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2024-07-03

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共8篇)

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篇1

创新无穷期, 高效不言止。现在新课改的实行, 使教学由封闭走向民主, 由教师统领课堂变为师生共同探讨、参与,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智慧的课堂, 因此, 就目前而言在追求减负增效的同时, 聚焦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更为重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 构建小学数学的智慧课堂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需要。

一、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特征

1. 学习起点的真实性

智慧课堂的开展是通过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包括知识的逻辑起点和学生学习后续的起点) , 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一般而言, 教师可以通过钻研教材来寻找学生知识的逻辑起点, 可以通过学生访谈、修改作业、课前测试和教师经验等来寻找学生的学习后续起点。

2. 教学推进的针对性

这主要是指在教师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之后, 教学过程采取有针对性的推进, 实施的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学生已经知道的比预设的多, 则加快进程, 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如果学生知道的比预设的少, 则放慢进程, 多一些铺垫;如果学生知道的和预设的一致, 则教学按原计划进行。同时, 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二、创新理念在智慧课堂中的应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思维指导下, 探究“学法”, 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索, 主动参与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让数学走进生活, 培养学习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中要敢于“放”, 大胆地放,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 敢于批判质疑, 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更重要。质疑是发现问题、探索知识的开始, 是获得真知、生长智慧的关键环节。在智慧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 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精神, 着眼于解放学生的大脑, 从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出发, 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勇于对教师教学提出质疑, 以满足自我表现和发挥潜能、发挥个性的愿望, 重视每个学生的创造、创新的天赋, 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为创造良好的课堂创新氛围奠定基础。

2. 克服思维定式, 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定式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 其表现为对某种活动的倾向性、习惯性, 这很容易影响人们对刺激情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学生的思维定式主要包括经验定式、权威定式、书本定式、从众定式等, 思维定式对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 主要表现为主体局限于在头脑中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 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思路打不开, 妨碍问题的解决。在智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寻求问题的解决时要注意打破思维定式, 注意采用发散思维、反向思维、质疑思维、运动思维和转移思维等。

好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 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以情促智, 以智生情, 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 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 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在智慧的课堂中, 学生会体验到求知的愉悦和求真的快乐, 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形成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 师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 打造一个适合师生展现智慧的课堂模式。教师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和实践智慧的提炼, 享受着职业的幸福、生命智慧和个人价值的快乐。诚然, 智慧课堂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 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小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 小学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到来, 小学课堂逐渐向着开放性和自主性发展, 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变和复杂。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场所, 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新方法来展示智慧教育, 其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又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形成。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旋律, 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利用理念创新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使课堂变得更加和谐、高效是值得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理念创新,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义牛.打造智慧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 (11) :166.

[2]杨凤玲.构建智慧课堂实践有效教学[J].成才之路, 2010 (25) :87.

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篇2

一、 小学智慧数学课堂的自我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笔者认为智慧课堂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学生角度,智慧的课堂,学生要对所学知识有兴趣,能够自发、主动的构建知识;每个人都能有所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本身的获得,更有能力的发展,数学方法的习得,数学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从教师角度,智慧的课堂不仅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还能对教学过程有所反思,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 小学智慧数学课堂的特点剖析

基于对智慧数学课堂的理解,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

民主。智慧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权威性,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师生在课堂上平等对话。

灵动。智慧的数学课堂应是充满趣味的灵动的课堂,这里有学生主动的参与、体验、感知,有教师巧妙的引导、智慧的提问和生生间的相互补充,还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智慧的课堂关注儿童生命的成长,让课堂更具生机,充满灵性,魅力四射。

高效。智慧的数学课堂不应只是简单、低效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有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智慧的课堂是高效的,它能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发展。

三、 小学智慧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智慧课堂内涵丰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构架智慧数学课堂的策略也不胜枚举,下面笔者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身对智慧数学课堂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方法。

(一) 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柴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这课,考虑到内容较为枯燥,课前我创设了几个家电宝宝比赛谁的价格更便宜的情境,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当裁判,这样的举措很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需求。而现在部分优秀的低年级课例将所要教学的知识进行统整,编成完整的一个绘本故事,想必出发点也在此吧。

