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智慧的英语课堂

2024-06-05

寻找智慧的英语课堂(精选10篇)

寻找智慧的英语课堂 篇1

降低压力。幽默使原本严肃的、枯燥的、忙碌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段有趣的旅程。

教师可以积累一些笑话和逸事, 并随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有的故事本身就非常有趣, 有些可以通过故事配上夸张、生动的姿势, 身体的突然扭动等来达到喜剧效果。教师如尝试让学生用各种口音来完成作业, 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故意使用谐音曲解外来的习语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当然使用的习语是学生熟悉的。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教师的幽默及时作出反应。因此, 不要停下来等待学生的掌声;不要过多使用幽默, 须知物极必反。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 你会发现什么样的幽默适合于教学, 什么样的幽默可以帮助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幽默指导原则是:幽默应该紧扣教学的主题。要避免讲述那些没有一点教育意义而只带有娱乐性的笑话。有趣的课堂教学可使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充满趣味与轻松。

三、恰当地利用音乐调节教学气氛

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好似陶冶性情的熔炉。”由此可见, 音乐不单纯是娱乐, 它还肩负着塑造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情感的重任。运用美妙的音乐与生动的图像联系在一起, 辅以儿童化语言的讲解、联想与想象, 以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 可使学生充分理解与感知, 并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下面提供一些具体的做法:选用著名电影或电视剧的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你要时刻意识到你使用音乐所要达到的目的, 搜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 并在课堂上播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学得更轻松。在课堂上争论或挑战性的课题研究过程中, 也可以引用音乐, 把幽默、新奇的歌曲应用到你的课堂上, 如果歌曲的主题和正在学习的问题相吻合, 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来专门听音乐, 并试着跟着音乐节奏哼唱, 与学生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音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许多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总是能成功地把音乐与课堂教学组合起来。当学生在做练习时可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 这样可以使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巴洛克风格的音乐尤其有效果。

四、播放相关电影和录像片断辅助教学

电影、录像带或DVD可以作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电影和录像能被有效地利用, 可以起到强有力的学习辅助作用。可视化媒体可以帮助学生看到其所未经历的事情, 使枯燥的读物变得生动活泼。优秀的电影和录像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无论从哪里得到视频, 应用视听材料最基本的准则就是它的适用性。为防止在课堂上发生意外, 在教学之前预览一遍是必要的。教师要评估电影或录像的准确性、年龄适用性、文化或性别倾向, 与课程相关性及产品质量等, 宁缺毋滥。利用视听媒体最大的风险就是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仿佛在听一场报告的录像。通过电影或录像能否获得有效的学习, 取决于老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能力。一个办法是在观看时, 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比如记下经典对白、100个句子, 也可以让学生回答两三个问题、评价某种行为、诠释词汇及观察事例等。保持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另一个方法是间断地停止播放视频, 让学生思考关于所播放视频的问题, 或者让学生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与学生所见所闻的信息同等重要。教师要经常设置问题, 帮助学生把新学习到的知识与旧知识和技能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 学生会记得更牢固。

五、注意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完整的课堂学习是由全班来完成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班上一部分学生知识欠缺太多, 这常常会给我们的整体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果放弃少数后进生, 只注重另一半, 我们的课堂气氛也会毫无生气。为此, 我们要对这一部分同学投入更多的精力。首先要从多方面去关心爱护他们, 和他们建立情感。因为情感是人们心理机制的中心, 是内在动力的发源地, 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学习动力。其次深入地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障碍, 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一些较容易、简单的问题, 表扬、鼓励与纠正相结合, 使他们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 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英语兴趣。再次, 在小组表演或练习中, 我有意识地将这一部分同学与其他程度的同学编在一起, 让他们互帮互助, 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之, 中学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优化课堂教学。

浅谈英语中的颜色词

●袁婷婷

摘要:英汉文化的差异在颜色词上也有体现, 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 也有不同的区别, 所以在颜色词语的翻译上, 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关键词:颜色词;汉语;英语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多寡不一、分类各异。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 (红) 、white (白) 、black (黑) 、green (绿) 、yellow (黄) 、blue (蓝) 、purple (紫) 、gray (灰) 、brown (棕) 。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 也有不同的区别。另外, 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的人而言, 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颜色词语的翻译,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下面, 我们来比较一下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些常见颜色词汇的异同。

1. Re d (红色)

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 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因为日历中, 这些日子常用红色字体。因此, red letter day:指的是“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

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It was a red-letter da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revolution.) 。

红色还指“负债”或“亏损”, 因为人们总是用红笔登记负数。

因为经营这家公司几年来一直亏损, 所以他们只好把它卖掉 (They had to sell the firm because for ye a rs the y ha d op e ra te d it in the re d.) 。

汉语中常用的带“红”字的词语, 翻译成英语, 可不一定用“red”。如红糖 (brown sugar) 、红茶 (black tea) 红榜 (honour roll) 、红豆 (love pea) 等。

2. Green (绿色)

绿色green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忌妒、眼红”, 如:green with envy, green as jealousy都是指“十分忌妒”的意思。汉语中表示“忌妒”意义的“眼红”, 应该翻译为green-eyed而不能翻译为re d-e ye d。

在英语中绿色还用来表示“新鲜”、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意思, 如鲜肉 (green meat) 、新手 (a green hand) 等。

3. Ye llow (黄色)

黄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引申含义差别比较大。在英语中, 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 例如, 可鄙的人、卑鄙的人 (a yellow dog) 、胆小鬼 (a yellow livered) 等。

英语中的黄色还用来作为事物的特定颜色, 例如, 美国有些城市的出租车上标有“yellow” (而不是“taxi”) 的字样, 代表出租车, 因为那里的出租车为黄颜色。又如黄页 (Yellow Pages) 、黄皮书 (Yellow Book) 。

汉语中黄色一词有时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下流猥亵的意思, 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光碟等等。这些名称中的“黄”与英语中的“yellow”无关。能够表示汉语中这些意思的词汇应该是:色情的 (pornographic) 、庸俗下流的 (vulgar) 、猥亵的 (obscene) 等。然而, 英语中另一个颜色词blue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 如下流的玩笑 (blue jokes) 、黄色电影 (blue films) 等。

4. Blue (蓝色)

蓝色 (blue) 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 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在翻译同这一颜色有关的表达时, 我们应该注意其中的特别含义。

英语的blue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忧愁苦闷”, 如下雨天总是使我心情抑郁 (A rainy day always gives me the blues.) 等。blue在英语中有时用来指“黄色的”“下流的”意思, 如下流的言论 (blue talk) 、黄色录像 (blue video) 等。

有时blue又有社会地位高、出身名门的意义, 如贵族血统 (blue blood) 等

5. White (白色)

白色 (white) 在汉语和英语的联想意义中都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 但也有一些含义上的不同。例如, 汉民族文化中, 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 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丧事 (funeral) , 表示哀悼。但在英语文化中, white表示幸福和纯洁, 如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礼服, 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贞洁。

