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生物说课课件(精选10篇)
单细胞生物说课课件 篇1
1教材分析
《细胞增殖》是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 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这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后,进一步学习细胞的产生的过程。 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其他章节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它是对第一章中的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一结论的具体说明,另一方面,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生物的变异等内容的基础。本节涉及内容较多,含实验在内共需3个课时组织教学,在此笔者仅针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说课。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方面:a.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b.理解细胞增殖的周期性;c.概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
(2)能力方面:模拟探究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构建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感受生命的运动性,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重点及难点分析
(1)重点:a.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b.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的变化规律。
4教法和学法分析
4.1学情分析
从生物学基础来看,学生已经知道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还仅仅停留在结论水平上,未提及具体过程。通过前五章的学习,了解到了细胞的结构及功能,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一学生意义识记开始占主要地位,抽象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成熟中。这些使得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能力。
另外,笔者授课的对象是省级示范中学的学生,基础较好。
4.2教法和学法
总体来说,高一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而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又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模拟探究法进行教学。
在本课直观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有丝分裂的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模拟探究法则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形成结论。
学法则采用学案导读法、合作探究法。即利用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学习目标,初步了解本课内容。在突破教学难点时,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尝试发现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过程分析
5.1创设情境
上课之前,先播放一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植物由一粒种子萌发生长成为完整的植株,这是由于细胞体积增大还是细胞数目增多呢? 新细胞是如何产生的呢?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5.2自主学习
学生对照学案阅读教材,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基础知识梳理。这一步骤旨在让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内容形成大体的轮廓。
5.3重点解析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细胞周期的概念本身并不难,只是学生常常忽视其中的一些关键语句从而导致对细胞周期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讲解时强调要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三个方面:即具备细胞周期的前提条件、细胞周期起始点和终止点。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一概念进行拓展应用:将细胞周期的概念转换为两种不同的图形,请学生分析两图中分裂间期、分裂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又能加深对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是本课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反映该过程抽象、微观,难以理解;过程中涉及的概念较多,对染色质、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以及细胞板和赤道板之间容易混淆。教学中为重点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案:
首先利用flash动画演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形成初步印象;再分期进行演示,同时与学生一道归纳总结各个时期的特点,并以顺口溜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方便记忆。从动画中,学生可以直观、生动地了解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将教材上静止的图片还原为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连续性、动态性,有利于形成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演示动画的同时,提示学生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然后结合黑板简笔画,对染色质、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这一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中期、末期细胞图像,结合教材内容,说明赤道板只是一个虚拟的平面,而细胞板是一种具体的物质结构。这样完成对两组易错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5.4疑难探究
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难理解的内容莫过于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及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了,为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设计了疑难探究环节。
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三步进行探究:
(1)模拟探究染色体的形态变化:要求学生以一条染色体的变化为例,制作各时期的染色体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要求学生按正确的顺序摆放。
(2)利用第一步中制作的模型,探究含有2N条染色体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各时期的染色体、DNA的数量,并将探究的结果填写在学案中的表格里。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总结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绘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曲线。
小组探究结束后,进行成果汇报。(展示一部分学生制作的染色体模型及绘制的染色体、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从照片中可以发现,有些小组的探究结果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因此可以先让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评价、修改。然后教师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形成正确的结论。
到此本课时讲授部分全部结束,重点和难点内容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和突破。
复习回顾:讲授结束后,结合板书对本课的重点内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进行复习回顾,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巩固提高: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课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笔者设置了与细胞周期、DNA含量变化、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有关的三道习题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6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微观,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首先利用学案明确学习目标、梳理基础知识,形成大体轮廓;通过演示动画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染色体模型的应用又克服了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这些资源的利用,能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单细胞生物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中的第四节。本章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基础上,先讲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再讲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让学生知道了生物体有多细胞的动物体和植物体以后,告诉学生生物体也有单细胞的,它们没有复杂的结构层次,第四节以典型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为代表,具体介绍了单细胞生物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也有较复杂的结构,能够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二.说学情
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会比较轻松。
然而本节课由于没有办法安排实验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单细胞生物,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教材学情分析,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基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确立以下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教学难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五.说教法说学法
1.讲授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2.演示法,自主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四个环节
复习导入
讲授新课 新课总结 练习巩固 首先是复习导入多媒体打出问题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细胞膜的功能
3.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学生根据相应的问题提说出答案
二、讲授新课
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能够长成大鱼。人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这么多的细胞都来自受精卵。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会从1012增加到1014个。展示小鸡破壳而出和人体由小长大的图片,并进行设问;许多生物是由一个受精卵(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由一个细胞变成一个大的生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哪些变化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意义。3.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
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多媒体展示问题
请同学们自学相关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你能描述出细胞分裂的过程么?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相同吗?
