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 说课稿(共9篇)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题目)下面我将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理念这6个方面进行我的课题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 一 单元
第 一 课 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信息的传播媒体。(2)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4)了解计算机犯罪的方式以及安全机制。(5)了解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的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了解信息安全,遵守道德规范,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3)增强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3)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难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2)有效预防计算机犯罪。
二、说学情
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借助多媒体演示,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给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交流、比较等学习活动,并采用自主探索及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
四、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总结巩固”。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本节知识的主要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同学们是怎么知道这节课要到计算机教室上计算机课?学生会回答因为有课程表,有上课铃。由此引入信息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举例自己身边的信息,老师最后总结信息的概念并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本环节从两个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等)
(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哪些信息;
(3)、展示一些图片:学生交流,反馈信息。(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3、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通过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3 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六、说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实践探索,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说课稿 篇2
《可爱的家》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工具绘制“可爱的家”。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关于画图软件的认识、操作,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能运用一些常用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本节课教材首先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画图模块时,学生感知实践信息技术和美术的有机融合,达到运用工具绘制自己“可爱的家”的目标,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认识、了解、掌握“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的劳动,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逐渐提高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辅助工具栏中的设置,绘制出不同的样式。
四、教法、学法
教学前需要准备好多媒体网络教室,有网络教室软件,学生机具有Office Word 2003软件,学习机上有准备好的本课素材。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中的基本工具,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灵活运用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产生疑问,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采用试一试、画一画、练一练、想一想的学习方法,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动脑、动手来获得新知。
五、教学过程
根据我校启导课堂小组探究教学模式,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此课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境激趣
展示一组主要用“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绘制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利用绘图中的工具就能绘制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当学生惊叹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漂亮的图画如果让我们自己绘制,你觉得主要是用到画图软件的哪些工具呢?通过欣赏、提问,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思考。
(二)启学生疑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
1.自学教材: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教材是实现我们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2.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自学教材后,在对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拟定出小组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并在计算机上试探性地绘制《可爱的家》。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从而让学生逐渐明白获得新知的途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小贴士:如果想画出一个正方形或者圆角正方形,只要在拖动鼠标时按住上档键就可以了!
(三)导探释疑
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各小组的操作,及时发现各小组的操作情况,教师演示绘制“可爱的家”的一般步骤。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点,介绍各小组一些创新的方法,各小组通过观摩教师的演示过程后,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操作动机,这时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让各小组结合老师演示的思路和方法绘制“可爱的家”。
小贴士:
在辅助工具栏中选择不同的样式,画出来的椭圆也不一样。
(四)反馈拓展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学生一起分享、评价作品。鼓励各小组借鉴别人的方法,可以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家,这个作品可以是教材提供的,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综合运用所学工具绘制“可爱的家”,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传到班级群里分享,下一次课的时候教师再组织大家一起欣赏作品。
◆试一试
1.使用矩形和椭圆工具,接着创作你们的作品。如图所示:
2.使用今天学习的工具,还能画些什么?看看下面这位小朋友的画,你受到启发了吗?快快动手试一试吧!
◆我的记录
总之,本节课是根据我校启导课堂小组探究教学模式,即创境激趣—启学生疑—导探释疑—反馈拓展几个环节展开教育教学,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很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可爱的家》说课稿 篇3
《可爱的家》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工具绘制“可爱的家”。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关于画图软件的认识、操作,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能运用一些常用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本节课教材首先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画图模块时,学生感知实践信息技术和美术的有机融合,达到运用工具绘制自己“可爱的家”的目标,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认识、了解、掌握“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的劳动,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逐渐提高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辅助工具栏中的设置,绘制出不同的样式。
四、教法、学法
教学前需要准备好多媒体网络教室,有网络教室软件,学生机具有Office Word 2003软件,学习机上有准备好的本课素材。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中的基本工具,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灵活运用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产生疑问,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采用试一试、画一画、练一练、想一想的学习方法,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动脑、动手来获得新知。
五、教学过程
根据我校启导课堂小组探究教学模式,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此课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境激趣
展示一组主要用“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绘制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利用绘图中的工具就能绘制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当学生惊叹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漂亮的图画如果让我们自己绘制,你觉得主要是用到画图软件的哪些工具呢?通过欣赏、提问,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思考。
(二)启学生疑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
1.自学教材: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教材是实现我们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2.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自学教材后,在对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拟定出小组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并在计算机上试探性地绘制《可爱的家》。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从而让学生逐渐明白获得新知的途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小贴士:如果想画出一个正方形或者圆角正方形,只要在拖动鼠标时按住上档键就可以了!
