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

2024-09-13

必须坚持(精选12篇)

必须坚持 篇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 改革面临着一场艰苦的攻坚战。防范风险的发生, 只有通过改革;重建发展的动力和修复结构的裂缝, 只有通过改革。以任何方式阻挠改革或放弃改革是死路一条, 唯一的出路只有改革。目前, 中国的改革面临着两条道路, 两种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改进, 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另一种是私有化的资本主义, 建立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届时, 推进中国的改革应该朝哪个方向呢?值得肯定的, “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是死路一条, 走私有化的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也是一条死胡同”。1992年, 在南方讲话中, 邓小平指出了, “要坚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来的, 党的原则和路线政策, 关键是要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没有坚持改革和开放, 没有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的讲话, 我们要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不能片面强调改革开放, 不说或淡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改革的关键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上, 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经济运行机制, 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方向, 同时我们更应强调国家宏观计划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已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全社会商品流通总额中, 受市场所调节的份额已经占到90%以上。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优化配置资源, 提高经济效率, 推动我们的经济向前发展的优势, 我们应该看到。但是,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 在社会领域的国民教育, 医疗保险, 住房供应也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配置, 甚至发展到迷信市场的程度, 从而导致一系列消极后果。这是过分强调市场的作用, 而忽视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 强调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指导作用, 是在更高层次上计划和市场的一个新的组合, 主要是:第一, 现在的计划是只在宏观层面起作用, 传统的计划则是宏微观全包式的, 而微观的事情在其领域仍是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其次, 该计划只是为了弥补市场的不完善以及缺陷的一种必要手段, 市场仍然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和过去的行政指令不同的是, 现在的计划是指导性, 战略性, 可预见的计划, 也还有约束和问责职能。我们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排除“计划”的意义。

所有制结构在继续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 我们应该更多地强调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在保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前提下,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而不是只有一个毫不动摇”。自改革开放以来, 领导片面强调坚定不移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之国有企业管理不善, 以致大量的国有资产变为少数企业高管的私有财产, 个人财富。国有企业管理层腐败变质, 拿着几十万, 上百万的高额年薪工资, 而普通工人一个月只有几百, 几千元。这些难道是公有制的固有属性吗?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要求,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 要解决存在的诸如行政垄断, 腐败和内部激励机制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发挥竞争优势, 体现社会公平。

分配关系, 我们需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强调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改革开放,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促进效率, 促进生产, 促进经济发展。然而, 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富裕后的阶层用其资金推动社会发展的模式已不能达到、实现共同繁荣和社会公平的目标。在这一点上, 必须强调的是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 应更加注重和强调社会公平。除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异, 行业垄断, 腐败, 公共产品供应不均等原因, 也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公”降“私”升和化公为私的过程有必然的关系。目前, 在财产占有的差别已成为造成中国的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也承认, 收入差距造成财富数额的多寡, 财产所有权又是收入差异的首要原因, 以下才是个人能力, 教育, 培训机会和健康等原因。要缩小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 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我们应该是多学科的方法。不仅从财政, 税收, 转移支付, 提高社会保障, 改善低收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 也要从所有制结构, 财产从属性上来系统解决这个问题, 实现从根本上防止穷人和富人之间分配差距的扩大和两极分化的趋势。这便是邓小平说的, “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就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总之, 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 中国是没有出路的, 以市场为导向走得太远, 也是没有出路的。完全以市场为导向, 而不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完全私有化的, 而不是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社会两极化, 而不是社会公平;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 改革开放要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无论是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或经济运行机制, 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只有向正确的方向走去, 改革开放的道路才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①[转载]刘国光: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同样死路一条龙凯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8f3cf0102e1mx.html, 2012-03-20

②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同样死路一条刘国光.人民论坛, 2012-03-20

③辩证地看中国改革三十年刘国光.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 2009-01-30

④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刘国光.中国社会科学, 2008-11-10

⑤刘国光:思想解放有底限——共产党应明确自己是左派的政党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810/53577.html, 2010-05-09

必须坚持 篇2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入夏以来,全国各地重特大事故接连不断,其性质之恶劣,损失之严重,影响之广泛,都是近些年来少有的.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极为关注,江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先后作出批示,严肃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要求彻底调查事故原因,严肃处理,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人;要举一反三,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坚决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当前,一场全面、深入、彻底的安全大检查正在神州大地铺开.

作 者:黄毅 Huang Yi  作者单位: 刊 名:煤炭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COAL ECONOMIC RESEARCH 年,卷(期): “”(7) 分类号:F4 关键词: 

食盐加碘政策必须坚持 篇3

研究显示,在我国,碘盐仍是补碘的主要载体,例如上海市居民实际膳食碘摄入量的63.5%来源于碘盐。由于一般在我国上市的营养补充剂中均不含碘,如果食盐不加碘,那么膳食碘摄入量将恢复到食盐加碘以前,并且使得我国十多年来防止碘缺乏病的努力荡然无存。

居民食盐摄入量降低会减少碘摄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盐消费量水平为5克/天,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中食盐的消费量为12克/天,不过,通过营养以及慢性病防治的宣传等努力,10年间食盐的消费量已下降了31%,例如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下降至8.4和7.7克/天。降低食盐摄入量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趋势,但这同样将减少膳食碘摄入量,特别是在食盐加碘水平下降的情况下。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中国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较高的地区在内陆,而不是沿海。食盐的消费量过高是导致内陆省份膳食碘摄入量较高的原因。海产品尤其是动物性海产品的含碘量较低,植物性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虽然碘含量较高,但是居民摄入并不多,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碘。

