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锁定钢板

2024-11-27

股骨锁定钢板(共10篇)

股骨锁定钢板 篇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髋部常见骨折, 多见于老年人,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牵引, 但存在畸形愈合、髋内翻、关节僵硬以及全身并发症和病死率高等缺点, 所以, 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多倾向于手术治疗。我们于2008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 男22例, 女8例, 年龄55岁~75岁, 平均年龄60.5岁。按A O分类[1]:A1-1型6例, A1-2型5例, A1-3型2例;A2-1型8例, A2-2型6例, A2-3型2例;A3-1型1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3例, 糖尿病4例, 心血管疾病7例, 合并两种以上疾病3例。

1.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行皮牵引或骨牵引, 治疗内科疾患,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1.3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取仰卧位, 术侧臀部垫高, 以大转子为中心, 做长12 cm侧方纵切口, 切开髂胫束及股外侧肌, 牵引并外展患肢, 整复骨折。维持外展30°内旋10°体位, 可临时用克氏针固定, C臂机正位和轴位透视位置满意后, 放置锁定钢板, 拧入股骨颈2枚锁钉, 然后依次固定和股骨干相连的锁钉。C臂机再次透视位置满意后, 冲洗切口, 最后放置引流管, 分层关闭切口。

1.4 术后处理

应用广谱抗生素5 d~7 d预防感染,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或不进行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抗凝治疗。48 h拔除引流管, 术后摄X线片后,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2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5 m in (30 m in~80 m in) , 术中平均失血量150 m L (100~350 m L) .30例伤口均Ⅰ期愈合, 术后3周~4周均可持双拐免负重或部分负重锻炼, 3个月后骨折愈合, 负重行走。30例患者得到6个月~18个月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 无髋内翻、螺钉移位或继发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3 讨论

3.1 手术病例的选择和内科病的处理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 老年人全身状况差且多合并骨质疏松和内科疾患,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这样的患者会越来越多。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 如采取保守治疗容易带来一系列并发症, 而且髋内翻发生率很高。能否进行手术, 年龄不是决定性因素, 患者的全身状况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董纪元[2]等报告14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合并内科疾病者112例, 占75.20%.邱海滨[3]等报告102例患者的内科合并疾病也占到65.70%.对于确定手术且伴有内科疾病的患者, 应请相关科室会诊, 高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 m H g左右, 糖尿病空腹血糖控制在5.6~9.4 m m ol/L之间, 以略高于正常 (6.4 m m ol/L) 为宜。术前常规摄胸部X线片, 对于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 给予雾化吸入, 消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潜在感染者, 术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避免手术: (1) 有3个月以内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病史; (2) 伤侧肢体已形成深静脉血栓者; (3) 合并难以纠正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者[4]。近年来由于设备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提高, 手术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2008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此方法治疗30例患者, 均取得良好效果。

3.2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很多, 如:多枚斯氏针、动力髋螺钉 (D H S) 、G am m a钉等。以往实验证明, 三翼钉可加压螺钉鹅头钢板固定, 因骨折段骨质疏松, 缺乏支撑力而不能早期负重, 髋内翻、螺钉松动等合并症时有发生。骨质疏松常导致内固定失败, 而采用钉棒系统固定时, 钉棒远侧锁钉的固定看似简单, 单凭瞄准器钻孔, 钻头很难准确到达锁孔贯穿股骨。瞄准器在股骨干纵的方向定位较准确, 横的方向则因股骨干的圆柱外形而常有偏差, 虽然钻孔的进入点原本对准了锁孔, 但钻孔过程中仍可能发生方向上的偏差, 稍偏斜几度, 即无法对准直径仅为4 m m的锁孔。另外, 锁孔位于远折段骨干, 患者多半髓腔宽大, 操作过程中, 远折段发生轻微的旋转也能使钻头偏离锁孔。而锁定钢板设计上符合股骨转子间解剖结构, 术中只要把握好前倾角, 固定就比较简单。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 因此, 我们认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术式。

3.3 术中及术后应注意的事项

术前要充分评估, 邱贵兴[5]等对77例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发现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效果显著。参照此标准, 我们对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常规给予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治疗, 取得了一定效果。因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为骨质疏松体弱的老人, 骨皮质薄, 又合并有内科疾患, 行动不便, 如脑梗死等, 因此术中操作要轻柔, 避免暴力。特别需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李光辉[6]等建议,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术后康复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 (2) 以主动活动为主, 被动活动为辅; (3) 避免过早负重, 下地行走, 定期复查X线片, 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制订锻炼计划; (4) 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 锻炼患肢的同时应注意全身其他部位的活动, 尤其合并有内科疾患者。本组病例术后就可在床上进行有限锻炼, 3周~4周就可持双拐免负重或部分负重锻炼, 经摄片证实骨折愈合后才能完全负重, 这样可防止或减少再骨折、螺钉从股骨头切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不管采用何种内固定, 在骨折愈合前都是内固定在吃力, 应谨慎负重, 加之患者毕竟多为骨质疏松的体弱老人, 创伤反应尚未消退时, 肌力弱, 动作不协调, 过早负重容易发生意外。

深静脉栓塞 (D V T) 的防治:D V T是髋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文献报告[7]近端D V T发生率高达10%~20%.本组病例由于术后早期进行肌肉舒缩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或不进行抗凝治疗, 所以未发生1例D V T.

摘要: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 观察3个月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5min (30min-80 min) , 术中平均失血量150 mL (100-350 mL) .30例伤口Ⅰ期愈合, 随访6个月-18个月, 无髋内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结论 锁定钢板可以安全地治疗股骨转子间A1型和A2型骨折, 对于A3型骨折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股骨转子,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荣国威, 翟桂华, 刘沂, 等译.骨科内固定[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365-368.

[2]董纪元, 李国宏, 胡永成, 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 (8) :476-479.

[3]邱海滨, 刘明礼, 赵学文.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 2008, 28 (3) :197-201.

[4]黄公怡, 文良元.转子间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10) :637-640.

[5]邱贵兴, 吴志远, 沈建雄, 等.阿仑膦酸钠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髋部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 (6) :637-640.

[6]李光辉, 夏燕萍, 夏仁云, 等.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前后的康复训练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 (6) :346-348.

[7]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 (草案) [J].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10) :790-792.