(二) 设计问题探究,促使自我建构

“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交流中提高,在探索中实现自我建构。在二年级《认识角》一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一个活动角,提出问题,怎样让这个角变大,怎样又让这个角变小,并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很快感悟到两边张开角变大,两边合拢角变小,并且在汇报时能形象地用手势来表示,我想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角的这一特点已经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比教师将结论强加给他们来得真实有效。

(三) 组织合作学习,形成学习共体

著名的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曾大力提倡合作学习,他认为:“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同多样的思想碰撞,实现同客体的新的相遇与对话,能产生并琢磨自己的思想。教师、学生同时在一个教室中参与教学活动,彼此之间可以很容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学习共同体。”

合作学习意味着将个人思想转化为集体的智慧,将独立学习模式切换为互惠互助模式。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面积》一课要求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提供的工具或自己喜欢的办法进行比较,比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孩子们认真地操作交流起来:有的想到了重叠的办法;有的想到用直尺去量边的长度;还有的用小方格或小纸条来测量……笔者把这些想法从各个小组中搜集起来,并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班中展示。孩子们认真倾听,还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和优化,认为测量的办法更适合推广。这样的合作学习,给优等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享受思考的成就感,同时也为学困生答疑解惑,让他们从同伴处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豁然开朗。笔者认为这样的互动互助、交流分享,正是智慧数学课堂所需要的。

(四) 巧用总结延伸,体现数学价值

课堂中的总结环节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其实巧用课堂总结延伸,能再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彰显数学的价值,有着画龙点睛之妙。例如《认识线段》《认识角》这样的课例,在总结全课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安排数学欣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线段和角,感悟数学的实用价值。在总结时还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回顾知识学习的过程,总结学习过程中用到的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和观察、比较、归纳发现等数学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篇3

一、智慧地引入——让学生走进数学

众所周知, 兴趣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的一种内驱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深层次的认知投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反过来会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与探索。我在执教“体积与容积”时, 是这样引入的:

师: (出示铅笔和米尺) 同学们, 你们一眼就能看出, 老师手里拿的尺子比铅笔长, 你知道这是比较它们的什么吗?

(生答略。板书:长度)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黑板面与课桌面, 黑板面比课桌面要大得多, 这是在比较什么?

(生答略。板书:面积)

师: (出示篮球) 喜欢玩篮球吗?老师兜里还有一个球, 猜猜会看是什么球呢? (生:乒乓球) 请你们来比较一下吧! (生:篮球大, 乒乓球小)

师: (出示矿泉水桶和水瓶) 谁能给它们作一下比较? (生1:矿泉水桶大, 水瓶小;生2:矿泉水桶装水多, 水瓶装水少)

师:篮球大、乒乓球小, 这是在比什么?桶装水多、瓶子装水少, 这又是在比什么?

这正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的设计, 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语言简洁明快, 直奔主题。教师的导入语言不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 还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就把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长度、面积联系在了一起, 因为它们都是有关量的度量方面的内容;其次, 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重要的是, 教师巧妙的设计让孩子们已无暇顾及开课时的紧张,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已经牵引着他们积极主动地走进数学的殿堂。

二、智慧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

《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告诉我们, 教师在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中, 智慧的引领非常重要。只有把学生的自主建构与教师的恰当引领融合起来, 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仍以“体积与容积”为例, 由于体积的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很难理解,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 我主要通过实验的巧妙操作、变抽象为形象来展开教学。

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出示大小相近的梨和芒果, 让学生猜谁大谁小, 学生意见不一。)

师:老师说梨大或是芒果大, 想必你们也不会相信。不如通过一个实验告诉你们答案吧!

(1) 感知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 (出示两个相同的量杯, 里面装着同样多的水) 我们单看其中的一个杯子, 水面高度与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水面越高, 说明杯子里的水越多;反过来说, 杯子里的水越多, 水面就越高)

师:你们已经猜到老师想怎样做这个实验了吧?谁来说说看?

师:就照你们说的, 老师先把芒果放进一个量杯。 (欲放又止) 想一想, 杯子里会有什么变化?

