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智慧城市

2024-10-06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通用12篇)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 篇1

摘要:本文首先根据目前智能建筑业界对智慧城市和物联网存在的某些问题, 阐述了有关智慧城市的发展及其与物联网应用的关系;随后讨论了有关物联网的一些重要问题, 其中较详细的探讨了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 并举例说明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三类物联网应用结构。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智能建筑,物联子系统,建筑设备监控

近两年, 国内有关物联网以及物联网应用逐渐增多。从国家层面的立法, 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 各省市和有关行业的研讨、演讲和规划, 应用体系架构与相关导则的制定, 到随后各个应用领域物联网产品以及物联网系统成功案例的不断推出, 表明了中国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走上快车道, 自主的物联网产业链正在快速、稳步成长。

根据新华社2011年10月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 未来5年, 全球物联网产业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保守预计, 到2015年, 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实现5000多亿元的规模, 年均增长率为11%左右。

1 智能建筑业界的问题

(1) 在近两年物联网及其应用的推进过程中, 为什么要构建物联网系统?真实的智能建筑物联网系统是怎样的架构?包括哪些必要的组成部分?怎样研发智能建筑物联网产品?集成商如何构建物联网系统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

(2) 近半年来,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浪潮, 建设智慧城市又成为其后的热点。那么智慧城市是何物?怎样发展过来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有怎样的关系?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如何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又在业界产生了。

2 关于智慧城市

2.1 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

随着IT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 城市信息化的浪潮不断推进, 人们生活、工作、学习, 企业经营, 行业发展, 市政管理等活动从基础信息孤岛迈向城市和全国。特别是在近20年, 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早期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三个阶段。

2.1.1 早期城市信息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上期, 在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技术和应用急剧发展的情况下, 国内的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大城市先后着手城市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 例如:普遍使用的广域网只是传输速率很低的电话网和分组交换网;局域网上的传输速率也只在100Mbps以下;且无统一的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只能随着几个厂商特定的规程和结构来构建网络系统, 阻碍了较大范围内的集成和应用。因此, 本阶段的城市信息化的功能是很弱的, 只能满足城市政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和办公自动化的需求。

2.1.2 数字城市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IT进入互联网模式时代, TCP/IP网络协议成为主流, 完全取代了各个厂家特定的网络系统体系结构。特别迈入21世纪后, 统一的网络应用协议和成熟与不断发展的B/S访问模式, 光纤网的建设和千兆位传输率网络的出现等技术和设施给予更强功能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当克林顿入主白宫后, 为了振兴美国经济, 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初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随即1999年11月, 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数字中国”、“数字省”、“数字城市”、“数字化社区”等建设在中国拉开了序幕。

许多省、市把它作为“十五”经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来抓, 数字城市的立项更是如火如荼。2000年5月, 中国近百名市长与百名IT精英企业聚首“二十一世纪数字城市论坛”, 共商推动中国城市数字化进程大计。近十年来, 国内已有百余个城市宣布要建设“数字城市”, 目前已初见成效。

“数字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 是指数字、网络、多媒体、3S (GIS/GPS/IS) 等技术渗透到城市管理、企业经营、文化教育、生活等各个方面。

2.1.3 智慧城市阶段

2005年,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物联网报告, 正式宣告物联网时代的来临。2006年, 我国在中长期2006~2015年的科技发展规划中, 列入物联网课题的研究。

2009年初, 在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会议上, 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2009年下旬, 温总理多次讲话强调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性, 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2010年有关行业和部委相继举行了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

2011年国内几乎所有大城市均建立了物联网应用中心或相应机构;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来, 各个大城市相继举行了有关“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为主题的高峰论坛。目前, 国内已有近400个城市规划建设“智慧城市”。

可以认为, 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背景是:继互联网应用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局面的全面展开后, 物联网的应用对建设智慧城市是决定性的。此外, 包括万兆以上的宽带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其他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各级云计算的应用为智慧城市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业界有说:在技术上, 智慧城市= (互联网、物联网) 应用+云计算服务。

2.2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应用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应用锁定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工业、智能医疗、智能农牧业和国防军事十大应用领域。除国防军事领域外, 智慧城市覆盖了其他所有领域。

当前各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可以概括五个方面:

(1) 市政:包括智能政务、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城管等。

(2) 企业:包括智能工业、智能物流等。

(3) 民生:智能农牧业、智能医疗保健、智能社区、智能文化教育等。

(4) 节能环保:智能电网、智能供水、智能供热、智能供燃气、智能环保等。

(5)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信息高速公路、三网融合等。

而建筑智能化技术均涉及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 而像智能社区、智能安防等本来就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关于物联网的一些重要问题

3.1 物联网的核心价值

近十余年来, 继互联网应用全面展开后, 在三化 (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 的推动下, 有关传感/执行系统的应用迅速发展, 要求其应用和运行的环境从信息孤岛走向“群”和“远”的环境。不仅在基层, 更重要的在“群”和“远”的应用环境 (园区、城市、全行业、全国、全球) 中, 实现传感/执行信息以下三方面的应用:

(1) 感知应用。

(2) 传输、存储、管理和监控。

(3) 资源共享与公共服务。

3.2 物联网的主要目标与业务模式

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平台上的网络应用系统, 其主要目标是构建智慧城市和强化国家安全。构建智慧城市充分发挥了物联网的核心价值, 也决定了物联网应用的业务模式。物联网业务模式包括以下两类:

(1) 物联网应用集成MAI (Machine to machin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

(2) 物联网运营服务Maa S (Machine to machine as a Service) 。

MAI是基础, 包括了基层和行业的集成;Maa S是MAI的扩展, 在基层和行业集成的基础上, 并与云计算服务进一步融合后, 实现了全行业以及智慧城市的物联网应用运营服务。

物联网业务模式的发展反映了物联网应用和产业链的发展过程,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产品厂商在智慧城市的大市场中逐渐发展成为系统集成商, 继而进一步成长为服务运营商, 国外已有较多先例。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产品厂商、系统集成商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展智慧城市物联网运行服务Maa S的研发和应用, 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效益。

例如:北京和上海有几家研发有源RIFD设备的企业, 近两年来在城市各个领域 (包括市政设施、交通、安全、社区等)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这些企业不仅提供了感知产品, 在物联网工程中又是系统集成商;并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后, 成为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的运营服务商。企业在智慧城市的大市场中经历了两种业务模式的转变和融合, 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在智慧城市的规划中, 首先必须规范物联网运行服务模式Maa S, 然后再规范应用集成模式MAI, 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智慧行业和智慧城市的大集成。