(三)导探释疑
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各小组的操作,及时发现各小组的操作情况,教师演示绘制“可爱的家”的一般步骤。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点,介绍各小组一些创新的方法,各小组通过观摩教师的演示过程后,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操作动机,这时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让各小组结合老师演示的思路和方法绘制“可爱的家”。
小贴士:
在辅助工具栏中选择不同的样式,画出来的椭圆也不一样。
(四)反馈拓展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学生一起分享、评价作品。鼓励各小组借鉴别人的方法,可以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家,这个作品可以是教材提供的,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综合运用所学工具绘制“可爱的家”,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传到班级群里分享,下一次课的时候教师再组织大家一起欣赏作品。
试一试
1.使用矩形和椭圆工具,接着创作你们的作品。如图所示:
2.使用今天学习的工具,还能画些什么?看看下面这位小朋友的画,你受到启发了吗?快快动手试一试吧!
我的记录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说课稿张国平 篇4
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中学张国平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审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中学的数学教师张国平,我说课的题目是《从数据谈节水》,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法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本课整合分析,五部分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三节内容。课题内容是在学生刚学过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对统计知识的延续、拓展和运用,活动的主题是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节水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统计调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得到人文教育。为了使学生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对熟悉的生活环境产生自主的思考。所以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把它变成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2、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通过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结合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我这样设立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①灵活运用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描述数据.②学习从资料中收集整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描述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数据来源于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热爱数学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解决问题,作出合理决策的良好习惯
(3)体验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和节约用水的紧迫性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
3、重点和难点
(1)本节课,我确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为重点;
(2)“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1﹑可采用激发兴趣法和问题导引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1)分层分组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可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讨论交流。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突出学生的“探索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
学生分析
本批学生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经历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家庭电脑且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便捷方式。
三、课前准备
学生第一课时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整理的资料和本节作图工具:
1、一段阅读资料、生活中的图片白板链接资料
2、两份调查表:生活用水统计表、家庭人均用水量频数分布表
3、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同时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白板。
四、教学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我在课前就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大组。每组确定不同探究题目,调查历时一周,从报刊、杂志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提前下发阅读资料 —— 收集数据 — 整理数据 — 描述数据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资源共享多措宣传—归纳小结 自我提升—实践作业
(一)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下发课本:172-174页阅读材料,由各小组在课余完成数据的收集并提出以下参考意见:(1)明确课题、目的(2)确定数据收集方式(可查阅资料,问卷调查)。(3)确定抽样方式及样本容量(4)完成数据收集保存好原始数据。
学生:按教师提示,在各组内讨论,确定收集数据的方式,设计调查方案
各学生家庭水费单
[设计意图]将数据收集放在课前由学生自己完成,一方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另一方面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二)课题学习讲解
1、情景引入课题(3分钟)
教师:用白板播放一些关于“景色优美”、“水被污染严重” “浪费水” “干旱缺水”、的现象的图片
学生:观看屏幕,进入问题情境,回答(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
[设计意图]观看图片,让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导入课题的学习
2、整理数据(15分钟)
活动一:展示教材P172——P174页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课题活动问题(见课件)
教师:原始数据能清晰的反映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整理收集的数据?
学生:思考 小组内合作设计表格,并整理数据
教师:巡视,将做好的表格展示给全体学生,并及时指导,了解各小组分工合作情况
3、描述数据(10分钟)
教师:(1)描述数据可以用哪几种统计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如何选取恰当的方法,描述已整理的数据?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四种统计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稍后,又展示做好的部分图形供学生评议,借鉴。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描述数据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作图,感受不同描述数据的方法,进行比较哪种更恰当。
4、分析图表,得出结论(8分钟)
教师:从统计图、统计量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分工合作,并根据自己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尽可能让不同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小组合作完成并回答问题,大组讨论,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表达能力。
归纳:在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时候, 要根据数据特点和要比较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般情况下,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很好地反映
出整体中各部分的含量;条形统计图既能反映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又可反映整体中各部分的相对含量高低.活动二:(8分钟)
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活动二是在调查过学生家庭用水量的基础上,设置了以下问题: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的步骤有哪些?