事实上,我国还存在碘缺乏病的风险,尤其是育龄妇女,研究中发现,育龄期妇女的膳食碘摄入量相对较低,有10%左右的人群膳食碘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30%低于推荐每日摄入量,存在影响胎儿碘营养状况的风险。当然在此期间进行甲状腺状态的筛查也同样重要。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必须坚持食盐加碘政策。该项研究结果已经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报告采纳,并在Nutrition 杂志全文发表。

中国企业必须坚持原创精神 篇4

格力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自主”展开, 在自主上充分做文章。坚持自主创新, 引进高端人才, 培养技术员工, 发展格力创造的管理模式, 已为格力电器奠定了好基础。

比如说过去中央空调, 压缩机是依赖于购买别人的, 空调的核心部件是买来的。但格力从头至尾, 从零部件开始都是自己在加工, 这样我们就可以确保产品质量, 并对产品品质控制。

对于世界首创的直流变频离心机技术, 格力并没有满足。直流变频离心机技术之后我们又继续加大研发, 围绕环保节能下功夫, 开发出了被称为颠覆性技术革命的光伏空调。

我国空调市场如果都应用到该技术, 可为国家节约30%的电能。格力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不断地研究开发高端的技术, 来引领这个行业, 带动这个行业向前走。

近几年我国内资厂商空调出口额不断增长, 在技术、品牌等方面逐步与国际企业靠拢, 甚至要优于竞争对手。我认为, 内资品牌在国外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持续的创新精神。过去模仿得比较多, 跟随比较多, 但是我觉得中国的企业真正走向世界必须是坚持走原创精神, 就是说你真正通过你的技术去改变别人, 或者给别人提供了方便, 这才是最重要的。

党员干部必须坚持读书学习 篇5

胡锦涛同志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讲话一语中的,不但深刻阐述了党员干部抓紧抓好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告诫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爱学习、勤学习、真学习、善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素质能力、提高执政能力,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更好地履职为民。

一、爱学习,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

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在形势发展与时代进步明显“提速”的今天,党员干部的知识“折旧”与能力“衰减”明显加快,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是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提升素质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条件。

一是保持先进性的历史要求。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向全党发出号召:“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的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到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充分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二是保持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牢固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党员队伍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保证我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才能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是提升执政水平的时代要求。我们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还很多。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切实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带动更多党员干部投身到学习中,更好地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二、勤学习,充分认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党员干部要读有所得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突出学习持久性,关键要在“破”、“钻”、“恒”上下功夫,提高学习力。

一是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的“破”字,告诉我们学习不是点到为止,需要勤奋,需要下功夫。要强化一天不学习就难于更新观念、难于充实知识、难于实现信息灵通的危机意识。党员干部需要扩充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增强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就要不断地鞭策自己挤时间勤奋学习、多充电补养,使自己观念不落后、知识不落后、能力不落后、工作不落后。

二是一钻到底。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学习的知识又广又博,学习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瞬间抓住知识的要点,明晰文章要诀。一本好书、一篇好的调研文章,要反复读、仔细品,甚至把相关书籍和背景材料找来参考,把相关理论文章找来对照看、比较读,彻底琢磨清楚,然后把知识转化吸收,不断积累知识的厚度。

三是持之以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勤学习,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学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努力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

三、真学习,充分认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志,读数学使人更加善于思考问题,可以增强逻辑性,读哲学使人更加聪明。”真学习,就是要突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使我们的引导有指南,不迷失政治方向,掌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形势的步伐,了解适应社会的变化,以史为鉴,辩证地识人看物处事。一是真学。多读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方面的书,丰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营养品”。按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着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学习,真正紧密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自觉主动、持之以恒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是真懂。就要真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观点,深刻理解这一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关系。真正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三是真信。就要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

四是真用。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弄清楚事物内在规律、变化发展趋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新途径。在总结和探索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下转第46页)

(上接第48页)

四、善学习,充分认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要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善学”。

一是要向书本学习。学习掌握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尤其是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转变新思维,调整新思路,探索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出路。

二是要向实践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把向书本学习与调查、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求之于书,证之于实,要在立足本职实践中检验知识、完善知识、积累经验、提高本领,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

科普宣传必须坚持科学性 篇6

关键词:科普宣传;科学性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抓科普工作放在与抓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支持科协、科研、教育等机构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因此,科普宣传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近年来报刊编辑为了追求“出位”,常常将大家多年来公认的科学道理推翻,表达出一些“新观点”和“独特的见解”,致使科普宣传出现一些互相矛盾和不科学的现象。有些杂志说早晨空气新鲜,锻炼身体最好;有的说早晨空气污染严重,晚上锻炼身体好。有些报刊说喝白开水好,有些报刊说喝矿泉水好,还有些报刊说喝纯净水好。有的报刊说缺钙的人要多喝骨头汤,有的报刊说喝骨头汤只能使人肥胖而没有补钙作用。如此等等,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读者看了,如处云雾之中,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指出:“如果以科学性、应用性、趣味性、艺术性、通俗性、时代感等品格来衡量科普作品的优劣,最重要的是科学性。如果科学性上出了问题,即使表现形式好也不行,那会成为‘长着鲜花的毒草,更具欺骗性。”因此,科普宣传必须坚持科学性。

