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共12篇)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 篇1
在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单凭语文教师经验式的讲授, 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 不仅从手段上, 而且从观念上、教学模式上都引起教学的深层变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大的突破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 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 并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 进行拓展阅读训练, 开阔视野, 重视生活体验。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与国际教育改革同步发展, 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 促进了教育方式的转变和教育方法的改革, 重要的是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其次,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 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 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 使抽象的概念、原理、文学场景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 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最后,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 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现状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点突出,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正确的思维活动, 增强记忆, 提高智能。表情包括教师的服饰、脸色、手势等。
四、教学要有系统性
在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过程中, 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进行指导。语文的内容十分丰富, 知识繁多, 教师要使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就要指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把分散的知识集中了, 学生掌握起来会事半功倍。同时, 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及时总结语文学习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另外, 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过程中, 既要重视宏观上的学习原则、学习心理、发展智力等内容的系统性, 又要重视微观上的学习计划、预习、上课和复习等内容的系统性。实践证明, 系统性的学习方法指导, 其效果优于零散的局部的指导。要把学习方法指导当作一个系统工程, 全面统筹, 系统实施, 充分发挥学习方法指导系统的整体效应。
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往往越俎代庖, 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 这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学, 主动去学, 独立探讨, 从而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除此而外,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出一种轻松、民主、舒畅的学习气氛, 对学生坚持少批评、多指导、多肯定、多鼓励, 使学生消除压抑感, 充分感受到教学的愉悦, 使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老师如果尊重学生, 对学生有浓厚的感情, 学生对老师也会尊重, 发自内心地喜爱,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 对老师所教的科目发生兴趣。因此, 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但多年来,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约束,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许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令人担忧。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适应教改的需要,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大作用, 但经常使用远教资源的语文教师却极少, 大多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充分认识或没有机会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几乎一无所知。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其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仍然较难发挥出来。教师的教学仍然侧重强化训练和反复训练, 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资料收集处理能力的培养尤为薄弱。运用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培养学生的能力, 急需全面、深入地进行研究,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实践
1. 多维阅读交流, 促进协作互补。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中的协作和交流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学生创设了多元和多维交流的空间, 使学生在交流中能够实现互补和共享, 促进了学生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生可以就阅读中的发现与教师讨论, 也可以自由选择协作伙伴探讨;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 可以通过便捷的网络交流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个体获得的资料可以彼此共享;每个学生都可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 也可提出问题与大家一起思考;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大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也会取知识。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这种教育应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并把这种教育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只有当教师和学生都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 才可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同时学生的情感品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及语文能力都可以逐步提高。
六、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灵感和天才是长期艰苦劳动的结果, 但是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 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 是不能获取成功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愚公移山》就体现了这一点。教这类课文, 教师可将课文内容与学生 (特别是“差生”) 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让同学们自己讨论, 或者写读后感。“差生”往往缺乏意志、毅力, 缺乏敢于拼搏、夺取成功的自信心, 教师如能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机会,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让“差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会使他们找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改变不自信的状态。若对其给予鼓励, 并将这种动力转化在学习上, 就会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 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努力做到学习方法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每一种方法都放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中去尝试与检验, 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使理论在实践中掌握, 方法在实践中熟练, 认识在实践中提高, 以提高教学效率。好的学习方法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落实, 才能使之达到熟练化、技巧化的程度。所以, 教师的学习方法理论指导要突出实用性特点, 注重实际可行和具体的方法, 具有可操作性, 适合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 便于实际接受和掌握。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探讨
王
(纳雍县龙场中学, 贵州纳雍
多年来, 语文教学一直存在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 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的状况, 即使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 这一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 掌握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 把课堂还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方法, 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示范引路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 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解、领悟、掌握新的学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 又是学法的体现。多年来, 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影响,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适当安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查阅工具书及资料、提前预习课文、精典诗文的朗读与背诵等, 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摄取知识, 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胆地与别人讨论甚至争论, 在互动中互补, 得到大家认可, 获得成功的喜悦。
2. 结合教材做好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专题赏析活动。
首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从不同的方面对语文教材进行赏析。教师或从文题入手, 整体把握特点和内容;或从关键句段入手, 提取精华, 单刀直入主题;或从风格入手, 从整体去延伸;或从感情入手, 进行感情熏陶与体验;或从写法入手, 把握技巧和方法;或从注解入手, 联系背景深层挖掘等方法, 让学生学会结合文章的特点选定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赏析, 从而深、精、透地挖掘教材。
3. 适当开展网络名著阅读。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 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们的做法是在班级网站上设立电子图书室, 指定名著进行精读, 并让学生借鉴有关网站上的赏析性文章和评论性的文章, 在“雁过留声”中做好读书笔记并写出读后感。网络教室发挥着比图书室、阅览室更巨大的作用。我们每学期都向学生列出书目, 学校统筹安排, 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教室, 围绕一定的中心和目的, 开展有辩论、有演讲、有汇报、有竞赛的丰富多彩的“读书周、读书月”活动, 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事实证明, 名著阅读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富了阅读内容, 相关网站上的专家评析对引导赏析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 极大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和个人情感体验, 效果显著, 为实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 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经常进行想象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的, 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 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