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小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用水量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4)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按12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体积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进一步一探讨:
全班人均月用水量超过7吨水的有多少人?以三口之家为例,这些家庭一小时一共用去多少瓶冰红茶的水量?
计算:
34个3口之家每小时用水量:
34×3×20=2040(瓶)
太浪费了!
情感在此处得到共鸣,然后自然引出活动三。
学法总结:所有资源,突破难点。活动中,学生都是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意见,发表个人观点,代表汇报等方式来共享
[设计意图 ]1.来源于同学们身边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同时让同学感受到节水应从我做起。
2.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是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加深对资源现状的理解。
活动三资源共享:(5分钟)
曾有人说过:“如果人类继续浪费水资源,那么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
泪。”
师: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节 约用水的好办法。
生: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齐读)“节水诗”
口杯接水刷刷牙,洗脸洗手小水流;
淋浴搓擦关上水,浴后积水冲厕所;
餐具油污用纸擦,再用间断水来冲;
脱水注水机洗衣,洗衣二水将地拖。
[设计意图 ]教师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这样保证了使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所学知识;分析课题报告。达到人人参与活动,通过组内交 流又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极大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师:这一堂课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大家可有收获?好办法。进入下一个环节
四、归纳小结 自我提升;实践作业(约5分钟)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
请同学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本节所学,所感。
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技能),你认为重点是什么?②所学知识能解决哪些实
际问题?
③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课程,享受、回味。
2、实践作业
1、结合统计图表和调查结果,写一篇调查报告,说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及节约用水的紧迫性和可行办法。
2、写一份倡议书
3、建立节约用水的博客等
任选一题,也可小组合作。利用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
§10.3.2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扇形图淡水2.5%缺水
折线图可利用 0.25%节水直方图标准 50升
实际233升浪费
五、信息技术与本课整合分析
1、信息与数学相整合:教参中指出:“教学中如果能使用计算机作统计图或进行统计分析,将有利于理解统计思想。”通过鼓励学生在EXCEL中演示生成的统计图,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本节课的效率和效果。
2、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上网查找资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3、软件excel、Power Point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用excel作的《班级月人均用水量统计表》加深对身边熟悉的同学用水的感性认知和《我国工农业用水情况》条形统计图,既标准又美观还调动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利用Power Point制作的课件,用丰富的资料,增加了课堂容量。
4、引发学生清晰直观的思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师生、生生交流新方式。
6、我的课堂我做主:
通过设置问题链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美化课程表》是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本课属于接触并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模块中的内容,这一模块逐层深入,是培养学生基础技能操作,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重要知识组成模块,而本课在这一模块中是文字处理软件知识的延伸,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对前面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加深,对后面的内容做下铺垫,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制作表格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美化课程表》一课内容处于表格的创建与完善之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是经过辛勤劳动之后最终决定能否获得一张精美表格的关键,是对表格创建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通过对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如何引领学生去了解和掌握WPS表格的设置,如何激发起学生正确、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为下一课乃至今后其他知识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将是本课的主要任务。
二、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新事物更感兴趣,积极性高,理解力及创造力均较强。《美化课程表》一课,是在学生较为熟练WindowsXP以及WPS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用智能ABC输入法正确录入汉字的基础之上的深入学习。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并掌握美化表格的基本设置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感受美、鉴赏美,体验自我创作的乐趣;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同时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设置表格单元格中的文字格式;
(2)设置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
(3)填充底纹效果。
难点 (1)根据需要,选中并设置不同单元格的边框颜色和线型;
(2)根据需要,选中并填充不同单元格的底纹效果。
五、教法阐述与学法指导
本课我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激趣探究法”引导教学。
表格修饰的实际操作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增强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于本节课重点内容,我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掌握自学方法。同时注意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讲解和辅导作用。这将会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一生一台计算机;准备好相关表格以便拓展练习;
2. 教师机安装有广播教学控制软件,可实时控制学生机,进行演示教学及学生展示等;七、教学流程及设想
【本节课我设计了“情境感知,揭示课题” →“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归纳总结,完成建构”四个环节。】
(一)情境感知,揭示课题。
1. 教师出示上节课创建的课程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意图:因为本单元内容具有连续性,课程表的创建是新课操作的基础,所以先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预热”。
2. 教师同时屏幕出示两个“课程表”,引导学生对比。
在对比中,学生说一说两个课程表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教师由此引出课题《美化课程表》。〖意图: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以强烈鲜明的课程表对比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美化课程表知识的兴趣并转化为动力,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 修饰文字
⑴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两个课程表区别在哪里?
