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2024-11-29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共10篇)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篇1

胫骨骨折在临床是比较常见的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0%[1],而远端发生骨折的几率最高[2]。由于胫骨远端特有软组织少、血供少、术后愈合时间长等特点,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手术存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随着生物学技术及闭合复位微创经皮置入锁定钢板固定术(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手术的临床推广及应用,MIPPO体现了其优越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方式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IPPO及ORIF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MIPPO组及ORIF组,所有纳入的患者均经病史及X线检查,在排除病理性骨折后确诊胫骨远端骨折。MIPPO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4~60岁,平均44.7岁。ORIF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5~63岁,平均46.2岁。所有骨折患者根据骨折AO分型标准[3]分类如下:MIPPO组A型15例(A1型8例、A2型4例、A3型3例),B型16例(B1型9例、B2型3例、B3型4例),C型11例(C1型5例、C2型3例、C3型3例);ORIF组A型(A1型6例、A2型5例、A3型4例),B型16例(B1型4例、B2型4例、B3型2例),C型11例(C1型2例、C2型5例、C3型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的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ORIF组

34例患者伤后采用外固定经过8 h~15 d(平均5.2 d)待小腿软组织条件好转后手术。取小腿前外侧纵向切口,分离软组织后暴露骨折端,冲洗干净后直视下解剖复位,置入钢板厚螺钉固定。

1.2.2 MIPPO组

42例患者伤后采用小夹板外固定经过10 h~12 d(平均5.8 d)休息待小腿软组织条件好转后手术。麻醉起效后,先手法复位后予C形臂透视骨折对位及对线是否满意,能闭合复位者用复位钳或克氏针暂时固定,不能闭合复位者,可在断端做一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并螺丝钉暂时固定。于内踝处做3~4 cm切口,在骨膜外将软组织分离,将锁定钢板置入隧道,另用一块规格相同的钢板在皮外定出钻孔的位置,并做小切口置入螺钉固定。

1.2.3 术后康复

两组术后均给予预防感染、消肿等治疗,并于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后进行功能锻炼。A型6~8周下床负重,B、C型延迟至局部无压痛后,所有在X线检查提示骨折完全愈合后负重,术后1.5年取出内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 and ankle society,AOFAS)的标准及相关文献[4],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计算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2年。按AOFAS标准,MIPPO组:优良3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8.1%;ORIF组:优良2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2.4%。并发症方面,MIPPO组中,2例延迟愈合,畸形愈合1例(向前成角畸形)。ORIF组中1例因切口软组织感染,经换药等治疗后愈合;3例延迟愈合。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相关时间比较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显著短于ORIF组(P<0.01)。见表2。

3 讨论

胫骨的血供1/3由周围软组织供应,而2/3来源于髓内血管,远端的软组织比较薄弱,当遭受外力打击导致远端骨折时,往往会合并软组织的损伤,且容易发生髓内血管破裂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故保护及修复软组织十分重要[4],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骨骼动脉穿支干扰率高达86%[5],且对软组织损伤大,引起骨折内环境改变,容易导致感染及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6]。

要在临床上找到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术[7]是比较困难的。MIPPO及ORIF各有其优缺点,ORIF具有技术成熟及基层应用广泛等优点,最主要的缺点是软组织损伤大,对骨折断端血供的医源性破坏大,且术后容易粘连从而影响关节功能及骨愈合,本研究ORIF组发生软组织感染1例,延迟愈合3例。而MIPPO刚好弥补了ORIF的缺点,减少了切开对骨折血供及软组织的影响,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8],本研究MIPPO组手术切口较ORIF组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

然而,MIPPO在本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弊端:手术难度比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并且钢板与骨贴合不严密,引起骨折断端接触面少而延长愈合;固定不稳定引起畸形;且对软组织的要求比较高。本研究有1例出现畸形愈合,在治疗期间X线检查发现为内固定不稳定导致,3例延迟愈合因为钢板与骨贴合不严密引起。

此外,在手术时机选择方面也非常重要,本研究手术时机选择:在机体还没有明显肿胀或者先牵引消肿出现皮纹征待软组织恢复后延期手术,一般闭合伤在1周后,开放伤2~3周后进行手术,可以有效保护软组织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手术均由同组医师进行,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手术时间短于ORIF组,给繁忙的骨科临床工作带来了方便。

因此,治疗远端胫骨骨折,要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的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时间及遵循手术个体化原则,方可获得满意疗效。MIPPO是刚发展起来的治疗胫骨骨折的新型生物学微创方法,对骨折端血运及软组织损伤小,弥补了ORIF很多缺点,广泛受到手术医师及患者的青睐,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参考文献

[1]王炳南.经皮微创插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J].基础医学论坛,2009,13(2):113.

[2]陈海潮,陆榕良,刘光庆,等.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急诊治疗胫骨中远端骨折[J].中外医疗,2010,16(5):4-6.

[3]Kitaoka HB,Alexander U,Adelaar RS,et al.Clinical rating systems forthe ankle-hindfoot,midfoot,hallux,and lesser toes[J].Foot Ankle Int,1994,15(6):349-393.

[4]罗从风,曾炳芳.Pilon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3):230-235.

[5]Farouk O,Krettek C,Miclau T,et al.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rosyn-thesis:doespercutaneou plating disrupt femoral blood supply less than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J].Orthop Trauma,1999,13:401-406.

[6]康列和,刘文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伤,2010,11(11):1130-1132.

[7]李先安,夏跃文,王伟峰,等.经皮微创与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3(6):451-454.

[8]Krackhardt T,Dilger J,Flesch I,et al.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ibiatreatr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minimally invasive plating[J].ArchOrthop Traurma Surg,2005,125(2):87-94.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篇2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5例,男27例,女58例;年龄58~93岁,平均75.3岁;左侧40例,右侧45例。致伤原因:摔伤78例,车撞伤7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AO标准分类:A1型36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A2型32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A3型17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也有破裂。术前合并症有:心脑血管疾病64例,糖尿病33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17例,贫血23例,均请内科会诊,积极对症治疗且综合评估病情稳定后,尽早行内固定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在骨科牵引床上先行骨折闭合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骨折复位满意后,选择髋外侧大转子处纵行切口,长约4~5cm,暴露大转子外侧,然后选择合适长度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确保骨折远端有3枚螺钉固定,将钢板从近端切口自骨膜外肌下隧道插入,跨过骨折端至远侧骨干,使钢板远近两端与股骨相符贴,C臂透视钢板位置合适后,C臂透视下经近端锁定孔向股骨颈打入3枚克氏针导针,先固定股骨颈内3枚锁定钉,然后经皮打入远端锁定钉。部分闭合复位不满意者,可适当扩大切口,复位满意后,放置锁定钢板固定。正侧位透视位置良好后,置负压引流管。冲洗、关闭切口。

疗效判断标准2:①优:骨折愈合,髋部无疼痛,骨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状况;②良:骨折愈合,髋部偶有疼痛,骨关节活动大部分恢复到伤前状况;③可:骨折愈合,有轻度髋内翻,骨关节活动受限,有时疼痛;④差:骨折畸形愈合或未愈合,髋部疼痛,不能行走。