股骨锁定钢板 篇2

方法:对42例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注意事项和疗效。

结果:42例患者在术后3-4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骨折移等并发症,髋关节术后功能优良率达到88.1%。

结论: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转子部骨折内固定锁定钢板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2-01

股骨转子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发病率较高。且由于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等,因此对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效果不甚理想,部分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为探讨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的效果,本文对42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2例,均为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在60-75岁之间,平均6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摔伤20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骨折;无双侧骨折,左侧23例,右侧19例。根据Evans分型:Ⅰ型9例,Ⅱ型11例,Ⅲ型13例,Ⅳ型9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伤后至手术时间2-10d,平均4.5d。

2方法

2.1治疗方法。患者使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具体手术方法如下: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手术使用硬膜外麻醉,麻醉后从大粗隆顶远端约2-3cm处开始向下做一外侧切口,切口长约10cm,逐层切开显露股外侧肌及股骨大粗隆,切断外旋肌附着并显露大转子及转子间线、前侧关节囊,然后在直视下进行牵引复位,复位时注意保持正常颈干角,维持复位,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将钢板于肌肉下骨膜外向股骨远端插入,插入过程中应注意使钢板尽量紧贴骨干,放置好钢板厚通过导向器向股骨头颈处打入4枚导针,并通过术中C型X机确认导针位置,测深后拧入合适长度的锁定螺钉,然后在钢板远端安放锁定螺钉。固定稳固后冲洗并逐层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

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3天,术后24h根据引流情况拔出引流管。2-3天后视患者恢复情况可鼓励患者坐起,并在床上活动健侧下肢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于术后4-6周开始扶拐下地逐渐部分负重,并根据骨折类型和骨质疏松情况制定适当的锻炼强度。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2疗效判断。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1年对患者患侧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髋关节无明显疼痛、活动范围正常,行走正常;良,髋关节活动范围轻微受限但不影响行走,有微痛及不适感;可,髋关节活动后明显疼痛,活动范围部分受限,可短时行走;差,髋关节活动疼痛较重,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基本不能行走。

3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55-110min,平均75min。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42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年。复查X线片显示42例患者均于术后3-4月达到骨性愈合,无骨折移位、髋内翻、内固定钢板脱出或断裂、股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发生。1年后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可见髋关节功能優的有18例,良的有19例,可的有4例,差的有1例。髋关节术后功能优良率达到88.1%。

4讨论

由于股骨转子间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而老年人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股骨转子部骨折在老年人发病率更高。股骨转子部骨折治疗方法一般有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外固定主要是牵引复位后通过石膏,肢具进行,但外固定时间较长且容易出现骨折移位、下肢静脉血栓等,故目前一般主张使用内固定治疗以早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功能活动[1]。

针对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方法较多,传统的如动力髋螺钉,此手术方法在治疗年轻患者是疗效较好,但该法在骨折近端使用单钉固定,当患者伴有骨质疏松时容易发生螺钉切割,从而引起术后髋内翻、患肢短缩等并发症。解剖钢板内固定在螺钉和钢板间无锁定结构,稳定性较差,且手术的损伤也较大。此外还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但我们认为对于能够治愈的股骨转子部骨折应该尽量避免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的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折疏松,骨质较差,且对手术的耐受力不足,应该要选择创伤较小、简便安全、固定稳固的手术方式。锁定钢板是近年来新研制出的内固定方法,与传统钢板相比锁定钢板的固定不依靠骨摩擦力来实现,而是依靠钢板自身和螺钉的交锁结构来实现。钢板与骨头表面可以留有一定间隙,消除了钢板与骨重压接触的不良作用,极大改善了血运和骨膜的生长和恢复。具有稳定性好、符合解剖结构、损伤小等优点,用于股骨转子部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在本项研究中,对42例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使用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锁定钢板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有以下优点:①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按照人体股骨近端正常解剖结构设计,手术中无需预弯,符合新的内固定原则,强度较好;②钢板通过螺钉和钢板的锁定来固定,螺钉旋紧后钉-板结合紧密,且从不同角度打入多枚螺钉,固定稳定性较好,不易出现术后骨折移位等情况;③钢板不需紧压骨干,可与骨膜保持一定间隙,有利于保护骨折部位血供,促进骨折愈合;④手术过程无需剥离骨膜,术中出血少,手术损伤小,特别适合老年人等对手术耐受度差的人群使用[4]。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符合解剖结构、固定稳固、手术损伤小、对骨折部位血供破坏较小等优点,比较适合在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保中,邱贵兴.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8):582-584

[2]李光辉,夏仁云,王体沛,等.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风险及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0):1538-1539

[3]张远成,韩立民,何磊.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8):1019-1020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3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其中男16例, 女21例, 年龄63~99岁, 平均年龄77.3岁;骨折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Jensen-Evans分型[3,4,5]:Ⅰ型:2骨折片段, 骨折无移位。Ⅱ型:2骨折片段, 骨折有移位。Ⅲ型:3骨折片段, 因为移位的大粗隆片段而缺乏后外侧支持。Ⅳ型:3骨折片段, 由于小粗隆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Ⅴ型:3骨折片段, 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 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本组中Ⅰ型9例, Ⅱ型13例, Ⅲ型10例, Ⅳ型3例, Ⅴ型2例, 均为闭合骨折。损伤原因:摔倒31例, 车祸伤5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栓后遗症、肾肝功能轻度损害等17例。10例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 骨折后至手术的时间为8h~8d, 平均4.3d。

1.2 方法

对入院患者, 行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风险评估 (评分项目包括年龄、营养状态、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和血压、心电图和X线胸片、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动脉血气分析、屏气试验、伤前活动状态) [6]等10项, 评分在70分以上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均急诊或次日手术治疗, 对病情不稳定、有内科疾病或有明显手术禁忌证的评分少于70分者, 则给予调整择期手术治疗。术前半小时应用抗生素一次预防感染发生, 手术方式显露股骨转子间及股骨上端, 潜行显露股骨颈前侧, 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后, 紧贴股骨颈前侧向股骨头前缘打入一克氏针, 以标明前倾角方向。将解剖型锁定钢板置于大粗隆及股骨上段外侧, 钢板上端的扇型结构可包容部分大转子, 有利于大转子复位及固定。用3枚克氏针经钢板的临时固定孔固定钢板, 因钢板本身为解剖型具有附贴性及一定的前倾。根据股骨颈的长度及骨折情况选择60~80mm左右的松质骨加压锁定螺钉进行经颈固定, 锁定螺固定股骨上段。如合并大、小转子及其周围骨折则予复位后用普通或加压螺钉固定, 置负压引流后逐层关闭切口。

1.3 术后应用抗生素24h预防感染, 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

术后第一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屈伸活动练习, 术后3~7d开始在床上行屈髋、屈膝活动。术后4周X线复查, 每1个月复查1次。根据X线复查骨折愈合情况, 逐渐进行恢复性的功能锻炼和负重锻炼, 直至骨折完全愈合后可正常行走。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按创伤髋评定标准 (Sander标准) [7], 从疼痛、行走步态、功能、活动、肌肉力量、日常生活及放射学的评价等7个方面进行评分, 得分在55~60分属优, 45~54分属良, 35~44分属差, <35分属失败。

2 结果

3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手术时间为40~95min, 平均55min;术中出血100~400m L, 平均240m L;术后骨折复位良好, 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1例出现伤口感染。继续随访6~21个月, 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 平均5个月。无畸形、断钉、感染及股骨头坏死发生。骨折愈合情况为:优22例, 良14例, 差1例, 失败0例。

3 讨论

老年人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内科疾病而且容易产生众多的并发症,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可以早期恢复床上活动, 能防止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骨折的愈合取决于骨质的密度与强度, 与内植物的选择是否合理;内植物的位置是否恰当有关[8]。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更新变化, 锁定钢板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锁定钢板的设计遵循了生物接骨术 (BO) 原则, 锁定钢板不与骨面接触, 减少了对骨界面的应力作用, 从而保持了骨膜的血运;螺钉与钢板的扣锁形成一种框架结构[9], 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锁定钢板在手术过程中无须精确预弯可减少手术时间, 其稳定性的特点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普通钢板对于沿骨的纵向压力容易造成螺丝钉与钢板再次移位的缺点。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 平均5个月, 骨折愈合情况为:优22例, 良14例, 差1例, 失败0例。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锁定钢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08.