3.3 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

3.3.1 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

2010年底, 由工信部主管的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推出了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 如图1所示。这个体系架构综合了当前国内各行业物联网应用的各种合理的架构, 具有实用和普遍意义。

3.3.2 智能建筑的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

对于智能建筑的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 在图1的基础上简化和变更。说明如下:

(1) 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了常规和专业应用两部分, 如图2所示。所有的建筑物基本上都要配置常规部分, 常规部分由传感和监控、信息和通信两大系统组成, 而专业应用系统则与各个行业有关, 不同的行业, 其专业系统的功能是不同的。

(2) 传感和监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均与传感/执行信息有关, 这些子系统简称“物联子系统”, 包括:智能家居、建筑设备监控 (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节能......) 、安全防范 (视频监控/周界防范/门禁/巡更/访客......) 、一卡通 (考勤/购物/停车场/门禁/巡更/......)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背景音乐与公共广播、智能照明、四表远传计量 (水/电/燃气/热量) 、电子配线架管理、集成系统 (BMS) 、数据中心环境与设备监控、能源管理、应急指挥等。

(3) 上述近20个物联子系统, 构成的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 如图3所示。

目前这些子系统几乎均走上基于IP网络平台的结构, 因此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的网络层较简单,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基于TCP/IP互联网协议栈平台;一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也有个别系统的网络层采用现场总线。

对于感知层, 特别是传感设备, 不同的物联子系统不尽相同。举例如下:

◆建筑设备监控:温度、湿度、压力、水位等;

◆视频监控:CCD、CMOS、GPS等;

◆门禁一卡通:RFID、条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

◆防盗报警:双鉴、门磁、窗磁、震动等;

◆智能照明:声感、红外等;

◆消防报警:烟感、光感等;

◆远传表:字轮、脉冲计数、电能、热能等;

◆电子配线架:扫描器等。

对于智能建筑物联子系统, “感知层中的传感/执行/现场互动”子层一般采用现场总线、短距离无线网、RS485/232、电力线载波等符合国际标准的短距离通信网络。也有某些厂商的产品, 其传感/执行器直接与网络层连接。

对于应用层, 在应用体系架构中, 为了融合所有的物联子系统, 则必须提供中间件。为了摆脱基层信息孤岛, 从点集成到线, 从线集成到面, 在应用层上采用B/S访问模式是必要的。为了适应物联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国内外有关的产品的应用软件 (包括建筑设备监控、智能家居、网络化的视频监控、远传表、电子配线架等子系统) 采用B/S模式已成为主流。

4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物联网应用结构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物联网应用结构一般具有三类, 如图4、图5所示。

图4为具有三层物理结构典型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物联网应用结构, 与传统结构的差异在于控制器, 该控制器的功能既是一个网络协议转换的网关和现场总线的控制器, 又是一个采集数据的存储器和内嵌Web Server功能的服务器, 虚拟化多功能的控制器支撑了客户端的B/S访问模式。网络层一般配置了TCP/IP以太网 (基层)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远程) , 因而获得了PC、3G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广泛和灵活的支持。

图5的结构是具有两层物理结构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物联网应用结构。同样, 虚拟化多功能DDC和PLC以及网络层的TCP/IP以太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支撑了客户终端的PC、3G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B/S访问模式。

5 结束语

建设智慧城市为物联网应用展现了庞大的市场, 智能建筑走向物联网应用架构的步伐越来越快。美、欧盟、日、韩等国家都宣布了物联网发展计划, 可以认为, 我国与他

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系统是各个物联行业乃至智慧城市的基础单元;要建设智慧城市, 必须要落实智能建筑和各个“物联行业”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特别要发展符合国情的自主创新的产品和系统。国家十二五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能建筑和各个“物联行业”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融入智慧城市提供了技术支撑。

可以展望, 未来5~10年, 正是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大发展时期。技术、产业、市场将会展现极大的机遇。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 篇2

Xxx讯 2017年12月12-13日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互联网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智慧城市协会主办,大家来控股集团承办、由华为技术总冠名、通鼎集团、依米康精密空调、西部数据联合冠名,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及多家行业内协会联合协办的行业盛会。大会基于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以“共享经济 共享未来”为主题。

大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打深化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智慧城市的新部署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讨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受助者及公众的作用,走中国特色社会智慧城市路线,引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全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本届智慧城市互联网大会针对企业如何顺应智慧城市潮流,调整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作用进行了重点研讨。大会设置了高峰论坛、战略签约、优秀企业颁奖、产品技术交流和感恩献礼等环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级政府委员、党委书记代表、企业家、经销商、工程商等负责人和专家近3000人。

国务院经济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元春给大会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是新时期新经济环境下,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质性政策调整举措,坚持供给侧改革步伐,发展新经济体系。企业要直面发展现状和趋势,在谈到企业战略上指出,互联网+是企业先进生产力代表,是工作质量和效率快速提升通道,助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重要举措。(附图)侯元春

中国智慧城市协会会长兼大家来控股集团总裁王圣君先生发表了大会主旨演讲,他指出,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与建造者,智慧城市是我们城市既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当前投资的热点。智慧城市建设迈入新时代,既是推动产业发展转型的成长期,又是企业提速发展的黄金期,更是大家深入合作的新时期,合作是比竞争更有效的方式。(附图)王圣君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 篇3

那么,在推动“互联网+”落地之前,深入理解“互联网+”的深刻含义显得颇为重要,按照官方的解读来看,它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转型升级,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对此,业内人士在分析时认为,“互联网+”战略的首次亮相,来源于政府看到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几个互联网行业最热领域的重要性,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使互联网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成为提升实体经济生产力的重要工具,并希望互联网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服务,而在腾讯掌舵人马化腾看来,“移动互联+民生”应用是实现智慧民生的新路径,将为智慧城市打下坚实基础。于是,伴随着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后,各地政府也迅速响应,借助“互联网+”主流趋势,着力推动智慧城市的各项智能应用落地。

从智慧城市探讨物联网与智能建筑 篇4

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城市网络和城市联盟,目前城市化已经成为全球最显著的经济特征之一。然而星罗棋布、快速扩张的城市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等,这不仅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令地球的安全面临挑战。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城市消耗了75%的能源;消耗了60%的水资源;排放了80%的温室气体。为应对城市化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城市正在积极探索提升基础设施效率的有效途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国情决定了它必须走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统筹并举的发展模式。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渗透,人、机、物三元世界的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三化”并举,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这一特征直接促成了智慧城市概念从梦想走进现实。

然而,在中国城市化建设中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1)一次性投资效应,缺少长期投入计划,缺少管理维护支撑,难以实现长效应用;

(2)各个部门的系统都是自下而上的建设模式,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相互兼容,缺乏整合考虑;

