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气胸(共5篇)
创伤性气胸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 促进了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飞速发展, 建筑工地、交通事故引发的创伤性气胸多发, 在钝性伤中发生率占15%~50%, 在穿透性伤中发生率占30%~87.6%。支气管或肺组织挫裂伤, 气道压力骤升引起的支气管或肺破裂, 肺被肋骨骨折断端刺破, 锐器伤或火器伤穿通胸壁, 伤及肺、气管或食管等称为创伤性气胸, 患者的胸腔内大量积气、积血, 使气管移位, 肺脏被压缩30%以上[1], 胸膜腔的负压消失, 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 严重者将危及生命, 大多数患者因延误时间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助, 护理人员应在抢救休克的同时密切配合医生, 做好准备工作, 引流前后精密细致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 准确记录, 对提高创伤性气胸治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创伤性气胸的治疗虽然发展多年, 但目前闭式引流仍是最主要措施, 目的是尽早排出胸腔内的积血、积气, 恢复、维持胸腔内负压, 促进肺扩张, 使肺及早复张, 恢复肺呼吸和循环功能。我院2012 年4 月—2014 年5 月间收治39 例创伤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 对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 减轻了患者痛苦, 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 年4 月—2014 年5 月收治的39 例创伤性气胸患者, 其中男30 例, 女9 例;年龄16 岁~57 岁, 平均年龄36.5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2 例, 工地意外10 例, 钢筋、钢管刺伤3 例, 工地塌方挤压2 例, 事故车辆挤压2 例;损伤类型为:创伤性气胸30 例, 创伤性血胸2 例, 创伤性血气胸3 例, 肺挫裂伤4 例;发病时间最短4 h, 最长20 d。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肩部放射性痛、严重呼吸困难、惶恐不安、脉搏细弱频数、气促、刺激性咳嗽、发绀和休克等, 患者均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1.2 护理
1.2.1 生命体征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呼吸、脉搏、皮下气肿等情况, 以及肺膨胀情况。详细、准确地记录引流液的量和引流速度, 注意观察液体的性质、量、颜色, 检查引流装置是否通畅、引流量是否迅速增加,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2 基础护理每日护理病房地面用来苏水消毒, 温度保持在18~20 ℃, 湿度≥60%[2],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 每日帮助患者适当变动体位, 患者置管后需要卧床休息, 体弱长期卧床者须预防压疮的发生, 勤翻身、按摩, 加强皮肤护理, 防止护理并发症, 帮助患者安全愉快地度过置管期。
1.2.3 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护士给予必要的疾病知识宣教, 向患者耐心讲解术后的各种注意事项, 解除其因术后疼痛或因插有引流管, 以及对自己伤情的担心等多重思想压力, 稳定患者的情绪。多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 定时协助患者变动适当的体位、勤翻身、叩背, 鼓励患者深呼吸、主动咳嗽、排痰, 刺激咳嗽反射部位, 促使其用力咳痰, 防止发生肺部并发症, 达到充分引流。
1.2.4 疼痛护理由于胸部置管患者其手术切口为胸壁斜侧切口, 胸壁神经受损, 常诉引流管处切口疼痛, 尤以翻身活动、胸管挤压、咳嗽咳痰后为甚, 患者常因坐起翻身, 管道与身体的不同步, 压制、扭曲、牵拉管道, 刺激伤口, 加重疼痛。护士应到患者床前, 勤询问、多沟通, 患者有时因疼痛而不愿合作, 应尽可能提高患者舒适感, 加强对疼痛的认识教育, 减少对疼痛的恐惧感, 疼痛较甚者, 应用止痛剂。患者咳痰时, 护理人员帮助按住胸部的插管部位, 避免因引流管脱落到皮下而导致皮下气肿的发生, 减少因腹压过高引起的疼痛;咳嗽较剧时, 给予镇咳剂, 痰稠时口服化痰药或雾化吸入3 次/d, 20 min/ 次, 吸氧4~8 L/min, 及静脉给药。
1.2.5 体位护理引流不畅多与体位不当有关, 护理人员应每日帮助患者起坐及变换采取利于呼吸及引流液排出的体位, 促使肺扩张, 以利于胸腔内积液排出, 使引流充分通畅, 减少对肺脏的压迫, 影响呼吸功能, 尽早排除胸腔内积液、积气, 避免包裹性积液造成的粘连性胸膜炎发生。完全清醒, 血压、脉搏、呼吸稳定的患者可采取半坐卧位, 该体位有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3], 利于引流的排出并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