[2]Stern R.Are there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ex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J].Injury, 2007, 38 (Suppl 3) :77-87.

[3]Evans EM.The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49, 31 (2) :190-193.

[4]Evans EM.Trochanteric fractures:a review of 110 cases treated byh-ailplate fixation[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51, 33 (2) :192-194.

[5]Jensen JS, Tondevold E, Sonne-Holm S.Stable trochanteric fractur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ur methods of internal fixation[J].ActaOrthop Scand, 1980, 51 (5) :811-816.

[6]Parker MJ, Palmer CR.A new mobility score for predicting mortalityafter hip fracture[J].J Bone Jiont Surg Br, 1993, 75 (5) :797-798.

[7]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29-1230.

[8]George J.Haidukewych.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Ten Tips toImp-rove Results[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9, 91 (3) :712-719.

股骨锁定钢板 篇4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9-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1]。本研究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和CT检查确诊,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53±569)岁;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6例,Ⅳ型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37±545)岁;Evans分型:Ⅰ型5例,Ⅱ12例,Ⅲ型6例,Ⅳ型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Evans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取患侧髋关节外侧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血肿和软组织,行解剖复位,将钢板自股骨上段外侧置入,并使锁定钢板同股骨相互紧贴,C型臂X线机透视下满意后,依次打入适当长度的螺钉固定钢板,分别锁定螺钉,彻底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 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大粗隆下方3~4cm处打入1枚克氏针,行扩孔,攻丝,拧入动力髋螺钉,套入滑动钢板固定。然后将伤口冲洗干净,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股骨头坏死,3例髋内翻,2例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患肢功能受限等,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愈合效果不佳[3]。依据老年患者的创伤特点,详细评估病情,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4]。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属于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动力髋螺钉的早期复位效果较好,但是易出现螺钉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不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操作简单,角度稳定性较高,钢板的多孔设计可有效抵抗股骨颈的旋转作用,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同时可行骨膜外固定,将软组织、骨折端骨膜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避免了初期和继发复位的丢失。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疗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叶书熙,樊仕才,孙培栋,等.股骨近端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Evans-Jensen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79-2285.

[2]罗小荣.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J].江西医药,2013,48(7):591-592.

[3]李洪兵,李懿,詹友达,等.闭合复位经皮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43-144.

[4]刘威,宋仁谦,王红超,等.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6(12):1102-1103.

[5]王刚.AF钉内固定加椎板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8):146-146.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对两组围术期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9-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1]。本研究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和CT检查确诊,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53±569)岁;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6例,Ⅳ型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37±545)岁;Evans分型:Ⅰ型5例,Ⅱ12例,Ⅲ型6例,Ⅳ型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Evans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取患侧髋关节外侧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血肿和软组织,行解剖复位,将钢板自股骨上段外侧置入,并使锁定钢板同股骨相互紧贴,C型臂X线机透视下满意后,依次打入适当长度的螺钉固定钢板,分别锁定螺钉,彻底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 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大粗隆下方3~4cm处打入1枚克氏针,行扩孔,攻丝,拧入动力髋螺钉,套入滑动钢板固定。然后将伤口冲洗干净,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股骨头坏死,3例髋内翻,2例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患肢功能受限等,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愈合效果不佳[3]。依据老年患者的创伤特点,详细评估病情,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4]。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属于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动力髋螺钉的早期复位效果较好,但是易出现螺钉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不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操作简单,角度稳定性较高,钢板的多孔设计可有效抵抗股骨颈的旋转作用,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同时可行骨膜外固定,将软组织、骨折端骨膜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避免了初期和继发复位的丢失。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疗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叶书熙,樊仕才,孙培栋,等.股骨近端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Evans-Jensen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79-2285.

[2]罗小荣.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J].江西医药,2013,48(7):591-592.

[3]李洪兵,李懿,詹友达,等.闭合复位经皮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43-144.

[4]刘威,宋仁谦,王红超,等.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6(12):1102-1103.

[5]王刚.AF钉内固定加椎板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8):146-146.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对两组围术期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9-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1]。本研究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和CT检查确诊,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53±569)岁;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6例,Ⅳ型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37±545)岁;Evans分型:Ⅰ型5例,Ⅱ12例,Ⅲ型6例,Ⅳ型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Evans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取患侧髋关节外侧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血肿和软组织,行解剖复位,将钢板自股骨上段外侧置入,并使锁定钢板同股骨相互紧贴,C型臂X线机透视下满意后,依次打入适当长度的螺钉固定钢板,分别锁定螺钉,彻底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 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大粗隆下方3~4cm处打入1枚克氏针,行扩孔,攻丝,拧入动力髋螺钉,套入滑动钢板固定。然后将伤口冲洗干净,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股骨头坏死,3例髋内翻,2例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患肢功能受限等,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愈合效果不佳[3]。依据老年患者的创伤特点,详细评估病情,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4]。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属于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动力髋螺钉的早期复位效果较好,但是易出现螺钉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不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操作简单,角度稳定性较高,钢板的多孔设计可有效抵抗股骨颈的旋转作用,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同时可行骨膜外固定,将软组织、骨折端骨膜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避免了初期和继发复位的丢失。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疗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叶书熙,樊仕才,孙培栋,等.股骨近端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Evans-Jensen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79-2285.

[2]罗小荣.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J].江西医药,2013,48(7):591-592.

[3]李洪兵,李懿,詹友达,等.闭合复位经皮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43-144.

