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共8篇)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加压钢板 (LPFP) 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方法 对股骨近端骨折41例均采用LPFP固定治疗, 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分术后髋关节情况。结果 39例获得随诊, 随诊率95%, 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2例, 良14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2.3%。结论 LPFP具有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及生物学固定原则, 对股骨头血供干扰小, 是一种较好的应用股骨近端骨折的理想内置物。
关键词:解剖,锁定加压钢板,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 致残率高, 治疗选择困难, 目前观点, 条件允许及早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1]。笔者自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 应用厦门大博生产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LPFP) 治疗股骨近端骨折41例, 获得39例随诊,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 男性26例, 女性:15例, 年龄:35~83岁, 平均55岁,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 骨密度仪测量:骨质疏松症15例,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3例, 糖尿病5例, 慢性肺疾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5例, 重物砸伤5例, 跌倒13例, 高处坠落伤2例, 其他4例, 合并伤:颅脑损伤:7例, 胸腹联合伤3例, 合并脊柱骨折5例。入院后处理危急症, 稳定生命体征及合并伤, 骨牵固定。术前常规髋部CT扫描及三维影像重建, 了解冠状面及多方位的骨折移位情况, 对内科系统疾病进行全面的控制治疗, 评价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监测生命体征平稳及生化指标正常后手术治疗, 伤后手术时间3~15d, 平均5.5d。
1.2 治疗方法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患者平卧位, 骨科牵引床上拔伸牵引闭合复位, C臂X机透视下确定, 维持外展30°牵引位, 沿股骨粗隆顶点向下延伸逐层切开阔筋膜、股外肌群显露股骨大粗隆及股骨上段外侧面, 检查对位满意, 克氏针将锁定解剖钢板临时固定于股骨近端外侧中线上, 调整前倾角, 使LPFP钢板顶部紧贴大粗隆, 朝股骨头颈内沿锁定套筒钻入3枚导针, 中心导针在股骨头关节软骨下方1cm处, 后下方导针紧靠股骨距, 透视骨折对位及导针位置正确后, 按序拔除导针, 依次拧入锁定螺钉, 近端应保证有三枚锁定螺钉位于股骨颈头区, 远端四枚锁定螺钉股骨干双层皮质固定, 确保稳定, 检查患肢, 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靠, 放置引流管, 逐层闭创。
1.3 术后处理
穿防旋鞋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防栓、消肿、抗感染及抗骨质疏松治疗, 术后第3天指导股四头肌主动收缩训练及床边CPM功能锻炼, 及早恢复关节功能, 2~3周后不负重床上运动, 4~6周后助行器逐步负重下地活动, X线检查明显骨痂形成后 (约12~16周) 逐渐完全负重行走和蹲坐活动。
2 结果
39例获得随诊, 随诊率95%, 随诊时间6~20个月, 平均15.3个月。手术时间45~83min, 平均62.3min, 术后出血量150~320mL, 平均230mL。骨折愈合时间18~31周, 平均25.3周, 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2例, 良:14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2.3%, 仅一例患者出现髋内翻畸形, 跛行活动。
3 讨论
股骨近端骨折多由于高能量创伤所致, 常因侧方力量直接作用于大腿近端, 多同时影响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 非手术治疗制动牵引, 长时间卧床易致各种并发症, 目前多主张手术[2]。
股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临床有以DHS为代表的髓外固定系统和以Gamma钉、PFN、PFNA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兼有外固定架、髓内钉、以及钢板的优点:
(1) 锁定解剖型钢板系统设计理念:接骨板不要求与骨皮质紧密接触, 没有直接产生骨膜加压, 减少对骨折部位遮挡和干扰, 利于骨折的愈合[3]。 (2) 螺钉和解剖钢板之间可以锁定在一起, 既提供局部骨折一个内固定架, 又能提供骨折良好牢固的角稳定性。解剖锁定钢板近端3枚锁定螺钉对疏松性骨折骨质有很好的内部支撑作用, 防止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4]。 (3) 螺钉通过锁定孔与骨骼固定, 力点分布均匀, 形成一个牢固整体, 能控制旋转和调整轴向对位, 防止螺钉松动和骨折移位, 早期功能锻炼, 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率。
4 探讨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1) 从Phisitkul等[5]的研究来看, 造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不在钢板本身, 主要是手术者人为操作失误所致。放置钢板前应尽量恢复骨折对位对线, 牵引维持, 触摸钢板前后放置于股骨干中心外侧, 有效避免螺钉误锁及钢板偏移。 (2)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不能克服强大的髋部内收剪切力, 术后有发生髋内翻可能, 重视小转子骨折块解剖复位、固定, 尤其对有内后侧骨缺损、年老疏松, 更需要股骨距的重建完整, 避免髋内翻的发生。 (3) 螺钉锁死不易取出主要是没有沿锁定孔的轴线置入螺钉, 造成钢板与螺钉的切割, 导致固定失败[6]。建议骨折端上下不少于3枚以上锁定钉, 尤其是最远端的锁定固定。骨痂没有充分之前, 完全负重是非常危险的。 (4) 老年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 除按常规的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外, 更应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并发症防治, 避免再骨折的发生。
综上所述, 股骨近端骨折解剖特殊, 血运丰富, 治疗的重点是准确对位、牢靠固定, 适时康复, 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 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创伤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Pedersen SJ, Borgbjerg FM, Schousboe B, et al.A comprehensive hipfracture program reduces compilcation rates and mortality[J].J Am Geriatr Soc, 2008, 56 (10) :1831-1838
[2]侯振海, 倪志明.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4) :339-340.