(3)规划设计完整性差,缺少前瞻可实施目标设定,缺少管理和运营设计考虑,难以实现整体的最佳效果;

(4)各部门之间基本没有协同、标准化、开放协同和可实施的端到端的标准参考架构;

(5)没有考虑运营的可持续性;

(6)目前政府采取垂直式的城市管理模式,横向为众多职能部门,各负其职,互不关心。因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系统重复建设,不利于后继应用整合,缺乏整体和联动的全局布局。

如何应对众多的挑战,成为城市管理者的难题。除了国家政策、法规及城市管理层的决策之外,不断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为建设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以现代化科技为依托的信息系统建设,能够推动城市化长效发展,解决可持续性、节能和精细动态管理等问题。在中国未来城市化过程中,路径和支撑尤为重要,智慧城市对于中国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现代城市发展观是利用两个空间(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开发两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

人类是基于物理空间和物质资源生存并生产生活的。未来的城市发展和社会发展,将出现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并存,而当虚拟空间中的问题影响到物理空间时,还会产生数据资源或信息资源。基于两个空间和两种资源的社会发展观或城市发展观,会给物联网的构建和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和发展,通过从两个空间中活用两种资源,并使其交叉互动,可以将物理空间中的个人资源聚合至虚拟空间,并把资源分享至物理空间,形成资源的循环互动。

因此说,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网络汇聚人的智慧、以大系统整合的、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交互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环境更加和谐、城市经济更加高端及城市生活更加宜居的发展模式。

2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有效运行的基础在于密布于城市各个方位的传感设备,其具备的智能感知、分析能力、配合数据高效传输,可实现无需人为干预的物与物之间协同工作,为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和具有预测功能的分析报告打下坚实基础。而这种基础能力的获取有赖于物联网技术的充分应用和蓬勃发展。假如没有物联网技术的全面铺开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智慧城市则只能成为无法实现的梦想。

智慧城市的构建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但物联网只是智慧城市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而非全部。

首先,智慧城市的实现有赖于物联网应用层中大量的针对各个行业及场景的专门应用解决方案的提出与实现。

其次,城市的智慧之处绝不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更多地需要为本地产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注入智慧动力,通过这些方面的转型乃至变革,大幅改善和提升城市竞争力。

总之,物联网和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一个是目标(智慧城市),一个是途径和技术手段(物联网)。

2.1 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手段

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手段和工具,是承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在物联网的应用方面,每个国家自身条件不同,重点也各不相同。美国的优势是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日本的优势是环境监测及人体健康保障,中国的重点在于城市热点,即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

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也走了一些弯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落后。目前,国内众多城市还处于数字化城市建设阶段,只是把城市的地理、公共设施等信息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变成了人们可以看到的样子,信息数字化只是智慧城市的第一步,而未来更多的是要求城市功能的智慧化。

现在国内很多城市的管理并非都是智慧的。例如,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社区物业管理问题等,智慧城市建设更大的内涵应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化技术,使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更高。

2.2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物联网未来发展的热点应用领域及依托

物联网可通过感知系统、传输层及应用三层结构来保证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居民将能够通过物联网享受一切现代城市化成果并实现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文化教育素质等的转变,以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实际上是城市信息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更高级的发展,它将促进我国能源有效利用、绿色环保,居民安居乐业和创新型国家发展。

2.3 物联网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智慧城市

其实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早已开始并普遍存在,如数字城管、安防与消防联网、安监与应急指挥、环保监测、节能管理、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全国各地响应温总理号召开展的“物联城市”、“感知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往往是“数字城市二期工程”的延续和提升。数字城市的概念已慢慢被智慧城市所取代。

物联网需要一个比“数字城市”更加明确、具体的定义和规范,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物联城市、感知城市、智慧地球等概念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物联网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在IBM副总裁、政府与公众事业部首席技术官班纳华看来,物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具有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三大特点。而所有这些智能化系统被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智慧城市。

2.4 智慧城市需要应用最新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根据物联网的体系架构提出智慧城市发展要点:前瞻考虑、整体设计、自上而下、全局应用和架构的规划,面向应用聚合演进考虑。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发展,应着眼于整体架构的规划和设计,应将所有政府部门和产业单位包容其中,各部门必须进行产业协同。

从长远来看,智慧城市的目标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1)首先是无所不在的感知,未来的传感网络将是可管、可控的;

(2)基础网络,强调海量终端的接入能力、异构网络的适配能力和传输的可靠性与实时性;

(3)基础数据设施建设,强调基于云计算的架构,以实现集中共享、绿色节能、安全服务等;

(4)可运营、可管理的规范平台,在整个基础架构上强调一个开放式的能力集成,关联的业务之间的互通性,由此实现对全网和终端的管理、对终端行为的感知和实施高效便捷的资源策略;

(5)终端对业务的呈现,在面向开放应用的基础应用平台之上,需要智能的移动和固定终端,以及面向全业务接入的能力和可实施的三屏互动技术。终端本身要求关注能力重构、异构网络接入和上下文感知等面向未来泛在化网络的一系列重要功能;

(6)最后是智能的应用,强调对数据采集和监测要实现综合分析、整合以及智能响应。

3 物联网与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功能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它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和信息技术共同关心的新领域。

智能建筑的功能特点如下:

(1)具有高度的信息处理功能;

(2)信息通信不仅局限于建筑物内,而且与外部的信息通信系统有构成网络的可能;

(3)所有的信息通信处理功能应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为未来的设备和配线预留空间,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4)要将电力、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构成综合系统,同时要实现统一的控制,包括将来新添的控制项目和目前还被禁止统一控制的项目;

(5)实现以建筑物最佳控制为中心的过程自动控制,同时还要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自动化。

物联网成为全球新兴战略行业,我国确定了五项科技领域:能源、环境、信息及先进制造、生命与健康、航空海洋等;并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其中包括物联网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可以说,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领域里的第三个里程碑,智能建筑如果用物联网架构以后,总体结构要发生变迁。而且用了物联网架构,智能建筑与数字城市进一步融合,将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大好机遇。

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的躯干、核心,智慧城市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基础离不开智能建筑的建设,因此,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智慧城市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 智慧城市的建设

中国的商用和民用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治理和管理系统效率低下以及紧急事件响应不到位等问题亟需解决。城市是经济活动的核心,智慧的城市可以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具竞争力的商务环境和更大的投资吸引力。

未来的城市应该是“智慧城市”,要能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推动人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战略要点

(1)数据基础设施总体规划,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准备;

(2)全方位物联网与M2M建设,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核心;

(3)基础数据采集与传输,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基础;

(4)加速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消费建设,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主导;