[4]刘威,宋仁谦,王红超,等.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6(12):1102-1103.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笔者经治的16例患者中, 男性9例, 女性7例, 年龄在53~80岁, 平均 (64.2±2.4) 岁。从出现部位看, 左侧、右侧各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按Evans-Jensen分类, Ⅲ、Ⅳ、V各5例, 逆转子间骨折型1例;从合并症看, 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11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1.2 手术方法

手术时, 患者取健侧卧位, 采用全身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以患侧股骨上段和粗隆外侧为切口, 依顺次纵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阔筋膜, 之后切开部分股外侧肌, 将其钝性剥离至股骨粗隆表面并充分暴露骨折端。牵引骨折端复位后, 选定大小适合的锁定钢板, 按股骨粗隆生理解剖弧度将其置入股骨后外侧。从锁定接骨板上预留的针孔钻入细克氏针用来临时固定骨折端, 之后在导向器引导下将3枚2.5mm克氏针分别从锁定接骨板上端的锁孔钻入其中, 当经过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证实克氏针方向和位置准确并确定合适长度时, 依次将克氏针的钻孔、丝攻拔出, 再拧入3枚平行钉和股骨颈方向长斜钉, 使股骨螺钉固定。经过详细检查, 如骨折复位良好, 髋关节活动自如, 钢板螺钉稳固, 经C型臂X线机证实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钢板和螺钉匹配, 即可常规进行切口冲洗, 放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 手术完毕。

1.3 围术期处理

术前进行全面检查, 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内科合并症, 制定治疗方案。对无手术禁忌证者,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务必在伤后72h内完成。如超过72h手术, 病死率会增加1倍, 老年患者出现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低下时影响更甚[1]。为了防止感染的发生, 术前1d宜常规应用抗菌药, 术前30min应用1次, 术后持续应用1d。为使患者早日康复,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2d开始应用CPM或在他人帮助下行患侧髋关节屈、伸功能训练, 并应用动静脉足泵;拆线时间为术后10~12d, 3周开始非负重离床活动, 6~8周根据X线片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来确定是否可以完全负重[2]。

1.4 疗效判断标准[3]

分为3级: (1) 骨折愈合良好, 未见髋内翻、外旋畸形和行走疼痛感, 下蹲接近或达到病前状态, 功能恢复如前, 判定为优秀。 (2) 骨折愈合良好, 轻度髋内翻, 患肢短缩2cm左右, 行走无疼痛感和/或需用手杖支持来行走, 功能恢复接近病前, 患者及其家属尚满意, 判定为良好。 (3) 骨折愈合差, 髋内翻或外旋畸形较重, 髋关节出现疼痛, 功能受限明显, 判定为差。

2 结果

1 6例患者中, 输血4例, 输血量为2 0 0~4 0 0 m L。手术时间80~120min, 平均 (100±11) min, 手术过程中透视平均3~4次/人。患者均获得定期X线复查和6~28个月随访。按照疗效判断标准, 优秀12例, 良好4例, 优良率为100%。

附典型病例见图1和图2。

3 讨论

与保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 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 其病死率与并发症的出现就会得到大幅度降低[4], 所以, 首选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成功与否取决于骨折类型、骨骼质量、复位情况、内固定方式及其置入位置是否恰当, 其中首要的影响因素是内固定方式[5]。目前报道的常用主要有DHS、Gamma钉、PFN这3种固定方式。其中, DHS易使内固定失败, 原因在于这种方式为偏心钉-接骨板结构, 固定于外侧骨皮质后, 钢板长期集中张应力及压应力, 形成较大的弯矩和剪切力, 易并发螺钉松动、钉尖切割、内固定物移位甚或肢体短缩而影响效果;再者DHS是单钉固定, 因骨折端不能有效防止其旋转而致移位[6]。Gamma钉的股骨髓腔内主钉的直径较大, 能增大骨折端移位, 置入时易使进钉点股骨粗隆间再次发生骨折, 如果为不规范操作, 甚或出现股骨干骨折[7]。PFN在股骨颈内置于的螺钉限制了主钉和加压螺钉之间的滑动, 防旋滑螺钉传递部分载荷易造成防旋螺钉对股骨头的切割、加压螺钉的退出, 后期易并发股骨头坏死等症候。Gamma钉和PFN均属于髓内固定, 由于尾端过长的打入器械以及打入杆不同的角度, 常常挤压粗隆上部的皮肤及软组织, 造成局部皮肤坏死, 肥胖者打入Gamma钉和PFN钉时一般较为困难。

股骨近端锁定型钢板的优点表现: (1) 对锁定钢板系统来说, 由于通过螺纹连接螺纹钉-钢板, 力量从骨传递到钢板, 结构稳定性不必将钢板压在骨面上来获得, 这保护了钢板下骨的血液供应, 有利于术后愈合。 (2) 螺钉头被锁定于接骨板, 与钢板结合为一个牢固的整体, 螺纹钉不易松动, 螺纹钉亦不能穿破股骨头而造成意外。 (3) 内固定强度足够, 近端6个螺钉孔呈菱形分布, 根据术中需要选择其中的3个螺孔形成形状各异的三角形经颈固定, 骨折近端固定较强, 抗股骨颈旋转和抗弯能力较强, 使非负重下的肢体活动得到满足。但该钢板亦有其自身的缺陷, 即无近端加压作用, 对折断分离明显时, 往往复位后出现较大折断间隙, 延长了愈合时间[8]。

手术过程中, 应注意: (1) 依据股骨近端特定的干骺端-骨干解剖结构和形态, 钢板设计有135°颈干角而没有考虑前倾角, 所以, 应用时应在C型臂X线机下定位使前倾角符合解剖形态。钢板一般不进行预弯处理, 如没有与粗隆部骨质贴附, 在排除放置位置因素的前提下, 应考虑骨折块复位不良, 此时需再次解剖复位以保证正常的形态和结构; (2) 要确实锁扣必须沿螺纹孔中心线垂直拧入锁定钉, 斜向会使降低成角的稳定性。为维持135°的颈干角, 3根锁钉进入股骨头颈部必须尽可能地沿轴线一次准确拧入并且保持该角度。手术应禁忌多次将头颈部的3根锁钉拧入拧出, 以免钉道失稳; (3) 单纯通过带锁头的螺丝钉和接骨板不能完成骨折的复位。对维持股骨矩承接应力来说, 重要的是小转子分离骨折块复位, 这可恢复股骨近端内侧支撑, 重建内侧皮质的完整性, 减少和避免钉板张力和髋内翻; (4) 组合使用常规和锁定螺丝钉的内固定方式。术中如果已先使用常规螺丝钉, 非常容易再拧入锁定钉。如果固定先使用接骨板和骨块锁钉, 此时必须拧松锁钉, 再依次拧紧常规螺钉和锁钉, 不宜在相同的骨块上再使用常规螺丝钉; (5) 动力加压固定作用的产生。加压接骨板螺钉孔的锁钉包括带有锥形螺纹的锁定孔和动力加压单位螺钉孔, 偏心拧入后者即产生动力加压固定。钢板中心对应于粗隆骨折部, 锁钉固定头颈部后, 将标准螺钉拧入股骨干部动力加压孔内便能实现对粉碎折块间的加压固定[9]。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钢板

参考文献

[1]Zucker JD, Skovron ML, Koval KJ, et al.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operative delay in older patientswho havefracture of the hip[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95, 77 (10) :1551.

[2]张雪冰, 于燕春, 何英敏, 等.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 (1) :75-76.

[3]黄公怡, 王福权.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1994, 4 (4) :349-351.