永
二、激发学习兴趣,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和掌握, 冷落发现与探究, 从而使学习成为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结构中, 我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 以激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体验。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直奔课文等, 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 一种学习的冲动, 让他们感受语文课堂是如此的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 达到有效的情感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凡事都要从实际出发, 一切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 因此, 在上课时要尽量做到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让学生谈自己
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 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运用电教媒体, 结合教材内容, 凭借想象因素,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翱翔于想象的王国,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5. 指导资料检索, 培养信息素养。
教师要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并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推广, 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上资源来学习语文。发达的网络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长期接触网络, 会使学生变得不愿意动手, 学生之间可能存在抄袭、剽窃他人作品的现象, 而作文中引用的实例、数据等又可能来自同一出处。因此, 学生的作文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由于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 在上网查找资料的时候难免会被一些其他内容吸引, 因此, 迫切需要教师在学生上网时给予一定指导,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短时间之内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教师还应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但完全可以借鉴、引用别人作品中好的地方, 从而真正学到知识, 提高完善自己。
总之, 语文课堂引进现代信息技术, 能给学生的学带来生机, 给教师的教带来活力。现代信息技术将是21世纪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技术手段, 必定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课程资源。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能激活语文课堂, 提高教学效益, 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蓉.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初探.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9.10.
[2]苏凤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的模式及尝试.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8.
[3]张建新, 张高华.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4.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 篇2
研 究 方 案
———— 柏林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学校教育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和个性化。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教育中信息传播仍旧是以教材为本的“口耳相传”为主要途径,这极大地影响了教育信息的传播质量、效率与规模,而且也严重挫伤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况且,现有教育资源的滞后、贫乏,也已跟不上信息时代的需求。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我们要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促进中小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这是本课题提出的背景依据之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中,学生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致在学生的作文中,很少有真情实感。现代研究表明:人们的大脑获得信息有几种方式,当我们接受信息时,采用的方式越多,学习和记忆就越容易。在现代的教学手段下,让计算机进入教室,成为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之中,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重大变革,信息技术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符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这是本课题提出的背景依据之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二者整合,能为语文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得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具体而言:
1、丰富学科知识,激发探索热情。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因素,通过教师的开发和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且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可以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求知。
2、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形象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常规的电教手段,只能按线性的方式组织各种媒体信息,学科教师难以控制,且交互性差。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媒体信息,教师容易控制,且交互性好,为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提供极好的展示平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
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3、优化学生认知,掌握思维规律。传统教学让学生走成功的捷径,不重视思维训练,以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能够针对学科实际,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不仅较好地表现了事物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并且能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方法,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可以使课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达到学生随时随地均可学习的目的。
二、研究的依据和假设
研究的依据: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
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他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他还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起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假设: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具体而言:
1、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2、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凸现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3、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识字与写字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在整合模式研究中,课堂教学结构涉及的各个行为主体都是研究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过程等,其中主要是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什么方式进行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作为辅助。
2、行动研究法注意人员组织结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与实践教师)的“三结合”和“五个环节”(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与调整)。
3、观察法:要对研究课上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现场观察,并作好记录。
4、调查法:要在研究前、中期评估阶段和结题阶段对班级进行专项调查。
5、经验总结法:A.每堂研究课有实践个案,并做好小结工作;B.中期评估阶段写出有关专题文章;C.结题阶段写好研究报告。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构建提高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摸索出把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与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的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4、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掌握以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为基本目的的综合性学习形态。自我生存能力是指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地确定课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主体判断、相互交流、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培养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要求,通过对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一定的信息表现形式,有效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五、研究内容
1、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的研究;
2、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的研究;
3、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的研究;
4、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的研究;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1、学校制定《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建立学校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3、组织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
4、配置相应的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5、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中期评估阶段(2007年1月~2007年9月)。
1、学校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方案申报;
2、对各班学生进行课题实施前的有关专题问卷调查与测试;
3、对参加《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专项课题组成员组织培训、交流、研讨活动;
4、确定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框架;
