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2024-10-21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通用10篇)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1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什么是信息?

信息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无处不在。信息已经和物质、能量一样,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物质资源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必要材料,能量资源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动力。信息则为人类的学习和各个领域的生产提供了素材和知识来源。因此,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广义地说,凡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它包括微电子技术、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3、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信息技术,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技术的应用;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4、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2

项目管理法是指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对待专业课程的教与学活动,把每门课程的教学当成一个项目,指定课程负责人,明确其工作目标、范围、质量、成本指标,落实责、权、利,各方经常协商和交流,形成友好、开明、进取的组织文化,实现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协同改革[1]。

项目管理具有以下特性:

(1)一次性的管理。因此,具有较大的风险和工作的创造性;需要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

(2)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和时空性,需要集中统一领导,保持责任的连续性。

(3)具有明确的项目目标。

二、课程简介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属于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系统学习了在常用的文本加工软件Word中对文字进行编排,但是学生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选用合适的方式表达缺乏足够的经验。

在学生小组协作制作电子报刊作品时发现: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者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任务,而某些成员无所事事或只做一小部分工作,从而影响了协作学习的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说到底是协作学习的管理存在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借助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进行有效和高效的管理。项目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专业学科,虽然有着独立的知识体系和特殊的技能要求,但是项目管理所做的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合理的资源条件下完成一个合理目标。项目管理涉及三方面问题:进程安排、资源分配和质量管理。而进程、质量也是协作学习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到学校的协作学习中来,发挥有效管理的特长,为协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教学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章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利用通用工具软件(如Word、Excel、Power Point等)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等操作使用方面,能够根据具体需求恰如其分地表达意图。其中,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具体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报刊的一般制作过程。

(2)知道电子报刊的版面设计要点及报刊版面的结构。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4)理解电子报刊的参考评价要素。

(5)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项目管理法应用在协作学习中的原则

1. 明确目标,总体规划

在进行这一章的学习之前要将整章的知识结构、知识要点展示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也能够清楚当前学习的这节课在整个章节的作用和地位,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已学会应用思维导图,所以,笔者将整章的知识结构和规划用思维导图展示,可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要点的关系就用网络图的方式表示,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关系有个形象化的了解。

2.项目细分,层层监督

针对一个项目都是由很多阶段构成的,笔者把它细分成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阶段,在教学实施中只有完成前一个阶段才进行下一个阶段,也有个别小组完成得比较慢,但大部分小组在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都比较积极,比起教师只给出总体制作作品要求,然后放开让学生去做的效果要好很多,学生是跟着教师进行建构式的学习,此外,笔者在每个阶段后增加了许多参考资料,使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学习。

3.项目管理,过程可视

学生在每个阶段提交作品的时候都要提交项目管理表格,表格记录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以及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教师在每节课之后记录小组表现不太好的成员,在下节课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在整个作品完成后,小组成员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就可以通过项目管理表格体现出来。

五、教学流程

1. 两图呈现课程大纲,一目了然

对整章的课程内容用Xmind6软件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具体思维导图设计如图1所示,将整章内容看成一个项目来完成,一个大项目里面包含多个小项目,小项目之间层层递进,基础的项目要求每个学生各自提交一份作业,最终的项目要求小组协作完成,这是建立在基础项目都掌握的情况下。

对整章的课程结构用Office Project2003软件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具体网络图设计如图2所示,让学生了解知识点和任务之间的先后顺序,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网络关系,对整章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在绘制网络图时也对整章节知识点之间关系有更深层次的把握。

2.项目组织课程内容,整体把握

将课程内容按照一个项目重新整合,将制作作品的过程罗列出来,每一个过程后面有一些说明,具体设计的Moodle平台如图3所示,有些过程相对比较复杂还会列出网站链接(例如:百度图片、第一版报网等)或者教师事先编辑好的Word文档(例如版面设计过程、欢迎新同学等)链接;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对应提交的任务,这些任务层层推进即可完成整个作品的制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对于每个阶段任务都设定时间让学生去做,通过检查提交的项目分工表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这样就保证制作作品的时间,第一节完成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第二节完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

3.项目管理协作学习过程,随时督促

在提交任务时都会要求提交项目分工表,教师每节课根据项目分工表的记录督促得到“▼”的学生,具体项目管理表设计如表1所示。按时完成不等于表现优异,不同形状的标识表示组内成员完成情况,总共分为“★”,“◆”,“▼”;“▼代表危险信号,说明完成任务情况出现了大的问题,例如:与主题不符,形式过于简单,有抄袭的行为等等;“◆”代表组成成员需进一步努力,已经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具有警示的作用,例如:文字不够精简、排版不够清晰、动画不够流畅等;“★”代表完成出色,继续再接再厉。

