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2024-08-08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精选12篇)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篇1

摘要:通过对安置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患者对安置胸引瓶的作用、方法、注意事项、护理方法有所了解,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及紧张情绪,更好的配合医生、护士,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胸膜腔负压的存在对保护肺的扩张和通气功能十分重要任何损伤或破坏胸膜腔的完整,使负压消失,都将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紊乱。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以及心胸手术后均需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目的是将胸腔内的气体、液体、血液、脓液引流到体外,恢复和保持胸腔内的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1]。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胸外科患者78例,其中交通性气胸8例,张力性气胸6例,血气胸42例,脓胸4例,液气胸15例,进胸膜腔手术3例。引流时间最长32d,最短3d。年龄18~80岁,其中男性55例,女性23例。78例均结合临床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介绍术前准备的内容及必要性,包括术前排便,准备氧气及急救药物等。

(2)介绍手术方法,手术环境,手术操作者,置管部位,术中、术后可能经历的感觉,手术大概经历的时间。

(3)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医护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它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有利于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医护工作。便于治疗。

(4)告知病人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指导病人保持半卧位,更换体位或活动时,如何防止引流管脱出,离床活动时,要使引流瓶低于引流口位置。

2.2 术后护理

2.2.1 对症护理

病人大因术后疼痛不适,身上有引流管活动力下降,出现焦虑、恐惧。要安慰病人,鼓励病人深呼吸,克服疼痛进行有效咳嗽排痰,讲解有效咳嗽排痰的重要性,咳嗽时轻提引流管,防止摆动,必要时用镇痛药作雾化吸入,以利排痰。也可用雾化吸入祛痰剂,促使痰液咳出,预防肺部感染。

2.2.2 采用体位半卧位,持续吸氧,减少呼吸困难

将患者置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除,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2.2.3 保持管道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检查管道装置的密闭性,胸壁伤口引流和周围皮肤,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2]。

2.2.4 维持引流通畅

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倒流入胸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每30~60分钟1次,并观察水柱是否有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观察。

挤压方法:(1)护士站在患者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两只手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反复操作;(2)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遇到特殊情况时,如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不停的挤压引流管[3]。

2.2.5 妥善固定

引流管在床缘上固定应留有足够长度,以备翻身时不被拉出,搬移病人或换水封瓶时,须将引流管用2把血管钳钳夹近端。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2.2.6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详细记录。

2.2.7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皮肤,消毒后用凡世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作进一部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2.2.8 拔管指征及处理

48~72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是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1d。

2.3 拔管后护理内容

观察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3 体会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是利用重力,保持相对密闭,排出胸腔内积液、积气。而使液、气体不能返流,使胸腔内负压恢复,促使肺迅速膨胀,消除胸内残腔,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萎陷。因此,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置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术前、术后、拔管前后的护理,患者及家属均能很好的配合,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病人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9%以上。只要我们对患者进行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的护理,就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姜秀丽.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的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3):236.

[2]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M].第2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6.

[3]陈永生.临床医疗护理常规[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版社,2002:137.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篇2

外科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一、原理和目的

是根据胸膜腔的生理特点设计的,借助于装置中水封瓶内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隔离,又可引流腔内的气体、液体,达到闭式胸膜腔引流的目的。可排除渗液与积气,恢复和保持胸膜腔内负压,使肺恢复膨胀状态,消除残腔,还可维持气体的交换作用,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静脉血向心回流,是治疗血胸、气胸、脓胸的重要措施。

二、装置

由导管和水封瓶两部分组成。护理及注意事项

(一)装置衔接完善

按无菌操作法安装引流装置,检查是否密封通畅,防漏气与滑脱。

(二)保持引流通畅

血压平稳取半卧位;鼓励病人咳嗽与深呼吸;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80cm,医。学教育搜集整理防引流管折叠受压,定时捏挤引流管(靠近切口处),不宜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免胸膜腔内感染。

(三)妥善固定

引流管固定前须留足长度;搬动或下床活动防衔接管脱落;一旦胸腔导管脱落须捏闭引流口创缘,继而用凡士林纱布、厚纱布及胶布封闭引流口;若不慎引流管接头分离,则马上用两把止血钳夹闭引流管近端。

(四)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水柱波动,若无波动则看有无呼吸困难,无呼吸困难为正常;有呼吸困难意味可能堵管。

2.观察气体排出,胸腔内积气,有气泡排出;若无气泡排出,有可能肺已复张,但若大量积气经负压吸引无气体排出,则检查装置有无故障。

3.观察引流液性质、量、引流速度、出血等,并做详细记录。正常引流液色由深至浅,最后呈血清样。每日定时更换水封瓶,两把止血钳钳闭引流管近端,检查无误后开放。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篇3

【摘要】目的 通过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早日恢复健康;方法 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和使用健康教育手册对病人做宣教。结果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 术后健康教育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将一根引流管置于胸膜腔内,连接一个密闭式的引流装置,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其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内的积气、积液,适应于气胸、血胸、脓胸及各种开胸手术的引流,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创伤外科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在我科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6—75岁,气胸18例,血胸30例,血气胸32例。

1.2方法

针对患者年龄跨度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以及对疾病的态度不相同的状况,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采取个别交谈 、示范教育并结合宣传手册等方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并评估健康教育效果,出院后通过电话定期随访患者给予康复指导。

2.术后健康教育

2.1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介绍:

2.1.1用图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组成及其作用;告诉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好引流管,引流瓶中长管必须浸入水中2-3cm。

2.1.2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能将引流管与引流瓶分开,不能自行更换引流瓶中液体。

2.1.3告知患者和家属引流瓶位置不能高于胸部,须在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 。

2.1.4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能倒置引流瓶,以免液体逆流进人胸腔。

2.2术后体位指导:

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病人的体位以斜坡(床头抬高45-60度,床尾抬高10度)卧位为宜,以利于胸腔内积液流出,同时也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还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告知患者如体位不当,部分积液残存于胸腔内时间一长,易造成粘连性胸膜炎,甚至造成包裹性积液而影响呼吸功能。临床上出现的引流不畅,多与体位不当有关。

2.3术后咳嗽咳痰的指导:

2.3.1咳嗽有利引流,鼓励病人咳嗽,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

2.3.2对无力咳嗽的病人,指导患者家属一手按压切口,另一手的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处,刺激总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痰。

