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康复(精选8篇)
创伤康复 篇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院医疗体制也逐渐进行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患者往往希望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康复治疗和服务, 随着这样的需求逐渐升高, 骨科康复日益兴起, 并逐渐构成了康复医学中非常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即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使病患最大程度获得运动系统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并在治疗中尽量避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早日回归社会[1,2,3]。
1 骨创伤患者的功能锻炼及早期介入
对于骨创伤患者的康复治疗而言, 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静养, 同时更需要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在进行功能锻炼时, 需要护士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尤其是在手术过后的2~5d内, 这个时期内, 由于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因而会减少相应的锻炼, 这就需要护士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及时的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 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起到帮助的作用, 根据实际状况调节锻炼时间。而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 并及时的对患者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对正确的动作进行表扬和鼓励, 同时不断加强患者对自身康复的心理信念。对于医疗人员而言,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的进行改变治疗策略, 进行分层次治疗,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但是不可否认, 在传统观念的误导下, 很多患者并没有在手术以后及时的进行康复训练, 主要由于很多患者担心伤口感染, 因而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工作,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保证其与治疗医师很好地配合。这一时期, 就需要治疗师加强巡视的次数, 不断的帮助督促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
进一步强化骨科疾病的治疗技术以及正确的宣传手段, 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加强对急诊情况的处理能力。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就要在接收到骨科患者以后保证其尽快的接受到准确科学的治疗。科学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以后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以后, 只有配合完善的康复训练, 才会促进康复, 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与此同时, 对于康复治疗师而言, 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 提升自己对康复治疗技术的运用水平。为了取得患者的配合, 需要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并且向患者家属讲明康复治疗的科学理念, 并讲述相关的治疗知识, 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康复治疗, 进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2 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心理康复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对于患者康复治疗的认识, 不仅仅包括身体生理方面的康复, 同时也包括患者心理的康复治疗。因此, 在对骨创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 需要治疗师采取合理科学的手段及措施, 不断加强康复治疗的效力, 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治疗障碍, 因此这也是康复治疗师的重要工作。而且康复治疗师以及相关医护人员应该认识到, 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不仅仅是在患者产生心理以及生理问题以后开始的, 而是在患者一进入病房的那一刻开始。在患者进入骨科病房以后, 就需要对其进行引导,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康复治疗。心理康复作为骨科创伤患者必须进行的康复治疗, 也是进行康复治疗的辅助措施以及必要手段。首先, 康复治疗师需要加强与患者的密切交流, 与患者建立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断鼓励患者以饱满热情的态度接受治疗, 并对心理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的作用产生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帮助他们杜绝恐慌的情绪, 从而使他们的心情得到放松, 更加坚定康复的信念, 积极的配合治疗师的工作。其次, 治疗师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获得患者的认可和信任, 加强同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从而更加全面并准确的了解患者的个性以及心理变化, 并根据其身体状态的变化适时的变换治疗方式及手段。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 患者某些运动功能会受到限制, 因而只能在床上休息, 并且持续的周期较长。在这个时期, 治疗医师就需要及时的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以此避免有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对于不同的患者而言, 具有不同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特征, 因而治疗师需要针对患者自身的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康复治疗方案, 而且在治疗初期, 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 向患者以及其家属讲明治疗意义以及作用。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治疗计划,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的治疗进行引导鼓励。在康复治疗的后期阶段, 康复治疗师就需要对患者家属的治疗进行监督, 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康复治疗计划。对于康复治疗而言, 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监控, 并持续的进行康复治疗教育, 同时身体力行, 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
3 骨创伤患者的护理治疗
骨创伤是一种常见骨科病患, 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是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治疗技术以及手段应运而生, 尤其是高压氧技术在骨创伤治疗过程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于骨创伤的护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护理评估, 首先要对患者身体的相关参数指标进行测量监测, 并进行分析研究, 加大患者检查肢体活动能力以及血液循环情况、创伤处的恢复情况。而且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 尤其是提高患者对高压氧治疗技术的了解, 医护人员都有责任进行了解, 积极的促进家属的配合, 并适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收集与患者相关的心理信息, 及时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对于护理措施,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加强患者的心理指导, 加强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 从而促使其更好地接受治疗。这里需要向患者说明高压氧治疗初期出现的身体不适现象, 比如轻微头晕、耳鸣、甚至呼吸困难等。但是这种情况下, 身体内的血液含氧量会是平时的好几倍, 甚至是数十倍, 因而治疗效果更加明显。通过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增强了相关的综合护理措施。在治疗前必须严格的接受医师的检查, 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 才可以进行治疗。如果出现感冒、发热以及其他有关症状, 则不可以马上进行高压氧治疗。而且在进入高压氧舱之前需要告知患者, 不可以携带易燃物品进入高压氧舱, 以防止引起爆炸。但可以带糖果进入, 不可以穿化纤服装避免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加强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测, 首先要仔细检查有关气管插管是否插好, 检查痰液是否已经被抽吸干净;同时检查输液瓶的针管是否在瓶内页面以上, 避免减压时导致气体膨胀将瓶内液体在输液管内压出。此外, 在患者进入高压氧舱以前, 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保证患者安全。再送入舱内的过程中, 可以用平推车送入, 然后使其保持一个有利的姿势, 促进静脉顺利的回流, 同时严密监视患者四肢的血流情况。
