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精选10篇)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板书课题)。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设计、课堂学习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生物圈中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与生物体相似的特征,这是生物体在不同水平上的一致性。因此第二单元《生物与细胞》就是引导学生从细胞水平上认识生物体,讲述细胞的基本知识。第一章介绍的是细胞的基本结构,本章则围绕细胞的生活展开。细胞的生活不仅仅需要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细胞核内遗传信息控制的。而且生物体构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也储存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库中。本章内容虽然比较抽象,与学生的距离较远,但是,从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来看,研究细胞的生活与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健康密切相关,对提高人类的是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节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技术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确立以下三级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并说出细胞核、染色体、DNA与基因和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课前收集有关的生物资料,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通过对克隆羊多莉身世的分析,领略生物科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从对克隆羊多莉的身世的分析来引导学生得出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结论。由于遗传物质在生物科学研究上的特殊意义和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所以把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信息库),尤其是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定为本节的重点,又因为以上这些概念大多是学生初次接触,而且各微观的结构是学生既看不见有摸不着的,比较抽象,故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又是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指导:
1、指导收集资料:教师在课前结合本课内容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遗传的资料,要给学生提供资料的来源和收集的途径(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等)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并将资料收集粘贴在本子上。在课前几分钟找几位同学上讲台发布所收集的资料,要求学生尽量脱稿,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
2、指导阅读和交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精心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讨论,交流,扩大学生思维。取长补短。
3、指导归纳:在学完几个知识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发布资料 学生阅读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学生表演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物质) 挂图演示
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 学生阅读
讨论分析
小结和练习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发布资料,导入新课:
学生在课前已经收集有关的生物资料,上课前让几位同学上讲台尽量脱稿发布,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锻炼学生的胆量,在学生发布信息完后,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大家发布的资料就是信息,教师的生活需要这种信息,而生物的生长发育也需要信息,这种信息是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这种信息称为什么信息呢?这样由生活中的信息引出遗传信息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设疑:那遗传信息存在哪里呢?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这样就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层层设疑,启发思维,解决重点
首先设置悬念:到底遗传信息存在于哪里呢,让克隆羊多莉告诉教师。接着指导学生阅读55页有关多莉身世的资料,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学生阅读后还是很难想象出具体的过程,此时安排四位同学为大家表演多莉诞生过程的小品。此活动要学生自己组织安排,即相关资料的查找,角色的分配,语言的组织和动作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这样,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意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的.胆量。对学生的活动要及时加以表演和鼓励。然后用挂图展示多莉诞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三只羊与多莉的关系,此时,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多莉由C羊生出,却一点都不象C羊,而和B羊几乎一模一样,这说明了什么?多种活动的开展,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解决重点。
最后是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引导学生探讨哪只羊才是多莉真正意义的妈妈。目的是为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件引探,突破难点
遗传信息的知识点讲完后,进入难点知识的学习部分。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以及遗传信息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以上所提的概念大多是学生初次接触。学生要了解这些概念,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这一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用生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开展学生讨论、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具体如下:
1、“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学习部分此处涉及DNA和基因以及遗传信息的关系。首先提出以下问题:①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什么物质?②DNA结构象什么?③DNA、基因和遗传信息有何关系?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对所提到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DNA的结构模型较为抽象,学生通过看书也难以想象出“DNA结构像螺旋型梯子”,这时利用挂图给学生观察,打破空间的限制,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指导学生观察DNA分子片段示意图,让学生找出DNA分子中的“阶梯”部分的四种物质(用四种颜色表示)排列有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分组交流讨论,并以竞赛的形式抢答问题,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再悬挂有关DNA基因和遗传信息关系的图片给学生看,以书本和语言信息,电脑和电脑中信息的关系来解释遗传物质与遗传信息的关系。将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文字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学生熟悉的事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器官,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后还简单地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引起学生对生物学学系的重视。
