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策略(精选12篇)
锁定策略 篇1
2006年6月19日, 中工国际上市, 标志着中国A股市场进入全流通发行阶段。为了减少全流通发行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对IPO公司上市前已发行股票的上市时间给予一定的约束, 即设置IPO锁定期。IPO锁定期解除的本质在于增加了具有流通权的股票数量, 进而为股票供给量提供了更多来源。这些新来源是否成为实际的股票供给, 关键要看持有IPO限售股股东的减持意愿。IPO限售股持有主体不同, 减持意愿会有很大差异。而且, IPO锁定期解除对于股价的影响, 并不仅仅取决于IPO限售股股东是否减持, 还与其他投资者的反应有关。由此看来, 各类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共同决定IPO锁定期解除前后的股价变化。
一、各类投资者的基本假设
1. 投资者分类
在研究IPO锁定期解除前后的投资策略过程中, 可以把投资主体大致分为三类:IPO限售股股东、短期投资者、长期投资者。IPO限售股股东 (尤其是拥有一定控制权的限售股股东) 在确定自己的交易价格时, 偏重于对股票实际价值的判断。长期投资者想伴随着企业的成长, 赚取分红与合理估值下的股票升值, 其关注股票的实际价值与现价之间的关系。短期投资者为了赚取股票差价, 关注股票未来价格走势和波动。
2. 效用函数
只有掌握各类投资者的效用函数, 才能知道投资者在效用最大化原则下会采取的行动, 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 为投资者提供正确的投资方法和策略。
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 股价低估时, 拥有更多的股份能够提高其效用。因此, 长期投资者判断的股价低估程度与其持有的股份数, 两者的乘积构成长期投资者的效用函数。长期投资者的效用函数:UL, t=XL, t· (PL, t-Pt) , 其中, XL, t为第t时长期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数量, PL, t为长期投资者在第t时判断的股票实际价值, Pt为第t时的股票价格。
短期投资者在考虑风险的情况下, 预期未来股票价格上涨时买入, 预期未来股票价格下跌时卖出。短期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 , 其中, fS, t (p) 为第t时短期投资者预期未来股票价格分布的密度函数;σ为股票价格的波动率, 作为风险的衡量尺度;rs为短期投资者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用来衡量短期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rs·Xs, t-1·σ为第t时短期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
IPO限售股股东关注持有的股票, 是因为其在乎这些股票所代表的真实资产, 以及因为持有股票而获得的公司控制权。现金作为资产的替代形式, 也是限售股股东关注的因素。因此, IPO限售股股东的效用函数包括三个部分:现金、公司控制权、资产 (股票的实际价值) 。IPO限售股股东需要权衡投资行为对效用函数各方面的影响, 从而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 使效用最大化。IPO限售股股东的效用函数为:UI, t=α·CashI, t+β·θI, t+γ·XI, t·P, 其中, α>0, β>0, γ>0;CashI, t为第t时IPO限售股股东持有的现金; 为第t时IPO限售股股东拥有的公司控制权, XI, t为第t时IPO限售股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 XT为公司的全部股票数量;P为股票的实际价值。
二、博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相关法律规定, 持股5%以上的股东将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 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属于违规行为, 并会受到相应处罚。因为本文所用到的博弈模型, 假定IPO限售股股东的减持或者增持股票的行为会对长期投资者对股票实际价值的判断造成影响, 那么符合条件的IPO限售股股东一定是持有上市公司股票较多的大股东, 所以本文假定每个IPO限售股股东在IPO锁定期解除前后只有三种选择:持股不动, 增持, 减持, 不会出现通过先增持后减持来操纵股价的行为P。
在整个博弈过程中, 假定股票的实际价值不变, 记为ρ。
1. 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
在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中, 三类投资者都会参加每一阶段的博弈, 并且可以买入或者卖出股票, 除了IPO限售股股东在第一阶段时只能买入股票, 而不能卖出股票。
假设条件1:市场中只有一个IPO限售股股东, 一个长期投资者和多个短期投资者, IPO限售股股东和长期投资者彼此之间的信息都是充分的。
假设条件2: , 其中, a>0, b>0, pt为第t时的股票价格;Pt-1为第t-1时的股票价格;△XL, t为第t时长期投资者的股票增持数量;△XI, t为第t时IPO限售股股东的股票增持数量。该等式的含义为:当期的股票价格与前期的股票价格、当期长期投资者的股票增持数量以及当期IPO限售股股东的股票增持数量正相关。
假设条件3:由于信息是完全的, PL, t=PL, t-1=P, 表示为长期投资者判断的股票实际价值就是股票的真实价值。
由于不能操纵股价, 所有投资者追求当期效用的最大化。
要使IPO限售股股东和长期投资者都实现当期效用最大化, 就是求 (, ) 的纳什均衡, 满足:
利用微积分求最值,可以得到:
联立以上方程可得:
其中α,β,γ,a, b, P, XT, 为双方都清楚的信息。
如果把假设条件中的“一个长期投资者”放宽到“多个长期投资者”,那么假设条件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 。计算以下方程,即可得到均衡解。
当存在多个IPO限售股股东时, 所有IPO限售股股东和长期投资者都会同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所以博弈过程还是可以用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来解释。
2. 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
在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中, 长期投资者只知道前一期IPO限售股股东的投资行为, 因此当期判断的股票实际价值的依据是:前一期的股票价格, 以及前一期IPO限售股股东的投资行为。长期投资者对当前股票实际价值的判断满足: , 其中, PL, t为长期投资者在第t时判断的股票实际价值;Pt-1为第t-1时的股票价格;△XI, t-1为第t-1时IPO限售股股东的股票增持数量。
假设条件稍作修改:市场中只有一个IPO限售股股东, 一个长期投资者和多个短期投资者, IPO限售股股东和长期投资者清楚股票价格的形成机制为 , 但彼此之间不清楚对方的效用函数, 不清楚对方当期的股票增持数利量用。
利用微积分求最值, 可以得到:
当PL, t>Pt-1时, 判断△XI, t为K, 表示为长期投资者在第t-1期判断的股票实际价值高于第期的股票价格时, 估计IPO限售股股东增持的股票数量为K。当PL, t
由上文计算可得,
由于, IPO限售股股东的投资行为能够影响长期投资者的判断, 所以通过多次的投资行为, IPO限售股股东可以大致判断出自己的投资行为与长期投资者行为的相关性, 从而得到:
其中△X'L, t, 为第t时IPO限售股股东判断的长期投资者股票增持数量。
3. 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
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 当只存在一个IPO限售股股东时, 由于长期投资者和IPO限售股股东不清楚对方的信息, 不能判断对方下一时刻采取的行动, 可以把IPO锁定期解除前后整个博弈过程看成是:在下一时刻结束概率足够高的不确定次数的重复博弈过程。所有投资者的最优选择是:在每一时刻都采取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过程所描述的策略。
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 当存在多个IPO限售股股东时, 情况就较为复杂, 有可能出现一部分IPO限售股股东在IPO锁定期解除前增持股票, 而另一部分IPO限售股股东在IPO锁定期解除后减持股票的情况, 长期投资者在IPO锁定期解除前对股票实际价值的判断并不能作为IPO锁定期解除后的投资依据。因此, 当长期投资者判断股票估值对自己不利时, 其会加速减持行为;当判断股票估值对自己有利时, 其会减缓增持行为, 静观其变。
对于IPO限售股股东来说, 当同时存在多个IPO限售股股东锁定期解除时, 其就会在IPO锁定期解除后尽快抛售自己在近期想要减持的股票。IPO限售股股东的减持行为, 会改变长期投资者对股票估值的判断以及短期投资者对股票未来价格的预期, 从而影响股票供求函数, 因此, 当IPO限售股股东加速抛售股票时, 股票供求函数频繁变化, 导致IPO锁定期解除后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
三、结论
通过对IPO锁定期解除前后各类投资者的博弈策略分析, 可以知道股票交易价格与交易数量是投资者互相影响的结果。各类投资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 会选择在自己最有利的阶段进行交易。本文建立的博弈模型, 为投资者在IPO锁定期解除前后选择投资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建欢, 张蓓蓓, 尹筑嘉.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机制与特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2010 (1) :37-41.
[2]黄建欢, 尹筑嘉, 粟瑞.中国股市限售股解禁的减持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2009, 22 (4) :97-106.
[3]巴曙松.从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博弈看全流通过程中市场格局的变化趋势[N].上海证券报, 2008-06-18.
[4]刘慧宏.期货市场的大户投资竞争博弈策略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 (理工版) .2008 (1) :115-119.