5、接受《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专项课题组中期评估。第三阶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推广研究成果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
1、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实践课展示、检测、评估与小结;
3、完成实践课录像资料及测试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撰写个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
5、继续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推广研究成果。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1月)。
1、进行研究资料分析与数据检测统计,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与有关论文;
2、组织专家鉴定;
3、接受区教科所、区电教站终审评估、结题验收研究成果。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课题组教师要制订好具体的研究工作进度,确定每阶段重点研究的课目,制订好详细的实践课教案及重点检测的项目内容,及时收集好实验资料;
2、每次实践课完成后,实践教师要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统计及汇总工作,要写好个案资料、心得体会及撰写专题研究文章(论文),做好经验总结;
3、教育技术人员根据课题组教师每学期的实施计划及早做好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与编制工作,并为实践课的正常顺利进行作好精心准备;
4、学校要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尽可能地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以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八、最终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有关专题研究课的课堂教学实录若干节;
3、实践课的优秀个案或教学设计;
4、实验过程中资料收集与检测;
5、课题研究专题论文汇编。最终完成时间:2008年11月。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谢玉生:技术指导
杨林利:全面负责,主持研究工作,负责总体规划的制订与实施,负责撰写结题报告
沈 威:协助负责,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整合 吴会芳: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整合
肖文伟: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 陈 飞: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 雷 琴: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作文整合 李 满: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作文整合
李艳梅: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整合 张进平:运用研究、理论论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整合
一、利用网络资源,方便教师备好课、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往备课时,教师需要翻阅很多的工具书,查阅相关的知识。现在只要有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在网上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字典词典、人物介绍、背景资料、相关图片等。还有专门指导语文教学的网站也很多,比如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等,这些网站上,还链接有许多文学资源,供备课时参考阅读。只要打开好的语文网站,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网上资源备课,既省时又省力,内容也丰富。学校教研组,可以实行电子备课,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形成的教案,将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保存电子文档,为今后备课教学提供一个很好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中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场景,变成声情并茂的导入,那就十分必要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不仅减轻了老师课堂上的压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简化教学程序,形象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直观、形象,将许多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理解。以其手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简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原来很繁琐的过程简化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运用网络资源教学,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当然,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整合作用外,还要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生的作用,要做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放任自流,也是不可取的。学生收集材料,一定要有限制,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六、运用多媒体,动员各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阅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时,我们可以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从文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学习效率将会最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能披文入境,视听并举,全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强化感觉器官,动手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七、利用网络展示师生成果,成为师生交流的新形式。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沟通见解的平台。学生可以把修改过的图文并茂的作文,通过网络发送到作文网站上,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欣赏。或通过电子邮箱投寄给报社,也可把学生作文打印出来,编辑成班级或校园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由老师写上序言,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还可以推荐学生的作文在班级的“作文园地”、学校宣传窗、黑板报等处刊出,或是参加各级作文大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这些积极的做法,将为学生习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产生持续的动力。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把自己的日记或论文和学生的作文放在博客里,也可以直接在校园局网和互联网上投稿,让自己的教研成果在网上得到展示。有了网络技术,师生的交流不局限在当面或在作业本等形式了。在运用网络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在课件中设置的讨论区,或建立班级QQ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灵活多样,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讨论区的设置,还使学生的学习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无论在教室,家中,还是在网吧,都可以通过讨论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通过网上信箱檢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的开发、制作教学课件。教师也应当积极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把网络技术运用到备课、教学、辅导、批改、交流等各个环节,与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提高现代化语文教学水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 篇4
听说读写是我们进行语言学习的四项基本因素, 不论学习什么语言, 都无法与这四项基本因素相脱离。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少了其中任何一项, 语文学习都不是完整的。而多媒体则在这四项基本因素上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便利, 它的作用和意义是非常显著的。
一、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通过声音, 我们可以进行信息的传送与情感的表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 声音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听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且听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聆听, 在聆听中思考, 在聆听中抓住关键问题, 获得知识。
在网络上有很多朗读的视频或音频, 教师可以下载后为学生播放, 让学生聆听经典朗读, 感受朗读的美好。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示范朗读, 并配上一段意境优美且与课文大意相符的音乐, 掌握好朗读的节奏, 在优美的旋律中徐徐读来。那种美好的意境、逼真的情境都会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他们处于一种享受语文、吸收知识的最佳状态之中。读完后, 教师可以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 让学生结合所处的情境进行联想。学生的想象力都是非常惊人的, 在他们的脑海中, 不仅有自然的美景, 还有生活的温馨。在各种美好的因素的晕染下, 学生就会逐步感受到课外中的美, 他们对于美的观点也会随之形成, 审美能力便会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积累的多了, 他们就能随时随地发现美, 感叹美, 进而产生一种创造的欲望, 想让美从自己的笔下产生。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 我利用多媒体位学生播放了一些贝多芬的作品, 如“命运交响曲”等, 并穿插介绍了这位音乐巨人的生平事迹。学生犹如看故事书一样, 在优美的音乐中津津有味地读着, 他们对贝多芬的认识也从浅显到深入, 从片面到整体, 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样, 对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题, 学生就能轻松把握, 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听了高质量的朗读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模仿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引领学生深入感受课文意境的有效途径。名人的朗读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标准。虽然起点较高, 但是对于好胜心极强的学生来说, 只有高定位, 才能有高质量, 只有成功的模仿, 逐渐地超越经典, 他们才能从内心感到满足,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优越感。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说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这两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准。为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提高他们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 通过逼真的画面为学生营造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以《中国石拱桥》的学习为例, 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石刻狮子, 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交头接耳, 有的像倾听水声, 有的像注视行人, 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对于这段描述型的文字, 学生感觉比较陌生, 较难理解。为了让学生逐渐熟悉这种叙述形式,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从网上搜索了一些较为抽象的图画, 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在学生眼前。给学生留了5分钟观察的时间, 然后, 我让他们按照课文中的形式练习说话。这样做, 不仅使学生对于句式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展开想象, 天马行空,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