结 果

本组85例患者,手术时间50~80分钟,平均63.6分钟;术中出血80~200ml,平均150ml。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全部患者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7个月。术后10~13周达到临床骨愈合,参照董纪元等评分法,优69例,良16例,差3例。2例髋内翻畸形愈合,可无疼跛形行走。1例骨不愈合,钢板断裂,再次手术PFN固定后愈合。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与老年人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保守治疗虽然骨折也能愈合,但是卧床时间长,加上老年人多合并较多内科疾病,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易导致髋内翻、下肢缩短、外旋等畸形愈合、延迟愈合等,骨折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明显降低,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内固定材料的进步,早期复位内固定技术已成为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3。

DHS曾被认为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金标准”,但DHS的缺陷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地被发现。由于DHS力学设计特点,DHS适用于A1型和部分A2型骨折,不适用于A3型骨折;且由于主钉的拉力及应力切割作用,常会导致骨质疏松性或粉碎性骨折发生股骨颈短缩、髋内翻等并发症4。对于粉碎严重骨折,DHS操作困难,往往会造成骨折的再移位,Gamma钉和PFN同样因为骨折疏松性或大转子部的粉碎骨折而导致股骨颈内的主钉切割失效,造成髋内翻畸形;且DHS、Gamma钉、PFN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不利于推广。与以上技术相比,锁定钢板的优势体现在:⑴手术创伤小:术前基本实现骨折闭合复位,采用小切口,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钢板和骨皮质无需紧密接触,不需广泛剥离骨膜,降低了骨膜损伤,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骨质血运的影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其内置外固定的设计理念,长跨度钢板加稀疏螺钉的桥式固定方式,具有弹性固定结构,能使骨痂快速生长,不但起到了生物学钢板的作用,又保证了骨折愈合所必须的生物环境。⑵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①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是依照股骨近端外侧形状、遵循BO原则设计的解剖型钢板,使用前不需预弯,与骨贴附良好;在保证内固定强度的同时,其厚度不一致,分散了钢板的应力,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且具有分散和传导应力的力学优势。②钢板近端入钉点成“品”字设置.形成多点三维固定,抗拉、抗压及抗旋转力强大,钢板远端各钉孔既可植入锁钉,又保留了普通加压孔,保留了普通钢板的加压作用;③钉板之间通过螺纹锁定,骨折端的稳定依靠钉板间的成角稳定,其整体稳定结构相当于内固定支架,几何整体稳定性强,可提供高强度稳定的内固定。⑶适用范围广:锁定的多角度螺钉形成强大的抗拔出合力,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如骨质疏松性骨折、复杂的关节周围骨折,特别是干骺端的粉碎性骨折,钢板蛇形膨大的头部能适当包容粉碎骨折的股骨粗隆,辅助拉力螺钉能使骨折得到良好复位固定。对于DHS不适用的主钉进钉部位有纵向劈裂骨折线的骨折均可使用。

总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独特的生物力学特性和钉板成角稳定结构,操作简单,创伤较小,稳定牢固,适用范围广,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奕,朱炯.DHS、PFN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2:913—914.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22例, 男15例, 女7例;年龄25~70岁, 平均40岁。车祸伤12例, 重物砸伤3例, 高处坠落2例, 生活伤5例;闭合骨折17例, 开放性骨折5例;左侧14例, 右侧8例;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12例, Ⅱ型6例, Ⅲ型4例。伴有腓骨骨折的15例, 其中骨折端距踝关节小于10 cm的8例。

1.2 治疗方法

闭合性骨折于伤后6~10 d (平均7.5 d) 手术, 开放性骨折均急诊行清创、创口涂片及跟骨牵引术, 排除感染后于8~12 d (平均9 d) 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成功后, 患者取仰卧位, 于大腿中上1/3常规上止血带。首先行牵引闭合复位, C臂透视达功能复位即可 (不追求解剖复位) , 胫骨力线恢复满意无旋转, 断端不稳定的在预留钢板位置的前提下, 经皮钻入1.5 mm克氏针临时固定, 若同时伴有腓骨下段骨折, 根据骨折类型, 先行腓骨后缘切开复位或采用外踝尖部后侧缘弧形创口经皮插入解剖板或预弯重建钢板内固定, 则可重建胫骨长度和对线[1], 只需调整旋转至对位。 (1) 内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顺内踝前侧缘切一大约3 cm长弧形创口逐层切开至骨膜, 常规保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 将解剖型锁定钢板钻孔套筒2枚安装至钢板上, 作为手柄从骨膜外自远向近端插入, 钢板长度为骨折的2~3倍, C臂透视下确保钢板位置放置正确, 长度合适, 预计钉位合理, 于皮肤外选用同一批次的钢板作为模板确定螺孔位置, 用尖刀切0.5 cm小切口, 安装钻孔专用套筒, 钻孔, 用动力钻拧入锁钉, 最后几圈必须用扭力限制板手完成 (防止出现冷焊接, 致日后取出困难) , 近端3~4枚, 骺端4~5枚锁定螺钉固定即达到稳定固定, 再次C臂透视确定骨折及钢板、螺钉位置满意。 (2) 外侧L型锁定接骨板 (适合伴有前外侧关节面简单骨折的Pilon骨折) 。取胫前稍弧向内侧约4 cm长切口, 逐层切开至骨膜, 胫前肌腱拉向外侧常规保护, 恢复关节面解剖复位, 使用普通拉力螺钉固定, 将再解剖型锁定钢板同上由远端向近端插入, C臂透视下确保钢板位置放置正确, 长度合适, 预计钉位合理, 于皮肤外选用同一批次的钢板作为模板确定螺孔位置, 用尖刀切0.5cm小切口, 采用血管钳分离胫前肌至骨质后, 安装钻孔专用套筒, 其他步骤同上。 (3) 开放型骨折治疗方案。开放性骨折均急诊行清创、创口涂片及跟骨牵引术, 排除感染后于8~12 d (平均9 d) 采用以上手术方案。不主张一期清创时就内固定, 这样风险太大, 一旦感染后果严重;或外固定架远端固定针只能打在跟骨上临时固定, 这样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增加。

1.3 术后处理

术后切口加压包扎, 无须放置引流, 不用外固定。术后第1天即开始下肢肌肉主动收缩锻炼, 第3天开始不负重膝、踝关节功能锻炼, 可结合CPM机加强锻炼, 1周后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 6~8周骨折部位出现骨痂后开始扶拐患肢部分负重行走, 以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指导个体化的康复训练。

2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 平均回访14个月, 骨折愈合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 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4~6个月, 无延迟愈合、感染及断板。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 优15例, 良6例, 可1例, 优良率为95%。

