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初中语文课文相关的对联

2024-09-20

与初中语文课文相关的对联(精选9篇)

与初中语文课文相关的对联 篇1

与初中语文课文相关的对联

一、与课文中作者相关的对联

1.文天祥(广州文天祥祠联)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2.鲁迅(陈毅题联)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取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3.白居易(苏州虎丘白公祠联)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4.蒲松龄(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5.司马迁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6.诸葛亮(成都武侯祠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7.李白(刘昌俊题江油李白纪念馆联)

视富贵如浮云,飘然去国尤恋园

挟奔流到大海,遽尔停杯再举杯

8.杜甫(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联)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9.李清照(郭沫若题济南李清照纪念堂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10.闻一多(北京青年挽 闻一多 先生联)

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

千万人站起来,一个人倒下去

11.韩愈(韩愈祠联)

苏学士前传谪官

孟夫子 后拜 先生

12.陶渊明(湖南桃源县陶渊明祠联)

前学种先生柳

岭上长留处士坟

13.孔子(曲阜孔庙联)

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二、与课文中名胜相关的对联

1.泰山(所在地:山东省泰安市。涉及作品:《望岳》)

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2.黄鹤楼(所在地:湖北省武汉市。涉及作品:《黄鹤楼》)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3.赤壁(所在地:湖北省黄州。涉及作品:《赤壁》)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卢沟桥(所在地:北京永定河上。涉及作品:《中国石拱桥》)

十里春风,长安两路

千年晓月,永定一桥

5.飞来峰(所在地:浙江绍兴。涉及作品:《登飞来峰》)

灵鹫向云中隐去

奇峰自天外飞来

6.岳阳楼(所在地:湖南岳阳市。涉及作品:《岳阳楼记》)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7.拙政园(所在地:江苏苏州。涉及作品:《苏州园林》)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8.西湖(所在地:浙江杭州。涉及作品:《西湖游记二则》)

波涌湖光远

山催水色深

9.桃花源山(所在地:湖南桃源县。涉及作品:《桃花源记》)

绝境此何来,版图原非刘氏土

避秦意休问,世家本属晋时人

10.醉翁亭(所在地:安徽滁县。涉及作品:《醉翁亭记》)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11.秦淮河(所在地:江苏南京。涉及作品:《泊秦淮》)

天仙都化美人来,问上界琼楼,可有六朝新乐府

韵事不随流水去,听后庭玉树,依然十里旧秦淮

12.寒山寺(所在地:江苏苏州。涉及作品:《枫桥夜泊》)

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闻夜半

木屐桦冠,仰天狂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

13.鹳雀楼(所在地:山西永济县。涉及作品:《登鹳雀楼》)

到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与初中语文课文相关的对联 篇2

一、语文教学中忽视课文的整体性和文学性的教法的四大误区

1.孤立课文。《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所编选的基本篇目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每一册、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目标都只是这个系统的子系统。教师应该统揽整个教材体系,明确本册、本课在母系统中的地位与具体目标,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但有些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教某篇课文,只钻研这一篇课文,把课文孤立了,岂不成了大海中的一叶浮舟? 其目标准确率能有多高?

2.肢解课文。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 更有甚者,撇开课文的整体艺术不谈,只挑选其中语段做练习,练习题目却跳不出结构词汇、语法等理论化的框架。教完一篇课文,老师只是为学生注入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说不上培养能力, 更谈不上阅读欣赏。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就无从谈起。

3.忽视阅读。汉语有很强的音乐美 ,单就理解文意来说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非常必要。有的教师总认为读书耽误时间或者怕引起学生的厌读情绪,不如讲解来得快,所以对课文思路的整理总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阅读教学也列成题目形式,只有分析,没有阅读,致使学生在考场上一遇到课本外的阅读材料便觉得无从下笔。究其原因,还是阅读太少。

4.题海战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 ,一时不能完全抹去应试教育的影子。比如许多应试有方的教师,把题目内容系列化,教学内容题目化,答案要点规范化,化为经验之谈。这种“题海战术”式的语文教学,应付眼前的考试或许会有短暂的效益,但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课文的整体艺术美。从长远角度看,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以上几种教法,使语文教学走进一个死胡同。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思路、文学艺术模糊不清,更无兴趣可谈,即使再多记几个词语,多做几道题,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也难以奏效。

二、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

1.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固然是笨办法,但说明读书对理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为了防止学生重复阅读的厌烦性和盲目性,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可采用富有魅力的范读、朗读技巧的指导、阅读与分析有机的结合等多种方式方法。比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可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春景中。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自然美,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如何停顿之外,还在语调和语气上加以指导。学生在掌握朗读技巧以后,有表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男女轮读,既能避免学生产生厌读情绪,更能得到美的享受。

2.理清思路的条理性。每一篇课文 ,作者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对课文有了整体认识。以《藤野先生》为例,题目写藤野先生,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呢?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明白写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是作者到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其中蕴涵的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的感情与全文爱国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弄清作者的思路之后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作者构思的巧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做到高屋建瓴,这为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意打下了基础。

