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精选8篇)
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 篇1
2012NEC创新解决方案展 专题研讨会现场实录
~~智慧城市~~
【第一场:NEC在智慧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 演讲者:NEC中国战略发展部 总经理 唐力
唐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我是NEC中国的唐力,欢迎参加2012 NEC创新解决方案展,我接下来就NEC过去几十年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工作向各位做一个汇报。
今天我汇报内容主要是NEC针对智慧城市的安心安全、防灾应急、医疗保健、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能物流、节能环保、和云计算等领域探索与解决方案。
首先我先对NEC做一个简单地介绍。NEC成立1899年,至今有113年的历史,目前在全球的员工超过12万名。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日企之一,NEC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刚恢复时候就向中国引进了移动式卫星接收站系统。随后NEC在中国开设北京事务所,接着为国产化合作(技术转让)做了大量的工作。典型案例有首钢NEC(半导体)、天津NEC(交换机)、武汉NEC(光通信)、上海华虹NEC(半导体)等。NEC在中国还开展了解决方案业务,成立了中国研究院,开展了IT网络产品的销售。NEC大力拓展在中国的软件外包和国际采购,是日企在华最大的软件外包发包商。从2010年开始,为强化中国在全球事业中的重要性,NEC将NEC(中国)提升到与欧洲、美洲、拉丁美等各大区并列的同一级别,成为NEC的世界五大区域总部之一,统管NEC在大中华区的60家独资公司。
上面这张图展示了NEC在中国的IT服务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在纵向产业链上,由IT网络平台开始,往上到IT解决方案,再到高端IT咨询服务。从横向行业链上,包括政府公共事业,制造装备事业,流通物流事业等,以及和这些领域都相关的云计算,它包括IaaS、PaaS和SaaS应用服务,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我接下来向大家展示的是NEC针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诠释: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NEC首先构建4个层面的社会基础设施,其包括能源流,信息流、物流/交通流,和人流。在这些基础上构建智慧城市的各种应用。我们侧重于四个领域应用:首先是安心安全,比如说人脸识别和防灾应急等;接着是健康保健,比如说智慧医疗、老人中心、移动医疗等;再者是节能环保,包括楼宇的能源智能管理、电动车充电电池、和快速冲电桩等;最后是交通与物流,包括各类物流解决方案、仓储/运输物流解决方案、物流云平台、以及智能交通等。
在上述NEC针对智慧城市的众多解决方案中,我首先就NEC在安心安全/防灾应急方面 的解决方案做一个介绍。
首先,我介绍一下NEC的城市综合监管系统。城市综合监管系统,可以在四个层面(信息层面,交通层面,在能源层面,及安全层面)对城市的信息进行搜集,然后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对各种事件进行监督、管控和预测。
NEC城市监管中心在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首先通过各类视频监控和传感器收集城市各类信息和数据,然后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与统计,来把控城市状态,管理目标绩效,和发送报警信息等,从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和降低城市运营成本。
NEC在防灾应急方面已有40年以上经验。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包括泥石流、台风、海啸等,针对这些领域防灾应急,NEC通过40多年探索,积累许多成功的经验。防灾系统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复杂,从纵向组织上看,它涉及了中央、省、县、街道等方面,从横向行业上看,它涉及了气象、营救、公安、医疗等方面。NEC防灾应急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首先是信息搜集,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灾害进行预测和预报,接下来就是针迅速地制定对灾后应急处理,以及迅速反馈灾情等。目前日本所采用的地震活动系统和火灾检测系统,都是大多NEC提供的,典型的案例就是3月11日大地震中,NEC的系统做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地震的S波到来之前,检测出地震大致发生的地点及强度,成功地预报了地震的到来,因此及时启动了部分制动系统,从而减少了地震造成的灾害。另外,针对火灾消防应急事件,NEC的系统可以通过信息搜集,尽快获取发生灾害发生的地点,通过GPS定位,通过计算机对救急车自动发出出勤指令,这样增加了消防车、救护车在5分钟之内到达灾害地点的比例,大大提高了生命的救活率。
NEC的防灾应急系统与设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灾害对策本部、防灾信息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地上无线系统、数码通报通信系统、数码移动通信系统、早期地震警报系统、和海底地震海啸观测系统等,在NEC的日本的防灾应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日本防灾应急系统分为三级,最高级系统是唯一的国家级系统,是由NEC提供的;第二级是大中型的系统,相当于与中国的省、市一级,NEC的市场占有率是73%;在第三级的区、县、街道级的系统中,NEC占有38%份额,所以说,NEC是日本防灾应急领域中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一家企业。
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是:NEC在河川水位监控方面解决的方案,它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红外及高感度相机来监控河流的水位,通过无线设备来远程遥控或无人监控,实现河川的闸门控制,从而降低水灾的发生。
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是:NEC如何通过光纤传感器来监测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的异常温度
以实现火灾预警。,用光纤作为传感器,可以对不规则物体的温度进行远程测量,例如,对在机房中对空调设备进行温度监控。与传统的“当火灾冒烟之后才能发现”模式不同,NEC的方案在火灾发生之前就能对火灾进行预警,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液化气罐、煤炭传送带、和各种光缆和电缆的火灾预警。其中一个红外摄像头可监控半径10公里的范围。
另外,NEC还有针对森林/矿山/电力设备的火灾防护的远红外视频监控系统,且已在内蒙古得到成功应用。
下面我介绍下NEC世界一流的人脸识别技术:众所周知,人脸识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NEC在这个领域已经耕耘了几十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例如,NEC在近期全球著名的NIST测试中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在准确性方面,NEC的出错率是仅为0.3%,大大领先其它厂商,几乎是主要竞争对手的十分之一;在测试速度上,完成对160万张照片比对NEC只需0.4秒,也为第一;另外,当遇到人脸拍摄角度有所倾斜或者戴眼镜人物时,NEC的人脸识别依然保持较高的识别率。NEC的人脸识别系统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香港和澳门海关的自动清关系统采用了NEC的人脸识别技术,另外泰国、越南、新加坡的电子身份系统中也采用了NEC的人脸识别技术。
除人脸识别以外,NEC还拥有领先的智能视频监控技术。近几年,随着视频监控摄像头越来越多,对各种海量视频数据的智能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NEC的视频分析技术可实现根据人物特征的描述进行智能检索,比如, 可以以“穿黑色裤子的中年男子”为条件对视频数据进行智能检索,系统通过智能分析和对比,实现在各种海量视频中对可疑对象的快速筛选。
在为大家介绍了NEC针对安心安全/应急防灾方面的解决方案后,我将就NEC在医疗保健和智能社区方面的方案做一个介绍。
NEC有一个完善的HIS系统,不仅可管理病人的各种电子病例信息,而且还提供无线医生站和无线护士站等方案。图上这边是NEC移动护士站,右边显示的触屏电脑是NEC在全球首家推出的双屏的触屏电脑,可供护士和医生使用,以实现医嘱管理、交接班管理、生命体征信息管理等。接下来是医院临床数据共享系统,它可以帮助不同诊所共享病人在过去各个不同医院所拍摄的CT和超声波等图像等临床诊断信息。
下面这张图显示NEC医疗和养老方案,它是基于云计算的综合解决方案,可针对养老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它通过移动终端定时检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比如说脂肪、血压,心电图),实时传送到数据中心的监控系统,中心系统针对有问题或者近期变化比较大的状况进行抽出,根据病人的情况安排电话问诊或上门治疗。除了健康监控以外,NEC的养老
系统还可提供安防监控、定位服务、娱乐管理,员工护理等服务。
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是NEC的客流监控系统,与目前市场上类似产品相比,NEC产品的产品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具有非常高的精确度。为什么NEC的系统具有非常高的精确度呢?因为一般系统是通过数人头来监控人流,而NEC的系统通过把人头和身体锁定来监控人流,因此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此外,通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NEC的系统可以对客流在某一个时间段、在某一个方向上、某一个地点上针对不同的性别和不同的年龄段的人进行分析统计。
这张图是NEC智能社区的解决方案,它包括智能感应车,感应门禁,智能楼宇,智能一卡通等,可提供综合的社区解决方案。
接下来是NEC的智能楼宇解决方案:首先是能源可视化,接下来是物业管理,它包括人员的定位管理,门禁管理,视频监控等。此外,NEC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楼宇的智能管理中,客户不需要在第一个楼里面设置监管中心,只需要在一个区域设置一个监管中心就可以了,从而减少了运营成本。
下面是NEC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它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智能能源,其包括能源的按需分配和用量管理;其次是家庭自动化,它包括对开关、遥控、感应、照明、空调进行智能化管理;第三是通信功能,包括对数据共享管理等。最后是家庭健康管理,可以对血压、心电图、体重、脂肪等等进行测量,然后上传到健康数据中心进行检测。
以上是NEC针对医疗保健和智能社区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我将对NEC在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的方案做一个汇报。
首先介绍一下NEC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它收集移动车辆、汽车尾气、视频监控、感应地丁、信号灯等信息,然后利用NEC的专利算法进行人工智能处理,来分析信息和预测路况,并通过多媒体方式对外发布交通信息。比如,交管部门可实时了解车流信息,政府部门可实现应急指挥,增殖服务部门提以提供公交指南和公交物流信息服务。这三张图片显示的是NEC在中国导入的“通过RFID和智能视频检测交通流量与违规”的应用案例,通过对视频的智能分析来捕捉交通违规车辆照片和自动识别车牌。NEC的先进的车牌识别技术,甚至在逆光、强光、摄像角度倾斜较大情况下也可以正确识别出车牌号码。
下面是智能公交系统的一个案例,该系统已在日本东京导入,它可通过网络、手机短信、智能公交车牌等多种渠道,为乘客提供公交车信息(包括到达地点、现在位置、运行状况、时间表、费用)和交通新闻等全方位公交信息服务。
这是NEC智能停车解决方案的一个案例,它可通过红外或RFID技术探测目前车位是否有车停靠,并在智能车牌上显示出最佳和最近的停车位。
