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精选8篇)
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 篇1
运用新兴信息技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
信息孤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政绩工程„„“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在席卷我国的同时,还给人们留下诸多不佳的印象,甚至变成了房地产炒作,劳民伤财。如何拨乱反正,让智慧城市建设回归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去?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建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意见》中提出的“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的目标,将从哪些层面发力,提出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
合理顶层设计下好全国一盘棋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认为,我国一些城市在组织智慧城市建设中,很少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城市特点,盲目模仿其他城市,跟风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智慧城市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经过数年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从概念走向落地,从试点走向普及。”住建部总规划师唐凯在近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如是介绍。随着包括智慧城市发展内容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全面实施,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将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经济发展规律,要素资源投入的综合效益和配置效率将会明显提高。据IDC预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及发展的投资将显现持续增长势头,全国未来10年的总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
然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高艳丽指出,当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存在三大症结:第一,技术驱动的特征比较明显,智慧与城市脱节,没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城市各功能模块的深度融合,解决不了深层次的矛盾;第二,智慧城市规划相对主观,与周围环境缺乏融合;第三,重硬轻软,制度保障弱,实施难度大。
《意见》针对性地提出,要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对任何国家或地区而言,智慧城市建设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情况下包含了网络、共性平台、信息资源、应用系统和服务渠道等层次,如果缺乏整体的战略设计是难以为继的。发达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几乎都制定了较合理的计划,既注重硬件投入,更注重软件开发,加强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确保智慧城市建设中各行各业之间的有效对接和互联互通。2009年6月,英国发布了“数字英国”计划,明确提出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在2012年建成覆盖所有人口的宽带网络,伦敦市就政府如何更好地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先后提出“电子伦敦”和“伦敦连接”计划。韩国首尔市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将首尔建成世界领先的商业城市,也于2006年提出了“U-首尔”计划。
我们注意到,我国尚未有统一的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无法据此对地方智慧城市建设予以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对2013年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情况所做的总结中也同样指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不全面、不清晰的情况。智慧城市建设目前还未形成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设计,没有明确牵头部门,有关管理职责不清楚。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参差不齐,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用主义现象严重的情况,造成投入成本增高、资源利用率低等严重后果。针对上述难题,《意见》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推行智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风险和效益评估机制,定期公布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完成进展情况。
当然,顶层设计不可能一次到位,也难以要求所有的部门完全按照一个刚性的框架开展建设。可行的做法是由易到难,建立框架,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地进行改革。而城市人民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细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对接新型城镇化以需求为导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人们对城市的评价也日益多元化,更加注重城市软实力发展,毫无疑问,智慧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要体现特色,必然要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出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居民为中心”的建设思路。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京津冀三地利用石家庄市电视塔开展了大气梯度监测,这也是全国首家投入使用的大气梯度监测站。目前,该监测站采集的20米、86米、116米、200米不同高度的TSP、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数据以及20米独有的能见度、TVOC、激光雷达、粒径分布仪等监测数据,已经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我们了解到,今年河北省启动了“智慧环保”建设,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和五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灰霾重点实验室,解析河北省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及成因,解决对雾霾成因、机理及防治对策缺乏深入研究的不足。这正是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地方特色需求,开发和应用相应信息网络技术的典型。
今年7月,11部委联合下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通知。据介绍,此次试点将按照城市设置和简化行政机构联动原则,探索新设市城市的行政管理模式,合理增设城市建制,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而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具体体现,作为城镇信息化的升级阶段,已经得到公认。
住建部已经将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放在城镇化建设,并通过智慧城市试点,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表示,“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正式提出的一项任务,而“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新型城镇化的具体体现。实际上,住建部也于日前宣布第三批智慧城市申报试点启动。
国家行政学院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智慧城市建设没有千篇一律,而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居民为中心”的建设思路,需要在充分考虑城市所处区域、城市发展规模以及新旧城区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合作、优势互补。例如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位于伦敦西南的萨顿镇,由于紧邻一些被拆毁的建筑场地和废弃的火车站,在建造过程中靠“就近取材”和大量使用回收建材大大降低了成本。通过安装智能的太阳能装置、雨水收集设施等措施,零碳社区与普通社区相比减少了81%的供热消耗和45%的供电能源,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素有“自行车之城”之称,为了保持城市特色,倡导绿色出行,除修建3条“自行车高速公路”以及沿途配备修理点等服务设施外,他们还为自行车提供射频识别或全球定位服务,通过信号系统保障自行车出行畅通。
运用新兴信息技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
不用搜遍互联网,只要登录“政务云”,就能查询到衣食住行、教育科技、健康卫生、文化娱乐种种信息,就连菜市场卖什么菜品、各大银行ATM机、加油站“地图”、道路交通实时路况都一览无余„„武汉市投资360多万元打造的“武汉市政务云数据网站”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上线运行。专家认为,大数据将成为各地政府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应充分发挥四轮驱动优势,实现政府部门转型。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瑞敏说,大数据在政府转型中将起到重要角色。政府部门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本部门的业务运转,从而减轻政府行政负担,能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效率。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如何运用好这些新技术,开发出满足城市运行发展需求的应用和产品,成为打造特色智慧城市的关键因素。
