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

2024-05-20

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共5篇)

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 篇1

写作文一向是让学生头疼的事,而内在结构严谨的议论文更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如何写作议论文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对普通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有帮助。但如果要学生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这样的指导却令人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当然,我们已经可以体会教材编订者的良苦用心,毕竟议论文写作并非易事。但我们仍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探讨如何让学生写出精彩的议论文。

不可否认,大多数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写作能力,他们能够自由创作出不少好文章,并且文采斐然。但是,一旦与考试挂钩,完成规定的议论文,他们就又不知从何处下笔,且经常结构混乱,论述不清。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学生对议论文乃至写作失去兴趣,也难以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笔者认为,学生考场议论文写作不得力的原因,重要者有三。一是学生自身素质。学生积累不够多,平时看得少、写得少,真正派上用场时,搜肠刮肚还是想不出好的词语和句子,而学生有时候不愿意动脑筋,只想做简单的事,也让他们对作文提不起精神,更别提如何严谨地写出一篇议论文。二是议论文本身的较高要求。议论文要求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多时候并不好写,学生看完一段材料或题目还不知所云,经常离题,长久便失去了信心,并且作文题目有时候未能打动学生心灵,促使他们有所启发。三是教师的因素。教师对如何教授议论文写作未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便捷的路径,也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长此以往,学生很可能真正丧失对议论文乃至语文的兴趣,遗患无穷。

于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尽力想办法让学生提高议论文写作兴趣。比如,笔者会教给学生几个较好的议论文结构,如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让学生在几次训练中能够掌握这些套路。又如,布置当堂作文时,笔者会告知学生,我跟大家一起写,一个小时以内把作文写出来。这个时候学生总是积极性最高,有不少人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如,笔者会选取一两次有代表性的作文,全班分组批改,并给出分数,让学生在互改中取长补短。再如,笔者经常面批学生的作文,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本次作文的优劣以及如何改进。面批之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重写,也能帮助学生迅速提高作文水平。

如此,提高了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兴趣之后,我们还需要从技术层面上切实提高学生论述的严谨性。

由此,笔者引入了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非常复杂,它有些基本定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逻辑思维还有一些核心理论,如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思维等。如果能够掌握逻辑思维的一些要领,则学生写作议论文会更有条理。

在议论文写作结构中,层进式结构是作为一种较有深度的结构为人们所推崇,即“是什么”提出论点,到“为什么”分析论点,再到“怎么办”解决问题。而合理利用逻辑思维则可以使层进式结构议论文层层深入,无懈可击。

在提出论点环节,要遵守同一律原则,即任何一个思想与其自身是等同的,要保持论点的一致性。有些学生在提出论点的时候,模棱两可,比如在一篇“是坚持还是放弃”习作中,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坚持和放弃一样美丽”,这样就违背了同一律原则,让人一眼看到作文中较严重的矛盾。而有学生在《何妨让步且前行》的作文中则提出观点:“唯有学会让步,像江河一样多绕些弯路,才能在人生路上闲庭信步,臻于完美。”却在看似矛盾的论述中,找到了恰当的比喻,也使观点较为完备。遵守逻辑思维的原则,显然能够使学生的观点更为合理,更有说服力。

在分析观点环节,则要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思维,并且充分考虑多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反面例子,才能使文章减少漏洞,更为缜密。有些学生缺乏严谨的分析综合能力,在论述上颇有重复,比如有学生分析习作的观点,论述过程有两段,分别是“思危让人心安”与“思危方能居安”。这样的两个分论点是重复的,可以合并为一个,否则论述显得低效。我们既要有分析与综合的意识,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我们的论点是否有漏洞,是否有意外情况和反面例子,会不会走向极端。比如有学生在《于妥协中迸发》一文中,就考虑到,要智慧地妥协,但不是毫无原则、懦弱地妥协!“无原则地妥协”正是妥协的另一个极端,是需要批判的。考虑到极端例子和反面情况,观点就可以更进一步地阐述了。

在解决问题环节,我们要遵守矛盾律和排中律,坚守自己的观点不动摇,切忌三心二意,含混不清。矛盾律表现为,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一个命题不可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换句话说,如果一命题为真,那么与之矛盾或反对的命题则必为假。排中律则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命题不可能既不是真的,又不是假的。有学生在习作《抛却华美之名》的论述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要求人们追求华美的内在,又要求人们抛却华美的名声,他既肯定了华美,又否定了华美,如此,便难以自圆其说。而同样的习作中,有学生就很坚定地认为只有蜕去华美,才能轻盈高飞,保持了观点的合理一致。

能在论述的三个环节中,恰当使用逻辑思维,显然能给作文带来严谨的论证结构。此外,我们还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关联词语和句子作为过渡,增强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使得归纳和演绎的过程更加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学生写作议论文殊为不易,这更要求老师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有意识地灌输一些逻辑思维,并让学生合理恰当地运用,相信对他们的写作大有裨益。笔者坚信,以逻辑思维浇灌议论文的智慧之花,则作文不是难事!