2.3.3告知患者和家属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术后给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和拍背、协助排痰和深呼吸的必要性,护理人员为病人示范有效咳嗽,拍背排痰和深呼吸的方法。若咳嗽较剧时,可给予镇咳剂;告知患者家属观察痰液,痰液粘稠,且不易被咳出时,口服化痰药。

2.4术后胸腔引流液观察的指导,利用图片介绍:

2.4.1指导患者和家属观察引领瓶上的刻度,术后24 h内总引流量不超过500 ml,每小时出血量不大于100 ml,色泽由血性变为浅红,后再变为血清样。

2.4.2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后短时间内引流液量增多,颜色鲜红,质粘稠,易出现凝血块,考虑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2.4.3告知患者和家属引流液浑浊或有淡黄色乳糜样液体流出,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时做进一步诊断。

2.5术后引流管护理的指导,利用健康宣教手册讲解:

2.5.1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后要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水柱波动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水柱波动幅度为4~6 cm。引流管通畅时,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若无波动,可让患者做深呼吸或咳嗽;若仍无波动,表示引流管不通,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查看引流管是否受压和打折,还可挤捏引流管使其畅通。指导家属挤压引流管的方法,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轻轻地松开捏紧的引流管,以防止倒吸引流瓶中液体。

2.5.2指导患者和家属防止引流管滑脱,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摆动、牵拉等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脱出。若引流管自胸壁创口脱出,应立即用手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使引流口创缘闭合,立即报告医护人员,并做进一步处理;若导管连接处滑脱,应立即将近端引流管钳闭或折叠捏紧,立即报告医护人员,消毒后重新安装。

2.6胸腔闭式引流术拔管后的观察指导

拔管过早会影响疗效,过晚易造成感染,因此选择合适时机拔出引流管十分重要。一般胸部手术后,如引流液明显减少,玻璃管末端无气体排出,经X线胸透证实,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现象,可先夹管24 h,观察患者全身情况,若无异常,即可拔管。對血胸、脓胸的引流,拔管时间应待胸腔内出血停止、脓液充分引流干净、脓腔容量少于10 ml,才可拔管。拔管24 h内,指导患者和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拔管后,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漏气、皮下气肿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结果

通过对80例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他们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本组除有1例发生皮下气肿,未作处理自行吸收外,其余均未发生因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而引起的并发症。而且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4.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整体护理的重要标志。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使患者能够建立健康意识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 。通过对 患者术后实施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袁岚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及管理,现代护理学,2008,14(6):762-763

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 篇4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解释病情, 介绍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意义和目的, 消除患者的恐惧,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尤其是气胸患者常伴有胸闷、呼吸困难而感到紧张害怕, 担心预后, 常有恐惧心理。护士要守护在患者身边及时安抚患者不要恐慌, 指导患者体位, 配合进行穿刺手术, 可及时给予吸氧并配合医生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逐渐缓解其紧张的心理。

1.2 呼吸功能的锻炼

嘱患者禁烟, 改善供氧, 提高分泌物的消除能力。方法:患者取站或坐位, 一手放胸前, 另一手放腹部, 先缩唇, 腹内收, 胸前倾, 由口出气, 然后用鼻呼气, 尽量挺腹, 胸部不动, 呼与吸之比2:1或3:1。7~8次/分或10~20次/分。

1.3 有效咳嗽训练

深呼吸, 以腹式呼吸为基础, 深吸气后呼气时咳嗽, 反复进行。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并不意味着心理护理的结束[2],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谈, 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同时进行心理卫生宣传教育, 消除患者紧张忧郁状态。

2.2 合理吸氧

气胸由于肺大疱的形成, 呼吸面积缩小, 呼吸状态发生变化导致呼吸浅快, 此时给予低流量吸氧 (1~2L/min) 防止过度换气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开胸手术后的患者, 伴有呼吸困难、年老体弱合并心肺疾患的给予重症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 心电监护, 动态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来调节氧流量而达到合理吸氧[3]。

2.3 呼吸道的管理

术后给予半卧位, 指导患者深呼吸, 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痰多时给予雾化吸入。

2.4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4.1 保持引流管通畅

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 (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 , 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 了解肺膨胀的情况。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 可加入数滴95%的酒精, 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 消除泡沫, 保证引流通畅。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来保持引流管畅通, 一般情况下, 每30min挤压1次, 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 (1) 护士站在患者术侧, 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 后面的手用力压住引流管, 使引流管牵拉闭塞, 用前面手的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 频率要快, 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 然后双手松开, 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 反复操作。 (2) 采用止血钳辅助挤压。先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 随后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 最后打开止血钳。如果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 应不停地挤压引流管, 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

2.4.2 保持引流管密闭

每次换引流瓶时, 要盖紧瓶盖, 各部衔接要紧密, 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2~4cm, 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管长短要适宜, 以不影响患者的活动为宜[5], 一般为60~70cm, 过长不易引流, 过短易滑脱。水封瓶内装无菌盐水500ml, 液面低于引流管的胸腔出口处60~70cm, 以防液体倒流进胸膜腔[4]。

2.4.3 保持引流管的无菌

2.4.4 观察引流液情况并记录

经常巡视病房, 观察引流情况, 如瓶内液面是否有气体逸出或玻璃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 引流管是否扭转、被压等,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出液体时, 注意观察液体的性质、量、颜色, 并做记录。若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ml, 要及时报告医生。术后并发症除胸腔内出血外, 还可能出现乳糜胸。观察胸内负压, 随时观察水封管中液面的波动情况是引流管护理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2.4.5 保持引流管妥善固定

患者均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呼吸, 用龙胆紫棉签在引流管上作标记, 便于观察引流管是否有脱出。引流管用别针固定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引流瓶要固定好, 防止空气反流, 瓶口低于患者胸部水平40~60cm。责任护士要指导患者翻身时保护引流管, 并嘱患者在下蹲时, 将引流管夹闭, 防止气体回流。

2.5 拔管后的观察护理

拔管后24h内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局部无渗液、渗血、皮下气肿等。

3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做患侧上肢肘关节屈伸、肩关节外展等活动, 防止肩周炎的发生。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不宜用力提重物, 不能过度体力活动, 注意调节饮食, 保持大便畅通。出院后, 根据医嘱定期检查, 按时按量服药。营造良好的环境, 合理安排作息。

摘要: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 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对引流管的护理是重点内容。护理中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 强调“密闭、无菌、通畅、固定”的原则。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护理, 确保胸腔闭式引流的安全、有效, 使患者顺利康复。

关键词:胸腔手术,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克秀.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J].西南军医, 2008, 10 (6) :180.