专家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智慧城市的“神经”,为智慧城市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血管”,使得智慧城市实现互联互通;云计算是智慧城市的“心脏”,所有数据、所有服务都由它来提供,所以它是一个“心脏”,为城市各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平台;而大数据则好比智慧城市的“大脑”,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智慧引擎,在这些新技术与新应用的支撑下,智慧城市得以快速推进和发展。
如果有一个统一调度云平台,从春播时就进行农超对接;种植时,将气象数据结合起来;喷洒农药时与气候、风力结合;果蔬成熟时避开物流瓶颈,那么,毋庸置疑政府的投入资金将变得更有效率。云计算中心的人、机、物、智的大脑可以联系从天上到地下,甚至水里,抑或地面。将后台存在智慧平台比喻为大脑,统筹人、机、物智。资源加模式加智慧,将是未来智慧城市的优化路线。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在各个地方、各个城市普遍建设,除了提供传统虚拟化服务以外,在上一层还提供定位、计费、认证、支付等服务,很多城市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相结合,形成手机上很多的应用,在手机上可以实现城市一般情况下的电费、水费交纳及相关查询。
在日前举行的百度世界2014大会上,百度发布了多款智能硬件新品,其中智能筷子“百度筷搜”成为最受期待的智能设备。这种筷子拥有智能检测回锅油、饮用水酸碱度和水果甜度、品种和产地等特色功能,可连接智能手机,随身携带使用。智能筷子的背后是强大的物联网,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信息、交通流量信息、城市管网状态信息、能源能耗状况和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信息。物联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定位跟踪,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跟踪技术,通过计算信息界点和目标节点的电磁波传送时间来实现跟踪定位。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云计算的发展使得智慧城市中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类型也越来越多,于是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开始逐渐普及。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产物,大数据将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再到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直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都将在大数据支撑下走向“智慧化”,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
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 篇2
1 智慧城市的提出
美国加州旧金山1990年召开了以“智慧城市(smart city)、快速系统(fast systems)、全球网络(global works)”为主题的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会议。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于2008年11月提出了“智慧地球”。随着“智慧地球”的落地,“智慧城市”开始发展,2009年IBM公司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并在中国连续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智慧城市在中国开始建设,目前,智慧双流,智慧上海,智慧深圳已逐渐发展起来。
2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功能
虽然智慧城市提出近十年,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IMB将智慧城市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城市的建设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围绕大数据平台,利用模式识别、云计算、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从而为政府、个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决策依据。
智慧城市建设的八个方面功能有:智慧建筑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智慧电网系统、城市指挥中心、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管理、智慧医疗、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覆盖整个城市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变革,推动电子商务的变革;建立多层次电子政务系统,完善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智慧城市人才队伍,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开发重点领域的应用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发展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信息化标准和法律法规,有效管理信息资源。
3 智慧校园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智慧校园指的是将智能化传感器嵌入或安装到教室、图书挂、餐厅、实验室、会议室、宿舍楼等学习、活动、生活区域的各个地方作为终端设备,对这些终端设备用一定的方式连接,形成“物联网”,利用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服务中心将“物联网”和“软件应用平台”整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的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加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对这些信息资源集成处理,工程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系统。
建立网络科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实行教师教学研究积分管理,共享科研类应用软件及其主题科研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校园文化板块,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查询社团活动安排、各类竞赛情况,同时利用查询页面推送信息宣传,提供优秀资源共享。
建立一站式校园生活平台,通过电子钱包、电子饭卡、自主缴费组建一卡通一站式缴费平台,并在移动终端与文化板块相连接,增加洗衣机、运动场馆等的预约模块,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与生活共促互建。
4 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校园发展的关系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化城市和智能城市建设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式,是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融合。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后,我国先后有南京、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深圳等20多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无线通信和物联网的发展,涉及到交通、医疗、政务、商业、教育等各方面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在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核心在于对信息的有效获取、整合、管理,故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人才需求与之相配套。
高校是知识聚集、人才培养、信息科技发展之地,是国家创新发展中知识传播和利用的主要阵地。高校拥有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人才资源,高校的信息服务也逐渐朝着知识化、创新化、个性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211工程”建立了与部分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重点院系联合资源共享的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高校相对集中、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网络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配备一批具区域特色的重点文献信息库,专人管理,共同享用,避免了资源重复购置的浪费。智慧城市建设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新思路,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智慧图书馆”,其作为智慧校园的建设部分,为智慧校园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纯净高校的公共文化环境和信息共享空间。
摘要:智慧城市的建设为中国城镇化乃至世界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我国各地政府、高校、企业纷纷加入智慧城市的行列以便加快发展进程。同时,智慧校园伴随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其作为人才输出、信息资源汇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化,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实践与应用,2011(2).
[2]陈威莉.高校促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经济与产业,2013(10).
城市信息化与智慧地球 篇3
IBM公司去年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新概念,对于一个新的概念,重要的是认识其提出的理由,究竟什么新思想在老概念中容纳不下?新词汇强调什么新趋势?它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过去美国人提出了“数字地球”,今天IBM将“数字”换成了“智慧”,一词之差,区别在哪里?进步在哪里?
