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智慧城市

2024-09-13

国际智慧城市(共12篇)

国际智慧城市 篇1

1 “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1 标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智慧城市标准是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是促使城市各利益相关方统一对智慧城市认识的前提, 是促进城市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 也是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效应用的重要支撑。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调研, 在我国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 地方政府和承建企业认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前三项是“缺乏相关标准”、“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和“缺乏城市部门间的协同协作”。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智慧城市理念理解的不同、城市发展环境的不同, 以及综合技术实力的不同, 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范, 有可能造成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各个城市盲目建设、城市间应用形成更多孤岛和难以连通的问题, 导致“智慧城市”不智慧的局面。

1.2 国内外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进展

2013年以来, 智慧城市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的工作热点。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2013年9月在技术管理局 (TMB) 下成立了智慧城市任务组, 2014年2月任务组转为咨询组;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于2013年6月成立了“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IEC JTC1) 于2013年11月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 (ITU-T) 的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组于2013年2月成立了“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焦点组” (ITU-T/SG 5/FG SSC) 。各个组织均将智慧城市标准需求梳理以及术语、参考架构、评价指标等基础性标准前期预研作为当前工作重点。

我国一方面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各标准化组织的智慧城市工作, 在各个组织都承担了重要职务或作出了关键贡献;另一方面,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2014年初国内多家相关标准化组织联合成立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 以统一协调我国各标准化组织开展国内外的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 促进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规划、关键标准制定以及标准应用实施。

2 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工作进展

2.1 ISO

ISO于2013年9月在最高技术管理机构, 技术管理局 (TMB) 下成立了智慧城市任务组, 并于2014年2月转为智慧城市咨询组, 全面系统地分析ISO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需求、应用实施、ISO与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之间的任务边界和合作机制等。英国是召集人国家, 中国、美国、法国、德国、韩国等12个国家为成员国。

此外, 国际标准化组织 / 社区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 / 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分技术委员会 (ISO/TC 268 SC1) 正在开展智慧社区相关标准化工作, 负责研究制定TR 37150、TR 37151技术标准报告, 报告对当前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计量工作进行了回顾, 并提出了未来标准的方向, 对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性能计量进行了讨论。该报告是第一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标准文件。SC 1主席国为日本, 中国为副主席国家。

2.2 IEC

IEC于2013年5月在标准管理局 (SMB) 批准下成立了SEG 1 (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 , 下设3个任务组 (TG) 及7个工作组 (WG) 。SEG 1旨在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战略、术语及评价现有标准化活动、参考架构、标准路线图等方面的研究, 并为IEC在智慧城市与电子电工结合方面的标准化工作指明方向。SEG 1主席国为日本, 副主席国家为中国和德国, 目前参与国家有英国、韩国、美国、南非等20多个国家。

2.3 ISO/IEC JTC 1

ISO/IEC JTC 1 (国际标准化组织 /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 是国际上专门负责信息技术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由ISO和IEC联合成立。2013年5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代表我国向ISO/IEC JTC 1规划特别工作组提交了《中国关于JTC 1内智慧城市潜在标准工作的建议》提案, 提出了JTC 1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的建议。2013年11月, JTC 1正式成立了SG 1 (智慧城市研究组) , 旨在分析智慧城市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的标准化需求, 提出具体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方式, 明确如何将现有的信息技术标准用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SG 1的召集人和秘书均由中国派专家担任, 目前成员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法国等16个国家。

2.4 ITU-T

国际电信联盟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焦点组 (ITU-T FGSSC) 于2013年2月成立, 旨在从ICT (信息、通信和技术) 角度提出智慧可持续发展城市路线图, 智慧可持续发展城市综述, 以及ICT所扮演角色, 智慧可持续发展城市关键指标等方面的工作建议。西班牙为主席国, 中国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烽火科技集团) 担任了副主席, 同时兼任第三研究组的协调员。到目前为止, 焦点组举办了五次全会, 目前已开展了17个技术报告的编写, 中国专家牵头了6个, 参与了7个。

3 中国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进展

3.1 总体情况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高技[2014]1770号) 中明确指出“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 也是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我国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国家标准规划和制定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 (SAC TC28/SC38) 负责, 秘书处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 现有成员近百家, 涵盖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南京、扬州、淮南等省市政府代表, 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承建企业专家, 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 行业协会代表等。

2013年6月, SOA分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 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发展现状、技术体系、国内外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进展, 提出了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相关的标准体系框架和急需制定的重点标准, 并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3.2 智慧城市技术体系

智慧城市技术体系是指从技术角度对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具备的要素及要素间关联关系的逻辑表述, 是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标准规划、研制和应用的重要参考。

在2013年6月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中, 提出了智慧城市技术体系, 其技术参考模型见图1。

参考模型的外围分为:1最顶层是服务对象, 具体包括了社会公众、企业用户和政府管理决策用户。不同的访问渠道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统一在一起, 实现多渠道统一接入;2最底层是外围的自然环境, 是整个参考模型的数据采集源。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核心部分, 从城市信息化整体建设角度, 提出了所需要具备的四个层次要素和三个支撑体系, 横向层次要素的上层对其下层具有依赖关系;纵向支撑体系对于四个横向层次要素具有约束关系。

3.3 标准研制进展

2013年7月,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达了5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项目计划, 启动了我国首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制定, 由SOA分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进其中3项具体标准的研制 (见表1) 。

目前上述标准均在草案编制阶段, 预计于2014年年底前在国家智慧城市总体组的统一部署下, 陆续开始征求标准意见和开展标准验证试点工作。

4 工作展望

2014 ~ 2016年,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将在整体框架规划下, 组织全国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有关单位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共性和关键标准的制定、试点验证及标准测评环境建设, 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其中, 近两年新启动的关键、急缺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相关国家标准项目将围绕智慧城市数据融合、领域知识模型、公共信息与服务平台、顶层设计指南、信息系统运维指南、软件服务预算管理规范、信息安全保障指南等方面。

此外, 国际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也将进一步加快。在刚刚结束的ISO/IEC JTC 1/SG 1伦敦会议中, 决定将当前的智慧城市研究组转为智慧城市特别工作组, 以进一步汇聚各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的力量, 共同推进智慧城市领域模型、评价、开放数据等信息技术相关具体标准的需求分析。我国将结合当前国家标准工作进展, 进一步积极将中国成果贡献到国际, 促进国际与我国智慧城市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发展。

摘要:智慧城市标准是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是促进城市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 也是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效应用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标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介绍了ISO、IEC、ITU-T国际三大标准化组织的智慧城市标准化最新动态以及我国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进展, 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标准化

国际智慧城市 篇2

览会

展会介绍

展会时间:2018年05月10日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 主办单位:成都安防协会

