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高压柜(精选6篇)
封闭式高压柜 篇1
0 引言
长时间运行的电力设备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很多的生产事故都是因为电力设备发热但是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而造成的,并因此损失巨大。最近几年来通过投入先进的温度测试仪器,如:红外热成像仪、红外线点温仪等,对电力设备的温度监测更加严谨,使电力设备事故大大的减少。封闭式高压柜在运行的过程中不能对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因此密封式的内接头在最近几年事故率不断的增加,如何解决这种电力设备事故发生到现在仍然是一个难题。
1 10k V封闭式开关柜概况
随着电力的发展,原设备的残旧,使越来越多变电站的高压柜已更换成封闭柜,封闭式高压开关柜以其结构紧凑、占地省、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各变电站被广泛的使用呢。其结构特点,一套设备被安置在三个分开的隔离室内,分别是开关室、母线室、出线室。由于规程的要求,除了通气,电线连接等需要在隔离板上开孔外,其他部位要求隔离板是全封闭的状态。操作机构带机械五防,需要按照程序打开,在运作的过程中开关柜严禁打开,而监测人员无法通过视频发现内部的温度情况。因此就会造成开关柜内部发热却难以被人发现,最终导致故障的发生。封闭式高压柜由于内部温度发热无法及时发现解决而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10k V开关直接承担用户负荷,其中不少是重要负荷,如果发生突然停电事故,不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给供电部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 封闭柜发热原因分析
原因主要有:.检修人员的失误,连接问题,负荷变化,设备长时间使用,设备不合格。
2.1 检修试验人员工作失误
检修人员进行开关检修或试验时必须拆开部分连接点,工作结束时再恢复原样。由于工作人员失误,本来应该安装四根紧固螺栓的接头,只装了三根甚至只装了一根。线路负荷较小时这样的隐患不会被立即发现,当负荷突增时该接头就会过热。这样的情况一般出现在电流互感器的连接点。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检修人员的工作态度与责任心的问题,此类事故以前较多,近几年随着检修工作责任制的推行,此类现象已经大大减少。
2.2 设备的安装、连接工艺不当
设备的安装工艺不当主要是施工质量问题,封闭式高压柜内刀闸接头接触不实,造成发热。这是施工安装时的问题,另外要防止蜗流发热,封闭柜用的套管较多,一般固定套管板面采用铝板或铁板开缝,如果铝板含有铁质或铁板未开缝就会产生蜗流发热,需要运行人员在设备验收时把好关。连接工艺问题出在出线电缆与开关引出线的连接处。10k V电缆较粗,通常只使用一根螺栓来连接电缆,连接的受力面较小,电流通过的有效截面减小,于是造成发热,另外有个别铜铝过渡造成接触电阻偏大造成发热。
2.3 负荷突变的影响
电力负荷的变化会影响设备的温度,正常的负荷变化引起的温度升高不会超过规定的75℃。如果负荷增加的较多时(如比平时增加了一倍或几倍),或者线路受到短路电流冲击后,设备的薄弱环节就会发热,发热后连接点的材料会发生变形、氧化等物理或化学变化。发热后如不及时发现,再次受负荷冲击后,又会过热,经过多次反复的恶性循环,接头的连接状况越来越差,最后直至造成接头熔断事故。
2.4 设备变形老化及选材
随着电网改造的进一步深入,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大量在电网中推广应用,设备的健康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设备运行时间长会产生变形老化,从而造成发热。如果选材不当导至导体截面不够,导体电阻率不合格,设备也会造成发热。所以选材把关不好是发生问题的其中原因。
3 预防柜内发热事故的措施及方法
密封高压开关柜内发热是生产中的难题,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如:实行检修人员责任制,更新老旧设备,改进接头的连接、安装工艺等,可以大大减少接头发热事故,但是从目前的设备状况看要想完全避免发热事故也是不现实的。于是希望通过监视的方法,提前发现开关柜内设备接头发热的迹象,以便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恶性事故。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运行部门一直在研究、探讨。
3.1 目前经常使用的柜内温度监视方法
