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共8篇)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篇1
1 引言
一般认为, “智慧城市”由IBM公司“智慧地球”延伸而来[1~2]。国内自2012年前后起开始自主建设智慧城市, 迄今为止仍处于探索中。
公共数据平台能把抽象的智慧城市具体化, 是智慧政务、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的枢纽所在, 是除了行业建设之外又一个潜在的引擎。为此, 研究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数据平台很有必要。
2 智慧城市的进展
2.1 历史背景
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 启动了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大规模信息化建设[3]。其主要节点概要如图1所示。
梳理信息化脉络, 可以划分1993—1997年为第一阶段。以信息化联席会议和金字工程启动为标志, 信息化正式起步。第二阶段1998—2000年, 首次信息化会议召开及建设思路确定, 从应急式建设转入有组织有计划建设, 期间信息产业部成立。第三阶段2001—2007年,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大规模建设, 期间制订了第一个信息规划和中长期信息化战略。第四阶段2008至今, 金字工程逐渐结尾, 工信部成立, 提出两化融合战略, 同时“智慧城市”、“互联网+”等新理念出现。
在智慧城市方面, 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了建设规划, 住建部等也单独出台了建设意见[4,5]。2014年8月, 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截止目前, 金字工程与智慧工程的衔接问题在政策面初步取得突破, 信息化1.0向2.0的跨越有了政策和理念的初步支撑。
2.2 国外思路
新加坡提出了建设“智慧国”, 并选在裕廊地区示范。纽约提出建设城市数据中心, 开始数据开放、市长仪表盘、市长智能办公桌等探索。欧洲, 如西班牙桑坦德、瑞典斯德哥尔摩、德国等地建设思路特别, 即比较注重市民感受[6,7]。
3 传统数据中心的发展
3.1 数据中心的代际特点
经过40多年的发展, 数据中心的形态和内涵也在不断的演进, 如表1所示。
3.2 数据中心的等级划分
数据中心等级存在明确的标准, 包括工信部的标准、住建部的标准。
工信部标准侧重机架规模, 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小型, 其中超大型是指标准机架数量大于等于10 000个。住建部标准则侧重公共影响, 分为ABC 3个等级, 其中A级指系统运行中断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3.3 数据中心业务构成
数据中心建设, 可抽象成基础设施、系统集成和业务应用3层, 如表2所示。
1) 基础设施层中, 电气系统是重点之一。电气系统包括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接地系统、防雷系统等。
2) 系统集成层中, 网络通信及安全、服务器及存储为关键项之一。网络通信及安全包括综合布线、语音通信、图像通信、网络安全等。服务器建设分为基础服务系统服务器和应用服务系统服务器。前者有DNS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防火墙服务器、安全服务器、系统性能监控服务器等;后者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和业务应用服务器等。数据存储包括磁盘、光盘和磁带等, 对应磁盘阵列、光盘库和磁带库。
3) 业务应用层则变化不一, 从逻辑上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等。
3.4 数据中心的趋势
当前, 数据中心发生着显著变化, 即向为IAAS、PAAS、SAAS方向发展。变化的背后动因包括资源的共用、数据的激增和应用的牵引等。此趋势下, 原独立建设运营的数据中心各业务层向公共数据平台的IAAS、PAAS及SAAS演变, 如图2所示。
4 公共数据平台的关键技术
建设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平台, 涉及技术广泛, 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新型网络结构等。
4.1 云计算
云计算的源头来自亚马逊和谷歌公司。2006年亚马逊公司为应对后台系统峰值压力, 配置了大量硬件设施。峰值过后这些设施变成了富余资源, 因此, 亚马逊决定向社会出售以IT基础设施为载体的信息存储、计算资源。同年, 谷歌正式提出“云计算”概念。
美国国家技术与标准局提出的云计算架构如图3所示[8]。其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的部署模式, 基础设施、平台及软件云服务模式, 按需服务、弹性、资源池及虚拟化等理念已在行业内广为流行。
1) 基础设施即服务。通过虚拟化技术把服务器、网络、防火墙、负载均衡设备等硬件资源进行虚拟, 构筑在远端的“云”中, 供用户远程调用。如此, 把信息的存储、计算及管理等当作资源进行出售。此时, 用户省去了建设运营管理任务, 而是改建为租。
虚拟化技术起源于对大型机的硬件分区, 它将CPU、内存、硬盘等物理资源进行逻辑抽象和统一表示, 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远程部署管理等。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平台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
2) 平台即服务。在屏蔽硬件资源的基础上, 对用户提供运行环境、数据库、消息、虚拟操作系统等, 以形成软件集成环境。如此, 解脱了开发者的繁琐负担, 也方便了用户使用。目前, Google App Engine、Windows Azure是其典型代表。
3) 软件即服务。这种应用模式中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对各类应用开展使用、运营业务, 而无需关注软硬件资源。多租户和可配置是软件云服务模式最大特点。强差异性的多租户改变了传统软件架构的单一性和开发流程。
概念上分为3层, 现实中IAAS、PAAS和SAAS往往融于一体。实际工程中进行云化改造或全新建设时, 需要根据基础设施、平台及软件的市场成熟程度从底层逐层分步推进。
4.2 大数据
智慧城市将面临海量异构数据的挑战。在解决海量异构数据的“大数据”技术体系中, Hadoop最有代表性。Hadoop是一种针对密集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平台[9~10]。基础是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分布式处理系统Map Reduce。而Map Reduce是一种并行计算模式, 适合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 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分Map、Reduce两阶段, Map分解任务并行计算, 以key和value形式提取数据特征, Reduce阶段进行结果归并。
大数据还处在快速发展中, 目前并不成熟。大数据的各个技术模块都有各自擅长解决的问题, 但构建一个大数据解决框架, HDFS、Map Reduce、Hbase等是基础模块, 如图4所示。
4.3 网络结构
目前, 数据中心的网络结构主要由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构成, 整体上呈树状结构, 此种结构将不适用于面临海量数据、采用云计算方式的公共数据平台。
公共数据平台网络拓扑方案因应中心数据流量的变化, 主要包括两类:以交换机为核心的拓扑方案和以服务器为核心的拓扑方案[11,12]。
5 智慧城市的公共数据平台
5.1 建设的路径
犹如信息化1.0中各金字工程, 从建网络、搭平台开始, 信息化2.0的智慧工程也理应从基础平台做起, 包括泛在网络、公共数据平台等。
数据平台虽是公用的, 但不应大而化之, 一城一座。目前, 存在两个方向:一是按照政府思路, 区县—地区—省级, 此中涉及的多为政务及公用事业类数据信息;二是市场思路, 由行业公司或商业机构推动构建区域数据中心, 此中个人及商业数据信息居多。具体而言, 前者如图5所示。
5.1.1 按政府思路构建数据平台的特点
1) 目前试点主要是在区县一级。此一级构建的是公共云数据实体, 各行业虽有多年信息系统建设积累, 但属于尾端。在此一级建设实体具备条件。
2) 省一级暂时没进入公共数据平台的实质阶段。在此层级, 存在众多行业数据中心, 选择虚拟公共数据平台, 而非实体可能性更大。但城市类型规模众多, 也不能一概而论。
3) 在政府思路中, 目前信息化建设主要在行业“条”中, 而非地方“块”中, 因此各行业实体, 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电力、市政等都汇聚在各行业专网中, 从最底层至部委最高层。
5.1.2 按市场思路构建数据平台的特点
面向市场的公共数据平台构建由行业公司或商业机构推动, 如图6所示意。
此种大型区域公共数据平台由包括银行、零售、通信、互联网等机构建设。在每个区域数据中心周围聚集了众多用户或终端。相对而言, 由于市场具有灵活性, 此类云化的数据平台步伐更快。
在“智慧城市”的涵义下, 侧重于第一种路线, 毕竟目前的主体空间在此。可以预期后续建设路径大体如图7所示。但这是理想的情况, 实际应是非线性的, 各个阶段齐头并进又参差不齐。
5.2 公共数据平台的框架
初步构建的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数据平台逻辑框架, 如图8所示。
底层基础架构由新型网络提供网络通信支撑, 设施设备部分涵盖部分或全部硬件资源, 重点进行虚拟化和并行集群建设。虚拟化实现基础资源的云化, 并行集群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应用平台层提供开发和应用的环境。SAAS对应的应用层“智慧中枢”暂时留白, 因为顶层的构思规划牵动着商业模式, 也与具体的机构业务和数据紧密联系。
6 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目前正处在探索期, 公共数据平台是其潜在的引擎。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数据平台以现有行业数据中心为基础构建虚拟共用数据平台可行性更高。公共数据平台由面向终端用户的智慧中枢层、应用平台层及基础架构层共同组成, 其中基础架构中资源虚拟化和大数据处理是核心。
摘要:近年来, 智慧城市愈加受到了各方关注。政府、企业及研究机构从各个角度进行探索实践, 论文从公共数据平台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对智慧城市背景及近况进行简述, 其次梳理了传统数据中心的发展脉络, 解析了公共数据平台的关键技术, 最后提出了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数据平台的建设路径和逻辑框架。希望能对业界同行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智慧城市,数据平台,信息系统,构架探索
参考文献
[1]工业与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IBM“智慧地球”的解读与分析[R], 2009.
[2]岳梅樱.智慧城市实践分享系列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3]郑永年.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M].台北:东方出版社, 2014.
[4]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OL], 上海政府信息网, 2011.
[5]国家智慧城市 (区、镇) 试点指标体系[OL], 中国智慧城市网, 2014.
[6]庄庆维.新加坡“智慧国2015”进行时[J], 上海信息化, 2013.
[7]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及全球案例分享[EB].甲骨文公司, 2012.
[8]罗军舟, 金嘉晖, 宋爱波, 东方.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 通信学报, 2011, 32 (7) .
[9]孟小峰, 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 50 (1) :146-169.
[10]王珊, 王会举, 覃雄派, 周煊.架构大数据:挑战、现状与展望[J], 计算机学报, 2011, 34 (10) :1741-1752.
[11]Parthasarathy Ranganathan, Ji Chuan Chang.Designing DataCentric Data Centers[J],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2.
