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挑战与困顿

2024-10-26

互联网的挑战与困顿(共12篇)

互联网的挑战与困顿 篇1

近日, 由中国财富出版社、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移动物联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互联网+》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宏绣艺术馆隆重举行。作为第一本全面解读互联网+的专业书籍, 本次发布会吸引了来自相关机构、媒体以及互联网等领域逾150人互动参与, 活动得到了商学院EMBA联盟和北京华夏智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自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 李克强总理将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 “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及民间的口口相传便温度不减。资深媒体人、政府智库以及投资专家在本次发布会上, 从“‘互联网+’带来了哪些机会”“‘互联网+’下如何进行跨界破局”“跨越可能会面临哪些障碍”等各个方面切题, 碰撞出了传统行业触网的许多本质性问题, 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意见参考。

《互联网+》作者李亿豪分享了他对于移动互联网未来的思考以及本书撰写过程中的一些感触。在他看来,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这一理念的提出, 具有丰富的内涵, 足以为各行各业提供无限遐想。作为一种互联网应用逐步深入形势下的顶层设计, 中央“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是“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常态”下的创新引擎, 是中央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的战略举措之一。

正因为如此, 他强调, “互联网+”的落地迫切需要解决方案。由于传统行业普遍比较缺乏互联网经济的规则, 会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诸如互联网负面信息、网络恐惧与迷茫、对网络营销手段难以理解等等。如何理性对待“互联网+”, 是对传统行业心智和意志的考验, 是顺利完成转型和成功逆袭的重中之重。这其中, 一方面是掌握互联网思维的精髓, 另一方面在实操中要突破跨界阻碍。传统行业只有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全新商业模式, 才能实现顺势和逆变。以李亿豪老师的演讲主题为契机, 微市大学总架构师马兴彬对其新开发推出的移动互动视频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说明, 令人叹服。

互联网的挑战与困顿 篇2

摘 要 本文对“互联网+”时代科技查新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SWOT法对科技查新业务拓展进行了优势与威胁、劣势与与机会分析,最后对“互联网+科技查新”的可能性趋势进行论述。

关键词 互联网+;科技查新业务;SWOT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9-0204-02

国内最早出现“互联网+”这个概念是于扬在2012年11月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他认为“‘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三次代表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此后,“互联网+”开始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扩散应用。那么,作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鉴定和评奖基础的科技查新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会面临怎样的问题、机遇与挑战,本文就此问题开展分析。“互联网+”时代科技查新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数据挖掘程度较低

科技查新的报告的撰写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数据的加工过程,即数据的检索→文献筛选→文献对比分析的过程,文献分析往往为定性分析,缺乏科学定量分析。如果说数据加工分有深加工和浅加工的话,那么科技查新处于数据的浅加工阶段。

在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使有着扎实检索专业技能的科技查新人员发挥其业务优势,是科技查新机构面临的问题之一。

1.2 服务便捷程度不够

1)委托程序:传统科技查新的委托流程的第一步是接待用户。目前负责接待用户的是以该部门的接待员为主,负责领导为辅的方式,在用户较多时,易造成用户等待时间较长。

2)沟通方式:建立在各省会城市的传统科技情报机构所面临的用户群一般来说是全省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我国近几年的事业单位改革,使跨省用户增加,对用户沟通的便捷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出具报告:目前科技查新从前期的沟通到出具报告,均由查新员负责,这样的工作流程一定程度上造成查新员时间分配上难以兼顾,造成用户委托和领取报告需等待一定时间。“互联网+”时代科技查新工作拓展业务的swot分析

2.1 优势与威胁(st)

1)资源。

(1)数据资源:科技查新机构开展工作的基础就是数据资源。但由于科研经费制约,目前科技查新机构的信息资源全面性难以满足开展情报研究、企业竞争情报分析和专利分析所需的海量信息的需要。

(2)专业分析工具:目前科技查新机构对信息分析工具需求较少,专业的信息分析工具较为匮乏,对开展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造成了一定障碍。

(3)用户资源:科技查新机构用户资源主要有本省和临近省份的科研机构、高校、医疗机构、企业等,用户资源较为丰富。但随着教育部对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开放、各行业领域的查新机构的建立以及“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创新的鼓励,科技查新机构面临的用户群由从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转变为以私营企业用户为主的趋势。企业的创新发展对数据挖掘有着较多的需求,目前科技查新机构的数据资源和专业分析工具难以满足企业用户。

2)人才和口碑。

(1)人才:科技查新机构是由具有科技查新资质的专业查新团队组成,具有较高的信息检索技术、丰富的检索经验、敏锐的情报嗅觉、较强的专业中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和文献对比分析能力。

(2)口碑:作为专业科技查新机构,从建立起就有着专业的资质和工作人员,在业内已经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但由于用户主体的变化,未来能否继续保持目前的的口碑维持在业界的地位是个很大的挑战。

2.2 劣势与机会(wo)

1)数据资源与资源整合。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由此不难看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实质上是创新。这就要求企业掌握最新的竞争情报,对市场动向、行业信息竞争对手等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及时调整战略规划,立足市场。

“竞争情报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才方能胜任竞争的需要,而企业普遍缺乏竞争情报人才。”“互联网+”的两个重要特点就是跨界融合和连接一切,而科技查新机构不乏可以从事竞争情报工作的人才,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联合战略合作单位,借助全国范围内科技查新系统资源数据,形成优势互补,为开展竞争情报和专利分析工作扫清障碍。

2)用户资源与可持续服务。

目前科技查新机构虽然拥有稳定丰富的用户资源,但未来是否能够继续为这些用户服务,还要看国家科研立项对科技查新工作的需求以及科技查新工作本身的是否能够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因此,如何创新是科技查新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互联网+科技查新”的趋势分析

3.1 建立科技查新绩效评价体系

“互联网+”时代,科技查新工作本身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包括现有数据未得到充分利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采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对现有数据资源利用率进行评估,构建最优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广泛了解查新用户对科技查新服务的要求和建议,提高工作质量。

3.2 协同整合资源

目前科技查新机构针对企业用户需要开展竞争情报服务以及专利分析服务,资源和工具上的不足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建立起全国科技查新机构的战略联盟,实现全系统的数据融合,实现数据资源互为补充且充分

利用。

3.3 建立科技查新机构app软件和一体化网络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有效平台建立更便捷的服务方式,提高科技查新服务效率。通过建立查新机构app、网络服务平台,并且设立多个网络客服完成项目接待到受理,减少用户等待时间,便于与用户及时联系、沟通和互动,使用户及时了解其项目进展和查新机构最新动态,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3.4 由科技查新报告到信息检索分析报告

“科技查新也许会过时,但是信息检索不会过时”在“互联网+”时代,为适应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将技术竞争情报以及专利分析融入科技查新服务。从简单的文献对比分析向深入的文献数据拓展,开展竞争情报分析和专利分析业务。结论

“互联网+”时代,创新是根本,是企业和各行业发展的动力。对于科技查新工作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科技查新机构要立足自身优势,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自身业务的创新和基础设施的改造,不断完善业务能力建设,紧跟社会潮流,在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挑战分析 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存在的问题 解决策略

一、引言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给互联网金融带了免担保和抵押的方式方法,数据成为了金融机构是否提供金融服务的关键。阿里金融将多年来线上电子商务数据建立起来,涵盖了三十多万家的企业信用数据,实施了网络数据模型调查评估以及在线视频信用调查等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等第三方验证,核实客户信息的真实性,作为电子商务平台数据的企业以及个人的信用评价。如此一来的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信息搜集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互联网金融有利于金融机构开拓新的市场,也代表着我国金融服务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步伐还比较慢,对于传统金融的渗透也只是一小部分,短时间内不会产生较大的颠覆。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很难解决

与传统的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如何控制风险。其中风险包括了信息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业务操作不规范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与传统的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数据成为了金融机构是否提供金融服务的关键,如何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思考的主要问题。目前在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同时,各种信息技术的弊端也日益暴露。每天都会有大量互联网主体被黑客攻击,造木马病毒,造成了大量的财务损失。如果金融服务平台的安全,那么又怎么能保证这其中的资金往来安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的金融相比,对于市场的把控主要是通过大数据提供的信息,降低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信息搜集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但是有时大数据提供的数据也许未必和实际情况相符,缺少了实地市场调查,增加了相应的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会导致金融服务机构的判断错误,导致金融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缺乏,影响了其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次复合型的人才,这批人才需要既熟悉互联网又熟悉金融。金融互联网和传统的金融机构相比而言,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一批财经类的院校以及综合性的院校设有金融专业,但是在人才的培養上,还没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新时期,对于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将会是一个很大的缺口。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需要一批专业人才进行创新,开发。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发展瓶颈,遇到问题很难突破。由于我国金融互联网发展还比较缓慢,很多人才流向了国外,在那里他们得到了重视,找到了自己的舞台,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三、解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问题的策略