在经常使用的柜内接头发热监视方法主要有:在接头粘贴测温蜡片;手摸柜门感知柜内温度;通过异常气味发现设备过热;通过异常音响发现设备过热等。粘贴测温蜡片是室外接头常用的测温法,用在封闭柜内有很大局限性,大部分设备发热通过柜门的观察窗看不到,只能在开关停电检修时检查接头有无过热情况,对预防事故作用不大。手摸柜门的方法可大概判断温度有无异常,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偶然性,而且由于个人感觉的差异,相同情况也会有不同判断。当有过热的接头时,一定会有异常气味或者异常声音,特别是连接电流互感器的接头发热时,可以发出强烈的异常气味,工作人员可根据气味的来源作出进一步的判断。还有使用移动式红外线测温仪在观测孔对设备局部测温,总之通过综合应用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大概判断开关柜内有无发热故障,但是不科学、不严谨,对无人值班的变电站无实用价值。
3.2 封闭柜内发热测量的新方法
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发现开关柜内的发热故障一直是我们运行部门思考问题,最近新推出一种在线测温装置,它由温度传感装置和显示报警装置两部分组成,分别安装于测温点和高压柜面板上,传感装置和报警装置通过无级方式传输数据,也可以采用超声波或光电方式完成数据传输。在线测温装置可实时显示温度数据,现场设定相关参数,具有报警和预报警功能,并可以利用总线技术,组网完成集中显示、设定、数据记录及无线远程语音报警功能,对于无人值班变电站远方监控起到方便作用。
4 小结
常用的温度监视法在设备运行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有局限,不够全面,对预防事故作用不大。在线监测法从目前的生产形势来看还是必要的,它能方便、及时在远方监控高压柜内温度,有问题时能及早处理,对事故预防有很大作用。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运行中电力设备经常出现的发热现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电力设备,高压柜,发热
封闭式高压柜 篇2
KYN28型铠装中置式交流金属封闭式高压开关柜为系统额定电压12k V, 频率50Hz的户内成套配电装置, 作为接受和分配网络电能并对电路进行控制、保护及测量之用, 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和电力用户。在实际运行中, KYN28型高压开关柜出现过故障和事故, 现对发生过的故障和事故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预防事故的措施。
1 常见故障和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1.1 KYN28型站用变柜常见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
1.1.1 故障简要经过
某110k V变电站10k V#1站用变为干式变压器, 型号:SC10-50/10, 绝缘等级:B级, 绝缘水平:LI75/AC35。2008年5月投入运行, 该站用变装设于10k V的KYN28开关柜内, 熔断器型号为:SDLAJ-12k V/6.3A, 也装设在该开关柜内。
2010年2月, 10 k V#1站用变高压侧A相绕组发生匝间短路发热引起A相绕组环氧树脂外壳燃烧开裂, 与其临近的B相绕组底部受波及局部烧损。三相熔断器均齐根炸毁已找不到熔断器件, 燃烧产生的烟气及火苗串入熔断器小室, 故障扩大到10k VⅠ段母线短路。站变柜体后封板被气流冲开, 站变柜熔丝小室面板及站变小室面板局部变形。
1.1.2 故障主要原因分析
1) 该站用变绝缘等级为B级, 同厂制造的产品在我局几个变电站已发生过烧毁情况。且本站用变刚投入一年多就出现绕组匝间短路, 说明产品本身内部存在质量隐患。查出厂试验报告, 局放为<30p C。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15:2000《干式电力变压器选用、验收、运行及维护规程》要求:包封线圈树脂浇注的干式电力变压器的局部放电值对10k V电压等级不应大于10p C, 对35k V电压等级不应大于20p C, 根据国标GB1094.11-2007《电力变压器第11部份:干式电力变压器》制造标准要求:局部放电水平的最大值为10p C, 因此该厂家生产的干式变压器局放值不符合2007年国标要求;
2) 该站用变安装在开关柜内、空间较小, 不利于散热, 容易造成绝缘击穿;此次故障开关小室及站变小室的压力释放通道虽都打开, 但由于站变小室的压力释放通道过于窄小, 造成开关柜后封板在气压冲击下冲开并撞击到墙壁 (站变小室气压冲击造成) , 由此可见释压通道过窄造成设备故障时无法将压力完全进行释放。而开关小室压力释放通道较大, 只造成小室面板的变形;