[12]邓罡, 龚正虎, 王宏.现代数据中心网络特征研究[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4, 51 (2) :395-407.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篇2
项目介绍
第1章 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 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
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建设一个综合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3章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功能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单位和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3.1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需求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报警求助、安全警示、本地监控硬盘录像等功能,从而提高出租出行的安全性。
二是安全服务或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管理人员可以与驾驶员实现语音或文字的互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实现对出租车辆的应急调度。
3.2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需求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GPS自动报站、本地监控硬盘录像、超速报警提示等功能,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出行安全。
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调度人员可以通过本系统实时掌握车辆位置、状态等信息以及司售人员情况,实现智能化的排班和科学的发车调度管理等工作,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对各种营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优化管理方式,最终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
四是调度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实时视频监控了解站台候车人员情况,从而优化发车计划或制定应急的发车计划,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3.3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需求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的需求主要是出行者可以借助电子站牌、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及时的了解公交车辆计划到站情况、公交线路车辆分布情况等信息,从而选择合适的出行线路和出行工具。
第4章 系统整体设计
通过对各部分需求的分析发现,三部分需求有着较多的相似性或者关联性,例如三部分需求都有视频监控功能要求;出租和公交需求都有定位、报警功能要求;出行服务信息的来源是公交应用系统,同时又可以为公交应用系统提供参考数据等。
因此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城市规模的现状,本着充分利用设备、网络服务、维护人员等资源的目的,将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子系统(下文简称出租子系统)、公交营运企业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子系统(下文简称公交子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子系统(下文简称出行服务子系统)三者集成为一体,使用统一的应用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和不同的功能使用授权,实现了全部的服务和管理需求。
同时为了考虑应用的升级和扩展,系统预留多种功能接口,可以为第三方进行建设的IC卡系统、媒体广告发布系统等提供信息传输通道。
系统整体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第5章 详细功能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各子系统通用性的功能设计,再就是三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特色功能设计,最后是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功能设计,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5.1 通用功能设计
系统通用功能主要是三子系统都需要的视频监控功能,出租子系统和公交子系统需要的定位监控、安全报警、以及调度的语音和短信交互等功能。5.1.1 视频监控功能
通过车载或者户外固定安装的音视频摄录装置将车内、外监控信息实时摄录存储于车载存储设备中,可通过车载终端的报警装置实现数据主动上传(通过无线网络)或通过系统中的GPS车载终端中相关营运参数的设计自动激活数据上传(通过无线网络)。同时,监控中心也可根据需要利用无线网络对特定车辆进行音视频、图片上传或点播。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可为现场指挥提供音视频及图片。另外,车载存储设备中存储的音视频数据能方便的通过相关设备下载。
单画面实时监控全屏显示
单车四画面实时监控
多车多画面实时监控
5.1.1.1 实时图像浏览
指定设备和通道实时浏览,图像缩放和抓拍,手机浏览,多画面操作。
可以查看一台车的全部或部分摄像机的情况,也可以同时查看几台车的全部或部分摄像机的情况。
字幕叠加:图像产生时间经纬度车牌哪路摄像机的信息要叠加到画面上。可以实现多客户端多种方式实时图像浏览,支持在远程计算机、电视墙上实时调看,支持3G手机实时监看。
5.1.1.2图像存储和备份
可以实现前端硬盘存储、SD卡存储等多种存储方式。
录像终端设备可以按照指定要求对环境视频进行实时采集并存储,支持计划录像,可按时间段、或全天录像,或按周和日期进行有规律的录像排程,并支持循环录像、自动删除过期录像等功能。
5.1.1.3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放
可以为用户提供录像回放点播功能的流媒体服务,并支持快进、快退、暂停等常用操作功能。
5.1.2 定位监控及管理功能
5.1.2.1地图基本功能
系统支持shpfile和BingMap两种地图格式,即GIS地图和WEB地图。两种地图均能实现GIS基本操作。
GIS地图中,可实现放大、缩小、移动、距离测量、面积测量、矩形查询、点选取、全视图、鹰眼地图等功能。
WEB地图中,可实现放大、缩小、移动等功能。
5.1.2.2 GIS地图管理
地图控制管理分为图层控制、注记设置、符号设置三方面功能,以便用户对于地图数据进行个性化配置; 图层控制
图层控制功能又可细化为三方面功能:
1.图层位置控制:包括图层上移、图层下移、图层置顶、图层置底; 2.图层显示控制:图层图例、图层比例尺、图层显示、鹰眼显示; 3.图层配置:加载图层、删除图层。 注记设置
注记设置功能,用户可设置注记显示、注记比例尺、注记字段、注记颜色和注记字体,并可预览注记样式。 符号设置
车辆显示设置,包括符号设置、名称属性设置两部分。可以根据车辆运行方向设定不同车辆符号。车辆名称可设置名称显示位置、显示字号、一般车辆、激活车辆等设置。
5.1.2.3地图快速检索
快速检索功能,主要分为车辆检索、线路检索、地名检索三部分功能。检索结果,显示在列表中,双击支持在GIS地图上定位闪烁显示。
车辆检索
输入车辆名称关键字,可以模糊匹配所有车辆,显示在列表中;鼠标双击车辆,在线车辆可在(GIS/WEB)地图窗口上定位,并闪烁标示,掉线车辆可以在地图上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线路检索
输入线路名称关键字,可以模糊匹配所有车辆,显示在列表中;鼠标双击车辆,在线车辆可在(GIS/WEB)地图窗口上定位,并闪烁标示,掉线车辆可以在地图上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地名检索
输入地名关键字,可以模糊匹配所有地物,显示在列表中;鼠标双击地物,地物可在(GIS)地图窗口上定位,并闪烁标示。
5.1.2.4 车辆位置监控
通过车载设备上传实时数据包,通过服务转发,客户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在电子地图上实时确定运营车辆的实际地理位置、车辆运行情况。用户可以设置不同监控类型以满足业务监控需要,系统同时支持车辆历史运行轨迹检索回放。
车辆实时监控
根据车载设备实时上传的数据包,结合电子地图,即可让用户快速、直观的确认车辆的地理位置,并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置不同的监控类型。
车辆监控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1.实时监控:打开地图窗口,系统默认监控所有车辆; 2.单车监控:在地图窗口,只监控指定车辆; 3.单线路监控:在地图窗口,监控指定线路所有车辆; 4.单分公司监控:在地图窗口,监控指定分公司所有车辆;
5.自定义组监控:用户自定义指定车辆分组(可以跨线路、跨分公司),在地图窗口监控指定分组车辆;
图:自定义车辆位置监控
车辆轨迹
设置车辆显示轨迹模式,系统支持显示车辆最近运行的轨迹点,系统默认50个,此参数用户可以修改。
在GIS地图中,显示轨迹点(绿色),及轨迹点连线(蓝色); 在WEB地图中,只显示轨迹点(红色);
图:GIS地图车辆显示轨迹
图:WEB地图车辆位置监控
车辆跟踪
用户根据业务需要可以指定车辆为跟踪模式,则车辆始终在地图视野范围内运营; 支持定时跟踪、定距跟踪、锁定车辆等跟踪方式。
历史数据回放
系统支持车辆历史数据查询,可以为用户事后查询车辆运行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回放设置
1.系统支持跨天查询,回放时间段任意设置
2.系统支持一个车或多个车辆组合回放(系统默认10个,用户可修改配置)3.轨迹回放速度可以设置,分为10档(1-10,数字越大越快) 数据回放
1.系统回放时,提供回放工具栏,可实时调整数据回放过程。包括播放、暂停、退出、调整播放速度四个功能。
2.可以在当前GIS地图窗口显示车辆历史运行轨迹;
3.在输出列表显示历史轨迹数据,包括线路,车辆,经纬度,速度,方位角等。
公里计算
1.在输出轨迹列表中点击鼠标右键,选中同一车辆任意两点,系统自动计算两点间轨迹距离;
2.在地图窗口,鼠标右键选取同一车辆任意两点间,系统自动计算两点间轨迹距离;
图:车辆轨迹点公里计算
5.1.3 安全监控及报警功能
在车辆的运营过程中,系统自动完整记录车辆发生超速、越线行驶等行驶信息。同时车载机具有车辆报警紧急自动提示功能,可使车辆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解决,如车辆抛锚报警、越线行驶报警等。
报警跟踪:当车辆有报警信号时,中心计算机自动将报警车辆置于窗口的中心并实时监控、显示其运行轨迹和车辆有关信息。并伴有声音提示。
5.1.3.1 违章报警
当车辆运行违反规章标准时立即产生报警,如公交和出租车辆超速,滞站、偏离线路等,并提供明细统计表。
5.1.3.2 紧急报警
当司机遇到危险情况时,按动紧急报警按钮,监控中心将协助处理。
5.1.3.3 网管报警
监控中心发现车上有异常情况的时候,可以远程启动车辆的报警系统。
5.1.3.4 报警联动
可以设置多个报警输入和输出端口,当报警产生时,根据报警种类的不同和预先设定的通知机制,同时或者分别通知监控中心和司机等相关人员和部门。
5.1.3.5 报警统计
对各种报警进行统计分析。
5.1.4 调度交互功能
5.1.4.1 短信交互和语音播报
系统预制下发短信内容,也可以手动编辑短信内容,如临时调度任务、通知通告等,按照选择对象下发短信给指定车辆车载终端设备,车载设备支持TTS语音播报,可以设置营运公司、集团、现场调度等不同操作权限。
5.1.4.2 语音通话和监听
调度根据业务需求,可以跟驾驶员进行语音通话安排发车任务,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监听车上情况,为快速准确解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语音通话
调度可主动发起语音通话请求,实现调度和驾驶员双向语音通话。或输入请求的电话号码和拨号等待间隔,下发给车载设备,车载设备自动回拨。实现集团、营运公司指挥中心与车辆进行通话。
图:语音对讲
语音监听
语音监控包括主动监听和被动监听两种。
1.主动监听,即车上有紧急/危险情况,驾驶员上传请求监听指令,客户端收到短信提醒,调度员可发送语音监听请求,监听车辆语音,及时了解车上情况。
2.被动监听,调度用户发送语音监听请求,监听车辆语音,及时了解车上情况。
5.2 出租子系统功能设计
出租子系统的建设需要在出租车内安装车载终端设备,并通过3G无线网络接入系统平台,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的预设后,即可自动实现对出租车辆的安全提醒和警示功能。同时安全服务管理人员使用相应授权的电脑客户端软件,还可实现对出租车辆的监管和安全提示,以及应急情况下的调度交互。
典型的出租子系统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在实现通用功能的基础上,为更好的实现出租车辆安全服务管理,出租子系统还具备如下功能: 5.2.1 电子围栏功能
包括电子围栏和驶出安全营运范围警示。管理者可以对车辆的行驶路径和区域设定一个范围,做为电子围栏。电子围栏分为驶入区域报警和驶出区域报警,驶入和驶出营运线路报警,区域限速报警和聚集区域报警。另外系统电子围栏还可以配合营运时间,实现驶出安全营运范围的自动警示,例如在晚上9点以后驶
出市区范围,系统可以自动下发并在车上播放如下语音内容“请乘客和驾驶员注意,车辆驶出安全营运范围,系统已对车内情况拍照,并开始进行实时视频监控” 5.2.2 紧急报警按钮按下时报警和图像传输
安装车载终端的车辆内可以装有报警开关,报警开关一经触发,将连续发送报警信号和位置信息到调度中心监控终端,并通过告警声音和醒目的滚动文字提示安全服务管理人员进行处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终端选择相应车辆进行位置跟踪,实时视频监控,或者启动车内隐藏麦克进行录音。
如果车上装有LED广告屏,则会在广告屏上出现紧急报警提示,同时监控中心管理人员也可以通告出事车辆情况,并向110指挥中心报警,有效的保障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5.2.3 计价器按下时图片抓拍上传
当司机按下计价器时监控中心可通过安装在车辆的摄像头进行抓拍,然后经由无线通信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给出租车运营管理提供可视化手段。
5.3 公交子系统功能设计
公交子系统的建设,需要在公交车辆安装专用车载终端,并在公司或线路调度室的电脑上安装排调度客户端软件,通过调度人员的实时操作,实现公交营运企业信息化的服务和管理。
典型的公交子系统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公交子系统除了可以使用系统通用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如下特色功能: 5.3.1 运营排班管理
5.3.1.1 运行计划管理
系统根据线路长度、站数、首末班时间、配车、班型安排等参数根据设定的规则算法生成运行计划,同时可进行手工调整,运行计划编制完成,由各分公司确认后上报集团审批后方可执行。审批后的运行计划自动汇总生成分公司级、集团级营运生产运行计划汇总表。
5.3.1.2 计划排班管理
根据行车计划,各公司二级调(或三级调)进行线路车辆、人员配置一一对应安排(车组关系)。班次安排根据运行计划对车组关系进行班次安排,每月进行一次总体计划安排,每天根据总体计划、人员和车辆动态生成实际班次。
司、乘人员正常情况下,系统根据规则要求(班次调整规则)自动进行班次安排,对特殊班次和班型要能够进行调整,如每天的部分调整、每天的早晚班变更等,供调度临时调整或特殊情况安排,达到加车,调整班次的目的。