三、以朗读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在朗读方面, 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闭门造车式地朗读, 他们很难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意义所在。教师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对朗读更积极,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 我们可以为朗读增加一些新鲜血液。如进行《在山的那一边》的教学时, 我为学生播放了示范带, 并让他们通过示范阅读感受文章的意境。然后, 我让学生人机合作进行配乐朗读。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中正确把握了课文感情基调, 产生了共鸣。他们可以模仿或者自己创造性地运用节奏、语调和表情等技巧, 入情入理地朗读。这样, 他们的联想、想象、理解和感悟能力, 记忆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写作与多媒体的有效融合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媒体运用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多种手段, 从而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有一次, 我让学生以“感动”为题进行写作, 并为他们播放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学生看后, 深有感触。在此基础上, 我要求他们回忆最让他们感动的事情, 并撰写一段颁奖词。结果, 那次作文每一篇都打动人心、催人泪下。在讲评作文的时候, 我又配乐朗诵学生范文, 使许多学生热泪盈眶。从此, 学生写作热情被激发了起来, 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正是因为多媒体的运用, 让身为教师的我们摆脱了简单枯燥的说教, 刻板的填“鸭”。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奏响了听、说、读、写四部曲的新篇章。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 篇5
作 者:董群英、葛 勇
单 位:河南省淮滨县邓湾中学
邮 编:464436 手
机:***
关键 词:直观激趣 补充资料 快速反馈
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国际教育改革同步发展,是时代赋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语文教学需要改革,需要进行大胆的尝试,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首先,从时代的发展来看。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手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也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这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同时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在鞭策我们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国际教育改革同步发展,是时代赋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其次,从当前的教育现状看。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而传统课堂单调呆板的注入式教学和课堂信息的老化,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原理、文学场景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学生们在仿真环境下感受、理解知识的内涵,进而为其建构稳定的知识基础创造了条件。
第三,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尊重学生,我们的教学工作要从学生的需求来考虑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需要大量具体、直观、形象的资料来帮助;他们求知欲旺盛,渴求获得大量、丰富的课外知识,帮助理解课内知识;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不喜欢在老师的控制下,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就能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并且将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化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环境。
第四,从人才的培养来看。新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的人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一人一机,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取图文并茂的知识,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提取、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集体协作的精神,学生们的脑、手、口协调发展,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第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传统的语文教学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语文材料的容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广泛的涉猎,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一两天、一两次强化训练,一两篇优秀范文的讲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窠臼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信息社会的要求,没有一定的训练量,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而计算机及网络不但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还可以随时检索和显示,利用信息平台,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得到我们所需的任何一种像“大海捞针”一样的信息,提取量大,显示质量高,可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这样,就可把学生直接带进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受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很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我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直观激趣;2、情境渲染;3、补充资料;4、快速反馈;5、知识系统化。下面我从这5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1、直观激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或无需要的学生是很难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苏州园林》时,将搜集的苏州园林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配上舒缓优美的民族音乐,课上按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顺序播放。优美的氛围中,学生似乎徜徉于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尽在心中,学生很容易的把握了事物的特征。同样,《中国石拱桥》等事物说明文都适合运用此类方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直观激趣主要适用于说明文教学,有时也可用于记叙文、文言文教学。
2、情境渲染。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办法。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时,将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四部分情节做成四个场景,图片与音乐结合,让学生结合这四个场景练习复述,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复述中深切的体会到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从而理解小说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主题。
小说教学、散文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渲染情景进行辅助。
3、补充资料。
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而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阅读量,提高语文能力。教学《背影》时,为学生提供作者朱自清的几张照片、生平资料,多位名人谈《背影》的文本资料,散文的文体常识,朱自清写的与《背影》有关的《我是扬州人》,俄国赫尔岑写的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给儿子的一封信》等等。运用计算机将大量与课文教学相关的资料集中存放于其中,不仅课堂教学中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而且也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的知识。另外,在教师教学课件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网址,便于学生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探索性收集信息、扩展视野,对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补充资料适用于各种文体的语文教学。
4、快速反馈。
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快速反馈、快速迁移,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文段来检测提高。传统教学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要刻版,要印刷,费时费力。利用信息技术,只需将要阅读的文段输入计算机(可用扫描仪,也可用汉字识别系统,或键盘输入),学生就可以翻阅答题了,45分钟,不仅完成新授任务,还能实现快速反馈,快速迁移,及时查漏补缺。复习课这种方法更受欢迎。
5、知识系统化。
语文教学虽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任务,教给学生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也不可忽视。运用信息技术将零散分布在六册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系统化,非常有利于学生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如可将小说知识、诗歌知识、记叙文知识、说明文知识、议论文知识、戏剧知识、散文知识分别做成表格,再将这些表格做在一个课件里,提供给学生,不论是查阅还是识记,操作起来都非常方便,学生很轻易地就能把握这些知识系统。魏书生老师提到的语文知识树也可以做成课件,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经典教学方法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篇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完善,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成效,被社会和学校所认可。现代教育手段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灌输式语文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语文发展的教学要求,生动、丰富和多样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我们教师传统的比较狭隘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目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优化的全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就一定会以更新的面貌、更好的效果呈现在莘莘学子的面前,我们智慧的语文教师就一定会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上取得越来越好的教学成果。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搞好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系统整合,语文教师应着重从以下诸多方面展开不懈的努力。
一、借助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影像和图片,教师努力创设新颖的语文教学情境