3) 该柜体因考虑站用变通风原因, 熔断器小车室与变压器小室并没有完全隔离, 是本次站用变故障扩大为10k V的Ⅰ段母线短路故障的原因之一。
1.1.3 防范措施
为完善站用变柜防爆能力, 防止故障扩大, 增强柜体的安全防护能力, 按以下方案对站用变柜进行整改。
1) 原因未查明前暂停向发生故障的站用变厂家订货;
2) 干式站用变熔丝配置原则以熔丝额定电流为站用变额定电流的1.1~1.5倍为宜, 对10k V的30k VA、50k VA变压器应选用3.15A熔丝, 对已运行不符合要求的熔丝进行更换;
3) 站用变小室所装防潮加热器, 应不直接辐射变压器本体, 对直接安装在站用变两侧的加热器应进行移位;
4) 改造KYN28站用变柜后封板, 增大变压器小室释压通道, 按后封板向后扩大30毫米, 同时在柜后离地1.8m以上处向后扩大400mm, 按45度角向上过渡, 将变压器小室释压通道由100mm增加到450mm, 并增设通风孔, 增加后也加强了通风能力;封闭熔断器小车室与变压器小室之间的通风口, 使其完全隔离, 变压器小室与开关柜前巡视通道有开通风口的应将通风口封闭, 对不符合防爆要求的开孔 (如照明灯更换孔) 进行封闭;
5) 对所有的干式站变应进行一次局部放电试验, 今后每隔3~5年定期进行一次局放试验, 当局放值大于50p C时, 应加强监视和缩短测试周期;当局放值异常增大至100p C时应停止运行, 在停电定期试验时应重点检查干式变压器外观, 将外壳是否有开裂列入检查重点。
6) 每次定期运行巡视检查时应加强对干式站变的检查, 重点检查站变小室温度, 防止因站变小室温度过高造成站变故障, 测量三相电流并记录其电压、电流值, 设法保持三相电流基本平衡;
7) 对新订货的干式站用变, 要求选用制造质量优良的厂家, 并要求绝缘等级为F级, 局放<5p C, 绝缘水平:LI75/AC35, 环境等级E1级, 现场验收时应核对是否有局放试验报告及感应耐压试验报告, 是否符合要求;
8) 对新建变电站要求将站用变柜布置在主变进线柜侧, 加深柜体尺寸, 由原1.5m改为1.7m, 以改善站用变柜内站变室的压力释压通道尺寸及散热条件;
9) 为避免因站用变故障影响到整段母线停电及考虑到无人值班变电站有可能产生开关柜火烧联营情况的发生, 在今后的开关柜设计中可以考虑将站用变单独装设。
1.2 KYN28型母线PT避雷器柜常见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1.2.1 事故简要经过
某施工队根据与某供电公司的合同约定, 在某110k V变电站对10k VⅠ段母线PT避雷器等设备进行高压试验工作。
张××超出工作票规定的工作范围, 超越围栏, 自行打开10k VⅠ段母线PT间隔的后柜门, 当接近与10k V母线直接连接的带电的母线避雷器时, 发生触电死亡。
1.2.2 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1) 施工队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此次事故中, 张××擅自跨越围栏, 打开标有“本柜运行中, 屏护板严禁打开”警示标志的10k VⅠ段母线避雷器柜门, 违反了《安规》的规定, 超越了工作票指定的工作范围;
2) 工作前的安全交底、危险点分析和防范措施没有做到位, 没有向作业人员明确指出10k VⅠ段母线避雷器是直接接于母线的设备, 是带电设备;
3) 防误装置存在固有的安全隐患。该变电站虽有配置微机防误闭锁装置, 但开关柜的防误设计不合理, 在柜内高压设备带电的情况下, 仍然可以用厂家后备的解锁钥匙打开高压柜门。加上对开关柜解锁钥匙管理的不严格, 导致施工人员私自取走开关柜门解锁钥匙;
4) 设备接线情况很容易对作业人员产生误导。后柜门内的母线避雷器是母线设备, 既使是前柜门的电压互感器小车拉出柜外 (即前柜门的设备不带电) , 后柜门内的设备仍然带电, 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1.2.3 防范措施
1) 加强现场施工作业交底, 加大对工作现场的安全监督力度,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
2) 完善变电站的防误闭锁装置管理。针对开关柜柜门机械五防存在的不足之处采用微机五防的措施进行补充完善;
3) 全面检查变电站中10k V~35k V母线PT避雷器柜是否存在手车或母线闸刀拉开后, 母线避雷器仍非正常带电的安全隐患并作出整改。在隐患未得到消除前, 应严格控制此类开关柜的检修工作, 并做好危险点和安全提醒等标示;
4) 新建变电站10k V~35k V母线PT避雷器柜一次接线方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典设要求 (见附图) 。
附图:有关接线示意图
2 结论
在KYN28型高压4开关柜中, 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发生事故的认真分析和总结,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可杜绝同类事故的4重复发生。
