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儿童

2024-10-22

创伤性儿童(共11篇)

创伤性儿童 篇1

1 引言

《金翅雀》是唐娜·塔特的第三本小说, 一经出版就跻身《时代》、英国《经济学家》年度小说并领衔亚马逊年度好书榜第一名, 并于2014年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然而目前对《金翅雀》这部小说的研究尚少, 大多为对故事情节的解读或者主人公的成长的探讨 (岑粤、胡梦梅, 2015;孙小芳, 2014) , 但鲜有人探索导致主人翁经历这些不幸遭遇及他的一些异常行为的原因。

美国学者凯西·卡鲁斯在其著作《沉默的经验》中第一次赋予“创伤”文化含义。凯西·卡鲁斯认为, “创伤”是某些人对某一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的极不寻常的经历, 并且人们对此类事件的反应通常是滞后的, 而且会频繁出现幻觉, 人们自己也无法控制。 (Cathy, 1996) 而童年期发创伤性经历更会深埋在人的内心深处, 被岁月尘封, 一旦遇到特定的环境或场合, 这些陈年旧事会出人意料地左右一个人的情感和命运。Lenore发现有许多明显的特征常见于诸多的创伤性儿童, 如行为障碍、边缘人格、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症、恐怖症、分离障碍、强迫症、惊恐障碍、适应障碍等。经历创伤打击的儿童也会有多种表现, 如思想压制、睡眠障碍、夸大的惊恐反应、退行、对现实的恐惧、故意回避、惊恐发作、易怒、过分警觉等。然而, 不论孩子处于什么状态, 抑或长到什么年纪, 儿童早期心理创伤一般有以下几种特征:视觉或其他感觉的重复回忆或显现;重复行为;特殊的创伤恐惧对人、生活和未来态度的改变。 (Lenore, 1991) 本文依据Lenore的医学发现, 探讨创伤性儿童的四大特征在《金翅雀》主人公西奥身上的体现,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 揭示小说的主题。

2 西奥的创伤性儿童表现

主人翁西奥就是一个典型的创伤性儿童, 生活在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里, 从小受到酒鬼父亲的打骂, 又经历了恐怖袭击, 失去母亲, 沦落成了孤儿等悲惨经历, 对其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小西奥的很多行为动作都展现了创伤性儿童共同的一些心理特征。

(1) 对母亲的回忆

视觉再现, 或者偶然再体验所经历的恐怖性事件是受创伤儿童最常见的特征。部分孩子在受折磨时年纪较小,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识记、存储、回索、视觉记忆系统, 也会有以往事件在眼前重演的感觉。这样的孩子是应用自己的视觉和位置觉记忆, 把他们生活中“最晦涩的一段”表达出来。在母亲去世之后, 西奥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他之前与母亲一起吃过的饭, 最后一次去希腊餐厅, 还有与母亲跑上博物馆台阶时她手上的那把条纹伞, 就连他和母亲在格林尼治村一家普通的意大利餐厅的一顿宵夜都在西奥脑海里转过很多遍。餐厅里那位过生日的老人, 那烛光围成的圆圈和当时那洋溢着平凡幸福的场景, 都成了小西奥埋在心里一辈子反复出现在记忆里的画面。这些和母亲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常让西奥陷入对母亲深深地怀念中, 母亲的不幸罹难是他所经历的最大创伤, 所以母亲的离开带来的创伤始终萦绕着他。“人的思念之情, 怎么能像我对母亲的思念那么深?我那么想她, 真希望自己也能死去;那是一种如有实质的持久渴望, 就像落入水中的人, 迫切需要呼吸到空气一样。” (唐娜·塔特, 2016:73)

(2) 频繁出现的噩梦

孩子经常在游戏或行动方面显现出单次或持续恐吓所造成的影响。行为再现有时十分频繁, 以至于成为明显的人格特质。小西奥因亲身经历了恐怖爆炸袭击, 内心承受着创伤记忆和对于母亲死亡的自责心理, 时常夜半被噩梦惊醒, 这些梦魇带领读者进入他充满创伤的童年。母亲的死为西奥多的人生打上了沉重的烙印, 丧母之伤, 即使成年之后的西奥依然无法完全愈合。梦里的西奥会手脚乱舞, 大喊大叫以至于不得不用药物控制, 从不断被梦魇困扰这一反复性行为可以看出主人翁受到的恐怖袭击以及早年丧母对其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导致主人翁潜意识里不断地重复着这些画面, 而这样的反复行为再现不仅会造成创伤性儿童的心理阴影, 同时会让儿童有睡眠障碍, 影响其身体状态及精神状态。

(3) 对创伤的恐惧

作为恐怖袭击中幸免的孩童, 对经历爆炸瞬间的恐惧和满布尸体及血肉的画面是无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减的。在小说中有这么一个场景, 西奥在爆炸现场借助手机的光寻找电筒时, 看到两块水泥板中间伸出一双手, 那些手指肉鼓鼓、黑乎乎的样子是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 西奥在成年后遇到街上的乞丐朝他伸出一只浮肿、指甲里嵌着黑色泥垢的手仍会骇然后退, 创伤性的孩子有时惧怕平常性遭遇, 如黑暗、陌生人、陌生的物体、独处、外出、食物、动物、车辆。实际上, 这都与其幼年遭受强烈的打击有密切关系, 那一次恐怖袭击的经历, 让爆炸声、血腥味成了西奥心里无法淡化的阴影。

西奥的恐惧还来源于孩提时期多次被抛弃。在西奥还小时, 父亲就抛弃了他和母亲去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这是西奥第一次被抛弃, 但由于酒鬼父亲与他并不亲近, 所以他的离开并未对西奥造成什么影响, 可一场恐怖袭击带走了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 这时的西奥第一次感受到被抛弃带来的恐惧, 成为孤儿的他差点儿被送去寄养。在警方找到他的爷爷奶奶后, 他又一次被所谓的亲人要求住在假日酒店里, 遭到爷爷奶奶的嫌弃。虽然与他们没有感情, 但知道自己是一个不被想要的孩子, 西奥心里不是滋味, 这是西奥第三次被抛弃。后来西奥的父亲因躲避追杀最终醉酒驾驶车祸身亡, 让他又一次失去了亲人, 这一系列的被抛弃对小西奥的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缺少亲情的成长是不完整的, 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抛弃也是导致西奥后来变得堕落的原因之一。

(4) 西奥的消极情绪

对前途心灰意懒, 伴之以人生观的改变是儿童精神创伤后的一种重要特征。对未来失去信心在创伤性儿童中表现尤为突出。西奥的母亲死后, 他“很难回想起, 这个世界除了一片死寂, 还曾有过什么别样的面貌”。 (唐娜·塔特, 2016:79) 在结识了与自己有着类似经历的俄裔男孩鲍里斯后, 精神空虚的西奥开始学会了偷窃、吸毒、酗酒, 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得不到家庭温暖的西奥和鲍里斯自暴自弃, 没有很好的教育, 没有温暖的家庭, 西奥没有对未来的规划, 没有对理想的追求, 每天只有通过酗酒, 吃着从小店里偷来的零食, 偶尔还吸食大麻等毒品来麻痹自己, 从中希求忘却痛苦。

