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锁定钢板

2024-11-05

双锁定钢板(通用10篇)

双锁定钢板 篇1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一般情况下均合并软组织损伤,它的发生是由于强大的内翻或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载荷的结果[1]。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理及预后对膝关节功能影响非常大,如漏诊或未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可能引起膝关节畸形、不稳定、力线改变等并发症,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患肢残疾[2]。因此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对5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2011年期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共50例,试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8~58岁,平均(38.54±11.28)岁。骨折原因:车祸13例,摔伤1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1例,韧带损伤14例;按照Schatzker分型:V型11例,Ⅵ型14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19~60岁,平均(39.52±11.52)岁;骨折原因:车祸11例,摔伤1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2例,韧带损伤13例;按照Schatzker分型:V型12例,Ⅵ型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试验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以胫骨上端后内侧及前外侧做双切口进入,后内侧于胫骨内侧缘作弧形切口,显示内后侧干骺端骨折线,先清理碎骨及修复塌陷骨以恢复内侧柱力线,暂时用克氏针固定;前外侧自胫骨嵴外侧到髌骨外侧做切口,显示胫骨外髁及膝关节,两切口间隔宽度>8 cm。对塌陷的关节面进行平整,并修复缺损关节,后用克氏针固定,在C型x线机透视下确认复位良好后分别选用4~6孔胫骨解剖钢板固定。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膝关节前外侧联合内侧做9~10 cm的切口,将碎骨取出并修复塌陷的骨骼,暂时用克氏针固定,沿半月板将关节囊切开,暴露关节面,修复并平整关节面,在C型X线机透视下确认复位良好后,在合适位置安放锁定钢板,拧入自攻锁定钉。两组手术中常规修复受损的半月板及韧带。术毕均于内外侧切口放置引流管行负压引流,将患肢抬高,常规抗生素静滴3~7 d,并进行膝关节活动功能锻炼。

1.3 评价标准

术后对两组患者拍X片以判断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完全能负重的时间、术后一年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即刻、3个月及12个月的TPA及PA度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较对照组低,术后1年HS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TPA及PA度数比较试验组术后即刻、3 个月及12个月TPA及PA度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损伤性骨折,主要治疗原则和目的是:平整关节面,将塌陷的骨碎片理想复位,修复受损半月板及韧带,保持膝关节处的血液循环及骨折端的稳定、使膝关节活动尽早开始[3,4]。

对于如何选择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手术路径,一直是临床存在争议的问题。据大多研究表明,外侧支撑钢板结合内侧窄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达到更加坚强、固定的结果,并具有复位方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能提供固定、牢固、防止二次移位、防止膝关节力线改变及膝关节功能满意恢复等优点,因而再次手术的情况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减少。由于关节周围的韧带主要承受拉应力,骨与软骨承受压应力,而胫骨平台骨折存在双侧剪式应力,而单纯的拉力螺钉是对抗不了的,但是采用双钢板固定可牢固的固定钢板近端螺钉,不但可以支撑骨皮质,避免再次移位使关节塌陷,并可坚固支撑,以方便术后进行功能锻炼。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以膝关节中间路入切开复位后内固定,虽也能取得较满意关节面复位及骨折稳定性。但由于胫前区是相对缺血区,如对周围软组织进行切开剥离,使切口产生新的创伤而引发其他并发症,增加了伤口感染的机会,破坏骨折端的血供,造成愈合时间延迟及骨不连[5,6]。本次试验组患者是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双切口入径,绕开了相对缺血区,有效保护骨折处的血运,有利于愈合。在稳定强度和移位程度上,双切口双钢板岗位固定治疗效果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相比明显具有优势[7,8]。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术后1年HSS评分较对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力学稳定程度上,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试验组TPA及PA和度数术后即刻分别为(86.7±3.6)°、(9.6±3.4)°;均较对照组术后即刻、3个月及12个月的TPA及PA的度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充分说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效降低了软组织及伤口的并发症,在力学稳定程度也更具有优势。与多数学者报道的结果一致[9,10]。

综上所述,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提供持续、稳定的临床效果,且复位方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钟华,邬丽云.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9-20.

[2]左才红.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15-16.

[3]蔡文龙,赵强,邓攀.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8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5):34.

[4]顾三军,李海峰,孔友谊,等.小切口微创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C].2009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79-81.

[5]沈楚龙,陈志维,马洪.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效果评估[J].中国矫形外利杂志,2007,15(20):1524-1526.

[6]陈瑜.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03.

[7]唐光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15):18.

[8]彭光军,衡德峰,周国庆,等.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6):476-477.

[9]周恩昌,唐萍,刘士明,等.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治疗[J].中国骨伤,2006,19(10):614-615.

[10]周大庆,苏延喜.三种手术方法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3):281-282.

锁定接骨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篇2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锁定接骨钢板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59-0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尤其老年人最为常见。因患者伤后不能下床活动、护理困难,如予保守治疗,导致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故而早期手术已被人们逐渐接受。针对此类骨折以往多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角钢板、Gamma钉等方法治疗,本次观察采用锁定接骨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1],并归纳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01月到2012年06月,在我院就诊的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对其用锁定接骨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其中男22例,女16;年龄31~78岁;致伤原因:自行摔伤25例,车祸致伤8例,其他5例;并发症:高血压9例,2型糖尿病4例;Evans分型:I型:3例,II型10离,III型12例,IV型9例,其他4例。

1.2 治疗方法

伤者常规给予下肢骨牵引或“丁字鞋”防旋固定,完善术前常规检查,治疗基础疾病,排除手术禁忌症。选择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术前30分钟至两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股骨大转子下2~3厘米向下作股外侧直切口,长约10~12厘米,依次切开皮肤、皮下、阔筋膜、股外侧肌显露骨折端,在直视下牵引患肢内旋复位骨折。于大转子下方约4厘米处,在锁定接骨板锁定孔导向下向股骨颈内打入2~3枚带螺纹克氏针,C型臂透视见克氏针正位位于上1/3与下1/3之间;侧位位于股骨颈中央区域呈“品子形”,深度位于股骨头软骨下1cm,骨折位置良好;沿克氏针走行扩大针道,根据测量的长度选择合适空心拉力螺钉沿克氏针走行依次打入,尾帽螺纹与钢板螺纹紧密相扣,再依次上钢板远端螺钉,若大转子有游离骨块且有移位,可用一至二枚螺钉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至48小时,加强患肢远端活动(踝泵),预防深静脉血栓。切口换药。术后1~3天开始下肢功能锻炼或CPM辅助治疗,预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根据骨痂生长及恢复情况再确定下床拄拐行走时间。出院后每月1次门诊随访。

2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5±2.3)月。随访观察是否存在骨感染、伤口感染、钢板于螺钉位置,骨折端愈合情况、骨折再移位、关节活动受限、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肌肉挛缩等。本组38例中,33例术后随访1.5年以上,下床时间为6~8周。术后8~24个月,平均(11±3.2)月,x线辅助检查骨性愈合后拆除锁定接骨钢板及螺钉。

