工出现了思想混乱情况, 这不利于电力企业工会“大政工”体系的建设。因而应提升员工思想认识, 促进“大政工”体系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的认识电力企业特殊性质。电力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商品是电力, 而电力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电力企业职工应意识到自身工作对于居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从而树立责任意识。第二是认识到岗位分工与工作要求。管理人员需明确其管理职责, 具体工作人员也明确其岗位职责, 在统一思想的指导下, 是员工分工配合, 协调一致。从而促进工会建立“大政工”体系。

二、电力企业工会建立“大政工”体系应发挥工会优势

电力企业工会是职员权益的代表, 也是职工与企业沟通协调的桥梁。而工会在建设“大政工”体系时应从充分发挥其特性, 利用其优势。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 发挥工会群众优势。“大政工”体系的“整体联动”要去应建立在尊重职工权益的基础上, 因而可以通过工会的群众优势充分了解职工需求。可以通过建立“建言献策”平台的方式实现。完善职工代表表达渠道;完善职工意见处理机制。同时建立管理人员与职工联动的工作机制。

第二, 发挥工会平优势。工会也是公司宣传的有效平台, 也是职工活动的平台。因而加强“大政工”建设应充分发挥工会平台作用, 时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工作人员在工会平台中进行有效联动, 从而促进“大政工”体系建设。例如:某电力公司搭建的“建工立业”平台, 其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主要载体, 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引领模式。使企业职员在工会平台中实现了充分联动, 从而促进了企业“大政工”体系建设。这种制度值得“大政工”建设借鉴与学习。

第三, 发挥工会网络优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各地区, 各企业工会均以普及了网络建设。因而建设企业“大政工”体系应当充分利用工会网络优势。加强电力企业工会与企业工会的交流协作, 吸收先进经验促进“大政工”建设。

而发挥工会作用的同时, 也嘉庆工会标准会建设, 提升工会科学化, 制度化, 规范化的水平, 使工会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维护员工权益, 促进企业发展。

三、电力企业工会建立“大政工”体系应发挥员工作用

职工似乎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企业价值的直接创造者, 因而工会建设“大政工”体系应当充分发挥员工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 建立成长平台, 提升员工素质。在加强职工思想假设的同时, 以应提高职工文化素养, 可以依托图书馆、流动书箱与手机移动平台创建学习型组织, 为职工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提高职工素养, 使其在“大政工”建设中能发挥积极作用。而部分企业采用的“劳动赞歌”工程品牌方法也值得借鉴, 通过树立劳动模范的方式促进员工提高个人素质, 从而促进企业“大政工”建设。

第二, 关心员工生活, 解决员工困难。发挥员工作用应以保障员工生活, 解决员工问题为前提。因而工会建设“大政工”体系应当关系员工生活, 解决员工困难。以某企业采用的“四季关怀”工作为例。通过建立常态化的送温暖帮扶机制以及爱心互助管理模式, 切实保障职工权益, 同时以职工巡视检查为手段, 对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 有保证一员工工作则与健康。而这种机制在实践中有效促进了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以及检查人员的联动, 有效促进了企业“大政工”建设, 值得借鉴与学习。

四、总结

电力企业工会建立“大政工”体系应从提升员工思想认识, 发挥工会优势与保障员工权益三方面入手。在切实把握“大政工”体系“整体协作”要求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自身特征, 建立相应制度。同时也应与其他地区与企业建立联动, 在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大政工”的方案, 并稳步执行。而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广泛的研究空间, 学术界也应结合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做出正对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宋伶俐.电力企业中大政工氛围营造方法探讨[J].中国市场, 2014, (25) :56-57.

电力企业应急体系建设 篇11

一、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缺少约束机制。

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站住脚, 不得不搞活经济, 要搞活经济就必须有一定的费用作为启动资金, 而目前由于没有好的约束部门经理的策略, 对业务经理的约束机制和监督作用无法进行正常的考核, 无形之中给一些部门经理有了“自我发展”的机会, 用钱随意性较大, 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致使有些电力企业亏损严重。

2、资产流失严重。

就目前来说电力企业对物资购销的管理计划性不强, 制度欠缺, 对物资的采购、运输、验收、付款及保管等职责没有进行严格的界定, 出入库的相关手续混乱, 加上会计记录核对工作的缺乏有效监督, 一直沿用传统的记账法, 所以资产短缺、毁损、滞销、报废或积压等问题时有发生, 资产流失惨重。另外加上线路改造费用和设施维修费用等, 致使企业存在潜在的亏损。

