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共7篇)
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 篇1
四肢骨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属于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 针对四肢骨折患者而言,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不仅生活质量会受到不利影响, 相关肢体功能的恢复也会出现障碍[1]。鉴于此, 为了探究临床有效治疗四肢骨折的可靠方法, 从而为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和相关实践研究提供依据, 本文总结了我院临床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相关实践经验,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10月与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共计176例, 其中男性100例, 女性76例, 年龄22~55岁, 平均年龄为 (37.45±8.44) 岁。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 分成治疗组 (88例) 和对照组 (88例) ,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基线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治疗组:
本组研究对象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全身麻醉, 根据骨折部位采用显露手术部位, 复位骨折处。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插入, 用螺钉或克氏针将接骨板新时固定, 并使之和骨折近端贴附, C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端复位良好锁定钢板位置后, 选择合适的锁定螺钉拧入, 根据情况采用自体骨或人工骨填塞[2,3]。
1.2.2 对照组:
本组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的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 针对数据分析过程所采用的软件以及统计工具均为SPSS18.0软件包, 在进行相关计量资料处理时, 采用的是t检验, 在进行相关计数资料处理时, 采用的χ2检验, 并且认为当P<0.05时,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
既往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四肢骨折, 主要做法是对患者的软组织实施广泛剥离。这种做法对于患者骨折本身而言,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骨折的愈合效果, 对于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也极为不利[5]。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 微创手术技术在骨科手术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此背景之下,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的临床比较优势明显, 相关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 不会干扰骨折端的内环境, 因此可以更加显著地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最大限度的保护骨折端的血流通畅, 并且骨折固定非常可靠[6]。
从本文的比较数据上分析,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的临床比较优势十分显著。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保持较高一致性。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在临床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的临床优势明显, 是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可靠选择。
摘要:目的 为了探究临床有效治疗四肢骨折的可靠方法, 从而为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和相关实践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10月与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共计176例, 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 分成治疗组 (88例) 和对照组 (88例) , 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的愈合时间。结果 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的愈合时间等四项指标上, 组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 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的临床优势明显, 是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可靠选择。
关键词: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四肢骨折,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军伟, 张玉新, 李毛召, 等.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北京医学, 2013, 35 (11) :958-959.
[2]蒙芝健, 吴强初, 杨硕望.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6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 2013, 24 (5) :714-716.
[3]王文政, 李鑫.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9例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7) :136-137.
[4]李铭, 缪志和, 徐俊, 等.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 (8) :747-748.
[5]肖志林, 周明昌, 冯经旺, 等.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与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 16 (1) :91-92.
[6]储辉, 俞航, 黄洪.22例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 (10) :89-91.