2、“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内容的学习。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挂图展示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的模式图,学生通过观察找出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再看P57遗传病患者的图片,提示学生找出患者和正常人的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3、巩固提升,知识迁移: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小结本节内容,并与第一节内容前后联系,出示联系,巩固验证所学知识。
布置课后练习
六、板书: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二、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四、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信息的统一体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说课稿 篇2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学知识学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元素和化合物,后面是本教材的细胞结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核酸的结构和分布以及鉴定等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能力目标: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可生物和生活的密切相关。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难点的依据:核酸的结构和分布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教师教加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用视频调动学生的情绪。
2、活动探究法
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获得更多直观的知识。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联系实际生活,引起学生兴趣。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实验探究。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1、元素
2、基本单位
3、列表比较DNA和RNA的异同
4、实验
5、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册上本节的题。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精有细的处理。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实验,强化学生的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从珍奥核酸引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结束:
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 篇3
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要想让学生对前面四个知识点能有一个深度的理解,这节课并不容易上,因为学生之前也有些关于DNA,基因的知识,但并不理解这几种物质的关系,所以我这节课并不按照书本的顺序安排课堂教学,而是先介绍细胞中贮存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然后再介绍每种生物中都有不同数量的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基因是DNA上的片段。这样的顺序学生更易于理解遗传物质的关系。
最后把前面的知识总结出: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细胞核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本小节主要讲述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三点内容。第一点,关于细胞核的结构,简要介绍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的知识。第二点,关于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强调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第三点,关于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简要的介绍原核细胞在大小、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这几个方面与真核细胞不同的特点。本节课程学习的知识为今后学习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全能性、生物遗传等章节相关知识作了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1.重点分析
(1)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染色体、DNA的关系。
2.难点分析
(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染色体、DNA的关系。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相互转变的动态过程。
3.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曾学习过“细胞的基本结构”,但是较肤浅;前边刚刚学习过细胞膜和细胞器,对细胞的详细结构和整体结构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2)掌握原核细胞基本结构和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2)局部和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4.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
(1)通过学生小组共同分析讨论 “资料分析”中的4个实验。
(2)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
(3)掌握细胞核的结构。
(4)理解掌握染色体、染色质的关系。
发展要求:
(1)分析课本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建构细胞模型,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识图、画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3)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四、教学资源
Flash动画,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在过程中学生分组讨论为辅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趣味性问题作为本次课的导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自学分析得出细胞核的功能。然后通过展示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来讲解细胞核的结构。在讲到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动态互变过程时,通过flash给出其互变的.动态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易于理解这一过程。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并引用变形虫的去核试验和精子的结构,强调细胞核的功能,突出重点。在讲解原核生物的基本结构后,让学生分组并用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真核与原核生物的区别,有利学生对本章知识形成结构化。
2.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2.克隆羊多莉长得像谁?
(二)活动探究(25分钟)
活动探究一:
分析教材52页四个试验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1.美蝾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结合多利羊的产生过程,你认为生物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为什么?
2.细胞核与细胞分裂、分化有什么关系?
3.细胞的生命活动由什么控制的?
4.生物体形态建成与什么有关系?
