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评课稿(共11篇)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 篇1
信息技术评课稿(2008-2009下学期)2009-04-15 09:18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中小
叶老师上的是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flash动画中《文字变形》一课,是通过制作神奇的文字变形动画,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达到教学目的。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丽之处:
一、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本节课有三个教学目的:一是掌握flash动画背景颜色的设置,二是掌握文字工具的使用,三是学会导出flash影片。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成三个部分进行教学,每一部分完成一个教学目的。从时间的安排上来看,第二部分内容老师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及难
点。
二、从教学方法来看:叶老师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前面已经讲过本课要实现三个教学目的,叶老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将本课分成三个任务进行教学,每个任务完成一个教学目的。老师给将本课的内容分成每一个任务学生让进行探索、演示汇报,教师进行大面积的巡视指导,在操作中,掌握本课知识。
三、从教学效果看:叶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都能关注到全体学生,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文字变形动画。而且本课与前一课《会变色的鱼》联系很大,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上节课的知识要点的“形状动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从本课来看,学生上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非常牢。才使得本节课能够顺利进行。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课堂分组,小组合作学习不够明显,小组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上尤其是上机操作中,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之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使合作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整节课单独辅导比较多,显得比较累,也没有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长的积极性
与作用也没有能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师课堂上对学生作品评价以及课文总结性评价不够。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评价的好坏将直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参与课堂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听了叶老师这节课,我认为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都过于
简单,或者说是很少评价。
三、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看书。叶老师在教学文字变形动画之前,让学生自己看书,按照书上的步骤尝试着做。我看了好几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动手做,主要是学生不会看书。我将操作步骤给理顺了一下,让坐我隔壁那一组学生进行操作,他们很快就做出来。如果在学生看完书后,老师能够及时进
行指导,讲解,并将步骤理一下,大多数学生应该能做一些。
我认为这节课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但信息技术课起步较晚,没有一个特定的上课模式,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怎样去设计、实施、评价以及怎样真正从走向信息技术课到走进信息
技术课。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评课结束,借此机会谈点自己的想法:
从几次的教研的活动来看,我校微机室的硬件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在我看来,存在两种情况,其一缺少了一套多媒体控制系统。微机室里机器较多,人员较多,噪音也多,教师在课堂上讲话学生不易听清,课堂就更加混乱,如果配备了音响设备,课堂纪律相对来说要容易掌控一些。其次,教师演示如果通过多媒体控制软件,控制学生机器,让学生从学生机上进行观看,效果会差很多。首先,颜色会失真,再有,传输速度不快,导致学生机屏幕要慢一些,动画不流畅。如果将教师机屏幕投到大屏幕上,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第二种情况,人多机少。一个教学班有60多人,而机子只有30台,给组织教学带来了难度。
第二、信息技术课起步较晚,参考的资料较少,上课经验不足,课堂模式单一。教学竞赛搞了好几年,我们微机组都是我听叶老师的课,叶老师听我的课。对彼此上课模式已经很熟悉。我想以后搞教研活动,是不是能够走出学校,多去听一听其它学校老师是如何把握教材,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仅在小范围
内搞这种教研活动,无异于闭门造车,对我们帮助不大。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 篇2
我从教十余年来, 从只会上课到学会了听课, 到如今学会了评课, 也逐渐地从一个单纯的“教书匠”, 走上了科研的道路。现将我在工作实践中所总结的评课方法与大家分享。
评学生
1. 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更是如此。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我们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信息技术, 而且我们也没法预知几年后的信息技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情况下, 在信息技术课上教什么最重要呢?其实, 我们应教会学生应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来学习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我听过一位教师是这样教网页图片处理功能的:他先介绍了网页制作软件与文字处理软件的异同点, 接着给学生一个图片文件夹, 并给出问题:请根据网页页面的需要, 从图片文件夹中选择合适的图片, 设置网页的图片。学生做出的作品形态各异。最后, 这位教师对随机抽出的学生作品都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黄晓军