摘要:现今高中教育阶段,议论文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能够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完成一篇议论文,也是个人写作能力的一种表现。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对议论文厌烦,也写不好议论文,如此不仅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也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本文将致力于探讨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将议论文写得更加精彩,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议论文,逻辑思维

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 篇2

那么,在推动“互联网+”落地之前,深入理解“互联网+”的深刻含义显得颇为重要,按照官方的解读来看,它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转型升级,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对此,业内人士在分析时认为,“互联网+”战略的首次亮相,来源于政府看到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几个互联网行业最热领域的重要性,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使互联网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成为提升实体经济生产力的重要工具,并希望互联网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服务,而在腾讯掌舵人马化腾看来,“移动互联+民生”应用是实现智慧民生的新路径,将为智慧城市打下坚实基础。于是,伴随着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后,各地政府也迅速响应,借助“互联网+”主流趋势,着力推动智慧城市的各项智能应用落地。

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 篇3

一、在政治教学中运用逻辑思维的价值

1.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政治课中许多基本原理与概念联系紧密,但容易混淆,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种原理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基本原理的探究打下基础,为政治课知识的学习提供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效率。例如,“生活与哲学”中“发展”与“变化”这两个概念,学生初学时经常会搞混,抓不住两个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笔者就运用概念间的关系对二者进行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确两个概念的内涵:“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变化”既可以是事物的前进,也可以是事物的倒退。其次,在概念的外延上,“变化”的概念更大,只有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经过这样的区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就比较清楚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阐释政治课中的理论,并理顺知识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正确吸收,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2. 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渗透逻辑思维,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能使他们对问题的分析更加全面和辩证,从而更理性地看待生活现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人类科学思维的产物,蕴含着人类的逻辑思维方法,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把它们挖掘出来,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笔者最近组织学生对香港“占中”现象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对该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使他们能辩证地看待“占中”的现状,深入探讨“占中”的原因,全面分析“占中”现象的发展过程和趋势。通过讨论,学生对理论和现实思考的深刻性和全面性都有所提高,思维能力也有所发展。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可以看出,高中生正确的“三观”必须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经历“探究”和“实践”逐步树立和形成。而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是很复杂的,学生只有进行合理的判断、取舍、融合、创新,用辩证的逻辑思维去看待复杂的社会现象,才能科学地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才能全面辩证地看待自身和社会问题,合理地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与生活。

二、在政治教学中运用逻辑思维的策略

1. 运用逻辑性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逻辑感染力

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媒介。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教学语言的影响。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这说明教师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一个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的政治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逻辑思维的学生。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自身就必须具备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才能充分运用逻辑的智慧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对学生逻辑思维习惯的形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语言进行逻辑性的整理,使教学语言前后一致、有理有据、过渡自然、承上启下,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这样才能层层深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语言的描绘性和感染性特征,充分展现逻辑思维的空间。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学生思维的点拨者,教师的每个观点和理念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意识。因此,我们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和逻辑要求,驾驭好课堂语言,通过蕴含逻辑思维的语言描绘,化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风趣,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环节紧扣教材、层层推进。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逻辑思维知识和运用逻辑思维教学的能力,通过严密的逻辑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完成课堂内容的探究与思考,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语言的沐浴和熏陶中,体会到逻辑思维智慧的感染力,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把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融合,使政治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政治课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有其自身的知识逻辑。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整理、了解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既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了解该教材在整个教学阶段中的地位以及教材的教学重点;又要从微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分,以便于课堂内容的整合、教辅资料的筛选、教学环节设计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如,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有四个必修模块,分别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四个方面,教师要明确这四者的关系,同时要对每一本教材内部结构进行逻辑上的把握。要把握好单元与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还要细分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连续性的逻辑教学思路。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逻辑建构。

生活本身有其发生、发展、延续的逻辑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挖掘生活本身的逻辑线索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素材。体现生活逻辑的课堂应该以生活现象为逻辑分析的起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对生活场景进行判断和推理,从已知领域探究未知领域;引导学生认知、参与生活,获得体验和感悟,以提升生活品质和生活能力;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去实践,使政治课的教学过程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为未来生活服务的目标。

