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

2024-05-27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共8篇)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 篇1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此,电力工业正在努力进行着改革, ,电力企业文化更应该加快创新与发展的步伐,给电力改革以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障。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的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根据经验得知,各项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而当制度失效时,企业经营靠的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会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所以,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是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建设,由此所实现的二者结合,才会创造企业发展的奇迹。

二、我国现代电力企业所需的文化建设包括:

1、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型企业文化。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了撤消原电力工业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的决策,从而打破了电力行业的国家垄断格局,电力行业不得不独立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风浪,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倘若继续保持过往“电老虎”、“电老大”的优越感,不仅面临经济效益降低的威胁,也增加了企业被市场竞争淘汰的危险。因此,为了保持我们电力企业的竞争力,除了进行企业体制改革、积极落实自负盈亏责任外,更要在企业内部渲染市场竞争意识,从人员体制结构的优化,到成本控制模式的完善,再到多种生产经营方式的进行,统一地都要围绕着“市场竞争化”这一主题牢牢进行。例如,我国装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装机容量约占20%,随着“竞价上网”政策的实施,很大部分的小型火电厂因为不可控的成本因素如管理者经营能力、员工素质、能耗等的增多,倘若继续停留在单一的经营方式下,必然难以生存下去。对此,我们电力企业不仅可以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划小电力行业内部单元(即与电力主业相辅相补的检修业、运输业、燃料业、后勤服务业等)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以增强企业专业化职能管理,还可以从电力主业生产经营上进行延伸(如发电厂的粉煤灰利用业、温流水产养殖业、电讯器材业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企业经营利润,这是电力企业适应国家政策要求的必然,也是电力企业全面适应时代潮流、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

2、以技术为导向的创新型企业文化。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自从实行厂网分开后,发电和电网两项业务谋求创新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强调节约能源、提高发电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后者强调科学规划、降低损耗、实现电网的经济运行,但归根到底都是一个道理——唯有先进的技术才能够保证企业不被社会和市场淘汰。因此,应该建立合适的激励制度,规范条例,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支持,特别要尊重人才,注重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干,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谋求企业的发展。例如在企业内部经常开展各技

术工种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此营造良好的技术工人学习业务的氛围、提高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建立各级人才库,适当引入知识守门型人才,利用这些人才加强同行或技术文献的密切接触,利用企业的共享机制实现难题的解答和知识信息的扩散;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这并不是意味着只是给出众人才荣誉和奖金就完事了,而是要求电力企业除了重点培养员工对象外,还要充分承认企业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价值,建立各个层次的奖励方式和标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Jeresam Gmalile就认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爱恩斯坦一样创造相对论,每一个普通的企业员工都具有创新的能力,他们能够创造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益于企业的方法„„”。

3、以安全生产为导向的责任型企业文化。

刘振亚总经理曾经强调:“对于安全生产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敏感度,要时时刻刻战战兢兢,时时刻刻如履薄冰,要实现可控与在控。”在安全生产长周期下,企业员工们很容易产生麻痹思想,以往就曾出现过很多因为“两票三制”执行不到位、检修走错间隔、带电合地刀或隔离开关等的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外还严重危害值班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我们电力企业在实施市场战略的同时,必须也把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落到实处,居安思危、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提高电力企业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应该仔细查找麻痹思想的苗头和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机制、管理、设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定期开展“反事故、反违章”大讨论;开展事故追忆、安全知识竞赛、党员值班岗位、党员身边无违章等各类安全活动;探索安全生产寓教于乐的形式,在使大家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要求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全力以赴,做到“天天讲安全、捉安全”,坚持每月的安全生产例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事故模拟活动,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安全评估体系,将评估结果反馈到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体系中,努力做到不断地培育和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总而言之,在电力企业内部必须牢牢抓紧安全生产这条弦,在企业内部形成严谨、认真的安全作业风气,把事故情况减至最低。

4、以顾客利益为导向的服务型企业文化。

以电力系统为代表的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已是众人眼中一道高悬的电门,电力企业由此面对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而且在过往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电力的长期紧缺使电力职工形成工作上的优越感,造成服务意识淡薄的现象。但是,服务也是生产力。要在社会中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人民群众及其他用电行业对我们电力企业的信任与支持,搞好服务是无可争议的道路。在企业内部形成广泛的服务人群、服务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对于前者来说,是指针对当今社会对供电部门最迫切的要求是供电可靠性的问题,我们必须更正经常拉闸限电、忽视用户利益 的做法,通过硬性措施——例如实行分时电价、均衡电力负荷,或者推广电力负荷控制和管理技术、实现电力负荷的可控——实现电力企业供电可靠的承诺。对于后者来说,是指针对当今电力企业内部员工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我们应该更正过往“电老大”的态度,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以“客户至尊”为主题的学习会、以揭露员工在工作中的不文明行为为主题的批评会,或者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客户反馈部门以使电力员工从根本上摆正权利和义务、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使员工由权利意识向责任意识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只有通过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企业才能得以长期的生产和发展,建立服务型文化,是我们电力企业的形象之本。

5、以人性为导向的人本型企业文化。

企业不单单是一个仅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和给员工提供温饱的地方,而且也是职工们实现自我价值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性组织。自从现代管理理论的引入,我国的企业也纷纷把企业管理的中心转移到人本管理上来,只有理解员工、重视员工、培养员工、激励员工、信任员工,才能真正塑造一个有利于全体员工和谐向上、学习创新、坚定信念、忠诚品质、协作精神与自我管理的氛围,才能让企业发展过程中谋求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精神力。有一