入舱以后, 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减轻患者的不适, 想起进行仔细检查和询问, 对舱内的相关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需要进行仔细说明, 不可以随意搬弄舱内的相关阀门以及按钮等, 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同时及时的宣传相关的防止气压伤的相关知识。在加压时需要注意, 需要使用1%呋麻液滴鼻, 然后教会患者进行调压知识技巧讲解, 如果出现不适, 可以通过咀嚼糖果以及增加唾液、加强吞咽和鼓腮动作, 进行调节。在治疗过程时, 需要告诉患者相关的治疗常识和知识, 帮助他们正确的使用吸氧面罩, 同时固定好固定带, 并保证连接面罩的两条软管正确连接, 不可以出现折叠、扭转以及受压的情况。促进患者的顺畅的呼吸, 提高治疗效果。充分做好患者在治疗中可能出现情况的护理准备工作, 并且在进行减压处理时, 要采取保温措施, 防止患者感冒。同时准备好各种引流管以及导尿管等, 而且还要叮嘱画着进行自主呼吸, 避免屏气, 防止出现肺气压伤。
出舱后的处理:在患者出舱完成治疗过程以后, 就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以及呼吸和血压等参数的变化, 尤其是加大患者血液循环情况的检查力度, 保证患者处于利于静脉血液回流的体位, 做好患者不良现象的及时处理。同时嘱咐患者加强休息,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摄入热饮料以及进行热水浴, 以促进体内氮气的排出。但是如果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关节疼痛以及伤口渗血的情况, 就要及时的向主治医师汇报, 并做出及时合理的处理。而且还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 提升患者的饮食水平, 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耐心的指导。医疗人员需要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需求, 不断收集相关信息, 向他们说明高压氧治疗技术的目的以及重要作用, 保证他们坚持完成治疗, 促进他们的早日康复。
4 骨创伤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尽管康复治疗对骨创伤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 导致骨科手术以后的康复治疗较难进行, 康复治疗就是在进行完手术治疗以后的一定时期内, 对患者手术进行维护的方式, 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促进其肢体相关运功功能更好更快的恢复, 因而康复治疗在骨创伤患者的治疗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 在进行完手术以后, 患者的骨折之处进行复位、固定, 但是患者依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 但是长期卧床对患者没有太大的好处, 需要进行适当地身体锻炼, 因而, 患者需要配合医师完成好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骨折处而言, 由于近端的远端肌肉具有收缩能力, 就会造成生物电吸引钙离子的沉积, 这就对骨骼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以及避免出现脱钙。同时, 还可以促进肌肉收缩运动的持续性, 可以起到肌肉促进治疗的效果, 从而避免出现废用性肌萎缩现象。而且通过一定的骨关节运动, 可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促进关节囊的牵伸以及韧带的活动, 从而保证骨关节功能的完全恢复。在管关节创伤出现以后, 随之而来的伤痛治疗也就成为骨创伤治疗的重要一部分, 并且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同时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 结合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方式。因而, 康复治疗并不是局限于一种方式, 而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其中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物理疗法和针灸疗法等。
5 总结
综上所述, 要促进骨关节创伤患者的尽快康复, 实现骨关节原有的所有功能, 就需要治疗师不断加强主动性, 同时强化骨关节康复的相关医学知识, 不断拓展视野, 丰富康复锻炼的方法以及提高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与此同时, 不断加强对相关事项的重视程度, 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完善且科学的指导, 保证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 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云, 王青芳.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15) :2075.
[2]刘春荣, 谢发连.骨科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 2006, 28 (6) :160-161.
[3]刘克敏.骨关节功能康复的新理念[A].创新融合共享—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 (下册) [C].2010.
创伤康复 篇2
2.辽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辽宁·辽阳 111000)
中图分类号:G8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辽阳市田径队专业从事标枪训练的运动员肩部受到的运动创伤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标枪肩”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案,以便更好的为运动训练提供服务。
关键词 标枪运动员 肩部运动创伤 治疗 康复训练
标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力量与技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因为在其动作完成期间伴随有反关节用力,身体的多轴运动,就要求运动员有相当的协调能力和柔韧性。肩部运动创伤是标枪运动员常见的运动创伤之一,尤其是肩袖损伤,发病率高,病期长.治疗困难,若诊断不及时,处理不得当,对运动员的日后训练影响最大,有些运动员是因此伤不得不离开运动场。所以,应该充分注意和积极治疗,以免产生严重的后果。在标枪运动中因错误技术动作和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或柔韧性不足造成的损伤比较常见。为了及早治愈这些损伤,必须找到方便、有效、适合运动员的治疗方法和有利于保持与提高运动能力的康复训练手段,以便更好的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提高标枪运动竞技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标枪运动员肩部运动损伤方面的文章,了解“标枪肩”的有关研究。
(二)专家访谈法
走访有关教练、队医、体育科研人员,了解他们对“标枪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看法。
(三)实践法
通过对多例“标枪肩”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总结出促进“标枪肩”康复的有效手段,使运动员早日摆脱运动创伤的困扰,全力投入训练。
二、分析与讨论
(一)肩部损伤的解剖学分析
肩部主要是由肩关节及其周围的一系列软组织组成。肩关节为球窝关节,关节囊松弛,关节活动范围大。关节囊上方有肩袖以此加强肩关节的上方,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肱骨解剖颈的边缘,其内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面为三角肌下滑囊,关节上举时以此为支点,才能保证关节正常的上举活动。由于标枪训练中需要经常反复进行上举和上肢“鞭打”动作,易导致肩关节上方肩袖与肩关节前上方的肩峰和喙肱韧带反复撞击摩擦,使得肩峰下与关节之间的组织受到损伤,此时关节上举时由于两者相撞会出现疼痛。如果不进行治疗,反而加强进行不当的活动,或者遭受一个外来的暴力,可能把肩关节上方的肩袖组织撞击损伤撕裂,从而演变成肩袖的损伤。此时因为失去了上方的支点,关节上举时肱骨直接与肩峰相撞,因为疼痛无法完成这些动作。如不及时加以治疗,病情迁延不愈,日久甚至引起肩关节周围炎,患侧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关节粘连严重影响运动训练。
(二)检查
1.压痛。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根据压痛部位的大小,可以确定肩袖破裂范围的大小。
2.弹响。肩袖裂口经过肩峰下时则弹响,尤其完全破裂者更为明显。
3.疼痛及活动受限。肩关节外展至一定范围内出现疼痛,导致部分技术动作无法准确完成。
三、治疗与康复训练
(一)手法治疗及拉伸训练
急性期忌用手法治疗,在功能恢复期可在肩关节周围使用穴位点按、拿捏、弹拨、摇肩、牵抖等手法,并配合肩外展及上举被动运动,争取及早恢复肩关节功能。
1.刺激肩部穴位,选取受伤运动员肩井、秉风、肩髃、肩髎、肩贞、天宗及阿是穴,各点按3—5分钟;掌心按揉局部进行放松,按揉时应切实带动皮下组织。
2.病人端坐,术者站在病人背后,一手置于病人的病肩上,另一手的手掌置于病人的同侧肘下;当患者手臂外展向上时,置于病肩上的手用力下压,以阻止胸廓肩胛骨的运动,置于时下的手用力向上推,使病人的手臂尽量往上伸展,如此反复进行20次。
术者面对端坐的病人,一手手掌置于病人病侧肘下,另一手握住病人病侧手腕,将其上肢向外作环形转动,如此反复转动20次。
病人背靠墙站立,并将两手放于自己的头后,术者面对病人握住其正常一侧的肘部,使之靠墙(主要防止病人扭转身子),另一只手握住病人的病侧肘部顺势向墙壁用力下压,如此反复动作20次。
令病人保持第三个手法的位置,将健侧手臂伸直过头靠墙,由术者用手抓住病人患肢的肘关节部,顺势用力朝墙壁推压,如此反复动作20次。
以上4个推拿动作共80次。如病人可忍,应循序渐进,每个动作逐渐增至每次做30下甚至40下,每天1次,14次为一疗程,一般可痊愈。
(二)加强肩部肌肉的力量训练,纠正不良姿势
以加强冈上肌,大圆肌,小圆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的力量为主进行力量训练。通过肩部肌肉的力量保证标技术动作的正确,从而预防创伤进一步加重。
(三)注意防寒保暖
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寒冷湿气不断侵袭机体,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肌肉较长时间的收缩,可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
(四)针对不同个体,辨证施治,采取不同的理疗手段
如,伤病处于急性期或伴有红肿热痛的采用局部冰敷,可以有效降低炎性渗出;伴有明显外伤史的受伤运动员,使用微波进行消炎和促进创伤的恢复;伴有受寒症状的,使用TDP神灯以达到祛除风寒湿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安利.田径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田径.2001(2).