随着电网的4发展, KYN28型铠装中置式高压开关柜必将走向更加成熟的阶段。
摘要:笔者结合个人工作心得, 简述目前10kV KYN28型封闭式高压开关柜常见的故障和事故, 分析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浅谈金属封闭高压智能开关柜设计 篇3
智能开关柜的设计: (1) 柜体采用中置移开式结构、采用进口敷铝锌钢板经数控冲床加工, 采用多重折边工艺, 用拉铆和高强度的螺栓联接拼装而成, 精度高, 具有抗腐蚀性和氧化性, 机械强度高, 外型美观。 (2) 开关柜分为母线室、仪表室、断路器室、电缆室四个独立隔室。柜体防护等级为IP4X。 (3) 断路器是在柜门关闭的情况下才能操作, 无电情况下才能合接地开关, 操作人员安全感强。 (4) 智能开关柜具有先进的机械联锁装置, 完全满足“五防”要求。 (5) 智能开关柜选用具有电动底盘功能的智能型断路器和具备电动操作的接地开关。 (6) 智能开关柜设计紧急分闸按钮, 可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分闸操作。 (7) 智能开关柜可就地或远方操作断路器手车遥进和退出、可就地或远方分、合接地开关, 能进行远方合分闸的断路器。 (8) 选用电子式互感器、智能操控装置、电弧光保护、红外测温窗口等装置。 (9) 构建信息化网络结构。
以下本文将从智能型断路器、智能化的测量控制保护装置、智能操控装置、开关柜温升在线监测装置、电弧保护装置等五个方面来介绍智能开关柜的设计和应用。
1 智能断路器和电动地刀
智能断路器配有集成化微电子设备、数字通信接口、传感器和执行器, 集智能化控制功能、状态监测与诊断功能、智能化操作功能为一体。具有分合闸和在线监测和诊断功能, 能及时了解开关设备全面的运行状态, 掌握并智能分析处理其变化趋势。
智能断路器具有完善的在线机械特性检测, 分合闸电磁铁和储能电机电流波形测量, 温升测量, 并据此进行机构状态检测、诊断、报警。同时具有通信和数据记录以及底盘车电动进出功能, 显著提高了断路器系统的智能化和可靠性。具有以下特点:
(1) 友好的人机界面。智能化断路器面板上具有可触摸的人机界面, 可分页浏览断路器详细的运行参数。 (2) 机械特性在线检测、在机构上安装有特制的位移传感器和专有的信号处理单元, 通过断路器面板上的显示器可显示每次分合闸后的分合闸位移波形, 分合闸速度, 分合闸时间, 超程, 开距, 不同期等机械参数。 (3) 分合闸、储能电机电流波形检测。采用高精度的霍尔传感器对分合闸电磁铁, 储能电机的电流进行测量, 并能将电流波形显示出来。 (4) 断路器状态检测, 诊断及维护导则等专家系统。根据检测到的分合闸机械波形, 分合闸电磁铁、储能电机电流波形和在线温度情况, 对断路器的状态进行诊断, 得出断路器各个环节是否正常, 对出现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和分析处理。 (5) 具备通讯和数据储存功能。智能化断路器采用标准的现场总线通讯接口, 支持多种标准通信协议, 可将监测数据、曲线和诊断结论显示到综合监测装置上, 并通过数据传输到后台中。具备强大的数据储存功能, 能将断路器每次操作的机械特性和各电流波形进行储存, 便于调用查看。 (6) 电动进出控制。电动底盘车可现实断路器的远程进出控制, 具备手动优先功能和进出软启动和软停止, 具有堵转保护, 可手动和电动自由切换。 (7) 智能断路器具有电磁兼容功能和满足机械特性和温升的要求, 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8) 电动底盘车和电动接地开关。电动底盘车和接线模块布置于底盘车车架内, 与底盘车构成一个整体。同时适用于手动、电动操作。接地开关采用一体化模块结构, 可电动合闸、电动分闸、手动、电动切换
2 智能化的测量控制保护装置
智能化的测量控制保护装置主要器件为可编程的高速微处理器和单片机, 软件和硬件上采用模块化结构, 运用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 在强干扰和恶劣环境下也能够实现保护、测量、控制、监视、通信等各种功能。
2.1 保护功能。
三段式电流保护 (方向或低压闭锁) , 反时限过流保护, 低周减载保护, 三相重合闸的保护功能, 小电流接地选线、低电压、过电压以及零序电压、过负荷的保护功能, 断路器失效时的保护功能。
2.2 控制功能。
可以实现就地、远方控制, 对断路器底盘车进、退的控制, 断路器分、合闸的控制, 还有接地开关的分合登各项操作, 以及实现保护合闸、保护跳闸;对信号进行控制以及将控制对象的情况显示、打印等, 使控制操作更加便捷和安全。
2.3 测量电量。能够测量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电能、电度、平均功率等进行测量等。
2.4 通信功能。
装置可以选择双网通讯配置, 能够与管理计算机实现通信或者借助变电站的通信体系进行远程通信。其装置支持Modbus通讯协议以及IEC870-5-101 (103) 等标准通信规约;其串行的标准接口为RS232和RS485, 现场总线为CANBus等;通信介质可采用电话线、光纤、无线、载波等。
