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2024-11-17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共10篇)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篇1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 调查显示, 对于Neer分类中的Ⅱ、Ⅲ、Ⅳ部分移位骨折, 采取手术方案可取得明显的效果[1]。近年来,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在临床逐渐得到应用,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0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 年6 月—2014 年11 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 例, 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 例, 男31 例, 女14 例, 年龄分布为23 岁~64 岁, 平均年龄 (41.7±5.6) 岁;包括5 例摔伤, 37 例车祸伤和3 例跌伤;27 例左侧, 18 例右侧;Neer分型结果显示:29 例Ⅱ型, 13 例Ⅲ型和3 例Ⅳ型。试验组45 例, 男29 例, 女16 例, 年龄分布为26 岁~65 岁, 平均年龄 (43.1±4.9) 岁;包括7 例摔伤, 34 例车祸伤和4 例跌伤;26 例左侧, 19 例右侧;Neer分型结果显示:27 例Ⅱ型, 14 例Ⅲ型和4 例Ⅳ型。2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 并根据检查结果对骨折移位走向和骨折线走行情况进行观察。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法:由三角肌- 胸大肌入路, 取仰卧位, 垫高患肩, 将皮肤切开后将前内侧的三角肌肌纤维分离, 使盂肱关节关节囊暴露, 将关节囊纵行切开, 使骨折断端暴露。之后进行骨折端复位, 并采用克式针对复位状态进行固定。在C臂机的透视下对复位效果进行确认, 并选取合适的接骨板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 进行伤口冲洗和引流管放置, 并将切口逐层关闭。

试验组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法:采取MIPO技术入路, 取仰卧位, 将患肢调整至内旋位。在患肩关节外侧取长度为4 cm~5 cm左右的横形切口, 将深筋膜切开, 使三角肌肌纤维暴露, 并对其进行钝性分离, 并向两侧牵开。之后对骨折远端进行手法整复, 采用C臂机对复位情况进行确认, 使肱骨头向后倾斜约30 °~40 °, 采用克式针进行复位维持。选取合适长度的锁定解剖钢板, 紧贴骨膜插入, 保证锁定钢板近端在大结节以下, 在钢板远端做皮肤纵形切口, 使钢板远端暴露以便于对其位置进行调整。使用锁定螺钉对骨折远端进行固定, 然后将钢板近端固定至肱骨头内, 使用C臂机对螺钉长度和骨折复位情况进行确认, 并将锁定螺钉依次置入钉孔。注意避免螺钉穿透关节软骨面, 防止对肩关节活动造成影响, 同时至少选择3 枚锁定螺钉对肱骨干部进行双皮质骨固定。再次透视确认复位良好后进行切口冲洗, 放置引流管, 并将切口逐层关闭。

所有患者术后均将患肢屈肘90 °紧贴胸壁进行固定, 再采用悬吊带进行悬吊保护。

1.3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Neer功能评定标准对2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其中解剖复位10 分, 运动限制25 分, 功能30 分, 疼痛35 分。于术后3 个月对2 组患者进行随访复查, 其中: (1) 优:≥90 分; (2) 良:80~89 分; (3) 可:70~79 分; (4) 差:<70 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2 组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共计发生4 例肩关节活动受限, 1 例内固定物松动和1 例患肢肿胀, 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术后共计出现9 例肩关节活动受限, 5 例内固定物松动和6 例患肢肿胀, 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43.675, P=0.001) 。

3 讨论

目前, 临床对于肱骨近端骨折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及其影像学检查资料, 并依据Neer分型标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2]。Lill等报告指出,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严重移位者, 应优先采取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当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法、克氏针张力带、锁定钢板内固定法等。由于肱骨头主要由松质骨构成, 因此在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 固定强度多不理想, 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造成不利影响。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 , 与临床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

随着近年来生物学固定理念在临床的逐渐深入,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不再局限于解剖复位, 更注重采取措施对患肢骨折部位的血供进行保护, 锁定内固定系统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相关资料显示,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主要是依据肱骨近端的解剖形状对钢板进行设计, 以避免对骨面产生较大压力, 通过螺钉和钢板的锁定以达到内固定效果。同时,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中骨骼与接骨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从而可避免大量剥离软组织, 以最大限度对骨和骨膜的血运进行保护, 对于患者术后骨折部位的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4]。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符合临床研究的基本结论, 表明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对肱骨近端骨折进行治疗, 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显著, 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对肱骨近端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例,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显著, 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锁定钢板,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龚江浩, 鲍丰, 王正明, 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08, 11 (6) :819-821.

[2]吴连国, 史晓林, 陆建阳, 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7, 15 (5) :413-415.

[3]朱若夫, 张鹏翼, 陈文钧.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7) :158-160.