2.1 按Sanders评分标准:优39例,良15例,差2例,优良率96.4%.结论 该方式固定牢固,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2.2 根据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27例,良4例.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简单,术中出血少,固定可靠,恢复良好,近期疗效满意 [2]。

2.3 Sanders评分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6个月,A、B、C组Sander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5.0%、78.2%、91.3%.C組优良率和手术时间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髋内翻2例、断钉断板1例;B组髋内翻2例、头钉入口处再骨折1例;C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倒置对侧股骨远端锁定板内固定,优于股骨近端锁定板和DHS,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靠、负重早、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 雷翔宇,孔莉,陈瑞芳,陈孝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64例 . 中医正骨, 2011年 23卷 第09期

双锁定钢板 篇3

关键词:改良双切口双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关节内的复杂骨折,能使胫骨的形态发生重大改变,若处理不当将使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可产生关节稳定性差、膝关节内翻、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1]。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及下肢力线的维持,而选择内固定方式对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降低病残率尤为重要[2]。大量研究已证明双钢板固定可有效防止膝关节力线改变及骨折再移位,使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能稳固、长久的固定;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比较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男68例,女30例;年龄22~76(48.2±4.1)岁;合并膝交叉韧带损伤38例,半月板损伤32例,内外侧副韧带损伤28例。对照组男65例,女33例;年龄24~78(48.7±4.0)岁;合并膝交叉韧带损伤40例,半月板损伤31例,内外侧副韧带损伤2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均经X线片、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均为外伤后2周内的新鲜骨折,均为Schatzker[3]Ⅴ、Ⅵ型,骨折移位或塌陷大于5~8mm。排除标准:排除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并发筋膜间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者,患有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及其他膝关节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常规行跟骨牵引、石膏固定、骨折处消肿等常规治疗,待骨折周围软组织情况允许后再行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后,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做膝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入路,两切口间皮肤软组织宽>7cm,显露胫骨平台及膝关节,借助C臂X线机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有胫骨平台塌陷者可在直视下撬拨使之复位有平台骨缺损者,则植入自体髂骨填充骨缺损区,使之达到解剖复位。成功复位后以克氏针作临时固定,复位满意后放置钢板固定,外侧用高尔夫型钢板固定,内侧用T型钢板固定,C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后给予全身麻醉,采用膝前外侧切口,打开关节腔后先清除关节内积血及碎骨,确定骨折参照平面。若骨折部位塌陷程度较轻,可采用顶棒进行复位;若骨折移位、塌陷明显,则通过“骨折窗”将塌陷的关节面连同软骨抬起至略高于正常水平2~3mm,于关节面下骨缺损区打压植入自体髂骨,克氏针临时固定。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长度锁定钢板,并紧贴骨膜插入,用细克氏针临时固定,采用长度合适的拉力螺钉固定。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管。详细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随访观察2组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

1.4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1~3d、对症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于48h内拔除引流管,术后第3天若伤口愈合满意,嘱患者床上行肌肉等张收缩锻炼。2~3周后行CPM被动功能锻炼,5~6周后嘱患者扶双拐患肢不负重行走,根据影像学检查及个体情况,7~10周后拄拐下地逐渐行负重活动[4]。术后嘱患者门诊定期复查,出院后平均每月门诊复查1次,待骨折愈合后每3个月复查1次。

1.5 疗效评价标准

随访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5],评估内容包括膝关节伸、屈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疼痛等6个方面。总分为30分,累计得分≥27分为优,20~26分为良,10~19分为可,6~9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早期治疗效果

2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恢复期疗效

观察组恢复期的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骨折,系指双髁骨折、胫骨内髁骨折及伴有干骺端和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一般指SchatzkerⅤ、Ⅵ型骨折。多因暴力打击或高能量损伤所导致,多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及粉碎性骨折,甚至出现关节面内陷,因此该类型骨折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患者后期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手术治疗在复位和固定上有相当的难度,往往骨折复位及固定后维持稳定困难,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率低[6]。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内固定方式对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传统术式采用膝正中切口,可充分暴露骨折断面,方便复位和钢板内固定,但由于胫前区血运较为缺乏,加之手术操作导致软组织的广泛剥离及骨折创伤本身,很易导致皮瓣的感染、坏死和骨折的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等。

目前,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手术创伤小,且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较单切口发生少,易解剖或功能复位骨折断端,防止骨折再移位和膝关节力线发生改变。但术中剥离大量软组织,造成软组织进一步损伤,并增加了感染和皮肤坏死的风险,影响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而改良的双切口双钢板技术采取膝外侧切口联合内后方纵行切口的方法,两切口之间皮桥宽>7cm,避开了胫前区这个缺血区,减少了骨折端血运的破坏,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率及皮肤坏死率及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同时内外螺钉的交叉固定使骨折在矢状面和冠状面均获得可靠的稳定性,有效地维持了膝关节和下肢的正常力线,坚强的内固定有助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锁定钢板是近年来依照生物学固定理念设计而成的内固定材料,其设计包含了内支架的理念,能提供骨折断面良好支撑,且由于钢板与螺钉之间锁定,将加压孔与锁定螺纹相结合,同时具有加压和锁定两种功能。且其非常靠近骨面,因此对于骨面的压迫较少,可降低骨膜的损伤,保持了骨膜的血运,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也有利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早期的功能恢复锻炼[7]。

本文分别采用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结果显示,2组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在术后早期其临床疗效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恢复期的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恢复期疗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恢复期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改良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在术后早期其临床疗效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而在恢复期此2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王道生,吴盛荣.双钢板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9-30.

[2] 刘勇,邸鸿强,孙炜.双钢板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医学,2013,41(11):860-862.

[3] Schatzker J,Mcbroom R,Bsuce D,et al.The tibia plateau fracture[J].Clin Orthop,2009,138(1):94-104.

[4] 邢彬,翁茂盛.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2):334-336.

[5] Albuquerque RP,Hara R,Prado J,et al.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t a level I trauma center[J].Acta Ortop Bras,2013,21(2):109-115.

[6] 李钟华,邬丽云.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9-20.

双锁定钢板 篇4

关键词: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42-02

股骨是人类全身最长最粗的管状骨,在临床上,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股骨骨折率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1.88%。近年来,股骨骨折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股骨骨折的危害性极大,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可见,对股骨骨折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差异。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范围20-76岁,平均年龄为46.6±3.5岁。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均为股骨骨折患者;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之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主要通过螺钉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来稳定股骨骨折。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该方法不依靠钢板与骨面的摩擦力固定骨折的骨面,其钉板之间主要通过螺纹固定,钉板之间的成角稳定性形成“内固定架”,使钢板与骨面形成一个整体,这样能达到内固定的稳定性。收术完毕后,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X 线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断裂率情况,并分裂内固定断裂原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差异,内固定断裂方式包括钢板断裂及螺钉断裂。

1.4 评价标准

将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的原因分为医源性因素及康复锻炼错误,医源性因素包括:螺钉钢板的选择错误及放置错误、操作错误、钢板使用错误、骨缺损但未植骨等。康复锻炼错误包括:在术后8周内进行负重锻炼;负重锻炼急功近利,为循序渐进。内固定断裂率=(医源性因素例数+康复锻炼错误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比较