(一)建立严格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机制

我国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等在传统的金融服务过程中都形成了一整套的风险控制系统,针对风险的控制、识别、衡量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针对以往形成的经验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和出啊同的金融服务机构进行合作,从非信贷类金融产品入手,做好平台交易,开始时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根据互联网金融发扎的特点,逐步建立适合的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机制。面对信息技术风险,我们建议可以开发适合互联网金融的一整套系统,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并且定期对于整套系统进行升级,防范黑客、木马等互联网风险。针对有时大数据提供的数据也许未必和实际情况相符,缺少了实地市场调查,增加了相应的市场风险等情况,建议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参考大数据的同时,严格按照市场风险评估的步骤做好市场调查,减少不必要的市场风险。

(二)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积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我国要积极培养一批既熟悉互联网又熟悉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大中小院校中,实现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面对高新技术人才流失的现象,我国政府要提高待遇水平,留住人才的同时尽最大可能的引进人才。只有拥有了德才具备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我国互联网金融才能够健康发展。互联网协会以及金融机构协会等,社会群体,也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定期的举办一些讲座或者是培训,提高在业人员的基本素养,使其能够适应较新的挑战。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就业人员也要不断的自我激励,不断的进步,提高自我工作效率,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小结

中国人民银行刘士余副行长说:“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我国应该支持和包容一切增长性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开放公共平台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金融行业渗透。我国广大互联网用户对于银行以外的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市场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受到政府机构的严格监管,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不能大胆创新,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非常缓慢。我国要建立严格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机制,增加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大力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倚嘉.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张晶.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潜在风险与应对之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4,04:81-85.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篇4

一、互联网金融三种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从服务的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 是一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乃至手机银行都属于这类范畴。在这一模式下, 传统金融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 在时间和空间上外延了银行服务。从狭义的层面, 互联网金融只包括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前者典型的应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信贷、众筹网络等, 后者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 包括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等, 这一模式多为电商向金融行业的渗透。P2P信贷的概念P2P信贷是一种个人对个人, 不以传统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借贷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前景广阔, 潜力巨大。

在发展空间方面,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可通过两类中介进行:一类是商业银行, 对应着间接融资模式;另一类是股票和债券市场, 对应着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这两类融资模式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但交易成本巨大, 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利润、税收和薪酬。互联网金融能够替实体经济节约这部分交易成本, 那么其无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在获取客户能力方面, 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有更强的集聚效应, 更容易传播和扩大影响力, 针对客户的需求有更快的响应能力, 互联网企业若有一定的客户交易数据还能为金融交易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支持。

在成本方面, 互联网金融同时具备成本优势, 还不受限于区域发展, 像腾讯、百度、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 若从事金融业务, 将会比传统的银行、证券公司在用户拓展上更有优势, 更容易展开零售批发型金融业务, 比如基金、理财产品的购买与交易, 互联网企业的流量入口优势比传统金融公司会强许多倍。

中国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也验证了这种预测。

首先, 网络小额贷款发展迅速。2010年成立的阿里小贷已累计为13万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规模260多亿元。其次, 2007年8月中国第一家P2P信贷公司——拍拍贷成立。截至2012年12月底, 全国P2P信贷公司总共超过300家, 行业交易总量高达200多亿元;各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则已将财付通做得风生水起, 新浪的支付科技公司已尝试发行“微博钱包”。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 传统金融业会抵制这种新兴产业的发展。马云这种明星企业家针对金融业的攻击性口号, 让传统的金融巨无霸会对互联网企业产生敌意, 让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过早面临本来不必要的竞争威胁。从本质上来看,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相同点都是资金的交易, 都存在风险, 都需要掌握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这方面, 传统金融公司往往有更好的经验积累和团队优势。

其次, 金融行业还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就是, 各类金融业务一般都有特定的牌照和准入条件, 这方面的限制性政策与互联网的自由创新特点有着天然的冲突, 互联网企业如果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从事这种受限的业务, 需要更灵活的适应力。金融毕竟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在任何一个国家, 金融的管制都非常严, 准入门槛也非常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如何逾越一些准入门槛的障碍, 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现实难题, 一方面需要与监管机构有更好的沟通, 另一方面也会考虑从业者的耐心和智慧。

另外, 互联网金融本身也有诸多问题, 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这一模式由于行业本身的不确定性一直处于非监管的“真空”状态, 也成为互联网金融最突出的风险。我国在这些方面尚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是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缺失, 行业自律不完善。目前, 我国在监管制度及法律规范方面尚不存在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内容。不但监管处于缺位状态, 行业自律也极为松散, 仅有少量机构加入中国小额贷款联盟于2013年1月25日颁布的《个人对个人小额信贷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行业自律公约》。二是信用信息交换较困难, 违约成本低。国内的信用环境和信用信息系统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为不利。目前, 互联网金融公司尚无法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各公司之间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核完全依赖各公司自身的审核技术和策略, 独立采集、分析信用信息。三是技术存在潜在风险, 平台安全面临考验。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对接虽然大大提升了业务的便利性, 但同时也带来了较为突出的信息和资金安全问题, 即使是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正规金融网络化平台, 也还存在着较多的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型业态, 其发展时间虽短, 但发展势头迅猛, 对于该业务的运行特点、面临的风险、发展趋势, 特别是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短时期内尚难以定论, 还需时日加以观察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当今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探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三种主要模式即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论述了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 对互联网金融一个做出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机遇,挑战,模式

参考文献

[1]谢平, 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 2012 (12)

[2]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战[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0)

[3]郭世邦.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J].卓越理财, 2013 (03)

互联网的挑战与困顿 篇5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及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互联网用户向移动互联网迁徙已成定局,未来随着手机智能终端占比不断提升,手机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持续向移动、线下场景支付迁移,移动支付孕育着庞大的市场机会。

二、银行收单市场的现状

根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数据,2014年起,第三方机构的线下交易量已经超过银行,收单业务的优势已经朝着第三方机构的移动端快速转移,几乎所有市场主要银行都出现了收单商户数、交易量和收益的滑坡。

三、银行业收单市场被挤占的主要原因

1.银联与银行对收单新产品关注度和推动力不足。原有以银联―银行―收单专业化服务(银联商务等机构)组成的似乎牢不可破的铁三角在新的市场竞争对手面前,已经充分表现出了它的弱点――不灵活。市场情况瞬息万变,而这一体制下的银联和银行显然缺乏对创新产品的足够关注和推动力。

2.监管层对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力度差异巨大,银行被“绑的太紧”。银行缺乏综合金融服务的意识和创新动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监管层的管理“绑的太紧”。第三方支付机构部分新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创新业务走在了监管规则的前面,灵活度自由度非常高;监管力度差异巨大。

四、传统收单业务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革

1.中国银联如何应对

国内二维码移动支付技术诞生于银联实验室,起初并未获得监管机构认可,因此并未向市场推广。然而银联没有推广的支付方式,在移动支付时代正极力蚕食着银联的线下市场。

如此形势下,银联联合23家银行发布“云闪付hce”。银联联合23家银行将通过大规模的回馈活动,吸引广大消费者成为“云闪付”用户,享受到更多的便利与实惠;安全无忧,采用支付令牌、动态密钥、云端验证三大前沿技术,保护客户信息安全。

2.工商银行应对措施

工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磅支付产品“线上pos“首次亮相。它整合了网银支付、手机验证、3d认证、简单无卡支付四种认证方式,实现线上商户对本行卡、他行卡和外卡的全面受理。该产品只需通过一个端口,就可实现受理所有银行卡组织品牌的银行卡业务。产品具有以下特色:商户只需在网站安装“线上pos”应用程序,开通“线上pos”业务,为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3.民生银行应对措施

4中国银行如何应对

五、银行如何应对

1.积极与第三方合作,开辟收单pos的移动支付受理功能

2.加大“云闪付”apply pay功能的推广

银联联合23家银行发布“云闪付”、applepa,目前该业务处于扩张期,银联从商户端进行费用补贴,各家银行从卡端进行费用补贴,力争将更安全、便捷,且持续完善、优化的“云闪付”推向市场,提高银联在移动支付的市场占比。

3.传统产品升级,提供收单整体解决方案

在传统收单业务方面,应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要加快拓展刷卡收单机具收银一体化mis、pgs收银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增强收单优势,通过安装网络pos、金融手柄、ic卡非接设备、开展手机支付、区域pos资金统一归集等,为商户提供整体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六、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适度创新

虽然目前已经处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时代,但从国内乃至全球来看,刷卡支付市场仍然在快速发展,线下传统的实体卡支付对于整个支付产业依然至关重要,传统卡基支付仍然有较大创新发展的潜力与空间。