(5)家庭智能生活建设,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启动。

4.2 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是物联网成功的关键要素

(1)由政府占据主导,运营商提供运营服务,厂商提供业务能力的成熟产业链正在形成;

(2)政府强力引导和支持,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公共资源使用政策;

(3)运营商牵头,凭借完善的基础网络资源、庞大的签约用户群,服务于社会各行业,促进物联网发展;

(4)“政府+运营商+通信/IT企业+行业伙伴”的模式正被许多亚洲国家(地区)的城市争相模仿,如: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上海、广州、杭州、厦门等。

从产业角度来看,政策对产业的扶持作用明显;从政策可行性来看,提前规划将为全面推广做好铺垫。以上城市作为智慧城市试点将获得后期市场推广经验。从目前资本市场表现来看,二级市场对实质性利好的偏重性大,智慧城市规划对城市板块、产业概念板块的影响并不相同。预计主要将集中在智慧城市概念板块,将从政策转化为实质性利好,对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范畴内的企业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5 结束语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 篇5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姓 名: 高建东

学 号: ***

专 业: 行政管理

教学站点:平凉电大

入学时间: 2014年

指导教师: 张 莉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物联网是城市发展通向智慧化的桥梁,建立智慧城市将是城市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和战略方向,以此作为城市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将带给未来城市的全新面貌,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应用。

一、物联网的定义

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二、物联网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指将城市信息化,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无线或有线)、地理信息系统、电子身份系统(RFID)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位于全国领先地位。

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等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2、智慧城市的特征

一体化:要进一步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进一步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融为一体;进一步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生态化融为一体。

协同化:要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城市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和城市创新发展。

最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利用最优,经济社会活动要做到成本更低、效益更好、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满意更多。

3、智慧城市的目标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打造环境生态宜居、产业健康发展、政府行政高效、市民生活幸福的城市。在城市信息化基础上,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在城市运行的各个领域全面渗入,形成一个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相互协同的有机网络。

信息网络架构高端:大力推进光纤到户、三网融合、无线城市、物联网和智能管网等建设,形成高端化、系统化的信息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实现信息城市,随时随地共享信息、感知和被感知,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公共管理服务高效:打造政府云计算中心和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加强智慧政府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共享、城市管理模式和理念的转变,创新发展智慧社会保障、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教育文化、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实现公共管理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产业体系融合发达: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契机,积极运用下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大力发展智慧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全面融合、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

生活环境和谐友好:围绕生态宜居发展目标,发挥高新技术在环境建设方面的作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资源节约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并举,进一步凸显城市自身特色,实现城市环境生态化、人文化、科学化,形成一个环境和谐友好的城市。

城市系统智慧开放:抓住信息技术引领的城市管理变革机遇,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为手段,抓好专家体系、计算机体系、数据信息体系的综合集成,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力加强城市的综合管理与协调,实现城市系统的智慧开放,全面发挥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最终成为智慧开放的城市。

三、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情况

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整体上已进入规划和建设阶段,在建的智慧城市超过100个,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欧盟 2006年欧盟发起了欧洲LivingLab组织,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该组织还发起了欧洲智慧城市网络。LivingLab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开放创新空间的打造帮助居民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服务提升生活质量,使人的需求在其间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2010年3月,《欧洲2020战略》提出三项重点任务,即智慧型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把“欧洲数字化议程”确立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七大旗舰计划之一。欧盟又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并确定了欧盟信息社会的十大应用领域,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2010年斯德哥尔摩被欧盟委员会评定为“欧洲绿色首都”,在普华永道2012年智慧城市报告中,斯德哥尔摩名列第五,分项排名中智能资本与创新、安全健康与安保均为第一,人口宜居程度、可持续能力也是名列前茅。他们的智慧城市理念之一是:“让原有的技术或者设施以新的形式或者理念来运作。”致力于建立电子垃圾处理系统,使城市垃圾可自动分类,并按需要循环利用,实现城市环境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 2009年9月,IBM-迪比克计划,IBM参与建设的第一个智慧城市。2009年10月,纽约市政府宣布启动“连接的城市”行动,以增加民众与政府的联系、企业与政府的联系、企业与民众的联系及民众间的联系。这项行动的内容主要包括:1.实施移动通信和311网络热线服务;2.启动电子健康记录与服务;3.整顿全市数据中心,实施“纽约市IT基础设施服务行动”计划;4.改造升级政府部门的电子邮件系统,提高政府工作效率;5.建立“纽约市商业快递”网站,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效率;6.把宽带服务引进每个社区和每所学校,向低收入群体普及宽带服务;7.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停车系统。2013年,哥伦布市被全球智慧论坛列入“全球7大智慧城市”之一,该市的建设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部署,二是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开放创新。2012年12月,哥伦布市通过无线网络部署第一阶段方案实现了网络速度从70Mbps到117Mbps的跨越。

新加坡 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是全球最早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国家。2006年6月推出资讯通信发展蓝图“智慧国2015”规划以来,新加坡一直努力建设以资讯通信驱动的智能化国度和全球化都市,并得以成为全球资讯通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提升了各个公共与经济领域的生产力和效率。日本 2009年7月,制定“i-Japan(智慧日本)2015战略”,包括电子政务、医疗和教育三大核心领域。2012年7月,活力ICT日本计划,新ICT战略将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所需的云计算、传感器、社会化媒体等智能技术开发,并将“国家标准化”作为重点之一。

韩国 2011年6月,制定“Smart Seoul 2015”,利用信息化积极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促进新产业发展及加快生活方式变革,提出要实现“智能绿色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具体目标。2011年6月,首尔发布“智慧首尔2015”计划,向世界展示了该市建设智慧城市的雄心。例如,首尔提出,发放证明书、缴纳税金等现在由政府机关和网站负责的行政服务,从2012年按阶段向使用手机的方式扩展。到2014年,市民可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实现81项首尔市行政服务。

2、我国发展情况

中国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构想的是南京市,比新加坡晚(1992年)了近20年。到2011年,国内提出或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市开始大幅增加,出现小范围“井喷”之势。

2010年国家科技部认定武汉、深圳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工信部分别于2011年、2012年批复扬州、常州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2012年4月,中国工程院公布北京、杭州、武汉、宁波、西安五市为“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并提出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住建部于2013年1月公布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江苏省无锡市等90个城市(区、镇)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并在8月再次公布103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2013年10月,在工信部的指导支持下,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由中国电子商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内百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发起并建立。我国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国家级联盟已达到四个,分别是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推进联盟、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此外,中国智慧科学研究院、中国智慧城市网、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等门户和研究机构纷纷组建,工信部、住建部、发改委等下属的支撑机构、行业组织、标准制定机构等也都按照自身定位加快智慧城市布局。