[3]王文艳, 刘敏波, 陈智能, 等.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J].中医正骨, 2009, 21 (2) :124-125.
[4]卢志军, 胡军, 赵伟林, 等.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2) :100-102.
[5]Phisitkul P, Mckinley TO, Nepola JV, et al.Complications of locking plate fixation in complex proximal tibia injuries[J].Orthop Trauma, 2007, 21 (2) :83-91.
[6]张长青, 邹剑.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误区及对策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7, 9 (8) :767-770.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篇2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9-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1]。本研究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和CT检查确诊,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53±569)岁;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6例,Ⅳ型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37±545)岁;Evans分型:Ⅰ型5例,Ⅱ12例,Ⅲ型6例,Ⅳ型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Evans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取患侧髋关节外侧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血肿和软组织,行解剖复位,将钢板自股骨上段外侧置入,并使锁定钢板同股骨相互紧贴,C型臂X线机透视下满意后,依次打入适当长度的螺钉固定钢板,分别锁定螺钉,彻底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 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大粗隆下方3~4cm处打入1枚克氏针,行扩孔,攻丝,拧入动力髋螺钉,套入滑动钢板固定。然后将伤口冲洗干净,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股骨头坏死,3例髋内翻,2例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患肢功能受限等,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愈合效果不佳[3]。依据老年患者的创伤特点,详细评估病情,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4]。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属于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动力髋螺钉的早期复位效果较好,但是易出现螺钉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不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操作简单,角度稳定性较高,钢板的多孔设计可有效抵抗股骨颈的旋转作用,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同时可行骨膜外固定,将软组织、骨折端骨膜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避免了初期和继发复位的丢失。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疗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叶书熙,樊仕才,孙培栋,等.股骨近端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Evans-Jensen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79-2285.
[2]罗小荣.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J].江西医药,2013,48(7):591-592.
[3]李洪兵,李懿,詹友达,等.闭合复位经皮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43-144.
[4]刘威,宋仁谦,王红超,等.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6(12):1102-1103.
[5]王刚.AF钉内固定加椎板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8):146-146.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对两组围术期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9-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1]。本研究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和CT检查确诊,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53±569)岁;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6例,Ⅳ型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37±545)岁;Evans分型:Ⅰ型5例,Ⅱ12例,Ⅲ型6例,Ⅳ型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Evans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取患侧髋关节外侧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血肿和软组织,行解剖复位,将钢板自股骨上段外侧置入,并使锁定钢板同股骨相互紧贴,C型臂X线机透视下满意后,依次打入适当长度的螺钉固定钢板,分别锁定螺钉,彻底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 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大粗隆下方3~4cm处打入1枚克氏针,行扩孔,攻丝,拧入动力髋螺钉,套入滑动钢板固定。然后将伤口冲洗干净,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股骨头坏死,3例髋内翻,2例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患肢功能受限等,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愈合效果不佳[3]。依据老年患者的创伤特点,详细评估病情,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4]。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属于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动力髋螺钉的早期复位效果较好,但是易出现螺钉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不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操作简单,角度稳定性较高,钢板的多孔设计可有效抵抗股骨颈的旋转作用,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同时可行骨膜外固定,将软组织、骨折端骨膜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避免了初期和继发复位的丢失。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疗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叶书熙,樊仕才,孙培栋,等.股骨近端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Evans-Jensen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79-2285.
[2]罗小荣.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J].江西医药,2013,48(7):591-592.
[3]李洪兵,李懿,詹友达,等.闭合复位经皮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43-144.
[4]刘威,宋仁谦,王红超,等.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6(12):1102-1103.
[5]王刚.AF钉内固定加椎板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8):146-146.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对两组围术期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9-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1]。本研究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和CT检查确诊,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53±569)岁;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6例,Ⅳ型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37±545)岁;Evans分型:Ⅰ型5例,Ⅱ12例,Ⅲ型6例,Ⅳ型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Evans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取患侧髋关节外侧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血肿和软组织,行解剖复位,将钢板自股骨上段外侧置入,并使锁定钢板同股骨相互紧贴,C型臂X线机透视下满意后,依次打入适当长度的螺钉固定钢板,分别锁定螺钉,彻底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 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大粗隆下方3~4cm处打入1枚克氏针,行扩孔,攻丝,拧入动力髋螺钉,套入滑动钢板固定。然后将伤口冲洗干净,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股骨头坏死,3例髋内翻,2例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患肢功能受限等,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愈合效果不佳[3]。依据老年患者的创伤特点,详细评估病情,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4]。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属于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动力髋螺钉的早期复位效果较好,但是易出现螺钉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不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操作简单,角度稳定性较高,钢板的多孔设计可有效抵抗股骨颈的旋转作用,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同时可行骨膜外固定,将软组织、骨折端骨膜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避免了初期和继发复位的丢失。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疗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叶书熙,樊仕才,孙培栋,等.股骨近端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Evans-Jensen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79-2285.