5.3.2 车辆调度管理
通过公交智能化系统,实现区域调度,调度中心每个终端可同时对多条公交线路实施调度;实现营运车辆跨线路营运,达到线路间资源调配(人员调配、车辆调配);自动对报站数据进行统计,自动生成电子路单、对车辆运行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监控。
5.3.2.1 线路调度图模块
通过线路调度图,直观显示出在线车辆、当前运营车辆以及首末班停站车辆,通过操作可以在调度图上选取车辆并显示此时车辆的动态运行状态、速度、方向、车牌号码等行驶信息,并显示调度员对车辆下达的调度命令内容。在线路调度图上,可以对选定的任意的线路进行组合,在同一个界面上调度多条线路。
图:线路直线模拟图
图:线路实际走向模拟图
自动生成调度计划
遵循一定规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车辆进行自动排队生成调度计划,并通过LED通知调度员和驾驶员。
车辆异常信息的实时提示
对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超速、离线、三正点考核、线路大间隔考核、开关门异常、紧急刹车及加速等进行实时的监控并提示调度员和驾驶员。
实际位置的优化显示
根据线路的具体走向,显示线路运营图,在优化后的线路上显示出来,使调度员能很直观的掌握整个运营情况,并进行调度。
线路运行状况的直观显示
直观显示线路的运行状况,如上下行各自的运行车辆、两边线路起始站的车辆状况、非在线车辆等。
5.3.2.2 系统自动调度
(1)根据线路运行计划表、调度规则和车辆的运行信息,调度系统自动提供优化、动态的调度车辆发车时刻表,并可自动向线路信息终端、发车牌、车载系统发出调度指令。
(2)按照线路行车时刻表或到站车辆信息(如到站时间)编排预订发车信息(到达本站时间、预计发车时间、预计到站时间),根据预订发车时间进行自动排队和派车发车。
(3)按照到站时间自动排队等候发车命令,在遇交通堵塞或交通管制时,调度人员可灵活调整发车排序及间隔。
(4)工作人员在设置好每天的高低峰时间间隔情况下,并可灵活机动地对发车时间间隔进行暂时调整,以达到线路上运营车辆均匀分布,解决乘客等车难的问题。
(5)系统提供进站车辆自动发车功能,并可以手动控制发车。
(6)行车记录查看功能:系统可对起点站或终点站线路运行车辆的行驶记录进行查看,查看的数据包括车次、车号、驾驶员、到达时间、实驶时间、停歇时间、开出时间、发车间隔等。系统会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不完整的行车数据作出提示。
(7)行车时刻表浏览功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系统的发车间隔,此时可打开系统提供的行车时刻表窗口,通过查看时刻表中设置的发车间隔对系统进行调整。
5.3.2.3 系统人工调度
(1)系统能根据预定的调度规则,计算出优化的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提供给调度员作为调度的参照数据。
(2)调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预计发车时间。
(3)调度员可根据实际调度处理进行发车,并可对路单进行查询、修改、删除、补路单等多项操作。
5.3.2.4 车辆运营报警
在车辆的运营过程中,系统自动完整记录车辆发生超速、站点超时停车、越线行驶、甩站、运行大间隔等行驶信息。同时车载机具有车辆报警紧急自动提示功能,可使车辆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解决,如车辆抛锚报警、大车距报警、越线行驶报警、甩站报警、停站超时报警等。5.3.3 员工考勤签到管理
驾驶员及调度员采用远程签到的行驶,利用每个员工手上的IC卡进行刷卡签到,系统实时把考勤信息传输到管理系统,并自动根据行车动态查找员工的行车信息判断员工是否出勤。未找到的员工则需要相关负责人根据该员工的实际情况设置考勤类型。5.3.4 营运报表
运营报表可分为营运报表、运行信息、异常信息、安全告警等几大类,所有报表支持导出功能。
5.3.4.1 运行信息
运行信息:主要包括定位信息、到站信息、离站信息、上传短信、下发调度
信息、车载机连接信息等。
图:离站信息查询报表
5.3.4.2 安全告警
安全告警信息:主要包括超速信息、紧急告警信息、越界信息、滞站信息、大间隔信息等。
5.3.4.3 异常信息
异常信息:包括票箱开关门信息、车辆离线信息等。
5.3.4.4 营运报表查询
营运报表:主要包括行车路单、行车调度日报明细表、线路营运月报表、运营分析报表、以及根据营运部门需要定制的其它报表等。
5.4 出行服务子系统功能设计
出行服务子系统以电子站牌为主要发布媒介,同时也可以通过场站LED显示屏,以及手机客户端的掌上车辆监控功能等媒介发布出行服务信息。
该子系统的主要特色功能如下: 5.4.1 电子站牌服务
依据车辆上传的定位信息和报站信息,即车辆的实时经纬度、运行方向、运行速度、站点位置等,电子站牌服务实施计算,到达各站最近车辆信息,自动下发到电子站牌上,为公众即乘客提供出行参考信息。
5.4.1.1 系统连接示意图:
5.4.1.2 主要信息发布
1.主要信息内容显示模式
**路距本站**站
**路暂未发车 **路今日结束营运 2.信息发送规则
经过本站台的全部线路都要显示,且仅显示距离最近1辆车的计划到站情况;
任何经过本站线路的车辆离站后,立即更新计划到站情况; 无车辆离站,正常每隔1分钟更新1次计划到站情况;
每天从经过本站点线路最早发车的第一班车发出后,开始发送计划到站信息;
所有经过本站点线路的最后一班车离开本站后,发送当日最后一次信息(每条线路一行,全部显示“**路今日结束营运”)。
5.4.1.3 其他信息发布
其他信息发布功能可以实现车辆编号或特征、发布时间、当前车速、车辆拥堵情况(需要车载设备对客流数据采集的支持)、以及公众服务信息等内容的发布和显示控制;
可以在平台软件根据电子站牌硬件的具体情况,实现按照指定字数自动分行以及字数输入限制;
可以对到站预报信息和其他信息显示时间进行匹配,在不影响到站预报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其他信息的现实。5.4.2 场站显示屏服务
场站显示屏服务为乘客提供信息播报服务,在场站候车时,公众可以通过场站电子显示屏直接获得与乘车相关的重点信息,包括: 1.基本信息:向在站台候车的乘客播发车辆预计发车时间、线路班次、发车时间、车辆牌号、首末班车时间、行车区间、经停站等信息; 2.3.变更信息:线路停运、跨站、改线、延线、交通措施等变更信息; 辅助信息:日期、天气、值班人员、服务热线号码、交通政策法规等信
息。
5.4.3 掌上车辆监控
依托城市公交生产运营数据,可实时提供线路及车辆的运营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参考依据。
5.4.3.1 电子地图浏览
电子地图主要为手势操作,包括平移、放大、缩小、双击等操作,地理信息包括城市、地区、街道、自然景观、公共设施以及学校、企业等日常活动场所。
图:电子地图浏览
5.4.3.2 车辆监控功能
车辆监控功能包括:车辆到站预报、下车提醒、进站提醒、车辆视频
监控、用户登录、天气情况等。
图:车辆实时监控
5.5 系统维护子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维护子系统用于对整个系统底层功能和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主要包括:地图编辑、终端维护、资料维护、系统管理等功能。5.5.1 GIS地图编辑管理
GIS地图编辑主要根据用户需要编辑公交站点、公交线路、电子围栏等信息。电子围栏信息可同步到后台服务,为车辆越界告警提供判断依据。
5.5.1.1 站点信息管理
系统支持手动绘制站点和自动绘制站点两种方式。其中自动汇总站点,即同步后台站点表数据,批量自动生成公交站点对象。
5.5.1.2 线路信息管理
系统支持手动绘制线路和自动绘制线路两种方式。其中自动绘制线路,即根据指定车辆、指定时间段,返回该车的定位信息,筛选指定编号轨迹,自动生成公交线路对象。
图:自动生成公交线路对象
5.5.1.3 电子围栏信息管理
电子围栏数据分为两种类型,即线型电子围栏和面型电子围栏。结合公交运营实际需要,电子围栏告警主要分为线路偏航告警和区域进出告警两种。线路偏航告警主要监控指定线路下所有车辆,当车辆偏离公交运营线路即可告警;区域进出告警主要可指定区域,如限行区域等,监控车辆进入和离开此区域都可产生告警。
5.5.2 终端维护
5.5.2.1 报站文件制作
报站文件制作工具可以实现车载设备报站文件制作功能。主要功能包括站点信息配置、服务用语配置、公共信息配置等功能。
图:报站文件制作
5.5.2.2 终端远程升级
1.支持远程站点信息配置、服务用语配置、限速设置、修改IP地址等功能。
2.支持升级车载终端软件、升级报站文件、等功能。
5.5.3 资料维护子系统
5.5.3.1 车辆技术档案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3.2 车载设备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
5.5.3.3 线路基础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3.4 公司基础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3.5 人员基础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4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整个系统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没有系统管理,整个系统就是静态的,交通信息无法调整,业务无法增添,系统管理是其他子系统和功能实现的基础,主要功能如下:
5.5.4.1 用户基本信息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和其他管理系统接口。
5.5.4.2 权限管理模块
用于系统维护,由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权限进行修改。系统可分为系统管理员、企业管理员、监控员、调度员等角色,每个角色可分配一定的权限和管理范围。
5.5.4.3 安全管理
通过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防止非法侵入。包括授权设施、访问控制、加密及密钥管理、认证、安全日志记录等。
中心对所有的操作员都要进行注册分级管理,对值班人员身份进行区分,达到相应的保密。
5.5.4.4 数据管理
包括数据备份、恢复及数据验证等功能
5.5.4.5 远程自动升级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篇3
随着IT科技发展与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提升,全球信息化向纵深领域发展,各类创新应用不断出现,“数字地球、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新兴概念不断涌现。所谓“智慧”是指高等生物拥有神经器官,能够进行感知、记忆、理解、学习、思考与决策,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1]。因此,智慧是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的终极目标之一。关于智能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后期,研究范围较广泛,其中“人工智能”(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最初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深入[2]。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石纯一、王克宏等分析了国内外人工智能概念与发展,提出分布式人工智能模型; 张江、林华等提出了统一集论与人工智能理论; 李德毅、刘常昱研究不确性条件下的人工智能框架体系。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智能、智慧的相关研究逐步扩散、深化。近5年来,智慧城市及智慧社区建设,正逐步受到学者的关注,杨再高、巫细波等针对智慧城市概念、理论、城市功能定位等进行研究; 杜忠潮、张永民等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史璐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原理、方法与体系; 吴志岩、许庆瑞等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愿景与构架进行探讨,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杨会华、樊耀东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并给出典型业务的商业模式匹配建议。2012年以来,部分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智慧社区”的内涵、应用、平台、技术及运行模式,逐步拓展我国“智慧社区”应用领域。蔡艳、蒋力群等分析了智慧社区的概念与发展,并针对重点城市提出对策建议; 李逦、肖凌等分析了智慧社区中云技术应用,提出借助云平台打造智慧社区。综上所述,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研究正逐步推进,但主要侧重于概念、内涵及技术实现等方面的探索,缺乏针对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的整体规划与功能分析,研究内容对推动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智慧城市起源与广东智慧社区建设概述
现代社会是由家庭、社区、城市所组织的网络系统,智慧社区是联接智慧家庭与智慧城市的纽带。智慧城市需要构建一个低碳、和谐、智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模式,并通过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全面感知、智能处理、实时互动,实现智能交通、实时监控、应急处理、物资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等各个子系统的高效运转[3]。1997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利用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构建起了一所智能豪宅,具备高速上网的功能,能够控制门窗、灯具、电器等智能化运行,这就是智能家居的初步应用。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建立一个‘数字地球’,即对地球的一个多分辨率、三维的呈现,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与地球有关的地理数据”,这就是“数字地球”的概念。2005年,Google Earth将航空照 相、卫星遥感、地 图、GIS信息及网友注释等数据融合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初步实现了数字地球应用。2008年,IBM公司首先提出的“智慧地球”新理念,提出将“智慧”嵌入信息系统和流程之中,以智慧的方式实现产品开发、制造、采购、销售与服务的交付,从而实现全球各类资源优化配置。21世纪以来,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快速发展,2008年上海浦东就提出了“数字高原、智慧浦东”的概念; 2009年,我国十几个省市相继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2013年8月,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另一方面,智慧社区与智慧城市保持同步发展。2011年5月,北京西城区广内街道“智慧社区”服务管理平台一期运营,其初步实现了智慧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四大部分共14个模块。至2014年3月,我国初步建成的智慧社区已达上百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宁波、成都等大中城市。目前,广东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位于全国前列,其中以广佛、港深、珠奥三条城市产业带为龙头,带动中山、东莞、惠州、肇庆等地区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快速发展。