展会地址:中国成都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详情

中国四川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创办于2012年,经过5届的成功举办已逐渐成长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大型专业盛会。得到了公安部、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卫计委、四川省政务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成都市公安局、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成都市人民政府应急办、成都市博览局、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四川省计算机信息安全协会、四川省消防协会、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四川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盟、四川省智慧城市产业协会等多个单位相关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并联合西南6省市行业协会及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深圳电子行业协会等多个省、市、地区的行业协会,致力于展示行业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提供跨界服务、促进业内交流。“智博会”立足成都、辐射西南,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提供优质服务。第5届四川“智博会”已于2017年4月13日-15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吸引了近400家高端品牌企业参展,拥有20000多平方米展出面积,室内近800个国际标准展位,其中特装展位占71.9%;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及单位人员近40000人次莅临指导洽谈。其中除全川政府各相关行政部门、行业、单位负责人外,来自贵州、广西、北京、新疆、浙江、深圳等多个省、市、地区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和指导单位的领导、嘉宾、采购团莅临参观、交流和采购。《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推进了三个批次、共计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快速上涨至4万亿元,其中平安城市、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成绩优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新型智慧化城市建设进程,实现城市数据共享、加速城市住宅改造;推广“雪亮”工程等应用,促进智慧“平安中国”建设;落实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发展、高质量工程的应用,在此背景下,2018年5月10日-12日,第六届四川“智博会”将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以“智慧创新,全民共享”为主题的本届展览会将在秉承延续往届特色与优势的成功基础上,紧跟“科技强国”建设步伐,设立社会公共安全防范产品与技术展区、防灾减灾与消防产品装备展区、劳动安全防护产品展区、智慧城市建设暨科技创新展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及信息安全展区等五大展区。届时,联合行政行业需求单位、权威各相关行业社会团体、权威专业行业媒体、创新企业及行业大咖,免费提供业务培训、行业创新发展论坛、创新产品发布等平台。邀请多个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经销商、工程商等代表参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参展企业同聚一堂,共同演绎一幕安防产业发展交流的饕餮盛会!本届展会,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邀请观众前来观展;同时,邀请四川卫视、四川日报、光明网、搜狐网等多家知名媒体前来采访报道展会实况(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和西南大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合作发展共赢论坛、各行政行业需求专题研讨会、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论坛、智慧政务研讨和交流会、智慧医疗方案推荐会、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大会、国际应急产业发展研讨会等论坛会议活动,重点就产品技术创新、需求解决方案、行业发展趋势等大热论题的研讨结果进行解析报道,达到促进创新科技落地应用、助力企业品牌传递、提升行业辐射度与受重视度

的出彩效果。携手合作同谋发展,共铸智慧美好明天。诚挚地邀请贵司参加第六届中国四川“智博会”,我们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期待您的到来!

展品范围

方正国际:智慧城市的实践者 篇3

“作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实践者,方正国际近年来通过内部优势资源整合,以地理信息为基础,从关乎国际民生的金融、公安与地理信息、智能交通、媒体等行业出发,积极践行智慧城市,力求使智慧城市能真正实现为人民生活服务的目标,从而为社会带来切实利益,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方正国际董事兼执行总裁周大良如此表示。

智慧城市是一剂良方

智慧城市概念始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健全、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通畅、广泛、安全的信息共享和有效、规范、科学的信息利用,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让城市成为和谐社会的中枢。

据201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超过600万的特大城市有58座,人口超过千万的超级大城市有13座,城镇化率已达51.27%。与此同时,城市却也面临着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多方面的挑战,即所谓的“城市病”。

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城市病”,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而智慧城市俨然成为解决这一命题的一剂良方。“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对此,周大良也提出了方正国际的设想:“方正国际在整合行业信息流的基础之上,将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感知平台相结合,以整合创新的思路,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望打造一个数据融合平台。深入行业和细分领域,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低碳节约型社会。”

智慧城市的实践者

作为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旗下专业从事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方正国际近年来以“智慧城市”为牵引,积极整合方正国际在物联网实时信息处理、地理信息、服务总线(ESB)、流程引擎(BPM)、大数据技术,形成一套“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产品体系”,并围绕“智慧城市”的智慧IT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建筑、绿色数据中心、平安城市,提供IT基础设施(物联网)、弱电、安防监控集成等三大“智慧城市新一代基础设施集成能力”,进而以互联、共享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拓展智慧金融、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社区和智慧医疗(集成)等五大智慧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致力于在智慧城市领域贡献力量。

在智慧城市的巨浪下,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想傲立浪头,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IT行业,企业若想保持长足发展绝非易事。对此,周大良表示方正国际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方正国际具有信息系统搭建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具备整合其他资源的能力,能够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其次,目前方正国际业务重点聚焦于金融、公安和地理信息、智能交通、媒体等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领域,加上依托于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的背景,方正国际在智慧城市领域深耕细作一定是大有可为。对方正国际希望在智慧城市整个产业体系中扮演怎样的一个角色时,周大良说:“突然有一天智慧城市热起来了,我们却发现自己已经在全国各地实打实地践行智慧城市建设了,我们不喊口号,我们只是智慧城市的實践者。”

智慧之果:惠民安居

“钢铁不是一天炼成的”。以地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公安与地理信息、金融、智能交通、媒体乃至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的经验积累与相互协作,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力度,方正国际在智慧城市领域已形成完整的一套解决方案,并在北京、苏州、南宁等全国各地建设了一批智慧公安、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政务、智慧水务、智慧园林、智慧社区等领域重点项目,形成了新一代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在公安与地理信息领域,方正国际专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十余年,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并面向全国推广,目前方正国际PGIS占据我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围绕PGIS平台,方正国际积极融入以北斗为核心的运维平台、遥感、卫星定位、地址地名等新技术,并将PGIS平台与公安业务有效结合,在户政、指挥中心、警卫、网监、消防等业务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智慧公安”兴起之后,方正国际PGIS平台在未来仍有大展拳脚的空间。

在城市交通领域,方正国际智能交通事业部的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和公交电子站牌等产品在北京、郑州、西安、苏州、迪拜等国内外很多大都市都有不少成熟的实施案例。2013年底,中原地区第一条地铁线路——郑州地铁一号线开通运营,该线路的地铁自助售检票系统(AFC系统)即是由方正国际一力承建的,并在紧随而来的马年春运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苏州,方正国际建设的智能公交电子站牌也帮助市民实现了“乘坐公交——时间由我掌控“的目标,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目前,方正国际正积极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合作,利用公司在数据中心方面的优势,帮助海淀区搭建数据中心以汇聚、整合政府信息和共享服务。“现在方正国际在海淀紫竹院等各个街道建设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包括网上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完成后的平台将大大简化居民办事流程,实现材料网上申报,后台自动审核反馈。例如以后在海淀区办理生育证,过去都要跑好几趟,平台上线后有望通过线上提供材料,然后在办事大厅一次性解决。”周大良总结道,“这就是一种模式的转变。”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在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使用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2012年7月,北京发生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最大一次水灾,损失惨重。基于这个背景,方正国际从前年开始致力于智慧水务建设,为此开展了很多工作。“我们在海淀区协助政府建立一个传感网,自动检测城市水文的各种信息,进而进行实时的感知和决策支持。”目前,方正国际已成功构建起一套实时仿真预警的系统,以河湖的闸、坝、河道、雨水口、排污口等为监控对象,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监控管理,推进城市水务管理的智慧运用。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智慧城市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渐次发展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周大良总结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每个部门和行业的相互配合,需要一个团队从日常的服务,项目的管理、集成,顶层规划等全方位的系统连接和跟进,整合业务流程,解决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孤岛问题。”

链接:

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旗下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立足于“产学研用”发展模式,以智慧城市为牵引,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重点聚焦于金融、公安与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等智慧城市领域,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

国际智慧城市 篇4

智慧中医论坛综合专题总结

孙惠军、夏冰

2015年10月22日智慧中医论坛综合专题在海淀科技大厦五楼会议室召开, 尽管天下中雨, 但不影响人们参会的热情。有近6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上午由孙惠军老师主持, 下午由夏冰医师主持。

上午发言人有五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傅景华、民间中医潘德孚、清华大学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顾文涛、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化基因中心主任孙俊鹏、中华中医协会原学术部主任李致重等。

下午发言人有十位:山东省烟台开发区导平经络研究所所长吴建国、美国和谐医疗防衰老公司总裁杨国兰、美国微分诊断植物肽 (引药) 治疗中、医专家林渡济、加慈回医自然康复疗法体系团队的邸慧君博士和演示者杨丽春、中国地质大学离休干部张吉昌、美国东方医学中心博士崔志强、北京大学中华本草顺势气血养生教研室主任王勇、潘德孚老中医徒弟朱松翠、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教授、博导朱世杰、卫生部外事局原处长、主任医师张光兴等。