[2]罗小荣.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J].江西医药,2013,48(7):591-592.
[3]李洪兵,李懿,詹友达,等.闭合复位经皮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43-144.
[4]刘威,宋仁谦,王红超,等.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6(12):1102-1103.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 例, 男16 例, 女19 例;年龄73~92 岁, 平均76.5 岁。左侧20 例, 右侧15 例;按Tronzo-Evans分类:Ⅱ型6 例, Ⅲ型11 例, Ⅳ型15 例, Ⅴ型3 例;合并高血压病6 例, 心血管疾病4 例, 呼吸系统疾病5 例, 糖尿病6 例, 脑血栓后遗症3 例, 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内科疾病5 例。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持续皮牵引, 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同时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 治疗内科疾病,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为受伤后2~10 d, 平均3 d。
1.2 手术方法
全麻17 例, 硬膜外麻醉18 例。患者平卧手术牵引床上, 先行患肢外展牵引, 再内收内旋以获得骨折复位, C型臂X线机透视, 复位满意后, 维持下肢牵引于外展内旋位。取自股骨大粗隆顶点向下纵切口, 长5~8 cm, 插入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 克氏针临时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后安装近端锁定套筒, 打入3枚导针。C型臂X线机透视正侧位, 导针位置良好后, 再钻孔旋入近端锁定螺丝钉, 骨折远端经皮固定6~8层皮质, 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 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治疗, 抬高患肢30°, 同时治疗合并的内科疾病。术后次日开始行股四头肌等长锻炼, 拔除引流管后, 开始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μ/d, 使用7~14 d, 术后3 d开始在床上行髋关节功能锻炼, 根据骨折类型、固定的牢固程度、骨质疏松程度、患者的全身情况及X线表现决定下床活动时间和负重程度。
2 结 果
本组病例切口长5~8 cm, 术中出血70~160 mL, 平均90 mL。除1 例术后11 d死于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 1 例术后2个月因急性大面积脑出血死亡外, 其他均获长期随访, 时间9~26个月, 平均1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10~16周, 平均12.3周。3 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治疗后下肢肿胀消退, 仅负重行走时出现下肢轻度肿胀。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1], 定量评价疼痛、行走、功能、运动肌肉力量、日常生活及X线评价等6项内容 (每项计10分, 总分60分) , 55~60分为优秀, 45~54分为良好, 35~44分为差, 小于35分为失败。本组病例术后疼痛 (8.45±1.26) 分, 行走 (8.58±1.36) 分, 功能 (8.69±1.15) 分, 运动肌肉力量 (8.35±1.25) 分, 日常生活 (8.76±1.17) , X线评价 (8.69±1.28) 分。本组优秀17 例, 良好14 例, 差2 例。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4。
3 讨 论
3.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和运动量的减少, 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高龄女性较多, 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暴力即可发生骨折, 骨折多呈粉碎性, 复位和固定困难, 内固定物容易松动、退出, 发生髋内翻及再骨折的风险高。骨折愈合较慢, 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2]。
3.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
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比手术治疗的病死率高7.5倍以上[3], 因而手术治疗越来越被多数医生和患者接受。目前较多应用于临床的内固定器材有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 (包括Gamma钉、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短重建钉等) 、锁定钢板等。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的特点是利用锁定钉与钢板的立体桁架结构将骨折复位后的股骨颈、转子部、股骨上段固定在一起, 能有效克服螺丝钉的退出、切割, 对抗短缩和旋转[4], 保证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减少老年人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应用外侧小切口闭合复位, 不暴露骨折端, 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保持了骨折端的血液供应, 降低了传统钢板因应力遮挡而引起的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感染等并发症[5], 骨折愈合率高。
3.3 手术操作体会
a) 在患肢外展、内旋、内收牵引后, C型臂X线机透视在至少两个平面达满意复位, 维持下肢牵引于外展内旋位, 有利于术中维持复位效果;b) 手术中暴露股骨大粗隆的顶点, 更有益于钢板的定位放置, 置钢板于股骨前中1/3处, 符合股骨颈的解剖特点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设计原理, 可更好地保证近端3枚锁定钉不至偏离股骨颈中心或穿出后侧皮质;c)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后, 要检查钢板远端居中情况, 再安装钢板近端导向套筒, 打入导针, 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 要待3枚导针置入位置俱佳后, 再钻孔旋入锁定螺丝钉, 必要时可先固定远端1枚螺丝钉, 避免改变钉道引起固定强度的下降和近端锁定螺丝钉对外侧皮质的切割;d) 如闭合复位后, 骨折端仍有间隙, 近端最下方钉孔可临时应用1枚半螺纹松质骨螺丝钉加压复位固定, 固定完其他螺丝钉后, 再换用长1.0~2.0 cm的自攻锁定螺丝钉;e) 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慎用“4”字位透视;f) 近端3枚锁定钉尽可能达股骨头软骨下0.5 cm。
3.4 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康复指导
髋部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达46%~60%, 其中2.5%~7.5%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6]。本组患者术后采取积极的药物和机械预防措施, 未出现重要脏器栓塞, 但仍有3 例经多普勒证实患肢发生深静脉血栓, 因此骨科医师要重视此并发症的预防。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依据其自身特殊设计原理, 可提供较强的固定强度, 正如其它内固定物一样, 其强度都有一定限度。如不考虑骨骼质量、骨折类型, 盲目依靠内固定物强度, 过早负重会增加内固定失败和骨折不愈合率。所以, 临床医师还要做好患者教育, 督促患者及时复诊, 加强院外随诊。同时, 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是极其必要的[7]。