[4]李自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6) :463.

[5]徐杰, 马若凡, 彭焰, 等.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 8 (7) :630.

[6]杜浩, 郭锐, 张晓强, 等.Gamma钉与DHS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 2008, 28 (8) :638.

[7]张经纬, 蒋垚, 张先龙, 等.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1) :7.

[8]曹正品, 黄俊涛, 苏仕奎, 等.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0, 13 (1) :47-48.

股骨锁定钢板 篇6

骨折内固定的目的是给骨折提供一个愈合的力学和生物学环境, 使骨折尽快愈合, 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 我们利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颈骨折58例, 采用的是小切口, 经皮置入锁定板,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 男33例, 女25例, 年龄45~72岁, 平均58岁, 骨折按Garden分型[1]分为:Ⅱ型25例, Ⅲ型28例, Ⅳ型5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1~3d。

1.2 手术方法

所用钢板均选用5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钢板近端4孔与远端2孔置入锁钉, 中间2孔闲置, 手术操作前, 伤侧臀部垫高, 先在C臂透视下手法牵引旋转复位, 满意后由助手维持, 术者在大转子处切口约3cm并显露大转子, 用骨膜剥离器向远端做皮下隧道, 置入钢板, 远端2孔对应皮肤处切口约2cm., 钢板2端用2个配套的套筒维持保证钢板的位置, 通过近端的3孔沿股骨颈方向分别打入三枚钢针, C臂透视证实正位轴位骨折均复位良好, 钢针足够长至软骨下骨7mm处, 三枚钢针逐一用三枚测量好的锁钉替换, 之后钢板远端和近端分别再锁入2枚和1枚锁钉, C臂再透视内固定良好后关闭切口, 不置引流条。

1.3 功能锻炼

术后第一日便可坐起并行伤肢肌肉的主动收缩锻炼, 并行伤髋膝的主被动活动, 术后4周拄拐伤肢部分 (1/7体质量) 负重活动, 术后3个月X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后弃拐行走。

2 结果

手术时间:40~52min, 平均46min, 出血15~50mL, 平均35mL, 所有患者获得15~36个月随访, 发生骨不愈合1例, 为Garden分型Ⅳ型, 股骨头坏死2例, 为Garden分型Ⅳ型, 按Harris评分标准[2]进行评估, 优41例, 良14例, 中2例, 差1例, 优良率94.8%。

3 讨论

3.1 目前股骨颈骨折固定的治疗选择有:

(1) 经皮空心钉固定[3]; (2)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 (3) DHS+空心钉固定, 比较而言:a.单纯空心钉治疗具有创伤小的优势, 但技术难度大, 对术者的经验要求高, 为确定第一枚空心导针的良好位置, 需多次反复调整, 加重医患暴露于X线下的时间, 造成了手术时间延长、出血增加、组织损伤加重, 更由于大多数股骨颈骨折患者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骨质疏松, 反复穿针还可能造成骨折固定不牢靠, 且空心钉固定不能早期部分负重活动, 导致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 若早期负重活动或骨折延迟愈合时负重, 易导致髋内翻、螺钉切割[4]和骨不愈合。b.锁定板的应用相对于前者使切口有所扩大, 但因为使用了解剖型钢板, 钢板的近端贴附于大转子即可, 使导针的置入相对容易, 对术者的经验要求不高, 钢针大多能一次成功置入, 较重要的一点, 由于钢板与螺钉形成一整体, 使整个系统起到一个内置的外固定支架作用, 钢板头端的设计使三枚螺钉成不同角度钉入股骨颈内, 符合三角稳定的力学原则, 特别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优势更明显, 螺钉的锁定作用大大减少螺钉的滑出或切割机率, 故可于术后4周较早的部分负重活动, 避免了骨质疏松的加重;减少了髋内翻和骨不愈合发生的概率。c.DHS+空心钉的治疗, DHS为偏心固定结构, 应力多集中于钢板, 螺钉易松动, 主钉切割股骨头, 导致后期的固定失效, 且对于骨质疏松患者, 主钉的置入往往出现把持力小的情况, 同时因出血多, 创伤大, 已多不采用。

总之, 锁定钢板的应用能显著提高置入导针的准确性, 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 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X线辐射量, 并起对术者的经验依赖较少, 使用该法能使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变得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Garden RS.Malreduction and avascular necrosis in subcapital fractures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71, 53 (2) :183-197.

[2]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J].J Bone Jiont Surg (Am) , 1969, 51 (4) :737-755.

[3]危杰, 王满宜.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3, 5 (1) :63-66.

股骨锁定钢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9 例, 男性28 例, 女性21 例;年龄65~91 岁, 平均年龄74 岁。骨折按Jensen分型[2], Ⅰ型11 例, Ⅱ型13 例, Ⅲ型12 例, Ⅳ型7 例, Ⅴ型6 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预备

入院后立即行骨或皮肤牵引制动。术前常规检查, 了解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 治疗合并的内科疾病。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50~130/90~80 mm Hg, 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在小于10 mmol/L。全身情况较差者给予支持疗法。贫血患者术前给予输血, 将血红蛋白升高到9g/L以上。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 患者仰卧位, 患侧臀部垫起。取股外侧大粗隆上2 cm纵形切口, 向下延长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 显露骨折处、股骨颈基底及大粗隆部。牵引下复位骨折端, 对于小粗隆区内侧和内后侧骨折块明显分离者需尽可能解剖对位, 以恢复内侧和内后侧骨皮质的结构连续性。以2~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确定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 将预备好的锁定钢板放置于股骨上段外侧。先用2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 在导向器引导下经钢板近端锁孔打入3枚克氏针穿入股骨头颈内, 至股骨头下1 cm, 正侧位透视确定颈干角及前倾角良好, 未穿出股骨头颈外。测量克氏针进入深度确定螺钉长度后, 分别在导向器引导下钻孔, 置入3枚锁钉固定骨折近端, 骨折远折端先固定1枚皮质骨螺钉。再次透视确定骨折端对位正确, 松质骨螺钉未穿出关节软骨及股骨头颈外, 去除临时固定克氏针, 逐一钻孔攻丝, 拧入适当锁钉及皮质骨螺钉, 完成内固定。最后再次透视确定无误, 放置负压引流, 缝合切口。患者术后1 d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 术后4 d逐步垫高膝关节进行膝关节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术后3个月扶拐逐步负重行走。

1.3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7~24个月, 平均13.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 无感染等内固定失败并发症。参照董纪元疗效评分[3], 优:骨折愈合, 髋部无疼痛, 骨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状况;良:骨折愈合, 髋部偶有疼痛, 骨关节活动大部分恢复到伤前状况;可:骨折愈合, 有轻度髋内翻, 骨关节活动受限, 有时疼痛;差:骨折畸形愈合或未愈合, 髋部疼痛, 不能行走。本组优32 例, 良13 例, 可4 例, 优良率92%。