[4]牛素玲, 张作骏.585例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J].中医正骨, 2012, 24 (9) :15-18.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篇2

关键词: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42-02

股骨是人类全身最长最粗的管状骨,在临床上,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股骨骨折率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1.88%。近年来,股骨骨折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股骨骨折的危害性极大,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可见,对股骨骨折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差异。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范围20-76岁,平均年龄为46.6±3.5岁。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均为股骨骨折患者;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之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主要通过螺钉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来稳定股骨骨折。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该方法不依靠钢板与骨面的摩擦力固定骨折的骨面,其钉板之间主要通过螺纹固定,钉板之间的成角稳定性形成“内固定架”,使钢板与骨面形成一个整体,这样能达到内固定的稳定性。收术完毕后,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X 线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断裂率情况,并分裂内固定断裂原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差异,内固定断裂方式包括钢板断裂及螺钉断裂。

1.4 评价标准

将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的原因分为医源性因素及康复锻炼错误,医源性因素包括:螺钉钢板的选择错误及放置错误、操作错误、钢板使用错误、骨缺损但未植骨等。康复锻炼错误包括:在术后8周内进行负重锻炼;负重锻炼急功近利,为循序渐进。内固定断裂率=(医源性因素例数+康复锻炼错误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比较

由表1可见,对照组患者的情况为:医源性因素1例,为钢板断裂;康复锻炼错误5例,2例为钢板断裂,3例为螺钉断裂;两种因素断裂3例,2例为钢板断裂,1例为螺钉断裂,患者术后的内固定断裂率为25.7%。 观察组患者的情况为:医源性因素1例,为螺钉断裂;康复锻炼错误1例,为钢板断裂;两种因素断裂2例,1例为钢板断裂,1例为螺钉断裂,患者术后的内固定断裂率为11.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患者术后的内固定断裂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骨折在临床中属于常见骨折,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趋近,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股骨骨折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股骨骨折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股骨骨折会引起患侧肢体活动障碍、肢体剧痛、患侧缩短等症状,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容易使患者留下后遗症[3-4],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此外,长期的治疗还加重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骨折在患者常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能减少术后畸形率、减轻患者的疼痛、能有效的促使解剖复位。临床上常用的骨折内固定术有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传统钢板内固定术主要通过螺钉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来稳定股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通过动力加压孔行骨折端与骨折块的加压,实现骨折部位的解剖复位,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固定作用,对骨膜和骨的血液循环具有保护作用,骨折的康复率较高。

为探讨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传统钢板内固定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发现: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患者的内固定断裂率为11.4%,较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患者的25.7%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的内固定断裂率低,畸形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大鹏,李小伟,路坦.等.锁定钢板和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1,40(31):3189-3191.

[2] 赵烽,熊鹰,张仲子.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效果及生物力学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3):2127-2132.

[3] 李鹏.顺行绞锁髓内针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20115,10(8):63-64.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篇3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Ⅰ期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多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创伤所致,由于骨折常波及膝骨关节面,严重影响膝关节的行走功能,因而为临床最难治的骨折之一[1]。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笔者采用Ⅰ期植骨加锁定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5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来源于医院骨伤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17~68岁,平均(36±2.56)岁;左侧32例,右侧26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损伤41例,重物砸伤12例,击打伤1例,撞伤4例;骨折AO分型:33-A2型19例,33-A3型11例,33-C1型14例,33-C2型8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52例。

1.2 手术方法

全麻或硬腰联合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按骨折分型选择股骨下端外侧切口,或据需要延长切口;翻开髌骨,充分显露关节面,直视下使股骨远端关节面解剖复位;必要时,可用多枚克氏针或用松质骨螺丝钉临时固定;根据骨折粉碎程度及累及骨干长度选择钢板,塑形后根据骨折端情况,选择适当位置放置,必要时采用内外侧板联合固定;术中行“C”臂机透视,确保钢板及固定螺丝位置理想;固定完成后据骨折情况进行Ⅰ期植骨,采用自体骨加异体骨混合骨块法植骨;逐层关闭伤口,常规负压引流。术后抗炎药物常规应用。

1.3 术后处理

术后无需外固定,次日即开始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术后第2天开始在CPM机上行膝关节功能锻炼。1~2周力求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达90°~100°。然后,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活动,定期复查。根据X线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决定完全负重时间(图1)。

2 结果

对58例病例术后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1.63)个月,采用Merchan评分标准[2]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58例患者中52例症状改善,6例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其中2例钢板断裂。结果显示:优40例,良12例,差6例,优良率为89.6%,经统计学分析,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其骨折发生率占所有股骨骨折4%,由于骨折部位骨结构特点,骨折多为粉碎性,不稳定骨折,难以牢固固定,骨折接近膝关节,多波及关节面,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锁定加压钢板是基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而设计的一种新型钢板,具有锁定和加压双重功能。具有横向稳定和轴向稳定的锁定螺丝钉能防止应力作用下的复位丢失,其在近端增加了螺钉孔的分布密度,这样能使用较多的螺钉进行有效的固定,接骨板顶端圆头、斜坡状设计有利于接骨板在微创外科技术中的应用,接骨板下方的切割槽能减少接骨板与骨面的接触,有利于改善骨膜的血运,减少骨折不愈合发生率[3]。股骨远端主要由松质骨构成,承重力有限,骨折复位后必须提供可靠的内固定以防止再次塌陷。普通钢板需要预弯,并且骨折近端固定螺钉孔较少,往往导致钢板固定不牢靠、支撑力量不足,负重后容易发生再次塌陷,导致高度的丧失,晚期发生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并且普通钢板对软组织的损伤大,不利于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特殊的锁定加压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物的松动,固定牢靠,对软组织干扰小,有利于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钢板本身不需要与骨接触,不破坏骨膜的血运,减少了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4,5]。