则寓言,讲的是从前有一只青蛙和一只蝎子要过河,蝎子不会游泳,请求青蛙能送它一程,但青蛙说:但是我怕你会咬我。蝎子回答:不会,如果我咬你,我也会掉进河里死掉的。青蛙听了后,觉得有道理,于是让蝎子坐在它的背上,一起过河。当它们来到河的中间时,突然,蝎子咬了青蛙一口,之后,它们一起向下沉。青蛙非常愤怒,问蝎子:你明明讲过,若我背你,你不会咬我的。蝎子感到歉意,说:我是不想的,但这是我的本能。然后,青蛙和蝎子一起沉没在河里。其实,我们都像蝎子一样本性难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交往风格。因此,在每一个企业中,基于人性的差异所带来的管理问题一直是企业管理很重要的一方面。电力企业的员工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骨干,但是他们肯定都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例如一个对电力技术并不是很熟悉的员工却对演讲很在行,那么他可以在企业晚会或者活动上担任主持,总之,每一个员工都需要被信任、被支持和被重视。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考评体系,而且要多深入基层了解员工的动况,知道属下员工的特点以及尊重他们的意见,让员工们获得适当的鼓励,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电力企业的工作当中,长而久之,形成企业内部热情、向上、信任、奉献的工作风气,大大地推进了电力企业创一流活动开展。

电力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一个由“人化”到“化人”的过程,即电力企业人格化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个性鲜明、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并在建设过程中教化约束全体职工,帮助职工树立起符合本企业发展战略的价值观并自觉维护本企业的权益。电力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下,要建设符合现代意义的新型企业文化的任务任重道远,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企业内部的积极措施来实现,切实将经验加工为信念、将理念阐释为规范、将规范转化为习惯,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灵魂的建设,这是一个值得电力企业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期待在新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下电力企业在时代的潮流中始终掌握企业建设的真义。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的制度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手段,只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才能凝聚起企业真正的力量,这个企业才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内部控制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都应成为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应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予以强化。同时,作为会计的主管部门应强调制度规范的标准化和监督检查的经常化。如果制度规范的标准化和监督检查的经常化能够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 篇2

1. 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

1.1 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的意义

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预算是实现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 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而言, 为其编制科学、有效、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了依据, 同时编制科学的施工预算是利用最小的投入成本完成最大的施工任务的关键, 预算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电力建设的施工之前, 各企业首先要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地预算, 要充分了解施工预算和施工中的不合理现象, 并对这些现象及时进行纠正, 从而对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

1.2 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 有利于转变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模式

高质量的成本控制和预算可以转变财务工作的管理模式, 而对于我国的经济市场而言, 电力建设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把财务工作的管理重点放在核算的控制上, 这仅仅只能发挥财务核算的的作用。编制全过程的预算可以增强事前预测和事中监控的力度, 不仅是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的核心, 也是控制平时生产活动的依据。

(2) 有利于整合电力建设企业的资源

利用编制全面预算的方法, 明确各部门的运营目的和活动范围, 梳理上下级之间内部职能、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 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责任, 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让每个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 优化资源配置, 发挥了协调企业整体价值和管理的重要性。高质量的成本控制和预算将电力建设企业的各个方面的业务全部有效地整合在一个统一的规划中, 这能降低企业内部矛盾, 推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沟通, 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3) 有利于对企业员工绩效的考核

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就是高质量的预算和成本控制, 合理有效地预算有利于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通过企业的预算计划和标准可以更好地评估和考核员工的工作情况, 根据考核给以相应的奖励, 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也推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电力建设施工的预算和成本控制现存的问题

首先, 电力工程建设的环境复杂且工期较长, 因此, 在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项目进行工程预算时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实际的施工预算太过于形式化, 没有有效地综合考虑所存在的因素, 工程预算管理不规范。其次, 建设工程的相关施工人员没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电力建设的工程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成本, 所以在对施工成本进行成本控制时, 要进行整体控制, 由于相关人员成本控制的意识缺乏, 从而造成建设工程的过度浪费, 提高了工程的造价。最后, 任何企业都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成本控制意识, 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浪费, 而目前大部门企业的奖惩制度都不完善。

3. 加强电力建设施工项目预算和成本控制的措施

3.1 对建设施工项目的种类、数量、人工费以及原料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

企业应该运用项目施工内容的高效预算方法控制施工种类, 针对电力建设的施工项目的特点, 用计算工程量就定额方法确定项目数量, 用预算定额以及计算施工位置的市场价格方法精准地预测项目的人工费。企业在电力建设项目施工之前明确原材料的种类、规格和特性, 然后进行详细地市场调研工作, 选取价格低且条件品质高的项目原材料, 再根据选取的原材料确定费用, 同时还要对原材料的保管和运输方面进行考虑, 进而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对建设施工项目的机械费和间接费用进行科学预算

施工期间的机械费进行的预算可能会经常出现和计划的情况出现偏差, 所以在项目的预算期间要根据建设项目施工的真实情况, 仔细考察设备的来源, 对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率及时进行考察, 做好设备的管理和养护工作, 减少设备的修理费用。另外, 在施工期间, 因为间接费用包括的内容比较简单, 数量稳定, 对间接费用的预算比较简单, 所以在施工期间, 形成的间接费用应约占项目施工总预算的20%左右。