2 讨 论

2.1 手术适应证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部损伤, 多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占全身骨折的3%~4%[4]。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 其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和减少髋内翻的发生率。早期手术内固定可使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内固定, 患者能早期活动。对于老年患者可大大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从而减少死亡率和残废率。因此, 只要全身情况允许, 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2.2 手术时机及术中注意点

对没有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 应积极术前准备, 尽早手术。防止因卧床时间过长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导致全身情况短期内恶化, 增加了手术风险, 甚至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对于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 也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 请相关科室会诊, 正确评估及治疗这些疾病, 达到手术要求。术中注意规范操作, 在进行复位时应防止暴力, 以免造成其他部位的骨折, 使用内固定时操作要规范, 防止内固定断裂和松动。同时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差, 手术时间不宜过长。

2.3 内固定物的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很多, 如多枚斯氏针固定、角度钢板内固定、动力髋螺钉、Gamma钉、PFN等, 不同固定均有其优缺点[5]。笔者认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外形和弧度与股骨近端外侧的解剖形状相匹配, 能使钢板紧贴股骨, 也可按照骨折线长短选择钢板长度, 其顶端3个锁钉方向与正常生理颈干角一致, 有效地防止了髋内翻的倾向。螺钉与钢板间的锁定, 形成较好的锚合力和抗拔出力, 尤其适合于骨质疏松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动力髋螺钉钉板间用螺帽连接易松动及钉板分离致术后髋内翻发生率比较高等缺点。Gamma钉及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 虽然内置物的强度高, 但可造成大粗隆骨块间的分离、复位不良, 甚至造成股骨干骨折, 以及出现骨折端的骨组织吸收、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6]。锁定加压钢板其螺钉帽和钢板孔都带有螺纹, 螺钉拧入钢板孔对骨折进行固定的同时, 螺钉和钢板通过锁定螺纹孔成为一体, 达到角稳定作用, 不会产生晃动, 螺钉松动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钢板和螺钉成一整体, 锁定螺钉均匀承担所受应力, 对骨的切割较小, 减少了螺钉穿出股骨头的发生率。在骨质疏松和粉碎性骨折中, 螺钉也有较好的结合力和抗拉力。

2.4 术后注意事项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体质差、全身器官功能低下, 易发生并发症。术后应积极控制呼吸道、泌尿道系统感染, 加强营养支持, 预防水电解质失衡。老年患者骨折愈合速度较慢, 又常伴有骨质疏松, 任何内固定形式都是有限固定而非坚强固定。功能锻炼强度应渐进式, 防止过早下地负重。对严重粉碎性骨折、骨质极度疏松和固定欠佳的患者适当延长功能锻炼及下地负重时间。

总之,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具有固定可靠、骨愈合率高等优点, 可使患者早期活动, 缩短疗程,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9例, 男28例, 女21例;年龄6591岁, 平均74岁。骨折按Jensen分型, Ⅰ型11例, Ⅱ型13例, Ⅲ型12例, Ⅳ型7例, Ⅴ型6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724个月, 平均13.5个月。按董纪元疗效评分, 优32例, 良13例, 可4例, 优良率92%。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疗效满意等优点,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锁定钢板,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参考文献

[1]王亦璁, 刘沂, 姜保国, 等.骨与关节损伤[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83-1193.

[2]Jensen JS.Classification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J].Acta Orthop Scand, 1980, 51 (5) :803-810.

[3]董纪元, 李国宏, 胡永成, 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 (8) :477.

[4]Sandowski C, Lubbeke A, Saudan M, et al.Treat-ment of reverse oblique and transvers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ith use of an in-tramedullary nail or a 95 degrees screw-plate:a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2, 84 (3) :372-381.

[5]张经纬, 蒋土土土, 张先龙, 等.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1) :11.

股骨锁定钢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 例, 男18 例, 女6 例;年龄20~78 岁, 平均47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4 例, 坠落伤7 例, 平地摔倒3 例。多发伤3 例, 均为闭合性损伤。骨折按Seinsheimer分类, Ⅱ型8 例, Ⅲ型9 例, Ⅳ型4 例, Ⅴ型3 例。伤后2~9 d (平均5.6 d) 手术。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或皮肤牵引, 同时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 待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术中均使用股骨LISS钢板固定,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骨折复位, 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股骨大转子外做4~6 cm长纵形切口, 切开阔筋膜, 纵形分开股外侧肌纤维, 暴露股骨大转子及其远端。通过撬拨和手法推压骨折块的方法使骨折块进一步复位, 将适当长度的股骨LISS钢板倒置, 经大转子切口沿股骨外侧方向骨膜外插入, 远端皮肤做适当切口 (3~4 cm) 以显露接骨板远端, 尽量将接骨板置于股骨干外侧轴线处。近侧端与大转子相对帖服, 然后用1~2枚适当长度普通螺钉将接骨板近端固定, 远侧端用1枚3.5~4 cm长普通螺钉将接骨板固定帖服于股骨干外侧。C型臂X线机透视下再次证实, 骨折端对位对线满意, 接骨板放置位置良好后, 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螺钉拧入并锁紧, 接骨板近端用4~6枚锁定螺钉, 远端用3~4枚锁定螺钉。冲洗止血后, 逐层闭合切口, 留置负压引流。

1.3 术后处理

术后2 d进行髋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 术后根据随访时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时间, 在骨折开始愈合时允许部分负重, 骨折临床愈合时完全负重。

2 结 果

本组24 例术后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4~12个月, 平均8个月, 临床愈合时间3~5个月。无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 无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关节僵直、断钉、钢板松动、断板等并发症的出现。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由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畸形与活动度进行评分, 其中优19 例, 良5 例, 优良率100%。

3 讨论

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多及人口老龄化, 股骨转子下骨折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如保守治疗会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较多, 如动力髋、动力髁、PFN、解剖型非锁定钢板等, 均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但有报道这些内固定出现较多并发症。此类骨折使用动力髋可出现高达50%~76.9%的并发症[1,2], 如髋内翻、主钉切出、内固定失败等。动力髁有较高的不愈合并发症[3], 而且由于所用钢板较长, 术中暴露范围广, 增加了术中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 不符合生物学固定的概念。PFN在应用于肥胖者或股骨上段有过度弯曲畸形的病例, 复位和置入遇到很大麻烦, 对于骨质疏松严重及转子下骨折的患者不太适用[4]。解剖型非锁定钢板可多点固定, 术中可得到较好的复位效果, 但螺钉在钢板内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起不到支撑作用, 术后早期复位效果尚可, 但持久性较差, 容易发生髋内翻[5]。