2.5 监视功能。
能够对断路器运行状况及跳闸、合闸回路进行监视;能够对本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自检和报警;具有故障录波和报警追忆功能, 能够对故障的类型、产生的时间以及故障的波形如实加以记录、分析和报警和打印等。
3 智能操控装置
智能操控装置是集中指示一次回路模拟状态、手车位置、接地刀位置、开关状态、操作机构储能状态;高压带电指示、带电闭锁控制器、自动加热除湿、实时数字显示温湿度值及加热器故障监测、超高温报警并强制停止加热、智能语音防误提示、红外人体感应、柜内电气接点温度在线监测、有无功功率、电能、功率因数、电压电流等多种电力参数的在线测量、RS485通信接口、4~20MA变送口等多种功能。
4 开关设备温升在线检测系统
开关设备温升在线监测系统由温度监测单元、智能型无线测温装置构成。温度监测单元包括断路器温度监测单元和母排温度监测单元。
测量装置可在线监测梅花触头温度和母排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通过RS-485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监测平台, 进行数据保存、超高温报警、断线故障报警等功能。
开关设备温升在线监测系统可与温升在线监测软件配套使用, 实现变电站内开关设备温升集中远程在线监测。具有在线采集、监测、分析现场温度的功能。并能作出超温报警、对比历史记录等处理, 保障在设备发生事故之前作出处理。
5 弧光保护
弧光保护控制装置集成保护、监视、控制和通讯功能于一体, 具有可靠性的保护、监控能力。
★闪络保护:具有光纤闪络检测输入以及保护元件。
★可选保护特性电压输入选项:可实现过/低频率、频率变化率、过/低电压、同期监测、直流电源监视、闪络保护以及需求量表计测量。
★可编程的保护逻辑设定。
★测量和监视功能。通过分析顺序事件记录 (SER) 报告和录波报告, 实现快速验收、试验和故障后分析。主动上送的SER规约可用于全站的二进制顺序事件记录SER采集。
★星型和三角形电压输入可设定。
封闭式高压柜 篇4
1射线检测的相关概述
射线检测是现代检测重要部分, 也是常规无损检测中的关键, 主要是采用X射线的方式, 实现对焊缝的缺陷检测, 广泛的应用到工业、建筑等行业中, 具有检验效果良好, 规避对元件设备造成损害, 使得检验更加安全可靠。
射线检测的原理, 主要对射线的特性进行应用, 发挥射线的穿透性强的特点, 使得射线检测可以轻易穿透设备, 并对设备焊缝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结合射线的电力作用, 与空气或其他物质发生电力作用, 结合相关仪表, 测得设备的焊缝的及具体情况。最后对射线的影像形成进行使用, 从而获得具体的焊缝情况, 射线检测的可以在不对设备造成损伤的情况下, 实现无损检测, 有效的提高检测的质量和效率。
将射线检测应用到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检测中, 实现不拆解高压加热器的前提下, 对管程封闭焊缝进行检测, 可以发现管程封闭焊缝的实际情况情况, 判断是否出现焊接不实、焊瘤、烧穿等现象, 从而有效的提高高压加热器的工作质量, 规避安全隐患。
2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的射线检测
2.1射线检测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的检验难点
以某发电站常用的高压加热器为例, 该高压加热器主要是由卧式、U型管管板式结构等组成, 结合管系的具体情况, 提高发电站的运行质量。但是受到管程封闭焊缝的影响, 使得发电站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不够。为此, 该发电站采用射线检测的方式, 对观察封闭焊缝进行检测, 并及时排除缺陷, 发挥高压加热器的功能性。但是, 受到高压加热器内部结构复杂的影响, 使得射线受到隔板、包壳厚度与外形的影响, 射线检测的效果不够明显。
2.2射线检测的方案
为了实现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的检验, 需要科学的对进行实验, 减少高压加热器复杂结构对观察封闭焊缝的影响, 促使检测效果更加真实可信。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 需要科学的对检测器材进行使用, 科学的对射线源和射线控制箱进行选择, 使得检测设备可以满足实验的基本需求。并结合高压加热器的具体图纸, 科学的对检测方案进行设计, 具体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实验方案确定完成后, 需要结合高压加热器的实际情况, 对射线检测的设备进行选型, 使得检测的效果可以得到控制, 提高高压加热器的管程封闭焊缝的检测质量。