六、教学小结

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程安排方面最重要的是版面设计,应该先让学生学习版面设计然后再安排搜集素材,这样学生在搜集素材时才有目的性,如果学生确定主题就搜索素材的话,往往感到很迷茫,没有很强的目的性,但如果学生绘制完版面设计图之后,对版面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这时候再搜集素材就有很强的目的性,往往也很少会出现之前搜素的素材后来不想要的情况,由于版面设计图比较重要,而学生对这个名词还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在教的时候要尽量细致一些,最好能够给学生示范制作一张版面设计图的过程。

摘要:本文以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为例,将项目管理法应用在学生小组协作制作作品中,设计了整章课程的教学流程,有效监督小组制作作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

关键词:项目管理法,协作学习,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马玉慧,白滨,马江舰,贾换锋.运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协作学习过程管理[J].电化教育研究,2009,(04):82-85.

[2]黄荣怀.关于协作学习的结构化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22.

[3]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04):7.

[4]黄荣怀.CSCL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1999,(06).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3

开江县电化教育工作起步于1978年。在电化教育“七五”规划、“八五”规划、“九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先后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数十个,曾经是全省表彰的12个电化教育先进县(市)之一。2002年5月,开江县被四川省政府列入首批县级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是惟一的一个农村县。为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我县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我们在2002年秋季至2003年春季期间开展了一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目的是通过本次调查,获取我县中小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以来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开发的潜力,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调查的内容、方法和对象

我们集中调查了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情况;②硬件配置;③软件建设;④教师信息技术现状与培训。共涉及68个问题。采取了自编书面问卷、座谈、抽听随堂课、抽查学校信息技术档案资料等方法。我们将中心校、完小以上的学校共计57所中小学校的领导、教师(45岁以下)、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作为研究对象。涉及高中、职高8所(其中省重点高中、重点职高中各1所,农村高中4所,农村职高2所),初中16所(其中镇初中3所,乡初中13所),小学33所(县城小学2所,乡、镇中心校21所,完全小学9所)。发出问卷1200份(其中:中学教师300份,中学学生500份,小学教师250份、小学生150份),实际收回问卷1152份(其中:教师525份,学生627份),有效问卷1152份。问卷的收回率为96%,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

各中学、完小、乡镇中心校都建起计算机网络教室,每个教学班都有“两机一幕”或“三机一幕”,不少学校建起了多媒体演播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接收站,个别学校还建起了校园网络、校园电视台。整体而言,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建设,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总投资近3193.3万元。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学校100%。

(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

1.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认识

首先是对信息技术教育概念理解方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般中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概念的把握还不全面,回答基本正确的高中教师占93%,初中教师占76%,小学教师占81%(其中城镇小学教师占95%,山区小学教师只占5%)。关于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概念的了解的调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高中生、初中生采用问卷的方式;小学生(高年级),采用询问的方式。统计结果如表1-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概念有所了解,小学、初中学生则稍差。

我们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看法”也进行了调查统计。在客观条件已经达到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关键的因素要看学科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效果的认识如何,表1-2、表1-3分别为一般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效果的看法统计。

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学校有关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措施(领导分管、上级检查、发展规划等)和相应的鼓励政策,是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法宝。我们从教师和学校领导两方面的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了调查统计(表1-4)。

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工作人员的积极和工作态度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对他们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好的评价也是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认可或肯定。表1-5、表1-6分别为其工作态度和地位的调查(以学校为单位)。

校园网的建设情况如何,首先决定于领导、教师对校园网的认识和所持的态度,表1-7是关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校园网络建设的看法的统计。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建校园网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不是盲目赶时髦,追求达标等,对校园网建设持认可态度,认识到了其潜在作用,对校园网能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充满信心。相当一部分领导、教师也清醒认识到在建网的同时,师资队伍和资源库建设必须跟上,否则会严重影响校园网的整体效益。

2.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运用常规电教媒体教学和运用计算机的教学两个方面。调查统计显示,运用常规教学媒体(投影、录音、录像等)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学校,县城高完职中占100%;农村高完职中占66%;初中25%;县城小学占60%;农村小学30%。

运用计算机教学又分为计算机课教学和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统计表明,57所中心校都已对所有学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课程的开设率与学校有微机室的比例率相一致,即城区高完职中100%,平均每位学生1.4节/周;农村高完职中为100%,平均每位学生1节/周;农村初中为100%,平均每位学生0.7节/周;县城小学100%,平均每位学生1节/周;农村小学为100%,平均每位学生0.45节/周(含村小学生,村小学生1~2个月到中心校或完小上半天微机课)。开展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校比例如表1-8所示。

对各学科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统计所采取的统计方式是:每个教师某学科在一学期内有一次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该教师即为该学科统计之列。为了统计更加真实和准确,我们抽查学校信息技术档案、教师备课笔记、教案等资料,而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涵盖时间没有作为统计的参考因素。表1-9是学科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统计。