要把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融合起来,就要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把现实生活作为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起点。通过展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题材,使课堂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呈现分析推导过程,使知识的教学融汇于生活素材的认知、理解和探究之中,产生感性体验,进行理性思考,构建知识的逻辑体系。要适时进行相关知识的逻辑拓展,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养成用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体现生活逻辑的课堂教学,在生活体验中获得政治课中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逻辑的认同感,引导他们在对生活的探究中完成对政治知识逻辑的理解,既达到政治课知识的学习目标,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优化课堂教学步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用好教学导入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的成功与否对学生兴趣的吸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把课上得兴趣盎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导入”环节至关重要。通俗易懂、符合学生逻辑实际的导入,不仅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明确课堂要达成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能达到启发学生心智的效果。导入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运用知识逻辑导入,对上一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导出下一课;从前面已经学过的某一知识点导出本节课的内容。如,要导入“价格变动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标题导入,既直截了当,又可以形成知识体系,逻辑思路清晰。也可以遵循生活逻辑导入,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生活现象,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中得到启迪。

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以逻辑思维指导情境探究活动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手段。其一,要整理探究内容的逻辑关系,选取与之吻合的教学素材,设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逻辑思维活动,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话题。其二,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视情况考虑设置反思探究环节,既可以是符合生活逻辑的情景反思,也可以是与知识逻辑相吻合的阶段性回顾。其三,要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逻辑思维,设置内容换位、人物角色换位、场景换位等相关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逻辑思维进行多角度联系和延伸。如,在学习“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提前布置任务,由学生分别出任县长和公民的角色。“县长”发表施政演说,谈谈如何造福人民,“公民”谈谈对政府的期待,如何监督政府等。通过角色的换位,学生体会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感悟到自己的责任,并感受到自身与社会发展是融为一体的,促进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

环节过渡衔接紧密。环节过渡要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力求自然。过渡是指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外一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它像是串起一颗颗珍珠的绳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清晰的逻辑思维过渡能使政治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脉络贯通,使教学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教师要认真细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调控课堂节奏,既可以通过对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导入下一个环节,如在学习“征税和纳税”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从“税收概念”的分析导入“税收的特征”的学习,自然过渡;也可以对此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导入新的内容,使他们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还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或者试题对上一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导出下一部分要探究的内容,以承上启下。

重视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政治课堂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一段精妙的闪耀着逻辑思维智慧的小结是一堂课完美的结局,既可使本课教学内容得到总结和升华,突出重点,强调难点,发现不足;又能承前启后,设置悬念,导入下文,使教学余味无穷;还可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由于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既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也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就要求课堂小结多样化。既可以是进行尊重政治课知识逻辑的总结,如本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知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等;也可以是学科知识逻辑服务生活逻辑的归纳,如“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等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

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 篇4

当前在产业与资本市场层面,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呢?按照2013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的讲话,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 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

想象一下这样“新的城市形态”——不用跑无数个政府部门, 在电脑前就把各种申请搞定 ;不用担心停车、拥堵的问题, 车上的智能导航已经链接城市的“大脑”给你规划了最佳路线 ;走进小区打开快递柜, 本来忘买的米油已经在里面 ;一进家门气温、光线已经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状态, 一杯你最爱的热咖啡已经在桌上冲好 ;有点不舒服的身体通过家里的穿戴设备检测, 已经传送给了自己的医生, 医生通过视频发来了诊断……这就是我们在智慧城市里的生活。而且这一切正在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 未来还会以20% 以上的增速增加, 如斯德哥尔摩实施的智慧交通项目, 引入RFID技术, 自动识别入市车辆拥堵降低25%, 交通排队时间下降50%, 尾气排放量减少8% ~ 14%, 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智慧城市在全球不同城市还有其他不同应用, 如英国伦敦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云、德国汉堡正在实施的智能建筑、美国波士顿正在实施的智慧医疗等 (见表1) 。

而中国多地也启动了智慧城市的项目, 如佛山电子政务, 统一规划和标准, 实现多部门协同;也包括乌海实施的智慧安全项目、辽源实施的智慧医疗项目、上海实施的智慧城管 (见表2) 。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 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 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 ;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 虽然规划很全面, 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 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 能够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智慧城市核心逻辑