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31例患者, 其中男25例, 女6例, 平均年龄41.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 重物砸伤7例, 摔伤5例。开放性骨折11例, 其中GustiloⅠ型5例, GustiloⅡ型6例。根据AO骨折分型:A1型4例, A2型5例, A3型15, B2型1例, C1型6例;其中合并腓骨骨折19例。10例行CT检查, 6例骨折累及踝关节面, 2例移位大于2mm, 4例累及关节面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移位小于2mm。开放性骨折急诊清创、行跟骨牵引制动, 待创面 (创口) 干燥后手术;闭合性骨折待肿胀消退、局部皮肤起皱褶后再手术。手术时间为伤后5~14d, 平均8.5d。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消毒铺巾后, 手法牵引初步复位, 以恢复下肢力线、长度及矫正旋转畸形。如合并腓骨骨折, 先行腓骨复位钢板固定 (腓骨近1/3骨折则不予固定) 。C臂透视检查复位情况, 如果骨折端未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则于骨折处做小切口, 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也可用巾钳经皮协助复位;要求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不强求解剖复位。骨折初步复位后利用克氏针等工具临时固定或维持体位临时固定。根据胫骨骨折的分型、骨折线的长度选择所需LCP长度, 要求骨折近端至少有5个钉孔的长度, LCP的远端平内踝;在钢板的远近端分别做1个长约3cm的皮肤纵型切口, 在两切口间用骨膜剥离器打通一个位于骨膜浅面的软组织隧道, 将LCP经远端切口穿过隧道放置于胫骨内侧;如LCP与胫骨匹配性差, 需要先将LCP塑形;先用1枚普通螺钉将钢板拉近骨面, 尽量在远离骨折端1~2个钉孔以远拧入3枚或以上锁定螺丝钉, 将骨折两端主骨块固定。如果有较大的骨折块可在透视下行拉力螺钉固定。若骨折涉及关节面, 将关节面骨块复位平整, 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或拉力螺钉固定, 再固定远近骨折端。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2~3d, 行膝、踝关节功能练习。患者术后4、8、12周复查。术后8周左右根据骨痂情况, 扶双拐部分负重下地行走;术后3个月左右再根据临床表现及X射线摄片结果确定是否完全负重。12~18个月根据临床及X射线片情况取出内固定钢板及螺钉。
2 结果
31例患者手术切口长3~5cm, 手术时间30~75min, 平均45min。术后复查X线24例接近解剖复位, 7例对位稍差但达功能复位标准。29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12.9 (6~24) 个月。术后1例发生外踝手术切口浅表感染, 给予抗生素及加强换药, 1周后感染控制, 内侧手术切口及/或伤口无感染。4例患者体型偏瘦, 皮下可触及钢板, 发生内固定物刺激, 于骨折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3~6.9个月, 平均2.9个月, 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未出现内固定失效现象。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 功能优21例, 良7例, 中3例, 优良率为90.3%。
3 讨论
胫骨远端软组织覆盖少, 对内固定材料的包容能力有限;局部软组织血运欠佳, 骨折时软组织的直接损伤、加之伤后局部肿胀等因素都会导致手术切口愈合迟缓, 皮缘发生坏死、感染等。基于上述的原因, 该处骨折的手术时机选择至关重要。对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时机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 有的主张急诊早期手术, 有的主张待肿胀消退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固然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但感染的风险较大, 尤其是开放性骨折。Lau等[1]报道4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MIPPO技术LCP固定, 1例急性感染, 7例迟发感染, 感染率达17%;国内报道该处骨折的感染率在0~6%[2,3]。各家感染率的报道有如此大的差异可能与患者的皮肤条件各不相同有关。笔者认为择期手术更有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 本组资料均为创伤急性期过后、闭合性骨折局部肿胀消退后、开放性骨折待伤口没有渗出后再手术, 随访结果表明, 胫骨手术切口无1例感染。
按照AO的原则, 为了获得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 常广泛切开直视下手术操作, 特别对于粉碎性骨折, 广泛暴露、骨膜剥离导致了骨折端骨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断。总结到以往的不足, Palmar等[4]相继提出了生物学固定的新概念, 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的生物特性, 其核心宗旨是保护骨的血供。基于BO的观点, 研发了LCP。LCP作为内支架不仅能够提供稳定性, 而且钢板与骨面留有空隙不存在对骨和骨膜压迫, 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Krettek等[5]又提出了MIPPO技术, 进一步保护了骨折端的血供。
由于胫骨血运的2/3由髓内血管供应, 1/3来自于软组织, 胫骨发生骨折时髓内血管遭破坏, 骨折的愈合主要靠周围软组织供血。这一血供特点就要求术中尽可能的减少软组织的剥离、保护骨折端的血供。应用MIPPO技术采用LCP对胫骨远端做生物学固定, 既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又能够最大程度保护血供,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本组资料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9个月, 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较以往的报道短。
然而, MIPPO技术强调骨折断端不暴露, 骨折复位主要采用间接复位的方法。这给术中的复位增添难度, 但可充分利用骨折端的软组织链。骨折周围软组织链既是骨折愈合良好的生物环境, 也是骨折整复及维持固定后稳定的重要协同因素。术前有效的牵引不仅有利于消肿和手术的进行, 还利于骨折达到早期“预复位”的目的, 为术中骨折复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术前有效地牵引可减小复位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是顺利实施MIPPO技术的关键。
利用MIPPO技术采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也存在它的不足。本组资料突出的表现为内固定物对皮肤的刺激。由于LCP不要求钢板与骨完全贴附, 但胫骨下端的前内侧软组织较薄, 只有皮肤覆盖, 对于体型偏瘦的患者常可在皮下看到钢板轮廓。早期的手术中未对钢板进行很好的塑形, 4例患者术后皮肤刺激症状明显, 均发生在初期, 与钢板塑形不佳有关, 骨折愈合后拆除钢板, 症状消失。Lau等[1]报道4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MIPPO技术放置LCP, 25例拆除钢板, 主要原因为内置物的刺激。因此, 内固定物对皮肤的刺激应引起注意, 术中一旦发现不匹配应予以良好的塑形, 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 采用LCP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固定牢固, 骨折愈合率高, 切口感染率低。但应合理的选择手术时机、术前行有效的牵引、术中应注意钢板的塑形。
参考文献
[1]Lau TW, Leung F, Chan CF, et al.Wound com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in distal tibia fractures (J) .Int Orthop, 2008, 32 (5) :697-703.
