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锁定接骨板

2024-10-12

经皮锁定接骨板(精选8篇)

经皮锁定接骨板 篇1

胫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 约占下肢骨折的1%及胫骨骨折的7%~10%[1], 多为高能量损伤。临床上所见胫骨远端骨折常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 可引起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或者关节面压缩, 治疗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随着以生物学固定为基础的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的兴起, 其逐渐运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该科自2011年6月—2013年10月行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 术后恢复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以胫骨远端骨折为主要诊断收治该科的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18例;年龄在18~72岁, 平均46.7岁。其中交通伤28例, 高处坠落伤16例, 砸伤13例, 其他原因致伤3例。闭合性骨折48例, 开放性骨折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患侧胫腓骨正侧位片, 27例行胫腓骨远端64排螺旋CT横扫。根据AO分类系统对胫腓骨远端骨折的分型[2]:A1型16例, A2型8例, A3型10例, B1型6例, B2型10例, B3型7例, C1型3例。合并同侧腓骨骨折26例, 其中下段15例, 中上段11例。伤后就诊时间为30min~4 d不等。开放性骨折采取彻底清创缝合后, 使之变成闭合性骨折, 行持续跟骨骨牵引或者小腿石膏托临时固定促进消肿, 患肢抬高加患处冰敷。术前可采用消肿脱水药物等对症治疗。待患处皮肤满足手术皮肤条件的要求后, 择期行MIPPO联合LCP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常规仰卧位, 患侧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充气止血, 消毒铺巾。C臂机下先使用手法复位, 尽量恢复下肢长度、力线以及纠正旋转畸形。若复位不理想, 可行有限切开复位钳复位。合并有腓骨骨折的, 先行腓骨骨折管型钢板或者重建接骨板内固定。于内踝稍上方作一长约3.0~4.0 cm的弧形切口作为钢板的插入口, 逐层切开分离至骨膜外。在骨膜剥离器剥离深筋膜与骨膜外之间的软组织隧道, 向插入与骨折类型匹配、长度合适的胫骨内侧锁定加压钢板。C臂下透视, 若见钢板位置及骨折复位满意后, 经定位装置, 在皮肤做若干小切口, 于骨折两端拧入3枚自攻型锁定加压螺钉。再次透视见骨折复位及钢板螺钉位置满意后, 冲洗并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未使用引流管。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 以利于消肿, 术后预防性使用3 d抗生素, 必要时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切口按时换药。术后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外固定。术后两周拆线。定期行X线检查, 1个月后根据骨痂生长情况进行扶拐逐步负重行走。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秩和检验, 给予有效性分析, 对骨折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60例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8~16月, 平均12.3月。术后有2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Ⅱ型骨折切口发生浅表性感染, 予以抗感染药物及换药等处理, 皮肤延迟愈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 未见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 患肢未见明显畸形不适。愈合时间为4~8个月, 平均6.8个月。胫骨远端骨折术后12个月根据Johner-Wruths疗效评定, 优46例, 良12例, 可2例, 优良率96.7%。

比较术后4个月、8个月、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其中各个时间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分别是85%、91.7%、96.7%, 对术后3组的统计数据进行秩和检验, 术后3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0.05) , 说明术后12个月的功能恢复情况好于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 术后8个月的功能恢复情况好于术后4个月。

3 讨论

早期传统的胫骨远端骨折治疗原则着重于解剖复位、骨折块间的坚强内固定和早期的康复训练[3]。术中过度强调坚强内固定或解剖复位易造成骨折周围的骨膜被广泛的剥离, 引起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后果。随后, 生物学固定 (BO) 的观念得到更多骨科专家的青睐[4]。BO更注重骨的生物学特性, 保护骨生长发育的生理环境。而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式对胫骨远端骨折处血供干扰可接近90.00%[5]。该观察中发现, 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优良率高达85%, MIPPO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势: (1) 通过闭合复位技术, 借助其他软组织与骨膜的张力进行复位, 必要时行小切口经复位钳帮助复位, 是维持良好的骨折生物环境的重要因素。 (2) 在骨折远端开一小切口, 在深筋膜层与骨膜之间建立软组织隧道, 避免对骨膜的直接破坏, 有利于骨折愈合所需要的血供。

锁定加压钢板不需要钢板与骨紧密的贴合[6], 桥接骨折两端, 减轻对正常骨组织的压迫, 对钢板下的骨膜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锁定加压钢板螺钉孔的锁定成角设计, 增加了钢板与螺钉之间的稳定性, 在骨折断端间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 干骺端使用双皮质螺钉以增强抗旋转强度[7], 锁定加压钢板形成的稳定坚强固定不会在界面上产生骨吸收[8]。

MIPPO联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以通过剥离少量软组织促进骨折的愈合, 加强固定骨折的稳定作用, 从而促进骨折的早日愈合。该法符合生物学固定的理念, 具有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邱贵兴, 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54.

[2]王满宜, 曾炳芳, 等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53-65.

[3]GARY JL, SCIADINI MF.Injury to the anterior tibial system during percutaneous plating of a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J].Orthopedics, 2012, 35 (7) :e1125-e1128.

[4]冯卫.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研究进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 16 (5) :390-392.

[5]CHEN WZ, CHEN XG, LAI JR, et al.Application of locking proximal tibial plate in treatment of tibial fractures in 32 cases[J].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2011 (23) :4344-4345.

[6]马童, 蔡珉巍, 刘晓东, 等.Meta接骨板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35) :6518-6521.