[2]夏玉梅.心理护理在胸腔穿刺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06, 8 (24) :13.

[3]苏金萍, 詹明萍,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3) :138.

[4]唐育才, 石临静, 等.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5) :675.

胸腔闭式引流瓶护理 篇5

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医生将胸腔引流管安置在胸腔内,引流渗液、血液及气体引流出体外,达到重建胸腔负压,维持纵膈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的复张,用于外伤性气胸,血胸,胸腔手术后的引流。

目的: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防止逆行感染,便于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

用物准备:洗手液,纱布,生理盐水,弯盘,胸引瓶,治疗车,安尔碘,棉签,开瓶器,标签,止血钳,治疗盘,治疗巾,护理记录单,无菌手套2双 评估患者后,协用物在床旁

核对床号,姓名,沟通,协助卧位,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皮下气肿,敷料是否固定,嘱病原咳嗽,深呼吸,看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水柱波动。

步骤:消毒手-----观察胸引瓶是否在有效期内------打开外包装------检查生理盐水的质量-----打开液体瓶盖--------消毒瓶塞【两根棉签】-------冲洗瓶口-------倒入胸引瓶内【水注入末端3-4CM】----------连接瓶引流管【注意无菌操作】-----------贴标签【标签贴在水平面上,标明时间】----------戴手套-------铺治疗巾--------夹引流管【在引流管上约8CM处用两根止血钳夹闭】---------放弯盘于引流管下-----------取下引流管【用手套包裹】------消毒双手------------检查纱布【并打开包装】----------------带手套-----------取消毒棉签【两根】-----------一根消毒胸腔管口,另一根从管口消毒到远端约5CM,【注意脓胸患者第2根棉签应从远端到管口消毒】--------用纱布包裹连接端---------------松止血钳----------------固定引流瓶【低于引流口60-100CM,嘱咳嗽,看水柱波动,正常是4-6CM。】----------脱手套--------------清洁双手--------------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消毒双手-----------记录-----------健康教育【嘱多深呼吸,翻身时防止扭曲等】 PS: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脱管处理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术舒适护理干预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15

舒适护理模式的定义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也就是说,护理人员要给予所有的人,包括妇幼、老人、患者一个最舒适的状态。2010年1月~2011年11月对总结了舒适护理模式在对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评估,舒适护理干预是重要而有效的护理手段,使患者感受到最大的舒适程度。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36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后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实施效果显著,减轻了住院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无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均为自发性气胸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术,术后接负压引流瓶。平均至手术后6天拔管,配合抗感染等治疗,36例患者均痊愈康复出院。

舒适护理干预

心理舒适护理:穿刺前患者缺乏对该方法了解,术后多种不适,常引发情绪波动,出现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较大,对愈后担忧。穿刺前做好宣传,介绍穿刺的方法、目的、效果、并发症和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感受,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到有安全感。列举成功的例子,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愉快接受治疗和护理。

体位舒适护理:患者置管术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易烦躁,易产生不适。体位的不适往往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等,影响疾病的恢复。向患者讲解体位的重要性给予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坐位或抬高床头15°~30°,注意做好护理安全范措施。

胸部疼痛舒适护理:术后疼痛主要集中在24~48小时,属于急性疼痛[1]。术前说明穿刺点可能出现的不适,使其心理有所准备,以提高耐受性。引流管在胸前内置留,患者有异物感,咳嗽、进食、上厕所、上下移动等疼痛加剧,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适度按压穿刺伤口部位,以减轻肺部和穿刺振动引起的疼痛,疼痛加剧难以忍受,遵医嘱予止疼镇静药,缓解疼痛,使患者适度改善。术后有效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利于病情稳定[2]。

睡眠舒适护理:由于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而影响正常的睡眠,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诱发或加重机体神经代谢功能紊乱,疼痛是影响术后睡眠最常见的原因。舒适护理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患者消除疲劳,促进体力的恢复,减少消耗,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组织修复,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机体恢复。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指导患者入睡方式,如看书、睡前泡脚等,合理安排护理技术操作,必要时夜间予镇静止痛药辅助睡眠。

引流置管舒适护理: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术后留置管的作用,妥善固定引流管道,保持管道的适当长度,避免因牵拉、扭曲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水平位60~100cm,水封瓶长玻璃管以浸入水面下3~4cm为宜,术后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避免管口被血块堵塞,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观察水封瓶波动情况,搬动患者、外出检查、更换引流液时用两把止血钳交叉夹引流管。患者下床活动、翻身时引流管一同搬动,以免引流管与引流瓶脱离,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再次引起气胸。切口处每天用75%酒精消毒,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敷料随脏随换,防止感染。

氧疗舒适护理:氧疗能帮助气胸的吸收。给氧要适量,氧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给氧量过大,肺泡易破裂,加重疾病。给氧一般鼻塞吸氧。流量5L/分,或持续低流量2L/分,保持输氧管通畅。

病房室温舒适护理:室温一般保持在20~28℃,湿度保持55%。室温过高患者易烦躁、胸闷、口干、呼吸费力,加重呼吸困难。室温过低,患者易着凉、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使疾病复发。室温保持适度,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患者舒适度增加,利于疾病的恢复。

拔管舒适护理:观察引流瓶无气体溢出,患者自觉症状好,经夹管24小时后拍胸片,证实气胸闭合即可拔管。拔管前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并嘱患者深呼吸,然后屏气,拔管时动作轻柔,以免拔管端损伤肺,引起疼痛。经常巡视,观察皮下有无肿胀、气肿,敷料是否有渗液、渗血等。

社会舒适的护理:允许亲人陪伴患者,良好的家庭氛围,细心的关怀,精心的照顾,能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各种负性情绪的影响。介绍病友,鼓励病友之间交流治疗的感觉和经验,让患者从新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

讨论

舒适护理的应用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舒适状态。实施舒适护理后患者身心的痛度和不适度明显降低,焦虑感明显缓解,舒适度显著增加,护理满意度也有所提高。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术中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其开展不仅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建立了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而且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參考文献

1 赵继军.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12-313.