3.细胞分裂时细胞内部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4.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将如何分配? 5.分裂后染色体的数目有什么变化?
(先完成前两个问题),分别播放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动态图 总结出动物与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制成表格,区别植物与动物细胞分裂的区别。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在完成后三个问题。学生阅读书中57第二段明确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为后边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做铺垫学习播放染色体复制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染色体复制的结果和意义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设置问题:细胞生长需要什么,那么细胞能够无限长大么? 二.生物体由小长大正方
切苹果。将苹果切一半比喻成受精卵,切两次。说明受精卵如果像苹果一样分类岂不是应该越来越小,照此推理胚胎还会不会越长越大。细胞如不生长就会越来越大。所以引出细胞不仅分裂还生长。
展示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提出问题: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
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根据图表所示信息学生很容易明确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来越小。得出结论:细胞生长是体积的增大,用表面积吸收营养物质体积较小的细胞反而表面积相对大,这样细胞膜才能保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提问;如果细胞不停地疯狂分裂和生长就会形成什么呢?学生经过简单的思考后在给出答案。
三自主阅读“脱缰之马——癌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和学生谈谈对癌细胞的认识,找些图片,说明癌变后的细胞有两个特点。以及预防癌症应做到几点。呼吁学生少吸烟、饮酒、多运动。最后一环节四总结 1.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2.细胞生长:体积增大
3.过程:细胞核先一分为二,细胞质分为两份,在原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植物细胞),于是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
4.意义:细胞分裂过程中,其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到此我的三维目标将全部达成 五练习。对本节课的知识及时巩固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直观系统性,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细胞分裂
1.概念 一个 → 两个(细胞数目的增加)
2.过程
核分裂
→质分裂 → 膜(壁)形成3.染色体的结构 蛋白质+DNA
4.染色体的变化
复制
平均分配
二.细胞的生长
三.细胞体生长的原因
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体积增大
高一生物细胞癌变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增殖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现了当今细胞生物学的3个重要课题——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其中细胞的分化是理解个体发育的基础知识、是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一个铺垫、同时也是对为什么一个多细胞的生物必须要经过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才能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完整诠释。而细胞的癌变所涉及的癌症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的大敌、至今尚未攻克、治病机理也未完全研究清楚。这部分内容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渴望、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立志攻克这一“绝症”、树立为科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的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生活经验使学生对细胞衰老、有初浅了解。但是关于诱发细胞正常与畸形分化、衰老的机理知之甚少。这个过程是个抽象的过程、如何使知识由抽象变具体、变生活体验为内化的知识积累、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观点是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涉及的知识点、如细胞的全能性是细胞生物技术的主要基础、本节涉及的生物学热点问题: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克隆技术等、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
2)细胞的全能性(C: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细胞分化知识的探究、提高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象出发探求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命的产生、发展、衰老和死亡规律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观点;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延缓衰老、提高寿命也是可能的、从而努力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一份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理解个体发育的基础知识、是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一个铺垫、同时也是对为什么一个多细胞的生物必须要经过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才能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的完整诠释。
2)癌细胞的特征和细胞癌变的机理。癌症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的大敌、至今尚未攻克、治病机理也未完全研究清楚。这部分内容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渴望。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立志攻克这一“绝症”、树立为科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的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
2、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分化的原因。因为细胞分化要涉及到初中学过的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记忆比较模糊、另一方面分化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这又涉及到遗传和生化的知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来处理。
2)细胞癌变的机理。这部分内容要涉及到遗传中基因突变的问题、学生对于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始终存在理解困难、需结合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和导致原癌基因被激活的致癌因子的相似之处加以理解。而在新课教学时由于没有学习遗传的知识当时学生掌握的并不到位、所以在这里把它作为难点处理。