活动探究二:
通过Flash动画,展示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再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认真观察教材插图(课件)并阅读相关内容,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探究三:
1.通过Flash动画展示染色体、染色质的行为变化。
2.指导学生制作简单染色体模型
3.通过提问的形式概述出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活动探究四:
1.回忆原核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结构,并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2.对比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结构与功能,进一步体会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当堂达标(10分钟)
题目略
设计意图:由基础题到提升题、变式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概念图的形式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略
八、教学评价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提高了积极的学习热情。需要加强引导。
3.本节有些内容抽象,难懂,多媒体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细胞模型的制作,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取得较好课堂效果。
4.多种师生互动模式:限时抢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自学,习题反馈;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讲述;动画回顾等,变式题的讨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巩固加深的对概念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5.当堂达标对教学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和矫正。
细胞工程说课稿 篇5
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
今天我就《细胞工程》的教学向各位作一简单汇报。
一、讲教材
《细胞工程》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国家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在掌握“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物学”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所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生物组织、器官及其细胞离体培养的原理与技术,为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其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共分三大篇,第一篇为细胞工程的基本知识,第二篇为植物细胞工程,第三篇为动物细胞工程。整个课程是以“细胞全能性”为基本理论,“无菌操作”为主要操作技能,“定方案-配培养基-选择外植体-培养”为基本流程。1.教学目标:理论知识方面,重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即:细胞全能性学说在细胞工程中的指导作用;掌握不同组织、器官的培养特点和控制方法。了解细胞工程的各类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途径与发展潜力。
实践技能方面,重点掌握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掌握外植体选择、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器官发生调控等基本技术;
2.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细胞全能性“理论的指导下,不同组织、器官和细胞培
养的调控方式。
3.情感态度:通过了解“细胞工程”技术在国民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来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同时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二、讲教法
主要通过已有的生物的基础知识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出学生的参与。
《细胞工程》有三大篇组成,第一篇是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内容围绕“基本仪器的功能,配制培养基和创造无菌环境”展开。利用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根据培养基的功能让学生尝试着回答出“培养基的主要组成成分”。讲到创造无菌环境部分,用家庭中开水烫容器和大型餐厅用紫外消毒柜给餐具消毒的事例引出所用仪器设备以及环境消毒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篇和第三篇以同一种模式讲解,多“以旧带新”的方式讲,在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上,整个讲课环节都可以在共性的基础“选择培养材料→选择培养基→在合适条件下培养”上,然后根据每一章节的特殊之处进行详细讲解。例如“茎尖脱毒技术”中,除植物组织培养流程之外,需要补充到病毒的检测和脱毒的预处理,同时茎尖剥离技术也是需要掌握的重点技能。在课堂讲操作原则,实践课上进行具体的操作。
三、讲学法
细胞的癌变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上午好!我是理科组14号选手,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细胞的癌变》,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设计和构思。(教材分析)《细胞的癌变》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第 六章第4节的内容,本章的思路是让学生了解细胞完整生命历程的同时,又能够认识到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癌症既是生物学的热点,又是医学界与社会的热点,因此本节课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强,勤于思考,对生物这一学科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1、简述癌细胞的特征。
2、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子。
3、说出治疗癌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则为
1、学会从书籍或网络中搜集有关癌症的相关信息。
2、能够制定健康的生活方案。而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正确对待癌症,关注癌症病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难点分析)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知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癌细胞的特征,癌症的治疗,而教学难点则是理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关系。
(如何解决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问题探讨和生活实际,以事例、图片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从而使学生掌握癌细胞的特征。癌症的预防和生活紧密相关,我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然后讨论、分析,自主得出结论。难点知识是本节课的新内容,且比较抽象,我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变抽象为形象。
(教法和学法)教有所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攻克难点,我将结合生活实际,带着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并结合课本和多媒体演示,加强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合作解决问题,不仅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课本的互动,也使学生对癌细胞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通过以上手段培养学生继承、发展和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开始,我以一首《感恩的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我引用名人事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引起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感。让谈癌色变的学生们,对癌症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从而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情景之中。
(讲授新课)
1、癌细胞的概念
本知识点在课程标准中没要求,因此只能从条件、实质、表现结果上进行分析,使学生对癌细胞有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图片使学生获得对癌细胞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癌细胞的特征打下基础。
2、癌细胞的特征
该知识为本节的第一个重点,内容相对简单。通过癌变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比较,提高学生识图、认图以及分析归纳的表达能力。
3、细胞癌变的原因
本环节我将原癌基因比作车间的运行机制,将抑癌基因比作惩罚纪律,使学生对难点有形象的认识。之后通过举例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可能导致的各种癌症,使本节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同时引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内容:癌症的预防。
4、癌症的预防
作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我采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总结出保健的良方。既体现了对知识的很好应用,又体现出对生命的热爱。
5、癌症的治疗
通过讲述癌症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的欲望,激励学生励志除癌。在此,我选用一位癌症晚期病人运用心理疗法成功战胜癌症的故事。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启发教育,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回顾重难点)课堂最后,我将结合板书和多媒体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对难点问题再次进行简要讲解。
讲解完毕后,布置课堂练习,用多媒体展示,趁热打铁,强化记忆。
(分析板书)本节课我运用提纲式板书,以重点词句,按部分、分层次地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特点,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以下是板书展示:
细胞的癌变
一、癌细胞的概念
二、癌细胞的特征
三、细胞癌变的原因
四、癌症的预防
五、癌症的治疗
单细胞生物说课稿 篇7
就知识而言,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掌握了多细胞可以构成生物体,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后的一节课,对于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于深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个观点认识更加深刻。
再来看一下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初一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是因为他们刚刚接触生物不久,对于本学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不够,对于实验很感兴趣但是疏于思考实验的本质,因此需要教师的指引。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初一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并且说明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再次认同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观点,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是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实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教学方法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和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在实际的情景下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根据此理论我设计了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来发现单细胞生物的生活。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认同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观点。在教法指导方面,我希望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取新知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自我的指导下主动的去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变个人独立学习为多方合作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然,课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开好头对于一节成功的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设疑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谁?