[7]刘百伟, 李云峰, 王晖, 等.应用微创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12, 18 (4) :376-378.

[8]吴英华, 杨明富, 王增约, 等.胫骨远段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8) :558-559.

经皮锁定接骨板 篇2

【关键词】解剖锁定接骨板;锁骨骨折;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 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496-01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占全身骨折5%~10%[1]。行切开、复位,应用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克服了以往治疗方法的某些不足,提高了锁骨骨折的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运用锁骨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在我院已广泛开展,应用此方法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 2例,经治疗后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62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20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岁;按骨折形态:锁骨横断骨折25例,斜形骨折20例,粉碎性骨折患者为17例;按骨折部位:锁骨中段骨折为43例,偏外侧段19例;损伤原因: 车祸引起锁骨骨折者为24例,不慎摔伤为36例,他人打伤所致2例;伤后3~7天后行手术治疗,平均伤后5天行手术治疗。本组均为闭合性骨折,不伴有神经、血管或胸膜及肺部损伤,95.23%移位大于1.5cm,其中3例患有2型糖尿病。

1.2 内固定材料 采用常州华森S型锁定解剖钢板。

1.3 手术方法 选择颈丛阻滞麻醉较全身静脉复合麻醉相对安全,即经济又易于操作。本组有5例患者选择全身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患者伤肩棉垫垫高,以锁骨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长轴处皮肤作长约7~9cm手术切口(手术操作熟练亦可选择小手术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骨膜,显露骨折端,清理骨折处积血,复位满意后采用锁定解剖接骨板,适当剥离骨膜后放置于锁骨上缘,骨折处远、近段至少拧入3枚螺丝钉固定。术后稀释碘伏液及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依次缝合组织各层。本病例组中有8例较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7例患者有较大游离骨折块,予侧方拉力螺钉固定。术后三角巾悬吊肢2-3天后进行患侧肩部的功能锻炼,6周后从事轻体力劳动。

2 结果

62例中有58例得到随访,4例农民工失去联系,随访时间1月~1.5年。患者中骨性愈合最早的时间为12周,最迟为5.8个月,平均4.1个月。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43例于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8例不足1年来取,另7例拒绝取出,其中有4例患者术后再次受外伤,伤后随访时复查X线片均未见接骨板松动、断裂、移位现象。

3 讨论

锁骨骨折在手术指征明确,对于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漂浮肩、骨折处移位明显以及骨折处软组织嵌入的锁骨骨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大多数学者主张行手法复位后锁骨8字绷带外固定,但患者常难以忍受长时间的外固定束缚而拒绝治疗,一旦再受外伤则使治疗失败,本组就有3例,8字绷带固定4-6天后因不能忍受长时间外固定束缚而返院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因锁骨血供良好,一般均能愈合,手法复位8字绷带固定常遗留一定程度的锁骨畸形,临床上常见因骨折畸形愈合引起锁骨处骨性隆起、双肩不对称而影响美观,骨折畸形愈合引起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处理起来较棘手。既往曾经采用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常因抗弯力及抗旋转能力不理想引起内固定松动、断裂,导致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克氏针松动外移可引起局部疼痛、溃疡或皮肤感染,导致局部皮肤经久不愈;克氏针滑脱或退针亦可造成患肩痛或针孔感染,甚至滑入肺内[2]。对于重建非锁定钢板可以任意塑形,但塑性后变形抗力有所降低,螺钉固定须穿透对侧皮质方可达到满意的固定效果,由于锁定钢板的独特设计,允许锁定螺丝钉只穿透一侧骨皮质即可达到比较理想的固定效果,对于对侧骨皮质缺损的锁骨骨折来说,即可达到较牢固的固定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了锁骨下神经及血管的损伤。采用解剖锁定接骨板可隨意选取长度牢靠固定,手术时注意少破坏锁骨的血供,尽量少剥离骨膜,能容钢板置入即可,骨膜剥离的减少也能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3-4]。对粉碎性骨折,碎块软组织不予剥离,必要时须考虑行植骨术;对于侧方有较大游离骨折块的锁骨骨折,复位后予拉力螺丝钉侧方固定;对于年资较低医师、钻孔时为了防止损伤锁骨下的血管和神经,最好选用钻头限深器较为安全。总之 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牢靠、操作简便,较其他内固定物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 ISBN 978-7-5091-3449-8.

[2] 谢庆德.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刺入肺内一例报告[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1):21.

[3] Wagner M. 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LCP[J]. Injury, 2003,34(Suppl 2):B31-42.

股骨髁锁定接骨板断裂的因素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 男25例, 女5例;年龄24~50岁, 平均38岁;交通伤25例, 坠落伤5例, 第一次为开放性骨折6例, 闭合性骨折24例;均为AO分型的C3型骨折, 来诊时间大部分第一次手术后6个月~1年, 平均8个月。

1.2 治疗方法

(1) 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位,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尽量取原来手术刀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 沿股外侧肌及股直肌肌间隙进入, 纵向劈开股中间肌, 沿髌韧带外侧缘切开关节囊, 暴露骨折端, 尽量减少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必要时行股四头肌成形, 清理膝关节周围及髌上囊粘连组织, 取出原内固定接骨板。清理折端增生组织, 试行复位满意后, 选择合适的股骨远端锁定接骨板固定, 保持轻微外翻, 透视显示骨折端正侧位位线良好, 若内侧有骨缺损, 必要时取髂骨充分植骨, 应用髂骨板桥接远近折端, 保证内侧有骨质支撑, 必要时考虑内侧或前侧再辅助接骨板固定。 (2) 术后处理:术后均抬高患肢, 常规应用抗生素, 常规留置负压引流, 引流管术后24~48h拔出, 术后即开始股四头肌锻炼及髋关节踝关节活动, 创伤反应结束后, 开始在CPM机辅助下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 按照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 在床上练习关节功能, 复查X线片显示内侧骨质有愈合趋势后, 再考虑负重下床, 大部分3~4周后可扶双拐不负重下地活动, 8周后扶拐部分负重锻炼及行走, 12~14周后可弃拐活动及行走。