[2]方永刚, 余丽, 徐水养, 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J) .创伤外科杂志, 2009, 11 (2) :175.
[3]汤欣, 黄辽江, 吕德成, 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 (J) .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9) :572-574.
[4]Palmar RH.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J) .Vet Clin North (Am) SmallAnim Pract, 1999, 29:1171-1185.
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6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四肢骨折, 无其他并发症, 均为闭合性骨折, 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 h~4 d, 排除有混合感染且未控制、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将10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58例) 和对照组 (48例) 。观察组中, 男32例, 女26例;年龄18~59岁, 平均 (36.3±6.1) 岁, 骨折部位:股骨骨折19例, 胫腓骨骨折15例, 肱骨骨折15例, 尺桡骨骨折9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1例, 建筑工地15例, 跌伤9例, 打击伤3例。对照组中, 男性27例, 女性21例, 年龄18~60岁, 平均 (35.8±5.9) 岁, 骨折部位:股骨15例, 胫腓骨骨折13例, 肱骨骨折13例, 尺桡骨骨折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6例, 建筑工地12例, 摔伤7例, 打击伤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组间对照研究。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臂丛麻醉, 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部位, 做标记, 于骨折部位处做切口, 剥离皮肤及肌肉组织, 实施常规钢板固定, 因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操作规程已规范成型, 此处不再赘述。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臂丛麻醉后, 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部位, 复位骨折处, 用克氏针经皮临时固定, 于骨折部位作一2~3 cm的小切口, 在保持骨折闭合复位的情况下, 分离骨折部位的深筋膜下骨膜外软组织, 形成一软组织隧道, 选择长短适宜的钢板, 将钢板经隧道置于骨折处, 调整钢板位置, 于两端各拧入一螺钉, 固定钢板, 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后, 于两端再各自拧入1~2枚螺丝钉最终固定, 清洗切口, 常规缝合。两组患者术后接受相同的常规抗感染治疗以及关节功能恢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1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骨折处完全愈合, 患肢功能完全恢复, 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任何影响为优秀;患者骨折处基本愈合, 患肢功能基本恢复, 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 但不能进行重体力活动为良好;患者骨折处基本愈合, 患肢功能部分恢复, 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为一般;患者骨折处基本愈合, 患肢功能未恢复, 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为较差[3]。优良率=[ (优秀例数+良好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和±s表示, 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各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75、23.386、4.373,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4.83% (55/58)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2% (41/48) , 差异明显 (χ2=3.935, P<0.05, 表2)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未发现并发症 (0.00%) , 对照组术后出现6例并发症, 2例为静脉栓塞, 4例为关节僵硬,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四肢骨折较为常见, 以往多运用石膏固定或外固定, 但难以保证复位效果, 且固定时间较长, 患者长时间无法运动, 血液循环减缓, 血运受阻, 导致肌肉缺乏营养, 影响愈合, 甚至出现肌肉萎缩及其他并发症, 且外固定手术创伤大, 不利于预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精准复位、保留血运、稳定固定的综合疗法。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是在其基础上的又一大突破, 是一种微创、稳定性高、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生物力学内固定方法, 最大的优点是手术切口小、骨折血运损伤小、术中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处的骨膜和软组织, 因此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同时手术时间短, 术野暴露时间短, 周围肌肉组织的应激反应较轻[4,5]。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手术的切口小、暴露视野时间短, 所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4.8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2%, 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 (12.50%) , 说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相比,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临床疗效更好, 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钱学渊.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3) :57-58.