3 讨论

3.1 间接复位及MIPPO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优势

胫骨中下段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 软组织损伤严重, 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需要长切口和大范围暴露, 广泛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和骨膜, 导致局部血运进一步损伤, 容易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1], 而带锁髓内钉的应用保护了骨折周围骨膜血运, 但也存在着固定远端不稳定而使内固定失败, 距踝关节5 cm范围内的骨折固定困难等问题。间接复位及MIPPO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具有明显的优势: (1) 间接复位技术最大程度减少了对骨膜及皮质骨血供的影响, 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 MIPPO技术是在微创理论、BO理论与外固定支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核心点是微创[1]。其不在骨折部位直接做切口, 避免了对骨折局部血运的进一步损伤, 为骨折愈合提供有利条件, 也可以降低切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 锁定加压钢板的稳定性是通过钢板与螺钉之间接触面的角度稳定来实现的, 不再依赖钢板与骨之间的摩擦力, 由于钢板和骨皮质表面不接触或接触很少, 因而避免了钢板对骨膜的压迫, 对骨折端周围的血运影响很小,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运, 有利于骨折愈合, 是目前MIPPO技术的理想内置物。 (4) 锁定加压钢板的螺钉与钢板锁定后形成一个整体, 可以有效地抵抗扭转和弯曲力量, 降低螺钉的拔出概率, 较普通钉板固定更牢固。 (5) 锁定钢板可导致骨折端弹性固定, 允许骨折端在负重时有轻微的移动, 可维持较低的组织应力, 这是诱导和促进骨折愈合的最重要因素一。 (6)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比普通解剖钢板薄, 放置后对小腿远端的容积影响小, 对皮肤的压迫小, 造成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和皮肤的坏死的可能性就小。

3.2 注意事项及技巧

(1) 手术时机的选择。闭合性骨折手术时机应当选择在肢体肿胀消退, 查体皮肤能提捏起皱纹时为宜, 以确保术中能够低张力缝合切口, 降低切口坏死概率, 也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开放骨折应入院急诊清创、跟骨牵引制动, 待肿胀减轻, 排除感染后再行内固定手术, 不主张一期清创时就内固定, 这样风险太大, 一旦感染后果严重。 (2) 术中相关问题。 (1) 胫骨远端骨折软组织损伤重, 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多次手法复位, 达到功能复位即可, 以免加重局部软组织的损伤, 破坏骨折周围血运, 影响骨折愈合。但是术前要和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 理解骨折功能复位的意义。术中重视透视, 尤其是侧位透视, 以免造成骨折端向前、后成角。 (2) 内踝切口长度要适当, 不能一味地追求微创而过短, 这样会造成插板困难;皮肤软组织过度牵拉会损伤更大, 加之此处皮肤薄, 软组织覆盖少, 钢板植入后增加局部容积, 可能造成切口皮肤坏死, 甚至钢板外露。 (3) 胫骨中下段骨折应用MIPPO技术植入内侧、外侧锁定钢板均能取得骨折愈合, 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内侧因为软组织覆盖少, 钢板容易经皮插入, 固定锁定螺钉操作简单, 但这会引起术后内踝尖部钢板可以在皮下直接触及, 皮肤张力大时钢板长期对皮肤造成压迫, 引起皮瓣缺血坏死。操作熟练后也可采用由近端向远端插钢板, 内踝处不做连续切口, 仅在置钉处切开0.5~1.0 cm即可, 可以减少内踝皮肤切开坏死的风险。内侧入路术中还应注意避免损伤大隐静脉, 以利于术后肢体肿胀的消退。外侧因软组织覆盖较多, 经皮插入钢板、置钉相对困难, 切口坏死很少, 在减少术后并发症上有优势, 但要注意远端钢板不能压迫肌腱, 以免造成足趾活动障碍。开放性骨折若创口位于胫骨内侧, 或内侧软组织挫伤重则选用外侧入路、外侧钢板固定为好。 (3) 合并腓骨骨折的处理。对于合并低位 (骨折线距踝关节小于10 cm) 腓骨骨折的胫骨远端骨折, 通常是由高能量损伤造成, 下胫腓联合的完整性往往遭到破坏, 甚至出现下胫腓联合分离, 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 腓骨骨折的固定, 有利于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 稳定下胫腓联合, 可以避免常见的外翻畸形。对于腓骨骨折线距踝关节大于10 cm的, 由于对踝关节稳定性影响小, 且软组织覆盖好, 血循环好, 愈合较胫骨快, 可以不处理。

4 小结

使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符合生物学原则, 在胫骨骨折治疗中能明显降低感染及皮肤坏死率, 具有损伤轻、操作相对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的优点,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MIPPO) 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 (LCP) 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内侧或外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应用小切口, 不暴露骨折端, 间接复位使用LCP结合MIPPO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22例, 全部获得随访, 平均回访14个月, 骨折愈合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 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46个月, 无延迟愈合、感染及断板。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 优15例, 良6例, 可1例, 优良率为95%。结论 采取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胫骨中下段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篇4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四肢骨折;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84-02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其引起的四肢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1-2],如何选择有效的固定治疗方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骨外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男55例,女25例,年龄21~55岁,平均(37.6±15.4)岁;按骨折部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5例,桡骨两段粉碎性骨折16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14例,股骨上段开放性骨折15例,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胫骨上段骨折3例,胫骨下端骨折2例;病程1.2~15 h。

80例四肢骨折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根据内固定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解剖钢板固定组30例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X线检查,如为新鲜骨折,肢体肿胀较为严重,予抬高患肢、牵引固定,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消肿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术前骨折处给予牵引固定,防止继发软组织损伤。解剖钢板固定组: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后,通过解剖钢板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首先对骨折块进行准确的复位,用克式针进行临时固定,根据骨折临床特点选择合适形状和长度的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在骨表面放置锁定加压钢板,通过X线调整钢板的位置,在远近两段各放置1枚加压螺钉,保持骨折复位完整状态,通过X线C型臂观察,放置完成后,在钢板远近两端各放置2~4枚单皮质锁定螺钉,如为老年患者、骨质较为疏松可以用双皮质锁定螺钉进行定位。术后给予常规的止痛剂,应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抗感染治疗,局部软组织有渗血者及时更换敷料,保证伤口干燥无菌。术后第2天在床上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主要是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优良:骨折部位无异常活动,X线显示骨折线愈合,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术后功能恢复,解除外固定后上肢可以平举1 kg重物持续1 min,下肢不扶拐可连续步行3 min,并不少于30步。差:上述指标均为达到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通过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解剖钢板固定组(x2=2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传统的解剖钢板依靠骨面和钢板之间摩擦力作用将骨折端固定,容易造成骨缺血、坏死,并且需要剥离骨膜和周围软组织,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锁定加压钢板的锁定孔的内螺纹和锁定螺钉尾端的螺纹完全吻合,使钢板和锁定螺钉拧紧后形成一个整体,锁定螺钉和钢板可以对骨折块,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块整体进行牢固的加压[3-4]。同时锁定加压钢板、螺钉及骨可以形成一种内支架式的固定机制,比传统钢板具有更强的抗弯曲、抗扭转能力,稳定性较强,不需要对接骨板进行预先折弯,其对于骨外膜的损伤更小,螺丝钉的松动发生率更少[5-6]。

另外还应注意锁定加压钢板要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进行轻微的塑形,为了提供合适有效的固定,减少钢板对于软组织的干扰,在骨干部近端用1枚常规双皮质螺钉,将钢板和骨干进行初始性的贴服,然后再用锁定加压螺钉将骨骺部的骨折块进行固定,保证骨干块骨折块用3枚标准螺钉进行固定,骨折两端的主骨折块通过3枚锁定加压螺钉进行固定[7-8]。

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固定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表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解剖钢板固定组,提示锁定加压钢板角度设计合理,固定更加牢固,预后功能更明显。综上所述,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固定效果明显,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患者预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家正,胡文雄,张恒林,等.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48-3849.