傅景华题为《中华医道———调和自然社会生命之大道》的报告指出:中医本是医道, 而不仅是医学。道之下尚有德、术、理、智、思、学、技。大道、至德、隐术、明理、上智、睿思、微学、末技。道可包容学, 学不可替道。“医学”是翻译medicine时借用中文医学, 从而使之形成西化概念。医之本义为调和, 中之本义为本。中医是和人之道, 而不是斗病之学。中医是调和生命自在之道, 而不是与疾病作斗争之学。中医和于人而病自治。中医之行为目标, 在于促进生命过程自主实现全面自由发展与全面自行和谐, 而不是干扰、取代、破坏人为所能了解的部分人体结构与部分生理功能。生命具有自稳、自调、自控、自生、自化、自和之自在。医生的责任就在于调动这一自在。人们自己拥有化解一切失和、平治一切病态之自在。关键在于能否调和病机, 调动生机。病态过程与生命过程是不可分割的。疾病就象是我们的孩子, 应该关爱、教化, 同时自责、自调。以疾病为忤儿, 以本草为情义, 以生命为慈母, 医之道也!中华医道以道、气、数、序、类、机、化、态、势、象的基本概念范畴所描述的自然过程及其各种运动方式之间普遍的相互关系, 以阴阳、五行和藏象理论所反映的各种生命运动方式之间生承制化的相互作用, 以经络和病机理论的类似反应概率的语言所展示的生命活动图景, 从根本上摒弃了机械论、还原论的世界观, 而获得了动态的生命的深刻领悟。运用过程、方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引入自然之数、阴阳五行序列以及相反相与的思想, 确立自然、生命、社会和通, 以及神、气、形和通的目标, 对我们认识人的生命过程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追溯中华医道经天纬地、贯古通今的智能, 从而指导其摄生和诊治的实践活动, 均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名原有六义:浅有本义、借义、引义;深有喻义、寓义、隐义。近代以来因翻译外语借用中文, 于是又出现了异义、西义和畸义。西义为直译外语形成所谓概念, 异义为盲目借用而使中名异化, 畸义为牵强附会而使中名畸化。译西畸中是毁灭中华文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也是毁灭中华医道的重要原因!以借义与引申义释译古代文化经典与医道经典, 阐发中华文化与中华医道, 其局面已是不伦不类;以西义、异义、畸义曲解古代文化经典与医道经典, 改造中华文化与中华医道, 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以甲骨文及金文本义重新展现《黄帝内经》, 乃是中医正本清源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潘德孚老中医题为《中医治疗白血病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观点鲜明, 言辞犀利。他以自己治疗白血病的理论和实践尖锐指出, 当代主流医学治疗癌症、白血病犯了方向性错误, 从他治疗白血病的案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白血病大多由西医药物输入体内而引起, 不当的输液、活体检验、放疗、化疗是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他强烈抨击主流医学被市场医学所绑架, 所举事实, 令人深思。

顾文涛题为《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思考》的报告认为, 中医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全面、动态地揭示了生命运动的内在客观规律, 中医药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疗效。近100年来, 中华传统文化遭遇了西方文化强势冲击, 以传统文化为灵魂的中医药也遭遇了坎坷的命运, 渐失生存土壤。从观念、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实体、中药资源、待遇、教育、科研、人才等方面指出了中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了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 指出中医面临的机遇, 提出了个人建议, 指出“互联网+生命科学”, 这是下一个时代的趋势, 而中国将引领这个时代。

孙俊鹏题为《建设“智慧生态城市”要重视国学国术原始创新》的报告指出:老子、孔子是“春秋诸子百家”文化复兴的代表人物, 他们都信仰太昊伏羲氏太极文化。始祖伏羲氏创画了的“太极八卦图”是宇宙生命模块。“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是当代科技前沿———心灵感应思维传导之至高理论。孔子智慧、老子道德、伏羲心灵 (灵魂) 构成了中国国学、国术的核心。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 1970年获得诺贝尔物埋学奖的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认为:“人类要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之前,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7年后得以印证。恐怖主义从中东向世界范围内蔓延, 形成难民潮涌向欧洲。“西方不亮东方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智慧通过近500座孔子学院传播到世界各地。主张高贵人性互动, 建立生命共同体理想, 深深地影响世界各国人民。认为无极是生命力, 太极是生命, 八卦是思维波, 金字塔旋转是统天八卦量子场。国学原始创新的源泉在于传承文化基因, 使遗址文物活起来的动力源。悟创了“五级提灌”、“五级洗礼”、“五级龙珍”性命双修思维程序;悟创了“金字塔拍打”疏通了性腺、心腺、命腺、扎根腺, 把封闭的身体转化为开放的巨系统, 实现“通神明类万物”。研制成功:太极膏、太极座垫、蓍草棒槌、文化基因盒、思维传感器。践行李政道博士提出的“道生物, 物生道, 道为物之行, 物为道之成, 天下之艺物之道。”使五教归一:儒教执中贯一;佛教万法归一;道教抱元守一;回教清真返一;耶教默祷亲一。归于太极文化。以“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黄金律进行慈善人性互动。解决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的根源, 在于撕裂多民族多宗教信仰, 筑起“生命共同体”的万里长城。营建龙都“自造生基”智慧人性生态城、药都鹿邑道物转换智慧生态城、圣都曲阜心灵感应智慧生态城, 培养更多的有灵魂、有本事、有品德的人。

李致重题为《再造中医之魂的战略思考》的报告指出:“把中医西化等同于中医现代化;把中医经验化视之为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化;把中医教育西化作为后继人才培养的方向;把中医医院变得越来越“姓西”?????这些失误在导致中医基础科学体系与临床技术体系严重扭曲、解体的同时, 形成了医疗、教育、科研、管理上的“中医思维弱化, 中医评价西化, 中医学术异化, 中医技术退化, 中医特色优势淡化”的局面。拯救中医之魂, 首先要从文化与思想启蒙开始;以传统文化普及与中医理论、临床为重点, 抓好医疗、科研、教育的改革起步战略。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 切切不可等闲视之“作为唯一一位来自清华大学年轻的发言学者顾文涛, 他的发言涉及中医与市场现状相结合, 寻找自己的定位, 确立以疗效为原则的定价体系等问题。

吴建国题为《经络生命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报告认为:“经络”是输送人体生物电能量的一套低电阻、良导体功能路线。经络在输送“生物电能”的同时, 也必将释放生物电波传递人体生命信息。经过反复研究、反复对照、发现利用“经络信息感传扫描技术”, 可以迅速获取病人身体健康情况, 研究成功“经络潜能美容护肤技术”, 且当场演示, 取得了成功。

美国来的杨国兰题为 《中西医结合的甲状腺激素抗衰老和慢性病的治疗法》的报告和林渡济老师《创新智慧中和中医纳米气泡在中医实践的应用》 的报告分别介绍了他们在美国的中医经验。

邸慧君博士主讲, 杨丽春演示的题为 《加慈回医自然康复疗法体系构建之道法自然的实践研究 》的报告指出:加慈回医的核心就是要唤醒人的自愈本能, 自我修复本能!运用导引法防治疾病时, 医者可以以导引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 达到医患同治, 其中奥妙便在天人合一、回归自然之根本。

张吉昌题为 《健康密码次声疗法浅谈》的报告认为:由于人体内脏振动的固有频率在20 赫兹以下 (0.01Hz-20Hz) , 即在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内, 当身外的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与人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近或一致时, 会使人体各种脏器引发共振, 并产生生物共振效应。这种共振效应的结果有两种:其一, 如果外来的次声波中蕴含着恶性信息和负能量, 则就会使人体脏器产生负效应, 如心烦意乱, 胸闷胸堵, 头痛失眠, 恶心呕吐等, 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其二如果外来的次声波中蕴含着良性信息和正能量, 则就会使人体脏器产生正效应, 如气血旺盛, 经络通畅, 心旷神怡, 从而祛病健身, 延年益寿。人们只要全身放松, 心平气和, 全神贯注地默念健康密码, 同时想着人体相应脏器, 使默念健康密码时产生的次声波的频率同自身脏器的固有频率一致或相近时, 就能立即产生良性的次声波生物共振正效应。就能很快感到身心舒畅, 脏腑功能增强, 病情好转或痊愈。这种次声波良性的生物共振正效应, 就是次声疗法。通过默念健康密码产生良性的次声波生物共振正效应, 来防治疾病的方法, 就是健康密码次声疗法。