2 治疗结果

本组30例术后X线片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 切口均一期愈合, 经3~24个月, 平均10.2个月随访, 30例术后3~5个月骨性愈合, 按Karlstrom等[1]标准评定, 优20例, 良7例, 中3例, 优良率为90%, 无骨不连或钢板再折断等情况发生。

3 讨论

股骨髁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 应以良好的复位, 有效的内固定为准则, 随着股骨髁解剖接骨板的研发和应用, 也被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接受。股骨髁解剖接骨板分左右型, 有不同长度规格, 并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 相对于其它内固定, 股骨远端解剖接骨板操作的可重复性和内固定强度优势明显。

但是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接骨板断裂。接骨板植入体内后, 早期的作用是辅助骨折愈合, 在骨质愈合前若出现接骨板的疲劳, 就有可能出现接骨板的断裂。对于接骨板的断裂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患者的因素、接骨板的问题、手术技术问题。患者的因素主要有骨质是否疏松, 患者术后康复活动过早等因素, 想要解决此种问题, 主要是选择好适应症, 做好术前宣教及术后指导。必要时一定要一期植骨, 促进骨折愈合。

对于接骨板的因素和手术技术的问题是需要外科医师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对所用接骨板的特性和要求了解越多, 在应用中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锁定接骨板的优点, 才能在临床应用中避免更多的错误。锁定接骨板具有如下特点: (1) 与传统接骨板相比, 锁定接骨板螺钉与接骨板形成锁扣固定, 内固定的稳定性不再需要接骨板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力和预应力, 而更多的是依赖于锁定螺钉一锁定接骨板组合的成角稳定性。Wangner[3]认为锁定接骨板是一种类似于外固定支架的体内夹板。 (2) 接骨板与骨面无紧密接触, 最大限度保留了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血供, 使本来条件差的两个骨折端能够尽量少的受到进一步破坏, 这样就成为手术中不需切开剥离, 骨膜的完整性不受到破坏, 这种类似于外固定支架的体内夹板固定骨折, 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 这与目前学者们认为骨折治疗原则应由以往强调骨折的精确复位与坚强内固定转变为尽可能地保护创伤后骨骼与软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包括精细的操作与弹性固定以刺激骨痂形成的观点相吻合, 实现所谓的二次骨愈合[4]。 (3) 螺钉与接骨板形成锁扣固定为锁定板在骨量正常的情况下提供了单皮质固定的可靠性。

按照接骨板的特性, 手术的时候, 尽量减少骨质周围血供的破坏, 在复位的时候不能一味强调精准的复位, 只有保留良好的血供, 骨折端才好愈合, 只有在接骨板疲劳断裂之前, 骨折牢靠愈合, 接骨板才不至于断裂。分析本组病例, 大部分是由于创伤太重, 先前手术时剥离太过广泛。因为锁定接骨板是类似于外固定支架的体内夹板, 具有一定的弹性, 随着活动量的增加, 术后会出现折端附近接骨板的应力遮挡。若手术时出现骨膜剥离严重, 影响愈合时间, 或者原折端粉碎, 出现延迟愈合, 就会出现接骨板的断裂, 此种接骨板的断裂多不是由于强大的暴力, 多是轻微暴力就可致接骨板的断裂。所以骨折端及接骨板的移位多不严重。所以在再次手术时, 在复位固定的同时, 植骨一定要充分。在复位固定后的早期是接骨板在辅助折端的稳定, 而到后期再次骨折端的稳定来保证接骨板不出现断裂。

通过本组病例, 我们发现应用锁定接骨板在固定骨折端时, 一定要尽量减少软组织损伤, 必要时一期植骨, 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接骨板的断裂。

参考文献

[1]Karlstrom O.Ipsilateral fracture of the femur and tibia1[J].J Bone Joint Sury (Am) , 1997, 59 (2) :240-243.

[2]Whittle AP.Fractures of lower extremity[M]//Cansle ST ed.Co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Ninth ed.Mosby-Year Book.Inc, 1998:2042.

[3]Wagner M.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linical IISe of the LCP[J].Injury, 2003, 34 (2) :B31-42.