[5]王则柯, 李杰.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7]吴晓求.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锁定策略 篇2
有一则笑话:一块广告牌被风吹倒了,砸了6个人,其中5个是经理,另外1个是副经理。这个笑话是讽刺现在的经理太多,不值钱。在管中有这样一个定理——管理者所直接管理的人员的数量要控制在6个人以内,如果被管理者多于这个数字,会导致管理的漏洞。换句话说超过6个人就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管理。所以一般在多于6个人的情况下就会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金字塔状管理模式,每个中等以上规模的企业就会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部门或者机构,各负职责,管理的流程是层层汇报。这样的机构设置导致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增加,经理多也就不希奇了。可是这种管理模式也有明显的劣势,首先是部门之间分工不可能绝对明确。因为部门的划分更主要的是依照业务为根据的,业务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重叠和缺漏。这样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出现,责任不清是常见的事情。其次部门罗列也会造成工作效率不高,出现响应时间滞后的现象,特别是在业务方面,应该当时决定的事情往往由于逐级汇报等繁琐的程序错过了最好的商机,这在大型企业中是屡见不鲜的事情。那么管理界也就提出了扁平化管理的模式,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压扁管理金字塔。很显然,这种管理思路与前面所提的定理相驳,那我们深究其原因,就会发现定理所规定的管理范围不是依据管理能力而言,而是根据了人们日常管理的实施经验得到的。那么真正阻碍管理的是什么呢——直接原因是信息沟通的效率低下。
沟通刻不容缓在当前的企业中,对于财、物来说,都具备有效的管理,但对于“人”的管理却比较薄弱,因为中国人的个性就是“办事程序喜欢变通”“碍于面子不愿意对别人发号施令”,这样也给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举个例子:企业的领导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事没办成不怪我,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事应该他先干完通知我的,但他根本没通知”“这事我早就想向你汇报,但你太忙了,所以就耽误下来了”“这事三天就要干完呀,我以为不那么着急呢”“你是让我干这事吗,我还以为你让我干那件事呢”。时间长了,企业的管理层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每天早上起来就感觉有一堆事,心里想着“这事我得提醒提醒,不然他们该忘了”“那件事也不知进展怎么样了,得问问”,一天上班,光打电话就得花去大部分时间,到手的财务报告、业务报告反而没有时间看了。而企业的普通员工呢,也因为部门之间的协调不畅、任务分配的不明晰、时间限制不固定,而产生了种种的抱怨。不仅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存在着信息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企业的一个业务链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销售业务中,会牵扯到客户、销售人员、售前人员、商务人员、财务人员、分销伙伴以及决策人等多种角色的相互配合和制约。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关系到整个定单的成败。执行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体制可以使销售经理对销售员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但你越是认真的执行这种规范就越远离销售员;而另一个极端是销售经理们,由于害怕挫伤销售员的积极性而放任不管,十天半月也不和销售员进行交流,一到年底,才发现市场大变,业绩滑坡,于是组织突击销售活动。最后企业领导追查原因的时候,每个与销售环节有关的人都尽力推卸自己的责任,以免“热山芋”烫了自己的手,要赶快把它传出去,结果大多是责任不清楚,各自推托与别人的沟通不够。对于与销售类似的这种以业务为核心线索的信息链,彼此之间有效的及时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浮出水面有效的信息沟通非常复杂,如何及时有效将信息传递给最终的目标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信息的接受者是不固定的,如果不是直接与被告知人直接通话的话,就不能最终确认信息传递到了,比如发传真但却不能确认对方收到传真,即便收到了但又不能确认是否阅读了,需要多次的沟通和确认才能保证信息确实有效的传递到。如果信息的接受者数量很多的话,一次完整的信息传递就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不能保证沟通的及时性。
基于高效沟通管理系统理念的“管理者”就是为解决上述设计的,它是一套充分利用现今最新和通信技术,旨在提高运营中的沟通效率,加强企业管理的新一代智能通信系统。通过它可以将企业内外的沟通变为一种面向沟通目标、可灵活定义沟通策略的行为。每一次沟通,都设定一个目标,沟通的过程就是向沟通目标不断靠近的过程,只有达到目标后,沟通才算结束,否则高效沟通管理将会不断地提示沟通相关人员,直至完成沟通目的。三层架构“管理者”的体系结构分为消息层、控制层、业务层3个层次,层次之间可完全拆分,具备明确的接口,既可灵活拆开调用,也可组合运行。消息层将存在的多种通讯方式进行集成,通过消息网关进行消息格式的转换,使企业内外的沟通不受沟通方式的局限,真正实现实时的多渠道的交互式沟通。
锁定核心策略,直击地理夺分窍门 篇3
一、掌握读图技巧,摄取有效信息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门语言,地图能用直观的符号、线条、颜色等表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形成、变化等。
夺分窍门复习时,考生要尽可能收集各种地理图表,尤其是新图和变式图,把每类图表中的典型代表剪贴到笔记本上,标注其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例如遥感影像图片的解读方法如下:
(1)明确遥感影像图片的主题内容,这是考生进行准确判读的前提。如图1,考生需要判读的是格陵兰岛冰原面积变化的特征。
(2)了解并掌握遥感影像图片的基本解译标志、解译过程及注意事项,从而了解影像图片中各种地物的差别及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等。如图1,考生可以抓住色调和形状两个要素进行判读,依据色调可确定图中的白色区域为冰原,依据白色区域的面积和形状变化可以确定冰原面积的变化。一般常见地物的影像特征如下表所示:
(3)对需要判读的地物进行分析、推理。如通过图1中两幅图的对比,考生可以发现格陵兰岛的冰原面积大大减小,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其冰原面积的减小必然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4)遥感图片主要有卫片(利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和航片(利用飞机或高空气球拍摄的)。将图幅大小相等的卫片和航片进行对比,卫片因为拍摄的距离远(比例尺小),反映的区域范围大,地理事物比较粗略;航片因为拍摄的距离近(比例尺大),反映的区域范围小,地理事物比较详细。
二、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中学地理课本主要是按地理要素分章节编排的,而高考重点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夺分窍门在复习时,考生除分要素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原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教材章节的限制,对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网,挖掘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笔者以“河流及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说明在复习时考生应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见图2)。由于受编排的限制,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点不够完整,有些知识点没有延伸下去,例如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后面还应该有治理的目标(见表1)。在建构图2知识体系的基础上,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36题将迎刃而解。
参考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对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3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表2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2。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欲了解名师精彩分析,请扫
三、建立答题模板,科学规范答题
考生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大多轻视综合题,地理虽然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有固定的公式和定律,但可以结合影响因素(绝大多数试题可用影响因素分析)明确解题思路,科学规范答题。例如在分析某区域交通运输点或线的区位条件时,考生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构建答题模板:
1.交通运输点(港口)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水域、陆域、避风、冰期等,答题模板为水域面积广阔(狭窄),有(不)利于停泊;航道较宽(浅),有(不)利于船舶航行;地形平坦(崎岖)、开阔(狭窄),有(不)利于港口的建设;避风条件好(差);有(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短)。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经济腹地、对外联系、城市依托、配套设施和运作服务等,答题模板为经济腹地广阔(狭小),客货运量大(小);有(无)公路、铁路通过,对外交通联系方便(不便);靠近城市,以城市发展为依托(或远离城市,发展缓慢);配套设施完善(缺乏),运作服务效率高(低)。
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答题模板为地形平坦(崎岖),施工难度小(大),工程
量小(大);地质构造稳定(复杂),自然灾害少(多);避开(穿过)沼泽地,跨越河流少(多),工程量小(大);气候条件较好(差),受气象灾害影响小(大)。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经济、社会、科技、人口、城市等,答题模板为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资源开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科技实力强(差),有(不)利于线路的修建;連接的居民点多(少),便于(不便于)居民的出行和物资的运输。
平时做题时,考生要注意学会审题,抓住试题中的关键词,如“最主要的”“正确的”“自然原因”“主要因素”等。做选择题一是要注意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有的试题要求以果寻因,有的试题要求以因推果;二是采用排除法,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事物的不同层面设置问题,因此考生必须采用对比、分析、归纳、推理、综合等思维方法,围绕“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来思考问题,再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书面表达。
如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技巧如下:
(1)认真审题,有针对性地解答。这种试题往往出现“赞成不赞成”“合理不合理”“可行不可行”“是否应”“两种不同的观点”等关键词,或者一些限定词、隐形条件。答题时,考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写出相应的理由。
(2)尽量用地理名词和术语表述。
(3)答案要言简意赅,文字准确。如果考生对答案没有太大的把握,应尽量多答几个要点;对把握不准的地理区域、地理事物等不要乱写,可用 “该地”“该河流”“该湖泊”“该气候类型”等词表达。
(4)答题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把最主要的原因和论点写在最前面,用1、2、3等序号将知识点或论点分开,切记不要像写小论文一样,把大量的文字堆积在一起。
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 篇4
在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再到“哥本哈根会议”,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努力,大部分科学家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使得我国面临来自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减排40%~45%的目标,然而作为化石能源占整体能源结构92.7%的高碳经济结构国家[1],既要快速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又要大幅度降低碳排放,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面临许多挑战。
如何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避免“碳锁定”,避免像工业化国家那样成为“碳复制品(Carbon Copies)”,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很多,不少学者提出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民众低碳意识等措施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减缓气候变化。但关于低碳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因素探讨较少,国外学者Gregory C.Unruh首次使用“碳锁定(Carbon Lock-in)”的概念来解释障碍产生的原因,而国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从碳锁定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概况,分析低碳经济发展中所遇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从技术和制度角度提出解除碳锁定的政策建议,为我国低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1 “碳锁定”的基本内涵
西班牙学者Gregory C.Unruh在1996年的《理解碳锁定》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碳锁定”的概念[2],并相继发表了《解除碳锁定》[3]、《碳锁定的全球化》[4]等文章来加深对“碳锁定”内涵的理解。国内学者对该概念的关注不多,庄贵阳(2007)、王毅(2009)在能源政策和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有所提及[5,6],谢来晖在Unruh的研究基础上指出了碳锁定、解锁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7],等等。
理解“碳锁定”,首先要从作为其基本要素的技术锁定和制度路径依赖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期,不少学者开始使用“技术锁定”的概念来描述技术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即技术和技术系统沿着特定的路径发展,使得摆脱该路径越来越困难,成本越来越高昂,使得它们在更长的时间里趋于维持存在状态,并抵制潜在的更优的技术及技术系统的竞争,形成“锁定”。关于技术锁定,最为流传的就是QWERTY键盘的例子[8]:目前通用的QWERTY键盘在历史上并不是同期效率最高的键盘,但由于锁定效应,效率更优的Dvorak键盘即使能节约20%~30%的时间,也无法替代QWERTY键盘[9]。
随后,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把“技术锁定”和相应的“路径依赖”概念引入到制度变迁的理论研究中,诺斯指出,收益递增和有显著的交易费用所决定的市场不完全性是导致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现象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指变迁中存在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在选择了初始路径以后在既定方向的发展中自我强化。它会导致低效制度均衡的长期存在,并且不易发生改变[10]。
基于技术锁定和制度路径依赖理论,Unruh提出了碳锁定的概念。Unruh指出,尽管可以采取提高能效、节碳技术以及使用无化石燃料能源等方法来减缓气候变化,然而节碳技术的扩散却比较艰难。究其原因,与当今世界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密切相关。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的技术,自工业革命以来成为主导技术盛行于世,政治、经济、社会与这些技术联合起来相互演进,形成了一个“技术-制度复合体”(Techno-Institutional Complex,简称TIC)[2],这种“技术-制度复合体”是由技术系统和管理其扩散和应用的公共与私营机构组成的,使得工业经济处在碳锁定的状态,尤其是锁定在碳密集的化石燃料能源系统[11]。通俗来讲,化石能源技术系统长期保持报酬递增状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利益驱动下成为此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化石能源技术体系相互依存,形成稳定的技术制度系统,这种技术制度系统会抵制变化的产生,逐渐形成锁定。受益于现有制度的参与者不愿意进行改变,这就进一步强化了现存技术系统的锁定,锁定效应妨碍低碳或零碳等气候友好型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经济受此正反馈机制的影响,就很难从碳锁定境况中摆脱出来。
进一步地,Unruh对碳锁定的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1)企业层面产生技术锁定。由化石燃料技术、基础设施、相关企业及用户之间错综复杂的系统关系所构成的网络外部性会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技术锁定。(2)相关的标准和惯例会产生战略性的锁定,比如大多数美国经济部门仍然使用英国的重量和尺寸标准,而不考虑度量系统的利益和政府为了改变此标准所做的努力。(3)大规模融资的使用对象仍然集中在化石燃料能源系统,用以提升其主导技术的核心竞争力。(4)伴随化石能源技术系统产生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机构以重要途径影响“更优”替代技术的扩散和广泛使用。比如技术联盟、行业协会、社会伦理、新闻媒体等。表1简单总结了演化过程能产生锁定的“来源”。
(来源:Unruh,G.C.Escaping Carbon Lock-in.Energy Policy,2002)
2 我国碳锁定的重点领域
人类活动带来气候变化的根源在于多样性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商品和服务需求,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碳源性的化石能源技术,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交通运输、发电、工业以及建筑业等密切相关,这些部门通过基于化石燃料能源开采、运输、燃烧及终端利用技术的复杂系统满足社会大众的旅行、取暖、照明等基本需求[2]。下面将对我国的主要耗能领域发电、汽车消费及建筑能耗领域的碳锁定现状进行描述,并分析低碳经济发展中阻碍产生的根本原因,以探讨更好的解锁策略。