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发现文字、表格、颜色三方面的变化。〖意图: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文字格式 →
表格边框 →
填充底纹 →
〖意图:通过教师板书,增强理性认识,将知识点系统化。
⑵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上一单元“制作课余计划”的学习中,关于文字处理的内容,并结合出示的课程表,说一说文字的修改,可以修改什么?(视情况,可以引导学生看书P57)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板书:文字格式 → 字体、字形、字号、颜色
表格边框 →
填充底纹 →
〖意图:通过引导,使学生结合前一单元学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迁移。
⑶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书上P57~58内容,自主探究如何设置文字格式,并提出要求:
A. 学生3人一组,有问题互相帮助,但要注意讲清楚方法;
〖意图: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B. 有问题无法解决,可以求助于老师;
C. 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设置文字;
D. 比一比,看谁完成得最快。
〔教师巡视指导〕
〖意图: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⑷ 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选择性地请一位学生上前展示自己修改过的课程表,并说一说是如何设置的,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价,教师适时评价。
〖预设: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等操作内容在前一单元的教学中详细讲述过,相信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作为本节课重点,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演示的方式,让他们在巩固中学习,预计时间较短。
2. 设置边框
⑴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表格可以修改哪些地方?(视情况,可以引导学生看书P59)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板书:文字格式 → 字体、字形、字号、颜色
表格边框 → 线型、宽度、颜色
填充底纹 →
⑵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书上P59~60内容,自主探究如何设置表格边框,并提出要求:
A. 仔细看书,认真思考,学生3人一组,有问题互相帮助,但要注意讲清楚方法;
B. 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于老师;
C. 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设置表格边框;
D. 比一比,看谁完成得最快。
〔教师巡视指导〕
⑶ 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选择性地请一到二位学生上前展示自己修改过的课程表,并说一说是如何设置表格边框的,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价,教师适时评价。
〖意图:通过学生示范、讲解,强化操作方法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预设:学生会有二种不同的设置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的时候,可以适当评价哪种方法更简便,使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
⑷ 学生再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意图:重难点内容要巩固,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
3. 填充底纹
⑴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底纹可以修改哪些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板书:文字格式 → 字体、字形、字号、颜色
表格边框 → 线型、宽度、颜色
填充底纹 → 颜色、图案样式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颜色”和“图案样式”,如果说了“图案样式”,教师就势板书出来,并激趣引导,如果没有说“图案样式”,教师就暂时只板书“颜色”,在之后学生的自主探究中,一定会有学生会发现并设置,那时教师再引导并板书即可。
⑵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书上P61~62内容,自主探究如何设置底纹效果,并提出要求:
A. 仔细看书,认真思考,学生3人一组,有问题互相帮助,但要注意讲清楚方法;
B. 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于老师;
C. 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设置表格底纹效果;
D. 比一比,看谁完成得最快。
〔教师巡视指导〕
⑶ 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选择性地请一到二位学生上前展示自己修改过的课程表,并说一说是如何设置表格底纹效果的,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价,教师适时评价。
〖预设:学生应该会有多种底纹效果展示,甚至会有学生直接设置成图片作为底纹,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的时候,多予以肯定,并注意学生的方法演示。
⑷ 学生再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意图:重难点内容要巩固,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
【本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的方式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评价解决的能力,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完成“试一试”,对几个表格自由选择一到两个进行美化修饰(零花钱支出统计表、班级学生信息表、计算机零配件价格表、水电费统计表),并提出要求。
2.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修饰的精美表格。其他学生评价,教师适时评价。
〖预设:学生作品应该比较多样化,教师选择性展示时,注意挑选不同创意、不同表格类型或是问题比较集中的作品,并注意评价。
〖意图:把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并通过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使其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得到良好的发展。
【本环节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加强了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地、深层次的体验。】
(四)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教师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成果及体会,并要求回家后,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己打印一份课程表,下节课带来,比一比谁的最好。
【本环节使学生交流心得、互评总结,帮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建构。】