否认及心理麻木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典型症状。尽管在经受单次打击之后创伤儿童也会出现短期的遗忘及否认, 但广泛的否认及心理麻木则与孩子经受的长期折磨关系更密切。在母亲去世后, 西奥“客客气气地接受着所有人的忠告和建议, 脸上挂着呆滞的笑容”。 (唐娜·塔特, 2016:79)

这一麻木的表现还被人夸为成熟懂事, 被认为恢复得还不错。对于一个刚失去深爱的母亲的孩子来说, 这样的反应过于平静, 平静得可怕, 经历了丧母的西奥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 不愿意去学校, 不愿与人有过多的交流, 对他人的回应常常只有“是”或“不是”那么简单, 他将自己的内心封锁了起来, 麻痹自己, 回避谈论, 将创伤深深埋在自己心里, 不与他人提起。

3 总结

小说从艺术博物馆的恐怖袭击的爆炸声中开启故事, 用丰富的情节描写了西奥弃儿般的心路历程, 小说冲突不断, 描绘细致, 通过制造恐怖袭击、到亲人的离开抛弃再到在阿姆斯特丹的堕落生活等细腻的手法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了一名典型的创伤性儿童形象。

参考文献

[1]Cathy, Caruth.Unclaimed Experience:Trauma, Narrative, and History[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2]Lenore, C Terr.童年精神创伤及其影响[J].崔新佳, 译.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1 (8) :223-226.

[3]岑粤, 胡梦梅.《金翅雀》之新历史主义解读[J].海外英语, 2015 (8) :130-131.

[4]孙小芳.爱、生命、艺术——放飞《金翅雀》的迷茫与困顿[J].博览群书, 2014 (7) :83-85.[5][美]唐娜·塔特.金翅雀[M].李天奇, 唐江,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73, 79.

创伤性儿童 篇2

2、建立静脉通路,选择血管宜在上肢,立即开放两条大口径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抽血作交叉配血,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3、留置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如发现病人尿量减少,颜色呈浓茶色,说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肾功能损害,给予加速输液,甚者急查肾功能;如为鲜红色尿液,说明肾挫伤,应该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对症治疗。

4、医嘱严格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药物滴速,避免血压骤变,并随时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滴速;必要时加速输液或加压输血、血浆等,以补充循环血量,纠正灌注不足。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仔细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弹性等,严密监测体温,及时使用降温措施。

6、创伤处理:活动性出血应尽快止血。一般对表浅伤口出血或四肢血管出血,可先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或用止血带方法暂时止血,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对四肢闭合性骨折用夹板或石膏临时固定;检查有无血胸、气胸、连枷胸等,必要时作胸腔闭式引流和胸带加压包扎;检查出血的隐蔽来源,如血胸、腹内出血或骨盆骨折,当怀疑休克是由于内出血引起,就应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紧急手术。

7、保持患者舒适体位,翻身,做好生活护理,使用床栏、约束带,保持肢体功能位,并进行肢体按摩,补充充足的水分。

创伤性湿肺护理 篇3

【关键词】创伤性湿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87-01

创伤性湿肺多为迅猛的钝器伤所致,例如撞击、车祸和坠落及挤压等严重胸外伤时,胸腔骤然缩小,胸腔内压力突然增高,由于外力消除后胸廓回到原来位置,胸腔内产生瞬间负压,使原来损伤区域进一步加重,末稍细小气管和肺泡毛细血管破裂形成水肿、出血。肺间质大量渗出液潴留,末梢小支气管和肺泡发生支气管堵塞,进一步增加呼吸道阻力,引起通气功能障碍,造成缺氧,使肺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更多液体进入肺部,形成换气功能障碍,肺泡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另外胸廓稳定性破坏,胸壁剧烈疼痛,胸部肌肉痉挛,反常呼吸等因素均加重机体缺氧,此时肺静脉氧分压下降,出现呼吸困难,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发绀、咯血或粉红色泡沫痰、血压下降等表现,患者烦躁不安,护士应给予严密的监护及护理,我科自2010年4月-2011年3月共收治了14例创伤性湿肺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4例患者,其中女性5例,男性9例,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车祸10例,砸伤3例,高处坠落1例。本组患者均有呼吸困难、咳血性泡沫痰、发绀、胸闷、胸痛、气促、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的症状.

2 创伤性湿肺的发生机制

2.1肺循环障碍

本组研究对象都有肺循环障碍的征状。经分析肺循环障碍 是湿肺形成的根本原因。强大的外力使悬于胸腔的肺与胸壁相撞,致肺毛细血管广泛受损;加之缺氧,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肺循环致部分肺组织血流淤积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体液渗入间质及肺泡,既减少功能残气量,又阻止肺泡血氧交换加重缺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2.2 气道内和胸内压力改变

在胸部突然遭受撞击、挤压等外力作用后,因胸廓缩小,胸膜腔内压增高可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损伤;而当压力消除,变形的胸廓再次弹回所造成的胸内负压又可引起剪力性肺撕裂伤,致肺组织内毛细血管破裂,肺泡和间质出血、水肿。

2.3 小支气管受阻

胸部创伤后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以及气道分泌物与积血的增加,均可使支气管受阻,引起缺氧及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而对肺通气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加重创傷性湿肺的症状。

3 针对性护理

由于创伤性湿肺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不同,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差异。本组研究对象轻者仅有胸痛、胸闷、气促、咳嗽和血痰等,听诊有散在罗音。而严重患者则有明显呼吸困难、发绀、血性泡沫痰、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听诊有广泛罗音、呼吸音减弱至消失或管型呼吸音。动脉血气分析有低血氧症在胸片尚未能显示之前具有参考价值。其改变约70%病例在伤后1小时内出现,30%病例可延迟到伤后4~6小时,范围可由小的局限区域到一侧或双侧,程度可由斑点状浸润、弥漫性或局部斑点融合浸润、以致弥漫性单肺或双肺大片浸润或实变阴影。经治疗后一般在伤后2~3天开始吸收,完全吸收需2~3周以上

3.1 一轻型创伤性湿肺: 无需特殊治疗,行抗炎及对症治疗,数天内可吸收。

3.2 重型创伤性湿肺: 是引起胸部伤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最常见因素,治疗在于维护呼吸和循环功能以及适当处理合并伤,对于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3.2.1 吸氧:可使用鼻导管或面罩,取半卧位,这一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肺水肿及支气管痉挛,改善低氧血症,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

3.2.2 监护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评估呼吸的频率、深度,注意口唇及肢端有无发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分析各种可能引起心率加快的原因。