师:仔细看! (把芒果轻轻浸入杯中) 你看到了什么? (水面升高)

师:水面越高, 说明杯子里的水越多, 对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芒果占了一定的空间, 所以水面上升)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占一定的空间? (生举例, 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2) 感知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师:下面, 老师要把梨放入另一个量杯。观察并思考, 两个杯子发生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 又有什么不同点, 分别说明了什么?

(把梨浸入杯中。学生汇报———相同点:水面都升高, 说明芒果和梨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不同点:装梨的杯子水面高, 说明梨占的空间大)

师:实验证明———梨比芒果大。

(3) 揭示体积的概念。

师:梨之所以比芒果大, 是因为梨占的空间大。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叫做物体的体积。 (课件出示体积概念)

师: (再次拿出篮球和乒乓球) 同学们, 刚才我们说篮球大, 乒乓球小, 其实是在比它们的什么? (生:体积) 板书: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一概念原本生涩难懂, 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帮它脱掉僵硬的外衣, 耐心地引领学生获取学习知识, 形成能力, 同时在丰富而又奇妙的体验中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

用智慧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篇4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构建乐学的课堂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构建乐学的课堂。

在教学《掌声》一课时,为帮助学生体会掌声的深刻含义,在读完小英的变化后,我饱含深情地说:“多么感人的场面啊!掌声,使小英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读到这里,你们能说说掌声的含义吗?生活中你们想把掌声献给准呢?送出的又是怎样的掌声呢?”学生说:掌声是指信心、鼓励、尊重、肯定、赞扬、帮助、支持……要给身处困境的人,帮助你的人送上掌声。我再次饱含深情地说:“掌声,是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爱。老师这里有一首爱的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这首诗好吗?”老师出示小诗:

泥泞中,一只扶持的手/岔道口,一个引导的箭头/挫折时,一句温暖的话/迷惑时,一个肯定的回答/干渴时,一杯清凉的水/倦怠时,一声惊蛰的春雷/

“同学们会不会试着给这首小诗再添上几句呢?”学生沉思片刻后,争相发言。有的说:“紧张时,一阵鼓励的掌声。”有的说:“伤心时,一句安慰的话语。”有的说:“摔倒时,一只搀扶的手。”还有的说:“成功时,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快乐、惊喜油然而生,我兴奋地说:“听着你们刚才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们真是一个个小哲学家,一个个小诗人!现在我把它整理成一首新的诗歌,一首我们班同学写的诗歌,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这首诗好吗?”这时,学生欢呼雀跃,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灿烂!

很明显,正是由于教师富有创意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和热情,使课堂充满了智慧挑战,洋溢着生活的激情,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尊重学生的感悟,构建自主的课堂

有人说:“上课如登山,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应该引领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智慧的高山。”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呼唤着教师引领学生从自主合作走向自主探究,从知识领域走向精神世界,从已知走向未知,从创新走向智慧。教师应该通过巧妙的启发诱导,继续点燃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到见解,让学生的创造才华和个牲品质飞扬。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它对于学生来说是自由的、是思想的、是成长的。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寓有准备的预设于随机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随时把握学生那灵动的思想,做一个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更要拥有一双慧眼,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时刻关注学生独特的想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知识的疑问,二是对知识独到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雨点》一课时,有位学生举起手又放下手,老师发现了,请他回答:“雨点落在小河里,在小河里流泪。”依照常理看,这个回答是匪夷所思的。但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追问道:“你为什么说‘雨点在小河里流泪’呢?”学生伤感地说:“小河里的水又黑又臭,雨点也变脏了。”多好的回答啊!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如果老师放弃了那双举起又放下的手,忽视了那张欲言又止的嘴,就不会出现这没有预设的精彩。

三、赏识学生的见解,构建激励的课堂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充满欣赏与期待,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地去思考、去探究,发挥最大的潜能,迎接智慧的挑战。

