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产品使用说明书(共3篇)
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产品使用说明书 篇1
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产品使用说明书
一、产品的主要结构、性能:
1、结构: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由引流管、医用贴膜、医用海绵或吸水敷料、纱布块、油纱布、吸引连接管、梯形接头、Y型连接器、夹子、阻水过滤器、负压罐、灭菌注射用水(非注射用)、三通阀、固定胶、剪刀等组成。
2、性能:我公司生产的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采用医用级高分子材料在GMP规范要求的十万级净化车间里,根据 YZB/鲁-2009《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的要求组织生产,按照《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进行管理,以保证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与皮肤接触配件经过灭菌,包装密封性好。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a、跟皮肤接触的配件应无菌、无致敏性、无刺激性;
b、其它技术指标符合YZB/鲁-2009《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
1、急性创面。
2、感染创面或伤口。
3、各种慢性创面及难愈性创面。
4、各种位于体表的窦道和瘘管。
5、外科术后需要引流的伤口。
三、禁忌症: 活动性出血。
四、注意事项、警示及提示性说明:
a)操作时禁止拖拽引流管,以免造成漏气或将引流管拽出医用贴膜; b)更换负压罐时,先关夹子,再拔掉导管,防止渗液回流; c)本产品禁止用于创面负压引流以外的临床操作 d)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 e)打开包装,立即使用;
f)主要的配件已灭菌,包装破损,禁止使用; g)包装内发现异物禁止使用; h)只能用于临床创面负压引流;
i)各配件要连接紧密,形成密闭系统。
五、标签、标识的图形、符号缩写: 无
六、安装说明:不适用
七、使用说明:
1、纱布型使用说明:
1)开启密封包装袋取用;
2)吸引连接管长管连接梯形接头(或Y型连接器)与负压罐盖的侧面出口; 3)吸引连接管短管连接负压罐盖的上方出口与阻水过滤器;
4)另一吸引连接管短管连接阻水过滤器与微电脑创面负压治疗机(或其它适合创面负压治疗的负压源);
5)用剪刀将引流管和纱布裁剪成合适尺寸,然后用注射用水湿润纱布;
6)用湿润的纱布包裹引流管,塑形后覆盖或填塞到患处(患处可预先放置油纱布),最后用医用贴膜将整个伤口密封好(密闭伤口时可以采用固定胶进行辅助固定)。
7)根据需要调节微电脑创面负压治疗机。注:如果需要冲洗伤口可以用三通阀连接。
2、医用海绵或吸水敷料型使用说明: 1)开启密封包装袋取用;
2)吸引连接管长管连接梯形接头(或Y型连接器)与负压罐盖的侧面出口; 3)吸引连接管短管连接负压罐盖的上方出口与阻水过滤器;
4)另一吸引连接管短管连接阻水过滤器与微电脑创面负压治疗机(或其它适合创面负压治疗的负压源);
5)将医用海绵或吸水敷料裁剪成合适大小,覆盖或填塞至患处,最后用医用贴膜将整个伤口密封好,(密闭伤口时可以采用固定胶进行辅助固定)。6)根据需要调节微电脑创面负压治疗机。注:如果需要冲洗伤口可以用三通阀连接。
八、维护保养方法:不适用
九、储存和运输要求:
本产品应储存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清洁的环境中。
本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要谨防重压、阳光直晒和雪雨浸淋。
十、有效期限:本产品有效期为两年。
十一、其他内容:无
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产品使用说明书 篇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指以聚乙烯酒精水化藻泡沫填塞机体皮肤或软组织缺损、感染坏死后形成的创面, 充当创面与引流管之间的中介, 将传统的点状引流变为全方位引流;用生物半透膜封闭敷料及创面周围约2~3 cm, 同时将引流管与负压源连接, 使整个创面处于一个全封闭负压引流状态, 促进创面、腔隙内的渗液、液化坏死组织及时排出体外;隔绝外环境对创面的污染;对创面内的毛细血管起刺激生长的作用, 加快创面肉芽组织均匀整齐地生长;促进创面愈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科自2009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四肢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85例, 其中手部13例, 前臂11例, 足踝部22例, 小腿39例;男65例, 女20例;年龄5~64岁, 平均29.3岁。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7例。单纯软组织损伤29例, 其中创面面积3cm×5 cm~15 cm×40 cm。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49例, 按Gustilo骨软组织损伤分型, ⅢA型21例, 开放性骨折的骨膜剥离不广泛, 骨折断端有适当的软组织覆盖;ⅢB型19例, 开放性骨折有广泛的骨膜剥离, 伴有大量的软组织坏死和丢失;ⅢC型9例, 开放性骨折伴有大的血管损伤, 需修复血管方能保存肢体。采用原有皮肤原位回植负压吸引术16例, 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二期行游离植皮或皮瓣修复术65例,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负压吸引术后直接缝合手术切口4例。VSD敷料使用时间为5~28d, 平均7.9 d。