有的教师评价说, 这位教师整堂课几乎没有讲什么, 课堂纪律太乱, 部分学生的作品也很差。而我认为, 这位教师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给了学生一个空间, 一个条件, 一个问题, 一个权力。从中, 学生所得到是“渔”, 而不是“鱼”。他这样的课才是好课。
2. 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能力
狼捕猎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当狼捕捉比它们强大得多的动物时, 为什么它们能屡屡获胜?原因是它们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合作的社会, 如果他不会合作, 终将被社会淘汰, 因而,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一个永不过时的命题。例如, 我在教学有关“信息下载”的内容时,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 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学会如何下载信息, 而有的学生几乎从未碰过电脑。我就跟学生说, 教别人比自己做一遍更能牢固掌握知识点, 还会提升自我价值感, 而不会的学生通过向其他学生请教与交流, 不仅会得到计算机操作的技能, 还能学会与人交往的艺术。这一课时我通过导学案, 让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课后, 一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原来, 与人交往可以从请教一个问题开始, 而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 而且身边的同学其实都是很愿意帮助人的。”
3.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现在的社会是创新型社会, 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必须是创新型人才, 不然无法融入社会。在评课时, 我们要注意教师是不是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开展教学。例如, 在一堂公开课中, 有位学生问:“老师, 我实在不想学打字, 能不能我想什么, 电脑就反应出什么?”如果换作一般的教师, 可能会是另外一种回答了, 但这位教师是这样说的:“同学们, 首先我们为这位同学的想法鼓掌, 因为只有我们有了想法, 才会有实现的可能。刚才这位同学的想法, 科技人员已在着手研究了, 只是还没有成熟, 你将来考上大学, 也可以朝这方面发展呀。”看得出, 这位教师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评教师
1.评教师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首先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否则, 教师在带有不良情绪的状态下开展教学, 哪怕有再高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艺, 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实, 在生活中常看到有的学生因不喜欢教师而不学习他所教的课程。所以, 我认为要评价教师, 首先要看他是不是爱教育事业、爱学生。
2. 评教师的基本能力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那么他一定要口齿清楚, 表达能力强, 而且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首先, 要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因为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释疑解惑。一个不善表达的教师, 无法将自己的意思准确明了地表达出来, 学生就无法接收到相关的信息, 甚至会引起误解。所以, 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除此之外, 还要言简意赅, 化难为易, 将复杂问题分步简化, 最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问题。为了避免学生疲劳, 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幽默、生动, 面部表情要和善、亲切, 富有感染力, 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 要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学会倾听是人际交往的法宝, 而课堂就是一个小小的交际圈, 只有学会倾听, 才能更好地从学生不完全的回答中听出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理解, 才能更好地给予补充、引申或升华,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学生尊敬教师的情感就是在这一次次被教师倾听中得到强化和巩固的。如果教师因为没有很好地倾听学生的回答而误解了学生的意思, 并且给出不恰当的批评意见, 不仅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 学生还可能因为不被理解而不再继续听课。
再次, 要有善于提问的能力。提问是教师在备课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 因为问题提得是否恰当, 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看一位教师的提问, 主要看他的引导性提问能否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朝解决问题的方向思考, 看他解决难点的提问能否真正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看他的拓展性提问能否引发学生深思。所以, 教师问什么、如何问、什么时候问、提问的先后次序, 体现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能力, 是判断一堂课上得如何的一个关键因素。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 所需的基本能力可能远不止上述几种, 但它们是需要教师们在评课时尤其注意的。
3. 评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教学的归宿。如果教学没有效果, 那么评课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 评课时一定不能忘了关注本堂课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制定的教学目标落实程度如何、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如何等。
4. 评教师的教后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 教师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 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不断提高, 对教学过程进行改进和调控的方法与技能也得到了提高。通过课后教师反思, 能记录下课上的突发事件, 譬如:学生的一个特别的问题、教师的一个当堂灵感、一个很好的互动事例、一个备课时没注意到的错误操作。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再通过及时的反思、体会与感悟, 教师才可以逐步积累起经验与教训。所以, 通过对自己或同行的教学反思进行评价, 既能让我们看到课堂中的成败得失, 更能促使自己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使我们更好地处理和运用教材, 逐步掌握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 篇3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听课 评课 教师教学水平