2.1 发电领域
2009年,我国基建新增生产能力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8970万千瓦;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4.03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2亿千伏安。截至2009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87407万千瓦,同比增长10.23%。其中火电装机容量高达74.6%,水电为22.51%,而风电并网与核电分别占总装机容量的1.85%和1.04%。
(来源:自己总结)
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看,目前应用最广的火电技术相比其他发电技术来说,发电效率较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最高,碳排放大,污染严重,可以认为是发电行业的劣技术,却成为市场上的主导技术,其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占全部设备容量的比例高达74.6%。燃煤汽轮机和内燃机发电等火电技术作为市场主导技术,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行投资。尽管我国已开始对不合格的小火电厂实施关停政策,但火电技术的专业化和高认知度使得原有的大型火电厂继续保持其主导技术的市场地位,先进的火电技术如超(超)临界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循环流化床(CFB)技术、大型热电联产技术和大型空冷技术等短期内应用较少。赵洁等对未来火电结构的预测也说明了这一点(表5)[12]。电厂作为投资大的项目,具有较长的寿命周期,改变已有的技术结构和技术系统需要高昂的成本,这会加剧碳锁定。
(来源:赵洁,赵锦阳.火电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研究的回顾和展望,2005)
2.2 汽车消费领域
根据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就会进入以住房、汽车为代表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消费时代[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神话,在2003年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以上,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尤其是私人汽车消费量迅速增加。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以截止2008年底的世界各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来看,我国汽车保有量虽不及日本和美国,但已超过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俄罗斯等众多国家[14]。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有所降低,而大排量乘用车的销量急剧上升。而一般情况下汽车排量越大耗油越多。据统计,近年来大排量汽车消费加剧,尽管受到燃油税的影响增速有所减慢,但增速仍处于领先地位,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
(数据来源:中经网产业数据库,http://ceidata.cei.gov.cn/)
另外,我国目前以汽油作为动力燃料的汽车占全部汽车的比重平均高达85%以上,燃油发动机技术尽管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但目前已被锁定为市场上的主导技术,燃油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人才的专业化趋势和汽车的品牌效应,尽管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更优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但国家对传统汽车实施的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补贴及以旧换新等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反而加深了对传统技术的锁定,再加上新能源技术成本高的原因,在短期内降低石油需求量,大幅度的减少运输行业的碳排量有很大难度。
2.3 建筑能耗领域
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消耗于建筑的建造与使用过程中[15]。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每年城镇新增大量新建建筑,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种家用电器使用量明显增加,再加上城乡居民对建筑室内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等原因使我国的建筑能耗保持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家用电器的使用等。据调查,我国城乡既有建筑面积达430多亿平方米,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不到5%,90%的新建筑为高耗能建筑。具体来讲,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36%,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kg/m2·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4倍。另外,我国有5亿平方米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为70~300kwh/m2·年,是住宅的10~20倍[16]。再加上近年来高能耗的豪华住宅大幅增长以及中央空调系统的大范围加装,都将造成建筑能耗的成倍增长。建筑用能的增加会加大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其对全国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率早在2000年已高达25%。
我国建筑能耗大,但节能工作开始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已有的建筑节能标准和指标仍处于初级水平,新标准的实施举步维艰,执行率不超过30%。另外,占能耗较大比例的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技术还不成熟,目前仍存在94%的建筑为高耗能建筑。
3 我国碳锁定的原因分析
不论是发电领域、汽车消费领域还是建筑能耗领域当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碳锁定,导致锁定的因素很多,技术系统的锁定是决定性因素,而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则充当催化剂,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我国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摆脱碳锁定的拦路虎。
3.1 技术锁定
从演化经济学角度来看,技术、经济系统具有正反馈机制,一旦为某种偶然事件所影响,它就会沿着固定的路径一直演化下去,即使出现更好的替代方案,既定的路径也很难发生改变,形成路径依赖[17]。就如我国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燃煤发电技术和燃油发动机技术,从目前来看并不是市场上的最优技术,但其一旦发展起来并投入应用,并持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会进入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进而逐步占领整个市场,并在短时间内保持其主导地位,阻碍其他更优的替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最终可能形成碳锁定。
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化石能源技术的自我强化效应是碳锁定产生的关键因素,同时一些辅助因素我们也不能忽略,比如:①与化石燃料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等,一旦投入,其使用年限均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期间不大能轻易废弃。我国在积极发展电力的过程中,想要避免传统燃煤技术发电的弊端,推广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超超临界、大型流化床等先进发电技术和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不仅存在新技术的高难度问题,还要建立新的基础设施来进行配套。②化石能源技术的发展接近成熟,目前来看收益大、风险小。而低碳的气候友好型技术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系数高,未来绩效不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潜在投资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③低碳技术变革会伴随大量成本支出,如先期开发和能力建设成本、运转和维护费用,高昂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了低碳技术的竞争力。另外,目前使用主导技术的大企业不乐意在获利的情况下进行大幅度的技术变革,甚至还会阻碍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④我国较弱的自主研发能力,决定了新技术需要大量进口,而新技术持有者为了获得垄断利润,往往抑制技术转移的发生,使低碳经济的发展缺少技术支撑。
3.2 制度锁定
制度体系由产权安排制度和资源配置制度共同决定。由于环境产品的公共性,其产权难以有效界定,形成环境无偿使用的习俗,进而带来了“公地悲剧”的结果。作为理性经纪人的企业,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不乐意对碳排放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再加上我国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在追求GDP增长的情形下,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寻租等方式“俘获”政府,甚至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尽管国家严格要求关停小型火电厂,但地方仍存在放开的现象。另外,在化石能源体系的支撑下,形成了石化、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产业,并由此衍生出汽车、船舶、机械、建筑行业的发展,这些依赖于高化石能源的产业发展形成了国家和地方的产业结构格局,人们对其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使得制度变迁举步维艰。对旧有制度的依赖和锁定效应反过来阻碍了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发展。火电厂的技术改革、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此。
同时,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机构对制度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政府机构和社会网络的链接会加强锁定效应。政府机构一旦建立会在长期内坚持最初形式,它支持的焦点是一个技术体系而非特定的公司。如今使用低碳技术来降低碳排放形势紧迫,但我国自进入工业化以来形成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单单依靠个别使用新能源的企业来改变是徒劳的。各种各样的煤炭协会、煤炭技术联盟、煤炭融资机构不乐意促进新能源的推广,除非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汽车消费领域也一样,国家为了促进汽车消费实施的优惠税政策和下乡补贴政策,再加上人们越豪华越好的传统消费观念和稳定的汽油保障体系,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地位远远落后。
可见,新技术推广的限制不在于技术演进速度远远高于政府机构的科学和技术,而在于机构、社会和制度变化是否允许它的传播。
4 我国碳锁定的解锁策略
虽然“碳锁定”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化国家根深蒂固,在我国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但从理论上来讲,“解锁”并非不可能。Unruh(2002)认为,有3种政策途径,能对现有的能源技术系统进行变革:(1)不改变现有系统,只处理排放,即末端治理(EOP)方法;(2)改造现有系统的部件或流程,而维持整体系统架构不变,即连续性方法;(3)替换掉整个技术系统,即断绝性方法。我国要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短期内不可能逃离“碳锁定”的束缚,而采取替换掉整个能源系统的断绝性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要达到解除碳锁定的目的,就要针对不同的领域,从技术-制度复合体的基本要素出发,选择采取末端治理方法或连续性方法来制定政策措施。
4.1 技术锁定的解锁策略
(1)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实现技术升级。
各行业有效促使产学研紧密结合,增强自主研发能力,降低低碳技术的不确定性风险,从而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政府部门通过为新技术提供更广泛的优惠措施和补贴政策,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尽可能使低碳技术的信息透明化。
对新技术做更全面的市场预测和大规模的专家研讨,是用户和产品、用户和用户之间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概率,是投资者深层次了解到低碳技术的潜在优势,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市场上新技术的传播。
(3)建立意识到行动的正反馈机制。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新闻媒体、报纸、网络等提高低碳技术的知名度,加深民众对新技术的认识,提高低碳意识,进而增加对低碳产品的消费,反过来刺激相关企业的技术变革,实现从高碳技术向低碳技术的转变。
(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
国外低碳技术发展较早,拥有不少先进的新技术。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最大程度的降低低碳技术的转移障碍,加快我国摆脱高碳发展模式的步伐。
4.2 制度锁定的解锁策略
制度在技术拓展过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而政府政策对于促进技术系统的变革是尤其关键的。在解除碳锁定的制度选择上,(1)充分利用缝隙市场。针对化石能源技术为市场主导技术的现状,着力使用缝隙市场来培育减碳技术的发展,争取在气候变化到达威胁点之前,实现技术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变。
(2)改革现存的政绩考核制度。单单以GDP的增长来评价政府工作人员政绩的考核制度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需要考虑国家和地方的战略综合效益,间接减少地方政府与技术锁定商之间的利益往来,变“被动”为“主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完善能源系统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企业使用最低限度的高耗能技术,加大低碳新技术的投入使用,细化新技术的标准和惯例,支持低碳技术联盟和行业协会的建立。
(4)鼓励采取创新性融资机制。针对新技术融资问题,国家应鼓励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获得来自公共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各种资金源,为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5)发挥制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对于知识密集型技术系统,政府应鼓励产品和过程的持续革新,使产业内企业联合共享市场网络和技术知识,防止锁定于劣技术现象的发生;而对于资源密集型技术系统,政府应鼓励竞争,让市场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5 结 语
在学者Unruh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碳锁定的基本内涵及其锁定来源,并结合我国的工业化发展现状,对发电、汽车消费及建筑节能领域目前所面临的锁定效应进行具体分析,明确了碳锁定会阻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这一事实。不过,对于我国的碳锁定现状,并不是无计可施,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理有效地政策措施。改变整个化石能源系统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可以考虑采取末端处理与改变系统组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的需要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实施。
总之,碳锁定并不可怕,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较大的技术系统变革的例子,如从运河到火车运输的转变,从固定电话到无线电话的转变等,可怕的是大幅度地延迟解锁行动。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已经有所凸显,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控制,所有的研究都将成为空谈。
摘要: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低碳目标面临许多挑战。本文从碳锁定的基本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发电领域、汽车消费领域及建筑能耗领域的碳锁定现状,然后基于技术-制度复合体的概念分析了碳锁定的原因,最后从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的视角提出了碳锁定的解锁策略。本研究对于解除和避免我国低碳发展中的高碳锁定,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锁定自己的责任 篇5
责任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态度。
我们很多事情都会出现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情形,特别是出了事情都想躲避责任,不愿承担,而成功了又都想争相抢功。这种情形如果长期存在只会导致组织涣散、士气低落、失去凝聚力,企业和员工不能同呼吸、共命运,不能很好的将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 结合起来,必将使一个企业或组织走向溃败。
责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意识,所以员工首先要树立起责任意识。进入公司开展工作,每一项工作任务都会有具体的要求,都会有明确的目标,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怕付出、怕冒风险、怕担责任,那么我们还能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提供什么结果。公司还靠什么来维持?显然,公司要靠结果来生存,结果要靠我们来提供。为了给公司提供好的结果,我们就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只有树立起了责任意识,我们就会有压力,就会有目标,我们就会把工作任务真正当回事,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完成,因为我们负有为公司创造价值提供结果的责任,因为我们不能白拿公司的钱!