广东拥有9大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包括: 广州市萝岗区、番禺区,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深圳市坪山新区,珠海市,肇庆市端州区、东莞市东城区、中山翠亨新区等[4]。2013年,广东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 2013 - 2020年) 》,提出了近、中、远三阶段发展目标,预计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广东”。2012年,广州市推出天河、越秀、番禺等第一批“智慧社区”试点,广州天河区黄村街康城社区,以社区党建为根本,建设社区管理、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三大体系。越秀区重点建设“一库 (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 ,两个平台 ( 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家庭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为支撑,以一站、一页、一卡”为载体的智慧社区框架。广州市番禺桥南街番奥社区以民生卡为基础,开通民生、广电、卫生医疗等8大应用功能。2012年,深圳智慧社区正式起步,首批建设曦城别墅小区、侨香村、深云村、桃源村等小区。至2013年8月,已有金地香蜜山等23个项目实施第二批“智慧社区”建设试点。2015年4月, “首届中国智慧社区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吸引中国科学院、国家信息化中心、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单位代表等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共同探讨我国智慧社区的现状、问题与典型应用,其核心内容涉及: 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应急、智慧政务与大数据等多个方面。因此,从功能、规模与试点数量等多个方面分析,广东已经成为我国智慧社区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3 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体系构建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交流的空间,也是开展服务、管理与政治生活的基层组织。因此,社区管理信息化、智慧化,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安全、便捷与和谐。智慧社区是利用智慧城市网络与IT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强大的社区服务管理系统,以实现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低碳化,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环保、安全的生产生活空间[5]。在我国现阶段的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多种运营主体、多种技术方案和各种利益纠纷,导致各类智慧社区系统集成性、共享性较差。同时智慧社区涉及居民、物管、居委、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等多方主体,需要实现多种数据、多个平台、多种系统的互联互通。因此,智慧社区系统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迫切需要一个公共信息基础平台,以提供数据互联、平台构建、服务驱动与运营监控等核心作用。
3. 1 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核心技术分析
传统的社区管理系统,建立在局域网、广域网基础之上,需要安装客户端,其应用范围、功能服务及信息协同受到一定限制,并且维护成本相对较高。随着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3G、4G移动互联网的成熟,智慧社区各类应用逐步向“云端”移植。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 智慧终端融合技术、泛在网与自动感知技术、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大数据与安全保障技术以及Web2. 0的各类应用等。( 1) 终端融合技术。通过手机、PC、车载设备、智能家电、安防监控等多种终端设备充分融合,将社区各类数据的感知、采集、传输有机结合,将有线无线感知、自动传输、智能处理等技术综合运用,实现智慧社区终端充分融合。 ( 2) 泛在网与自动感知技术。泛在网能够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与任何物都能顺畅地联接到网络,主要包括:物联网、互联网、电 信网、传感网 等。物联网( 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物物相连,物网相连”,主要通过射频识别 ( RFID) 、传感器、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按标准化的通信协议,把物与物,物与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数据读取与交换等功能。 ( 3) 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云计算是一种创新的、基于互联网来获得计算资源的运营方式,是由众多个人计算机、服务器与通信基础设施等组成的庞大资源网络。云服务所提供的软件与服务都来自于虚拟的互联网,增强服务敏捷性,以提高IT效率,并降低建设与使用成本。( 4) 大数据与安全保障技术。大数据 ( BigData) ,又称海量数据,是由于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所产生的规模巨大、不断增长、动态更新的庞大数据群,其主要涉及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互联及云数据存储等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防侵入技术、加密传输技术、身份认证与识别技术、自动预警技术、数据安全与保护技术、系统管理与访问控制等。 ( 5) Web2. 0各类应用。互联网应用模式正在向Web2. 0、Web3. 0演进,其中基于社区交流与微平台的应用日益丰富,在智慧云社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6]。
3. 2 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构架体系
移动互联时代,我国智慧云社区系统需要满足“多种接入终端、大量并发访问、响应紧迫性高、舆情传播迅速、监控管理难度大、服务水平要求高”等网络时代社区服务的新特征。因此必须构建具有动态感知能力、智能决策、自动处理、综合预警的“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 ( ICIP,Intelligent Community Information Platform) ,其主要由“公众信息门户系统、智慧云社区管理系统、感知与数据采集系统、智慧社区监控与响应系统、智慧社区信息互联与云基础设施,同时还需要具备大型数据库、数据仓库及云存储系统”等,能够实现社区信息发布、查询、监控、预警及应急处理,并针对社区事务进行动态响应,其智慧云社区ICIP平台的基本构架体系如图1所示。
( 1) 公众信息服务门户系统。智慧云社区公众信息服务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集成的信息获取与信息交流窗口,门户整合大量的Web、WAP站点与服务器系统的信息资源,具有统一的访问入口与统一的界面风格,具有“单点登录”与信息集成功能,能够实现电脑、手机、PDA及车载设备等多种终端设备访问,实现信息发布、信息推送、订阅服务、查询服务、微信交流与自助服务等强大功能,将成为Web2. 0各类创新应用的支撑系统,也可以成为后台管理、系统管理与运行监控的登录入口,是面向智慧云社区所有使用者的,内容过滤的、个性化的、定向性的信息整合应用系统。 ( 2) 智慧云社区管理系统。智慧云社区提供强大的工作流、信息流与大数据处理、集成功能,能够为各类智慧社区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与功能服务,是其他各类子系统的集成整合平台[7]。 ( 3) 感知与数据采集系统。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能够依托无线设备、射频采集终端、手机及二维码、读卡设备、门禁系统等等,将社区的人、车、物等基础数据,通过感知、采集、传输、交互进行动态管理,系统将采用模块化设计,并高度集成、协同,将物业管理部门、社区住户、社区居委会组织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类数据,实现自动化的大数据动态采集。 ( 4) 智慧社区监控与响 应系统。智慧 社区提供FTTP、PSTN、HFC、CTI、XSDL、Wi Fi、3G或4G等泛在网接入方式,将建立动态、及时、高效的监控与响应系统。智慧社区建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 CCTV) ,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 ( 探头、云台等) ,同时通过红外设备 ( Infrared Alarm) 、遥感设备 ( RemoteSensing) 等,实现全方位智慧监控。 ( 5) 智慧社区大数据互联与云基础设施。智慧云社区需要采用多维信息呈现、云计算、海量数据存储及强大的安全控制技术,需要运用面向服务、面向对象、面向模块的系统平台架构方法,实现环境监测、安全控制、隐私保护、计费管理等强大功能集成,同时依托云服务器、云网络通信设施、云存储数据库,开发出协同、互动、分布式的系统管理平台[8]。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终端融合、网络融合、平台融合、服务融合,为我国社区管理的改革、创新,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物业、居委与政府部门的和谐共处,共创智慧社区美好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4 智慧云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功能规划
基于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可以搭建各类智慧云社区服务管理系统,集成社区交流、运营、管理的各类信息资源,并提供强大的前台、后台协同管理功能,实现居民、业主、物管与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多维互动,具体包括: 用户管理、事务管理、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社区安保、人防消防、物业管理、监控预警、应急管理、统计分析、报表管理等各项功能,智慧云社区应用功能规划如图2所示。
( 1) 社区居民与用户管理系统。1) 用户信息:提供用户注册、账号、密码管理及个人信息修改等功能。2) 居民分组: 在社区统一管理下,根据不同小区、不同楼栋等,进行分组、分层。3)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采用权限与角色分离技术,实现不同岗位、层次的用户权限结构体系,采用身份认证CA系统,提高访问控制与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 2) 居委会与计生事务管理系统。1) 居委会事务管理: 提供居委办公、待办事项、社区活动、宣传教育等综合事务处理功能,具有工作流自定义,可视化操作。2) 计生事务管理: 根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优生优育、计生查环、资料采集、信息录入、补贴奖励等。3) 办证事务管理: 提供网上办证与大厅办证融合功能,包括: 户口办理、入学手续、居民医保与社保、旅游出国手续等,支持跨部门工作。4) 民政事务管理: 提供社区民政事务处理,例如: 婚姻登记、优抚安置、救灾救济、低保事务、福利扶持、慈善捐赠、殡葬事务、公共救助等功能。
( 3) 舆情信息发布管理系统。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影响力提升,各类不法分子、邪教团体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散布消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9]。智慧云社区提供舆情信息发布管理模块,能整合多种方式,实现统一、集成、权威、一致的信息发布渠道。1) 通知公告: 社区、小区各类通知,事务公告,政府部门、居委的通知等等。2) 舆情信息: 通过提醒、RSS订阅、手机推送、SMS短信等多种方式,动态发布重要舆情信息。3) 政策发布:发布国家、地方政府、业委会、居委会制订的相关政策与乡规民约等。
( 4) 业委会与业主生活管理系统。为各小区的业主提供业委会管理及业主生活的平台,通过创建群组,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提供双向、互动、即时的信息交流功能。1) 业委会事务管理: 提供业委会选举、业委会召开、重大问题投票、业主重大事项反馈、财务资金管理等相关功能。2) 业主论坛:采用BBS模式,提供业主发帖、交流、交互、信息发布、跳蚤市场与评价等功能,同时提供SNS功能服务。3) 民主生活: 为小区业主提供政治、文化生活,老年人健身,选举投票,时事学习、培训等综合功能。
( 5) 安保与消防管理系统。1) 安保值班: 提供安保巡更、值班管理、日程与人员安排、安保监控数据采集,自动处理等功能。2) 消防人防管理:针对社区各类消防装备、设施进行登记与管理,消防演练,消防报警与处置,消防资料管理等。提供地下人防设施登记,人防检查,设施更新与维护管理等等。3) CCTV系统: 实现闭路电视系统与基于云计算的IP互联网视频监控的充分集成,实现远程、实时、多维的监控,保障社区业主财产安全,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存储与存档。4) 门禁与停车管理系统: 为各类居住小区、医院、学校及大型场馆提供门禁与停车管理功能,采用融合性终端,实现自动登记、车位查询、身份确认及出入管理功能。
( 6) 物业管理系统。1) 维修申报: 可以通过手机、PC、电话等多种方式申报维修及其他物业服务,实现电子化表单,协同化运营等。2) 待办事项: 提供基于云的物业管理待办事项列表,查看事项处理进程,了解各项事务动态。3) 交费计费: 提供物业费用查询、计算等功能,提供物业费用促交,各种费用单据详细查询,实现水、电、煤气、供暖等公共资源使用消耗管理。4) 咨询投诉: 为物业售后服务,问题反馈及对策建议,提供统一的平台,提高客户满意度。
( 7) 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利用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强大的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为重大群体事件、暴力恐怖袭击提供预案,并快速预警与响应。1) 监控预警: 针对重大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及涉及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监控预警管理,提供重点人群监控、重点区域监控等功能。2) 应急方案: 针对社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提前做好预案,加强防范措施。3) 应急演练: 在一定情况下,为应对社区重大事件,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响应能力。4) 重大事件管理: 提供重大事件登记、查询、分类等功能,同时适时更新重大事件内容,并提供知识库与应对方案库。