八、设计理念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教材地位及内容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及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册教材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简单应用为主要内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为自己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单元是在学习上网浏览信息之后,学习在网络上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本节课题为申请电子邮箱,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的基本概念,通过学习申请电子邮箱,为本单元后续教学服务;同时,强调网络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邮件服务器、电子邮箱、电子邮件地址的概念。
技能目标:学习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教学难点:对用户名和密码的选择。
二、说教法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主要采用愉快教学法,坚持兴趣第一原则,给他们以动力,促使他们学好计算机。真实运用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导,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电脑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注重网络道德教育。
三、说学法
新课标以学生“能用电脑为我们服务”为目标,倡导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任务。为此,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有大量的自主操作机会。并采用互动交流法,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的单向、双向及多向的情感互动与信息交流中,合作完成各项学习及运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与做”活动中以旧带新,习得并运用电脑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上网的操作技巧,浏览过很多网页,对网上聊天、QQ、BBS、泡泡堂等聊天方式都有所了解,而对于收发电子邮件则是基础比较好的部分学生才已经掌握了。老师询问同学们:“你们会使用QQ吗?”“会!”因为基础比较好的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过网上聊天了。老师再接着问:“另外有一种和别人联系的方式,电子邮件,你们会不会啊?”“会!”“不会!”有两种答案了,(课余时候我也了解过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很早的就懂得使用电子邮件,而没有条件的学生,还不会使用电子邮件。)老师话锋一转,今天我们就学习电子邮件方面的知识,进而让已经会使用电子邮件的学生说说他们对电子邮件的认识以及体会,在讨论中了解到什么是电子邮箱,什么是电子邮件等有关的知识。
2、引出课题,教师指导: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环节之一,学生如何能够尽快掌握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教师的引导和演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邮件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您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以非常快速的方式,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络,这些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象、声音等各种方式。教师询问班上有没有人已经拥有电子邮箱?(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大部分人都已经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请两个已经申请过电子邮箱的同学上到讲台,在老师的电脑上示范如何进行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边操作边解释,有疏漏的地方老师进行补充说明。通过让学生演示操作,使剩下的学生更有一种亲切感,同时也更有说服力,毕竟是学生讲解,而不单单是老师的说教。
3、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通过老师的指导,一名学生的示范,同学们已经初步明白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接下来,学生就要亲自动手动脑实践了。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开始上网去注册电子邮箱,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巡视,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使全部学生得到共同成长。
4、邮箱展示,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过程、激励”的评价方式。请每个申请电子邮箱成功的学生上到讲台上在教师的电脑打出他们的电子邮箱,展示在投影大屏幕上, 让所有人看到他们的.电子邮箱,看看睡的电子邮箱最容易让别人快速的记住,为下一课时的收发电子邮件做准备。
5、师生小结,共同成长: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制作表格》。下面我将本着新课标中“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专家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课《制作表格》。本节对于如何在文档中插入表格,如何修改表格的基本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旨在使同学们能够学会表格的制作,学会修改表格的框架结构。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的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了前面的知识,但是对于表格的制作掌握的并不透彻,还有很多需要学习与掌握的技能。另外学生个体之间的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因此知识点本身并不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基础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各自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会说出表格组成要素(2)学生能独立插入、编辑表格。(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五一出游计划表,学生尝试归纳总结制作编辑表格的方法和技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五一出游表,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四: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会插入简单的表格并且能够独立修改表格框架。
(二)教学难点 针对本课的内容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插入的表格进行合理的改变,从而使表格设计的合理美观。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属于进一步学习表格制作的课程,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发掘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教学中,启发、诱导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新课导入(提出任务):
同学们马上就要到五一假期啦,你们是不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啊?那这节课呢我们就来一起制作自己五一出游的计划表,更好的利用我们的五一小长假。
(二)新知探究(分析任务):
1.玩一玩:眼力大比拼(分成两个小组,出游一队和出游二队,让同学们打开事先放在电脑中的资料夹,一队使用文字的形式,二队使用表格的形式呈现资料的内容,然后由老师提出问题,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快速的回答出问题。让同学发现表格的好处—简单明了的展示内容,强调表格的重要性)2.说一说: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表格——课程表为例(在黑板上画出来)从而引出制作表格的要素1.表头:课程表占了一个大的单元格2.行:水平的为行,列:竖直的为列3.单元格:行和列相交出来的一个个小格为单元格。