提出新思想不容易,淹没新思想却很容易,随意解释很容易淹没新思想,有人说数字已包含了智慧,新提法和老提法没什么区别,是这样吗?显然不是。用IBM对数字与智慧理解才会认识这种替换的含义,才会知道IBM的新思想是什么,而不是用自己的观念去随意解释。
“数字地球”与“智慧地球”的不同倾向
对一个口号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口号是一个历史事件,必须结合其历史背景理解当时的内涵及口号在社会留下的印象,理解口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变化。
“数字地球”是伴随着地理信息系统产生的概念,数字地球的概念首先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字地球强调的是各种数据与地理坐标联系起来,以图形的方式来展示,是以准确的数据结合地理位置来描述环境,随后产生的数字城市概念,首先突出的也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数字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是将数字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随着城市信息化的深入,数字城市的含义也逐渐扩大,目前数字城市的概念已经是城市信息化的概念。
智慧城市的提出意味着一种与数字城市不同的倾向性,数字代表信息和信息服务,智慧代表智能与自动化。数字城市以信息资源的应用为中心;智慧城市以自动化智能应用为中心,虽然两者有关联与交集,不同的倾向性却是明显的。
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是,以智慧城市替代数字城市是一种新的潮流吗?
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边际效益大幅递减
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将目标放在对人的信息提供上,希望通过改善对人的信息服务、提高决策的质量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在信息资源稀缺时代改善资料供给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代表性应用是数据库服务,进一步的技术是互联网检索系统,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已将信息内容服务发展到了高峰,人类在迎来信息充裕的同时也迎来了信息资料充分供应带来的大幅贬值。
信息内容服务领域存在着盛极而衰,资料的大幅增加并没有带来信息价值相应的增加而是受到理解力的制约,人们无法消化过多的资料,这是政府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普遍用户不足的一个原因。
下一步信息化建设重点应放在哪里?
广义理解信息资源
人们经常将信息资源狭义地理解为资料,经济学家将信息资源、物质、能源并列为三大资源时,其使用的信息资源概念却是广义的。经济学的信息资源包含一切无形资产(技术、商誉、关系、业务模式、制度、法律等)。并非人类创造的智慧成果只能以文字形式保存,很多智慧成果是以工具或其它形式保存的,它们都是信息资源,我们利用工具是利用包含在工具中的前人智慧,从更深入的角度看,人类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大都是前人智慧劳动的结晶,一如人们使用的大多数能源(煤、石油、风能、水力等)都是太阳能的积累。
广义信息资源将信息资源范围扩展为前人智慧劳动的各种成果,使人们摆脱资料资源的局限,看到程序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作用。今天的程序与网络已是比资料更重要的信息资源,它们将在未来信息化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
怎样认识程序资源
计算机是运行程序的工具,程序是人类处理问题的逻辑智慧,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意味着人类智慧在自动化运行,能够自动运行的智慧就是智能,计算机开创了人类智能应用的新时代。程序是人类保存智能最方便的模式,每一块芯片都是一部小型计算机,嵌入了程序的计算机就成为一个智能工具,可以被安置在任何角落为社会增加智能服务,人们已经太习惯智能环境(从手表、手机、打印、排版、订机票到信用卡),已经离不开这些智能服务。
信息化系统建设本身也是一项智能化工程,技术人员为很多的业务工作设计了自动化系统,它们都是数据处理业务,信息化建设将这些业务工作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大多数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推动业务处理自动化或办自动化,是智能化建设,是业务智慧化改造的工程。
智能化系统替代了人的工作,减轻人的负担而不是增加人的阅读量。
怎样认识网络资源
SUN公司有一句名言“网络就是计算机”,值得我们琢磨其含义。
网络是汇集、协调分布式智能合作的工具,将分散的资源与智慧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如同神经系统使分散的器官组成有活力的生物体一样。没有网络,分散的信息能力就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网络是一种组织资源,它提升了社会合作的效率,通过网络的作用才能将分散的局部智慧与能力组织成为统一的合作体。
单项智能只在单机上运作,而系统智能、整体智能是在网络上运作,网络是运行分布智能的工具,是连接社会智能大厦的混凝土,互联网的世界让人们看到了各种利用分布式智能资源的新机会。
信息化怎样为人类创造贡献
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人类积累的智慧资源来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方便舒适的生活。人类智慧有多种存储方式的积累,利用这些积累能够加速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化首先从利用资料形式的信息资源开始,逐步扩展到其它资源形式。信息化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贡献一,信息化提高资料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计算机历史的前五十年最大的成就是解决了符号资料的处理与检索利用问题,使信息资料得以充分利用;
贡献二,推动社会的自动化或智能化,运用存储智慧大幅度节约人们的时间,让更多的智慧直接打理各种事务,程序比资料的最大优点是可执行性,直接表现出智能行为替代人的智力操作,自动排版打印就是很好的例子;
贡献三,通过网络将分散的智能构成一个整体,跨越了时空限制,形成了社会整体性服务,网络成为社会重要的组织资源。
智慧地球的思想反映了信息化方向的转移
长期以来,国内信息化思想的倾向是充分利用资料形式的信息资源,总是在讲信息化要以信息资源(主要是资料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这种倾向对信息化的理解过于狭义了,将资料提供给人并经由人改进决策来提高效率的应用模式只是信息化的一个方面,信息化有很多应用是替代人而不需要经过人的决定,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效益是在取代与改进基层操作中实现的。
信息资料获得越容易,资料供应的价值就越下降,而提供智能的价值正在上升,信息化更多的效益将通过计算机智能实现而不是靠提供资料实现,更大的机会在于借助网络与计算机智能构建社会各方面的智能化环境。
以资料提供为中心的信息化浪潮正在逐渐让位社会智能化系统建设,智慧地球已经预示了这个变化,IBM的智能地球理念强调的是传感器、智能、物联网,其基本倾向是建设社会的智能网络环境,以更加自动化的网络系统提高社会信息化效益。
IBM的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的关系
