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那些实业家

2024-09-18

民国的那些实业家(精选3篇)

民国的那些实业家 篇1

钱玄同在北大任课, 向来不看卷子。相比考试成绩, 他更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学校只好给他一个刻着“及格”的木戳, 收到考卷, 盖上木戳, 照封面姓名记入学分册了事。

后来, 钱先生到燕京大学兼课, 如法炮制, 凡是考卷, 就交与学校。学校退回, 钱先生仍然不看, 也退回。学校要依法制裁, 说如不判卷, 将扣发薪金等。钱先生作复, 并附钞票一包, 说:薪金全数退回, 判卷恕不从命。

相比而言, 林语堂的考试更绝, 是以“相面打分”。每当学期结束, 评定学生成绩时, 他便坐在讲台上, 拿出学生名册一一点名, 被点到的学生, 依次站起, 他如相面先生一般, 略看一看站起的学生, 便定下分数。对没有十分把握的学生, 他就请对方到讲台前, 略微谈上几句, 然后定分。

对此, 他解释说:“叫我出十个考题给他们, 而凭这十个考题, 就定他们及格不及格, 打死我也不做!”他凭着超强的记忆力, 几节课后, 便能直呼学生的姓名。因此, 还未到学期结束之时, 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 他心里早已有数, 这就是他敢于“相面打分”的秘诀。据学生回忆说:“林教授 (相面) 打下的分数, 其公正程度, 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 所以在同学们心中, 无不佩服。”

史学大师蒙文通晚年任教于四川大学。他考试, 不是老师出题考学生, 而是学生出题问老师。考场也不在教室, 而在茶铺里。考试那天, 学生按指定分组去陪蒙先生喝茶, 喝茶之际, 学生提问, 蒙先生回答。他根据学生提问的水平, 判定学生的专业水准。所以, 往往学生的题目一出口, 他即能考出学生的学识程度。这种考试方式, 对老师的学问和临场发挥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1948年, 梁思成在北大讲中国建筑史。最后一节课讲完了, 梁先生就说:“课讲完了, 为了应酬公事, 还得考一考吧?诸位说说怎么考好?”讲台下坐着的20多位学生, 没有一个人答话。梁先生又说:“反正是应酬公事, 怎么都可以, 说说吧。”还是没有人答话。梁先生像是恍然大悟, 于是说:“那就看看有几位是选课的吧。请选课的举手。”还是没有一个人举手。梁先生笑了, 说:“啊, 原来诸位都是旁听的, 谢谢诸位捧场。”说着, 向讲台下作了一个大揖, 飘然而去。听课的人报之以微笑, 然后散了。

民国这些考试, 真是异彩纷呈, 那是老师对自己学问的高度自信, 也是对学生素质的真实体现。想想看, 今天还有哪一所大学里的哪位老师能这样考试?

(选自《时代青年 (上半月) 》2013年第8期, 有改动)

民国的那些实业家 篇2

1.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女子怕做错事,男子却并不在已做过的错事上有所遁避,所以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

——沈从文致张兆和

2.此刻是十二点,却很静,和上海大不相同。我不知乖姑睡了没有?我 觉得她一定还未睡着,以为我正在大谈三年来的经历了。其实并未大谈,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平心和气,度过预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忧虑。

——鲁迅致许广平

3.世上能有几个天才的人,能有几个疯狂的人,我得了你,用我的余年来爱你,那是我的幸福,能有几个人得到这幸福?我得到了,这是我的慧眼,也是我的幸福,所以你也不必自责,天下有几个人能得到这个幸福呢?我居然有了,我连自庆也来不及,何来怨恨?我说顾忌的,只是我给你的爱,还是太少,不够,我将在来生做犬马来补偿,愿我今后给你更多的爱,更多的照顾,这样我才能报答你。

——冯亦代致黄宗英

4.我只想有你和我在一起,劳碌终日,自食其力,谢繁华,绝交游,乐淡泊,甘寂寞,学那拙枝的鹪鹩,营巢蓬蒿之间,寄迹桑榆之上,栖不过一枝,飞不过半里,啾啾唧唧,唱完我们的一生。用政治术语来说,这就叫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说具体些,我锯大木,你操缝纫,一生如此,毫无怨言。这样,当我们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能含着满足的微笑,想到那伟大的上苍赐给我们的春花秋月没有被我们白白地浪费掉。