3.3 对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其他费用进行科学的预算

为了保证其他费用的预算质量, 对电力建设企业而言, 就需要同企业的自身情况结合起来, 依据比例进行预算, 只有保证施工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才能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

3.4加大对项目成本核算的控制力度

成本核算工作是项目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进行的, 电力建设企业在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重点考虑对人才、设备和社会的成本的考虑。第一、企业需要制定相对应的制度预防项目施工人才的流失, 一旦人才流失严重会容易导致坏账的情况出现。第二、将规模大、专业性强、性价比高、功能比较单一的设备的成本均摊到施工期间, 进而做出更全面、科学的成本核算。第三、项目施工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所以在核算施工成本的期间, 还需要考量社会成本的因素。

3.5 利用经济、技术、合同管理的方法来控制成本

(1) 经济方法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对施工材料费用的控制力度, 重点对材料的使用数量和价格进行控制, 杜绝材料的浪费, 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加大对人工费用的控制力度, 在施工期间制定合理可行的劳动定额, 对用功的数量进行控制;加大对机械的控制力度, 在施工期间, 保证设备维持满负荷的工作状态,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技术方法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期间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对期间的技术方案进行相应的必选, 缩减项目成本, 获得更经济的技术方案。

(3) 合同管理方法

电力建设企业对合同管理时, 应加大对施工期间的合同的管理力度, 落实合同的条款规定的内容, 提高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质量。

结语

在当今电力建设施工企业体制改革的时代, 为了有效地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应当从成本方向出发, 积极地加强电力建设项目施工的预算的管理, 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控制, 这是现今电力建设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伟.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浅析[J].时代金融, 2015 (3) :83.

[2]梁华.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9) :254.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 篇3

【关键词】电力建设 施工企业 项目 施工预算 成本控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建设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对于电力施工企业来讲,项目施工的预算是控制电力成本的基础,高质量的施工预算能够为控制工程成本提供帮助。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电力建设方面的投资占据基础建设投资的比重相应提高,怎样高质量的应用好投资,提高成本控制质量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以下简要针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项目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高质量的预算及成本控制能够将企业各方面的业务全部整合到统一的规划中,利用编订全面预算的方法,把企业长期的运营规划及战略规划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各部门的活动范围及运营目标,理清部门之间、上下级间的内部职能及权责关系。利用控制预算及成本的方法可以推动企业各部门互相协调,降低内部矛盾,优化企业资源,从而为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二)有助于转变财务管理工作的模式

长时间以来,电力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重点都在于事后控制,仅可以发挥核算的功能。而高质量的预算及成本控制能够变更财务管理工作的模式,通过全过程预算的方法,增强事前预测及事中监控的力度。编订全过程预算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控制平时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

(三)有助于增进企业内部沟通

预算及成本控制工作发挥着协调企业整体价值链间互相管理的重要作用,能够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责任,有助于调节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预防发生因为责任划分不明确而造成的互相推诿情况。在项目施工期间,各个部门都各司其职,并且互相存在关联,增进了企业的内部沟通,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四)有助于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

高质量的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工作能够为企业进行绩效考核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创建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及绩效考核标准。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的预算标准,是评估及考核各员工工作情况的重要尺度。将员工真实完成的工作同预算进行对比,能够分析出期间的偏差,从而给予员工相应的奖惩。

二、提高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预算质量的措施

在电力建设施工企业中,项目施工预算指的是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参考中标价格,依据相应的施工条件、方法、从业者素养、机械设备等对项目施工期间应用的费用进行预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施工预算的质量。

(一)对施工项目的数量、种类及人工费进行科学预算

针对电力建设施工项目的特点,应用项目施工内容的高效预算方法来控制施工种类,通过计算工程量就定额的方法来确定项目的数量,采用预算定额及计算项目施工位置市场价格的方法精确预测项目的人工费。

(二)对施工项目的原料费用进行科学预算

针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来讲,想要对项目原料费用进行精确预算,重点在于施工前明确原料的规格、种类及特性,之后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工作。条件品质高,价格低的项目原料,依据选取的原料确定相应的费用。另外,在对原料价格进行考量的同时,还需要对原料运输、保管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保证原料费用预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对施工项目的机械费用进行科学预算

在进行电力项目施工期间,机械设备的台班费通常应用定额预算配合施工方法套算获取的。其经常会同真实的项目施工情况出现偏差,因此,在对项目施工期间的机械费用进行预算期间,需要依据施工真实情况,细致考量设备的来源,例如:企业自行购买或者租赁而来。之后需要对设备的工作效率及性能进行考察,做好设备的养护、管理工作,降低修理费用。

(四)对项目施工期间的间接费进行科学预算

在电力建设企业进行项目施工期间,形成的间接费用约占施工总预算成本的20%左右。因为其费用包含的内容较为简单,数量也较为稳定,通常包含施工从业者的工资、财务费用、办公费用等,因此,对间接费进行预算较为简单。

(五)对施工期间的其他费用进行科学预算

对于电力建设企业来讲,项目施工期间包含的其他费用大致有:直接费用、劳动者保险费用、项目税金等。想要保证其他费用的预算质量,就需要同企业自身的情况相结合,依据比例对费用进行预算。唯有保证施工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可以在项目施工期间对成本进行控制。

