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创伤患者

2024-09-06

骨创伤患者(精选9篇)

骨创伤患者 篇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院医疗体制也逐渐进行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患者往往希望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康复治疗和服务, 随着这样的需求逐渐升高, 骨科康复日益兴起, 并逐渐构成了康复医学中非常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即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使病患最大程度获得运动系统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并在治疗中尽量避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早日回归社会[1,2,3]。

1 骨创伤患者的功能锻炼及早期介入

对于骨创伤患者的康复治疗而言, 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静养, 同时更需要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在进行功能锻炼时, 需要护士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尤其是在手术过后的2~5d内, 这个时期内, 由于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因而会减少相应的锻炼, 这就需要护士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及时的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 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起到帮助的作用, 根据实际状况调节锻炼时间。而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 并及时的对患者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对正确的动作进行表扬和鼓励, 同时不断加强患者对自身康复的心理信念。对于医疗人员而言,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的进行改变治疗策略, 进行分层次治疗,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但是不可否认, 在传统观念的误导下, 很多患者并没有在手术以后及时的进行康复训练, 主要由于很多患者担心伤口感染, 因而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工作,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保证其与治疗医师很好地配合。这一时期, 就需要治疗师加强巡视的次数, 不断的帮助督促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

进一步强化骨科疾病的治疗技术以及正确的宣传手段, 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加强对急诊情况的处理能力。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就要在接收到骨科患者以后保证其尽快的接受到准确科学的治疗。科学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以后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以后, 只有配合完善的康复训练, 才会促进康复, 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与此同时, 对于康复治疗师而言, 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 提升自己对康复治疗技术的运用水平。为了取得患者的配合, 需要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并且向患者家属讲明康复治疗的科学理念, 并讲述相关的治疗知识, 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康复治疗, 进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2 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心理康复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对于患者康复治疗的认识, 不仅仅包括身体生理方面的康复, 同时也包括患者心理的康复治疗。因此, 在对骨创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 需要治疗师采取合理科学的手段及措施, 不断加强康复治疗的效力, 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治疗障碍, 因此这也是康复治疗师的重要工作。而且康复治疗师以及相关医护人员应该认识到, 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不仅仅是在患者产生心理以及生理问题以后开始的, 而是在患者一进入病房的那一刻开始。在患者进入骨科病房以后, 就需要对其进行引导,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康复治疗。心理康复作为骨科创伤患者必须进行的康复治疗, 也是进行康复治疗的辅助措施以及必要手段。首先, 康复治疗师需要加强与患者的密切交流, 与患者建立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断鼓励患者以饱满热情的态度接受治疗, 并对心理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的作用产生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帮助他们杜绝恐慌的情绪, 从而使他们的心情得到放松, 更加坚定康复的信念, 积极的配合治疗师的工作。其次, 治疗师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获得患者的认可和信任, 加强同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从而更加全面并准确的了解患者的个性以及心理变化, 并根据其身体状态的变化适时的变换治疗方式及手段。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 患者某些运动功能会受到限制, 因而只能在床上休息, 并且持续的周期较长。在这个时期, 治疗医师就需要及时的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以此避免有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对于不同的患者而言, 具有不同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特征, 因而治疗师需要针对患者自身的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康复治疗方案, 而且在治疗初期, 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 向患者以及其家属讲明治疗意义以及作用。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治疗计划,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的治疗进行引导鼓励。在康复治疗的后期阶段, 康复治疗师就需要对患者家属的治疗进行监督, 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康复治疗计划。对于康复治疗而言, 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监控, 并持续的进行康复治疗教育, 同时身体力行, 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

3 骨创伤患者的护理治疗

骨创伤是一种常见骨科病患, 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是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治疗技术以及手段应运而生, 尤其是高压氧技术在骨创伤治疗过程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于骨创伤的护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护理评估, 首先要对患者身体的相关参数指标进行测量监测, 并进行分析研究, 加大患者检查肢体活动能力以及血液循环情况、创伤处的恢复情况。而且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 尤其是提高患者对高压氧治疗技术的了解, 医护人员都有责任进行了解, 积极的促进家属的配合, 并适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收集与患者相关的心理信息, 及时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对于护理措施,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加强患者的心理指导, 加强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 从而促使其更好地接受治疗。这里需要向患者说明高压氧治疗初期出现的身体不适现象, 比如轻微头晕、耳鸣、甚至呼吸困难等。但是这种情况下, 身体内的血液含氧量会是平时的好几倍, 甚至是数十倍, 因而治疗效果更加明显。通过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增强了相关的综合护理措施。在治疗前必须严格的接受医师的检查, 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 才可以进行治疗。如果出现感冒、发热以及其他有关症状, 则不可以马上进行高压氧治疗。而且在进入高压氧舱之前需要告知患者, 不可以携带易燃物品进入高压氧舱, 以防止引起爆炸。但可以带糖果进入, 不可以穿化纤服装避免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加强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测, 首先要仔细检查有关气管插管是否插好, 检查痰液是否已经被抽吸干净;同时检查输液瓶的针管是否在瓶内页面以上, 避免减压时导致气体膨胀将瓶内液体在输液管内压出。此外, 在患者进入高压氧舱以前, 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保证患者安全。再送入舱内的过程中, 可以用平推车送入, 然后使其保持一个有利的姿势, 促进静脉顺利的回流, 同时严密监视患者四肢的血流情况。