本次实验选用JB/T47302-2005的标准, 对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的等级进行评定。并科学的对射线照相检测进行应用, 提高射线检测的质量, 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 使得高压加热器的管程封闭焊缝的具体情况可以得到控制。在使用射线照相检测时, 需要科学的对焦距进行计算, 结合实际测量的管孔中心到管板外圆面的距离, 综合具体距离, 获得适宜的焦距情况, 选择胶片的尺寸, 促使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可以得到检测, 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检验过程中, 需要对射线源的位置进行选择, 本实验将射线源放到换热管内, 该高压加热器换热管厚度为0.2cm, 包壳的厚度为1.8cm, 结合射线源的位置情况, 对焦距的变化情况进行控制, 从使管程封闭焊缝的检测效果可以得到控制。
2.3实验分析
通过高压加热器库封闭焊缝的射线检测, 可以有效的对管程封闭焊缝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 采用射线源在内透布置, 可以有效的提高射线检测的灵敏度, 使得检测效果更加有效, 可以发现管程封闭焊缝的缺陷情况。 (2) 采用环向焊缝源在内透照布置的方式, 使得射线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从而有效的获得焊缝的具体情况, 并使得检测的结果可以满足标准, 发现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的具体焊接情况, 效果有效。
高压加热器的内部结构复杂, 包壳厚度不一, 使得射线检测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 还会导致检测的难度增加, 使得射线成像的效果不够明显。通过该实验方案, 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的质量和检测的效果, 使得维护人员可以根据射线检测的效果对高压加热器的管程封闭焊缝进行修复和管理, 使得高压加热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控制, 发挥高压加热器的功能, 实现发电站的持续稳定供电能力。
3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射线检测的缺陷分析
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 会受到焊接技术和焊接环境、焊接设备和原材料的影响, 使得焊缝的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焊缝表面质量不过关、由弧坑、夹渣, 焊缝内部出现烧穿、焊瘤等情况的, 影响高压加热器的正常运行。为了获得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的具体情况和具体缺陷等级, 该实验中采用JB/T47302-2005的标准, 并根据检验等级的AB级和B级, 对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的质量等级进行评定, 如果焊缝的等级不能达到使用标准, 需要由专业的维护人员对焊缝进行处理, 从而有效的提高焊缝的质量, 避免高压加热器出现安全问题。
4结束语
高压加热器是一种实现水温加热的重要设备, 具有安全性强与可靠性高的特点。但是同样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使得高压加热器的运行质量不能得到保障。管程封闭焊缝是影响高压加热器运行质量的因素之一。为了获得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的具体情况和缺陷等级, 可以采用射线检测的方法, 对管程封闭焊缝进行检测, 促使维护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 提高高压加热器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 规避安全隐患, 实现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英, 卫先勇, 韩家发.高压加热器制造生产过程[J].中国化工装备, 2010, 2:38-44.
[2]赵家镇.核电站高压加热器设备制造焊接质量控制[J].热加工工艺, 2012, 23:226-227.
[3]王宇, 王占富, 高凤滨.高低压加热器总装环焊缝射线照相布片制图与计算[J].无损检测, 2014, 2:45-46+78.