2013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TC1)通过了我国提议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的决议,并由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有关人员担任召集人和秘书,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加拿大、荷兰、德国、英国、新加坡均表示将积极参加研究组工作。此项决议通过是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突破,对于建立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领域的领导地位、促进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协调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12月,住建部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与微软中国共同宣布将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城市工程中心智慧城市技术解决方案联合实验室”,共同打造我国未来城市智慧发展重要技术支撑平台。

2014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1月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必由之路,内容围绕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大数据三大焦点问题,此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

各市发展情况

北京 2013年北京市政府和相关卫星导航企业共同投资3亿元建设北京市北斗公共平台,作为我国首个已经落实的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北斗平台,将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为智慧城市提供政务管理、行业应用和民生服务。

上海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率先构建“智慧城市”,始终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上海要加快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实现百兆宽带接入能力覆盖300万户家庭,并加快“三网融合”,新建覆盖10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加快建设新亚太海底光缆系统,海底光缆国际通信容量继续保持全国50%以上。

深圳 在2012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智慧城市规划纲要》。实施包括一站式智慧门户工程、一站式公共信息服务网站等重大项目建设,以无线城市为载体打造“智慧深圳”。

南京 在2012年2月下发《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推动中国“无线谷”、射频谷、智能电网基地等一批智慧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促进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等智慧产业发展。以智慧的城市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无锡 在2012年启动“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九大领域开展30多项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包括为市民提供智能化远程健康监护服务、打造“智慧小区”。以物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DNA,在智能交通、健康工程、平安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快推进传感网的建设。

宁波 将智慧城市的研发放到了城市发展的首位,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武汉 将用10年打造智慧城市,以66.8平方米面积的未来科技新城为试点,构建基于“中国云”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建设智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应急决策以及能源与资源管理四个智能示范应用工程,并力争突破智能感知、时空协同、泛在互联、数据活化、安全可信和服务发布六个关键技术。

四、智慧城市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1、物联网应用个性化强,市场规模尚需培育,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同电信法一样,我国通信事业的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相当远的路,但是相比欧美国家,我们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尤其是欧洲针对物联网的架构、监管和隐私等行政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而我国似乎还没有多少动作。法规体系将会成为智慧城市物联网发展的制约因素。

2、是技术产业能力不强,尚缺乏核心芯片与传感技术

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在物联网发展起步较早的欧美和日本掌握着物联网关键环节的技术(优越感、传输网络和应用计算)和核心专利。如目前80%左右的传感核心芯片都来自欧美和日本。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看到差距和不足。

3、目前标准仍然相对分散,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标准化程度低,互通性差,涉及大量国际组织,难协调

标准是一种交流规则,关系着智慧城市中不同类型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间的信息沟通通。目前标准仍然相对分散,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标准化程度低,互通性差,涉及大量国际组织,难协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将造成智慧城市物联网开发、集成、部署和维护的高成本,制约物联网业和的规模应用。

4、是产业链复杂,需要强有力的整合者,需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智慧城市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其它行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必然会触及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商、移动运营商等企业的业务流程等,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和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很漫长。物联网时代,“融合“变得愈发重要,及需整合智慧城市产业链的上下游。

5、将面临对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威胁和挑战。

无处不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海量的城市基础部件信息自动进入网络,信息采集和交换设备大量使用,数据泄密也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智慧城市中,黑客有可能远程控制他人物品、操纵城市供电系统等。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直接关系到智慧城市物联网服务能否得到真正的推广应用。

五、智慧城市物联网发展策略

1、出台法律法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政府主管部门要在影响物闻网产业发展的若干关键环节上,抓紧制定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法律保障;加快研究、制定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财政、人才、资金方面的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营造内容相对开放、数据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智慧城市物联网是国家物联网战略中需求较迫切的一部分,开展和建设智慧城市物联网的示范工程,对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意义重大。

2、突破核心技术,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产品的产业化,有利于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为整个产业的安全可控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感知层面,主攻传感技术、RFID技术和传感器自组网技术;在传输层面,主攻传感网与通信网的融合、大信息量传输通信网和三网融合相关技术;在处理层面,主攻中间件技术、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处理和系统集成技术;同时还应该加快物联网架构和包括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在内的共性支撑技术和研发。

3、制定标准体系,推动产业规模发展

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2010年6月8日在北京成立,联合工作组由全国11个部委及下属的工信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等9个相关标准化组织自愿联合组成,还包括12家观察员单位。联合工作组的成立,将从大的层面改变各自为战、互不兼容的局面,强化以联物网关键资源、体系架构和核心技术标准为重点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而各地也应因地制宜加快建设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统一规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4、推动技术创新、确保自主安全可控

智慧城市规划中,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开展拥有自有知识的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推进自主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我国物联网产业安全。同时,研究异构资源管理技术、联合准入访问技术、联合负载均衡技术、联合切换管理技术、节点设备鉴权技术和网络行为检测控制技术等安全管理关键技术,以促进智慧城市物联网在中国的安全发展。

5、打造示范工程,带动产业快速起步

产业键各方要通过制订一种有利于产业化推进的应用组织方案,由政府主导,行业协会组织,集中各种资源力量,推动和打造一批示范工程。

有实力的电子信息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应该密切结合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需求,组织力量加快研发技术性能符合要求、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费用相对低廉、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成功建设一批应用项目。通过试点项目的成功建设和运营,不断拓展市场,为智慧城市在全国的大面积普及推广积累成功经验。

六、结束语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为了保证智慧城市的发展,实现城市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就需要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使得原本无法实现得城市服务和管理得以实现,让城市真正“智慧化”。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所谓的智慧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这终究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可以预见,随着技术从雏形逐渐羽翼丰满,特别是VR(增强现实)、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落地,未来智慧城市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3月30日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产业链 篇6

随着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智慧城市领域,给产业链各环节带来变化,这些变化有多大,是否将改变产业格局?