互联网的挑战与困顿 篇6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机遇;挑战

一、前言

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对社会生产要素的需求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依靠互联网。无论是出门旅游还是日常生活,都呈现出了互联网对人们消费上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商出现,也出现了很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阿里巴巴集团所提出的购物策略,利用网络的便捷,在2016年11月11日,天猫的销售额达到了1207亿元,双11再次创下恐怖的新纪录。马云曾预言,“无边无界的互联网,将引爆未来天翻地覆的30年”;用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的话说:“互联网时代,一切的生意都是数据的生意”,这一切说明,“互联网+”时代已经降临在我们的身边。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真实的建议和数据,使领导者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判断。在“互联网+”的时代,企业需要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改善,从而使管理会计的工作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兴起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经呈现出低增长率和低利润的态势,而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企业的管理需要转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利用云计算才能够使自身的企业得以创新。“互联网+”,指的是新的经济状态下下,人们利用互联网的信息集成特点来为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生产要素价值的最大化,使自身的思维更加优化。正是利用“互联网+”的基数,企业才能够使自身的信息和技术更加畅通,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创新思想。

“互联网+”时代下的管理会计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对精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企业前景的分析,加速了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数据管理进一步完善,对企业内部日常发生的情况进行总结,以报告的形式将资料进行汇总,最终传达给领导者,促使领导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决策,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在管理会计当中的应用,出现了更多新的管理工具与业务模式,使得企业财务呈现出了一体化的业务模式。2015年7月20日,我国的中国财会高峰论坛暨会计报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在“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如何对管理会计进行创新,促使企业内部的会计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的运作之下,管理会计的模式和理念都将转变,并且向着财务信息共享以及云采购等形式转变。随着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外界环境的沟通与联系,企业的精细管理将发展到与其它企业之间的联系当中,从而使企业的数据与互联网数据联系在一起,使管理会计的意义呈现出最大的价值。

三、“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挑战

1.重新规范会计信息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数据变得更为复杂,这使得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时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企业要想实现高效运转,就需要利用“互联网+”时代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今,管理会计的信息已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多变和复杂。企业要想获得最先进和及时的信息,就需要对管理会计信息提出高要求,如此,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够辅助企业的管理,帮助其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财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另一挑战是财务人员素质问题。当前,我国企业中财务人员所具备的素质整体呈现偏低的情况,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于管理工作的需求。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数据载体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学会运用互联网软件来进行会计数据的修改和保存。而财务人员虽然经过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但却对“互联网+”时代所使用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云空间、云制造、精细管理等工具和方法认识不够,对于电算化的操作系统也不够熟练。

3.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

当管理会计这一理念出现在我国时,其不仅受到了很多学者和财务工作人员的认可,还受到了企业的支持并将其应用在企业的运营当中。与此同时,很多研究人员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具有我国企业特色的理论体系。然而,由于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同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和市场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其在“互联网+”时代这一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借助互联网工具,带来了包括服务模式、信息集成、数据整理等全方位的优化升级。企业不仅没有对上述新工具、新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还没有了解在这个时代中企业和市场的真正需求,只是在理论上不断完善管理会计方法和体系,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在发展中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因此,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是管理会计在“互联网+”时代所遇到的重大挑战。

4.管理理论体系的缺乏

自从2008年全球爆发了经济危机以后,我国企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变得十分缓慢,甚至有些企业的经济已经面临停滞的情况。正因如此,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这便使企业产生想要从管理上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在管理上的要求则主要来自于管理会计,希望能够借助管理会计实现转型。然而,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情况来看,其还主要是着重于财会相关方法和理论的研究,没有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体系相对较为落后,只能够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没有根据我国企业的具体特点进行对管理会计进行进一步的深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在社会当中的进一步普及,管理会计所面临的挑战也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管理会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形成适合我国企业发展且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

四、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

1.会计电算化程度的提高,推动数据管理常态化

相比较于管理会计所遇到的挑战,其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该时代促使企业要在财务信息管理中不断引入大数据思维,以便解决企业在运营中所出现的极为复杂和庞大的财务数据。同时,企业还应当根据自身在该时代的发展情况构建相应的财务系统,使财务人员在处理当前企业财务信息时,能够同以往的财务信息相结合,以识别各类风险指标,财务人员通过对这些风险指标进行分析,来发现企业运营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中对于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较高程度的会计电算化,借助云数据处理平台,集聚企业内部的“小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对数据进行足够精细化的管理与整合,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

2.更新思维方式,学习新工具,对财务人员素质进行全方位提高

“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所遇到的另一发展机遇便是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为了在该时代下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首先就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更新思维方式,不断学习网络会计、在线财务服务、云会计、云审计等新工具、新方法,进而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时,企业还应当聘请掌握最新“互联网+”管理会计工具的财务专家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相关理念和该时代下管理会计发展对企业内部的具体运用,夯实技术基础,提高服务质量,让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数据处理的重要性,使财务人员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具有较高效率与针对性,使其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下的数据处理需求。

3.促使管理会计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结合,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互联网+”时代促使管理会计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结合,使管理会计会计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对两者进行研究时,应当在理论方面应投入更大的研究力度,但却要摒弃以往的拿来主义,应当由相关研究人员自身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当前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构建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观察其应用的具体效果,并根据“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便使管理会计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经济环境。此外,在理论和实践结合过程中,应当以实践为研究中心,不断去完善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两者能够完美的契合在一起,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管理会计的需求。

4.优化信息管理,提高企业决策和预算的合理性

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在不同平台上进行信息联合。企业管理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再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同时企业还能够从信息系统当中获取自身以外的数据信息,然后经过相关软件的筛选和整合最后形成一份能够包含企业内外各部分相关信息的分析报告。此时,管理会计会根据最终所生成的数据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比较,然后编制成所需要的预算执行报告。管理者通过该执行报告,能够在做相关决策时更加合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也逐渐在向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转变。这种对于在信息管理上所进行的优化,是“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利用管理会计对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充分体现和发挥出其所具有的时效性,使企业在做相关决策上变得更加的准确与合理,从而提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项决策的成功率,促使企业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企业应该转变自身的管理会计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之处,以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来实现管理会计的进步。“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在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此,才能够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合理,在管理会计的配合下,企业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发展决策,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于淇,王迪.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0(12):167-168.

[2]王智博.是“寒冬”还是“暖春”——“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商业经济,2016,07(05):83-84-134.

[3]郑奇茹.“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数据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城建档案,2016,09(07):70-71.

[4]王蒙,李潇.“互联网+”时代独立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12(24):451.

作者简介:

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的挑战与机遇 篇7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媒体,冲击与影响

互联网作为21世纪的重要信息获取方式,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与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相较于互联网,我国的其他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比较老旧,传播的内容也无法与互联网相比,从信息量与信息的时效性上看,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时效性更强,信息量也更大,我国传统的媒体则由于受到传播方式与工作方式的制约,时效性与信息量都存在一定的劣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方法,放弃了对传统媒体的使用,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为此,电视媒体需要进行改革,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弥补自身不足,从而迎接互联网普及对自身生存产生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的优势与电视媒体受到的冲击进行探讨,总结电视媒体的改革措施。

1 互联网的主要优势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传统电视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其中最主要的优势为互动性、共享与开放性、同步与异步性、时效性以及低廉性。(1)互动性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的传播上,用户在互联网上能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但传统的电视媒体信息的互动性不强。(2)开放性与共享性体现在用户既为信息的受众,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将信息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进行共享和传播,这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做到的。(3)在同步与异步性方面,互联网用户能随时看到网络服务器中的信息内容,异步性较强,但传统电视媒体只能在电子信号发出时收看到相应的节目;在同步性上,网络媒体能借助实时交流等方式进行同步性的应用,做到同步性的使用方式。(4)时效性体现在互联网信息内容的更新上,通过对网页内容的更新,就可以做到信息的传播,不需如传统电视媒体那样进行大量的编辑。(5)低廉性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使用与发布的费用较低,这与网络人员使用少、工作过程简化有很大的关系。

2 互联网对传统电视的影响

2.1 网络媒体的兴起减少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群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使得许多对原本对电视媒体需求不大,或电视媒体无法完全满足其需求的受众放弃了传统电视媒体的使用,特别是以年轻人为主的受众群。青年人与一部分中年人对互联网媒体的使用频率与依赖性越来越强,对传统电视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少,使电视媒体的受众群大量流失。

2.2 网络视频与电视媒体竞争

电视媒体的一部分优势,是具有时效性的综艺节目与影视剧等内容,这些内容在提高电视媒体收视率的同时,也是电视媒体抵御网络媒体竞争的有力武器,但随着网络视频网站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截取和盗用电视视频与影视剧,放在网络中,使电视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

2.3 移动终端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与发展,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上可以观看的视频、信息都可以在移动媒体中观看,这进一步影响了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专用的网络视频播放客户端成为网络媒体的发展领地,使用户增加了对网络媒体的使用量,进而缩小了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