其次,就是一定要将责任落实到人。树立起了责任意识,那么就要明确自己的责任,避免相互扯皮、互相推诿。就像文章所说“每个人的本性中,始终在重复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回避风险。因此,管理‘责任’这只猴子的第一法则,就是锁定责任:猴子原来在谁的身上,无论有什么变化,它都应该被锁定在原来责任人的身上”,这样才能防止猴子上蹿下跳,防止员工相互推卸责任。就像在海尔,大到机器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清楚标明事件的责任人与事件检查的监督人,都有详细的工作内容及考核标准如此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做到“奖有理、罚有据”,这样才能奖罚分明。一定要将工作程序细化到每一个人身上,工作责任落实到相应人身上,使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形成“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我想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了锁定责任,落实责任,进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让员工学会独立、主动的去做事。我们大多数员工由于没有主见,做事能力不强,凡事都要向上级询问,依赖于领导批示,这样做事既没有效率,也让领导很看不好你,更是一种怕负责任的工作态度,特别是我们这些刚步入公司的新员工。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形,因为很多人面对任务,特别是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害怕出错,怕担责任,也没有经验可循,流程可觅,这样就只能向上级“求助”。这种向上级领导“求助”,一来可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二来还可以推卸掉责任,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是许多员工习用的做法。这样,就让上级领导们掉进了被领导的“陷阱”里,变成了领导实质上替员工做事,替员工担责任,而员工只是机械化执行命令的局面。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就像文章所说管理者要为员工提供解决问题的战略方向与原则,为员工提供做事的流程,鼓励员工大胆主动做事,具体的解决方案要让他们自己想,这样才能取得双赢。
锁定月球南极 篇6
2020年重回月球,4年内实现永久定居
据报道,这一震撼人心的太空计划是NASA官员在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市第二届太空探险会议上首次透露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战略学会负责人约翰•罗格斯顿教授告诉记者:“这可不是你们父辈的‘阿波罗’(计划)。绝非将国旗插上月球然后留个脚印那么简单。”按照该计划,NASA将于2020年前后开始向月球小规模移民。在头4年内,月球基地由于受能源和其他供给的限制,只能接待宇航员为期一周的短期访问。随着条件成熟,接待时间将延长至6个月,直至接受永久居民。
NASA官员解释道,这项兴建月球基地的计划属于人类探索火星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NASA的计划中,拟建中的月球定居点将作为一个人类登陆火星之旅的中途站,不仅提供安全避难所,而且还提供足够的氢气、氧气以制造水,提供火箭燃料。此间媒体评价说,如果这个计划得以执行,则将是人类继1972年完成“阿波罗”登月壮举以来头一次“重回月球”。
基地选址“南极”,2008年探测器“趟路”
据悉,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计划中,宇航员的活动范围锁定在月球赤道附近的中央地区。与此不同的是,按照此次NASA的2020年计划,宇航员届时将很可能选择在月球南极定居。边是因为那里一天当中有3/4的时间能够享受到阳光的照射,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此外,科学家们认为那里拥有更丰富的氢气、冰等多种有价值的资源。
在宇航员登月之前,NASA将事先进行一系列的机器人探测试验。其中第一步,将是于2008年发射月球轨道探测器。届时,后者将拍摄大量高清晰度的月球地图,并且承担寻找最佳登月地点、液态水等资源的艰苦任务。为了实现登月计划,NASA计划运用两件法宝,“猪户座”登月探测器和与之配套的登月车。
欢迎国际合作,分摊开发费用
虽然目前NASA既未公布未来月球基地的概念图,也未宣传这项宏伟计划的经济预算。不过NASA欢迎世界其他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商业团体积极参与合作,以便共同分摊费用,并且提供包括动力系统、生活设施、月球表面旅行工具在内的相关配件。
NASA副局长沙纳•戴尔介绍说,他们目前已经会见了上百位航天专家、有潜力的国际合作伙伴和企业,与后者讨论了几乎一整年。月球探索小组长斯考特•赫热维茨说,月球极地站将按照科学依据建造,他说:“我们感到很兴奋,因为我们不了解月球极地的任何东西,就像我们不了解火星的情况一样。”
链接:
“未来月球居民”名单
锁定策略 篇7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锁定,非锁定,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10%。锁骨中段为力学最薄弱点,故最易发生骨折。锁骨中段骨折过去大多行保守治疗,但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保守治疗的效果比想象的要差[1]。钢板的力学性能优势明显,如坚强内固定、骨皮质加压固定、控制旋转、对抗短缩等,尤其是对于复杂骨折。钢板固定可以缩短愈合时间,避免锁骨短缩(文献报道锁骨短缩大于10%即可明显影响肩关节功能[2]),同时降低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率,改善肩关节功能[3]。重建钢板因通过塑形可满意贴服锁骨“S”外形,临床应用尤为广泛。重建钢板分为锁定重建钢板和非锁定普通重建钢板。两者孰优孰劣?锁骨中段骨折是否需要锁定模式固定?对此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复杂骨折,如楔形骨折、粉碎骨折等。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对同一种重建钢板分别采取锁定与非锁定模式治疗锁骨中段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并给予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所有患者。按照以下标准筛选病例以进行临床疗效比较:a)单纯闭合性锁骨中段骨折,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其他部位骨折。b)所用钢板均为同一种接骨板。c)按照AO/OTA锁骨中段骨折分型[1],骨折分为复杂骨折患者,包括B3型、C1型、C2型、C3型。d)随访时间在12个月以上。e)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最终共有116例符合研究标准,其中男74例,女42例;年龄21~51岁,平均35.3岁。术后随访13~46个月,平均27.8个月。分为锁定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非锁定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所有钢板均为3.5 mm直型重建接骨板系统,为动力加压孔结合锁定孔的联合孔设计,可行加压或中立位固定,锁定或非锁定固定。两组均不行骨折端加压,锁定组采用锁定模式固定,非锁定组采用非锁定模式固定。所有手术均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完成。所有病例均未行一期植骨。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全麻后,采取沿锁骨长轴横行切口。注意保护锁骨上神经,尽可能少的剥离骨膜。游离骨折块附骊的软组织尽量保留。复位不强求解剖,维持长度,控制旋转,纠正骨块翻转移位。如骨折粉碎无法维持复位,可用普通10号丝线环扎。所有重建钢板都经过塑形以保证贴服并置于锁骨上方。复位满意后,骨折端不经加压,锁定组直接经锁定孔用锁定螺钉固定,非锁定组经动力加压孔中立位用非锁定螺钉固定。保证断端两侧至少各3枚螺钉。
1.2.2 术后康复
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2周,然后开始钟摆样运动及主动肩关节运动范围训练。术后3个月内避免进行上肢体育锻炼,上肢负重不超过15 kg。规律随访至少12个月。
1.2.3 临床疗效评价及统计方法
对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内固定失效(包括螺钉拔出、钢板断裂)、Constant-Murley评分等[4]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骨折延迟愈合定义为骨折固定后超过6个月才发生愈合。骨折不愈合指骨折固定超过6个月,并连续动态观察3个月仍旧未愈合。Constant-Murley评分以最后一次随访结果为准。采用IBM SPSS 20.0进行独立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骨折部位、骨折分型等参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重建钢板组手术时间为91 min(62~105 min),非锁定重建钢板组手术时间为82 min(71~97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锁定与非锁定重建钢板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9周(10~36周)与12.7周(9~25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8.4%和9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重建钢板组有3例发生延迟愈合,与非锁定重建钢板组(0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1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分别在术后17个月、23个月发生钢板断裂,均在给予内固定取出、更换长的直型锁定钢板、取髂骨植骨术后完成愈合。非锁定重建钢板组有1例螺钉松动拔出,但骨折最终于术后5个月愈合。锁定重建钢板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为94.2分(88~96分),非锁定重建钢板组为93.3分(86~9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钢板差异对研究结果客观性的影响
文献中报道的比较锁定重建钢板和普通重建钢板用于锁骨中段骨折的基础生物力学和临床疗效差异性研究,大多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钢板[5,6,7,8,9]。然而不同钢板在外形、可塑性、生物力学强度等物理特性方面显然存在差异,故对最终的研究结果可能产生显著偏倚影响。本研究对同一种重建钢板在锁定和非锁定两种不同的模式下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消除了钢板差异对研究结果客观性的影响。
3.2 骨折类型、固定稳定性与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分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骨折愈合与骨折类型、固定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特定类型的骨折,需要特定的钢板及其功能来实现骨折固定的稳定性,然后才能完成愈合。根据OTA/AO锁骨中1/3骨折分类[1],A型为简单骨折(A1螺旋形,A2斜形,A3横形),B型为楔形骨折(B1螺旋楔形,B2屈曲应力楔形,B3粉碎楔形),C型为复杂骨折(C1螺旋形,C2多节段形,C3不规则粉碎型)。
A型、B1型、B2型的骨折类型简单,因骨折块数目少,可通过绝对稳定技术,完成各个骨折块之间的确切加压固定,最终形成直接愈合,几乎没有骨痂生长;如采用相对稳定技术,则造成骨折块之间较高的应变环境,不利于骨折愈合。因此宜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
B3型和所有C型的骨折类型复杂,因骨折块数目较多,无法实现各个骨折块之间的绝对稳定固定;同时骨折块数目多带来的结果是可以承受更高的应变环境,因为应变会分散在多个骨折块之间,每两个骨折块之间的应变会小于总体的应变坏境,刺激了骨痂的形成,实现了骨折的二期愈合。因此宜采用“长钢板,少螺钉,桥接固定”的原则,骨折区域应避免加压或者植入螺钉,以免锁骨短缩或阻碍骨痂的生长。本研究所有钢板的使用即符合这一原则。
3.3 锁定模式与非锁定模式的比较
支持锁定模式者通常认为B3和所有C型锁骨中段骨折的断端直接接触面积小、力学不稳定,锁定重建钢板提供的成角稳定性可以显著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作为内固定支架使用可减少骨膜剥离和骨膜下皮质骨缺血坏死,从而利于骨折愈合。支持非锁定模式者则认为此类骨折通常为二期愈合,需要持续外在应变环境刺激,锁定重建钢板固定太过坚强只提供低应变环境,不利于骨痂形成,而非锁定重建钢板则可提供较高的应变环境,适宜骨痂生长。