入舱以后, 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减轻患者的不适, 想起进行仔细检查和询问, 对舱内的相关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需要进行仔细说明, 不可以随意搬弄舱内的相关阀门以及按钮等, 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同时及时的宣传相关的防止气压伤的相关知识。在加压时需要注意, 需要使用1%呋麻液滴鼻, 然后教会患者进行调压知识技巧讲解, 如果出现不适, 可以通过咀嚼糖果以及增加唾液、加强吞咽和鼓腮动作, 进行调节。在治疗过程时, 需要告诉患者相关的治疗常识和知识, 帮助他们正确的使用吸氧面罩, 同时固定好固定带, 并保证连接面罩的两条软管正确连接, 不可以出现折叠、扭转以及受压的情况。促进患者的顺畅的呼吸, 提高治疗效果。充分做好患者在治疗中可能出现情况的护理准备工作, 并且在进行减压处理时, 要采取保温措施, 防止患者感冒。同时准备好各种引流管以及导尿管等, 而且还要叮嘱画着进行自主呼吸, 避免屏气, 防止出现肺气压伤。

出舱后的处理:在患者出舱完成治疗过程以后, 就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以及呼吸和血压等参数的变化, 尤其是加大患者血液循环情况的检查力度, 保证患者处于利于静脉血液回流的体位, 做好患者不良现象的及时处理。同时嘱咐患者加强休息,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摄入热饮料以及进行热水浴, 以促进体内氮气的排出。但是如果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关节疼痛以及伤口渗血的情况, 就要及时的向主治医师汇报, 并做出及时合理的处理。而且还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 提升患者的饮食水平, 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耐心的指导。医疗人员需要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需求, 不断收集相关信息, 向他们说明高压氧治疗技术的目的以及重要作用, 保证他们坚持完成治疗, 促进他们的早日康复。

4 骨创伤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尽管康复治疗对骨创伤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 导致骨科手术以后的康复治疗较难进行, 康复治疗就是在进行完手术治疗以后的一定时期内, 对患者手术进行维护的方式, 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促进其肢体相关运功功能更好更快的恢复, 因而康复治疗在骨创伤患者的治疗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 在进行完手术以后, 患者的骨折之处进行复位、固定, 但是患者依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 但是长期卧床对患者没有太大的好处, 需要进行适当地身体锻炼, 因而, 患者需要配合医师完成好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骨折处而言, 由于近端的远端肌肉具有收缩能力, 就会造成生物电吸引钙离子的沉积, 这就对骨骼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以及避免出现脱钙。同时, 还可以促进肌肉收缩运动的持续性, 可以起到肌肉促进治疗的效果, 从而避免出现废用性肌萎缩现象。而且通过一定的骨关节运动, 可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促进关节囊的牵伸以及韧带的活动, 从而保证骨关节功能的完全恢复。在管关节创伤出现以后, 随之而来的伤痛治疗也就成为骨创伤治疗的重要一部分, 并且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同时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 结合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方式。因而, 康复治疗并不是局限于一种方式, 而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其中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物理疗法和针灸疗法等。

5 总结

综上所述, 要促进骨关节创伤患者的尽快康复, 实现骨关节原有的所有功能, 就需要治疗师不断加强主动性, 同时强化骨关节康复的相关医学知识, 不断拓展视野, 丰富康复锻炼的方法以及提高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与此同时, 不断加强对相关事项的重视程度, 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完善且科学的指导, 保证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 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云, 王青芳.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15) :2075.

[2]刘春荣, 谢发连.骨科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 2006, 28 (6) :160-161.

[3]刘克敏.骨关节功能康复的新理念[A].创新融合共享—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 (下册) [C].2010.