英语中的white有时表达的含义, 与汉语中的“白色”没有什么关系, 如善意的谎言 (a white lie) 、牛奶咖啡 (the white coffee) 、善良的人, 有教养的 (white man) 等。

汉语中有些与“白”字搭配的词组, 实际上与英语white所表示的颜色也没有什么联系, 而是表达另外的含义, 如白开水 (plain boiled water) 、白菜 (Chinese cabbage) 、白费事 (all in vain) 等。

寻找智慧的英语课堂 篇2

我知道,不是我们的学生对先民们大不敬,皆因我们对先民了解太少。就我而言,当我第一次在诗经中读到了梧桐、杨柳、芍药等至今还生长于世、连名字都没有改变的植物时,也不禁怦然心动,仿佛发现了一个远古的遗民。再看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杨柳依依、雨雪霏霏”、“高山仰止”、“天作之合”等词语时,更是感悟良久。掩卷沉思,想象着时光历经几千年的流转、朝代不断地变迁,它们却依然保持着清新的、鲜活的面容,斑驳的岁月丝毫未使它的意象生出铜绿,任世事沧海桑田,它们以恒常不变,面对山川日月,历经大浪淘沙,至今活在人们的心里,成为人们灵魂中的一部分,这是何等强大的生命力?而这强大必源自于它们的卓越,这不能不让人注目。

记得我们上学时学《诗经》,课本选的是《伐檀》与《硕鼠》,讲的是压迫与反压迫,当时学完除了增加点阶级仇恨感并无其它感觉,而实际上《诗经》中很多美好的诗,比如爱情诗,在那个时代,都被编者有意忽略了。多年之后,我拿起《诗经全译》,再去读它们时,已不再是普通的阅读了,这些诗的年龄与生命力,让我升起了由衷地敬畏感,这种“先入为主”的敬意,使我虽吃力却用心地读着、体会着,如同啜饮一樽古酒。那每一滴都不曾挥发的汁液,都是与时间抗争的结果,令我不能不肃然起敬。继而我更发现,《诗经》其实不仅仅是诗,还是一幅广阔的风俗画卷,那里有先民们淳朴温厚的气息,有弥漫芳香的田园,有丛丛纤尘不染的植物,有鸡鸣狗吠,有谈情说爱,更有先民们的智慧和杰作。

我看到,《诗经》中的人们其实是幸运的,他们生活在最朴素的地方,推门而出是一片舒心的原野,是蓝天白云,那里的山川与河流让人心旷神怡。

比如

十亩之间兮(十亩桑田树青青)

桑者闲闲兮(悠闲自在采桑人)

行与子还兮(我将邀你一同行)

比如

彼泽这陂(在那池塘清水涯)

有蒲有荷(长着蒲草与荷花)

比如

凤凰鸣矣,(凤凰引颈和鸣哟)

于彼高岗,(声音响在高岗上)

梧桐生矣,(梧桐挺拔生长哟)

于彼朝阳,(全身披着那朝阳)

菶菶萋萋,(梧桐高大而茂盛)

雝雝喈喈,(凤凰和鸣声远扬)

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弥漫着清香,和风习习,(不完全是我原以为的那样充满劳役的悲苦与仇恨)。人们采摘着植物,耕田劳作,倾诉情感。一切都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我们完全可以以现代的体温,去触摸我们古代文化的体温。

不读《诗经》时,我很难相信,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的情感就已经微妙到如此细腻的程度,而表达思想的手法又是如此高超绝妙。比如,那首著名的《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诗中的青年在一个早晨,白露茫茫,秋苇苍苍的意境下,痴迷地在水边徘徊,寻找他的伊人,伊人在哪里,似乎就在眼前,却又无法近前,美丽的笑容在雾中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及,青年惘然若失。

爱情,尤其是单相思带给人的常常就是悲苦与感伤,男子意惹情牵,无法克制地思念着那个伊人,仿佛触手可及,却又不得靠近,因而迷离,恍惚。他只好常常来到这水边,痴痴地朝对岸遥望。女子却始终不能从“水中央”走过来,为什么?阻碍他们的难道仅仅是那条河吗?为什么她只能属于那水边?……

《蒹葭》就这样给了我们一个若即若离的美感,那氤氲的效果,让一代又一代人遐想万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幅古典的绝美图画,就这样展现在眼眸之下,如此景致,望一眼,便已种植于心田,伊人之美,也就穿越千年,鲜活如初。就连蒹葭这水边最长见的芦苇,也染上了几千年的美丽,成为一种美好的爱情象征,永远流传。

我不知道现代的诗人们,有谁还能把一个普通的水边芦苇,渲染的如此唯美?

芦苇的花絮随风飘荡,却始终牵系于根;人的心思恍惚飘摇,也无非牵系一个“情”字,两种意境何其相似。而清晨的水、芦苇、霜、露等意象又展现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智慧的先民们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些,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终将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了一起,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我想,即使天地不仁,在这浩大的宇宙面前,人终是微小的,这“追索”在芦苇水波间亦显得茫然无望。但这永在思考、永在企慕、永在追索的姿态,是多么动人!这也许就是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也最令人共鸣的地方吧。

纵观《诗经》,智慧四溢。先人们不但为我们展现了许多清新、宁静、细致、婉转、隐约、抗争的画面,还为我们奉献了许多脍炙人口、历经千古的绝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说《诗经》是中国上古最伟大的诗篇。

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智慧 篇3

关键词 游戏;熟悉;优化;严抓;提高;素质

一、在游戏中学英语

《小学英语课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得使英语课堂教学多样化,就要把游戏、音乐、画画、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堂英语课真正的“活”起来。

1.趣味性

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们都知道考试前夕的复习是最使老师头痛的,我试用了“卖关子”的技巧,结果效果不错。那节课,我打算复习学过的关于食物的单词。一上课,我抱着个密封的纸箱走进教室,假装很吃力的样子,学生们特别好奇,我让学生们猜里面究竟有什么食物,结果学生们就你一言我一语抢着说起来,复习单词的目的就达到了。

2.竞争性

好胜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进行游戏设计。例如,将学生分成几组,学生在游戏中都希望取胜,因而十分关注游戏的结果,此时注意力较集中,学习效率较高。如:高低声跟读,这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对抗的游戏,就是传统教学中的跟老师读。老师小声带读的时候,学生就要大声跟读,老师大声带读时,学生要小声跟读,并且可以加上动作,学生大声读时起立,小声读时坐下,配合良好的奖罚机制,活跃了课堂,使学生在与老师的对抗中重复学习,从而强化初学新课的记忆。