3.5 中医药的应用
正如《医宗·正骨心法要旨·内治杂症法》所述:“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 或为亡血过多, 然后施以内治之法, 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 宜补而行之。”在骨折的整个治疗过程中, 我们根据每个手术患者的具体情况, 辨证施治。老年患者体质较弱, 加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粉碎性, 失血较多, 局部肿胀较重, 疼痛较剧, 早期以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为主;中期以调和营血, 祛瘀生新, 接骨续筋为主;后期应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方药, 治标求本, 较好地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的康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有多种, 要根据患者年龄、一般情况、骨骼质量、骨折类型、医院设备条件、医生技术水平及临床经验, 为患者选择一种创伤小、固定可靠, 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的方法。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不破坏骨折端血运、固定牢固、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 男16例, 女19例;年龄73~92岁, 平均76.5岁。手术时间为受伤后2~7 d, 平均3 d。结果 33例获得随访, 时间9~26个月, 平均12.6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10~16周, 平均12.3周。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 本组病例术后疼痛 (8.45±1.26) 分, 行走 (8.58±1.36) 分, 功能 (8.69±1.15) 分, 运动肌肉力量 (8.35±1.25) 分, 日常生活 (8.76±1.17) 分, X线评价 (8.69±1.28) 分。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评定, 优17例, 良14例, 差2例。结论 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固定稳定、出血少等优点, 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参考文献
[1]Sanders R, Regazzoni P, Ruedi TP.Treatment ofsupracondylar-in-t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femurusing the dynamic condylar screw[J].J Orthop Trau-ma, 1989, 3 (3) :214-222.
[2]张英泽, 陈伟.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10, 30 (8) :815-817.
[3]孙建峰, 李治斌, 申杨勇, 等.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骨伤, 2010, 23 (5) :337-339.
[4]尹占民.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7 (2) :143-145.
[5]魏秋实, 冷重光, 李忠强, 等.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邻近关节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 (4) :372-373.
[6]陆建伟, 宋红浦, 俞雷钧, 等.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骨伤, 2009, 22 (10) :785-786.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篇4
关键词:骨折,粗隆间,老年,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 大多合并有股骨其他部位的骨折, 且多为粉碎性、不稳定骨折[1]。近年来, 早期手术以减少因保守治疗而长期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学界共识[2]。但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 锁定加压钢板 (LCP) 以其能形成很好的角度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复杂性粉碎性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3]。为探讨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 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PF-LCP)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30例,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30例, 男72例, 女58例, 年龄54~87岁, 平均68岁, 均为股骨粗隆间闭合型骨折患者。根据Evans-jensen标准[4]分型:Ⅱ型68例, Ⅲ型62例, 其中伴有高血压22例, 冠心病25例, 慢性支气管炎14例, 糖尿病8例、脑血管病2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取仰卧位, 患侧臀部垫高, 常规消毒铺巾, 先行手法牵引复位, 在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 于大粗隆顶部向下沿股骨近端后外侧作一长约10cm的切口, 依次逐层切开直至显露股骨粗隆部及股骨近端外侧部, 于此处选一长短合适的PF-LCP贴附于股骨近端外侧、大粗隆顶点下方0.5~1.0cm处, 克氏针临时固定, 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及导针、钢板位置无误后, 采用锁定技术先近后远分别依次将其固定。其中近端3枚锁定螺钉均应呈“品”字排列固定在股骨头颈内, 其前倾角方向与股骨颈轴线平行;远端采用2~3枚皮质螺钉固定;小粗隆骨折且出现移位者, 均应解剖复位, 并采用拉力螺钉或钢丝环绕进行固定, 以恢复股骨距的完整性。再次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 彻底冲洗伤口, 置入引流管1条, 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以预防感染, 术后48h拔出引流管, 第2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术后1周开始髋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4~6周开始非负重下床活动, 根据X线片复查情况, 决定负重行走时间。
1.3 疗效判定标准[5]