骨创伤患者 篇2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创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开放式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就其感染情况、炎症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且观察组患者感染情况、炎症反应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创伤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并通过术后营养支持、皮肤护理、患肢护理及引流管护理,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减少痛苦,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骨创伤;创面护理;炎症反应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38-01

骨创伤往往发生在外伤中,外伤时骨折块穿出肢体或在开放性骨折清创时失活骨被清除。出现骨创伤后骨折端移位可能使患者的患肢外形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针对骨创伤造成的创面,通常一期难以愈合,因此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得到较多关注[1]。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骨创伤患者60例,行不同的创面治疗手法,就两者的疗效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创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CT扫描确诊为骨创伤。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8-65岁,平均(36.4±4.7)岁,观察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10-63岁,平均(35.8±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放式引流。首先对患者骨创伤创面进行清理,将创面的脓液、坏死组织处理干净后行常规开放式引流。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术。首先,根据创面情况给予清创换药,清理疮腔及其坏死的皮肤组织,如果有渗出液要及时更换敷料,同时要时刻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手术时,打开创面并彻底清洁,根据创面的大小裁剪出VSD敷料,将VSD敷料覆盖会填充清创后的创面后,要保持其与创缘皮肤连接处的间断缝合,并用半透膜将其外表面覆盖。最后,放置Y型接头负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2]。

1.3 观察指标

良好:护理7d后患者创面减少,发现肉芽组织形成,无并发症发生。良:护理7d后创面面积有所减少,深度也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创面未愈合甚至恶化,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及炎症反应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感染2例、1例出现炎症反应,不良总发生10%,对照组治疗后3感染例、3例出现炎症反应,不良总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3.9216,p<0.05)。

3 讨论

针对骨创伤后创面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该领域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纱布覆盖创面来进行治疗,但因纱布覆盖极易被浸湿,以此也增加了患者创面感染的几率。而开放式引流又因引流孔数目的限制,引流管无法与引流腔紧密的接触,致使渗出液聚集,造成引流管堵塞[3]。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突破了开放引流的多种弊端,利用半透膜材料、三通接头及负压源等材料,运用在骨创伤患者创面治疗中取得了广泛关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且观察组患者感染情况、炎症反应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显然说明,VSD应用在骨创伤创面的治疗中效果较好。另外,针对术后患者创面的封闭和愈合情况,要保持适当的负压,如果负压过小则起不到引流的作用,负压过大则可能引发出血、低蛋白血症,影响创面的愈合。引流期间,随时检查创面敷料情况,如出现敷料鼓起、不见管型等情况则说明负压不足,要及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存在问题,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医师。VSD术后如护理不当可能引发创面延迟愈合、窦道、创面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敷料,确认是否存在异味,如發现有黄色液体或暗红色液体渗出,并伴有异味要则说明创面有可能已经感染。此时要行局部冲洗,以500ml无菌生理盐水和160000U庆大霉素加4000IU糜蛋白酶与250ml甲硝唑注射液混用进行冲洗[4]。

综上所述,针对骨创伤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并通过术后营养支持、皮肤护理、患肢护理及引流管护理,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减少痛苦,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勃.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探讨[J].延边医学,2015,16(7):278-279.

[2]张琳琳.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体会[J].医药与保健,2015,22(3):138-138.

[3]唐志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118-119,122.

骨创伤患者 篇3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43岁, 因颈部疼痛、四肢无力、感觉运动丧失于2010年1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不升, 脉搏58次/min, 呼吸18次/min, 血压101/61 mm Hg, 意识清楚, 有轻度呼吸困难, 双上肢活动无力, 手指感觉麻木, 双乳头平面以下感觉运动丧失, 颈后软组织水肿, 颈5, 6棘突压痛阳性;双上肢肌力2级,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0级, 尺侧感觉丧失, 桡侧感觉减退, 双腕双手感觉运动消失, 腹壁及提睾反射未引出, 肛门括约肌反射消失, 双下肌肌力0级, 膝腱、跟腱反射消失, 生理反射未引出, 病理征阴性。X线片检查示C6骨折脱位伴全瘫。入院后立即给予颌枕带牵引, 静脉输入脱水剂、止血剂、抗生素。经充分术前准备于2010年1月11日在全麻下行C6骨折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术后神经症状未缓解, 于1月12日遵医嘱给颈肩部予以骨创伤治疗仪磁疗和中频脉冲治疗。磁场强度2档, 治疗处方选定1号, 脉冲强度5~6档, 每次40 min, 每天1次, 以有效促进水肿的吸收, 起到镇痛作用, 加速骨痂生成, 促进骨愈合。1月25日遵医嘱给双下肢予以骨创伤治疗仪磁疗和中频脉冲治疗, 磁场强度4档, 治疗处方选定2号, 脉冲强度8~9档, 每次40 min, 每天1次, 用于治疗运动损伤。在治疗的第23天, 治疗完毕50 min, 磁头接触皮肤部位见月牙状 (磁头形状) 深Ⅱ度烧伤, 遵医嘱局部涂烧伤灵软膏, 保护水疱和保持创面干燥, 于3月11日结痂脱落痊愈。