2 吴秀领.成人剖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3,5(18):5.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33例实行急诊胸腔闭引流术的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17例, 均为男性, 年龄18~65岁, 其中自发性气胸12例, 继发性气胸5例, 均为清醒、活动自如且未合并严重的心肝肾脏器病变;未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对照组16例, 均为男性, 年龄16~53岁, 其中自发性气胸12例, 继发性气胸4例, 33例患者都实行了紧急胸腔闭式引流术。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干预组①培训护士掌握Orem自理理论, 术后正确评估、分析患者的自理需求与自理能力, 掌握3种护理系统相对应术后患者护理和操作技能, 重点掌握“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在术后患者自理需求中的应用。②应用Orem自理理论, 根据患者术后不同的自理能力, 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质量要求, 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巩固教育指导 (见样表) , 指导患者配合实施良好的术后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

1.2.2 评价方法

在患者术后4 d每天根据质量要求项目进行评分, 计算患者术后护理合格率。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检验。

2结果

急诊胸腔闭引流术后患者术后护理合格率干预组17例98.2%%。对照组78.3%, 两组比较,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本身是一个局麻下的小手术, 术后患者一般神志清醒, 四肢活动自如, 而针对患者是在急诊情况下做的胸腔闭式引流术, 其往往存在紧急应对, 不知所措。术前的知情同意, 术中配合, 术后注意事项等一系列健康宣教, 尽管医护都讲得很详细, 可这些都会因为患者的紧张而掌握甚少, 而术后患者担心预后和不知如何配合治疗及护理是患者面对的主要问题。

应用 Oren自理理论指导术后护理的落实, 可有效提高术后护理质量。整体护理观认为, 我们的护理, 不仅要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还要满足患者治疗、心理的需要和注重患者自理能力的培养[2]。Orem自理理论认为, 当自理力能够满足自理需求时, 个体处于平衡状态, 当自理力无法满足其治疗性自理需求时, 出现自理缺陷。存在与健康有关的自理缺陷是确定患者需要专业护理的标准[3]。而护理是克服或预防自理缺陷发展的活动, 成为不能满足自理需要的个体提供的帮助[2]。我们应用Orem自理理论在落实对急诊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时, 先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 按不同能力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到补偿, 这样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了, 人的自尊实现了, 术后康复的信心增强了, 既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又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从而使急诊的术后护理得到有效保证, 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自理理论在急诊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的应用。方法 以我科收治的33例实行急诊胸腔闭引流术的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17例应用Orem自理理论, 采用补偿系统实施术后护理,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 按照自行制定的质量要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合格率。结果 急诊胸腔闭引流术后患者术后护理合格率干预组98.2%, 对照组78.3%, 两组比较, P<0.0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患者自理能力得到补偿, 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了, 人的自尊实现了, 术后康复的信心增强了, 既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又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从而使急诊的术后护理得到有效保证, 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自理理论,胸腔闭引流术,急诊护理

参考文献

[1]黄艺仪, 张美芬, 李欣.现代急诊急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6, 68.

[2]殷磊.护理学基础.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22-146.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 年1 月-2015 年6 月收治的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110 例, 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55 例, 男40 例, 女15 例, 年龄55~80 岁, 平均 (65.8±0.5) 岁, 气胸发生部位:右侧23 例, 左侧28 例, 双侧4 例。发病诱因:睡眠中发病6 例, 轻微活动26 例, 剧烈咳嗽15 例, 无明显诱因8 例。对照组55 例, 男41 例, 女14 例, 年龄54~81 岁, 平均 (65.9±0.3) 岁, 气胸发生部位:右侧22 例, 左侧28 例, 双侧5 例。发病诱因:睡眠中发病7 例, 轻微活动27 例, 剧烈咳嗽14 例, 无明显诱因7 例。所有患者均出现呼吸困难, 活动后加重, 部分患者出现发绀、呼吸不畅, 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测证实为闭合性气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1) 常规护理: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一般伴有气喘, 呼吸频率较快, 呼吸道水分蒸发较多, 使痰液变得黏稠, 加上部分患者伴有慢性呼吸道炎症, 反复发作, 破坏了支气管黏膜, 损伤纤毛细胞, 使痰液和气道内分泌物无法排除, 出现干燥结痂, 最终影响呼吸道通畅。故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提高机体水分含量, 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静脉补液量, 加快呼吸道内痰液和分泌物的排除。 (2) 保持病房内恒定温度和湿度, 尤其对于干燥的季节, 室内可放置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 或者暖气上放置湿毛巾增加室内湿度。 (3)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指标明显较差, 加上手术对机体创伤较大, 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患者, 易出现不配合术后咳痰护理的现象。故在护理前, 应与患者充分沟通, 进行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 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 取得患者信任, 减轻患者恐惧和烦躁心理, 并向患者讲解术后咳痰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积极的配合护理,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4)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促进肺复张, 预防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坐位, 进行由深到慢的呼吸5~6 次, 然后再深呼吸至膈肌, 屏气4~5 s, 继而缓慢呼气, 再深呼吸至膈肌, 屏气4~5 s, 身体略微前倾, 从胸腔进行2~3 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同时收缩腹肌帮助痰液咳出。 (5) 呼吸功能恢复首先需要呼吸道通畅, 由于炎症、创伤等因素导致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 故对呼吸道进行清洁尤为必要,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的药物可选择氨溴索、糜蛋白酶、异丙托等, 每次雾化时间约为15 min, 可有效促进痰液的排出。 (6) 由于手术创伤及术后引流管的刺激可加重患者疼痛, 疼痛可引起胸部肌肉运动受限、呼吸道开放受阻, 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因此, 缓解患者疼痛是减少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有效措施, 术后给予有效镇痛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 抑制机体应激反应。 (7)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由于惧怕疼痛不愿翻身, 固定引流管前提下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翻身时动作要缓慢, 对于重症患者翻身前需将口鼻内分泌物清理干净, 防止翻身过程中误吸。 (8) 帮助患者叩背排痰, 护理人员两手手指并拢, 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 利用腕关节用力, 由下至上, 由两侧到中央, 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 叩背排痰最好在雾化吸入后进行。叩背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如果患者能耐受, 可以适当增加叩背时间。 (9)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自主活动。每日可进行训练3~4 次。 (10) 术后禁烟, 由于吸烟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要明显多于不吸烟患者, 故要指导患者戒烟,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吸烟的危害, 与患者家属共同监督患者戒烟。