1.2 VSD材料特点
VSD材料 (商品名为维斯第) 为武汉维斯第有限公司生产, 质地柔软富有弹性, 抗张力性强, 内密布大量彼此贯通的、直径为0.2~1.0 mm的细小孔隙, 具有强烈的毛细虹吸作用, 同时可根据创面需要修剪为不同大小, 内部引流管含有多侧孔及端孔。一次性贴膜为施乐会半透膜, 具有防水和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同时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
1.3 手术步骤
对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行减压术后创面全部以VSD敷料覆盖, 二期行切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术。对于软组织损伤创面按照以下步骤治疗。
1.3.1清创
对于单纯软组织损伤病例于手术室彻底清除创面内及创缘周围坏死、污染组织;对开放性骨折病例, 清创后选用合适内或外固定材料固定骨折。
1.3.2 VSD敷料覆盖创面
根据清创后创面大小修剪合适大小VSD敷料, 使其完全覆盖创面, 半透膜覆盖VSD敷料及创周皮缘2~3 cm。创面较大时, 可以用“串联法”拼接VSD敷料, 使其适合创面大小的要求, 缝合固定。
1.3.3 接通负压
利用三通接头连接各引流管, 将其合并为一个出口接通中心负压引流, 引流管方向以方便引流管封闭为原则, 持续负压维持在40~69k Pa。接通后观察持续负压吸引的工作情况, 查看敷料是否塌陷及薄膜下有无液体积聚, 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
1.3.4 二期手术
使用负压吸引术后, 根据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行二期游离植皮或皮瓣修复术。
2 结果
术后观察创面有无感染, 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游离皮片或皮瓣存活情况。
2.1 感染控制情况
本组病例中, 7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在切开减压后给予VSD持续负压吸引术, 未发生局部感染现象, 感染控制率为100%;29例单纯软组织损伤病例中, 一次负压吸引术后出现感染2例, 再次行负压吸引术后感染得以控制;49例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病例中, 一次负压吸引术后出现感染病例4例, 再次负压吸引术后减少为2例, 经第3次负压吸引术后感染全部得以控制。
2.2 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采用原有皮肤原位回植负压吸引术的16例经持续负压吸引7~9 d后打开敷料, 原有皮肤存活, 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65例患者, 经一次负压吸引术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者56例, 经二次负压吸引术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者5例, 经三次负压吸引术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者4例 (见图1、2) 。
2.3 游离皮片和皮瓣存活情况
本组85例患者中, 除4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行切口直接缝合外, 其余81例病例中, 16例采用原有皮肤原位回植负压吸引术, 原有皮肤完全存活;剩余65例患者待感染控制及肉芽组织生长丰富后分别给予游离植皮或皮瓣修复术, 术后游离皮片及皮瓣均全部成活, 无感染现象发生 (见图3) 。
A:术前可见小腿内侧、足踝部广泛皮肤、软组织撕脱, 创面重度污染, 胫骨外露;B:急诊清创术后给予VSD负压吸引术;C:持续VSD负压吸引术2次 (15 d) 后, 创面肉芽组织新鲜, 无感染现象发生, 直接给予创面游离植皮
A、B、C:急诊行清创, 皮瓣转移覆盖胫前动脉, 剩余创面应用VSD负压吸引;D:持续VSD负压吸引术2次 (15 d) 后, 创面肉芽组织新鲜, 无感染现象发生, 直接给予创面游离植皮, 此方法将创面有害物质及时带走, 避免创面感染的同时也为转移皮瓣的成活提供了条件
A、B:术前可见足背皮肤逆行撕脱并肌腱外露, 急诊清创后给予撕脱皮肤原位回植并VSD负压吸引术;C:持续VSD负压吸引术后7 d打开敷料见创面皮肤完全成活, 无感染现象发生