[2] 张英波.投掷标抢项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田径指南.1994.
创伤康复 篇3
1 研究背景
随着医学的发展,不少疾病已逐步得到控制,而机械力所致的创伤却有增无减,已成为人类继心脏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四位死亡原因。尤其在当前形势下,非战争条件下的各类创伤频发,进一步提高创伤的救治水平成了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一项突出而艰巨的任务,而战伤是一种特殊的创伤,虽有其自身特点,但在许多方面与创伤都有共性或相似性,属于创伤范畴。创伤外科学历史悠久,已有比较成熟的救治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新的外科理念和技术如微创外科(minimal invasive surgery,MIS)和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创伤的救治效果,甚至改变了创伤救治的根本理念。而作为与MIS和DCS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说是在MIS和DCS之后更新的FTS理念,应可进一步提高创伤的救治质量,但迄今FTS仍主要在择期结肠手术中应用,严重创伤和感染等急危重症仍为FTS应用的相对禁忌[6],只有极少文献报道了FTS的部分措施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3,7,8,9,10],而FTS所倡导的有些方法即便在创伤救治中已有实际应用,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也是未纳入FTS理念指导下的不自觉行为[11],因此积极探讨FTS在创伤救治中应用的机制、适用性及临床价值等,既是创伤救治的临床需求,也是FTS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有可能将其在理论上提升为创伤救治的新理念,在实践上延伸为创伤救治的新标准,从而使传统的创伤外科救治面貌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2 FTS在创伤救治中应用的机制及适用性
应激决定预后的观点得到了近年研究的证实[12]。应激时机体除释放应激激素,引起内分泌代谢变化外,也会激活炎性反应,导致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从而对患者术后代谢、器官功能及康复速度产生影响。创伤后依损伤程度不同而出现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实质上就是机体对致伤因子所产生的应激性保护性反应,但反应过度,就会给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并发症,影响预后及治疗效果,直至伤员死亡。因此,创伤患者康复是否顺利、迅速,与其创伤应激程度直接相关,尽快消除致伤因素以减轻应激,尽量减少手术及围术期应激对机体的打击,应是创伤救治的原则,而FTS正是以控制围术期应激为核心,基于应激决定外科患者预后的机制,FTS理念可以视为适用于所有外科领域,包括使创伤伤员受益的外科共同法则,目前在胃肠、泌尿、心胸、妇产及骨科等外科专业应用FTS技术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1,2,3],并有可能在更加注重应激的创伤救治中,取得较其他外科疾病更好的治疗效果。
3 FTS将在DCS和MIS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伤救治水平
以腔镜外科、内镜治疗和介入技术为代表的MIS使传统外科所致创伤和应激明显减轻。而严重创伤已对伤者造成巨大打击,如果在此基础上实施复杂困难的手术,创伤和手术二次打击引起的应激同时叠加在患者身上,很可能超出患者的承受极限,导致手术失败,患者死亡,因此提倡DCS理念,首先采用简单手术迅速控制伤情,待生理状态稳定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MIS技术和DCS理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和救治效果,但两者着眼和控制的还只是手术创伤对伤者的打击和应激,而实际上除手术外,包括焦虑、紧张、麻醉、输液、低温、低血糖、疼痛等围术期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和处理手段均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这些看似微小的应激累积叠加后所产生的效应可能不亚于手术本身,并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所以,FTS除提倡手术微创化以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外,还通过优化组合的各种有效措施,更注重控制上述多种因素引起的围术期应激,从这个层面上讲,FTS包含并拓展和延伸了MIS和DCS理念,甚至可以认为FTS是在DCS和MI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外科新理念,理应适用并可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的质量和水平。国内有学者将FTS和DCS同时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和肝癌手术,但在论述FTS与DCS、MIS的关系时,基本上是将其置于平行的层面来同等看待,而未在纵深方向挖掘三者的区别[13,14]。国外文献未见FTS与DCS和MIS关系的阐述,但在不少研究腹腔镜技术在FTS中应用价值的报道中,多数学者把FTS与作为MIS典型技术的腹腔镜手术截然分割[15,16]。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不应该在FTS和MIS间存有困惑,虽然目前的研究尚不能明确MIS于FTS是“锦上添花”还是“纯属多余”,但通过MIS使手术微创化是FTS本身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MIS的FTS方案在理论上更完善,在实践上应该是今后FTS的方向之一[17,18]。
4 FTS方案在创伤救治中的具体应用
创伤(包括战伤)的救治虽有共性规律和原则,一般包括急救及后续治疗,但具体方法依伤情和伤类而异。在创伤后黄金1 h内及时和正确的急救是创伤救治的首要任务,对轻中度创伤的一般急救内容主要是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再损伤和避免细菌沾染,包括伤口止血、包扎、固定、止痛等,其重要目的是减轻创伤应激,可列入FTS范畴。传统观念认为创伤后疼痛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应,只有当患者疼痛较剧烈时才给予处理,而FTS认为疼痛产生的应激性心理和生理反应可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改变,直接关系到伤员的预后,应重视外科患者的彻底止痛。赖红梅等[11]研究发现,有效止痛可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其实已是FTS在创伤救治中的具体应用。严重创伤往往损及重要脏器,并有呼吸或循环障碍,其急救重点在呼吸和循环及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紧急开胸或开腹止血、肋骨骨折固定及手术排除血气胸等均可能是该阶段重要的救治手段,进行损害控制性复苏或机械通气,以及后续确定性手术治疗前后都可以引入FTS新理念和新方法。以下所列出的仅仅是目前在结直肠手术中较为成熟的FTS处置方案于创伤救治的可能应用,这些措施可能并不全部适用创伤个体救治,其可行性及有效性也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只要是在FTS理念指导下,应用了FTS的部分措施,降低了患者的应激反应,使其康复速度加快,预
6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后改善,就可认为是FTS应用的适应证。而且,FTS的具体方案并无固定模式,今后更多经循证医学证明有助减轻应激,加速术后康复进程的手段都可视为FTS措施。
4.1 术前