评课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必要方法,还是提高教师团队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评课呢?先看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分析与教学建议》说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整合性和趣味性的特点[2]。具体为:信息技术已经和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成为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还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出路之一是“淡化”学科界线,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所以也是整合性课程,它与小学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实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点是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浓厚,则学习动力越大,学习效果越好,而且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一生关于信息技术的态度都有重要影响。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评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评课
(一)听
评课的第一步不是“评”而是“听”,这里的“听”不仅仅是指用耳朵的听还是指“听课”,它不仅需要耳朵听,还要用眼睛观察、用手记录等。听课是听课者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听课对于教师来说,首先是态度的问题,如不少学校要求教师一周、一月或一学期听多少课,导致有的教师直接将别人的听课记录copy下来,或敷衍了事地记录一下,被听的课不管是优秀还是一般抑或是偏下,认真听课对于听课者来说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学到一些成功的经验或是方法,从失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学习失败的原因所在,可以检查自己或是给自己提醒等,故态度决定一切;其次是听课的准备,要听就要有准备,教学内容、教学纲要、想好要听的课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不少教师对要听的课一无所知,出现所谓的“推门听课”,所以要做好准备。最后是听什么的问题,听什么很关键,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生活动等。
(二)评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
评课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明确评课的目的,直接影响评课的结果,评课要公平、公正、客观,有的教师害怕说出缺点得罪被评者,有的教师为了被评者得什么先进就只说优点等,其实评课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教后反思活动,并且一般都是团体性的教后反思活动,各人角度不同提出的问题就会很全面。其次是把握评课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思想的评价,是关系到教师教学理念的问题,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是着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主要评教师是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不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教学纲要的把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对教学纲要有没有吃透是关键,不能盲目地灌输学生计算机知识。
3.教学方法的评价,因循守旧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法,是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主的教学法,还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有的教师语言功底很好,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有的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较高,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进行教学等,评价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主要看学生的课堂反应如何、学生的投入度如何、教学目标实现如何等。
4.教学过程的评价,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否一环扣一环成为连贯、顺畅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得当等,都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所以评课过程中要关注教学是否流畅,内容的转换是不是生硬等。
5.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评价,它是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检验,有的教师以教学氛围是否活跃为标准,有的教师以学生完成练习或作品程度为标准等,笔者认为要综合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
(三)提升
在经历过听课与评课环节后,不管是被评者还是评课者都应该好好分析、总结、反思,总结其中的得失,进行自评,好的我是否可以想到使用,不足的我是否会犯同样的错误等。
1.提升被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正如笔者看到浙江卫视曾播的“我爱记歌词”节目全国领唱麦霸大赛一样,那些选手刚开始表现出来的水平与现在的水平简直是一天一地,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反思是评委在不断地进行评价,对于选手的缺点该如何改正,对于选手的优点如何扬长,让选手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与改正中完善自我。教师也是一样,评课将提出教师的优缺点,以及提出如何发扬自己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2.提升评课教师本身的水平,在评课中评课教师会发现被评者的缺点,此时会思考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发现被评者在课堂教学中有好的教学方法或好的教学理念等,思考是否适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评课的百度百科.