[2]丁浩.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5) :24-25.
[3]伍伟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3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24 (15) :57.
[4]沈捷飞.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6) :180-181.
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6例, 年龄18~66岁, 平均年龄 (43.26±3.52) 岁, 其中8例胫腓骨类近端骨折, 12例肱骨骨折, 15例尺桡骨类骨折;观察组男18例, 女17例, 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 (43.46±3.58) 岁, 其中7例胫腓骨类近端骨折, 13例肱骨骨折, 15例尺桡骨类骨折。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传统治疗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全麻, 使骨折部位显露, 予以基本解剖并复位, 且骨折块间进行固定加压后按照常规方法操作。观察组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全麻, 据患者骨折部位选择相应体位, 将手术部位显露, 骨折复位处用克氏针进行固定, 于X线影像辅助下测量及矫正患肢长度、角度与旋转畸形症状, 至复位满意后消毒铺巾并于近端或远端作2~3cm切口, 对软组织予以分离, 在骨表面置钢板, 据复位情况置入锁定螺钉, 于X线透视下确定复位满意后缝合伤口, 5d后进行关节活动, 6周后予以负重练习。
1.3 判断标准与观察指标参照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判断, 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2]。观察两组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使用χ2检验, 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的评分情况经治疗,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P<0.05。
2.2 两组临床指标的情况比较经治疗,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的全身表现为发热、休克等, 局部表现为肿胀、疼痛等;四肢骨折的发生率高, 对其治疗的进展情况始终贯穿在创伤骨科的发展轨迹中[3]。为探讨四肢骨折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本文针对收治的四肢骨折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VAS的评分情况,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表明四肢骨折患者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有利于减轻疼痛。可能与板钉间成角稳定是骨折端稳定的保障, 而非骨面与钢板间摩擦作用, 板钉间整体稳定可发挥内固定支架作用, 使骨折端固定强度显著增加, 且不易将骨折块向接骨板位置拉动密切相关, 锁定加压钢板钉板间经螺纹予以锁定, 并于X线影像辅助下测量和矫正患肢角度等, 有助于夹角的形成, 从而起到稳定骨折目的, 其为一种间接复位术, 能最大限度减少损伤, 进而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症状[4]。同时, 通过分析两组临床指标的情况,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与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表明四肢骨折患者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有利于骨折愈合。可能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无需对软组织进行广泛剥离, 对骨折端内环境无干扰, 且为损伤修复营造良好环境, 有利于患者骨折端血运的保护, 从而使骨折早日愈合;此外,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借助成角的稳定性能使骨折固定牢固, 加之手术切口小, 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 促进骨折愈合[5]。
综上所述, 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行可吸收螺钉治疗的效果显著, 能减轻疼痛, 并促进骨折愈合,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莫丕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10) :194, 196.
[2]金梅, 孙可, 杨庆国.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创伤早期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4) :584-586.
[3]黄纯波.56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 2012, 18 (2) :98.
[4]王令权, 杨桁, 李鹏, 等.传统切开复位与LCP结合MI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15, 36 (2) :230-232.