3.2.3 保持呼吸道畅通:听诊双肺呼吸音,评估有无痰液,如果有则应及时清除痰液及口鼻腔分泌物。鼓励患者主动的咳嗽排痰,不能有效排痰者,可纤维支气管镜或鼻导管吸痰,吸痰过程中注意患者的面色、口唇、生命体征的变化,评估痰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痰液粘稠时注入生理盐水3-5ml 效果不佳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更有利于清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呼吸功能不全者,尤其对严重的创伤性湿肺伴有低氧及高CO2血症者,应即进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常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方式(PEEP)5-10cmH2O,能有效改善肺泡及肺间质水肿,提高肺顺应性,保证充分的供氧及换气,同时能克服胸壁软化,对浮动的胸壁有固定作用,增加潮气量,可有效防止胸腔缩小及胸廓畸形。

3.2.4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可反映右心房的压力,是判断血容量是否充足的指标之一。测量时应正确定位,零点位置在腋中线与第四肋的交界处,正常值5-12cmH2O。保持导管通畅,避免中心静脉测压导管输血或其他药物如:高钾液、扩管药及升压药等,力求数据准确。

3.2.5 充分有效镇痛:剧烈的疼痛使患者抑制呼吸及咳嗽, 分泌物蓄积,致通气不足,会进一步加重肺水肿,继之发展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特别是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可迅速发展成ARDS,可口服止痛药或利多卡因及强的松龙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止痛。镇痛有利于呼吸及咳嗽排痰。

3.2.6 合理使用激素和利尿药:监测每小时尿量,尿量的观察是最简单而有意义的指标,根据中心静脉压和血压情况使用利尿剂,常用药物为速尿。正常的排尿有力与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患者康复。

3.2.7 肋骨骨折者行胸壁固定:从研究对象的护理情况反映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因胸壁软化产生反常呼吸和纵隔摆动,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其死亡率可达43%-50%。因此,对浮动胸壁有效固定,解除胸内受压,尽快纠正反常呼吸,积极维护呼吸功能,保持气道通畅,尽快使肺复张,实为重要救治措施,伴有血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或剖胸探查止血、修补支气管裂口。

3.2.8 适当增加胶体液输入,避免加重肺水肿。对创伤性湿肺病人补给液体量要进行控制,宜少忌多,一般输液量每天不超过1000~1500ml。输液应以胶体液为主,如鲜全血,血浆,清蛋白,新限制钠盐,提高胶体渗透压,避免加重肺水肿,加速肺水肿吸收。

3.2.9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皮肤护理坚持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有力于疾病的治疗。口腔护理复方氯已定溶液棉球每日两次。尿道口护理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清洁。早预防性用抑制胃酸的药物,以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综上所述,创伤性湿肺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胸部创伤,在治疗和护理上主要及早诊断,积极改善呼吸,抗制感染,减轻肺水肿,合理应用激素及利尿剂,及时治疗合并伤,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措施,贯彻针对性护理措施,实践检验我们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治疗效果好,治愈率较高。

参考文献:

[1] 李兰贵.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1,15(4)∶261~263.

[2] 张宝田.王东.张靖等 创伤性湿肺的X线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4,10(4)∶250~251.

作者简介:

创伤性儿童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4例, 男9例, 女5例;年龄9岁~15岁, 平均12.5岁;直接暴力损伤9例, 双侧髌骨脱位3例, 扭伤5例;均有同侧膝外伤史, 伴膝关节肿胀;体检发现全部病例均存在患侧膝关节肿胀, 浮髌试验阳性, 脱位恐惧试验阳性, 膝内侧软组织广泛压痛。常规进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 未发现明显的内、外翻畸形。患儿伤后主诉多为膝部不适, 乏力, 易跌倒或站起时困难, 均有股四头肌萎缩, 屈膝时髌骨脱向外侧, 伸膝时自动复位[1]。

1.2 手术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Fulkerson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外侧支持带松解, 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三联手术[2], 并行关节清理及自行设计康复锻炼计划治疗外伤性髌骨脱位具有显著疗效, 且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该方法是与国际化接轨的微创化手术技术, 是今后髌骨脱位的治疗方向, 值得推广[3]。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先通过常规前内侧和前外侧入路检查膝关节, 行关节清理。随后从前外侧入路送关节镜, 进行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监控。再随后切开髌骨外侧支持带, 完成松解。最后, 沿胫骨结节外侧缘做一个长约3 cm的纵向切口。皮下分离显露胫骨结节, 从其内侧缘向外侧面做一个斜行截骨, 将骨块沿截骨面向内, 上方各移动1.5 cm用克氏针固定, 完成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术后不制动, 采用石膏托于屈膝15°固定, 1周后开始股四头肌收缩训练, 3周去除石膏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 禁止做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 5周~6周CT示骨折无移位, 6个月后局部麻醉下取出内固定。术后出血较少, 有利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

1.3 结果

本组14例患儿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0.5年~3.0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现象;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伤前的运动水平, 各种功能完全同等于对侧肢体;5例患儿术后早期主诉髌骨内侧存在牵拉感, 3个月后症状减轻, 半年后消失;6例患儿早期外侧支持带松解中术后关节有积血, 给予关节穿刺抽出积血后缓解。

2 护理

1.1 术前准备

术前排除各种手术禁忌证, 做好常规备皮, 完善各种常规辅助检查, 皮肤准备的范围要足够大, 上至大腿上段, 下至足趾, 减少污染的几率。

2.2 术后护理

术后6 h去枕平卧, 禁食, 禁水,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尤为重要。

2.3 患肢局部的处理

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为避免伤口过多渗血, 可行局部冷敷, 冰袋置于膝关节两侧, 减轻水肿程度和疼痛, 以免加重渗血。

2.4 观察患膝疼痛肿胀情况

术前8 h~24 h内均有轻度疼痛, 暂时可不用镇痛剂, 根据部位、程度等找出疼痛原因, 排除并发症, 并注意膝部加压包扎是否引起不适。

2.5 预防感染

术后患肢采用弹力绷带包扎+石膏托固定, 胫骨截骨切口处内置引流管, 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 伤口敷料干燥, 无渗血、渗液,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的变化, 及时记录。24 h引流量<100 mL, 可拔管;术前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伤口及关节感染, 观察伤口渗血及末梢血循环情况, 吸烟病人预防肺部感染。

2.6 疼痛护理

髌骨脱位的患儿, 对疼痛耐受力较差, 常规行口服消炎镇痛药, 疼痛剧烈时加服。止痛效果好则有助于功能锻炼。

2.7 预防并发症

2.7.1 关节腔内出血

多发生术后24 h以内, 一旦发现肿胀或明显疼痛, 污液较多者, 可置管引流。

2.7.2 关节腔内感染

由于手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患儿抵抗能力低或术后处理不当所致。应密切观察患肢皮温、局部红肿等, 注意体温变化。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如有感染, 及早切开引流。