教师借助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影像和图片来创设新颖的语文教学情境,既可以帮助我们激活沉闷的课堂气氛,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创新思维,也能够改变那种学生就像是一尊提线木偶被机械地记忆、机械地练习毫无自主可言的不正常现象。我们发现多媒体应用下的语文课堂学生的笑容灿烂了、提出的问题增多了、注意力集中了、互动学习的效果也好多了,多媒体的人机交互促进了学生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的慢慢改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能提供交互式学习且不同层次的语文练习课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来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开展练习和纠错,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初中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的交互式学习方法不仅图文并茂吸引力强,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反馈自己学习上的某些不足,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语文思维品质。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努力创设新颖的语文教学情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初中语文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
二、借助多媒体刺激的多样性,教师努力激发和保持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在起始阶段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借助多媒体刺激的多样性,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并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课堂上多彩的影像、幽默的语言、栩栩如生的图画激发起学生无尽的想象和创新的空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初中语文思维品质。初中语文课本上有很多的词组和精彩的语句学生似懂非懂不易记牢,如果学生使用这些词组和精彩的语句去造句或写作文就很容易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动态的一些图形或影像来帮助学生增加直观感知加深对这些词组和精彩语句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东施效颦、卖椟还珠等成语整理成生动有趣的影像故事来给学生播放宣讲,学生陶醉在这一优美的语言情境中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这种通过影像图画的支持化无形的知识为动态的有形影像图画的方法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数据和影像编辑制作处理功能,通过图形、数据和影像的支持化静止知识为动态影像、化抽象为简单、化繁琐为简明的方法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为教师打造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三、借助多媒体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师努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创新思维品质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必须要有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来支撑才可以实现,互联网上语文课件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有相当一部分制作水平较低甚至是简单的重复,而制作比较出色的课件界面一般都不太友好导致该资源很难被我们教师再编辑、再优化来使用。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搜索获取的大量教学资源一般都需要我们进行再编辑、再优化,创设与相关语文知识相适应的初中语文模拟情境,指导学生多维度、多方向探究比较复杂的语文问题,变动态影像为静态知识使初中语文知识为我所用,从而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有机结合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如梦似幻的真实情景,有助于课堂语文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既控制了时间和节奏,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借助多媒体充足的教学资源使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合理地应用,我们就一定能够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四、借助多媒体进行针对性的探究学习,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学生必须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去,从探究中体会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实属不易,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清单自主检索、分析、筛选出相关联的资料,以利于学生在小组间合作交流、合作探究,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当然现代信息技术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创新型教师的经验和智慧不可能被它完全代替,作为老教师特别要防止年轻的语文教师由此患上信息技术综合依赖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身边的事例设计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参与针对性的语文探究学习中去,在探究过程中想方设法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品德、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如此整合真好。
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的整合不仅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更加有效,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语文的优美且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志红.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7)
【2】程春辉.运用信息技术打造语文新课堂【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12)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思考 篇7
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实力与经济力量的综合较量, 科学技术发达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 同时使教育领域产生了明显变化。 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是与国际教育实现同步的重要体现, 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有利于转变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 逐渐转变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同时, 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语文教学课堂之中, 可以把语文教学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学生创设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 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有助于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实现学生的自主和探索学习。
2.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存在四种模式: 一是作文写作模式, 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 从而提供写作素材和写作情景, 或者是通过网络鼓励学生进行写作, 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 供读者进行评价和讨论;二是课文精读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文精读, 主要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源, 使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效果的检验;三是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声音资源的播放, 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通过计算机实施评价;四是主题性研读模式,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大量信息的传递, 为学生提供大量阅读文本, 网络提供的阅读信息丰富而且多样, 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 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进行心得的交流与沟通。
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应用探究
3.1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时, 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语文辅助教学, 努力活跃课堂气氛,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从而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所在, 利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声音、录像、图片、文字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这种教学模式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 能够把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 形成直观形象和生动活泼的语文知识,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3.2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实现整合, 并不是完全以信息技术为教学主体, 而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不能代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不能完全实现语文知识的传授。 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时, 首先需要尊重教师主体位置, 正确处理教师与信息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 不能喧宾夺主;其次, 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重对教学的整体把握, 明确教学目标, 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
3.3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可以丰富语文教学, 使其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语文变得立体可感。 但是应该明确一点, 语文还是以文字作为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能忽视文字的基础性作用, 文字作为表达感情的重要载体, 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进行多媒体语文教学中, 要处理好多媒体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通过多媒体进行语文文字教材的学习, 实现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 如在进行《繁星》这首诗的学习中, 教师如果仅仅凭借几张图片对该诗进行讲解, 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使原本的语言失去活力与色彩, 学生也无法体会到书中所描绘的情境。 教师需要处理好文字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系,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文字素材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结合, 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4.结语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变了我国的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我国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明显转变。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形成开放主动学习的观念, 进行信息技术学习, 努力实现自身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应用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陶明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南北桥, 2015 (3) :121-121.
