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2024-10-19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共5篇)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篇1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是指( )

A、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B、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C、由动物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体。

D、由植物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体。

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蛋白质外壳包被的一个核酸分子(DNA和RNA)构成;近年来发现的类病毒和阮病毒更简单,类病毒只由一个RNA分子构成,阮病毒只由蛋白质构成,而人们却把它们列入了生物界中,你认为其主要理由是( )

A、由有机物组成。

B、都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复制产生自己的后代。

3、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因不包括( )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后,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4、红细胞中Fe2+含量降低时,其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相应减弱。这个事实说明Fe2+的作用是( )

A、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pH。

B、与载体作用相同。

C、调节离子平衡。

D、细胞内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5、血液含水82%呈液态,而心肌含水79%呈固态,这是因为( )

A、血液含水量比心肌含水量高。

B、血液中固体物质少。

C、血液中所含的水大多是自由水。

D、心肌中的水全在细胞内。

6、某氨基酸分子含有2个氨基(一NH2),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的部位就是( )

A、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一定连在羧基上。

C、在R基上。

D、与氨基端相连。

7、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

A、氨基和羧基。

B、氨基和R基中的氢。

C、仅来自羧基。

D、羧基和连在碳原子上的氢。

8、把一小块生物组织捣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知其中含有水、蛋白质、DNA和糖原等成分,由此可判断该组织是( )

A、小麦的根尖。

B、家兔的肝脏。

C、甜菜的块根。

D、马铃薯的块茎。

9、某广告称某种牌号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B、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不甜不等于没有糖。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

D、不能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

10、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B、无色→浅蓝色→棕色。

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

D、棕色→绿色→无色。

11、糖蛋白(含有寡糖侧链的蛋白质分子)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X可能作用在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哪一个细胞器上(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溶酶体。

12、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和叶绿体,但没有中心体。

B、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高倍显微镜下的成熟植物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D、许多果实、花瓣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色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pH有关。

14、在人体细胞内,DNA和RNA共同存在于( )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细胞核和叶绿体。

C、线粒体和细胞核。

D、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

15、组成小麦和噬菌体体内核酸的核苷酸和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

A、8、5;8、5。

B、8、5;4、4。

C、4、4;4、4。

D、4、5;4、5。

16、已知胰液中的蛋白酶的化学组成中含某放射性同位素,在胰腺细胞中该放射性同位素最先出现在下列何种生物膜系统结构中(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17、为了检测麦种的质量,将麦种100粒浸入红墨水中,2h后用刀片纵剖开,发现胚乳被染红95%,胚被染红32%,因而断定麦种发芽率太低不宜作种。下列对此检测原理的最正确解释是( )

A、胚和胚乳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不需要的色素不会被吸附和吸收。

B、胚如果是活细胞,红色素就不会被选择吸收。

C、胚乳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吸附色素。

D、胚乳的活细胞少,对色素不具选择吸收作用。

18、下图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与细胞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B、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需要①。

C、选择性的.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消耗。

D、细胞经同化作用合成膜蛋白②的过程。

19、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活动的正确顺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B、所谓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

C、所谓提出问题就是对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对实验设计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判断。

D、设计实验是紧紧围绕假设进行的,是对假设的检验。

20、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物质能通过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叶绿体膜。

21、细胞膜控制着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对各种物质出入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其中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入细胞(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内吞作用。

D、易化扩散。

2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

C、光合作用的全部反应是呼吸作用全部反应的逆转。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能量转化过程。

23、一些植物细胞中同时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时应该( )

A、同时释放出O2和CO2。

B、不能同时放出O2和CO2。

C、只吸收CO2,不能释放O2。

D、只吸收O2,不能释放CO2。

24、有一种蓝色的染色剂DCPIP被还原后成为白色。下面条件能使DCPIP产生最大程度颜色变化的是( )

A、分离的叶绿体,置于黑暗中。

B、分离的叶绿体基粒,置于光下。

C、叶绿体提取液,置于黑暗中。

D、叶绿体基质提取液,置于光下。

25、植物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都有的现象是( )