本组研究结果中,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锁定钢板组有3例发生延迟愈合,而非锁定组没有发生延迟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愈合者1例为老年男性,2例为青年女性,因畏惧疼痛、担心钢板断裂,没有进行及时、足量的功能锻炼,ConstantMurley评分在随访人群中处于较低水平。以上结果提示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新鲜锁骨中段复杂骨折可能导致延迟愈合,分析原因可能为锁定钢板的角稳定性固定对于细小的锁骨而言太过坚强,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女性患者、肢体活动不利者、对疼痛敏感者等,因功能锻炼不够,致使骨折端缺乏足够的应力刺激,延缓了骨痂的形成。
3.4 锁定和非锁定重建钢板的力学性能差异
锁定重建钢板通过钢板和螺钉之间的锁定机制,使得钢板和螺钉构成一个整体,提供角稳定性,减少应力集中,提高了骨-内置物的整体力学稳定性。理论上钢板可以不与骨膜接触,而仅作为内固定支架使用,可减少骨膜的手术剥离以及钢板对下方骨面的直接压迫,最大程度上保护血运,利于骨折愈合。
非锁定重建钢板固定的稳定性依赖于拧紧螺钉后钢板与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一般而言,重建钢板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弯曲强度和抗扭强度,要劣于普通的锁定加压钢板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等非重建钢板[8,10]。而塑形会导致其强度进一步减弱,故手术使用时应避免过度塑形。Will R等[11]的基础生物力学研究认为对于B3型、C型这类复杂锁骨中段骨折,锁定钢板的力学稳定性要优于非锁定钢板,锁定钢板通常能提供更好的抗旋性能、更多的刚度和更少的位移偏向,故而推荐使用锁定钢板。
本组研究结果中,锁定与非锁定重建钢板在内固定失效方面(断裂、松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文献报道[12,13,14,15,16]和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内固定失效,尤其是钢板断裂,通常继发于锁骨骨折不愈合之后;锁定模式下失效一般表现为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少见;非锁定模式下失效常表现为螺钉松动,其次是钢板疲劳断裂。综合以上结果表明,虽然非锁定固定模式的力学稳定性劣于锁定模式,但其提供的稳定性对于细小的锁骨已经足够,一旦骨折不愈合,即使是稳定性更强的锁定模式最终也会疲劳失效。故手术中应严格微创操作、保护血运,减少医源性骨不连的发生。
锁定策略 篇8
关键词:锁定髓内针,锁定钢板,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外科疾病, 在全身骨折发生率中可占4%~9%, 多为间接暴力损伤后导致, 因为肱骨比较特别的位置和结构, 往往导致预后不佳, 骨折后的肩关节常常遗留功能障碍, 为患者的日常活动带来巨大影响[1]。临床上肱骨近端骨折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对于没有移位或者移位角很小不影响功能恢复的患者大多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移位明显的患者临床常规手术治疗[2]。锁定髓内针、锁定钢板、肱骨头置换术等均为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案, 但是肱骨头置换术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要求比较高, 因此锁定髓内针和锁定钢板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3]。为了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 现将本院近年来进行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以便为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本院进行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130 例, 所有患者均经X射线片或者CT检查确定诊断。按照治疗方案分为锁定髓内针组与锁定钢板组。锁定髓内针组患者76 例, 男43 例, 女33 例; 年龄60~81 岁, 平均 (71.25±5.58) 岁;其中跌倒伤48 例, 车祸伤28 例;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4 例, 三部分骨折28 例, 四部分骨折14 例;病程2~7 d, 平均病程 (3.51±1.49) d。锁定钢板组患者54 例, 其中男31 例, 女23 例;年龄60~82 岁, 平均年龄 (71.64±5.77) 岁;其中跌倒伤29 例, 车祸伤25 例;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8 例, 三部分骨折19 例, 四部分骨折7 例;病程1~7 d, 平均病程 (3.40±1.52)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 年龄≥ 60 岁。 (2) 经过X线或者CT确定为肱骨近端闭合性骨折, Neer分型为二部分、三部分、四部分骨折。 (3) 无多段骨折, 而且检查确认未合并肩胛骨关节盂骨折。 (4) 肘关节功能正常。 (5) 非陈旧性骨折。 (6) 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实行切开内固定术。 (7) 患者的随访资料完整[4]。
1.3 排除标准 (1) 肱骨近端的开放性骨折。 (2) 骨折严重,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3) 肱骨头劈裂, 或者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或者肱骨头压缩超过2/5, 不适合行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术。 (4) 盂肱关节脱位。 (5) 患者肩部关节为陈旧性伤。 (6) 患者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7) 患者意识障碍, 不能配合[5]。
1.4 方法
1.4.1 锁定髓内针组 患者取仰卧位, 使用肱骨近端髓内针 (美国艾克曼医疗器械公司, 长200~280 mm, 直径为8.0 mm) 作为内固定物, 在肩峰前外侧取3 cm长度切口, 分离肌腱, 显露肱骨近端, 使用C臂透视下对骨折部分行闭合性复位, 确定肱骨大结节内侧, 大小结节间沟后1.5 cm处为开髓点, 将髓内针由此插入远端髓腔, 在C壁透视下确认髓内针位置正确后将远端螺钉锁定, 如果骨折端有缩短或者分离移位, 则提插或者敲打髓内针, 调整长度, 从而使其更好复位。确认无误后放置近端锁钉和尾帽, 重建三角肌, 逐层缝合, 手术结束。
1.4.2 锁定钢板组 同取仰卧位, 使用锁定钢板作为内固定物, 手术选择三角肌- 胸肌入路, 将三角肌与胸肌间隙充分暴露, 沿喙肱肌外缘游离筋膜并拉向内侧, 以便充分暴露术区。使用C臂透视对骨折部分进行复位后并且确认无误后以克氏针固定, 将钢板放置结节间沟外侧, 通常顶端放置于肱骨大结节间断下方5 mm左右处。再次使用X线探查复位情况, 满意后置入近端螺钉、远端螺钉。冲洗伤口, 放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手术结束。
术后两组患者均将患肢使前臂吊带悬挂保护, 2~3 d术区无感染, 引流液无异常即可拔出引流管, 进行患肢功能练习, 6 周后X线观察骨痂情况, 如果正常生长则取下吊带。术后18 周如无异常患侧肢体可进行持重练习。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情况。随访患者6 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主钉或者钢板松动、断裂;肩关节活动障碍或者疼痛;骨折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情况。6 个月后使用Neer肩关节评分法对患者恢复状况进行评分, 满分100 分, 分值越高则功能恢复越好。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 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比较采用检验, 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髓内针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钢板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6 个月后Neer评分比较 6 个月随访, 对患者进行Neer评分后比较发现, 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锁定髓内针组出现8 例并发症, 发生率为10.52%, 锁定钢板组出现6例并发症, 发生率为11.1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骨外科疾病, 老年人因为钙质流失, 骨质疏松骨小梁空洞而成为易患人群[6]。因为其结构复杂, 位置重要, 所以往往残留功能障碍, 预后不佳。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分类,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Neer分类和AO分类。Neer分类是Neer以Codman的四部分骨块分类方法为基础所建立, 它是同时考虑到骨折部位和数目的分类方法, 其依据是骨折的移位程度[7]。Neer分类方法中对于骨折移位的标准要求明确, 即移位>1 cm, 或者移位角>45° 才构成骨折移位, 不达此标准者不在Neer分类划分标准中, 因为这一标准时骨折部位是否稳定的界限, 未达到这一移位角度, 说明骨折部位之间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有能够维持骨折部位稳定的软组织附着, 移位骨折较轻, 被Neer定义为一部分骨折[8]。以此类推, 二部分骨折就是一主要骨块与其他三个部分有明显移位, 三部分骨折是两个主要骨块彼此之间有明显移位, 且与其他两块骨块也有明显移位。四部分骨折是四个主要骨块之间都有明显移位, 也就是说骨折使四块骨头彼此分离, 这种骨折会导致肱骨头完全游离, 并因此导致周遭血运贫乏, 是最严重的骨折分型[9]。老年患者随着骨骼中钙离子的流失, 骨质疏松比较严重, 肱骨大结节会出现空洞, 这样导致老年患者受到暴力后大结节和肱骨外科颈最容易发生损伤。针对后三种分类骨折, 临床常用髓内针、钢板内固定技术或者肱骨头置换术, 但是后者价格昂贵, 对于患者身体要求比较严格, 故而目前临床还是前两种切开内固定技术较为常见[10]。
锁定钢板是临床常用的肱骨骨折治疗装置, 当螺钉拧入以后, 钢板就会以所需要的角度固定骨折部位, 根据螺钉的固定的角度与位置调整钢板的方位和松紧程度, 从而起到改善骨折部位血液运行, 加快骨膜生长, 对患者具有提高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作用[11]。与传统的以骨与钢板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对骨骼加压的钢板进而起到固定的技术和材料相比较而言, 目前使用的技术更为成熟, 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增加良性预后的可能性更为有利[12]。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不需骨骼移植操作, 可以达到微创的要求。另外, 内固定钢板的支架为弹性固定, 这样在常规的载荷状态中, 骨折块间应力的适当刺激会促进骨痂形成, 从而起到加速恢复的作用[13]。但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切口较长, 手术中将肌腱牵拉加大了损伤桡神经的几率从而提高了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而且因为在手术中对骨折部位的肌肉和骨膜大面积剥离以放置钢板, 导致伤口延迟愈合的可能性增加[14]。
髓内针内固定技术一般适用于长骨骨折, 在骨髓中放置钢针, 以使断裂骨骼固定。通常选择的髓内针的外径与长骨内径相等, 这样能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保证骨折部分复位良好。在肱骨内固定中, 髓内针选择直型, 这样符合肱骨性状, 减少对骨质的破坏, 固定牢固, 避免旋转等活动对骨折部位带来的伤害[15]。对于老年患者, 髓内针固定作用比较好, 本身坚实, 术后外固定可以酌情减少使用时间, 甚至可以不用, 这样对患肢的早期锻炼提供了有利条件[16]。髓内针内固定时, 皮肤切口相对小, 骨膜剥离范围也相应减少, 损伤有限, 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加快恢复速度。但是髓内针内固定手术操作比较复杂, 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17]。目前临床上针对锁定型髓内针的使用适应证仍有一定程度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 肱骨近端骨折后, 因为髓内针是单一平面的固定, 所以对于三部分、四部分这样比较复杂情况的肱骨骨折髓内针作用有限, 再加之髓内针入针点的外侧骨皮质并不完整, 认为髓内针的固定效果有待考证[18]。