2 讨论

骨创伤治疗仪是仪器输出幅频变化的调制电流, 通过电磁耦合器产生调频、调幅交变的脉冲电磁场, 磁力线穿透皮下组织和骨髂, 在人体内产生感应电流, 改变细胞膜电位, 降低血液黏滞度, 增加组织的通透性, 促进水肿的吸收;抑制炎症递质的致炎作用;降低神经末梢反应性, 对中枢神经有镇痛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修复损伤的微血管, 增加骨膜供血, 促进骨膜细胞的分化, 向成骨性质细胞转化, 加速骨痂生成, 促进骨愈合。该治疗仪治疗过程中磁头温度为40℃左右, 有治疗过程无创伤、无副作用、使用简便、患者无痛苦等优点, 是骨科、康复科、理疗科等科室常备设备, 适用于骨折、骨创伤术后的消肿、消炎、镇痛, 可促进骨愈合, 也可用于治疗运动损伤、骨不连、骨延迟愈合、髌骨软化、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

该患者为高位截瘫患者, 在脊髓损伤的情况下, 除有感觉、运动和反射障碍以外, 还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汗腺活动的异常[1]。患者皮肤弹性差, 痛觉、温度觉、触觉功能障碍, 加之皮肤散热功能障碍, 因而导致局部皮肤烧伤。

因此, 建议为高位截瘫患者使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时, 应适当缩短治疗时间, 增加使用次数, 同时保持适当距离, 勿直接接触皮肤, 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勤观察, 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骨创伤患者 篇4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络骨康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观察2组疗效评定的百分法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疗效百分法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05)。治疗组优9例,良23例,中8例,差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优3例,良18例,中17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活络骨康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病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活络骨康丸;辛伐他汀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Huoluo Gukang Wan(活络骨康丸)

combined with simv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Methods:Eighty cases of 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vastatin,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Huoluo Gukang Wan based on the treatment for the control group.The course of treatment for the two groups was three months.After treatment,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ercentag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P < 0.05),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In the treatment group,9 cases were excellent,23 cases were good,8 cases were not so good,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In the control group,3 cases were excellent,18 cases were good,17 cases were not so good,2 cases were bad,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0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Huoluo Gukang Wan combined with simvastatin has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 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hogenetic condition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Huoluo Gukang Wan(活络骨康丸);simvastatin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临床上常见的致残率较高的骨关节疾病,病因主要是长期过度应用激素、饮酒等引起股骨头血液循环中断或受损[1-3],导致骨细胞、脂肪细胞、骨髓造血细胞等骨的活性成分不同程度地死亡,并且坏死与修复同步进行,使股骨头坏死区内力学强度逐渐下降,继而引起股骨头塌陷[4],最终发展到严重的骨关节炎,影响髋关节的功能。目前为止,NONFH治疗难度较大,致残率高,最终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在早期或中期阻止或扭转病情发展,会避免后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本文采用活络骨康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中期NONFH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就诊的NONFH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32~61岁,平均(43.0±6.8)岁;病程1.5~5.4年,平均(3.3±1.3)年;

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Ⅰ期

nlc202309081901

3例,ⅡA期6例,ⅡB期17例,ⅡC期10例,ⅢA期2例,ⅢB期2例;服用激素者16例,酗酒者18例,服用激素兼长期酗酒者4例,原因不明者2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3~61岁,平均(42.8±6.1)岁;病程1.6~5.2年,

平均(3.2±1.1)年;ARCO分期:Ⅰ期3例,ⅡA期7例,ⅡB期15例,ⅡC期12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服用激素者17例,酗酒者16例,服用激素兼长期酗酒者4例,原因不明者

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ARCO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ARCO分期为Ⅰ~ⅢB期;

②治疗前4周及治疗期间未用其他治疗措施;③患者知情同意并能按时复查;④临床治疗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者;②合并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或血液病者;③有精神疾患等不配合检查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28),每次10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服用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络骨康丸(郑州市骨科医院院内制剂,豫药制字Z20120433),每次6 g,每日3次,口服,30 d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每隔3个月复查X线和(或)MRI进行疗效观察,治疗及观察期间注意避免影响NONFH病情发展的因素,如饮酒、糖皮质激素口服和负重活动等。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百分法)草案[6],临床评价占整个百分法的60分,其中X线评价40分,髋关节功能18分,疼痛25分,髋关节活动度17分。评定标准:优,≥90分;

良,75~89分;可,60~74分;差,< 60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治疗后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百分法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轻度腹泻2例,轻度饱胀感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出现轻度腹泻2例,恶心1例,轻度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所有症状未经特殊处理继续用药,1周后症状基本消失。