[2] 吉赵勇.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63-66.

[3] 曾峰.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34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21):131.

[4] 杨卫华,秦顺利.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5):975-979.

[5] 施进兴,林其仁,姚学东.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124.

[6] 秦春明,王梅香.锁定加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54-55.

[7] 杨辉,蔡维山.中药配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1,11(3):50-51.

[8] 单旭彬.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0):753-754.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篇5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采用多种方法治疗400余例胫腓骨骨折, 按以下标准进行筛选: a) 仅限于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的胫腓骨骨折; b) 均为新鲜的闭合胫腓骨骨折; c) 伤前踝关节功能正常; d) 随访时间大于8个月。共选出手术治疗患者204例。

治疗组105例, 其中男62例, 女43例, 年龄11 ~80岁, 平均39.5岁。胫骨上段及平台骨折35例, 中段骨折30例, 下段及远端骨折40例。粉碎性骨折85例, 简单骨折20例; 对照组99例, 其中男58例, 女41例, 年龄10 ~ 78岁, 平均38. 8岁。胫骨上段及平台骨折34例, 中段骨折28例, 下段及远端骨折37例。粉碎性骨折78例, 简单骨折21例。

术前均给予跟骨牵引或石膏制动、患肢抬高、脱水消肿等处理。当软组织肿胀减轻、皮肤出现皱褶、骨折处水疱消失时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4 ~15 d, 平均7 d。

1. 2手术方法治疗组: 手术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 连续硬膜外麻醉后, 消毒铺巾, 驱血上止血带, 腓骨骨折在踝关节近端8 cm以内者行钢板内固定, 腓骨骨折在踝关节近端8 cm以上者不做内固定。胫骨骨折先将骨折手法闭合复位, 必要时克氏针撬拨及做辅助小切口来复位, 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复位良好后, 克氏针临时固定以维持复位。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切口, 胫骨中段及远端骨折采用内踝尖向前上方的弧形切口或纵向切口, 长约3 cm; 胫骨平台或上段骨折采用前外侧小切口, 长约4 cm。将锁定钢板插入切口, 并在骨膜与深筋膜之间向胫骨骨折另一端潜行剥离置入后, 在锁定钢板远端做长约1 cm的切口, 于钢板两端钉孔内各用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 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钢板位置良好后, 在适合的钉孔位置做小切口, 锁上锁钉。要求骨折远近端各有3枚以上锁定螺钉, 中间间距3孔以上不置入锁定螺钉。对于胫骨平台和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需植骨者, 植入自体髂骨或异体骨, 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满意后关闭切口。若张力过大无法一期缝合封闭伤口者, 减张缝合数针, 待伤口肿胀消退后二期缝合或植皮封闭创面。

对照组: 麻醉、消毒铺巾、驱血、腓骨骨折处理同治疗组。 胫骨根据骨折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切口, 显露骨折端, 直视下复位骨折, 克氏针临时固定, 需要植骨的患者植入自体髂骨或异体骨, 选择适宜的普通钢板或者锁定钢板内固定, 若张力过大无法一期缝合封闭伤口者, 减张缝合数针, 待伤口肿胀消退后二期缝合或植皮封闭创面。

1.3术后处理两组均术后给予抬高患肢、脱水、抗炎等治疗, 麻醉清醒后即可活动足趾、踝关节、膝关节, 并逐渐加强踝膝关节功能锻炼, 4周内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 4周后部分负重扶拐行走, X线片有明显连续骨痂后开始完全负重行走。

1.4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切口一期缝合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所有患者均获门诊随访, 随访时间8~18个月, 平均12个月。根据门诊随访, 观察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情况, 判断疗效。采用Mazur标准[1]评定踝关节功能, 优:>92分, 踝关节无肿痛, 正常步态, 活动自如;良87~92分, 踝关节无肿痛, 正常步态, 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4;可:65~86分, 活动时疼痛, 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 正常步态, 需服用止痛剂;差:<65分, 行走或静息痛, 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 跛行, 踝关节肿胀。采用胫骨骨折Iowa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2], 该标准中膝关节的功能、疼痛各占35分, 步态、活动度、畸形或不稳定各占10分, 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69分。

1. 5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 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45 ~110 min, 平均70 min; 术中透视6 ~ 12次, 平均8. 5次; 切口长度3 ~ 5 cm, 平均3. 5 cm; 骨折愈合时间3 ~ 8个月, 平均4. 5个月。对照组手术时间70 ~ 170 min, 平均105 min; 术中透视2 ~ 4次, 平均3次; 切口长度12 ~ 20 cm, 平均15 cm; 骨折愈合时间4 ~ 18个月, 平均8. 2个月。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见表1) 。

治疗组伤口均一期闭合, 无伤口感染发生, 无伤口皮肤坏死; 有1例钢板断裂, 再次手术植骨内固定后愈合; 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对照组伤口因软组织肿胀无法一期缝合关闭切口6例, 减张缝合数针, 待伤口肿胀消退后二期缝合或植皮封闭创面; 术后伤口感染2例, 经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抗炎、换药等处理后感染控制, 伤口愈合; 5例出现胫前伤口皮肤坏死, 4例较浅, 经换药愈合, 1例较深, 伤口经换药转移皮瓣覆盖创面后愈合。有2例骨不连, 2例内固定钢板断裂, 后再次手术植骨内固定后愈合; 发生创伤性关节炎7例。伤口非一期缝合例数、伤口皮肤坏死例数、总并发症例数两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内固定松动断裂、伤口感染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见表2) 。

患者术后8个月随访时采用Mazur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治疗组: 优56例, 良40例, 可5例, 差4例, 优良率为91% 。对照组: 优45例, 良39例, 可8例, 差7例, 优良率为85% , 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2. 12, P > 0. 05) 。 采用胫骨骨折Iowa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 治疗组: 优55例, 良39例, 可7例, 差4例, 优良率为90%。 对照组: 优46例, 良40例, 可7例, 差6例, 优良率为87%, 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0. 35, P > 0. 05) 。