封闭式高压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其临床资料见表1。患者入选标准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有重度脾肿大、重度脾功能亢进;有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史;胃镜下食管静脉中重度曲张并血管红斑征的高危出血者;巨脾压迫症状者。肝功能分级按Child-plug标准分为A、B、C级。脾肿大按诊断学触诊位置分度:脾在肋缘下不超过2cm为轻度, 超过2cm且在脐水平以上为中度, 超过脐水平线, 或前正中线为重度, 即巨脾。脾功能亢进作如下定义:轻度脾亢:WBC 3.0×109/L, PLT (70~100) ×109/L;中度脾亢WBC (2.0~3.0) ×109/L, PLT (30~70) ×109/L;重度脾亢WBC<2.0×109/L, PLT<30×109/L。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左肋缘下弧形切口, 巨脾时取左侧“L”型切口。开腹后, 测量门静脉压力, 分离脾胃韧带, 暴露胰腺;于胰腺上缘脾动脉搏动明显处剪1.0~1.5cm长的后腹膜;剪开脾动脉外鞘, 游离显露1.5~2.0cm脾动脉。对照组为脾动脉结扎后挤压脾脏驱血。予双3号线结扎脾动脉, 双手托脾脏膈面, 向脾门稍用力挤压脾脏, 力度适宜, 脾脏缩小, 质地变软后, 再于脾蒂钳钳夹脾门, 离断脾脏及周围韧带后移除脾脏, 脾门部予缝扎处理后继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为脾动脉灌注闭式自体血回输, 采用直角钳在动脉下面引3根7号丝线, 近心端双重结扎, 待脾脏缩小, 质地变软后, 提起远端牵引线, 远心端脾动脉作0.4cm长纵行切口, 置入0.3cm直径导管用7号丝线固定, 接输液装置, 行加压输液, 输注速度为80~100ml/min, 输入生理盐水500~1000ml后, 脾被膜颜色即逐渐苍白, 呈“缺血”状, 再引线结扎远心端, 拔出穿刺针。然后依次分离切断其它脾周韧带, 结扎脾蒂, 切除脾脏, 继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2 结果
全组患者术前、术后HGB、HCT、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手术时间、术后脾热、门静脉血栓形成等, 详见表2、3。
3 讨论
我国为肝炎大国, 肝炎后肝硬化极为常见, 而肝硬化发展为终未期肝病最佳的治疗方式为肝移植, 但因供体及经济条件等多方面限制, 能进行肝移植的患者较少, 大部分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大脾亢等致命性并发症, 而脾切除门体断流或分流手术在上述并发症治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脾脏参与了肝硬化的形成, 其通过影响IL-21、IL-26、TNF等细胞因子的产生, 而这些因子已公认是肝硬化形成的重要“递质”, 因此脾切除后可缓解肝硬化进程, 促使肝功能逐渐好转[1]。但肝硬化患者因长期肝损伤, 易出现凝血机能差、血小板减少、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增加了手术风险, 尤其是术中出血。
在门脉高压时, 脾脏血流受阻, 脾窦开放, 脾窦、脾索明显扩张, 其内潴留了大量血液, 储血量可高达数千毫升[2], 巨脾者更甚, 可多达正常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3], 目前血制品相对紧张, 所以脾脏自身储存的血液显得尤为珍贵, 国内应用不同的技术进行脾血回输, 传统脾血回输方法是脾切除后将血液收集经过滤后加入抗凝剂后回输给患者, 由于脾脏离体后存在血液自凝, 脾血回输量有限, 且有细胞被破坏与污染可能, 所以大部分仍需输异体血, 然而回输过多和加抗凝剂的血液, 将加重凝血功能紊乱, 同时输异体血液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感染、溶血等并发症, 并且脾脏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参与细胞与体液免疫, 切除脾脏后免疫功能或多或少会有降低, 而输注异体血制品又会抑制免疫功能, 加重免疫功能的降低, 会增加感染的发生。单纯脾动脉结扎后脾切除, 可使一部分脾血流人体循环, 但回收不彻底, 因脾动脉结扎后脾血回输的动力靠脾被膜的张力, 随着脾血的回输, 被膜张力不断下降, 至一定程度, 脾血即停止回输, 故脾动脉结扎后, 很快使脾动脉压力与脾静脉压力持平, 这时脾内血液也就不再进人体循环, 此时脾内仍有大量残血存在。有文献报道, 结扎脾动脉时, 可回流400~800ml血液进入体循环, 脾脏切除后自脾脏还可获得400~1200 ml血液[4];而如脾动脉结扎配于手挤压脾脏帮助回输, 会引起细胞破坏, 增加术后脾热和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关键词:脾切除术,脾动脉灌注,自体血回输,疗效,并发症
参考文献
[1]ChenDF, Liu WW, Leng ER, et al.Effects of splenectomy on CC14-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rats[J].Clin MedJ, 1998, 111 (9) :779-783.