如一位教师教学《军神》一课时,在研究“为什么沃克医生说遇到的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军神”时,一名男生说:他在手术台上十分坚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再从沃克医生“双手微微颤抖”,擦着汗,可以看出手术进行得非常艰苦,医生都在担心刘伯承能否承受得住,这能看出刘伯承是一块“钢板”,是一位“军神”。老师及时评价:“你不仅抓住了刘伯承自己的表现,还从医生的表现中感受到刘伯承的坚强,真会读书!从你刚才激动的话语中,我相信你这个小小男子汉也被我们的军神感染了。”又一名女同学说:“从‘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中的‘竟’字我知道刘伯承用劲忍着剧痛,居然抓破了新床单,可以看出他的坚强。”老师评价:“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从一个词看出刘伯承当时所承受的痛苦。如果你是在场的女护士,一定会心疼不忍、万分担心!”“针对性的评价语言既肯定了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又根据学生不同的性别特征渗透人文品质的教育。它使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同时,渗透学习的策略,传递学习方法。

四、加强学生的体验。构建情感的课堂

在阅读目标上注重情感体验,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感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迁移到课文的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中发展他们的语言。

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为帮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我设计了让学生扮作诗人叶绍翁,到好朋友家去游园,把当时的情景表演出来,要有适当的动作、表情、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课堂上,学生们用动作、神态、表情演绎了一段鲜活的故事,也对这首诗做了个性化的诠释,学生学得开心、轻松,不知不觉中,他们进入了诗的意境之中,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传统文化在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演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其中第一位学生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眼睛盯着地面,好像真怕踩坏了地上的“苍苔”,同学们都为他鼓起掌。

师:你为什么这样走?(这是教师抓住生成点进行引发)

生:因为如果不踮脚,苍苔上的脚印会更多一点。踮一下,苍苔上的脚印会少一点。

师:你为什么要让苍苔上的脚印少一点呢?(这是老师进一步引发)

生:因为我爱惜苍苔。

师:你这个“爱”字说得真好啊!把你心中对苍苔的怜爱读出来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本案例中,教师注意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在情景中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在体验中所获得的情感是真挚的,是鲜活的,是富有生命力的,在对话交流中所获得的理解也是深刻的。在这种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文本,就能更深刻地认识文中人物的形象,帮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五、启迪学生的心智,构建灵动的课堂

语文课不仅要有情感的体验,更要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的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灵动的魅力。

《一路花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扮成不同的角色,然后进行角色体验采访:

师:美丽的花儿,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长得如此娇艳?

生:是那个有裂缝的水罐一直浇灌着我。

生:是挑水工利用了破水罐的裂缝滋润了我们,我们才会这么娇艳。

师:勤劳的挑水工,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不换一只完好的水罐呢?

生:破水罐也有它有用的一面啊,有了它,才有这一路花香,我在挑水的时候就感到心情特别舒畅。

生:每一样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啊,有了它,我的主人才能每天欣赏到这美丽的鲜花。看到主人快乐,我更快乐!

师:有裂缝的水罐,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听了大家的话,我不再自卑了,没想到我这么有用,能带给别人这么多的帮助。

生:我想谢谢挑水工,是他利用了我的缺陷,让我这么有用,如果没有他,我可能早就被丢弃了。

师:(鼓掌)说得真好!对,不管你是那只完好的水罐,还是那只有裂缝的水罐,你就是你,只要你心中有爱,就能带给别人温暖,带给别人一路花香。

教学是门艺术。有效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有效的语文课堂应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有效的语文课堂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是灵动的,是富有创造力的。我们只有以这样的理念来构建课堂,才能把课堂变成学生智慧生长的理想殿堂。当智慧如七色彩绸在教与学间穿梭萦绕,我们的课堂必将盈满创造与活力,蕴藏诗意和理性,焕发灵动和光彩。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让有效在语文课堂中精彩生成!