由表1可见,对照组患者的情况为:医源性因素1例,为钢板断裂;康复锻炼错误5例,2例为钢板断裂,3例为螺钉断裂;两种因素断裂3例,2例为钢板断裂,1例为螺钉断裂,患者术后的内固定断裂率为25.7%。 观察组患者的情况为:医源性因素1例,为螺钉断裂;康复锻炼错误1例,为钢板断裂;两种因素断裂2例,1例为钢板断裂,1例为螺钉断裂,患者术后的内固定断裂率为11.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患者术后的内固定断裂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骨折在临床中属于常见骨折,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趋近,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股骨骨折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股骨骨折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股骨骨折会引起患侧肢体活动障碍、肢体剧痛、患侧缩短等症状,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容易使患者留下后遗症[3-4],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此外,长期的治疗还加重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骨折在患者常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能减少术后畸形率、减轻患者的疼痛、能有效的促使解剖复位。临床上常用的骨折内固定术有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传统钢板内固定术主要通过螺钉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来稳定股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通过动力加压孔行骨折端与骨折块的加压,实现骨折部位的解剖复位,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固定作用,对骨膜和骨的血液循环具有保护作用,骨折的康复率较高。

为探讨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传统钢板内固定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发现: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患者的内固定断裂率为11.4%,较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患者的25.7%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的内固定断裂率低,畸形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大鹏,李小伟,路坦.等.锁定钢板和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1,40(31):3189-3191.

[2] 赵烽,熊鹰,张仲子.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效果及生物力学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3):2127-2132.

[3] 李鹏.顺行绞锁髓内针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20115,10(8):63-64.

双锁定钢板 篇5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复杂,双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

股骨远端形状很不规则,髓腔较大,皮质较薄,髁部主要由松质骨构成,髁上为皮质骨与松质骨的移行部[1],此解剖特点导致该位置更容易骨折,股骨远端骨折约占股骨骨折的6%[2],而其中以C3型骨折最为复杂,多为高能量损伤造成,关节面损伤严重,术后并发症多,后遗关节活动障碍、致残率高,是较难治疗的关节内骨折之一,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3],关于股骨髁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方式较多,如:螺钉、95°角钢板(CP)、动力髁螺钉(DCS)、髁蝶形钢板(CBP)、中心型内固定首选股骨髁上逆行带琐碎内钉(GSH)等,以往的文献报道各有其优越性[3,4,5,6]。本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28例C3型股骨髁骨折患者,均按AO/OTA分型[7],采用内侧支撑外侧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8例。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45.4岁(33~71岁);左膝18例,右膝14例,其中4例为双侧股骨髁骨折;车祸伤17例,高处坠落伤6例,摔伤3例,重物砸伤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AO/OTA分型,28例均为C3型骨折。合并粉碎髌骨骨折1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髌骨粉碎骨折1例,半月板损伤3例。24患者在伤后24~72 h内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合并有内科疾病,在控制好内科情况符合麻醉及手术标准后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或全身麻醉下取仰卧位,患肢大腿根部气压止血带止血,止血带每60 min放气1次,5~10 min重新加压止血,先行股骨远端外侧切口,在股外侧肌与外侧肌间隔之间钝性分离,将股外侧肌向前牵开,紧贴骨面向周围剥离。打开膝关节,以便能充分观察到外侧结构及中间结构。清理关节腔内积血及不能保留和固定的关节软骨,探查外侧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另作股骨下端内侧切口,经股直肌与股内侧肌之间的间隙钝性分离进入,充分显露股骨内髁及内侧关节,探查内侧半月板。先行股骨髁复位,尽可能行解剖复位,特别是关节面要达到解剖复位,点式复位钳协助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克氏针的位置以不影响钢板放置为准,将股骨髁骨折成为髁上骨折。从股骨髁自外向内以两枚斯氏针贯穿内外髁,通过牵引斯氏针直视下复位该骨块,使髁部与骨折近端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股骨正常长度及力线,选择皮质相对完整能够解剖复位的一侧,放置钢板用螺钉简单固定,C型臂下透视,复位满意。将其余骨折块复位,恢复另一侧骨皮质完整性,骨缺损时取自体髂骨块植骨,放置另一侧钢板,并行螺钉固定,钢板长度视骨折线长度而定,3例半月板损伤和1例髌骨粉碎骨折患者均在术中给予半月板修补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所有患者均放置负压引流管。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 d,3 d后视相关检查及换药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应用抗生素,48~72 h拔除引流管。因内外侧钢板提供了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均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即行股四头肌主动舒缩锻炼,术后3 d即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连续被动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拍片复查,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何时负重行走。

2 结果

复杂性股骨远端骨折(C3型)合并髌骨粉碎骨折患者(见图1~5),内侧解剖型钢板外侧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后,内固定位置可,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佳,术后复查X线片,均提示对位对线佳(见图6~9)。出院后定期(1、3、6、12个月)门诊复查X线片,并指导膝关节康复锻炼。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5个月(12~50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8.7周(16~40周)。28例患者切口无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随访期间肢体无短缩,膝关节无内外翻畸形,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折断等现象。

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8],优:伸15°~屈130°,无疼痛,无行走障碍;良:伸30°~屈120°,偶有疼痛,轻度行走障碍;可:伸40°~屈90°~119°,活动时疼痛,中度行走障碍;差:伸40°~屈<90°,经常疼痛,严重行走障碍。本组28例均为C3型骨折,优良率为82.1%。

3 讨论

股骨远端骨折通常是指股骨下端15 cm范围以内的骨折,文献报道该类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占整个股骨骨折的3%~6%[9]。其主要特点是高能量暴力造成骨折,伤情复杂,骨折粉碎,并发症多,致残率高。临床资料报道该类骨折不愈合发生率9.8%,延迟愈合发生率12.2%[10]。按AO/OTA分类法可分为股骨髁上骨折(A型)、髁部骨折(B型)、股骨髁间合并髁上骨折(C型)。以往的保守治疗主要是闭合复位、骨牵引和石膏外固定。英国BUTT[11]报道该类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为53%,非手术治疗满意度仅为31%,且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较高。美国伊利诺伊州医学中心STOVER[12]认为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繁多,但各有优缺点。目前锁定板和髓内钉已成为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主流。周方教授认为锁定板是近10年来出现的新内固定方式,特殊的手术操作明显减少手术创伤。相对于传统钢板和髓内钉来说,锁定板优势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股骨髁上粉碎骨折、远端骨折段较短、骨质疏松骨折和假体周围骨折。

对于粉碎的股骨髁关节内骨折,通过内外侧切口直视下复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减少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同时直视下可以有效地观察各个方向的骨缺损情况,并能充分植骨,可以较好地恢复股骨髁的解剖形态,充分植骨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双钢板固定解决了单钢板偏心性固定不能提供坚强、稳定固定的弊端,特别是粉碎骨折,内外侧结构均不稳定,内外侧钢板可以有效地防止单纯外侧钢板应力集中出现的钢板螺钉折断并发症发生,外侧锁定钢板提供了整体的稳定结构,特别对于粉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固定优势明显,另因锁定钢板起内固定支架作用,减少应力遮挡、再骨折的发生,利于骨折愈合。内侧解剖钢板固定可以有效加压,以减少内外侧髁的分离移位,但加压不应过度,改变内外髁解剖结构,术后影响膝关节屈伸功能,严重时出现内外翻畸形。