1.2.6 引流护理记录每天的引流液量及其性状变化, 酌情X线透视或摄片复查, 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 了解肺膨胀的情况。定时巡视病房, 观察引流情况, 如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时, 应不停地挤压、冲击引流管, 防止血块、纤维絮状物堵塞管道。正常情况下引流量应少于100 m L/h, 正常的引流液性质应自血性逐渐变为血清样, 若出现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 m L, 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性质较黏稠、易凝血的胸腔内活动性出血时可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如使用止血药物以后引流瓶内的引流血量继续增加, 应考虑为大血管结扎线脱落或胸导管损伤所致, 及时报告医师。加强巡视检查患者呼吸音及引流管是否扭曲、折叠、堵塞, 保持引流的通畅与密闭, 根据情况及时处理。在更换引流装置时, 所有物品及操作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防止逆行感染。
1.2.6.1 引流瓶的放置应放置于安全便于观察且较低位置的床下支架上, 以利于引流。在变动体位或搬动患者时, 应先将引流管夹闭, 防止瓶内液体倒流于胸腔。保持每天更换1次引流瓶内消毒水, 更换前必须先临时阻断引流管, 待更换完毕后再重新放开引流管。
1.2.6.2 引流瓶破损、漏气如因意外情况造成引流瓶破损或漏气, 须迅速将橡胶管反折捏紧, 夹闭引流管, 更换新的引流瓶。为防止逆行感染, 应马上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 行深呼吸用力咳嗽, 同时挤压引流管, 挤压时两手要前后相接, 交替进行冲击式地向前端逐段进行用力捏压, 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引流管, 直至胸腔引流瓶无气泡溢出为止[4]。胸管与水封瓶之间的引流系统应确保完全密封, 随时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各衔接口是否紧密, 引流管是否扭曲、破漏、有无松脱和漏气等现象。
1.2.6.3 引流管堵塞根据引流液情况, 每日更换引流瓶1~2 次, 为保持引流管通畅, 应经常挤压引流管或用清洗法排出, 通畅引流, 以免管口被血凝块等堵塞。
1.2.6.4 引流液倾倒每天0:00 倾倒引流瓶内液体, 准确记录流液量, 引流瓶内更换新鲜无菌生理盐水。为避免胸腔与外界相通, 空气进入胸膜腔, 防止气胸的发生, 水封瓶内的玻璃管口末端应插入液面下3 cm~5 cm的位置, 且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 以防液体逆流进入胸膜腔。
1.2.7 营养护理嘱患者多咳痰, 多喝水, 必要时吸痰, 将痰液排出。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如骨头汤、牛奶等, 避免生冷硬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合理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保证营养平衡, 有利于伤口康复。
1.2.8 健康指导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湿润、流通, 避免烟雾及粉尘的刺激, 天气变化时要严防感冒, 多喝水, 化痰润喉, 使痰稀释, 遵医嘱服药, 进行抗炎、化痰、平喘治疗, 防止痰阻塞气道造成生命危险。保持愉快心情, 不大悲大喜, 情绪稳定。拔除胸管后应早期下床活动, 逐步增加活动量, 加强术侧肩关节、手臂的抬举, 早期参加比较轻微体育运动, 之后可逐渐参加慢跑等。
2 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判断, 患者康复治愈出院32 例, 症状明显缓解5 例, 经治疗护理后均顺利出院, 治愈率为94.87%, 余2 例未愈自行出院。在及时优质的护理干预下, 反复气胸、皮下水肿等并发症较少发生。
3 讨论
在外力的作用下损伤、破坏胸膜腔的完整性, 会导致胸膜腔的负压消失, 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 胸腔内积存的血、气会造成纵隔移位及肺受压, 导致伤者休克, 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 严重者将危及生命, 应在抢救休克同时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并加强引流管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术主要是排出胸腔内的积液、积气, 恢复胸腔内负压, 促使肺膨胀, 恢复呼吸和循环功能, 是创伤性血气胸的一种重要治疗措施。该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 通过对患者心理护理, 改善患者的情绪,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各种诊疗;对患者术前术后每一个环节的及时护理都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适宜的护理、正确的康复措施, 不仅保证了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拓业.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ICU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1) :102-103.
