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2024-08-22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精选10篇)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篇1

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治疗40例,均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其中辅以粗丝线或细钢丝内捆扎固定6例。结果:随访4~30月,平均12个月,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骨折全部愈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良好。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复住良好、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以早期活动肩关节,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重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治疗方法有多种[1]。锁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以最大程度恢复其解剖形态为主,同时亦应兼顾局部的美学要求。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加外固定,但对有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单纯手法复位很难达到骨折良好的复位,而外固定亦不能维持骨折的良好对位,仅能达到解除骨断端过度的异常活动,维持骨折端在一定的畸形位置愈合,骨折愈合后局部可遗留明显畸形。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和器材的发展,对该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已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推崇。自2004年1月份以来我院采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平均35岁。其中左侧骨折16例,右侧骨折24例;车祸伤33例,坠落伤5例,砸伤2例。粉碎性骨折30例,斜形骨折7例,横形骨折3例,均系闭合性骨折。伤后均在8天内手术。

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或全麻下,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部垫沙袋,常规消毒及铺巾。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方向取长约6~8cm的切口,逐层显露骨折断端,将骨折复位,钢板预弯塑形,服贴放置于锁骨上缘,以便达到解剖复位及牢靠固定,其中辅以粗丝线或细钢丝内捆扎固定6例。重建钢板最好放在锁骨的上方,如果将钢板置于前侧,需要剥离的范围较广,但是可以用较长的螺丝钉固定[2],必要时可以采用,特别是存在额状面劈裂骨折。骨折复位固定均满意,活动患侧上肢均无阻挡感。术后第2天即行患肩功能锻炼。

二、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无锁骨下神经、动静脉和胸膜损伤。随访4~3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骨折全部愈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良好。

三、讨论

锁骨骨折的治疗对胸锁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的预后有特殊的意义,闭合治疗移位和粉碎的骨折有较高的延迟愈合率和不愈合率,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锁骨的承载能力下降,可诱发胸锁和肩锁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故主张锁骨骨折要达到解剖复位和固定良好。锁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与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及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相比,利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如下优点:

1重建钢板固定锁骨塑形好,可根据锁骨骨折部位的形状,给予塑形贴附锁骨固定,固定牢靠,符合“AO”内固定要求,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克氏针固定虽然操作简单,损伤小,但不能对抗骨折端旋转移位,易松动,滑脱,造成骨折固定失效,影响骨折正常愈合。传统手法复位加“8”字绷带、双圈及锁骨固定带等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难以达到解剖复位,易致畸形愈合,影响外观,固定松紧不易把握。

2术中骨折可达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少,有效避免术后畸形愈合,减少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可以避免克氏针滑移、脱出甚至进入胸腔损伤肺叶,造成严重后果[3],同时可以避免针尾刺破皮肤或外露皮肤,增加感染机会。传统手法复位存在复位后固定不稳定,长期固定患者不舒适,且亦因石膏绷带过紧引起局部皮肤或神经、血管受压,处理不当可产生压迫性皮肤坏死或造成肢体循环障碍等问题。

3术后患者可进行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对防止发生肩部畸形及关节僵硬有积极效果。克氏针经肩锁关节固定,限制了肩锁关节的微动,引起肩锁关节的僵硬和疼痛,后期易发生创伤性肩锁关节炎。利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可早期参加社会活动,受到患者的欢迎。

总之,利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较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及克氏针治疗有明显优越性,临床可行性佳。但是对锁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治疗前详细说明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征得患者的理解及同意。不论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术中注意仔细操作,术后应加强门诊随访,复查X光片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97-401.

[2]荣国威、翟桂华、刘沂等:《骨科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01.

[3]刘玉杰:《锁骨骨折内固定后克氏针滑脱刺入肺内1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225.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篇2

【关键词】锁骨骨折;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AO钩钢板;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21-01

锁骨骨折(fracture of clavicle)锁骨呈“S”型,是人体上肢与躯干的唯一骨性连接。锁骨不仅是重要的上肢骨,也是美丽性感的象征。然后锁骨很容易受伤,形成骨折。多数情况下的锁骨骨折为间接暴力导致,常见的情形为跌倒后上肢撑地,暴力上传冲击锁骨形成骨折。另外,新生儿产伤导致的锁骨骨折也很常见。本文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和AO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医院骨外科治疗的锁骨骨折的患者,共156例,男92例患者,女64例患者,左侧锁骨骨折74例,右侧锁骨骨折的患者62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20例。运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患者98例子,AO钩钢板内固定患者25例,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患者33例。