( 8) 统计分析与报表管理系统。聚集智慧云社区全部信息、数据与资源,为政府及相关单位,提供统计分析与决策指导,为完善社区管理,优化社区服务,提供数据支撑。1) 快速查询: 针对各类数据进行快速查询,以任务为导向,实现针对关键字的搜索、检索功能。2) 统计分析: 能够高效采集各类统计数据,并提供自定义的统计分析功能。3) 报表管理: 提供可视化、多维度的报表生成与输出功能。4) 决策指导: 基于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采用SOA ( Service - Oriented Architecture) 技术,构建决策优化模型,在交通、能源、生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决策指导。
5 问题与对策
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问题与机会 并存,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 1) 我国社区管理观念滞后,相关法规、制度缺失,制约社区管理的创新发展; ( 2) 我国社区管理公共信息平台缺乏,云计算与云服务产业基础条件较差; ( 3) 政府及相关部门条块分割,信息难以协同,实施难度很大; ( 4) 物业、业主矛盾较多,利益冲突,影响社区信息化建设; ( 5) 云社区系统平台智慧功能不强,居民使用不方便等等[10]。针对以上问题,对我国智慧云社区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依据网络经济时代社区管理特点,加强立法与社区制度建设,为我国智慧云社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撑环境。
在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统筹指导下,加快智慧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并加速公共云与Iaa S平台云开发部署,完善社区管理信用体系,保证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安全、可靠的运行。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联系,推进网上、网下各类业务与事务的融合、协同,加强社区大数据平台的互联与共享,打造多部门、跨部门、统一的智慧社区政务、事务处理门户。
建立物业、业主双赢机制,促进交流、沟通与协调,通过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为住户提供一体化、快捷、高效的物业管理服务。
进一步探索、创新、凝练我国智慧云社区运营模式,解决云社区服务平台的运营、维护、赢利等关键问题,并通过典型小区试点与示范,区域推广,全国推广等方式稳步推进[11]。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篇4
关键词: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智慧城市,规范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机制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定义、开放边界的划定、资源规范化的管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相关定义
1.1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资源的提供者
政务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包括各级政府和政府的相关工作部门。相对于政务信息主体,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范畴更加宽泛———涉及公众信息的部门都应当列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笔者认为,开展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活动的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单位,以及源于纳税人税款和政府财政拨款的社会团体、组织,都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主体,以国内某大型城市为例,具体包括:
(1)城市各级政府,例如区政府;
(2)政府工作部门,例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3)政府派出机构,例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派出机构;
(4)直属事业单位,例如市气象局;
(5)垂直管理部门,例如市国家税务局;
(6)公共企业单位,例如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7)其他源于纳税人税款的社会团体、组织。
1.2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客体———公共信息资源
随着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的定义更加深入人心。与政府信息相比,跟公众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的公共信息资源也慢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公共信息资源与政府信息资源的定义有重合,但是不尽相同。原则上,公共信息资源应当包括所有的政府信息资源。同时,除了政府信息,公共信息资源还应当包括其他所有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信息资源。
笔者根据自身在工作中的体会和研究,对公共信息资源有如下定义:公共信息资源是一切负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即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在履职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信息资源。
公共信息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同其他资源,例如水资源、化石燃料资源一样,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在传播、流动的过程中可以为传播者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与这些实体资源不同的是,信息资源在使用和传播中不会出现损耗,复制扩散的代价极小,可借由多种媒体传播实现爆炸性增长,极易引起资源洪流。因此,公共信息资源比一般意义上的资源属性更加复杂。
1.3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行为———资源开放
开放不是公开。提起政府公开,首先想到的是,各大政府部门网站将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办事流程、政策、各类公告等向公众公开。本文所探讨的开放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不同与信息公开。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指的是更进一步、全方位的资源开放。开放的信息资源原则上是未处理的原始数据,或者是处理之后,可供查询、下载、接口调用、应用开发的规范化数据,而不仅仅是展示给公众的网页。
2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条件和边界
2.1 用法规定义信息资源开放的边界
在定义了公共信息资源的全集后,需要区分哪些资源目前来说是可以开放的,哪些资源现阶段还无法开放。原则上我们所提到的所有信息资源都属于全体公民。但是由于这些资源不可避免地隐藏着国家和公民的隐私信息和商业机密。设定资源开放的边界,可以保障公共信息资源有序安全地开放。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笔者认为可以按照无条件开放和不允许开放这两种分类方式,同时在法规层面进行原则界定。具体的,列入不予开放类的公共信息资源类别有:
(1)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规定不得进行开放的;
(2)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公民隐私的;
(3)可能危害到国家、社会和公民安全的。
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信息资源,原则上都是应当进行积极开放的。
2.2 青岛人的思考———公共信息资源清单
虽然从法律、法规层面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边界进行准确界定,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在目前中国的制度体系中,可操作性不强,遇到的阻力大。首先,法规条款本身很难严格控制边界,灰色地带较大;其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自身也可出台法规对本应该开放的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封锁,极易架空出台的法规。
青岛人的思考:与其希望排除所有不可开放的资源,希望在法规层面进行公共信息资源的边界范围定义,不如反过来思考———将可以开放的公共信息资源按照清单目录一样,一一枚举出来,按图索骥,有例可循。青岛人就用了如此朴实的想法,并做了如下的创新。
按照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即各个委办局(例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进行分类,利用职责范围,将可以开放的信息资源进行三级分类:数据集名词(例如:钢铁产业主要企业)、领域(例如:经济发展)、数据项(例如:企业名词、地址、企业性质、主要产品)。按照热点领域先行,逐渐开放的原则,每年对可开放的资源清单进行更新,保证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笔者认为,这这种方式在现阶段更具有可操作性。
3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总体管理
3.1 公共信息资源的采集
公共信息资源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局委办、职能部门以及其他涉及公共事务公共企事业单位。由于不同单位有各自不同的信息系统,公共信息资源在不同单位的存储规格、记录方式都有较大的不同,信息采集的过程也是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梳理过程。
公共信息资源采集需遵循的原则有:一数一源、格式规范、定期更新、真实可靠。
信息采集应当遵循“一数一源”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造成资源浪费和数据矛盾。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分布并不规则,同一个资源可能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中,例如人口数据,在公安局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都有相关信息,这也是数据信息采集的难点。对于这样的数据,采用单一数据源为主,多个数据源补充的原则,在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由主要数据来源单位进行数据资源的归集。
为了提高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后的可用性,采集的公共信息资源应当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信息资源的格式遵循“数字化、原始、可再利用”等原则。原始的数据,更具有开放价值。为了方便开放,应当要求采用数字化方式采集数据,同时将具备条件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非数字化数据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开展数字化改造。
3.2 公共信息资源的存储
基础性、公益性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和跨部门重大应用系统的主要信息资源库,应当进行异地备份。同时用于集中开放的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本身也应当具有资源的存储、备份功能。同时,各个公共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应当建立数据管理规范,保证公共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
3.3 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
各开放主体即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单位应当通过信息资源开放平台集中向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查询、下载、接口调用、应用开发等服务。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单位须确保提供的信息资源标准统一、公布频率稳定,以方便各类信息获取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4 公共信息资源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
4.1 安全管理机制
作为一种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具有与其他物理资源具有相同的价值属性。另外,由于信息在传播中不存在衰减和损耗,所以极易引起信息泛滥。因此,安全性问题首当其冲。在机制上杜绝安全隐患是工作的首要任务。
(1)进行定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建立信息安全制度以及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等;
(2)建立公共信息资源采集的权责机制,不配合公开的部门进行曝光和处罚;
(3)暂时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开放的,比如隐含了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的信息,应该妥善的存储,不得任意开放;
(4)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评估监督机制,制定信息的分级安全管理办法等。
4.2 资金保障机制
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和财力,笔者建议各地政府应当给予相应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的起步阶段。对因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开放共享,建立了独立的数据库或者云计算平台的,政府应当根据建设的规模给予资金补助。
4.3 激励机制
公共信息资源所有权属于全体公众,因此,原则上资源的开放是免费的。但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花费了人力和财力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管理。为了鼓励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积极进行资源的整理和开放,应当积极推行开放激励政策。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商业模式进行资源的开放鼓励。具体的措施,可以通过有偿开放等方式来鼓励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开放管理的信息资源。如果开放的对象中包含了其他信息资源管理单位,也可以通过资源等量交换来促进部门间的资源开放。
参考文献