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5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3例。男30例, 女28例;年龄46~72岁, 平均 (59.5±2.4) 岁;暴力伤25例, 交通事故伤20例, 高处坠落伤13例;左侧28例, 右侧30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脱位。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以及左右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于患者三角肌与胸大肌间入路, 予以牵引橇拨等间接复位, C形臂X线机透视骨折端复位满意后, 在肱骨上段外侧, 大结节顶点下5mm, 结节间沟后10mm处放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对照组采用普通三叶草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清理局部血肿后, 选用三叶草型钢板放置于肱骨近端前外侧、肱骨大结节上进行固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Hardegger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术后愈合情况评定。优:症状体征消失, 肩关节活动良好;良:症状体征改善, 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中: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肩关节活动中度受限;差:症状体征无改善, 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周疼痛严重。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愈合情况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I期愈合, 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例发生骨不连现象, 1例发生断钉现象。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41,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优良率为88.57%, 明显高于对照组 (60.87%)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74, P<0.05) 。见表1。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 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 以老年人居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复位, 恢复肩关节正常血供, 预防肩关节僵硬及肱骨头缺血[1,2]。
采用普通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时, 钢板壁相对较薄, 稳定性较差, 手术切口比较大, 对软组织破坏较大, 可能会影响愈合, 延长愈合时间及良好程度。
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不需要切开皮肤, 适合于皮肤情况不佳, 不宜广泛切开的患者, 钢板自皮下隧道植入, 减少软组织的切开, 保证血供促进愈合[3]。锁定加压钢板独特的结构可使螺钉锁扣于接骨板上, 无螺钉松动现象;增加了骨折块、钢板以及螺钉之间的固定强度, 增强了稳定性[4]。锁定加压钢板将负荷传递到具有弹性的钢板上, 保持骨折端在肢体活动时有微动, 减少软骨内成骨,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5]。
该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例发生骨不连现象, 1例发生断钉现象。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优良率为88.57%,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与普通钢板固定比较, 骨折愈合满意, 关节功能恢复好。
综上所述,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比较, 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 也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患者痛苦。而且可以促进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 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5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给予不同治疗, 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I期愈合, 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1例发生断钉现象。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比较, 缩短, 骨折愈合时间, 也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患者痛苦。而且可以促进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 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普通钢板内固定,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小建, 孙玉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4 (2) :180-181.
[2]闰凤英.肱骨外科颈骨折复位固定的功能锻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7) :1089-1090.
[3]沈新.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分析[J].西南军医, 2011, 13 (1) :48.
[4]SmiekalK, Dědek T, ZvákI, et al.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O) in the humeral diaphysis fractures[J].Rozhl Chir, 2009, 88:603-607.
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 年7 月~2014 年2 月我院收治的63 例四肢骨折患者。 其中男40 例, 女23 例;年龄19~69 (35.8±3.5) 岁;其中股骨骨折19 例, 肱骨骨折13 例, 尺桡骨骨折15例, 胫腓骨骨折16 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1 例和治疗组32 例患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骨折类型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钢板固定治疗, 在术前根据患者具体骨折类型给予相应的麻醉后, 在患者骨折部位做切口, 对皮肤、肌肉组织等进行剥离, 在C型臂下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1], 然后将钢板置入, 拧紧螺钉, 闭合切口, 对其进行缝合和外包扎固定;治疗组患者接受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在麻醉上与常规组相同, 均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实施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在C型臂下先进行骨折复位, 复位满意后, 经皮用克氏针进行固定, 然后在患者骨折部位复位做小切口, 用剥离子对肌肉和骨膜进行潜行分离[2], 沿着患者骨骼向上形成组织隧道, 然后选定相应钢板, 将其放于患者骨折部位, 在两端拧入锁定螺钉进行固定, 在C型臂下确认钢板位置后, 闭合切口, 对骨折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固定。 在术后,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应抗感染治疗, 并在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关节功能恢复训练, 并逐渐加强训练强度。
1.3 临床观察指标 (1)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进行统计, 比较两组之间的时间差异; (2) 对患者进行随访, 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3], 其中优等级为患者骨折完全愈合, 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良等级为患者骨折基本愈合, 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但未达到优等级;可等级为患者骨折基本愈合, 活动功能有所恢复, 但不能进行重体力活动;差等级为患者骨折未愈合, 活动功能严重受影响, 日常生活无法正常进行[4]。对两组患者患肢活动功能进行评价, 并计算比较相关优良率; (3) 对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 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为6~12 个月, 对其患肢活动功能进行评价, 其中常规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3.87%, 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75%, 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 常规组共有4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12.90%, 治疗组共有1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3.13%, 治疗组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组, 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传统钢板内固定方法对患者的生理损伤较大, 对患者骨折部位的血运影响较大, 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较慢, 且由于患者骨折部位血运受较大影响[5], 导致患者患肢活动功能严重受限, 其术后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明显较慢。 而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中应用的增多, 生物内固定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固定治疗方法[6], 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 在治疗上强调保护骨折部位血运, 尽量减少对骨折部位组织进行剥离, 从而有效保护患者骨折部位的生理解剖结构, 使得患者患肢活动功能能够尽快恢复。 本文主要对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这说明经皮微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在四肢骨折治疗中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且操作较为简单, 患者术中出血较少, 有研究表明, 接受微创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组, 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接受常规钢板固定的患者组[7]。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上, 本组接受微创内固定治疗的患者, 其术后关节活动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组, 且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上, 接受微创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组, 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钢板治疗的患者组, 这说明经皮微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恢复患者骨折部位的活动功能,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微创内固定方法对患者的生理损伤小, 患者骨折部位的血运不会受到较大影响, 从而有效保护患者骨折部位的活动功能,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具有突出的治疗效果, 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治疗时间, 减少手术对患者的生理损伤, 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患者患肢活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值得在四肢骨折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摘要:将我院收治63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钢板固定治疗, 治疗组接受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对其进行随访, 其关节活动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5)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治疗四肢骨折,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对患者的生理损伤, 加快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关键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四肢骨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晓健.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1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 (8) :41-42.