受观念或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用于课堂仍存在一些阻力。表1-10是教师不喜欢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因的调查统计。

信息技术课是要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应包含电子、通讯、计算机和网络。为此,我们对中小学生所感兴趣的课程内容采取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11所示。

3.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课程教育相比应更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信息技术包罗万象,应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最有用的知识,迅速提高动手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我们对中小学学生现有的信息技术技能,采取了以问卷、座谈和实地抽检相结合的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如表1-12所示。

(二)硬件配置

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装备一直是制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因此,仪器设备的现有状况也是这次调查统计的重点内容。所调查的中小学校均有幻灯机、投影仪,其他设备情况如表2-1~2-3所示。

校园网络建设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硬件设备又是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物质基础,其情况如何将是影响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对校园网建设的基本情况作了调查统计。从表2-4中我们发现,7%的学校拥有了中等规模的计算机设备,5.4%的学校校园网正在建设之中,也拥有了一定规模的计算机设备。但建有校园网的学校所配的计算机比较落后,并且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另外,我们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专项经费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表明,中小学校用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经费有78%的学校为自筹,22%的学校为上级拨款;有83%的学校将这些资金用于硬件建设。近年来用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投资总计超过3193.2万元(其中硬件3081.9万元,软件111.3万元),而高中用于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已占学校经费投资的53%,初中用于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已占学校经费投资的12%内,小学为经费投资的35%。

由以上统计可见:①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情况,学校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就多媒体演播室而言,城区高完职中有多媒体演播室的学校为100%,农村初中为11.8%,县城小学100%、农村小学竟为15%。调查发现,条件好的学校已构建起了“三网合一”的校园网络,学生、教师能直接用ADSL接入互联网,各学科能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与学;而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当时为建计算机网络教室(部分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已瘫痪)负债累累而无法自拔,何时能改造计算机网络教室还不确定。②传统的电教设备与计算机相比在学校的配备率很高,如有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的学校所占百分比为100%,初中、小学也占较高的比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一 篇4

文档中下划线的含义 : 有时我们并有对文本设置下划线格式,屏幕上却出现了下划线,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下划线颜色原因解决方法图例

红色或绿色波形下划线:1当自动检查拼写和语法时,Word用红色波形下划线表示可能的拼写错误,用绿色波形下划线表示可能的语法错误。对文档进行拼写和语法检查。2电子邮件头的红色/黑色下划线Word会自动检查电子邮件头中的姓名,将其与地址簿中的名字相比较。如果有多个名字与您键入的名字相匹配,则会在键入的名字下出现红色下划线。蓝色或其他颜色的下划线默认情况下,超级链接显示为带蓝色下划线的文本。

第一学期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篇5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接近尾声了,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帮助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能发扬优点,客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加强课堂管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由于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是在网络教室里完成的,学生面临大量的网络诱惑,很难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这给课堂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并且由于受以前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上课纪律性差,不服从教师管理,甚至有浏览有害信息的现象。我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在养成教育上多用心,努力规范学生的上课学习行为。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他们实时地进行思想品德的指导,比如学生浏览网页时,让学生选择浏览健康的网络,从而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及人生观。本学期实行“安全、安静、安心”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写好教学三计划,做到期初有计划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结合我校计算机软硬件实际,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总计划、课改计划、培优补差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下大雨学生没法去微机室,学校某几节课举行活动上不了课,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在课堂教学上我也做了一些改革,利用分组教学,好差互帮的形式进行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探究法、讲授法、分层递进教学。在培优补差上,我利用学科特点和学生自身条件,让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一学期制几个小作品,程度差的学生从打字开始逐步提高他们的各项技能,微机室里正好有几台电脑有故障,这时让那些程度差的学生从熟悉键盘开始练习盲打,既利用了教学资源,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清晰正确。更加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2、对后进生多些关爱和耐心,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更加注重对差生手把手的辅导,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6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8年9月

一、工作思路

在新学期的教研组工作中,继续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以《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为指导,针对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持续、细致的研究,不断提升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继续扎实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稳步提高。

二、工作要点

1、教研组认真学习新修订的《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教学常规)》及《常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调研报告(2018)》,提升反思意识与水平,守住教育教学底线,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落实。特别是要强化校内教研活动质量,努力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保障课程正常实施水平。

2、引导教师深入研读《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在尊重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引导教师进一步理解课程指导纲要和新教材,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

3、加强自主学习。倡导教师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并探索落实在日常教学中。

4、本学期继续围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再是单纯的学习信息技术操作,而是通过完成某一目标任务后自然而然的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从而转变以信息技术操作为目标的教学,使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上来,特别是要让 学生具备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广泛使用好任务驱动和小组协作这一教学方式,积极探索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努力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5、备课要从突出教师的教的过程改变为突出学生的学的过程,所以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所教班级,在备课中要有涉及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在备课时可以在上一年 的基础上做出修改,但要做到环节清晰,各环节学生的学及教师的教指向明确。对于修改的教案教师在上完课后要详细写好教学后记,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指出缺 点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三、具体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学习本学期学校教学(研)工作计划。