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篇5

一、在行为操作中渗透基本交流活动经验

操作是基本交流活动中的重要一个方面, 也是基础环境, 不少教师曾经提出了行为操作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的确, 不少数学思想、数学原理都需要通过行为操作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不少学生在具体的行为操作中仅仅顾及自己, 有的学生甚至无法独立完成, 这个过程中就是缺少了交流活动。这里的交流活动, 既包括教师与学生, 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比如在复习“小时、分、秒”这一课内容的时候, 我让学生们将我带到课堂上的钟摆, 进行操作模拟, 在这个过程中, 我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来巩固知识内容。首先, 我将钟摆拨了时间, 让学生回答, 通过师生交流, 学生们巩固知识点, 随后, 我要学生上讲台来, 自己拨了时间, 让下面的学生进行抢答。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方式, 学生们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 复习了内容, 也巩固了知识点。

二、在探究合作中强调基本交流活动经验

最新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探究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也是近年来不少一线教师探究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其成长过程中, 始终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 所以对于探究合作的观念比较淡薄, 即便有的教师有意识地希望通过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但是收效甚微, 不少学生由于在整个探究合作的过程中, 缺乏一定的交流, 使得探究合作课堂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认识几分之一”这一小节知识内容的时候, 我让学生们开展探究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 并且相互出题, 题目可以涵盖生活、涵盖教材内容。在这样的宽松的氛围中, 学生们言无不尽、不亦乐乎。比如有的小组将一张白纸折成很小, 然后根据白纸的褶皱, 要求其他小组成员回答几分之一。有的学生直接到黑板上进行绘画, 画出一些对称的图形来, 让其他学生猜测几分之一。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协作, 一起出题或者一起解决问题。通过在探究合作中的交流, 他们再不认为数学是一门生硬、晦涩的学科, 而是认为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三、在思维开拓中提升基本交流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是思维开拓, 通过一些数学思想、数学原理的教授, 让学生感受数学美, 感受思维开拓带来的成就感, 但是仅仅这些是不足够的, 我认为数学学科也可以像人文学科一样渗透一些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 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和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 交流活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让学生对学习有了信心, 对于很多数学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时候, 我在卡片上除了一些题目, 在回答、复习相关题目的时候, 我要求学生们如果产生疑问就要立刻提出。比如有的学生基于13/12+1/6的算法产生了疑问, 这时候, 我引导学生们自己先探讨, 随后跟我一起讨论:分母不同的时候, 我们如何进行相加?并且鼓励平日沉默寡言的数学后进生积极回答问题, 经过这样的基本交流活动的进行, 学生们从此养成了大胆质疑的习惯, 这对于他们梳理自信心以及探究精神都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 数学基本交流活动经验, 是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的焦点和精髓所在, 也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石。在渗透这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时候, 教师应该打破传统观念, 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 相信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数学基本交流活动经验的渗透, 有效的教学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张卫星,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及内涵, [J], 辽宁教育, 2012年11期

[2]施慧敏, 伴随基本活动经验畅享数学课堂学习——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利用与积累, [J], 新课程 (小学版) , 2012年7期

构建动态生成的智慧课堂 篇6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动态”的意思是“ (事情) 变化发展的情况”, 就是运动的、不断变化的状态, “生成”即“形成、产生、制造”, 就是产生新的东西, “动态生成”就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产生新的东西。生成性教学则可以理解为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教学活动虽然可预设, 但并不是绝对地由预设来决定的, 教学是生命的创造活动, 需要智慧的生成。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灵动, 于灵动中彰显睿智。那么智慧课堂构建中的动态生成, 教师该如何作为呢?下面是笔者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以人为本, 宽容赏识,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许多教师曾经习惯于做权威的灌输者, 而忽略学生的个性体验, 这显然有悖于教书育人的宗旨。因此, 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 立足于以尊重人的未完成性发展、追求人的完满自由的生命价值为旨趣。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 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出发, 特级教师徐斌说:“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 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面对生成, 我们的基本态度应该是转变观念, 泰然迎接, 以人为本, 宽容赏识, 张扬个性, 开拓生命力, 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生命的关爱。来自课堂的情感泉源, 是对知识本身的体验、融入与感动, 情感的课堂泛起的涟漪、收获的浪花是学生心有灵犀的融通、轻舞飞扬的创造。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 我们要营造一种平等互动的对话情境。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投入课堂, 倾听学生的心声, 在处理互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时, 人格上尊重, 地位上平等, 态度上真诚, 语言上亲切, 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学生与教师一样, 有独立的人格, 有自由的意志, 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有舒展的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 把最佳自我呈现出来。师生双方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既能让师生、生生的思想相互碰撞,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引发出创造的灵感, 又可以张扬个性、生发灵性。“以人为本, 宽容赏识”是生成性教学的基本态度。