二、说教法
本节课是高三一轮复习课、故采用的方法主要为提问法、讨论法、还可应用到启发式教学、直观式教学的方法
1、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高三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生物学知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式展开探究、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步步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究。
2、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设置探究问题、启发学生回忆、分析、讨论、并适时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不仅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材处理
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内容: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脉络清晰可逐一复习。但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中全部知识的基础上、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多由学生回忆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前后联系、对比、再配合以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导课:
由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的个体发育起点是什么?”这是在第五章生物的发育中学到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一轮复习中这样提问导课可以使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紧接着追加提问“受精卵经过细胞增殖产生的子细胞的去路子细胞的去路都有哪些?”很自然的带领学生进入到细胞分化子细胞的去路这一课题。
2、复习细胞的分化
仍然以提问的方式提出细胞分化这一框题中的基础知识点:概念、发生时间、特征、原因及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若不能准确回答、可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并及时给出精确答案。分化的概念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我结合初中所学的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并把两张细胞分化的图片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这样突破则学生对于细胞分化的概念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同时对分化的发生时间、特征、原因还要详细加以讲解、从我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来看、这一部分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我采用实例附带例题的方法加以突破。这样做既使学生理解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分化的过程以红细胞的分化过程为例、以图片的形式借
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达到一目了然。分化的机理给学生以简单介绍、再由学生讨论总结得出分化的结果。然后精选题目对这一部分内容加以巩固、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
细胞的全能性在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有介绍、而在必修的新课教学中由于没有接触到细胞工程的知识、当时只做了简单的介绍、所以这里要对它详细的复习。对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及在生物体中不能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我举出实例:甲状腺细胞能合成甲状腺激素、胰岛B细胞能合成胰岛素、而甲状腺细胞则不能合成胰岛素、胰岛B细胞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两种细胞都具有全套的遗传物质、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即两种细胞进行了分化、是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样配合实例学生容易理解。全能性大小的比较我结合习题让学生掌握。当植物细胞具备了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则可以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植物组培后面还要复习这里就只简单回忆一下过程即可、不做深入的拓展。精选题目、强化训练。
3、复习细胞的癌变
由细胞的畸形分化导致细胞的癌变引入下一框题。癌细胞的概念请学生回答、再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癌细胞的图片、给学生一个癌细胞的直观形象。关于癌细胞的特征要逐一复习并要求学生掌握。如第一个特征:能够无限增殖、要结合动物细胞培养中讲到的细胞株和细胞系的特点让学生理解记忆。这样做即复习了后面的内容又让学生达到了知识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还要分析出此时癌细胞进行的是哪一种分裂方式、遗传物质有没有发生改变等等。这样又及时对有丝分裂方式进行了回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二个特征: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结合分化了的组织细胞具有的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刚刚出示过的图片)而癌细胞不能正常分化、表现出各种形态、二者相比较使学生理解这一特征。第三个特征: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在此把糖蛋白的功能再全面回忆。对于癌细胞发生的原因及过程我结合第六章中基因突变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认识到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就存在但处于抑制状态、癌症是它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被激活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这样可以使知识前挂后连、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指出要想远离癌症最好远离致癌因子。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单细胞生物说课课件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癌变》。我从6个方面来进行说课。首先说教材,包括4点: 1.教材地位
“细胞的癌变”是新课标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第六章第4节的内容。
本章的思路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癌症既是生物学热点,又是医学界与社会的热点,因此,本节课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范例。1.2 教学目标 1.2.1知识目标
描述癌细胞的特征;
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子; 说出癌症治疗方法。1.2.2 能力目标
讨论如何预防癌症;
学会搜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及网络等途径中查询的相关信息;