4 讨 论

NONFH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多发于青中年,病因复杂多样,如激素、酒精等。发病机制是血液流变学异常、血脂紊乱、血液高黏度等因素使股骨头血流灌注减少,细胞缺氧形成骨内高压,脂肪微粒栓塞,从而出现微循环障碍。目前NONFH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适用于严重中晚期NONFH患者,但存在相关并发症和一定的手术风险;药物治疗主要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降低股骨头内压、促进新骨生成、抑制骨丢失等作用。NONFH早中期用药物治疗具有预防、控制乃至扭转病理进程的作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是通过降低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含量,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7],治疗股骨头坏死是通过升高脂联素水平实现的[8],能促进骨髓间质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及成血管化,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转化,并抑制激素诱导的BMSCs成脂分化和骨坏死降低破骨细胞数目及其活性治疗股骨头坏死[9]。活络骨康丸[10]由没药、当归、黄芪、川芎、骨碎补、土鳖虫、乳香、丹参、何首乌、鹿角胶、鸡血藤、熟地黄、砂仁、地龙等中药组成。方中当归祛瘀活络、健脾濡肌、补血活血,是补血活血之要药;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地龙通经活络;延胡索活血散瘀;全蝎解毒通络、祛风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并且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11];丹参活血通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当归、川芎等具有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流变[12],间接促进股骨头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等作用[13],鹿角胶、骨碎补等可增加成骨细胞数量,抑制骨质丢失。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滋补肝肾、通络止痛、壮骨填髓、修复骨坏死的功效,有效缓解髋关节疼痛,促进骨修复及改善关节功

能[14],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但在临床上,单一用药治疗NONFH,疗效往往不佳。本研究在辛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络骨康丸,结果显示,治疗后疗效百分法总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P < 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综上所述,辛伐他汀联合活络骨康丸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5 参考文献

[1]王少华,王义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与防治研究新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4(1):60-64.

[2]周龙涛,韦标方,任金钊,等.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4):67-71.

[3]陈泽荣,王和鸣.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研究述评[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3):5-9.

[4]沈龙祥,祁兆建,季卫锋,等.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及预测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5,17(12):75-76.

[5]张超.股骨头坏死早期关节置换与晚期关节置换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8):25-26.

[6]王义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1):10-14.

[7]徐茂星.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80-181.

[8]刘会怡,潘昌如,潘平.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激素引起缺血性股骨头坏死[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12):178-180.

[9]杨建平,王黎明,徐燕,等.辛伐他汀联合BMSCs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3):290-294.

[10]史炎鑫,王爱国,白玉,等.活络骨康丸联合髓芯减压及自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

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29-31.

[11]廖宏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59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2):105-106.

[12]马富强,白玉,黄金承,等.活络骨康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0):79-80.

[13]王春丽,白明.活络骨康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内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0,25(9):1586-1587.

[14]张秀珍.活络骨康丸联合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5,27(11):162-163.

收稿日期:2016-03-24;修回日期:2016-04-29

骨创伤患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为创伤性闭合骨折,且未合并神经系统损伤、血管损伤或其他影响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6.2±7.3)岁,包括胫骨平台骨折23例,股骨髁骨折16例,髌骨骨折6例;其中25例为左侧骨折,20例为右侧骨折;观察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37.4±6.9)岁,包括胫骨平台骨折24例,股骨髁骨折17例,髌骨骨折4例;其中27例为左侧骨折,18例为右侧骨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术前采用支架或石膏对患者进行固定制动,之后择期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所有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给予其常规止血带。采用无水操作,于患肢前外侧取小切口,留置上镜鞘,在切口处灌入生理盐水进行清洗。然后取患肢前内侧切口,送入关节镜,对相关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直至取得清晰的手术视野然后探查患者的半月板、软板和前后韧带是否存在损伤,并进行半月板复位,并对骨碎片和积血进行清除,最后通过关节镜进行膝关节的外部辅助固定和内固定。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给予患者适量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并视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性训练。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Mechant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1)痊愈:患者经治疗,其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未出现膝关节疼痛表现,且其正常生活和工作未受影响;(2)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膝关节存在偶发疼痛表现,其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且其日常生活和工作未受到明显影响;(3)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膝关节仍存在经常性剧烈疼痛表现,其活动范围受到明显限制,且对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障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其中34例患者痊愈7例治疗有效,4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患者经治疗22例患者痊愈,12例有效,1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48<0.05)。

3 讨论

调查显示,膝关节骨损伤是一种临床发生率较高的骨科病症。膝关节作为人体较易受伤的关节部位,其中髌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发挥股骨头力量和保障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因此,部分报道指出,在各类膝关节骨折中,以髌骨骨折最为常见[3]。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骨折分型中均以胫骨平台骨折最为常见,而髌骨骨折较少可能同本次研究中90例入选膝关节骨损伤患者以交通事故致伤为主有关。

临床研究指出,对于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进行准确的骨折块复位。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虽然此种术式有利于为手术操作者提供开阔的手术视野,但是由于术中创伤和出血量较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其骨折愈合率较为有限,无法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的治疗中得到应用。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弥补常规开放手术方式的不足,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因此患者痛苦较小,有利于术后顺利开展康复训练。且通过关节镜的辅助,术者可对骨折端进行全面清晰观察,并有助于对破碎软骨和游离骨片进行清除,并使用辅助器械对断骨进行精确复位,从而取得高效、安全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放手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关节镜微创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膝关节骨创伤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凯.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4(5):108.