一、坚持科普宣传的科学性是科普宣传的生命所在

构成新闻宣传的第一要素是真实性,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一切失去科学性的宣传皆失去了真实性,其宣传的生命便不复存在。科普的营养和精髓主要来自科研的成果,科研的水平决定着科普的水平。反过来,在科普中又会发现新问题,对科研提出新要求,促进科研的发展。科研是为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它充满着疑问和求证。科普则是把科技工作者取得的科研成果真实、全面、客观的介绍给广大人民,让他们去掌握,去分享,其主要任务是推广,是传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在《科学性是科学普及的灵魂》说道:“传播形式需要丰富多彩,需要创新,但在科学内容方面,最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尊重,是把人类已经取得的成熟的科研成果传递给广大民众。真理不能随心所欲,在传播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技术时必须准确,必须正确!尚存争议、尚存疑问的问题不是科普的主流,即使传播,也要摆事实、讲道理,尊重客观,而不能主观臆断,强词夺理,误导民众”。

二、坚持科普宣传的科学性是科普宣传工作者职责所需

科普宣传工作者要树立好的科学态度,不断学习掌握科技新知识,提高科普宣传工作的能力。作为科学技术的传播者,通过对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人,那么自己应该加强自身对科技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科普人员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逐步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熟悉科普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新型科普专业人才。对似懂非懂或似曾相识的东西,应查阅相关资料,向内行请教学习,或经有关专家审议通过后再报道,以杜绝谬误。科普宣传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感、才能把科技宣传的精品贡献于民众。

三、坚持科普宣传的科学性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普法》中明确规定:“综合类报纸、期刊应当开设科普专栏、专版: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开设科普栏目或者转播科普节目。”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宣传的工具,对人们的思想意识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也是人们学习了解新知识的途径和载体,在人们日常生活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新闻媒体担负着传播科学真理,团结和教育人们重任。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提高人们对伪科学的辨别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科普宣传不仅仅只介绍科技知识,还应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宣传,引导民众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等变为群众的行动。

汽车营销企业必须坚持依法治企 篇7

一、不良经销商行为分析

1、经销商缺乏合作诚意, 挖空心思做圈套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这句古话非常适用于现在的经销商, “非利不图”是这些经销商经商本质的真实写照。经销商加盟销售网络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 这无可厚非, 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 期间必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 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发展好了, 有了可观的收益,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有的则因营销等问题造成了一些亏损, 如何弥补这些损失, 这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由厂家承担这些损失, 自己能够避免受损甚至还要赢利。有的经销商会处心积虑很长时间, 来积累与厂家最终谈判的筹码。例如:年初以大批订单为诱饵, 给汽车营销企业造成一种今年形势大好的假象, 骗取企业业务人员的信任, 促成车辆订单合同。车辆到达当地后, 因其有服务站并具备接车条件, 就以便于销售为由将车辆控制在其掌握中。期间并不积极销售, 人为造成超期库存, 再与分公司谈大幅降价处理库存车的不合理要求。如同意, 企业就会产生损失, 如不同意, 经销商就以扣押车辆、不允许转移为手段, 提出许多无理要求, 逼迫企业就范。一般这种情况下, 他们为自己也会留有退路, 期间不断与其他经销单位联系, 即刻转型从事其他品牌的销售, 策划下一步的发展。因其多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处理此类问题牵扯企业很大精力。

2、经销商投资转移资金, 汽车营销企业形成大额应收账款

经销商有一定积累后, 因受周边经济环境影响, 会或多或少的欲投资其他行业, 争取做大做强。有部分是实现了发展, 不断地扩展新的市场领域;有部分则是因自身实力不够, 盲目投资, 造成了资金周转困难。这种情况下, 就打起车辆销售款的主意, 利用保兑仓或其他金融支持政策, 形成违规放车, 拖欠需备付车款。在投资土地或房产时, 经销商也有意识地将资产所有落在其亲属朋友名下, 并将原来资产持有人也进行了变更。汽车营销企业考虑销售任务的需要, 一再让步, 寄希望于一个又一个的下月解决, 致使窟窿越来越大。汽车营销企业在不断协商还款的同时, 也给了经销商进行财产转移的时间。虽然欠款单位出具了还款承诺, 但在后期起诉时已无名下资产, 最终导致企业损失无法追究。

3、经销商利用汽车营销企业人员调整时机违规放车, 给企业形成遗留问题

很多经销商利用汽车营销企业驻外分公司经理人员调整这个机会拖欠车款, 此时, 原任经理已调离或不再负责当地销售业务, 新任经理来到新的工作环境后为增加销量早出成绩, 急于了解市场, 工作重点落在走访经销单位上, 没有精力或不愿意插手前期形成的欠款问题。一些道德品质有问题的经销商就会利用这个时机, 找出种种理由当成不还款的原因。久而久之, 经销商从思想上逐渐形成一种恶意欠款的想法。当分公司人员上门催款时, 经销商声称“原来的问题你们不清楚, 我也不与你们谈了, 把某人叫来我与他谈才行”, 将清欠人员拒之门外, 真实目的就是将欠款能拖就拖, 能少还就少还, 总之是不会轻易还款了。后期在分公司与之发生新的销售业务后, 新任经理要求把回款按到新售车辆上, 算当期开票回款。逐渐造成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形成应收账款。