3.想一想:让大家想一想五一出游计划表如何制作,帮大家梳理一下表格的基本框架,讲解知识点(1)合并拆分单元格(2)调整行高和列宽(3)手动绘制表格线(这里可以画出一个表格进行预设,假设同学们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计划特别多如何把行高调高)(三)巩固提高(完成任务):
做一做: 制作表格,首先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熟悉一下教材和老师刚刚讲过的知识,然后动手制作本小组的五一出游计划表,要尽量把表格制作的美观简洁明了。
(四)展示评价:
1.分组展示代表性作品,最后由学生投票评选出最佳的作品作为班级的五一出游计划表并且打印出来。2.让小组代表说一下自己的设计过程和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小组是如何解决的。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8
我说课的题目是《为新幻灯片布置背景》。
一、说教材
《为新幻灯片布置背景》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它是关于PPT软件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PPT软件的基础之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PPT软件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插入、移动、删除幻灯片以及给幻灯片添加背景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PPT软件插入、移动、删除幻灯片的方法。难点:灵活运用所学方法美化幻灯片。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
2、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先尝试,后演示
(四)学生探索性总结,教师纠正并补充
(五)自己尝试操作新的知识。详细阐述: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学生的作业让同学们观察并指出错误的地方,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怎样在PPT软件中插入幻灯片?打开课本找到正确的方法。”利用这种设计引导学生去自主研读教材。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获取新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的难点,我主要设计三种方法进行突破:
1、研读教材
2、同学间合作讨论
3、教师巡回指导。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各种各样,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先尝试 后演示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完成任务,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让学得好的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这样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同学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分层教学)
(四)、学生探索性总结,教师纠正并补充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学生一起总结操作过程的形式来让学生控索性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板书相应的内容。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五)最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给幻灯片添加背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五、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思索一个问题:“你能否把你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学习中的呢?”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合作学习,本节课虽然是在教室上,但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时自由走动,主动帮助别人或看看别人的作品,原本严肃的课堂变得轻松起来。
第三课《美化表格》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表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这堂课的设计。【教材分析】
《美化表格》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八课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在掌握了制作一个完整的Excel表格之后,学习如何合并、居中单元格,修饰文字,设置边框。这节课为整个表格的美化从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上开好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合并、居中单元格,文字的美化,表格背景的设置以及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审美观,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我为本课确定的教学方法是:(教法):对比式导入,以两张六年级的课程表为事件导入新课,把此表的全局设置作为贯穿全课新知识教学的主线,边学边练,教法与学法相渗透。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
1、教学重点: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这是表格美化的基础,又是整个表格编辑的基础。
2、教学难点:边框设置的过程。其中边框设置的顺序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重难点、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内容课时安排为2课时。【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下简单的介绍。本课分为6个环节,1、复习提问,2、导入新课,3、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4、展示学习成果
5、巩固练习
6、总结本课。(1)复习提问(2分钟)
首先,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行宽和列高的设置进行回顾,复习,并请1位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
(2)导入新课(2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课程表作为贯穿全节课的操作对象。首先我给他们看了两张六年级课程表,其中一张没有经过任何美化,一张经过了美化。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文字,边框,背景等几个方面找出不同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美化表格。(课题板书:美化表格)接着,我会把今天要学习的三个知识点板书出来 板书:①合并、居中单元格 ②修饰文字
③设置边框
板书重点,难点,是想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习针对性更强。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边框的设置,可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选择学习。(3)自主探索,协作学习(9分钟)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后,就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引言“老师今天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小博士,它能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学习今天的知识”。出示:“http://10.0.0.10/学习资源/小博士”。