崔志强题为《对称性精准医疗》的报告指出:称部位功能随生理、病理状况改变, 在体内、体表产生不同对称信息。关键是提取对称信息差, 即“生命密码”。 同一时间, 基本相同条件下, 生命信息及对称差偏离正常范围, 反映双侧组织、细胞、基因、蛋白质等分子结构及功能差别。生命对称信息:物理和生物标记, 每天或实时监测。对称体温:左右腋下、左右耳蜗。对称血压、脉搏:左右手臂。结合CT、MRI、超声波及其它化验等, 并形成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所形成的数据是巨大的。参照美国NIH和FDA统计要求, 用以上数据对疾病和治疗情况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估与预测。从而对治疗进行指导。对称信息差的正负, 是养生、康复、治疗“方向”等措施的重要依据使很多常规治疗方法有效性大为提高。也使更多和更深入地定量分析成为可能。中风卧床不动到自行行走, 疗效感性, 人人承认, 有利于推动疗效启动市场的杠杆。中风病人最大愿望是恢复自理能力--- 钢性需求。对中风病危、后遗症都有明显疗效, 感应效果明显。典型对称破缺与健康关系, 是展示对称精准医学最好样板中风是目前开支最大的疾病,

王勇题为《顺势医学的理念》的报告认为:中国顺势医学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 有理论、有技术、有实践, 中国顺势医学要努力结合现有的传统中西医的理论和技术, 把中国的顺势医学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为我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疑难杂症多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为中国特色的顺势医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做一定的探索实践。

张光兴题为《顺势医学》的报告指出:一、发展顺势医学, 促深化医改。努力学习、研究、大力发展应用顺势医学, 大有作为, 大大有利于人民医药卫生事业, 造福子孙后代。他认为这可以作为实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全民提出的关于深化医改的近期目标和总体目标的最好的战术和战略选择之一。二、康氏信息医学即我们亟需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顺势医学。康继周博士首创的康氏信息医学, 就是21世纪在中国应该普及推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顺势医学, 并预感到, 康氏信息医学的成功普及推广必将在我国掀起一场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革命, 必然是对全国人民的一大福音。三、康博士对顺势医学的阐述讲解十分精炼、全面、系统、清楚和独特。顺势医学药物中存在着信息, 特别是被稀释, 经过振荡后药力增强。此信息不是药物分子, 而是具有药物信息的电磁场, 或波, 或频率。顺势医学就用这些千千万万不同的电磁波的频率来治疗疾病。四、康氏信息医学简介及其创立、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五、康博士创造性地提出的“病因病变相关链”的优点。六、按中医辨证施治配方法则与顺势医学诊治法则配药紧密结合更加提高疗效。七、康氏信息医学认为诊断和治疗“信息病因”特别重要。八、康氏信息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快速培养出大批基层“全科明医”。九、需物色培养接班人。”认为“中国的顺势医学就是西医、中医、顺势医学三融合的康氏信息医学!”

朱松翠题为 《儿童教育和中医文化传播》的报告认为:秉承郭生白老中医的:中医文化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 在长春玉琨国学学校开中医养生课, 特别鼓励孩子们学会分享, 不管是成功或是失败的案例, 从2012年开始, 分享集已经更新到第六个版本, 这本分享集是《不再与健康擦肩而过》系列丛书, 已公益流通近十万册, 让中医的智慧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庭。这套丛书基本上是学校孩子生病、治病、防病的案例分享及体会感悟。通过儿童教育通过三年儿童中医教育实践, 对儿童教育充满了信心。相信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中医文化”若从纯净无污染的娃娃抓起, 必会重新灿烂辉煌, 发扬光大。去年开始跟随潘德孚老中医学习癌症的治疗, 并传播天下无癌的文化理念。

朱世杰题为《癌症康复不是梦》的报告指出:一、癌症发病率激增, 人人自危。2015 年 《全国肿瘤登记年报》:我国每年新增癌症312 万例, 每分钟有6 人被确诊为癌症, 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达到270 万, 在所有引发死亡的病因中癌症导致的死亡占25%~30%

二、康复治疗缺位, 生存几率低。近30 年来, 我国癌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依旧停留在30%的水平。美国、日本均已突破60%。三、癌症患者需要康复治疗。癌症的演化与转归是一个过程, 不同发展阶段其治疗目标和策略均有所不同。癌症康复:评估和治疗癌症患者与生存者的器官功能及心理异常问题通过理疗、护理、支持、减症等多种手段最终达到完全治愈癌症。 四、癌症康复的必要性。最大限度降低肿瘤疾病的死亡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五、癌症康复的总体架构:1、开展肿瘤患者的信息采集、健康随访、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和咨询指导;2、关注肿瘤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3、对肿瘤的痛苦症状进行有效防治;4、加强人才培养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六、Z5 康复体系的建立:1.心理康复, 2.症状康复, 3.社会康复, 4.群体康复, 5.防癌抗癌, 中药透皮热疗, 细胞免疫治疗, 分子靶向检测与治疗等;七、康复典型病例介绍。

本论坛的特点和效果是:

1、参会热情很高, 发言积极踊跃:

2、发言人准备充分, 论文报告水平高;

3、发挥平台作用, 充分开展学术交流;

智慧网络奠定智慧城市根基 篇5

杨扬

2012-9-26 10:49:50 来源:《人民邮电报》2012年09月18日

犹如建筑高楼大厦,根基打得越牢,上层建筑才会建得更高更好,智慧网络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电信运营商需要构建包括有线、无线、物联网等在内的宽带泛在互联的智慧网络。宽带泛在互联是智慧城市的特征之一,依托宽带网络从而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互动。

中国联通在其9月初发布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中表示,要以城市光网络、WCDMA无线网络、WLAN三大网络为基础,以九大数据基地为依托,以基于云计算的全国统一的智慧城市平台为载体,构建“共建、汇聚、开放”的发展模式,做好“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商。在智慧城市产业链模型中,中国联通对自身的具体定位是基础信息通信设施的服务者、智慧城市云承载平台的提供者和智慧应用与基础信息数据的聚合者。

其中基础信息通信设施的服务者是电信运营商的本职工作,也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打根基的基础工作。对此,中国联通将努力建好“三大网络+九大数据基地”的基础信息通信设施,实现智慧城市的泛在网络全面互联与立体感知。中国联通一直倾力打造天地一体的高速网络,融合重组4年来,共投资3600亿元,建设了21万皮长公里城市光缆,打造了覆盖全国乡镇及以上城市、主要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的WCDMA无线网络,部署并开工建设了九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未来目标则是实现基础通信光纤化,桌面达到M,楼宇出口到G,城区出口到T;城区覆盖无线化,实现WLAN和3G无线的无缝覆盖。此外则要实现数据集中化,建立服务于全区员工、企业面向生产、管理、销售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管理一体化,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平台,实现一体化管理。

庞大、健全、高速的光网络是智慧城市的大动脉。城市的高宽带普及率成为光网建设的基础。传统宽带向高速宽带的快速演进,将推动“光时代”加速到来。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而中国联通早在2009年就已提出宽带网络升级提速工作。今年中国联通更是全面启动光纤到户工程,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以“光网世界·沃宽天下”为主题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加快光纤接入网建设,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城市区域逐步普及10M~20M,部分区域和用户可达100M,实现城市区域高速率宽带接入。今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端口同比增长29.3%,达到9603万个,20M以上宽带接入端口占比达43.5%,4M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为51.1%。