股骨远端骨折因其骨折的复杂性以及关节负重特点,临床中骨折再移位造成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的概率非常高,这与骨折早期处理不当有直接原因。本方法在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牢固内固定时为骨折断端的稳定提供了基础,但最终骨折端稳定性的建立则需骨性的愈合来实现,因而Ⅰ期植骨能为骨折的愈合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讲,股骨远端骨折由于骨折多为粉碎性,在骨折断端的处理时,许多游离的小骨块由于缺乏血供需要去除,骨折间的裂缝形成,在行Ⅰ期植骨后加固了骨折端的接触及稳定性,因而将锁定加压钢板与Ⅰ期植骨的特点及优势结合成为本论文的思想来源,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临床89.6%的优良率亦证实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在我们的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应用该方法后仍有少量病人骨折端失稳,甚至钢板断裂,分析原因多与骨折复位不理想、骨折断端处理不当以及植骨方法欠佳,植骨量过少以及异体骨块排异吸收等因素有关,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重视,以求取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洪积波,罗水平,徐丽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7(1):40-42.

[2]Merchan EC,Maestu PR,Blanco RP.Blade-plating of closed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 with theAO system[J].J Trauma,1992,32(2):174.

[3]张伟,王伟,林忠勤,等.解剖型胫骨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比较[J].浙江医学,2011,33(4):508-510.

[4]李一凡,曹德良,徐志英,等.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近远端骨折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2):169-170.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篇4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40例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在手术前行常规牵引,入院后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消肿治疗和功能练习?结果:在40例患者的术后回访中,患者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未出现钢板折断现象,未出现螺丝钉松动现象,愈合情况较好,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患者可得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疾病康复?

【关键词】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下肢复杂骨折

对于下肢复杂骨折患者而言,其多是由于意外所致,如高能量车祸等,患者多为骨折粉碎,大部分位移较为显著?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中,患者的手术切后较大,骨折端血供易产生较大损伤?未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采用了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40例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平均为(75.5.5±21.5)岁?40例患者全部为交通闭合性损伤,在患者的骨折位中,有13例为胫骨下段,11例为胫骨近端,7例为股骨远端,6例为股骨近端,3例为股骨颈?在颈腓骨骨折AO分型中,有15例B型,10例C型,全部为关节外骨折;在股骨干骨折AO分型总,有8例为B型,6例为C型?

1.2 方法

在40例患者入住医院后,如在患者的局部软组织中,有出现严重肿胀的情况,则立即进行常规牵引治疗,令骨折初步复位,其对消肿较为有利?在患者伤后的1周之内需进行手术治疗,40例患者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如患者为颈腓骨骨折,则采用常规止血带?在进行手术时,首先在骨折线的两侧,即近远两侧,分别做一小切口,切口的长度为4㎝左右,为了使患者的骨折区软组织避免受到损伤,其血运受到保护,应最大限度防止骨折区处于暴露,避免骨膜被剥离?对患者行X线透视,如牵引复位满意,则在两侧的切口之间,做出肌肉下隧道,插入接骨板?对锁定钢板进行选择,其长度应适合患者本身?对骨折远端进行固定,首先进行临时固定,采用普通螺钉,使钢板和骨干相贴附,同时与骨干保持距离,约为2㎜左右?对患者进行X线透视,如骨干复位满意,则进行锁定螺钉固定?同时对临时固定螺钉进行替换,使其换成锁定螺钉,进行接骨板的固定?对患者再次进行X线透视,如骨折对位满意,固定较为稳妥,则对切口进行冲洗,进行常规的引流管放置,完成上述操作后关闭切口?在患者进行手术后,对其患肢进行抬高,并采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包扎时间为14d,在患肢消肿后采用对症治疗,4d后进行功能练习,如膝关节和裸关节等?在患者进行手术后的7周左右,对患者摄X线片,以骨折愈合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扶拐部分负重?在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5个月左右?

2 结果

在40例患者的术后随访中,患者的切口全部是一期愈合?未出现钢板折断现象,未出现螺丝钉松动,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愈合情况良好,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未出现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愈合的时间为7.5~14.5周,平均为11.5周?

3 讨论

在复杂下肢骨折的患者中,大部份为车祸伤所致,往往为骨折粉碎,并且多为位移明显,因为骨折位和干骺端距离较近,因此并不适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在以往的钢板内固定治疗中,多强调解剖复位,大部份也强调坚强内固定,如进行解剖复位,患者的手术切口则通常较大,暴露范围较为广泛,骨折端血供也有较大损伤?如进行坚强内固定,则会对生物学因素缺少重视,大部分情况会导致忽略,因为会出现应力遮挡效应,对于患者的骨折块而言,其多会丧失活力,进而导致骨坏死?由此可见,如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患者较易出现延迟愈合的情况,或者出现不愈合情况,严重者可能导致再骨折,且无法阻止感染扩散?