二、熟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课程,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教材的内容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况且教材的内容是相对静止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彻底熟悉教材,整合教材,对教材有所选择,科学加工。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才有求知欲;科学地整合了教材,我们才会不仅仅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還把教材上隐含着的技能与情意转化为学生的自身的一种能力与价值观。

如:在教授三年级第二册module3有关国家与国籍的知识时,我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了解学生的地理文化知识;系统地研读了一遍一二年级的英语教科书,知道了学生以前学过的表示地理国家的有哪些英语知识;跟不同的学生作了一番交谈,清楚他们的课外知识。这样我就可以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学力与学情;Module3的unit8内容比unit7简单容易,因为在unit7里不仅包含module3里要掌握的语法知识,还特别地多新单词,16个国家与国籍的单词都在unit7里有出现。于是我作了这样的调整,先教授unit8,解决部分国家与国籍的新单词,降低难度。这样的调整遵循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由难到易,以激发兴趣为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大声说,重点记,工整写,积极练”。在上课前说一些句子,如“Listen,listen,I must listen carefully.Speak,Speak,I can speak aloud.Study,study,I can study English well.Practice makes perfect.”来鼓励学生张口说英语,并提醒他们必须遵守课堂纪律。每节课,我不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不断穿梭于过道,随时关注着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和指导。

在讲课时我要求自己做到:精讲精练,重点突出,考点明了。在教学五环节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其联系生活实际,启迪其发现身边现象。通过让学生复习以前旧知识、拼读单词、重点语言点运用、观看幻灯片回答问题、造句、小组练习、小组调查等活动,杜绝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思惟,不开口,不参与,说闲话,思想开小差等不良现象,使每个学生在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动脑、动口、动手掌握和应用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后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做了引导。

四、创设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打开自主学习的大门。例如,广州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6 问路这一课,我就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我把课室摆成街道的模样,一个学生拿着邮局的牌,我假装迷路了,叫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扮演警察,就问,“ Excuse me.I’m lost.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有些学生会马上用中文进行回答,有些同学大略地阅读短文,运用文章中的语句进行回答。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部分学生已对短文有了大体的了解。紧接着我就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去到邮局的地方,跟着板出问路和指路的句子,给学生操练。然后向学生提出,假如你去医院,怎样问。学生就提出问题进行仿说,创设情境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寻找答案的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了解。

寻找英语课堂中品德培养的切入点 篇4

(一) 讲文明、讲礼貌———“Sorry”“Thank you”不离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更好地汲取情感营养的精华, 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形成。如教学“I’m sorry”这一礼貌常用语时, 由于这个短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出现率较高, 所以对于它的读音、意思教师都不需要太多解释, 而如何正确地使用, 什么时候使用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如, 公交车上, A踩了B的脚;饭店里, A打翻了B的汤……通过表演, 学生们可以知道应用的场合极多, 并大多是用来表达自己做错事时的抱歉心理。学生们在情境表演中, 养成了讲礼貌的习惯, 并知道做错了事应该诚恳地道歉, 从而逐步养成理解、关怀的情感品质。

同样对于“Thank you” (谢谢你) 这一更为常用的礼貌用语, 在教学中, 教师也应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 并时刻加以提醒:接受别人的帮助时, 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 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 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 也别忘了说“Thank you”, 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 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 尊敬师长, 关爱他人———“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的确, “爱使世界运转”。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自我意识较强, 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 ,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同时更让学生能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 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Day!” (教师节愉快!) 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I love you, mom./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 (我爱你, 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 进行情境表演、排演儿童剧等。

这样,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而且还促进了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 , 使他们真正懂得:因为有爱, 世界才会运转, 爱让世界更加美好。

(三) 遵守规章制度, 讲公共道德———“Be quiet in the library”。。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 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 让学生真正地感动, 从而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四) 爱护动物, 保护环境———“I love animals”。教材上介绍了许多动物, 如cute pandas, beautiful gi--raffes, clever ms (可爱的熊猫、美丽的长颈鹿、聪明的猴子) 等等, 根据课文, 我挖掘教材中渗透的德育因素, 绘制了两幅图画———第一幅:美丽的森林, 一条清澈的小河流过, 天空是那么蓝, 大山是那么绿;鸟儿在唱歌, 鱼儿在跳舞;到处开满了鲜花。第二幅:地球在哭泣。一转眼刚刚还是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山, 小溪流淌的是黑色的浓液, 鸟儿的歌声不再有, 鱼儿也不见了踪影。再加上一幅幅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的图片, 就激起了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我请同学用英语简单地说一说两幅图画之间的不同, 并提问:What can you do as a student to protect our earth mother? (为保护地球妈妈, 作为一名学生你能做什么?) 这样既创设了情境, 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做到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自己做起。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 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五) 热爱劳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I can wash the clothes”。“What can you do?Are you helpful at home?” (你会干什么?你在家里是个小帮手吗?) “Sure.I can cook the meals;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clean the bedroom;I can water the flowers.” (当然, 我会做饭, 我会拖地, 我会整理卧室, 我会浇花。)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 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渴望着成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 可谓一举三得。所以让我们将语言植入生活, 将情感植入语言学习的最深层吧, 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的自然, 那么的热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 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 情感和信念端正。”让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 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 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寻找智慧的英语课堂 篇5

展现课堂 ——英语研讨课活动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2 月 27 日我校英语科组参加了在××学校于举行的“君子智慧课堂”英语研讨课活动,活动内容为听课、评课、交流。全镇近100 多位英语专职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由××小学年轻有为的陈××老师以及风趣幽默的朱××老师演绎了两节风格各异的优质课。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市教研室专家鲁××老师担任本次大赛的评委,并对大赛中这两位教师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肯定。专家一致表扬了两位教师都能做到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以及能恰当使用phonics 进行语音教学。与此同时,专家鲁老师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和意见,这些都对英语教学都是一定程度的帮助。

为期两个小时的学习结束后,参与本次活动的英语教师们既吸取了有效的经验,更拓展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她们纷纷表示:回去后将抓紧时间把参观学习到的经验进行交流和内化。

(图为陈思颖老师在进行生动的授课)

(图为朱硕聪老师在进行幽默风趣的授课)

寻找智慧的英语课堂 篇6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另一位美国教育家华特提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 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初中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 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 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可是, 长期以来,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曾一度陷入这样一种误区:教与学的脱节, 听与说的脱节,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些现象的出现,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教学模式的陈旧, 教学与生活的背离。于是, 教师教得困惑, 学生学得被动, 教学质量停滞不前。那么, 如何使课堂教学由单一枯燥的讲解变为活泼多样的表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学生的生活, 不断充实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因素, 并逐步创设一种再现生活、表达生活的情境, 从而设置成具有交际性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以满足教与学双向的需求。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从教学内容上规定了二十四个话题, 初一就出现了如个人情况 (Personal information) 、日常活动 (Daily routines) 、兴趣与爱好 (Interests and hobbies) 、天气 (Weather) 等与初中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话题,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吃透教材,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实现“在用中学, 在学中用”的最佳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 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 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他认为, 教育起源于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要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 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 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

2.“做中学”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 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 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 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 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 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3. 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要求人们从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和人自身发展的高度审视学校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因而, 陈旧而僵化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没有课堂教学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的创新, 对于师生双方无异于精神的劳役。

以上理论启发教师要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英语, 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英语知识, 将其带入初中英语课堂, 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 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学习活动联系起来, 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目的。“生活化英语课堂教学”正是为探讨这个问题而提出的。

三、具体操作策略

1. 教学导入设计的生活化

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初一学生充满对生活好奇的特点, 找联系生活实际的话题导入新课, 可让学生感到新鲜而又轻松自然, 有话可说, 乐于参与。同时, 也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Go for it Unit 6 Section B Period Two, 关于时差问题我是这样导入的:

Present the dialogue:

Maria:Hi, David!I’m calling from Sydney.