3讨论

胫腓骨骨折常伴有皮肤软组织损伤, 若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虽能获得解剖复位, 但广泛的切开剥离加重了创伤, 使局部血供受到影响, 易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 由于切口大, 局部组织水肿明显, 易出现关闭伤口时张力大, 甚至不能一期缝合伤口, 用于对比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就出现了6例伤口非一期缝合。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技术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相比, 前者明显影响骨周围血管对骨的血液供应, 使得局部骨膜和髓腔内血运减少[3], 甚至使部分骨块成为死骨, 从而降低骨愈合能力, 增加骨不连的机会。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的优点。a) 采用小切口, 一般不暴露骨折端, 减少手术的分离, 维持软组织的完整性和减少对骨膜的压迫及血供的破坏,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Redfen等[4]应用经皮锁定钢板治疗20例胫骨远端骨折, 平均9周X线片上出现骨痂。b) 普通钢板结构的稳定性是通过钢板和骨质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来获得的, 而锁定钢板结构通过螺钉帽的螺纹同钢板螺钉孔的螺纹的咬合消除了螺钉的活动, 达到稳定的成角度固定, 从而降低螺钉松动、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锁定钢板的结构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极限外固定架: 最小的软组织分离、较宽的螺钉间距、锁定螺钉、 钢板功能类似于外固定架的连接杆, 位置尽可能靠近骨的力学轴线。虽然没有进行一个直接的对比, 但同外固定架相比钢板更靠近力学轴线, 可能显著增加稳定性, 外固定架的连接杆远离肢体轴线从而引起较大的弯曲力矩。c) 对于胫骨平台及胫骨远端骨折粉碎性骨折, 锁定钢板近关节锁定螺丝钉的位置及角度均经过精确的设计, 对胫骨远近端骨折区域提供最佳稳定性, 由于其具有坚强固定和支持的双重作用, 锁定钢板较普通钢板固定更牢固, 关节面不易塌陷, 可早期行关节的功能锻炼和下床部分负重锻炼,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注意事项。 a) 在钢板固定以前必须先将骨折端复位, 至少需恢复良好对线。一旦锁定螺钉透过钢板打入骨端, 此骨端就不能通过打入另外螺钉或使用加压装置等方式来调整位置。b)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是使用锁定钢板桥接原则的典型方式, 这时角度稳定钢板被用作内夹板来桥接负荷跨过骨折端。使用这种方法时, 需要通过间接复位技术纠正肢体对线、短缩、旋转畸形, 而非直接暴露或复位骨折端。桥接原则提供的是相对牢固的弹性固定, 其产生的骨折愈合是通过骨痂形成而产生的间接愈合。对充分的桥接钢板固定而言, 应该在骨折端附近空出3 ~ 4个螺钉孔, 以防止力臂过短出现钢板断裂。c) 对于远近端波及关节面的粉碎性胫骨骨折 ( 如胫骨平台骨折、Pilon骨折) , 闭合行手法及撬拨复位非常困难[5]。为了使关节面恢复平整, 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往往需要切开骨折端及关节作必要的显露, 做到尽可能的解剖复位, 且便于支撑植骨。

综上所述,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及踝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但是任何内固定均有其适应证, 需正确选择。另外该固定方法增加了医生和患者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次数。

参考文献

[1]Mazur JM, Schwartz E, Simon SR.Ankle arthrodesis:long-term follow-up with gait analysis[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9, 61 (7) :964-975.

[2]蒋协远, 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71-273.

[3]彭阿钦, 焦振抑, 齐向北, 等.经皮穿钢板治疗胫骨骨折19例[J].中华创伤杂志, 2006, 22 (12) :940-941.

[4]Redfen DJ, Syed SU, Davies SJ.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ibia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J].Injury, 2004, 35 (6) :615-620.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31例患者, 其中男25例, 女6例, 平均年龄41.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 重物砸伤7例, 摔伤5例。开放性骨折11例, 其中GustiloⅠ型5例, GustiloⅡ型6例。根据AO骨折分型:A1型4例, A2型5例, A3型15, B2型1例, C1型6例;其中合并腓骨骨折19例。10例行CT检查, 6例骨折累及踝关节面, 2例移位大于2mm, 4例累及关节面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移位小于2mm。开放性骨折急诊清创、行跟骨牵引制动, 待创面 (创口) 干燥后手术;闭合性骨折待肿胀消退、局部皮肤起皱褶后再手术。手术时间为伤后5~14d, 平均8.5d。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消毒铺巾后, 手法牵引初步复位, 以恢复下肢力线、长度及矫正旋转畸形。如合并腓骨骨折, 先行腓骨复位钢板固定 (腓骨近1/3骨折则不予固定) 。C臂透视检查复位情况, 如果骨折端未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则于骨折处做小切口, 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也可用巾钳经皮协助复位;要求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不强求解剖复位。骨折初步复位后利用克氏针等工具临时固定或维持体位临时固定。根据胫骨骨折的分型、骨折线的长度选择所需LCP长度, 要求骨折近端至少有5个钉孔的长度, LCP的远端平内踝;在钢板的远近端分别做1个长约3cm的皮肤纵型切口, 在两切口间用骨膜剥离器打通一个位于骨膜浅面的软组织隧道, 将LCP经远端切口穿过隧道放置于胫骨内侧;如LCP与胫骨匹配性差, 需要先将LCP塑形;先用1枚普通螺钉将钢板拉近骨面, 尽量在远离骨折端1~2个钉孔以远拧入3枚或以上锁定螺丝钉, 将骨折两端主骨块固定。如果有较大的骨折块可在透视下行拉力螺钉固定。若骨折涉及关节面, 将关节面骨块复位平整, 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或拉力螺钉固定, 再固定远近骨折端。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2~3d, 行膝、踝关节功能练习。患者术后4、8、12周复查。术后8周左右根据骨痂情况, 扶双拐部分负重下地行走;术后3个月左右再根据临床表现及X射线摄片结果确定是否完全负重。12~18个月根据临床及X射线片情况取出内固定钢板及螺钉。

2 结果

31例患者手术切口长3~5cm, 手术时间30~75min, 平均45min。术后复查X线24例接近解剖复位, 7例对位稍差但达功能复位标准。29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12.9 (6~24) 个月。术后1例发生外踝手术切口浅表感染, 给予抗生素及加强换药, 1周后感染控制, 内侧手术切口及/或伤口无感染。4例患者体型偏瘦, 皮下可触及钢板, 发生内固定物刺激, 于骨折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3~6.9个月, 平均2.9个月, 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未出现内固定失效现象。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 功能优21例, 良7例, 中3例, 优良率为90.3%。

3 讨论

胫骨远端软组织覆盖少, 对内固定材料的包容能力有限;局部软组织血运欠佳, 骨折时软组织的直接损伤、加之伤后局部肿胀等因素都会导致手术切口愈合迟缓, 皮缘发生坏死、感染等。基于上述的原因, 该处骨折的手术时机选择至关重要。对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时机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 有的主张急诊早期手术, 有的主张待肿胀消退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固然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但感染的风险较大, 尤其是开放性骨折。Lau等[1]报道4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MIPPO技术LCP固定, 1例急性感染, 7例迟发感染, 感染率达17%;国内报道该处骨折的感染率在0~6%[2,3]。各家感染率的报道有如此大的差异可能与患者的皮肤条件各不相同有关。笔者认为择期手术更有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 本组资料均为创伤急性期过后、闭合性骨折局部肿胀消退后、开放性骨折待伤口没有渗出后再手术, 随访结果表明, 胫骨手术切口无1例感染。