智慧城市最终是面向每一个人服务,高速的移动网络是泛在互联的基础,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智慧应用。从2009年建设WCDMA3G网以来,中国联通以超常规的付出打造了一张精品3G网络,并不断拓展3G网络广度与深度覆盖。今年上半年新增3G基站4.3万个,3G基站达28.2万个,基本消除城区覆盖弱区和盲区,实现了对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大部分乡镇以及交通干线与旅游景区的覆盖,乡镇覆盖率达到75%,跨省高速公路、高铁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3%。中国联通还不断将高速的移动网络向更高速升级,目前HSPA+覆盖城市扩大至77个,网络峰值速率达到21M,今后还进一步扩大HSPA+覆盖范围,并将部署DC-HSPA+,将无线下载速率进一步提升至42Mbps。未来,中国联通还将适时引入LTE技术,使3G网络逐步向4G迈进。

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光靠移动通信网络来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的上网需求,容易造成拥堵,此时,WLAN无线宽带网络是最好的补充。WLAN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通信网络之一。为缓解商务区、高校、交通枢纽等热点区域的3G网络压力,中国联通近几年不断加大对Wi-Fi热点的投入,提升用户体验。中国联通将在城市热点地区进一步加快部署Wi-Fi网络,坚持自建与合建、合作相结合,2012年计划新增30万个AP热点,基本实现对热点区域的全覆盖。截至7月底,中国联通的Wi-Fi热点实现对6万栋独立建筑物的覆盖。

网络过去更多是扮演管道的角色。而在智慧城市中,网络必须升级到智慧网络才能胜任。从信息到知识到策略再到行为,全部过程都是建在网络的基础之上。因此,信息网络成为人类改变世界的核心,并且这个网络还具有类似人的智慧,被称为智慧网络。专家认为,要想建设智慧城市、智慧中国乃至智慧地球,就是要建设一个智慧的信息网络。电信网能实现人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任何方式自由通信,并保证传输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是智慧信息网络的基础结构,将传感器、测量仪器仪表、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等集成在电信网之上,就形成了智慧网络。其中,物联网是“万物沟通”,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任何物体的连接,是智慧的触角。中国联通也正积极推进物联网,在集团成立了物联网办公室,各省(区、市)都成立了由省级公司副总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物联网工作小组,并加快推动各项物联网应用。

智慧网络要想具备智慧,数据是核心。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以及生产,都是基于数据的。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是提供智能服务的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中国联通建设的九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依托统一云平台的底层数据共享与互通,实现城市各关键系统间的一体化运营,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光网络:智慧城市的大动脉

中国联通丰富的宽带网络资源为“智慧城市”奠定基石。

宽带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如果缺乏高带宽、广覆盖、大协同的网络支撑,那么智慧城市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今年5月,“宽带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宽带战略,提出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实现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

作为固网宽带领域的主导运营商之一,中国联通始终坚持将宽带发展作为重要引擎,带动公司整体业务的规模效益发展。早在2009年,中国联通积极谋划部署,开展了宽带“升级提速”工作,通过持续增加投资,积极推进“光进铜退”改造,普及光纤宽带接入方式,宽带覆盖水平、接入能力不断提升,宽带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近3年来,中国联通在宽带网络领域累计投资近600亿元,宽带用户规模增长率均保持在20%左右。

今年2月,中国联通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启动“光网世界·沃宽天下”宽带提速工作,将在北京、天津等重点城市及区域率先开展宽带光纤提速工程。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联通计划在城市区域逐步普及10M~20M的光纤宽带网络,部分区域的宽带速率还将率先达到100M。中国联通将深入开展以“光网世界·沃宽天下”为主题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提升网络能力,提高接入速率,丰富产品应用,增强服务水平,不断增加宽带用户数量,带动宽带业务收入快速提升,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持续增强中国联通的综合竞争实力。

今年4月28日,中国联通召开全集团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明确了2012年公司的宽带发展目标:新增FTTH覆盖家庭1000万户,4M及以上宽带用户超过50%,新增宽带接入家庭900万户以上。中国联通将考虑整体的网络布局和演进方向,北方10个省份全面加快实施光进铜退,确保将网络能力转换为市场能力;南方21个省份加快主要城市的城域网建设,加快商业楼宇、工业园区等政企客户聚集地及大客户的接入。今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端口同比增长29.3%,达到9603万个,20M以上宽带接入端口占比达43.5%。4M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51.1%。

重点城市的光网推进步伐更为迅速,例如经过多年的光纤化改造,目前北京联通国内长途光缆、本地中继光缆、接入光缆总计已超过2.6万皮长公里,相当于绕六环路140圈。当前,北京联通加大了光纤入户改造力度,推出了免费提速的惠民活动,具备条件的家庭用户宽带最高可升至20M。到今年年底,北京联通将使所服务的家庭用户都具备20M的宽带接入能力。

然而在宽带提速工作中,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也面临重重困难,光纤入户协调难、农村宽带不挣钱等多重壁垒让企业举步维艰。例如,城区的光纤化改造遭遇到来自物业公司、房地产企业等“地头蛇”的各种阻力,天价入场费、多部门协调难等突出问题,让“最后一公里”接入成为通信运营商不可承受之重;在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宽带建设成本非常高,但需求很小,投资基本上“有去无回”„„在目前宽带普及提速的配套保障、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等都未出台的情况下,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都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坚定不移地推动宽带提速。相信随着“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各种壁垒将逐步打破,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也将更加快速实现光网城市目标。

光纤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将打通智慧城市的大动脉,有利于推动智慧城市战略的落地。

高速无线网络:宽带泛在互联的天网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老百姓需要的是随时随地可用的宽带网络——高速移动网络与无线宽带网络编织成了天上一张网,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的宽带泛在互联。

2009年1月,中国联通获得优势的WCDMA3G牌照。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建成优质的3G网络,一方面,中国联通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大胆改革创新,2009年3月2日,中国联通集团正式成立全资子公司——移动网络有限公司,在各省区市设分公司,全面负责3G移动网络的建设和维护,集中采购、统一指挥、专业运营,将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在“刀刃”上,大大提高了网络建设速度,提高了运营效率,促进了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中国联通上上下下以二次创业的精神,以“白+黑”、“5+2”的超常规工作强度,以激情拼搏的干劲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网络建设中。中国联通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即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WCDMA网络,保证了2009年5月17日在55个城市的试商用。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联通建成3G基站10.7万个,实现了对335个地市级城市的覆盖。建设速度、网络规模双双创下全球第一,网络速度与质量在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中国联通持续加强3G网络的广度和深度覆盖,目前3G基站达28.2万个,基本消除城区覆盖弱区和盲区,实现了对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大部分乡镇以及交通干线与旅游景区的覆盖,乡镇覆盖率达到75%,跨省高速公路、高铁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3%。网络的建成并不能让用户感受到3G网络的真正魅力,优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和感知。为此中国联通从战略高度重视3G网络优化,从提高用户感知出发,在抓好基础优化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优化工作,确保建成一张优质的3G精品网络,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和感知体验。例如上海联通坚持以用户感知为核心,积极构建以地理、时间、用户、终端“四维感知”为核心的网络评价和监测体系,地理指的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含是否为地标性建筑、是否为重要用户活动场所等;时间指的是各区域忙时的不同分布段及不同忙时的话务聚集情况;用户指的是用户聚集程度及用户投诉分布;终端指的是主流终端和智能终端的分布特性及对全网负面影响最大终端的分布特性。从这4个方面出发,建立的综合评估体系称为四维感知体系,强化了网络指标与用户感知的关联度。从而真正形成了以客户感知为核心诉求的网络建设模式。中国联通将不断通过创新的手段,继续完善、不断扩大网络资源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以适应3G时代各行各业对网络的需求。