双钢板固定也有其缺点:(1)内外侧切口手术创伤增大,失血量增多。(2)膝内侧切口时易损伤内收肌管内结构,手术时需多加注意。(3)内外侧切口会使骨折端血运破坏增加,影响骨折愈合。

综上所述,内侧支撑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股骨髁骨折,可以提供稳定、坚强内固定,使患者早期行功能恢复性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拥有较好的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珂,王振昊,刘文德,等.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C2、C3型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5):487.[1]WANG K,WANG ZH,LIU WD,et al.Double plate internal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condylar C2,C3 fractures[J].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06,8(5):487.Chinese

[2]SANDERS R.Core Knowledge in Orthopaedics:Trauma[M].USA,Mosby Inc,2007:249.

[3]任高宏,林昂如,裴国献,等.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11):669.[3]REN GH,LIN AR,PEI GX,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complexfractures of distal femur[J].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2003,19(11):669.Chinese

[4]HEINEY JP,BARNETT MD,VRABEC GA,et al.Distal femoralfixation:a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trigen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i.m.)nail,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and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condylar plate[J].J Trauma,2009,66(2):443.

[5]SHEWNNG DJ,MEGGIN BE.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treated with the AO dynamic condylar screw[J].J Bone JointSurg(Br),1992,74:122.

[6]DAVID SM,HARROW ME,PEINDL RD,et al.Comparanvebl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upracondylar femur fracture fixation:locked intramedunary nail versus95-degree angled plate[J].J Or-thop Trauma,1997,11:344-350.

[7]MULLER ME,NAZARIAN S,KUCH P,et al.The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fracture of long bones[M].New York,1990,Springer-Verlag.

[8]MERCHAN CR,MAESTU P,RBLANCE RP.Blade-platmg ofclose displaced supracoudy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 withthe AO system[J].J Trauma,1992,32(2):174.

[9]GWATHMEY FW JR,JONES-QUAIDOO SM,KAHLER D,etal.Distal femoral fractures:current concepts[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0,18(10):597-607.

[10]IANNACONE WM,BENNETT FS,DELONG WG,et al.Initialexperience with the treatment of supracondylar femoral fracturesusing the supracondylar intramedullary nail:a preliminary report[J].J Orthop Trauma,1994,8(4):322-327.

[11]BUTT MS,KRIKLER SJ,ALI MS.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distal femur in elderly patients:Operative versus non-operativetreatment[J].J Bone Joint Surg Br,1996,78(1):110-114.

双锁定钢板 篇6

关键词:锁定钢板,胫骨平台骨折,骨肽注射液

胫骨平台骨折双侧受累约占10%~30%,是受到轴向应力、侧方应力、侧方和轴向应力混合的作用引起[1];特别是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固定复位的治疗要求较高,如果治疗不当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对其中30例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并应用骨肽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其中女26例,年龄23~68(39±10.5)岁。男34例,年龄21~70(38±12.2)岁。左侧32例,右侧28例。60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依据Schatzker分型,其中Ⅴ型骨折36例,Ⅵ型骨折24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各组中均为Schatzker V型骨折18例,SchatzkerⅥ型骨折12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中位年龄为42.5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中位年龄为43.1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后加用骨肽注射液联合治疗。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拍摄伤膝正侧位X线片,行MRI、CT平扫和三维重建检查,确定骨折类型及塌陷程度,了解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情况,制定手术方案。临时固定患肢,肿胀严重者,应用七叶皂苷钠、20%甘露醇、地寒米松脱水治疗。关节腔积血多者应穿刺抽出,局部加压包扎。待膝部肿胀基本消退后再进行手术。

1.2.2 手术方法:

仰卧位,膝部内后侧和前外侧双侧切口手术入路。充分显露双侧平台骨折断端和关节软骨面。注意在鹅足的内后侧显露内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克氏针、骨刀和骨膜剥离子撬拨复位骨折,带尖复位钳夹持复位,复位困难时可以行开窗顶撬复位,将塌陷的关节软骨面复位平整,开窗及骨缺损处应进行植骨。复位成功后,钻入数枚克氏针暂时固定,C型臂X机透视确定力线和关节面复位达到满意后,用直型或者T型锁定钢板固定内侧平台,外侧胫骨平台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对粉碎骨块可加用松质骨螺钉及克氏针固定。修复半月板损伤,对韧带损伤根据情况进行修复或重建。注意需放置负压引流。

1.2.3 术后处理及药物治疗:

术后2组均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d后开始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术后3d应用CPM机被动活动患侧膝关节。3周后使用双拐不负重下地行走,3个月后持拐开始轻微的负重,以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达到患肢全部负重行走。

观察组除采用以上手术及功能康复治疗外,术后应用骨肽注射液,一次20ml(100mg),每天1次,溶于200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15d为1个疗程。以后改肌内注射,一次4ml(20mg),每天1次,总共治疗3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随访8个月~2年,平均16个月。观察组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7.6±21.3)d,对照组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2.5±22.6)d,依据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系统[2]评定2组术后疗效,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6.7%(26/30),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后会严重影响关节软骨的修复,影响膝关节负重和活动功能,甚至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固定有难度。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面平整和解剖结构完整,纠正负重力线,维持关节稳定性,保证膝关节正常运动范围。手术治疗能使骨折线对合良好,促进骨折处的肉芽组织转化为软骨和骨组织,有利于关节面的愈合和修复,提高临床疗效。双侧锁定钢板固定时要争取关节软骨面、双髁和干骺端解剖复位,加强对软组织的修复和保护,重点是保持稳定的骨折固定,并且要防止感染,术后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使关节软骨面经磨合恢复平滑,避免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有明显优势,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后具有双柱支撑作用,对胫骨平台内外侧能够牢固的支撑,抵抗应力和保持力线的能力更佳。锁定钢板的角度固定为胫骨平台双髁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也使干骺端骨折复位后稳定性加强,防止复位后角度丢失[3]。固定后双侧钢板螺钉的加压聚合作用,使粉碎骨折块的复位更加贴近紧密,可有效抵抗股骨髁对胫骨平台的压力,使复位的关节面及植骨块不易发生移位。对维持关节软骨解剖复位和防止移位方面有较好的功能。术后锁定钢板形成坚强的框架式和内支架固定结构[4],能达到整体牢靠的固定,避免内固定失效,术后也不用外固定,可以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锁定钢板固定可减少对骨膜的压迫损害,减少对骨折断端血液循环的影响,可以减少手术损伤,降低软组织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骨肽注射液含多肽类活性物质成分,含有多种诱导成骨的活性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最为重要。骨肽中这些活性因子参与骨折愈合过程,促进断端骨组织细胞的代谢合成,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生长,促进新生骨形成,促进新生血管增生和骨痂形成,使骨折愈合的时间缩短,促进加速骨折愈合。此外,骨肽注射液含有磷、钙和多种微量元素成分,能有效调节磷、钙的代谢,加速骨折部位磷钙的沉积,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骨肽注射液主要通过所含活性因子的诱导、趋化和调节作用而发挥成骨效果,同时还具有止痛、抗炎、消肿作用[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固定后结合骨肽注射液治疗,可减轻疼痛,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有利于骨折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双锁定钢板固定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双侧锁定钢板联合固定成功率高,牢固可靠,能满意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术后应用骨肽注射液治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协助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008-1022.