二、汽车营销企业的管理对策

针对经销商的种种不良行为, 汽车营销企业与经销商合作中的风险管理应重在事前预警和预防, 而不是事后的控制。

1、对经销商的签约要多种渠道, 严密考察

在对经销商签约考察中, 要做好资信调查, 首选声誉好、注重契约文化、守法经营讲诚信的经销单位。要通过各种方法了解经销商的资信情况。首先, 可以通过工商税务等机构进行调查。二是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调查, 很多律师事务所都有这项服务内容, 律师事务所依据其专业的法律知识、强烈的风险意识以及丰富的经验, 可以对调查对象的资产状况、履约能力、信誉水平等做出全面的评价, 供企业参考。三是行业内的评价,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任何一个经销单位在其经营过程当中, 与其有过业务往来的企业都会对其做出评价,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行业内评价, 而这个评价往往是对该经销商的商业信誉的最好见证。所以, 行业内的评价也是我们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依据。四是实地考察了解, 实地考察是对合作方进行资信能力、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等综合评估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地考察, 可以形成一个直观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时候是难以准确的表达出来, 但对于防范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五是拆除包装看本质, 经销商在经销过程中是经过一些包装的, 恶意的包装常常会迷惑住考察人员, 让考察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在实地考察时, 务必要注意考察的突然性, 避免给对方留下过多的准备时间来制造假象。

2、对大批量订单要做到头脑清晰, 理性分析

对于经销商大的批量订单要进行严格评审。一时拿不准, 不要急于下定单, 先找下线客户摸一下底, 亲自到市场上走一走,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 再做决定, 一定不能被一时的小利诱惑而失大局。再就是要识别经销商积压库存的图谋, 一旦产生库存必须着手解决, 不能有“坐、等、靠”的思想, 要充分利用库存车共享平台, 积极走出去, 主动联系兄弟单位、二级经销单位和终端用户, 解决库存。同时做好沟通汇报工作, 得到领导及其他分公司的支持与重视, 把库存压力转为销售动力, 做好指导, 利用渠道的推力, 尽快完成资金回笼, 面对不合理库存, 提高警惕, 合理规避库存风险。汽车营销企业业务人员在库存管理中, 一定要保证车辆在企业的控制之下, 随时可以转移调拨, 防范因车辆扣押给企业带来的无谓损失。

3、加强与经销商的沟通, 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多与经销商交流, 密切掌握他们的各类信息, 对投资其他行业的要了解他的投资情况及业务进行情况, 在此期间严格按公司要求开展销售业务, 坚决杜绝违规放车;要保持和经销商良好的沟通, 全面了解经销商在其他行业的投资情况, 以便及时调整对经销商的政策。经常性地对经销商市场运行动态进行评估和考核, 并建立评估标准, 有利于及时发现经销商在市场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以便及时沟通和纠正, 有效的防范风险。对经销商市场运营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以便及时发现经销商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促使厂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实现市场的“双赢”。同时要对那些不良经销商逐步清理, 积极开发能取代之的经销单位。在工作中, 严格按规程操作是规避风险的最好方法, 只有保证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才能不给这些不良经销商以可乘之机, 才能有效规避此类销售风险。

4、防范调整节点风险, 完善制度建设

在汽车营销企业分公司人员调整前, 应先进行资产清查, 一旦发现有违规放车现象, 应立即停止销售业务, 限期还款, 落实责任人, 建立责任人诫勉谈话制度, 让当事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分公司经理调整后, 对新任经理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 加强责任心教育, 要有“新官也要理旧账”的政绩观, 主动梳理遗留问题, 加大对违规放车的处理及应收账款的清收。公司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制度, 严格规定经销商的回款按欠款的形成时间, 先还旧账, 再追新账。从制度上进行规范, 不给这种图谋不轨经销商有恶意欠款的机会。

俗话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完善产品结构, 加强售后服务, 才能使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形成优势, 获得认可, 保证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汽车营销企业必须坚持依法治企, 统筹谋划, 只有给经销商带来收益了, 才能提高经销商加盟的门槛, 增加对经销商筛选的余地, 如此他们才会倍加珍惜, 不会轻易失去经销资格, 才能更加便于管理,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汽车营销企业对经销商的依赖越来越强, 如何坚持依法治企, 管理好经销商, 避免自身可能的损失, 对汽车营销企业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坚持 篇8

一、坚持以人为本, 要维护权益尊重人

首先, 要建立双向维权机制, 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源头维护载体之一是开好工会与行政的联席会议, 专题研究工会工作的难点问题和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 平等协商, 达成共识;源头维护的第二个载体是三方协商会议制度, 定期就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其次, 要建立以劳动合同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职工劳动权益维权机制。劳动合同是职工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契约, 对于稳定劳动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劳动工资部门抓好劳动合同工作, 帮助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对劳动合同有规范作用, 必须坚持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集体合同。并定期加强集团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其三, 要建立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审议通过企业重大决策, 企业改革的重点以及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每年进行一次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制度, 发挥职工代表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切实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 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广大职工成为“构建和谐矿区”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二、坚持以人为本, 要思想教育引导人