[2]张艳.26例创伤性迟发性血胸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5, 3 (9) :826-827.
[3]李宁宁.创伤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0例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14) :3749-3750.
[4]朱捍君.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6) :121-123.
创伤性气胸 篇2
【关键词】 创伤性气胸;临床救治;护理体会
胸膜腔是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不含气体的密闭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pneumothorax)。胸膜腔內积血谓之血胸。急性血气胸是指胸部外伤后所造成的胸膜腔积血、积气。急性血气胸患者外伤后突发性胸痛、胸闷,有时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促、刺激性咳嗽等。同时,易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须及时诊断和治疗,此病严重影响患者体内的呼吸及循环系统。由于创伤性血气胸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现象,且较易发生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等现象,若在抢救治疗中未及时进行观察护理或救治与护理措施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贻误生命。笔者对2008年5月~2011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急诊救治和护理干预,现将材料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患者52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80岁,就诊时间在伤后15分钟~12天。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表现出的病情程度、发生创伤后创实施救治的间隔时间、有无合并其他伤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治方案。休息、观察、止痛、胸带或胸部护板外固定及防肺部感染治疗等保守治疗15例;单纯胸腔穿刺抽气抽液治疗者10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者13例;开胸手术14例。
1.3 护理方法
1.3.1 健康史 询问患者发生血气胸时的受伤经过以及患者自身判断的胸部损伤等情况。
1.3.2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由于血气胸所造成的出血量、出血速度以及患者自身体质不同来判断发生血气胸的程度。成人发生的血胸量0.5升为少量血气胸,0.5—1.0升为中量血气胸,> 1.0升为大量血气胸。患者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气管向健侧移位、听诊呼吸音减低、胸壁有伤口等情况。
1.3.3 护理措施
1.3.3.1 开放性伤患者 患者体外出现开放性伤口,应立刻用大块凡士林纱布、加厚纱布垫在患者深呼气末敷盖创口并包扎固定;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在于迅速行胸腔排气解压,用大号针头在伤侧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刺入胸膜腔,即刻排气减压。患者如需转送,可在穿刺针尾端缚橡胶指套,其顶端剪1 cm开口,制成活瓣排气针,呼气时能排出胸膜腔内气体,吸气时指套塌陷防止气体进入;或将针头用止血钳固定后,在其尾端接上乳胶管,连接水封瓶;若未备水封瓶,将乳胶管末端置入100~200 ml生理盐水的输液瓶内底部,并用胶布固定瓶口以防滑出,做成临时胸腔闭式引流。②给予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必要时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5 L/min;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开放性伤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患者疼痛剧烈时,给予止痛药。
1.3.3.2 供氧 在救治过程中应给予病人输氧6L/min~8L/min,严重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应给予面罩供氧,甚至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给予机械通气。
1.3.3.3 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 选用18号静脉留置针进行上肢大静脉注射。在注射前先进行抽血化验生化、血常规及血型等方面基本内容,然后快速滴注浓度为0.9%生理盐水500ml,务必对急救患者做到快速、足量补液,必要时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同时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
1.3.3.4 快速术前准备 如禁止患者饮水、术前备皮、皮试、注射术前针等,尽早尽快安排手术。
1.3.3.5 监测 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等,避免张力性气胸的发生。
1.3.4 饮食 指导患者增加营养,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饮食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少食或不食含有刺激性食物,适量摄入水分。
1.3.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患者残留在口腔及呼吸道的异物,如血液、呕吐物及痰液等,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等动作,帮助患者肺扩张,如果口腔中的异物不易排出,如痰液粘稠等情况,应利用药物进行清除,如祛痰药等有效药物。对运用上述方法仍不能有效排出异物或呼吸衰竭的患者,应进行气管插管或将气管切开,并进行供氧、吸痰或辅助呼吸。[1]
2 结果
本组治愈52例患者,治愈率为100%,死亡0例,死亡率为0%。对于出现轻微血气胸现象的患者,不必进行过多的医疗处理,患者可以进行自我吸收。
3 讨论
胸外伤并发症中血气胸比较常见,研究报道,胸外伤中约70%以上的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血气胸合并。胸外伤患者引起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胸内大出血,主要出血来源为:大血管或心脏损伤;肺组织损血出血;胸壁血管损伤等。其中大血管或心脏损伤出血比较凶猛,患者在入院前即发生死亡,其他出血相对缓慢,手术时间相对充分。在对患者胸外伤受伤程度未进行准确的判断之前,急救人员应均按严重胸外伤进行医疗救治,并对患者进行及时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病情一旦出现任何变化立即告知医务人员及时对患者病情的变化程度作出正确处理。因此在对待血气胸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及时并严密的观察,如发生变化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对患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救治,防止患者发生休克和呼吸衰竭等危害生命的严重情况,提高治愈率。[2.]