三、提高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质量的措施

针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来说,缩减施工项目成本投入的措施有很多,不但需要增强项目的科学预算,同时也需要加大成本核算的力度,从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努力,从而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加大对成本核算的控制力度

针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来讲,成本核算工作是由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及项目部门联合进行的,在对电力建设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对人才的成本进行核算。人才的流失很容易造成坏账情况的出现,因此,电力建设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预防项目施工参与人才流失,其是提高成本核算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二,对设备的成本进行核算。由电力项目施工现场来分析,包含很多专业性较高、规模较大的设备,其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功能较为单一,因此,在实施成本核算工作期间,需要把此类设备成本平均摊到施工期间,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其三,对社会的成本进行核算。对于电力建设企业来讲,其自身具备特殊性,项目施工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因此,在核算施工成本期间,需要对社会成本的因素进行细致考量。

(二)利用经济方法控制项目成本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电力施工企业可以通过经济方法来控制项目成本,具体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加大对施工材料费用的控制力度。在施工期间,材料费是重要的费用支出内容。因此,施工期间,需要重点对材料的价格、使用数量等进行控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杜绝出现浪费情况;第二,加大对人工费的控制力度。通常人工费占据工程总费用的20%,那么,施工期间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从而对用工数量进行控制;第三,加大对机械被的控制力度。依据施工设计编订设备应用计划,在施工期间,保证应用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使设备维持在满负荷工作的状态,从而提高经济收益。

(三)利用技术方法控制项目成本

针对电力施工企业来讲,在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期间,需要充分调动技术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对项目施工期间应用的技术方案进行相应的必选,从而获得经济性更高的施工技术方案,缩减项目成本。另外,企业在施工期间还需要积极引进新的原料、新的施工方法等,从而高效控制施工成本。

(四)利用合同管理的方法控制项目成本

利用合同管理的方法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同时也能够增强企业的经济收益。电力施工企业在对项目的合同进行管理时,应将时间范围设定在合同谈判的起始到服务期满。加大施工期间的合同管理力度,将合同条款规定的内容落实,从而提高项目成本的控制质量。

四、总结

近几年,电力建设工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上来,就应该从控制成本方向出发,这是现阶段电力施工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关键所在。合理的施工预算对于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不但需要对本行业的人力、材料、机械等进行强化管理,还需要利用对预算进行合理的控制来降低项目工程的成本,增强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值得人们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梁华.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9).

[2]张亮,李存斌.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能源技术经济,2012(01).

[3]张志文.浅析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08(04).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 篇4

电力企业职工安全意识与企业文化建设初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企业的工作方针,为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各个电力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确保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那么怎样才能把“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落到实处,在生产现场大力开展反违章和习惯性违章活动,强化“自保、互保、群保”的安全意识,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呢?笔者认为,做好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水平,是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和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观。

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

1、树立零事故的思想理念:电力行业是一个安全风险较高的行业,任何一个电力职工都是不愿意在生产工作中受到人身伤害或发生电网和设备事故的,如果把职工的这种愿望作为一种企业财富,结成大家一起来向“零事故挑战”的共同愿意,就会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再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就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准则,这样,任何事故就做到有效预防和有效控制,零事故就能实现。

2、加强对危险点进行重点控制和预防:要实现零事故原则,必须把岗位主体与客体的一切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点事先辨识出来,加以控制和解决,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对班组安全生产现场来说,对重点、难点、危险点要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在带电设备与停电设备之间、多--

工种交叉作业的生产现场、登高作业攀登处等必须悬挂各种醒目的安全标志并设专人监护,要从整治思想上的危险点人手,克服思想上麻痹和行动上习惯性违章行为,同时做到五到位,即安全思想教育到位、岗位“安全职责”履行到位、实施措施到位、具体行动到位、事前预防到位。要在发生事故因素、潜在危险、重点对策、预防措施等方面下功夫,以此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事故处理的能力,达到安全隐患大家清楚,事故预想人人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保证每次现场工作都能安全无事故。再从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的主体—生产一线的员工人手,采取发动群众,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专业把关的原则进行。

3、组织调动职工人人参与的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群体行为,单纯只靠班组长和兼职安全员是远远不够的。全员参加即大家共同参与,站在安全生产的立场与工作岗位角度,以零事故为目标,主动查找所在作业场所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因素。班组每个员工对承担的作业项目,生产场地作业的难点、危险点了如指掌,对可能会发生哪种伤害,引发哪类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故的突发性、隐蔽性和多维性,决定于生产过程中的系统性、动态性、群众性,只要班组把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班组全员行动起来,每一个工作班组成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一整套安全生产的防护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抓好“自保、互保、群保”的安全监督工作,在生产现场广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努力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过程无危险,才能实现班组生产达到安全、稳定、长效、无优。

4、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教育职工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这样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应该再提高一个层次,使之达到“我会安全”的程度。一个员工连自己都不会保护,怎么会保护好他人呢。安全教育逐步从“要我安全”的被动式教育,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主动式教育,只有“我会安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是基础,职工的生命安全问题更是一个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做好“我会安全”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公司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是杜绝人身伤害和人为事故的重要一环。