第一, 要加强广大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精神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构建和谐矿区需要广大职工的大力参与和共同配合, 需要加强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职工、武装职工、引导职工, 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以“八荣八耻”为主义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这方面, 我矿结合实际, 广泛开展了以“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为主要内容的“三好”活动, 每季度评选出十名“三好”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切切实实起到了教育职工、引导职工的作用, 为构建和谐矿区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 要加强广大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广大职工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构建和谐矿区的基本活力和内在动力。所以要把职业道德由软指标上升为硬指标, 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争优文明职工”等活动, 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劳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推动“建窗口、树典型”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要大力宣传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抓好职工的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 切实培育职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 要加强广大职工的专业技能教育。企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矿区的前提和基础, 提高职工专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 要把提高职工科学文化和业务技术素质作为构建和谐矿区的重要途径, 创新工作载体, 拓宽学习培训渠道, 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 以开展“创新学习型组织, 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和当前平煤集团公司开展的“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活动为契机, 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等群众性技能提升活动, 教育引导职工树立中心意识、争先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 不断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为构建和谐矿区建功立业。

三、坚持以人为本, 要以身作则带动人

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坏, 直接影响着职工的积极性。在现实的生活中曾涌现出了一批向焦裕禄、孔繁森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 他们的无私奉献、真抓实干精神时刻感召着我们。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他们的精神为榜样, 强化平民意识, 增强亲和力, 用一颗平常心把自己当作职工群众一员。要说到做到, 做严以律己的典范, 在工作学习中, 尽职尽责, 谦虚谨慎, 平等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形象, 发挥表率作用, 待人接物, 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为群众做好示范, 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时时处处起带头表率作用;要克己奉公, 做到廉洁自律的典范, 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初、慎微、慎终, 不为名所累, 不为利所缚, 不为权所动, 不为欲所惑, 严肃纪律, 时刻保持高尚的情操, 严格要求成为自觉行动;要转变作风, 做艰苦奋斗的典范, 多深入基层、深入井下与职工打成一片, 在“急、难、险、重”面前, 指挥在前, 吃苦在前, 扑下身子, 真抓实干,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职工群众的模范和表率, 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战斗力, 从而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为构建和谐矿区奋力拼搏, 贡献力量。

四、坚持以人为本, 要完善制度激励人

坚持科学发展观, 按照我矿“走老矿收尾新路, 创持续发展业绩”的整体工作部署, 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和各项奖励制度, 从而教育人、激励人。一是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用人机制。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的人才的主要指标, 打破条条框框, 不惟学历, 不惟职称, 不惟资历, 不惟身份, 真正把各类人才提拔到重要工作岗位。二是建立和完善精采细收、挖潜增效、收旧利废, 回收复用奖励机制。针对矿井资源枯竭矿井, 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惜煤如金、勤俭节约”意识, 坚持勤俭办矿的思想, 践行“省下一分钱, 就增一分利”的成本理念, 完善各项奖励制度, 奖优罚劣, 从而减少资源浪费, 延长矿井寿命。三是建立和完善表彰奖励制度, 及时对先进典型事迹, 先进典型人物进行表彰奖励, 弘扬先进, 宣传先进, 做到以点带面, 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激励人, 促进和谐矿区建设。

五、坚持以人为本, 要关心生活体贴人

关心职工群众生活要从细微处着手, 及时了解职工不同时期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掌握职工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愿, 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一要在感情上对给予职工关怀。建立和完善家庭情况清楚, 本人的工作表现和优缺点清楚等“五清楚”, 婚丧嫁娶必访, 家庭困难必访等“六必访”, 职工思想波动必谈, 受到批评处分必谈“七必谈”制度, 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以维护广大职工切身利益, 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为出发点, 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 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用, 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救济活动, 解决职工燃眉之急;三要继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积极号召党员干部开展向“希望工程”捐款, 帮助困难职工之女顺利走进大学校门, 决不让一名职工子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三要继续开展“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 坚持领导联系职工困难户制度, 深入困难职工家中, 为他们脱贫摆困出注意、想办法, 解决实际问题, 真正做到关心生活体贴人。

六、坚持以人为本, 要办好实事温暖人

坚持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的原则, 从职工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 想方设法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温暖职工心。一是实施“健康工程”。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为主线, 并做好井下职工职业病的防止工作, 确保职工身体安全、卫生、健康。二是实施“安居工程”。针对职工住房紧张, 尤其是职工在市内购房欲望较强的状况, 积极为职工着想, 多与上级部门联系沟通反映实际情况, 多在市内争取经济适用型住房, 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三是实施“民心工程”。提高职工生活质量, 是构建和谐矿区的一项重要标志, 为此, 要根据煤矿企业效益情况, 逐步提高职工工资待遇和生活福利待遇, 加大“两堂 (塘) 一舍”的改造, 不断改善职工居住就餐环境、饭菜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 切切实实为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七、坚持以人为本, 要举办活动感召人