David:Sydney?What time is it there?

Maria:It’s 10:00 p.m.

David:It’s 4:00 a.m.here in Los Angeles!

Maria:Oh, I forgot about the time difference.Sorry.Go back to sleep!I’ll e-mail you later.

Then, the students read the dialogu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What time is it in Sydney?What about in Los Angeles?”

Next, let the students look at the clocks and answer:“If it’s8:00 a.m.in Beijing, what time is it in Tokyo/New York/Sydney?”

通过这样的导入, 学生很快知道原来在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时间差, 也为2b Reading中的“It’s 9:00 a.m.in China”和“it’s the night before the festival in the United States”做了铺垫。然后引导学生猜测同一时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 如:

T:It’s 9:00 a.m.What are you doing?

Ss: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T:What are students doing in New York?Can you guess?

S1:They are watching TV.

S2:They’r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3:They’re sleeping.

……

通过该活动, 再将话题转移到谈论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 让学生猜测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也为本课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如, 本单元Section B Reading有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Dragon Boat Festival, 为了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我就运用图片从学生比较熟悉的dragon boat races, make zongzi put aicao on the door导入, 这样生活化的导入, 很吸引学生的眼球,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学内容设计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 简言之, 就是指在教学中,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设置出“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内容, 全方位地把学生的学习同他们的学校学习、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Go For It!教材的特点是:一单元一话题, 所提供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 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依据。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相沟通, 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引入课堂, 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 让学生觉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个内容的学习, 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

例如:在字母教学中, 为便于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字母, 使字母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我将字母扩展到各类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缩略词中, 特别是生活中的热点:KFC, CCTV, WTO, KTV, BANK OF CHINA等, 学生在此过程中, 不仅练习了字母的发音, 而且扩展了知识面, 活跃了思维;在词汇教学中, 为了增强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了“right, left”后, 学生马上联系体育口令的“一、二、一”, 在学了“east, west, south, north”后, 让学生说:“east, west, north, south, home is best.”在学习了“news”后, 让学生了解news这个词是“east, west, north, south”这四个词的首字母, 因为消息来自四面八方, 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

另外, 活动的内容应与学习生活经验相结合, 如:教学“walk on two legs”时, 联系了实际, 谈到了“stand on hands (倒立) ”“stand on head and hands (头手倒立) ”“walk on hands (倒立行走) ”。在学习“star”时, 联系了我国的国旗, 学生受到了热爱祖国, 热爱国旗的教育。在学习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6Do you like bananas?一课时, 我把学生喜欢的bananas, oranges, tomatoes, ice cream等物品一样样从一个大包中取出时,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了, 思维也随之变得活跃, 这些物品的英文单词自然地一个个蹦了出来, 教师稍加指导, 学生对这部分单词的记忆就非常深刻了。之后老师让学生扮演assistant, 用该课时的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Yes/No...”对话, 大家一边看一边思考每样物品的英文表达, 不仅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 语言训练也很自然地进行了。

3. 教学方式设计的生活化

教学方式设计的方法很多, 如:演讲, 小组讨论等, 我主要采用角色扮演这一种。有人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 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 把舞台让给学生,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Role-play的内容, 这一内容, 既可以让学生练习语音语调, 又可以练习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我经常让学生进行Imitate或Act, 甚至有些内容, 我们可以在课前选好主题, 让学生准备, 必要的时候, 甚至指导学生排演, 既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并将舞台艺术引入课堂, 又使书本知识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技术。

上个学期, 在刚上完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Section B的reading的第二天, 学校刚好进行了全校的义卖活动, 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精心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其他东西, 先进行了教室的演练。我把学生分成几组, 座位分开, 把教室布置成商品展销会, 一组扮演学习用品的售货员, 一组装扮生活用品的销售员, 还有的扮演水果、食品销售员等, 让其进行演练, 学生们个个很投入。然后, 我让他们把这一过程写下来。由于设置了一个简约的、生活化的课堂情景, 大多数学生兴致高涨, 进入了角色, 大胆地表现了自己, 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其中有一人写道:Today, we have a great sale at our classroom.We sell our school things at very good prices.Do you need pens?We have pens in black or white for only 10 Yuan and the colorful pencil-cases are only 8 Yuan each.How much are the panda toys?Oh, they are only 10 Yuan for five.And do you like pears?They are fresh and sweet for only 3 Yuan.另外一位学生写道:Today, we have a great sale at our classroom.I like to buy some.First, I need some pears because I think they are fresh and good for my health.Then I buy some school things like two pencils for only 2 Yuan and a pencil-box for only 8 Yuan.What other things do I buy?Yes, a plant.I want to put it in my room.How happy I am today.显然, 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 自然乐写, 而且会写。

4. 教学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 让他们说感兴趣的话题、描述他们喜欢的事情, 运用所学知识交流传递真实的信息、讲述生活中真实的经历, 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课时, 我描述了我们班最有特征的几个学生, 叫其他同学来猜是谁, 比如:He has black short hair with a pair of black glasses, he likes PE best, who is he?She has black long hair, and she has round face with two big eyes, who is she?请学生猜, 学生很感兴趣, 马上可以猜出该同学。再选择几张学校老师的照片, 所选择的这几位老师有很明显的特征, 学生就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描述, 如:This is a PE teacher at our school, he is athlete, what does he look like?And this is an art teacher, she is kind of serious, what does she look like?学生就可以用tall, thin, medium height等词进行描述。这种情境的创设, 不但注重了其生活化, 而且很真实, 学生很容易接受, 也喜欢。在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10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中, 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个真实的俱乐部招聘, 在安排活动时, 询问学生“Can you...?”让其他学生来回答:“Yes/No...”这种贴近生活、源自生活的互动, 将学生融入了真实、生动的情境中, 使学生既可以听到, 又可以看到, 寓教于乐, 加深对新句型的印象, 掌握新的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5. 教学语言生活化