中学信息技术课评课稿 篇4
《PHOTOSHOP封面设计》、《FLASH的引导层动画》
现将自己听课的一些感受写出来,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优点:
讲课的教师亮点也很多我想按照课堂的发展来评一评:
一、评课前准备
从两节课所用到的教学资料来分析,两位教师对这节课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如:教学内容的选取,演示课件的制作,PHOTOSHOP、FLASH相关素材的落实以及源文件的制作,并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位教师对教学内容也做了非常深入的学习,对相关的教学理论的落实和知识点的突破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二、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两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从教学目标来看,我觉得左老师更好的兼顾了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2)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知识目标来看,左老师让学生理解了FLASH引导层的相关概念及特点,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通过学生学习演示课件来完成挑战任务,左老师让学生掌握了引导层的创建及简单的运用,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及知识探索能力。本课左老师通过挑战任务教学让知识点一步步加以突破和落实。
三、评教学思想
从两节课来看,两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思想还是比较新颖的,许老师采用的是导学稿设计教学模式,左老师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学生的三性中有如下的体现:
(1)主体性: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如许老师在新课的引入方面通过出示PHOTOSHOP修改过的“网络小胖”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PHOTOSHOP文字、选框工具使用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评价。
(2)主动性:利用导学稿、演示课件、相关素材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动手设计,并且还利用有效的电子教室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教学环境的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面性:在新授和练习的完成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全体学生全面参与。
四、评教法、学法
两节课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探究法等,是计算机教学常用的几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非常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所采用的学法有学习指导法,探究法。
五、评教学过程
本课左老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导入部分,通过播放一段“哈利波特”视频,请学生观察哈利波特飞行动画,激发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部分,主要分五个环节:
1、比较哈利波特两种FLASH动画运动轨迹直线和曲线;
2、曲线运动实现方法——引导层动画概念与特点;
3、学生自学小帮手演示课件,完成挑战任务一;
4、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制作中的问题;
5、学生完成挑战任务二并上传作品(巩固基础,点燃创意)。各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能很好地落实相关的学习目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且情境导入的素材和教学过程中引用的素材都是哈利波特,整体性和连惯性比较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很好的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总结与展示部分。教师对本课的知识点作了总结,加强了学生的掌握程度。
许老师采用的是导学稿设计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完成导学稿中的六个小练习,然后让
学生上台演示,许老师总结所学知识点。最后学生完成当堂练习,用给出的素材设计“学雷锋”宣传海报。这里许老师用到了提交作品投票打分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六、评教学效果
从两节课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自己的作品,而且对学生的启发不仅仅是完成作品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信心去尝试挑战PHOTOSHOP和FLASH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图片处理和动画制作的自学能力,并且能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存在不足及建议:
没有什么课是完美无暇的,如果说有什么瑕疵的话,我觉得可能这些方面值得去注意:
1、许老师的导学稿设计教学模式方法新颖,但是没有课前深入了解到学生的基础,造成很多学生一开始就无从下手。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导学稿,最后只完成了练习的前几个,有的甚至自己玩自己的。建议课前应深入研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分步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可以掌握得更好些。
2、左老师的课整体性很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很好的落实教学目标。但是在解决学生出现问题的突发情况中,如引导线两端与图片中心点相结合后为什么图片不沿着引导线运动的问题,左老师并没有完全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建议教师课前应有充分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应能很好的解决,这也表面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
3、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完成,教师没有对这位学生的操作进行较有针对性的点评。另外对每次同学们的操作情况也没有较好的总结与评价。建议让学生边演示边自己讲解,可能会更加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和兴趣。
4、两位老师都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做不来就自己乱玩。建议可使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方法展开,这样能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并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也能更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由于出现突发情况,教师的教学安排出现了问题,导致最后时间不够,后来的学生作品上传和最后的作品展示评价都没能有效的完成。建议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堂的组织管理尤为重要。
反思:
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见解,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演示、讲解模式
某些知识借助于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紧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