A、最终合成有机物。

B、最终分解有机物。

C、气体交换。

D、能量转换。

26、科研人员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对室内空气中CO2含量进行24h测定。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 )

27、通过测定CO2的交换量,下图表示光强度和CO2的浓度对光合速度的影响。图中从A到D,哪一点上只有光是限制因子(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8、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以分子态释放出氧及ATP的产生都离不开( )

A、叶绿素和CO2。

B、水和CO2。

C、水、叶绿素和光能。

D、水、光能和CO2。

29、生长在自然保护区北坡的野生稻,其叶片的两个主要生理功能是( )

A、吸收矿质元素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吸收水分和光合作用。

D、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

30、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31、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参与分裂活动的细胞器有( )

①高尔基体;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中心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3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虽然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但二者具有基本的共性。下列列举中不属于这种基本共性的是( )

A、具有核糖体。

B、具有细胞膜。

C、具有DNA和RNA。

D、具有相同的细胞分裂方式。

33、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裂间期,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前期,因染色体的高度螺旋化而形成了染色单体。

C、分裂后期,因着丝点的分裂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分裂末期,到达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又逐渐变成染色质形态。

34、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

A、心肌细胞。

B、红细胞。

C、肠上皮细胞。

D、中胚层细胞。

3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两种重要的分裂方式,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染色体活动形式和结果相同。

B、分裂都扩大了细胞群体中个体的数量。

C、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纺锤体的形成。

D、DNA复制次数和细胞分裂次数相同。

36、下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若从一极观察,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 )

37、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38、花药的离体培养是把花药用人工方法经组织培养成单倍体植株,这一成果是利用了细胞的( )

A、应激性。

B、全能性。

C、变异性。

D、适应性。

39、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培养蚕豆,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已知蚕豆细胞一个有丝分裂周期是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情况绘制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B、大量利用“U”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大量蛋白质的合成。

C、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转运RNA。

D、大量利用“T”,和“U”的时期,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

40、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内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

B、由于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所以手术摘除癌肿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

C、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

D、从媒体广告上看,有的治癌药物的药效在95%以上,因而癌症的治疗并不困难。

二、非选择题

41、某同学在探讨氨基酸的化学性质和“氨基酸”名称由来的学习活动中,查阅到以下一段材料。请分析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氨基酸的水溶液或在晶体状态时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与无机盐不同的是它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所谓两性离子是指在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既带有能释放出质子的正离子,又带有能接受质子的负离子。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

(1)氨基酸分子上带有能释放出质子的正离子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基酸分子上带有能接受质子的负离子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氨基酸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团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团,因此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是既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又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所以该类化合物被命名为“氨基酸”。

(4)试写出氨基酸的两性离子存在形式的结构简式:

42、下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该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有〔 〕___________________,而无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壁和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为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

(3)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结构①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3、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完成有关问题: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__________________摩尔的氧气。

44、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丙图的特有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图示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图。

(3)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____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5、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下图: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完成有关问题: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代表__________________值,y代表__________________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设对照的目的是______。

46、对法囊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离子浓度。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等在细胞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的含量。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和CI—进人细胞的转运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吸收方式叫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吸收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和Ca2+排出细胞的转运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囊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B、D、D、D、C

6—10 C、A、B、A、A

11—15 C、B、A、C、B

16—20 B、B、D、C、B

21—25 C、C、B、B、D

26—30 C、D、C、B、C

31—35 A、D、B、D、C

36—40 D、C、B、C、D

41、(1)一NH3+(铵离子)

(2)一COO—(羧酸根离子)

(3)一NH2(氨基)一COOH(羧基)酸碱

42、(1)动物、⑤、中心体叶绿体液泡。

(2)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

(3)⑥、核糖体。

(4)④、高尔基体。

(5)磷脂和蛋白质。

43、(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3)光合作用使密闭的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4)NaHCO3产生二氧化碳使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5)7×10一8

44、(1)植物出现细胞板.

(2)甲.

(3)甲、乙.

(4)乙→甲→丁→丙.