1.2.2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并进行临床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 对照组为16.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导致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 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微气肿疱自行破裂, 使肺和支气管内空气进入胸膜腔。此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好发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者[3]。此病严重, 时刻威胁患者生命, 及时有效的处理可治愈。其临床主要表现有, (1) 呼吸困难:患者气胸发作时, 伴有呼吸困难, 其严重程度与发作时肺被压缩的程度和原有的肺部功能状态等因素有关, 年轻且呼吸功能正常患者, 一般无明显的呼吸困难[4]。 (2) 胸痛:气胸发生时常突然出现尖锐性刀割痛和刺痛, 疼痛与肺大疱突然破裂和肺被压缩的程度无关, 研究表明, 可能与胸膜腔内压力增高、壁层胸膜受牵张有密切关联[5]。疼痛部位一般不固定, 可在胸部, 也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 (3) 刺激性咳嗽:自发性气胸时偶有刺激性咳嗽。 (4) 其他症状:气胸合并血气胸时, 如出血量多, 患者会心悸、血压低、四肢发凉等。

胸膜腔是一个脏- 壁层胸膜间闭合的腔, 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 由紧贴于肺表面的胸膜脏层和紧贴于胸廓内壁的胸膜壁层所构成, 左右各一, 互不相通, 腔内没有气体, 仅有少量浆液, 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 由于肺部的弹性回缩力, 腔内为负压, 有利于肺的扩张、静脉血与淋巴液回流[6]。当肺泡内压因某种诱因导致急剧升高时, 胸膜腔会发生破裂, 与大气直接想通, 气体流入胸腔内形成自发性气胸。老年自发性气胸大都是继发性的, 部分患者肺组织与壁层胸膜相连接, 气胸形成时, 肺组织破裂出现瘘孔, 无法随肺压缩而闭合, 导致瘘孔不断变大, 但胸腔内压力接近于零时, 就成了“开放性气胸”。老年气胸常由于上述原因愈合较困难, 气胸再发率较高。

胸腔闭式引流术, 又称“胸廓造口术、胸腔管手术”, 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外科手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主要利用较为特殊的硅胶管或胸腔引流管置入患者胸腔, 使胸腔内气体、脓液及血液持续而有效的排出[7]。胸腔闭式引流术是目前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重要方法。值得注意的是, 胸腔闭式引流术要做好咳痰护理, 否则术后易导致呼吸道并发症, 影响临床疗效[8]。笔者认为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易发呼吸道并发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出现退行性改变, 主要有肺活量明显减少, 残气量增加, 氧利用率降低, 通气功能出现阻塞性减退, 膈肌活动幅度减小, 肺组织的修复功能减弱, 极易出现肺部感染[9]。 (2) 机体在衰老过程中, 对各种病原体的侵袭防御能力逐渐降低, 使患者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降低。 (3) 老年患者特别患有慢性肺疾病者纤毛运动功能明显减弱, 吸入的微生物和灰尘停留在下呼吸道, 长此以往, 呼吸道黏膜被破坏。 (4) 老年患者易对疾病产生悲观、进展情绪, 导致内分泌失调, 免疫力下降, 使感染发生率提高。

对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实行针对性的咳嗽护理尤为必要。老年自发性气胸治疗的重点在于促进脏层胸膜裂快速愈合, 加快肺组织复张, 肺组织复张的关键在于裂口愈合。其中胸膜腔内压和肺内压间的压力差对裂口愈合有重要影响。剧烈咳嗽使胸膜腔内压和肺内压间的压力差升高, 促进胸膜腔内残余气体排出。当患者吸气后短暂屏气, 可使气体最大分布于肺部, 同时尽可能延长器官到肺泡的驱动压, 使萎缩的肺快速膨胀[10]。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常伴有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 有效咳嗽能见呼吸道内痰液排出, 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肺部通气改善;有效咳嗽是肺部潮气量增加, 体改了肺部换气和通气, 增加了血氧浓度, 有利于胸膜裂口组织的修复, 加快胸膜腔内氧气的吸收, 也有利于其他气体的正常吸收。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由此可见, 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采用针对性的咳痰护理, 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手术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咳痰的护理。方法:选取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110例, 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5例, 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 对照组为1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 原发疾病的痛苦加上引流术后的创伤极易使患者感到胸痛不适, 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故正确的咳痰可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咳痰护理, 能降低因咳痰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加快患者恢复。

关键词:老年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咳痰,护理

参考文献

[1]喻学慧.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 (9) :156-158.

[2]冯竞.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J].社区卫生保健, 2011, 10 (3) :207.

[3]佟颖梅.20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 2013, 11 (9) :726.

[4]李敏.有效咳嗽训练对老年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肺复张时间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4) :31-32.

[5]熊庆.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J].医药前沿, 2012, 2 (12) :258.

[6]要永娟, 张晓英.45例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现代养生, 2014, 15 (12) :168.

[7]郭继平, 徐慰.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九江医学, 2008, 23 (4) :69-70.

[8]张建仪, 李艳红.改良呼吸操锻炼对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14) :62-63.