(1)FTS主张的术前心理辅导和宣教及必要的镇静措施可有效缓解创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将大大减轻心理及因痛苦所致的生理应激,从而提高手术耐受性,改善预后;(2)FTS缩短了传统外科的术前禁食水时间,在准备急诊手术前2 h,如无意识障碍和上消化道损伤等禁忌,予创伤患者口服适量液体碳水化合物或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能缓解患者的脱水、饥饿和口渴,减轻术后因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所致的代谢异常,从而促进术后康复[19];(3)FTS所依据的研究结果提示术前常规肠道准备弊多利少[20],所以在腹部创伤外科救治中,当涉及肠道特别是左半结肠手术时,可在无术前肠道准备条件下进行一期肠切除和肠吻合。
4.2 术中
(1)优化麻醉技术在FTS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病情危急,基于安全、快速考虑,以前麻醉医师多在急危重创伤外科手术时单用全麻,但应避免使用长效麻醉剂和阿片类药,并尽可能采用或加用FTS所推崇的局麻药和局麻技术(如胸段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阻断交感神经对应激的反应,减轻术后肠麻痹,有利创伤患者尽快康复[21];(2)在合适情况下,积极引入腔镜、内镜和介入等现代微创技术,结合尽可能小的切口、少的出血、轻柔操作、爱护组织、锐性分离等,尽量使创伤救治手术微创化,将显著降低手术应激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障碍,有利术后脏器功能的恢复,促进创伤患者术后康复;(3)创伤患者因多种因素易致低温,而低温可明显增加危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因此FTS倡导的术中保温措施有可能使创伤救治效果显著提高;(4)为补充和纠正创伤患者常见的失血、失液和休克,既往从推论的角度给予过量的输血和输液,往往加重应激和心肺负担,加剧组织水肿,延缓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免疫功能,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从而影响创伤术后康复进程,因此,控制输液输血应成为今后创伤救治的重要原则之一[22]。
4.3 术后
尽可能不留置或早去除包括胃管、尿管、引流管、输液及固定装置等,并行硬膜外镇痛或非甾体类消炎药止痛,既可减轻不适和应激,又可为创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创造条件,减轻因长期卧床所致的骨骼肌丧失、肌力降低、肺功能削弱及静脉回流缓慢等。
5 FTS模式对创伤救治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的战争与非战争所致战创伤在伤情及救治难度上都发生了变化,不但发生率高,而且多为合并多脏器伤、严重感染和休克的严重多发伤和复合伤,目前对其的救治质量尚有待提高。创伤的焦点在于应激,应激的程度和控制决定了创伤救治的成败和效果,因此以阻断和减轻应激为核心的FTS新理念有可能拓展成为战创伤救治的新模式,使创伤外科治疗水平明显提高。既要挽救生命,还需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是现代外科的基本策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创伤救治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外科治疗时间长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仍是严重创伤患者救治面临的两大难题,而FTS的本质是促进外科患者术后既快又好的康复。“快”可以加速创伤伤员的救治周期,使伤病员尽快全面恢复,军事和社会意义重大。“好”是指减轻创伤伤员围术期的痛苦,降低治疗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控制伤残率,因此,积极开展FTS技术和理念在战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和研究,既是战创伤救治的临床需要,也是FTS今后的拓展方向之一,有望使目前战创伤救治的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因FTS治疗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医疗机构的床位周转加快,救治能力和效率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利用当前我国相对匮乏的医疗资源,满足非常时期大批量伤员的救治需求。另外,明显降低医疗费用也是FTS的效应之一,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降低战创伤救治的医疗成本和费用,使有限的军费支出发挥出最大效益,将具有更加现实的重大意义。
6 FTS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尽管国内外迄今尚未在创伤救治中明确提出“fast-track trauma surgery”的概念,但现有的少量报道中其实已经可见FTS措施的具体应用及价值,只是还未纳入FTS范畴或在理论上提升至FTS理念。用“fast-track surgery”和“trauma”或“war wound”作为关键词可查及的英文文献不足10篇,而且几乎都集中在创伤骨科方面[3,8,9,10,11],其他战创伤的FTS应用均未见报道。其中,2009年Bail等[23]认为基于新的骨接合技术,“快通道”也适用于脆性或复杂粉碎性骨折等的治疗,从而较为明确地提出了近似的Fast track casualty surgery概念。同年,Andersen等[7]强调了膝关节成形术后加强止痛可以促进术后快速康复。而国内仅刘兴东等[24]在2011年综述了外科新理念(DCS和FTS)在肠道损伤救治中的应用进展,指出了FTS倡导的术后止痛、止吐、早期活动和进食等系列处理可以使肠损伤患者术后得以快速康复,这是唯一同时涉及FTS和损伤的一篇中文文献,因此,FTS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及研究目前几乎为空白。
7 结语
创伤救治十分复杂庞大,具体内容因伤情和伤类不同而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覆盖或适用所有创伤救治的统一或标准方案。笔者只是基于FTS理念的先进性、外科适用的广泛性及其在结直肠外科中已经取得的满意效果,从应用机理、可能方案及临床价值等方面初步论证了FTS应用于创伤救治的可能性,要使FTS成为将来创伤救治的新模式还需大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摘要:加速康复外科(FTS)在结直肠及其他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被证明可显著加速术后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可能彻底改变目前外科诊疗模式的最新外科原则。但FTS当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择期结直肠手术中,尚未将其推广应用到急诊、严重创伤和感染等急危重症中。本文结合文献和作者研究,从应用机理、意义及方案等方面论述了FTS可望拓展创伤救治理论,树立创伤救治新模式和新标准的可能性。
创伤康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 我院共收治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 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中, 男34例, 女26例, 患者的年龄为43~87岁, 平均年龄为 (64.7±3.5) 岁, 病程为3~16 d, 平均病程为 (8.3±2.4) d;观察组中, 男37例, 女23例, 患者的年龄为45~89岁, 平均年龄为 (65.1±3.7) 岁, 病程为5~19 d, 平均病程为 (8.5±2.5) d。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能够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两组均行常规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等, 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应用疼痛控制护理, 其内容包括:
1.2.1 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 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要维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可将一些绿色植物置于室内;护理人员要主动为患者讲解医院环境, 为其介绍主治医师以及责任护士的临床经验和技能水平, 以帮助患者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 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
1.2.2 心理护理:创伤性骨折患者大都存在活动受限情况, 所以很容易伴有紧张、焦躁等心理障碍。要注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全面地掌握其心理状况, 要善于鼓励、安慰患者, 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嘱咐家属要加强对患者的陪伴, 帮助患者一起战胜病痛。
1.2.3体位护理:在临床上, 创伤性骨折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夹板固定或者石膏固定治疗, 会对其舒服度产生影响, 所以要帮助患者选取舒服的体位, 要及时地将软垫垫于患者的受力点部位, 也要注意定时对其进行局部按摩。
1.2.4疼痛护理:可使用物理镇痛方法, 主要是定时协助家属为患者翻身及扣背;可借助于冰袋对患者的局部手术切口进行冷敷, 以改善其疼痛现象;患者的患侧肢体需要适当抬高, 以使其患肢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此外, 也可引导患者进行松弛训练, 方法为取患者的卧位, 然后引导其闭眼静待, 时长一般为3 min左右, 指导其充分吸气后需要缓缓地发力, 同时需要紧握双拳, 这一动作维持10 s之后缓缓地吐气, 然后放松, 以减轻其对疼痛的应激反应。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使用VAS量表[2]评估患者的疼痛, 满分为10分, 得分越低, 情况越好;使用Harris量表[3]评估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满分为100分, 得分越高, 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 两组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多伴有疼痛, 会影响其机体的整体功能, 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 使其难以树立康复的信心。因此, 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护理中, 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疼痛控制护理, 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 使其情绪保持相对稳定, 从而逐步引导其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本研究中, 观察组60例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 其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以及疼痛护理, 通过上述护理内容的应用, 能够有效地减少疼痛的刺激源, 缓解其疼痛表现和不良情绪, 有助于减轻其应激反应, 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 观察组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 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疼痛控制护理的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参考文献
[1]赵艳梅.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25 (6) :237-238.
[2]王红先.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J].现代养生B, 2015, 13 (4) :166.
创伤康复 篇5
关键词:创伤,手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手外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 常导致手部骨折, 并伴有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和皮肤软组织缺损;手部小关节较多, 解剖结构精细复杂, 创伤后手部疼痛、制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瘢痕粘连等都可以导致小关节僵硬[1];并且手部关节协同完成各种精细动作, 一个关节僵硬会直接影响附近关节功能, 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因此手外伤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恢复手部关节功能, 减少后遗症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该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60例数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并与同期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60例进行比较, 探讨统康复对创伤性手关节僵硬的治疗意义,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6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手外伤关节僵硬患者120例, 均为手部掌指骨骨折患者, 其中合并肌腱损伤62例, 合并皮肤缺损27例, 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 合并肌腱损伤者行肌腱吻合术, 合并皮肤缺损者行皮瓣修复术, 术后均石膏制动4周;其中掌指关节 (MP) 僵硬93例, 近指间关节 (PIP) 僵硬51例, 远指间关节 (DIP) 僵硬25例;单个关节僵硬36例, 2个及以上关节僵硬84例。全部患者中, 男82例, 女38例, 年龄22~48岁, 平均 (33.5±6.3) 岁。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作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对照组, 各60例。康复组中, 男40例, 女20例, 年龄23~47岁, 平均 (34.2±6.5) 岁, 单个关节僵硬17例, 两个及以上关节僵硬43例。对照组中, 男42例, 女18例, 年龄22~48岁, 平均 (33.0±7.1) 岁, 单个关节僵硬19例, 两个及以上关节僵硬41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康复组