[2]崔华安,贾北平,王国锋.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分析.青岛医药卫生,2014(4):283-284.

[3]赵华磊,查建跃.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的应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202-203.

骨创伤患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60例患者,按照人为加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例患者均为新鲜性膝关节闭合骨折。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34.1±10.5)岁,骨折部位左膝14例,右膝16例,粉碎性骨折2例。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36.6±11.5)岁,骨折部位左膝15例,右膝15例,粉碎性骨折3例。两组患者均经确诊且无其他损伤。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骨折分类,年龄,性别,患侧,骨折特殊例等)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治疗:运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患者常规消毒后,腿根部上止血带,膝关节镜常规入路进入,检查膝关节重要结构,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和骨折断处游离碎骨片。关节镜监视下内固定和观察检查后外部辅助固定。手术后常规护理,辅以医师指导的康复训练,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临床疗效。

对照组的治疗:运用常规开放手术的方法治疗。

1.3 疗效观察

术后疗效判断标准为:(1)优:无痛,劳动功能正常。(2)良:偶痛,劳动能力稍差。(3)可:经常轻度痛。(4)差:常痛,失去劳动能力[2]。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的比较:观察组,优90.00%(27/30例),良3.33%(1/30例),可3.33%(1/30例),差3.33%(1/30例),总有效93.33%(28/30例)。对照组,优73.33%(22/30例),良3.33%(1/30例),可6.67%(2/30例),差16.67%(5/30例),总有效76.67%(23/30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0.05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易受伤的关节之一,其中髌骨是膝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结构,它在膝关节稳定性和股骨头力量的发挥性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髌骨骨折是膝关节创伤的主要部分。

髌骨骨折属于在关节内骨折,因其对膝关节的重要性,所以对它的安全治疗要非常重视。膝关节骨折治疗的关键是骨折块的准确复位[4]。对于膝关节创伤的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存在很多的问题,它术中创伤大,出血量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它骨折正确愈合率低,术后感染率较高,不能很好的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关节镜微创技术运用在了内固定的治疗上,很好的解决了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的问题。髌骨内骨折能够运用关节镜监视下的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对骨折端直接的观察,并更好地清除游离的骨片和破碎的软骨,能够应用辅助器械更好的辅助断骨精准复位。对膝关节创伤的治疗达到了精准,安全,高效的标准。关节镜微创技术创伤小,感染率小,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从在我院运用不同方法治疗的60例膝关节骨创伤的患者的疗效中可以看出,关节镜技术弥补了常规疗法的不足,它创伤小,骨折准确愈合率高,恢复快,感染率小。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大大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关节镜微创技术运用到膝关节骨创伤的患者手术中,能够使手术便捷、安全、有效及减少患者痛苦。符合条件的患者应该及时的选用改方法该手术。

参考文献

[1]张超,孙文敏.浅析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J].中国保健营养,2012,9(1):3442-3443.

[2]吴兆明,彭月儿,蔡斌.关节镜下经皮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8):610-613.

[3]丁志宏,杨铁毅,刘粤,等.关节镜下经皮空心钉治疗髌骨骨折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7):1478-1480.

骨创伤患者 篇7

关键词: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VSD,疗效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慢性损伤疾病,由于其受损程度深、面积大,易导致创面感染及骨质外露。传统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处理,但因其疗效缓慢,无法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因此临床推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1]。本研究现就采用此法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的疗效做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3:14,年龄24-68岁,平均(46.17±5.92)岁;车祸致伤12例、砸压致伤9例、高处坠落8例、机械绞伤8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2:17,年龄25-70岁,平均(47.46±5.63)岁;车祸致伤14例、砸压致伤8例、高处坠落11例、机械绞伤6例。两组基线资料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对创面进行清理、消毒,由主治医师进行骨折复位,修复损伤肌腱、神经及血管,对骨质裸露处进行肌瓣转移和覆盖,最后引流、换药。观察组采取VSD治疗,同对照组常规处理及止血成功后,清除坏死组织;用钢板、髓内钉及支架固定复位骨折,裁剪VSD材料,使其能完好无空隙的嵌入创面引流区内并连接引流管,后封闭创面;对创面周围皮肤以酒精消毒,用半透明膜密封创面,覆盖至创缘3cm或以上;将负压装置连接引流管并开放,负压值为-0.017MPa至-0.060MPa,连续负压吸收后肉芽新鲜、旺盛便可植皮,最后进行全身抗炎及支持治疗。