3 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 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1]首创, 1993年FLEISCHMAN博士首次报道VSD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 以及各种急性感染创面, 开始在骨科中广泛应用。1994年裘华德[2,3]教授将VSD技术引入中国, 并创造性地应用于骨科, 为骨科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其在感染控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1 有效控制感染,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VSD全方位引流及时带走了细菌培养基和创伤后受损组织产生的毒性分解产物, 减少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 避免二次打击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 阻断病理反应链, 防止MODS的启动。在有血管损伤的情况下, 修复血管后, 既能对修复血管起保护作用, 又能方便血管危象的探查。可控制的全方位负压作用, 为主动引流提供动力, 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 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对于外露骨亦可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受伤后8 h以内的外露骨, 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促进肉芽在骨面的生长, 为后期组织瓣转移关闭创面创造有利条件。亦可在外露骨上钻孔, 在骨面形成肉芽生长点, 使骨组织内的哈佛系统和佛克曼系统内毛细血管在负压的作用下加速向骨面爬行,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3.2 有效提高游离植皮或皮瓣的存活率
植皮术在修复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时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仅仅依靠植皮往往难以完全成活, 一旦合并感染, 创面的处理将变得十分困难。VSD通过持续负压吸引促进创面血流量, 刺激肉芽组织生长, 同时又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减少了肌体对创面渗出液及坏死组织和毒性产物的重吸收, 破坏了细菌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为游离皮片的成活提供了条件。
3.3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及患者痛苦
应用VSD敷料不需每天换药, 对组织床血供较差、面积较大的创口, 如手部、足部应行负压封闭引流术1、2次, 时间应在7~15 d;对于大面积骨外露、肌腱外露、内植物外露, 考虑到周围肉芽爬行速度, 一般行负压封闭引流术3、4次, 时间达15~30 d左右;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创面, 如碾挫伤、散弹枪击伤等, 一般行VSD术2、3次, 时间可能长达15~20 d;植皮后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加压打包, 负压状态需要维持9~15 d。可减轻换药时的痛苦, 降低住院治疗费用, 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VSD敷料全方位接触创面, 避免了常规点状接触创面所导致的引流局限问题, 渗液无聚集, 整个创面引流彻底。多侧孔引流管被VSD敷料包裹, 不易因堵管而出现引流不畅, 促进创面愈合, 减少致残率。一定的负压吸引, 使液化坏死组织、水肿渗出物及其他代谢产物被迅速清除, 减少了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重吸收, 降低了创伤的致死率。连续使用7~15 d, 避免换药的痛苦和护理困难, 避免开放换药时出现院内交叉感染。总之VSD敷料为创伤骨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创伤骨科中具有极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该科2009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四肢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85例, 均行急诊清创、创面VSD负压吸引术;从术后感染控制、局部肉芽组织生长及皮瓣 (片) 成活情况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全组85例创面一次负压吸引术后感染率7.1%, 二次手术后感染率2.3%, 三次手术后感染全部得到控制;原位反植皮结合VSD术16例术后全部成活, 皮肤软组织缺损的69例中经一次VSD术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者56例, 二次手术者5例, 三次手术者4例, 4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直接缝合, 65例患者待感染控制及肉芽组织生长丰富后分别给予游离植皮或皮瓣修复术, 术后游离皮片及皮瓣均全部成活。结论 VSD能安全有效地封闭创面, 避免感染的发生, 同时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为后期植皮或皮瓣转移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创伤,骨科
参考文献
[1]FLEISCHMAN NW, BECHER U, BISCHOFF M, et al.Vacuum sealing drainage:indication, technique, and results[J].Eur J Orthop Surg of Trauma, 1995, 5 (1) :37.