二、班组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生产现场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从心理学讲,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从可能发生的后果去提醒人们注意。因为 “讲危险”比 “拼安全”更直观具体,更有针对性、直观性,更易被职工接受,更易引起职工的注意,从而更能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分危险点分析和工前五分钟活动两步骤进行。前一阶段主要是发掘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后一阶段是重点落实预防措施。电力系统现行“安全票”、“操作票”管理制度,又是班组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班组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的内容:通过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应明确几个问题: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现场状况、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隐患、填写“安全票”、“操作票”等;危险点控制措施落实。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程序: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可分为五个步骤:即发现问题、研究重点、提出措施、制定对策、监督落实。

2. 组织班组危险点预防分析要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1)强化职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要把正确处理好违章和反习惯违章工作与安全教育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特别是在反违章和习惯违章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安全方面的规程和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组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学习和讨论,利用安全宣传栏等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强化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做好宣传教育,注重激励作用。班组要根据危险点辨识的结果,即实施结果,开展好考评活动,及时推广危险点分析活动中好的典型。

(2)班组长要事先准备班组危险点预防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开展活动前班组长要对班组危险点预防分析所进行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准备,以便开展活动时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引导性发言,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调动群众积极性,使大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应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不能一言堂,应让所有班组成员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节约活动时间,提高活动质量。

(3)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形式要直观、多样化。班组长可结合电网和生产现场状况,画一些作业示意图,便于大家分析讨论,或在作业现场进行直观的、更有效的分折,也可随着作业现场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危险点进行动态的分析。同时要抓好“两票”即“工作票”、“操作票”的审查和整理。“安全票”、“操作票”实施一段时间后,车间要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认为已形成典型的、标准化的“两票”进行系统审查、修改和完善,使其真正成为规范、标准的典型“两票”,作为现场保证人身安全和电网稳定运行的依据。

3、抓好工作前五分钟的安全活动

工作前五分钟的安全活动,就是指现场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班成员宣读工作票,交待安全措施和工作范围、内容等,它是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的结果(两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由现场工作负责人组织从事该项作业的人员在作业现场利用较短时间进行,要求根据危险点预防分析提出的内容对人、机、料、法、环进行确认,并将对工作危险点分析出的“两票”中所列安全措施逐项落实到人。班组全体员工应对所承担的工作项目、任务、可能会发生哪种伤害,引发哪类事故,如误登带电设备发生触电、误走带电间隔、起重伤害、高空坠物、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都要在作业前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防患于未然,从而保证每次现场工作都能安全无事故。

电力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问题研究 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1.电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哲学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在企业内部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行动纲领和思想准则,体现了企业的发展趋向和价值观念;在企业外部成为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经营原则,显示企业的活力和动能并最终体现为企业形象。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每项业务活动中,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思想、发展前景及员工的工作态度、精神风貌、整体素质等。

有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否优秀、完整,实际上能衡量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如何。因为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不仅有技术、装备、规模等因素,还有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力及员工的心智、情操、风貌等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

企业文化植根于本企业的沃土之中,渗透于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机体之内,是企业全体员工通过长期实践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原创性,它不是舶来品,不是单纯靠外力和借鉴就可以形成的。企业的一切规章、制度、条例、规范、规划、办法等,都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和载体;企业文化所表现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理念、共同愿景等,实际上是对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条例、管理标准等的提炼和升华。可以说,企业文化既是精神性的,也是物质性的。正因为如此,企业文化要随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完善,不会永远停留于一个层面。而停滞不前,脱离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必将失去生命力。

2.电力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体系

电力行业在长期的生产管理经营实践中,基本形成了电力企业文化体系。尤其是电力体制改革后,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电力企业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

奉献、率越、诚信、服务一一电力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电力是公共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这一核心理念体现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行业宗旨,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电力企业和电力员工的信念追求和行为准则。也只有如此,才能使电力工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和民众提供优质电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电力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也就是要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取信于民,与客户共命运,与社会同发展,让“客户满意、政府放心、社会认可”。正是由于以这一价值观为导向,许多电网企业制定了“创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开通了“95598”客户服务热线,以便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安全高效运作,优质规范服务,持续稳定发展—电力企业丈化的发展观。要在安全生产中促进效益提高,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有序竞争;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树立品牌意识、一流意识,建立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忠于职守,敬业负责,诚信待人—电力企业文化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这是电力企业取信于民,赢得更快发展机会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是电力企业内部强健的重要保证。

3.电力企业文化助推企业管理机制变革

电力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过程中酝酿形成,而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也脱离不开企业文化背景。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除要反映本企业的业务特点、技术要求、企业属性,考虑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发展远景等因素外,还必须体现电力企业文化的特色。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在符合当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方向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能够被企业员工认同,符合员工共同认知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不搞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条文。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及员工的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后者又与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客观实际密切相连。客观世界的变化必将引起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员工价值观念的改变,从而打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间的平衡。为了实现新的平衡,从企业文化的视角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使之适应新的业外部环境便显得十分必要。如此,又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并使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就是电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4.完善我国电力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4.1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企业规模扩大并不等于规模经济。那种认为通过利用各种资产手段将劣质资产大量纳入自己企业并在短时期内迅速膨胀就构成“规模经营”格局的企业领导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老想着实现快速增长,尽快追赶上领先自己的竞争对手。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时,应从企业实际出发,不能片面求大。实际上,企业规模只有与其所拥有的资源能力相适应时,才能发挥规模效应。