IBM的智慧城市是从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上提出的口号,它看到的是构建广泛的智能化应用网络所需的设备(如节点设备、传感器等)价格大幅下降及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城市的智能网络应用创造了成熟条件,IBM相信智能网络应用系统会成为城市建设的一种潮流。
中国城市信息化是从用户的目标上提出的口号,它描述的不是技术方向而是社会应用的方向。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城市,中国的城市化是全球最大的经济潮流,信息化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智慧城市等技术提供巨大的应用空间,引导着现代城市的方向。
信息化建设需要融合两种智慧,一种是目标智慧,帮助我们把握应用方向,具有价值的评价能力,选择更有价值的事情;一种是工具智慧,提升我们的成本意识,帮助我们选择实现信息化目标的适当技术。
成功的信息化要以尽量低的成本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IBM的思想倾重于工具智慧,中国城市信息化的构想倾重于目标智慧,融合两种智慧更有利中国的信息化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重积累
信息技术与智慧设施 篇4
2014-7-30 来源:现代物业杂志社(咨询电话:010-58403432;网站:xdwy2001.com)
原载于《现代物业•设施管理》2014年第7期
设施管理注重提高效率,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可或缺。数据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为了解目前本土管理公司对设施管理数据的运营情况,《现代物业》对几家已经承担了部分设施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了采访。
深圳长城物业集团在物业管理数据处理及应用方面投入多年,并且成立子公司深圳市深长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其参与开发的“一应云”智慧社区平台已经开始对其他物业公司进行SAAS模式租赁使用。数据化实践给长城物业实施扁平化管理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没有系统的支撑,跨区域管控、风险管控将是非常困难的。
深圳市之平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将该公司全国范围内管理的所有设施设备的状况、维修、保养、零部件更换等信息逐步收录并创建数据库,目前已收录24个城市,总建筑面积近800万平方米的管理项目数据,仅电梯一项已有1,000多台。项目类型涉及住宅、商业物业、写字楼等。该公司计划用8-10年时间建成完整的设施设备数据库。之平管理执行董事陈之平告诉《现代物业》,之所以希望建立设施设备数据库,是因为企业在承接物业时往往缺乏项目的基础数据。
从2013年9月开始,华北区中海物业管理公司与IT企业合作,着手搭建OVS现场核查系统,以及时了解各个项目的现场情况,提升日常工作效率,减少管理周期,促进对项目实际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增强时效性。
长城物业、之平管理和中海物业华北区各自建立了数据系统,虽然在某些环节如优化工作流程方面显示出较为一致的特点,但总体而言,每一家企业所选择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式都是由本公司的战略规划所决定的。而无论是长城物业、之平管理还是中海物业,都是管理项目种类多、面积总量大、区域跨度大且有一定管理规模作为数据基础来源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了一定量的数据积累,才可能在数据开发上获得一定的成效。(《“大数据”思维改造传统物管业》,2014年第5期)
对于数据运用在建筑维护运行上体现出的价值,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汤民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对《现代物业》说,数据运用整体来看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相对精准地了解设备、仪器运行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状态,当这些设备仪器有损坏或某些部件出现缺漏时,可以帮助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造。二是可以根据运行记录来挖掘建筑节能的潜力。通过对所有运行数据的综合诊断和分析,为节能运行提供策略,这是今后绿色物业管理的一个方向。
汤民认为,收集来的数据,无论是对物业管理本身还是对设计方和建造方都会有影响。就目前来看,能起到立竿见影作用的则是直接反馈给物业管理者或是物业经营公司。因为物业管理公司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再反馈给设计师或建筑师,周期会很长。但从长远来看,利用已有项目的相关数据可以对今后新建项目的建造和运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又会对设计方和建造方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汤民指出,物业公司的雇佣模式会对建筑的运行能耗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物业管理团队主要的职责还是满足安保、保洁等一些常规的诉求,所以在他们的职责或人员架构以及工作模式依旧偏向于传统的做法,让其再去做一些深入的数据分析或者专业的诊断,无疑是更高的要求,很多物业公司都会本能性地抵抗。此外,物业费用不可能提升很多,或企业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经营模式,从这方面讲也会去抵触数据。但是,原有的物业管理公司或者简单的物业管理做法在今后几年会面临升级或变革。在行业里面出现很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或节能公司,会提供相对更加专业、更加高效的服务,甚至会免费做节能顾问和节能检测以及绿色物业方面的数据收集或诊断,为今后向大楼的节能运行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实现利益的共享。(《“数据”的价值和运用》,2014年第5期)而这正是物业管理从基础服务向更精细的设施管理服务发展的路径。
数据运用必须借助工具,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现代物业》专访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正刚,就BIM相关问题深入探讨。
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 篇5
文章出自NPE恒业国际(www.npe.hk)作者:刘易
导读:“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基于数字城市(网络城市)之上,利用和融合更为先进的技术,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使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互联互通,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城市,提高城市的智慧化程度。本质是通过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联接、更加集中和更加有深度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的生态智慧城市。
《物联网世界》:在各地“智慧城市”的发展中,您认为发展的关键领域有哪些?目前的发展状况怎样?