锁定接骨板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3~51岁。损伤原因:车祸伤22例,坠落伤3例,暴力伤2例,砸伤3例。闭合骨折17例。按AO分类:A型4例,B型10例,C型3例.开放骨折13例.按Gustilo分类:Ⅰ型2例,Ⅱ型6例,ⅢA型5例。其中胫腓骨双骨折占90%。骨折部位:胫骨上段4例,中段10例,中下段16例。本组患者中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22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根据胫腓骨骨折情况决定手术顺序。如果腓骨骨折简单或粉碎不严重,则先经小腿外侧切口,将腓骨骨折进行复位并用1/3管形或重建接骨板内固定;如果腓骨呈严重粉碎骨折,估计无法做到正确复位并维持正常的长度,则先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然后再固定腓骨骨折.固定胫骨远端骨折时,自内踝最突出点向上做纵向切口,长约4cm,显露胫骨远端内侧面,用骨膜剥离器沿胫骨内侧面向近端潜行剥离,在骨膜及皮下组织之间形成一隧道。用间接复位技术进行复位,如果骨折无法达到满意的位置,则可于骨折部位做小切口辅助复位。对干骺端存在压缩或关节面有塌陷的骨折,先行撬拨复位,在关节面恢复平整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证实位线良好后根据需要植骨。根据胫骨远端的形态预弯接骨板后自内踝切口向近端插入,在接骨板近端做3~4cm长的切口,显露近端部分钉孔。在骨折远、近端各用一枚普通螺钉固定,使接骨板与胫骨内侧面贴合良好,C臂机透视证实骨折及良好后在锁定螺钉导向器的帮助下钻孔、测深,拧入锁定螺钉,一般在骨折远近端各需三枚以上的固定螺钉。常规放置负压引流后关闭切口。

1.2.2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抬高患肢,给予抗炎、止血及消肿治疗。一般术后48h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 d即鼓励患者进行足趾伸屈及小腿肌肉的舒缩活动,第3d进行踝、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术后每2个月摄片一次,按照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行走的时间。

2 结果

本组30例病人中有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并发症有:在开放性骨折中,有4例伤口出现红肿,经用酒精湿敷、抬高患肢、脱水、加强抗炎治疗,伤口愈合,感染未进一步发展为骨髓炎。近端锁钉断钉1例,膝关节有轻度疼痛3例,无锁定接骨板弯曲现象,骨痂生长良好,无膝、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及骨不连发生.按Jonher-Wruh评分标准[1]:优19例,良3例,中3例,差0例。

3 讨论

胫腓骨远端骨折,无论采用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支架固定,还是用跟骨牵引治疗,甚至用普通钢板内固定,均无法同时达到稳定固定骨折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这两个目的,且每种治疗方法还有各自不同的缺陷,因此,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LCP是新一代接骨板螺钉系统,其螺钉头和接骨板上的钉孔均有螺纹,两者拧紧锁定后能对骨折端产生良好的稳定作用;另外与接骨板锁定后螺钉的朝向各不相同,提高了内植物的抗拔出力,因此特别适用于普通接骨板无法确实固定的骨端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固定。LCP的上述特点使其成为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工具.目前常用于胫骨远端骨折的LCP主要有:4.5mm干髓端锁定接骨板、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及三叶草锁定接骨板。4.5mm干髓端锁定接骨板为直板,近端锁定螺钉直径4.5mm,远端锁定螺钉直径为3.5mm,适用于远侧骨折端比较完整且具有一定长度的胫骨远段骨折。三叶草锁定接骨板较薄,可置于胫骨内侧面或前面,远近端均用直径为3.5mm的锁定螺钉。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较三叶草锁定接骨板略厚,只能置于胫骨内侧面,也全部采用直径为3.5mm的锁定螺钉。两者均可用于远侧骨折增长度较短的关节外骨折以及部分或完全关节内骨折。

胫骨远端骨折时由于在胫骨皮质内下行的滋养动脉常常发生断裂,且胫骨下端无肌肉附着,其内侧面更是只有皮肤及皮下组织覆盖,缘于骨膜的血供存在不足,因此较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我们在术中尽可能采用闭合复位技术进行复位,经骨折远端小切口插入接骨板至骨折近端,这样做能有效地保护骨折端的血液供应,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胫腓骨骨折后,胫骨的张力侧在内侧,在此置入接骨板符合张力带原则且操作方便。但由于胫骨远端周围软组织比较薄弱,造成骨折的暴力常引起皮肤的挫伤,再加上骨折后的肿胀及接骨板的植入使切口边缘皮肤张力过大,局部缺血。因此容易引起皮缘坏死,骨折端及接骨板外露,进而导致切口感染,甚至骨髓炎的严重后果,对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手术宜选择在骨折局部无严重肿胀时进行,为此,可在骨折发生后肿胀尚不明显时行急症手术,如果就诊时肿胀已经比较严重,可先行跟骨牵引,并配合抬高患肢、肌肉舒缩锻炼及药物消肿等治疗,待肿胀消退,局部皮肤出现皱纹后再行手术。术中除采用闭合复位,经小切口插入接骨板的技术外,根据内踝的形态特点对接骨板进行塑形,并用普通螺钉先行固定,使接骨板与胫骨内侧皮质密切贴合,将有助于减轻接骨板及螺钉对切口皮肤的压迫,降低感染率。术后同样需要辅以各种消肿的治疗措施。采用4.5mmLCP固定时,由于其远端数孔方向朝向踝关节,为了避免螺钉进入关节腔,钻孔时钻头穿过第一层皮质后,如果再次出现阻力增大说明钻头遇到较坚硬的软骨下骨,此时测深所确定的螺钉将不会进入关节腔。

锁定钢板比普通钢板昂贵。很多骨折并不须使用锁定钢板。为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锁定钢板更难使用.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钢板,它们只有锁定孔,在行钢板固定前必须进行骨折复位。一旦锁定螺钉通过钢板拧入骨质,这个节段的骨折端就不能通过拧入额外的螺钉或通过使用加压器械进行复位。这使得螺钉的拧入顺序显得至关重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骨折复位不良。使用锁定钢板的外科医生须使用各种复位技术,如“无手”牵引、股骨牵开器和经皮复位钳[2]。外科医生必须牢记,尽管锁定钢板的技术很先进,但它们不能改善骨折复位,也不能帮助复位不良的骨折得到愈合。假如最后骨折固定得很坚强,尤其当使用桥接技术时。可能会发生骨不连接。坚强的钢板、坚强的螺钉和骨折端分离这三者结合起来就会导致骨不连接。