3、小组协作竞争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也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引入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3-5人的小组。分组的依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社会背景、以前小组学习的经验等。小组成员最好有一些差异,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倡导小组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强调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比一比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谁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全面深刻;谁提出和探讨的问题最多;谁收集信息的渠道方式多,信息准确;哪个小组的协作、沟通能力强、作品内容与风格都很不错„„这种竞争是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每个成员的学习、实践及成果为整个小组共享,每个成员的成功都与小组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而每个人都成功就必须组内协作、互帮互助。
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以问题的出现,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
三、信息技术课需要“作业”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低。但是不是说信息技术课没有“作业”。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成就性实践作业;针对每个实践内容设计评价量规;课后依据量规评价每个学生的作业;网上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进行激励。
四、语言艺术、板书设计也重要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提倡个性化教学将成为一种趋势,所以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表扬学生怎么说?对待违规学生怎么说?对待学力薄弱学生怎么说?机房上课屏幕控制怎么说?解除控制怎么说?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另外板书设计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也起到关键的作用。板书要尽可能地清晰罗列知识点、展现思维过程和展现操作步骤。
小学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5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针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难度较低,如果按照一般教学的顺次复习,重复旧课,既是对时间的浪费,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的.利用了课前的时间,跟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让教师对本来不熟悉的学生增加了了解,也使学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当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然很好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与传统的复习课不同,教师采取了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性,游戏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而竞赛的形式能够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一个小组提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另一小组进行回答,这样的游戏和竞赛教师制定了严格的游戏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慢慢变得认真起来,一个团队之间想方设法去找问题找答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真正将所学进行了巩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时刻注意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给予多余的分数奖励,我们可以看到,在游戏的开始,学生是比较羞涩腼腆的,越往后在教师大声的鼓励和分数的奖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举手回答问题演示操作,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 篇6
吴忠二中
陈光清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师的大量工作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备课,在备课中建立学科资源库,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文字、电子音像材料信息资源,以便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在本节课中的具体应用
马倩老师所教的《勾股定理》这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1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本堂课的教学教学目标有如下几点:
1、让学生经历从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转化过程,经历探求正方形面积间的关系转化为三边数量关系的过程。并从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由特殊推测一般的合情推理能力。
2、让学生经历拼图实验、计算面积的过程,在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各类型的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挥自己特长,通过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老师的介绍,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为边在格线上的图形,以便于计算图形面积 那么本节课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具体如下:
备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网络收集了大量的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并从中选了柏拉图证法、拼剪证法、赵爽弦图证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素材,对调动师生双方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磨课:所谓:旁观者清,除了虚心接受同学科教师提出的建议外,马倩老师还反复琢磨在录课室录制的视频,发现问题并反复纠正。上课:马倩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
1、由赵爽弦图引入,此环节利用白板展示图片及问题,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探究新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索,即与本堂课勾股定理相关的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学生实践探索 猜想归纳直角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利用图形探求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探求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来探索勾股定理的公式。在由特殊到一般的两个图形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实验了更多图形,让学生自然的猜想出本节课的知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此环节信息技术的运用扩大了教学中启发、刺激、反应的可能范围,使几何教学发生重大变化,使学生能主动地加以观察、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思维。
3、证明猜想,得出新知此环节教师在信息
技术的支持下,真正地体现了“形数统一”:图形的动态 变化是参数驱动的结果,数可驭形,形可表数.
4、习题练习:习题的安排非常合理到位,有针对性,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此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的做题过程,节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的效率,同时有最后一题引出勾股树,并利用媒体动态展示勾股树
5、课堂小结:邹老师能采用前呼后应的方法对本堂课进行小节,这样能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于本堂课的重点、难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本堂课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活跃性有待加强。