1.3 观察和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包括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进行评估,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并发症可能有感染、骨髓炎、皮肤坏死等。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件比较采用X2检验;计数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对照组换药次数较观察组频繁,其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疼痛评分也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组间比较,P<0.05。

2.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照组感染4(10.81%)例、骨髓炎3(8.11%)例、皮肤坏死1(2.70%)例,总6(21.62%)例;观察组感染1(2.56%)例、骨髓炎1(2.56%)例,总2(5.1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高(P<0.05)。

3 讨论

软组织损伤是指肢体受外界暴击,加速度、重力应力导致其筋膜或皮下软组织出现撕脱,并致使其筋膜断裂及血管神经受损[2]。传统方法采用常规换药,尽管其采用大量抗生素提高患者免疫,但因其只能采取分开治疗进行二期缝合及植皮,同时需另外进行血管神经修复,多次治疗易导致其临床总体疗效不明显,创面愈合时间长[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VSD治疗后,其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同时,其创面疼痛评分也较对照组低,由此表明VSD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临床恢复效率。分析其原因为VSD技术通过早期封闭创面,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生长,降低创面感染,同时还可减少创面水肿发生,促进其快速愈合[4]。VSD技术能够对骨创伤面渗漏液体进行彻底清除,同时高效率排出坏死组织内多种有害物质;其采用负压吸收可以在排除有毒液体时促进创面血液流速加快,增强血液供应能力,从而提高创面愈合效率。此外,其负压吸收还可对创面处表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机械牵拉,从而促进细胞快速繁殖,提高皮肤修复能力[5]。通过上述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12%,较对照组的21.62%低,此结果表明VSD技术不仅可以快速提高患者创面恢复及愈合速度,还能有效降低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受例数限制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该研究尚未对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作详细分析,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医疗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兰珍,王兆杰,李晴,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6);737.

[2]肖良宝,胡军,查国庆,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急性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4):364.

[3]吴贤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可行性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6):51-52.

[4]刘国荣.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7):898-899.

骨创伤患者 篇8

关键词:骨创伤,损伤控制技术,临床效果

据分析相关统计资料得知, 因为不同因素造成出现骨创伤概率以逐渐上升呈现, 若不及时控制患者病情的进展,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1]。目前, 骨创伤临床治疗中损伤控制技术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 主要是因为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伤口污染、出血以及损伤等症状, 同时可以对患者手术时机进行合理掌握, 通过分析患者的生理条件有效评估病情, 确保骨创伤患者的病死率得到明显降低[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骨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技术进行治疗, 获得的效果相对理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8例骨创伤患者。其中男46例, 女22例;年龄20~45 (32.3±5.2) 岁;导致受伤的因素:高处坠落事故10例, 切割伤2例, 压砸事故20例, 交通事故36例;一肢多发骨折22例, 一骨多处骨折46例。本组研究对象在入院就诊时均出现昏迷症状, 20例体温下降, 18例代谢中毒。根据医学伦理学原则, 在分组之前均征求患者家属同意, 且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后, 分成观察组和对照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创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技术进行临床治疗。首先通过外固定支架良好的固定患者, 立即采用抗酸处理、复苏治疗等进行干预, 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患者伤口出血的情况。如患者属于开放性骨折类型, 应该采用急性清创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患者肢体毁损情况较为严重, 则需要立即截肢治疗。其次, 患者完成手术后, 要马上转移患者到ICU做全面复苏治疗, 同时通过分析患者生理机能、恢复情况等, 实施针对性的对症处理。最后, 等到患者生理机能、生命体征等恢复到正常状态后, 对最终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类型进行确定。

1.3疗效判定标准[3]分别以治愈、显效、无效等3个级别对本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具体体现如下: (1) 痊愈:通过手术治疗后, 正常的日常生活可基本恢复或者完全恢复, 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2) 显效:通过手术治疗后, 患者的日常生活可以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内, 出现轻微的并发症, 但对正常生活没有产生影响; (3) 无效: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 出现并发症较为严重, 且生活状态无法恢复症状, 或者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数据有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效果分别为94.11%、73.52%,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 观察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讨论