人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快更好的网络,为此,中国联通对高速移动网络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歇。2011年5月17日,中国联通在全国56个城市推出HSPA+服务,这些城市的3G网络速度一跃而起,下行速度从14.4Mbps升至21.6Mbps。目前开通HSPA+的城市已经达到77个,这个数字还将不断扩大。2012年7月,广东联通率先在广州、深圳开通HSPA+64QAM双载波,网速高达42Mbps;2013年,广东联通将把全省核心城区网速提至42Mbps,珠三角核心区域的网速升级到84Mbps。这样的情景将逐渐走向全国。未来,中国联通还将适时将移动网络升级到LTE。移动网络的大提速行动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高速的无线网络基础。

WLAN无线宽带网络是基于有线宽带在特定区域通过发射无线信号上网的,与移动通信网络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是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对移动通信网络很好的补充。为缓解商务区、高校、交通枢纽等热点区域的3G网络压力,中国联通近几年不断加大对Wi-Fi热点的投入,提升用户体验。2012年将新增30万个AP热点。截至7月底,中国联通的Wi-Fi热点实现对6万栋独立建筑物的覆盖,到2012年年底基本实现对热点区域的全覆盖。

高速无线网络将成为智慧城市中智慧展现的最重要手段,也是人们享受智慧城市成果最离不开的利器。

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的中央厨房

智慧城市里面大数据的作用越来越大,数据是生成智慧的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数据资源的充分整合、开放、共享、融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智慧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将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整合在一起,并进行快速、有效分析,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并依托统一云平台的底层数据共享与互通,实现城市各关键系统间的一体化运营。

数据中心这种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也正从过去的IDC向云计算数据中心转型,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数据中心。除了前期已经建设的河北廊坊、呼和浩特、郑州基地外,还选取珠江三角洲(广东东莞、南宁)、长江三角洲(江苏无锡)、西南(重庆)、西北(西安)、东北(哈尔滨)区域进行布局,形成九大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化、布局合理的云计算资源池,辐射周边。基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以面向云能力提供为核心,具备高利用率、智能化、绿色节能特性。中国联通九大数据中心的目标是“云计算和IDC行业市场的领军者”,将创立互联网公司运营模式、打造百亿元级经营规模。其战略定位是专业化实现规模效益发展、互联网战略的核心承载平台、一体化实现云业务落地。

中国联通九大数据中心不仅是广大宽带用户、3G上网用户访问的承载平台,更将为智慧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未来将开拓4个服务领域,一是专业维护服务,按照企业数据中心要求,按需定制基础资源和IT系统维护标准,满足企业IT服务外包需求;二是云数据中心服务,提供SaaS/PaaS/IaaS服务,将大量计算、存储虚拟化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云平台,给客户提供按需定制的基地资源、开发能力、软件应用等服务;三是延伸增值服务,提供CDN、流量监控、负载均衡、域名注册等新型数据应用,并提供维护监控等服务;四是灾备与安全服务,随着企业信息化,大量的关键性数据以及关键性设备和系统对于企业生命至关重要,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不可或缺。

国际智慧城市 篇6

展会上,华为、中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以新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依托大数据构建的智慧政务、智慧安防等解决方案,将市政信息系统与公安、气象、卫生、环保等部门互联,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将立即发布灾害情况,并建立舆情监控,相关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共同打造平安城市。

中冶、建谊、泰豪、新奥能源等则集中展示智慧建筑新结构-钢结构、构建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平台,将智慧水务、智慧供热、智慧供电等统一起来,打造智慧建造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

在智慧教育方面,北京兰亭数字科技公司凭借VR技术提出了“沉浸式”教育模式,体验者可以在穿戴VR设备时进行亲临现场般的学习体验。海尔、长虹等家电厂商则在展位上展出了与智慧生活相关的智能家电。

采访中,日建设计株式会社能源和信息通讯工程部部长荣千治告诉《经济》记者:“在建设智慧城市的道路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应注重CSR(企业社会责任),协调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挪威大学代表Edvard Schreiner Sj?blom也表示,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碳排放的问题,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实践绿色发展。

展会现场还有很多由政府主办的展位,例如北京房山、智慧西城、智慧淮北、智慧金华、智慧梧州等。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房山展位上的参展人员都是来自本地的志愿者,可见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市民个体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本届智博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题,倪砼表示,其宗旨是通过展览展示、论坛峰会、政策发布、项目对接、洽谈签约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展示全国智慧城市、绿色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长远规划、阶段性成果和在建项目,促进国内外城市间的互动交流,推广智慧城市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搭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交流、对接、洽谈、交易的平台。

国际智慧城市 篇7

亮点一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建设稳步推进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戴红主任, 在为分论坛“智慧城市标准——创新与评价”致辞时谈到, 标准能够引导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促进城市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 保障网络安全, 确保城市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 在标准化机制创新、标准制定实施和标准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机制创新方面, 多部门联合建立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并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在工作实践方面, 加快智慧城市关键标准制定步伐, 结合城市建设开展标准实践验证。在国际合作方面, 组织国内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活动, 不断深化与欧洲国家的合作。

2015 年,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城市治理和管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这给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标准委按照“加快制定融合标准。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 引导智慧城市等领域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及推广”的要求, 将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大力推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施;三是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

亮点二智慧城市资金筹措关键在市场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 在“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基金建设研讨会”上做主题演讲时表示, 智慧城市建设要如何筹措资金, 首先要搞清智慧城市到底是为谁服务的, 谁来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 那么也就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不同于政府对数据的使用和拓展空间的放大的局限性以及效率的相对较弱, 企业会把任何一项科技的手段放大到极限以获取企业收益, 没有上级下达的指令, 更多地是通过技术变革来拓展技术应用空间, 来创造最大需求。重点资金的筹措应该更多地面对市场、面对企业。在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等国家, 政府的智慧管理中心绝大部分是由公司来组建的, 然后由政府来购买这块服务, 即PPP的购买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及时跟踪社会的需求来调整自己技术变革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会通过社会的需求放大利益效力, 来获取企业的收入。

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筹措之路怎么走, 关键取决于市场, 取决于设计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否针对社会变化的需求, 是不是和每个人、每种要素的需求变化结合得更为紧密。另一方面, 中国智慧城市是碎片化的智慧城市, 每一个行业都根据自己的特点, 把自己的功能纳入智慧城市的范畴。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智慧城市研究院、研发部门, 设立智慧城市基金。我们需要打造的是基于互联网、智能技术形成系统的智慧城市, 不仅要解决人在城市通过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更加方便的问题, 同时也要解决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否更符合低碳,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在解决了这两个基本目标之后, 就要推动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市场来反促政府的提高, 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结合, 才能大大降低政府投入, 提高市场准入。

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该要做的是制定引导性政策。 哪些项目具有好的市场效应, 哪些能迅速带动管理水平的提高, 哪些能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哪些能更好地促进技术变革, 甚至能使市场从国内拓展到海外。对这些项目,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筹措问题。但是, 最重要的一条是解决智慧城市的资金来源, 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亮点三智慧管网让城市运行更安全

吉林省四平市用了半年的时间, 从规划、管理、运营到入廊, 使用BIM模型, 探索使用SPV公司的市场化手段, 建了一个真正的PPP的实践模式。四平市建设局局长付永久在“智慧管网让城市运行更安全”论坛上, 就分享了四平市是如何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

智慧城市也好, 管廊建设也好, 都是城市前沿建设的课题, 各地都在研究PPP模式, 都在研究如何推进管廊建设, 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四平市坚持系统高位谋划, 坚持系统化、效率化、高标化;同时和轨道交通、城市交通、人防设施相结合, 设计和入廊管线的建设相结合, 融资和社会资本相结合。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 降低地下综合管廊的造价标准。

在设计规划过程中, 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 包括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监控、报警、排水、标志系统, 同时结合低碳城市建设, 在管廊内预留了充电桩, 这也和国务院提出的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计不谋而合。

率先采用聘请第三方管理方式, 取代了以往组建临时办公室的模式, 一方面减少腐败, 另外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提升符合项目发展的需求。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 组建SPV公司。注册资金不少于11.29 亿元, 和国有资产的股比是8 ︰ 2, 政府筹集2.26亿元。经过反复的协调, 有五家央企愿意参与到四平市的地下管廊项目, 并且在春节前签订了联合体协议。目前已经进入了招标后期, 预计是3 月底前完成SPV公司的注册任务。