[2]王丽霞.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思考[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4 (20) :46-46.
试谈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8
一、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教学技能
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 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 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 可以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 可以让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 在于他们的思想, 在于他们的理论, 在于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因此, 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有机整合, 首先是语文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 明确教育方向, 对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在现代教学论理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微机操作, 网上信息浏览、下载, 教育软件的运用, 课件的制作。如powerpoint、authware、flash等。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会带来语文教育的腾飞, 并有熟练操作微机的技能, 想用、会用, 才能用好, 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二、通过整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它必将是促进初中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 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克服了初中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 脱离现实生活, 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的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 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 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 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 过去靠教师口若悬河地解说, 手舞足蹈地比划, 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计算机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将微观的过程进行宏观模拟, 把宏大的场景作缩微处理, 对瞬息万变的事物作定格分析, 化繁琐为简易, 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它对削除“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形成教学难点的“学习障碍”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顺利。
三、灵活驾驭课堂, 分层实施整合
教师在备课中要因“课”制宜。我们运用信息技术,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在领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口头表达力、审美力, 对他们语文素养和人格情操的影响是积极有效的, 这也体现了课程改革新的价值。
(1) 运用电教媒体, 激发作文兴趣
电教媒体利用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响、清晰的文字, 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地观察研究, 并使智力活动呈现出最佳的状态。
(2) 运用电教媒体, 丰富作文内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被动, 易分散, 情绪变化大, 往往因观察不仔细而对所观察的事物只留下模糊的表象, 甚至会淡忘掉。因此, 造成了写作时的“无米下炊”。有了电教媒体的参与, 既能清晰地再现观察对象, 又便于教师对教学的驾驭, 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四、通过整合拓展学习资源
传统的教学, 是以课本为中心, 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 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 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采集到广泛的知识, 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 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在阅读方式上, 将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 并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这样, 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 眼界开阔了, 积累的素材也多了, 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 有利于学生创作, 提高写作水平。
五、通过整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学生优秀作文、优美的散文、诗歌等, 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广泛的阅读材料, 为我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要学会选择, 培养阅读兴趣。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 每一课都有扩展资料、习题精选, 还有学习指导、课后提高,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课前预习, 课后练习, 在网上答题, 然后听一听声音讲解、疑难解答。通过这些方式, 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例谈 篇9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从教学过程的实施上例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几点做法。
一、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情境的设置。如果只是单纯的读、写、背, 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会对语文教学漠不关心, 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 基本没有情感的投入, 更谈不上与作品或者是与作者的心灵互动。学生喜欢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 因此, 信息技术的引入, 能有机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 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学生需求的语文素材, 并且不断地变化着视觉和听觉的出现形式和效果, 为学生创设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 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效率。
比如, 在进行《苏州园林》的教学中, 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苏州园林, 或者是从网络上、电视上看见过相关介绍, 但基本没有几个学生去过苏州园林, 没法体会那里真实的美。教师上课时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系列图片, 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园林美景。第一组图片主要展示的是园林的流水。那波光粼粼的水面, 那淙淙的流水声给学生一种身在溪边的意境, 使人望溪止步、流连忘返。第二组图片是园林的花卉。含苞待放的、争先斗艳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水中亭亭玉立的, 叫学生目不暇接、凝神静气。第三组图片的是园林的建筑。雅俗共赏、独具风格的一座座亭台镶嵌在林中, 使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组组的图片无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二、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 更是教学过程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地位的改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 在进行《〈孟子〉二章》的教学时, 我在课前就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 让学生根据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上网查询、工具书查询、同学之间的讨论、搜集生活课程资源等方式, 完成学习任务。比如, 有的小组负责查阅孟子的简介, 详细查询孟子的基本信息, 包括孟子的生辰、名、字、国别、学派代表人、思想、政治和哲学主张等;有的学生查阅有关孟子的言行记录, 有关孟子的大事年表;还有的学生查询孟子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等。通过分任务查询,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在短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有很多学生查阅了教师布置任务之外的信息, 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课上, 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成果交流, 并利用ppt或者是flash课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可确定一个主持人, 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主发言人, 负责本组查阅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小组交流过程中, 组间可以实现互动交流。教师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基本上没有过多的言语,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下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彰显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特色。