大多数须手术治疗的骨折都不须使用锁定钢板固定.只要按照手术原则进行操作,大多数骨折使用普通钢板和髓内钉都能达到愈合.然而,有些特殊类型骨折复位后难以维持,钢板螺钉松动发生骨不连接的风险更高.它们常常被称为“未解决”或“有问题”骨折。包括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关节周围短小骨折块的骨折和骨质缺乏性骨折。这些损伤的类型是使用锁定钢板的典型适应证。使用锁定钢板主要的适应证包括四项不同的“经典”原则[3]:①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②中和原则,也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③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原则)。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或干髓端的关节外骨折;④结合原则(“结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性干髓端关节内骨折。锁定钢板技术为骨量减少性骨折和关节周围粉碎性骨折提供了较好的固定方法。与普通非锁定固定技术相比,锁定螺钉增加的稳定性推动了微创骨折固定技术的运用,例如桥接钢板系统和经皮骨折内固定技术。使用锁定钢板在某种程度上要比使用普通钢板难度更大。使用锁定钢板常常要求间接复位骨折块,锁定螺钉必须沿着螺孔的轴线小心地拧入螺钉孔,并确保已拧紧,钢板的长度也要仔细选择。尽管须掌握这些技术,但是随着老年患者脆性骨折和年轻患者严重创伤后高能量骨折的增加,锁定钢板的使用很可能变得越来越广泛。虽然已经有大量生物力学和动物数据发表,但关于使用锁定钢板固定的长期优点的报道还不多。虽然看似失败越来越多,但对不同骨折类型的初步研究结果还是令人鼓舞的。我们必须仔细地寻找文献报道案例和个人实践中失败的原因,这样可以使我们从错误中获得真知,提高技术。

摘要:目的总结锁定接骨板对胫腓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胫腓骨骨折,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其中闭合性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13例,并有25例骨折病人进行了6~18个月随访。分析采用Jonher-Wruh评分标准.结果所有骨折患者中愈合优为19例,良3例,中3例,差0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有1例出现近端锁钉断裂,但未影响骨折愈合,无锁定接骨板弯曲及断裂,未出现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无术后感染.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胫腓骨骨折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锁定接骨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Johner R,Wruh O.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nd cor- 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ol fixation.Clin Orthop.1983,178:7.

[2]Pallisterl,Iorwerth A.Indirect reduction using a simple quadrilateral frame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stal tibial LCP—technical tips[J]. Injury.2005;36:1138-42.

经皮锁定接骨板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7例患者,年龄16~59岁,平均32.1岁;男18例,女9例。致伤原因:车祸外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3例。参照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标准[2],Ⅱ型15例,Ⅲ型12例。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24例,合并腓骨骨折21例。急诊手术19例,择期手术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 h~10 d。

1.2 方法

骨折常规使用石膏临时外固定制动,术前常规拍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胫腓骨正侧位片,必要时行踝关节CT及三维重建,观察骨折碎片移位的情况。择期手术患者行跟骨牵引或骨折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布朗架抬高患肢给予消肿治疗,开放性骨折静脉注射抗生素,待肿胀消退后手术,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及骨折分型决定手术方案。

手术时首先行腓骨骨折的固定,准确复位,以起到恢复长度、支撑的作用。取腓骨下端后外侧切口,复位后采用1/3管形钢板或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合并下胫腓关节脱位者行下胫腓关节复位并拉力螺钉固定。腓骨复位固定以后,采用胫骨远端前内侧弧形切口,近端位于胫骨后缘向远端弯向内踝前侧,下缘超过胫距关节,保证与腓骨切口之间有6~7 cm的距离。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小腿横韧带,将胫前肌腱牵向内侧骨膜外,进行有限剥离,显露骨折端,切开胫距关节囊,显露胫骨下端关节面骨折,以距骨关节面的弧度作为“模板”整复胫骨关节面,复位顺序由后向前、自外向内。胫骨前外侧骨折块多与腓骨通过前胫腓韧带相连,后唇骨折块通过后下胫腓韧带和深横韧带连于外踝,可为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提供参考。对胫骨关节面的复位要有适当的“过度”,直视下可通过骨窗或用克氏针对关节面骨块撬拨复位并临时固定,克氏针避开放置钢板处,必要时用螺钉固定较大的骨块,复位时应尽量保护与骨块相连的骨膜及软组织,以自体或者异体骨填充干骺端骨缺损,植骨应充分。C型臂X线机透视并调整复位克氏针固定,复位满意后,根据骨折类型及皮肤软组织条件,采用胫骨远端锁定接骨钢板内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予以防治感染、消肿治疗4~7 d。术后48 h即行足趾及踝的主动及被动活动,早期避免负重,待骨折端骨痂生长良好后逐渐负重锻炼,一般在术后8~12周。

1.3 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

参照Mazur评价标准[3]。优:大于92分,踝关节无肿痛,步态正常,活动自如;良:87~92分,踝关节轻微肿痛,正常步态,活动度可达正常的75%;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50%,正常步态;差:小于65分,行走或静息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50%,跛行,踝关节肿胀。