3.把握目标的系统性。从系统性角度说 ,任何子系统的功能都融汇于母系统之中。正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与本册、本套教材的整体目标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教师熟悉大纲,统览教材体系,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并有计划地逐步实现目标,这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首要一环。

4.欣赏作品的文学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动人的画面、精彩的修辞、鲜明的感情、个性化的人物等,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和深厚的艺术价值。初中大纲明确规定: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关系到教师的文学素质和个人气质。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能用生动活泼的教法和感染学生的气质教读文学作品。有一位教师在教《春》一文时,一边用配乐的范度、生动的讲解,一边用板书画了一副“孔雀开屏图”,课文的结构层次全都反映在板书上。这节课,不仅给学生以视听的美感,还激发学生欣赏课文的热情。

三、加强初中作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与文学性

作文训练中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文学性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模糊不清;国外的作文训练,以上三种类型都较重视,尤以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适应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国外作文的教学过程是:取材—构思—记叙—推敲—评价,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相一致,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创作个性得到良好发展。

在不同文体的训练形式上, 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线文体训练, 彼此之间仿佛是独立的学科;国外一般采用不同体交叉的综合训练方法,三种文体相互穿插,相互渗透。这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

总之,语文教学历来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一向重视作品的整体性和文学性, 在当今的语文教坛上,许多教师已在这方面作了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须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师素质等方面下工夫。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某些教师忽略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要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注重课文的整体性。所谓“文学性”,就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给予学生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本文针对语文教学的误区提出了对策。

与初中语文课文相关的对联 篇3

有的人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在海中是否在寻找彼岸?

有的人答:彼岸只是一块陆地,而我的梦想是要无束缚地洒拨到每一个角落。

有的人惊:那你的梦想岂不是很大?

有的人笑:不,它只是很小,笑到任何人都能助我画一个圆,甚至一个婴儿。

有的人惑:那是什么?听起来如此渺小,却能洒拨大地?

有的人道:是渺小吗?也可以那么说,毕竟它只是个能让人每天都微笑的理由。

有的人滞:……

有的人静:……

有的人抬起头望着天空,轻声说:是很小啊,小道让每一个人都想拥有。

初中语文课文导语精选 篇4

宇宙万物,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有机展开联想,都可以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不要说参天的白杨,挺拔的松树,就是一个小小的蜜蜂,春蚕,蚂蚁,火柴,蜡烛,都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可让学生讨论有什么启迪),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枚小小的贝壳吧!《背影》

同学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大都在日常平凡细微的小事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来。因此,很多人对父母寄予的关心早已“习惯成自然”,甚至熟视无睹。同学们在写到父母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罗列很多材料,外加许多赞语,人物却依然不能感人,为什么呢?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背影》,来解开这个谜底吧!《变色龙》

上课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俄国的小幽默:沙皇时代,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不慎掉在河里,他大喊:“救命!救命!”有两个警察正好从河边走过,对呼救者无动于衷。这时,掉在河里的人急中生智,高呼:“打倒沙皇!”这两个警察飞快地跑来,“扑通”跳进河里,把这个快要淹死的人拉上来,投进监狱。(学生笑)教师问:同学们,在你感到两个警察可笑的同时,还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可憎!可恨!教师说: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佳作--《变色龙》。作品中的警察和幽默中的警察正处于同一时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作品中的警官又是如何表演的。

《曹刿论战》(板书),全文寥寥二百来字,然而却是言约而意足,写得纵横开阔、波澜曲折。或叙事,有条不紊;或议论,别有境界。于叙事中夹有议论,于议论中简明叙事。“叙事”、“议论”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有一个星期天,在一位大名人家里,陆续来了一批“名人”。这些“名人”各具神采。有一位作家拿着笔和纸在一角用文字给每位到来者画“速写”,真是精彩纷呈!他就像摄影师,及时而又准确地捕捉住每一个人独特的形象特征......今天,我们就来研读这篇“速写”妙文。请同学们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词句。《济南的冬天》

一提到冬天,同学们的脑海里立即会浮现出一幅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图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以人们常常把冬天称为“严冬”、“寒冬”。其实,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大地上,各地的冬天并不都是一样的,海南岛的冬天绝不同于黑龙江的冬天,昆明的冬天也绝不同于南京的冬天。各地的冬天都有各自的特点。以前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们知道了江南春天的特点是“新”“美”“力”。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济南的冬天》,看看济南的冬天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点是什么,老舍先生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再塑生命的人》

导语:冰心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 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的,海伦·凯勒的成功更 是如此。除了她自己拥有顽强的毅力外,更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被马克·吐温誉为19世纪最杰出人物之一的海伦·凯勒的世界,去感受安妮莎莉文老师那无尽的爱。

《论语》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紫藤萝瀑布》

导语:英国诗人勃朗特曾经说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的世界充满了做人的哲理,周敦颐从荷花中看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陶渊明与菊花一起活出了“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有人赞美梅花的高洁,有人喜爱牡丹的富贵。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平凡而柔弱的花。

你能不能说出一些遭遇不幸,却更顽强地投身到生命中去,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光彩夺目的人的名字?谈谈你的感受(这是作者的感悟,你读了这篇课文,对生命又有了怎样的感悟呢)(霍金、杏林子、张海迪、史铁生„„)在姹紫嫣红的花园中,生命之花最美,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而美丽 《皇帝的新装》