学会更好的与他人合作; 拟定健康的生活方案。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癌症病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正确对待癌症。1.3 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将癌细胞的特征、癌症的预防确定为本节教学重点。1.4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及其关系
第1页
说学生
我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关注名人,对生活中熟悉事物易接受;在知识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细胞学知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
但学生不能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很难使知识内化成指导他们健康生活的准则,并在情感上认同;在专业术语、抽象知识理解方面存在缺陷。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整合能力。说教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情境、谈话式、讲故事及归纳法等,以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感受一堂难忘的生命教育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癌细胞特征的学习,我以事例、图片、flash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癌症的预防与生活相关,我让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等自主得出结论。
难点知识是本节课的新内容,且比较抽象,我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变抽象为形象。5.1 联系生活,引入主题
这是本节课第一亮点。
一首《感恩的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同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可贵。我引用名人事例,既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及兴趣,又引起同学们对健康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对癌症深恶痛疾,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从而使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5.2癌细胞的概念
本知识点在课程标准中没作要求,因此只从条件、实质、表现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对癌细胞有初步的了解,癌细胞的图片使学生获得对癌细胞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重点内容癌细胞的特征打基础。5.3癌细胞的特征
该知识点是本节第一个重点,内容相对较简单,通过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图片的比较,提高学生识图、归纳和表达能力;
通过讲述海拉细胞,激发学生联想,引起学生兴趣; 相关动画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知识点,同时为课堂增添趣味。5.4细胞癌变的原因
本环节我将原癌基因比作车间的运行机制,将抑癌基因比作惩罚纪律,使学生对难点有形象深刻的认识。之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老年人易患癌症,进行知识深化,并引导学生关爱老人,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第2页
举例生活中不良习惯可能导致各种癌症,使本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引出本节课第二个重点内容:癌症的预防。5.5癌症的预防
作为本节最重要内容,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我采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从生活各方面总结出保健良方,既对知识有很好应用,又体现对生命的热爱。
此时,本节课达到高潮,同学们意气风发,热烈讨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5.6 癌症的治疗
通过讲述癌症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欲望,激励学生立志除癌。
在此,我选用一则关于一名癌症晚期病人运用心理疗法成功战胜癌症的故事,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多方面启发教育,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5.7 愉悦总结,及时反馈
本节知识点零散,我将带领学生回忆浏览本节内容,使零散知识点系统化。
在课堂反馈环节,我通过简单练习采用分组竞答的方式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表现突出的学生适当奖励,这是本节课第三个亮点。竞答既使课堂显得紧凑、集中,又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竞争意识,还使得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应用。
5.8 课后活动
结语:有效预防癌症,使学生对癌症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提出有规律生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后活动。该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查询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分组合作使得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将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念。
最后是板书设计,我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本节的重难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望多多指导,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莅临指导
插花课件说课 篇5
插花课件说课
《插花》主要介绍了插花的制作方法,它能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缤纷多彩,进行美的熏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现美,创造美。过本课例的学习,学生既能学习简单的插花方法,又掌握初步的插花技能,对增强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动手能力,丰富其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鉴赏创新能力的好教材。重点准确把握插花的艺术性。难点是熟练把握插花的技巧。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堂动开放、扎实而有效的劳技课,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精神实施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一、教什么?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要通过某一具体项目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态度与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及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达到的审美能力,特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插花的一些知识:花名、花语、插花需要的工具、插花方法等。2、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设计并制作插花。3、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卫生保护的教育。
二、怎样教?