4.2对企业战略管理各要素的重新整合

将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五大要素按照入世后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围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使之更加符合入世后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4.3选拔、培训适应战略管理新要求的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超前意识、长远意识、全局意识和权变意识,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做到:第一,思想敏锐,目光远大,能预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提早做决策并付诸行动;第二,作为战略管理者应经常考虑长远的问题,增强预见性;第三,心中必须时刻装着企业全局,考虑企业整体的利益。从维护企业总体利益出发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四,在战略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切都要从现实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善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创新性,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

4.4构筑动态的战略管理系统

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不仅是静态的各个要素间的重新整合,而且要构筑科学的、动态的和具有适时反馈功能的管理系统。战略管理层要及时接纳系统终端对市场各种信息的回路反馈,修正管理系统中心的各项参数,重新整合后输出到终端,实现战略管理的“互动”,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系统控制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5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自主意识

企业核心管理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新思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改革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走出管理混乱的泥潭,重塑辉煌。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自觉地转变思想和观念,尽快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定位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并促成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追求效益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这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创新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管理机制改革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各级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借助企业文化推动、改善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基滨.论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建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总结推广电力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特制定《全国电力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评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纳入评审范围的优秀成果包括电力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实施案例、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以及电力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等最新成果。本评审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条 评审过程要坚持高标准、自愿申报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政府、企业、新闻界和社会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设立全国电力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专家评审组(以下简称专家组)及评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评审办设在中电联行业与企业文化部,负责组织协调优秀成果评审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评委会由中电联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专职副理事长、秘书长以及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有关领导组成。评委会领导评审工作,负责审定评审结果。中电联理事长担任主任委员,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并具体负责评审工作。

第六条 专家组由中电联有关部门领导、推荐单位领导和专家组成,组长由分管该项工作的中电联领导担任,专家组根据《办法》提出的标准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初审,并将初审结果报送评委会审定。

第三章 申报要求

第七条 申报对象

优秀成果的申报对象为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辅业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省级电力行协及相关电力企业和组织;电力企业管理者、电力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研究者。

第八条申报内容

(一)企业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特点、脉络、策略、方法、效果等。

(二)企业文化体系的形成、发展、创新及特点的总结。

(三)企业文化系统管理方法、理论依据、运行机制等探讨。

(四)企业在参与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变革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创新策略。

(五)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六)企业文化的实际功能、效果及启示。

(七)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案例。

(八)反映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理论探索、实践思考的论文。

第九条 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主要有以下五个要素:先进理念;有效策略;系统实施;完善机制;理论支持。

(二)申报材料以文字为主,包括企业简介,企业文化战略、脉络、体系、策略、成果、经验、方法等,可附注图表、模型等,材料正文字数一般在5000字左右不超过8000字,摘要不超过500字,另可提交其他佐证材料。

(三)申报企业原则上须创建5年以上,企业文化体系运行3年以上,有成效描述,如管理效益、企业素质、满意度等;提供3年主要经济技术和财务指标。

(四)填写主要创造人1-2人,参与创造人不超过6人。超过上述限额的人员由本企业自行

表彰。企业的上级主管单位和推荐单位的人员,以及外单位咨询人员不列为创造人。

(五)优秀案例要注重特色,注重探索性、前沿性,强调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突出电力行业和企业特色,是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某一侧面、某一环节的具体反映和方法样本。字数在3000—5000字,优秀案例创造人原则上不超过4人。

(六)论文论题为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创建发展过程当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思考;论文要具有思辩性、前沿性、典型性。论文主要面向企业管理者、企业文化的研究人员征集,字数在3000—5000字,并在公开出版物发表过的理论文章。

第四章 评审标准

第十条 评审标准

(一)先进性

1、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相融合,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精神,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2、遵循先进文化的客观规律。消化吸收、融汇古今中外的成果、方法、智慧并加以改进、发展和创新。企业文化系统管理方法具有科学性,反映企业文化管理、运行规律。

3、符合电力行业核心价值观。体现“诚信、负责、合作、创新”的电力行业价值观,体现电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创新性

1、创新文化建设模式。以文化建设的国际化视野,实现文化建设模式的创新,使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企业制度相融合。

2、创新文化建设方法。体现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方法的创新,在文化建设的结构、体系、功能和运行等方面有优化创新的突出表现,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中国特色。

(三)有效性

1、实现文化渗透。核心价值观为员工普遍接受,在思维和行为模式上表现出自觉特征,价值理念有效渗透于制度、机制、流程等环节。

2、形成文化影响力。企业内部凝聚力、执行力强,管理效能高;外部有影响力,受社会尊重程度高,品牌美誉度高。

3、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绩效显著,企业综合素质、人员素质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4、形成文化品牌。在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品牌管理、基层建设、基础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作用充分,有较为明显的品牌效应。

(四)系统性

1、文化战略。企业的文化战略设计与实施具有系统性,并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品牌等有机融合,协调推进。

2、实施路径。具备文化建设路线图或实施纲要;建立文化目标体系、传播体系、运行体系、考核体系等,机制保障作用明显。

3、系统管理。实施文化系统工程,如价值观管理、传播培训工程等;企业文化载体建设丰富,有支撑体系。文化建设上下、前后具有一致性。

第五章 评审程序

第十一条 评审程序包括:申报、推荐、评审、公示、发布等

(一)申 报:各申报单位按全国电力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申报标准提出申报,并按要求认真填写《全国电力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申报表》(《全国电力行业文化与企