2.7.3 压疮的护理

术后6 h后协助病人翻身、抬臀、预防压疮发生。

2.7.4 关节腔内积液

多在术后3周~6周内自行吸收, 一般不做处理, 如积液过多, 应及时在无菌操作下抽吸或引流。

2.8 康复指导

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早期进行关节活动有利条件是关节内及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有粘连尚未机化, 锻炼可较快恢复。锻炼的原则:早期开始, 循序渐进, 等长和等张, 被动和主动交替进行。术后24 h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膝关节和足趾各关节伸屈运动, 术后2 d~3 d开始直腿抬高运动, 术后1周可轻度锻炼, 术后3周~4周休息时用支具将患肢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 在支具保护下行完全负重, 直腿抬高每日2次, 每次30 min, 被动活动0°~90°。要完全康复, 约需半年时间, 建立康复档案, 定期复诊。并检查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定期回访。

2.9 心理护理

关节镜手术是一项新的微创技术, 患儿及家属对其缺乏了解, 会产生紧张、恐惧和忧郁等负面情绪, 护士术前应耐心且详细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关节镜治疗的必要性和疗效。详细讲解手术目的, 术前准备, 术中配合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向病人及家属宣教关节镜微创技术的优势, 相对于切开手术具有高效省时、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时介绍成功病例, 增强病人信心以配合治疗。

摘要:回顾性分析14例关节镜下行儿童急性外伤性髌骨脱位诊治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联合内侧关节囊和支持带修补缝合术, 总结儿童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关节镜治疗与护理措施。

关键词:髌骨脱位,创伤性,关节镜,儿童

参考文献

[1]张进初, 李动, 曾凡海.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J].临床骨科杂志, 2007, 10 (4) :379.380.

[2]Fulkerson JP, Beckerti J, Meaney JA, et al.Anteromealiul linial lu.brete trensfer without bone gruff[J].AmJ Sports Med, 1990, 18:490.497.

创伤性膈疝28例诊治分析 篇5

关键词 膈疝 创伤性 手术

资料与方法

1995~2006年共收治了28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男22例,女6例,年龄18~61岁,平均37

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8例,塌方压伤3例,刀刺伤2例。伤后30分钟~1年就诊时间不等。确诊时间:24小时内确诊11例,24小时~1周内确诊10例,伤后3个月~1年确诊2例。术前确诊12例,术中诊断10例,其中共误诊、漏诊10例。左侧膈疝27例,膈肌中心腱破裂20例,左侧前肋膈角膈肌裂伤致膈疝3例;右侧膈疝1例。膈疝合并其他脏器损伤25例(90%),合并伤有颅脑伤、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裂伤、肝破裂、脾破裂、肠破裂、肠嵌顿坏死、脊柱骨折、骨盆骨折、腹膜后血肿、四肢骨折等。疝入2种以上脏器26例,疝内容物为胃、横结肠、小肠、脾、大网膜、肝脏等,1次疝入最多的脏器有胃、横结肠、小肠、脾、大网膜等5种脏器。

临床表现:全组患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主要为呼吸循环障碍、消化道梗阻和消化道破裂症状。24例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3例无任何临床症状,通过胸片发现胸腔肠管影。患侧呼吸音减弱20例,胸部闻及肠鸣音8例,腹痛、腹胀、恶心、呕吐12例,有贫血伴胸膜炎体征4例,昏迷伴感染性中毒性休克1例;行胸片、胸部透视、消化道造影24例,确诊16例,漏诊、误诊8例,胸腹部B超及CT 检查10例,确诊8例;入院后误诊为气胸8例,给胸腔闭式引流时,经胸部引流管切口漏出大网膜,胃嵌顿后极度扩张误诊为气胸,闭式引流管戳破胃壁引流出胃液等误治而确诊4例。

方法及结果

手术26例,术前死亡2例,因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中毒性休克死亡,术后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剖胸术23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术中行止血、修补破裂脏器,切除嵌顿坏死的肠管、破裂的脾脏等失活组织,还纳疝内容物,“8”字或褥式缝合,涤纶补片修补膈肌裂口等,25例痊愈出院,治愈率89%,无复发。

讨 论

创伤性膈疝在多发性创伤中的发生率为3%~5%,占胸外伤的0.8%~2.5%[1]。本组左侧隔疝占96.4%,可能与右肝区腹腔位置相对较固定,对右侧膈肌有一定缓冲和保护作用,左侧隔肌相对较薄弱有关。创伤性膈疝多合并严重多发伤、复合伤,或伴有休克等,本组约90%有复合伤,可引起循环和呼吸功能衰竭。

膈疝的症状和体征易被掩盖,本组误诊、漏诊率约35.7%,符合文献报道。易误诊、漏诊的原因:①膈肌损伤早期症状不明显,合并伤较多。②临床医生询问病史或查体、阅片不仔细,仅满足于部分诊断。③未及时进一步行有关辅助检查。④右侧膈肌破裂因为有肝脏阻挡,临床征象不明显,易给人以局限性膈膨升的印象诊断,而造成误诊。

以下情况应考虑到膈疝存在:①第4前肋以下的胸部或上腹部的胸腹部钝、锐器伤,有进行性呼吸困难、临床不能解释的休克和急性血气胸经积极处理后呼吸循环障碍仍不缓解的病例,应警惕膈肌破裂及膈疝发生的可能。②胸部外伤后出现腹部症状和体征,如:肠梗阻、腹膜刺激征;或者腹部外伤后出现胸部症状和体征,如: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或者胸腹外伤体征并存,短时间出现呼吸循环障碍。③消化道不全梗阻症状,而腹部体征不明显,甚至舟状腹、脐左偏。④胸腹部闭合性损伤胸痛并向肩部放射,是膈肌损伤的典型征象。胸部听诊有肠鸣音,排除传导所致,也是其典型表现。⑤X线检查是方便实用、比较直接的检查,包括胸透、胸片、经胃管钡餐造影等,75%隔疝胸部X线检查异常,本组经X线检查确诊16例,常见征象有:胸腔出现含气液平或者“弹簧状”胃肠影象,或密度增高实体脏器影,左膈下胃泡消失,一侧膈肌抬高、膈面模糊等。⑥对怀疑膈肌破裂者,有时X线检查或者胃肠破裂不能钡餐检查排除诊断,还可选用胸腹部B超、胸腹结合部CT检查,表现为横膈肌轮廓中断,膈肌面模糊,对临床诊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也有用胸腔镜检查确诊率高,阳性率100%[3]

治疗的要点:创伤性膈疝一经确诊,原则上只要能耐受手术,均应及时手术。①分清主次,先解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急性心包填塞、进行性血胸、腹腔大出血等。②对同时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左侧膈疝,术前确诊或疑有腹内脏器破裂,需探查腹腔,宜采用胸腹联合切口,虽然创伤大,但避免了单纯腹部探查对胸腔脏器损伤的遗漏。③右侧膈疝,因肝脏防碍手术显露和操作,宜选择右胸切口。④陈旧性膈疝因裂口边缘与疝入脏器及胸腔脏器广泛年连,或者疝入的空腔脏器形成内瘘、坏死、穿孔,宜选用胸腹联合切口,本组1例创伤性陈旧性膈疝因疝环嵌顿,小肠、空肠、胃疝入胸腔后,部分坏死、穿孔、形成内瘘,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效果满意。⑤对严重胸腹部损伤需行剖胸或者剖腹探查时,应常规探查膈肌,避免漏诊及二次手术。⑥术中还纳脏器动作轻柔,避免医源性损伤,膈肌疝环修补时张力不能过大,避免术后复发,可用涤纶补片或者自体组织修补膈肌裂口。

参考文献

1 何奇.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10:537-539.