三、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沟通与交流, 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是监管的关系, 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学生想办法逃避教师的管理和责罚。这样, 师生之间很难做到友好相处, 基本上没有多少沟通和交流, 使得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的教学, 很难实现新课程理念, 很难落实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图片、声音, 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的互动效果进行教学, 组建班级网络平台, 不定期分享教学课件、教材上的视频资料、课堂训练、专家讲座、名师微课等资源,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 使语文课堂延伸到家庭, 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 在进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时, 我利用班级博客发布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家庭里、在学校、在社会上寻找自己最可爱的人, 并把自己最可爱的人的可爱之处告诉身边的人。这一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我们语文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 科学整合教学资源, 实现语文教学的长足发展, 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 篇10
一、对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内涵的分析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是以学习理论、先进教育思想为基础,把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目标,使之成为教师教学的利器,从根本上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一种阅读教学新模式。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并非只是利用计算机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结合,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虽然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资源,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效果,但是并没有突破传统的传递教学模式,它只是传统教学的模式的一种补充,在教学改革中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真正意义的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是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中,使传统阅读教学结构从根本上改变。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分析
1. 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难把很多真实情景展现于课堂之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描述,结合自身经历,加以想象,这样就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课堂的互动也随之减少。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把课文中的场景通过视频材料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创设出来,并加入一些惟妙惟肖的言语,真实的呈现给学生,自然的会被视频内容吸引,这样就可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觉器官,让学生感同身受。例如,在教授《木兰诗》一文时,可以把我国演员赵薇饰演的《花木兰》电影精彩片段进行剪辑做成课件。在上课时,教师把《木兰诗》一文中的问题“封建社会中,女子很少从军,而花木兰却从军了,并且是替父从军,为什么?她立下显赫战功却不受禄,为什么?”先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好奇心瞬间就被激发,对其产生了兴趣,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同时观看精彩的视频课件,对花木兰的整体形象就可大部分掌握。此时,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互动,从而使学生轻松完成阅读学习,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提高阅读能力
(1)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逐步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阅读方法。本文主要论述阅读方法中的精读和略读。精读就是逐词逐句,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的对文章进行认真,细致,反复的阅读。弄清字词句段篇的含义,深层次领会文章的主旨大意,并且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对文章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理解,让学生感知文本语言。通过已经标记好了字体大小或者字体不同颜色的关键字、词、句的课件呈现给学生,老师结合具体文本语境,提出问题。同学进行思考,然后讨论,解答。教师还可制作相应的网页,提供给学生,老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此网页进行交流探讨,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略读是不求精细,只求重点的读法。略读主要是通过浏览文章,抓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选择多媒体来教学,忽视了涵盖各行各业的知识信息、存有巨量资源宝库的网络。教师应该找出办法,充分的运用网络,建设一个训练略读方法的网站,以此为支架,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使网络成为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的得力助手。另外,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专网上项辅导训练,在线答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或多或少的疑问和学习心得,通过专网,学生可以很快的想老师提出疑惑,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提出的问题,针对性的解答。同时,学生也可以和老师或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大家共同进步。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建立在阅读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基础上的,学生想要提高个人的阅读能力,就必须牢靠的掌握字、词。教师可以融入信息技术手段,以到达强化学生认读能力的目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录音录像功能,强化学生认读能力。现代网络上,有许多录像的录音,教师可以找出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视频和录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从而快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字音的准确认识,也减少了因为教师方言重,发音不准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借助此手段,可以随时对视频或录音进行调音、暂停、复读,更加便捷的对学生认读能力进行训练,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认知。
3. 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激发学生创造力
(1)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最快速、最大程度的获取想了解的知识信息,它为语文阅读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学生的读物也可以从网络渠道获取,不再为缺少教材而发愁,也不再局限于教材和笨重的纸质读物。学生利用网络可以找到活灵活现的视频、声音、图片、文字,丰富了学生的课余,也刺激着学生的感官。
(2)激发学生创造力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很大程度影响和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触到有声有色的图文,并且图片、视频、声音结合,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扩充了知识信息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交流、质疑,充分的发挥自身想象力,在看、听、想、说的过程中,慢慢激发创造力。例如,文言文《口技》一文中,用非常简单的道具,只靠一个口技者,模拟妇人哄两个啼哭的小孩吃奶声,丈夫怒斥小孩声以及千百小孩的啼哭声,千百犬吠声,这个过程一气呵成,无间断之处。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把整个故事模拟出来,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的展现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同时,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自主的就融入课堂之中,加之教师恰当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能得到快速高效的挖掘。
三、总结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一场教育的伟大变革,它很大程度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生命。它在教育行业的广泛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固然有其独特功能,这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使用更为灵活的手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最大功效。另外,对于网络的运用,需要张弛有度,适度使用,不然,可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韩颖.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例谈[J].学子,2014,(02).