语言作为情感表达的手段, 主要功能是展示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思考, 如果脱离生活实际、脱离环境, 就不会有生命力。语言教学的独特之处在于, 语言既是教学手段, 又是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生活化, 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生活化言语教学, 化解难点。如 (1) be动词用法口诀:be有am, is, are, 我用am, 你用are。你们, 我们, 他们后接are, is连着他, 她, 它。单数名词用is, 复数名词全用are。变疑问, be提前, 句末问号莫丢弃。变否定, 更容易, be后not为标记。疑问否定任你变, 句首大写莫迟疑。应用时, 多注意, 缩略形式要牢记。 (2) 感观使役动词使用口诀;感使动词真奇怪, to在句中像妖怪;主动句里它走开, 被动句里它回来;动词let除外, to词可来可不来。 (3) 英语中三种人称顺序记忆口诀:“你, 他 (她、它) , 我”谐音为“你打我”。朗朗上口的口诀, 通俗易懂, 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 更容易掌握知识。当然, 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同一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着截然相反的含义。如汉语中“龙”代表权利、威严, 因而说“龙马精神”、“龙腾虎跃”、“望子成龙”, 炎黄子孙自称为“龙的传人”。而“龙” (dragon) 在西方人眼里则是邪恶的象征;在中国人眼中, “狗”含有明显的贬义, 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走狗”等。西方人喜欢养狗, 将其视之为好友, 因而英语中常说“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可见, 语言课堂教学的价值远远超过语言之上 (beyond language) , 它是语言感受、文化感受、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过程。而且, 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学生对文化含义不了解, 就会产生交际障碍, 因此, 在教学当中尤其要注意强调和区别。

语言源于生活, 学习语言必须走进生活, 只有在生活中掌握的语言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紧地联系起来, 将语言教学引向生活,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让学生在轻松的生活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努力让英语走进生活, 让生活再现英语, 让英语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教学实践的效果与反思

1. 取得的成效

自从在英语课堂中实施了以上种种策略, 为学生搭设了良好的平台后, 我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的许多变化, 初见成效。

(1) 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现在所任教的班级里一股学英语的热潮似乎正在兴起, 学生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经过阶段性锻炼, 学生学会了多个角度欣赏英语, 感觉到说英语时流露出的神奇魅力, 学会了更好地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会了更好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2) 有利于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生活化教学不仅能使语言教材变成活生生的言语, 富有生活气息, 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 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 而且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强化运用各种手段,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生乐学, 强化语言信息输入, 产生语言内化,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对策略实践的反思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要使中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学好英语, 英语课堂教学应多走出课本, 走进生活。因此, 在实践中我注意到一些问题:

(1) 多了趣味, 离了目标。

不管是在公开课还是在家常课中, 不少老师都喜欢以卡通图片或动画引出新知识。学生的目光往往会被抢人眼球的图片吸引住, 特别是动感效果强的画面, 从而让自己的思绪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事实上这样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 分散了学生思维, 偏离了教学目标, 这样的情境创设得不偿失, 还不如放弃。

(2) 多了激发, 少了真实。

比如在课堂上,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Today is my birthday, I have a piece of good news for you, there will be a birthday party at my home tonight.Can you come to the party?”作为情境设置内容。课后当许多同学围上来问:“老师, 今天晚上我们几点来呀?”当美丽的谎言被揭穿时, 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必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 也就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因此, 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讲究真实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千万不能“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3) 多了媒体, 少了思考。

多媒体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不可否认, 多媒体的使用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平台, 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万能钥匙”, 过分地依赖, 否则, 点不完的课件拖沓冗杂, 不但教学任务完不成, 而且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 思维活动明显受到课件的束缚, 探究意识被扼杀, 真是适得其反。

总之, 语言源于生活, 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 它才会绽放魅力,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培养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我们必须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创设多种生活化教学情境, 给每个学生都搭建一个“活动的舞台”,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生活”中学习、运用、巩固知识,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摘要:《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Go For It, 新教材从学生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出发,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 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 在“用中学, 学中用”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 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 它来自于生活, 并为生活所用。生活是教学的源头, 教学是生活的内容,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 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教学生活化的背景出发, 提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如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 不断挖掘课程资源, 努力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易于感知, 乐于学习, 学以致用, 进行策略实践, 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基础教育网www.CBE21.com.

[2]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年7月、2011年3月、2012年3月.

[3]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 (中学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英语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教学.2008年7月第一次印刷.

[5]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寻找智慧的英语课堂 篇7

学生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认为这样有目标, 这几个句子要背, 那几个词组要默写。看起来合情合理, 能很好地解决知识的重难点, 但这种模式违背了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 教和学的理念与手段主要依靠教材来体现, 教者应顺应教材的编排意图。所以, 笔者认为当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对英语语篇教学有全新的认识, 让他们尽快地适应并喜欢语篇教学, 从而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一 创设语言情境, 帮学生产生语篇条件

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运用语言。这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堂教学应还原真实的社会与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知, 在活动中体验”是一致的。

1. 正视语言运用情境的真实性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真实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动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但我们又有多少学生在运用时真实地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呢?当我们的学生生病了或受伤了, 我们关心地问上一句“How are you?”时, 学生竟然会痛苦地“口不由衷”地回应“Fine, thank you!”对此, 我们应反思在教学时, 是否忽视了语言运用的真实性?人的心情、状况各不相同, 岂能仅用“Fine, thank you!”来一概而论呢?这是不合乎该语言运用情境的真实性的。因此, 在教学How are you?一课, 笔者便利用了CAI制作动画效果, 把表示人的心情、状态的词Fine、Not bad、Not so good等, 与各种卡通人物结合起来, 给不同的人物配以不同的面部表情、动作, 加以不同的声音并打出单词。在这种优化了的真实环境下, 学生就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选用合适的、真实地表达了。这样,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正确地运用语言。

2. 制造情境创设中的信息差

信息差是人们在对事物或人的了解程度上存在的差距。大多数的人际交往中, 也正是因为谈话双方之间存在信息差, 才有了交流的可能。小学英语教学也一样, 要想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意义的会话交流, 就必须在会话双方之间制造信息差, 使他们产生想从对方了解有关信息的迫切愿望和需求, 产生开口说英语的动机。也就是说, 有了信息差, 语言才得以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比如, 在教学6B Unit5 Seasons B部分时, 由于学生在A部分教学中已经对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进行了听说训练, 所以在教学此课时, 针对学生对这些句型的新鲜劲已表现出懒得回答的现象, 可设计:T: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Please guess“What’s Henry’s favorite season?”T:Henry, please come here and tell me“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and“Why?”S (Henry) : (凑近教师的耳朵悄悄地说) My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Because I can go hiking.T:What’s Henry’s favorite season?Ss:His favorite season is summer./… (学生们兴致盎然, 纷纷抢答) T:Why does he like spring?Ss:Because he can fly a kite/go fishing/have a picnic/… (学生踊跃发言, 想象力丰富) 。在这个案例中, 教者无须“花哨新奇”的教学方式, 只是巧妙地挖掘了存在的信息差,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有效地输出了语言, 也就激活了产生语篇的条件。