为了比较两种术式临床疗效的优缺点, 本科室进行了本次临床实验, 对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至本院进行肱骨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符合本次实验纳入标准的一共130 例, 按照术式分为锁定髓内针和锁定钢板两组, 对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时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 并且随着患者6 个月, 对两组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跟踪。结果发现, 锁定髓内针对患者损伤更小一些, 这从髓内针组患者的切口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锁定钢板组患者就能明确。对于老年患者来说, 术中出血量的多少很可能成为影响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 较大的出血量可能会导致患者术后身体疲乏, 眩晕等临床症状。因为术中损伤更小, 所以髓内针组患者手术时间短, 愈合时间快, 且两组患者各项比较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 其体质较弱, 身体基础疾病较多, 各个脏器功能可能存在各种问题,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患者是否能承受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 髓内针对患者影响更小, 更有利于身体的后续恢复, 针对体质较差的患者应该对此优先考虑[19]。
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6 个月随访, 观察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几率。功能恢复情况以Neer肩关节评分法为依据进行对比评价, Neer评分法将肩关节的功能分为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和关节活动范围4 项具体内容其中若干小项以进行评价。总计100 分, 分数越高代表肩关节功能越好。随访发现两组患者的分项得分和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这说明患者的恢复情况相当[20]。而对患者并发症跟踪随访发现, 锁定髓内针组共计发生8 例, 发生率为10.52%, 锁定钢板组共计发生6 例, 发生率为11.11%, 经过统计学计算这两组数据无差异, 而且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均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的发病率最高。这说明两种术式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并无显著差异。
欠压/过压锁定 篇9
所有输入源都存有一些噪声, 如果把它直接注进一个比较器, 可在过度跳点引发抖振毛刺, 使用正反馈而加上磁滞效应到电路上能静化跳动过程。该磁滞电压带, 若是大过最高可能的输入电压峰-峰变化, 会确保静洁的过渡过程, 其寛度应该根据最大预期的噪声及纹波而选定。涉及高输入电压模块的话, 必须小心不要超出那些电阻的额定功率或最高额定电压;一个可行的方法是使用一连串较细的电阻代替单个电阻以便分担功率及电压。
欠压锁定
随着输入电压上升, R1经齐纳管Z1注电到Q1之基极, 这样使Q1导通, 因而拉下该Gate In/PC引脚及把模块停止下来。
Q1保持导通直至该输入电压, 经过R3及R4分压后, 达到1.24V, 此1.24V为U1 (TLV431) 之参考电压。当这情况发生时, U1从Z1之阴极分流电流并把该点拉到约1V;这就相应拉低Q1之基极强使它截止并启动模块。R2防止Z1之漏电流作用而把Q1拉出截止区。当该Gate In/PC引脚走向高电压时, 反馈电阻 (R5) 拉高U1的参考电压, 因而在该电路上加进磁滞效应。当Gate In/PC为低时, D1令该反馈作用失效。C1作用为一个低通滤波器, 带宽20kHz, 把U1之参考去耦高频噪声。
过压锁定
沿用图1之欠压锁定电路相同的元件定标, 使电路可级联而不引起混乱。在输入电压上升过程中, 在Q3射极, Z2建立一个5.6 V源。电压低于锁定时, U2传导最小的阴极电流, 故此Q3是在截止状态。所以, Q3只传递极小且可忽略的电流到Q2基极而把Q2截断, 让Gate In/PC升高。当输入经由R6及R7分压的电压, 升至超出U2之参考电压时, U2会通过R12拉低Q3之基极, Q3从而导通, 电流经R6流进Q2之基极使之导通及拉低Gate In/PC, 因而把模块停止。R8耦合Q3之集极到U2之参考, 加进正反馈效应, 当Gate In/PC为高时, D2把该反馈截止下来。C2作用为一个低通滤波器, 带宽20kHz, 把U2的参考电压上的高频噪声去耦。
欠压/过压锁定
顾客锁定途径的改进研究 篇10
在市场上存在大量的顾客被锁定的现象。传统观点认为, 当顾客从一个供应商或者一个品牌转移到另一个供应商, 或者另一个品牌存在很高的转换成本时, 就面临锁定。
本文认为, 顾客锁定是指由于转移成本和关系收益的影响, 顾客对特定产品或厂商的依赖而不轻易改变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的现象。这些现象具有如下特征:首先, 从锁定途径来看, 企业不仅要关注顾客的转移成本, 更应该锁定状态给顾客带来的关系收益;其次, 从锁定的成因上看, 顾客之所以不愿意转移而保留与供应商的交易关系, 取决于转移成本与转移收益的比较;最后, 虽然企业与顾客保持锁定状态的原因各异, 但他们还是建立了相对长期的合作关系。传统定义把转移成本作为顾客锁定的唯一因素是片面的, 关系收益是锁定顾客的另一重要因素。
2 转移成本与顾客锁定
2.1 转移成本与顾客锁定
波特 (1980) 指出顾客转换成本是一次性成本, 是顾客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转向另一个提供者时所产生的一次性成本。克莱姆普尔 (Klemperer, 1987) 第一次指出了顾客转换成本的类型, 他认为, 在很多市场上顾客都会面临转换成本问题, 至少存在以下三种类型的转换成本: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s) 、学习成本 (learning costs) 和人工或合同成本 (arti-ficial or contractual cost) 。此后, 史马兰奇 (Schmalensee) 将心理成本因素加入顾客转换成本的研究中。综上所述, 转移成本是指顾客从现在厂商处购买商品转向从其他厂商购买商品时面临的一次性成本。这些成本的内容如下:
2.1.1 沉淀成本。
沉淀成本指在第一阶段交易活动中发生的不可回收的成本。对顾客来说, 沉淀成本具体表现为学习成本和专用性投资。
2.1.2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寻找新的交易者以及进行新交易所需付出的成本。它包括寻找新对象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与新交易对象打交道过程中的谈判成本;以及保证交易落实的种种费用。
2.1.3 转换的优惠折扣损失与合同。
转换的优惠折扣或合同所产生的转换成本主要是预期收益的损失或预期损失的发生。这种成本多是在厂商的主导下形成的。
2.1.4 心理成本。
心理成本是情感因素导致的成本感受。比如对未知产品的预期收益和损失, 对风险的态度、改变习惯与偏好的成本等。
2.2 锁定失败
2.2.1 竞争对手的反锁定
反锁定策略是竞争手段的一种, 在使用方法上同一般的锁定策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等, 当然作为竞争者要想反锁定, 这些都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好或更有特色, 在产品的价格上也要更低廉, 甚至是免费。
2.2.2 顾客避免锁定
作为顾客是有选择权的, 在购买产品之前, 顾客是处于主动的, 这样就完全有可能避免进入锁定的困境。
3 对传统顾客锁定途径的评价
3.1 传统顾客锁定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有失偏颇
周和荣和李海婴认为, 人的本性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的、个别的、而是复杂的、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关系的产物。目前, 学者们对人性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已经形成共识。
实际上, 顾客既具有“经济人”的特征也具有“社会人”的特征。只以单一人性来分析人的行为特征, 显然都有失偏颇。传统顾客锁定理论把顾客看成是单纯的“经济人”, 仅仅从提高顾客转移成本这一经济动机出发来锁定顾客是片面, 所以经常会出现顾客锁定失败的情况。
3.2 从线型锁定向网型锁定的转变
王琴认为, 如果一个顾客从厂商S所提供的产品中所获得的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而是同时受其他顾客的影响, 也就是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 这种锁定的关系称之为网型锁定。反之, 如果顾客彼此之间不存在外部性, 每个顾客之所以被锁定源于顾客自己的前期资产投入与后期资产之间存在互补性, 与使用同一产品的其他顾客没有关系, 这种锁定称为线型锁定。
线性锁定是以企业为出发点, 依靠提高单个顾客的转移成本和供应方的规模经济来锁定顾客, 是传统顾客锁定的途径;而网型锁定是从社会群体为出发点, 依靠提高顾客的关系收益和需求方的规模经济来锁定顾客, 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新的顾客锁定的途径。顾客在与特定企业的关系中可能付出成本和获取收益, 实际上, 顾客所获得的这种收益, 往往就是顾客愿意与特定企业构建某种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4 顾客锁定途径的改进
4.1 关系收益与顾客锁定
Gwinner在1998年指出关系利益是指“在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过程中, 除去和超越核心利益之外, 带给顾客的其它利益”。Szymanski和Henard在2001年经过研究认为, 如果顾客从某种关系中获得了更多他们所期望的收益, 那么他们在交易过程中的不安和焦虑就会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的顾客信任和承诺。
根据Berry在1995年的研究结果:顾客在与企业的关系中可以获得以下三种主要类型的收益: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结构收益, 三者的具体内容如下:
4.1.1 经济收益是指顾客购买某个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节省货币、获得额外提供的特别产品或是因为忠诚而获得产品或服务方面的奖励;4.1.2社会收益是指顾客为供应商所识别, 并被视为重要顾客而获得优待与享受友好服务等;4.1.3结构收益是关系营销的最高形式, 在这个层次上顾客已经面临着很高的转换成本。综上所述, 当关系营销人员能够为顾客提供他们在其他地方难以获得或是非常昂贵的“附加值”收益时, 那么企业就为保持和强化顾客关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4.2 改进后的顾客锁定模型
本文引入了关系收益这个维度, 建立了包括转移成本和关系收益两个维度的顾客锁定模型, 为企业长期锁定顾客提供了新的参考角度。关系收益中的经济收益包括了传统理论中的转移成本, 而社会利益和结构利益是对原来顾客锁定途径的补充和完善。当然, 影响顾客锁定的因素还有很多, 要达到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更加长久的留住顾客, 顾客锁定的模型还需要继续拓展和深化。
摘要:顾客锁定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以往的研究把顾客看成是单纯的“经济人”, 忽视了顾客的社会性, 单纯靠提高顾客的转移成本来锁定顾客, 经常出现锁定失败的情况。从复杂人性假设出发, 提出了以转移成本和关系收益为框架的顾客锁定模型, 对顾客锁定途径进行了改进, 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和锁定的稳定性。
关键词:顾客锁定,转移成本,关系收益
参考文献
[1]王永贵, 张炜.关系活动、关系质量和关系收益——基于顾客视角的实证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 2006, 3:3.
[2]王琴.顾客锁定理论与策略研究, 干春晖:中国产业经济评论 (第一辑)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3]宁昌会.浅谈关系营销中的顾客锁定机制[J].商业时代, 2004, 12:13-14.
“死人说话”锁定真相 篇11
专案组初步推测这是一起绑架杀人恶性案件,可是让刑警疑惑的是:现场勘查案发地段,不仅没有尸体拖动的痕迹,而且被绑的死者也无挣扎迹象。法医出具的尸检报告又显示:未检测到死者生前服用过昏迷类药物的成分。刑警由此推断:史莉生前有可能是自主来到事发地点,被捆绑也是自愿的行为。可是,生意兴旺、生活幸福、家庭和睦的史莉,怎么会做出自主被绑、甘愿受死的选择呢?
三月的苏州,春寒料峭,史莉的尸体虽然置身野外,但没有受到气温和外力的破坏。明察秋毫的刑警很快从史莉的尸体上发现了端倪:死者瞪大的眼珠、扭曲的面部表情,无不呈现出即将面对死亡的愤怒、恐惧和后悔!这说明史莉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却又是身不由己时被人宰割的!法医随后对尸体进行解剖,发现史莉眼球外凸,眼睑肌肉充血,呈“怒眼圆睁”状!而史莉的面部肌肉也定格在绷紧、收缩状态……史莉最后的表情,给刑警留下一个明确的信息:凶手是死者信得过的熟人,死到临头才知上当受骗!