让学生选择要学习的内容,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三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板书: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这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4)展示学习成果(16分钟)小组一——合并、居中单元格
①由第一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及时解决。
②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学生通过思考,作出自己风格的东西。
③小结本节内容。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明白设置之前,选中对象区域的重要性。④展示优秀作品。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
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小组二——修饰文字
①由二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学习的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应及时解决。
②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测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常识。③小结本节内容。④展示优秀作品。
背景的设置和文字的修饰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背景的颜色和文字的颜色搭配不好,背景的颜色太深,太艳,文字的颜色相比不突出。此时可对两个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注重颜色的搭配,突出文字,培养学生的美感。小组三——边框的设置
边框的设置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任务三的这个环节上,我仍然会由第三组的学生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此时,我准备了两套方案,1是如果他们成功设置的方案,二是如果他们没成功设置的方案。对于前者,如果演示的同学成功了,我会引出一个“小迷糊”的卡通人物,把“小迷糊”设置出来的表格展示给学生看,反问“为什么‘小迷糊’没有设置成功呢?”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对于后者,如果演示的学生没有成功,我会提出问题“他为什么没有成功,有谁愿意帮帮他们吗?”让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的问题。
然后,由老师综合讲述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内、外边框]的设置顺序的重要性,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将表格[边框][颜色][线型]设置次序打乱,并一一记录不同次序所对应的结果。
在学生完成任务三后,由“小博士”提出两个问题,学生探讨学习⑤ 怎么删除表格边框的某些线型? ⑥ 能否设置一种有立体效果的表格? 接下来是小结本节内容。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优秀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搭配,表格边框设置,其他特效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让全班评。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此环节,可按每小组的表现给每组加上红星。并且,我设置了一个奖项,最佳搭配奖,获奖的学生有三名。
6、巩固练习。(10分钟)让学生打开事先准备的习题,(六年级体检表)进行联系,(教师可在一旁指导)。其中有要求学生做记录的要做好笔记,需要讨论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双双讨论,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评比,完成好的小组加星。
7、总结。(1分钟)
(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①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我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②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我的说课完毕,课中的不足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创建演示文稿 》
一、说教材
《创建演示文稿》这一课是福建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从35页到39页的内容,这一课共有两个活动:活动
一、认识PowerPoint,活动
二、认识PowerPoint的幻灯片版式。它是学生初识PowerPoint
软件,制作生动活泼的“个人简介”、“成语故事集”、“民族文化介绍”的基础,这本教材编写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十分直观,每项活动都配有“做一做”,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很适合学生利用教材,结合上机操作进行自学。根据教材的目的和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PowerPoint应用程序。
2、知道幻灯片的“版式”的涵义。能力目标:
1、掌握如何启动PowerPoint应用程序。
2、能新建一个空演示文稿。
3、会保存制作好的演示文稿。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学重难点:建立演示文稿
二、说学生
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好胜,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本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对电脑Office中的一些软件已经有所掌握,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幻灯片的制作,可以胜任“小老师”的角色。
三、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综合选用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把“自主学习——尝试”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信息技术学生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在建立演示文稿时,我用已经制作好的演示文稿演示讲解,http://更多信息说课稿] 3. 参与游戏,突破难点。4. 归纳总结,成果展评。具体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展示用Word编写出的各种诗歌、日记、短文等作品。图文并茂的文学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认识Word的教学埔平道路。首先让学生观察、欣赏教师所展示的各种文学素材。
师: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的。Word功能强大,我们可以做word来写作文、记日记,还可以在文章中插入漂亮的图片,做好以后,还可以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让我们开始学习word吧。
[从学生身边的活动出发,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由此感知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断探索科学知识的真谛。] 二.设置任务,自主探究 活动1:word的启动。教师示范。
单击“开始”按钮,依次指向“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单击“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命令,打开word 2003窗口。
[板书:word 2003的启动。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命令。] 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启动方法?