(5)间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5、(1)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2)消耗氧的体积消耗的氧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

(3)4.85。

(4)黑暗,避免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细胞呼吸的气体量的变化。

(5)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用于校正装置1和装置2内因物理因素引起的体积变化。

46、(1)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主动运输载体、能量(ATP)。

(3)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主动运输。

(4)细胞膜的载体种类和数量。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篇2

一、高中生物分子和细胞教学的主要目标

“分子和细胞”模块在高中生物中属于必修内容, 其需要学生掌握两方面内容:第一, 认识细胞的物质组成及细胞的变化特点;第二, 从分子的水平对生命的物质性和特殊性进行理解。这一部分的难点, 在于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对生命进行诠释, 然而微观世界不为肉眼所见, 对教师授课的有效性要求较高。

二、高中生物分子和细胞教学的有效性

(一) 教学的有效性概述

当下教育界对教学的有效性比较认可的定义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应顺从教学客观规律, 以最少的时间、物力和精力投入, 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对教育价值的需求。

现在我国教育存在的误区, 即是认为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标准是学生能否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其实不然, 教学有效性的评估必须看教学在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取得的综合成果, 而且有效性必须体现在效率上, 高效的教学是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的。

(二) 当下高中生物分子和细胞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亟待改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生物分子与细胞在当今社会中是一个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科学话题, 但不少教师仍只从课本中找知识, 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窃以为, 认为生物学科的教学目的本来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科学的思维分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 并且很好地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到事物的本质特征, 找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现在学校大多数的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都不能让生物知识紧跟生活实际和前沿科学, 而且一味提倡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 这样的教学, 学生无法对知识充分内化吸收, 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有效教学在现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根本无从谈起。

课堂上学生发言权的忽略。高中生物分子和细胞在高中生物中属于较难理解的一章, 由于其抽象, 故更需要联想。但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完全以自我为主宰, 极少与学生互动, 无法感知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比如说, 病毒与细胞的关系很多学生就难以理解, 如果教师给予学生机会提出自己没有明白的地方, 然后教师再对病毒为什么不属于细胞, 细菌跟病毒结构有什么不同, 其遗传物质分别是什么, 等等, 进行着重讲解, 学生才能理解病毒与细胞的关系。但大多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都很少能够获得发言的机会, 学生没有听懂的部分知识被教师快速带过, 课后知识无法形成一个整体, 导致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自我琢磨。这时如果教学顺利的话教师就会花一定量的时间给学生一个个单独讲解, 不顺利的话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出习题并讲习题来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 否则学生就难以掌握该部分内容。这样的情况, 会严重影响教育的有效性。

三、关于提高高中生物分子和细胞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 对分子和细胞有关知识进行结构优化

教师应该对教材前后联系到分子和细胞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度整合, 并关注与之相关的现代科技新闻及利用该部分知识的科幻影视作品, 在课堂上要能做到带学生纵观整本教科书与分子、细胞有关的内容, 还能联系生活实际, 对当下科技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譬如讲到“细胞结构”这一板块的知识时, 其分为“细胞骨架及细胞运动”和“细胞膜系统”两大板块, 讲到细胞膜时就可以与之前学到过的蛋白质有关内容进行串联, 讲解一下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功能, 甚至可以拓展讲解一下克隆技术中的细胞核取出过程。这样的教学, 可以让纷繁复杂的生物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 并让学生日后遇到实际问题时能联想到书本中的生物概念, 使相关内容的教学有效性真正得到提高。

(二)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进行科学改善

高中生物“分子和细胞”部分的学习效果考核不应该仅仅是考试, 考试固然能考查学生对课本概念的记忆情况, 但更需要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针对这一点, 可以让学生从当下的新兴科学技术或影视作品中选择一部分与“分子和细胞”紧密相连的内容, 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对其中的生物原理进行剖析, 以论文的形式递交给教师, 教师再对论文进行评级, 其评级与考试成绩共同作为对学生“分子和细胞”板块的考评结果。以此促进学生多用书本知识思考日常事务, 使生物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 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结语

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关系到国家教育质量的大事, 本文只以高中生物分子和细胞部分为例提出了些许看法, 但要想真正使我国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进行探索。

摘要:高中生物中“分子和细胞”是必修部分的内容, 其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对高中生物“分子和细胞”部分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简述, 并对其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 并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分子和细胞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分子和细胞,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解玲.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教学感悟[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6) :138.