从产业链上游看,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对智慧城市产业链的影响,主要是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互联网应用所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不再由中下游企业独立采购;从产业链中游看,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丰富了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提供方式;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对产业链下游影响最大,主要是带来了便捷的通道和入口。

那么,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对智慧城市产业链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吗?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整个互联网网络空间是一个3层架构:第一个层面是消息层,网络在这个层面上实现了消息的采集和分发,Web1.0时代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主要集中在这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工作流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层面。在这个层面,我们不只是从网络获取信息,而是开始把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与互联网对接起来;第三个层面是数据层,前两个层面中海量信息的交互、工作流的汇集,就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据”。目前,大部分互联网的工作只是建了一个对外发布消息的网站,并没有在业务层面进行实质的互联网化。

其次,互联网企业的智慧城市布局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以提供服务和入口为主,从所属领域的角度看仍然是纵向独立的系统和应用,城市服务仍然以现有公共服务的互联网化和汇聚为主,无法解决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信息孤岛、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和流程优化等问题。在消费者覆盖和流量优势形成的初始势能消耗殆尽之后,仍然需要突破上述瓶颈。

最后,互联网企业的智慧城市用户目前主要以市民为主,而完整的智慧城市服务对象还包括企业和城市管理者,企业所需的创业扶持、人员培训、知识产权、技术交易等服务,城市管理所需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运行监测、综合协调等服务,目前看还是以产业链中下游各领域专业的厂商提供为主,尚没有很好的互联网化的服务提供方式。

(本文作者为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 篇7

一、智慧城市分析

智慧城市就是指: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和现代化通信技术, 对城市运行过程中的信息, 进行全面的整合, 以此对我国的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等各个行业做出的智能反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并且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城市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为了避免城市紧张带来的问题, 促进我国城市长远发展, 智慧城市逐渐的被提出。并且, 在我国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尽管, 在我国智慧城市起步相对较为缓慢, 但是在我国有关部门不断的努力下, 已经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 已经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智慧城市, 例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等城市。其实,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 智慧城市就是感知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等各个方面的结合体, 更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下不断发展的产物。但是, 我国的智慧城市与西方国家智慧城市相比, 还是处于落后的阶段, 主要原因就是对物联网技术的重视和应用, 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要想不断提高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水平, 应当对物联网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 并且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功能, 以此构建智慧城市, 构建全面服务性社会。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其作用是非常之多, 下面就对其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 、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性

其实, 换句简单的话来说,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智能化形式。然而, 在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在智能电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和意义。并且, 智能电网主要是在集成电网和高速双向网络基础之上的一种现代化电网技术, 利用先进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 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对其电网设备, 进行全面的控制。另外,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 可以有效的利用决策系统, 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高效等运作的性能, 为我国城市的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 、在智能交通中的重要性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其主要是将每一项交通工具, 融入在一个相对完善的交通系统中, 这也是智能交通中真正的含义。其主要对优势就是对不断的提高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效率, 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性城市质量。并且, 在我国智慧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利用这样的形式, 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运输的效率, 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停车场作为一种智能交通中的常见形式, 已经对停车场进行全面的智能监控, 并且可以有效的对停车场进行合理的分配。除此之外, 在物联网技术不断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对收费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 进行全面的交换, 以此在最大程度上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 、在智能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情况下,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教育事业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并且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的平衡发展。其实, 智能教育主要是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媒体化等各项现代化技术, 进行全面融合。然而, 物联网技术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的一种形式, 在智能教育中, 可以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媒体化的功能, 进行充分的发挥, 将我国教育事业带入一个新的发展篇章。例如:在学生创作出一幅设计作品的以后, 可以将其设计作品上传到网络中, 再通过利用网络的形式, 对设计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 这样便可以不用看到作者本人就可以对其优秀的作品, 进行观赏。这样不仅仅在最大程度上将物联网技术中的功能, 得到完全的展现, 也离我国服务性社会的构建, 更加的进了一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智慧城市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并且对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重要性, 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以此在最大程度是上促进了我国城市的发展, 并且更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服务性社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肖芳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J].通讯世界, 2013, 02:5-6.

[2]周杨福.论物联网技术对于智慧城市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02:22-23.

[3]王登科.浅谈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无线互联科技, 2016, 01:20-22.

[4]杨先洪.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通讯世界, 2015, 05:32-33.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 篇8

2014年12fll9日, 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分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物联M产业与智慧城市发展年会在北京万寿宾馆隆歌Yi开。本届火会的主题为:物、云、移、人、智助力现阶段政府转型一促进新生代民生发展。大会吸引了国内信息技术领域的多位领导、著名专家、企业家等五白.余人出席。中闻通位工业协会会长王龙科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 他表示, 中m物联M产业与智慧城市发屐年会是行业伙伴满载工作硕果彼此交流探讨的平台, 史足我们智慧城市建设先行者向社会各界汇报最近一年取得成绩与总结经验的窗口。中国工程院院丨:邬贺铨、H家倍息屮心t·家委副主任屮家骏、屮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秦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iij副i T]长孔金辉、醜公安部科技和信息化Mj副局长谭晓准、屮国电子科技集团公r]总经理助理R建国、国家农业部_4·经济信息司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杨娜等出席人·会并发言, 山东宵政府参事、山东电子学会理事长孙志恒, 山东电芋学会副秘书长李强参加丫大会》智戆城市是运物联网、二-计算、人数据、卞M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代信息技术, 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黧化的新理念和新校式·建设智慧城市, 对加快丄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 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我ffl智恝城市建设虽取得/积极进展, 丨口.也黾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些地方出现思路不淸、盲目建设的苗头, 其中, 资金投入与商业模式更是成为困扰地方政府的首要问题’亟待加强引导。计对上述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耍M题以及促进行业发展的各种政策机遇, 4会领导和专家现场进行丫解析和探讨。为促进行业内深入交流合作构筑强有力平台, 为助力W内智慧城市领域内企#业单位的快速发展贡献力fi, 进而推动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稳歩发展。中闺物联网1 j智慧城市发展年会己经成功举办了4届, 大会秉承“促进技术交流, 引领行业发展”的宗旨, 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及智慧城市政府管理的相互沟通、融合与理性思考构筑最具价值的平台, 从而推动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 篇9

国内最早提出“互联网+”理念源于2013 年马化腾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的一次发言。马化腾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 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 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 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如今, “互联网+”的发展, 已经远远超越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 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据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其准确定义为:“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 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 发展壮大新兴业态, 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 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 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本质就是充分地、有效地、积极地利用互联网平台, 促进各行各业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地深化, 创造新的模式、新的业务和新的产品, 构建可以链接一切、互通有无的新生态。

2 抚顺 “互联网+”发展计划

2015 年8 月13 日, 抚顺市人民政府和腾讯公司在第五届东北亚互联网及电商大会上签署了合作协议, 正式启动“抚顺·互联网+城市服务”项目。抚顺成为继大连、本溪之后, 与腾讯签署“智慧城市”战略协议的第3 座东北地区城市。

抚顺市将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契机, 积极与包括腾讯在内的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开展深入合作,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助力经济结构调整, 发展互联网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进一步融合。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积极打造新的经济产业增长点。同时, 抚顺还将全面接入微信、腾讯新闻客户端民生页卡、手机QQ三大腾讯“民生服务”平台, 涵盖包括医疗、交通出行、教育、社保、交警、出入境、户政、旅游等多项服务, 市民通过腾讯多平台产品可以轻松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生活。