2、学习本期教研组活动要求。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读。

4、组建各年级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5、月度考核、材料汇总。十月份:

1、组内高效课堂达标课申报。

2、安排期中考试工作。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读。

4、月度考核、材料汇总。十一月份:

1、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2、组内教师高效课堂达标课听评课活动。

3、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4、月度考核、材料汇总。十二月份:

1、组内教师高效课堂达标课听评课活动总结。

2、迎接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3、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4、月度考核。元月份:

1、期末考试。

2、教学、教研总结。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7

嘉宾简介:

洪登胜 生于安徽大别山区, 学成于古都西安。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教师。2004年参加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至今。

王晓静 河北省张家口市北新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教龄8年。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的“教学比武”大赛, 并取得优异成绩。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

鲍 禹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四中学教师, 从事信息技术教学10年。现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版主、黑龙江省信息技术教育学会理事。

陈彪晗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 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教学感悟:计算机科学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学科, 计算机教师在学校应该是知识更新最快, 反映最敏捷的人。如何把教学同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学为用、用为学, 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的, 也是我在探索追求的问题。

直击尴尬

洪登胜 (山东)

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尴尬状况由来已久, 也许不同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师所面对的问题和尴尬不同, 但是不同之中也存在着不少共性。

尴尬之一 师资不足

这个问题虽不及几年前严峻, 却仍然不容忽视。尽管近年来, 有不少计算机和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加入信息技术教学阵营。但是, 仍有不少学校把其他学科“富余”的教师调到信息技术教学岗位。学校的行为虽然弥补了信息技术教师数量的不足, 但在本质上仍给这个学科留下了“师资不足”的顽疾。

尴尬之二 身兼多职

在大多数学校中, 信息技术教师会“变脸”并不稀奇。除了“教书匠”之外, 我们还承担着维修工 (机房、办公室、教室、会议室, 哪里有坏机器哪里就有信息技术教师的身影) 、学籍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角色。换句话说, 只要是与计算机有一个字节关系的事情, 都属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范畴。

尴尬之三 同课多授

虽然不少学校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 弥补了这个学科教师数量的不足, 但是这个学科的教师仍然无法回避课时过多的问题。就我所在的地区来说, 每个信息技术教师至少承担着12个班级的教学任务, 过多重复性的讲授, 磨灭了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激情。渐渐地, 他们开始机械而疲惫地应付工作。他们很难提起精神, 发挥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尴尬之四 教研“稀少”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数量不多, 教研深度不够。不少地区的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多以举行公开课的方式进行, 大家聚在一起听一堂现场课, 之后稍加评论就散了。而这种公开课研讨交流的形式、数量都是很有限的。一般情况下, 一个学期仅有两次。而其他形式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更是偶尔有之了。此外, 课后的集中点评多是赞誉之词, 鲜有中肯之见, 更别说不同见解了。我个人认为,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可以尝试走多样化、常态化之路。比如,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研活动。组织者在一段时间内拟定一个主题 (可以是问题、可以是教学设计等) 供大家讨论。若如此, 其过程定会呈现出许多亮点, 会让教师有更多的收获。

尴尬之五 硬件不足

我通过对本地区各类中学硬件设备的观察, 发现它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类似问题:一是硬件设备的数量不足, 不能保证学生当堂操作应用, 这制约了学科的发展;二是即使硬件设备的数量充足, 但是由于学校疏于对设备的维修, 致使设备损坏严重或老化严重。加上学校资金匮乏, 无力更新, 这也就导致了与设备不足同样的结果。

尴尬之六 态度不端

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持轻视的态度。学生虽然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但是由于很多学校以“应付”的姿态开设这门课, 加上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的“先天不足”,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待这门课程学习的态度。多数学生眼中, 信息技术课是继体育课之外的放松课。不少学生来上信息技术课时都是空手而来, 来则盼“战” (游戏) , 把学习的任务抛到九霄云外。当然, 形成目前这种局面, 信息技术教师也有责任。这又回到了上面提到的问题——诸多信息技术教师被各种事务缠身, 同课多次重复讲授, 讲得身心俱疲, 索性就只管教书, 讲完即可, 无心关注学生的态度和纪律, 放任了学生的行为。久而久之, 再让学生重视这门学科就不现实了。

王晓静 (河北)

一声无奈

我所在的城市, 没有一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是单纯地教授这门课。就我本人来说, 承担着文件复印、制作课件、档案管理、设备维修等工作。相比较而言, 教学反而成了副业。很多时候, 我忙得连反思教学的时间都没有。我想, 这不仅是我的现状, 也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无奈吧!教学方面, 由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数量过少, 使信息技术教师在同学科的经验交流与探讨方面显得势单力薄。

两声叹息

一叹:我们当地的生源, 由于受家庭条件、地域差异, 教育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学生起点差异较大。

一部分来自于农村的学生, 除了课上能接触到计算机, 课下根本碰不到计算机。而信息技术学习的连续性较强, 举一个例子, 如果学生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掌握得不好, 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接下来的教学进度和效果。而面对每周仅有一节信息技术课的现状, 面对起点差异较大的学生, 我们又可以改变些什么呢?