这是NEC在针对地铁的换乘或车站解决方案,其中的电子钱包可以方便乘客在车站零售店或者付款机进行小额购物,它不仅是可通过一卡通来实现小额购物和乘车功能,也可以将芯片植入手机里面,通过手机来乘车或购物。
这是NEC在物流方面的解决方案,它包括信息中心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同时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
这张图是NEC仓库管理系统的简单说明:它分为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实现入库、进库、出库管理等管理,NEC的运输管理系统可以覆盖从订单审核介入,装车管理,车辆发送管理,图中监控管理,卸车管理,接车管理,和评估等各方面。另外针对不同企业自己所用的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系统,NEC还提供通用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平台,可将各个不同企业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相接,实现全程管理与监控。这是一个NEC将温湿度传感器与和RFID相结合来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监控的案例。
以上是在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的方案,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NEC在节能环保、废水处理和风电方面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NEC不仅可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的提供高效锂电池,而且还可以提供非常优异的快速充电解决方案。NEC快速充电方案有三大特点:第一是高速充电;第二是保护电池寿命,快速充电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电池寿命影响大,NEC快速充电采用传感器检测电量,并对充电量进行智能控制来应用最优化的充电模式,从而将对电池的寿命影响压缩到最低;第三个是安全,一般的快速充电站必须安装在远离汽车加油站的地方,而NEC快速充电站非常得安全,可以建在加油站里面。
接下来是NEC的BEMS“如何实现对于楼宇能源使用的检测与最佳控制”:首先,NEC的BEMS可实现能源可视化,它通过监控能源使用、温度、湿度、传感器,RFID检测,实行对楼宇使用能源情况的可视化,然后,BEMS通过对照明设备、空调设备、卫生设备的最佳控制,达到节能和优化目标,这也是一个通过云计算来实现BEMS的案例。
下图一个是NEC针对数据中心提供节能和绿色环保的设计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NEC的蓄电池解决方案,它不仅包括对不同分系统(比如说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的发电方和配电方所需的蓄电池的解决方案,而且包括针对使用方(比如说工商、商业楼宇、家庭)在用电方面所需的蓄电池解决方案。
这张图是NEC针对风力发电解决方案:众所周知,风力发电不稳定,非常容易发生故障,一旦发生故障之后很难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修理周期非常长。NEC通过在风力发电设备的关键部件上设置传感器,实现各个主要零部件运行状况动态检测,并通对搜集数据的智能
分析来预警异常情况的发生,从而提前安排维护和修理,以减少故障发生。另外,NEC的系统可在故障发生后,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原因,从而缩短维修时间和提高维修效率。
这张图是NEC在环境服务方面的解决方案:首先,NEC针对各种环境保护问题,可以提供咨询服务,通过环境测量来协助制定应对土壤地下水污染的对策;其次,针对所发现问题,NEC利用其系列的专利技术,可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和解决方案,NEC尤其擅长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解决方案。
最后,我介绍一下NEC针对云计算及高效运营平台方面的解决方案。
NEC在云计算解决方案覆盖了软件、硬件、平台、服务、和终端的各方面:首先,在基础软硬件方面,NEC可以提供服务器、存储设备、软件运行平台、数据库等,其次,在云计算的平台方面,NEC可提供从IAAS平台(RIACUBE)、PAAS平台(CloudManager)、M2M平台(ConneXive)等全线产品,并针对不同行业提供基于云的行业服务。第三就是云终端的解决方案,它包括NEC首创的双触屏本电脑等。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NEC的IAAS平台,它包括两个平台,第一个是针对硬件设备的管理平台,如服务器和存储等进行监控,如果某一块硬盘出现故障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切换到正常的服务器和硬盘上面,第二个是对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的平台,它可提供计划、设计、构件、运维管理、和性能改善的全方位管理。
其次,是PAAS平台,即CloudManager, 它可提供服务管理,租户管理,合同管理等功能。
第三个属于现在非常热的M2M的平台,NEC的M2M平台叫做ConneXive,它可提供一致化方式来搜集各类行业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信息(如农业、工业、物流、能源等),针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提供高性处理和分析,然后为各种行业应用提供平台服务。
第四,就针对大数据处理。随着云计算和移动设备广泛应用,产生大量数据,从而对大数据的处理提出了挑战。NEC可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实现对大数据库的高效、快速的处理。
第五,基于云的SAAS应用服务。通过设在各地区计算云计算中心,NEC可提供丰富的SAAS服务,比如说企业的信息平台,温度监控系统,ERP监控系统,在线学习,人才管理,档案管理等。
接下来我讲一下NEC在行业云计算方面的成功案例:
首先、针对汽车方面云计算方面,NEC的方案不仅包括汽车制造和销售的解决方案,而
且也包括针对保险公司、广告公司、零售店、4S店、汽车用户的云计算服务。这张图显示NEC针对电动车的TELEMATICS系统,其中所特有的充电桩设备,可以监控显示充电量和预警。
下面是NEC针对教育方面的云计算服务。NEC的教育云计算方案是跟北师大联合开发的。它通过将云计算与北师大师资相结合,将所有中学课本都输入到数据库中,使学生可通过双屏的终端进行交互学习。例如在课堂上,当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可即时发现哪几个学生提问,针对问题,答错的有多少,答对的有多少,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通过云计算系统,可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做出评估。这个系统已在深圳、北京的某些中学投入试用和使用。
第三、是NEC的云计算在酒店行业的应用。NEC酒店云计算方案不仅覆盖了通用的酒店业务管理,还包括相关周边业务的管理,例如餐厅的网上预约,积分管理等。NEC酒店云计算方案目前在日本大型城市的酒店中拥超过900家客户,在日本的占有率超过60%,处于第一位。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大型酒店,包括喜来登等都有成功的案例,在中国多家四、五星级的酒店中也有成功的案例。
第四,是NEC在全球云计算中心的使用案例。NEC在日本有数十个云计算中心,在欧洲、美洲也有很多的云计算中心,在中国的大连设有一个云计算中心,可在全球范围内向客户提供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
以上,是我对NEC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所做的简单介绍,如果各位对这些方案有兴趣的话,请到展位进一步了解和探讨,谢谢大家。
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 篇2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种类多样, 但是总体来说主要有三类, 即智慧产业服务、公众服务与居民服务。信息系统通过与警务系统、政府系统、医疗系统、交通系统的智能化联系, 全面为三类主体服务, 促进城市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这三类智能服务系统的实现, 主要通过六大关键技术, 分别是物联网、云计算、ICT技术、IPv6技术、感知技术与接入网技术。感知技术主要是对城市内信息的采集, 是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神经末梢。接入网技术主要是解决系统接入、发送和接收的问题。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 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不定时不定范围的方便通信, 以应用和处理信息为核心, 达到为三类主体服务的目的。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是构造智慧城市系统的关键技术, 它应用自己的计算能力将系统内的多种计算实体整合为功能强大的完美系统, 为商业和生活服务。IPv6技术通过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间, 与ICT技术相结合, 在强化信息共享和传递功能的基础上, 形成以网络构建、应用开发和系统部署及升级维护等多种功能在内的集成服务模式, 为城市管理服务。
二、智慧城市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的解决
1. 数据共享。
通过系统内的各项应用功能将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整合, 使零散的数据变成可供给系统进行判断和参考的信息, 这样能够获得城市运行、发展和管理的全面信息, 且具有时效性, 能够打破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壁垒, 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
2. 信息安全。
智慧城市系统中所采集和感知到的众多信息与数据很多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企业的核心机密以及政府机关的绝密信息等, 因此, 加强安全机制的建设, 是确保数据信息共享和传送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3. 国家战略安全。
智慧城市以城市为核心建立应用系统, 必然会涉及到有关国家机密和安全的众多领域, 比如金融、交通、油气管道等, 这些信息如果被窃取, 将会给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考虑, 系统必须要能够完善的解决这个问题, 防范潜在风险。
4. 扩展性。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是需要不断进行升级维护的。系统的延展性必须依托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和应用创新, 提供更广阔的未来发展平台, 切实为城市管理和建设服务。
三、杭州市城市信息系统实践
杭州市“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 通过几年的摸索, 逐步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信息系统新模式。2009至2012年, 首次对环境自动监测、桥梁安全动态监管、住房公积金综合管理等关键业务系统进行了安全性专项审计调查 (安全性审计) ;2012年, 首次选择目前严重依赖信息系统履行政府职责的食品安全、应急响应、公共卫生等领域, 开展了信息系统作用发挥有效性的专项审计调查 (有效性审计) 。通过审计, 反映了医院信息系统存在的管控薄弱点, 揭示了肉类蔬菜信息系统的问题, 披露了应急联动指挥作用未充分发挥、应急信息交换共享未有效实现等情况, 促进了相关领域信息系统管控能力的完善和提升。
总之,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设计从解决关键性的问题开始, 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和需求, 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 实现智慧城市系统的积极作用。H
参考文献
[1]张宏伟.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物联网技术, 2011 (06) .