该组患者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 (1) 牵引治疗。掌指关节伸直障碍的患者进行沙袋牵引, 初始重量为0.25 kg, 然后逐步增加至伤处有肿胀、紧缩感;关节屈曲障碍者行弹力纱布包裹牵引, 使用医用弹力绷带将手部包扎为拳套样, 使近指间关节与掌指关节同时屈曲。上述牵引治疗10~30 min/次, 2次/d, 10 d为1个疗程, 患者出现明显疼痛或不适时停止。 (2) 手关节主、被动功能训练。让患者主动进行手指关节的屈伸活动, 主动屈伸达最大限度后, 行辅助被动屈伸, 缓慢加力, 被动屈伸至患者可承受的最大限度, 停顿5~10后放松, 每次主被动屈伸20个回合, 2~3次/d。以10 d为1个疗程。 (3) 中药熏洗。采用自制中药伸筋草 (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带根全草, 产自湖北, 除去杂质, 洗净, 切段, 干燥) 、海桐皮 (五加科楤木属植物楤木的根皮或茎皮, 产自湖北, 采收后切段, 晒干) 、川椒 (芸香科植物川椒的干燥成熟果皮, 产地四川, 成熟果实, 晒干, 去除种子及杂质) 、木瓜 (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产地湖北, 洗净, 润透或蒸透后切薄片, 晒干) 、红花 (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产地四川, 夏季采摘取管状花, 除去杂质, 阴干或微火烘干) 、丹参 (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云南, 除去泥沙, 干燥) 各6 g加水600 m L, 煮沸, 取药液加醋100 m L, 略微冷却, 取纱布热敷擦洗僵硬关节部位, 约30 min/次, 2次/d, 10 d为1个疗程。 (4) 作业治疗。利用专业训练器具, 如手指功能训练仪、手指训练器进行主动对抗训练, 根据患者恢复程度逐渐增加训练量;日常生活康复训练, 可采用手握乒乓球、木棍训练屈伸能力, 关节功能好转后尝试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采用装卸螺钉、敲击键盘、写字等。 (5) 针对性物理治疗。对于有粘连、瘢痕手关节僵硬行手法关节松动, 配合超声波及音频治疗, 以及红外线照射, 每次30 min, 10 d天为1个疗程。上述康复治疗均在患者耐受范围内进行, 并注意手部血液循环情况, 训练强度以当日感酸胀、轻微疼痛, 次日恢复为限度[2]。
1.2.2 对照组
该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康复指导, 嘱咐患者自行主动伸屈运动, 采用球、钢管、木棒、筷子等进行日常生活锻炼。
1.2.3 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1个月后行手关节功能评价。 (1) 对应指关节总活动范围, 包括主动活动范围 (AROM) 、被动活动范围 (PROM) 。采用指关节量角器测量患者对应指关节总活动范围, 优:指关节总活动范围为200~260°, 或僵硬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多于60°;良:指关节总活动范围为130~200°, 或僵硬关节活动范围增加30~60°;可:指关节总活动范围为100~130°, 或僵硬关节活动范围增加15~30°;差:指关节总活动范围少于100°, 或僵硬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不足15°[3]。 (2) 手关节总体康复疗效评价, 优:创面愈合, 伤指保留, 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良:创面愈合, 伤指保留, 关节功能有轻度障碍;可:创面愈合, 伤指保留, 有瘢痕及粘连, 指关节功能中度障碍;差:伤指保留不全、创面愈合时间长, 有严重瘢痕及粘连, 对应指关节功能严重障碍[4]。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文患者均完成康复治疗3个疗程, 康复治疗后僵硬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僵硬指关节被动活动范围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手关节综合治疗效果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3。
3 讨论
手部功能的实现是由多个关节协同作用完成的, 手外伤的创伤修复过程需要经过增生、机化、粘连过程, 加之长时间的外固定, 容易造成关节囊、韧带挛缩和软组织粘连, 导致关节僵硬[5]。创伤后手部小关节僵硬, 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 给予系统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创伤后关节僵硬多属纤维性关节挛缩, 与骨性疾病导致的关节强直不同, 前者可通过康复治疗恢复功能, 后者必须通过手术治疗[6], 该研究手关节僵硬患者均为创伤后关节挛缩患者。
关节僵硬时, 应尽早开始主动而积极地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以使假硬的关节早日恢复功能, 需要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 首先在早期给予手关节牵引治疗, 防止关节挛缩, 根据患者屈、伸障碍选择牵引方式;然后主被动功能训练, 是关节僵硬主要的康复治疗方法, 其他手段也都是围绕主被动运动功能展开[7]。研究显示手外伤患者术后治疗早期主动遵医嘱进行手指屈伸练习的患者, 术后远期手部关节挛缩的发生率可显著降低[8]。此外, 功能训练要配合专业器械进行作业训练, 按时进行中药熏洗、红外线照射。其中中药熏洗是经临床证实的有效的康复促进手段, 具有舒筋活血、祛风散寒、解痉止痛、活血消肿、通利关节的作用[9]。国内不少研究报道采用中药熏洗加功能训练治疗手外伤性关节僵硬, 结果都能达到较好的功能恢复[10]。国内宗丹等[11]采用手法配合中药熏洗进行手外伤的关节功能恢复, 结果显示3~6个月后手部功能恢复正常者达70%, 功能基本恢复, 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者占20以上, 可见中药熏洗在促进手部功能康复方面确实有较好的效果, 总有效率在90%以上。
该文康复组患者经上述系统的康复治疗3个疗程后, 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范围, 有明显改善, 手关节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 与文献报道相符。该文患者康复治疗后被动活动范围改善效果相对较好, 但其中仍有5例患者, 主动活动范围未见明显增加, 是由于肌腱粘连严重, 仍需要进一步手术松解。而创伤后自行康复锻炼的患者, 主、被动活动范围改善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 手关节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低于康复组。
综上, 骨科手部创伤后关节僵硬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很有必要, 而且效果确切, 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邱秋环.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康复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10) :1334-1335.
[2]田万成, 潘希贵, 潘风雨.手外伤早期功能康复医生指导方法[J].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 28 (3) :245-246.
[3]ZHANG Ying, YUE Shou wei, SHOU Kui shui, et al.Systemic rehabilitation for stiffness of finger joints after hand injury[J].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03, 25 (2) :98-100
[4]周娟, 王长青.康复信息指导在手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8) :155-156
[5]廖毅昌.手外伤术后指关节僵硬的系统康复治疗研究[J].大家健康, 2014, 30 (19) :56-57.
[6]宋彦雷.系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29) :116.
[7]王之庆.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12, 26 (5) :450-451
[8]林屹.手外伤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3) :246-247.
[9]曾昊.中药熏洗对51例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20) :4596-4597.
[10]余诗军, 魏水华, 钟宏丽, 等.护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 (13) :101, 116.