本部分从两方面作以阐述。

(一) 生产力发展的逻辑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路, 社会进步体现在, 以生产工具改变为标志的生产力的进步, 而生产力的进步会带来社会关系的改变, 从而导致社群模式的变化。就如出现工业设备这样的生产工具替代了农业机具, 导致了社会关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 而在城市形态上就从农业村庄、城镇跃迁到了工业化城市 (见图1) 。

智慧城市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的城市形态”, 也就是新的社会关系的表现。智能设备、网络技术,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 带来了生产工具的进步或者是说生产力的跃进, 导致了社会关系进化到了网络社会, 而城市形态上就表现为智慧城市。从这个简单的逻辑上讲, 智慧城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就像电脑手机的普及, 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样。

(二) 政府诉求的逻辑

政府无疑将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扮演主角的角色, 也是最有力量的角色, 企业和民众也是不同角色的参与者。政府在智慧城市功能上最核心的三个诉求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疑是保稳定最佳的实践方式, 这也是网络化管理出现的原因 ;而产业的发展除了基础设施的提供以外, 也需要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 也导致了“招商引智”替代了“招商引资”;在越来越接纳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民众, 对于政府的效率、生活的便捷程度等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

所以, 从智慧城市最有力量的主角——政府的视角来看, 智慧城市是与政务、民生、产业等优化升级最好的形式, 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最佳的路径。

二、解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与我们的息息相关, 从衣、食、住、行等平常的生活, 到学习、看病等特别的场景, 甚至是我们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尝试通过不同的维度去解构一个宏大的智慧城市, 能够让我们对于智慧城市有一个更加结构化和清晰的方式去认知。

(一) 应用场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有无数个智能的应用场景, 就像今天我们城市中不同的场景一样, 丰富多彩。参照不同的智慧城市的设计, 我们总结出了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核心的发展诉求——政府对于“保稳定”的诉求 ;政府和民众对于“惠民生”的诉求 ;政府和企业对于“促发展”的诉求。分别对应了智慧政务类、智慧民生类、智慧产业类这三大智慧城市核心板块。对应智慧城市三大核心板块, 又有无数具体的应用场景, 笔者总结为以下19种应用场景 (见图2) 。

1. 智慧政务类

智慧政务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交通。将先进技术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 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

二是智慧安全。通过智慧传感芯片, 将信息进行及时感知, 实时传送, 让人与物能够实时的智慧互动, 构成一个安全和智慧的新安全时代。

三是智慧城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分析、处理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

四是电子政务云。借鉴云计算模式的思想, 以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为基础, 集中管理政府计算资源 (基础设施、硬软件、信息) , 采用动态易扩展的部署和分配资源, 整合集成电子政务系统。

五是智慧应急。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 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 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多方面功能, 以实施应急预案、实现应急指挥决策。

六是智慧国土。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数据系统和综合监管平台为重点 , 构建的覆盖全区域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国土管理与检测。

七是智慧环保。借助物联网技术, 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 (物体) 中, 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 以更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

2. 智慧民生类

智慧民生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 实现建筑的信息化、自动化控制与节能管理。

二是智慧家居。以住宅为平台, 利用综合布线、网络通信、物联网等技术, 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 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 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 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三是智慧社区。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 构建城区 (社区) 发展的智慧环境, 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 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

四是智慧教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 运用智慧教学法, 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 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的目的。

五是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六是智慧养老。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 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3. 智慧产业类

智慧产业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能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将各种能源关联起来, 进行智能化开发、开采、输送及使用的能源系统。

二是智慧研发。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组织模式, 从价值流程、高效组织和工具与技术三个方面来构建智慧研发管理系统。

三是智慧制造。智慧制造是以人为本、借助先进的新兴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手段, 为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联、协同和智能处理的技术与组织模式。

四是智慧营销。是以客户为中心, 以需求驱动商业的价值链, 研究制定新一代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 实现企业在营销、管理上的智慧转型, 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五是智慧物流。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 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 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等,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的系统平台。

六是智慧金融。社会化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 带来的金融体系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推动资金更顺畅的流通, 更合理的配置, 更安全的使用的系统平台。

(二) 产业链角度的解构

在产业链的维度, 我们区分清楚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 并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把智慧城市分为上游-产品提供、中游-系统集成和下游运营服务 (见图3) 。

1. 上游——产品提供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上游主要是基础设施、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上游玩家众多, 逐步成为了红海市场, 为了追求更大的价值, 上游厂商有逐步向中下游转型的趋势。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视频监控设备的海康威视。