2 蒋天安,徐启彬,赵君康.外伤性膈疝的超声诊断.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28(6):279-280.

创伤性儿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128例儿童颅脑损伤患者中, 78例为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占50例;患者的年龄在4个月~12岁之间, 其中0~3岁患者有54例, 4~6岁患者36例, 7岁以上的患者有38例。使患者出现颅脑损伤的原因与例数为:高空坠物砸伤或摔伤的患者为60例, 由车祸造成的车祸伤为60例, 打击造成患者损伤的为6例, 其余2例患者造成损伤的病因不明。患者的纳入标准:对患者进行MRI或CT检查, 确诊为颅脑损伤或明确有颅脑损伤史;患者有意识障碍和运动障碍, 第一次住院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年龄在14周岁以下。排除的标准:患者因其他原因住院不到1周;患者有其他中枢神经类疾病, 如颅内感染和精神发育迟滞等症状。患者发生颅脑损伤的原因详细见表1。

1.2 研究的方法

对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康复治疗的时间;康复治疗项目;意识情况;受伤原因;运动障碍类型;治疗效果等进行详细记录。

1.3 评价的方法

(1) 对意识状态的评分:患者年龄在4岁以上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定表, 4岁以下的采用Hahn改良的小儿GCS评分。轻型为13~15分, 中型为9~12分, 重型为3~8分。 (2)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对30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评定, 总共有96例, 占75%。 (3) 治疗效果的评定:治愈的标准: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症状全部消失, 患者的生活能力、语言表达、智力达到了同龄孩子水平。显效标准为:患者意识障碍消除, 其肌力与肌肉萎缩出现明显改观, 肌力>3级;肌张力≤1级;患者的生活能力、语言表达、智力稍等于同龄孩子的水平。有效的标准: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后, 意识障碍的评分提高1分以上, 患者得以改善其肢体活动障碍, 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表达、智力水平与同龄儿童相比较明显落后。无效的标准: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没有得到改善[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2.1 临床情况

本次进行完整的急性期伤后GCS评分资料为100例, 占总例数的78.13%;GCS评分为8.13分;其中重型患者有66例, 占66%。

2.2 颅脑损伤状况

对病患进行MRI或CT检查, 其损伤类型主要为: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颅骨骨折。

2.3 手术情况

46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式, 其中开放性血肿清除手术患者为18例, 12例患者进行了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和去骨瓣减压手术, 10例患者采用了脑内腹腔引流手术, 开发性骨折清创手术为8例。

2.4 并发症

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脑梗死;外伤性癫痫。

2.5 康复治疗情况

患者意识状态。对患者治疗前, 无意识障碍患者74例, 有意识障碍患者54例。其中有44例患者的意识状态恢复到正常, 清醒率为81.48%。运动障碍的类型。主要有四肢瘫;单瘫;双瘫;三肢瘫;偏瘫等。康复介入的时间。进行康复介入的时间平均为15.4d, 最早的为5d, 最迟的为150d。康复住院的时间。患者的康复住院时间为6~140d, 平均住院时间35.6d。

3 讨论

颅脑患者在急性期的病情越严重, 发生致残的概率越高[3]。对患者及时的抢救后, 仍有一些患者存有意识障碍后遗症。在影响患者颅脑损伤康复的诸多因素中, 年龄小和介入时间迟是其主要不良因素。

总之, 对于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颅损伤患者, 损伤程度越重, 病情越复杂, 在进行康复治疗时, 越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监测。大力开展康复治疗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 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4]。

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儿童创伤性颅脑损伤康复治疗的相关因素, 探讨和分析对其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 一共收治了128例相关患者, 回顾并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并对其进行有效总结。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康复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中占据比例较大, 比例为66%;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占42.19%;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主要是以偏瘫为多, 占51.67%;患者在受伤后的1个月内, 主要对患者进行高压氧和运动疗法加之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患者在住院后的苏醒率为81.48%;患者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总有效率为90.63%。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后, 可以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 加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伤患者的年龄越大, 就应该越早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效果也会更加的显著。

关键词:康复,创伤性颅脑损伤,儿童

参考文献

[1]徐慧英, 李爱萍.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 (5) :489-491.

[2]孙广娟.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 9 (3) :232-233.

[3]张海东, 张宝良, 雷平, 等.创伤性颅脑损伤对大鼠海马齿状回区长时程抑制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2011.

创伤性儿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口腔科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应用非创伤性修复术治疗乳牙龋齿的患儿256例。所有患者资料真实、完整, 具有研究价值。具体资料为:男150例, 女106例;年龄2.5~7岁, 平均年龄4.5岁。共计发生龋齿388例, 其中单发龋齿和多发龋齿分别为174例、82例。具体病况为:所有患儿的乳牙龋齿均为浅度或中度, 龋坏程度并未影响到牙尖组织和牙髓, 龋洞直径均为1mm以上, 能保证最小的挖器进入。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非创伤修复术 (ART) , 具体方法为:首先完全切除龋齿周围的软化组织, 然后进行龋洞填充, 最后封闭容易患龋齿的点隙窝沟。手术全程中配合以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术前首先要准备好手术中所要用到的包括口镜、探针、镊子、挖匙、球钻、调拌刀等全部工具, 同时准备好填充用的玻璃离子材料。

术前帮助患儿采取正确的体位, 同时调整手术椅的光源以利于操作。用温和的口气、易懂的语言与患儿交流, 分散其注意力, 安抚其情绪, 消除患儿及家属的紧张心理。

1.3.2 术中护理

术中护士应站在患儿左侧, 以便为医生传递器械, 并在手术过程中及时用吸唾器吸走患儿口中唾液。患儿手术过程中如果感到烦躁、惧怕、焦虑时, 要及时对之进行心理疏导, 或者适当中止手术一段儿时间, 待患儿情绪安定后再继续。手术过程中动作要快, 以避免患儿长时间张口或者延长手术时间。手术全程中, 护士要准备好干燥的棉球, 以便用棉球隔湿, 保证手术过程中牙齿的干燥。备洞结束后, 用75%的乙醇棉球进行窝洞消毒, 随后准备调和填充材料。具体方法为:用调刀将粉末平分为两份, 将液体均匀滴在调和纸上, 保持其直径在1.5cm左右, 加入一份粉末进行均匀调和。待首份粉末调和完成后, 将另一份粉末混合在其中, 用力搅拌至完全混合成团为止。然后用玻璃离子填充器压入患儿窝洞内, 压平并去掉多余的材料。填充完成后, 在牙齿填充物表面涂上凡士林。嘱咐患儿一天内不能够用牙齿咀嚼食物, 并告知其要定期进行复查[2]。