[2]黄志强.腹部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74-685.
[3]贺咏宁, 王政华, 司小刚.巨睥切除手术方法改进19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8 (6) :488.
封闭式高压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如下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2 年2 月至2015 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96 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8 例。试验组男31 例, 女17 例, 年龄21~60 岁, 平均 (31.5±11.7) 岁;对照组男30 例, 女18 例, 年龄21~60 岁, 平均 (31.6±11.2)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1) 患者基础条件良好, 符合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适应证; (2) 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治疗潜在风险, 要求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治疗并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排除标准: (1) 患者存在末梢循环障碍、创伤、骨折等手部功能障碍性疾病; (2) 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等内外科基础疾病。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 首先给予手术创面清创术治疗, 若患者伴有骨折则给予外固定支架固定, 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剪裁进行封闭负压吸引治疗, 使泡沫放置创面后能充分接触整个创面, 再将其边缘和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固定, 用生物透性薄膜将封闭负压吸引管和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封闭。并于术后3-48 h根据病情程度给予高压氧治疗, 治疗压力0.2MPa, 加减压各25 min, 戴面罩吸纯氧30 min, 中间休息10 min。术后3 d每日2 次, 随后每日1 次, 连续治疗10 d。
对照组仅给予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治疗, 治疗方法同试验组。
1.3 评价
本研究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治疗前后创面运动功能DASH评分和感觉功能单丝法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统计。创面运动功能DASH评分根据患者治疗1 周后相关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估, 包括写字、开瓶盖、开门、打羽毛球等日常生活工作是否受到影响, 满分100 分, 0 分表示手足运动功能完全正常, 100 分表示手足运动功能极度受限。感觉功能单丝法评分:要求患者双眼遮蔽, 采用不同粗细尼龙丝检测患者感觉功能, 本研究尼龙丝自1.65 mm至6.65 mm, 将游离端的尼龙丝放于患者手部创面, 置于皮肤上1.0~1.5 s, 提起1.0~1.5 s为1 次, 当丝线弯曲而患者仍无感觉时换较大一号丝线再试, 直到连续2次丝线弯曲患者即有感觉为止, 记下丝的号码。
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和缓解, 显效:患者游离皮片移植后成活, 创面愈合良好, 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正常;缓解:患者游离皮片移植成活, 创面愈合较好, 运动和感觉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患者游离皮片移植后不成活或成活后创面愈合较差, 运动和感觉功能持续异常。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常见不良预后结局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感染和瘢痕增生等[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位数表示, 选择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均相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降低, 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见表1、2、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预后结局分析
试验组不良预后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 讨论
随着皮瓣移植治疗技术在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治疗研究的发展, 有研究陆续发现并报道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可有效减少细菌繁殖, 控制感染, 改善血运, 有利于创面的愈合[2]。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 最先用于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 封闭式负压引流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 可覆盖和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 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 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 并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创面[3]。
本研究对照组单纯使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观察效果表明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作用研究认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采用医用泡沫作为中介, 利用高负压可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 促进创面愈合。此外, 在引出渗液的同时可诱导引流腔壁内陷, 有效预防残余脓腔和死腔形成, 保证了软组织正常修复, 为合并有骨折的创面提供良好的血供和皮肤及软组织条件。同时有效促进了骨痂的生长、骨折的愈合, 防止了骨髓炎和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4]。
与此同时, 随着高压氧在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日益显现, 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进一步针对高压氧治疗进行研究, 由于高压氧导致创伤组织内储氧量增高, 可增强移植皮瓣存活活力, 促进局部肉芽组织生长。尤其在移植皮片或皮瓣与受皮区血液循环尚未建立之前, 组织内高氧条件可有效缓解移植皮片或皮瓣因缺血所致的乏氧状态, 有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 保证皮瓣移植术成功[5]。
本研究针对患者疗效和预后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及不良预后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而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结果符合预期, 充分肯定了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预后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晓明, 陈宏, 王晓峰, 等.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治疗前臂及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R]//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196-198.
[2]韦贵珠, 韦孟怀.护理干预结合高压氧治疗对手部创伤皮瓣移植术病人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1, 9 (9) :2358-2359.
[3]游玉芳, 熊秉刚, 黎润超.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手部创伤患者皮瓣移植存活率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 2013, 34 (2) :393-394.
[4]徐敏超, 郑琼, 陈明, 等.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3) :10055-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