地球上最小的生物又是谁?它生活在哪儿?怎样生活?
问题提出后引发学生讨论,然后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接着设疑,图片上展示的生物和你们刚才提到的哪个更小呢?为什么这些很小的生物我们平时没有见到过呢?
这样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因为这些生物仅有一个细胞构成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肉眼看不到,从而顺利的引出了本节课。
在讲授新课时,我首先让同学们思考一下幻灯片上的问题,(1)制作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观察草履虫的外形以及如何运动。(3)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草履虫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4)草履虫是植物还是动物?理由?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课本中的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后展开实验,并进行巡视,对于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在实验结束后,播放录像,以便实验没有成功的同学也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实践,学生对于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有了直观的印象。
草履虫是属于单细胞动物。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是怎样完成“吃喝拉撒”的?
结合以上问题,我将展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带领学生一起对于其各个部分进行分析,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本归纳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
作为生物,草履虫又是如何来繁殖的? CAI展示图片“草履虫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为了引出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提出以下问题,学生猜测。
多细胞生物能够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发生反应,草履虫这种一个细胞构成的简单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吗?
引出探究实验“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1)给草履虫怎样的刺激?
(2)怎样做才能既刺激它又不伤害它?(3)如何观察和比较草履虫对不同刺激的反应?(4)需要对照实验吗?
学生参照以上问题分组设计实验,并且师生归纳实验过程。
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后展开实验,进行巡视,对于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学生描述实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播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flash,说明草履虫能够 趋利弊害,适应环境。教学活动进行到这,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对本节课回顾,使他们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更加清晰的掌握。
在练习反馈方面,通过教材上的自我评价提问学生,从而到达对本节课的反馈效果。
在板书设计方面,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各位老师,同学们,本节课是我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参与到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高中《生物》必修1中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从系统的角度看是从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三个层面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而本节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的细胞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等内容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简述细胞膜的成分。
②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功能。2)能力目标
①进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养成勇于质疑、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②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遵循启发探究性原则,综合化运用讲授、讨论、直观教具、实验法等。学法:实验、自学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1.导入新课(章导入、节导入)→2.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问题探讨)→3.细胞膜的成分(材料的选择、获取、准备,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果与评价)→4.细胞膜的功能→5.植物细胞的细胞壁→6.巩固复习(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章导入:利用翟中和院士的图片和一句话即“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引出本章内容。
(2)节导入:展示“伊红扩散到整个细胞”材料,设计问题导出本节学习内容: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设计意图:引用名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2.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问题串设计:
①选材:选择什么细胞做材料? ②为什么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分析)③怎样才能获得细胞膜?(教师讲授)
(2)多媒体播放教参CD中的这个实验,同时教师加以讲解(3)学生分组实验(4)总结实验并加以评价
设计意图:体会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思考,尝试找出实验的原理,实现亲身体验、自主思考的的过程,这样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拓展迁移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先进的生物学研究仪器。3.细胞膜的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用一种可以溶解脂质的物质对细胞膜进行处理,最后发现细胞膜被溶解了。材料二: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
展示细胞膜模式图(或者将教材合上,看封面)简要分析细胞膜结构及各部位名称。
设计意图:分析材料、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模式图初步了解细胞膜的构造,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4.细胞膜的功能
(1)学生自主学习并归纳总结:P42(2)展示图片加强理解:图片
(3)讨论:联系生活实际,举例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与细胞膜的功能相近?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5.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1)给出植物细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结合图片中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进行讲解: ①植物细胞也有细胞膜,但是在其外面还包裹着一层细胞壁 ②细胞壁的成分:果胶 纤维素 ③细胞壁的作用:支持 保护 设计意图:知识迁移,温故而知新 6.巩固复习
(1)课堂小结:让学生尝试对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做小结。
(2)课堂巩固:从课本上选择相应的题目,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3)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知识反馈,加强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庄荣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高中人教版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模块中第3章第1节内容,课程标准中与细胞膜有关的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本节中细胞膜的教学,通过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及相关的资料,主要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对于第1章中有关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认识具有具体化、结构化的作用,使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物质化。同时也奠定了学习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三维教学目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需要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熟练操作,因此本节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确定为“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进而了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与功能”。