本文对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做为手术技巧之一,可使侵袭达到最小[1],使生理干扰为最小[4],进而获得满意的外科疗效?在内固定支架的选择中,则使用了骨折髓外接骨板,其可对骨折部位加以保护,避免其直接暴露,并对骨折周围血运加以保存留取?与传统的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有较多优点?如其在获得稳定时,对骨折端的活力没有损失,不会使其导致牺牲?在锁定钢板和骨皮质之间,其没有加压力,患者的骨膜没有产生压力,进行使骨膜血运得到保护,最大限度避免医源性损伤[2],并无需进行植骨?其未内固定支架弹性固定,如存在荷载,在骨折块之间,则有应力刺激产生,其对骨痂形成有较大作用,对骨折愈合起到促进作用?在进行锁定钢板固定之后,会导致应力分散,可避免出现应力集中,进而使骨板疲劳折断,在骨折区域的范围内,未有螺钉拧入?如锁定钢板在骨量正常的情况下,则可进行单皮质固定[3],对于锁定钢板而言,其未成角固定,因此其抗拔除力较强,较适合骨质疏松患者?对于锁定钢板内固定而言,其经皮操作创面小,如伤口未能产生愈合,钢板外率机率较低,较为适合皮肤条件差的患者?其以解剖型设计,其锁定孔使用范围广,如锁定及普通的螺钉,两者可以同时进行使用?

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对象较多,如干骺端的骨折患者,假体周围骨折再修复的患者,也适合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的重点为间接复位,其对手术效果有决定作用?在手术后不建议早期负重,可进行被动功能训练,以使患者更好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磊.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康复效果探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2):397-397.

[2] 闫英杰,程战伟,冯凯等.双侧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骨伤,2012,25(7):557-560.

[3] 李劲松,徐振宇,吴珊等.有限切开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2):171-172.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篇5

关键词: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会同时造成胫骨平台损以及膝关节内附属结构的损伤, 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会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也增加关节面塌陷的风险[1]。多轴锁定钢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内固定材料, 能够实现角稳定性和轴向稳定性, 并通过Raft排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骨折局部的力学强度。在下列研究中, 我们分析了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29例, 女11例;平均年龄45.52±6.34岁。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3例;平均年龄44.95±5.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采用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摆放平卧位并在大腿根部绑扎止血带, 而后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操作。观察组患者做膝关节正中切口, 沿半月板下缘切开关节囊显露骨折部位, 清理碎骨以及损伤的软组织, 而后进行手法复位, C臂机确认复位良好后置入钢板并打入多轴锁定螺钉;对照组患者做膝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 同样膝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入路, 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方法进行手法复位, 而后在胫骨平台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置入解剖钢板, 打入螺钉。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后9、12个月时, 采用AKSS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并使用标准量角器测量膝关节主动活动的角度, 同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胫骨平台关节面发生塌陷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X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术后9个月、12个月时, 观察组患者的AKSS评分、膝最大角度和屈膝最大角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两组术后关节面塌陷情况比较

术后9、12个月时, 观察组患者发生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的例数分别为1、2例, 对照组患者发生胫骨平台塌陷的例数分别为5、9例;经卡方检验, 观察组患者发生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的例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外伤类型, 直接作用于膝关节的内翻或者外翻暴力、轴向压缩暴力等均会造成胫骨平台受到损伤并发生骨折[2]。该股这类型属于关节内骨折, 当外界暴力的能量较高时, 不仅会造成胫骨平台发生塌陷、劈裂, 还会造成膝关节内韧带、半月板等附属结构发生损伤。Schatzker V和VI型胫骨平台骨折较为复杂, 属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范畴, 关节面的破坏程度较重, 治疗较为困难。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会同时造成外侧和内侧关节面的损伤, 外侧关节面多发生塌陷和粉碎, 内侧关节面多发生整体向后移位[3]。因此, 在治疗时, 需要同时对关节面的内侧和外侧进行固定。解剖钢板是临床上治疗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材料, 用于长骨骨折时能够取得理想的固定效果;但在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时, 受到固定材料塑形能力较差的限制, 钢板无法与胫骨平台严密贴合, 钢板与骨膜之间持续摩擦会影响骨折的愈合以及断端的力学强度, 同时也增加了胫骨平台塌陷的发生风险。

锁定钢板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内固定材料, 锁定钢板与锁定螺钉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固定和支撑体系, 可以同时实现角稳定性和轴向稳定性, 使胫骨平台关节面获得足够强度的支撑并保证关节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多轴锁定钢板在传统锁定钢板的基础上加入了Raft排钉技术, 能够提高胫骨平台局部的力学强度, 降低内固定后发生胫骨平台塌陷的风险。近年来, 国内已有学者报道了多轴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积极疗效。在本研究中, 我们从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首先, 由量表评分和活动度测量来比较膝关节功能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AKSS评分、膝最大角度和屈膝最大角度均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第二, 多轴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大的特点, 能够避免胫骨平台塌陷的发生, 通过随访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助于预防胫骨平台塌陷的发生。

综合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结论: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 整体疗效优于普通解剖钢板。

参考文献

[1]邵锋, 宋君涛, 卢绪章, 等.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4) :44-47.

[2]周志华, 王修卓, 杨新.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3) :1646-1647.