1.4 疗效判定标准

(1) 有效:填充物完整、无磨损, 或者稍微磨损, 术后半年内未继发龋齿; (2) 填充物体脱落或松动, 磨损严重, 需要重新进行填充或者术后半年内继发龋齿。

2 结果

手术过程中, 234例患儿情绪稳定, 比较配合, 手术顺利完成, 另外22例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或者龋齿较重, 手术中哭闹, 后经过医护人员及家长的安抚, 情绪安定下来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儿手术均一次顺利进行。术后半年内进行随访, 388例龋齿中, 334例治疗有效, 有效率达86.1%, 远远高于我院在2010年前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儿童龋齿56.2%的成功率。

3 讨论

痛感及畏惧心理是传统牙科诊疗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患儿的身体和心理的耐受性均较差, 因此在进行牙科手术治疗中一方面要更加注意减轻痛感, 另一方面要注意通过细致的护理工作来安抚其情绪, 减轻其消极心理。

ART是当前牙科临床治疗龋齿的主要方法, 它主要通过使用手用器械来选择性的清除坏掉组织, 不会损伤牙周组织, 而且填充物中能释放铵离子从而硬化牙本质, 放置继发龋齿, 因此手术具有无创性, 患儿几乎感觉不到痛感, 手术过程中也比较容易配合。此外, 在手术过程中, 配合以系统、科学的术前、术中护理, 通过体位和心理护理来帮助患儿消除紧张、惧怕心理, 稳定其情绪,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通过精细的术中护理, 能保证手术的精细化操作, 并兼顾术中患儿的感受, 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本组案例中, 手术成功率便高达86.1%。因此,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龋齿中配合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患儿手术中的配合度, 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提高手术成功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3]。

摘要:目的 研究非创伤性修复 (ATR) 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疗效。方法 案例分析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应用非创伤性修复术治疗乳牙龋齿的患儿256例, 配合以系统的术前术中护理, 观察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均一次顺利进行。术后半年内进行随访, 388例龋齿中, 334例治疗有效, 有效率达86.1%。结论 ATR术治疗龋齿中配合以科学、系统的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患儿手术中的配合度, 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龋齿,非创伤性修复,儿童,乳牙

参考文献

[1]张琼芳.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配合探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27) :5802-5803.

[2]刘海波.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0, 50 (10) :103.

创伤性儿童 篇8

资料与方法

银川市月牙湖生态移民区4 所小学7~12 岁1 793 例在校学生, 男928 例, 女865 例, 共筛选符合ART治疗标准的150例儿童, 接受ART治疗197颗恒牙。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恒牙牙颌面或颊 (腭) 面存在1 个或多个龋洞, 龋洞直径<0.5 mm, 能让最小的剔挖器进入, 龋坏未影响牙髓, 无疼痛史。②排除标准:有牙痛史, 牙髓暴露、存在瘘管, 龋坏过深已累计牙髓或祛除龋坏组织可能深及牙髓者。

研究程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ART充填牙, 操作过程严格按照ART手册规定的标准程序:包括备洞、调拌材料、充填及感染控制等。治疗器械包括:探针、镊子、口镜、剔挖器、棉卷。使用3M易混型玻璃离子充填材料。操作人员为银川市口腔医院预防保健科4名接受过口腔健康调查培训的口腔医师, 并通过标准一次性试验, Kappa值0.91。ART治疗3个月后复查, 复查评价由2组专科医生完成, 每组2人。

ART充填:由口腔医生对7~12 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共筛选符合ART治疗标准的150 例儿童, 用剔挖器挖除软化的牙本质, 龋坏组织尽可能清除, 窝洞清洁干燥后, 将调拌好的3M易混型玻璃离子充填材料置于窝洞内, 嘱儿童2 h内勿用此牙咀嚼。

观察指标:包括4 所小学1 793 例学生恒牙龋病患病率、恒牙龋失补指数及ART充填体完好率。

ART充填复查的评价标准:充填后3个月根据ART手册的评价标准对ART充填体进行评估:0 分:充填物存在, 完好;1分:充填物存在, 边缘轻微缺损≤0.5 mm, 不需重补;2 分:充填物存在, 大面积磨耗, 最深处<0.5 mm, 不需重补;3分:充填物存在, 边缘较大缺损有1.0 mm或更深, 需重补;4 分:充填物存在, 磨耗在0.5~1.0 mm深, 需重补;5分:边缘缺损或磨耗, 大部分或全部脱落, 需重补;6分:充填物不存在, 或做了其他治疗;7 分:牙齿缺失 (任何原因引起) 。记分为0、1、2为成功;其余记为失败。检查者的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1, 检查者的评估标准基本达到一致。

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应用SPSS17.0 软件包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1 793名接受口腔健康检查的学生 (平均年龄9.5 岁) 恒牙龋患状况, 男同学平均患龋率59.7%, 女同学平均患龋率7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各年龄组龋病患病率频率分布:随着年龄增长, 恒牙患龋率逐渐升高, 见表2。

ART充填体的复查:在ART治疗后3个月对197颗ART充填体进行复查, 成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呈负相关 (P<0.05) , 失败率与时间的关系呈正相关 (P<0.05) 。治疗后3 个月ART充填体成功率是94.92%, 见表3。

讨论

在银川市月牙湖生态移民区小学进行恒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发现, 该地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带, 80%的儿童为留守儿童, 平均家庭年收入约3.6万元, 家长对孩子口腔保健意识较差, 儿童恒牙患龋率较高、充填率较低, 当地卫生院没有口腔医疗设备和口腔医师, “看牙难、看牙贵、看牙远”成为月牙湖生态移民区口腔突出问题, 儿童口腔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ART充填技术所需的器械和设备较少, 成本支出较低, 因此, 在不发达地区和农村推行运用ART技术治疗龋病在理论上是切实可行的。基于目前的状况, 在基层口腔医疗设备短缺、口腔医生缺乏的条件下, 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方式向乡镇医生传授口腔适宜技术, 熟悉了解ART技术的相关知识, 他们可以使用ART技术治疗早期龋病并预防龋齿的发生。

摘要:目的:了解银川市月牙湖生态移民区儿童恒牙龋病患病情况及非创伤性充填技术 (ART) 治疗效果。方法:对712岁1 793例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健康教育, 筛选符合ART治疗标准的150例儿童, 利用口腔便携式牙科治疗椅现场进行ART治疗, ART充填后3个月进行效果观察。结果:银川市月牙湖生态移民区儿童恒牙患龋率高于城市儿童 (第三次全国流调) (P<0.05) , 女生患龋率高于男生。经ART治疗后完好率94.92%。结论:生态移民区712岁儿童受交通和经济制约, 恒牙龋病治疗率较低。ART充填技术易于操作, 可应用于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儿童早期恒牙龋病防治。