[1]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赖茂生,任浩淼,夏牧.我国现行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与法律研究[J].科技与法律,1997(z1).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篇5
关键词: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一、引言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社区”已成为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重点。通过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 推动实现整个城市的数字化建设。目前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都在研究摸索、试点中, 尚未有成熟的建设模式, 应用系统功能比较单一, 提供的社区服务也缺少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将各种社区服务应用系统进行充分整合, 并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来解决社区服务应用系统中的问题, 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探讨研究了关于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模式, 在智慧城市云架构之下, 智慧社区应是以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为依托, 运用物联网架构将家庭、社区的物联网感知层和智慧服务连结起来, 集社区安防、便民服务、智慧家居、智慧养老、医疗卫生和物业管理于一体的新技术应用。使得社区居民、管理人员和社区数字化平台之间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 以达到更加智慧高效的管理, 给居民带来全方位的信息化生活。
二、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模式
在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 采用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 可以将社区中的各种基础设施连接起来, 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 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 使之成为可以方便服务、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平台。如图所示:
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实时采集社区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 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整合的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 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 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应用渗透智慧社区的方方面面, 可以为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这些应用概括起来有:
(1) 商业.如自动贩卖机、POS终端等;
(2) 医疗卫生.如远程诊断、医疗卫生监控等;
(3) 家居, 如电气设备远程控制等;
(4) 安防, 如门禁、视频监控等。
物联网的提出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其在各个行业、各个小地域的应用互相隔离, 不能形成城市范围的一体化协作平台。原因多方主要是标准化程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接口, 融合应用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存储和计算的压力, 而云计算技术为后者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2、云计算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大发展,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发展, 提出了对海量信息的处理与低成本、普适化、智能化应用的需求。云计算因这些需求快速发展, 获得了显著的商业成功。云计算技术将网络通信、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整合在一个高效的平台之中, 使应用可以方便的接入云计算平台并可共用计算资源。
构建数字化社区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需要处理对城市各方面的生活、生产活动以及环境的感知数据, 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自动规划等多种方法, 从原始数据中挖掘相关信息, 提炼出信息中蕴涵的知识, 发现规律, 提供智能的城市管理、控制和服务。对海量信息的快速处理和智能挖掘需要巨大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 云计算的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处理能力为实现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3、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云计算服务平台将整合所有社区服务子系统提供的海量信息, 将这些信息进行统一的存储与管理, 并加以集成、融合与智能处理;采用面向服务的松耦合式架构实现服务聚合与应用生成;提供统一的接口, 方便后期新服务的接入与功能扩展。
智慧社区的信息化系统平台, 总体框架包括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 云计算数据中心, 管理中心和应用五个层次。
(1) 物联网感知层:普遍部署的物联网感知终端对社区系统和环境进行感知与采集。物联网感知层设备包括了摄像采集, GPS, PDA, 传感器, M2M终端等。
(2) 网络层:通过宽带通信网络对感知信息进行传送。网络层包括, 3G网络, 4G网络, WIFI网络, 有线网络等。
(3) 云计算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对信息进行汇聚、提取和处理。包括了:数据集成功能, 网络集成功能, 计算功能等。
(4) 管理中心:通过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用户、业务、数据、安全、认证、授权等管理功能。包括:身份认证中心, 信息服务中心, 互联网数据中心等。
(5) 应用:实现应用服务。应用层包括了:社区视频监控管理, 社区安防管理, 信息广告屏, 社区医疗卫生, 智慧养老服务, 社区便民服务, 物业信息化管理, 移动多媒体终端业务服务等。
三、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功能研究
基于物联网与云架构下的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平台应该具有如下的应用功能:
1、社区视频监控管理
为保障社区内的整体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防止突发事件和偷窃事件的发生, 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要包括社区视频监控管理功能。
视频监控管理的任务是对社区内的出入口、主通道、楼宇、电梯内部的过道、事态、人流等动态状况进行监视, 以便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实时取证、复核, 达到及时处理目的。
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通过专业视频线缆进行传输, 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登录浏览。方便社区管理人员通过有线或无线3G网络对社区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查看监管。
2、社区安防系统
为了保障整体社区的安全, 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需要建立社区安防系统。
智慧社区安防系统是一个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系统。社区安防系统主要包括小区周界报警系统、家庭防盗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楼宇对讲/可视系统和门禁系统等子系统, 由社区专门管理中心统一协调管理。智能社区的安防系统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机结合, 严密监控, 确保社会、社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实现社区的安全智能防范管理。
3、电子信息屏系统
为了推动社区各类服务信息的发布, 智慧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需要建立电子信息屏系统, 系统可根据需要实时展示各类社会信息及新闻。
一个社区的信息畅通与媒介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是体现城市进步的一个主要象征, 电子信息展示屏具有播出政府公告、宣传片、报时、天气预报、公益广告等功能, 还可以展示城市和社区在人文、科技、环保、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变化和发展。同时电子信息屏可以实现单画面全屏显示, 多屏同步显示和多画面分屏显示功能。
4、社区医疗卫生系统
社区医疗卫生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本社区卫生医疗的基本保障信息, 推进医疗优质资源共享, 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需要包括社区医疗卫生功能。
通过社区医疗系统实现社区医院、大医院与病人之间的交互。社区医生定期上门检测指标并上传病人情况, 如发现异常情况, 则交给大医院医生进行判断处理及时发送给病人。运营平台包括用户管理, 呼叫中心, 救援中心, 流程管理, 地图位置等。
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平台, 需要包括社区医疗卫生功能还需要能够建立养老保险、计生信息档案, 使社区管理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社区内的医疗卫生信息, 提供卫生医疗社保服务等。
5、智慧养老服务功能
为了能够加强针对老年人群的公益类服务, 丰富居家养老、家庭监护和医务救助的信息化服务, 提升为老年人群服务水平, 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需要包括智慧养老服务功能。
智慧养老能够积极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对老人等重点人群的生命体征监测预警服务, 提高对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水平。比如, 借助手腕式血压计、手表式GPS定位仪等, 不仅能随时随地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 可达到随时防护和救护。
智慧养老服务功能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 通过各类传感器告知, 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管理状态。提高社区整体服务管理水平。
6、智慧家居系统
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需要包括智慧家居功能。
智慧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 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 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家居系统。常见配置中央控制系统、智能窗帘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家居安全防范、家居智能网络、智能家电系统、背景音乐系统、门禁系统、远程控制系统等。
7、社区便民商城服务功能
为了能够更便捷的服务社区居民日常生活, 提高社区的服务、管理能力, 智慧社区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还包括有社区便民商城服务的功能。
社区便民商城服务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便民业务服务、家政维修等全方位服务信息。本系统平台采用先进终端技术以实现社区居民不仅可以通过家中电脑, 还可用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随时查看、查询所需的日常服务内容等, 实现智慧社区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
8、物业信息化服务管理
社区的物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居民住房管理模式。传统的社区物业管理其工作流程繁杂、多样, 收缴费用繁琐, 智慧社区数字化系统平台可更好的实现物业信息化管理和物业的多种智能管理工作。
物业管理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是物业管理的必然趋势。运用现代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相关的设备系统实现对物业设施、物业环境、物业消防、安保等的自动控制和集中管理, 全面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
9、移动多媒体终端业务服务
随着3G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 手机上网将应用更加便捷, 因此对移动多媒体终端业务服务应用需求加大。
移动多媒体终端业务服务, 提供强大移动多媒体终端查询服务功能。社区居民和公众均可以通过手机或其它移动终端访问查询本系统,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和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等。
四、展望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 更加推进智慧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在智慧城市云架构之下, 智慧社区应以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为依托, 结合社区的具体环境及应用先进的技术, 加快智慧社区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以达到社区更加智慧高效的管理, 给居民带来全方位的信息化生活。使新型的智慧社区成为政务管理高效, 社区服务便捷集成, 区域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美好化、环境宜居生活的全新业态, 从而有力的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伟江.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11, (4) .