二 设计问题要有梯度, 帮学生理解语篇内容

教者根据语篇的主要内容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的问题, 让学生在视听对话、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理解语篇的主要内容。以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为例, 可设计两组问题:第一组: (观看对话一遍并回答下列问题) Q1:Who’s Wang Bing’s friend?Q2:Does he live in London?Q3:What does he usually do on Sundays?第二组: (再次观看对话并回答下列问题) Q4:What subjects does Tom study at school?Q5:Does Tom swim well?以上两组问题的设计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 并有一定的梯度, 构成了环环相扣的思维链条, 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和层次。

三 提供语言支架, 服务学生建立语篇实体

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 具体地说是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语言输出。那么, 教师该如何做到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呢?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架”。普利斯里等人对“支架”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 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具体地说,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支架, 从而使学生避免“不知所云”“言而无物”等尴尬现象, 使其能在英语课堂上也能“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支架以使学生能说并说好。同时, 还要具有语言的滚动意识, 善于将新旧知识巧妙地结合, 使英语学习成为不断滚雪球的过程, 不断形成语篇的过程。如上5A Unit4 Halloween一课, 笔者先提问了几个学生Halloween is coming.What do we need?随后又问What else do we need?……让第二批学生按给出的框架描述, 最后又给出信息词chocolate, flowers, vase, pumpkin lanterns, masks让第三批学生在必要的语言支撑材料的帮助下, 顺畅表达学生心目中的Halloween。在此教学过程中, 老师及时、恰当、必要地给学生语言支架, 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完成语言表达的愿望, 散发出语篇教学的魅力。

四 搭设语言范本, 提高学生输出语篇的准确性

每次听完国家级、省级的优质课, 教师常常会惊叹于那些孩子的能说会道, 也时常困惑于自己的学生为何只能“蹦出”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呢?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不难发现那些老师都非常注重孩子从词到句, 从句到句群、从句群到语段的培养。如笔者听过forest一词的教学片段:老师在引导学生会读会拼后充分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图片并进行描述, 如the forest is big/green/beautiful…继而老师又设置了趣味情境让学生体验“词不离句”, Look, there is a giraffe in the forest.将本课的重要句型There is…融入其中, 接着教师头戴giraffe头饰, 绘声绘色地说:“Hello, I’m a giraffe.The forest is big.I like eating in the forest.”充分扩大了forest的外延。教师到位的示范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又为学生运用提供了范本。课件中继而呈现新动物如bird、panda、elephant等, 学生均能结合所提供的句型开展对话,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正是由于这位老师的语篇意识, 为学生搭设良好的语言范本, 才使学生更准确、更顺畅地输出语篇。

由此可见, 教师处理语篇时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才会使语篇教学接近它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 才能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

摘要:笔者由学生提出先讲BC板块所想到:在进行A板块教学时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提供语言支架, 搭设语言范本, 从而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

关键词:语篇教学,学生中心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刘兆义.小学英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小学英语课堂中小游戏的大智慧 篇8

一、角色游戏

生活是语言的基础。英语作为语言的其中一种, 也需要融入情境当中。所以, 英语教学要做到回归生活, 而将教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角色扮演。这种方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 并且也是教学过程能够得到优化, 教学效果得到增强的一个重要因素。角色表演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语言环境的创设, 让学生了解各种角色的情感, 并且表达出来, 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发挥。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儿童的思维都是通过声音、形象、色彩和感受来发展的。而能够很好地将声音、形象、感觉结合到一起的就是表演这种形式, 而对英语教学来说,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 摆脱传统老旧模式中对于英语的死记硬背。所以, 对于锻炼儿童的英语听说能力, 角色扮演是一种很好地方法。

但是, 也要注意在表演时要拓宽参与面,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并且扮演自己喜欢的一些角色, 满足他们的感情需要, 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地道具, 增强角色感, 让小学生更有兴趣,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目的。

二、开展多感官游戏

为了培养学生多个感官之间的协调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对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调动, 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教授英语词汇时, 在学生念新单词或新词组时, 老师可以使用一些有节奏性的动作来加深小学生的记忆。小学生比起单纯的新单词学习来说, 更喜欢在读词语时结合有节奏的拍手游戏, 这样的学会会更有乐趣。教师可以在教授动物词汇时, 让学生在读单词的同时拍手, 读一个单词拍一下手在模仿一下这个动物的叫声。这样学生就会对单词的学习更有兴趣, 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此外, 在进行语法或者词汇的教学中,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种“我说你做”的游戏。比如, 在对过去式进行讲解时, 英语老师可以将教师分成两半, 一边为过去, 一边为现在。在老师说到“I went to work yesterday”的时候, 学生就要做出选择并且做出正确的动作。这样的游戏就要求小学生认真听讲, 精神集中, 快速的作出反应及动作, 不能走神, 可以很好提高教学效率。

三、开展实物游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一些实物类型的教学工具经常会被用到。在教学中使用这些实物就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 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感性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 刚刚开始杰出英语, 会很容易感觉枯燥。而将这些英文字母利用实物来具体化处理, 可以降低难度,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英语有很多内容都和生活相关的, 那么我们的英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 准备常见的一些生活用品和文具来引导学生对相应的英语词汇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文具类单词时, 就可以将各类文具都放到一个箱子中,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取物说词的游戏, 由老师随机的在箱子中取出文具, 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英语单词。在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 就可以让学生们互相之间你取我说, 或者自己取自己说。利用学生熟悉的文具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可以增加课堂的乐趣,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四、采访游戏

采访游戏可以在模拟的生活情境当中还原教学的内容, 将生活和语言点联系起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大量的互动, 让学生克服在语言操练中的羞涩感, 提高练习的质量, 英语交际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 进行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 就需要我们创设一个英语文化的环境, 营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 然后把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都充分的利用起来, 把活动、情境、交际分别当做载体、环境和主题,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能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并且鼓励学生在参与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之后, 能够大胆的表达, 积极地参与, 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会英语知识, 并且掌握英语知识, 最后能够利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

总之,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 要把游戏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课堂的教学, 改变课堂原有的严肃气氛, 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设置有趣的游戏内容, 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有兴趣,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 英语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英语的教学地位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丰富当中。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用游戏教学法, 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体验。小游戏也可以有大乐趣, 这种游戏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这个主题, 对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小游戏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丽芹.以“趣学”理念点亮小学英语教学课堂[J].成功, 2011, (04) :144-145.