创伤性儿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56 例, 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 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56 例患者, 进行肺修补术9 例, 肺切除术6 例, 膈肌修补或切除术9 例, 肝、肾、脾切除术16 例, 血管修补术8 例, 气管插管术8 例。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28 例, 男18 例, 女10 例, 年龄16~75 岁, 平均 (42.5±2.7) 岁;从患者致伤原因上来看, 车祸受伤10 例, 高空坠落受伤6 例, 钝锐器打击受伤8 例, 塌方积压受伤4 例;其中伴有轻度休克12 例, 中度休克7 例, 重度休克5 例。对照组28 例, 男16 例, 女12 例, 年龄18~78 岁, 平均 (43.3±2.5) 岁。从患者致伤原因上来看, 车祸受伤11 例, 高空坠落受伤5 例, 钝锐器打击受伤7 例, 塌方积压受伤5 例;其中伴有轻度休克13 例, 中度休克9 例, 重度休克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急诊时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呼吸状况, 解除患者呼吸道阻塞, 改善并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必要情况下在患者胸部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迅速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呼吸道内有无异物或分泌物阻塞, 发现阻塞物应立即清除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若患者器官受到损伤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X线、CT、超声检查, 明确受伤严重程度及合并伤情况, 有针对性的实施手术治疗 ( 开胸手术、开腹手术、开颅手术等) 。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法, 早期、足量、快速补液, 保持患者收缩压在90 mm Hg以上。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法, 迅速为患者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快速注射血浆胶体液500 ml、林格氏液1000 ml, 待患者血压回升到70 mm Hg时将输液速度适当减慢, 并对晶体液的输入量适当进行控制。对两组苏醒情况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 观察患者急诊手术治疗疗效情况。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胸部外伤症状得到彻底消失, 休克状态顺利扭转;有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胸部外伤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休克状态基本得到扭转;无效或死亡:患者胸部外伤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 ( 治愈例数+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 (2) 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主要包括肺部感染症状、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脓胸症状, 并做好记录与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而对照组为75.00%,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3.646,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 对照组为35.71%,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3.606,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3.1 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病因分析

(1) 由于患者心脏或是大血管损伤从而引起失血性休克; (2) 由于患者心脏受到严重挫伤造成心脏排血量下降, 从而导致心源性休克; (3) 由于患者发生急性心包堵塞, 从而导致休克; (4) 张力性、开放性气胸导致纵膈移位, 引起患者循环功能紊乱; (5) 患者室间隔、心脏瓣膜穿孔导致心力衰竭, 引起休克[1]。

3.2 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治疗

患者入院后, 应立即利用X线、CT、超声等进行检查, 明确受伤严重程度及合并伤情况, 特别是创伤面在胸壁心脏危险区域时, 严禁待血压回升后再行手术情况的发生, 减少休克情况出现[2]。开胸探查、插管等操作需同时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合理选用晶体液, 对引起多器官衰竭的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1) 保持呼吸系统畅通。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根据患者严重程度采用环甲膜切开术、纤维支气管镜吸引术、气管切开术等辅助患者呼吸[3]。由于该病患者易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因而治疗时除使用呼吸机外还可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4]。治疗时需遵循适量、短程、静注、递减等原则, 以提高治疗效果[5]。 (2) 抗休克治疗。对该病患者传统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尽早进行液体复苏, 给予患者各种血管活性药物, 帮助患者提升血压[2]。近年来, 医学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延迟复苏效果较好, 特别是对于伴有活动性出血休克的患者, 可在手术前给予患者一定量的电解质溶液、平衡盐, 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 待患者手术结束后再给予液体进行复苏[6]。临床研究表明, 伤后5 min内给予急救措施, 30 min内给予入院急救, 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7]。

本文通过对56 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6.43%) 明显高于对照组 (75.00%) , 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0.71%) 明显低于对照组 (35.71%)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观察组中1 例死亡患者是由于创伤失血性休克, 而对照组7 例死亡患者中, 3 例患者是因创伤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的, 而另4 例患者是因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

综上所述, 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休克复苏方法, 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降低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56例,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28例, 两组均给予急诊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法, 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方法,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休克复苏方法, 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降低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诊手术,重症胸部创伤,创伤性休克,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飞, 常捷芳.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临床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7) :29.

[2]缑丙富.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25例的急诊手术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3) :137-138.

[3]陈华.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30例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院, 2011, 18 (20) :2843.

[4]张烁然.浅析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安全性分析[J].医药前沿, 2015, 12 (7) :238-239.

[5]李潮杰.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4) :99-100.

[6]殷晓红.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手术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2 (30) :218-219.

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护理 篇10

【关键词】外伤性;血气胸;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89-01

多数创伤性血气胸因涉及内脏而伤势严重,死亡率可高达15%~20%[2]。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准确处理是降低胸部损伤病人死亡的关键。有组织的创伤急救护理,一般在第二个高峰实施。现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39例病人采取术前急救护理程序,术后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为19~66岁,平均41.8岁,均为健康受伤。车祸伤16例,刀刺伤14例,钝器伤6例,坠落伤5例,塌方挤压伤4例,摔倒跌伤3例,火器伤1例。血胸8例,气胸6例,其中双侧者4例;合并肋骨骨折32例,连枷胸7例,肺挫裂伤13例,右心室穿透伤2例,膈肌贯穿伤8例,休克13例,肝破裂伤2例,脾裂伤5例,肾胃胰裂伤1例,肾挫伤1例,胸锁关节脱位1例,锁骨骨折3例,肱骨骨折1例,股骨骨折1例。

2 急救护理

2.1物品准备 备好氧气(中心供氧)、胸腔穿刺包、胸腔引流瓶与管、胸带、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简易呼吸球囊与面罩等。

2.2维持循环功能 胸部损伤常引起胸腔积血,特别是肋间血管或胸廓内血管断裂出血,出血量多而急,常在短时间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应立即扩充血容量,快速静脉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是抢救的首要措施[3]。因此必须迅速、及时地建立2条静脉通道,以利快速补充血容量和保证静脉给药。必要时行静脉切开,决不能贻误抢救时机。并根据病情,作加压输液、输血。及时有效地纠正休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及时测量呼吸、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每15~30分钟测量1次,并做好记录。若经输血输液后,仍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呼吸困难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予以留置导尿,观察尿量及尿色的变化。当采取合理补液措施后,成人尿量达到每小时30ml以上,表示抗休克治疗有效。