二叹:目前各个省都有自己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 有的地区还不止一套。

每套教材的知识点虽然大同小异, 但是教材的活动、理念都是不同的。从我参加工作以来, 已经教授过三套教材。刚熟悉了一套建材的编写思路, 有了些感悟和心得, 却要更换另一套据说是理念“更先进”、“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了。而且这些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不论使用多少年, 重版多少次, 里面的内容都不会有所更新。这就出现了学生在学校学Office2000, 家里计算机用的版本却是Office2003;学校教的是ACDSEE 6.0, 而现实应用中的ACDSEE已经更新到10.0版本。

鲍 禹 (黑龙江)

我们这里是一个县级市, 属于齐齐哈尔管辖。现在本地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呈现出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市里的中学和小学, 现在尚能保证开课, 但仍存在学校对课时设置不足、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而农村的信息技术课基本已经瘫痪, 前几天在网上遇到一个农村学校的同行, 我问他最近在忙些什么, 他说, “已经不上课了, 校长把所有的计算机全部打包封存在角落里……理由是计算机太费电, 而学校的经费不足, 要节约开支。”针对这个问题, 我对其他的农村中学进行了一下调查, 情况基本一致, 仅有几所学校仍在坚持开这门课程。不过他们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全部停止了, 转向了职业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教学 (我们这里个别的农村中学开设了职教班, 目的是为职教学校输送学生) 。而很多已彻底停开信息技术课的学校中的教师, 已经沦为维修工和打字员。他们的发展前景一片黯淡。

目前在市里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也存在诸多问题。普遍情况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良莠不齐, 多数教师的信息素养比较差。具体表现为:在教学中重视技术学习, 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在市教研员的要求下, 曾给本市的教师做过两次大规模的新教材培训。在培训过程中, 我不只一次提到, 只讲授软件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地完成作品, 并把这一过程当做完成教学任务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我认为讲授教材内容, 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中的软件, 只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而我们更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举个例子来说, 我们学习Word软件, 目标不要只放在让学生了解这个软件的基本功能、学习基本操作, 而要通过对这个软件的学习, 让学生掌握一种文字处理的技能, 并能够具备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进而融会贯通地掌握其他的文字处理软件 (如金山WPS) 。再进一步说, 就是通过Word的学习, 掌握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服务, 这才是我们要培养的目标, 这才是我们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终极目的。

主持人:身兼多职, 使他们疲于应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教研, 不敢谈及未来的专业发展;同课多授, 使他们的教学积极性燃为“灰烬”, 近乎麻木的大脑已顾及不到“教学创新”;教材的表面更新, 与实际应用需求脱节, 让他们进退两难。他们渐成为被教材牵扯行动的“皮影”……面对这些你曾经遇到或者正在面对的尴尬, 你想支招, 还是观望?

尴尬之余, 我们听一听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想法。

正视学科

洪登胜 (山东)

关于开设这门学科的价值讨论一直很激烈。个人觉得开设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一把好锄头。

纵观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再谈信息技术工具、方法的价值属性, 就不难接受了。所以, 我说信息技术首先是一把好锄头。而信息技术教师得像农民一样, 先得学会熟练地使用这把“锄头”, 才能够把自己的土地平整出来, 撒上希望的种子。同时, 不放弃对“锄头”本身的研究, 因为它的发展会让我们“耕种”的效率提高。

2.一把好梳子。

梳子之于人的价值不言而喻, 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也就体现在这里。一般而言, 我们解决问题的流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提出解决方案, 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收集、处理、加工。问题是什么、问题有什么特点、需要收集哪些资料、怎样进行资料的整理、方案以什么方式呈现等问题若没有系统的知识技能作为基础, 很难高效地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信息技术学科系统地介绍了这些知识, 帮助学生获得相应技能, 把问题的解决过程梳理开来, 条分缕析地一步一步进行下去。

王晓静 (河北)

1.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时代, 计算机和网络对人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计算机作为工具走进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工作, 使用网络获取信息, 就像读书、写字一样成为人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一技能, 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2.信息技术为学科整合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媒介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它加速了学科间的整合速度。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 各个学科对于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信息技术课也就成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基础课程。