(一)、做好学前准备:插花虽然很常见但学生可能未曾注意。为了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我精心挑选好工艺精美的插花图片制成课件,借助多媒体课件音、形、色、动的优势,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以形象材料进行形象活动。当然也准备了本节课所需的器具。
(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用精彩的活动吸引学生。
为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们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原本枯燥的制作方法的训练生动活泼起来。为了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意义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天地!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约2分钟)我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城市、居室、婚礼中的鲜花课件,目的是使他们感受那绚丽多彩的鲜花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当时的感受调动学生学习插花的动机,引出课题并板书“插花”。
2、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大约30分钟)
(1)、让学生了解插花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经过构思,巧妙的组合在一起,使之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2)、了解世界上有两种插花形式,一是以中日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优美的线条,使用的鲜花不多,但插几枝就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装饰丰茂,形式多为几何体,多数讲究对称的插法,有容荣华贵之态。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欣赏几种插花作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了解东西方更多形式的插花作品,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态度与兴趣。
(3)、生生间进行花语知识交流。在创作中,只有了解了花语,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所以我要求同学们课前都搜集了一些花语,让他们交流搜集来的信息,为插花时立意构思做好铺垫。如:百合花象征着百年好合、大团圆;又如玫瑰花象征着热情、友情等。
(4)、教师演示插花创作。
①让学生认识插花的工具和花材。然后教师进行插花制作。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插花的第一步应先立意构思,并告诉同学们我插花的意图是把作品献给在四川地震中生还的同胞们,希望他们的身体早日康复,重建家园。
②根据意图及个人的喜好确定造型,作品的造型有很多种,此时大屏幕展示插花造型。③根据造型,用叶子打底,确定作品的大小。(把花泥浸湿,起到保湿作用,根据容器的形状对花泥进行适当的修剪。)
④插入焦点花,也就是确定视点中心,因此,要选择鲜艳,富有神采形状的花材。(进行安全和环境卫生教育)
⑤插入配花,根据作品的造型高低错落的插入配花。
⑥最后添入一些满天星等配草对作品进行整理,再为作品起个名字—奋起。名字和开始的立意构思相对应。
(5)、请同学们一起回忆刚才插花的步骤。(学生回忆,老师贴出板书)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插花的方法步骤,突出了重点,更为后面学生独立创作打好基础。
(6)、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插花,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①为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派代表介绍作品的立意构思和寓意。②还要在创作中注意安全、卫生问题。(小组合作前,为了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发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创作的造型。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作品展评:在插完作品后,让学生把自己组的作品摆放在展示台上,展示介绍。同时鼓励表扬,给他们鼓励增加信心。同学们听了介绍一定会对这些作品有个评价。然后,让他们把手中代表羡慕的红星送给喜欢的作品,给认真用心的同学以鼓励。
3、课外延伸,实际应用。(大约5分钟左右)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感到无比幸福,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我趁势让大家议一议怎样更加丰富插花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插花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升华,更具有创新精神。
4、教师小结,升华情感。(1分钟左右)“之所以插花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这与我们和平的祖国分不开,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感谢祖国给我们提供的和平环境。我相信大家通过这花与草的构筑,一定会将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这样的小结旨在升华情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教育。
附板书设计: 插花
1、立意构思 2、确定花型 3、确定大小,用叶打底
4、插入焦点花5、插入配花 6、整理命名
(教学中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板书的内容是插花的步骤,调理清楚,重点突出,目的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自主动手插花创作。)
三、为何这样教?
1、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
整个教学设计我们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媒体直观展示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劳技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本堂课生动、扎实、有效而又亮点不断闪现!
2.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课让学生着重掌握的“插花”的制作方法,都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才能掌握。把枝、叶、花、果从植株上剪下来,任何人都会将它插到容器里,但是插花这种劳作活动和表现形式并不是无目的、无要求和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意图和情趣进行插作,组合成一个优美的造型,并借此表达一种主题思想,传递出一种精神和情感。面对一群只有只有十岁或者十一岁的想象力不太丰富的五年级学生,所以本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实践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掌握插花的方法步骤。真正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教学落到实处。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劳技,在生活中享用劳动与技术!