业文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申报表》)(见附件2、3)一式三份以及申报材料的电子版(光盘或U盘)一份。

(二)推 荐:推荐单位为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辅业集团公司、省级电力行协及中电联各分会。隶属于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辅业集团公司所属的企业,由省级电力行协及中电联分会推荐时,应征求其归属单位的意见。对申报企业的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后,择优提出推荐意见并负责向评审办推荐。推荐单位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严格的态度对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自觉维护优秀成果奖的严肃性、权威性,在申报成果中择优向评审办推荐。

(三)评 审: 评审办对推荐上报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将符合规定、审查合格的推荐申报材料,按类别提交专家组评审。专家组对评审办提交的推荐材料进行评审,提出初评结果,并上报评委会。为确保评审工作的质量,对重要奖项的评审,评委会将根据需要对申报企业进行现场考察。

(四)公 示: 将评委会审定结果在中电联网站上公示7天。凡对申报的成果提出异议的,由评审办受理并负责协调和处理,有关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核实异议内容,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重新评议。

(五)发 布 : 评审办将异议核实情况及处理意见向评委会报告,由评委会最后裁定,正式发布获奖名单。

第六章 表彰奖励

第十二条 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的奖项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组织奖。

第十三条 中电联将对获得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包括优秀案例、优秀论文)的企业和个人颁发证书。

第十四条 对获奖成果通过有关媒体进行相关宣传与展示。

第十五条 对获奖成果择优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优秀案例、优秀论文的评选。

第十六条 获奖单位与个人,其成果可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七章 纪 律

第十七条参与评审的有关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公正廉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保守机密,团结协作。重要奖项评审相关人员应回避,对违反纪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消其资格。

第十八条申报单位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对违反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或撤消申报资格;对已获奖的企业或个人,一经查出立即取消获奖资格,收回荣誉证书并通过网站进行公告。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文化成果评选办法》废止。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 篇7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1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内涵

1.1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企业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其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而产生的,是企业处理与各个方面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的一项主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

1.2电力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内涵

内部控制是由若干个具体制度、政策和程序方法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在内涵和定义上,是属于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以专业管制制度为基础,以防范企业的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全方位地建立过程控制体系。

2我国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状

2.1内部控制的观念比较落后,风险意识淡薄

现阶段在我国很多电力施工企业,都存在内部控制观念落后的现象。很多企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就是企业中的一个个制度、手册和文件,而把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成本控制等当成内部控制,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2.2财务管理体制未理顺

目前,多数电力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延续过去的固有模式,往往仅侧重收入、支出及其审批程序等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内容单一,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分析、人力资源管理、 资产管理等重要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许多财务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力度薄弱或不到位,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3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受传统财务管理体制的影响,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不能满足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没有对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制度重视; 财务管理人员对新的管理模式的学习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会计中的数据不能有效的分析和统计,不能提供有效的信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3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

3.1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首先,效益观念。电力施工企业在花费相应的成本后要实现较高的效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要尽可能的节约成本费用。其次,风险理财观念。电力施工企业中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风险观念,准确预测因环境不断变化而引起的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另外,优化配置观念。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观念的重点在于强调企业实施的所有财务项目要保证权额与结构彼此的协调性、配套性,施工企业具有点多线长的特征,所以,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至关重要,是促进企业实现预期效益的前提保障。

3.2建立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第一,对财务进行预测和计划。财务预测是企业融资计划的前提,电力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预测时,应该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电力建设投资的结构与规模、竞争对手的数量与规模和市场建材价格变动趋势等因素的影响,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第二,对投资进行管理。企业的投资包括证券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是重新投资建设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是租赁还是购置。这些问题企业都需要进行合理的投资分析和投资管理。第三,对筹资进行管理。电力施工企业在进行筹资管理时应该考虑利用预收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进行短期筹资。

3.3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强化财务监管的力度

第一,在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方面: 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不能只是一味地引进优秀的人才,还需要不断地加强财务人员的后续学习,定期地根据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财务人员有自觉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意识,不断地扩充知识结构。

第二,在强化财务监管力度方面: 首先,企业要履行好建设项目的管理职责,必须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其次, 在结算工程款的时候,工程项目部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由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和监管人员共同进行计量审核之后再进行工程款结算。

3.4要健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控制体系的职责划分和职能权限

第一,电力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之前,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梳理,然后对流程进行层层分解,在每一个业务流程中都要找到关键风险控制点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第二,首先企业内部要避免职责职能的混乱交叉现象, 在企业内部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员工责任制,保证各个岗位的职责职能能够合理分配分工,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相互监督、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其次,企业可以利用企业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最后,管理者还可以利用企业形象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受到实时的保障和监管。

3.5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

为了制定适合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企业首先需要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发展状况, 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企业目标成本。其次,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将企业大的目标成本逐步地分解细化为便于实现的小的目标成本,从而调动目标执行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后, 企业要为推行目标执行者创造良好的服务和指导,使其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执行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

3.6建立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流是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企业经营决策良好制定的关键。为此,加强财务信息的真实、客观、有效性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企业开展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于企业的管理高效化和财务信息的高质量化有积极意义。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的利用时效,进而发挥财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7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电力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可以有效地把损失降到最低,能及时发现施工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使施工企业能及时进行防范和控制,对其具体情况做出各种预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电力施工企业如何了解自己在同行业中所处地位,主要可以通过企业财务状况评比,还可以通过相关财务指标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企业自身的财务实际状况。同时,在同行业中,施工企业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每个经营者必须时常考虑的问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可以进一步完善财务控制机制,从而可以实现规范经营、防范风险、消除隐患、 提高效率的目的。