二、扬沙拣金, 筛选信息, 提炼有效的生成性资源

教育学家布鲁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 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 更关注过程和体验, 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的过程中生成出新思想、新创意。”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 或聚或散、或深或浅、或正或偏。从生成的角度来看, 虽然生成性资源层出不穷, 却并不都是有效的生成性资源。

因此教师在真情呵护学生纯真、稚嫩的童心, 积极诱导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同时, 必须加强引导, 及时调控, 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 为“生成性资源”定向导航。教师不能随波逐流, 要有拨乱反正的胆识, 要有取舍扬弃的智慧。要在课堂上不断锤炼, 炼就一身扬沙拣金的提炼功夫, 慧眼识金、果断取舍, 巧用有效资源。让有价值的资源渐入佳境, 别有洞天;让看似平常的资源, 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让极易擦肩而过的资源化险为夷, 绝处逢生。从而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 自由放飞, 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因势利导, 灵活调控, 构建动态生成的智慧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智慧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 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 即使教师事先备课再充分, 也难以预料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情况和事件, 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调控, 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正如专家所言:“真正的教育技能和艺术就在于, 一旦有必要, 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逻辑, 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 如果死抱住一个准备应付一切情况的唯一途径不变, 那么他得到的将是学生的无知。”

因此, 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观念调控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应学生而变, 应临场实际情况而变, 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 真正融入于互动的课堂中, 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 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 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 灵活驾驭教学过程, 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构建生本、智慧的化学课堂 篇7

一、提高化学教师的课堂机智水平

化学课堂教学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 但是, 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 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 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多样, 思维的空前开阔等因素, 逐渐加大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教师在具备其他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 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 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 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 快速调整教学方案, 采取新的措施,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 如何提升教学机智水平呢?

1. 把握问题尺度提出价值探究

化学问题, 必须要有探究价值。所谓有探究价值, 就是化学实验问题一定要满足化学教学的主体———学生, 发展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需要, 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化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疑惑或悬念时, 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尺度。不“悬”, 学生不思而知, 探究没有兴趣和热情;过“悬”, 学生望而生畏, 百“探”而无一得, 会挫伤学生继续探究的积极性。

因此, 一个有智慧的化学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把握, 才能更好的选择“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或者分析好探究价值是大还是小。

2. 把握教学节奏提高课堂实效

教师需要把握教材, 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参资源, 承上启下地熟知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师本人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定要了如指掌。其次, 把握学生, 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教学理念,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要十分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 运用恰当的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 要把握教法, 教学方法是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的根本, 教学节奏完全是由教学方法来主宰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研究教材, 又要研究学生, 还要研究自己, 进而决定一节课采用哪种教法, 哪个为主, 哪个为辅。最后把握时间, 要跟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分配, 要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则, 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多花时间, 次要内容少花时间, 做到心中有数, 灵活应对课堂中的突变。

3. 巧用课堂失误燃起智慧火花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预先的教学设想不相符合的“突发性状况”, 面对这样不期而至的“状况”, 应怎样正确应对与处理, 值得教者去认真反思。一是欣赏“异口不同声”。课堂上, 常有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 而这些“声音”常因超出课时计划而被老师打入“冷宫”, 殊不知这样有可能抑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和探究的积极性。我认为引起思辨才是实质性探究的开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对待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声音”, 要小心呵护和大胆倡导, 以某种建设性、激励性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的反馈。二是重视学生质疑。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活化化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1. 活化已知探究未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神奇的实验变化和鲜活的实验现象能有效地激起思维的新刺激, 引发学生注意力地迁移, 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和动机。

例如, 在学习物质燃烧的时候, 我补充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 即“水能生火”的实验。学生演示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 脱脂棉立即燃烧起来, 大家顿生疑惑和好奇, 纷纷猜测和疑问, 于是同学的探究欲望油然而生。通过初中化学学科网站群同学们就大胆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自然而然物质燃烧条件就能形成。这样, 用学生已知的化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 既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增加了课堂效率。

