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置入

2024-08-09

胸腔置入(精选3篇)

胸腔置入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中至大量的胸腔积液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28例,治疗组为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组,对照组为传统的胸腔穿刺术组。结果 28例患者置管成功率达100%,其中保留过程中导管脱出1例,无1例患者出现血胸、气胸、胸膜炎严重并发症,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平均引流量、平均穿刺费用、平均住院天数,都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结论 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优于常规穿刺抽液术,且安全性好。是治疗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穿刺,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复杂,少量胸腔积液(<300m L),可无症状,中等量或大量时呼吸困难明显。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需及时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减轻胸水引起的压迫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并可留取标本进行化验明确病因,指导以后治疗方案。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中到大量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现将两组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中到大量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均进行胸片、胸部CT、胸部B超定位确定有大量胸腔积液。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15~78岁之间;脓胸1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恶性胸腔积液49例。随机分为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及常规胸腔穿刺组各28例。

1.2 方法

术前均进行胸部B超定位,选择腋后线或肩胛下角线7、8、9肋间,或者选择胸腔积液最多、最深处为穿刺点。常规胸腔穿刺组第一次抽胸水<600m L,以后不超过1000m L,每周2~3次,直到胸水少至不宜穿刺抽液。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组患者进行定位后,患者面向椅背作于椅子上,双前臂置于椅背上,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以中心静脉导管盒中配备的穿刺针穿刺与胸壁垂直缓慢进针,有突破感并回抽出胸腔积液即停止进针,确定已进入胸腔,用导丝推进器把导丝从针尾孔里向前推进25~30cm;把导丝推进器退出,退出穿剌针和注射器;从导丝尾端插入皮肤扩张器,扩张导丝入皮处的针孔及胸壁软组织,以利于留置导管的进入,然后退出皮肤扩张器,沿导丝尾端插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当留置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入皮肤约10~15cm后,用注射器回抽有胸水确定后退出导丝,固定导管,注意不要让导丝断裂落入胸腔,将一次性引流袋的接头直接接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尾部,消毒穿刺点皮肤并用敷料贴膜将导管固定于胸壁上,用此管可间断或持续引流。首次一般<600m L,以后每日1000~1500m L,防止发生肺水肿、纵膈摆动并发症。每天引流后,用导管上的卡子卡住导管,不接引流袋时,可用肝素帽封管。同时进行针对病因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如果引流量<50m L,可复查B超、胸片、胸部CT,显示胸水较少或无胸水,即拔管。置管组1例脱管;有5例发生主管堵管,给予通管后有3例主管未通畅,但应用侧管仍可继续引流胸水,未重新置管。治疗组无胸膜反应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治疗组一次引流成功27例其中包括,5例发生主管堵管,给予通管后有3例主管未通畅,但应用侧管仍可继续引流胸水,未重新置管;1例因脱管后再次置管1次。平均胸穿1.03次,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6.6±4.4)d。治疗组未发生血气胸、感染、穿刺点渗出、胸膜反应等不良反应。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常有明显胸闷、憋气压迫症状,在病因尚未明确前,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可减轻压迫症状,并进行胸水化验寻找病因利于治疗。但常规胸腔穿刺患者痛苦大、危险大、花费的时间及精力较多。改用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后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同时避免单腔深静脉导管发生堵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可能性,其优点明确。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胸腔积液系指胸膜腔内液体过量积聚。常见病因为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水,另有化脓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占肺结核的4.7%~17.6%[1]。小量(<300m L)胸腔积液物压迫症状。可不进行胸腔穿刺。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时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缺氧,纵隔移位,可危及生命,为减轻其痛苦,临床常需穿刺放液及进行胸水化验寻找病因。常规治疗方法为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2]。胸水引流可迅速缓解肺压迫症状,并且因胸水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纤维素,尽快引流后可减少胸膜粘连的发生,同时可减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毒性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3]。恶性胸腔积液量大,胸水产生速度快,患者压迫症状明显,需反复穿刺抽水机注射药物,患者痛苦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进行双腔深静脉导管置入减少胸腔穿刺次数,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有的患者可以一次性彻底排尽胸水,通过调节引流速度,不会诱发急性肺水肿,胸膜增厚和纤维化明显减少[4]。本组观察表明胸穿抽液和置管引流均能有效地引流胸腔积液,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优点在于能较快缓解患者症状,1次置管多次治疗,避免反复穿刺导致患者心理恐惧和痛苦,减少多次穿刺的感染及穿刺点出现肿瘤种植转移;深静脉导管管径小,患者无不适感,可长期留管;放液速度可自行调节,避免发生肺水肿;皮肤创口小;活动不受限;缩短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该引流系统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费用低,适于各级医院开展,也可用于门诊患者[5]。改用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后除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外,同时避免单腔深静脉导管发生堵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可能性,其优点更著,更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注: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6-68.