关于地下管廊实施有偿使用方面, 经过论证和反复的测算, 初步形成了地下综合综合管廊试行收费的标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方面是入廊费, 另一方面是日常维护费。采用政府指导价方式, 收费单位可在此标准上适当地下浮。

2016年, 四平市确定了五城联创的奋斗目标, 智慧城在五城联创中排在首位, 地下管廊建设也将以此为契机, 纳入到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轨道, 努力实现三维可视系统。即将开工建设的管廊中心, 作为管廊管理的枢纽和管廊的内部配套建设, 与消防、供电、通风、给排水等相连接, 探索实行智能化管理模式, 同时也用机器人模式建立动态的维护系统, 运用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来提高管廊管理运行的合理化, 提高管理效率, 确保地下管廊的这条生命线顺利运行, 让城市运行更安全。

亮点四智慧城市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

泛华集团杨天举董事长在“智慧 · 城市 · 规划”论坛做主题演讲时提出, 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建设资金不足、产业拉动不足、四化融合不足、部门利益分割等问题。智慧城市应该是“城经济”和“市经济”的有机结合, 通过互联互通, 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流的高效流通。

国际智慧城市 篇8

田世宏指出,标准凝聚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和实践共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信息资源的汇聚共享,助推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是推进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在统筹规划方面,建立了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急需标准制修订步伐;在工作实践方面,积极推动实施城市标准化战略,开展标准实践验证;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参与ISO、IEC、ITU等国家标准化组织活动,不断深化与欧盟国家合作,积极推广国际标准。

田世宏强调,下一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将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需求,突出“以人为本、便民惠民”的发展理念,不断健全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立动态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施,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更好地运用标准的力量,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推动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国际智慧城市 篇9

中国普天的展台位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8号馆中心入口显著位置 (8A001) , 展台面积达400多平方米, 划分成信息通信、智慧城市、行业信息化三大业务展区。

在信息通信业务展区, 中国普天带来了公司在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研发成果, 充分展示了TD-LTE公网系统、宽窄带集群通信系统、4G宽带无线专网系统、LTE230无线通信系统、3G/4G井下无线通信系统、集团WLAN管理系统、Vo LTE语音业务、数据通信产品、运维支撑系统、政企无线VPDN接入认证管理系统、一卡多号业务、执法终端产品、手机数据迁移器等主要产品应用和解决方案。其中, 中国普天的宽带无线多媒体接入系统就是基于TD-LTE技术开发的专用网络设备, 集语音、数据、视频为一体, 适用于政府而后公共安全指挥调度系统, 以及电力、石油、航空、交通等国家重点行业无线专网通信。在专网领域, 中国普天不仅拥有LTE宽带多媒体集群系统产品, 同时也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新型230MHz无线宽带接入系统产品。中国普天4G宽带无线专网解决方案, 以TD-LTE为核心技术, 将TD-LTE的高速率、大带宽与数字集群技术中的资源共享、快速呼叫建立、指挥调度等特点融合, 是一个集语音、数据、视频为一体的新一代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系统。

本次展会上, 中国普天向外界集中展示了智慧城市全业务、远程医疗健康云平台、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等主要产品应用与解决方案。其中, 普天能够提供基于智慧城市的系列解决方案, 设计并建设了银川信息网、呼伦贝尔平安城市及智能交通系统、云南昭通智慧交通项目、内蒙古霸王河视频监控项目、智慧阅海湾CBD规划与实施运营、天津中新生态城智慧城市规划等诸多智慧城市项目, 为多个省区市制定了“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搭建系统模型, 制定行动路线, 绘制“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长远蓝图。

在行业信息化业务展区, 中国普天将展示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网络、合同能源管理、光伏发电系统一体化业务、惩防体系信息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移动互联网运营、新媒体多平台发布系统、虚拟远程银行解决方案、安防监控系统等系列产品应用和解决方案。

新能源作为中国普天两大主导产业之一, 在此次展会上的亮相更是重中之重。中国普天在深圳建立首个国家城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监控和运营管理系统, 为“十城千辆”示范运行提供了监测手段。目前, 中国普天独创的电动汽车运营商业模式已在深圳大运会得到了成功应用, 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之后又在部分重点城市复制推广, 并从公交领域向公务车、出租车、物流配送车等领域拓展。中国普天承担的十三个中央与国家部委电动公务车示范运营服务工作, 树立了中国普天在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 普天在LED智慧照明和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兴节能产业取得的良好业绩也将在本次展会上展示。

国际智慧城市 篇10

其中, 绿色建筑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版块, 不仅拥有以往的培育与沉淀, 今年更是推出了三大举措, 促进绿色建筑与智慧城市的共同发展。2014年, 共有77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相关的重点项目, 总经费需求约190亿元, 项目涵盖了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农房节能改造等多项内容, 其中重点项目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 共有4个。

◆政府鼎力支持, 共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版块, 在去年成功的基础上, 今年独立成专业展暨上海国际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展览会, 展览规模5000㎡。本次展会由住建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院作为指导单位, 并受到了住建部节能与科技司的大力支持, 除共享同馆同期的上海智博会的政府、协会资源外, 主办方更将为企业邀请房地产开发商、项目总承包商、规划设计公司、经销商、代理商等各界人士到场采购。

◆实力买家组团到场, 与展商零距离互动

本次展会参展的VIP客户还将享受在展会现场与专业观众一对一的配对机会。展会方面还会组织海内外各地实力买家参观团到现场与各展商会面, 这些嘉宾主要来自政府、医院、学校、房地产、规划院、设计院所、酒店、物业、建材、服务等各个领域。同时, 现场专门设立规划设计展区及优秀园区展区, 满足所有绿色建筑行业相关的展商需求, 促成全产业链的互动。VIP客户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向目标客户展示、介绍自己的产品, 沟通客户的需求。

◆城市项目现场发布, 与企业面对面洽谈

上海智博会暨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博览会上, 主办方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将就193个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工程项目进行发布, 尤其是将绿色建筑作为突破口的试点城市, 可直接在展会现场发布项目信息, 并寻找合适的承包商和供应商。上届展会诚邀南京、万宁、峨眉、寿光、辽源、乐从等城市官方代表团与展商进行了一对一商务配对, 主要针对建设智慧城市和绿色建筑发展方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促进城市方与企业方的项目合作。今年主办方将邀请到更多城市的代表与展商进行商务配对, 面对面洽谈, 更会开展围绕政府政策、智慧城市建设、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资金开发等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及专业论坛。VIP参展企业将在展会现场获取第一手的项目信息。

——关于智博会

国际智慧城市 篇11

在21世纪,教育将是社区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如同农业社会的关键是土地,工业经济的关键是资本投资。学校、学院和大学定义着一个社会长期的健康和繁荣,培养明日的工作者和领袖,学术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未来的知识与科学。正如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Eric Hanushek所言,一个经济体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长的能力——其创新和提高生产力与实际收入的能力——与向广大职工提供的教育的质量紧密相连。然而,教育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令人生畏。因此,要应对技术、商业、政治和人口统计数据等方面的变化,就需要有新的教育与学习办法。

对于一个6岁开始上学的孩子,当她准备进入劳动力市场时,那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目前信息的增长速率每两年就几乎要翻一番。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塑造教育以满足甚至连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的期望呢?虽然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教育能最好地预测个人的经济成功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成功,但是,当面对有限的资源、僵化的基础设施、根深蒂固的流程、越来越不连贯和不兼容的数据以及上升的消费需求时,这些系统要如何回应?