2. 活化方法启思释疑

智慧的化学课堂应鼓励学生独树一帜, 标新立异, 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快感和动机, 这样由思到疑, 再由疑到辩,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变原来的被动学为主动学, 逐步形成自我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我先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 然后再做实验。最后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为此有的同学提出异议:“既然我们要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但我们并不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而为什么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先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呢?分成八等份、十等份不行吗?”这个问题的提出, 让我非常高兴, 高度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 敢于探究的精神, 同时用此方法再测量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占整个广口瓶的几分之几。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 我又适时对学生加以点拔, 设置一些拓展问题。

3. 活化积淀适时反思

适时的反思也是积淀教育智慧的重要手段, 包括对教材、教法、学法、试题, 整个教学设计等等的反思。教学反思的方式有多种, 教后记、案例、教学日志等都是很好地形式, 关键是老师能及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点滴闪光点, 长期坚持, 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智慧的深化。

我在讲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先后顺序, 然后让学生总结交流, 最后我进行了总结:在该实验中, 酒精灯既“迟到了, 又早退了”。从而形象地概括出实验的先后顺序, 自然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激发。

三、运用智慧的化学学习评价策略

1. 评价过程重于评价结果

由于化学学习评价与化学学习共同生存,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与学, 促进学生发展, 因此要注意加强过程评价。通过过程中的改进和不断改进的行为过程来收获良好的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素质, 最终发展个性, 而非注重于化学学习结果的得失。其方式主要有:①全程参与式, 通过改进的学生化学教学案记录, 化学教学案既是教师教案, 又是学生学案, 教师、学生、家长每天交流来进行。②专题小结式, 每周学习结束时, 结合教学案与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利用周五教学案, 从纸质与实验两方面, 自主检测来进行, 周周如此, 期中一中评, 期末一总评。③组阁小组式, 将学生按平时表现、三爱教育、体质健康、学业成绩得分, 组阁分成学习生活小组, 对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课外调查或访问和科学探究活动中等的表现, 进行及时评价, 往往针对小组集体来进行, 学生个体只是小组的代表。

2. 评价方式重于评价形式

(1) 注重及时激励性评价。个体之间心理素质、智能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 会有不同的认知状态。由于评价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师生间的赞许与期望, 可以强化其优良行为, 进而养成良好习惯, 从而提升品质, 因此我们从促进学生发展性目标出发, 在各种学习评价中十分注意加强其评价的激励性。

(2) 注重推迟判断性的评价。学困生大多数是被评判出来的。学生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自我意识和荣誉感。进人九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 大都对化学充满着好奇, 大都有学好化学的强烈愿望。初次化学测试后, 学业成绩落后的同时不服的, 但此时的他们并不厌学, 而且还会更加努力, 但由于认知、方法、习惯、基础等原因。他们的第二次、第三次学业成绩也许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 有人甚至会一次不如一次, 多次出现以后, 学生的厌学情绪却慢慢开始, 甚至有人认为自己本身就不是学化学的“料”。如果此时就加以判断、定性, 就有可能使学生完全失去斗志, 所以要推迟判断性评价。

3. 建构师生多元化的学习评价

(1) 教师评价学生。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 提倡多鼓励学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引导学生把握正确学习方向,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和情感体验, 在愉悦中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 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教师也可从屮进行反思, 不断改进教学,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 学生评价教师。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鲜, 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教师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让学生说出心屮对老师的要求、希望, 或指出教师在教学屮的失误, 这样学生既会感到自己确实是学习和评价他人的主人, 又会从中学会评价他人的能力和技巧。

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篇8

[关键词]自主 智慧 劳技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79

自主、智慧课堂是根据素质教育要求、新课标理念设置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智慧课堂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个性化。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教材积极建构。第二,民主性。表现在课堂里师生间的交流学习充满民主气息。第三,和谐性。指课堂中教学气氛静而不死、活而有序。第四,思维性。整个课堂环节的设置合理科学,既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第五,有效性。由于师生的个性和智慧得到展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果是高效的。