精心组织文体活动, 活跃职工队伍,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是企业生气勃勃的体现, 也是构建和谐矿区的基础, 因此, 要针对我矿距市区较远, 职工业余生活单调的情况, 结合矿情, 根据职工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坚持文体活动的经常性、广泛性、群众性、趣味性, 把节目活动与日常活动、工会活动与区队活动、专业活动与普通活动、强身健体与寓教于乐结合来, 积极组织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观、小型多样、健康有益文体活动, 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陶冶职工思想情操, 凝聚职工力量, 把广大职工吸引到构建和谐矿区建设中来。

必须坚持 篇9

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行动, 决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复杂的经济形势, 商业银行当务之急就是要顺势而为, 调整思路, 转变观念, 改变业务增长方式, 建立科学发展观, 以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行为方式, 重点实现“六个转变”, 即:从重视存款数量向重视存款数量和质量相统一方向转变;从重视存款立行向客户立行转变;从单纯追求业务规模扩张向发展与风险管理并重转变;从单纯某一产品营销向产品组合营销转变;营销手段上由感情投资、关系直销向素质营销转变;营销方式由个人营销向团队营销转变。以新的思路谋求发展, 以新的突破深化改革, 以新的局面扩大营销, 以新的举措把营销工作推向新的境界。只有解决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盲目发展和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 才能为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永恒的主题:拓展市场, 开发客户

客户是商业银行的衣食父母, 是银行生存的基础, 没有客户就没有银行。客户数量多, 银行生存的基础就稳固, 客户数量少, 银行生存的基础就脆弱。同时, 银行生存发展对客户的质量结构的依存关系尤为重要。优质客户尤其是大客户, 决定银行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向。发展什么样的客户反映银行的经营理念, 是银行的经营核心问题, 体现了银行的市场定位。选择一批好的客户, 可以使银行兴旺发达;选择差的客户, 发生不良资产, 足可以使银行走向衰落。客户与银行互相依赖, 互相促进, 选择客户事关发展大局, 关系银行兴衰。因此, 有专家提出, 对21世纪的银行来说, 最重要的不是资产概念, 而是客户概念, 有人甚至定义为当今的时代是客户经济时代的概念, 说明了客户对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优质客户是商业银行争夺的首要目标。选择客户应遵循的原则是:大户小户一起抓, 既要抢西瓜又要捡芝麻, 抓大不放小。抓大不抓小, 不符合银行实际;抓小不抓大, 不能实现大发展。具体操作上:一要抓大户。大户规模大, 知名度高, 影响力强, 在行业中是龙头, 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明显。抓大户就抓住了根本, 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抓大户就是为了加快发展速度, 提高发展质量, 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提高自身知名度, 也进一步增强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二要突出重点。大力培育并不断壮大与银行规模实力相适应的中小客户群体, 这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是优化客户结构, 提高发展质量的需要, 也是银行分散风险, 优化贷款投向, 提高资产质量的重要选择。三要按照市场运行规律, 建立客户退出机制。对现有客户群体中潜在风险大、经营无活力, 靠贷款生存, 发展无望的企业实施淘汰机制, 有进有退, 优胜劣汰,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永恒的定律:规范管理, 合规经营

严格的规范管理是推动商业银行各项业务顺利拓展的基础, 依法合规经营是促进银行稳步发展的根本。

1. 要处理好促进业务发展和加强内部管理的关系。管

理是银行的生命, 严格有效的内部管理是银行安全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是防范风险, 防止发生案件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按照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 把完善和健全规章制度作为规范管理, 增强银行约束的重要环节来抓, 严格操作程序, 并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和修订, 形成涵盖各部门、各项业务、各个环节的严密制度体系, 保证各项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 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做到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 违章必纠, 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用制度管人, 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 杜绝管理简单化、随意化倾向, 以达到发展与管理同步, 管理服务于发展、管理促进发展的效果。

2. 依法合规经营。依法合规经营不仅是银行经营中

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也是对每个员工的基本要求和自律准则。必须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约束经营行为, 严禁越权、越界、越位、越规行为, 自觉筑起依法经营的思想道德防线。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严格按照银监局监管要求, 尤其是“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贯彻落实, 检查自身的经营行为, 防微杜渐, 警钟长鸣。

四、永恒的动力:创新机制, 以人为本

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创新是一个过程, 在一个有规则的市场中,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吸引客户, 创造市场, 获得盈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实践的前沿, 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开拓。

1. 建立规范的用人机制, 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广开渠道, 举贤任能, 更好地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2.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坚持实行多功能的层次管

理, 使依法治行的效应贯穿于员工行为管理, 产生总体联动效应。

3.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全

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4. 建立优秀的文化保障机制, 构筑一个优秀的企业

文化模式, 搭建发展平台, 创造人心顺, 行风正, 团结进取, 奋发向上的环境, 使员工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影响下, 增才干, 长知识, 求发展。

5. 完善考核办法, 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评价体

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篇10

诚然,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 而且各个国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注意抓了“人”的建设, 但是, 我们不难发现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主体定位上, 坚守过去的“要素”以人为本, 而非“人格”以人为本;二是在战略定位上, 单纯指向企业发展, 而非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统一;三是在环境定位上, 把企业仅看成是生产单位, 而非员工生活的“家”。这些问题的存在, 势必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的永续发展。因此, 笔者认为,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一、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客观依据和现实意义