论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篇9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地感觉到教会学生知识仅是对事物表面加以理解, 而真正体现学生能力、发挥学生水平及特色的必然是学生的智慧, 即对事物的通透掌握, 包括逻辑推理、思维判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这些能力都是由知识到智慧转化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内涵。而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提倡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生硬的知识板块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 这样才能实现由获得知识向追求智慧的转变。那么,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 如何将智慧贯穿于教学中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及认识。

第一, 在备课环节中, 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兴趣点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备课是整个教学中的首要环节, 备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备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英语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也是打造智慧课堂的首要条件。例如在教颜色类词汇时, 如果单纯地讲解词的用法、含义及发音, 学生会顿感非常枯燥, 没有兴趣, 然而我通过将这些色彩类词汇与生活联系起来, 给予学生不同的示例, 使其了解词汇的联系、深层含义及更多的文化背景, 学生就会立刻被吸引进来,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其中我首先运用black在各种背景下的含义举例说明: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black tea (红茶) ;black and blue (鼻青脸肿) 等, 学生会联想到生活中其他使用black的场合。再如:blue, 我会解释人的情绪低沉沮丧等等。透过词汇的表面含义发掘其引申义,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此外, 要多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不能只盯住课本、教案、屏幕等讲解知识的媒介, 而应更多重视学生的反应、互动, 要多进行灵魂的投入, 给予足够的鼓励、肯定,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 在教学环节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 引导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交际, 学会互动与合作, 学会不断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英语的最佳状态, 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在教中国传统节日方面, 可将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和感恩节进行对比, 将中西方节日的历史、庆祝方式、时间及发展清楚明显地进行对比, 再通过讨论及对话方式将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表现出来。再如, 讲解高中英语选修七第五单元Traveling abroad, 将许多日常生活所用的旅游用品在课堂逐一展示, 例如信用卡、现金、背包、伞、地图、指南针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实物和情景进行翻译及演示如何使用旅游用品。再通过学生对国外著名景点的介绍, 最后得出国外旅游这一话题以及注意事项。创设不同的情景, 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得到无穷乐趣。此外, 在教学中, 我还使用许多“生活中的英语”来创设情景, 例如广告英语、衣物英语、汽车品牌英语、商务求职英语等等, 把来自于生活中的知识再融入生活, 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亲切感, 更易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形成智慧教学的新模式。

第三, 英语教学中应将竞赛活动融入课堂,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竞猜和抢答过程中, 学生必须看清别人在做什么或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 才能做出反应行动, 表达自己的思想, 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在教现在进行时, 可让几个擅长表演的学生到台上摆姿势、做动作, 其余学生竞猜, 正确描述他 (她) 在做什么, 将be doing sth.更好地运用到学生的实践当中。对于猜对的学生可给予更多的奖励,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此外, 也可以将教材中的对话或课本的情景作为剧本,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赛, 可分组合作扮演对话、课文中的人物, 也可以自编自演。在讲完选修课文A Fair lady后, 可将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及创造性。

第四, 培养情商, 以人为本, 将对学生的鼓励赏识放在重要位置。教师要在感情上接近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和鼓励, 或一次真心的关怀和真诚的眼神, 都能给予学生化痛苦为喜悦的力量, 增强学生的巨大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曾有人说,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团生命的火焰”。这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是多么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在早读时间背诵英语课文或作文范文。起初, 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做到将整篇文章完整背诵下来, 于是我提出先将范文中的短语和词汇记下来, 再由词到句, 由句到篇, 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我采取了相应的鼓励方法。每当他们背诵完一句或一小段, 我都会给予肯定的语言:Good job!Well done!You can do it better!这种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培养及创造智慧课堂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第五, 积极灵活地将各种课本知识打造为充满创新和智慧的教学手段。这其中包括以下方面:首先, 做到“有神”。教师讲课应做到新颖独特, 出人意料, 要有创造性。要实现从教材、教案到教学的再创造。其次, 做到“有气”。要有气派、气度和气宇。教师要能将课堂知识加以拓展, 从空间时间各方面做到延伸, 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要充分挖掘课本以外的信息, 丰富学生的知识及文化结构。例如讲到“The eleventh hour”时, 引申出圣经中的故事, 最后引出“最后的时刻”这一文化上的引申含义。再次, 做到“有味”。在描述事物时, 尽可能使用生动的语言, 同时又幽默风趣, 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审美情趣, 学生听完后应有所启发与收获, 并要达到回味无穷的效果。最后要实现“透”, 将课本知识讲深讲透, 并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 使学生掌握英语中的语法、发音等现象, 找到内在的联系和本质, 在交流中达到对语言的全面理解。这也是实现智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 智慧教育的真谛是给予学生以智慧, 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不是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 而是更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 学生生命的智慧。教无定法, 但是只要老师运用智慧的力量, 努力用智慧和爱心浇灌英语课堂, 就会激活英语课堂, 调动起学生的智慧, 让他们积极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 能更好地将智慧运用其中, 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 2001, (06) .

寻找智慧的英语课堂 篇10

“多维”引导下的课堂, 需要教师整体把握课堂中所有对教育教学有利的资源, 包括教师、学生和课堂都能成为信息源, 将所有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力和兴趣有机整合进教学的过程中, 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 引导学生对课堂信息不断思维和重组, 实现思维的建构, 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表达方式, 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 从而见证学生能力的成长, 最大化地提高整体发展的效益。

一、多维对话, 为学生表达增添价值

语言只有在对话状态下, 才能实现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真实的对话, 构建出真实的语境, 让学生看见知识来源的生活土壤, 也让学生懂得知识的归宿, 那就是拥有自我成长的真实的生活世界。

多维对话, 首先改变的就是学生面对问题时“独白式”的抢答, 以及抢答后“两耳不闻身边事”的休闲, 而是构建多信息状态, 让学生学会互相倾听, 让每一刻的倾听都有真实具体的意义, 促使学生获得思考的机会, 为学生的表达增添价值。多维对话, 就是要让学生在对话中, 听得广博, 说得有意思, 读得有趣味, 表达有深度。

【案例一】

《牛津小学英语》 (译林版, 下同) 5B Unit 3Hobbies的E部分是有关兴趣爱好的情景会话, 通过Wang Bing和Liu Tao在花园里谈论“浇花”这一爱好, 复现了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的用法以及现在进行时。一位教师在引入阅读短篇前, 进行了这样的导入对话:

Step1:T:Boys and girls, shall we play a“Good memory”game?

Ss:OK.

T:Do you have any hobbies?

S1:Yes, I do.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S2:Yes, I do.I like...

S3:Yes, I do.I like...

S4:Yes, I do.I like...

Step 2:T:Time is up.What’s S1’s hobby?What’s S2’s hobby?

Ss:...

Step 3:T:____ (Who) likes collecting stamps, but_____ (who) doesn’t.He/She likes...