[2]张方兴.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31) .
[3]汪芳, 张云勇, 房秉毅, 徐雷, 魏进武.物联网、云计算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J].移动通信, 2011, 35 (15) .
[4]焦俊一.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探索[J].物联网技术, 2013, (2) .
[5]杨励.浅谈我国智慧社区的建设及发展策略[J].中国信息化, 2012, (24)
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篇6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 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物流日趋繁忙,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电子商务向物流领域大规模渗透, 信息化成了现代物流的核心。建设信息平台, 不仅对完善现代物流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且对发展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度的现代物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战略目标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原则是: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可操作性强。因为物流流程信息平台规模大、使用周期长, 所以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必须要具有前瞻性, 同时又要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还不可忽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平台战略规划起点要高, 不宜反复修改, 避免投资损失。二是信息平台规划要力争纳入本市或本区域城市总体战略规划, 要适应本市或本区域战略发展要求。三是建设信息平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不可盲目, 不能好高骛远, 要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 逐步发展。
三、物流信息平台的构成
物流信息平台需要解决各种物流业务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以及各种信息通道之间的互通互联问题;是一个综合、大型、统一的信息交换的枢纽, 遵从相应的标准, 提供各类物流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底层是公共通信基础设施, 中层是提供物流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 顶层是各类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
四、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议及规划
物流信息平台的底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是指电信公用通信网、Internet网和城域网, 为物流信息系统提供通信支撑平台。继续加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及省际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要分别达到10G和40G, 本地城域干线传输和交换能力分别按照25G和10G规划建设。重点物流基地及重要交通枢纽都要实现双路由, 确保信息通信无阻断。继续提高通信网络业务服务功能。主要包括高速公众互联网接入业务、高速数据中心、VPN (虚拟专网) 服务、网络托管和设备租赁以及热线与呼叫中心。
物流信息平台的中层——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从功能设计上, 可将其划分为两个平台:物流信息交换平台、物流信息治理平台。
1. 物流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以口岸物流网为基础, 将
海关、检验检疫、铁路、航空、管道等物流信息整合集成起来, 建立统一的基于互联网与EDI的数据交换平台, 充分实现信息的联网共享。同时, 也构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运作方式, 实质上是由政府在规划和推进。事实已经证实, 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 是实现物流各个环节“一站式”服务的基础, 也是实现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数据交换的前提, 仅以某企业的力量来开发综合性的物流信息平台, 是不可能完全胜任的。
2. 物流信息治理平台的建设。
该平台的建设, 应与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同步进行。主要功能是对流经物流信息交换平台的信息, 以及物流活动中产生的各类业务信息 (物流的载体、流量、流向、流程、方式等) 进行提取、收集和综合加工, 形成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治理信息。为政府治理、决策、跟踪服务提供可靠依据, 为社会各界和企业提供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物流信息治理平台的建设, 既要建设大型的综合型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 更应体现出成功运用复杂的物流治理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技术、经济景气分析技术、运筹学模型、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特点, 力争讲求实效。
物流信息平台的顶层——各行业、企业及专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在上述统一平台的基础上, 建立与完善行业、企业、专业 (集装箱、粮食、建材、汽车、石油及化工产品、水产品、木材等) 、物流园区的物流信息处理系统与物流信息网站。这些信息系统与网站群, 既是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源泉, 也是信息消费的主体。
1.行业、专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解决方案。以现代物流治理理论为指导, 紧密结合优化大型码头综合作业、现代货运代理作业、面向第三方的仓储治理以及物流配送和运输治理的实际, 采用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以解决中心数据交换、无纸化作业、多模式治理、自动化计费和仓位 (堆场) 图形动态模拟等关键问题为重点, 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行业一流的治理系统。
2.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具体建设措施。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篇7
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予社会的空前的资源整合和计算能力, 信息化的特征正在逐渐由数字化向智能化发生转变, 各种具有智能意义的应用和服务逐渐诞生, 智能化解决方案日益成为各行业的选择, 智能化对全局性和协同性的要求, 都呼唤具有整合计算能力、整体资源调配能力和开放应用运营能力的城市综合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说“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与城市化高度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 那么云计算将是“智慧城市”的一片智慧沃土, 为城市信息化提供高效、绿色、灵活、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综合平台, 孕育各种丰富多彩的智慧应用。
国内云计算发展风起云涌
云计算在中国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 基本上还处在Iaa S建设阶段, Paa S和Saa S的市场还很小, 云计算产业生态链正在构建过程中。各个服务商正在进行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 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尚在尝试中, 用户对云计算认知度仍然较低, 成功案例较少, 应用落地成为当前最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 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圈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推动云计算的发展也成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主管部门2011年以及“十二五”工作重点。
在国内, 云计算同样引起了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行业内的高度关注,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云计算已经成为重要的关键词。更有许多企业已经先行一步, 进入到实践阶段。
2011年, 中国电信正式对外发布天翼云计算战略、品牌及解决方案, 计划于2012年正式推出云主机、云存储等系列天翼云计算产品。中国电信是国内首家对外发布云计算战略及解决方案的运营商。基于“新三者”战略定位, 中国电信进军云计算领域, 依托网络运营实力, 致力于成为亚太领先的云基础服务提供者。
中国移动推出“大云”计划, 该计划打造的云基础设施不仅为其自身IT支撑系统服务, 而且将能够满足对外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服务的需求。
中国联通提出“互联云”这个概念。通过“互联云”, 打造一个第三代互联网络基础架构。这个基础架构是一个集成了硬件、软件、网络、应用和服务的综合性的平台。
Saa S领域的知名企业八百客通过云平台为众多企业提供企业管理软件, 成为CRM等领域增长最快的厂商。
在安全领域, 趋势科技率先提出云安全的概念, 将与病毒特征码、垃圾信件、恶意代码URL等资源放在互联网上的计算云当中, 从而实现“主动防御”的目标。紧接着, 各主要安全厂商都已经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
广东电子研究院基于龙芯和曙光等技术, 建成国内首个自主产权的云计算平台, 并与东莞当地产业密切结合, 开展了Saa S云、教育云、动漫云、云制造等应用, “云产业”初见雏形。
随着宽带网络的不断提速、人们对云计算认识的不断普及, 云计算建设的完善和商业用户案例日益丰富, 未来五年将是云计算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时期。
三层架构以综合平台为核心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提升城市发展水平、解决城市病的重要举措之一, 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相比传统概念上的城市信息化, “智慧城市”更强调高速的协作能力和反馈能力, 强调海量数据基础上的快速反应, 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智慧城市三层架构由泛在网络、综合平台、智慧应用组成 (如图1所示) :第一层是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的城市信息化泛在网络, 是助力现代化城市建设, 打造“智慧城市”极速通达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智慧大道”。第二层是具有强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云计算综合平台, 是城市信息化的“智慧沃土”。第三层是融入城市各类服务的智慧应用, 是深化城市和谐发展、提升人性化城市服务, 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智慧之花”。
泛在网络即广泛存在的网络, 帮助我们实现任何时间 (Anytime) 、任何地点 (Any-where) 、任何人 (Anyone) 、任何物 (Anything) 的“4A”信息服务。
智慧城市将以城市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 (3G/4G Wi-Fi) 为重要网络基础, 构建其城市“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信息高速公路, 它是把物理世界纳入信息化秩序的触角与神经, 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提供随时随地的宽带网络能力。泛在网络将连接城市的每个“细胞”, 构筑信息化城市的智慧大道, 让城市更“活跃”。
综合平台:“智慧城市”各类智慧应用的承载和实现, 需要云计算的数据计算与处理综合平台的有力支撑, 基于云计算数据中心 (Iaa S) 、云服务平台 (Paa S) 、云应用承载 (Saa S) 的云基础实施和综合能力平台将极大改变资源部署及应用开发模式——资源向“云端”集中, 应用由“云端”部署, 对采集到的海量的信息进行统一的集中计算、数据存储、智能分析、判断处理, 实现统一的服务交付。
云综合平台能为智慧应用的开发部署和上线发布提供“快速的应用部署能力、数据统一分析能力、统一硬件/存储/安全方案、第三方系统集成能力、系统资源共享能力、系统平滑演进能力”等六大核心能力, 为智慧应用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持, 孕育各种智慧应用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让城市更“聪明”。
智慧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智能化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众呼唤更加便捷的社会生活服务;需要提供方便易用的就学、就医、就业等信息服务;城市运行呼唤高效的公共服务;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水、电、交通、安全等应用服务。
智能化的后台处理将成为未来智慧应用的主流, 以云计算综合平台为核心的Saa S应用, 依托海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将较大促进智慧医疗、智慧商务、智慧政府、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各类行业的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发展, 让应用极大地摆脱物理资源的限制。