纵观社会发展轨迹, 我们清晰地看到, 企业文化的兴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神奇发展, 更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佐证。当时, 世界经济全面萎缩, 并有“末日来临”之危, 而日本——一个自然灾害频发、饱受战争创伤的小小岛国, 其经济却在一种神奇力量的作用下奇迹般迅猛发展。经探究发现, 这种神奇的力量来源于企业文化。日本经济因企业文化而崛起的现实深刻揭示了企业文化产生的社会客观依据:一是,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二是,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更新, 促使人们从更高的视野重新认识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三是, 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也渗透到企业管理理论中去。四是, 员工的文化和科学水平普遍提高, 迫使企业高层领导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来适应新的形势。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是因为它具备了其他管理理论无法比拟的力量:第一, 它是一种强组织力量。依靠这种力量, 可以把一个组织组成坚强实体。第二, 它是一种激励力量。企业文化的激励已不同于早期的激励理论带着极强的眼前功利性质, 而是着眼于整体的文化建设和人的不断完善。第三, 它是一种稳定力量。在这样的企业中, 即使出现重要的高层人事变动, 企业照样稳健运行, 勇往直前。第四, 它是一种凝聚力量。以“人本”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产生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 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以及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

20世纪80年代初期, 企业文化问题开始在我国引起普遍注意和重视, 很多企业在实践中开始摸索建构适应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模式, 并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还不尽人意, 主要有:一是重形式, 轻内容;二是重手段, 轻目的;三是重共性, 轻个性;四是重短期行为, 轻长远战略。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面对困难和问题, 我们更应正确把握和遵循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特定的要求。

第一, 认清企业实情, 选择价值标准。一个企业在选择价值标准时务必考虑下列因素:一是企业性质;二是企业的员工及其构成。三是企业外部环境, 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

第二, 调整感情投资结构, 优化企业主体意识。感情投资结构呈现四级形式, 即人格关怀投资、政治关怀投资、文化关怀投资、生活关怀投资。企业只有高度重视这四种结构的内循环作用, 才能有效地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最终实现对企业主体意识的优化。

第三, 加强性格优化, 丰富文化活动。我们在这里强调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培养员工性格, 就是要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价值标准能够稳定地内化为员工的精神支柱。

三、积极探索和重点做好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篇“人本”文章

第一, 营造“人企合一”的境界。

(一) 制定目标号召人

一是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目标, 让员工看清企业的发展前景;二是要根据既定目标提出一些能被员工接受、深入人心的目标口号, 让它成为企业员工的“座右铭”, 引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 塑造形象鼓舞人

塑造形象, 包括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两个方面。一是要结合企业的绿化美化工作, 让环境与企业形象融为一体, 完美展示企业精神风貌;二是加强员工形象塑造, 开展全方位的文明创建和素质提升活动;三是增加社会化的交流, 参与公众活动, 树立企业外部形象, 增加企业知名度。

(三) 关心员工感化人

企业领导要做到“六要”, 即要关心员工冷暖, 要关心员工收入, 要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 要大力创建企业“学习型组织, 要建设和睦家庭式的领导与员工的关系, 要增强日常文化的渗透作用。

第二, 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 去芜存菁、优胜劣汰

企业要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完善竞争机制, 使内部竞争达到去芜存菁、优胜劣汰的目的。

(二) 内部招募与轮调

内部招募可以促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培养自修意识, 激发员工人人争做“有准备的人”。轮调则是为了让员工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了3.导入挫折。在适当的时机, 给员工必要的挫折, 有助于员工的成长, 激发其竞争斗志。

第三, 建立完善的人力发展策略。

企业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自上而下的培训教育机构及教育制度, 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及业务能力。企业要为人才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除了舍得花本钱外, 畅通晋升渠道更能留住好人才。企业要高效、合理使用人才。比较成功的方法, 包括: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实行灵活的弹性工作时间;完善继续教育体系;等等。

总之, 任何一种成功的企业文化都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一定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永葆企业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海藩, 刘潮.现代企业管理.北京:现代出版社, 1999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 1998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坚持依法治企 篇11

关键词:企业管理;依法治企;从严治企

法律在市场经济中一直发挥着引导、规范和安全保障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律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假如缺乏市场观念,就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一、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

(1)企业管理离不开法律法规飞约束。在某些企业的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企业在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失误,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致使企业停滞不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实施依法治企理念,可以促使企业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2)依法依规管理企业很有必要。依法依规决策,是市场经济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的必然要求。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客户变化的需求时,常常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技术方面、生产方面、服务方面、运营方面等相关目标作出一些改变,而这些决策上的改变就会涉及到与法律法规相关的问题。

(3)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和管理。企业在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时,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为依据。如在生产过程中要依法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这些制度和流程体现出了对员工的安全保护;企业在管理集体资产时,都制定有一整套的企业资产财产管理制度,并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制度去管理企业的资产和财产;企业在各种业务活动和对外交往中,也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的要求去做,如果超出了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约束范围,就是违规违纪行为。

二、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成为市场的主体,应对市场风险,经受市场环境的考验,就必须加强企业法规制度建设,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实现依法治企。在目前,有些企业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企业走依法治企的道路势在必行,依法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是每一个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和使命。

(2)依法治企可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是企业成功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依靠员工办企业是企业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就能够保证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对员工的关爱和维护,也就是对企业发展的维护;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是企业长远发展、和谐目标的前提和根本出路。