史莉案发时30岁,苏州市吴江区人,生前在吴中区经营一家名牌服装专卖店。失踪之前,她正与男友张罗着五一结婚的事。刑警对她的基本情况和社会关系进行摸查,均未发现有价值的破案线索,而她名下的一辆价值60万元的白色沃尔沃轿车却不知去向。
随后,刑警对史莉的轿车行踪展开调查,发现这辆轿车从3月1日之后一直都由两名男子驾驶。沈伟军对驾车男子进行辨认,其中一个男子正是史莉的堂姐夫周晓刚!3月6日,办案刑警在苏州工业园区,将有重大作案嫌疑的周晓刚抓获归案。
周晓刚是史莉的堂姐夫,平时关系也不错。他为何要残忍地将史莉杀害呢?这一切要从借钱说起——
周晓刚时年37岁,妻子叫史晓君,是史莉的堂姐。史莉当初在苏州做服装生意时,堂姐曾经帮了不少忙,史莉和堂姐一家的关系非常不错。2010年,周晓刚在苏州开了一家茶叶店,生意很快有了起色。后来,周晓刚沉迷于赌博,而且越赌越大、越输越多,茶叶店的生意一落千丈。2011年底,周晓刚只好将茶叶低价贱卖,将店铺转让还债。那之后,他又去朋友经营的一家电子厂做业务。生活刚有转机,周晓刚却没有吸取教训,依然沉迷于赌博,先后欠下30万元高利贷。
据史莉的男友沈伟军事后向警方叙述:在此之前,堂姐史晓君提出过借钱的事,当时史莉正好进了一批服装,资金周转不过来,说过几天再回复。当时,沈伟军也知道堂姐夫借高利贷赌博,还说这样的无底洞谁也填不满,劝史莉不要借。
男友的建议也提醒了史莉,她不由得左右为难:“当初堂姐对我还是不错的,只是现在资金都押在货上……”几天后,史莉打电话将实情告诉了堂姐,虽然史晓君表示理解,但史莉一直觉得过意不去。
2012年2月24日,春节刚过。史莉正在店里忙碌,堂姐夫周晓刚突然找上门来,面露难色地说:“小莉,我将追债的人打伤了,你能不能借一笔钱给我,让我跑出去躲一躲……”史莉闻讯后吓出一身冷汗,想征求堂姐的意见。周晓刚阻止道:“你姐不好意思再向你开口,才让我直接来借。万一我被公安抓进去了,你姐怎么过?你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史莉事后对男友说,周晓刚的这句话像一根针,直接扎到她的心尖上。她上次拒绝堂姐借钱,心里一直过意不去。如果再拒绝姐夫,她更拉不下面子,担心以后没脸面再见堂姐。于是,她答应想想办法。
当周晓刚再次联系史莉时,她接受了男友的建议,使了个缓兵之计。她对姐夫说:“一时三刻筹不到30万,唯一办法就是卖掉沃尔沃轿车,如果能半价出售的话,就可以借钱给你。”
周晓刚一听喜出望外,除了感激之外,又反复叮嘱史莉:“你姐胆小,我怕她担心,你千万别告诉她!”史莉根本没有想到,正是她的这一丝“善念”,居然把自己送上不归之路。
几天后,周晓刚又打来电话,问史莉筹到钱没有。史莉支支吾吾说“车不好卖”。原来,就在史莉准备卖车时,男友提醒她说:“周晓刚就是想骗你的钱,如果他真打了人犯了事,你借钱帮他‘跑路’,那也是犯罪行为。”史莉听男友这么一说,就不卖车了。
周晓刚得知史莉还没有卖车,急得不行,反复恳求史莉想想办法、帮他渡过难关。史莉只好如实说出自己的难处:既想卖车帮助周晓刚,又担心自己好心帮了他,最后又受到牵连,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2012年2月29日上午,周晓刚的电话又来了,他语气急促地对史莉说:“公安局正在追查我,如果你帮我还了高利贷的债,人家也许就不追究了。”
见史莉依然担心自己受牵连而犹豫不决,周晓刚情急之下提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建议”:“如果你怕受到牵挂,那就制造一个被我抢劫的假象。由我将你的车‘抢’走,你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了!”
史莉听他这么一说,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所以,她没来得及跟男友商量,就答应配合周晓刚“抢”车。
当天下午,史莉独自开车外出,按照周晓刚导演的计划“演戏”。史莉做梦也没想到,堂姐夫已经成了一个恶魔,他正在酝酿着一场罪行——
原来,在春节前后那段时间里,周晓刚家里天天有债主追债。妻子也无法忍受,帮他找好几个亲戚借钱,都被回绝了,最后一气之下跑回了娘家。
就在这一天,债主带一帮人上门讨债,对方打了他一顿不说,还限定了还款日期,声称有“黑社会”背景,不还钱就索命!周晓刚急得焦头烂额,于是又想到了开着豪车的史莉,本想编造一个自己被公安局追查的理由,向史莉借钱救急,没想到弄巧成拙,反而吓着史莉了。周晓刚对史莉的心理活动摸得一清二楚,于是顺水推舟,将“借钱”改为“假抢劫”,解除了史莉的心理负担。他还向史莉承诺:“我们是亲戚,我不会害你的,这次‘抢’了你的车,将来要么还车要么还钱,一定不让你吃亏!”
nlc202309031211
果然不出周晓刚所料,史莉竟然同意被他“假抢劫”。周晓刚却置办了作案工具,做好了真抢的准备!
案发那天下午,周晓刚让史莉开车来到苏州高新区的一处荒僻地。两人见面后,有说有笑了一会儿。周晓刚随后拿出绳子和胶带,像导演一样比划着设计场景。史莉竟然鬼使神差一般,任由姐夫把自己五花大绑起来,嘴也被姐夫用胶带封上了……
据周晓刚归案后交代:他绑好史莉后,本想按事先说好的那样,直接把史莉丢在荒地里,由她自己去求生,自己则开着史莉的车“跑路”,做个抢劫假象。可是,当他转身上车、准备开车离去的那一刻,只见史莉的头在不停地摇动,仿佛在用眼神示意他:“放开我!”周晓刚转念一想:如果史莉活着,她必定为车被抢的事报警,也必定扛不住警察的讯问而说出实情,最终还是会将他交代出来!想到这里,周晓刚将心一横:要想毫无牵绊地达到卖车还债的目的,干脆假戏真做,让史莉永远消失!
周晓刚下车后,径直走到史莉面前,掏出事先随身携带的匕首,凶相毕露。史莉见到明晃晃的刀光,惊恐万状、瞪大了眼睛!因身体被绑而无法动弹,史莉只能用眼神、用面部表情、用摇头的方式,示意周晓刚不要这样做、不能这样做、不该这样做!可是,周晓刚已经失去了理智,他用匕首猛地向史莉的心脏刺去……
可怜的史莉只能像一只受宰的羔羊,任由周晓刚宰杀!那一刻,史莉将心中的愤懑、暴怒,通过“死不瞑目”的眼神、死有不甘的面部表情表露无遗,从而为刑警和法医留下了蛛丝马迹!
周晓刚将史莉杀害后,将其埋在路边的干涸水塘里。随后,周晓刚驾车离开现场,让一个懂车的朋友将车卖掉还债。没想到只有短短几天时间,史莉的尸体就被发现,警方也很快将他抓获。
周晓刚到案后,开始万般抵赖,企图掩盖自己的罪行,辩称:史莉生前已将车给他,委托他帮忙变卖,他对史莉的死一无所知。在史莉男友、堂姐的质证面前,周晓刚的谎言被戳穿,但他以为死人不会说话,想靠一面之词减轻罪责,狡辩史莉是主动求死,他不过是帮助史莉完成轻生的意愿,没有杀人的故意!
周晓刚百密一疏,他忽视了苏州当时气温较低,冰冷的泥土为史莉的尸体起到了“冷藏”效果,加之发现及时,尸体得以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于是,办案刑警通过视频让“死人说话”,将史莉死后的面部表情、眼球状态,分别展现给周晓刚看。刑警结合视频、图片、法医报告反驳周晓刚:史莉如想自杀,何故被绑封口?一个手脚被绑的人,如何在胸口捅刀?假如周晓刚只是协助,史莉最后的表情、眼神为何如此愤怒!
面对史莉致死不合的双眼,周晓刚仿佛听到了史莉在“说”:“人在做,天在看,害死我的人就是你!”周晓刚自知这些事实无可辩驳,这才如实供述了罪行。
2013年8月10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做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决周晓刚死刑,周晓刚不服上诉。2014年6月,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二审判决:一审认定事实清楚,定罪准确,运用法律适当,量刑适度,维持原判!
史莉也许至死都不明白:堂姐夫何以下此毒手?其实,她并没有意识到:生活中亲友有难,很多人碍于情面,置法理于不顾,结果为虎作伥,酿成大错。这起惨案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对亲情的眷顾也要在法律的范围内,才能施以援手。一切企图规避法律的自作聪明之举,都是飞蛾扑火、自我毁灭!
(摘自《山海经·打拼》)
锁定海外科技场馆的课题专访 篇12
●定位决定了效能的最大化
扎克伯格夫妇在给女儿的信中,这样预言未来教育的四大趋势:1个性化、定制化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和目标,找合适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2突破时空限制。不受生活地点的束缚,不受同龄人学习进度的束缚,这点当然要通过互联网实现。3学习将成为一种探索。学习将不再是记忆前人的经验、知识,而是掌握可实践的技能,甚至探索前所未有的领域。4教师将不再是一种全职职业。它将不受年龄、职称、学历的限制,只要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很牛,就可以在这个领域灵活性地教学生。
扎克伯格这位教育外行,指出了教育变革的必由之路和必经之痛。
结合本文主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一句话非常流行:科技场馆与博物场馆、运动场馆一起曾长期被指代校外活动场所,几乎成了课外活动实践的特指。直到近些年,科技场馆才逐渐走进了课堂,成了学科文化的有机延伸,成为科教的最有力支撑。
尽管社会科技场馆,尤其是专业(专题)场馆越来越完善,尽管国内科技场馆越来越贴近教育,尽管昔日高高在上的博物馆也渐渐向科技场馆功能靠拢,但我们不得不说,海外的科技场馆,无论是设计初心还是规划布局,及至利用形式的多样性,都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有不少职能、功能和动能的发挥值得境内同行了解、借鉴和效仿。
科技馆在世界上更多地被直接定义为“科学与技术中心”,是本世纪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的新型科技博物馆,它反映着社会教育的新潮流。科技馆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自然史博物馆阶段、科学与工业博物馆阶段、专业博物馆阶段、科学与技术中心阶段,国际上按功能把科技馆分为研究型、收藏型、公开陈列型和教育普及型。我国现有400多座科技馆中绝大多数定位于教育普及型,并具有多功能、综合性的特点。尽管科技馆系由博物馆演化而来,但在国内,它们似乎更强调或凸显传统博物馆“收藏、研究和教育”这三大职能中的教育属性:在内容上,不会以描述历史和传统的历史性收藏为主,而以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原理、应用和发展为主,所有展示只为一个目的——讲述科学技术的真相;在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只能看不能摸”的静态陈列参观方式,根据科技教育的特点,设计成“观众动手操作”型的博物馆,鼓励观众自己探索;在观众对象上,不以专业工作者带动一般观众为主,那属于高雅文化活动,而是面向整体人类,尤其是青少年为主,属于大众文化教育活动。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至少在科技场馆的功能定位方面,海外场馆早已把展览、演示同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展览教育、实验教育、培训教育、科学讲座、学术交流及科技交流等为一体,以展览教育为最基本形式和核心的、适应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新型教育基地。其教育特点更精准地描述为:反映科学原理和应用,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相结合,鼓励观众亲自体验、深度参与,更注重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培养。
以我们的合作伙伴单位美国密歇根州法明顿希尔斯自然中心(The Farmington Hills Nature Center)为例,2015年,中心成功举办了“STEM领导力体验训练营”。该教育项目旨在在自然情境下为孩子们提供STEM技能的整合性学习机会,对孩子们未来建立可持续的系统、产品以及解决相关环境类等问题大有裨益。而近日,该中心又发布2016年STEM项目计划,它主要面向该区13~17岁的青少年,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学习、实地考察、现场参观等多种活动学习STEM技能。除了与2015年相同的项目课程之外,又增设了其他新的学习课程和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第一周(8月15—19日)或第二周(8月22—26日)课程,也可以两周都参加。其中,第一周主题是“可选择的能源”(Alternative Energy)。孩子们将完成一项工程设计挑战,即设计和测试风力涡轮机(Wind Turbine)。第二周主题是“能源的效率”(Energy Efficiency)。孩子们将完成另一项工程设计挑战,即设计和测试生态住宅。
在真实世界中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因此,Heritage Park是为了教授STEM课程而精心设计的学习场所,它将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自然探索和工程设计挑战整合到一起,专门设计一系列动手和探索活动,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形成STEM概念。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尝试自己的想法、解释周围的世界,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激情;也可以通过在类真实的相关情境中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去解决各种问题,如显微镜、电表、i Pads、GPS定位装置、试管等。这些活动,能培养孩子们的能源意识和对能源使用效率的清晰认识和理解,提升孩子们在调查和展示能源内容、设计和测试解决方案等方面的领导力。同时,该项目还鼓励学校充分调动社区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参与名叫“家庭能源之夜”(Family Energy Nights)的项目。他们通过一系列丰富的能源相关活动,能学习主要的节能方法、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将其运用到家庭节省开支、降低能源消耗等日常活动中。(该项目详情见www.sustainablefh.com)
●布局适切着需求的多样性
从总体布局上看,科技馆大都由四大区域构成。
1.科普展教区