2.1 抚顺市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培育经济新动力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了抚顺市委、市政府在“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导下的重点工作内容。抚顺市根据《抚顺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组建电子商务发展小组, 并且成立了电子商务的协会和办公室, 其中以抚顺、沈阳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已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带头作用。相继开设具有特色的电子商务网站, 促进交易额的持续增长, 大力推进商务平台的建设步伐, 不断扩大网上商场的规模。2015 年上半年, 抚顺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0 亿。沈抚新城被评为辽宁省电子商务集聚示范区, 清原满族自治县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辽宁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的桂冠就落在抚顺东北网贸港产业园区有限公司的身上。

2.2 全面启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抚顺市明确了开展11 个重点行动, 7 个方面保障措施, 全力推进“互联网+”工作。11 个重点行动实际上就是在各个领域范围内, 充分有效地利用和贯彻“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创业创新方面,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协同制造方面, 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在现代农业方面, 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在智慧能源方面, 使电网的新型业务和通信设施得以健康发展;在普惠金融方面, 建设金融云服务平台, 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不断地拓展金融服务;在移民服务方面, 大力发展新兴消费和新兴服务;在高校物流方面, 智能仓储系统的建立健全, 智能物流配送调配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电子商务方面,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行业电商和农村电商;在便捷交通方面, 促进交通运输服务向着便捷化的方向深入发展;在绿色生态方面, 实现生态环境数据开放共享和互通互联;在人工智能方面, 不断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促进终端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不断地提高。

3 “互联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3.1 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当下将要面临诸多的问题, 人口增多增加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内需拉动严重不足, 急剧锐减的人口红利, 依赖传统增长方式的制造业发展模式等,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和应用, 不断深化各个行业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 让新的业态模式包括众包众创、线上线下、电子商务等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 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 就是位置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远程教育、物联网和数字医疗等产业的飞速发展。

3.2 推动新兴产业地位升级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实际上是突破了地域的技术、组织和地狱的限制, 起到了整合资源优势的作用, “互联网+”为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沃土, 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既然“互联网+”可以孕育新兴行业, 那么“互联网+”就必然要促进传统行业的变革和创新、商务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 这就是对互联网平台的充分有效地利用, 不仅能够满足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 而且还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3“互联网+”为金融业发展注入活力技术、资金和渠道是金融发展的基础。“互联网+”与金融业具有天然的联系, 把“互联网+”的思维融入金融发展的全过程, 有助于重塑金融结构, 为金融创新和发展注入活力。在“互联网+”的不断影响下, 传统的金融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尤其是P2P网贷、众筹、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金融模式的涌现, 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同时也能够满足用户的金融需求。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 篇10

自“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来, 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发展重点。据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报告》统计, 目前我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以上城市、47%的县级以上城市, 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4月7日, 住建部公布了新一批 (共84个)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加上前两批公布的193个城市, 截至目前, 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按照智慧城市项目的实施周期, 业界预计2015年将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入成熟期的标志年。

“互联网+”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契机

目前传统行业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正进入以转型升级支撑发展的阶段, 互联网正逐步满足生产需求, 推动传统行业向价值链高端跃进, 而发展互联网经济则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今年,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将发挥互联网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推动创新, 这种创新能够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壮大新兴产业, 打造新的增长点。”国家发改委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指导专家组成员兼秘书长、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解释道。同时, 业界还需正确理解“互联网+”的内涵。“互联网+”不是物理上的简单相加, 而是产业要素的重组, 是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及产业结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 还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的目标, 给智慧城市产业转型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宁家骏表示:“通过‘互联网+’行动, 能够促进我国信息化和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也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国城市的管理模式, 建设绿色节能的城市, 改善民生。”

谈到“互联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管东升则认为:“互联网+”给智慧城市建设, 特别是城市产业发展, 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以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为导向, 进行智慧城市设计与建设的方式值得提倡。

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为推进“互联网+”工作,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工信部开展了创新试点工作。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王建伟透露:工信部将推进首批试点工作, 加快试点企业示范规模与需求对接, 年底前做好试点企业创新项目验收与总结工作, 并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另外, 工信部今年8月份将出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 该意见包含4方面内容:第一, 推动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应用;第二, 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第三, 加快电子商务驱动的制造业生态变革;第四, 推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

提到智慧城市建设实践, 中国联通集团客户事业部郭旸表示:“中国联通通过产业孵化实现平台开放, 通过资源共享实现能力开放, 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产业开放, 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应用开放。中国联通依托九大数据基地, 已在北京、西安、济南、广州、上海等城市部署了资源池试点, 深入推进智慧城市战略。”

据悉, 目前中国联通在城管、交通、环境监测等智慧城市热点领域精耕细作, 已经与全国300多个城市合作进行了智慧城市实践, “除了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设, 中国联通还在智慧汽车、智慧教育、智慧物流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郭旸透露。

虽然“互联网+”浪潮席卷全国, 但宁家骏认为:“目前‘互联网+’仍然存在短板, 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得还不够;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这些问题在‘互联网+’前行之路上仍然不可忽视。”

“从‘互联网+’看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 总体而言, 我国智慧城市还处于初级阶段, 应用的需求发掘还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惠民工程, 夯实智慧城市基础, 方可符合国家‘互联网+’的战略部署要求。”宁家骏坦言。

智慧城市建设应着眼于信息惠民

智慧城市产业链开放的程度, 决定了其与互联网融合的程度及范围。“产业链开放程度越高, 与互联网融合的范围越广泛。”王建伟表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则认为, 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与互联网应用一样, 对大众开放, 采取大众创新、万众参与的模式。其次, 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是应用, 只有开放医疗、城市交通、教育资源等数据, 第三方平台才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尽可能应用第三方平台的专业服务, 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

宁家骏认为:“民众的需求是智慧城市最根本的要求, 通过‘互联网+’推进信息建设, 今后智慧城市建设应着眼于信息惠民。”

智慧城市需要智慧产业的提升, 良好的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充分必要条件。“要注意培养本地的智慧产业, 注重本地传统产业的智慧化。”樊会文表示。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关注度相对较低, 聚焦产业, 促进城市产业发展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建立在智慧产业基础上的智慧城市, 才是健康、可持续的。

建设智慧城市互联网大经济体 篇11

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展开了多方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应尽快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将分散在国家各部委的529个智慧试点互通起来,实现网状资源共享。同时,根据联合国制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国际标准为推动力,结合中国特色,完善基础设施性能评价和成熟度模型,对内解决能源、水、交通、废弃物处理和ICT等核心问题,对外建造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紧凑城市、生态科技城市、工业4.0和特色小镇。在他们看来,以互联网金融为内圈、以互联网产业为中圈、以智慧城市互联网经济圈为外圈的大经济体正在建设中。