股骨远端微创锁定接骨板 (股骨LISS钢板) 反向使用, 无论从解剖学结构上还是生物力学的强度上都符合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要求[6]。LISS主要的特点是非创伤性插入技术、有限的骨面接触和锁定固定角度的固定结构, 更加符合骨折的生物力学固定原则,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我们在手术过程中运用微创钢板固定技术, 采用骨折段两端皮肤小切口, 钢板自骨膜外插入, 在C型臂监视下, 通过牵引、撬拨和手法推压行骨折复位, 不剥离骨膜, 对骨折端的血运破坏少, 最大限度保留了骨折端的血运, 保护了骨折端的软组织,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术中运用了桥接技术, 锁定钢板的螺钉锁定于钢板上, 作用于骨折端的应力通过螺钉直接传递到钢板, 而不是传统钢板依赖于钢板与骨面间的摩擦力来传递, 因此锁定钢板从设计上即为其桥接钢板的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桥接技术是弹性固定的方法, 我们使用较长钢板, 两端各使用3枚以上螺钉固定, 这样可以分散钢板承受的应力, 避免了全部螺钉固定产生的应力集中, 防止钢板断裂, 而且长钢板的使用能够保证骨折端的微动以此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从而达到生物学固定的要求。

综上所述微创反向使用股骨LIS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由于采用了MIPPO技术, 创伤小, 减少了骨折端血供的破坏, 骨折愈合率高, 加上早期髋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 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Kim WY, Han CH, Park JI, et al.Failure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ixation with a dynamic hip screw in relation to pre-operative fracture stability and osteoporosis[J].Int Orthop, 2001, 25 (6) :360-362.

[2]谢松卿, 刘学东, 曹兴海, 等.Richard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 (12) :906-908.

[3]Barquet A, Mayora G, Fregeiro J, et al.The tretment of subtrochanteric nonunions with th long gamma nail[J].J Orthop Trauma, 2004, 18 (6) :346-353.

[4]Kulkarni S, Moran C.Results of dynamic condylar screw for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J].Injury, 2003, 34 (2) :117-122.

[5]Lill H, Hepp P, Rose T, et al.The angle stable 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using a small anterior lateral deltoid split-ting approach techninque and first results[J].Zen-tralbl Chir, 2004, 129 (1) :43-48.

股骨锁定钢板 篇9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职工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9年7月—2010年7应用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例的病例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定标准:优19例,良4例,差O例,优良率为100%。无髋内翻及内固定物松动。结论 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解剖锁定接骨板

【中图分类号】 R52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49-01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逐渐升高。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和器械治疗不同类型骨折,对避免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出现则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09年7月—2010年7月应用剖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23例,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66—82

岁,平均70.50岁。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3h至5d。按Evans-Jensens分类法:Ⅲ型10例,Ⅳ型8例,V型6例. 4—7d进行手术

1.2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行膝踝套牵引制动,病情稳定后,采用连硬麻或者全麻,取仰卧位,垫高患臀以利于操作,取髋外侧纵切口,暴露股骨近端及大粗隆,减少骨膜剥离,粉碎性骨折则保留较大骨折块周围的骨膜及软组织,以减少损伤骨折块血运,在直视下使断端复位,C臂机透视位置满意后,较大骨块及骨折端用克氏针做临时固定,于股骨大转子外侧稍偏后放置合适的锁定钢板,先用普通加压螺钉或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和股骨,然后再经过螺钉导向套筒钻孔植入锁定螺钉,要求锁定螺钉与钢板螺纹要完全吻合并锁定,务必使经过股骨颈的螺钉,位于股骨头软骨下方约7mm处,然后再进行骨折远端固定,C臂机透视证实复位和固定满意后,冲洗切口,内置硅胶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日。

1.3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稍抬高,常规给予负压引流,24—48h后拔出引流管,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一周以抗凝,24h后鼓励患者坐起.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功能锻炼. 7d后使用拄拐不负重行走。6周后逐渐开始负重行走。在主诉无疼痛和影像学检查示骨折愈合后开始完全负重行走,平均为3个月

2结果

本组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1个月。获得完整资料的23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无内翻畸形、无钢板螺钉折断、折弯或钉头穿出股骨头等现象。参照Harris功能评分评价髋节功能,根据功能(步态和活动)、疼痛、有无畸形和运动范围来评分,无严重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Harris功能评分4~95分,平均90.5分。

3讨论

3.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常用的内固定包括钉板固定:DHS、DCS、解剖钢板。根据我们体会及结合相关文献我们认为 DHS属于偏心固定,应用于Evans I、Ⅱ型粗隆问骨折较适合。对内侧骨皮质缺损、外侧壁破坏的不稳定型骨折则易引起螺钉切割股骨头,螺钉松动或钉板交界处断裂等情况。同样DCS用于粗隆间相对简单的A1、A2型骨折,不适用于外侧臂粉碎较重的病人[1] ,另外手术创伤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解剖型钢板则适合内侧结构不稳定或大转子劈裂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但在临床中发现,虽然股骨近端钢板在粗隆处有多钉固定以控制旋转,但钢板本身无固定的钉板颈干角设计,并且松质骨螺钉的抗弯强度也较差,不能克服强大的髋部内收剪切力,导致术后较易发生髋内翻,所以主要用于粗隆下骨折[2]。髓内固定:Gamma钉,PFN,PFNA。在不稳定骨折固定、愈合与功能恢复上,髓内固定相对于髓外固定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但在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方面,如内固定移位、钉头切出、再手术率等,髓外固定优于髓内[3]。且技术要求高、肥胖者操作困难,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易并发骨折、出血较多等缺点。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根据股骨近端外侧形状所设计,其钉板之间通过螺纹锁定,骨折端的稳定是依靠钉板之间的成角稳定,而不是骨面与钢板之间的摩擦力,整体稳定结构相当于内固定支架,使固定强度明显增加,即使骨折端因缺损或未达到解剖复位而不稳定,其钢板仍可维持骨折端复位后的位置。其近端3枚自攻锁定螺钉成 “品” 或 倒“品”字形经过股骨颈成三维汇聚结构固定,避免了单枚螺钉抗旋转差的缺点,增加骨折近端固定和抗拔出作用[4]。锁定钢板和螺钉因相互锁定而成为一个整体,使每个螺钉承受相同的应力,减小了对骨的切割,减少了螺钉穿出股骨头的发生率。在骨质疏松和不稳定性骨折中,锁定螺钉则具有较好的结合力和抗拉力,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内固定支架功能的内固定装置,尤其适合于不稳定性和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5]。

锁定钢板使用还有以下优点:(l)钢板不需紧贴骨表面,所以术中不必塑形,手术操作简化;(2)骨断端不会因锁定钉的拧入而位置发生变化;(3)钢板与骨之间存在间隙,对骨膜无压力,保护了骨折块的血供,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的环境,符合BO固定原则,同时手术损伤小、可抗旋转、固定牢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3.2注意事项