[3]吴容见.普通解剖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J].右江医学, 2014, 42 (1) :21-24.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 例, 男18 例, 女6 例;年龄20~78 岁, 平均47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4 例, 坠落伤7 例, 平地摔倒3 例。多发伤3 例, 均为闭合性损伤。骨折按Seinsheimer分类, Ⅱ型8 例, Ⅲ型9 例, Ⅳ型4 例, Ⅴ型3 例。伤后2~9 d (平均5.6 d) 手术。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或皮肤牵引, 同时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 待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术中均使用股骨LISS钢板固定,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骨折复位, 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股骨大转子外做4~6 cm长纵形切口, 切开阔筋膜, 纵形分开股外侧肌纤维, 暴露股骨大转子及其远端。通过撬拨和手法推压骨折块的方法使骨折块进一步复位, 将适当长度的股骨LISS钢板倒置, 经大转子切口沿股骨外侧方向骨膜外插入, 远端皮肤做适当切口 (3~4 cm) 以显露接骨板远端, 尽量将接骨板置于股骨干外侧轴线处。近侧端与大转子相对帖服, 然后用1~2枚适当长度普通螺钉将接骨板近端固定, 远侧端用1枚3.5~4 cm长普通螺钉将接骨板固定帖服于股骨干外侧。C型臂X线机透视下再次证实, 骨折端对位对线满意, 接骨板放置位置良好后, 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螺钉拧入并锁紧, 接骨板近端用4~6枚锁定螺钉, 远端用3~4枚锁定螺钉。冲洗止血后, 逐层闭合切口, 留置负压引流。

1.3 术后处理

术后2 d进行髋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 术后根据随访时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时间, 在骨折开始愈合时允许部分负重, 骨折临床愈合时完全负重。

2 结 果

本组24 例术后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4~12个月, 平均8个月, 临床愈合时间3~5个月。无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 无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关节僵直、断钉、钢板松动、断板等并发症的出现。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由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畸形与活动度进行评分, 其中优19 例, 良5 例, 优良率100%。

3 讨论

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多及人口老龄化, 股骨转子下骨折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如保守治疗会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较多, 如动力髋、动力髁、PFN、解剖型非锁定钢板等, 均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但有报道这些内固定出现较多并发症。此类骨折使用动力髋可出现高达50%~76.9%的并发症[1,2], 如髋内翻、主钉切出、内固定失败等。动力髁有较高的不愈合并发症[3], 而且由于所用钢板较长, 术中暴露范围广, 增加了术中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 不符合生物学固定的概念。PFN在应用于肥胖者或股骨上段有过度弯曲畸形的病例, 复位和置入遇到很大麻烦, 对于骨质疏松严重及转子下骨折的患者不太适用[4]。解剖型非锁定钢板可多点固定, 术中可得到较好的复位效果, 但螺钉在钢板内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起不到支撑作用, 术后早期复位效果尚可, 但持久性较差, 容易发生髋内翻[5]。

股骨远端微创锁定接骨板 (股骨LISS钢板) 反向使用, 无论从解剖学结构上还是生物力学的强度上都符合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要求[6]。LISS主要的特点是非创伤性插入技术、有限的骨面接触和锁定固定角度的固定结构, 更加符合骨折的生物力学固定原则,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我们在手术过程中运用微创钢板固定技术, 采用骨折段两端皮肤小切口, 钢板自骨膜外插入, 在C型臂监视下, 通过牵引、撬拨和手法推压行骨折复位, 不剥离骨膜, 对骨折端的血运破坏少, 最大限度保留了骨折端的血运, 保护了骨折端的软组织,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术中运用了桥接技术, 锁定钢板的螺钉锁定于钢板上, 作用于骨折端的应力通过螺钉直接传递到钢板, 而不是传统钢板依赖于钢板与骨面间的摩擦力来传递, 因此锁定钢板从设计上即为其桥接钢板的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桥接技术是弹性固定的方法, 我们使用较长钢板, 两端各使用3枚以上螺钉固定, 这样可以分散钢板承受的应力, 避免了全部螺钉固定产生的应力集中, 防止钢板断裂, 而且长钢板的使用能够保证骨折端的微动以此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从而达到生物学固定的要求。

综上所述微创反向使用股骨LIS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由于采用了MIPPO技术, 创伤小, 减少了骨折端血供的破坏, 骨折愈合率高, 加上早期髋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 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Kim WY, Han CH, Park JI, et al.Failure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ixation with a dynamic hip screw in relation to pre-operative fracture stability and osteoporosis[J].Int Orthop, 2001, 25 (6) :360-362.

[2]谢松卿, 刘学东, 曹兴海, 等.Richard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 (12) :906-908.

[3]Barquet A, Mayora G, Fregeiro J, et al.The tretment of subtrochanteric nonunions with th long gamma nail[J].J Orthop Trauma, 2004, 18 (6) :346-353.

[4]Kulkarni S, Moran C.Results of dynamic condylar screw for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J].Injury, 2003, 34 (2) :117-122.