通过参与问题的探讨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认同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及其重要意义,体会生命的精致与完美,培养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重点难点:细胞膜组成成分与其功能的相适应特点是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边界的重要意义,为后面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系统来研究做了一个起点示范,是一个重要却相对难理解的知识点。要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进行生物学研究能力,需要考虑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因此本节的实验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细胞膜并不陌生,在初中生物学学习中,学生对细胞膜已经有所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已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的结构,但对于细胞膜,很大程度上,都是停留在老师、教科书告知的知识上,并没有真正看到细胞膜,事实上即使是科学家也是先知道细胞膜的存在,再通过电子显微镜证实,因此从科学家如何确定细胞膜存在作为切入点,可以打开学生学习细胞膜的兴趣之门。教材安排该实验,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从中学会选择材料,分析选择何种材料原因。然后从实验结果递引出细胞膜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与图片较快地了解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边界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教材与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感知细胞膜的存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和使用显微镜的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将细胞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有机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对细胞形成系统的认识,也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教学,既可以开展实验,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以翟中和院士关于细胞生命的精巧说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展示部分细胞的显微图片及完整生蛋黄实物。
学生思考:细胞如何分界? 引出新课: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师课前先联系实验员准备好开展实验的相关材料与器具。)学生阅读实验内容,完成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实验材料为何选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教师进行评价与补充,引导学生体会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实验成功进行的重要意义。多媒体展示实验原理及步骤,特别是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学生进行实验,体验细胞膜的制备过程。教师在旁巡视与指导。
教师精讲: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与蛋白质)学生阅读:与生活的联系(P41)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引出:细胞墨的功能。教材采用的是通俗易懂的文字,又用了类比、打比方等手法,学生理解比较简单,因此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掌握了解。教师最后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与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对比引出细胞壁,介绍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细胞膜的成分、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 篇9
在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分子与细胞》(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安排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活动课,并给出了一个实验设计的参考案例,这给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如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蔗糖作为实验材料?浓度为什么要确定为0.3g/mL蔗糖?能不能选用其他实验材料或试剂?等等,学生头脑中充满着一个又一个的“?”,随着“研究性学习”在各地中学的推行与普及,高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探究能力,因此,我对该活动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方面:
(1)了解植物细胞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基本过程情况;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2)技能方面: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培养“假设―实验―结论―应用”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
3)态度情感方面:
(1)领悟科学探究思想方法,体念探究活动中的成功感,增强学科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尊重科学、事实求是的学风;
(3)培养交往合作能力。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实施探究实验,确定实验的材料、试剂的种类与浓度,并进行应用创新。
3、教学难点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前准备
(1)实验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复习渗透作用原理及其发生条件,并做好预习,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2)材料器具:洋葱、黑藻;蔗糖、KNO3、清水;天平、显微镜、秒表及其他实验器材等。
5、教学方法
合作式探究教学法
6、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步骤及教学意图
(1)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探究选择洋葱鳞片叶、黑藻叶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目的是为学生顺利“作出假设或猜想”并进行创新提供帮助。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需要探讨,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
(4)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其中教师有意提供了KNO3这一实验试剂,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尊重科学事实、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和学风。
(5)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估,目的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6)进一步探索: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本步骤是前面探究活动的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7)布置作业,目的是复习和巩固学习成果。
教师及学生活动:
教师提问:比较处在一定液体环境中的植物细胞与渗透装置,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若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到较浓的溶液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将向细胞的哪一侧运动?而如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将会出现什么有趣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问:虽然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容易观察,但一般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透明的,若要成功观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除非……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ppt上的图片展示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
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理解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教师:图片展示黑藻叶细胞的结构。
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细胞的结构,进一步思考黑藻用作实验材料的可行性。
教师提问:教材中为什么要选择0。3g/mL的蔗糖溶液作实验?