NPE恒业国际刘易:“智慧城市”的发展关键领域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即基础设施、创新应用、产业发展。
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有两层含义:一是城市道路以及给排水管网、燃气管网、路灯等市政设施要智慧。例如,道路能够根据干燥度自动启动洒水装置;燃气管道能够探测压力等参数,出现异常时自动关闭并通知维修,以防爆裂。二是网络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要智慧。例如,建设无线城市,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云计算中心,使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满足人们“即需即供”的需求,像使用水、电一样方便。
发展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主要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在电子政务、两化深度融合、社会信息化三大领域开展创新应用。
在电子政务领域,要建设“智慧政府”。重点围绕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专题领域,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公共安全、口岸监管、交通管理、安防安保等领域。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政府数据中心建设,作为承载大型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计算平台。发展“政务智能”系统,提高对领导的决策支持能力,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发展政府知识管理系统,提高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两化融合领域,要以提高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为目标,开展“工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备监控、产品质量溯源、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发展“无人工厂”,通过进料设备、生产设备、包装设备等的联网,提高企业产能和生产效率。在工业企业大力推广无线射频识别(RFID)、机器对机器(M2M)、微传感器(MEMS)、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将SaaS、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在社会信息化领域,重点发展“未来学校”、“未来教室”、E-Learning,促进
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基于“电子病历”的智能健康服务系统、远程关爱(Telecare)系统。发展智能社区、智能住宅、智能家居系统。推广虚拟养老院、电子保姆等。实施“电子包容行动计划”,建立高度包容的信息社会,消除数字鸿沟。
截至 2012 年3 月底,全国已有20 多个城市的市政府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热点。
《物联网世界》: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如何正确看待政府的作用?
NPE恒业国际刘易:智慧城市的形成,涉及企业布局、项目选择、分工协作关系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依靠企业自发选择,需要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同时,由于智慧城市是一个地域性的综合体组织,它能提升地区企业竞争力,提高民众福祉,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甚远,因此,需要政府给予有效扶持和引导。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作用如下:
1.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扶持政策引导,促进智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政府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从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出发,布局相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要素,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网络活动的扶持和资助,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杠杆优先允许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主导企业进入,通过限制性政策,限制和阻止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项目进入智慧城市。
2.制定科学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引导创新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所在地政府应该制定科学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政策和规划,并保证专项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包括充分运用优惠贷款、生产控制、政府采购等投资鼓励政策,建立和健全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与企业政策相配套的保障体系,以保证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自身与相关政策的协调和完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形成与发展。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环境营造,优化服务,加大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力度,集聚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吸引企业聚集,加速形成智慧城市。加强发展和竞争战略研究,加强评价和指导,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
3.建立和维护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及发展的秩序,加强市场环境监管服务
在建立和维护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及发展的秩序方面,政府应担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就解决秩序问题而言,政府拥有独特的优势。政府本身的强制力和再分配能力,使其自身在提供秩序的服务方面,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如财产权利的有效保护,契约责任的严格履行、市场本身竞争性的切实维护等,需要政府在相关法律的订立和司法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是建立并维护与秩序有关的产权制度体系、市场法律体系和提供相应司法服务的最合适主体。在政府对智
慧城市建设形成及发展的市场环境的监管方面,政府不仅提供如工商注册、资格认定、税收、年检以及复印、打字一类硬服务,更要提供更加配套的软服务项目。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开办、运营的效率和交易成本。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中最重要的软环境,政府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因而政府应该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来吸引和鼓励智慧城市建设。
4.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及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 因此政府在完善交通设施,建设信息网络,管理与培训外来人口,树立区域品牌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强大的发达的服务网络,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通讯、供水及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条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还要负责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协调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为企业的产品出口牵线搭桥等。
建立健全有利于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围绕企业链和企业联盟建设,通过建立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创新网络发展,促进创新集群的整体技术升级。鼓励企业提高科技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基地。对基地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产品、技术要组织联合攻关,务求突破,以增强基地的整体竞争能力。通过政府引导,鼓励在基地内措建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相关企业领域建立一批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对于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通过政府参与招投标的形式,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实现重点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物联网世界》: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您有怎样的建议和思路?