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 篇3
一、传统师生关系利与弊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功能性的关系,即为了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被认为是权威和教导者,对学生进行教育塑造,而学生处于被教导的地位,是教育的对象和受教育者,主要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教师和学生不是以完整的人的存在方式出现的,而是以扮演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面貌出现的,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我深深地掩藏在这种角色互动的表面之下,彼此之间缺乏一种本源性的真诚和信任,也根本不把对方作为存在意义上的人来看待,这种师生关系割裂了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双向互动性和系统性,忽视并抹杀了作为学生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信息源作用,其实,在很多的时候,学生并不总是被动者。也常常发挥着影响者的作用,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和认识能力等常常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和内容、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及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构成的,需要师生双方的交流与互动、协作和交往,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长期遵循着一种控制取向的规范课堂教学范式,教学过程呈线性分布状态,确定而僵化,程序化严重,教学管理上也基本是以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为主,这些都直接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交流不对称,单向度地扩大并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而现代课程知识观主张课堂教学不是师生之间单向度的传递灌输,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与意义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基于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的意义,建构意义生成的课堂教学能够突破知识本位的单一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能够将点状化、程序化的教学过程裂变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组合结构,将学生自然地置于教育的中心,不断形成师生互动,在互动中交流激变而创造生成,使教师在重建调整课堂教学。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课堂中接受智慧性挑战,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管理上遵循人本主义原则,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的表现特性
1不可言传性
教育智慧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智慧不是脱离主体的客观知识,对教育智慧的把握和认识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和主体自身的体验,因而难以用语言描述和传递,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投人和揣摩。很多教师觉得教育智慧难以说明,具有默会性,他们所知道的多于他们所能说出的。事实上,在教师作出决策的情境中,多数场合是无意识的思考和默会知识,而这些并不同于教学理论,既不可学习又不可传授,只能由自身提高自身,对实践方向、意义或原则等的把握却需要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亲自体悟才能得到。
2个体独特性
个体独特性来源依靠的是教师个人的实践体验与主动反思,并在丰富生动的具体情境中产生,因此教育智慧必然表现出鲜明的个人化特点和难以复制的特殊性。不同的教师其个人的经历、个性、能力和素质等都是不同的,因而即使面对相似的情境,他人的教育智慧也是无法模仿的。就教师个人来说,他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教育智慧在实践中的表现都与众不同。有的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游刃有余,有的则十分擅长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常常拥有突出的冷静和机智.尽管这些教师的教育智慧绝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能力,但是不可否认每个教师个体所突出表现出的教育智慧都有不同的侧重。
3动态生成性
由于教育的对象和实施主体都是有生命的人,教育活动的环境也是一个日常的、自然的环境,其问必然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当中的。教师在处理这样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当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和切合实际的行动就是教育智慧的表现。也就是说.教育智慧必须不断跟随实践的变化,不断变化和发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出现的不断变化的实际问题。不断变化的实践要求教师在处理实践问题时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认识、策略、判断和选择,也正是在这种积极应对实践挑战的过程中,教师获得并发展了自身的教育智慧。
4复杂层次性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教师的教育智慧必然有一个从无到有或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教育智慧并非一个同定不变的层次状态或境界,在不同的教师身上它的发展程度都不相同。就一个教师个人来说,虽然教育智慧的发展并非线性的过程,但是其教育智慧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由低到高,由贫乏到丰富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发展出具有高度综合性和能自如应付现实问题的教育智慧.虽然教育智慧有高低层次之分,但教育智慧的层次性不是简单的层次性,而是一种复杂的层次性。不能认为教师的教育智慧一定是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顺序的、线性的简单过程,这是由教育智慧内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决定的。
三、教师个人实践智慧与学生共同发展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意识,教师不是知识权威的化身,教师是学习者、促进者和“平等中的首席”,学生亦是影响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毋庸置疑是想给学生营造发展的空间,但需要我们反思的是.当我们做这一切的时候,是不是以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迎接学生的挑战。课堂教学充满着变数.学生是其中的一个较大因子,教学因学生而生又因学生而变,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时刻在影响、作用着课堂教学,显然己成为挑战传统教学程式的重要力量源之一。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担心学生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然而,教师若能智慧地应对与处理,即可将这些尴尬转化成一种课程的生成性资源,再好的教学设计和课前预设也难免会遭遇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所以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始料不及的因素,因此要求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机智能智慧性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
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纸质文本己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方式,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与教师一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知识.新课程呼唤学生质疑、发问、诘难和挑战权威,一时间课堂上教师要面对应接不暇的学生提问,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挑战,它在考验着教师的课程知识,考验着教师的临场应激能力,也在锤炼着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智慧。
在迎接学生的“挑战”,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也在不断地发展吗?当然,达到这种境界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渐锻炼自身。
曾几何时,学生惧怕教师是师生关系的固定型,学生听话是良好教育的开端。然而,时代在变,物随境迁,当现代社会被演绎成多元文化视阈的融合,扑面而来的不再是圣贤之道,而变成各种良萎不齐的信息时.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在增强,学生所思、所想、所感往往己经超越了学校课本的范畴,往往会牵扯到不同的领域、学科和层面。“学生变了”是教师的第一感觉和直接体验,例如上海市格致中学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千年之交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既定课堂秩序,成为一场控制与反控制、支配与反支配、独裁与民主的教育伦理争鸣的始端。这也许就是当下学生给现代教育带来的新的挑战。正是这种挑战让教师在追求智慧的路上不断地成长。
研究名师课堂提升实践智慧 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界涌现出了一批新生代语文名师。他们大都是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受过省级以上表彰,无论职务高低一直坚守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有一定的教育思想和鲜明的教学风格,最重要的是课上得出色,得到公认,比如王崧舟、孙双金、窦桂梅、薛法根等。这些名师代表了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他们的学术造诣使之成为教学中的示范性力量,其课堂也成为是我们关注和学习的焦点。他们娴熟的教学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魅力令人羡慕;看着他们在三尺讲台前激情挥洒,低吟浅诵,斟字酌句,更是受益匪浅。对于许多一线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这些名师的课堂成为被模仿的对象,希望学得名师们的一招一式,以改进自己的日常教学。
名师课堂的精彩,不在于课堂有多么完美,而在于平常之处显示智慧。新生代语文名师们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活动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就是一种课堂实践智慧。学习和研究诸多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为己所用,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实践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不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也就是说,实践智慧的获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对于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更要实践、反思,而后再实践,再反思,如此往复,让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催生我们的课堂实践智慧,提升我们的专业化水平。
为此,我校组织广大语文教师走近名师,研究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探索小学语文新生代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生成的途径与方法,感悟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领会他们的教育追求;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和事件的关注、反思,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生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学习积淀