说课教学课件 篇6
“写喜欢的小动物”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这一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专题编排了《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四篇文章。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古怪的猫,慈爱的母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每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在四篇课文之后,“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真情实感。
从课文到口语交际再到习作指导,整个单元清晰地展现了“读动物,说动物,写动物”的设计思路。“跟大作家学写小动物”,“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是本次习作指导的总体思路。
二、说学情分析
我工作的学校是一所比较特殊的农村小学,孩子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部分孩子搬进了高楼林立的城乡“示范镇”,一部分孩子仍生活在布满平房、小巷的自然村落。农村人喜欢小动物,也喜欢养小动物,孩子们自小就有许多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课前,我要求学生观察小动物,给小动物拍照,和小动物玩耍。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此外,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不仅乐于观察,乐于书面表达,而且在二年级下学期有过一次“写小动物片段”的经历。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和习作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在深入解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之后,我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为本次习作教学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选材,自主拟题。
2.学习本组课文写小动物的基本方法,适度运用于习作实践。
3.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写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本组课文写小动物的基本方法,写出小动物的特点是习作指导的重点。选择恰当事例,具体记述,表达真情实感是习作的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观察处在第一位,它不仅是写作教学中要着重培养的能力,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习作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不但要认认真真地瞧,还可以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听听动静,和小动物玩玩……
读写结合,说写结合,也是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大作家笔下的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其中蕴含着写作的奥秘。小作家们要去读,去思,去悟,再去用,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说写结合一般是先说后写,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促进交流,而且便于教师学生动笔前前进行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
为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读——说——写——评——改的思路,设计了:施展魔术,激发兴趣;抓住灵感,拟定题目;边读边悟,学习绝招;范文引路,起草成文;展示交流,修改提升。五个教学环节。
1施展魔术,激发兴趣
幽默是男老师上课的法宝,兴趣是学生爱上习作的关键。上课伊始请同学们说说他们都喜欢什么动物。
接着,老师说,于老师会变魔术,能把你们喜欢的小动物变出来,信不信?
孩子们在质疑和期待中,将目光投向教师。欢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和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一个个闪过屏幕。孩子们带着惊喜和期待走进习作课堂。
2抓住灵感,拟定题目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着眼前闪过的小动物,孩子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迅速捕捉住这份灵感,拟定作文题目。可以是动物的名称,也可以是家人给动物起的名字……
孩子们在作文纸第一行写下鲜活生动的题目:
大白鹅、小黑狗、我家的小兔子、乌龟赛跑、 淘气的皮皮……这些题目唤起了孩子们的习作欲望。
3边读边悟,学习绝招
1.学习绝招一——确定角色
老师继续引领他们“跟大作家学写小动物”,去发现大作家们写好小动物的绝招。
出示图片,唤起学生回忆。(白鹅图、白公鹅图、猫图、小猫图、母鸡图):
在课文中,丰子恺先生称呼白鹅——鹅老爷;
在叶·诺索夫的眼中白公鹅就是海军上将;
老舍先生把大猫当成了朋友,把刚满月的小猫当孩子一样看待;
他笔下的母鸡俨然就是一位母亲。
学生发现大作家把小动物当成了他们的伙伴,朋友,甚至亲人。写好小动物,就不能单单把它们当作动物来写,而要确定好它在自己心中的角色。(此时板书第一招:确定角色)
接着请孩子们谈谈,在他们心中,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应该是什么角色?——可以是小伙伴、小弟弟、小宝宝甚至是小淘气。
2.学习绝招二——捕捉特点
“要具体地写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习作的核心要求,是这次习作的一个提升点,也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所在。
接着跟大作家学,看看大作家们抓住了动物的哪些特点。
(课件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白鹅》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猫》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母鸡》)
在读中,孩子们不难发现,大作家都能用生动的句子,突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此时板书第二招:捕捉特点)
学是为了运用,运用能够巩固学到的方法。接下来老师激励学生:“大作家都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能准确地抓住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小作家们,你们行吗?如果让你,用一句话介绍小动物,你会说什么?”在学生动笔前,教师进行指导,这样的句子一般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在结尾。孩子们写的有模有样……
师生围绕抓住了小动物的什么特点进行交流。
3.学习绝招三——描述趣事
仅仅是一句话还不是好文章,大作家们还写了一些具体的事。
(课件出示老舍先生描写小猫的段落)
这些事使小猫可爱,淘气的形象跃然纸上。明确:描述趣事也是写好小动物的一个绝招。(此时板书第三招:描述趣事)
明确后,请孩子说说自己的小动物的趣事。
整个第三环节,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读大作家的文章,发现大作家写作的方法,学习大作家写作的方法,运用大作家写作的方法,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交替运用。在读、思、议,说、写、评中学习写作。
4范文引路,起草成文
“确定角色”“捕捉特点”“描述趣事”这三招帮助学生打开了习作思路,明确了基本的习作方法。但是第二学段的学生仍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范文引路,适度模仿对于大多数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中的名家作品语言风格各具特色,但不适合作为小学生的习作范文。老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可借鉴的伙伴式语言的例文。
(课件出示《小乌龟》片段)
这个片段来自小学生的真实生活,是学生优秀习作的片段,很容易引发情感和语言的共鸣。
由这个片段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具体的写作策略——描写细致些,感受真实些。