在许多智慧城市项目中,“智慧教育”等主题正在成为各种想象和产品开发的重要关注点。在智慧城市中的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一个可以学习的城市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技术正在改变我们提供教育的方式。以前传播知识是靠课本,现在开始转移到通过计算机和移动智能设备提供动态的学习内容,从而更专注于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教育,即按照学生的节奏,提供相关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同时,学校可以紧随当前的最新信息,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地区和世界各地的教学资源。

本文首先阐明为什么需要智慧教育,随后展示了智慧教育的美好图景。紧接着,文章描述了目前现实生活中智慧教育的情况,即用技术改变教育,并配以国外案例,以期给读者留下更为直观的印象,从而对智慧城市中的教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为什么需要智慧教育

在数字世界中,代码就是法律,但是大多数市民并不知道他们其实有机会了解,然后更改这些代码。天生的数字人只是一个神话,真实的情况是,新一代人自然会涉及技术,而更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当中能够真正理解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开发出新用途的百分比仍然很小。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会因为收入水平或学历而存在巨大差异。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不教会市民如何非法入侵,我们就不可能有充满黑客的城市。更为甚者,如果非法入侵并不令人愉悦的话,我们就不会有充满黑客的城市。对于智慧城市来说,新的教育方法相当必要,因为它能保证智慧城市集合其市民拥有的所有潜力。并且,新的教育方法必须基于信息技术促成的创新和创造性。

智慧教育有一个基本框架,称为DULP,即D,设计启发的学习(Design Inspired Learning);U,无处不在的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L,流动的学习场所(Liquid Learning Places);和P,以场所中的人为中心的设计(Person in Place Centred Design)。但事实上,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这一框架总是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也就意味着目前智慧城市框架背后隐藏的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在今天的智慧城市模型中,很多时候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基础设施被视为必不可少的资源,它们用以优化资源的消耗,并让整个城市中的流动(包括商品、人和数据的流动)更顺畅。在其他时候,信息和通信技术被视为酶和催化剂,它们能够从效益与效率双方面优化城市流程。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所有的智慧城市标杆和排名中,事实上,教育几乎都被认为是一个助推因素,只在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比如学校密度、通过大带宽提供内容和服务,以及生产系统运作所必须的技能和能力等)影响生活质量。在这样一种智慧城市模型中,往往低估了DULP框架中字母D(设计启发的学习,即Design Inspired Learning)和P(以场所中的人为中心的设计,即Person in Place Centred Design)的相关性。不能将住在城市中的人仅仅视为是数字,相反,他们是人,他们的行为受动机、期望、个人欲望和需求驱动,并且他们有自己的风格。另外,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个人也需要学会如何定义和即时重新定义实现期望的进化路径。

其次,为避免可能出现新的“分歧”,从而成为“智慧公民”,个人需要掌握新的技能。但事实上,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将来需要掌握哪些新技能,以及这些技能将怎样被技术背景推动、并通过评估而被获取。换句话说,在智慧城市的移动通信技术和学习中,“数字属性”到底有哪些维度?貌似技术性的技能(technical skills)将远远不够,个人需要获取越来越多的所谓的“人的技能(people skills)”,而要监控这些技能的获取将会复杂得多。

再次,没有普遍适用的智能城市模型,因为在确定向智慧城市发展的路线时,当地的文化和约束发挥着关键作用,进而影响未来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这就意味着,走向智慧教育的方法必须是全球性的,其中技术要尊重情境特点及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所有这些都表明,如果我们想实现真正的智慧城市,就必须注重教育,尤其是智慧教育。而且虽然是从学校开始,但应该为所有公民可用。否则,我们只能实现城市自动化,而不是城市智能。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大部分需要的工具是开放、自由、随手可取可用的。我们要做的只是把它们与现有设施和教育服务放到一起,开始工作。

智慧教育的美好前景——智慧学校

智慧建筑加速智慧城市落地 篇12

建筑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因素, 智慧建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支撑, 通过对建筑的智能化改造, 可实现建筑的高效运转和节能环保, 最终达成建设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 而绿色智慧建筑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之一。

四大难题阻智慧城市落地

目前有四大难题阻碍智慧城市的落地。

信息化设施及服务不够完善。对于建筑及园区的配套设施, 建设者一直聚焦于交通运输、供水、供电、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近年来, 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建筑及园区提升产业效能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正逐渐受到管理机构、使用者的重视, 但由于建筑智能化建设起步晚、时间短, 信息化设施及服务还不够完善。

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严重滞后。目前, 智能建筑及园区的信息化工作逐步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 各个部门独自为政, 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突出表现为一些纵向信息网络自成体系, 业务系统封闭运行, 不能实现互联互通, 形成了许许多多“信息孤岛”, 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缺乏智能化管理手段。目前建筑或园区管理的内容主要局限在城市事件的管理上, 管理范围仅局限在城市交通、治安监控等几个方面, 没有覆盖到城市经济、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缺乏智能化手段, 以人工巡查为主, 无法实现与管理方的及时、自动通信, 管理缺乏智能性、主动性, 问题上传、处理、结果反馈等各个环节都缺乏自动处理手段, 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程度较低, 依靠人工按照流程进行通知, 造成应急反应时间延长。

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匮乏。在节能减排方面,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 尤其是改造重点用能行业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于建筑内的人员和企业, 信息技术主要被应用于自有业务的管理环节, 如OA、ERP等信息系统, 而建筑本身各种资源消耗的信息化程度极低;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路灯根据天气状况自动开启或关闭的技术已经成熟, 但是应用还很少见, 新技术应用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智慧化建筑已成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形势的日益恶化, 发展智慧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的首要任务。

智慧化提升建筑吸引力。建筑的智慧化显著提高吸引力及服务能力。智慧建筑及园区建设, 一方面可以提升建筑及园区内部的管理能力, 增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建筑及园区的建设, 促进节能环保, 可以改善生活环境, 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为园区内的企业服务, 通过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的政府服务、智慧的公共服务体系, 为企业提供优良的创新、发展环境。通过智慧建筑及园区的建设, 把管理机构、企业、人员等各方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推广, 打造一个整体的优质品牌, 可以显著提升建筑及园区对优质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智慧化顺应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趋势。目前信息技术的创新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 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由单纯科学技术领域向生产、管理、生活领域全面渗透。信息技术的突破发展, 使资源共享、协同等变得可行, 同时信息化认识水平的提升要求建筑及园区管理机构采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 提供了破解“条块结合”难题、创新管理体制的契机。同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要求智慧建筑及园区基础设施、业务系统的建设必须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 既要避免系统建成就过时导致的资源浪费, 也要避免超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建设过程中应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及管理模式, 有所为有所不为。

烽火智慧建筑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烽火通信于2005年进入智能建筑行业, 在10年的积累中, 形成独具特色的5A智能建筑解决方案, 并且积极参与省内重大工程信息化项目建设, 完成众多典型案例, 如武汉园博园、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武汉市行政服务中心、东湖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以及光谷生物城、光谷未来城、烽火通信科技园、光迅科技园区、湖北中烟工业园区等智能化项目, 工程质量优良, 获得业主的好评。

武汉园博园

2015年9月底至2016年4月, 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在武汉园博园举办。武汉园博园总面积为213.77公顷, 投资40亿。依据“园林与生态科技、园林与人文艺术、园林与幸福生活”三大主题, 园博园规划形成三大展区, 即“北片展区”、“南片展区”和“生活片展区”。

烽火科技承建园博园智能化系统, 包括游园服务 (9项) 、运营管理 (10项) 、服务支撑 (5项) 共24个子系统应用的实现, 涵盖内容如图1所示。

通过以上智能化系统的实施, 给武汉园博园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益。一方面极大地提升武汉市城市形象, 另一方面区域改造可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 同时建造起来的公园绿地也能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 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工程。

光谷国际网球中心

烽火科技先后承建光谷国际网球中心3000场馆 (旧馆改造) 、5000座副馆和15000座主场馆智能化系统工程, 并提供全程赛事保障服务。智能化系统包括体育赛事专业系统和基础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主要内容如图2所示。

上一篇:生理学双语教学下一篇:必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