严重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病情往往十分严重,且病情变化迅速。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多伴有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症状,此时病人一旦到诊,医护人员一要确保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胸血回输用物的及时可用;二要对患者进行快速补液以防止病人发生休克,同时快速进行血气胸的术前准备。急诊室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迅速准确的静脉滴注及静脉穿刺、化验血型并配血、吸氧、导尿等,血气胸患者进行手术的术前准备等诸多措施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为及时抢救为重病人赢得宝贵时间。所以,医护人员对待救治护理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救治护理技术及医院具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抢救危重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挽回患者生命的成功有效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 景炳文;急症急救学[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494。
[2] 金文英;创伤性血气胸急诊观察和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6):710-711。
作者简介:徐海燕(1975.4-),河南长垣人,本科,主管护师
创伤性气胸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66例, 女性14例, 年龄为17~62岁, 平均年龄为 (40.18±2.06) 岁。本组80例患者中, 40例车祸伤, 21例摔伤, 13例刀刺伤, 6例其他。其中49例闭合性损伤, 31例开放性损伤。
1.2 护理方法
1.2.1 急救护理:
创伤性气胸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先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若患者出现休克症状, 应及时进行输血、输液。根据患者的病情, 采用适当的方式急救护理:对于出现开放性气胸的患者, 应取纱布包扎受伤部位;对于出现闭合性气胸的患者应对气胸部位进行穿刺抽气处理, 若患者的气胸仍未完全消失, 应常规设置胸腔闭式引流, 控制患者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 对患者进行输血, 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失衡症状。合理使用抗生素, 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1.2.2 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 患者的胸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状况, 易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期间, 应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并予以纯氧吸入。创伤性气胸患者入院期间, 往往无法自行排痰, 护理人员每天应定时对其进行吸痰处理, 并观察痰液的颜色、量等。部分患者伴随出现呕吐症状, 辅助其卧床期间, 应将头部偏向一侧, 避免出现呼吸道堵塞的现象。
1.2.3 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入院期间, 未对创伤性气胸形成系统认识, 且受到疼痛的影响, 容易出现抑郁、恐惧、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治疗期间, 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了解其心理变化, 并进行针对针对性处理。向患者讲解临床检查和临床治疗的必要性, 鼓励其积极接受临床治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1.2.4 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察:
每天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 了解其病情的变化, 若经急救处理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仍未出现好转, 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对于排尿异常患者, 应常规留置导尿管。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 若出现的尿量≤25 m L, 则表明患者的休克症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应及时予以输血。辅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并帮助其翻身, 缓解临床不适感。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患者翻身时, 动作应轻柔, 避免出现引流管脱落的现象。同时,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 尽早鼓励其下床活动, 提高机体免疫力。活动期间, 应把握活动的强度和时间, 若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 应及时停止活动。
1.2.5 加强疼痛护理:
患者在治疗期间, 往往会出现疼痛状况。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 对于伴随剧烈疼痛的患者, 应及时予以镇痛药物缓解其疼痛状况。对于疼痛症状较轻的患者, 可采用聊天的方式, 转移注意力。教会患者正确咳嗽的方式, 即咳嗽期间, 可适当对胸部施加压力, 减少对受伤部位的牵扯。
1.2.6 加强引流管护理:
部分创伤性气胸患者入院后, 需要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辅助患者正常呼吸。进行临床护理期间, 应保证引流管的密封性, 避免外界空气进入。严格无菌操作程序, 每天更换引流口处的敷料。若敷料出现渗湿情况, 应及时予以更换, 降低感染的概率。加强对引流液颜色、流量的观察, 若患者引流量持续3 h均>200 m L时, 胸腔内可能存在出血状况, 应及时告知医师。合理设置引流管, 即引流瓶应低于胸壁, 该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出现受压的现象。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引流情况的观察, 当患者呼吸时未见引流瓶水柱变化, 或咳嗽时引流瓶未见气泡, 则可能出现引流管堵塞的现象,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引流管堵塞的原因, 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对于橡胶管漏气的现象引起的引流异常, 应先对该部位行常规灭菌, 并取透明胶予以封闭处理。待患者的呼吸状况好转后, 可拔出引流管。