从精选材料到确定题目,从选取事例到指导方法。经历这样的指导过程,学生自然能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孩子们继续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修改提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这一环节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改;第二步自读习作,自评自改。
最后,伴着优美的音乐朗读习作。
六、说板书设计
音乐说课课件 篇7
一、设计理念
音乐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在《吹起羌笛跳锅庄》这一课中,我以音乐为主线,将歌曲、舞蹈、与乐器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表现音乐,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材分析
《吹起羌笛跳锅庄》是一首四二拍的羌族民歌,旋律进行以四度上扬为其特色,表现了开朗、活泼的情绪:节奏是前密后疏,形成了一定的对比。易学易唱易记,并具有舞蹈性,适合边唱边跳。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能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等各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3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羌族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歌曲的学唱作为本课的重点,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作为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设想
这堂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采用了歌曲、乐器与舞蹈相结合进行直观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六、情景导入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学生进入课堂后,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简单的了解羌族的地域特点、风俗习惯、民族乐器和民族舞蹈。由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再由民族乐器舞蹈和名族舞蹈锅庄引出所要学习的新歌《吹起羌笛跳锅庄》。
学唱新歌
首先完整的欣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初步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情绪。
再提出问题“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聆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感受歌曲。引导到他们发现前面八个小节和后六个小节基本相同。
在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轻声跟唱之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放声歌唱。在学唱的过程中若出现问题,我将采用对比的教学法,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改正
自主探究 拓展延伸
把学生分为两组,引导他们试着用打击乐编配伴奏型为歌曲伴奏进行比赛,比赛时当一组用课堂打击乐伴奏时,另一组的学生演唱歌曲。比赛结束让学生们进行自评,在进行客观的互评,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之中,有利于养成整体评价的习惯。不仅如此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良性竞争与展示。教授简单的锅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边唱边跳。对于学生们的表现我都给予鼓励,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
氧气说课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课题2《氧气》。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做氧气的性质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氧气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知识不够系统;学生会进行一些简单实验操作,但操作不够规范;对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有所了解,但不会运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两个重要概念 :①化合反应 ;②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设计思路】
本课题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本课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自主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科学探究、归纳总结、合作学习等
【课前准备】
1、课件
2、实验仪器:玻璃片、烧杯、燃烧匙、镊子、酒精灯等。
初中物理说课课件 篇9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认知目标: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摩擦产生的原因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讲,这在初中还是适当的。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 创设情境,实验引入: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 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三) 关于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我打算请学生上讲台来完成书本上138页的“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一个学生上台实验过程中,其它学生仔细观察,如发现台上学生操作有误,即可举手取而代之。这样做有几点好处:其一、台上学生得到了动手的机会;其二、台下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由于有了驱动力,就不仅仅只是看“热闹”,而转为聚精会神看“门道”了,这样即使他们没有上台,但对这个实验也绝对印象深刻;其三、实验是同学动手做的,而不是老师包办的,故而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其四、实验装置只须一套,对实验器材简陋的部分学校,这个方案应该是可取的。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起着从旁引导的作用。一开始提出问题:如果要测一个力,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测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这时再让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的这一实验,然后再点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实验。完成书本138至139的实验后,再让同学开动脑筋想想:如果想通过实验知道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谁大谁小,可以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谁想到谁就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 第三个环节是“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边事例进而总结得出理论。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脱离。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五) 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1. 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而当他想要做回环动作时,双手又不能抓得太紧,为什么?