优:髋关节无疼痛, 其活动范围超过75%, 步态无异常;良:髋关节轻微疼痛, 其活动范围超过50%, 但低于75%, 步态无异常;可:髋关节中度疼痛, 其活动范围低于50%, 轻度跛行;差:髋关节明显疼痛, 关节僵直伴畸形, 明显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6~18个月, 无一例发生髋内翻、钢板松动、脱钉、断钉、断板、骨折移位及下肢静脉栓塞等情况, 疗效评定结果:优109例, 良15例, 可6例, 优良率为95.38%。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大多是基于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发生的病理性骨折, 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但由于长期卧床容易诱发泌尿系感染、支气管肺炎、脑血管意外、深静脉栓塞以及压疮等多种并发症, 并且易致髋内翻的发生, 故目前多主张采用切开内固定手术治疗, 从而迅速获得骨折端的解剖复位, 重建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关系,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缩短卧床时间, 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6]。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较多, 但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伴有骨质疏松, 骨质的强度和把持力度不足, 以往的内固定方法容易出现螺钉松动、拔钉、切割现象而导致骨折再移位、髋内翻、旋转、缩短畸形以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7]。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PF-LCP) 是内固定器械与外固定支架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物学钢板, 既考虑了股骨近端特定的干骺端-骨干解剖形态, 又考虑了该部位骨折的解剖生物力学特征, 固定后能自然维持颈干角的正常度数, 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8]。其优势在于: (1) PF-LCP的近端采用多枚螺钉固定, 对股骨大粗隆的包容性好, 容易对钢板进行调整从而避开骨折线, 即使严重粉碎的大粗隆骨折也能通过与钢丝结合进行重建[9]。 (2) PF-LCP的稳定性不再依靠接骨板与骨面间紧密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来维持, 从而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运, 对软组织的影响更小[10]。 (3) PF-LCP固定牢固, 具有成角稳定性, 有利于早期活动, 从而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4) PF-LCP锁定孔的内螺纹与锁定螺钉尾端的螺纹的相互锁定, 成为一体, 遏制了螺钉的滑移退出, 尤其适用于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固定。 (5) PF-LCP的螺钉固定由于采用自攻设计, 不仅使手术操作更趋简单, 而且还加强了螺钉的拔特力[11]。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篇5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6 例, 男10 例, 女6 例;年龄22~85 岁, 平均64.7 岁。其中左侧9 例, 右侧7 例。按Neer分型, Ⅱ型骨折8 例, Ⅲ型骨折7 例, Ⅳ型骨折1 例。摔伤15 例, 高处坠落伤1 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下或加以静脉麻醉起效后, 取仰卧位, 患肩垫高, 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口进入, 切口约6 cm, 可不经过三角肌中腋神经前支走行平面, 避免损伤腋神经, 保护头静脉, 将三角肌及头静脉拉向外侧, 暴露肩关节, 检查肩袖是否损伤, 清除断端积血块, 牵引下间接复位, 克氏针临时固定。放置合适长度PHILOS, 紧靠大结节外侧正中, 钢板近端固定在离大结节最高点至少8 mm远的位置, 点状复位钳或克氏针固定。根据骨质情况于肱骨头内拧入3~4枚锁定螺钉。后跨过腋神经穿行区域, 于远端做一长3 cm切口, 逐层分离, 探及接骨板, 骨折远端可用3.5 mm锁定螺钉或标准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若有肩袖损伤行同期修补, 可用不吸收线缝合后固定于接骨板的缝合孔上, 活动肩关节检查固定是否牢靠。认真止血, 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 常规应用脱水剂, 术后2 d行腕、肘关节运动, 5 d行肩关节被动屈曲、外展、后伸锻炼, 术后2周指导患者行上举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 逐渐增加患肢运动量、负重及活动幅度。
2 结 果
本组16 例均获随访4~12个月, 平均9个月。根据Neer评分评定疗效[2]。本组治疗效果优9 例, 良5 例, 可1 例, 差1 例, 优良率达87.5%。骨折全部获得愈合, 无肱骨头坏死、血管神经损伤、钢板螺钉松动。1 例差的患者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典型病例资料见图1~2。
3 讨 论
3.1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 Neer分型中Ⅲ、Ⅳ型骨折治疗较为困难, 术后功能恢复较差, 虽然有较多治疗方法, 但是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肩关节[3]。要想达到这一疗效, 就必须争取解剖复位, 保留肱骨头的血供, 维持骨折端的稳定, 并早期进行锻炼, 而坚强的固定是早期功能锻炼的前提。Ruch等[4]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证实, 接骨板仍是肱骨近端骨折最稳定的固定措施。肱骨近端骨折传统手术方法 (如普通接骨板、三叶草钢板及“T”型钢板等) 存在一些不足, 如术中需剥离较多组织, 进一步加重了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 血运破坏增加了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缺血坏死率, 而且普通螺钉对骨质疏松明显的老年患者肱骨近端, 尤其是肱骨头固定的稳定效果较差, 术后常需石膏外固定, 必然影响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易发生肩关节黏连僵硬、骨折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5]。因此, 针对移位明显、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 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密度低而不易着钉的特性, 我科2006年8月开始采用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6 例, 疗效满意。
3.2 PHILOS钢板的结构特点
本研究使用的PHILOS钢板, 与传统内固定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 固定牢固、确切, 锁定成角稳定性, 钢板螺孔的内螺纹和螺钉尾的外螺纹形成整体, 固定肱骨头的螺钉与钢板具有不同方向交叉设计, 具有良好的锚合力和抗拉力, 防止螺钉松动退出, 特别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b) 钢板呈解剖型设计, 符合肱骨近端生理结构, 不需塑形, 利于复位, 避免对肱二头肌长头腱干扰, 降低肩峰撞击发生率。c) 符合微创原则, 较传统的T型钢板、三叶草型等钢板对骨外膜剥离更少, 损伤更小, 手术过程中切口避开腋神经走行区域, 避免了腋神经损伤所致的肩关节外展功能丧失。d) 锁定螺钉与接骨板连成一整体, 形成角度固定的一个内固定支架, 对骨折端产生良好的稳定作用, 同时使接骨板与骨界面之间的压力降至最低, 减少了钢板对骨折周围骨膜与软组织的干扰, 有利于保护血运, 促进骨折愈合, 降低肱骨头坏死率[6], 本组骨折全部获得愈合。e) 缝合孔设计, 术中可以利用缝合孔进行克氏针临时固定及钢板固定后进行粉碎骨块的缝合固定, 提高了操作的简单性及复位的准确性[7]。同时通过缝合孔能够对损伤的关节囊及肩袖进行修补, 以利于早期锻炼及功能恢复。f) 通用性好, 有9个不同方向的近端螺孔而适用于各种肱骨近端骨折, 在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的情况下, 锁定螺钉提供成角稳定已达到最佳的把持力。