3.信息技术是与世界对接的窗口。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 信息技术课就是要让学生像拿起铅笔一样“拿起”计算机来了解世界, 也让世界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想法与创意。

陈彪晗 (湖南)

前不久我看了一篇文章, 内容是“谷歌杀死了常识”。文中举了一个例子, 法国的首都是巴黎, 这个学生要掌握, 而哥伦比亚的首都是哪里, 学生有没有必要掌握呢?现在是一个全民搜索的时代, 很多东西通过互联网搜索就可以得到结果。那么, 还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掌握, 去背记呢?文中还说了一个例子:现在的小学一年级学生, 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 已经是2025年了, 那个时候的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 没有人能够预测。所以我开始思考, 我们教会学生的东西, 是只适用现在的社会和科技呢, 还是能够提供一种为未来做准备的可能?

在2007年以前, 信息技术学科在我所在的区 (或者说全国) 都还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是后来出现了一门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就归属于综合实践课了, 并且一再强调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 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性。

计算机随着科技的发展, 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了。所以, 我们不能够把它孤立起来进行学习, 要和其他的学科结合起来进行学习。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来带动计算机的使用学习, 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学习, 又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变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互影响的事物。

主持人:谈到信息技术课, 想必大多数人会直接联想到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技术等词汇。信息时代, 它们对于未来人的生存、生活质量或方式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试想, 一个不懂计算机如何开机、不懂网络为何物, 不能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的人, 在未来社会中该如何更好地存活?所以, 这门学科的价值不容质疑, 学科地位不该被动摇。而如今, 对于一些学校, 把计算机“打包尘封在角落”, 节省电费的做法, 看作误人子弟, 恐不足为过。

我眼中的能力与素养

洪登胜 (山东)

信息技术课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素养, 是信息技术教学目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由于授课班级多, 课时又少, 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少之又少, 仅仅45分钟的时间, 期望中的培养目标很难具体落实, 这就要求在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上要符合实际情况。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进行了高中三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后, 能够掌握如下能力、素养。

1.熟练操作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学习过的内容, 并能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无论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 还是走上工作岗位, 他们都能够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帮助他们思考或解决遇到的难题或由于信息资源、经验等不足造成的困惑。

2.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

学生学习了信息技术课, 应该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 判断需要什么信息、怎样利用现有手段进行资料收集、怎样利用网络资源学习……

3.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反思。

当他们遇到问题或困惑时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剖析, 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此时可以去查阅资料 (图书资料、网络资料) , 可以在线和朋友、老师或专家进行交流, 等等。

4.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日常事务。

学习和生活中, 将有很多事情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轻松完成。例如, 注册学籍、填写网络求职档案、填报志愿、网上购买电话卡、网上申请银行卡、网上购物等。

5.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工作事务。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服务社会。例如, 活动的策划、方案的遴选、人员分工、部门协调、宣传、经验推广等。

6.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安全、法律和道德方面的内容, 并自觉遵守。

例如, 个人信息保密、资料书籍的管理、电子信息存储、网络安全、计算机软硬件的安全、不窥探他人隐私、不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不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侮辱和中伤他人、尊重知识产权等。以避免行为过失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损失。

王晓静 (河北)

我认为, 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 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协作与交流的能力。然而,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在没有“课程标准”可以借鉴的情况下, “教什么”、“怎么教”、“教多少”一直是令我困惑的问题。我们这个地区, 从小学三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小学毕业时有以下主要收获 (目前, 我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 (1) 能像使用画笔那样在绘画软件中将自己心中所想、所感绘制出来, 有思想即可, 无需精美; (2) 能使用键盘进行中、英文输入; (3) 能按要求使用Word软件, 对文字进行简单的排版; (4) 能用Word绘制简单的表格, 并使用表格分析、处理数据, 感受表格在处理数据方面的优势; (5) 会使用Power 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并根据展示内容和需要添加效果; (6) 在小组合作中, 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发挥所长, 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任务, 甚至任务结果可以体现出创新; (7) 能够将自己的作品、成果展示出来, 并用恰当的语言加以说明, 进行自我评价; (8) 能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他人的作品, 善于发现优点, 能提出准确、合理的建议; (9) 能选择恰当的关键字, 在搜索引擎中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再加工; (10) 注册自己的电子邮箱, 会使用电子邮箱接收、发送邮件。另外, 初步形成网络道德观。

陈彪晗 (湖南)

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到底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呢?我想一定有很多老师和我一样曾不止一次强迫自己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上Word课, 教会学生输入排版, 就算完成了么?教电子邮件, 只教会学生在“126”上注册发送接收邮件就可以了么?我们是不是还要渗透一些其他的东西呢?诚然, 技术性的东西还是要教的, 毕竟计算机操作离不开技术。但是, 我认为在教授技术的过程, 应该重点突出以下两点。