——流沙河致何洁

5.有你一切都好,有你爱我,我真幸福,我会写文章的。而且我决定安心等到暑假再和你相聚,照我们的计划去做,而且也决心,也宣誓以后再不离开了

——丁玲致胡也频

6.我们是怎么开始谈话的,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你用清楚的北京话回答,眼睛又大又美、深深地像是幻梦的鱼群,鼻线和嘴角都有一种金属的光辉。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给你念起诗来,又说起电影又

说起遥远的小时候的事情。你看着我,回答我,每走一步都有回音。我完全忘记了刚刚几个小时之前我们还是陌生,甚至连一个礼貌的招呼都不能打。现在却能听着你的声音,穿过薄薄的世界走进你的声音、你的目光……走着却又不断回到此刻,我还在看你颈后最淡的头发。——顾城致谢烨

7.梦醒来,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爱玲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

民国报纸的那些绝妙标题 篇3

原来是有人在针对丰先生的《乡村学校的音乐课》一画进行评论, 画中的孩子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 跟着拉二胡的先生唱歌。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和鼻子, 但读者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 仍能体会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于全身心地投入唱歌而带来的欢乐之中。泰戈尔曾这样称赞过丰子恺的这种画法:“用寥寥几笔, 写出人物个性。脸上没有眼睛, 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 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 高度艺术所表现的境地, 就是这样。”

抗战时期, 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 物价暴涨, 产品偷工减料, 连烧饼、油条也纷纷涨价。《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将一条物价飞涨的新闻框了一个花边, 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拟了一条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 薄了烧饼, 瘦了油条。见报后, 读者纷纷叫绝。

1947年, 金圆券大贬值, 民不聊生, 工薪阶层苦不堪言。武汉《大刚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出大字标题:

公教人员不是东西 (主)

是东西也应当涨价 (副)

标题以诙谐幽默的口气, 为广大公教人员的生存发出了一声呐喊。

1947年5月8日, 《文汇报》把国民党政府查禁《窃国大盗袁世凯》一书和四川省府务会议决定购买《伟大的蒋主席》一书分配给机关公务员这两条出版消息合在一起编发, 加了一条这样的标题:

《袁世凯》要查禁

《蒋主席》必须读

从字面上查 (当时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很严) , 查不出什么倾向来, 但加上这两行标题, 互相映衬, 读者一看就明白了, 这就叫“绵里藏针”的斗争艺术。

解放战争时期, 湖南、湖北一带的国民党报纸常刊登贺龙已被活捉枪毙的消息。一次, 某日报纸又受命刊登这一“新闻”, 原标题为“匪首贺龙昨被活捉枪毙”。一位编辑实在无奈, 便在编排时有意在“被”字的前面加了个“又”字, 出报时, 变成“匪首贺龙昨又被活捉枪毙”。仅仅一个“又”字, 使谣言不攻自破。

国民党统治区有一家报纸, 对蒋介石频繁打内战深为不满, 于是刊登了一篇文章, 标题为:战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这个标题是套用《论语》开头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文章发表后, 该报在一周内竟然被停刊两次。另一家报纸对此忿忿不平, 特意发消息以声援同行, 并加上这样的标题:报而时停之, 不亦乐乎!对此绝妙标题, 老百姓读之, 不亦乐乎!

1948年, 美国驻中国特使马歇尔奉命回国, 被派到南京接替马歇尔职务的是华莱士。当时南京某大报纸以《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作标题报道了这条新闻。此标题运用“回文”手法, 正读反读都一样, 巧妙至极, 至今为报界称道。

【民国的那些实业家】推荐阅读:

民国的鸿门宴07-21

民国07-03

民国上海07-18

民国出版05-25

民国文化06-18

民国体育08-02

民国宪法07-22

南京民国旅游05-21

南京民国建筑06-18

民国高考趣谈08-31

上一篇: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下一篇:综合定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