创伤康复 篇6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满意度
手术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式, 但影响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因素较多[1,2]。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治疗态度会影响其对手术的配合程度, 甚至会影响康复效果[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常见外科护理模式, 目前已被证实可促进多种疾病的术后康复[4,5]。本研究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发现其对促进术后康复有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3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 5 例, 女48例;年龄21~54岁, 平均 (44.2±7.9) 岁;骨折部位:左侧59例, 右侧64例;致伤原因:交通伤78例, 高处坠落伤45例。纳入标准: (1) 获知情同意; (2) 均为股骨骨折; (3) 术后意识清楚, 无认知功能障碍。排除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3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61) 和观察组 (n=62) ,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本科常规护理, 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 详情如下: (1) 引领患者入院, 向其及家属介绍医院的设备和功能区域,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及整洁, 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 消化患者的陌生感[6,7]; (2) 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向其讲解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围术期注意事项, 强调术前准备工作对手术效果可能造成的影响[8,9,10]; (3)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了解其负面情绪来源, 通过适当手段缓解其焦虑情绪, 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向与患者进行沟通, 嘱咐家属注意言语, 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1]; (4) 术后待其清醒后, 告知其术后疼痛为正常表现, 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其缓解疼痛[12], 同时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对术后疼痛的感受, 护理人员耐心倾听其叙述, 给予相应术后镇痛措施; (5) 告知患者术后适度训练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康复实例, 帮其建立信心, 积极鼓励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6) 同时传授调节心理的方法, 进一步促进其术后康复, 鼓励患者与病房中的其他患者进行交流, 相互分享康复经验[13]; (7) 嘱咐家属理解患者的术后表现, 强调患者需要家属在精神上给予支持, 避免家属自身的不良情绪影响患者心理状况, 鼓励家属主动关心患者的身心变化, 消除其术后康复期间的孤独感, 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信心。
1.3 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术前焦虑及手术耐受情况, 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VAS) 分析两组术后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 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手术耐受情况判断标准:优, 血糖、血压控制良好, 可积极配合手术;良, 情绪波动较小, 血糖、血压基本得到控制, 可配合手术;差, 情绪较激动, 血糖、血压控制不理想, 在医护人员劝慰下进行手术或拒绝手术。采用本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满分100分, 其中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80~90分为满意, 60~80分为良好, 60分以下为不满意, 满意率=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版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前焦虑及手术耐受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且手术耐受性以优为主, 其手术耐受优良率为95.2% (50/61) , 高于对照组的82.0% (59/62) , 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干预前的VAS评分分别为 (8.45±1.12) 分和 (8.31±1.54) 分, 而干预后的VAS评分分别为 (5.45±0.96) 分和 (2.75±0.65) 分, 两组干预前VAS评分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干预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两组术后干预后的整体康复效果比较 对照组61例患者中整体康复优秀者22例 (36.1%) , 良好者26例 (42.6%) , 不佳者13例 (21.3%) , 观察组62例患者中整体康复优秀者34例 (54.8%) , 良好者24例 (38.7%) , 不佳者4例 (6.5%) , 观察组的整体康复优良率为93.5% (58/62) , 高于对照组的78.7% (48/6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61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者12例 (19.7%) , 满意者19例 (31.1%) , 良好者26例 (42.6%) 和不满意者4例 (6.6%) , 观察组62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者25例 (40.3%) , 满意者23例 (37.1%) , 良好者13例 (21.0%) 和不满意者1例 (1.6%) ,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7.4% (48/62) , 高于对照组的50.8% (31/6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影响其术后康复效果的因素较多, 故应针对性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促进术后康复[1]。多项研究发现,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促进多种手术的术后康复, 如股骨颈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等[14,15,16,17], 同样有研究发现该种护理模式对缓解术前焦虑有较好效果, 故本研究给予创伤性骨折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以期促进其术后康复。
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术前的手术状态优于对照组, 如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较轻, 手术耐受性较优, 这与优质护理模式加强了患者入院后的心理护理有关[18], 同时该护理模式还向患者强调术前准备对手术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因而鼓励患者做好术前准备, 将自己的心理和身体状态调整在最适水平。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 部分患者因术后疼痛而产生较严重的焦虑情况[19], 同时因为术后疼痛而惧怕进行适度训练, 因此缓解术后疼痛对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20]。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的疼痛程度较轻, 表明优质护理服务对缓解术后疼痛有显著效果, 主要原因为该护理模式针对术后疼痛, 采用心理干预及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减少患者对疼痛的关注程度。
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来验证优质护理模式对提高术后康复效果的有效性,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整体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表明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术后康复的效果确切无疑, 主要与其缓解术前焦虑心理, 鼓励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有关。此外, 本研究发现该种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 对于缓解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创伤康复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骨科创伤患者100例, 男50例, 女50例;平均48.7岁。按照患者的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 和对照组 (50例) , 观察组年龄19~54岁, 平均48.3岁;对照组年龄:18~54岁, 平均49.1岁。其中分配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均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均符合截瘫的诊断标准;卧床, 生活不能自理;创伤后均有救治, 生命体征平稳。两组患者的性格、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观察组进行个案管理护理, 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病情及及病病因因、、心心理理状状况况, , 有有无无既既往往史史、、自自理理水水平平等) 并做好记录, 还应根据病情备好必需的医用物品, 如抢救仪器、防褥垫、药物等。整理并制定患者的预见性健康计划。实施一对一的管理方式。出院时定期进行随访。对照组按照截瘫的常规护理, 包括监测生命体征, 按照康复治疗的方案进行;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护理, 并制订康复效果评价标准, 给予健康指导, 直至患者出院。
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生存质量总值及康复依从性。
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16.0,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值、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及康复依从性比较:观察组在生存质量总值、生理维度与心理维度等方面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康复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20世纪80年代末期, 美国护理个案管理委员会 (Commission for Case Manager Certification) 把个案管理的定义为[1]:个案管理 (Case Management) 是一个具有充分合作的过程, 它的实施包括5个部分, 即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和反馈[2,3]。个案管理是一个共同参与的过程, 以明确个体的健康需求, 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
据某国外杂志报告[4,5], 个案管理护理可有效提高创伤后截瘫患者的生存质量, 实施了个案管理护理, 以配合康复训练, 这种医学、心理与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式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奠定了基础, 可以有效地提高创伤后截瘫患者的康复效果。从本文也可以看出, 个案管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作出治疗决策, 减少了医患不和谐的现象。还要求护士与患者建立密切的关系, 随时遇到问题要随时解决, 促进关系的和谐化, 使患者更加信任医护人员, 与医生及康复治疗师的沟通更加顺畅, 康复效果更加明显[6,7]。
同时对于从事个案管理的医护人员也是有要求的。美国护理学会建议[8]:1至少拥有注册护士的专业证书;2有硕士学位者或有高级临床管理技能的人员为佳;3从事者要在生物、护理学等领域都接受过广泛教育, 这样他们才有能力成为最佳的个案管理者, 他们的经验有助于做好临床工作, 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
注:*P<0.01。
参考文献
[1]American Nurses Credentialing Center (ANCC) .Nursingcase managent catalog[M].Washington DC:ANCC, 1998:3-7.
[2]陈玉枝, 邹怡真.台北荣民总医院肿瘤个案管理经验分享[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10 (3) :21-22.
[3]秦静, 陈庆华, 冷珊珊.创伤性截瘫康复护理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J].实用医药杂志, 2011, 28 (3) :50-51.