3 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方向

针对当前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传统电视媒体要进行改革,才能在当前的视听环境下得到有效的发展。

3.1 建立网络平台,拓展传播渠道

各大电视媒体应在网络上进行网络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将新兴的科学技术与电视媒体传播进行结合,挖掘网络受众用户。其主要方法是在网络上建立各个电视媒体的官方网站,将在传统电视上播出的视频内容或资源投入到网站的当中。学习目前其他网络媒体的发展模式,将官网中的视频内容经过剪辑和归类,使电视媒体的频道、栏目、点播以及主持人简介与节目选择等服务得以开展,充分发挥电视官网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受众群,提升电视的收视能力。对于移动终端用户,电视媒体可以制作和发布移动客户端,使电视媒体取得移动终端这一有利的市场份额,提升电视媒体的传播能力。

3.2 打造品牌电视,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品牌意识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将自身的媒体进行品牌的创造和发展,使自身的发展具有品牌竞争力。为此,传统电视媒体不能单纯满足于将电视视频与节目“原装”地放在网络上,而要在创造官网的同时,打造具有特色的网络应用模式,在网络上打造自身的电视媒体品牌,使网络媒体具有品牌特色,为用户所知晓与喜爱,成为自身网络电视媒体发展的品牌优势。

3.3 创新传统电视营销模式

互联网对电视媒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代表其终结了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价值。传统电视媒体需要改革营销模式,通过改革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地方电视媒体,则要将电视营销模式与新媒体运行模式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原有电视营销资源的同时,整合广告包装的形式,从宣传的平台上重新打造自身的电视营销品牌,发展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

4 数字电视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为确保电视用户的使用体验,迎合电视媒体的受众需求,数字电视应运而生,数字电视是通过数字信号进行电视节目的传播,已在我国的各大中城市运行使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播、采集、编辑以及发射和接收,都通过数字化的技术与渠道进行,使原有的电视节目传播技术得以革新并得到充分的提升,数字电视的压缩技术和传输技术都属于双向线路、分辨率高达1000线的交互式电视系统。相比于原有的电视节目传输技术,能做到更迅速、更稳定以及更清晰的效果。

随着数字电视的广泛应用与传播,用户对其使用体验非常好。数字电视具有三个特点,高画质与高音质、多频道、高性能。数字电视能在高科技的带领下,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视服务,并为传统电视媒体带来更大的商机,新型的电视媒体将从电视输入到机顶盒制作开拓出新的产业与商业链条,为电视媒体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随着数字电视的使用,传统电视媒体的信号传输方法得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数字电视的传播方式,为电视媒体技术的革新,带来了便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机遇与挑战。

5 总结

互联网作为我国新兴的信息传播渠道,以不可估量的速度迅速在我国普及,使我国传统媒体受到了冲击和影响。以我国的电视媒体为主的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对自身的运作形式与传播条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改革,顺应形势,将自身建设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而走出一条适于自身的发展道路,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中青年的受众群。通过上述措施,传统的电视媒体在严峻的生存与发展形势下,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极大地解决了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电视媒体播放时效性的要求。与此同时,通过改进自身的传播技术,提升了电视传播的速度与质量,开拓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并为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综上所述,通过对自身技术与发展方向的改革,我国的传统媒体会减少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把握机遇,得到了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鹿白.网络时代电视媒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9).

[2]李丽军.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电视媒体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5).

互联网的挑战与困顿 篇8

从互联网问世初期, 到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认定互联网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互联网已经在多个层次上改变了新闻业的生态, 给新闻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Web2.0时代的来临, 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让新闻业态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使得双向传播有了大面积实现的可能。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截止到2015年12月, 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0.1%, 其中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18.5%。[1]这一数据表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人们可以借助它随时随地发布或浏览信息。

如果说互联网给新闻业带来的是变化, 那么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或许是革新。

第一, 传者不再局限于专业的记者编辑, 人人皆可成为传者。在过去, 传者主要集中于专业记者编辑, 互联网时代, 网站编辑依然占据了传者的地位。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传者日渐多元化, 除了专业人员, 还有大量个体化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第二, 媒介开始向手机等可移动化设备转移。有关数据[2]显示, 2015年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量达到5.2亿, 人们以往在电视、报纸、广播上获取新闻资讯的习惯开始向移动新闻客户端转移。在不同的媒介中, 用户用手投票。放下了过去的报纸和遥控器, 下载了手机新闻APP以浏览新闻资讯, 而这一趋势还会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而持续增长。

第三, 受者的主动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在传统概念中, 受者往往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他们并不能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要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 他们可以在新闻APP中自由定制所需内容, 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实现了在自己的“地盘”上做主。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的三大变化

第一, 移动互联网使新闻生产UGC化, 随之带来了新闻编辑的琐碎化。移动互联网用户生产新闻的场景大多都是在一个片段式的时空当中, 他们并不承担任何职业责任和风险, 所以用户在借助移动互联网生产新闻的时候, 主要是以介绍事件过程中的某一片断为主。在这样的预设条件下, 用户所生产出来的新闻大部分都是只言片语、没有前后关系的。因此, 在这些新闻生产出来之后, 编辑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虽然新闻的生产非常多元, 但是这些由用户生产的新闻并不是每条都能达到新闻的标准。所以, 编辑工作出现了琐碎化的趋势, 他们要在这些琐碎而海量的信息中, 找到适合用于新闻的内容并加以编辑。

第二, 移动互联网使得新闻编辑出现了把关的缺失, 需要编辑更具鉴别力。互联网的自由性使得新闻生产成了缺乏把关的信息表达, 这种自由性给新闻生产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弊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加把关的信息中往往真假消息混杂、谣言与真相同行, 而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且内容庞杂, 要做到条条核实、句句把关的确不易, 所以这一变化趋势对我们编辑工作的把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 移动互联网使得新闻编辑走向大编辑部的编辑方式。移动互联网继承了互联网的多媒体特性, 再加上其独特的移动性, 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接收这种多媒体产品, 文字、图片、视频等多要素的同步考量是移动互联网带给新闻编辑的新变化。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 传统媒体也开始发力移动互联网, 如《人民日报》为更好地统筹旗下各类渠道,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渠道的新闻生产, 建立了“中央厨房”式的大编辑部, 力图实现一次采集、多元传播, 同时为报纸和移动端打造各类新闻产品。[3]这种大编辑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方式的一次重要改变。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的三大挑战

首先, 编辑思维的革新是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的核心挑战。新闻编辑是新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整个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后端。在传统的新闻格局下, 新闻编辑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整套思维体系。但是随着新闻格局的变化, 固有的编辑传统思维也需要与时俱进。在过去, 编辑面对的是一些趋于被动的用户群体, 他们接受信息渠道有限, 并受着种种限制。但是随着媒体行业的繁荣和技术的发展, 用户不再被动, 他们主动选择、订制符合自我喜好的新闻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 编辑工作应该转变思维, 放弃过去“传者本位”的惯有思维, 转向“用户本位”的新型思维方式。

其次, 时效性的要求是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的首要挑战。传统的新闻编辑大多还有固定的截稿或者播出时间, 到了互联网时代, 这些截止时间都已不复存在,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时效性更是成了编辑的第一要义。如果说互联网已经冲破了传统新闻生产时间上的局限, 但还存在着空间限制的话, 那么移动互联网已经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 它使用户能够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无论用户在做什么, 编辑都能打破时空所限, 实时向用户推送重大新闻, 让用户能够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因此, 如何在保证“好”的前提下做到“快”, 就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的首要挑战。

最后, 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是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的全新挑战。传统的新闻编辑主要是以完整成篇、成片的方式来制作新闻, 而移动互联网受到网络带宽、流量和使用场景因素的影响, 编辑就不能把传统的长篇大论不加修改地直接放在移动互联网上。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物理时空大多数是在闲暇的片刻, 如在等车、排队。在这种片段式的阅读观看场景下, 编辑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信息进行碎片式整合, 制作出更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闻, 吸引用户点开新闻, 提高信息到达率。

摘要: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新闻编辑经历的是一个从变化到革新的过程。本文认为移动互联网给新闻编辑带来的变化主要是编辑的琐碎化、把关的缺失和大编辑部的形成等, 并指出了在当今新闻传播格局下, 新闻编辑所面临的思维革新、时效要求和信息整合等三大挑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新闻编辑,变革,挑战

参考文献

[1]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 2016.

[2]2015年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报告[R].速途研究院, 2016.