名师之所以成名,他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闪动着智慧的灵性,最重要的是他们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人生修炼,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些不是通过听其一节两节课就可以形成的,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不断学习,潜心感悟,长期积淀的。
研究中,我们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阅读新生代语文名师的专著,关注教育教学杂志上介绍他们的文章,研究这些名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主要特征,领会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感受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灵动的课堂实践智慧。其次组织成员广泛地搜集新生代名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实录,进行研读学习,把名师们课堂教学的形式记录下来,把其中的神提炼出来,用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时时处处以名师文化的眼光来对待教学工作。在学习中,我们重点学习、研究新生代名师的课堂教学。
1.观摩录像。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新生代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以名师的一节录像课为研究载体,对名师的课堂进行多维解读、深入探究。我们要求老师们在观摩中不仅要“听”,还要“看”――观察课堂中学生的情绪状态、互动状态、思维状态,以及学生学习的收获;观察名师的教学思路、情境创设、气氛调节、问题处理方式等等,并进行记录和思考,感悟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观摩其课堂教学录像时,就要求教师们观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的具体表现,感受他情智语文的魅力。通过观摩学习这种途径,加深了对这些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感悟和内省。
2.研究课例。
研究名师的课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名师课例成为生成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的专业平台。课例研究是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借鉴,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将不同名师同一课例进行比较研究,如将王崧舟和孙双金两人所执教的《二泉映月》进行比较,找出他们对同一个课的不同处理,体会不同名师教学设计的差别以及教学理念差异,感受不同名师的教学智慧。二是将名师课例与自己的课例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借鉴名师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课例研究,让教师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名师课例,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生成课堂实践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3.赏析案例。
赏析案例也是学习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手段。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课堂中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案例赏析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不同于课例研究,它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而是围绕教学中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等,从而给人以启迪。开展案例赏析,有利于我们教师从中发现这些名师在把握教材、处理教学细节上的智慧和艺术,丰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性智慧。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二泉映月》时,引导学生抓住“坎坷”一词,披文人情,品词析句,涵咏意蕴,使课堂上真情流淌,生命涌动,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就以这个为案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真切地感受了王老师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积淀。我们又从“新课导入”“朗读指导”“语言品味”“读写结合”等方面品读名师,感受名师,深深领略名师的风采: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活力四射;引导巧妙自然,浑然天成……他们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关注语感培养,有的追求诗意,有的注重情智发展,有的提倡简约,等等。他们的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幽默风趣、于文字中指点江山的大气和教学智慧,让我们叹服。通过学习,我们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教学中自然生成智慧。
二、实践生成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情景化的教师精神与教育智慧的传递。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教师课堂实践智慧的生成,完全来自于教学实践。学习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最根本的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1.模仿感悟。
模仿是创造、生成的基础。学习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可以从模仿开始,从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研究中,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名师的教学设计、教案拿过来,针对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一下,为我所用,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切身感受名师设计的巧妙;还可以借鉴名师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中的精妙之处,汲取其中丰富的营养。如我们在观摩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教学录像《天鹅的故事》时,感到教学中他有三次“写”的训
练设计得非常巧妙,研究品析后,我们要求四年级的教师在教学时尝试着模仿运用;观摩了孙双金老师的《观察作文》教学实录后,其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开头,多层面的观察指导,情趣盎然的评点赏析以及对学生精神的关注等环节,触动着每个语文教师的心,于是有几位老师纷纷“借砖生玉”,进行教学模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仿中,我们要求各位老师认真写下自己在运用中的得失,进行反思,这样在体会名师智慧的同时,能生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有时,一些有机会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听了新生代语文名师的展示课,回校后我们便开展“模拟课堂”活动,即要他们模仿所听名师之课的教学设计,上一节汇报课,既加深听课者对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认识,也可以让其他教师间接感受名师课堂的魅力。
当然,我们不是简单地模仿名师的课堂,而是分步推进,渐入佳境。我们既要学习他们的“形”,也要学习他们内在的“神”,只有“形神”兼备了,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如名师课堂一样精彩纷呈,灵性飞扬。
2.好课展评。
我们观摩名师教学,不在于纯粹地扮演名师上课,不在于单纯地表演名师的教案及教学设计,而在于领悟、掌握、运用那些支撑教案及教学设计背后的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学名师不能囿于模仿、移植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要以扎实的课堂教学研究这种真实有效的方式,来习得名师们那些支撑教学理念的精髓。只有将名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同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不断地叩问课堂实践智慧的真谛。
在教学中学会教学,在实践中生成智慧。为此,我们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好课展示活动,以活动促发展,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如课题组教师优课赛、课题研究汇报课、观摩课等系列活动。每一次好课展评,都是一次教学风采展示,都伴随着教学反思,同伴点评,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在对话中创生智慧,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我们关注教师常态的课堂教学,通过听随堂课,了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将学到的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智慧有机、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中,在实践探索中,课堂实践智慧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并形成各人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写作提升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他认为专业写作能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
之所以将教师的写作称为专业写作,是因为这种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点,它应是我们对教师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一种记载或研究方式。对我们教师而言,专业写作首先是一种研究,需要实践、需要思考。在写作中,教师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不断产生顿悟,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感悟能力,再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行为,激活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写作是课堂实践智慧生成的催化剂。
我们研究新生代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也需要引领教师进行专业写作,及时总结点点滴滴,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对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提炼、提升、发展,形成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不仅是打造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队伍的需要,更是将这些名师的思想观念、实践智慧发扬光大、传承创新的时代需要。
专业写作可以采用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表达方式,写写对名师教学的感悟,写写学习名师的体会,写写模仿名师教学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等。通过专业写作对课题研究中所思、所闻、所想、所感、所悟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流淌的思想、灵感的顿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进行提炼和升华,揭示出内在的价值与蕴涵的教学思想,不断将实践经验内化为理性认识,如研究了薛法根老师的《天鹅的故事》课堂教学后,课题组的老师抓住了其中三次“写”的巧妙设计,撰写了《感知?感悟?提升》一文;听了窦桂梅老师的几节课后,觉得她的课大气而又不失精致,豪迈而又不失柔情,便撰写了《享受“玫瑰”的芬芳》一文;模仿孙双金老师《观察作文》的教学设计上了研究课后,写下了课堂教学反思《巧妙借“砖” 轻松作文》一文,等等。在写作中,我们更深刻而又更理性地感悟了新生代语文名师的教学艺术和实践智慧,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窦桂梅老师认为,“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却能改变我们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写,让自己活得明白,更让自己活出了精彩。一句话,写,改变了你生命的状态。”是的,智慧的光芒是美丽的,课堂实践智慧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而专业写作,鞭策着课题组成员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思考,让课堂实践智慧插上理性的翅膀,让其光芒更闪亮,照得更远,不仅能“改变我们的课堂”,而且更能实现智慧的共享。