2 结果
经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后, 本组80例患者, 30例痊愈, 48例转, 2 例死亡, 护理有效率为97.5%。
3 讨论
创伤性气胸是胸部受伤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由肺部组织或支气管受损引起, 患者入院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呼吸异常、水肿等症状[1]。因此, 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创伤性气胸的急救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 对于出现呼吸异常的患者应及时予以纯氧吸入[2,3]。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保证其引流通畅[4]。本组研究中, 80例患者中, 30例痊愈, 48例转, 2例死亡, 护理有效率为97.5%。因此, 笔者认为, 加强对创伤性气胸患者的急救护理,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学者指出[5], 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急救处理, 能够减少对气管的损伤, 提高救治成功率, 笔者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加强对创伤性气胸患者的急救护理, 能够缓解其呼吸困难症状, 提高急救成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蕊, 翟佳, 王磊.急诊科院前对创伤性血气胸的救治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 :354-354.
[2]王飞娟.创伤性休克患者在监护室的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4) :765-766.
[3]赵小芳.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355-357.
[4]孙梨萍, 周守志.11例创伤性窒息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8) :83-84.
创伤性气胸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治疗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13~64岁,平均年龄(40.62±8.46)岁。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41.93±7.5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将患者麻醉后取健侧卧位,将上臂悬吊给予消毒并铺巾,术中给予单肺通气。于患侧腋中线第6或7肋间作一切口,长度约为10mm,于胸腔镜中放置trocar(10mm),对血凝块及积血及时抽吸,对胸中的出血情况及受损情况进行详细探查,评估需不需要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若患者不存在相关禁忌证,分别于患侧腋前线第3肋间和腋后线第5肋间作一长约10mm的切口作为操作孔。若患者胸廓内动脉、肋间血管或小血管发生出血则给予缝扎止血或电凝止血,若患者脊柱附近的渗血较多,则用海绵压迫止血。若肺裂伤,可对止血部位进行缝合或切除受损组织;若为凝固性血胸,则可将血块取出后用吸引器将积血吸净。之后将胸腔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鼓肺通气,判断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和肺漏气等情况,将引流管放置于观察孔处,置入1条8F中心静脉导管于肺裂伤患者的锁骨中线第2肋间以便引流。
1.2.2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胸手术:术前准备工作同治疗组,做前外侧或后外侧切口,进胸部位选择第4或5肋间,对胸腔进行探查,清除凝血块和抽吸积血,剩下的处理措施同治疗组。当术后1d内的胸腔引流液量<50ml、无气泡溢出、影像学下肺彻底复张,即可将引流管拔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并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组出现术后并发症6例(14.29%),对照组14例(33.33%),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P<0.05)。见表2。
3讨论
胸内大出血是导致胸外伤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主要出血来源为心脏或大血管、胸壁血管、肺组织损伤出血等,其中心脏损伤或大血管出血十分凶猛,在入院前患者即可能死亡,其他出血速度较慢,具有充足的手术时间[2]。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需参考胸腔引流量判断是否需行开胸手术和治疗,一般情况下持续3h胸腔引流量高于200ml/h则进行开胸探查,常会延误手术时间和增加出血量,并且术后仍可能形成血凝块,若不及时处理血胸,则可能引起感染而出现脓胸,开胸手术还存在切口大、损伤明显等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3,4]。
本文主要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如下优点:术野清晰,器械精细,镜头、操作手可迅速进入胸腔,可快速判断胸内脏器受损情况,利于立即施救[5];无需开胸手术,使患者免于经历二次打击[6];手术创口小,基本不会破坏皮下肌层组织结构,术后无明显疤痕遗留[7];不仅能有效清除凝血块和积血,还能彻底止血,可进行全面、无死角地探查[8]。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然而,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设备、手术操作、麻醉技术的要求较高,治疗费用较为昂贵等[9]。
综上所述,电视胸腔镜手术可有效治疗创伤性血气胸,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患者康康复复速速度度,,降降低低术术后后并并发发症症的的发发生生几几率率,,具具有有临临床床推推广广应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84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胸腔镜,开胸手术,创伤性血气胸
参考文献
[1]余捍东,李善平,赵晶,等.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疗效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20(1):116-118.