[4]胡雁, Sellick.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初期生命质量纵向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3, 10 (8) :734-737.
[5]刘学员, 曾荣城, 贺学强, 等.住院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营养状况的相互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 11 (3) :208-211.
[6]陈孜慧, 彭淑昆, 赵旭东, 等.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 (8) :635-636.
[7]秦静, 楚燕萍, 单守勤, 等.关怀照护对创伤性截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8B) :1252-1253.
创伤康复 篇8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疼痛控制护理,术后康复
近年来, 创伤性骨折已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尤其是四肢骨折较为常见,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也给患者精神带来较为严重的创伤[1]。目前对于较为严重创伤性骨折通常使用手术手段进行治疗, 而由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多引起的疼痛是手术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这使患者产生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 还会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造成呼吸、咳嗽及功能锻炼的延迟, 并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2]。因此, 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 疼痛控制对促使患者的骨折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 年8 月-2015 年8 月接受治疗的100 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 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 年8 月-2015 年8 月接受治疗并经X线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创伤性骨折的1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及患者意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国家医学会制定的骨折的诊断标准[3],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获得知情同意权, 术后意识清晰, 可进行正常的沟通, 并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其他系统疾病史或有药物过敏史者。其中骨折发生在单侧肱骨20 例, 单侧前臂18 例, 单侧股骨17 例, 单侧胫腓骨13 例, 双侧前臂12 例, 双侧胫腓骨10 例, 股骨合并胫腓骨10 例。研究组男32 例, 女18 例, 年龄18~82 岁, 平均 (45.8±4.3) 岁;对照组男30 例, 女20 例, 年龄19~81 岁, 平均 (46.3±3.9)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常规检查, 如X线、彩超等, 均接受相同的术前药物和护理。术后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行疼痛控制护理, 疼痛控制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 建立骨折医师、麻醉师及专科责任护理人员的治疗团队。术后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术前既定计划, 开展护理工作。但在全面护理之前, 要先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说明, 并深入沟通, 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 使之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更好配合临床治疗以及护理。 (2) 在饮食方面给予护理,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 给予饮食指导, 叮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粗纤维等食物。同时多食用如芝麻、核桃、香蕉等可促使肠胃蠕动的食物以及有活血化瘀的食物, 防止发生便秘, 加快淤血的散去。 (3) 时刻观察患者的肿胀及镇痛情况并给予护理, 适当辅助患者翻身, 给予伤口冰袋冷敷, 预防髋肿胀及局部出血。叮嘱患者适当抬高患肢, 以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肢体的麻木。同时给予患肢适当的按摩, 以便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 协助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取仰卧体位, 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肌肉放松练习如闭眼几分钟, 患者适当活动锻炼, 拳头逐渐握紧, 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 调理气息, 改善疼痛。 (5) 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 告诉患者术后疼痛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及疼痛发生的原因及如何减轻疼痛, 适当可以播放一些放松性音乐, 以调节患者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使用典型成功的案例安慰和鼓励患者, 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让其深刻认识疼痛干预的必要性及优点, 并告诉家属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 增强患者的配合度。 (6) 在康复过程中, 定期定时了解患者的疼痛及康复训练情况, 结合术前护理计划, 判断是否符合计划内容, 是否需要调整护理内容。同时定期进行质量研究会议, 分析出现的不足及问题, 并提出应对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及伤口肿胀情况、关节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VAS疼痛评分标准:没感觉为0 分;不痛为1~3 分;4~6 分为轻微疼痛;7~10 分为中度疼痛, 睡眠不佳;>10 分为强烈疼痛, 食欲不振, 疼痛难忍。肿胀程度值评定:肿胀不明显为0 cm;轻度肿胀为≤ 1 cm;中度肿胀为1~3 cm;重度肿胀为≥ 3 cm。Harrie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满分为100 分, 其中运动5 分, 畸形4 分, 功能47 分, 疼痛44 分。分数越高, 恢复越好。护理满意度标准:以自制调查表调查, 包括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以及治疗性护理, 满分40 分[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 1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胀及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疼痛控制护理后的肿胀及疼痛评分均明显较护理前降低,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疼痛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均明显较对照组的轻,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交通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创伤性骨折发生率急剧上升。目前在临床上对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类, 前者治疗创伤性骨折后, 疼痛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也是患者最难以忍受的症状, 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则有90% 以上会发生疼痛, 而且术后须配以功能锻炼才能促进患者的恢复[5]。在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疼痛、肢体功能障碍会一直对患者产生影响, 尤其是疼痛会对患者的整体功能或局部功能的恢复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致使患者缺乏耐受性而未坚持进行锻炼[6]。因此, 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控制, 对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 各医院的医疗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知识相对较为缺乏, 在治疗观念方面较为落后陈旧, 疼痛评估不专业, 这就使得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过程中的疼痛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7]。所以进一步加深对疼痛的认识、明确疼痛评估方法、增强并完善疼痛护理技能、规范疼痛治疗原则, 在控制疼痛过程中尤为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忍受疼痛能力的普遍下降, 疼痛控制护理这一概念逐渐清晰, 要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需求和给予心理指导, 并更新疼痛治疗理念, 多模式镇痛给药方法[8]。本研究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了最新的疼痛护理观念进行术后康复护理, 评估了患者护理前后的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 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前后的肿胀值分别为 (3.91±1.31) cm和 (0.59±0.25) cm, 疼痛评分分别为 (7.51±2.66) 分和 (1.39±0.36) 分, 肿胀值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接受疼痛控制护理后的肿胀及疼痛评分均明显较轻,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 共同充分提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施行疼痛控制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肿胀和疼痛程度, 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研究认为, 通过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技术性的镇痛、理疗等方法,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促进新陈代谢、加快骨折伤口的愈合速度[10]。同时, 在评估创伤性骨折康复效果中, 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指标, 也是衡量康复情况最为直接的标准之一[11]。本文中使用疼痛护理, 始终坚持以患者文本的原则, 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气氛, 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 包括饮食护理、镇痛护理及功能锻炼等, 并改善其心理状态, 旨在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并促进骨折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接受护理之后,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评分分别为 (69.05±9.12) 分和 (38.43±1.89) 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 (13.91±1.49) d和 (13.95±2.38) 周,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些结果与以往的报道结果基本相符[12], 提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进行疼痛控制护理, 可明显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节省费用, 加快康复进程, 并且可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