1.信息技术学科的思维性。

这个思维性是培养学生初步养成按计算机操作的要求进行思维的能力。比如说, 电子邮件的教学。我们根据一个具体的电子邮箱 (以126邮箱为例) 进行讲解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126邮箱的邮件发送接收方法。但是, 如果换成别的邮箱呢?如果界面不同了呢?如果换成了邮件客户端软件呢?学生会不会操作?所以, 关键的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那些基本的、通用的内容提炼出来, 教授给学生, 让他们学会从不同事物中总结普遍规律的能力, 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2.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

我们在思考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时, 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 以及所授知识、技能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来确定。例如, 我相信很多教师都上过搜索引擎一课。学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所以他们的兴趣较浓。我在教授这课时做了适度的扩展, 加入谷歌地图服务的内容, 教他们如何查所需路线。此外还设置了一个任务, “在卫星照片上找到自己家的位置”。这些内容, 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所以, 我强调计算机的工具性, 实际上是要强调计算机的实际运用, 和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结合。

鲍 禹 (黑龙江)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我对学生的最终要求是:升入高中, 要有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进入社会, 要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生活等问题的能力。

以我们学校为例, 每年只有1/5的学生升入高中, 其余4/5的学生都要流入社会, 从事各种工作。那么, 后者拥有独立运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 也就等同于掌握了在社会中生存的一种技能, 这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时代, 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和利用网络手段来获取信息。而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 正是对学生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运用信息等能力的培养过程。未来社会, 不懂得信息技术, 不能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相当于“文盲”, 比喻为未来社会中的“聋子”和“瞎子”也不足为过。

所以说,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 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生存的需要。

主持人:尴尬的现状面前, 究竟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多少”, “信息技术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与素养”?您想参与我们的讨论吗?或者, 您想从大家的讨论中, 得到启示或问题的答案吗?欢迎您加入我们的讨论, 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所关注的话题。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8

关键词:趣味教学;转变方式;自主能力;操作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积极地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对于高中一年级教师来说,积极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掌握。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要在有限时间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性,满足现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心理。

一、兴趣引导,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呢?主要做的还是保持其课程的趣味性。信息技术第一课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一课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如果老师按书叙事蓄念,很可能就会出现像以往一样,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昏昏欲睡的画面。因此,在上课时,我们要安排新课题成绩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都是用计算机完成,接着放一些用Flash制作的动画片段,美丽的动画和动人的旋律让他们如痴如醉时,提问用信息技术除了这些还能做什么事情呢?并根据信息要求在网上找到相关的网站信息,这样做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地制订、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其自身的知识更新速度也再加速,其中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新的最为突出,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很可能已经过时。在如此的情况下,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或方式,积极塑造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主动地去学习一些信息知识。这就要求我們在教学有关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的同时,更加地注重培养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有利环境让学生多实际操作整个教学过程。

2.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调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知识输入为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会影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因此,我们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地交流与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使学生自我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感悟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开发。

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多组织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真正地实现体验与了解、掌握过程的统一。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对新的信息技术探索的心理需求,同时还丰富和塑造了个性的心理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对于学生来说扩展了课堂知识层次,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创设有利条件,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一年级阶段,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比较偏少,主要集中在动手操作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小组成员的合作,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任务量,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便于使全部学生都掌握知识。这种做法不但增强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比较少,根据信息技术的特征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在不断地教学中、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本质的规律性,积极地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9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真伪性

D.共享性 2、有关信息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A.信息是不可以处理的B.信息不依附任何载体而存在 C.信息是可以传递的D.信息是不可以共享的 3、“红灯停,绿灯行”反映的是信息的()

A.传递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 4、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要依附于載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相互传速信息.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同一条信息对所有人都有价值.5、广东气象台 2006 年 5 月 14 日发布台凤“珍珠″警报,并要求台山到汕头一带需重点防范,迅速做好防御台风的工作,从而将人员、财物的损失降到最低。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以上消息最能体现出信息的()。

A.时效性、价值性

B.可存储、可转换

C.独立性、广泛性

D.増值性、共享性 6、“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句话表明了信息具有()的特点? A.多样性

B.普遍性

C.变化性

D.储存性 7、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 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招聘信息息,于是马上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 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这里体现了信息具有()。

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8、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仰慕孟尝君的才能, 准备聘他为相国.秦国原相国非常嫉妒, 大进谗言。秦王听信谗言,不但不让孟尝君做相国,反而打算杀掉他。

这体理了信息具有()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真伪性

D.共享性 9、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范畴的是()

A.航空公司

B.机场

C.关于大陆与台湾实现三通的报道

D.报纸 10、在应用软件中常用 等表示信息,这些信息的载体形式是()

A.视频

B.声音

C.文字

D.图形 二、判断 1、得知小明被困泰山的消息后,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施救,使得小明得

以及时获救。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价值性(错)

2、古人将文字、符号刻在龟甲上以传后人,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的特征(对)