[2]邱华雄.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4,35(1):68-70.
[3]孙振宇,孟祥宽,范伟,等.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4):637-638,640.
[4]林涌,张奕,陈俊彪.用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230-231.
[5]范位沛.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2):28-29.
[6]李建东.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疗效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4):53-54.
[7]刘武新,余长永.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创伤性血气胸的诊治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3):69-71.
[8]李英涛.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外科开胸术治疗外伤后血胸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4):251-252.
创伤性气胸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创伤性血气胸患者60例, 入选对象均经胸片证明为创伤性血气胸, 且排除了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入选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46.5±2.2) 岁;观察组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 (45.1±3.4)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胸腔穿刺治疗, 即取患侧锁骨中线的第2肋间穿刺, 待常规消毒后需进行局部麻醉, 尽可能地抽取更多气体, 一旦气量>1 000 m L, 可选在隔日继续进行抽气操作。 (2) 观察组采用的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即取患者患侧锁骨中线的第2肋间作穿刺点, 待常规消毒后需行局部麻醉, 并将刺针刺入患者胸壁直达胸膜, 有回液即代表穿刺成功。下一步是置入钢丝, 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伸入胸腔。扩皮后将中心静脉导管沿钢丝导引入胸腔8~12 cm, 然后拔除导引钢丝, 将导管远端缝合固定在胸壁上, 接上空针筒, 约抽500 m L气体后关闭活塞。然后, 需连接水封瓶, 如有气泡溢出, 需将引流管固定于患者胸壁皮肤上。胸管需尽量选择稍粗与较硬的硅胶管, 避免肺复张或者肋间肌出现挤压变形, 对引流效果造成影响。针对气或者胸腔血较多的患者, 需分时段开放胸引管。持续引流时间一般3~5 d, 医护人员需对胸管通畅与引流的情况作密切观察。经检查确认肺复张或残余积液较少的时候, 可拔出导管。
疗效评定:我院对两组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包括: (1) 无效:肺复张加重或者不完全; (2) 有效:气体明显减少; (3) 治愈:肺完全复张。另外, 我院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统计学方法:我院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主要是采用SPSS 15.0软件, 组间比较主要是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且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讨论
近年来, 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其主要原因包括不断增多的交通、工业事故等外创性意外[3]。另外,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创伤性血气胸在胸部损伤中的发生率高达50%~70%[4]。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多伴随血液循环障碍与呼吸不畅, 在进行救助的时候需给予抗休克治疗, 以保持患者正常的循环与呼吸。就创伤性血气胸的治疗手段而言,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原理为利用重力与保持相对密闭, 能够将胸腔内的积气、积液排除, 恢复胸腔的内负压, 促进肺膨胀, 使患者的呼吸与循环功能得以恢复。另外, 胸腔闭式引流也可对患者的肺漏气与引流量进行观察, 有助于判断患者胸腔内是否有继续出血的问题。
本研究数据显示,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与86.67%,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0.00%与16.67%,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创伤性血气胸患者6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治疗, 观察组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与常规胸腔穿刺治疗相比,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中更为安全有效。
关键词:创伤性血气胸,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
参考文献
[1]付景伟, 张秋生.150例创伤性血气胸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 (12) :43-45.
[2]李诚.创伤性血气胸20例临床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 2013, 19 (23) :41-42.
[3]王德昌.创伤性血气胸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8) :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