2 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1个月(平均18.1个月)。本组患者优14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1.48%。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皮肤坏死2例,行旋转皮瓣转移加游离植皮术愈合。创伤性骨关节炎1例,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

3 讨论

Pilon骨折的典型特征是踝关节胫骨远端负重面不同程度的碎裂,而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的关节,如果出现骨折复位不良,将导致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及踝关节僵直等后遗症。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是作用力通过距骨到达胫距关节顶部的轴向挤压力,同时也有旋转作用引起的剪切力[4]。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一致认为,Pilon骨折应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如皮肤坏死、骨质及钢板外露、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内固定物的选择仍一直存在着争论。本组患者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骨折愈合良好,按Mazur评分法评估后,优良率达81.48%,临床结果确切可靠。

胫骨远端血供差,软组织覆盖较少,不能提供良好的血运及保护,且PilonⅡ、Ⅲ型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程度在受伤当时较难判断。手术将进一步加重软组织损伤,使术后皮肤坏死、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几率增大,因此先行清创,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跟骨牵引,抬高患肢,消肿治疗,待消肿后再行手术治疗,可有效避免术后感染[5]。本组出现2例切口坏死,行旋转皮瓣转移加游离植皮术愈合,经改变治疗方案后未再出现皮肤坏死。

Pilon骨折手术应遵循四项治疗原则:(1)腓骨长度的恢复;(2)胫骨关节面的解剖重建;(3)干骺端骨缺损植骨;(4)胫骨支持内固定[6]。同时应注意保护骨和软组织活力[7]。在治疗伴腓骨骨折的胫骨Pilon骨折中,腓骨的固定非常重要,不仅能恢复下肢长度,阻止距骨外侧半脱位造成的踝关节不稳(后者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利用下胫腓韧带对胫骨骨折端的牵引作用,利于术中对胫骨关节面的复位。本组合并腓骨骨折的患者均首先行腓骨对位内固定。

锁定接骨板是螺钉与钢板锁定后形成稳定角度,通过螺钉接骨板整体的稳定对骨折进行固定,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其形状类似解剖钢板,无需再次塑形,无需接触骨面,减少软组织剥离,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断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局部微环境;锁定钢板可以对抗载荷应力,保证早期功能锻炼不发生骨折面的短缩,减少胫骨高度的丢失。本组结果无骨不连及急性愈合出现,与先前江正康[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锁定接骨板有助于Pilon骨折的解剖复位和踝关节稳定,可减少临床并发症,本组临床病例不多,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elfet DL,Suk M.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of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ibia[J].Instr Conrse Lect,2004,53(12):471-475.

[2]Ruedi TPAllgower M.Fracture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tibia into the ankle joint[J].Injury,1969,(1):92-99.

[3]Mazur JM,Schwartz E,Simon SR.Ankle arthrodesis:long term follow up with gait analysis[J].J Bone Joint Surg(Am),1979,61(7):964-975.

[4]杨伟兵,张成泉,周新立.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0):787-789.

[5]樊洁,刘斌,王燕伟.28例Pilon骨折微创治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175-176.

[6]Boer PD,Metcalfe R.Pilon fractures of the tibia[J].Current Orthopaedics,2003,17(2):190-199.

[7]Watson JT,Moed BR,Karges DE,et al.Pilon frac-tures treatment protocol based on severity of soft tissue injury[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0(375):78-90.

经皮锁定接骨板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 男59例, 女17例;年龄34~63岁, 平均46.4岁, 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 Ⅰ型15例, Ⅱ型27例, Ⅲ型18例, Ⅳ型8例, Ⅴ型5例, Ⅵ型3例。均为单侧受伤, 左侧48例, 右侧2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41例, 高处坠落伤22例 (建筑工地干活坠落20例, 其他坠落2例) , 打伤、摔倒致伤13例。合并头颅、胸腹伤15例, 其中三处或三处以上骨折14例, 两处骨折21例, 其余为单纯胫骨平台骨折或伴其他部位软组织轻度损伤, 伴有不同程度内科疾病33例, 主要为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受伤距手术时间3~37 d, 平均12.5 d。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53例, 全身麻醉23例, 麻醉生效后, 取患者仰卧位, 取膝外侧弧形切口, 双髁骨折采用内外侧双切口, 两个切口间皮肤保留一定的宽度 (不小于7.0 cm) 。术中将半月板向上撬起, 充分显露胫骨平台, 于外髁外侧缘下方1.5~2.5 cm处开一骨窗, 通过该骨窗用骨膜剥离子进入压缩的关节面下方松质骨区, 将塌陷的关节软骨面抬高至正常水平, 取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充分填充, 适当加压以保证充分植骨, 使撬起的关节面略高于原关节面1~2 mm。对胫骨平台骨折Ⅰ、Ⅱ、Ⅳ型者, 术中将骨折块前侧打开, 撬拨复位塌陷的关节面, 缺损区植骨;Ⅲ型者在平台下1.5~2.5 cm开窗撬拨复位, 窗内植骨。单侧外侧髁用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 内侧平台用“T”型或“L”型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 尽可能贴近胫骨, 保持对平台的良好支撑, 拧入自攻锁定钉。25例半月板边缘撕裂用丝线缝合修补, 3例半月板前后角断裂予以修整或切除, 尽可能保存半月板的功能。1例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用丝线固定, 探查未见侧副韧带损伤, 术中内固定在术后行侧方应力试验, 膝关节稳定。术毕均常规放置引流管48~72 h, 抗生素应用5~7 d。术后在床上指导功能锻炼, 结合理疗康复、促进骨折愈合、积极抗骨质疏松等治疗。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5~126 min, 平均55 min, 失血量50~800mL, 平均15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7~54个月, 平均26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5~11个月, 平均5.2个月。无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严重的关节僵硬、膝关节炎等, 无膝内翻、接骨板断裂、螺钉切割或退出、再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现。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 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总分为30分, 20分或20分以上为满意结果 (含优、良) , 20分以下为不满意结果 (含可、差) 。优:大于等于27分;良:20~26分;可:10~19分;差:6~9分。依上述标准, 本组76例, 优44例, 良26例, 可5例, 差1例, 总优良率92.1%。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骨折, 骨折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接触关系发生了变化。当塌陷或移位超出一定程度, 就会造成关节软骨的进一步损坏, 关节内单位面积的应力就会升高。有专家指出如果关节内应力超出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 就会造成创伤后关节炎, 关节对线不良或关节不稳会加速这种退化过程。早期解剖复位及稳定固定关节内骨折块, 改善了关节润滑及软骨的营养, 减少了关节软骨的纤维化, 可为关节软骨的再生、早期进行关节活动提供条件。而对位不良和不稳定则易使关节软骨退变, 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2]。因此,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时必须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外形, 治疗目的是获得稳定、对线、功能良好及无痛的关节, 以减少创伤后关节炎的发生。