NPE恒业国际刘易: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和长期目标,每个城市都是在摸索中发展和前行。我认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有力措施:
第一,高度重视,融合推进。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区域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是推动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点,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相应的支持系统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必须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决策咨询专家指导组两个专门机构,牵头制定《智慧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并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政策,以便于政府批准后,该方案能尽快出台实施。同时,要完全助力一座城市实现“智慧城市”的战略构想,需要政府机构、咨询机构、研究院所、合作供应商等多方资源汇集和融合,循序渐进,优势互补,协同推进。
第二,明确定位目标,分段逐步实施。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什么
样能级和水平的问题,如北京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的智慧城市;深圳提出要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对华南和全国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智慧城市;南京提出要成为全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新标杆和南京都市圈、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智慧交通枢纽等。明确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定位和分阶段目标,选准近期突破重点,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特别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先搞好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再考虑向智慧城市迈进,即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资源首先用于带宽扩展、网络建构、电子文档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传递、互联网的应用开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然后再用于使城市的信息网络实现自动监控、信息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处理、自动决策反应等智慧应用。
第三,要处理好关系,突出特色个性。处理关系包括要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的关系,智慧城市与信息化、数字化城市的关系,智慧城市与创新型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关系,智慧城市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信息安全建设的关系等,要尽可能地把已有的各种建设资源整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就是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充分学习吸收其他城市的有共性的解决方案,但绝对不能千篇一律、完全照搬,必须根据自身基础优势和实际需要,打造建设智慧城市的特色牌和创新牌。同时,目前许多国内城市采取的都是与IBM公司战略合作的纯商业化推进模式,如何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寻找适合城市特点的智慧支点也值得研究探索。
第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大项目引进。建设智慧城市一要通过互联网、现代通信网和物联网把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建设成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二要落实运营项目,包括智慧的交通、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公共事务服务管理等;三要发展与物联网、“云计算”相关联的产业。在传感器、芯片等核心技术层面,为此,要按照智慧城市的目标定位与规模质量要求,重点对国际IT500强企业、国内软件100强企业等重点企业进行分类、分析,按各产业载体建设进度定向引入,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第五,加大整合提升力度,完善支撑服务平台。为全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各城市要在人才引进、教育培训、要素保障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整合提升力度。在人才政策方面,应在人才引进、项目支持、创新奖励、人才住房等方面出台更有竞争力的鼓励政策;在教育培训方面,着力建设以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高端人才平台,采取“院地合作”的模式开展产学研一条龙人才培养;在要素保障与公共服务方面,力争创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研发支持、资金保障、成果转化等支撑服务。不断发挥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发挥高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发挥政策和环境建设的优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第六,探索特色发展新模式,举全市之力搞建设。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在战略定位、功能结构,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没有现成模式可照搬,需积极创新,积极探索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各城市要积极研究建立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及相关解决方案,形成具有较好完整性、前瞻性、可扩展性以及行业和区域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智慧城市的总体方案。避免由
于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的信息孤岛。要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同时要特别重视信息安全和产业配套等环节的建设,在应用模式、城市管理、及服务模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城市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新机遇。应全力以赴,进一步汇集资源,整合力量,举全市之力投身智慧城市建设。
《物联网世界》:贵公司在“智慧城市”中,有哪些具体的方案?
NPE恒业国际刘易:恒业国际正在抓住发展智慧城市的机遇,大力发展安防物联网。安防物联网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终端产品具有智能化、一体化,能够连接多种传感器,能够通过互联网传输报警图像和信息,同时具有网络平台监控报警服务功能。根据行业的特点,安防物联网产品要求具有体积小巧、造价低廉,集监控、图像分析、智能处理、前端存储、警笛讯响、主动报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连接多个传感器,能脱离电脑主机单独运行。安防物联网行业已经在朝着物联网方向发展,具有率先广泛应用的基础和优势。
恒业国际安防物联网发展中心通过政府引导、应用牵引和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核心产业,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安防物联网解决方案,重点攻克传感器和系统集成技术。到2013年年底,基本建成研发、产业、应用三个层次的载体,即以恒业国际安防物联网发展中心为核心技术研发平台,以恒业国际安防物联网发展中心产业化基地作为产业发展支撑,以智能社区、智能视频报警运营服务中心为示范引领安防物联网广泛应用。从而使恒业国际安防物联网产业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安防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创新发源基地。
《物联网世界》: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有利的条件有哪些?同时存在哪些阻力?如何解决阻力问题?
NPE恒业国际刘易: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建设智慧城市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世博会运营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世博园本身就像一座小城镇。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世博园这座小城镇面临接待7000万游客的挑战,要始终保持最佳状态,没有创新的智慧和实践是不可能的,没有一整套体系是不可能的,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是不可能的。因此,世博园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支持,都使之成为展望智慧城市的一个最好窗口,培养人才的最佳实践。
从支持世博正常运行的信息系统角度来看,与未来智慧城市的支持性信息系统有若干相通之处。第一,世博的信息系统几乎是从零开始,完全针对本届世博会的特定情况而设计、建造的复杂系统,而这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一致。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要从每个城市不同的具体情况出发来规划和实施。尽管可以借鉴其他城市、其他领域的有共性的解决方案,但在整体上,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千篇一律,每一个智慧城市都应是独特、灵活,能够支持该城市特色和发展目标。
第二,世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是一个典型的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在开放环境中不断进步的过程,既没有如奥运会那样成熟的系统可利用,也不是放在实验室环境中一蹴而就的理想系统,而必须不断接受现实的考验,并且根据现实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改进。这与智慧城市系统是完全一致的。智慧城市不是从哪里拿一个现成系统一安装就可以应用的,智慧城市的设计、建设、完善是一个过程,是与实践互动的过程。