(其一)

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时,所看到的皇帝举行游行大典,哪一个不是龙袍加身,皇威显赫的?(老师语调较低)但大家听说过有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皇帝吗?(此时老师提高语调)就有这样的事!太可笑了不可思议骇人听闻„„(等学生到词穷言尽之时,教师再大声的一字一句的)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就有这样的一位皇帝,你们想不想看?(学生的视线一下就集中在课本上)。

《小圣施威降大圣》

学习课文前我要先讲一个词 “天马行空谁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学生开始查字典)有人知道了,来这

个学生讲一讲,天马奔腾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天马在空中飞驰,比喻思想奔放,任意驰骋。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匹天马„„今天,让我们一起驾着吴承,去他的想象王国中任意奔放、驰骋吧。先去那一站?哦!《小圣施威降大圣》。

作者简介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 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漂泊到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提问“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背景。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 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前五回故事: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

3、检查学生对重要字词的形、音、义的理解和掌握。

4、理解标题的含义1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事件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 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事件及故事的主要内容。“小圣”即二郎神杨戬;“大圣”即孙悟空。问题研究,熟悉课文

1、孙悟空变了哪些形象?二郞神又变了哪些形象? 孙: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 二: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2 从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斗法过程中可以看出大圣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表现出大圣的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

3、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喜欢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敏、坚毅、勇敢、无畏、有正义感和反抗性。喜欢二郎真君: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本领高强、神通广大。

4为什么课文不写大小二圣不一下子就拿出最高强的法术一两个回合便分出胜负? 《散步》

孩子们,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金色的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情感涟漪。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绿树村边合,青山孰郭斜。”村子被绿树所环抱,城外绵延着青山,如此美城谁不想住在这儿,过神仙一般的日子呢?但是,鲁迅先生却钟爱他家后院的那个“百草园”,这个“百草园”里究竟为什么能如此这般地吸引他呢?而相传已久的美女蛇又是怎样被治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有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吗?答案全都在书里了,请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都找到自己心中问题的答案了吧!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十分有趣的,只是有时你不注意一些微小的细节,少了些许乐趣。鲁迅先生将自己童年的乐园写得栩栩如生,让我们痴迷其中,其实我们如果仔细观察生活,或许你也能写出比鲁迅先生的童年更有趣的故事呢!《最后一课》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社戏》

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段江南水乡的童年生活经历,不仅铭记在作者的心里,也会给每个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读这篇文章,你是否感受到其中便显出的盎然情趣?是否回想起你童年生活的某些片段?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邓稼先》

导语:面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光荣崛起,站在历史的这一个基点上,让人无限感慨的同时,不禁要缅怀那些甘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毕生精力和生命的革命先烈和科学家,正是由于这样一群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沉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心的中华儿女,才有了今天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欣欣向荣,繁荣昌盛。而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今天,我们就走近一位杰出人物邓稼先,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体验那份情怀!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

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一课,请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课的作者臧克家,其他同学也可以做补充。有 哪位同学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资料,和我们分享一下。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让我们齐读一遍课文,深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世界吧。

二.提出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着几个问题。

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4)课文的几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来过渡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伟大的悲剧》

师:同学们,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实现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的梦想,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等五位失败的英雄在同厄运的搏斗中英勇牺牲,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了这一感人至深的历史事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这悲壮的一幕

2、师:首先,大家跟随老师准备的图片,去简单认识一下悲剧的发生地——南极(播放课件2—13)

3、提出学习目标

(二)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方法点拨,师:这篇文章约4250多个字,篇幅长、容量大,我们如何才能迅速把握全文大意呢? 请同学们分成二个小组,按下列提示快速捕捉文章的信息 ①按人物故事,再现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形②按时间顺序,寻找文中关键的时间词,圈点勾画,筛选各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播放课件15—18)③在以上基础上,请大家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播放课件19)

导语: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传奇,每一个传奇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神话故事《夸父逐日》,一起来感受夸父的传奇人生。

一位同学来为我描述下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生:(略)

(师补充介绍:此人是共工,此山为不周山)板书课题: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生:(略)

师:带着刚才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猫》(读导语质疑)养猫诚然有乐,又怎么会悲伤甚至懊悔呢?让我们一块进入文本,看看本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老王》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无意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 《中国石拱桥》

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有人说,园林建筑是立体的书卷,凝固的音乐,无言的史诗,永恒的舞蹈;更有人说苏州的园林艺术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欣赏几张园林建筑的图片。

《大自然的语言》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 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藤野先生》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板书文题、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雪》 《海燕》

同学们,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自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前奏曲,去感受凝结着高尔基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云南的歌会》

咱们大家可能都听过或看过一些歌星、歌唱家的音乐会或演唱会,但是你们听过或看过云南人民自己的歌会吗?下面我就领着大家去看看云南那迷人的歌会场景。(多媒体观看图片)我们再听听云南那富有魅力的歌会声音。(多媒体播放声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大师沈从文妙笔下的《云南的歌会》,来领略《云南的歌会》的风采,来学习品味《云南的歌会》那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吧!《端午的鸭蛋》导语:

同学们,首先和大家来说一个故事话说当年高邮几名在北京求学的年轻人,见到了我国当代着名的作家,又同是高邮人的汪曾祺先生,他们对汪曾祺说:“汪老,我们高邮秦少游(也就是善于填词的那位秦观)可以排第一,您可以排第二。”但是汪曾祺听后却连连说:”不对不对我只能居第三位。那么,大家想一想,对于高邮而言,能排第二的会是什么呢?(高邮的鸭蛋,对了)《高邮的鸭蛋》承载了作者对故乡的太多感情。汪曾祺曾在自己的诗中说:“文中半是家乡水”,他把故乡的风物、故乡的故事、故乡的人情都写进了他的文字,成为一篇篇恬淡幽静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端午的鸭蛋》。

《乡愁》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孔乙己》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变色龙》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5

一、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理念守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不区分讲读课与略读课,只要面对语文课文,就开启“题目解析———词语讲解———分段概括———归纳总结”的模式,导致课堂“满堂灌”“一言堂”现象明显。该教学理念没有把课堂放手给学生,也没有体现出略读的特点,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严重脱离了新课标语文大纲的要求。

2. 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面对略读课文时,只让学生自己看、了解基本课文内容即可。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目标,很难实现教学目标,也达不到新课标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的理解存在偏差,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学模式简单

教授略读课文时,教师大多会提出几个问题,由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总结出答案,教师做最终的点评,即结束教学。该教学模式较为简单,一方面学生读与不读差别不大,所掌握的内容较少,阅读水平没有提升;另一方面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没有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实际需求入手,导致学生兴趣偏低。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1. 转变教学理念,把握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在课文阅读中,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精读与略读的教学要求不同,教学重难点也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略读与精读之间的区别,以更好地展开略读教学。首先,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认识到略读课文重在学生的自主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技巧。教师尽可能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探讨文中的字词与段落大意,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略读课文并不是不包含精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精读段落,引导他们突破重难点,以防止略读变成泛读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最好安排在二十分钟左右,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阅读方法的坚持与运用上,做到简单中有详细,粗读中有细节。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略读效率

传统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与知识水平,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有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是阅读三步走,即带着标题读课文、带着文体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例如,在学习《旅鼠之谜》时,学生刚看到标题会对内容产生好奇,通过浏览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发现文章的写作构架;在带着文体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学生对写作方法、课文侧重点等形成初步了解;在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更容易得出感悟、获得启示,收获较大。其次是组织游戏阅读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一是角色扮演法,主要针对叙事性强的文章,由学生扮演文中的主人翁与旁白等进行阅读;二是演讲辩论法,主要针对议论性的文章,例如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就可采用演讲法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

3. 构建略读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是自主阅读模式,即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然后进行阅读交流和思考。该模式下学生可选择的内容较多,包括生僻字词、段落大意、主要思想情感等,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参与,可使学生多角度体会和理解课文。其次是质疑解疑阅读模式,即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学生在初步阅读后会提出很多疑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方式解决问题。略读课文涵盖面较广,在该教学模式下能养成学生课外阅读和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最后是自测互测阅读模式,学生潜意识里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可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设计练习题和问答题,安排小组学生之间自测和互测。另外,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出题,彼此测验课文掌握情况,以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略读课文教学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教学过程,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有效解决问题。当然,中学生自身也应树立主动学习意识,有意识地参与课文的学习与探究,以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

摘要:针对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简单等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把握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略读效率;构建略读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等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略读课文,阅读要求,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大洋.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J].教学研究,2012(06).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目录 篇6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忆读书(冰心)[32]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13]

3、*山中避雨(丰子恺[30]

4、风筝(鲁迅)[102]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4] 写作——记一件事 [5] 写字——楷书与行楷 [2]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19]

6、小巷深处(林莉)[28]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41]

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12]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 [6] 写字——写一个人 [4]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 [3]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52]

10、*济南的冬天(老舍)[66]

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22]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17]

口语交际——说家乡 [4] 写作——描写景物 [14]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2] 第四单元

13、空城计(罗贯中)[24]

14、*美猴王(吴承恩)[19]

15、心声(黄蓓佳)[43]

16、*勇气(狄斯尼)[38]

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 [2] 写作——写童年的故事 [2] 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2] 第五单元

17、犟龟(米切尔?恩德)[25]

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21]

19、*基因畅想(漆孝诗)[15]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12]

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 [0] 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2]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13] 期行 [5] 乘船[2]

23、*伤仲永(王安石)[62]

24、木兰诗 [113]

25、*诗五首[74] 回乡偶书(贺知章)[6] 夜雨寄北(李商隐)[12]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6]

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0] 写作——改写《木兰诗》 [4]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24]

27、三峡(郦道元)[111]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29、*陌上桑 [29] 30、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2]

江南春(杜牧)[11]

登飞来峰(王安石)[10]

望岳(杜甫)[24]

观沧海(曹操)[30]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 [4] 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1]

戴震难师(段玉裁)[12]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石榴(郭沫若)[48]

2、海燕(郑振铎)[85]

3、白鹅(丰子恺)[32]