锁定加压接骨板是基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而设计的一种新型钢板, 具有锁定固定与加压固定双重功能, 具有角稳定与轴向稳定的锁定螺钉可以防止应力作用下的复位丢失。锁定钢板如同内置的外固定架对骨折进行桥接, 减少为了内固定植入所需的软组织剥离, 保护了骨膜的血运, 缩短了手术时间, 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材料, 固定效果好, 手术创伤小, 术后功能恢复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3]。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具有解剖型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和适应证广泛的临床应用优点[4]。

胫骨髁骨折有多种治疗方法, 一些作者主张应行保守治疗。另一些认为骨折应解剖复位, 修复损伤的结构, 如半月板和韧带等, 以利关节功能的恢复, 防止畸形和维持关节稳定性。最终功能应达到膝能完全伸展, 屈曲至少达120°的活动范围[5]。

功能锻炼可通过自身运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关节黏连和骨质疏松等作用。需要指出的是, 应尽可能在医务人员指导下, 充分发挥患者的主动性, 遵循“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鼓励早期开始康复治疗, 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防止并发症。笔者在临床上多次遇到患者因自作主张而导致再骨折、内固定断裂等情况, 同时, 锻炼时应思想集中, 重视非负重下关节屈伸活动, 既要避免动作不到位影响功能锻炼的效果, 又要防止因用力过度、剧烈、不当等导致骨折移位、再骨折、内固定失效等。

本组病例全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 术中剥离组织少、出血少、操作简便, 缩短了手术时间, 且固定牢靠。术后各期逐渐、适当功能锻炼, 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接骨板断裂、螺钉退出等, 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2.1%。同时我们认为:a) 由于该类骨折部分患者年老体衰且伴有内科疾病 (主要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或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 , 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以及术后高度重视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b) 在恢复胫骨关节面平整、牢固固定的前提下, 利用锁定接骨板钉板间建立的锁定框架结构, 骨折达到功能对位即可, 不必要因骨折粉碎难以达到解剖对位而延误时间、增加损伤和出血等, 加大手术风险[6]。

参考文献

[1]顾立强.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与功能评价[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3) :323-327.

[2]冯传冯, 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52.

[3]张旭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6例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 2011, 32 (5) :725-727.

[4]李学军, 李路平, 何耀文.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0, 24 (1) :42-43.

[5]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400.

经皮锁定接骨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男44例, 女24例, 年龄20~68岁, 平均 (35.1±4.5) 岁;受伤原因:坠落伤25例 (36.8%) , 压砸伤8例 (11.8%) , 运动伤25例 (36.8%) , 交通伤10例 (14.7%) ;左侧38例 (55.9%) , 右侧30例 (44.1%) ;闭合性骨折35例 (51.5%) , 开放性骨折33例 (48.5%) 。手术时间为伤后9h至10d。术前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固定材料采用A O新型4.5 m m胫骨干骺锁定加压钢板。

1.2 手术方法

多发伤者选用全麻, 一般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多发伤患者等病情稳定后进行骨折内固定手术, 开放性骨折一期闭合伤口, 择期施行内固定手术。有腓骨骨折者, 先实行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采用有限切开复位。C型臂X线机确定关节面解剖复位后, 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对于干骺端和骨干骨折, 可以采用间接复位。对于骨断端呈螺旋形、斜形等难以复位的骨折患者, 可以采用有限的切开复位, 但手术中需注意不要剥离骨膜。具体做法为:取踝关节内侧切开长3~4cm深达骨膜。用骨膜起子于深筋膜下部, 小心分离骨膜外向骨折近端部分的软组织, 形成一个软组织隧道。完成之后将解剖型胫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的近端沿着隧道方向插入, 务必使钢板跨越骨折端。进行位置调整, 使其远端和胫骨干骺端帖服。待C型臂X线机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和钢板的位置满意后, 可以选用锁定螺钉固定骨折远近段。钢板近端的钉孔采用组合孔, 既可以拧入锁定螺钉又可以拧入标准螺钉, 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应用标准螺钉。为了确定钢板螺钉孔所在位置, 可以使用相同的钢板在体外做标志, 于皮肤上作0.8cm左右的小切口。开放性骨折需要彻底清洗创口, 再进行钢板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不需要外部固定, 48h可以拔出引流管, 14d拆线。第5天可以开始患肢功能锻炼, 4周开始扶拐逐渐行走, 6~8周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端有骨痂形成时, 增加患者负重量。