[5]Lill H, Hepp P, Rose T, et al.The angle stable 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using a small anterior lateral deltoid split-ting approach techninque and first results[J].Zen-tralbl Chir, 2004, 129 (1) :43-48.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 男34例, 女14例, 年龄16~74岁, 平均 (37.5±9.7) 岁。致伤原因:车祸致伤33例, 跌伤11例, 坠落伤4例。骨折部位:肱骨6例, 尺桡骨11例, 股骨13例。胫腓骨18例。其中, 新鲜骨折18例, 陈旧骨折30例;开放骨折32处, 闭合骨折16处。伤后至手术平均时间 (14.5±2.1) h。

1.2 方法

术前常规牵引稳定骨折或石膏外固定, 防止组织损伤加剧。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于远端或近端先开2~3 cm长的切口, 于深筋膜下骨膜外用骨膜剥离子或长弯组织剪分离软组织, 直至一个软组织隧道形成, 同时保持骨折端闭合。于骨表面置入钢板, X 线下调整钢板至合适位置后, 于远近两端分别置入1 枚螺钉, 用X线机C型臂观察骨折复位状态, 若钢板位置合适, 复位情况较好, 可再于远近端各植入2~4 枚单皮质锁定螺钉;对于患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应用双皮质锁定螺钉, 同时行X 线透视, 观察钢板放置及骨折复位位置合适后, 再缝合皮肤切口。

2 结果

48例患者均获随访, 时间3~24个月。除l例X线显示骨折延迟愈合外, 余均在8~24周获得愈合。术后12 ~16 周均能弃拐行走或正常持物, 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病例均无骨不连、感染、断钉, 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根据HSS评分系统评价[3]:优40例, 良5例, 差3例, 优良率为93.75%。

3 讨论

LCP是在动力加压接骨板 (DCP) 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LC-DCP) 的基础上, 结合AO的点接触接骨板 (PC-Fix) 和微创稳定系统 (LISS) 的临床优势而研发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接骨板内固定系统[4,5]。具有螺丝钉与接骨板具有成角稳定性;无需对接骨板进行精确的预折弯;对骨外膜的损伤更小, 更符合微创原则;螺丝钉松动的发生率更低[6]。LCP的适应证主要是粉碎的关节内骨折、短节段关节周围骨折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中用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报道如肱骨近端、桡骨远端及股骨近端尤为多见。禁忌证为简单类型的骨折。本组资料中48例四肢骨折患者, 经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预后优良率为93.75%, 充分体现了LCP的优势。此外, 四肢骨折一般多属于暴力损伤, 不仅骨质破坏明显, 周围软组织及血供亦受到严重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症如感染、皮肤坏死、关节功能受限等发生率较高, 故应有针对性地, 早期功能锻炼, 坚强内固定, 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总之, 在治疗过程中, 应用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 愈合率高等特点, 适应范围广, 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患者48例, 其中肱骨6例, 尺桡骨11例, 股骨13例。胫腓骨18例, 术后观察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均获随访, 时间3~24个月。除l例X线显示骨折延迟愈合外, 余均在8~24周获得愈合。病例均无骨不连、感染、断钉, 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根据HSS评分系统评价:优40例, 良5例, 差3例, 优良率为93.75%。结论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四肢骨折, 内固定牢靠, 比较符合生物力学固定 (BO) 原则,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对于骨骼血运不好的部位的骨折愈合及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尤其适合。

关键词:四肢骨折,骨折固定术,钢板,内固定器

参考文献

[1]吴小丰, 薛金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20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 29 (11) :1011.

[2]吉赵勇.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5) :63-64.

[3]Beaver R J.Mahomed M, Baekstein D, et s1.Fresh osteochondral allografts for post-traumatic defects in the knee.A survivorship a-nalysis.J Bone Joint Surg Br.1992, 74 (1) :105-110.

[4]江和训, 王风.集立武.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6) :188-192.

[5]张建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中医临床研究, 2009, 8 (5) :63-64.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0例, 女8例。患者年龄在19~68岁之间, 平均为 (34.8±7.9) 岁。

1.2 骨折情况

左侧骨折17例, 右侧骨折11例;从骨折原因看, 交通事故伤14例, 工伤事故8例, 高处坠落伤4例, 日常生活中损伤2例。从导致骨折的暴力情况看, 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18例, 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10例。从胫腓骨骨折的部位看, 上段骨折9例, 中段骨折12例, 下段骨折7例。将骨折按照AO标准分类, A型 (A1、A2) 2例, B型11例, C型5例。患者从受伤到骨折手术的时间在3 h~15 d之间, 平均 (3.3±1.5) d。

1.3 手术方法

在患者住院后第一时间内进行清创处理。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处理。之后, 将患者取仰卧位, 抬高患肢, 后消毒、行气囊止血带止血。在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患肢进行牵引复位, 以恢复胫骨的力线和长度。对于A型骨折患者复位后用2根克氏针进行经皮临时固定, 以维持复位;对于B、C型骨折患者, 采用手法牵引, 以维持复位。之后, 在胫骨内侧内踝上方进行切口, 切口长约3 cm, 从皮下行钝性剥离直至近端。选择较长的胫骨远端内侧面锁定板沿隧道骨膜外插入, 使钢板远端高于踝关节平面约5 mm, 后在钢板近端做3 cm的纵行切口, 利用导向套筒做引导进行钻孔, 将3~4枚锁定螺钉旋入近端, 4枚锁定螺钉旋入近端, 切口处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1.4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在48h后拔除引流管, 进行非负重的功能锻炼;1个月后扶双拐进行非负重的行走;6周后拍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 若愈合良好可自行走, 之后半年复查一次。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Mazur等提出的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1]。其中, 优, 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良, 患者基本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 偶有踝关节疼痛或不适;可, 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30°, 运动或天气变化后有疼痛;差, 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30°, 常感疼痛。