一、找准合理性目标,预设自主、智慧课堂

1.在课程标准里找“基点”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是我们教学的源头,是方向。课程目标设计分总目标和年段目标,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因此,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目标前一定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找到本学段的目标“基点”。

2.在单元中找“落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是以专题形式来组织单元的,编者在每个单元伊始都编有一段单元导语,那一段短小精悍的语言引领着学生进入单元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着教师和学生准确把握好每一单元的学习方向。

如苏教版劳动与技术课五年级上册“家政”单元,就要求学生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学会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选用灶具,学习各种锅的使用和保养常识,学会清洗常用的餐具;学做生活的小主人,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实践自主、智慧课堂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操作性强。学生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可以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纲要》指出:“劳动与技术课程应贴近现实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会制作、创造新生活。”如何让劳动与技术教学走进生活,让劳动与技术课堂更加生活化,既而使劳动与技术教学更高效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运用体验式、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教师要包容学生解决问题时的错误,悦纳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失误,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发展性、激励性评价中,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展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1.有效讲授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很好的把握,不仅要做到“当讲则讲”,更要追求“讲就精讲”。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中国结》一课中的“鞭炮结”内容,教师示范“井字互套”法时,可以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学生操作:“1压2,2压3,3压4,4穿1。”教师讲解时的儿歌贴近学生生活,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让学生很容易操作。

2.有效示范

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劳技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按步骤进行示范操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先讲解后示范,也可以先示范后讲解,还可以边示范边讲解。 教师讲解的语言要通俗、精练、准确,既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又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示范的动作要稍慢、清楚、明示,操作过程要有条理,可见度要高。

(1)教师的示范操作要规范。教师的示范操作常常是学生借以模仿的唯一榜样。只有教师规范化的示范操作,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劳动技能。

(2)教师的示范要清楚。教师的示范操作只有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才能使学生获得操作过程的清晰表象。要做到这一点,其一是教师的教具要足够大,如果电化教学手段达不到理想效果,可以把教师的教具、范作按比例放大,教具的颜色也要鲜艳、醒目,以利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其二是一些技术上的关键难点,教师示范时一定要慢些,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思考,有时甚至可以重复示范。

3.有效反馈

有效的教学依托有效的反馈,因此反馈要适时、恰当。有效的反馈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反馈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促进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有效反馈。比如,在上《木蜻蜓》一课时,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试飞,教师发现有一位女生的木蜻蜓在上升后出现了摆尾的现象,不一会儿,木蜻蜓就一头栽到地上。对此,教师没有直接说出原因以及改进的方法,而是让学生一起来思考,根据自己的制作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原来是蜻蜓翅膀两侧重量不一造成的。鉴于此,教师激发学生继续思考,还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木蜻蜓飞得更稳、飞得更高,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更浓了。

4.有效管理

有效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要让学生放开头脑去想,放开手脚去做,但又要有目标、有方向。

三、多元评价促学习,反哺自主、智慧课堂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评价应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评价。

在上《组合笔筒》一课时,在实践过程中,有学生发现剪下来的卡纸废料掉在了地上,他就马上捡了起来。我就立即在全班表扬了他:“你真是个卫生标兵……”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就很少看到地上有纸屑的现象了。

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评,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不足,交流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让自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提高的过程。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各项具体的要求以及在小组内同学的交流中,统一认识,尽量对作品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评出优秀作品后,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评价的理由,也可以交流自己的制作心得。在评价过程中,应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评价内容上讲,可以评出“速度之星”“精品之星”“创新之星”“整洁之星”等。劳技课堂中,教师要进行多元评价,在评价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多种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积极向上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得以发展潜能,从而让学生充满自信,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总之,教师不仅要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任务,还要担负起启迪学生智慧的使命。每一位教师都要认识到讲台不仅仅是教师传道授业的阵地,课堂也不只是学生汲取新知识的场所。教师要视创设自主课堂、开启学生的智慧为己任,因为学生的智慧只有在自主的课堂里才能自由生发,也只有在自主的课堂中教学才是高效的。

上一篇:中小学校食堂账务处理下一篇:防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