[2] 胡永成,邱贵兴,马信龙,等.骨科疾病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4-157.

[3] 楚晓丰,姚束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J].中外医疗,2011,30(22):3-4.

[4] 彭辉煌,吴建伟,杨国敬.双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6):695-696.

双锁定钢板 篇7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锁定,非锁定,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10%。锁骨中段为力学最薄弱点,故最易发生骨折。锁骨中段骨折过去大多行保守治疗,但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保守治疗的效果比想象的要差[1]。钢板的力学性能优势明显,如坚强内固定、骨皮质加压固定、控制旋转、对抗短缩等,尤其是对于复杂骨折。钢板固定可以缩短愈合时间,避免锁骨短缩(文献报道锁骨短缩大于10%即可明显影响肩关节功能[2]),同时降低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率,改善肩关节功能[3]。重建钢板因通过塑形可满意贴服锁骨“S”外形,临床应用尤为广泛。重建钢板分为锁定重建钢板和非锁定普通重建钢板。两者孰优孰劣?锁骨中段骨折是否需要锁定模式固定?对此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复杂骨折,如楔形骨折、粉碎骨折等。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对同一种重建钢板分别采取锁定与非锁定模式治疗锁骨中段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并给予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所有患者。按照以下标准筛选病例以进行临床疗效比较:a)单纯闭合性锁骨中段骨折,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其他部位骨折。b)所用钢板均为同一种接骨板。c)按照AO/OTA锁骨中段骨折分型[1],骨折分为复杂骨折患者,包括B3型、C1型、C2型、C3型。d)随访时间在12个月以上。e)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最终共有116例符合研究标准,其中男74例,女42例;年龄21~51岁,平均35.3岁。术后随访13~46个月,平均27.8个月。分为锁定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非锁定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所有钢板均为3.5 mm直型重建接骨板系统,为动力加压孔结合锁定孔的联合孔设计,可行加压或中立位固定,锁定或非锁定固定。两组均不行骨折端加压,锁定组采用锁定模式固定,非锁定组采用非锁定模式固定。所有手术均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完成。所有病例均未行一期植骨。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全麻后,采取沿锁骨长轴横行切口。注意保护锁骨上神经,尽可能少的剥离骨膜。游离骨折块附骊的软组织尽量保留。复位不强求解剖,维持长度,控制旋转,纠正骨块翻转移位。如骨折粉碎无法维持复位,可用普通10号丝线环扎。所有重建钢板都经过塑形以保证贴服并置于锁骨上方。复位满意后,骨折端不经加压,锁定组直接经锁定孔用锁定螺钉固定,非锁定组经动力加压孔中立位用非锁定螺钉固定。保证断端两侧至少各3枚螺钉。

1.2.2 术后康复

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2周,然后开始钟摆样运动及主动肩关节运动范围训练。术后3个月内避免进行上肢体育锻炼,上肢负重不超过15 kg。规律随访至少12个月。

1.2.3 临床疗效评价及统计方法

对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内固定失效(包括螺钉拔出、钢板断裂)、Constant-Murley评分等[4]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骨折延迟愈合定义为骨折固定后超过6个月才发生愈合。骨折不愈合指骨折固定超过6个月,并连续动态观察3个月仍旧未愈合。Constant-Murley评分以最后一次随访结果为准。采用IBM SPSS 20.0进行独立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骨折部位、骨折分型等参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重建钢板组手术时间为91 min(62~105 min),非锁定重建钢板组手术时间为82 min(71~97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锁定与非锁定重建钢板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9周(10~36周)与12.7周(9~25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8.4%和9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重建钢板组有3例发生延迟愈合,与非锁定重建钢板组(0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1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分别在术后17个月、23个月发生钢板断裂,均在给予内固定取出、更换长的直型锁定钢板、取髂骨植骨术后完成愈合。非锁定重建钢板组有1例螺钉松动拔出,但骨折最终于术后5个月愈合。锁定重建钢板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为94.2分(88~96分),非锁定重建钢板组为93.3分(86~9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钢板差异对研究结果客观性的影响

文献中报道的比较锁定重建钢板和普通重建钢板用于锁骨中段骨折的基础生物力学和临床疗效差异性研究,大多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钢板[5,6,7,8,9]。然而不同钢板在外形、可塑性、生物力学强度等物理特性方面显然存在差异,故对最终的研究结果可能产生显著偏倚影响。本研究对同一种重建钢板在锁定和非锁定两种不同的模式下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消除了钢板差异对研究结果客观性的影响。

3.2 骨折类型、固定稳定性与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分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骨折愈合与骨折类型、固定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特定类型的骨折,需要特定的钢板及其功能来实现骨折固定的稳定性,然后才能完成愈合。根据OTA/AO锁骨中1/3骨折分类[1],A型为简单骨折(A1螺旋形,A2斜形,A3横形),B型为楔形骨折(B1螺旋楔形,B2屈曲应力楔形,B3粉碎楔形),C型为复杂骨折(C1螺旋形,C2多节段形,C3不规则粉碎型)。

A型、B1型、B2型的骨折类型简单,因骨折块数目少,可通过绝对稳定技术,完成各个骨折块之间的确切加压固定,最终形成直接愈合,几乎没有骨痂生长;如采用相对稳定技术,则造成骨折块之间较高的应变环境,不利于骨折愈合。因此宜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

B3型和所有C型的骨折类型复杂,因骨折块数目较多,无法实现各个骨折块之间的绝对稳定固定;同时骨折块数目多带来的结果是可以承受更高的应变环境,因为应变会分散在多个骨折块之间,每两个骨折块之间的应变会小于总体的应变坏境,刺激了骨痂的形成,实现了骨折的二期愈合。因此宜采用“长钢板,少螺钉,桥接固定”的原则,骨折区域应避免加压或者植入螺钉,以免锁骨短缩或阻碍骨痂的生长。本研究所有钢板的使用即符合这一原则。

3.3 锁定模式与非锁定模式的比较

支持锁定模式者通常认为B3和所有C型锁骨中段骨折的断端直接接触面积小、力学不稳定,锁定重建钢板提供的成角稳定性可以显著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作为内固定支架使用可减少骨膜剥离和骨膜下皮质骨缺血坏死,从而利于骨折愈合。支持非锁定模式者则认为此类骨折通常为二期愈合,需要持续外在应变环境刺激,锁定重建钢板固定太过坚强只提供低应变环境,不利于骨痂形成,而非锁定重建钢板则可提供较高的应变环境,适宜骨痂生长。