1.4 疗效评定

主要根据骨折恢复的程度, 按照Kolmen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Wulff标准评价:膝关节可以完全伸直, 屈曲>120°无疼痛为优;膝关节可以完全伸直, 屈曲活动90~120°, 无或者偶尔有轻微疼痛为良;膝关节活动范围>60°, 常有轻微疼痛为中;膝关节活动范围<60°, 经常发生疼痛或持续性疼痛为差。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5~20个月, 平均 (14.1±2.3) 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 手术12个月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为3~6个月, 平均 (4.3±0.9) 个月, 且对位对线良好。疗效:优46例 (67.6%) , 良12例 (17.6%) , 中8例 (11.8%) , 差2例 (2.9%) , 优良率为85.3%。

3 讨论

锁定加压钢板在动力加压接骨板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的基础上, 结合了国际内固定协会的点接触接骨板和微创稳定系统的临床优势。锁定加压钢板既可以单纯运用国际内固定协会标准的接骨板和螺丝钉技术, 亦可以运用内固定支架, 或是两者的结合使用。它和常规接骨板、螺丝钉内固定主要区别于以下几点: (1) 锁定加压钢板是系统解剖形平整贴切的设计, 不需要进行接骨板的预弯曲, 可以使用常规的松质骨和皮质骨螺丝钉, 运用加压固定的原理, 使骨折块之间达到加压固定的效果; (2) 锁定加压钢板系统也可作为内部固定支架, 对骨折粉碎区域进行稳定的桥接固定, 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刺激; (3) 锁定加压接骨板还允许常规螺丝钉和锁定螺丝钉的组合使用[2]。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 优良率为85.3%, 临床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马金栩.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9) :3167.

经皮锁定接骨板 篇8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疗效,并发症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经常出现各种类型的骨折,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骨折就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人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常用的治疗手段是进行保守治疗,但是疗效不佳,往往多数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来增加骨折固定部位的稳定性,从而是患者能够活动或者生活自理,降低长期卧床形成的各种并发症[1]。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有多种,我院于2009年至2011年对我院骨科收治的54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了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骨科共收治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在51~90岁,平均(75.2±8.9)岁;骨折原因:30例因摔倒骨折,24例因车祸导致骨折;根据AO分型,其中A2型骨折患者32例,A3型骨折患者22例;21例患者伴有糖尿病,19例患者有脑血栓后遗症并发症;10例患者有高血压,8例患者有冠心病。

1.2 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选择在髋关节外侧,切口长度应约5cm左右,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增加手术切口的长度,并按照组织学分层逐层剥离患者的外侧肌肉和股中间肌肉群,使患者股骨大转子以及股骨部位暴露于医生视野之中,首先根据X光片结果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手法复位操作,然后再X线机透视下对复位的效果进行评定,如果复位准确,则可在大转子顶部放置一定长度的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应注意接骨板上缘应该与股骨上缘保持整齐,先用细克氏针进行暂时性的固定,然后用合适的钻头打孔,用2~4枚锁定螺钉进行内固定,一般在近端实施单皮质固定,在远端实施双皮质固定。而小转子骨折块则要用螺丝钉实施固定。手术结束后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病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应激性溃疡或者下肢静脉栓塞等。手术结束后2天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帮助先进行功能恢复性锻炼,在手术结束后第三天进行患髋以及膝的伸曲训练,5~10周后患者可进行负重活动。患者出院后每一个月随访一次,而患者骨折痊愈后则每两个月随访一次。

2 结果

54例患者手术时间在50~130min,平均手术时间75.5min;手术出血量170~540mL,平均出血量为237.5mL。除1例患者在手术后第七天出现心源性猝死外,其余5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没有病人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采用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3.4个月,没有患者出现骨不连以及畸形愈合等症状,也没有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以及断钉等现象。按照功能评定标准,31例为优,20例为良,手术优良率高达94.44%。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研究显示其占老年人全身骨折的2%~5%[2]。传统的方法是进行保守型治疗,但是保守型治疗往往导致患者摆脱疾病困扰,而且长期卧床导致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牵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不能是患者的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状态,经常导致患者髋部出现畸形,进而影响患者正常的走路姿态。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主要原则是牢固,由于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的原因,一般老年患者骨密度较低,骨量明显减少,存在严重的固执疏松症状,进而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同时无法实施牢靠的固定[3]。

关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都具有一定的缺点。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目前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最好的选择,该手术方法按照股骨近端的解剖学以及生物学特症而设计的内固定技术,其在治疗转子间骨折方面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1) 损伤小: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对骨膜进行分离,故愈合较快,用时锁定螺钉直径较小,对患者骨的血液运输影响较小; (2) 并发症少; (3) 操作简单; (4) 固定牢靠等[4]。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疗效老年转子间骨折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该手术对患者损伤较小,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牢靠,不会出现松动等现象,而且具有极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值得推广使用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汉伟, 姜海莹, 吴俊国, 等.Gamma钉与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 2009, 16 (3) :426-427.

[2]吴军业.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4) :71.

[3]吕慧成, 李晓东, 郭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36例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 40 (7) :868-869.

上一篇:企业无形资产下一篇:艺术品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