3、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一是有些电力企业在会计核算时账目混乱, 加上核算不规范, 造成“账帐不符”, 致使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二是就目前来说电力企业“账实不符”现象大有“人在”, 固定资产和存货没有能够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进行固定盘点, 就更不用提年清月结, 致使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混乱。三是有些电力企业出于自身考虑做假账或者设置“账外账”, 甚至打着给企业职工谋福利的幌子隐瞒、截留、转移资金, 私设“小金库”, 造成企业资金的体外循环, 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一定损失;四是由于电力企业管理者自身不正当的追求业绩, 往自己脸上“贴金”, 更有甚者地方政府部门为了“政绩”也暗示企业做假账, 会计人员迫于多方压力“编撰”利润, 在一定程度上是混淆是非, 对电力企业的是个“误区”。

4、会计监督“失效”。

一是财务收支失控、电力企业私设“小金库”现象存在。二是存在会计工作无章可循, 出现不完整、不真实会计数据, 最终出现财务报表的不真实。三是会计工作由于领导的不重视, 企业会计工作缺乏权威性与独立性, 难以真正发挥会计内部控制作用。四是部分电力企业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忽略了《会计法》的强制性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有时存在个人利益或者领导意图, 出现会计数据的人为造假。

二、建设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1、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新时期的电力企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章立制, 强化财会部门的管理职能, 对电力企业发生的一切有经济往来的事务进行参入管理, 并在管理中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化解各种风险。一是事前参入内控。在电力企业各种经营管理过程中, 建立相互制约、相互预防、相互牵制的“互控体系”, 在互控体系中确保财务控制手段能够参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内部岗位;二是事中始终参入内控。在日常会计业务核算的基础上, 加强对日常业务核查力度, 建立“以堵为主”的财务管理防控网;三是事后参入核实评价。由企业主要负责同志牵头, 会同企业内部水平高、业务精、有正义感、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组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核评”委员会, 定期对内部控制落实情况进行核查与评价, 确保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

2、企业购销存控制体系建设。

一是在物品采购环节, 由相关部门牵头, 会计跟进采取“库存定额”方法, 确保库存定额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在记账准确、确保正常生产的前提下, 根据账面库存量情况决定采购量。特别是需要采购大宗材料时, 应以订单询价的形式, 采取公开招标或者邀标的方式, 完善询价机制, 做到“货比三家”;二是在电力企业的销售环节, 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由会计和相关部门定期制定销售计划, 并报高层管理者召开“计划审题会”审核, 确保整个经营过程都在企业管理层的计划管理范围内;做到货销款到, 并于会计及时核帐对账。三是电力企业要加强对货币资金流量的控制, 同时对所有付款业务都需要经办人员签字, 经过会计人员的审核后, 报分管财务人员签章, 最后由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后方可到出纳员处领款。

3、电力企业财会人员的体系建设。

新时期电力企业财会队伍的素质要与时俱进, 方可不被时代淘汰、落伍。一是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进行业务知识的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采取“优胜劣汰”形式, 打破电力企业会计人员的“铁饭碗”, 让财会队伍有“忧患”意识, 以此优化队伍建设;二是注重选拔、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到会计工作岗位, 新时期会计人员的素质不只是简单地会算账就可以了, 还要懂计算机、会管理策划等等, 所以企业应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与深造机会, 从而培养一支既懂会计、审计专业知识, 又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管理策划等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三是鼓励财会人员积极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 只有这样的财务人员才不会落伍, 因为锦绣和继续教育的过程就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企业管理理论、方法、手段的过程。

4、电力企业内控监督体系建设。

一是针对新时期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状况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企业设置相对独立的、有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有了这个内审部门后, 要根据业务特点定期不定期的对企业额营销业务进行审计, 并做好审计报告呈交相关管理部门和有关领导, 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议和依据。二是要加快建设电力营销系统的内部集成、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的内控管理工作, 同时内控部门要监管审核结算电费和汇总电费的过程, 便于领导对此项工作的指导。

5、电力企业内部会计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

考核与评价是对企业业务的核实和评定, 是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督促企业各级管理者、执行者落实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和手段, 是领导认定部门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此要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的管控职能调查与评价。

参考文献

[1]郝远新.电力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7)

上一篇: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下一篇:脑神经损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