2.3恢复有效呼吸功能 血气胸患者由于胸腔内有积气积液,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常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严重障碍,必须尽快排出,在抗休克的同时予以胸腔闭式引流,使萎缩的肺尽早膨胀,改善呼吸功能。如果是开放性气胸患者,立即用多层无菌敷料将胸壁的伤口严密包扎,使之变为闭合性气胸。制止反常呼吸,因多根肋骨骨折出现反常呼吸,立即用宽胶布固定胸壁,制止反常呼吸,避免骨折端刺破肺组织。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口鼻腔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改善缺氧状况。胸部损伤后,由于肺通气功能不足,气体弥散功能障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引起呼吸障碍,应立即进行胸腔穿刺,置胸腔闭式引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给氧多采用鼻导管法,流量为2-4L/min,对持续用氧12小时以上,给氧流量1-2L/min[4]。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每隔1~2小时挤管1次,防止血块阻塞管道,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在放引流液时,速度不能过快,一次放液不宜大于1000ml,以免引起患者虚脱,休克加重,纵膈摆动。当引流液排出每小时大于150ml,应考虑到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诊术前准备[5]。协助排痰,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指导患者做有效咳嗽及深呼吸,每隔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如伤口疼痛,予以胸带固定,同时咳嗽时双手按压伤口,必要时适当使用止痛剂,痰液粘稠者可超声雾化吸入后协助咳嗽排痰。

2.4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畅通,引流管要固定好,勿扭曲、受压、脱落,观察水封瓶内玻璃管内水柱波动情况,防止引流管被阻塞。单纯水封瓶引流,玻璃管入水深度尽量保持2~4cm,减少气体排出的阴力。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用水平面标记记录引流量。如引流液为鲜血,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不减者应考虑胸腔有活动性出血。如引流液为乳白色,应考虑有胸导管损伤。观察胸腔内气体排出情况。如肺仍不张,排气管未见有气体排出,可能是引流装置不严密、漏气[6],可用止血钳夹住各段,分别检查。如咳嗽或深呼吸有大量气泡逸出,且水柱波动大,应考虑有肺泡破裂,胸腔内有大量残留气体的可能。

2.5合并症的处置 鼓励患者咳嗽和排痰,以防肺不张。如痰液不易咳出,可用0.9%盐水100ml内加入庆大霉素8万单元、氨茶碱0.25g、α-糜蛋白酶1支超声雾化。胸腔插管患者的疼痛时可将贴靠胸壁处的引流管抬高,给予一般止痛剂,必要时作肋间神经封闭[7]。皮下气肿较轻的患者,取半坐位,用双手轻轻向引流管切口处挤压皮肤,助气体排出,或局部热敷促进皮下气肿吸收;严重皮下气肿者可切开皮肤减压排气。多发性肋骨骨折病人在搬移血气胸患者时,要保護患者的受伤部位,动作要轻柔,勿牵拉扭曲,避免再损伤。用胸带固定胸部,对连枷胸必要时用棉垫和沙袋加压胸围,控制反常呼吸。加强对瞳孔变化、对光反射、腹部压痛、腹肌紧张、血尿等的观察[8],能够及时发现其它的合并伤,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胸部损伤-血气胸[M]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34.

[2] 邵孝珙,外伤性血气胸[M]急诊医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2:289.

[3] 史爱珍,姜梅,王芝;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4:302-303.

[4] 李淑平,血气胸病人的术后护理[J]护理研究,2010,15:1372.

[5] 刘晓光,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16:330-331.

[6] 金文英,创伤性血气胸急诊观察和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6:710-711.

[7] 熊燕,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2008,4:40-41.

创伤性儿童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检查和诊断均符合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诊断标准[3]。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 男26例, 女14例;年龄19~62岁, 平均年龄 (41.2±4.4) 岁;受创时间1~6 h, 平均受创时间 (2.6±0.8)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 高空坠落伤11例, 打击伤7例, 运动伤3例。观察组中, 男25例, 女15例;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 (41.8±4.5) 岁;受创时间1~8 h, 平均受创时间 (2.8±0.9)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 高空坠落伤13例, 打击伤6例, 运动伤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择期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入院后进行输液、吸氧等抗休克措施, 稳定生命体征, 对伤口进行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进行治疗, 入院后快速体检, 若有需要在患者胸部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 开放患者静脉通道, 给予开胸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如下[4]。显效:治疗后休克解除, 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胸外伤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休克缓解, 各项生命体征明显改善, 胸外伤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休克未缓解, 各项生命体征仍然异常, 胸外伤症状无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2.5%, 观察组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脓胸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17.5%, 观察组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多, 交通压力不断增强, 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上升, 导致胸部创伤发生率也显著增高。由于胸部创伤一般较为严重, 因此大部分胸部创伤患者合并创伤性休克症状, 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目前临床上对胸部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进行早期输液, 以最快速度治疗休克为主要原则。但是否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引起临床学者的争议。目前临床认为, 重症胸部创伤造成休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5]: (1) 心脏大血管受到损伤造成大量失血, 引起失血性休克; (2) 心脏受损导致心脏排血量下降, 引起心源性休克; (3) 发生急性心包堵塞引起休克; (4) 胸部创伤引起气胸导致休克; (5) 心瓣膜穿孔等因素引起休克。多数学者认为, 由于上述因素导致休克的发生, 在治疗休克的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排除上述因素再次引发休克症状。而对于开放性创口的患者在来院就诊时, 紧急使用纱布对创口进行封闭是重要措施, 再使用胶带、绷带等对伤口进行包扎, 包扎时注意松紧程度。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2.5%, 观察组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采用急诊手术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 极大恢复了患者生命体征的正常。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17.5%, 观察组明显较低 (P<0.05) 。可见急诊手术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有效解除了引起休克的症状, 抗休克治疗更为有效。而在急诊治疗的同时, 有效改善了患者生命体征, 且术后患者并发症进一步降低, 可能是由于术中改善患者休克症状有关, 保障了患者术后的安全性。因此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积极给予急诊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安全性更高。但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时需要明确适应证[6]: (1) 胸内有明确出血病灶的患者; (2) 主动脉、主气管及气管发生破裂的患者; (3) 有严重肺裂伤的患者; (4) 食管、膈肌破裂的患者; (5) 穿透性胸部外伤患者; (6) 有心包填塞现象的患者等。而对于有心脏大血管创伤的患者不能开展过多检查, 需要尽快实施手术,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7,8]。

综上所述, 对于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应快速进行各项检查, 抗休克的同时尽早进行开胸手术, 是临床救治该类患者的重要手段。

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各40例。其中, 采用择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急诊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2.5%, 观察组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17.5%, 观察组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效果较好, 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手术,胸部创伤,创伤性休克

参考文献

[1]殷晓红.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手术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30) :218-219.

[2]张俊霞, 陈坤峰.急诊手术对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的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 2016, 43 (7) :70-71.

[3]李潮杰.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4) :99-100.

[4]罗军民.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效果评估[J].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 (8) :132-133.

[5]王云, 何勇, 胡杨杨, 等.胸部创伤250例临床诊治[J].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4 (z1) :55-56.

[6]缑丙富.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25例的急诊手术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3) :137-138.

[7]李兵飞, 杨洁, 王桂林, 等.23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手术护理思路构建[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23) :175-176.

上一篇:审美知识下一篇:营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