应尽量减少螺钉数量,而增加钢板长度,钢板越长,螺钉工作的力臂也越长,作用于螺钉的拔出应力则越小,过多螺钉会使内固定支架系统应力过于集中,且相应区域的应力遮挡也更明显,最好置入螺钉数与钢板螺钉孔数比值小于0.5;钢板稍离开骨面,形成最小的接触面,以消除钢板与骨的不匹配,同时减轻对骨膜的损伤,使骨断端及钢板下都易形成骨痂;对骨质疏松患者,建议使用双皮质自攻螺钉,使螺钉工作长度增加;当普通螺钉和锁定螺钉同时使用时,应先普通螺钉后锁定螺钉,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锁定钢板与螺钉的稳定作用;小转子的复位可不必强求,虽然使小转子复位固定,能增加骨断端的稳定性。但因是锁定钢板即固定支架的存在故对粗隆间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且临床上小转子暴露、复位、固定常较困难,易破坏内侧下干骺动脉血管,影响股骨颈内下部的血液供应;患肢完全负重时间要根据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以免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钢板断裂,而功能锻炼始终贯彻于术后至骨折愈合。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作为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内固定材料,具有创伤小,较小影响骨折端血运,固定牢固,操作简便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孟振,等.股骨粗隆问骨折几种手术方法的评估.当代医学.2009。15(18:173)

[2] 张经纬,蒋鑫,张先龙等.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7一 11.

[3] 陈武,胡召云.DHS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J],安徽医药,2008,10(10):950.

[4] 魏志海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466一 467

股骨锁定钢板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5例, 男24例, 女11例, 年龄63岁~88岁;骨折部位:左侧15例, 右侧20例。损伤原因:走路滑倒跌伤18例、坠落伤11例、交通伤6例, 均为新鲜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1]:Ⅰ型5例, Ⅱ型15例, Ⅲ型10例, Ⅳ型4例, Ⅴ型 (逆粗隆型) 1例。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老年性疾病10例, 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术前经相关内科会诊协助治疗后3 d~10 d手术。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入院后一般采用下肢牵引带持续牵引制动, 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 积极治疗慢性内科疾病, 改善心肺功能。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耐受能力及手术风险, 积极与家属沟通, 入院后3 d~10 d手术, 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

1.2.2手术操作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患者取仰卧位, 患侧臀部垫高,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自股骨大粗隆顶点向股骨外髁方向远侧做股骨外侧切口, 长度视骨折情况而定,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分离股外侧肌直达股骨干和大粗隆部, 暴露股骨粗隆部骨折, 尽可能不进行广泛骨膜剥离。选用合适长度的锁定钢板, 顺骨膜外插入, 置于股骨粗隆外偏后侧, 于粗隆部锁定孔, 按锁定操作技术, 置入3枚克式针, C臂机透视, 确保位于头颈内。同时调整钢板远端使其位于股骨干外侧中间, 导向器引导下向股骨头颈内置入3枚锁定螺钉固定, 远端锁定孔用导航分别置入锁定固定, 再次用C臂机透视见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颈干角正常, 内置物位置适宜, 被动活动髋关节无异常, 冲洗后放置引流管1根, 逐层缝合切口。小粗隆骨折块大多数在骨折复位可自行复位, 我们对移位的小粗隆骨折块一般不做特殊处理。术中为获得小粗隆骨折块复位、固定, 多数需要较大范围暴露;且很多小粗隆骨折块本身即为粉碎性、抑或存在隐裂, 勉强用拉力螺钉固定也难以获得后内侧的可靠支撑, 增加了手术创伤。笔者体会, 如果主要骨折块复位满意、固定物置放达到要求, 多数可以达到良好愈合, 并不需要强求将小粗隆骨折块复位、固定[2]。

1.2.3术后处理术后患肢外展30°中立位“丁”字鞋固定, 做到不盘腿、不向患侧侧卧、不负重。术后常规预防使用抗生素48 h~72 h,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48 h内拔除引流管, 摄片后指导患者积极股四头肌及髋、膝关节功能锻炼。4周后可逐渐扶双拐不负重行走, 12周后可逐渐部分负重行走。不稳定骨折或骨质疏松严重者及肥胖患者应适当推迟负重行走时间。

2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出现死亡情况, 围术期内无1例输血, 1例患者发生左小腿肿胀, 经抗凝等治疗肿胀消退后出院。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个月~3年, 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4周~8周开始逐步负重, 全部患者近端锁定螺钉均在股骨头、颈内, 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无髋内翻、螺钉穿出或退钉, 无继发骨折等并发症, 骨折愈合时间10周~20周, 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Harris评分:优27例, 良6例, 可1例, 差1例。

3讨论

3.1临床特点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如保守治疗, 老年患者往往因长期卧床引发致命并发症, 病死率可达20%, 手术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负重, 可降低病死率和髋内翻发生率[3]。由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 普通内固定螺钉易发生切割、松动、退出等导致内固定失效。且多伴有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疾病, 在股骨粗隆间发生骨折的患者手术及麻醉耐受能力一般都不高,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在骨折功能复位的基础上得到可靠的内固定, 以确保在短时间内能离床活动。对国内大量文献资料的不完全统计, 传统DHS手术的平均出血量400 m L左右, 输血300 m L左右。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时间长, 对伴有严重内科疾病, 如心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严重贫血等患者风险较高, 术后康复困难或延迟, 导致早期病死率上升。因此, 对高龄患者, 其手术方法必须以简单、迅速、有效、减少并发症为标准。

3.2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关键是可靠的内固定, 以确保在短时间内能离床活动, 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DHS固定可对骨折端持续轴向加压, 但老年患者骨质一般较疏松易产生内固定松动、退钉、头钉切割等并发症;DHS不区分左右侧, 容易出现钢板前缘贴附不佳[2], 且应力集中于钉板结合处, 易引起钉板疲劳断裂。锁定钢板象内置的外固定架一样, 近端三个钉孔呈“品”字形分布具有三维稳定性, 能有效克服骨折出现的旋转不稳定性。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是根据股骨近端解剖特点而设计的, 无需预弯, 贴附良好, 操作简单, 减少了钢板疲劳断裂的机会。锁定螺钉通过与锁定板锁定后, 把持力明显增强, 锁定螺钉均匀承担所受应力, 对骨的切割小, 减少了螺钉穿出股骨头的发生率和松动退钉率。

综上所述, 由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病死率和髋内翻发生率较高, 应尽量避免使用[3], 早期手术是多数学者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共识。因此, 除非患者有绝对手术禁忌证外, 其他均应首选早期手术治疗。目前内固定治疗主要分髓内固定和钉板系统两种, 常用髓内钉其生物力学设计合理, 但此类手术操作复杂, 需要骨科牵引手术床, 对术者的经验技术要求较高, 学习半径较长, 耗材费用较高, 不利于在技术及设备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广泛开展。而传统的DHS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时间长, 术后头钉切割等不利因素也严重影响着手术患者的康复。我们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便, 内固定可靠, 并发症少等优点, 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EvansⅠ型及Ⅱ型等稳定性骨折, 利于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 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780-781.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87-1192.

上一篇:成人高校的办学特色下一篇:新装修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