4、*鹤群(江口涣)[30]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0] 写作——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0]

第二单元

5、鲁迅自传(鲁迅)[28]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16]

7、*第一千个球(贝利)[21]

8、*少年爱因斯坦(王滨等)[22]

口语交际——自荐担当志愿者 [2] 写字——写传记 [1] 综合性学习——为本地人物立传 [0]

第三单元

9、骆驼寻宝记(陈伯吹)[27]

10、地毯下的尘土(莫德?林赛)[19]

11、*巨人和孩子(王尔德)[18]

12、*蟋蟀在时报广场(塞尔登)[18]

口语交际——童话故事接龙[0] 写作——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2] 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0]

第四单元

13、我爱这土地(艾青)[50]

14、乡愁(余光中)[91]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17]

16、*纸船(泰戈尔)[49]

口语交际——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0] 写作——仿写诗歌[1]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0]

第五单元

17、苏州园林(叶圣陶)[76]

18、桥梁远景图(茅以升)[15]

19、*洲际导弹自述(朱毅麟)[13] 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王晓雨)[6]

口语交际——交流科技信息[0] 写作——说明事物[3]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桥 [0]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柳宗元)[42]

22、陋室铭(刘禹锡)[76]

23、爱莲说(周敦颐)[72]

24、*口技(林嗣环)[70]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0]

次北固山下(王湾)

[1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2]

雁门太守行(李贺)[5]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8]

口语交际——给编创人员出点子[0] 写作——编写寓言 [1]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范晔)[4]

27、包拯(脱脱)[10]

28、*岳飞(毕沅)[13]

29、*《列子》二则 [4]

杞人忧天 [0]

杨布打狗[0]

迢迢牵牛星[15]

渡荆门送别(李白)[10]

春望(杜甫)[1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4]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0]

口语交际——讨论[22]

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34]

2、周庄水韵(赵丽宏)[25]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22]

4、*走进纽约(刘成章)[20]

口语交际——摸拟旅游咨询 [0] 写作——写一篇游记[6]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3]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基仁等)[18]

6、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14]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13]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14]

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2] 写字——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0]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49]

10、*谈语言(王力)[14]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20]

12、*懒惰的智慧(凯利)[23]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3] 写作——写一篇议论文[167]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37]

14、范进中举(吴敬梓)[56]

15、、*选举**(秦文君)[28]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22]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32]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齐默尔曼等)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5]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10] 第六单元

[3]

21、小石潭记(柳宗元)[70]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55]

23、*游恒山记(徐霞客)[16]

24、*满井游记(袁宏道)[53]

25、诗词5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52]

过故人庄(孟浩然)[9]

游山西村(陆游)[14]

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27]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35]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0]

27、曹刿论战《左传》[64]

28、*干将莫邪(干宝)[17]

29、*劳山道士(蒲松龄)[11] 观刈麦(白居易)[19] 赤壁(杜牧)[4] 过零丁洋(文天祥)[5]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11]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9]

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背影(朱自清)[92]

2、永久的悔(季羡林)[18]

3、*铁骑兵(杨朔)[11]

4、*苏珊?安东尼(乔安娜?斯特朗等)[8]

第二单元

5、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39]

6、现代诗两首

长城谣(席慕容)[23]

一片槐树叶(纪弦)[18]

7、*致空气(邵燕祥)[21]

8、*樵夫,别砍那棵树(乔治?铂金斯?莫里斯)

第三单元

9、日出(节选)(曹禺)[24]

10、钦差大臣(节选)(果戈理)[4]

11、* 放下你的鞭子(陈鲤庭)[4]

第四单元

12、为人民服务(毛泽东)[12]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21]

14、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58]

15、* 你是你的船长(崔卫平)[2]

第五单元

16、南京大屠杀(温书林)[14]

17、寻找时传祥(孙德宏)[14]

18、* 阿炳在1950

[0]

19、* 滑铁卢之战(斯蒂芬?茨威格)[0]

第六单元

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6]

21、细柳营(司马迁)[5]

22、* 古文二则(司马光)孙权劝学[62] 祖逖北伐 [2]

23、* 公输《墨子》[42] 采薇(昔我往矣)《诗经[16]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7] 送别(无名氏)[1]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4]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4]

[22] 第七单元

25、桃花源记(陶渊明)[72]

26、桃花源记(范仲淹)[72]

27、* 醉翁亭记(欧阳修)[92]

28、* 湖心亭看雪(张岱)[17]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1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5] 山居秋瞑(王维[9]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27]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

[12]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白杨礼赞(茅盾)[56]

2、囚绿记(陆蠡)[66]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13]

4、*草莓(伊瓦什凯维奇)[15] 第二单元

5、孔乙己(鲁迅)[75]

6、一厘米(毕淑敏)[42]

7、*差半车麦秸(姚雪垠)[13]

8、*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11] 第三单元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28]

10、吴汉何尝杀妻(邓拓)[11]

11、*大小猫洞(金克木)[9]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卡尔?萨根)[10] 第四单元

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廖承志)[12]

14、*给儿子的一封信(刘亚洲)[13]

15、*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24]

16、给巴特勒的信(雨果)[14]

第五单元

17、茶馆(节选)(老舍)[45]