科普展教区是科技馆最重要、最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固定的常设展览和动态的新设展览,采用动态演示和静态陈列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声、光、电、激光、计算机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向参观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展示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涉及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展厅空间展示科技内容;虽然同一科学原理没有差别,但展示同一原理的展品力求丰富多彩,富有特色;有的还与展示当地优势资源、主导产业、名牌企业结合起来,强化当地人民的支持和喜好,因而更富有生命力。展教区内容大致可分为六个方面:1演示基础科学原理和规律,如数、理、化、天、地、生、电、力、风、声、光等。2介绍应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如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气象、环境保护等。3介绍现代科学知识,特别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如卫星与航天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缩短人们与科技的距离。4结合科技经济发展的实际,展示本地区优势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如石油化工、能源交通、海洋资源、矿产开发等。5展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6展示和宣传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以及他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
2.科普活动区
科普活动区用于组织公众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科技活动,以提高科技兴趣和参与意识,以及科学技术创造能力。现阶段国内的常见模式主要是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例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培养他们的科技兴趣和动手能力;制作和播映科技影像,向观众宣传一些难以展览的科学原理,进一步拓展科普宣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强调亲身感受现代高新科技发展的设计理念之外,国际上已经较多地倾向于“分形学”(Fractal,原意是不规则、支离破碎等,现在常用来描述混沌和非线性系统和分维状态)展区的布展,通过典型的自然现象和可操作的艺术画面,向人们介绍这一前沿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应用,通俗易懂,让人豁然开朗、遐想万千。
3.科技教育区
科技教育区用于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和学术交流,主要内容包括:1举办科普讲座和报告。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科技培训,提高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开展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举办高科技讲座和学术报告,增进科技界与国内外的交往与合作,扩大本地区的影响,促进学术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2设立科技实验室,为青少年提供进行科技实验的场所;开设电脑教室,与国际互联网连接,使观众能够亲自上机操作,学习使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工具。
4.服务工作区
服务工作区用于为观众提供各种服务,以及工作人员办公和从事其他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制作和维修各类展品;编辑发行各类科普书籍和资料;收集、整理科技书刊、科普资料,并对公众提供借阅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咨询;为前来参加科技活动的科技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休息和就餐服务;为科技馆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场所。
事实上,在开门办馆的思想指导下,科技场馆的布局辐射,完全有可能与青少年志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更多的交集。以美国中小学暑假为例,通常暑假从五月底一直延续到八月份,如何打发孩子的时间是个大问题。美国孩子的暑假作业设计,在坚持“重要的是玩得开心”这个基本属性的同时,巧妙地把“更重要的是玩得有趣”“最重要的是玩出思想”作为阶梯达成目标的追求。而这其中有不少内容都会诱导(而不是组织)学生利用社会科技场馆来加以完成。我们归纳了小学布置的35项作业中,可能与科技场馆产生交集的项目:列出暑假你做过的最有趣的十件事,可包括插图(含照片、绘画等);看看天上的云彩,根据云的形状编个故事;画出你在最喜欢的地方学习的场景;用五个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描述你最喜欢的事物;等等。
不少地方学校的暑期作业,其实是公共场馆牵头设计的,学校只是起了配合的作用,当地媒体也给予了宣传支持。这种社区支持,真正符合“培养一个小孩需要整个村庄”(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一说。这些作业的内容都很有趣,不参加的没有惩罚,参加可参与抽奖(奖品由一些赞助商家提供)。有一些作业带有亲子活动性质,这能看到学校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引导。
●服务偏重于研究的学术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制定了《科技馆的建设标准》,其中提到,“科学技术博物馆或科学中心的主要目的是:表明科学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激发人们对科学和教育的关注,促使更多人对科学和教育的关注,促使更多人对科学、工业和研究产生兴趣;展示用于生产和人类福利的科学技术;增强青年一代的创造才能;向不同年龄和文化水平的市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在我们组织的相关沙龙上,各界科技场馆的专家一致认为,科技馆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主要表现为“公有”“公用”,不以营利为目的。“公有”是由科技馆的性质决定的,主要体现为由政府兴办,以政府投入为主。“公用”也可称为“公享”,是由科技馆的任务和服务对象决定的,主要体现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展览、培训、实验等活动,满足广大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并使公众得到精神享受,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对科技馆办馆目的的界定。由于公益事业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具有一定福利性的事业,它必须使绝大多数的公众能够充分享受到该项事业所提供的服务。
考察科技馆的作用发挥情况,除了考察其社会效益(如促使公众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倡导建立健康的精神文明等)以外,其自身的学术交流特质也不容小觑,因为不少科技场馆本身就是国家科技教育的窗口,也是国家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象和主要标志之一。以中国科技馆为例,自筹建之日起,就在国内外举办了大量巡回展览,如“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在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和香港展出,“新的技术革命信息展览”“声光科普知识展览”“南极科学考察展览”等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近百个市县巡回展览等;而在国际范围内,围绕科技场馆形成的专业学术体验活动,乃至专业学术研讨氛围,正成为科技场馆区别于一般公共服务设施的鲜活特色。
我们参与的2015数据可视化项目的主题(“当手绘遇上数据”)就很有代表性。2015年“信息之美”奖揭晓,作品《亲爱的数据(dear data)》用手绘的方式呈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可视化,获得了数据可视化项目金奖。来自纽约的Giorgia和来自伦敦的Stefanie共同完成了这项耗时1年的项目。她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对方了解自己:每周用数据记录个人行为并进行可视化呈现,手绘到一张明信片上寄给对方。两人记录并展示了49周各自的生活行为数据,让观众近乎直观地了解到手绘与生活会和数据可视化发生怎样的碰撞。以如下四张明信片为例。
(1)A week of clocks。两位作者在第一周选择记录下每天看时间的频率、理由、方式,这也许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是第一周,作者思索了很多视觉模型,也浪费了大量的明信片,但是最后决定使用数据创作一些字母表,组成一周时间的摩斯电码(MorseCode)。他们认为这是编制数据很好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Dear Data”有关,且与Stefanie的明信片保持一致的颜色。作者说,在收集数据时,意识到我们看时钟的次数是如此频繁,而基于某种目的(如我们真正需要知道时间)看时钟的次数是如此之少。
(2)手机沉迷(phone addiction)。每个圈圈代表了一个Giorgia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的地点或情境。Giorgia用不同的符号分别代表了走路时、工作时、等待时、便便时、在沙发上、在床上等的情境。圈外侧的符号表示与旁人一起沉迷手机(圈外侧不同数量的点则表示有多少个旁人)、使用别人的手机、将手机屏幕朝下不看手机、不便分类的情境(应该是Giorgia的小秘密)、误以为手机在响等。由左向右,圈的直径逐渐减小,表示不同地点使用手机的频率也依次下降。Stefanie介绍,从左至右按照周一到周日的顺序用彩色折线表示她拿起手机做的事情,如工作、看地图、发信息、听音乐等。最后她惊奇地发现,用i Phone打电话的次数仅有可怜的4次。看到这么多数据后,她关心的是在“我”看手机和用手机做的事情之间是否有关联,希望通过绘图把这些关联表现出来。
(3)城市印象(A week of our cities)。作者这样行事:在不看任何地图的情况下,开始画城市的示意图,像跟陌生人描述一样,设置地理标记。这些精神地图应包括五个元素:1路线:人沿该城市移动的路线;2边:边界和中断的连续性;3区:具有共同特征的地区;4节点:方向,如正方形和路口的战略重点;5地标:方向指示的外标外,通常是一个在城市景观中很容易识别的物理对象。在这五个要素中,路线特别重要,因为它构成了城市的流动性。
(4)道歉(apologies)。明信片正面图的左边是Giorgia的道歉,右边是她接受他人的道歉。每一个“J”符号都代表一次道歉,她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了道歉原因;每个树干代表不同的道歉对象,从上到下依次为男朋友、朋友、合作伙伴或客户、Stefanie和陌生人;每个树枝代表道歉的方式,从中心到远端依次为当面道歉、通过电话或Skype、通过短信或E-mail;不同长短的“J”符号代表道歉的必要性,符号越长说明事态越严重;“J”符号的变形代表使用不同的语言来道歉;J符号上方加点代表意外撞到陌生人的随口道歉(因为她正在i Phone上追踪自己的道歉)。
●开源兼顾了学研的紧密度
在全国科技馆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中,中美科普连线报告会备受关注。来自美国、日本的科技馆专家们以远程连线和现场报告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为国内科技馆界代表们讲述了国外科技馆的最新理念和模式。会间播放了一段视频:一位外科医生正在给一位病人做心脏手术。手术刀切开病人的胸部,最后能看到心脏的跳动……美国新泽西自由科技馆副馆长库克博士说,“这样的视频实况直播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新泽西自由科技馆是1993年开馆的,“开馆以后,我们学生理工科的成绩上升了很多。”因此,该科技馆的很多展项与当地学校的课程相结合。这些校外课堂项目,会让学生定期过来,每次学习3天到一个星期,学习内容有物理、环境保护等。“考虑到安全因素,我们会限制进入科技馆的人数,一般每10名学生需要1名老师陪同。”高学段学生可以穿着防护装置进入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天然气与电力的原理、牛眼的解剖、火山原理等;3~5岁的儿童也有接触动物、植物的实验室,如拿着放大镜研究昆虫。
该馆幼儿教育课程部主任罗萨卡·特拉现场与大家分享了自由馆在视频教学项目中的创新型应用的经验。据她介绍,其实这些设备并不复杂,简单的台式电脑和摄像头都能做到。关键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作为科技馆,它的任务之一是引导中小学教师通过各种活动,与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交流,提高自身水平。新泽西自由科技馆里的很多馆员都具备专业知识,如生物学、化学、宇宙学、神经学等,“他们通过职业转型来到科技馆,不仅能向观众提供专业指导,还能给中小学教师提供帮助。”同时,科技馆也会派出员工到学校进行辅助教学。
据日本科学未来馆常务副馆长中岛义夫在研讨会现场介绍,日本科学未来馆秉承“让每一个人都来展望未来,共同构筑智慧生存机会”的理念,提出了“了解科学,世界会因此而改变”的口号,充分利用科学界的人才、企业界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参与管理和推广科技馆的理念。中岛义夫提到,馆内所有的高精尖仪器,都可以让孩子亲手触摸,还能做各种实验,目的是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孩子们经常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先进的仿人行走机器人的表演,“这个过程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中岛义夫说,研制机器人的研究所,将机器人最后的研究过程直接搬入科技馆,向公众展示机器人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