本组研究结果中,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锁定钢板组有3例发生延迟愈合,而非锁定组没有发生延迟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愈合者1例为老年男性,2例为青年女性,因畏惧疼痛、担心钢板断裂,没有进行及时、足量的功能锻炼,ConstantMurley评分在随访人群中处于较低水平。以上结果提示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新鲜锁骨中段复杂骨折可能导致延迟愈合,分析原因可能为锁定钢板的角稳定性固定对于细小的锁骨而言太过坚强,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女性患者、肢体活动不利者、对疼痛敏感者等,因功能锻炼不够,致使骨折端缺乏足够的应力刺激,延缓了骨痂的形成。

3.4 锁定和非锁定重建钢板的力学性能差异

锁定重建钢板通过钢板和螺钉之间的锁定机制,使得钢板和螺钉构成一个整体,提供角稳定性,减少应力集中,提高了骨-内置物的整体力学稳定性。理论上钢板可以不与骨膜接触,而仅作为内固定支架使用,可减少骨膜的手术剥离以及钢板对下方骨面的直接压迫,最大程度上保护血运,利于骨折愈合。

非锁定重建钢板固定的稳定性依赖于拧紧螺钉后钢板与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一般而言,重建钢板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弯曲强度和抗扭强度,要劣于普通的锁定加压钢板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等非重建钢板[8,10]。而塑形会导致其强度进一步减弱,故手术使用时应避免过度塑形。Will R等[11]的基础生物力学研究认为对于B3型、C型这类复杂锁骨中段骨折,锁定钢板的力学稳定性要优于非锁定钢板,锁定钢板通常能提供更好的抗旋性能、更多的刚度和更少的位移偏向,故而推荐使用锁定钢板。

本组研究结果中,锁定与非锁定重建钢板在内固定失效方面(断裂、松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文献报道[12,13,14,15,16]和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内固定失效,尤其是钢板断裂,通常继发于锁骨骨折不愈合之后;锁定模式下失效一般表现为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少见;非锁定模式下失效常表现为螺钉松动,其次是钢板疲劳断裂。综合以上结果表明,虽然非锁定固定模式的力学稳定性劣于锁定模式,但其提供的稳定性对于细小的锁骨已经足够,一旦骨折不愈合,即使是稳定性更强的锁定模式最终也会疲劳失效。故手术中应严格微创操作、保护血运,减少医源性骨不连的发生。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 男22例, 女8例, 年龄55岁~75岁, 平均年龄60.5岁。按A O分类[1]:A1-1型6例, A1-2型5例, A1-3型2例;A2-1型8例, A2-2型6例, A2-3型2例;A3-1型1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3例, 糖尿病4例, 心血管疾病7例, 合并两种以上疾病3例。

1.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行皮牵引或骨牵引, 治疗内科疾患,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1.3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取仰卧位, 术侧臀部垫高, 以大转子为中心, 做长12 cm侧方纵切口, 切开髂胫束及股外侧肌, 牵引并外展患肢, 整复骨折。维持外展30°内旋10°体位, 可临时用克氏针固定, C臂机正位和轴位透视位置满意后, 放置锁定钢板, 拧入股骨颈2枚锁钉, 然后依次固定和股骨干相连的锁钉。C臂机再次透视位置满意后, 冲洗切口, 最后放置引流管, 分层关闭切口。

1.4 术后处理

应用广谱抗生素5 d~7 d预防感染,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或不进行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抗凝治疗。48 h拔除引流管, 术后摄X线片后,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2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5 m in (30 m in~80 m in) , 术中平均失血量150 m L (100~350 m L) .30例伤口均Ⅰ期愈合, 术后3周~4周均可持双拐免负重或部分负重锻炼, 3个月后骨折愈合, 负重行走。30例患者得到6个月~18个月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 无髋内翻、螺钉移位或继发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3 讨论

3.1 手术病例的选择和内科病的处理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 老年人全身状况差且多合并骨质疏松和内科疾患,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这样的患者会越来越多。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 如采取保守治疗容易带来一系列并发症, 而且髋内翻发生率很高。能否进行手术, 年龄不是决定性因素, 患者的全身状况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董纪元[2]等报告14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合并内科疾病者112例, 占75.20%.邱海滨[3]等报告102例患者的内科合并疾病也占到65.70%.对于确定手术且伴有内科疾病的患者, 应请相关科室会诊, 高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 m H g左右, 糖尿病空腹血糖控制在5.6~9.4 m m ol/L之间, 以略高于正常 (6.4 m m ol/L) 为宜。术前常规摄胸部X线片, 对于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 给予雾化吸入, 消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潜在感染者, 术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避免手术: (1) 有3个月以内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病史; (2) 伤侧肢体已形成深静脉血栓者; (3) 合并难以纠正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者[4]。近年来由于设备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提高, 手术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2008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此方法治疗30例患者, 均取得良好效果。

3.2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很多, 如:多枚斯氏针、动力髋螺钉 (D H S) 、G am m a钉等。以往实验证明, 三翼钉可加压螺钉鹅头钢板固定, 因骨折段骨质疏松, 缺乏支撑力而不能早期负重, 髋内翻、螺钉松动等合并症时有发生。骨质疏松常导致内固定失败, 而采用钉棒系统固定时, 钉棒远侧锁钉的固定看似简单, 单凭瞄准器钻孔, 钻头很难准确到达锁孔贯穿股骨。瞄准器在股骨干纵的方向定位较准确, 横的方向则因股骨干的圆柱外形而常有偏差, 虽然钻孔的进入点原本对准了锁孔, 但钻孔过程中仍可能发生方向上的偏差, 稍偏斜几度, 即无法对准直径仅为4 m m的锁孔。另外, 锁孔位于远折段骨干, 患者多半髓腔宽大, 操作过程中, 远折段发生轻微的旋转也能使钻头偏离锁孔。而锁定钢板设计上符合股骨转子间解剖结构, 术中只要把握好前倾角, 固定就比较简单。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 因此, 我们认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术式。

3.3 术中及术后应注意的事项

术前要充分评估, 邱贵兴[5]等对77例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发现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效果显著。参照此标准, 我们对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常规给予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治疗, 取得了一定效果。因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为骨质疏松体弱的老人, 骨皮质薄, 又合并有内科疾患, 行动不便, 如脑梗死等, 因此术中操作要轻柔, 避免暴力。特别需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李光辉[6]等建议,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术后康复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 (2) 以主动活动为主, 被动活动为辅; (3) 避免过早负重, 下地行走, 定期复查X线片, 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制订锻炼计划; (4) 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 锻炼患肢的同时应注意全身其他部位的活动, 尤其合并有内科疾患者。本组病例术后就可在床上进行有限锻炼, 3周~4周就可持双拐免负重或部分负重锻炼, 经摄片证实骨折愈合后才能完全负重, 这样可防止或减少再骨折、螺钉从股骨头切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不管采用何种内固定, 在骨折愈合前都是内固定在吃力, 应谨慎负重, 加之患者毕竟多为骨质疏松的体弱老人, 创伤反应尚未消退时, 肌力弱, 动作不协调, 过早负重容易发生意外。

深静脉栓塞 (D V T) 的防治:D V T是髋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文献报告[7]近端D V T发生率高达10%~20%.本组病例由于术后早期进行肌肉舒缩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或不进行抗凝治疗, 所以未发生1例D V T.