通过云计算的技术和架构优势, 可充分挖掘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改进监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 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现代化都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信息化创新技术带来的智慧应用, 将成为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催化剂, 绽放智慧之花, 让城市更“美好”。
泛在网与云构筑智慧城市
从技术角度看, 智慧医疗、智慧商务、智慧政府、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各类行业应用都是基于云计算为基础的智慧应用;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 智慧应用的开发模式则是基于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和云服务的交付模式。
因此, 如果说泛在网络是智慧应用的遍布全身的根茎枝干, 云计算则是智慧应用的肥沃土壤, 二者在智慧城市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如图2所示, 智慧应用涵盖人、财、物、信息等四大元素, 功能类比于园丁灌溉、光合作用、营养传输、循环代谢, 这几个功能单元能流畅运转, 就能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 生生不息。其中, 智慧应用就像盛开的花朵和果实, 百花齐放、硕果满枝, 云计算则是抚育智慧应用的一片肥沃土壤, 每一层土壤都为智慧应用提供不同的功能支持, 形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应用发展的生态系统。传统的业务模式将转变为云服务模式, 包括三个层面:Iaa S层面的云数据中心、Paa S层面的云服务平台、Saa S层面的云应用承载。
云计算三层架构在智慧应用的生态体系中将发挥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Iaa S层:将智慧应用所需要的计算、存储、网络等IT基础设施资源虚拟化并封装成服务, 实现资源管理与使用的剥离, 实现资源动态获取和释放, 按需配置、弹性分配、快速部署、降低成本, 信息在Iaa S层有效进行管理, 相比传统基础设施, 无法实现快速部署和按需分配, 更不可能集中管理了, 可以说Iaa S是智慧沃土的“承载层”, 为智慧应用云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资源承载。
Paa S层:可以汇聚互联网以及运营商的各种能力资源, 比如短信、彩信、定位、支付、认证、计费、SNS等应用能力, 并向智慧应用的程序开发人员提供简化的分布式软件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 屏蔽了分布式软件开发底层复杂的操作, 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开发出基于云平台的高性能、高可扩展的智慧应用服务, 从资源到应用能力的保障, 提供丰富的应用能力调用, 以及应用托管的模式, 开发人员只要专心于应用的内容和流程, 不必考虑测试、发布的资源环境, 极大地激发业务创新。可以说Paa S是智慧沃土的“营养层”, 为智慧应用云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应用能力支持。
Saa S层:是一种面向客户的业务提供模式, 通过Iaa S层和Paa S的IT资源及应用能力的支持, 承载各种应用系统, 提供各种各样的在线智慧应用服务。可以说Saa S是智慧沃土的“耕作层”, 为智慧应用云生态系统的开花结果提供“化学作用”。
智慧应用关系社会民生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应用构建是智慧城市的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即通过智慧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程度来体现, 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纳入相应的规划当中。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 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 经济结构稳步转型, 城市对于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依存度越来越高。特别在开放平台、智能管理、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电子政务、行业应用等重点应用将会在云计算这片沃土中茁壮发展, 百花齐放, 强有力地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譬如以下一些智慧应用, 将在不久的将来渗入到市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智慧医疗:通过云计算建立市民的健康信息网, 让个人拥有健康档案, 医疗机构共享利用健康信息。市民去医院, 不必重复拍片, 所有检查记录都存储在云端, 各家医院都可使用, 同时让医生、护士通过无线网络, 方便实现病历检索、电子处方下达、多方会诊等功能, 医院诊疗效率大幅度提升, 直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同时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智慧教育:目前大多数教育单位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系统, 难免重复、闲置, 云计算将从技术上实现设备的共享, 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从而为学生和市民提供开放、便捷、优质的学习环境。
智慧社区:可以让市民生活更和谐。智慧社区可以通过云计算获得海量存储和集中调配的能力, 实现平安社区视频监控、家庭家电智能管理、楼宇消防电梯智能管理等多种智能安保和智能家庭功能, 让市民出行更放心、在家更省心。
智慧商圈:可以让百姓生活更便捷。通过无线宽带和云计算的结合, 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商圈个性化信息推送和提醒、顾客无线上网、商圈内停车位智能管理等多项“智慧商圈”应用, 方便顾客购物和交易。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篇8
新时代城市不仅依赖建筑高度连接成“传统地平线”,更依赖市民个人感受连接成“心灵地平线”。新时代的城市规划者需要在复制与创造之间取得自己的立足点。
为建设一个以安全、精致与服务为核心的城市,运作与管理城市的基础架构必须经过慎思、慎选与慎用,旧思维怕将难以乘载规划者的新城市梦,传统架构怕将难以支撑一波波的生活模式演变。
ISP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整合式信息服务平台是以智能影像技术系统作为主要前端信息采集分析手段,以云端、类神经智能分析网络与海量信息掏选技术作为平台整合基础,贴近市民日常生活,且将各自独立的城市安全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媒体管理整合于一个集约系统之下,并且以智能影像技术将系统全面自动化与智能化,可以扩大个别工作范畴,提高个别工作标准,丰富个别工作内涵,并大幅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2 ISP整合式信息服务平台
2.1 架构:一个平台,八个智慧网
在城市建设中,ISP以设置“一个平台,八个智慧网”来达到城市智慧化、精致化的目标。其分别是:一个平台,即ISP,整合式信息服务平台;八个智慧网:金融安全服务网、道路安全服务网、车辆安全服务网、商铺安全服务网、智能停车服务网、住家安全服务网、互动长廊媒体网、互动橱窗媒体网。
2.2 技术应用: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
ISP平台与各个智能服务网中,“智能”的定义在系统中大量整合运用:智能影像辨识技术、智能情境辨识技术、海量信息分析技术、数字内容动画技术、人机互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人卡合一技术、分散运算技术、云端计算技术、人流计数、车流计数、人员定位技术、车辆定位技术、高清影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工程技术、计算器技术、嵌入式技术。
2.3 效果:奠定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基础
在人工计算系统架构下,模拟出人类智慧,达到在安全服务方面执行事件预警、自动通报、决策辅助、应急处理;在信息媒体方面,执行智能互动与全球联机。同时将“安全相关”与“信息相关”的繁杂盘结的多项系统整合,达到快速反应、快速发布的效果,并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3 智慧城市八个智能服务网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由各个智能服务网构成,并通过网络的联结进行有机整合,构成完整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下面简要介绍上述八个智能服务网。
3.1 金融安全智能服务网
金融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目前约有20多万个银行金融营业网点、41万个ATM机,还有几万个金库、保管箱库、数据中心等,都是重点防范的单位。确保这些单位的安全是智能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
3.1.1 ATM网点安全智能联网服务主要功能
(1)用户蒙面侦测;
(2)多人并列侦测;
(3) ATM机上张贴物侦测;
(4)伪装设备侦测;
(5)银行卡遗留警示;
(6)机外遗留物警示;
(7)行为异常辨识;
(8)徘徊侦测;
(9)视频讯号异常通报;
(10)破坏侦测。
3.1.2 银行/邮储营业场所智能联网服务主要功能:
(1)银行柜台监控;
(2)整体环境监控;
(3)客户人脸辨识;
(4)静默求助;
(5)顾客管理;
(6)人脸历史检索。
3.1.3 服务网图(图1)
3.2 道路安全智能服务网
3.2.1 城区交通流量自动监控服务
(1)塞车情况判断/车辆调度;
(2)自动侦测记录街上、路口人数;
(3)自动侦测并计算该路口车流量。
3.2.2 驾驶违规监控外包服务
系统自动侦测驾驶是否未系安全带。
3.2.3 违规停车自动通报服务
(1)非法停车智能侦测;
(2)车牌辨识;
(3)路况异常/违规通报。
3.2.4 违规行驶方向
自动侦测单行道违规逆向车辆。
3.2.5 服务网图(图2)
3.3 车辆安全智能服务网
3.3.1 驾驶状态监控联网服务
(1)驾驶行车打手机智能侦测;
(2)非认证驾驶人通报;
(3)驾驶打瞌睡侦测;
(4)左右交流侦测;
(5)驾驶违规抽烟侦测。
3.3.2 危化品车行驶路线监控联网服务
(1)单一驾驶行车时间过长通报;
(2)车辆GPS监控。
3.3.3 校客车超载状态监控联网服务
车内式公交车超载智能侦测。
3.3.4 服务网图(图3)
3.4 商铺安全智能服务网
3.4.1 商场/商铺智能安防联网服务
(1)夜间闯入通报;
(2)白天来客人脸抓拍;
(3)商品自动盘点;
(4)店员静默求助;
(5)商品移动侦测。
3.4.2 商场/商铺客户关注分析服务
(1)客户关注兴趣统计分析;
(2)全场通报系统。
3.4.3 商场/商铺流量计数服务
(1)客流量自动统计;
(2)来客信息管理。
3.4.4 服务网图(图4)
3.5 停车安全智能服务网
3.5.1 大楼/商场地下停车位实时统计服务
3.5.2 城区停车导引服务
(1)车牌、车色、车型拍摄、记录、辨识;
(2)提示停车空位方向;
(3)靠近目标车位时,系统密切引导驾驶;
(4)于各车位上下方装设传感器,指引车辆驶至空车位停放;
(5)智能通报系统:移车/寻车/逾时通知服务屏。
3.5.3 服务网图(图5)
3.6 住家安全智能服务网
3.6.1 小区安全智能联网服务
(1)管制区闯入侦测;
(2)下班后闯入侦测;
(3)禁区闯入侦测;
(4)翻越小区围墙自动侦测;
(5)破窗闯入侦测;
(6)保安脱岗侦测。
3.6.2 居家照护智能联网服务
(1)蒙脸、窒息侦测;
(2)跌倒侦测;
(3)静态侦测;
(4)病患起身、下床;
(5)病患如厕、离房过久。
3.6.3 服务网图(图6)
3.7 互动长廊智能媒体服务网
3.7.1 百货/场站互动广告长廊业务服务
(1)虚拟展示者主动跟随访客;
(2)虚拟展示者主动向访客展示说明内容;
(3)虚拟展示者会主动因访客状态做不同反应;
(4)受众分析;
(5)人潮计数;
(6)注视计数;
(7)注视时距离量测;
(8)性别计数;
(9)其他特征分析。
3.7.2 服务网图(图7)
3.8 互动橱窗智能媒体服务网
3.8.1 百货商场/沿街商铺互动橱窗服务业务
(1)非触式隔空操作接口;
(2)让产品、型录利用投影设备呈现在橱窗上;
(3)提供编辑平台,可立即更新美术内容。
3.8.2 服务网图(图7)
4 智慧城市建设流程
以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流程:
(1)战略框架期
签订“智慧城市ISP合作推进战略框架”,确认双方合作。
(2)顾问规划期
签订智慧城市ISP规划顾问书,开始实施前的计划设计。
(3)标准制定期
协助建立城市安全与媒体服务的城市区域标准。
(4)普查推广期
协助普查城市现有十大服务现况与标准推广。
(5)建置建设期
协助建构ISP运营中心,建构十项服务基础建设。
(6)实施运营期
协助推动十项城市服务运营与运营监管。
5 结束语
智能城市建设是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我国对智慧城市建设十分重视,住建部不仅发布了有关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体的指导性文件,且有详细的部署,到目前已批准多个城市进行试点。相信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会健康发展,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田与城市合作推进计划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推荐阅读: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解决方案06-05
智慧城市的信息集成06-26
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09-11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全体人员赴智慧城市联动指挥中心东胜平台考察学习05-25
智慧城市与智慧建筑07-17
智慧城市PK平安城市07-12
分析智慧城市08-28
智慧城市分析08-03
国际智慧城市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