论坛期间,针对PPP模式在我国存在的社会资本不完善、政企诉求不匹配等问题,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分别与5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共同致力于PPP模式探索。同时,还为22家企业进行了授牌,吸纳成为经合组织投融资联盟成员。

此外,作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的多媒体实验室,《经济》杂志社还联合实验室其他兄弟单位共同发布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与共享建设指南(国际标准)》、《构建城市虚拟仿真系统支撑城市科学决策体系》和《“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智慧城市全球参与建设模式研究》三大课题。据了解,该实验室在2017年将发布8项课题,目前发布的3项已经全面启动,这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作为中央级媒体,《经济》杂志社一直持续关注智慧城市发展。据陈志强社长介绍,截至目前,《经济》杂志社已累计刊发深度报道300余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相继成立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和中国城市经济大数据研究院,为城市、金融机构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等搭建交流平台;积极与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开展数据、模型和课题的纵深研究,探索建筑大数据与城市智慧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一年多来,《经济》杂志社共走访了100多个城市,深入了解地方需求,通过PPP模式直接或间接参与项目20余个,涉及金额100余亿;重点参与智慧城市国际和国内标准的修订工作,以及国家发改委《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5-2016)》白皮书编撰工作,推荐了“辽源模式”,并率先发表《PPP模式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与思考》,以标准、理论、模式和应用创新引领智慧城市行业发展。他表示,未来,《经济》杂志社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以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为载体,为各有关职能部门试点以及科研机构搭建公共平台,指导和服务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 篇12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基于全面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人本、可持续创新,提升城市公共价值,实现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席卷全球,但乱象丛生,或就“智慧”而“智慧”,或跑偏“智慧”轨道。在“互联网+”时代,何为“智慧”、如何建设智慧城市等问题亟需解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欲使城市智慧,必须真正理解“智慧”。

1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智慧城市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依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计划。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划,欧盟又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确定了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2007年~2013年,欧盟在信息和通信技术研发领域的所投入资金高达20亿欧元。国际智慧城市组织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等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全球智慧城市奖”评选活动。

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日渐高潮。2010年国家科技部认定武汉、深圳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工信部分别于2011年、2012年批复扬州、常州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2012年4月,中国工程院公布北京、杭州、武汉、宁波、西安五市为“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住建部于2013年1月公布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江苏省无锡市等90个城市(区、镇)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并于8月再次公布103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2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难点

自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概念诞生以来,是什么让城市不同于以往?从科技层面看,有3个重要的促进因素:(1)物联网(Instrumented),通过传感器和现场采集设备,收集到城市各方面的数据;(2)互联化(Interconnected),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传输与共享;(3)智能化(Intelligent),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支撑。这3个因素赋予了城市新的运转方式和智慧。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人口增长与承载能力不协调,政府公共管理与公众需求间的矛盾,产业格局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都给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挑战:(1)缺乏长期有效的规划和稳定持续的发展思路;(2)信息孤岛的现象比较严重;(3)缺乏统一、完整的城市信息化标准体系;(4)缺乏合理的投资和运行管理的模式。如何加快城市管理和运行创新,保证智慧项目的落地实施,成为城市建设者与管理者所面临的巨大难题。

3“互联网+”新环境下智慧城市建设基本特征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了创新2.0,创新2.0又重塑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催生了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于城市而言,“互联网+”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即“互联网+城市”“互联网+政务”“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人”。城市对应生存环境,政务对应政府服务,企业对应经济,人即生活在城市中的主体。城市与人间,由政务与企业连接,人们在政府政策与服务下有秩序生存,由企业的薪资来保障生活,企业的收入保证城市GDP的增长同时提供生活及生产资料。“互联网+”最终+的是人,促进全社会产业升级,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互联网+”的四个层面融为一体,通过与互联网融合提升运作效率及附加值,每个领域的升级是内因的量变,量变的积累就会催生质变,智慧城市应运而生。互联网与城市的融合一方面推动了城市各产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探索如何让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更便捷。智慧城市的探索为“互联网+”的诞生做了前期实践,也证实了能够以“互联网+”的形式来推动全社会全产业升级与转型。

4“互联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促进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深入到产业链的各环节。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达300个,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望达到2万亿元。自“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来,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5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总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互联网+”更是将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医疗、智慧安全等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推进“互联网+”战略的突出亮点。“互联网+”下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如下:

4.1 城市生活向移动端转移

订餐、打车、学习、医疗等各种形式的城市生活都能在手机上实现,移动互联网为中国信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公众正在以越来越便捷的形式获取各种公共服务,大幅提升社会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

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将促进交通、医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城市生活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均等服务水平、实现信息普惠全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4.2 城市政务透明一体化

在地方政务一体化过程中,利用大数据、云分析等技术将城市服务整合成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在移动端通过建立移动互联网通道,实现电子政务一体化与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服务,提升政务受理和反馈速度。市民通过点点手指在“行政服务大厅”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进行信息查询、在线预约、在线办理等业务。

4.3 城市服务将无处不在

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服务项目是城市宜居的核心标准,这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更考验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融合。医疗O2O、养老O2O、教育O2O、互联网金融、绿色交通等移动互联网的热门领域,已然搭建起城市公共服务的基本模块(如基于中搜云平台整合的教育资源开发的移动端学习应用)。

4.4 城市物流转实为虚

城市空港、内陆港、保税区等实体商品集散地将利用云平台实现数字化仓储、物流、分销等,在物流配送之外添加信息和支付,坚固电商体系的铁三角。将商品汇集在虚拟货物中心,呈现在手机用户的荧屏上。商品被检索、下单、支付及配送信息跟进等在线购物环节都将以信息流转;仓储、渠道突破地域局限,实现全国范围内货物调配和用户分销。

4.5城市产业升级转型

智慧城市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化的进程中,传统制造业的决策者可以依据云计算数据按需制造,实现个性化定制、众包众创等创新模式;服务业也将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服务能级和决策科学化。

5 结束语

“互联网+”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什么位置。“+”在传统行业的后面,互联网是工具;“+”在前面,互联网是渠道;“+”在下面,才能跟传统行业发生化学反应。面对互联网+,政府需要遵循数字世界的逻辑与原理,在监管思维、服务切入点和服务手段等方面做出相应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互联网+”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让智慧城市触手可及、服务普惠百姓。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挖掘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结合“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下的智慧城市特征进行思考:智慧城市建设应是面向知识社会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互联网+,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是以人为本推动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

上一篇:作文:一段话下一篇:资金管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