第三,世博的IT系统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将世博园区的安保、票务、人员、物流、商业等十多项核心功能系统地组织起来,将各功能系统在现实世界中的关系在计算机和网络中表达出来,这就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系统之系统”的思想。
第四,世博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是世博局信息化部主导,但同时又有多个主体参与。不但有多家厂商参与了设计实施,各国家馆和企业馆对于信息系统也有自己独特的考虑。这就需要世博信息系统的主管领导组织一方面要掌握信息主权,另一方面要与各方协调合作,做到既统筹,又灵活。这一点与真实的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情形十分相似。因此,在世博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和制度经验将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可见,如果将世博园本身看成一座城市,那么其背后的运营支持系统,特别是信息系统,就能够比较集中地体现出未来智慧城市的一些特点。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本身就是智慧城市优势和魅力的一个集中展示,体现了我国在这方面的实力,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物联网世界》:您认为“智慧城市”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您如何看待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NPE恒业国际刘易: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作为近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关注和探索的一个进程,“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其实智慧城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抽象,它的一些功能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市民卡、校园通、手机挂号、短信群发、手机银行、电子政务等,都早已在一些城市推广应用。在未来,生病不用住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病人的血压、心脏、脉搏等情况,交通流量大时可提前疏导,河流被污染时可马上发现排污口等,人们可以用手机移动接收和发送关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闲都变得方便轻松。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体现形式,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延续,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智慧城市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智慧城市”的理念提供了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开辟了认识城市、发展城市的新视角,其本质是以物联网为重要基础之一,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
总之,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 篇6
【背景链接】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分析】
近年来,政府加强对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其中,信息化是打造的重点内容。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进行社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起步比较晚,存在诸多问题。从信息采集方法落后,更新不及时到信息分立共享受限,使用效率低,从功能单
一、信息量小、使用不便到社会管理考核机制结合不紧,缺乏互动性。都显示出社会管理亟需转变方式,实现创新。信息化便是之一。
政府要洞悉民意,网络便是很好的渠道。网上有真知灼见,网上有民生疾苦。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拓宽网络问政的渠道,有利于应对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对策】
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需培育网络自治组织。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网民数量成倍增长,网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也在提升。但是,网络管理的无序化问题也开始突出,网络谣言的蔓延,网络个人信息的大量泄露,都给网络管理带来很大挑战。规范网络管理,需构建起虚拟社会管理组织和管理体系,来回应网民的疑惑,形成良好的互动。
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需提高网络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上管理者的互动。网络信息化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社会管理水平的高低。好的管理者能够充分调动网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社会管理者要以最真挚的感情、最投入的热情来进行网络管理,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 篇7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数据活化”
经过近二十年的城市信息化发展, 移动终端、无线网络、RFID (射频识别技术) 、GPS定位服务、物联网传感器等信息基础设施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这些传感设备记录下来, 形成了城市大数据。但我们必须认识到, 有设备不代表有智慧, 有数据也不代表有智慧。
现代城市的数据量非常大, 但是它们分散在不同行业、不同行政管理部门、不同单位, 关于同一件事、同一时刻、同一地理位置的数据都被人为地分割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把数据活的生命找回来。所谓的“数据活化”, 即重新赋予数据生命, 活化的数据才真正是“智慧”的基础。李克强总理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中表示, 政府掌握的数据要公开, 除依法涉密的之外, 数据要尽可能地公开, 以便于云计算企业为社会服务, 也为政府决策、监管服务。
近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数据公开。对此, 有观点认为, 推进政府数据的公开, 就是鼓励和推动企业、第三方机构乃至个人对政府公共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运用。大量的政府基础数据经过加工后, 可以转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资源, 实现附加的经济价值, 成为大数据分析等一些新兴行业的创业创新财富, 从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智慧城市在城市大发展中有两大功能, 一是解决城市已经客观存在的“不健康”问题, 二是提供让城市更舒适、更宜居的服务。智慧城市将无处不在的感知技术、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算法, 以及新颖的可视化技术相结合, 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环境质量和城市运转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呼唤信息技术服务业
建设智慧城市当然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但是千万不能由政府包办。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政府投入了多少真金白银去建设智慧城市, 而是政府能够吸引和撬动多少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市场机制, 所以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培育出一个致力于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新行业, 包括市场和服务提供商, 也包括信息服务消费者和信息服务业创业群体。
建设智慧城市, 要把过去一些由政府承担的事情交给企业和市场去做。一个城市, 应该有企业来进行各种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 由它们投入资金, 采集有价值的数据, 然后再将采集到的数据有偿出售给政府部门和下游企业以产生盈利, 这样就有了进一步的投资, 以保证其持续发展。下一个环节是数据平台企业, 它们付出成本回购各行各业的数据, 并将数据关联起来, 维持数据的实用性, 以长期保存数据, 这就是动态的、活化的大数据平台。一个城市可以有成百上千的企业、个人都会用到这个平台、利用这些数据, 开发各类应用、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些服务的享用者就是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消费者, 他们支付的费用, 由服务提供者和数据平台分享, 这个产业链条的各环节就都有了收入和盈利, 从而保障可持续的投入。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谁将是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目标消费人群呢?无外乎三大类:一是政府各部门。它们通过向市场购买服务, 可以更加便利地开展各项工作, 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压缩部门人员、减少投入和开支, 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服务。二是企业。企业也可以把管理辅助相关的业务从社会买回来, 一些企业不再需要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税务管理, 甚至进销存管理, 都可以利用社会化的智慧服务来完成。三是一般市民。市民的出行、求医、购物、甚至交友会因此变得更加便捷、智慧和高效。
不管信息服务提供商是企业还是个人, 他们开发服务是需要不断投入的, 开发的产品必须紧贴市场需求。这种市场机制和运行模式给未来的年轻人创业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在未来, 更多的创业机会将出现在信息技术服务业。H
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 篇8
《智慧城市》:今年两会期间,城镇化是最大的热点话题之一,您怎样解读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如何实现其与信息化的结合?