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研究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重要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61;F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6-0075-02

电力企业的资金问题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资金属于密集型产业,正确、有效地管理和使用企业资金,对于企业的正常发展、不断壮大以及企业效益提高是非常关键的。在企业中开展精细化的资金管控工作,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自身。

1 电力行业资金运营特点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对于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电网建设发展速度稍有滞后。为此,电力企业应适当加快电网的建设速度。供电公司的业务职能主要包括买电卖电以及电网建造维护。前者是一个显性的资金运营系统,类似于商业企业模式;后者可理解为生产运营环节,实际上也可认为是资金投资使其升值的资金管控过程。

2 资金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1 降低财务风险

任何企业运行都有其存在的风险,为降低资金运行的风险性,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评估,使其降至最低。随着国家对电力建设的不断重视,电力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企业的风险归根结底回归到资金财务的风险,为此,企业管理者应当足够重视财务问题,防止财务风险所造成的危险可能,为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壮大提供可靠的保障。

2.2 促进市场化改革

电力能源是国家的基础能源,是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而电力企业是其生产与营销的本体。目前,电力企业的生产与营销模式逐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国有化特点的逐渐减小,企业正迈向市场化的需求管理,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资金的管控方式也得以改进和提高,有效地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市场化进程,降低了财务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3 保障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电力企业涉及的范围广泛,企业本身的基本资产庞大、数量多、流动性也很大。电能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对象,属于能源范畴,这决定了电力企业具有市场化和商业化的特点属性,相对于其他各行企业来说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更大,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为此,必须保障电力企业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3 电力企业传统资金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监管问题

企业的运转靠资金的流动,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应注意其监管问题。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资金损失或流散,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目前,国内的电力企业出现资金流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资金的管理过于松散,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起到约束作用。虽然有些电力企业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很多监督监管措施,但是在其执行过程中由于对财务信息掌握不足等原因,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3.2 资金管理问题

受电力企业自身特点的限制,目前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粗放,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与决策。企业内部的账户类别较多,缺乏统一的、集中的资金管理体系,使得决策者不能获取准确的资金信息,导致决策者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发生误判断。个别企业缺乏对企业的有效判断和对能力的评估,盲目进行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不可逆转的影响。

4 电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4.1 健全资金组织机构

为了完善财务组织机构,资金结算中心的机构设置是必要的。关闭电力企业在外的开户权,使结算中心能够清晰地划分整体和细化的财务情况,同时设置收入、支出的项目,保证资金流动的透明性以及做到有据可查,有效地对资金进行合理调度,防止闲散资金的丢失。此外,还应加强资金的循环使用,提高效益,形成高层决策者与相关管理层的资金管理系统,对资金进行及时监控,提高决策层对电力企业资金的把握、协调和监督能力。

4.2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资金运行的基本保障。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水平,需要健全财务管理体系,规范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财务平稳运行。财务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的每个角落,甚至是每个人,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是财务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可以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管理活动之间保持融合、贯通,保证企业优良运作。

4.3 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

为了加强电力企业资金的计划管理,需对资金的定额进行合理核定,编制资金定额流动计划。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平衡的调度,对流动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明确企业的物资状况,对资金的报销制度设置支取的标准和报销制度,确保相关人员在进行资金使用时可以参照一定的制度进行,促进资金的有效循环。另外,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资金的流动情况也需做出相关的要求,确定资金的清算方法,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尤其是电费收入款项。通过实时划转和压缩存量资金的方式,促进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促进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

4.4 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已进入尾声,电力企业也是如此。市场化的企业管理给企业带来了新鲜活力,包括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传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提高和进步,这就要求财务相关人员和负责人对整个企业的资金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强化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对资金运转和流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企业的稳定运转提供良好的基础性保障。

4.5 实现资金合理控制

nlc20230909094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支付手段的不断更新,线上资金管理应用得越来越多,给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了便捷。但是,对线上资金的使用应做好严格的管理,并通过网上银行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及在线监控,使资金的管理趋于透明化,做到网上结算有效提升资金的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控制资金的实时流向,使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控制更具操作性与可控性,对资金侵占贪污和货币挪用等现象做到有效安全防范,杜绝部门个人直接接手资金的行为。

5 结语

电力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自身的资金动向,资金管理的负责人应清晰明了地掌握企业资金规划。在了解自身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资金管理规范,科学地进行预算、控制风险,并在实际生产运行中不断改善,通过宏观和微观调控促进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系统更加进步。

参考文献

[1] 史晓坤.浅析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1):18-19.

[2] 祁伟菁.浅析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J].科技与经济管理,2015(11):185-186.

[3] 檀万玲,李雅婷.浅析电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J].能源电力,2016(6):45-46.

[4] 王学军.谈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9):77-78.

[5] 吴尚暐.浅析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J].经营管理,2011(4):13-14.

Abstract: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power enterprise.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wer enterprise's capital operation, it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of capital management in power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raditional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power enterprise,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power enterprise's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Key words: power enterprise;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mportance;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上一篇:咖啡店的商业计划书下一篇:用青春拥抱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