按照AO的原则, 为了获得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 常广泛切开直视下手术操作, 特别对于粉碎性骨折, 广泛暴露、骨膜剥离导致了骨折端骨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断。总结到以往的不足, Palmar等[4]相继提出了生物学固定的新概念, 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的生物特性, 其核心宗旨是保护骨的血供。基于BO的观点, 研发了LCP。LCP作为内支架不仅能够提供稳定性, 而且钢板与骨面留有空隙不存在对骨和骨膜压迫, 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Krettek等[5]又提出了MIPPO技术, 进一步保护了骨折端的血供。

由于胫骨血运的2/3由髓内血管供应, 1/3来自于软组织, 胫骨发生骨折时髓内血管遭破坏, 骨折的愈合主要靠周围软组织供血。这一血供特点就要求术中尽可能的减少软组织的剥离、保护骨折端的血供。应用MIPPO技术采用LCP对胫骨远端做生物学固定, 既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又能够最大程度保护血供,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本组资料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9个月, 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较以往的报道短。

然而, MIPPO技术强调骨折断端不暴露, 骨折复位主要采用间接复位的方法。这给术中的复位增添难度, 但可充分利用骨折端的软组织链。骨折周围软组织链既是骨折愈合良好的生物环境, 也是骨折整复及维持固定后稳定的重要协同因素。术前有效的牵引不仅有利于消肿和手术的进行, 还利于骨折达到早期“预复位”的目的, 为术中骨折复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术前有效地牵引可减小复位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是顺利实施MIPPO技术的关键。

利用MIPPO技术采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也存在它的不足。本组资料突出的表现为内固定物对皮肤的刺激。由于LCP不要求钢板与骨完全贴附, 但胫骨下端的前内侧软组织较薄, 只有皮肤覆盖, 对于体型偏瘦的患者常可在皮下看到钢板轮廓。早期的手术中未对钢板进行很好的塑形, 4例患者术后皮肤刺激症状明显, 均发生在初期, 与钢板塑形不佳有关, 骨折愈合后拆除钢板, 症状消失。Lau等[1]报道4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MIPPO技术放置LCP, 25例拆除钢板, 主要原因为内置物的刺激。因此, 内固定物对皮肤的刺激应引起注意, 术中一旦发现不匹配应予以良好的塑形, 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 采用LCP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固定牢固, 骨折愈合率高, 切口感染率低。但应合理的选择手术时机、术前行有效的牵引、术中应注意钢板的塑形。

参考文献

[1]Lau TW, Leung F, Chan CF, et al.Wound com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in distal tibia fractures (J) .Int Orthop, 2008, 32 (5) :697-703.

[2]方永刚, 余丽, 徐水养, 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J) .创伤外科杂志, 2009, 11 (2) :175.

[3]汤欣, 黄辽江, 吕德成, 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 (J) .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9) :572-574.

[4]Palmar RH.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J) .Vet Clin North (Am) SmallAnim Pract, 1999, 29:1171-1185.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6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四肢骨折, 无其他并发症, 均为闭合性骨折, 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 h~4 d, 排除有混合感染且未控制、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将10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58例) 和对照组 (48例) 。观察组中, 男32例, 女26例;年龄18~59岁, 平均 (36.3±6.1) 岁, 骨折部位:股骨骨折19例, 胫腓骨骨折15例, 肱骨骨折15例, 尺桡骨骨折9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1例, 建筑工地15例, 跌伤9例, 打击伤3例。对照组中, 男性27例, 女性21例, 年龄18~60岁, 平均 (35.8±5.9) 岁, 骨折部位:股骨15例, 胫腓骨骨折13例, 肱骨骨折13例, 尺桡骨骨折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6例, 建筑工地12例, 摔伤7例, 打击伤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组间对照研究。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臂丛麻醉, 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部位, 做标记, 于骨折部位处做切口, 剥离皮肤及肌肉组织, 实施常规钢板固定, 因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操作规程已规范成型, 此处不再赘述。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臂丛麻醉后, 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部位, 复位骨折处, 用克氏针经皮临时固定, 于骨折部位作一2~3 cm的小切口, 在保持骨折闭合复位的情况下, 分离骨折部位的深筋膜下骨膜外软组织, 形成一软组织隧道, 选择长短适宜的钢板, 将钢板经隧道置于骨折处, 调整钢板位置, 于两端各拧入一螺钉, 固定钢板, 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后, 于两端再各自拧入1~2枚螺丝钉最终固定, 清洗切口, 常规缝合。两组患者术后接受相同的常规抗感染治疗以及关节功能恢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1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骨折处完全愈合, 患肢功能完全恢复, 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任何影响为优秀;患者骨折处基本愈合, 患肢功能基本恢复, 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 但不能进行重体力活动为良好;患者骨折处基本愈合, 患肢功能部分恢复, 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为一般;患者骨折处基本愈合, 患肢功能未恢复, 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为较差[3]。优良率=[ (优秀例数+良好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和±s表示, 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各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75、23.386、4.373,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4.83% (55/58)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2% (41/48) , 差异明显 (χ2=3.935, P<0.05, 表2)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未发现并发症 (0.00%) , 对照组术后出现6例并发症, 2例为静脉栓塞, 4例为关节僵硬,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四肢骨折较为常见, 以往多运用石膏固定或外固定, 但难以保证复位效果, 且固定时间较长, 患者长时间无法运动, 血液循环减缓, 血运受阻, 导致肌肉缺乏营养, 影响愈合, 甚至出现肌肉萎缩及其他并发症, 且外固定手术创伤大, 不利于预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精准复位、保留血运、稳定固定的综合疗法。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是在其基础上的又一大突破, 是一种微创、稳定性高、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生物力学内固定方法, 最大的优点是手术切口小、骨折血运损伤小、术中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处的骨膜和软组织, 因此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同时手术时间短, 术野暴露时间短, 周围肌肉组织的应激反应较轻[4,5]。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手术的切口小、暴露视野时间短, 所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4.8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2%, 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 (12.50%) , 说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相比,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临床疗效更好, 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钱学渊.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3) :57-58.

[2]丁浩.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5) :24-25.

[3]伍伟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3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24 (15) :57.