3.3 适应证
a) 青年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Ⅱ、Ⅲ、Ⅳ型骨折, 术后功能要求较高;b) 干骺端骨折;c)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d) 骨折线延长到肱骨骨干的骨折;e) 肱骨近端骨折伴内侧缺乏支持的肱骨干骨折。
3.4 术中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a) 锁定头螺钉由于不能加压因而不适合用于复位, 在打入锁定头螺钉之前, 必须先复位肱骨头骨折碎片。b) 接骨板近端应固定在离大结节最高点至少8 mm远的位置 (肩袖附着点) , 若接骨板放置过高日后会导致肩峰撞击综合征发生。但同时也不能放置过低, 否则部分锁定头螺钉将会穿出肱骨头。c) 接骨板应放置在紧靠大结节的外侧正中部, 这样能确保接骨板与肱二头肌长头腱之间保留足够间隙, 不会破坏血供, 因而可以大大降低肱骨头坏死率。d) 为了更稳定固定, 以及为了减少骨干上螺钉松动的危险, 推荐在接骨板远端使用双皮质固定的自攻螺钉。e) 切口虽然避开腋神经走行区域, 但手术中仍需注意, 切口过长或过分牵拉仍有损伤腋神经可能。
Jih等[8]认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治疗原则为, 最少的软组织剥离避免肱骨头坏死, 合适的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条件, 修补肩袖以获取最佳肩关节功能恢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所特有的优势最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本组应用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尤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符合以上要求, 同时也符合骨折治疗的BO原则, 即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观点。
综上所述,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对软组织剥离少, 钢板下骨膜影响小, 固定牢靠, 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愈合率高, 并发症少, 取得满意疗效, 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冠军, 张春才, 许硕贵.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 25 (4) :216-218.
[2]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82.
[3]陆晴友, 王秋根.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3, (5) :316-319.
[4]Ruch DS, Glisson RR, Marr AW, et al.Fixation ofthree part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A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J Orthop Trauma, 2000, (1) :36-40.
[5]文良元, 薛庆去, 黄公怡, 等.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 (11) :641-644.
[6]Gardner MJ, Gaiffith MH, Dines JS, et al.A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for plate fixation of theproximal humerus[J].Bull Hosp Jt Dis, 2004, 62 (1-2) :18-23.
[7]梁正忠, 金雄, 尚光禄.AO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2) :109-111.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 其中男16例, 女18例;年龄57岁~86岁, 平均年龄 (68.4±3.6) 岁;受伤原因:摔伤22例, 车祸伤6例, 其他原因6例。患者入院后常规行CT扫描, 按Neer分型:Ⅰ型4例, Ⅱ型10例, Ⅲ型16例, Ⅳ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 d~6 d, 平均2.4 d。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两臂放于两侧, 两腿自然伸直, 用枕头等将患侧肩膀稍微垫高。常规臂丛或颈丛麻醉, 在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选择手术入路, 做一5 cm左右的纵行切口;在骨折部位的浅面肌肉下做一个通道, 采用钝性分离部分三角肌前部肌肉, 充分暴露出肱骨近端, 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对游离骨折要进行手法复位, 并通过撬拨使骨折块复位, 采用克氏钉对复位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并采取措施维持患者骨折肢体的长度及力线, 用X线机确定骨折部位复位后, 选择合适的加压锁定钢板, 将其固定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 mm处及结节间沟后缘远侧10 mm处。经过C形臂X线检查确定钢板适宜, 复位良好后, 在接近骨板的近端利用专用引导器钻孔导向, 采用6~8枚锁定螺丝进行固定。先采用3~4枚锁定螺钉将钢板近端固定, 再对钢板远端进行固定, 之后检查骨折复位情况, 活动肩关节, 确定固定是否可靠, 拔出临时固定克氏针, 冲洗术野, 放置负压引流管, 检查无出血后进行切口缝合。术后l d即开始对患者进行局部关节的功能恢复训练, 术后1周, 可在指导下患者进行肩关节的摆动训练。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治疗效果评定采用Neer骨折评分标准[2], 总分100分, 评分点分四个内容进行:解剖复位10分、关节功能30分、疼痛35分、活动度25分。优:总分>90分;良:总分在80~89分;可:总分在70~79分;差, 总分<70分。
2 结果
所有34例患者均获6个月~12个月随访, 平均8.3个月, 术后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3个月~6个月, 平均4.5个月。无感染、骨折块移位和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上述评定标准评定, 优12例, 良好16例, 可4例, 差2例, 优良率为82.35%。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 该疾病治疗难度大, 而只靠外部辅助治疗的非手术疗法, 固定周期长, 容易导致关节僵直, 而且很难保持骨折的稳定性, 在手法复位后又很容易发生错位, 因此难以保证患者的完全康复。既往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传统钢板固定术, 该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容易损伤外侧支及其吻合支血管, 对肱骨头供血循环造成障碍, 从而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或肱骨头缺血坏死。