[9]包冬梅.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 (8) :148.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外科自2004年—2007年共做胸腔闭式引流术200例, 男181例, 女19例, 年龄22岁~54岁;

其中自发性气胸120例, 血胸60例, 血气胸20例,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均获得良好效果。

1.2 方法

1.2.1 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水封式引流瓶在胸腔闭式

引流中最为常用, 使用前严格检查有效期, 有无漏气或破裂, 无菌引流瓶内装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

1.2.2 插管的位置和治疗方法排气:

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引流管要较细。排液:液中线第八肋间, 引流管要较粗。准备好一切用物, 首先开通静脉通路, 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 (防止肺水肿) ,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生命体征未平稳者取平卧位) , 确定插管的位置, 常规局部消毒, 局麻后插管, 注意引流管进入胸腔的深度不宜超过4 cm~5 cm, 引流管的另一端应连接水封瓶。

2 术前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多数急诊入院, 尤其初患由于疾病的折磨及知识的缺乏, 常常是惶恐不安, 易加重病情。因此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要热情接待, 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适当时机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对疾病知识的宣教,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 并举出类似抢救成功的病例, 使患者从紧张状态中安静下来, 以利于手术和恢复健康。

3 术后的护理

3.1 术后患者常取半卧位, 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鼓励患者

做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运动, 利于积液的排出, 恢复胸膜腔负压, 使肺扩张。

3.2 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 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 更换引流瓶时, 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 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感染。

3.3 每日更换引流瓶 (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 , 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 了解肺膨胀的情况。

每次换引流瓶时, 要盖紧瓶盖, 各部衔接要紧密, 切勿漏气, 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2 cm~4 cm, 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管长短要适度, 一般为60 cm~70 cm, 过长不易引流, 过短易滑脱, 质地要柔韧。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影响气体引流时, 可在引流瓶内加入数滴95%的酒精, 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 消除泡沫, 保证引流通畅。

3.4 维持引流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和滑脱。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 水封瓶的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 cm, 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 以免引流液逆流胸膜腔造成感染, 定时挤压引流管, 30 min~60 min 1次, 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也要观察水柱上下波动, 正常波动为4 cm~6 cm, 若波动停止, 表明该系统有堵塞或肺已完全膨胀, 如发现气胸或者是张力性气胸的早期症状, 应怀疑引流管被血块堵塞, 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 促使其通畅, 并通知医生。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 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 使引流液流出。通过挤压引流管可使管中的血块移走, 保持引流管通畅。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 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 必要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映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

3.5 妥善固定。

患者下床活动时, 要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 勿使水封瓶高于胸壁引流口水平, 以防瓶内液体倒流;如水封瓶破碎或其衔接部位脱节时, 应立即将引流管上端夹闭, 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如引流管脱出胸腔, 可用手指捏压伤口, 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封闭伤口, 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切不可将脱出的引流管再度插出胸膜腔, 以免造成损伤和感染。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 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 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3.6 预防感染:

各种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常规应用抗生素, 以防继发感染, 水封瓶内需装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2]。

3.7 引流量的观察与记录:

水封瓶在使用前需先倒入无菌生理盐水500 m L, 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60 cm~70 cm, 以防液体倒流进入胸膜腔, 并在瓶上贴一长胶布注明液面的高度、倒入的液体量、日期和开始时间。经常巡视病房,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的范围, 并准确记录。手术后第1个5 h内, 需要每小时记录1次引流量, 以后每8 h记录1次或按需记录。正常引流量为:第1个2 h内是100~200 m L, 第1个24 h内约500 m L.若引流量多且为血性时, 应考虑出血的可能性, 应立即通知医生。引流量过少, 应查看引流管是否通畅。术后患者在咳嗽、深呼吸后会有气体自引流管逸出, 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均可自行愈合。对于有严重漏气现象的患者不要鼓励患者咳嗽, 以免使肺段面愈合时间延长, 不利于术后早期拔管。

3.8 拔管指征:

48 h~72 h后, 生命体征稳定, 呼吸改善, 引流管无气体逸出, 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 24 h引流液小于50 m L, X线胸片和肺膨胀良好, 患者无呼吸困难, 听诊余肺呼吸音清晰, 夹管24 h观察无异常变化, 即可报告医生拔管。方法:先用血管钳夹紧胸腔导管, 再将胸腔导管与引流装置解脱, 常规消毒后, 拆除固定缝线, 嘱患者先深吸一口气, 屏住呼吸, 将胸腔导管拔出, 迅速用凡士林厚纱布覆盖, 宽胶布封闭, 胸带包扎。

3.9 拔管后24 h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 如有变化, 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冬季拔管要注意给患者保暖。

3.1 0 加强基础护理, 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压疮护理, 防止护理并发症。

4 健康指导

4.1 营养支持术后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如牛

奶、骨头汤, 并逐渐过渡到普食, 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 以减轻胃的饱胀感。保持口腔清洁, 以促进食欲。

4.2 生活习惯教育患者最好是早睡晚起。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要多喝水, 化痰润喉, 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要经常给患者叩背, 方法:手掌略握成空心拳形, 在患者背上轻叩从上至下, 从下至上, 从左至右, 再从右至左, 循序渐进, 直至让患者把痰顺利地咳出来, 如痰阻塞气道, 呼吸困难, 就有生命危险。

4.3 日常治疗天气变化大的季节要严防感冒, 遵医嘱服药, 进行抗炎、化痰、止咳、平喘治疗。

参考文献

[1]郑美玲, 林风英, 等.自发性气胸病人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 2 (6) :481.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体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 男41例, 女12例, 年龄2~83岁。均经胸片、CT或超声明确诊有行胸腔闭式引流指征。其中气胸23例, 胸腔积液30例。

1.2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立即通知医师, 给予患者吸氧等对症处理减轻患者症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胸腔穿刺为有创操作, 术后留置引流管均会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必不可少。穿刺前向患者交待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操作过程及需要患者配合的事宜,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尤应要求患者在穿刺过程中避免深呼吸和咳嗽, 以免损伤肺组织。护士是患者的第一接触者, 也是患者的第一问讯人, 护士要熟悉自己的业务、了解医疗基本过程, 对患者做尽可能详尽的解释。充分理解、同情、安慰患者, 使其觉得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很重视他 (她) 的伤情。让患者能以一种从容、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耐心向患者讲述手术成功、身体恢复的良好前景, 介绍成功病例及成熟的胸部外科技术, 取得患者的配合, 以增强其信心, 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1.3 操作方法

选用贝朗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根据病情确定穿刺部位, 气胸为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胸腔积液为腋中线第六肋间, 包裹性积液则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或在超声、CT引导下穿刺置管。按照常规消毒皮肤, 铺无菌巾单, 使用穿刺针抽取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 垂直于皮肤进针, 逐层注药, 当有落空感时提示进入胸腔, 回抽有气体或胸腔积液即可证实。导丝经穿刺针侧孔进入胸腔, 拔出穿刺针, 用皮肤扩张器扩皮后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15~20cm后抽出导丝。使用注射器测试导管通畅程度, 适当调整插入深度, 确认引流通畅后使用贴膜固定导管。导管根据情况外接负压引流瓶或引流袋。气胸可使用负压吸引以促进肺复张;脓胸可使用抗生素冲洗, 脓液稠厚可注入尿激酶予以稀释[1,2];恶性胸水可向胸腔内注入顺铂、白细胞介素-2等药物促进胸膜粘连以消灭胸水。