互联网的挑战与困顿 篇9

一、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

金融市场具有信息密度高、信息流通量大、产品虚拟化的特点, 而其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则是无物流、产品高度标准化, 这种虚拟性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加速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并显著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金融与互联网这种背景下的融合和转化将不可避免。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

(一) 金融行业的蜕变———金融互联网

金融互联网模式的发起者一般为传统金融机构, 主要特点为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现有经营业务进行改造, 通过互联网渠道突破传统经营模式中的地域限制, 利用互联网扩大自己的客户群体。

1.金融行业具备比较充足的IT技术积累

金融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 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收集、 传递、处理环节, 因此金融机构均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具体到证券行业, 从其发展初期证券交易所的集中交易、登记托管结算系统到证券公司保证金三方存管、门户网站的建设都体现了证券行业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但从本质上说,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驱动力主要集中于降低交易、运营成本, 提高风控能力方面, 证券公司在这一阶段并未将注意力集中于利用互联网提高其金融服务的用户体验方面。

2.移动互联网对金融服务业产生深远影响

2008年以来, 随着3G通信的普及、以安卓、IOS为代表的移动操作系统的迅猛发展, 传统桌面互联网流量迅速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工信部2014年数据显示,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惊人的8.38亿,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更是高达1.33亿G。1移动互联网以更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更碎片化的使用习惯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 互联网企业的升华———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起者通常是IT企业, 它们利用各自在互联网上建立的独有的生态环境与已经积累的巨量的客户群体, 利用第三方支付等手段发展顺应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线上服务业务模式。

1.支付结算—金融服务的入口

交易是金融服务的核心环节, 而一切交易最终离不开支付结算。作为互联网企业, 天生具有强烈的入口意识, 想要向金融行业渗透, 必须抢占金融服务的“入口”—支付结算。作为当前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巨头,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中国互联网用户快速成长的过程中, 积累了巨量规模的客户, 为满足其客户日益增长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均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式为客户提供支付手段。数据显示, 2012年互联网交易的总金额为38 412亿元, 同比增长70.46%, 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2万亿元的18.54%。

2.利率市场化—用户需求切入点

近年来, 伴随着中国货币发行量的增大, 通胀率也是居高不下, 而银行存款利率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人们对于既能满足日常支付要求, 又能提供较高收益率的金融产品产生了较大需求。

2013年6月, 支付宝宣布推出一款为支付宝用户定制的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 通过余额宝, 支付宝用户可在实现当时存取的情况下, 实现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在余额宝示范效应下, 腾讯微信、苏宁易购、京东纷纷推出对接货币基金的余额理财类产品。

3.互联网投融资—回归金融的本质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 无论其形式如何, 最终要回归为实体经济投融资服务的本质。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营商, 阿里巴巴在利用互联网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为全行业树立了标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自成立以来, 通过其平台商户经营状况、结算数据、信用历史等大数据驱动, 实现了贷前、贷中、贷后封闭的资金链条管理, 在不断提高客户资金需求精准度的同时, 大幅度降低了坏账风险。 同时依托互联网审核、放贷, 大大提高了资金运用效率。

二、互联网与券商的结合

自从2000年《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发布以来, 投资者第一次感受到足不出户就能炒股的极大便利。至今, 这项最早、最基本的网上炒股业务仍是券商与互联网结合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

从目前来看, 券商与互联网的结合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在与互联网深入结合的过程中, 券商主要的优势包括:

(一) 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适合互联网零售金融发展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 投资专业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专业水平不高的中小散户投资者长期占据较大比例。 这种客观的投资者结构的失衡在一方面制约了证券市场向专业化、成熟市场发展的速度, 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 巨量的零售客户也为券商通过生产标准化产品、利用互联网进行零售客户财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 大型券商互联网系统建设具备一定积累

目前证券行业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较为普遍和成熟。从最初的网上交易终端到各证券公司门户网站, 再到现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服务, 证券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已实现了多次业务升级。在监管机构对于证券行业业务创新的大力支持下, 近年来证券公司在业务账户体系的重构、非现场服务方式的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 业务种类齐全, 具备一定的抗冲击能力

从目前来看, 互联网对于证券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纪业务领域, 这类业务准入门槛较低, 容易受到冲击。而其他业务如投资银行、融资融券、回购等由于对人才、资本金等的要求较高, 互联网在这方面很难对券商产生影响。

虽然券商具有上述优势, 但是劣势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一) 对经纪业务的依赖性较强

证券市场的牛熊波动让长期依赖通道佣金收入为生的券商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 2010—2012年三年, A股市场成交额54万亿、41万亿、31万亿, 同期国内证券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 378亿、829亿、650亿, 实现净利润819亿、461亿、372亿。1

中国证监会证监发[2002]21号文宣布了中国固定费率的佣金收取标准终结。而随着2008年放开营业部迁址、服务部升级及2011年营业部新设的放开, 业内竞争日趋激烈, 佣金标准一路下滑。券商行业在市场波动与佣金费率下降的双重打击下, 盈利水平连年下滑。而开放、免费是互联网的天性, 一旦网络证券经纪公司获批设立, 其凭借费率利器, 必对于传统券商的经纪业务将产生不可避免的冲击。

(二) 在分业经营、混业服务模式下的创新竞赛处于不利境地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体制, 但居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要是综合性的, 伴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和通货膨胀加剧, 金融市场迫切需要提供能够满足国民财富保值增值的产品和服务。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深化, 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 金融产品种类和金融业务的逐渐增多等一系列因素推动国内金融行业向着“分业经营、混业服务”的趋势发展, 在此背景下银行、信托类等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创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 通过满足客户多样化投资需求迅速切入证券市场, 抢占市场份额, 做大做强, 但相比较而言, 证券公司受制于常年依靠牌照红利赚取佣金的“坐商”思维与缺乏产品创新意识, 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远远落后于其他金融机构, 在市场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整体规模却越做越小。尽管近年来证券公司为了生存发展不断尝试创新改革, 试图寻找一条具有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但到目前为止, 证券公司在混业服务的创新大赛中仍然面临逐渐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三) 监管严格导致券商无法适应新的竞争格局

目前部分证券公司对于通过互联网金融方式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已经有所认知, 但相对互联网企业或是其他传统金融行业而言, 证券公司互联网金融业务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究其原因, 首先, 由于业务牌照保护, 证券公司长期以来依赖牌照红利盈利模式致使多数证券公司危机意识普遍不足。在面对竞争过程中多年养成的“坐商思维”下, 券商无法接受通过创新自我革命的转型阵痛。

其次, 证券行业作为高风险金融细分行业, 长期以来面临较为严格的监管措施。现有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在开展过程中, 在操作留痕、审核时效性、适当性管理等方面均要符合复杂、严格的监管要求。由于现有制度对证券公司业务流程设计要求较高, 流程相对复杂和烦琐, 无法适用互联网时代客户至上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 证券公司网络营销受限较多。如按照现行规定, 证券公司在开展网络营销时不得宣传收益率, 经纪人等营销人员不得通过互联网络、新闻媒体从事客户招揽和客户服务等活动, 营销人员从事网络营销活动受到较大限制。反观目前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则面对监管空白, 通过对其预期收益率大肆宣传达到营销目的。

(四) 传统思维妨碍互联网业务的开展

券商作为传统金融行业,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 开展业务首先强调风控。而互联网企业诞生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开展业务首先想到的则是怎样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两者的思维角度不一样, 带给客户的感受也不一样。

以支付宝为例, 天弘增利宝作为一款普通的货币基金, 通过支付宝的包装, 一方面, 阿里巴巴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构了传统的基金销售模式, 通过完美的用户体验设计使基金销售过程与支付宝支付结算功能融合;另一方面, 在产品类型选择上, 选取货币基金作为对接标的, 其流动性、收益等风险特征契合了当下利率市场化环境中的用户需求, 产品上线后, 其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 余额宝对应的货币基金—天弘增利宝规模已经突破5 000亿, 用户超过8 000万人, 超过整个A股市场投资人规模。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经纪业务作为券商最基本的基础性业务之一, 在互联网面前受的冲击也最大。近期, 国金证券和腾讯合作推出了万分之二的佣金费率, 而后, 中山证券也与腾讯合作更是推出了零佣金, 虽然这项业务很快被监管机构叫停, 但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下降的佣金, 券商的经纪业务主要依靠通道业务收入的模式越来越难以维系。 因此, 经纪业务是这场变革中的重中之重。券商由以往单纯以通道佣金为主的前端收费盈利模式将逐步向以管理费用为主的后端收费盈利模式进行转变。

纵观证券市场发展比较早的发达国家, 在这方面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 以加拿大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为例

1983年, 加拿大取消证券交易固定佣金制, 推行协商佣金制。固定佣金制被打破, 经纪业务收入日趋萎缩, 当年的加拿大证券业务, 与中国当前情况相似, 仍然以股票交易、金融销售产品为主, 对客户提供的服务仍仅限于传统的投资业务, 收入结构依然是佣金为主。随着混业经营模式的日趋成熟, 证券、保险、银行、信托四大金融行业的服务边界日趋模糊, 加拿大财富的世代转移, 人口的老龄化, 更具知识型客户的出现以及法律体制完善等因素催生出一系列财产保值增值、税收、退休规划遗产管理等需求。加拿大财富管理由此孕育而生。经过三十多年发展, 加拿大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收入组成中, 财富顾问收入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提高, 其基于客户资产规模的“收费收入”已经超过了15%, 在过去十年中提高了5倍。