Ss:...

Step 4:T:_____ (Who) and____ (who) have the same hobby?

Ss:...

本案例的几个环节: (1) 起:学生要进行真实的对话, 需要获得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能动重组。教师设计的四个层次性活动, 从本单元重点句型引起, 又很快高于简单操练, 让学生和教师对信息有新的注意兴趣, 促使学生仔细倾听、积极思考。 (2) 承:真实情境下的梯度活动, 给学生运用语言创造了更多的期待, 因而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共鸣, 层层深入的要求给学生以挑战的欲望。 (3) 转:阅读短文的难点the same hobby, 被提前在真实语境中化解, 让学生于无形中进行了学习, 不生硬, 不牵强, 顺其自然。 (4) 合:教师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本身融为一体, 每一个被好朋友谈到的同学脸上, 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学以致用中获得快乐, 获得自信, 这是英语学习的归宿。

二、多维阅读, 让感动在学生心头驻足

篇章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目前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几乎模式化, “很多老师在模式的左右下多了些盲从, 少了些思考;教学活动多了些程式, 少了些个性;教学过程多了些呆板, 少了些灵动”。分析一下, 教学的模式化原因是对阅读的误解:以为能回答了who, when, where, what和how, 就算是培养了阅读能力, 以为将语法讲清楚就是解决了难点, 以为会表演了就算是内化了。其实, 这些都远远不够, 它们充其量解决了语篇的工具性问题, 而人文性远远没有涉足。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 丰富生活经历, 形成跨文化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发展创新能力, 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维阅读的语篇课堂, 就像一艘渡船在远航, 一头连接外在的精彩, 一头连接内心的感动, 以亲近语言故事本身, 体会语言生命;以阅读自我内心, 体会语言意义。

【案例二】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The seasons讲了Su Yang’s Dad去了New York工作, 于是Su Yang和Ben两个孩子就Nan jing和New York的天气进行了一次对话。多维阅读, 要读“进”课文, 还要读“出”课文。一位教师在组织阅读时, 以下面几个问题为线索, 进行了很好的梳理, 让篇章阅读更具有人文气息。

What’s the weather like here?Do you know Nanjing?Is it far from here?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anjing?

Where is New York?Can you find New York in the map of the world?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What’s Ben’s advice for her father?

Does your father work here or outside?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What’s your advice?

课堂要实现多维阅读, 就是要读课文、读世界和读自己。课文学习不能弱化为“阅读理解”, 而要读出学生关心的内容。 (1) 进文之门:学生为什么要关心南京的天气?尤其是非南京地区的学生。钥匙是应该带领学生体会自己家乡的天气, 而南京的天气接近身边的天气。这样, 学生在表达南京的天气时, 才会身临其境。 (2) 出文之窗:物以传情, 纽约的天气意义, 在于Su Yang对父亲的关心, 孩子关心纽约, 更关心父亲。要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城市因为一个人而有意义的境界, 从而引出新的话题, 自己的亲人在外打工, 那么那里的天气又是怎样?自己又该怎样关心?与内容匹配的多维阅读, 才会让感动在学生心头驻足, 让教学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弘道层面。

三、多维表演, 让教学在满足个体需求中实现整体收益

为了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常常会设置表演环节。常见的情景是, 教师将任务布置下去, 学生三人一组或者两人一组进行排练, 然后教师点名2~3组上台表演。任何一组表演结束, 教师都加以褒奖。有些公开课上, 教师会刻意安排上台学生的顺序, 让不太流利的小组先上, 流利的小组后上, 让听课教师形成错觉, 以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进步。事实上可不一定。

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 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多维表演, 就是在此基础上再思考两个问题: (1) 上台学生的表演是否还有上升的空间?能否在这个时空里, 在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下, 再次表演, 将建议全部落实?其余学生能否在被动欣赏时, 成为主动的导演, 给表演同学一些指点? (2) 是否能打通所有英语课的表演时间?合理安排表演顺序, 让所有的同学都有获得表演的机会?

【案例三】

《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中E部分Read and act是医生和患者Jane两者之间的对话, 对话内容包括医生询问病情和提供建议。表演的难点是体会对话的逻辑顺序, 适度进行创编对话。

教师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 选择两位同学上台表演。表演前, 要求学生To be a guide帮两位小演员提出改进建议。第一遍表演结束, 认真倾听的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

1. Please speak loudly.表演不能太紧张, 声音低, 听不清楚。

2.—Open your mouth and say‘Ah’.—Ahhh.医生应该看一看, 这样才真实。

3. 医生的建议可以增加一些, 如:Stay in bed, please.

4. 看完医生, 要付钱。可以加上How much is it?It’s...

建议过程中, 台上台下的同学都听得很认真。还是这一组学生, 在大家的建议之后, 重新又表演了一遍。这一遍, 表演情绪更为饱满, 内容更为丰富, 倾听的同学更为专注。

孔子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课堂学习的过程, 即使是基于个体的表演, 教学依旧是一个全员的、完整的过程, 需要每个学生获得成长。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 提出“协同学习”, 将这种过程描述为“每个学生都会通过同学之间的帮助, 将别人的思考作为踏板达到自己的跳跃”, 其间需要的是同伴之间的互相思考, 更需要将别人的思考内化。让学生再次表演, 看似将时间集中在个别同学身上, 实则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负责, 就是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清晰地展现在每一个学生面前, 让台上的同学感受自己的进步, 台下的同学学会“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而打通各节课的合理安排, 也会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的公平。

四、多维拓展, 放眼可达的美丽境界

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 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 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但是, 课外拓展难以做到和其他课那样放手让学生课后自学。英语的拓展, 是介于课堂和课外的中间缓冲地带, 需要教师的主导存在, 是一种逐步的放手。多维拓展, 在资源选择上要平衡好知识起点、学生能力和长期积累之间的关系;平衡好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我努力的关系;平衡好扩大视野和控制学习时间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平衡好记忆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系。

多维拓展, 是对题材的精益求精, 值得挤进课堂;是对形式的苛求, 值得挤进兴趣;是对意义的追问, 值得挤进记忆深处。例如一首关于“星期”的儿歌, 有丰富的生活背景, 同时, 节奏化的语言, 让星期名词变得更为朗朗上口, 诱使儿童参与朗读、诵读。笔者有意识改编, 让星期名称重复出现, 学生在诗文情境下增加了诵读频率, 提高学习效率。语言的补充, 应该是经典的, 值得孩子收纳并藏在记忆深处, 要体现语言的长远价值。从补充的效果看, 学生喜欢这首儿歌, 并在抑扬顿挫中很享受诵读时光, 可谓学有所得, 学有所乐。而后期的班级诗朗诵比赛, 让更多的孩子有表演的欲望和能力, 也为这样的拓展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上一篇:现代管理理论下一篇:审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