学生思考、讨论、假设,提出探究问题,如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在什么质量浓度范围内质壁分离?在什么质量浓度范围内不发生质壁分离?在什么质量浓度以上发生了质壁分离之后不能复原?
教师观摩学生实验,其中应格外注视使用了葡萄糖这一实验材料的探究小组,适时恰当地予以指导。看其是否能敏锐地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一事实,及能否真实的记录数据,并继续在下面的“分析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估”步骤中予以关注。
学生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KNO3溶液,分组实施探究活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通过“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一事实认识到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教师认真聆听学生发言,最后总结。
学生各研究小组进行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相互进行评估,交流心得(成功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措施等)。
教师首先指出: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接着提问:怎样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呢?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测定。
课外作业:
①在操作步骤(6)中如何更精确地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
②某植物细胞已经萎焉,如何判断其活性。
7、教学反思
(1)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兴趣是动力之源,兴趣是成功之母。高中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已经相当强,教师应激发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教学时,切不可简单局限于课本中的“条条框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性实验活动。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育学生创造的激情。教师必须设置好探究历程的梯度,并且不能超出学生当前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并适时、恰当地给学生创新提供帮助,使其能享受成功喜悦,激发并能维持学生的创造热情。
细胞中的无机物说课稿 篇10
回答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分
细胞中的水
含量
介绍正常生长和干旱死亡的农作物,主要原因在于含水量的不同
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所以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细胞中的水
板书:一、细胞中的水
板书:含量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一般为60%-95%,不同生物的含水量不同,且水生生物的含水量多于陆生生物,同时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的含水量不同,而同种生物,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含水量也是不相同的
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
4分
存在形式
这是细胞中含水量的多少,而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有气体、液体、固体,那么水在细胞中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
板书:1、存在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为使学生充分理解,让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水的两种存在形式的理解
1.
血液是流动的,心肌是坚实的,为什么两者含水量这么接近?
血液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心肌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2.农民晒干葵花籽与炒干葵花籽主要失去的是什么形式的水?
自由水结合水
3.比较新鲜种子和干种子谁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
一般而言,代谢越旺盛,自由水含量越高
4.同体积的水和同体积水的果汁放入冰箱中谁最先结冰?
5.根据问题(4),自由水多还是结合水多生物体的抗旱、抗寒、抗热能力强?
结合水含量越高,抗性相对较强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我们通常理解中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我们称之为自由水。
一类则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内部一部分水主要以氢键的形式与蛋白质,多糖、磷脂等固体物质相结合,这部分水不蒸发、不能析离,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是生物体的构成物。
小组讨论,回回答问题
加深对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的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细胞中水的作用
做笔记
理解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通过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问题的能力
10分
作用
通过前两节知识点的讲述,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细胞中水的作用
板书:2、作用
自由水:
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为细胞提供液体生活环境
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结合水: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5,归纳总结,得出细胞中水的作用
引导学生自我归纳
锻炼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推荐阅读:
《细胞的生活》说课稿05-30
细胞的癌变教学说课稿07-05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说课稿06-11
遗传的细胞基础11-18
常规细胞遗传学05-19
细胞遗传学检查08-07
单细胞生物说课课件11-14
有核细胞是什么意思07-22
细胞的分化说课材料终稿05-28
纤维细胞细胞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