[2]裘华德, 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18 (4) :233.[2]QIU HD, WANG YF.The introduction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J].The Journal of Chinese Practical Surgery, 1998, 18 (4) :233.Chinese
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产品使用说明书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6~72岁,平均32.7岁。
1.2 伤因、伤型。受伤原因:车祸伤41例,机械绞伤8例,坦克碾压伤1例。伤型:多发伤15例,单纯部位伤35例。受伤部位:上肢23例,下肢26例,躯干1例。清创后单纯皮肤缺损创面29例,伴肌腱外露或骨外露创面21例。
1.3 负压封闭引流所需要的材料分为四个部分:①医用泡沫(VSD材料),是一种泡沫型合成材料,成分为聚乙烯醇,外观同海绵,孔隙直径0.2~1mm,无毒,有极好的可塑性、透水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②多侧孔引流管:包埋在VSD中,为带有多个侧孔的硬质硅胶引流管,管径0.5mm。③生物透性薄膜:其成分为聚氨酯,薄膜微孔直径0.25~1um,具有阀门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透气、透湿性能,有较好的弹性及顺应性。薄膜粘贴于VSD表面,并以系膜法将引流管包埋。④负压源:采用中心负压吸引,维持压力范圍为-0.017~-0.060Mpa,24小时持续负压吸引。
1.4 手术方法。首先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彻底敞开所有死腔,清除创面失活组织,严密止血。根据被引流区的长度、深度和形状,修剪VSD材料,把已经准备好的带有引流管的VSD材料置入被引流区内,要确保VSD材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取出半透性粘贴薄膜,除去粘贴面的隔离纸暴露粘贴面,边粘贴边按压,使之与皮肤完全粘贴,将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开放负压,术毕。
1.5 术中配合与护理。清洁皮肤,剃毛,酒精脱脂,(特别是术中用络合碘消毒时,一定要彻底脱碘,以免影响粘贴),擦干局部皮肤,以利于半透膜粘贴,准备好负压引流源与管道,观察封闭是否严密:一看(看是否有管形),二听(听是否有漏气声),三摸(摸VSD是否变实,半透膜与皮肤粘合是否紧密,有滑动说明粘合不紧)。
1.6 术后观察与护理。
1.6.1 引流管的护理。病人从手术室回病房后,将负压引流管连接中心负压吸引器上,调整负压。术后48小时负压可调至-0.04~-0.08Mpa之间,48小时后,负压调至-0.017~-0.06Mpa,引流管应保持通畅,防止扭曲打折。如发现创面敷料隆起或创面上的PVA泡膜出现有渍斑,触摸没有硬实感或硬实感减弱等,提示引流管阻塞或连接管漏气,应立即处理。早期如有小血块或坏死组织阻塞管道可用0.9%生理盐水10~20ml冲洗管道。负压瓶低于创面,以利于引流。
1.6.2 定期查看负压表,及时调整负压值。保持有效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成败的关键,持续高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的重要特点。负压的高低和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到引流效果。创伤后由于引流的部位不同其压力也不同,如引流管位于肌肉及软组织较丰富的部位,引流管并联较多时,术后48小时负压可调至-0.04~-0.08Mpa之间,以引流管不瘪为准,如位于足趾、手背、小腿前部软组织较少无并联引流管时,术后48小时负压可调至-0.017~-0.04Mpa之间,以防止压力过高影响引流效果。如桥接血管、神经时,其负压调整在-0.017~-0.03Mpa之间,以防负压过大,损伤缝合的血管、神经。
1.6.3 观察负压引流效果:正常的负压引流效果显示,引流管通畅,吸出血性、脓性液体,VSD材料塌陷,紧贴创面,内管形态凸现。
1.6.4 选择透明的吸引瓶和吸引管,便于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注意有无大量新鲜血液流出。
1.6.5 更换吸引瓶装置时,要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敷料内, 必须用双止血钳上下夹闭引流管,关闭负压源后再更换引流瓶。每日晨间更换一次。
1.6.6 引流瓶内置84消毒液25ml和生理盐水500ml,用胶布作好标记。
2 结 果
单纯皮肤缺损创面持续负压引流5~7天后,取出泡沫敷料材料,21例创面中厚皮片植皮后愈合,8例创面直接缝合愈合,21例肌腱及骨外露创面,每7天更换泡沫敷料材料,更换2~3次后,创面中厚皮片植皮后愈合。随访3~5个月,骨痂生长良好,无窦道、瘘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创面愈合平整,色泽正常,生活及劳动均未受到影响。