[2]周慧华.新课标下“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教学感悟[J].学周刊, 2012 (31) :134.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分子与细胞模块 教学

“分子与细胞”模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阶段生物学新教材必修模块的开篇,通过对这一本的学习,要提高学生对整个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积极探索生物奥秘的精神,并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还要为学生在今后的生物学习中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能力基础。

1、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意义

1.1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理解生命是由物质构成的以及构成生命的物质的具有特殊性

生物世界是奇妙而又多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却是一个个肉眼看不见的细胞,而组成细胞的所有元素都能够在非生物界里面找到,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统一性,但是各种元素的含量又有所不同,又说明了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差异性,在细胞的大分子有机物组成中,包含有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它们或者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和体现者,或者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又或者承担着多种生命功能;这些大分子物质的单体又分别是氨基酸(20多种)、核苷酸(分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单糖(主要指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单体组成,以碳链为最基本的骨架,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基础,上演着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从而使学生在分子水平上认识到生命是由物质构成的以及构成生命的物质的具有特殊性,很好的引导了他们能够形成比较正确的世界观。

(2)理解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最小的系统

从小的方面到大的方面看,生命系统是由细胞到组织、到器官、到系统、到个体,再由个体到种群、到群落、到生态系统、到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虽然细胞里面还有各种小的分子甚至原子构成的各种结构,可是这些结构并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只有细胞是能够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最小单位,所以说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如同客观世界一样,它有自身内部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既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细胞也有它特有的结构,即细胞的膜结构将细胞分隔为各个小的空间,既能够分工也可以相互合作,承担起生物的生命活动。

1.2 帮助学生体会任何重大科学的发现都有曲折的历程及本质

(1)科学的发展没有止境,近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

本模块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有关细胞方面的科学新发展:像组装细胞、干细胞研究进展和人类健康、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细胞衰老的原因、通道蛋白等等,这些科学前沿的发展使学生体会到了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生生不息。

(2)科学的发展前进也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和实验方法的改进

在本模块中,教材非常注重技术发明创新和实验方法改进在解决相关学科的科学问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例如显微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掌握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体验如何制备细胞膜、了解什么是同位素示踪技术及荧光显色技术等;从科学方法上,既有系统的分析方法,也有各种具体的科学实验方法,如构建模型法、控制单一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等。

1.3 在日常生活的氛围中体会生物知识,利用生物知识为日常生产生活做贡献

本模块包含的相关知识,与人类的现实生活,经济发展,环境维护,医疗服务等方面联系密切,它虽然看似属于微观且深奥,却是研究细胞这一最小的生命系统的基础,将更加深远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发展:如植物快速繁殖培育优良品种,动植物克隆技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动物干细胞全能性的再生移植等等。

归根结底,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要把课堂所学知识能够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贡献,并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其实质也是寻求一种个人的价值体现。

2、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教学意见

2.1完善对于本模块进行的整体上的教育教学设计

因为每个模块的内容所反映的都是这个学科一个或者一组的主题与核心概念;既有贯穿前后的一些重要科学思想和方法,也有要学习、探究的相似情境,还有内在的知识逻辑联系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整体上的考虑设计。整体设计应该注意到的有下面几点:

(1)本模块主要讲解哪些核心的概念,这些概念适合以何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建立?

(2)本模块教学课时如何进行合理分配,哪些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哪些要求教师辅导学习,哪些需要老师重点讲解?

(3)本模块中涉及的实验、资料搜集、探究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条件,每一项活动所要收到的学习效果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别,这些过程和方法学习要求是什么?

(4)本模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补充的课程资源有哪些,还有哪些课程资源通过努力是能够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5)本模块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中哪些问题是要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学习研究的,这些问题的着重点在哪里?

(6)本模块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中有哪些是学生比较生疏的,怎样让学生能够有规划地进行学习?

(7)在本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经验,如何在理论上进行总结和提炼?