(3)依法治企能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的生产、运营,是一个企业生存的灵魂;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实业性质的企业,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经营过程和运营过程的合法性、合规性、科学性,就能够更好地保证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层各个阶层按照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办事。这样,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运营过程中才会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高。

(4)依法治企能够规避市场风险。依法治企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改进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使现有的规章制度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便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相继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等等法律,都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每一个法律文件的出台也对企业的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企业紧跟市场经济的形势,强化自身的法律法规保护功能吧,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企业必须坚持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治企

(1)依法治企是企业保障正常运作的前提。企业的管理制度是维护企业正常生产运行的必不可少的规则,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有基本的管理架构和管理制度;在日常的运行中,企业和单位也必须按照所订立的规章制度来执行,也就是说“依法治企”就等于“制度治企”。

(2)从严治企是确保各类制度高效执行的手段。从严治企是在依法治企保证下的细化和延伸。要做到从严治企,就必须使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法规、理念达到健全和完善,执行规章制度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处理任何人和事都有依据。除此,还必须始终维护“企业之法”的严肃性,从严处理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监督不严、执行不力的问题;特别要对损害企业形象、利益和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人和事,在处理时要针对其影响、后果和损失的大小,分别给与经济处罚和政纪党纪处分。从严治企要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要让不按制度办事的行为没有市场,失去民意的支持,要把严格管理、按章办事作为企业员工的一种职业道德。

(3)规范治企是保证企业正常高效运行的动力。规范治企以依法治企为前提,企业的生产、安全、经营、财务、质量、环保、营销、后勤服务、安保维稳等方方面面,都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晰各工种各岗位的工作流程,不同岗位的员工都要按照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要求去做,并做到位。规范治企要求各个管理层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上一定要执行到位,务必达到精确执行,高效执行。在企业内部,不仅要大力提倡“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风气,也要重用有能力、有魄力、有作为的人。

必须坚持 篇12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和经济组织, 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现实问题。

1 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企业和谐的关系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而企业和谐, 首先就要发展。这是因为:第一, 只有经济的发展, 才能为企业的和谐与安定有序提供物质前提。第二, 企业上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 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 要讲效率就要牺牲公平, 而讲公平就要否定效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 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率还包括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 相应的公平也是经济公平、生态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和谐企业的建设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 而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证企业和谐。

2 科学认识电力企业面对的形势, 增强发展的紧迫感

在当今电力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中,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电力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种种矛盾集中地表现出来了,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传统的行业优势和市场优势面对新的挑战。

我国将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力度, 电价调整使高耗能产业抵御市场变化的能力进一步降低。高耗能市场持续低迷, 使今后的电力市场形势复杂多变, 存在着大起大落的风险。

2.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职工整体素质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由于历史原因, 职工整体素质偏低成为影响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滞障。在社会高速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 人才日益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 引进高水平人才或者通过专业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尤为重要。

2.3 外部环境的飞速发展与企业内部机制不畅之间的矛盾。

目前, 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 政府正在大力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就电力企业而言, 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积极协调各方, 统筹运作, 合理布局, 确立“合理增加总量和着力调整结构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电力市场的需求, 坚持发电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电力建设周期相适应, 电源规划选点与国家电网发展规划相协调, 与目标网架相适应。以增量优化存量结构, 以存量带动增量发展。

3 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经营发展环境

要解决以上矛盾, 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积极构建和谐企业。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3.1 抓管理, 实现企业内部和谐

首先, 要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以建设“四好班子”为契机, 加强学习, 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坚强领导集体。各级领导都要更新发展观念, 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按客观规律办事。

其次, 要大力加强执行力建设, 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职工队伍。进一步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发挥整体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运用党内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和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手段, 加强对涉及企业人、财、物等重点岗位、关键部门、重要环节的监督, 实现依法治企与民主管理的协调发展。

3.2 促发展, 实现生产管理和经营机制和谐

电力企业以提供安全可靠的电能保障为发展基础, 经营好电网, 是电力企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支撑点和着力点。因此, 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督保证体系, 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超前管理;其次要加强电力企业资源整合, 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三是要规范资金运作方式, 降低财务费用, 严格控制成本;四是加强节能管理, 降低线损;五是要抓好用电营销工作, 努力开拓电力市场。

3.3 抓队伍, 实现企业职工发展和谐

人是和谐企业的主体, 人的高素质是构成和谐企业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工作实践中, 企业一定要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去抓。

一是要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的道德素质。要在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企业、当前和长远、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同时, 把培养广大职工健全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道德教育的首要课题, 通过教育, 使职工能够把自己真正融入到企业之中、融入到集体之中, 并形成快乐地工作和生活的融洽氛围。

二是要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的科技素质, 强化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对电力企业而言, 最有效地培训方式是岗位培训, 它可以针对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和技术特点而设计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的培训。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理所当然地包含着“发展”的理念。电力企业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肩负着“服务社会和谐、促进行业和谐、建设和谐企业”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只有坚持走发展之路, 才能进一步巩固企业的综合实力,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坚持科学发展观, 必将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冷溶.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3.

[2]魏礼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报告[M].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12.

[3]李鹏.电力要先行//李鹏电力日记[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6.

上一篇:国际智慧城市下一篇:门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