[2]何少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9) :64-65.
[3]陈科杰.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 2013, 25 (9) :990-991.
[4]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5-806.
[5]丁浩.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5) :24-25.
[6]王成勇.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端骨折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7) :28-29.
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四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四肢骨折的手术指征。纳入标准[3,4]:患者经过临床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感染且不能控制的患者, 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脏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 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中男41例, 女24例;年龄20~56 (36.7±4.6) 岁;车祸伤30例, 建筑工地伤17例, 摔伤3例, 其他受伤方式15例。对照组中男39例, 女26例;年龄18~58 (37.2±5.1) 岁;车祸伤32例, 建筑工地伤17例, 摔伤5例, 其他受伤方式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受伤方式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并根据骨折的部位暴露手术范围。克氏针临时固定, 再选择锁定钢板插入其中, 用螺钉将接骨板固定, 并使接骨板和骨折的近端贴附, 在X线透视下观察骨折的复位是否良好, 确认良好后, 锁定钢板位置, 选用合适的锁定螺钉拧入, 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自体骨骼或者人工骨填塞。
1.2.2 对照组
患者应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麻醉后常规显露骨折部位, 进行基本的解剖复位, 固定方式采用加压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等, 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研究对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为3例, 发生率为4.62%,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为9例, 发生率为13.8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四肢骨折多为暴力损伤导致, 多伴有明显的骨质的破坏, 周围组织的受损以及血运功能的障碍, 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 针对骨折进行早期的内固定, 并加强早期的功能锻炼, 对恢复肢体功能、重建解剖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内固定技术是临床上治疗四肢骨折的主要手段。随着近些年来, 骨折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 临床上的内固定技术逐渐从机械力学向生物力学发展[5], 此外, 患者以及临床医生对微创的重视也日益强烈。传统的固定技术单纯依靠患者骨面与钢板间的摩擦力来达到固定骨折端, 钢板在紧紧压迫骨面的同时, 大大增加了导致骨缺血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 置入钢板时也极易造成医源性的损伤, 影响骨正常愈合, 对患者四肢功能的恢复也极其不利, 影响术后患者的正常生活。加压锁定钢板是一种生物学钢板, 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对骨折部位的损伤, 顶板间成角稳定[6], 与普通的钢板存在显著的差异, 其顶板间具有整体的稳定效果, 有效防治了骨折块拉向接骨板, 即使没有达到解剖学位置, 也不会影响患者的骨折恢复。近些年来, 微创手术已经成为骨科手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是生物学原理的治疗手段, 在稳定骨的内环境的同时, 促进骨折的愈合, 维护骨折部位的血运, 从容达到最终骨愈合的目的。
本研究的结果证明, 对四肢骨折的患者进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较少术中的出血量, 促进骨折的愈合, 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技术, 其微创的技术也大大保证了患者外形的美观, 得到更多患者的青睐, 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的骨折复位技术。
摘要: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 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 对照组的患者则应用传统的内固定技术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并发症以及手术出血量、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四肢骨折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且安全性高, 出血量少,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四肢骨折
参考文献
[1]贺侃松, 邓德礼, 肖立军, 等.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32) :163.
[2]钱学渊.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3) :57.
[3]张建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 2010, 2 (14) :62.
[4]刘万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 2011, 24 (1) :50.
[5]陈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48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16)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