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 篇5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课题的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智慧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改变教学模式的迫切性。尤其在智慧课堂教学方面,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特别是在数学教育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中,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和实践,数学学科的智慧课堂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这就需要一种能够让学生参与性强的学习模式普及,从而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学校,我们对学生施与的更应该是智慧教育。而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智慧的课堂应该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
智慧课堂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产物,它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的简化形式,表述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容易被教师掌握,并能具体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它是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么做,后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智慧 的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帮助教师预见教学活动所预期的效果,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
课堂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范围内,以达成一定的学科素养为目标,以相关的学科学习材料为主要载体,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对主要方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孩子智慧发展的场。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主要解决教师怎样智慧的教,学生怎样智慧的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智慧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智慧”就是知识、能力与美德的综合体。
“课堂”特指学校教学中的教学场所和组织方式。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范围内,以达成一定的学科素养为目标,以相关的学科学习材料为主要载体,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场所。
“智慧课堂”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开启和丰富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智慧课堂不是狭义的智力课堂、智能课堂,而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点重点放在通过智慧课堂开启和丰富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选好智慧课堂的切入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构建健康课堂。
第二,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是智慧课堂的前提,恰当分工,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每一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的一个方面。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合理分工要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分工,然后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第三,让学生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一个成员在独立基础上的协作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学会表达及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理解,还要要求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思考中有益的东西,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准备怎样讲更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了合作教学的目的。
第四,学会互助和支持。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是不同于独立学习的所在。会分析解题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讲述中合作者之间的互助可以解决语言障碍。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与支持比来自老师的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与支持的作用,“同荣辱,共患难”,这样才能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行动研究为主,配合访谈、数据调查、系统分析等方法。
价值
“智慧课堂”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开启和丰富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智慧课堂不是狭义的智力课堂、智能课堂,而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及其教学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效果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获得新知的快乐,真正学会学习。
五、研究的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确定适用班:
七、八年级两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实验工作,时间为2年。
2、按照要求制定课题计划。
3、进行理论研究,查询相关文件、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实验组织情况:
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由崔茹任组长,具体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为丁素民、李长芬、艾雅新、赵文杰老师。
(三)研究与试验阶段
1、调查研究阶段
对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进行调查。
2、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确立课题研究的方式与过程。
3、提高教师素质阶段
采取自修、反思、实践、研讨、交流、总结等模式,完善多媒体教学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智慧课堂教学的效率。
4、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5、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展阶段。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主动积极地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促使学习质量全面提高。
(四)经验总结、验收阶段
1、形成新观点、开拓新模式。
2、撰写实验报告。
3、评价验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预计2009年完成所有预定计划。
2、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4、完成若干篇实验报告、论文或课堂实录等。
七、经费预算
总课题组以及学校教研室提供相关的研究经费和实验器材。
八、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 篇6
2016年,是全域旅游发展元年,作为旅游业的新生概念和新鲜事物,如何立足自身旅游资源禀赋,把全域旅游从理论变为现实,成为各地旅游主管部门都在思考的问题。中科大旗在建设攀枝花智慧全域旅游目的地上,与攀枝花市旅游局一起理思路、转观念,对智慧全域旅游建设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和创新。(攀枝花夜景)
1、找准“痛点”
作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攀枝花市旅游资源禀赋并不高,特别是攀枝花市建城之初,城市建设以及功能设立都是围绕着工业化城市的生产与居住进行的,更多的考虑是定居者的需要,没有考虑移动者和旅游者的需要;考虑的是生产与工作的需要,没有考虑生活与休闲的需要,使城市在旅游功能配置上存在着缺陷。加之全市旅游资源并不富集、旅游产业缺乏整体规划,游客服务配套跟不上、市场营销手段单一等,使得国内外游客对攀枝花市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了解不多,因此,以前每逢旅游旺季,各地游客都涌至200公里以外的西昌,并通过西昌直接前往云南省丽江、大理等地,到攀枝花却很少,攀枝花仅被游客视为“过境地”,全市城乡旅游经济整体收益不高。(四通八达的交通)
2、明确“特点”
攀枝花市作为大香格里拉环线的“后花园”,兼具川滇两省民族风情,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现代工业城市风格完美结合,孕育了灿烂的大笮文化,也是土司文化的传承地;是红军战略胜利转折地,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地。攀枝花年平均气温在19℃~21℃之间,pm2.5常年低于20,空气洁净度高,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的水果又甜又多汁;攀枝花市空气湿度50-60%,城区海拔高度1000-1500米,是最适合人居的康养圣地;加之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均衡,景区多为开放式,内外差别不大,旅游经济对门票的依赖性不强,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壁垒障碍较小;特别是在四川省大力打造大香格里拉环线的政策优势下,具有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金沙江畔阳光城)
3、聚焦“重点”
随着国内智慧、全域旅游建设的不断兴起,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把握发展契机,率先制定了《建设攀枝花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并把发展“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对攀枝花旅游产业进行了顶层设计;依托在行业内有着较为完善旅游信息化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中科大旗,确定了打造攀枝花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思路,通过整合攀枝花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发挥智慧旅游体系在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推动全市智慧全域旅游全面发展,实现全市经济结构的转型。(米易之夜)
4、构建“亮点”
中科大旗作为国内旅游信息化领先企业,通过多年旅游信息化建设实践,建成了以“三级一体”的旅游管理、提供了“以人为本”的旅游体验和“多维度全方位”的营销矩阵的攀枝花智慧全域旅游目的地。
一是构建数据中心,形成全域旅游支撑。横向整合涉旅部门、纵向整合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信息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形成全市统一的旅游信息共享交换中心;利用运营商数据,建成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数据分析系统,对旅攀游客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实现数据“增值”,为未来实施旅游管理服务和精准营销提供“大数据”支撑,形成“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局面。(攀枝花旅游数据中心)