[4]沈捷飞.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6) :180-181.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8 例, 男46 例, 女12 例;年龄18~72 岁, 平均38 岁。左侧36 例, 右侧22 例。伤因分类:交通伤22 例, 压砸伤12 例, 坠落伤6 例, 生活伤18 例。骨折按AO分型, A型11 例, B型29 例, C型18 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 h~12 d。本组58 例均为胫腓骨闭合性骨折, 皮肤擦挫伤、皮肤裂伤、开放伤口在2.0 cm以内者均按闭合性骨折处理。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采用硬腰联合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患肢抬高3~5 min后应用气囊止血带止血。一助手把持患肢膝部, 另一助手把持患肢足部持续对抗牵引纠正骨折重叠移位, 术者根据骨折移位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手法使骨折复位。C型臂透视证实复位满意后经皮穿入1~2根直径1.5 mm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端, 克氏针位置尽可能避开胫骨前内侧, 以免影响钢板置入。于内踝上方避开大隐静脉取3.0 cm弧形切口, 用骨膜剥离器自切口向上沿胫骨干前内侧纵向行骨膜外剥离, 将已选好的锁定钢板自切口沿皮肤筋膜下骨膜外插入胫骨前内侧, 使整个锁定钢板刚好贴附于胫骨前内侧骨膜外。术者用手指触摸钢板使钢板置于胫骨前内侧前后径中间位置, C型臂再次透视证实位置良好, 于切口内显露锁定钢板远端螺孔, 安装螺钉套筒电钻打孔后拧入1枚锁定螺钉, 然后再骨折近端切取2.0 cm切口, 显露锁定钢板螺孔并拧入1枚锁定螺钉, 将相同的1枚锁定钢板放在皮外与体内的锁定钢板重叠, 于骨折远近端各螺孔处分别切1.0 cm切口, 并分别拧入3~4枚锁定螺钉。C型臂透视骨折复位钢板固定位置满意后拔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 冲洗切口, 放置引流条, 缝合切口。腓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超薄解剖钢板内固定, 切口张力较大时作皮肤减张缝合, 皮下常规放置引流条。

1.2.2 术后处理及康复训练

术后给予镇痛泵止痛并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3 d, 使患者在麻醉消失后即开始行患肢肌肉等长舒缩训练及踝关节、足趾屈伸活动锻炼, 促进伤肢肿胀消退及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4周鼓励患者扶双拐下地不负重站立及行走。术后12~16周根据骨折愈合的具体情况逐渐开始练习负重行走。

2 结果

58 例术后切口全部Ⅰ期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为12~22周, 平均18周。3 例术后不足2个月弃拐行走发生钢板断裂, 其中1 例再次手术更换钢板, 另2 例骨折移位不明显石膏固定制动8周后骨折愈合。其他55 例骨折全部Ⅰ期骨性愈合, 骨折断端有明显骨痂生长, 无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根据疗效评定标准[1]评定, 治愈:骨折对位对线满意, 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局部无压痛、叩痛, 伤肢无明显短缩, 骨折成角小于5°, 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在15°内, 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5°内。好转:骨折对位对线尚可, 骨折线模糊, 局部无压痛、叩痛, 伤肢短缩小于2 cm, 成角小于15°, 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10°~15°。未愈:骨折对位对线差或不愈合, 患肢短缩小于3 cm, 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45°以上, 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15°以上, 伤肢明显不能负重。58 例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0~22个月, 平均16个月, 治愈49 例, 好转9 例。

3 讨论

3.1 手法整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优点

胫骨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 传统的治疗方法术后骨折愈合慢、并发症多, 一直是骨科医生在临床治疗中一个较棘手的问题。手法整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是采用中医传统的手法复位结合现代医学, 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新疗法, 能有效避免传统疗法的不足, 做到扬长避短[2]。与传统的疗法相比, 该术式有以下优点:a) 由于胫骨前内侧面仅有皮肤覆盖, 胫骨嵴全长均可触及, 便于手法复位和皮下插入钢板。b) 切口小, 钢板于皮肤筋膜下插入, 不暴露骨折区域, 不剥离骨膜, 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骨折端血运, 所以骨折愈合快, 更符合生物学固定骨折的要求和现代微创外科的理念。c) 内固定可靠稳定。随着内固定理论和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骨折的治疗由生物力学固定向生物学固定转变, 锁定钢板就是基于生物学固定的理念运用而生, 其组合的锁定钉和钢板的角度锁定设计使钢板、螺钉和骨牢固地连接成一体, 螺钉与钢板锁定结合后的钉-板结构能够带来更好的整体性稳定, 形成一种内支架固定机制[3], 使骨折内固定后更趋稳定。d) 采用间接桥接的复位方法进行复位, 将钢板与粉碎性骨折远近端固定, 从而桥接了粉碎区域, 既可维持肢体的长度, 又可控制旋转及轴向移位, 同时保护了粉碎骨块的血运, 减少钢板下骨坏死及骨质疏松的发生。e) 对于Pilon骨折和靠近踝穴处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无疑是革命性的, 它既可达到稳定固定, 又可减少植骨量。f) 皮肤的微创小切口, 减少了骨外露和感染的机会, 同时也减少了切口愈合后的皮肤瘢痕, 达到了美观的效果, 易被患者接受。g) 肢体功能恢复好。有限切开微创术式操作, 使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可靠的固定, 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打下了基础, 有助于患肢功能的顺利恢复。

3.2 手法整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几点体会

a) 手术时机。胫腓骨骨折常伴有局部软组织损伤, 小腿短时间内容易出现中度或高度肿胀, 皮肤出现张力性水疱, 所以我们的体会是尽可能在小腿出现张力性水疱之前, 一般在伤后4~6 h内急诊手术, 如就诊时小腿软组织高度肿胀已出现张力性水疱, 我们主张先行患肢抬高跟骨牵引制动及活血消肿等处理, 伤后1~2周待肿胀消退, 张力性水疱干瘪后再手术。b) 适应证选择。回顾分析本组病例的治疗经过, 采用手法整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适用于胫腓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 (包括皮肤轻度擦挫、裂伤者) , 尤其适用于靠近踝穴的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Pilon骨折;对于合并严重的皮肤软组织开放性骨折, 不宜选择该术式治疗或不宜作为首选的方法。c) 手术操作技巧。术中尽可能维持胫骨干长度, 手法整复必要时加撬拨复位, 并纠正旋转及成角移位, 绝不强求解剖复位[4]。术中有限显露, 采用小切口, 将锁定板自皮下隧道插入胫骨内侧骨膜外, 对骨折端及粉碎骨块不作剥离, 最大限度地保留来自骨膜的血液供应。d) 选用较长的锁定钢板。跨度较长的锁定板具有弹性内固定作用, 可减少应力遮挡, 增加骨折断端的应力刺激, 加之锁定钢板独特的锁定机制, 允许钢板与骨皮质间有一定的空隙, 对钢板下骨膜及骨皮质不构成压迫, 不影响骨折端及周围的血液供应,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骨折局部内环境的稳定性, 故有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e) 锁定螺钉的应用。由于锁定钢板类似内固定支架独特的固定机制, 骨折远近端各固定2~3枚锁定钉即可达到稳定的固定作用[5], 锁定钉尽可能分散置入, 防止应力过于集中而发生钢板断裂。f) 康复指导。术后要建立功能康复训练随访机制, 有计划地让患者定期摄片复诊, 依据骨折愈合的具体情况决定负重时间, 可减少术后钢板断裂失效等并发症。

3.3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方向

从AO技术的盛行到BO技术运用于临床, 无疑是骨折治疗中的重大变革, 锁定钢板内固定作为新型接骨术, 从生物学角度而言, 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作为今后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尤其是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全面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58例, 对切口愈合情况、患肢功能、骨折愈合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切口Ⅰ期愈合, 未见切口感染、钢板及骨质外露。骨折愈合时间12~22周, 平均18周。本组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0~22个月, 平均16个月。治愈49例, 好转9例。结论 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优势。

关键词:整复,经皮,锁定钢板,胫排骨,骨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67.