辜胜阻: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的最大新引擎。当前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而最大的潜在内需来自于城镇化。城镇化是驱动消费和投资增长的结合点,一方面,会驱动大规模消费增长;另一方面,又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房地产投资,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驱动力。有研究表明,人口城镇化可拉动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是继人口数量红利之后的发展新红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要提高质量,要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方针。新型城镇化要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上,以产业为支撑,实现其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信息化是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助互进的直接成果,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未来新型城镇化要与信息化相协调,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来提高城镇化质量,获取城镇化发展红利。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引领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
《智慧城市》:我们注意到,自从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一提出,您就非常关注,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了这一点。请问,具体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
辜胜阻:“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城市时代,城市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主导,而智慧城市则要实现城市经济、生活和管理上的全面“智慧”。发展智慧城市对于解决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促进城市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创新经济驱动方式。发展智慧城市有利于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推动传统企业技术、组织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改变我国城市产业发展的劳动密集型特征,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实现城市经济从过度依赖“土地红利”、“人口红利”的廉价“要素驱动”转向依靠知识和信息的“创新驱动”。第二,有利于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智慧城市中信息要素主导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将改变以往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市民能够充分获取所需信息、全面掌握服务流程,确保均等享有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的权利。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的应用使公共服务细致入微,切实解决市民的生活问题。此外,智慧城市建设还将创造大量的知识型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题。第三,有利于培育个性化的消费市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智慧城市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了便捷、低廉的信息交互手段,使企业供给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成为可能,智慧技术的渗透也极大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使市民享有多元化的消费选择权,体验前所未有的消费乐趣。第四,有利于主动高效的城市管理,凸现城市主体间的信息互动。智慧城市使“碎片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得以有效整合,有助于快速反应、整体推进,为社会和市民提供一体化的全方位社会管理与服务。
《智慧城市》:您个人如何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
辜胜阻:智慧城市是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聚焦于城市的管理和服务,强调市民对城市的全面感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城市运行的“智慧”状态。智慧城市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国民经济信息化,既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也包括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第二,生活服务便捷化,提供了一个冲破传统地域社区的信息通道,建立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局限的虚拟生活模式,通过远程控制和智能监控使家居生活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舒适;第三,环境维护自动化,引入智慧因子全面改造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自动监控周边环境以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智慧感知生产生活中能源消耗并加以自动控制,实现节能减排;第四,社会管理智能化,采用智慧技术整合城市各部门,实现公共事务处理和公共资源分配的开放透明,推进整个城市互动式、精细化、人性化的治理,并实时监控公共资源的使用,科学调整公共资源的配置,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
《智慧城市》:创新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您如何理解创新这一概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体现?
辜胜阻:发展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增长由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驱动转向知识、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驱动的重要途径。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依托技术创新并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城市成为知识中心与创新孵化器。第一,优化技术创新的环境。要加强技术研发、应用试验、评估检测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增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优化智慧城市技术创新的软硬件环境;第二,以智慧技术创新为依托,衍生全新的产业形态,推动城市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智慧技术发展将有利于孕育基于知识和信息的新兴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第三,加强技术研发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要积极整合国内研发力量,加强针对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培养壮大一批掌握先进智慧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应在人才引进、项目支持、创新奖励、住房福利等方面出台更有竞争力的激励政策。
nlc202309031340
《智慧城市》: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者,您觉得政府部门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该重视哪些问题?
辜胜阻:发展智慧城市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性作用,制定相对完善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智慧城市相关领域流动。然而,智慧城市的发展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牵头者和主要推动者,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及成本预算约束而导致的低效率,以及对智慧城市的战略意图和内涵理解得不够全面,容易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重项目,轻规划”,城市之间盲目攀比而出现“一哄而起”的过热现象。很多城市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就竞相上马、立项施工。城市政府在建设中决策随意,智慧城市发展缺乏长远的制度保障,可能陷入“人走政息”的怪圈。(2)沿袭传统建设思路,“千城一面”格局显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空前的创造,全球都缺乏可供参照的成熟模式。作为主导者的政府容易沿袭以往的城市建设经验和思路,进而演变成路径依赖性,制约了城市的创新发展。(3)“重建设、轻应用”,缺乏市场导向。一些地方政府视智慧城市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注重投巨资购买容易量化的信息基础设备,以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彰显建设成效,但却忽视了方便市民的应用开发和普及推广,导致系统功能与市场实际所需相去甚远。(4)“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资源整合难度大。城市部门横向协同困难,行政分割、管理分治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信息化往往是技术上容易解决,但管理机制体制上难以实现。
《智慧城市》除了发挥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之外,企业又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针对最近出现的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您对此有何见解?
辜胜阻:智慧城市建设应依托市场的“无形之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杠杆、自由竞争等市场手段来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智慧应用以及培育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业态,实现智慧增长。发展智慧城市应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由企业主导智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智慧技术研发和智慧项目开发具有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单个企业难以独自承担。建立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不仅能整合上下游智慧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上不同位置企业的应用互联和应用合作,引导企业间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实现智慧产业发展壮大,还能融合产学研等多方力量,降低智慧技术研发成本和风险,提高智慧技术研发能力。此外,以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的形式参与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制定,更能提升智慧城市相关技术领域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推荐阅读:
智慧城市与智慧建筑07-17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06-20
智慧城市的信息集成06-26
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12-16
智慧城市与顶层设计10-15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10-06
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11-05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解决方案06-05
云计算与智慧城市建设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