[2]陈曦.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4,(99).
[3]王根志.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思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
[4]赵昕.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08).
[5]田艳琴.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J].甘肃高师学报,2009,14,(04).
[6]杜媛,刘美凤,钟名扬.美国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08).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0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1.拓宽学生知识面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在课本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丰富课堂内容,使教学内容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学习逐渐提起兴趣。
2.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内容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识通过模拟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看、听思考理解知识,这样能帮助他们很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加深印象,减轻负担。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共享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实施
1.建立校园网络学习平台
在校园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以及复习要点等发至学习平台,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及时关注学习动向,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解决。
2.利用好数字图书馆资源
语文学习不仅要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好,而且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生应多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多阅读,增加自己的见识。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首先是通读本篇文章,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活背景,以及写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学生对当时的写作背景了解以后,对文章的思路更容易把握。为了更多地了解作者,学生可以在网上浏览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利于这篇文章的学习。
3.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学生学习交流
初中语文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大,对同一内容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交流,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它可以将课堂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立体的形式,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教师在讲解某篇文章之前,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与这篇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使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教学《最后一课》,教师可以将北京申奥成功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当时中国人民无比激动的心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传统板书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師如果把教学内容全部通过课件形式呈现出来,而黑板没有教学内容,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媒体展示内容比较快,较难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弥补了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的交流
多媒体教学确实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方便之处,但也不能过度依赖,在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深受学生和教师的肯定。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从本校实际出发,打造合理有效的网络平台,为广大师生服务,促进教学的发展。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 篇12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手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也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这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同时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在鞭策我们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国际教育改革同步发展,是时代赋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首先,从当前的教育现状看。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而传统课堂单调呆板的注入式教学和课堂信息的老化,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原理、文学场景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了多重感官的刺激,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学生们在仿真环境下感受、理解知识的内涵,进而为其建构稳定的知识基础创造了条件。
其次,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尊重学生,我们的教学工作要从学生的需求来考虑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需要大量具体、直观、形象的资料来帮助;他们求知欲旺盛,渴求获得大量、丰富的课外知识,帮助理解课内知识;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不喜欢在老师的控制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而且能将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而构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环境。
再次,从人才的培养来看。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的人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一人一机,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取图文并茂的知识,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提取、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集体协作的精神,学生们的脑、手、口协调发展,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最后,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传统的语文教学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语文材料容量的有限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广泛的涉猎,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一两天、一两次强化训练,一两篇优秀范文的讲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计算机及网络不但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还可以随时检索和显示,利用信息平台,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得到我们所需的任何一种信息,不仅提取量大,而且显示质量高,还可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这样,就可把学生直接带进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受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很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思路
1. 直观激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或无需要的学生是很难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激趣主要适用于说明文教学,有时也可用于记叙文、文言文教学。
2. 情境渲染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办法。
3. 补充资料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内知识,而且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阅读量,提高语文能力。如在教学《死海不死》时,教师可以补充死海的各种文章、图片,补充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作者朱自清的几张照片、生平资料,多位名人谈《背影》的文本资料,散文的文体常识,如朱自清写的与《背影》有关的《我是扬州人》,俄国赫尔岑写的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给儿子的一封信》等。运用计算机将大量与课文教学相关的资料集中存放在一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而且也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的知识,另外,在教师教学课件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网址,便于学生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探索性收集信息,扩展视野,对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补充资料适用于各种文体的语文教学。
4. 快速反馈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快速反馈、快速迁移,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文段来检测提高。传统教学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要刻版,要印刷,费时费力。利用信息技术,只需将要阅读的文段输入计算机,学生就可以翻阅答题了,不仅完成新授任务,还能实现快速反馈、快速迁移,及时查漏补缺。复习课这种方法更受欢迎。
5. 知识系统化
语文教学虽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任务,教给学生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也不可忽视。运用信息技术将零散分布在六册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系统化,非常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如可将小说知识、诗歌知识、记叙文知识、说明文知识、议论文知识、戏剧知识、散文知识分别做成表格,再将这些表格做在一个课件里,提供给学生,不论是查阅还是识记,操作起来都非常方便,学生很轻易地就能把握这些知识系统。魏书生老师提到的语文知识树也可以做成课件,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经典教学方法的整合。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08-02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06-12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07-22
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07-23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与建议,初中语文学习方法07-01
初中语文教法与学法05-15
初中语文教法与案例12-15
初中语文教学与绘画08-19
初中语文课改反思与总结11-11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