2结果

患者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在12~21周, 平均为 (13±2.8) 周。患者没有畸形愈合、骨不连、钢板松动、断裂或断钉的现象。其中, 15例优, 11例良, 2例可, 0例差, 优良率为92.9%。

3讨论

胫腓骨骨折要求患者尽量在骨折后的6~8 h内进行清创处理, 我院对接到的患者在第一时间均进行彻底清创, 防止感染。通常, 锁定钢板内固定适合于螺旋形、长斜形、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骨折较为严重的情况[2]。骨折早期即进行解剖复位, 之后采用内固定方法进行固定。骨折早期的复位情况和内固定的效果是骨折预后的重要基础。

我院对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固定。锁定钢板是一种生物学的固定方法, 是点接触钢板和动力加压钢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骨折内固定技术, 能够将螺钉、钢板和骨牢牢连接在一起, 增加了骨折部位的整体的稳定性[3]。此外, 功能恢复也非常重要。功能恢复要循序渐进, 先不负重开始直到可以自行负重行走。我院对2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固定, 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 治疗的优良率为92.9%, 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3周。

可见,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的胫腓骨骨折不仅增加了骨固定的稳定性, 也缩短了愈合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在12~21周, 平均为 (13±2.8) 周;治疗的优良率为92.9%。结论 对于复杂的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固定过程中应注意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恢复等关键环节。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锁定钢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Mazur JM, Schwartz E, Sheldon RS.Ankle arthrodesis:longterm follow-up with gait analysis.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6, 61:964.

[2]谭振华, 王华丽, 王飞等.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医正骨, 2006, 18 (10) :23.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篇9

【关键词】析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66-01

肱骨外科颈移在人体解剖静下方2至3cm位置,胸大肌的止点上方,该位置由于属于松质骨过度到密质骨的部分,同时组织较细,因此属于人体组织的薄弱部位,骨折较容易发生,在全身骨折案例发生率中占据4%至5%。老年骨折患者一般与骨质疏松有关,而青壮年群体一般与高能量受损有关。该骨折一般情况严重,出血量多,临床多采用非手术干预治疗,但是随着技术的升级,内固定治疗技术有效的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因此受到人们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20例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患者,其中男性为9例,女性为11例;年龄范围为24岁至72岁,平均年龄为(46.2±5.3)岁;骨折原因中,交通车祸所致为9例,跌倒摔伤为6例,重物砸伤为3例,高处摔伤为2例;患者骨折分型按照Neer划分上,2型者为4例,3型者为9例,4型者为7例。所有患者在骨折后的一周内进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1.2 方法

术前需要做肩关节CT和X线正位与斜位的诊断,对骨折具体情况做了解,包括骨折位置、移位严重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情况关系等。手术采用全麻,取平卧位或者沙滩椅位,使用沙袋将肩部做适度垫高,在肩部前内侧做弧形手术切口,在三角肌和胸大肌的间隙做切口深入,将部分的三角肌与胸大肌止点做切开,避免对三角肌锁骨处的过多切开,将三角肌朝外侧做牵拉,将肱二头肌的长头腱和短头腱做充分的术野暴露,让骨折处做充分显露。将肱骨外科颈骨膜与干骺端做起开,将骨折处做复位,减少对肩袖的损伤,运用克氏针与复位钳做复位固定。依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型号尺度做置入,保证钢板平行于肱骨结节,大结节与钢板近端的距离应控制在0.5至0.8的范围。运用松质骨与皮质骨螺钉做钢板近端与肱骨骨干的固定。运用C臂X线做复位固定情况的观察,如果情况良好,将受损组织做修复后进行伤口冲洗,置入引流管,做切口关闭。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患者恢复的优良率,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估进行,满分为100分,差标准为评分低于70分,可标准为70至79分,良标准为80至89分,优标准为90至100分。治療满意度标准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至90分以内为基本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

治疗优良率上,2型骨折为100%,3型骨折为88.89%,4型骨折为71.43%;治疗满意度上,2型骨折为100%,3型骨折为77.78%,4型骨折为57.14%;所有患者均良好愈合,没有显著并发症。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通过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在肱二头肌的营销,减少对软组织的刺激作用,同时由于锁定操作中螺钉松动的可能性小,因此对骨折的稳固性更高,同时也维护了患处的血运循环状态,让骨折组织得到充分的愈合条件,提升愈合速度。锁定钢板的近端由于通过钢板的螺纹与螺钉做一体稳固,形成固定的支架状态。锁钉间形成角状,提升了在骨骼中的抓持力,特别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这种稳固性更高,固定后有更高的稳定性。该方式也摒弃了传统固定下钢板与骨骼的摩擦力,减少了骨面与钢板之间的压力,减少对骨膜和软组织的影响,对骨皮质血运和骨膜形成较好的保护作用,从而也加大的愈合恢复的效果[1-2]。

但是该手术中也需要关注几点问题:肱骨外科颈内侧的骨折情况应尽量做解剖复位,如果有骨缺损,应该做植骨;钢板的置入位置不宜过高,如果有撕脱的骨折块应该运用钢板近端做缝合稳固;锁定在钢板近端的使用中要采用适宜的置入长度,一般在软骨的下方0.5cm的范围内,如果距离态度则会缺乏应有的把持力,从而导致固定缺乏稳定性,如果距离过长则会深入到关节腔中,导致肩关节活动的过程中有明显的疼痛不适,影响早期的功能恢复,因此手术中要对螺钉的具体位置做透视确定。手术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对软组织的大范围剥离,避免导致肩关节的粘连而引发肩关节功能恢复。在组织剥离中药注意对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保护,手术中尽可能不要做关节囊的切开,保持关节的正常血供[3]。

【参考文献】

[1]许立华.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7:11-12.