18、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28]

19、*开国大典(节选)(张天民)[33] 第六单元

20、秋水《庄子》 [54]

21、*愚公移山《列子》 [67]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30]

23、捕蛇者说(柳宗元)[36] 使至塞上(王维)[22] 泊秦淮(杜牧)[16] 无题(李商隐)[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3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6]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 [39]

26、鱼我所欲也《孟子》 [47]

27、*订鬼(王充)[13]

28、*马说(韩愈)[5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9] 滁州西涧(韦应物)[7] 约客(赵师秀)[4]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16]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2]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家(周国平)[36] 2*、石缝间的生命(林希)[25]

3、废墟的召唤(宗璞)[12]

4、*更浩瀚的海洋(纪伯伦)[4]

第二单元

5、词两首(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8]

沁园春?雪 [44]

6、再别康桥(徐志摩)[100]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5]

8、*外国诗丙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52]

一条未走的路(弗罗斯特)[0]

第三单元

9、《家》的序和跋(巴金)[6]

10、读《堂吉诃德》(海涅)[8]

11、*永远新生(吴冠中)[7]

12、*科学与艺术(李政道)[6]

第四单元

13、故乡(鲁迅)[145] 14*、小男孩(魏志远)[10]

15、百合花(茹志娟)[34] 16*、奥伊达的理想(凯瑟林?奥尼尔)[5]

第五单元

17、笑(高士其)[16]

18、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59]

19、*善待家园(吴岗)[6] 20*、龙永图趣说WTO(甘远志)[5]

第六单元

21、古文二则(范晔)

四知

私心[7]

22、与朱元思书(吴均)[65]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43] 24*、与妻书(林觉民)[35] 关雎《诗经[35] 蒹葭《诗经[23] 蒹葭(崔颢)[2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8]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15]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9]

第七单元

26、《庄子》二则

[10]

混沌之死 [0]

呆若木鸡 [3] 27*、周公诫子《孟子》 [6]

28、出师表(诸葛亮)[51]

巧用对联析课文 篇7

精彩的对联,可以丰富老师的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鸿门宴》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和人物之间的互相对比来刻画人物,预示刘项之争的必然结局,下面即以此课教学为例,从分析人物语言入手来看对联在日常教学中的奇妙运用。

(一)

师:读书有味千篇少,说话无心一句多。《鸿门宴》中哪一句话说得最不好?

生:“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师: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生:一是承上:“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二是启下:“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师:项羽说话,轻易地、不加掩饰地把军事机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泄漏给刘邦,以至于无意中毁掉了自己的耳目,自己砸了自己的脚。凡涉及到军事机密的话应该怎么说呢?

生:当言直处须言直,应拐弯时且拐弯。

师:《鸿门宴》中哪些话是拐弯说出来的?

生:刘邦回答自己的谋臣张良所说的`一句话:“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生:樊哙在宴会上所说的“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此处的“细说”也涉及到军事机密,用了暗语,可见说话人的谨慎小心。

……

师:面对樊哙蛮横闯帐后激人发怒的种种言行,项羽的反应是怎样的?

生:项羽几次赞扬樊哙为“壮士”,该发怒的时候项王的反应是“未有以应”;该说“杀”的时候项羽却说了一个不该说的字:“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一个简单的“坐”字,为刘邦逃宴提供了串通的条件。这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一“字”多。

(二)

师:黄钟毁弃千秋恨,瓦釜雷鸣万口诛。这副对联准确地概括了项羽在运用人才方面的错误。文中被项羽毁弃的“黄钟”指谁?而在项羽面前故作雷鸣的“瓦釜”又是谁呢?

生:范增、项伯。

师:在用人方面刘邦的所作所为正好与项羽形成鲜明的对比。鸿门宴前后刘邦对身边的贤才真是言听计从,相互紧密配合,最后得以在鸿门宴上脱逃。刘邦鸿门脱险,主要归功于哪些人――可以用课前我们预习到的一幅对联说明么?

生:宴会不惊,幸有张良决策;鸿门何惧,全凭樊哙护身。

小结:人心易坏因私念,军事难防是内奸。这是历史的总结,项羽却没有记取这一教训,放纵内奸项伯,对于项伯的背叛行径视而不见(借舞剑保护刘邦),反而言听计从(放弃“击破沛公军”的命令);刘邦正好相反,诛杀内奸曹无伤,心狠手辣。

(三)

师:处世应当留美德,为人不可重虚名。根据下面文段说说项羽要追求什么虚名?

项伯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生:为人不以金为贵,处世无疑义当先。(义)

立诚须守千金诺,取信莫违九鼎言。(诺)

不难看出:项羽要追求的是重义、守信的虚名。

师:由于重虚名导致项羽在谋略上失败――这些失败概括起来有哪些?

生:宴会前欲击而未击;宴会上可杀而未杀;宴会后宜追而未追。

师:以上诸多方面都预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结局。此外,《鸿门宴》还从哪些方面预示了刘项之争的必然结局?