二是构建营销平台,带动区域旅游发展。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涉旅企业和旅游产品等,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把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运营和管理,实现景区内外一体化,助力旅游目的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通过营销平台,利用微官网,实现“直客”营销;利用微分销,实现旅游产品随意组合、线上线下互通;通过“众包”平台,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提升用户品牌形象;采取互动问答、语音识别、智能推荐等方式,为游客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旅游资讯服务,提供适合当时、当地应用场景的推荐信息。通过区域整合,实现资源整合、信息整合、优势整合,带领区域民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形成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的局面,有效带动区域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攀枝花旅游电子商务网)
三是构建综合平台,提升监管服务能力。通过旅游产业监测平台,形成全市旅游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体系,推进旅游日常运行监管及应急指挥的网络化、自动化、标准化;建立多方协同的融合旅游公共服务、政务管理、行业监管、决策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攀枝花市智慧旅游应用体系;构建具备自我调节与完善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型智慧旅游城市,通过泛在无线网络的基础设施、智能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撑系统、融合共享的旅游信息互联互通工程,实现旅游信息的产生、采集、加工、传播和智能应用,打造系统化自主驱动和自主创新的区域旅游产业智慧化新格局。(攀枝花市旅游监管调度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
四是区域化运营,带动城乡经济发展。按照“一年建设、两年完善、五年运维”的工作思路,公司专业运营团队对全市旅游产品展开营销推广造势。结合攀枝花阳光气候等“六度”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精心定制营销推广策略,大力推出“康养胜地”主题;结合四季旅游资源,宣传“阳光花城”主题。通过运营,“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品牌形象渐行渐响,全市旅游产品得到了传播,城乡旅游经济得到迅速提高。
(康养在攀枝花)
5、实现“增点”
智慧全域旅游项目建成后,攀枝花旅游连破“囧境”,逢旅游旺季,人流车流纷纷“攻陷”攀枝花。去年国庆,游客呈现“井喷”式增长;今年春节黄金周,攀枝花旅游收入首次突破了10亿元大关;在“5.1”、端午小长假中,攀枝花接待游客量均打破往年同期客流量,旅游收入持续增长。该市旅游局市场处一名工作人员说,在攀枝花市旅游数据全线飘红的背后,自驾游入攀数量剧增、过夜游人数大量增长等,表明攀枝花通过智慧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其旅游目的地建设效果已初见端倪。(湖光山色)
在今年6月四川首份“双创”“体检”报告中,攀枝花位列全省前三,充分说明通过智慧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攀枝花市的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激发了全民大众创业能力。
8月,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旅游互联网会议之一的“第五届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上,“攀枝花经济发展新引擎——‘互联网+全域旅游’”项目成功入选,成为首批“互联网+全域旅游”四川优选项目,并被授予四川本土“旅创家”称号。
6、完善“卖点”(花开—迤沙拉村)
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 篇7
1 生态智慧的起源与演进
1.1 东方古朴生态智慧的起源
东方“生态智慧”源远流长,被誉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讲述天、地、人三才之道,已体现出了最早的生态直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出“仁者爱人”的哲学思想,以“善”为核心,建立了一种带有生态意识的伦理型哲学体系。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亦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系。其“道法自然”的论述确定了道家生态智慧的最高原则。现在看来,这些远离千年的东方古朴智慧,是源于一种对宇宙本体的直觉体悟。在现代人类的生态危机面前依据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1]。
1.2 现代西方生态哲学的演进
进入现代社会,在西方理性分析的思维模式下,生态哲学迅猛发展。德国生物学家E. 海克尔于1886年创立的生态学无疑是其最重要的一次飞跃。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各种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并逐步扩展自身领域,朝着融合社会人文科学的方向发展。“人类生态学”已开始尝试运用生态学的思想方法与于人类群落的研究。随后;莱奥波尔德、佩切伊、汤因比、詹奇、卡普拉、拉塞尔等人提出的相关理论无不推进了西方生态哲学的不断演进[2]。
2“适应性生态设计”理论中的生态智慧
在众多生态理论中,尼娜 - 玛丽·理斯特提出的“适应性生态设计”理论无疑对我们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为生态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适应性生态设计”在生态学知识基础上发展形成,是一个以恢复力为基础,以可持续性为目标的设计理论新方法。
2.1生态系统的新认识是生态智慧的根源体现
“适应性生态设计”与以往的生态理论相比较,其生态智慧最根源的先进性在于其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上。从前,我们认为生态系统是封闭、分等级、稳定的确定性结构,是直线型的发展模式,现在却不断意识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复杂性及自组织能力常会受到动态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是不定期发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事先无法预知的。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自然本身因生物多样性而保持着内在的“平衡”或“稳定性”。但对于“稳定”的理解却在发生变化。“适应性生态设计”对生命系统的认识已经从单一的“稳定”状态转变为“多变的稳定状态拼图”[3]。这种生态系统“可变性”以及“动态稳定平衡性”的认识是“适应性生态设计”理论发展的根基,也是生态智慧先进性最根源的体现。
2.2 恢复力是生态智慧的核心体现
恢复力源自拉丁文Resilio,即跳回的动作,20世纪70年代后引申为承受压力的系统恢复和回到初始状态的能力[4]。其作为生态学范畴术语,是最早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拿大生态学家霍林(C.S.Holling)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提出。在其经典著作中,霍林将恢复力定义为系统吸收状态变量、驱动变量和参数的变化并继续存在的能力[5];在广泛的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恢复力指生态系统承受和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变化影响的能力,并且在变化之后能够重返自组织的稳定状态(或多种状态)。
“适应性生态设计”以恢复力为基础,有适应长期生存需要的能力。在适应性生态设计中,所谓的恢复力可以理解为承受干扰和遭到干扰后恢复的能力,体现在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健康的状态。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变化,生态系统可依靠自身恢复力保护自己不被推向另外一种状态,同时若这些变化强度过大无法抗拒,其恢复力也可促使生态系统在已发生变化或者遭受干扰破坏之后自发“再生”,或以一种相似甚至完全不同的面貌重生。这样的面貌可能会让定居在此的人类更满意,也可能适得其反出现完全不喜欢的情况。基于这种现象,“适应性生态设计”通过对恢复力的控制,对适宜的生态系统加以平衡,增强其抵御破坏干扰的能力 ; 对不适宜的生态系统加以调节,以“自发”的形式逐步推进朝更好的方向变化。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实质是以恢复力为动力,可见,具有恢复力是“适应性”的集中体现,也是“适应性生态设计”闪烁生态智慧光辉的核心。
2.3 可持续性是生态智慧的直接体现
而基于恢复力的“适应性生态设计”,其实质就是通过对恢复力的控制,将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或者促进改变——将适宜的生态系统保持持续稳定的动态平衡,将不适宜的生态系统逐步“自发”变化为适宜。而判断适宜与否最直接的标准即是可持续性。因此,可以说,适应性生态设计就是可持续性设计,可持续性是其根本目标,也是生态智慧的最直接体现。
但谈论可持续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态范畴内的所谓“生存”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将恢复力、适应性、可持续性恰当的理解为构建”和谐稳定,繁荣昌盛”的局面,因此也一定离不开健康的经济因素和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因素。安·戴尔提出的可持续性框架主要基于生态、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适应性生态设计”就是一个适用于此框架的重要方法,其可持续性是对于人类的长期生存和繁衍非常必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态领域的内在平衡。安·戴尔在其著作《身在边缘: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中指出,这种平衡对于个人、经济、和生态准则的“重新调和”非常必要,是奠定地球原始自然与人文资本的基础。“适应性生态设计”有助于重新发现生态、文化、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是自然与人文的高度融合。西姆·范·德·莱恩和斯图尔特·考恩将适应性生态化设计描述为连接人文与自然的纽带,让人类能够适应自然,并将自然的过程同人类的创造融为一体[6]。
3“适应性生态设计”中生态智慧的实践
3.1 湿地现状资源条件分析
1. 优势——草原湿地独特的自然本底和文化内涵案例地理位置相对特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心城区北侧,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总面积为27平方公里。海拉尔河湿地属于典型的草原河流型湿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本底。森林、草原、河流、湿地等鲜明的地域原生态环境要素形成了纯净、辽阔的自然景观风貌,这是该案例最大的自然本底亮点,也是最值得重视、保护和利用的珍贵资源(图1)。同时,海拉尔历史渊源流畅,文化别具一格,素有“草原明珠”之称,境内居住着蒙古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众多少数民族,多民族聚居而形成的独特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异域文化与当地纯天然的原生态环境相交辉映,使之成为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旅游地之一。
2. 劣势——景观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
极寒地区生态环境原本相对脆弱,海拉尔河湿地生态景观更是相对单调而重复,未能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形成更具特色的草原河流湿地景观风貌。同时,由于海拉尔河临近城市,在享受区位优势的同时也承受了城市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量采沙、采石场的出现加剧了草原沙漠化进程,使草原湿地生态环境进一步脆弱,河流湿地系统破碎化亦日趋严重(图2)。人为因素的干扰让环境不断恶劣,植物失去了生长的沃土,动物失去了繁衍的家园,多种原生态生境已面临消失的威胁。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2. 基于“适应性生态设计”理论的景观规划
本次规划以“适应性生态设计”理论为基本支撑,旨在通过湿地恢复措施提升草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内在恢复力,依靠自然演替与一定的人工辅助措施,改造“破碎化”湿地,重建具有极寒地区草原河流湿地风貌的多种生境,并结合场地特质与地域文化适度进行游憩开发,逐渐形成生态、人文、游憩开发相对平衡的可持续新系统。
3.2.1 修复破碎化湿地,提升恢复力
海拉尔河沿岸大量的采石、采砂场,对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原本良好的草原湿地出现了破碎坏,甚至部分地区已经沙漠化。这种现象导致受损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极度降低,已无法通过自然演替“自发”恢复,甚至还会继续影响其他区域,导致整个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崩塌。基于“适应性生态设计”理论,规划提出一定的人工辅助措施与自然演替相结合,逐步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并以此为动力,形成更稳定的多生境系统。在对整个海拉尔河流域湿地类型及生境组成详细调研基础上,规划针对不同破碎化地区,因地制宜,提出五种主要的修复方式(图3)。