1.4 术中护理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及生命体征,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疼痛。及时提醒患者注意配合。本组患者术前准备充分, 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1.5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病室的温度和环境, 保持室内禁烟、清洁、室温20℃~25℃, 相对湿度50%~60%, 每日定时房间通风两次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洁。体位:术后患者采取半卧位, 以利胸腔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引流后有无肺水肿、循环障碍和纵隔移位等意外。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 观察各接口有无脱落、密闭性减低, 避免管道打折, 及时检查引流管固定情况, 避免脱出。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 及时记录。如有出血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胸腔积液患者注意放液速度, 避免出现肺水肿。胸腔积液患者每日更换引流袋, 记录引流量。气胸患者每日更换引流瓶盐水并记录有无引流液及量。如暂时不需要引流可将引流管用肝素帽封闭, 同时使用其自带卡子夹闭。

1.6 药物应用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

1.7 饮食护理

应给予进高维生素、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普通饮食。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如菠菜、香蕉、芹菜等。少量多餐, 多进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穿刺成功, 无胸膜反应、气胸、出血、针道感染、穿刺点渗液等并发症。患者穿刺中及带管期间无明显不适, 对起居、活动等无影响。症状改善明显, 导管保留时间2~20d。拔管前均经胸片、超声或CT证实胸腔积气、积液消失。

2.2 不良反应

6例脓胸患者出现管道堵塞, 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引流通畅。2例出现皮下气肿改为常规胸腔闭式引流, 皮下气肿自行吸收。3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对于气胸、液胸的常规治疗方法。既往采取多次胸腔穿刺抽取气体、液体, 增加患者痛苦, 增加感染机会。多次穿刺治疗无效需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传统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创伤大, 带管期间有疼痛等不适, 对患者心理有不良影响, 体表遗留疤痕影响美观。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具有以下诸多优点: (1) 一次操作置放引流管, 避免多次穿刺操作。 (2) 创伤小, 患者依从性好, 对患者活动无影响,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操作安全性提高, 操作时间缩短, 出血、气胸、感染、管周渗漏发生概率显著降低。 (4) 中心静脉导管管腔细, 易于精确控制流速, 避免因引流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或循环衰竭[3]。 (5) 中心静脉导管质地软, 对胸壁刺激小, 患者痛苦少, 活动方便。 (6) 导管自带卡子, 在转运时可暂时夹闭, 避免因搬运造成气体、液体反流入胸腔引起胸腔感染。 (7) 胸腔内给药方便, 注射器与导管密切结合, 达到无菌要求, 避免感染。 (8) 导管与组织相容性好, 可根据需要长期放置, 穿刺点不良反应少。 (9) 导管自带刻度, 可精确控制置入深度, 避免放置过深引流不畅及放置过浅导致导管脱出。根据手术中探查, 置入8cm为极限, 因患者上肢活动致导管在胸壁内弯曲, 置入8cm导管前端恰位于脏层胸膜处。对于胸壁较厚及肌肉发达者应适当增加。 (10) 对于胸腔内小的包裹性积液可行精确定位, 置管后行冲洗、抽吸, 形成负压, 促进残腔的消灭。 (11) 胸腔积液置管时通过胸壁潜行, 形成稍长引流道, 进一步减少管周渗漏机会。 (12) 对于伴有频繁咳嗽的老年气胸患者, 因其组织疏松, 易因剧烈咳嗽致胸腔积气自管周渗漏至皮下形成皮下气肿。本组两例更改为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即为此因。 (13) 拔管方便, 无引流口漏气再次形成气胸之忧。 (14) 引流管管腔小, 不易形成种植转移及窦道[4]。在临床工作中,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是创伤小, 耐受性好的技术, 符合外科的发展方向。

摘要:目的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 总结2003年以来收治53例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12例, 年龄2~83岁。均经胸片、CT或超声明确诊有行胸腔闭式引流指征。其中气胸23例, 胸腔积液30例。做好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术后的护理, 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主观感受。结果 共治疗53例, 操作一次成功, 胸腔积气积液消失后拔管。结论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是创伤小, 耐受性好的技术, 符合外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气胸,胸腔积液,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参考文献

[1]黎联, 刘春涛, 张新高.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多房性气胸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 2003, 12 (32) :1721.

[2]张新高, 刘冬媛, 李素英等.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J].中国防痨杂志, 2001, 6 (23) :376.

[3]查人俊.现代肺癌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3:245-250.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篇11

2007年以来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满意。该方法安全、方便、痛苦小[1],可胸腔注药;管腔较细,管腔内气体引流缓慢,避免了快速抽气或粗管引流过快而导致的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等并发症。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要点。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多数病人对胸腔穿刺术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精神极度紧张状态下施行胸腔穿刺术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在穿刺前仔细了解和掌握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思想情况,发现有情绪波动和不良精神状态时,应加以分析,根据每个病人的思想个性不同及产生的思想顾虑的原因,有针对的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结合病人的思想情绪,深入浅出的讲解治疗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胸腔穿刺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疾病,解除病人對穿刺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1.2 嘱患者穿刺时,尽量不要咳嗽、深呼气和移动体位,以免损伤胸膜。对精神过于紧张者,可于术前口服安眠酮0.1g,或可待因15~30mg,或进行对症处理。

1.3 准备与查对备齐穿刺术所需的各种用物,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注意局部皮肤的清洁,备好氧气、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心电监护仪等,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利多卡因过敏史,做好普鲁卡因皮试。

2 术中护理

2.1 术中配合协助患者反坐在靠背椅上,面向椅背,椅背上放一薄枕,双手平放在椅背薄枕上,头部伏于前臂上(危重病患者可用半坐卧式,用背架或枕头支撑患者背部,患者前臂置于枕部)。协助医生进行穿刺置管,置管成功后远端接水封瓶,有气泡冒出或嘱病人咳嗽有气泡冒出时,做好固定。穿刺与抽气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并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2.2 穿刺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的动态反应,如患者有无头晕、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汗、刺激性干咳,甚至晕倒等胸膜反应。如果病人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穿刺,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部位,嘱患者平卧,予低流量吸氧,如病人症状不缓解,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1mg,并做好记录。