[2]Sahn SA.Manage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J].MonaldiArch Chest Dis,2001,56(5):394-399.

[3]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00:270.

[4]张翼.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5):601.

[5]Putnam JB Jr,Walsh GL,Swisher SG,et al.Outpatient management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by achronic indwelling pleuralcatheter[J].Ann Thorac Surg,2000,69(2):369-375.

胸腔置入 篇2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敏感状态的胸膜腔, 或者直接感染胸膜引起的胸膜炎症。临床表现为胸膜腔大量积液。其发病机制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类型以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临床上一般将结核性胸膜炎分为干性、渗出性以及结核性脓胸三种类型, 因为结核性胸腔积液为渗出液, 胸水中含有较多炎性成分, 容易形成包裹、粘连, 导致胸膜肥厚及胸腔粘连。所以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应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 尽快减少胸水在胸腔中的存留时间, 这是减少胸膜肥厚及胸腔粘连的主要方法。一旦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延误病情, 则导致病程延长, 患者多数出现胸腔粘连、胸膜肥厚, 有些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基层医院对于结核性胸膜炎认识不足, 仅给予抗结核治疗, 不重视尽快去除胸水, 导致许多患者来我院时已经出现胸腔粘连、胸膜肥厚, 个别患者形成支气管胸膜瘘、结核性脓胸。我院2003年开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胸水治疗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其操作简单, 穿刺时间短, 引起气胸、胸膜反应等并发症较少, 患者耐受度高, 可以避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 加快胸水吸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19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男112例, 女86例。胸腔积液情况:左侧106例, 右侧92例;大量胸水55例, 中等量胸水120例, 少量胸水23例。将上述1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组99例, 男59例, 女40例, 平均年龄 (30.2±8.4) 岁;常规胸腔穿刺组99例, 其中男53例, 女46例, 平均年龄 (39.8±7.5) 岁。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应用2HRZV/9HRE抗结核方案进行化学治疗, 同时加用泼尼松药物口服, 开始治疗剂量为每日30 mg, 晨起顿服, 应用2周后剂量开始递减, 每周递减5 mg, 一般在6周内停用泼尼松。有些患者胸腔粘连较重, 需要延长激素疗程。常规胸腔穿刺组每周2~3次予以胸腔穿刺抽液处理, 在B超定位下穿刺, 每次抽液总量不超过800 m L.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 末端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 以50 m L/min速度引流,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2 000 m L.胸水引流量少于每日50 m L则夹管观察, 明确胸水没有明显增多可拔除胸腔引流管, 并复查胸腔B超。2组病例均未进行胸腔冲洗并注药。

1.3 观察指标

2组病例均每周进行胸部B超检查, 确定胸水吸收情况, 且在第1个月末分别复查胸部X线、胸腔B超, 观察胸膜肥厚程度及胸腔粘连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胸水基本消失, 胸部X线及B超显示无明显胸膜肥厚及胸腔粘连;有效:胸水基本消失, 但存在部分胸膜肥厚及胸腔粘连;无效:胸水部分存留, 胸膜肥厚以B超显示大于3 mm.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总有效率比较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组总有效率为91.9%, 常规胸腔穿刺组总有效率为72.7%,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组优于常规胸腔穿刺组 (P<0.01) 。见表1.