2、课堂上要给学生提问和质疑的空间。
3、教师感染学生的能力要加强。
总的来讲,本节课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了数学学习过程,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二、信息技术在本学科中的具体应用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其作用和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能创设灵活、有效的教学环境 合理的数学教育,应该使学生有机会在现实背景中,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探索规律,建立模型,实现再创造,并从中寻找相应的数学模式,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几何课的教学中,各种图形变化很多,特别是立体图形,要将其画出来不容易,而利用多媒体能用语言、文字、图像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则能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信息,让其更有效地做出反应。用计算机的制图功能,能以不同的层次或色彩将立体空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功能大大的扩大了教学中启发、刺激、反应的可能范围,使几何教学发生重大变化,使学生能主动地加以观察、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思维。
例如,初中几何中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若单纯讲授则显死板,相反若是利用计算机,则可设计如下情景:屏幕上给出一个三角形和“平移”、“旋转”、“反射”等几个按钮,选中哪一个,三角形都能产生相应的变换,于是出现不同位置的全等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不仅很好地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而且接触到了“变换”的思想。又如在讲授“轴对称”的概念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 “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这样同学们就会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理解 “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进行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再如,在学生开始学习初步的统计知识时,统计图是分析、整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课程就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尽量安排这方面的知识。在讲授数列知识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医疗制度改革.引导学生计算出父母的医疗保险账户中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医疗保险金,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数列公式。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习变得轻松自由。另一方面,其他学科知识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在讲授〈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一节课时,可以把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指导学生运用电子表格计算自己和本班同学标准分的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先后安排了《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利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这些都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既圆满完成了信息技术课自身的教学任务,又扩充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数理统计知识的认识和进行统计计算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又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注重过程教学,由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探索性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则为学生进一步展示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改变了传统的重知识、轻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概念与数学关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利用计算机具有很强的生成图像的功能,在一定的程序控制下得到函数的图像,从而增强学生对函数概念与性质的理解。因此人教版教科书先后安排了《利用计算机画函数图像》、《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能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或合作,独立地或互助地发现问题,实验调查,用观察、类比、分析、归纳、猜想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高层次的能力,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则使信息技术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如几何画板可以为 “数学实验”提供理想的环境。用画板几分钟就能实现动画效果,还能动态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通过拖动鼠标可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画板让学生作数学实验。这样,就可用新型教学结构取代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结构。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主要不是讲什么、怎样讲,而是如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这样,教师就由课堂的主宰、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个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们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则可以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空间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例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又如学习《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一课时(如右图),学生利用计算机可以画出精确度很高的反比例函数图像,而且画图的速度也非常快,通过画出的反比例函数图像,研究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评课稿 篇7
群贤小学 范海红
吴老师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们在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也是学生对前面所学的食物营养成分和营养要均衡以及食物变质等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吴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材料设计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在这一整节课中,吴老师通过有层次、有先后地出示材料,利用材料引导教学,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再用学到的知识去指导生活。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这节课是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编排的教学课题,主要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获取食品的相关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加强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提高选择食物的能力。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教学思路层次清晰、环节紧凑