(二) 金融O2O—线下轻型营业部与线上互联网服务的融合

爱德华琼斯公司成立于1922年, 1941年成为纽交所会员。主要以社区为主, 是全美金融服务业里最大、盈利最高的零售经纪商。

爱德华琼斯的“轻型营业部”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每个“轻型营业部”仅配备财务顾问和行政助理各一人, 目标客户群体始终专注于保守的个人投资者, 他们从客户的目标出发, 充分评估客户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 使用定制化解决方案去帮助客户实现目标。爱德华琼斯的财富管理模式是完全服务财务顾问模式, 能够提供方案以满足客户投资和财富管理的需求, 也能满足客户独特的投资需求。

爱德华琼斯坚持宣扬自己的价值主张, 坚持“轻型营业部”发展模式的道路, 在当前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社会环境中, 对中国券商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中国本身广阔的国土面积决定了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不可能完全通过物理网店覆盖全国的客户。而证券行业当前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局面下又迫切需要证券公司具备差异化的素质, 得到客户的认可。

互联网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快速向方方面面渗透, 并对人们产生影响, 如果我们不能尽快适应这种格局, 必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我们只有主动应对, 迎难而上, 才能在这场大变革中实现大发展。

参考文献

3C厂商互联网化的机会与挑战 篇10

谈起3C的出现, 先从2003年非典说起, 非典的到来戏剧性的给了电子商务一次证明自身优势的机会, 而电子产品因其标准规范、型号确定、附加值高, 成为了众多网络商家的首选, 其中电脑 (Computer) 、通讯 (Communication) 和消费电子产品 (Consumer Electronic) 三类电子产品成为了交易的主体, 3C几乎成为IT产品的代名词被人所广泛接受。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 中国的网上购物网站2009年12月月度覆盖人数已达1.9亿, 日均覆盖人数超3000万, 其中3C产品网购排名位居前三强。随着竞争加剧, 众多3C厂商纷纷由实体店转向互联网领域, 把3C营销的互联网化作为新的突破口。

2 3C营销模式的基因突变

2.1 3C柜台延伸瓶颈

传统的3C厂商销售网点多是聚集在城市的电脑城或科技市场, 当电脑城的柜台不能满足厂商扩张的需求时, 家电卖场柜台也成为3C的新战场。在国美和苏宁的卖场, 传统家电早已被赶到了楼上, 一楼的黄金空间早被3C厂商所垄断的。

然而, 柜台的延伸毕竟是有限的, 而顾客需求是无限的。在柜台覆盖不到的城市盲区、延伸不到的县乡农村, 3C厂商把期望聚焦在了网络渠道上。

2.2“柜台+鼠标”后者居上

3C厂商明白:与其在柜台浅海竞争中零和博弈, 不如另辟蹊径, 用鼠标开辟一个新的蓝海区域。

2009年7月, 苏宁宣布在国内32个城市实现苏宁网上购物商城的B2C业务。苏宁决心从2010年开始, 把原来由“多渠道销售管理中心”来负责的网上商城, 独立门户, 直属于苏宁营销总部, 开始实现“柜台+鼠标”的两条腿走路。

传统3C卖场销量开始下滑也使得联想、戴尔等3C企业纷纷加大网上销售的力度;神州数码的“享购网”也在2008年年底上线, 并在开张后的几个月内, 就宣布单月销售额突破1000万;宏图三胞也于2009年5月推出了自己的网上商城。传统IT卖场颐高、太平洋等也均推出了自己的网上购物平台, “柜台+鼠标”的3C模式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2.3单一鼠标义无反顾

和“柜台+鼠标”发展模式不同, 京东商城创始人、CEO刘强东在2004年就果断放弃“全国连锁布局, 超越国美”的初衷, 毅然投入网上商城的运作。

单纯的鼠标模式以其独有的优势摆脱了柜台空间的局限, 避免了人为因素的销售干扰, 实现24小时的无缝隙销售和服务, 获得3C消费者的青睐。2009年, 京东商城年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 预计2010年将突破100亿元。随着3C产品订单的盈利性得到认可, 众多图书、食品类网上商城也不断拓展3C网络销售业务, 成为单一鼠标型3C网售的一员。

3 3C网络模式的困扰

3.1如何盈利

亚马逊从创立到盈利用了8年, 当当网用了11年。3C网售盈利是否会更加漫长?3C厂商是否都会在长期的网络等待中死去?京东商城用实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2009年京东开始盈利, 距离2004年其创立只有5年。京东以年均34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2009年京东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预计2010年过百亿, 而国美从创立到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用了15年时间。

分析3C网络销售的盈利模式, 我们发现主要来源于四个途径:一是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这是一般3C厂商获得收入的主要部分;二是信息提供, 建立顾客数据库, 收集顾客信息, 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向企业提供有价信息;三是交易中介费, 买卖双方按成交金额各支付一定比例交易费;四是广告收入, 播放在线广告或出售广告空间。

从京东的现有模式中, 第一种显然是身处发展初级阶段的京东主要来源, 其他三个暂不具备基础和条件。

3.2如何协调

3C厂商最核心的管理在于两种关系的协调:对于3C企业, 重在线上渠道和线下营销的替代关系协调;对于3C商家, 重在传统模式和网络营销之间的互补关系协调。

许多3C企业惧怕“脚踩两只船”, 他们担心这样会制造渠道冲突, 惠普就担心如果在网上销售电脑, 将会使零售商抛弃自己。而戴尔也曾担心如果笔记本进入线下销售, 只会分散原有在线优势。不过很快他们就想明白了:与把市场丢给竞争者的风险相对比, 激怒自己的渠道伙伴的风险还算能够承受。即使他们自己不去抢占这些空白市场, 竞争者也会不断蚕食的。

创新科技为京东特价制定特款产品, 可以说解决了3C的两大协调难题。特供产品是传统销售为了避免渠道冲突的专用法宝, 将特供3C产品引入网络商城, 同一产品不同型号的1、3、5放进京东, 2、4、6的进新蛋, 这样既避免了价格透明, 又避免了渠道商间直接竞争, 问题迎刃而解。

3.3如何体验

网购的缺点在于无法真实体验, 单靠看谁的商品照片清晰、拍摄水平高超是不能打动顾客的。未来的竞争是用户消费体验的竞争, 而消费体验是留住用户的关键因素。

如何让网络销售能够像家电卖场一样将虚拟3C实物化, 让产品与顾客全面对接, 通过现场展示和体验, 凸显不同产品的价值?体验产品、体验服务、体验效率, 这一切都依赖于现实体验系统的完善。早在2005年初, 惠普就将自己亚洲最大的数码体验中心建在了卖场中, 让顾客不再是“看图片选择、听销售员解说、摸模型决策”。

如何建?是像惠普一样借船出海, 还是像联想那样自食其力?3C厂商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体验方式。而无论建立哪一种体验中心, 其目的都是将虚拟3C实物化, 让3C从现实中来, 再回到现实中去。

4 3C网络模式的创新挑战

4.1有价值的持续创新

名不见经传的淘宝夺取了易趣的大好河山, 那么谁又将是3C网络销售的终结者呢?事实上, 大多数厂商的失败并不在于不知道创新, 而是创新的效率与竞争对手相比较为低下, 互联网化的3C需要用崭新的创新来证明并维护存在的能力。

所谓创新, 应当是能够在原有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升华的新价值实现组合, 这种组合应当具有革新、高效、可持续的特点。网络页面的绚丽, 图片内容的动感, 搜索引擎的扩容等等这些都只是高级的重复。3C网售的创新重在突破传统以产品为销售核心的思维, 向信息和服务为中心的价值实现转型, 形成价值的可持续传播。

4.2厂商与消费者共振

3C产品的特点是升级和更新速度快, 每种产品都需要不断的维护, 而消费者大都不是专业的人士, 这就需要购买前的专家咨询、购买中的产品专业评价、售后的专业服务。线下卖场很难满足顾客对产品各种问题及时而又全面服务的要求, 而这正是网络商城的优势。

一是通过建立在线咨询, 和顾客实现在线沟通,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避免诸如“惠普质量门事件”的持续酝酿导致最终集中爆发。

二是建立3C专家论坛, 将顾客集中的问题开设专栏一次性回答, 提高问答效率;对那些因使用不当或升级系统等简单求助, 通过在线指导顾客自助完成, 这样既可以减轻线下维修站的负荷, 又能减少顾客来往和现场排队的时间。

三是建立顾客讨论区, 让顾客评判产品和网店服务的优劣, 一方面是企业方便快捷的了解到顾客对产品的反应和需求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顾客间形成“3C俱乐部”, 通过口碑相传形成核心顾客群。

4.3从简单加法到3C网络融合

3C=C+C+C, 简单相加改变不了原有产品的属性和功能。从IT产业发展规律来看, 硬件只是载体和工具, 3C要实现质的飞跃依赖的只能是服务和内涵, 即通过软件开发和网络融合, 将电脑、通讯、消费电子联合起来, 开发3C网络融合产品, 既能通话、发短信、拍照、录像, 又能娱乐、电子化办公、接投影仪,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实现信息的融合应用, 让顾客真正体验3C产品的价值。

当“呼机、手机、商务通, 一个都不能少”时, 手机的功能外延解除了男人腰带的武装和女士坤包的重量;当3C从电脑城开始搬进家电卖场时, 京东网络销售让传统厂商有了莫名的恐慌;当3C开始向未来的4C甚至XC进化时, 谁又能让我们眼前一亮, 并将这种光亮持续下去呢?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摘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商业经营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本文从3C厂商的经营现状着手, 分析现有经营模式与网购模式之间的联系与挑战, 提出了困扰3C厂商互联网发展的问题所在, 指出3C未来发展和创新的道路和途径。

关键词:3C,网购,模式

参考文献

[1]钟时.数字家庭拉动3C融合[J].科学时代, 2004, (23) .