方式一:恢复成草原湿地典型草甸类型:将大面积的采砂区域通过场地就地平整,大块砂石细碎化处理,并借用客土采取级配后形成适合当地大面积生长的草甸植物的立地条件,初期通过人工栽培、播撒草种等方式初步恢复破坏区域的生态环境,后期借助自然力的过程逐渐形成物种丰富、生态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
方式二:恢复成林灌型湿地:在现状沙石滩上覆盖一定厚度的种植土,以适应部分乔灌木的生长条件,初期种植一定数量的乔灌植物,在经过自然演替,发展成熟,趋于完整。最终达到丰富生境类型,提升景观层次的效果。
方式三 : 恢复成砾石滩湿地:将部分采石采砂区就地平整、块粒细碎化后,跳出块径较大的颗粒,在河流转弯等受水流冲击频繁的区域集中分布,形成砾石滩,节约场地处理成本,同时营造不同的生境类型,吸引更多的动物来觅食。在自然作用下,这些砾石滩也会逐渐被准备所覆盖,形成稳定的湿地类型。
方式四:恢复成浅滩型的湿地:将现状采石采砂区就地平整后,沿河岸的部分驳岸采取逐层降级,依次后退的处理策略,让河水自然蔓延,滋润更广阔的区域,同时不同水深的台地适应不同的植物生长及不同种类的动物猎食,让草原生境更加多样化,河流空间更加丰富。
方式五:恢复成水泡型的湿地:在采砂面积较大的区域开挖出一定面积的低洼区,并充分利用现状挖沙所形成的采挖神坑,利用丰富地下水的自渗作用或采取从河道中引水等方式,形成水泡,种植部分水生植物,在自然恢复力的作用下,逐渐演替发展,形成完整稳定的水泡生境,形成内湖与季节性交换水域,丰富生境类型、适应不同的植物动物生长栖息。
通过以上措施,破碎化的草原湿地能够得到有效的修复,同时原本单一的湿地类型也会变得丰富,为不同类型动植物生存栖息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条件。
3.2.2 多生境动态稳定生态系统的构建
伴随着破碎化湿地的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人工措施的辅助下,湿地的水文条件得到改善:水域面积扩大,岸线增长,同时湿地水源涵养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水体类型由单一的河流逐渐丰富成主河道、支流、季节性沼泽、浅滩、水泡、水塘等多种形式。这样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湿地类型的丰富(图4),季节性沼泽湿地、滩涂湿地、草甸湿地等形式的湿地也将在主体河流湿地附近重新出现,整个湿地系统更加丰富并趋向稳定。多样的湿地类型为不同的植被群落生长提供了必须的自然条件,一些濒临消失的植物又能找到适宜生长的环境,草甸类型逐渐丰富,灌丛、乔木林也变得更加稳定。最终湿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由此逐步建立,不同类型的湿地鸟类、鱼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及昆虫类动物都可找到适宜自己生存繁衍栖息的家园。而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都是由恢复力在内部做功的结果,从前单一、不稳定、面临崩塌的生态系统将逐渐具备承载多生境的可能。
(图片来源:规划团队制作)
不同类型的生境依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而形成:部分无积水、土层较厚区域现有少量乔灌木分布,伴随着恢复力的提升,会逐步形成乔木生境与灌木生境;典型草甸生境分布在无积水的草甸土区域,其面积最大,是最主要的生境类型;有季节性积水的草甸区域逐渐形成滩涂草甸生境类型;河岸边水深20cm以下的沼泽土分布区域可形成浅水沼泽生境;深水区域则为典型的水生境。多种生境为不同的植物、动物提供栖息生长空间,相互交叉、影响与制约,稳定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状态下。
(图片来源:规划团队制作)
3.2.3 构建科普游赏体系,实现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在多生境生态系统建立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生态科普游赏体系,可实现更广泛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这种可持续是在生态、文化与社会中建立的平衡。多生境的草原河流型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科研教育价值,因此在湿地中建设一定的科研宣教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选择离城市较近的区域规划科普宣教区,建设湿地水体监测站、野生动物监测保护站、湿地植物展示馆、鸟类科普馆等兼具科研与展示功能的服务设施,一方面发挥科研效益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同时还可通过互动体验与观赏展示发挥湿地的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此外,在湿地开放区域内结合不同自然条件规划数条主题游赏认知路径以展示多种生境空间,通过完善的室外科普标识体系,介绍不同生境的组成与效益,将人为活动引入自然,使人与植物、动物亲密接触,在满足游赏需求的同时还能更好的认知湿地,了解自然,从而形成可持续性的人与自然和谐互动关系。( 图5)
(图片来源:规划团队制作)
4 结语
“适应性生态设计”在其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更新基础之上,以恢复力为基础,通过恢复力的控制,将生态系统“自发”地调节适宜的稳定状态,实现更广泛领域的可持续性。其理论改变了过去对生态系统单一的认知,找到了生态系统转变的核心,开辟了可持续设计的新领域,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不断更新的今天,因其蕴含的生态智慧将生态设计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适应性生态设计”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适宜不同的生态设计目标,可在不同层面为风景园林师所用,提高了生态设计在实践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设计。
摘要:“适应性生态设计”在生态学知识基础上发展形成,是一个以恢复力为基础,以实现更广泛领域的可持续性为目标的设计理论新方法。文章探讨了其理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并以海拉尔河湿地规划为例,进一步研究其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旨在为风景园林的生态规划设计探索新思路。
智慧城市的“两新”实践 篇8
2008年,IBM在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时,一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智慧地球的一个重要项目,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一系列组成部分[1]。由于其契合了信息化未来的潮流趋势,因此一经提出就被我国的各个城市政府广泛接受,一些城市先后出台了各自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在“互联网+”的潮流中[2],作为“互联网+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概括而言,顶层设计即将出炉,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开始走向市场主导,同时一些具备快速盈利前景的重要领域的机遇尤为明显。
一、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千呼万唤,加速建设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宣布要建设智慧城市[3],但是迄今为止,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下发过一个有关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红头文件,也就是说,直到目前还没有明确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包括哪些内容?要建设到何种水平才可以被称为“智慧城市”。在此情况下,各地在出台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时,大都参照了IBM智慧城市项目中所涉及的领域,如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领域,同时又结合本地特色,增加一些项目,如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模等等。而对于各个领域应该达到怎样的状态和怎样的定量化评价标准,还是缺乏相应的依据。在国家层面定量化评价依据缺失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学术界、业内公司纷纷推出了各种版本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各个城市相互比较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单个城市自我发展指标确定的依据,例如浦东、南京推出的评价指标体系[4][5]。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评价体系则一直在设计当中,例如2013年6月,工信部曾下发过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征求意见稿[6],但是此后便没有了下文;2014年初,住建部曾表示,要在2014年末推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在同年的3月由高校完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还通过了专家评审[7],但是到了2015年10月也没有正式下文。本文认为,导致“一直在设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具体由哪个部门牵头?目前尚无统一意见;其次,智慧城市的指标牵涉多个部门的管辖范围,如何确定尚未有统一意见;第三,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相关指标过时速度也很快(如目前各指标体系中常见的“固话普及率”),如何制定长期有效的指标,需要经过讨论。而最新的情况表明,在“互联网+”战略公布以后,智慧城市的标准建设正在加速。在2015年11月11日召开的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2015到2020年通过试评价工作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20年正式发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8]。
二、智慧城市的新模式:价值感知,市场主导
审视国内各个城市智慧城市的重点项目,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重基础设施建设、重内部系统建设、重政府主导是其主要模式。
所谓“重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把宽带、移动数据网络、广电数字化、城市Wifi热点、IDC等基础硬件设施放在优先地位;所谓“重内部系统建设”,就是在促进行业智慧化的进程中,实际是在推动行业当中核心企业的内部信息化完善;所谓“重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设立了多个明确和具体用途的智慧应用,其中包括直接投资,以及支持企业开展某种信息化的试点[9]。不可否认,在上述模式下,城市当中的智慧基础设施的确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未来智慧城市深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有较多的项目,由于涉及跨部门协作,需要政府牵头协调,并且较多的公益型的智慧项目,如公交车到站查询等,由于涉及垄断企业,且无经营助力,只能由政府主导。但是上述模式重点强调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某个节点的深度智慧化,因此并没有达到普遍高价值感知的效果。对于重点设施,普通居民与企业认为即便没有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应得到发展;对于行业的重点项目,也只是在与该行业接触的界面上才感知到价值,例如快速挂号等。而对于具备普遍价值感知基础的民生类应用,如智慧社区中的各项便民服务;一些城市重建设、轻运营,在委托IT公司开发网站或APP之后缺乏推广与后期经营(尤其是对于生活服务的平台化经营),城市居民缺乏感知,造成价值未得到有效体现[10]。