本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信息”这个词展开的。1.先是找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2.接着利用信息来剖析症结问题(即影响食品保质期长短的因素可能有哪些?),3.最后利用信息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全部教学活动在编排组合、各活动间的连接过渡等都非常流利顺畅,连接奇妙,全部课堂教学保持了良好的整体性。3.课堂中,师生共生互长
在课堂上吴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注重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成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师生在互相激活,互相悦纳中共同生成了课堂的精彩。如老师给学生介绍自己准备去旅游2周,请学生帮忙选择带哪种牛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活动中增强了师生的情感,起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情绪是饱满的,他们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感悟到了课堂生成的精彩。
教学永远是缺憾的艺术!不管老师的预设有多充分,准备得多好,课堂却永远像雾里看花,无法捉摸。本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问题:
教学结构安排还可以更紧凑,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优化。例如对于第一个活动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后续的拓展可以简单讲解,这样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在完成最后一个活动。老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时或当课堂回答特别精彩时,可以适当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更好的坚定学生的信心,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评课稿 篇8
(一)丰富的信息资源,打开学生视野之窗。
1、落叶的不同外形的图案欣赏。
2、秋天的落叶景色欣赏。
3、落叶型书签作品欣赏。
4、叶型书签的制作方法、步骤的观察与欣赏。
5、汶川大地震资料的图片欣赏、升华情感。
6、各种媒材制作的书签欣析。
(评价:孙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内,打造了超强的信息容量,旨在扩大学生的视觉储备,这一作法非常必要,因为观察、欣赏、发现是美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清晰的演示法教学,帮助学生找到方法之匙。
(1)选择有美丽图案的图片(如挂历、明信片、贺卡……)。
(2)勾勒叶子外形,写祝福语。
(3)剪出打孔,系绳。
(评价:演示法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准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制作方法的金钥匙,突破难点教学,易于掌握,是激发学生动手操作,乐于参与,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兴趣的必要教学方法,利于融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
(三)白鸽送祝福,为学生搭建作品展示的舞台。
精美、大气的白鸽板书,为学生们的叶型书签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为汶川大地震的人民送去诚挚的祝福。
(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精美、美观、有美好愿望的展示作品的舞台,还刺激学生创造美的书签作品的热情,从欣赏美、表现美到创造美的自然升华,随时随地为学生创设美的学习氛围为享受美创造条件)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的教与学纵然有许多的可取之处,但还有改进的必要。如:
(一)课改中“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宗旨,旨在让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实践,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与帮助者,教学设计应认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紧紧抓抓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让学生保持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导入尤其关键。欣赏秋天落叶风景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改为为汶川大地震中幸存者中看读中的人送上制作的书签,表达祝福,用情感熏陶,任务驱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可好。
(二)课改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从传统的接受型学习向自主、探究型学习方式转变。本课中教师使用的多是谈话式的启发、发现、演示、传授型教法,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平稳,多为一问一答式,教法比学法多样,演示过程较长,消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制作的方法。如教师在示范方法(二)时不作示范,而是改为小组合作探究式学法,让更多的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探索、联想,寻找的状态,更能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的学法也会多样化。课堂的动静会更有节奏,富于变化。
信息技术评课心得 篇9
分享
创新
信息技术评课心得范文
本轮全员性听课小学组共有4位教师上课,分别是王强执教的《键盘的认识》;付小俊执教的《小海龟画小旗》;章力执教的《excel公式的认识》;武曲执教的《画画我的四叶草》。
1、第一节课,《键盘的认识》,因为小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王老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并组织好这节课,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键盘的分区及功能键,总体来说不错。不足及建议:这节课的难忘比较大,如果是比赛课,应尽量避免选这样的课题。教师的语言不严谨,有些陈述不太准确,还应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那些已经会的同学增加点难度。
2、第二节课《小海龟画小旗》是一节上得非常好的课,组织很恰当,利用课件来指导是一大亮点,应该是完成教学任务最好的一节课。在开始复习时就能很好的把教学重点穿插进去,新课教学时利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logo的基本绘图命令。建议:讲解归纳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老师在总结归纳,应该让学生来归纳,不要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3、第三节课,《excel公式的认识》这节课用一个故事来导入,采用情境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这节课的设计是一大亮点,把任务和故事很好地结合起来,充满童真童趣。建议:excel运算符号和常用的数学符号不一样,教师要重点讲述。在讲解括号是可以先让学生先用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来计算,然后自己从错误中找到问题。
4、第四节课《画画我的四叶草》,这节课的优点是,课件做得非常好,能很好地利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学生的练习量也很大,很到位。不足和建议:选课不太好,内容有复制、翻转、变形等,比较多而且难度较大,四叶草应该是叫三叶草,还有就是教师的课件、练习等切换太频繁。
总的来说,这四节课各有各的亮点,都很好地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建议如果是正式比赛课,要注意选好课题,课堂组织教学还要加强,教师的语言还要简练。
信息技术评课心得(2):
1、课堂情境创设和课程导入部分提倡快速、简洁和吸引力,体现出技术方案对信息本体的传递,同时尽量减少无关信息对需表达信息的干扰。信息技
免费
分享
创新
术教学的一个目标就是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运用和表示。忽略了这点,我们就会走入各种误区。