2. 某乡亲想清除黄豆中的砂粒,他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 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 C.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大 D. 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小
3.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种类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时的摩擦
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二次函数课件说课 篇10
二次函数课件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二次函数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函数的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已学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复习,又是对二次函数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为将来二次函数一般情形的教学乃至高中阶段函数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1) 掌握二此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4、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的画法,以及它们图象的性质。 ②学生个性活泼,积极性高,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 能力。
③初三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已形成。
二、教法学法分析
1` 教法(关键词:情境、探究、分层)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以“探究式”体验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为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在教师的 引导启发下,同学的合作帮助下,通过探究发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
2、学法(关键词:类比、自主、合作)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水平,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在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类比迁移,对照学习。以自主探索为主,学会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和“乐学”.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呈现抛物线和谐、对称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
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验证的过程,根据新课标要求,根据“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温故引新
以提问的形式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欣赏一组优美的有关抛物线的图案,创设情境:
(1)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2)你们知道: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从而引出课题〈〈二次函数〉〉,导入新课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为了更贴近生活,我先设计了两个和实际生活有关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然后出示课本上的两个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成果,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四个解析式都列出来后。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这些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从而得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时要求学生既要知道表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字母的意义,还要能根据给出的函数解析式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
(三)当堂训练 巩固提高讲解新课
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 (a≠0,a, b, c为常数)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y 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
2、在 y=ax2+bx+c 中自变量是x ,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
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0 ?
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
4、在例3中,二次函数y=100x2+200x+100中, a=100, b=200, c=100.
5、b和c是否可以为零?
由例1可知,b和c均可为零。
若b=0,则y=ax2+c;
若c=0,则y=ax2+bx;
若b=c=0,则y=ax2.
由于学生层次不一,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我设计了3道练习题,其难易程度逐步提高,第一道题面对所有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二次函数的概念直接判断,但需要强调该化简的必须化简后才可以判断。第二道题让学生逆向思维,根据条件自己写二次函数,从而加深了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最后一道题综合性较强,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小结归纳 拓展转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将这一节的知识条理化,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
(五)布置作业 学以致用
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体现分层思想,通过作业,内化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遗漏与不足。同时,选做题具有总结性,可引导学生研究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联系。
四。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整节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我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层施教,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把握评价的时机与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己列出不同问题中的解析式,并通过观察他们的共同特征,成功得出了二次函数的概念。
【单细胞生物说课课件】推荐阅读:
《单细胞生物》教案11-16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07-02
细胞分子生物系统12-19
生物细胞破壁技术10-25
高一生物细胞凋亡教案05-11
高中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教案12-02
高一生物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08-30
生物选修3 细胞工程概述教案08-24
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08-31
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器教学设计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