2.3 穿刺时,护士应以平等、体贴、真诚的眼光正视患者,可适当亲切地握住患者的手,进行非语言安慰。

3 术后护理

3.1 穿刺完毕后,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吸氧,保持舒适体位。一般采取半卧位,鼓励患者轻轻翻身活动,翻身时指导其轻扶引流管,减轻牵拉引起的疼痛,防止管道受压。伤口疼痛可按医嘱给予止痛镇静治疗。每2小时进行一次深呼吸,适当咳嗽,或吹气球以加速胸腔内气体排出、使肺尽早复张。观察水封瓶气泡情况,防止水封瓶歪倒或水倒流胸膜腔。

3.2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胸部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温和呼吸的变化,听取患者主诉,及早发现各种并发症。若是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皮肤发绀、大汉淋漓、四肢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休克症状,应立即进行抢救。

3.3 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及液体漏出,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触痛及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穿刺点及周围部位皮肤每消毒,保持敷料干燥。引流期间禁止淋浴,擦身时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敷料如有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严格无菌操作。

3.4 密切观察水封瓶情况,保持引流通畅,中心静脉导管官腔较细,容易受血块及肉芽组织等填塞致引流不畅,应密切观察水封瓶内气泡情况及水柱波动情况。必须保证引流玻璃管在液平面以下1~2cml[2],水封瓶压力管中水柱的波动情况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并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通畅时,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若无波动,可让患者做深呼吸或咳嗽;若仍无波动,表示引流管不通,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起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以防止液体倒流入胸腔。每日遵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更换1次引流瓶。

3.5 拔管前护理 拔管前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适当咳嗽,以加速气体排出,清除气道分泌物,使肺部尽早复张。如水封瓶无气泡溢出及水柱波动,X线片示肺部已复张,应先夹闭微导管观察1~2天后[3],患者不再出现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拔管后只需消毒穿刺口盖上无菌纱块保护,不用凡士林纱布填塞伤口。

3.6 健康指导 因自发性气胸复发率高,故康复后健康指导对患者在以后减少复发非常重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多饮水,宜多食富含粗纤维、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避免用力排便、大声谈笑及剧烈运动、屏气动作以免增加胸腔内压力,减少气胸复发。

综上所述,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仔细、认真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协助医生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徐道洲 陈士翠,微创术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448.

[2] 李秋玉.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中国民康医学,2007,19(6):199.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6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9例, 女17例, 年龄32岁~74岁, 平均年龄61岁。以上患者胸片及B超检查提示中量、大量胸腔积液不等, 经胸腔积液病理学检查均找到癌细胞。其中肺癌23例 (腺癌14例, 鳞癌9例) , 乳腺癌9例, 卵巢癌4例, 子宫癌3例, 结肠癌4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3例。经Karnofsky评分≥60分, 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

1.2治疗方法

先B超定位, 尽量选择在腋后线第6~9肋间, 患者取坐位, 消毒、铺巾、局麻, 顺肋间切1 mm~2 mm小口, 穿刺针垂直于胸壁缓慢旋转进针, 当有胸腔积液涌入保护鞘时即停止。嘱患者屏住呼吸, 缓慢向胸腔预定引流部位送入聚乙烯引流导管, 一般为20 cm~30 cm, 导管前端10 cm有10个引流孔, 抽掉穿刺针及连接的保护鞘, 导管通过三通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瓶, 保持-10 cm H2O压力, 穿刺点皮肤U形缝合固定导管, 持续引流24 h以上, 至无胸腔积液流出。经胸透或B超检查证实无胸腔积液或只有极少量积液时, 向胸腔内灌注顺铂60 mg, 协助患者仰、俯、侧、卧及头低脚高位反复交替几次, 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 用三通闭管24 h后再灌注香菇多糖注射液 (天地欣) 5 mg, 同样协助患者做相应的体位更换, 并配合静脉止呕治疗。

1.3疗效评定

1.3.1在治疗30, 60 d后复查胸片、B超或CT, 采用上海市协作组织晚期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评定标准[1]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15例, 引流时间1 d~7 d, 平均3 d, 均能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 胸腔积液完全吸收, 症状消失, 胸片、B超检查无胸腔积液, 维持30 d以上。有效22例, 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1/2以上, 症状改善, 维持30 d以上不需抽液。无效9例, 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1/2以下, 或胸腔积液继续产生, 治疗30 d后需再次抽液。总有效率80.4%。

1.3.2生活质量评定以Karnofsky评分改善为标准, 30, 60 d后评定好转16例, 稳定22例, 恶化8例, 总有效率82.6%。

1.3.3不良反应:3例患者在穿刺时发生一过性心悸、冷汗, 操作结束后自行缓解。4例患者在灌注药物后出现发热, 体温≥38℃, 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2例出现气胸。

2 护理

2.1 管道护理。

严格操作规程,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保持引流管通畅, 注意观察胸腔积液颜色和量及水柱波动情况, 做好记录。引流管一般保持3 d~7 d拔除, 拔管后详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胸或皮下气肿等情况发生, 检查引流口有无渗液, 如有渗液者及时更换敷料。

2.2 做好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

化疗后注意患者有无耳鸣、头晕、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及尿量多少。定期检查血象、心电图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化疗期间嘱患者多休息, 防止受凉、感冒。减少探视, 并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2.3 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 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清淡易消化。并少量多餐、多喝汤水, 供给充足水分, 促进化疗药物排泄。

2.4 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对此项操作心存疑虑, 因此, 应给予心理疏导, 做好精神安慰解释工作。详细介绍此项操作方法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 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并介绍一些成功病例, 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在治疗中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摆放体位, 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在化疗期间患者除遭受肿瘤带来的痛苦外, 还要忍受化疗带来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疲劳乏力、厌食、脱发等, 均要积极做好相应处理。并认真听取患者需求, 帮助患者克服化疗带来的身体不适及不良情绪, 尽量使患者的承受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

3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操作简单、迅速, 由于管腔细, 对患者损伤小, 不影响走动及睡眠, 能保留2 d~7 d, 可一次性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正确的护理措施能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列车运行监控下一篇:轮胎定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