比如有一个老师在教网页中插入横幅广告组件时,播放了一段神州六号起飞的画面,从播放到结束,绝大多数学生,包括听课老师吸引力都集中在视频画面上,但随后老师又对网页上面横幅动画进行提问,让学生有点摸不着脑袋。可以看出,信息没有被有效传达,因为受到了与课程无关信息的强烈干扰。
还有一些老师只是简单的运用了静态画面和动态画面的对比引入横幅广告组件,让学生得出动画的效果就好。我认为这样的设计也缺乏说服力,没有体现出信息的本体作用的技术方案我认为都是不合理的。也许我们在做课程设计时考虑一下它为什么叫横幅广告组件会对课程设计有帮助。如果我们再做一个对比的话,童苏的藏头诗导入设计我认为是完美的。
当教师创设的情景或者任务能够成为现实中的需要,或者激发出学生的内在需求、现实需求时我认为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导入设计,至于它究竟归属于什么指导思想下的设计并不是非常重要。没有由来的课程导入,为了任务而任务的课程导入是非常失败的设计。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 篇10
双峰寺镇中学王慧敏
我参加了数学教研活动,我评一下范玉荣老师的课,范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符合学生的认知成长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学生活动,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听了这节课,让我很受启发。就这节课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自然导入新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这一点范老师做得非常出色。
他先用多媒体,展示水泥进出货数量和库存变化的表,让学生一下子亲近生活。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思考有关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引出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
二、注重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如,范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充分为学生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正堂课气氛热烈。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归纳出同号异号两数相加的方法,再利用题目做一做,巩固加法法则的运用。
三、合理安排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
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中,范老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的上,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首先,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发下的试卷第一,第二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还运用课内练习。
再次,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如从同号两数相加,到异号两数相加,再到互为相反数之和。这些题目考察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本人认为不足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教态不自然亲切,范老师一上来显得一点紧张,给了学生一个紧张的氛围,没有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
2、板书有点乱,因板书的内容太多,而能写的黑板太小,再加上学生的板书,导致粉笔字模糊不清,可能是准备不足。
3、范老师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较少。
小学语文评课:《梅花魂》评课稿 篇11
本周是五年级的杨絮惠老师的示范课。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就以杨老师的这堂课写了评析稿,我觉得老师们都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都是优秀的。例如:
1、李献秋老师
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角度进行评价。她说:在教学杨老师富有激情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在这堂课中,快学完课文之时,杨老师这样问学生:“外祖父把手绢递给我时,此时外祖父会说些什么呢?”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语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想象,学会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老师做到了。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伸出热情的手,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自己!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但今天这堂课在“生生对话”这方面不够体现出来。
2、王新新老师
(1)情穿全课。教师在备课时准确地把握了难点——体会老华侨的情感,从而设计了吟诗入情,赞梅生情,对话抒情的三个大环节。针对每一处环节老师设计了不同的过渡语,老师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得到提升,情感不断地得到升华,从而一步步的走进了文本。老师教学的情感线是很清晰的,强烈的。
(2)浑然一体,过度自然。《梅花魂》一课讲了五件事。每件事都是有因果联系的。老师利用因果关系,一一带出,推着情感不断深化、强化使情感达到顶峰,最后化作了一曲《中国心》结束。
(3)从学者学的情况来看,学生都有“学习主人翁”意识,能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之中,能充分搜索到自己的记忆仓库,结合自己的知识、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敢想敢说,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生命感觉等方面进行评价。
3、黄卡丹老师
(1)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感悟。上课伊始,扬老师以课件展示梅花图,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一幅幅冷艳幽芳的梅花,如临其境,如闻其味,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喜爱梅花,歌颂梅花。在学生谈感受后,杨老师来个自然的过度:从同学们的感受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喜欢上了梅花,文中也有一位老人很喜欢梅花。而且,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
1、吟诵诗词,黯然流泪;
2、弄脏梅图,大发脾气;
3、不能回国,痛哭流泪;
4、临别之际,送墨梅图;
5、离开星岛,送绣梅绢。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课堂上,杨老师的语言饱含激情,力图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第十三自然段时,杨老师适时播放了一首《我的中国心》的音乐,伴着老师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并以自己的这种感受朗读课文(先自由读,再个别读,最后齐读。)。结尾又以《我的中国心》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读”来评价:今天教师指导读书归纳起来是三大亮点
1、巧用过渡语,使学生想读。
2、教学情境,使学生敢读。
3、巧变朗读形式,使学生乐读。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推荐阅读: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说课稿08-29
万能信息技术说课稿05-27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说课稿06-30
英语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稿07-30
《制作简单的表格》信息技术说课稿06-30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说课稿格式09-03
信息技术教师计算机教学说课稿09-06
(沪教版)信息技术说课稿——局域网的构建09-2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说课稿《插入艺术字》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