锁定加压钢板是目前新型的一种该骨折手术方式, 其原理是通过动力和部分定点的接触力在钢板上加压, 同时采用AO点接触钢板和内固定系统。在内固定系统中使用了新型的锁定螺钉, 该种螺钉的尾部有精密的螺纹与螺钉孔的螺纹相匹配, 其钉入方向需要借助定位瞄准器来进行, 以适应于钉入方向的严格要求。当锁定螺钉与钢板内的螺钉孔锁定后, 整个钉板就变成了一个刚性整体, 形成了一个置于骨膜外的内固定支架, 具有更强的抗扭转力和韧力, 对老年人松质骨的固定效果无疑有很大的提升[3]。同时,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中的钢板是根据肱骨近端的解剖形状进行设计, 在固定时不需要进行预弯, 这种设计使骨面受到的钢板压迫得到减轻;更为有效的是, 这种通过螺丝钉与钢板整合成的固定支架, 可以在骨骼与接骨板之间留出一定空隙, 从而减少了骨折部位软组织的剥离, 对骨膜血运系统无疑可以产生有效的保护, 大大降低了老年肱骨头坏死的发生率[4]。
综上所述,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效果牢靠, 对骨膜伤害小, 临床疗效显著, 副作用少, 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756-757.
[2]刘志雄, 刘涛.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63-66.
[3]王振堂, 申海波, 吴艳刚, 等.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1 (23) :4522-4523.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篇7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手术,疗效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 其发病率达到人体骨折总数的4%~5%, 而且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更高。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比较多, 但如何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使肩关节疼痛迅速减轻、肩关节功能尽可能早期恢复以及医疗费用患者易于接受, 是广大骨外科医师一直探索的问题[1]。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有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较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 部分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8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男16例, 女13例, 年龄22岁~75岁, 平均年龄 (45.7±3.8) 岁;受伤时间6 h~2.5 d, 平均 (20.3±2.5) h;其中交通事故伤10例, 坠落伤8例, 摔伤6例, 击打伤5例;按Neer分型, Ⅱ型骨折12例, Ⅲ型骨折14例, Ⅳ型骨折3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4例, 年龄24岁~76岁, 平均年龄 (45.7±3.8) 岁;受伤时间7 h~2.4 d, 平均 (20.8±2.4) h;其中交通事故伤9例, 坠落伤8例, 摔伤7例, 击打伤5例;按Neer分型, Ⅱ型骨折13例, Ⅲ型骨折14例, Ⅳ型骨折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时间、骨折原因、骨折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患者仰卧, 全麻或者臂丛局麻, 患者肩关节置于小枕垫上, 肩关节前外侧切口, 经三角肌与胸大肌的间隙进入, 注意避免损伤头静脉, 使肱骨近端完全暴露, 保留骨膜, 清除瘀血、小碎骨块和骨折端软组织。随后以肱二头肌长头腱、肱骨大结节以及结节间沟作为复位参照, 采取间接复位技术, X线机透视下观察到骨折正常复位后, 从肱骨头顶端打入2枚克氏针用作暂时固定。C臂机透视下观察骨折端复位良好后, 锁定加压钢板插入, 放置在肱骨近端的前外侧位置, 即结节间沟后方1.0 cm和大结节顶点以下约0.5 cm~1.0 cm处。先用1枚拉力螺钉把钢板固定在肱骨远端骨折的骨块上, 再用锁定螺钉把钢板与肱骨固定, 对骨质严重疏松患者采用人工骨充填支撑, 对关节囊撕裂患者予以缝合[3]。然后冲洗创面, 放置负压引流管, 依次缝合全部切口, 并实施伤口包扎。对照组:骨折复位前和观察组操作完全一致。复位后, 使用拉力螺钉固定骨折骨块, 然后选用T形或者三叶草形钢板进行固定, 钢板固定后操作与观察组完全一致。
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消肿治疗, 1 d后拔除引流管, 开始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 7 d后进行肩关节主动运动功能练习, 术后50 d开始抗阻力练习。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情况, 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 观察患者的术后引流情况、伤口愈合时间、手术效果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等指标。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显效得分80~100分, 有效得分70~79分, 无效得分7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引流情况和伤口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疗效比较术后6个月, 观察组显效23例, 有效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显效15例, 有效7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75.86%,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6.645, P<0.05) 。
3 讨论
治疗骨折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材料主要有髓内钉、克氏针、钢板等, 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 髓内钉和克氏针难以实现可靠的固定效果[4];T形或者三叶草形钢板虽能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 但其手术创伤大, 极易使伤处血管、神经受伤, 伤口愈合较慢。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 其楔形设计使软组织损伤程度降低, 且钢板容易插入, 通过钢板和螺钉固定, 形成一个可靠的支撑系统, 要比T形或者三叶草形钢板的固定方式更加稳定、可靠。据文献报道显示, 在动态负荷实验中, 只有锁定加压钢板损失的固定强度最少[5]。
本组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引流情况和伤口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使用普通钢板的患者,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且, 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55%, 而普通钢板的为75.86%, 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之, 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疗效显著高于普通钢板,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雷.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理念与思考[J].中国骨伤, 2012, 26 (1) :1-3.