[2]郭林新, 洪加源, 丁真奇, 等.复杂胫腓骨下段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 (5) :452-454.

[3]谭振华, 黄海燕, 王华丽.闭合整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8, 16 (7) :44-46.

[4]王满宜, 杨庆铭, 曾炳芳, 等.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520.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篇9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时使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固定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成人;肱骨髁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61-01

肱骨髁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多是由暴力击打造成,同时还会伴随粉碎性的骨折,因此骨折的情况十分复杂,给治疗也带来了较大的难度[1]。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那么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关节功能受限,其致残率也较高,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造成较大的影响[2]。在本次研究中,对成人肱骨髁间骨折采用了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共72例,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在29岁-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10.7)岁。72例患者中有39例为右侧骨折,30例为左侧骨折,3例患者合并有尺神经损伤。骨折均是由于车祸或跌倒造成,67例为闭合伤,5例为开放伤。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取平卧位,实施全麻,手术入路为Campbell肘后侧。对尺神经进行充分游离,并进行保护。纵向地劈开肱三头肌,将肱骨踝间的受伤处和关键面充分暴露,有限剥离肱骨内和肱骨外上踝处的软组织,防止异位骨化的发生。将骨折的位置进行固定,在钢板塑性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将钢板固定在肱骨的后侧。观察组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将钢板内侧固定在内上踝的嵴上,外侧固定在肱骨的外后侧。

对于复位困难的患者,应进行植骨。手术完成后的48小时内进行引流。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的锻炼,比如屈肘运动。两组患者均在3周后将石膏除去,并增加手肘的伸展练习。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由患者匿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通过半年的随访,并结合Cassebaum评分系统对患者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3]。恢复优秀: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自如,没有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恢复良好:患者的肘关节活动有阻碍,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恢复差:患者的肘关节无法自由活动。满意度调查表由本院自制,满分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满意,70分-84分為较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肱骨下端呈扁平状,骨质薄弱,且前倾度为30°,而关节囊前后的骨质为了便于关节的屈伸,也较为薄弱,关节的间隙也较为狭窄,所以在受到暴力撞击时,这些较为薄弱的骨质就容易出现骨折、移位的状况[4]。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锁定钢板能够起到内固定作用,帮助骨折部位的固定和稳定。而在患者的愈合过程中,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也要尤为注意,比如肘关节挛缩、尺神经病变、异位骨化、愈合畸形等,这主要是因为手术时对软组织进行剥离时造成了损伤,导致骨折的愈合后期,关节的周围出现了骨化或者纤维化的现象。而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愈合期都会保持患肢的长期不动,因此很容易出现关节的挛缩。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随访中均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但是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钢板松动或断裂的情况。分析这是因为锁定钢板具有坚强固定、良好复位等特点,能够帮助患者提前进行关节锻炼,这样就能有效减轻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症状。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固定后的牢固性显著地高于了Y型钢板和普通钢板,而且通过增加内固物的方式,将锁定钢板作为了内固定的支架,因此具有不易松动、着角稳定的特点[5]。

综上所述,在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固定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正武,谢跃,赵越等.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0):73-75.

[2] 孟正,李春煜.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66-66,67.

[3] 邵旭辉.双侧解剖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2):91-92.

[4] 石荣玉,刘勤,谢士成等.3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8):83-84.

[5] 郑柏生,王少恒,蔡新新等.Y型钢板和双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13):288-289,293.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收治的98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按手术不同方式分为两组, 观察组54例, 男女比例26∶28, 年龄25~65岁, 平均 (45.41±12.54) 岁, 骨折AO分型:A型12例, B型18例, C型24例;对照组44例, 男女比例21∶23, 年龄24~60岁, 平均 (42.32±11.50) 岁, 骨折AO分型:A型15例, B型10例, C型1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行麻醉后, 在胫骨外侧骨折端作一10~15 cm切口, 皮下组织逐层切离至骨膜处, 充分暴露骨折端, 行复位解剖, 再置入解剖钢板并固定。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患者行仰卧位, 行麻醉后将伤口部位显露, 予以清创处理, 经C型臂透视观察骨折复位状况, 在内踝处作一5 cm大小切口, 逐层切离后, 沿骨膜自切口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并逆行达至合理位置, 螺钉固定, 术后均予以两组患者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缓解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与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切口延缓愈合、创伤性关节炎、血肿) 。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 均数标准差 (±s) 表计量资料, 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 (%) 表计数资料, χ2行组间比较, P<0.05表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缓解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 (50.28±10.26) min、 (85.34±10.49) m L、 (6.64±1.47) d、 (7.48±1.15) 周、 (12.75±1.52) 周, 对照组分别为 (68.36±15.31) min、 (104.76±12.53) m L、 (10.11±1.84) d、 (12.78±1.09) 周、 (16.64±1.74) 周;观察组各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优 (P<0.05)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 (1.85%) , 切口延缓愈合0例 (0.00%) , 创伤性关节炎1例 (1.85%) , 血肿0例 (0.00%) , 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 (6.82%) , 切口延缓愈合3例 (6.82%) , 创伤性关节炎2例 (4.55%) , 血肿1例 (2.27%) ,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70% (2/54) 比对照组20.45% (9/44) 低 (P<0.05) 。

3 讨论

随着医疗微创手术的发展, 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术别广泛应用于胫骨下段骨折治疗中, 其具创伤小、出血量低等优势, 且可提高患者骨折愈合度, 疗效较好[2]。因此本院对胫骨下段骨折分别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观察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缓解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优, 说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可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术中出血量, 减轻术后疼痛, 促进骨折愈合。分析原因可能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患者受伤部位作的切口小, 因此可减少患者创伤, 降低术中出血量, 且减少软组织剥离, 从而缩短手术时间[3]。加之固定锁定钢板内支架无需借助钢板, 从而减少钢板与骨间的压力与摩擦, 增强锁定钢板稳定性, 可避免骨折处软组织与骨膜受到破坏, 也不会破坏骨皮质血液循环, 有利于维持骨折端血运, 保证血供应充足, 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 缓解肿胀[4]。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70%比对照组20.45%低, 说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 手术安全性高。分析原因可能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通过间接复位, 在切开复位有限的情况下置入钢板,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切口感染概率, 加之对于损伤较轻的患者, 可加强骨折固定可靠性, 加快骨折愈合, 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早期关节活动率, 且在骨痂未形成前不进行负重运动, 可防止钢板发生断裂, 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5]。

综上所述,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比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更好, 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 加快骨折愈合, 而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安全性高, 具推广使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收治的98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按手术不同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 (44例) 行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观察组 (54例) 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缓解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少, 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胫骨下段骨折

参考文献

[1]曾金如, 徐建英, 李金华, 等.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27) :48-52.

[2]吴国明.对比分析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15 (34) :45.

[3]刘昌海, 王占朝, 陆骅, 等.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17) :2703-2708.

[4]朱述浪, 黄波, 许刚, 等.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下段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 2015, 21 (31) :89-90.

上一篇:存在问题探究下一篇:航电综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