最近几年, 伴随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渐嘉善, 因为不同方面的因素造成骨科创伤的患者以逐年增多呈现,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严重性创伤的发病率, 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严重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患者会出现生理功能严重紊乱的情况, 会导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创伤面积大、手术繁琐、代谢性中毒等症状。目前, 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也逐年升高, 主要出现感染、医源性感染、切口感染等症状。因为骨创伤患者肢体受到一定程度暴力的冲击, 导致伤口位置肢体感觉出现运动障碍, 合并出血、疼痛等症状, 因此, 在短时间内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术后肿胀是骨创伤手术后、骨创伤患者早期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医生在接诊患者时需要有效的处理下肢肿胀症状, 避免因为下肢组织缺氧导致关节骨质改变、关节粘连、骨间肌萎缩等症状, 患者之所以出现肢体肿胀主要是因为机体软组织或者骨折损伤后, 局部患者出现反应性水肿症状, 患肢由于受到创伤局部内感染、血循环障碍、出血等原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患者在出现下肢肿胀症状时以活动受限、麻木感、感觉减退、肢体沉重不适等感觉为主, 严重的会出现下肢关节活动剧痛、皮肤淤紫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患肢的康复速度。损伤控制技术主要是用于骨创伤较为严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通过有效、快速的手术能够使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情况得以有效控制, 能够保障后期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如何良好的确定临时性固定骨折的问题, 是骨科创伤临床医生需要面临的主要难题。倘若无法良好的处理固定骨折情况, 患者则会由于出血、疼痛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不同程度的症状, 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后期手术治疗的难度[5]。相对于常规骨科治疗方法来说, 损伤控制技术属于相对成熟的方式, 其在脱位固定、胯关节骨折、长骨骨折、骨盆骨折等患者治疗中可以获得快捷、有效的效果, 同时创伤面积小、操作容易, 从根本上防止由于手术时间过长造成患者出现其他生物学应激的情况[6]。通过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 接受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 总有效率高达94.11%, 仅有2例患者由于自身原因, 出现无效效果;而接受常规控制技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 总有效率仅为73.52%,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 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P<0.05) 。

研究表明, 相对于常规手术治疗来说, 骨科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技术进行治疗可促进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在骨科抢救手术中具有快速、有效、并发症低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勃.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医学工程, 2014, 12 (23) :35.

[2]沈培忠.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4, 11 (16) :1318-1319.

[3]黄健, 麦宗梨, 李长虎.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6 (31) :839-840.

[4]李坡.基于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5) :81-83.

[5]于波波, 邹璇, 吕志华.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 15 (8) :68-69.

骨创伤患者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骨创伤大手术前无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4例。干预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42~76岁,平均56.2±4.3岁;对照组男35例,女19例,年龄40~73岁,平均53.1±2.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2],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护理干预。

1.2.1 基础护理

临床护理人员做好高危患者的宣传教育,耐心讲解深静脉血栓的诱因、后果及症状,提高患者警惕性,同时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促进静脉回流起。

1.2.2 静脉护理

手术过程中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精细,以免损伤静脉内膜;手术体位不影响静脉回流,术后抬高患病肢体,切勿在腘窝或小腿下方单独垫上枕头,避免对下肢静脉回流造成不良影响。

1.2.3 功能康复训练

患者尽早进行足趾活动及深呼吸、咳嗽运动,术后第2天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相关长收缩,每天4次,每次15min,术后第3天行被动功能康复训练,每日2次,每次30min,之后逐渐增加关节活动程度,持续14天。

1.2.4 机械预防

采用GECS(减压弹力袜),VFP(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机械性原理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有效避免血液滞留,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另外,患侧肢体无法或不采取物理预防的病人可对侧予相应干预。

1.2.5 手法推拿预防

手法推拿能增强腿部肌肉收缩,明显减轻肢体水肿、紧缩、关节囊肿胀、僵硬等,首次应在术后心电监护下进行,每日1次,连续5天;推拿股前侧、外侧以及后侧,从上向下,内侧由下向上,刀口周围15cm禁止推拿,以免组织受损;部位操作手法可稍重些,敏感穴位或压迫性疼痛点手法应适当减轻,手法推拿操作灵活多变,以免机械干预造成僵硬。

1.2.6 药物预防

术后患者要谨遵医嘱服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尿激酶及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用药通常不可少于7~10天,术前12小时或术后6~8小时开始用药,但不可联合用药,以免升高并发症几率

1.3 观察指标

记录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DVT(深静脉血栓)、PTE(致命性肺栓塞)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干预组DVT、PT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相关实践研究表明[4],深静脉血栓的三大病因包括有血液流动滞缓、高凝状态以及静脉瓣损伤。相关实践表明[5],早期护理干预对血液循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静脉受损程度,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机械预防对下肢静脉回流有促进作用,手法推拿形成的生物信息通过经络输送到机体,引起神经生物电神经介质、激素及酶系统信息活动的变化,明显增强机体对疾病疼痛信息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表明,护理后干预组DVT、PT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实践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骨创伤大手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恢复以及预后有良好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前景。

摘要:目的:研究骨创伤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108例骨创伤大手术前无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DVT、PT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创伤大手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致命性肺栓塞,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骨创伤大手术,早期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致命性肺栓塞

参考文献

[1]丁玉珍.预防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9(4):145.

[2]王俊英.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19-220.

[3]李志华.早期护理干预在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379-380.

[4]杨清秀.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3(23):311.

上一篇:吉狄马加下一篇:创业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