2.2 2组胸膜肥厚粘连情况

2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结束后复查胸部X线、B超观察胸膜肥厚程度和粘连情况。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组1个月末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率为20.2%, 常规胸腔穿刺组为35.4%.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组明显低于常规胸腔穿刺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为胸膜腔大量积液, 大量胸水可引起胸膜局部淋巴及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胸水渗出, 加重炎症反应, 形成恶性循环。发病后未能及时抽取胸腔积液, 是导致胸膜肥厚及胸腔粘连的关键因素。尽快减少胸水在胸腔中的存留时间对患者的益处有: (1) 可以减轻患者的发热、胸憋、气紧等症状, 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 (2) 减少胸水中较多的炎性成分, 避免形成广泛的粘连。

胸腔置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月到2011年8月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15~78岁,平均45岁。均为单侧气胸。其中单纯性气胸13例,合并肺结核7例,合并结核性胸腔积液4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大泡18例,合并肺部恶性肿瘤4例(恶性胸腔积液2例),局限性气胸5例。46例均经胸片证实有气胸,均有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查体均有不同程度唇绀,病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率加快。

1.2 仪器与材料

1、国产深静脉穿刺置管针具一套(单腔)(生产批号:09110711生产单位:北京天地和协科技有限公司);2、无菌手套两双;3、2%利多卡因(生产批号:091025生产单位: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局麻用),碘伏消毒液(090522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50ml一次性空针。

1.3 操作方法

1、经胸片证实为气胸并确定穿刺部位;2、用物准备;3、患者坐于椅子上或床上;4、再次明确气胸侧标记穿刺部位;5、碘伏消毒后铺巾;6、打开深静脉穿刺置管包,导管前端造数个侧孔;7、局麻试穿;8、换用深静脉穿刺针以seldinger法置管;9、适当抽气并观察患者反应,适时夹管封闭(抽气勿过快过多,以免复张性肺水肿发生,对张力性气胸尤应注意);10、连接水封瓶;11、在穿刺点附近将导管缝合固定于皮肤,余下部分导管行“s”形粘贴固定;12、无菌敷料包扎;13、待水封瓶无气泡溢出时检查:(1)有水柱波动者提示引流通畅,予胸片或透视,(2)无水柱波动提示引流不畅,X线检查仍有气胸者须变换体位、调整导管位置、冲洗管道或以导丝疏通,X线检查肺已复张者夹闭导管;14、X线检查提示肺已复张者夹闭导管,24~48小时后复片,如气胸未反复则可拔管,诊治过程中患者如有任何不适须及时处理(包括拔管前后);15、1~2周以上肺不能复张者考虑难治性气胸,予以自体血液胸腔内注入或负压吸引,或采取开胸手术。

1.4 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

1.4.1导管过细,容易发生扭曲致管腔不通,皮肤粘贴固定时要顺势而弯,不可强扭成角,要反复“S”形弯曲粘贴固定,为意外牵拉留有余地以免意外拔管。

1.4.2需要增加侧孔原装中心静脉导管前段开口少,易被压住或堵塞。(1)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仅有前端一个开口,可增加开口;(2)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包括中心腔和外周腔,中心腔开口于顶端,无法再增加开口,故不能作为引流腔;外周腔开口于侧方,可增加数个侧孔。

1.4.3增加侧孔的方法:将导管于拟造孔处180度反折,用剪刀或刀片小心地去掉反折处其中一角的小部分(不要同时去掉两角),放开即成侧孔。侧孔宽度要小于管周径的三分之一,宜不同角度造孔,每孔间隔约1厘米。

1.4.4不建议使用双腔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如为双腔,外周腔管腔小,中心腔的开口仅有尖端一孔且无法增加侧孔,极易被阻塞致引流不畅,故不建议使用。

1.4.5当引流效果欠佳时,可变换体位或加用负压球或电动负压吸引,负压不宜过高,以免堵塞或致患者不适。负压宜从5~8cm H2O开始,逐渐调高,以有气体排出且患者无特殊不适为宜。

1.4.6如导管堵塞可予生理盐水冲洗,如仍不通可肝素液(12500U/100ml)反复冲洗抽吸多可畅通,如仍无效可以消毒后的导丝疏通。保证导管的通畅是引流成功的关键所在。