摘要: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 观察3个月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5min (30min-80 min) , 术中平均失血量150 mL (100-350 mL) .30例伤口Ⅰ期愈合, 随访6个月-18个月, 无髋内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结论 锁定钢板可以安全地治疗股骨转子间A1型和A2型骨折, 对于A3型骨折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股骨转子,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荣国威, 翟桂华, 刘沂, 等译.骨科内固定[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365-368.

[2]董纪元, 李国宏, 胡永成, 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 (8) :476-479.

[3]邱海滨, 刘明礼, 赵学文.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 2008, 28 (3) :197-201.

[4]黄公怡, 文良元.转子间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10) :637-640.

[5]邱贵兴, 吴志远, 沈建雄, 等.阿仑膦酸钠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髋部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 (6) :637-640.

[6]李光辉, 夏燕萍, 夏仁云, 等.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前后的康复训练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 (6) :346-348.

双锁定钢板 篇9

[关键词]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84-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多,选择有效的固定治疗方式,不仅有利于巩固复位效果,同时牢固的固定对于预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60例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6月骨外科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62~83岁,平均(75.4±16.2)岁。受伤原因:摔倒上肢撑地引起的伤害者33例,交通事故伤12例,其他原因15例。临床分型:B1型13例,B2型12例,B3型15例,C1型9例,C2型8例,C3型3例。术前掌倾角平均角度为(-12.4±12.7)°,尺偏角(5.8±14.2)°。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本次研究。依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Ⅰ组(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组)30例和治疗Ⅱ组(手法复位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状态、受伤原因分布、临床分型情况、掌倾角、尺偏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Ⅰ组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臂丛麻醉,从桡骨的远端掌侧入路,于掌长肌和正中神经之间进入,将正中神经牵向桡侧,保护鱼际感觉支和桡侧腕屈肌、桡动脉,将旋前方肌切开到达桡骨掌侧,关节囊切开,显露出桡腕关节面。观察复位下的骨折情况,恢复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通过克氏针临时固定,对于骨缺损的患者进行人工植骨。选择合适长度的T-LCP放入桡骨远端,贴近桡腕关节面,接近2~3 mm,透视明确骨折复位,序列打入锁定螺钉。术后注意应用抗生素抗炎和消肿治疗,进行屈伸指练习、腕关节功能训练等。

1.2.2 治疗II组 患者通过X线透视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同时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手指的屈伸功能锻炼,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4~6周拆除石膏,鼓励患者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参照Lidstrom评分标准:优:无功能损害、畸形、背伸掌曲<15°,无临床主观症状;良:无功能损害、临床主观症状,轻度畸形;可:腕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关节活动相对较差,临床主观症状相对较少;差:上述指标均恢复不理想伴有持续性疼痛。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Ⅰ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治疗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桡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以及老年患者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较高等原因,桡骨远端骨折常会涉及关节面、干骺端,引起松质骨压缩、嵌插、下尺桡关节分离、桡骨缩短及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等[3]。选择有效的固定治疗方式,对于术后功能恢复有重要的意义。老年患者骨质疏松、骨缺损的情况较为多见[4],锁定钢板固定依照桡骨远端骨形态设计,更加符合患者的生理解剖形态,对于骨折复位的效果更加稳定,掌握好螺钉顶端和皮质的距离,不仅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撑、更好的固定和处理小骨片,同时桡骨远端靠近尺侧的螺钉也可以提高骨折复位的稳定性[5]。锁定钢板虽然不能逐一地对桡骨远端外侧柱、中柱及内侧柱进行固定,但是可以根据调整螺钉的位置、角度,更好地维持桡骨远端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减少因植入螺钉过多对于肌腱造成不利影响,更有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6]。本研究通过比较发现,治疗Ⅰ组固定治疗总优良率明显高于治疗Ⅱ组,提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良好,预后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明宏,刘德群.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与保守治疗的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8):487-488.

[2] 唐昊,王秋根,张秋林,等.掌侧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的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2):1681-1683.

[3] 齐新文,王兆杰,安荣泽,等.掌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背侧移位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J].重庆医学,2010,39(22):3085-3086.

[4] 周云迤,赵庆丽.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22.

[5] 宋忠良.桡骨远端骨折58例外科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 199-200.

[6] 张典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2010,8(6):60-62.

双锁定钢板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择的肱骨干骨折患者158例中男83例,女75例,年龄20~65岁,平均38.2岁。骨折均为单侧,其中右侧70例,左侧88例。骨折原因:交通伤100例,摔伤20例,砸伤68例。按AO骨折分类法分类:B型90例(B1型20例、B2型45例、B3型25例),C型68例(C1型30例,C2型19例,C3型19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术前4例有桡神经损伤症状。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h~3 d,住院时间平均8.5 d,术后随访时间为0.5~3年。

1.2 手术方法

手术分普通钢板内固定组及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两组。普通钢板组78例,均取前外侧直切口,于肱二头肌外侧缘进入,经肱肌纵行剖开,显露肱骨中段,将钢板置于肱骨的外侧。锁定钢板组80例均采用上臂前外侧双切口,行有限切开、间接复位。近侧切口位于肩峰前缘下方,纵向切开三角肌远端,远侧切口取肱二头肌外侧缘,找到肱二头肌与肱肌间隙,将肱二头肌牵向内侧,显露肱肌前面,纵行劈开肱肌,再肱肌下面紧贴肱骨前方潜行分离,建立肌肉下、骨膜上隧道,同样在三角肌下面建立隧道与远端会师,大部分应用间接复位技术整复肱骨骨折并行临时维持复位。将钢板向前适当扭转塑形,利用顺行插入接骨板技术将LCP钢板植入,使之远端置于肱骨远端偏前面,在插入LCP钢板后,分别于近端和远端用一枚加压螺钉临时固定,同时可起到间接复位的作用,经C形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端复位良好后,用锁定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以三角巾悬吊患肢。术前lh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静脉滴注抗生素7d预防感染。上臂局部冰敷,早期活动手指及腕关节。2周后行患肢肩、肘关节功能锻炼,注意每天须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至少2次,但不能持物负重。

2 结果

利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将骨折8个月内愈合视为一种情况,除此以外的均为其他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超过8个月和内固定物失效等),见表1。

注:锁定钢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钢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肱骨干骨折手术虽均为钢板固定,但固定理念及固定技术却不同。