生:根据怀王事先的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生:项羽该亡,鸿门宴上放雄虎;刘邦应王,函谷关前夺首功。

……

与初中语文课文相关的对联 篇8

●教材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文化品位。[1]综合实践课是帮助学生吸收中国文化精华、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智慧形成的阶梯。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民俗, 被称为“诗中之诗”, 是我国古典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2]本节课的意义在于, 通过对联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 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提高学生言语简练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对联, 培养对联写作能力, 以及具备这些能力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基于这样的想法, 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概念本体, 方法本体和应用本体, 具体为:概念本体——对联形式, 对联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方法本体——搜集整理对联资料, 欣赏对联, 借鉴仿写对联, 创作对联。应用本体——对联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对联有了一定了解和积累, 与小学生相比, 他们的感知力和观察能力有明显提高, 在一些问题上, 能够主动寻求答案。电子书包的多途径多方面的运用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留出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帮助他们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及写作的手法, 提高其学习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网站积累有关对联知识, 掌握对联的对仗形式, 欣赏对联写作方法, 能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电子书包课前自由学习, 引起兴趣;通过引导想象对联的过程, 掌握对联欣赏与写作的方法, 提高对对联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培养民族自豪感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是知识丰富, 贴近学生生活, 为使教学策略顺利实施, 可借助电子书包的支撑。

1.电子书包的教学优势

资源获取工具:电子书包的学习资源可以分为固态、稳态、动态三种形态。[3]固态资源是指电子书包内置的形式多样的学习工具;稳态资源是指以教学目标设定的课本与教材等;动态资源是指学生通过平台自主选择下载或上传的学习资料, 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 搜集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 与他人分享交流。动态资源的获取满足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个性化需求, 是创设情境的必备素材, 也是知识体系的养料基础。

认知工具:认知工具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托和介质, 电子书包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认知工具的革新。传统的教学过程, 教师大多是凭借几张图片或者口述, 解释说明教学内容, 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不能给学生深刻全面的内容呈现, 电子书包系统中提供有众多分门别类的认知工具, 能刺激学生的感官, 加深学习印象。例如, 原理认知工具, 通过仿真模型小组件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原型;模拟考试工具, 为学生提供虚拟的考场环境, 学生模拟答题及时掌握学习情况。

情报获取工具:电子书包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系统, 教师和学生可以凭借注册的账号, 登录系统, 学生点击测试系统检测练习, 检测成绩和练习结果能够即时统计出来, 另外, 学生还可以将学习档案袋存放在内。这时, 教师的身份不仅是电子书包的操作员, 更是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情报获取员, 通过存放在电子书包的测试数据或学习档案袋, 即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报, 为教师今后因材施教提供有效帮助。

家校沟通工具:电子书包摆脱了物理空间的局限性, 学习地点不仅是学校, 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电子书包随时随地学习, 学生在家里也可以向老师“面对面”请教, 与其他学习者交流互动。另外, 电子书包将教师、家长、学校形成一个具有联通性的关系圈。[4]教师、家长和学校可以无障碍联系, 共同管理与评价学习。

2.学习资源设计

对联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和开放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资源的设计包括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结构化知识, 这些知识内容以超链接, 非线性的形式有机地归纳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对联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向, 帮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同时, 对联网站还包括扩展学习读物, 这部分设计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 丰富学生视野, 也便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进行学习, 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例如, 在教学开展之前, 学生可以登录对联专题网站, 事先预习对联的形式这一知识点, 为课上学习打下概念基础;在教学结束后, 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再次登录网站, 点击对联征集链接, 发表个人已完成的对联作品。

3.交互设计

交流互动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新的学习环境为师生、生生都提供了便捷的互动渠道, 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思维轨迹。例如, 写对联的教学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实时地对学生写对联的情况进行观察, 并同时作出及时评价, 了解每位学生的发展情况;题库提供难度适宜、基础性强的大量习题, 学生作答完毕点击提交, 测试成绩经过系统数据分析后反馈在教师端, 教师记录典型错误。另外, 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屏幕的切换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学习过程

1.课下学习

赏对联:在上课开始之前, 学生利用对联专题网站自主学习,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记录总结并在交流区发布, 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心得。

设计意图:对联网站学习资料丰富多彩, 将整个对联知识体系分为:对联技巧、对联知识、对联分类、对联资讯、书法欣赏以及人物对联,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与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内容, 进行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下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由灵活地巩固知识, 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在交流区与同学利用追贴方式探讨问题。

2.课上学习

(1) 引对联

师:请大家打开电子书包, 找到对联图片, 从这幅对联中猜一猜, 老师是从哪里来?对联是中国特有民俗, 无论是皇帝的金銮殿还是百姓的茅草屋,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对联,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广阔的对联世界。

学生积极踊跃地抢答, 仔细认真地听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对联在生活中的实例难以再现在课堂中, 学生难以体会对联的精华, 电子书包平台创设实现生活真实情境, 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说对联

师:在学习这节课之前, 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自学网站预习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发现的问题。

学生积极发言, 畅谈预习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已学知识再次呈现存在困难, 利用网站教学环境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源, 刺激原有认知结构的旧知, 再次分析和思考以前接触过的对偶知识, 新旧知识相碰触, 探讨归纳出对联的特点, 整个过程, 学生不断地从自己的认知结构出发重新吸收同化新的知识, 养成由已知到未知的自主探究能力。