[2]王志涛.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5例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34.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

共收治64例96处骨折四肢骨折患者, 其中男46例, 女18例, 年龄14~60岁, 平均 (25±0.5) 岁。64例患者中包括开放性骨折13例, 多发性骨折11例, 19例20处肱骨近端骨折, 16例18处胫骨近端骨折, 16例16处胫骨远端骨折, 13例15处股骨远端骨折。骨折原因:21例击打伤, 14坠落伤, 12例车祸伤, 11例摔倒致伤, 6例重物砸伤。所有患者96处骨折中, 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分别为42处、26处、28处;使用LCP治疗38处, 使用LISS治疗31处, 均在入院后0~8 d内手术。

1.2 手术方法

1.2.1 一般手术方法

对开放伤一般先行清创术, 对伤口污染不严重者, 可酌情一期手术治疗, 对伤口污染较重者和组织条件较差, 一般留待二期手术治疗。胫骨远端和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LCP固定, 而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采用LISS固定。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前入院时即先行胫骨结节牵引, 维持力线, 为手术的复位操作做好准备, 而对股骨近端和远端骨折患者, 一般先行支具、石膏固定或跟骨牵引, 一周内进行手术。

1.2.2 胫骨远端和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方法

胫骨远端和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LCP钢板固定, 操作要点如下:先与胫骨远端骨折的内踝处行一3~5 cm的纵行切口, 在C臂机的监视下进行复位, 然后放入LCP钢板, 透视正、侧位骨折复位钢板位置良好后, 对远、近端各用一枚克氏针临时固定, 再依次旋入导向套管, 后经套管拧入锁定螺钉, 远、近端切口内的钉孔内一般各放入3枚以上的锁定螺钉, 从而使钢板呈桥式固定。为不伤及神经, 肱骨近端则于肩峰前外侧行长3~5 cm的纵行切口。本组胫骨远端和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未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

1.2.3 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方法

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LISS钢板固定, 其操作要点如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于股外踝稍带行长约为5~8 cm的弧形纵切口, 在C臂机的透视下, 选择合适的LISS钢板, 从远端向近端肌肉下行骨膜外插入, 观察复位和钢板位置达到满意位置后维持复位, 先用数枚克氏针于近端做临时固定, 后依次于骨折的远和近端分别经导向器经皮旋入锁定螺钉进行固定。而胫骨近端切口则于胫骨外髁约5 cm长纵行切口, 按上述相同方法进行固定。

1.3 术后处理方法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 d抗感染, 对开放性骨折患者则术后适当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 在适当的时间, 逐步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功能锻炼、拄拐活动、自主活动等方面的训练, 以最快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1.4 手术效果评价方法

骨折愈合情况评价:上肢以可以水平持重1 kg或以上, 下肢可以完全负重, 且X线下见骨折线模糊或形成连续骨痂为达到临床愈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85~100分为优, 70~84分为良, 60~69分可以接受, 60分以下则为差。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可以接受, 70分以下为差。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总分100, 其中疼痛40分, 功能回复50分, 力线占10分, 80~100分为优, 70~80分为良, 60~69分可以接受, 60分以下则为差。

2 结果

2.1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例数

愈合时间8周及以下者18例 (28.1%) , 8~11周者28例 (43.8%) , 11~14周者10例 (15.6%) , 14周以上者8例 (12.5%) 。

2.2 膝关节、肩关节及踝关节治疗结果见表1。

3 讨论

当前, 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为, 除骨折发生于关节的情况之外, 骨折的治疗不应当刻意追求复位的精细, 而应当强调操作过程的精细化和弹性固定, 以此来刺激骨痂的形成。而微创锁定系统则是以上两种理念的有机结合, LISS及LCP锁定钢板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两者更像是一种与外固定支架类似的体内夹板, LISS具有特殊的钉板锁定机制, 使钢板不容易折断或发生松动, 而LCP除具有锁定功能以外, 还有加压的作用, 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普通加压螺钉或者锁定螺钉, 用于骨干部位的固定效果良好[2]。在本次研究中, 在遵循上述理念的基础上, 笔者发现, 对于发生于骨干部分的骨折, 应当在骨折的近端和远端均至少置入3枚锁定螺钉才能保证骨折的固定效果, 而对断端发生粉碎性骨折的患者, 则需适当增加螺钉的数量。为了操作的简便性且保证稳定性, 可选用普通皮质骨螺钉对断端双层皮质进行固定。本研究显示, 本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在14周以下的患者数为56例, 比例为87.5%, 膝关节、肩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评分在良以上的比例分别达到90.0%, 92.3%和89.2%, 整体手术效果显著, 疗效满意, 由此提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当然, 该方法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 但因为其显著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必将对其缺陷进行不断地优化研究。

参考文献

[1]何锦泉, 庞贵根, 胡永成, 等.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11) :96.

上一篇:观察总结下一篇: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