学生上机尝试,请个别学生向全班学生做示范。
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请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启动word。
[通过学习让学生顺利地启动“Word”窗口的方法,并对其窗口进行初步的认识。] 三.参与游戏,突破难点。活动2:word窗口的组成。
1. Word窗口和写字板窗口很相似,先打开写字板窗口让学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2. 打开word窗口,教师介绍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任务窗格、状态栏等。3. 小游戏:
游戏1:在菜单栏中找命令。
游戏目的:熟悉菜单栏中的命令,每小组至少说出5个。指出相应命令所在的菜单,最好能说出命令的功能。
游戏2:在工具栏中找命令。游戏规则同上。
教师:工具栏中的所有命令在菜单栏中都可以找到,你们相信吗?
与教师比一比:学生考教师,由学生说出工具栏中的命令,教师在菜单栏中找出相应的命令。
4. 小练习:输入“实践园”中的文字。
[通过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兴趣高昂的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3:保存word文档。
1.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2. 在对话框的“保存位置”框中选择D盘中自己的文件夹。3. 在对话框的“文件名”框中输入文件名。
4. 单击“保存”按钮。学生完成“实践园”。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比较中掌握正确的文档保存方法,完成保存文档的操作,完成了理论到实际的应用,实践了知识的迁移。] 活动4:退出word。
学生自主尝试退出word的方法。[培养学生:
(1)动手能力(敢于大胆操作,掌握正确的Word操作方法)(2)动脑能力(敢于思维、想象,有探索精神,有求知欲)
(3)动口能力(敢于师生对话、同学交流,观点互动、取长补短、共同分享)。] 四.归纳总结,成果展评。
现在每组推选一名本组中画的最好最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大家分别给每个作品进行打分,评选出小小打字员。
(学生进行自主点评,打分,说说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9
我是8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遨游因特网。下面,我将以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样为思路。从说教材与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搜索网上资源》选自江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章。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浏览网站操作基础上而设立的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会利用网络搜索收集信息。建立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学生掌握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2、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学习成绩也可能存在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网上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和下载网络资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会使用关键词检索信息;
以及能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
二、设计思路
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做个小导游,介绍仙女湖”,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以查找“仙女湖有哪些特色”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仙女湖”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四、说媒体
1、文件:事先准备的电子表格。
2、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与网络连接的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三)综合运用,成果展示
(四)分层教学、培养协作学习习惯
(五)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六)课堂总结,再次深入展开 具体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姑娘-仙女湖》,同时展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仙女湖的风景图片。通过创设声形并茂的美好景色这一情境,利用学生对仙女湖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介绍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
(百度、谷歌、网址之家、新浪、hao123等)
2、任务一:自学搜索信息的方法(1)分类目录搜索信息
利用“hao123”查找“新浪新闻”、“ 联合早报”等。(任务1)(2)关键字搜索信息
进入“百度”,搜索“仙女湖”信息。自主整理出仙女湖的“胜景、文化、物产、气候及乘车线路”等。(任务2)
3、任务二:保存网页或图片信息的方法
保存搜索的“仙女湖”网页及图片等信息。(任务3)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之后进行尝试练习。通过一个个任务的抛出,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自主学习与自我探索之中。重难点部分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点拨、质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突破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综合运用,成果展示
转播学生作品,并对学生作品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学生将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填入老师布置的表格中,形成一份调查报告,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四)分层教学、培养协作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我在提供的课件中的辅导区里明确分类,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因为本节课的特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习过,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五)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另外一个任务:利用百度搜索国家级湿地公园-孔目江的图文信息 这环节中,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先完成,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六)课堂总结,再次深入展开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网络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六、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说课稿】推荐阅读:
万能信息技术说课稿05-27
【信息技术说课】《制作表格》说课稿12-17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说课稿06-30
英语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稿07-30
《制作简单的表格》信息技术说课稿06-30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说课稿格式09-03
信息技术教师计算机教学说课稿09-06
小报框架的设计制作信息技术说课稿12-17
(沪教版)信息技术说课稿——局域网的构建09-2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说课稿《插入艺术字》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