普通加压钢板(如DCP或LC-DCP)通过在钢板上偏心利用螺钉或使用结合起来的加压装置沿着骨骼的长轴对骨折处进行加压。这种情况仅对简单的横断骨折或短斜行骨折起作用,然而当一块笔直的钢板置于笔直的骨骼上时,会在钢板下方的皮质产生压力,而在对侧皮质产生轻微的张力,这种情况是不稳定的,如对钢板进行预弯,使之在骨折部位钢板与骨骼之间存在间隙,可以在两侧皮质均产生加压作用的稳定固定,钢板置于张力侧从而发挥张力带的作用。此时当骨骼受到负荷时,钢板可将张力转化为对侧皮质的压力,从而达到绝对稳定[3],形成骨折处一期愈合。然而,LCP锁定钢板采用的是MIPPO技术,即在骨折线近远两侧各作小切口,为有效保护骨折区软组织及其血供,尽量不直接暴露骨折区,更不剥离骨折处骨膜,在C臂X线机监视下间接复位,于两切口间所做的肌肉下隧道插入接骨板,分别于两切口处直视下拧入螺丝钉,完成接骨板的固定[5],它与LC-DCP相似,但有结合孔,光滑的动力加压单位允许拧入传统螺钉,使钢板具有DCP或LC-DCP的作用,带螺纹部分的结合孔在拧入锁定螺钉后,钢板与螺钉达到机械结合。对于粉碎性骨折,LCP可以作为标准的桥接钢板使用,即全部螺钉孔均使用锁定螺钉,此时钢板对骨骼皮质无加压作用,其原理相当于内固定支架,此时钢板提供相对稳定的固定,即弹性固定[6]。

3.2 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物失效仍是此两种固定技术都面对的实际问题。

显然LCP骨折不愈合的几率和内固定失效的比率较普通钢板均明显降低,究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骨质处原发伤导致的软组织损伤严重,加之在行普通钢板固定时,手术剥离软组织及显露骨折处骨膜范围广泛。手术本身进一步增加软组织损伤,骨膜的剥离使本来就已经缺血的骨折端失去了更多的血运,有如雪上加霜,因此,在使用DCP或LC-DCP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显露,除骨折端2~3 mm范围,其它部分只要推开手术需要的即可,想各种办法,在手术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保护骨膜,减少软组织的损伤,尽最大可能不完全游离粉碎性骨折块,从而保留一定的血供[7]。(2)选择普通钢板固定时钢板长度偏短,未能达到钢板长度与骨折部骨干直径之比,使内固定范围不足,钢板应有足够长度,两端螺钉固定至少包括6层正常皮质,以获得足够的固定强度[8]。(3)内固定器械使用不恰当或器械本身不配套。螺钉与钻头的不配套,钻头过大易导致螺钉松动、滑脱,或者钻孔后未经丝锥攻丝的骨孔,在螺钉拧人时易破坏钉道周围的骨质,导致术后骨坏死或骨吸收的发生[9],从而退钉,导致内固定失效;采用DCP钢板时未用导钻、拉力螺钉,或应用拉力螺钉技术时,钻滑动孔时方法不正确,可使内固定的作用明显降低甚至失效;或者螺钉打入骨折线处,在未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也起到阻碍骨折愈合的作用,或者反复更换螺钉,使原有的钉孔逐渐变大,或者螺钉过短,未能穿透对侧骨皮质,这样都大大降低了其原有的骨把持力,极易造成拔钉,内固定失效。(4)高能量损伤所致的粉碎性骨折有骨质缺损而未行必要的植骨时,同样可能会导致骨折不愈合。因此,对于高能量所致的严重粉碎性骨折,在妥善、可靠内固定的基础上,建议同时尽可能行一期植骨[10],以促进骨折愈合。(5)DCP或LC-DCP塑形欠佳时,复位或加压固定后钢板与肱骨间仍留有缝隙[11],钢板无法完全通过其与骨质或与螺钉的摩擦力起到预想的稳定固定,从而达不到骨折处的一期愈合,这样在骨折愈合和钢板疲劳的赛跑中,极容易造成钢板疲劳性弯曲或折断,从而导致内固定失效。但是,在临床观察中LCP钢板固定的肱骨干骨折同样有不愈合和内固定失效的现象存在,存在必有原因,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1)植入锁定螺钉时因未用套筒,导致锁定螺钉未能正确锁定,随后松动退出,失去固定作用;(2)术者未能正确理解其理念,未能做到长钢板,少螺钉,高跨度,违反了LCP钢板使用原则;(3)固定时外侧皮质对位良好,而内侧皮质没有足够的支撑,从而长期的处于巨大的应力状态下,易导致LCP钢板在螺钉孔处的断裂;(4)在已置入部分锁定螺钉的状态下,再通过普通螺钉使钢板与骨面强行靠拢,会使该普通螺钉与邻近的锁定螺钉之间产生持续的异常应力,最终导致钢板疲劳性断裂。

总之,笔者认为,只要正确掌握MIPPO技术,正确的理解其理念,使用得当,不违反原则,锁定钢板较既往的普通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有明显的优势,具体分析如下:(1)保留了普通钢板(如DCP或LC-DCP)优点。使用锁定钢板的同时可以使用普通加压螺钉。(2)克服了普通钢板的缺点,正所谓“内固定支架”,使钢板与骨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最大限度减少骨膜破坏,最大可能的保护骨折端的血供,且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在取出LCP钢板的患者中往往可发现在钢板下方有骨痂形成,克服了DCP或LC-DCP的应力遮挡导致的局部的骨质疏松,降低了拆除内固定后再骨折的风险。(3)锁定螺钉具有非常好的骨把持力:普通加压钢板是利用摩擦力来实现骨折端固定作用的,稳定性依赖骨本身的质地。然而当骨质条件差时(如骨质疏松患者),普通螺钉把持力显然不足,易造成螺钉松动或拔钉,而由于锁定钢板的螺钉与钢板上螺纹的是锚合在一起的,从而使钢板、螺钉、骨折块成为一个整体,发挥LCP的内固定支架作用,增加骨折处整体的稳定性,达到弹性固定,便于患者患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4)钢板塑形要求较普通钢板低。后者要求精确塑形,从而达到理想加压稳定固定,而锁定钢板不需要精确塑形,使用间接复位方法(骨质复位程度往往不如DCP或LC-DCP复位精确)。但在进行LCP内固定时,术者遵循MIPPO技术同时要十分熟悉桡神经的解剖位置,避免造成其医源性损伤。而且锁定钢板在应用时也有其与普通钢板使用时明显的不同之处,我们具体体会是:其钢板跨度应足够长,复杂骨折长度的约2~3倍以上;置入的螺钉应避免过密,避免造成应力集中,造成钢板断裂;其螺钉与螺钉孔的比值,复杂骨折约小于等于0.5~0.4,且在桥接固定时,骨折周围应留出3~4个螺钉孔,以获得最大的应力分散区,当固定骨质疏松骨折作为内固定支架式时,可在螺孔之间轻度弯曲,改变各螺钉方向避免一致,提高抗拔出力。

综上所述,针对治疗复杂的肱骨干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比较肱骨干骨折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肱骨干骨折患者158例,分锁定钢板组及普通钢板组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组愈合率明显高于普通钢板组。结论 在治疗肱骨干(除简单骨折外)锁定钢板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钢板组。

上一篇:调整平衡下一篇:围岩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