1.4.7置管后换药问题同普通外科引流管换药,须注意的是放置导管时宜深,为换药或导管不通时逐渐向外拔出留有余地,侧孔不能被拔出胸腔,建议先计算可拔出长度并记录之。一般情况下不要将拔出的导管回送入胸腔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1.4.8拔管后虽不需缝合,但应用力持续按压至组织闭合为止。

2 结果

2.1 46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无胸膜反应发生,成功率达100%。

2.2 46例均在半小时至2小时内呼吸困难缓解,唇绀减轻,气胸在4~15天内均完全吸收,肺完全复张,一个月之内无一例再发气胸。

2.3 1例为张力性气胸,病情危急,考虑抢救时效因素,医生当机立断就地取材,以20ml12号加药针头非麻醉下沿肋间隙穿刺入胸腔排气,待呼吸循环好转后再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

2.4 2例发生导管反复赌塞,疏通后又反复在数小时内发生堵塞,引流效果不佳,改用传统方法安置粗管引流成功。究其原因是医生未在导管上增加侧孔,仅靠中心静脉导管原有的一个开口引流,故发生反复堵塞。

2.5 46例无一例发生肺损伤、血胸、遗留疤痕等并发症,无一例意外拔管。

2.6难治性气胸5例,4例予自体血液5~30 ml胸腔内注入,1例负压吸引,均取得良好效果,无一例须开胸手术。

3 讨论

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进行闭式引流,有如下优点:1、操作简单快捷,技术难度远较深静脉穿刺低,内科医师可常规操作,熟练者数分钟即可以完成。2、中心静脉导管柔韧性好,不易损伤肺组织,组织相容性高,对胸腔刺激性小,患者(尤其对老年体弱者)的耐受性好。3、体表固定不易滑脱,术后患者行动方便,创伤小,不需要切开组织,拔管后无需换药拆线,穿刺处组织愈合快,无明显疤痕形成,不影响外观。4、中心静脉导管可保留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抽气或胸管引流术给患者造成痛苦、遗留胸膜粘连、增加感染机会。在复查胸片或行其他检查时可随时关闭并脱离水封瓶自由活动,可避免因等待检查而延长住院时间。5、引流较为彻底,减少胸膜增厚粘连和胸腔内感染的可能性。6、方便胸腔内药物注入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还有利于原发病治疗。1、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腔积液是我国最常见的胸腔积液,国内报道综合医院新肺结核病例中胸膜炎占21.1%,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3.5%为结核性胸膜炎[7]。常规治疗因清除积液慢且不切底,效果不佳,可致胸膜粘连钙化、脓胸、支气管胸膜漏等,有研究认为,在有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并早期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所致的胸膜肥厚粘连有预防作用[8]。2、恶性胸腔积液王立伟等报道:除缓解呼吸循环症状外,还可先彻底引流胸腔积液,再胸腔内注射顺铂、白介素-2等药物,局部化疗提高了胸腔内化疗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化疗反应,起到抗癌、刺激胸膜造成化学性胸膜炎而起到粘连胸膜闭锁胸膜腔作用[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比例较高,发病隐蔽,尤应高度重视[10]。

自发性气胸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如COPD并自发性气胸者可行肺大泡切除加单侧肺减容术自发性气胸[11],电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12],内科胸腔镜治疗[13],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入法[14],滑石粉胸腔灌洗法[15],对压缩20%以下者特别是老年人自发性气胸保守治疗也可[16,17],双腔气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法[18],中医中药治疗[19]。总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及胸腔积液较传统穿刺抽液术有多方面优点:组织损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效果好、住院时间缩短,良好的护理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0],该技术在大小医院均值得推广采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基安全性。方法:对4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片检查后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结果:4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有43例安全有效,症状迅速缓解,肺复张后拔管出院,2例引流欠佳,改用传统粗管引流后治愈出院,1例为张力性气胸,先以粗针头穿刺排气后再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诊治中简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采用。

上一篇:二手商品交易网平台下一篇:电气绝缘测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