2.2核心的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对于核心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学习时,不应停留在静態的死记硬背,也不能只是孤立地逐个把握每个概念,而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去形成和建立核心概念及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把重点放在对其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上,并且要围绕着几个核心问题形成概念“串”。

3、结论

总之,教材的作用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只有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弄懂并提取教材内部所传递出的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明.《走近细胞》并非“走进细胞”[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1:23—25.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2)细胞凋亡的含义。2.教学难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指导法,探讨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1.人体的衰老特征:白发,皱纹,老年斑,耳聋,眼花,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等。2.老年人体内还会有幼嫩的细胞,如精原细胞仍能增殖产生精子,造血干细胞一生都能增殖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年轻人体内也有衰老的细胞,如皮肤表皮细胞衰老成角质层细胞,最后细胞凋亡、脱落。

3.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并不是一回事。人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板书〗

一、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个体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P122共有五点)

〖讲述〗形态变化

细胞核:增大,染色深,核内有包含物,核膜内陷。染色质:凝聚,固缩,碎裂,溶解。细胞膜:黏度增加,流动性降低。细胞质:色素积聚,空泡形成。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高尔基体:碎裂。

包含物:糖原减少,脂肪积聚。

脂质: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引起膜脂之间或与脂蛋白之间交联,膜的流动性降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提示〗老年斑是由于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造成的。衰老细胞中出现色素聚集,主要是脂褐素的堆积。脂褐素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物,是一种不溶性颗粒物。

不同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脂褐素颗粒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差异。皮肤细胞的脂褐素颗粒大,就出现了老年斑。

〖板书〗

三、细胞衰老的原因(略)

〖课外活动〗“社会老年化的相关问题”有条件的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板书〗

四、细胞的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的凋亡。

细胞死亡有正常凋亡和异常死亡(坏死)两类。正常的细胞死亡是在细胞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的主动过程,它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凋亡)

它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胚胎发育期手的发育如果没有细胞的调亡就不会有纤细的手指;如果没有正常的细胞调亡,蝌蚪的尾部就不会消失,它将永远不能变成青蛙„„。正常的细胞调亡骸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的功能;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的细胞得到及时清除,去处潜在的隐患;例如癌症就是异常的细胞没有及时死亡的结果„„。因此细胞的正常死亡是生物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是机体平衡细胞增殖,调节机体细胞树木恒定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生命过程。

〖技能训练〗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无关。寿命短的细胞不一定能分裂,如白细胞。2.有关系。

3.学生可作出各种推测。皮肤表皮细胞的寿命约为10 d,生发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小结〗略。〖作业〗练习一二。〖提示〗

基础题

1.(1)×;(2)√;(3)×。2.C。拓展题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篇5

一、填空题

1、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中华民族实现共产主义

3、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

4、坚持党的领导

5、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6、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7、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国家现代化 伟大的中华民族

8、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

9、脱离群众

10、任期

11、环境友好产业结构永续发展

12、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1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社会生态文明

16、自愿的原则

17、十八党的纲领和章程党的决议交纳党费

18、入党志愿书正式党员支部大会 上级党组织 预备期

19、表决权 选举权 被选举权

20、执政能力建设

二、单项选择题

1、A2、A3、B4、A5、C6、B7、B8、A9、A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2、ACD3、ABCD4、CD5、ACD6、ABD7、BCD8、ABC9、ABD10、ABCD

四、名词解释

1、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

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五、简答题

1、(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声明保留;(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

2、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增强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第一,共产党员必须增强纪律观念。全体党员要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第二,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纪律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党光明磊落、富有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第三,共产党员要勇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共产党员不仅自己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还要勇于揭露和批判违法乱纪行为,敢于同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成为维护党纪国法的模范。

第四,必须严肃党纪,坚决处理违纪者。克服党内违纪现象,除加强教育外,还必须从严治党,发挥纪律的权威作用,对于那些严重违法乱纪的党员,必须依照党纪,严肃处理。这样才能扶正祛邪,有效地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

3、(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六、论述题

上一篇:《姜子牙》观后感及影评下一篇:古诗教学“三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