3、信息、物质与能量是构成社会的三大资源。(对)

4、信息可以被人类所利用,并可以加工处理得到新的价值。(对)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10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工作常规为依据,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抓好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效率;抓好学生基础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抓好学生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在打好基础、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使学生能从容应对明年六月份的信息技术结业考试。

二、学情分析:

本届初三学生从初一开始,基本是围绕会考考纲。通过初一初二两学年的学习,基本完成了会考相关学习内容。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很短,掌握的知识并不是很系统,需加强初三会考知识的巩固提高。

由于大多会考重要单元是在初一学习的,时间较早,学生的遗忘情况会比较严重,所以第一学期初三学生需要对前面学过的几个操作题单元进行扎实的复习练习,同时扩充一些知识点,如网络理论知识学习,Word表格、Excel函数操作等知识,第一学期的第一轮复习将是一个新授课与复习课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第一轮复习中,力争让学生解决所有关于PP、word、Excel、Windows网络五个操作单元的所有问题,让前面操作上存在问题的学生也有机会能在第一轮复习中弥补缺陷。

在第二学期将讲授VB和基础的理论知识,对操作题单

元展开快速的第二轮复习,在最后一个月对学习进行冲刺阶段的综合提高练习。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分析考试内容和要求,钻研课本和手册知识点,仔细规划学习内容和时间,保证教学任务能高效有序进行。

2、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打印学习提纲,并精心提炼出模拟题库中的典型练习题,特别是针对每种考试题型的上机实习题。

3、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听课效果,强化学生的上机操作的标准化。通过对每一操作技巧的掌握,要求学生能根据考试的实际要求,迅速准确地完成相关操作任务。

4、授课过程做到讲练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讲授内容简洁、有代表性,操作标准,多给学生操作时间,重点练习内容要有重复。让学生当堂掌握并熟练知识,尽量减少因学习时间周期太长而造成的遗忘。

5、相似知识点多归纳总结规律,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操作习惯,帮助学生找出科学的方法,注重技能的培养,保证操作的准确率。

6、初三学生课程增多,学生压力大,并且在初

一、初二打基础时,学习状况不同,所以两极分化的现象会较严重,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和分层次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学规划:

本学期总目标是打好基础,为明年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取得好成绩而努力。教学内容会以会考指导纲要为依据进行设置,练习内容除了按照依往经验教师精心编制外,还会充分利用好模拟光盘与随堂评测软件进行补充。本学年的测试主要在模拟环境和网络评测软件中完成,全部以上

机的形式进行,能实时的反馈成绩,能更真实有效的反映各部分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

本学期需要分单元对学生已学的PP、Word、Excel、Windows进行巩固与扩展学习,鼓励和督促学生利用业余进行打字练习。初三本学期共计19节课,去掉考试用的两节课,还剩17节课。用这个时间来完成以上知识的复习,必须要提高教学效率,时间上要精打细算,只有仔细规划才能完成任务。

上半学期从9.2到11.4,除去国庆周,共计9周,最后一周用来测试,还剩8周,会安排摸底测试1节、复习PP2节、复习Word4节、综合练习1节,在第四周会进行PP单元测试(10分钟),word单元结束后是期中考试,就不单独组织单元测试了。下半学期从11.9到1.16,包括元旦周,共计10周,去掉期末考试,还有9节课,会安排Windows2节、Excel4节、网络2节、综合复习1节,其中Windows单元进行一个小测试,Excel进行单元测试,网络随期末考试进行。

五、课时目标与安排

1、学习动员及测试1课时目标:重申学习要求,介绍初三学习特点和内容学习模拟环境的使用,进行模拟测试,了解学生真实水平

2、PP基础3课时目标:熟悉会考中PP部分题型及做题步骤;

熟练掌握在会考模拟环境中进行PP部分上机实习。

3、Word知识4课时

目标:熟悉会考中Word部分题型及做题步骤;熟练掌握在会考模拟环境中进行Word部分上机实习。

4、复习、期中考试1课时

目标:熟练掌握在会考环境中对PP、Word两部分进行综合练习与测试。

5、Windows技巧2课时

目标:掌握在会考环境下进行汉字录入测试,掌握字符与偏旁的输入;

熟练掌握在会考模拟环境中进行Windows文件各种操作。

6、Excel知识4课时

目标:熟练掌握excel工作表格式化、图表操作、数据统计操作

掌握在会考模拟环境中进行Excel上机操作。补充学习Excel函数,掌握count(),countif(),if(),rank()的使用。

7、网络知识2课时

目标:学习网页的浏览、保存,图片的保存、信息搜索与下载等操作;

了解电子邮件收发操作及相关标识

熟练完成相应网络操作题。

8、模拟练习、期末考试2课时

上一篇:免费三基理论考试试题下一篇:开展协调工作承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