典型病历:例1
3 讨 论
3.1 常规法创面处理优缺点。骨科组织创伤,早期处理不当常可使皮肤坏死,创面感染,加重损伤程度,致晚期修复困难,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恢复。[1]常规处理创面多采用更换敷料,皮片、皮管引流的方法 ,存在治疗时间长,容易发生交叉感染;频繁换药加重病人痛苦,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引流无论主动或被动,均利用引流管端孔及有限侧孔引流,不可能做到与创面的完全接触, 且引流管直接置放于创面,很容易被堵塞等 ,在严重软组织损伤并感染病人尤为突出。
3.2 VSD封闭引流优缺点。 VSD是一种全创面高效引流,是目前处理外伤创面的全新方法。自1992年德国Fleischmsnn博士首创VSD以来,其有效作用已得到公认并逐步应用于临床普通外科和骨科病人。[2]特点:①VSD利用医用海绵(Vacuseal)可以做到与全创面的充分接触,起到引流全创面的作用。VSD的引流管孔完全被Vacuseal包裹,引流物首先被吸入Vacuseal微孔,经塑形分割后再被吸入引流管内,随即被高负压吸走,引流管不容易堵塞。②VSD全创面高负压高效持续引流,使创面感染较快得到控制,创面清洁时间较常规创面处理缩短近一半。创面被薄膜密封,阻止了外来细菌的入侵,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且闭合环境有利于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介导的宿主吞噬细胞发挥功能。[3]③促使机体分泌纤溶蛋白激活物及其它酶的释放,伤口内发生纤维蛋白溶解,具有自溶性清创作用,可以加速创面修复。④VSD操作简便易行,可以在病房床边进行。不需要每天换药,免除了频繁换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使用透明薄膜封闭创面,也利于创面观察。⑤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由于负压的作用,降低了组织间压力,同时使伤口周围的氧张力下降,促进新的毛细血管生成及肉芽组织生长,微循环得到改善,提高创面的血流量。[4]
3.3 VSD封闭引流中应注意。①早期合理应用,根据创面大小可多管串连,创面止血不满意时应慎用;②配合抗感染治疗,VSD使创面处于负压、相对隔离状态,抗厌氧菌治疗不应忽视;③防止发生负氮平衡,每天吸出的渗出物中含大量蛋白,应注意监测、计算并及时补充营养需要;④定期消毒皮肤,生物透性薄膜的透氧及透湿性能有限,故需定期更换和消毒更换生物透性薄膜;⑤术后专人监测局部负压封闭情况。⑥每根引流管两侧的泡沫材料宽度不宜超过2~3cm,以保证泡沫表面有足够的负压,多侧孔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都需位于泡沫内,避免堵塞。⑦维持负压:持续高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重要特点,负压的高低和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到引流效果,负压小于0.020MPa引流效果不明显,负压大于0.060MPa 者,易可致出血。 ⑧一般负压封闭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3~10天,如坏死组织较多,引流物黏稠,更换引流物时间间隔应短些;如引流物较稀薄,间隔时间可稍长,但不宜超过10天。
参考文献
1 杨越涛等.创伤外科杂志,2007;8(3)
2 JohR KamKit,周长春,译.美国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和创面修复新进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14~142
3 付小兵等主编.现代创伤修复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38~255
【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产品使用说明书】推荐阅读:
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08-08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0-09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05-17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06-22
负压封闭式引流术10-10
窝沟封闭术封闭07-04
穴位封闭05-08
封闭施工06-04
封闭公司06-06
主动封闭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