[2]赵波.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60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1) :39.
[3]李智, 翁伟峰, 潘福根.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分析[J].骨科, 2011, 4 (1) :16-17.
[4]芦晓刚, 孟国成, 龙波, 等.普通钢板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1 (4) :369-370.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4 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 0例,女12例,年龄21~74岁,平均41.2±2.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8天,平均2.6±0.4天;骨折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8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3例。另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2~75岁,平均42.6±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7天,平均2.5±0.5天;骨折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9例,三部分骨折2 0例,四部分骨折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Neer分型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均为闭合型骨折,排除复合伤、病理性骨折、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T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类型,排除手术禁忌症,行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患侧肩部垫高30°,全麻后肩前外侧入路,经三角肌和胸大肌进入,充分暴露术区,清除碎骨、软组织及血块,骨折断端复位,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疏松明显者需予人工骨填塞支撑。在C型臂机X线下观察复位满意后选择适当长度的锁定钢板置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cm,结节间沟后1.0cm,C型臂机X线透视确定后远端放置导向装置及LCP钻头导向器,钻取合适深度的孔,旋入2~4枚锁定螺钉,远端皮质螺钉固定,拔出克氏针,若有肩袖损伤需予以修复,活动肩关节无明显障碍,经C臂X线机透视复位、内固定满意后冲洗、置引流管,并逐层关闭切口,术后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患肢悬吊位固定3天,并于术后24小时内拔除术口引流管,早期行功能康复训练,术后6~12个月行X线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12个月观察两组手术疗效;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疗效标准
参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度及解剖复位情况,优:Neer得分≥90分,术后达到解剖复位,无疼痛,肘部可伸展15°,肘部屈曲可达130°;良:Neer得分80~89分,术后达到解剖复位,肩周偶有疼痛,肘部可伸展30°,肘部屈曲可达120°;可:Neer得分70~79分,术后达到解剖复位,但患者主述有明显痛感,影响日常生活,肩周偶有疼痛,肘部可伸展40°,肘部屈曲可达90°~120°;差:Neer得分<70分,术后未获得解剖复位,且疼痛明显,肘部可伸展40°,肘部屈曲<90°。
1.5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2 临床疗效
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3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3例(7.1%),其中螺钉松动1例,肱骨头坏死1例,肩峰撞击1例;对照组并发症9例(21.4%),其中断钉断板2例,术口感染2例,肩峰撞击3例,肱骨头坏死1例,肩关节半脱位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好发于青壮年高能量损伤和骨质疏松老年人低能量损伤,根据Neer分型,临床多建议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以最大限度恢复肱骨近端尤其是大小结节的解剖关系及肩关节正常生理功能[2]。手术内固定方法较多,既往临床常采用T型钢板、三叶草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但T型钢板的塑形较差,固定与肱骨头的松质骨螺钉数量较少,且固定不稳固,术后并发症较多;三叶草解剖型钢板组织剥离较大,且骨折近端固定牢固性较差[3]。
近年来,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因其体积小、解剖型设计、缝合孔设计、锁定成角稳定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可早期功能训练,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4]。其根据局部解剖特点和骨折固定生物力学特征设计,分别作用于肱骨头区和肱骨干区,其弧度与肱骨近端解剖外形相匹配,无需预弯塑形,有利于术中骨折复位;钢板体积小,手术创伤小,减少剥离过多的软组织,降低术后肩峰撞击率;通过钢板边缘缝合孔,进行克氏针临时固定或粉碎骨块缝合,有利于骨折精准复位,增加肩关节的稳定性,并可中和术后肌肉拉力;钢板锁定螺纹与螺钉锁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锁定成角稳定性,钢板-螺钉-骨块形成一个固定整体,避免术后螺钉及内固定松动;钢板和骨面之间存在一定细缝,可避免钢板对软组织、骨膜产生刺激,最大限度保留肱骨头血供,促进骨折愈合,预防术后肱骨头坏死[5,6]。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P<0.05)。可见,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术后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肱骨近端骨折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T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治疗,对比两组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术后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且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疗效,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维山,董金波,李宽新,等.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32-2733.
[2]郭隆森.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0,10(33):99-100.
[3]胡宗凯,张震,王旨,等.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体会[J].四川医学,2012,33(6):1010-1012.
[4]杨利斌,董玉珍,杨素敏.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7):97-98.
[5]孙官文.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植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12个月结果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3):2366-2369,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推荐阅读:
股骨锁定钢板11-27
股骨近端锁定板12-23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10-05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11-06
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06-13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12-16
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05-19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06-06
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11-26
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