互联网的挑战与困顿 篇11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职业教育 挑战 对策

一、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各行各业之间的融入愈发深入,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思维以及处理事务的方式。职业教育作为社会职业人才的培养方,其培养成果一方面决定着学生能否在走出校园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更好地生活,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否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不断进行改革。

二、“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1.冲击原有的职业岗位

在2014年出版的《与机器人赛跑》一书中,作者就目前失业率较高的局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发现,导致当今社会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国内以广东省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也纷纷加快了“机器换人”的进程。电子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机器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劳动力需求随之显著下降,原有的职业岗位受到了严重冲击。如何使学生在“机器换人”的时代背景下提升自我价值,成为岗位的主人,是职业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2.增加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压力

新的教育需求要求职业教育者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这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无疑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下,教师通常会根据旧有的从业要求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计算机的学习通常仅在计算机公共课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开展。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学的方方面面,这对教师的互联网使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思路的提出,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网络课程的相关技术,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

3.教学模式面临全新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他们追求更为平等、高效、自我的信息传输模式。此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如不及时加以调整,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烦闷,学习效率难以提升。因此,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此外,新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三尺讲台、黑板板书的教学方法,互联网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更受学生的青睐,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巧妙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切实打造适合当代学生发展的职业教育,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三、“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1.教育者要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网络时代

要想充分适应“互联网+”时代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成为时代的引领者,首先要完成思想上的转变。这不仅要求教师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而且要把互联网融入思维体系中,用全新的理念与认知模式更新自己的思想,进而改变教学方式。例如,在慕课制作培训的过程中,遇到没有掌握的问题应该怎么做?很多教师选择将问题记下来等到下次培训时向培训教师请教。这样的做法是传统思路的体现,在互联网思维下,教师应主动通过网络寻求解决办法。这样的思路同样适用于日常授课。只有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将互联网作为日常教学的必备元素,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教育。

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传统的校企结合通常是将学生送到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厂家进行实习,在“互联网+”时代,校方还应加强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的合作,将各个专业的学生介绍到这些企业中,了解互联网公司的经营模式,并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融合。此外,还应促进互联网企业对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为网上创业的学生建立后台维护、资源共享等多种服务与技术支撑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自主创业、促进电子商业发展的号召。

四、小结

总之,“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大势,只有适应时代潮流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模式。当代职业教育应着眼信息技术发展,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做出变革与调整,方能跟上时代,使职业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车明朝.互联网+: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

[2]毕冉.“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

[3]周纯玉.“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

互联网的挑战与困顿 篇12

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机遇

(一)《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开发布,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普惠金融将正式升级为国家重点战略,为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竞争提供了平台;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营提供了基本法律架构及保障,利好叠加。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为银行管理者提高了认识未来发展方向。马云金融帝国的出现,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启示和舆论压力,许多人通过鼓励阿里金融来表达对银行改革的期待和要求。迫使中小商业银行必须长期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和发展,必须不断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改进业务流程、数据处理和业务服务。未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有可能颠覆我们对银行的认识。

(三)互联网技术,为中小银行发展提供了广阔利用行业优势空间。未来银行和互联网企业谁能在数据为王的时代抢占制高点,还是个未知数。相对互联网企业,毕竟银行更懂金融,只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及早部署,也没那么容易被抢走饭碗。

(四)互联网金融及技术技术为中小银行提供了管理技术保障。大企业病的本质是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幅度之间不匹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导不畅等原因造成的。在银行信息化初期,系统之间的专业分割、标准不一、流程过长,运行成本高,部门各自为战,信息传导迟缓,市场反应迟钝。随着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有望得以解决。

(五)互联网金融为改善和提升客户服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小微企业贷款和消费贷款方面。中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提前发现潜在客户和客户的潜在需求,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主动向客户提供信息和服务,互联网金融为服务企业提供了技术手段。

(六)互联网金融及技术为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决策工具。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突破地理距离限制,实现小微企业网络社区化,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熟人社会”,通过捕捉及整合相关人际关系信息,并进行合理分类,使得小微客户信用行为透明度大大提高。互联网收集和监控的是第一手真实信息,做的是“场景性评审”;而银行传统的线下审核只能靠客户经理搜寻各种第三方资料,做的是“转述性评审”,第一手信息比第三方资料更可靠和准确。

(七)互联网金融及技术为中小银行降低成本提供了机遇。贷款和电商结合,实现了互联网供应链融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融合和在线控制的实现使贷款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随着信用数据化,传统抵押贷款模式将越来越多地被信用贷款模式所取代。

(八)“互联网+”时代给产融结合带来新的机遇。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原有的产融结合模式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从传统“由产到融”一新兴互联网企业“由产到融”;从传统“由融到产”一金融企业接入新兴互联网企业或互联网金融平台;从股权、债券的融合一双向的智力与战略融合;从资金配置的融合一支付清算、风险管理、信息管理融合;从大集团内部金融资源整合一技术支撑的新型融合+外包,都需要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

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目前主要包括互联网支--如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手机银行;互联网融资--如P2P融资、众筹融资、阿里小贷;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如网上卖保险、基金和理财产品等服务。新的金融形式既对传统金融机构和业务,形成了直接冲击,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问题。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特别是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数据挖掘等相结合产生的新兴领域,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创新型金融模式。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主导业态革新,同时利率市场化加快、增长方式面临转型等当前特殊的经济形势,也客观上为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及提出了挑战。

(一)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的挑战。主要是传统中小商业银行的网络化,券商交易业务的电子化,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升级。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传统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渠道的网络化。

(二)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挑战。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支持下迅猛发展起来。如支付宝、美国的PayPal、Digital Goods等,是支付体系与互联网的融合,也是互联网金融中的“基础设施”。

(三)互联网信用业务的挑战。包括网络存款、贷款、众筹。网络存贷款最主要的业务就是P2P,通过网络贷款平台,资金需求和供给双方在互联网上完成资金融通,它完全脱离传统商业银行,是脱媒的典型表现。众筹则是集中平台上众多参与者的资金,为小企业或个人提供资金支持。

(四)网络虚拟货币的挑战。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比特币。网络虚拟货币存在与真实货币转换的可能性,将使得互联网金融与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交织在一起。

(五)对信贷和支付结算等传统业务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渗透,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冲击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通过P2P借款、电商小额贷款、众筹融资等业务挤压银行现有的部分中小微企业融资类业务;通过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形式影响中小商业银行的投资理财类业务,同时分流中小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互联网金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创造价值。

(六)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挑战。目前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类货币基金,具有T+0交易、免费申赎、稳定且相对高的收益、便捷支付消费等特点,而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中最为积极的基金公司在淘宝上销售最火的也是低风险型产品,高风险产品鲜有人问津,互联网侵入传统中小商业银行业务范畴。

(七)互联网金融组织架构的挑战。传统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已远远不适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构建新的互联网金融组织架构;一是成立渠道管理部,统一管理电子渠道与物理渠道。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以及ATM等电子渠道以及传统的网点柜台纳入专门的管理,由渠道管理部统一进行管理,向客户提供一整套的渠道解决方案,多渠道整合管理策略为中小商业银行合理利用、调配渠道资源奠定了基础;二是电子银行部作为后台支持部门。对电子银行的产品开发需求通过与科技技术部进行沟通协调,开发完成后的推广工作再联系业务部门进行销售推广,作为向其他业务部门提供销售的支持部门。

(八)搭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开放式金融平台的挑战。互联网金融要求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中小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上需要深层次变革,充分挖掘金融服务,将电子银行从“交易主渠道”上升到专业化、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信息、资金、产品服务手段;同时,保持平台的开放性,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增强客户黏性。一方面,要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和业务联盟,聚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多方资源,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要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全流程的业务链条,为客户提供资金流、信息流服务以及全场景金融解决方案,建立合作共赢、互补发展的共生关系。