随着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互联网企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一些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有了明显转变,基础设施、重点行业内容信息化建设仍然在推进,政府的投资力度也在加强,更加强调智慧城市的应用能够被更多市民、被更多企业所感知,也就是审视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时不再简单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用得怎么样”的问题。为此,各地政府开始加强与各类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将互联网企业的服务纳入智慧城市整体应用的框架中,并且通过互联网企业的平台,把政府的信息传播出去,把政府的应用推广出去,把政府的能力“嵌”入进去。对政府而言,有效利用互联网企业成熟的应用与客户群可有效降低投入,提升覆盖面;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能够提升内容及应用量,进而强化汇聚用户能力,以交叉方式形成盈利优势。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政府先后公布了两轮智慧城市发展三年规划,即2011-2013与2014-2016[11][12]。在第一期的规划当中,上海市政府的战略合作伙伴只有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两家运营商[13][14],强调的是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较多的民生类应用,选择的是自我主导的建设模式,如建立付费通缴费平台,建立社区网站,虽然最终的运营主体是IT公司,但是这些公司的建设和运营更加接近政府采购的模式。而在第二期的规划建设中,战略合作伙伴除了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之外,又增加了阿里巴巴与腾讯[15],其中最为明显的应用是在支付宝的服务窗与微信的公众号中,实现政府信息公开与生活应用,以及进行未来医院、未来交通的建设,此外将i-Shanghai交给了风寻科技,试水PPP模式[16]。
三、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DT时代,数据驱动
在传统模式下,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指网络、IDC等硬件型基础设施。因此,各地政府在签署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时也往往选择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先后与200多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17]。但是,信息通信产业在历经二十年的发展之后分工开始细化,原先的服务商需要关注从底层数据到架构,再到功能,最后到界面的全部层次。但在目前,数据层面、架构层面均有专门的分工者承担,大量服务商只聚焦在功能与界面上,这样可以加快产品开发速度,使得信息通信产品极大丰富,例如苹果、安卓应用的开发模式,并且在“互联网+”时代,强调利用互联网促进各行业的革命,尤其是行业间的交互所带来的融合革命,而促进融合的是流动在传统基础设施之上的数据。为此,一些前瞻型的企业已经开始构建自我的数据战略,如阿里巴巴,在2014年3月确立了“以走向激活生产力为目标的DT(datatechnology)数据时代”的DT战略。DT战略的核心一是以数据为核心,推动各行业变革,即“点燃整个数据和激发整个数据的力量,为社会所用,为销售所用,为制造业所用,为消费者信用所用”;二是以更加开放的形式推动数据的应用:“阿里巴巴的数据让阿里巴巴本身今天所有做的这些工具能够成为中国商业的基础设施[18]。”
对于力求让整个城市发生革命的智慧城市,在DT时代中,其基础设施已不再仅仅是固网、移动、广电、计算、存储等传统的设施,同时还有数据设施,它来源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通过流动,将整个城市的各类应用加以连接,成为一体化的智慧城市。
2015年8月,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其中就明确了要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要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要强化信息安全的保障[19]。一些城市已经快速响应,发挥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价值,例如同年的8月底开始的上海创新创业大赛,首次向社会开放超过1000G交通信息数据,采用众创的方式,开发出创新的互联网产品,为排解道路拥堵、优化公交规划等问题寻求对策[20]。
在DT时代,谁占有数据谁就能成为行业的主导者。数据资源可以通过数据交易而取得(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1],但是作为整合的一方,自身必须拥有强大的数据基础,才能将外部获得的数据予以消化吸收。从产业发展来看,社会各类主体的连接中心节点是最具有数据中心节点的潜质,例如阿里巴巴通过交易、金融,连接了社会经济;腾讯通过社交网络,连接了诸多用户;电信运营商通过通信管道,连接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四、智慧城市的若干细分市场:站上风口,前景喜人
让城市“智慧”起来并不意味着各类“智慧型”的应用从建设到运营都要由政府买单,相反,这些应用应该走上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营之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政府的作用理应是在其中发挥基础环境的构建和应用启动助力的作用。
目前,很多智慧城市的应用项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良性发展前景喜人,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民生型应用。其核心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构想提出,让整个社会经济中的诸多主体都在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在一个细分领域当中进行革命,并且形成了较多优秀的创意。而政府、风险投资商、能力开放平台等,也对这些创意的实现提供了场地、资金、基础设施等诸多支持;其次,互联网产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使信息化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高度依赖的“网络人”,用“智慧”的方式解决任何问题都是水到渠成之事;第三,政府的改革一直在推进。政府自身、公用事业单位的深度改革是近年来改革的目标,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医疗分级体系的建立等等,为市场上诸多服务商打开了新的前景之门。以下,列举一些风口之上、具有前景的智慧城市应用。
(一)智慧社区
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中,智慧社区无疑排在首位。若干年前,智慧社区的发展模式是以为周边提供服务信息或者互助式服务为主,成功的企业不多,政府也主导建设了若干平台。而近两年,O2O的兴起使智慧社区站在了风口顶端。“智慧”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服务的直接交付,任何能够上门交付的服务(外卖、美甲等),都会有服务商切入,即便是无法上门交付的服务,服务商也会尽可能让更多的环节在线解决(如医疗挂号等)。在2015年的投融资案例中,有超过一半的服务都是针对O2O市场的,数亿以致数十亿美元的融资案例屡见不鲜。百度CEO李彦宏则公开表示,未来,百度最大的收入来源是O2O,而非目前的搜索业务。
(二)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各互联网公司关注的领域。作为一个医院、一名医生,患者都有大量痛点的刚需型行业,且改革预期强烈,互联网公司无疑想通过自身的业务推动其发生改变。目前,智慧医疗聚焦的核心是减少患者在医院的非必要时间,增加医患接触的时间。基于此,政府的模式是推动分级诊疗发展,并由此带动了智能病历等解决方案的市场。而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在线挂号、在线支付等方式,将患者在医院的等候时间尽量留给诊疗环节,而非排队等候的时间。与此同时,医药类电商推出了在线购药服务,使患有常见病、慢性病的患者不用前往医院。春雨医生等平台则主打医患在线交流,利用医生的“碎片化”时间,增加医患接触感,并推进小病、慢性病、保健在线服务化,大病引入医院诊疗的模式。
(三)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正在实现教育的无角落覆盖。经济越发达,教育就越受到重视,教育的智慧化正在被全面覆盖。在学校当中,电子化教学正在得到普及;家校之间的互动、以学校为主的教育资源平台,正在将学校教育延伸进家庭;各类在线的内容阅读性教学、真人互动型教学,为学子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基于社交模式的互助学习平台,使得交流与学习并重;家教平台的发展,使得可选择教师的范围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这些应用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各种学习类型,各种学习时间,真正实现了全面的智慧教育。
(四)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是目前各互联网公司正在探索尝试的新领域。老龄化问题严重(尤其是大中城市),居家养老面临无人照顾的难题,养老院等社会化养老机构床位严重短缺。因此,一些城市正在尝试社区养老模式。老人们居住在家中,但周边的服务机构可以为老人服务。老人们与服务机构之间的连接依靠智能硬件、智能应用。目前,各类智慧养老的应用仍处在试点当中,政府的补贴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正在进一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IBM.智慧的城市:理解IBM智慧城市的基础[R].2009.
[2]百度百科.互联网+[EB/OL].http://baike. baidu.com/link?url=h_j1d_3PoI08kXhq7mpn6IKgjPus xccFy93nspPhD00TI-M90hPyz9SCG6YNhyHDLsZtjG JtKHQ5U8W9Tibhgq.
[3]钱进.中国500多个城市试点智慧城市[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8).
[4]新民网.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0首次在浦东发布[EB/OL]. http://miit.ccidnet.com/ art/32559/20121108/4440483_1.html.2012-11-28.
[5]陈铭,王乾晨,张晓海,张晓伟.“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5).
[6]工信部.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EB/OL]. http://www. tranbbs.com/Smart_City/d_p_city/Smart_ City_115044.shtml.
[7]搜狐.400城市宣布建智慧城市 住建部正编制评价标准[EB/OL]. http://business.sohu. com/20140903/n404008085.shtml.
[8]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cnscn.com.cn/news/show-htmitemid-16728.html.
[9]申剑.智慧城市“矩阵式”评价体系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4).
[10]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完整运行机制 规避智慧城市建设误区[N].中国建设报,2015-4-29.
[11]百度文库.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EB/OL].http://wenku. baidu.com/link?url=rrqmfU7ow6G8y7t6B-qWd3UQV VAFcMDmhy53u80dzmxwFyVEebWFHq88X9cOD43Zr OUPflSs0UUpyGKRUOtqaWa-qTjfOUR8tNLrhvsp4zO
[12]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EB/ OL].http://www.sheitc.gov.cn/zxgh/665205. htm.
[13]工控中国.上海携中移动签署智慧城市合作战略[EB/OL].http://www.gkzhan.com/news/ Detail/45709.html.
[14]上海政务.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市政府与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EB/OL]. http://shzw.eastday.com/shzw/G/20140626/ u1ai131650.html.
[15]第一财经. 先后签约上海政府,阿里腾讯交锋智慧城市[EB/OL].http://www.yicai. com/news/2015/05/4618566.html.[16]刘锟. i-Shanghai试水PPP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一元撬动百元[N].解放日报,2015-8-24.
[17]飞象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人民日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B/OL].http://www.cctime. com/html/2015-10-9/2015109161496429.htm.
[18 ]中金在线.阿里:D T数据时代已经来临[EB/OL].http://news.cnfol.com/ it/20140308/17207131.shtml.
[19]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 htm.
[20]文汇报.沪开放1000G公共数据[EB/OL]. http://hot.online.sh.cn/content/2015-08/19/ content_7514159.htm.
【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推荐阅读:
智慧城市与智慧建筑07-17
智慧城市与顶层设计10-15
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09-11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10-06
云计算与智慧城市建设09-02
分析智慧城市08-28
智慧城市分析08-03
国际智慧城市09-13
智慧城市遭遇05-24
智慧城市PK平安城市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