2. 中游——系统集成

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商开始从智慧应用领域走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从部分应用小集成走向智慧城市大集成, 试图建立标准和抢占智慧城市运营权, 从而成为运营平台, 实现数据变现。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智慧交通运营的易华录。

3.下游-运营服务

主要包括内容提供 (外部信息导入) 、网络提供 (数据传输) 、云服务 (数据处理与分析) 、运维管理 (日常运营与系统升级) 。不同应用的运营商往往仅在自身所在领域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运营, 但不同业务和不同区域之间少有联通, 运营高度分散。同时, 现在运营盈利模式模糊, 数据的挖掘和变现能力差。

(三) 技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是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样具有这些技术层次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从技术的角度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也可以形象的说智慧城市的技术层次是端、管、云和应用。

一是感知层 (端) 。感知层主要由各种终端构成, 用以信息的收集, 是智慧城市所有的“感官”, 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信息, 正如人的眼、鼻、耳、手一般。

二是网络层 (管) 。网络层主要用于信号的传输, 现在信号传输的主要途径是, 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和电网。它们如同智慧城市的神经将“感官”所收集到信息传递给大脑。

三是平台层 (云) 。而这个“大脑”正是我们所说的平台层。它主要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平台层就如智慧城市的“大脑”一样, 对“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为决策和服务提供支持。

四是应用层 (应用) 。应用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这些具体的应用, 它们会以不同的形式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 甚至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的生活。

三、智慧城市的盈利模式

正如上面的解构, 智慧城市从外在表现形式到内在的构成, 都是极其庞大的, 需要多方的参与才能完成。而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就决定了厂商参与的程度。我们将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主体及其关系见图4。

根据这些智慧城市建设主体的关系, 我们总结了智慧城市的四种赢利模式。

(一) 出售设备盈利

依靠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前沿概念, 向政府等“智慧城市”的主导方出售硬件设备。这种模式就是单纯的“B2B”模式, 主要优势是设备技术门槛较高, 政府支付能力较强势 ;而劣势是企业无使用和运营权利, 若不计设备维护费用, 则只能享受短期一次性回报, 不可能发育出“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创新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是IBM和Cisco。

(二) 城市与地产开发盈利

通过提供智慧城市产品、建设等服务, 获取城市与地产开发许可权限以及招商引资佣金。这本身是一种资源置换的模式, 对于企业的城市、地产开发运营能力的要求极高, 否则有现金流断裂的可能。同时, 若企业在智慧城市空有概念而无实际的成果, 最终会影响商誉。这种模式几乎只有地产商才能操作。

(三) 与政府合作应用服务

与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服务端展开合作, 提供软件及数据服务, 从中收取佣金或提成 (如交通违章罚款分成) 。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商业模式有部分运营权, 可以长期运营, 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但是诸如智慧交通等应用, 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 进入门槛较高。通过BOT模式建设智慧交通的易华录是这样的模式。

(四) 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

直接与商家合作, 线上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相关商家资源与信息, 供消费者自主选择, 收取商家佣金。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模式, 也能长期运营创造收益, 但是整合商家的难度较大。单纯的互联网模式下已经产生了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的模式, 如天猫、携程都属于这样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江军.迈向智慧城市: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2]张建雄.“智能家居”建设的规划思想解析[J].中国公共安全, 2013 (1) .

[3]黎林峰.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 2013 (11) .

[4]唐滔.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 2014 (7) .

打造智慧城市重在升华思维方式 篇5

第一步:从“两化深度融合”角度理解智慧城市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提出“五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举,同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迅猛覆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自2008年开始,智慧城市成为全世界各国信息化工作的主流思路与基本方向。纵观我国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仍处于地方政府层面,未与国家信息化大战略紧密衔接。因此,即便将信息化作为国家最高发展战略,但没有缜密全面的系统规划方案,只注重传统产业改造和电子商务革新,而对信息化的相关工作如城市公共管理、社会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建设缺乏重视,一样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

第二步: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理解智慧城市

物联网把对物体的管理纳入网络管理范畴,令人与世界融入同一个平台中。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彼此围绕海量信息的产生、存储、处理、分析等,整合成新一轮威力强劲的数据信息化浪潮。当前,住建部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中,除了有规模较大、符合标准的城市,居然还有城区和县级单位,这极大地违背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因此,如何面对新一轮产业链式信息化浪潮,我们首先应提出有效的顶层规划方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步骤与完成计划。

第三步:从“城镇化战略”角度理解智慧城市

上一篇:大班折纸活动尝试下一篇:模块制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