(九)目标客户群开展定制化服务的挑战。互联网金融要求具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且全力维护客户同质性,提供标准化服务,减少技术上的过多创新,以降低服务成本。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客户的精准定位,有针对性的对目标客户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营销和服务,降低传统营销成本,提升营销效率。

(十)中小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挑战。互联网金融以其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构成的运营方式已基本形成,金融产品创新空间较广,将促使中小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对该领域的布局,对深处于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的中小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转型机遇及挑战。一是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打破了传统金融体系的地域限制,使得金融机构可以更高效地服务于多层次客户,实现核心客户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升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二是有利于加快业务创新。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金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客户对线上和线下高质、高效金融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高,差异化的产品将是赢得竞争的关键;三是有利于学习同业先进经验。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业务,突破经营场所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制约,直接获得更为全面、真实的内部及外部信息,并对此做出更为有效的分析、判断及反馈。

中小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一)开拓直销银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深入应用,社会消费习惯和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从而引发金融行为模式一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改变,在线直销银行正是中小商业银行的提前布局机遇。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跨区域开展业务,则是中小银行拓展直销银行的最佳机会。

(二)搭建电商平台。如果说中小商业银行设立在线直销银行的推动力来自于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分流和业务分流,那么开设网上商城的推动力则来自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改变。依托大数据的创新,自身主导搭建网上商城,积累交易数据,成为中小商业银行的最终选择。

(三)网上银行转型。中小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其便捷、灵活、高效的特点,深受中小商业银行和客户推崇,发展快速。但由于其设计理念是作为银行柜台的延伸和产品的销售渠道,网上银行更像一个操作平台,只是面向自身客户,资金在银行内部封闭运作,不具有获客和经营功能。基于此,中小商业银行应推动网上银行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一是开发针对网络客户的专属产品,丰富产品线;二是打造应用场景,寻找入口,增加获客功能;三是引入互联网思维,简化流程,提高便捷性;四是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形成网上银行优势。

(四)开发社交平台的金融服务。互联网、移动通讯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带来新的竞争对手的同时,也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会。中小商业银行应借助社交平台的便捷性及其积累的庞大客户群,推出微信银行、微博银行等。一方面,丰富产品宣传和品牌传播渠道,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基于社交平台,融入网点查询、转账支付、交易提醒、理财购买、无卡取款等功能,构建起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第三,通过开发微融资、微理财等专属产品,在营业场所或其他场所引入自动获取微信客户并推送产品信息的技术,实现主动获客,提高经营能力。

(五)大力拓展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便捷性和高客户体验度。中小商业银行大力拓展移动金融正是对这一点的积极应对。概括起来,有如下做法:一种是传统网上银行移动化,推出手机银行,打造掌上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另一种是与互联网企业等跨界合作,推出专门的移动金融APP,融合金融服务、消费、娱乐等场景,构建移动金融生态,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基于NFC-SIM卡模式的手机近场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

(六)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关键在于,通过电商平台积聚商品供销的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或产业链,进而积累交易信息。这正是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所在。中小商业银行应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在推进路径上,一种是与第三方合作,如与物联网平台合作、与电商合作供应链金融产品;另一种是自主开发产品,如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线上供应链金融更加智能和开放,银行从对资金的管理到对交易对手的管理,不仅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支付等传统资金服务,还融入理财、订单管理,甚至账务处理等功能。

(七)实体网点智能化升级。随着互联网的深入运用,网点面对面的柜台交易日益将被自助交易和网上交易所替代。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应着手开展实体网点的智能升级。一是重新进行功能布局,增加智能化自助交易设备,如VTM、ITM、自助发卡机等,甚至打造无人值守的智能轻网点,打破交易的时间限制;二是在传统业务流程中引入智能元素,如借助移动pad,更高效和便捷地为亲临网点的客户提供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度;三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和服务,打造O2O金融服务新模式。同时,积极探索与咖啡店、商店、社区等合作,推出新型网点业态。

(八)线下业务线上化。一是丰富网上银行产品,实现线下产品同步线上化,主要集中在理财业务领域;二是开发线上贷款业务,实现线上申请、受理和审批,提高处理效率;三是针对某项业务领域,整合线下所有相关服务,打造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围绕中小企业存、贷、汇等金融需求,开发企业在线信用评级、网贷易、惠结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实现与银行中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对接,形成从客户接触、跟进营销、商机发掘、产品销售到在线业务办理的全链条经营模式。

(九)精耕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近年来,农村互联网金融不断探索、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农村金融模式,像阿里巴巴、京东、一亩田集团等企业,都纷纷向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的互联网金融迎来新态势。互联网金融与三农结合带来乡村巨变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试水农村市场,并给乡村带来了蓬勃生机,中国的农村人口众多,巨大的市场加之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为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成长性和革命性的巨大空间。“三农”领域存在大量的金融需求,如果得到一定的释放,将是一个上万亿的市场“蓝海”,但这也是难啃的“硬骨头”,面临诸多挑战。建立一个符合农业特点、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发挥好农村新型合作金融、微型金融等的积极作用。

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对策建议

(一)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是互联网金融“基本法”,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法律实质,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进入了规范市场秩序发展阶段,纳入了法治化和依法监管的轨道。对照《指导意见》“照镜子”,进行“查缺补漏、创新发展、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确保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

(二)引入新技术,实施信息化银行战略。商业银行应转变信息科技理念,使信息科技从面向经营转向经营与管理并重,从科技支撑转向科技引领,全面推进实施信息化银行战略。核心是通过深入运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尽最大限度提高业务运行效率、科学决策水平和客户体验度。具体来说,在经营上,打破传统银行基于资金在体内自循环的经营模式,主动延伸服务链条,使金融服务与客户交易行为(包括消费、生产、投资等各方面)深度融合,并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交易上下游,搭建交易平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金融服务平台;此外,通过建立网上商城、与平台企业合作等方式,构建在线商业生态,积累交易数据,挖掘客户金融需求,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线上获客和在线经营。在管理上,加快整合内部各交易系统的数据资源,引入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客户行为特征和市场趋势,实现基于客户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和精准营销。同时,积极构建整合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指标规则,形成面向不同层级管理者的报表体系,提高管理决策的数据支撑水平。

(三)整合资源,平台切入。平台经济是互联网金融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围绕“金融”这一核心,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以客户平台为基础,以服务平台、产品平台和功能平台”为支撑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在客户平台方面,或者构建网上商城,或者与电商合作,或者与物流、电信等拥有庞大客户资源的龙头企业合作,或者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客户资源的有效整合,搭建具有不同特色的众多客户平台,实现快速获客。在服务平台方面,打通网点、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客户经理以及客服中心等不同服务渠道,形成区别于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渠道优势。在产品平台方面,既要实现线下产品的线上化,更要致力于开发针对性的线上金融产品,更重要的是将众多产品按功能整合,形成一站式、全方位的综合产品平台。功能平台方面,围绕客户商业行为和交易行为,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上下游商业场景,打造一个集生产、生活、消费、投资等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平台,实现客户与金融服务、产品之间的有效联结。

(四)包容并进,合作渠道多元化。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通过跨界整合实现金融与客户行为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建立相对完备的互联网商业和金融生态。在这方面,商业银行虽然拥有丰富的金融经验,但需要实现向线上的转换;虽然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但缺乏将其转移到线上的应用场景,且没有实现集群化、平台化的整合。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与各类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打造适合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的生态环境。一方面,积极与第三方支付、电商企业合作,开发针对性金融产品,借助其平台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探索与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合作,将自身金融产品与其手机或服务捆绑,实现营销前移;第三,与实体商家开展合作,基于实体商家的线下商业环境,融合金融服务,构建线上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应用场景,实现批量获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最后,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具有特色、适合互联网应用的金融产品,形成产品优势。

(五)差异化定位,保持竞争力,实施专业化经营。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建立与互联网精神相适应的专业化经营体制,是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关键。为此,商业银行可以探索成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或事业部,在公司内实现互联网化运作,建立与互联网企业相一致的薪酬激励、人才引进以及产品创新机制,以此解决银行体系内传统机制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公司或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的科技开发机制,避免银行传统业务的开发需求挤占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开发效率。同时,建立专门的客户体验团队,帮助产品开发人员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完善产品功能,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此外,针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速度快、潜在风险或漏洞多、后续完善频率高的特点,建立快速补偿和风险容忍机制,对新产品设定风险容忍度,一旦客户使用新产品因非自身原因出现风险,则给予快速补偿,切实提高客户体验度。通过体制改革,重新建立与传统做法不同的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弥补与互联网企业的差距。

上一篇:企业品牌与文化建设下一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