(3) 赏对联

教师将学生分成春联、寿联、商业联和励志联四个合作小组, 请学生在电子书包中进入对联欣赏工具, 根据出示的图片或对联上句, 选出最欣赏的一副对联并推屏展示。各组派一名代表阐述理由, 时间5分钟。

各个小组分别进入对联欣赏工具, 和组内成员交流讨论, 最后并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 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对联, 能让学生直观了解对联特点, 激发想象力和对对联的浓厚兴趣。传统教学中对联纸张的数量、大小都会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 如果将真实的对联带入课堂会出现许多麻烦, 占用较多课堂时间, 难以实现高效课堂, 电子书包帮助学生获取问题情境。另外, 线上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推屏展示工具解决了组内、组间交流困难的问题。

(4) 写对联

根据赏对联环节中学生的发言情况, 教师总结创作写对联的方法:联想想象、善用修辞、巧用典故、修改成联。接下来, 帮助学生想象、联想, 师生共同对出下联。

任务一:选取以下图片中的任意一幅图 (如图1、图2) , 看图根据上句对下句。

任务二:根据上句填下句, 打开电子书包的学习资料库, 找到对应的习题, 完成任务。要求:对联时, 注意字数和词性相对。

任务三:根据图片独立完成对联 (如图3、图4) 。要求:至少根据画面中的一个事物独立形成完整对联。

答题提示:这项体育运动体现了哪些精神, 可以自成上下联。

答题提示:充分联想, 你想到了与此相关的很多事情吧, 不仅是树本身。

学生根据图片写对联, 同时在大屏幕上呈现, 学生用电子书包投票装置选出最好的一联, 集体欣赏, 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电子书包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资源, 学生学习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地完成对对联的任务, 新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图的设置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对联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个性,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提高其对对联的技巧和能力。另外, 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 一致的教学内容不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电子书包分层学习任务, 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 增大了课容量,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有目的地选择要完成的任务, 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以施展, 真正达到智慧学习的教学目标。

(5) 贴对联

电子书包分别给出书房、葬礼、寺庙、婚庆、店铺、新年的大门口等建筑的场景, 并提供几十幅对联, 要求学生将对联贴入相应的场景中。另外, 学生还可以现场用笔墨纸砚题对联。

设计意图:电子书包可以及时进行课堂训练, 反馈信息, 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更明确了对联与生活的关系, 激发学生将对联在生活中运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孙田赦.对联格律及撰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3]刘繁华, 玉会娟, 谭芳.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2013 (1) :73.

与初中语文课文相关的对联 篇9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作家研究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他不仅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而且可以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他好读书,求甚解,又有选择,他不喜佛、老,对历史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宋仁宗宝元初年(1038年),司马光二十岁的时候,中进士甲科,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为馆阁校勘,知同礼院,改并州通判。嘉佑六年(1061年)升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神宗即位后拜翰林学士。

在政治上,司马光是保守派领袖,他顽固地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教条,竭力反对、阻挠王安石变法。当神宗准备任命他为枢密副使时,他坚持不受,并以废除新法为条件相要挟。他还以故交旧友的面目三番五次给王安石写信,攻击其变法是“侵官、生事、征事、拒谏”,致使“天下怨谤”,遭到王安石的严厉批驳。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看到新法已势在必行,便自请离京,出知永兴军,第二年至洛阳,任两京御史台。

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这部书,取材甚广,网罗极富,除依据正史处,还采用了野史杂志三百二十余种,而且对史料的取舍极严,考辨异同,尽力求真,所以记述内容,比较翔实可信,为历代史学家所推崇。《通鉴》文字以荀悦的《汉纪》为宗,力求简明扼要,文笔生动流畅,朴质精炼,富有文学意味。不仅可以作为历史著作阅读,有些篇章也可当作文学作品欣赏。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二、课文研究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仅区区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三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王,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读书大有益。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非常精当。

语言精练,情节发展环环相扣,自然而紧凑。

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三、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字词

2、理解文章内容

3、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字词 教学难点:品读人物语言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后来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2、介绍作家作品

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3、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卿(qīng)邪(yé)涉猎(shè)孰(shú)更(gēng)

(二)诵读感悟

1、师生朗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理解文意。

①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小组内交流不懂的字词句。②出示原文,根据学生提出的不懂之处,全班交流。③积累归纳字词

3、学生朗读,复述故事

①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人物,发生什么事,结果)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②故事内容: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

③将原文准确地对应到现代汉语,讲一个《孙权劝学》的故事。

(三)研读赏析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形象。为什么劝:不可不学!(孙权:严厉关心、)严厉关心 怎么样劝:现身说法,(孙权:语重心长)善劝好学 劝的效果:结友而别(鲁肃:惊讶、赞叹)爱才敬才(吕蒙:自豪、自信)听取意见

(四)感受评价

1、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伤仲永》,谈谈你的看法。

2、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堂评价练习。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严厉关心好学善劝《孙权劝学》劝

吕蒙治学 ←

听取意见

虚心好学

鲁肃叹学

上一篇:《渡荆门送别》古诗原文及译文下一篇:天车安全事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