1.2手術方法锁骨骨折的患者在手术之前均采用颈丛麻醉,将患者肩后方垫高,将头转向健侧,以锁骨骨折出为中心点作为前方切口。切记,保护好锁骨下面的神经、血管以及肺组织,进行骨折处的清理以及复位。将患者分为两个组,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和AO钩钢板组。

1.2.1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应该选择合适的接骨板,应按照接骨板直径较患者骨内径小10%的原则。对于锁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应该先行吸收线捆扎并固定。进行环抱接骨板时应注意温度的情况,就是在0℃-5℃的情况下均匀撑开,撑开时的撑开力度以及角度不能太大,每个部分的变形量不能超过8%,超过8%会破坏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的记忆功能。用30°-50°盐水纱布热敷环抱器,使之抱紧骨折端。

1.2.2AO钩钢板组应该先切开患者肩锁关节囊,将钢板钩端插入肩峰后下方,按压钢板,使之贴敷于锁骨,用皮质骨螺钉将钢板固定于锁骨上。伴肩锁关节脱位的,需清理关节内破碎的组织,将肩锁关节复位。肩锁韧带撕裂的予以缝合,喙锁韧带用可吸收线缝合修补,无法修补的,将碎骨片复位并用丝线固定。

1.2.3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组以骨折端为中心,沿锁骨上缘,做锁骨平行切口,长约6-9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皮下筋膜,显露骨折断端。局部清理血肿和坏死软组织,辨别和寻找是否有碎落的骨折碎块。切开少许骨膜后剥离。撬拨牵引,使得骨折解剖复位。将钢板置于锁骨前上方,钻孔并用螺钉固定。粉碎性骨折者,不要求完全解剖复位,较大的独立骨块需要通过加压固定或者钢丝捆绑固定,较小的骨块只需要在整体复位固定后再嵌人断端或者置于骨折周围即可。止血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术毕。

1.3术后处理①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术后上肢悬吊2周,术后3d嘱患者作患肢被动活动。三周后行患肩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②AO钩钢板组:颈腕吊带3d后进行肩关节钟摆样功能锻炼,3周后进行日常活动。③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患侧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1-2周可以开始进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骨折愈合骨折线消失后才可进行上肢负重。

2结果

本组均随访。患者全部骨性愈合,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有3例因锁骨骨折端偏外致外侧环抱齿轻度翘起,导致骨折畸形愈合。AO钩板组有2例发生肩峰处软组织钙化,肩关节活动时肩峰处有胀痛感,活动受限,拆除内固定,经功能锻炼后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组术后未出现术后骨折移位、再次骨折、断板断钉、螺钉松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情况。

3讨论

3.1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使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形状记忆合金接骨板固定锁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应力遮挡低,抗剪力、抗旋转力强,可早期功能锻炼,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不需要二次取出,适用于锁骨中段、中外段各型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快捷,不用钻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能持续自动加压,避免钢板固定广泛剥离骨膜而致骨不连,尤其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去除方便等优点。缺点是对于锁骨骨折偏外端时,容易出现两者之间贴附不好,出现锁骨外端翘起。本组3例因此致骨畸形愈合。选择环抱器时,一定要大小合适,撑开力量及角度不可过大,过大时造成其不能完全恢复,影响固定效果。环抱器应放在骨折张力侧,增强抗弯力。

3.2AO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缺点AO钩钢板优点是设计完全符合锁骨S状外形,尖钩位于肩峰后下方,对肩袖影响小。为动力加压设计。利用自身的强度和杠杆原理对抗胸锁乳突肌的牵引力量,固定牢固,重建肩关节稳定性,防止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疼痛,特别适合于锁骨偏外端骨折及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缺点是由于钢板钩端固定需要术者熟练掌握肩峰附近解剖结构,钩端要插入肩峰后下方。由于基层医院术者技术差异,术中反复行钩端插入及肩锁关节剥离探查,本组2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肩峰处软组织钙化,肩峰胀痛感。

3.3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点重建钢板强度高,能够根据锁骨的不规则形态进行塑形,与骨面紧密贴合,起到良好的对抗弯曲和旋转剪力。采用重建钢板固定牢固,术后即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钢板可长期不取,尤其适合中老年患者。术中一般在前上方放置重建钢板,这是由于前置钢板的塑形只需要沿其垂直方向折弯,简便易行,而且钻孔时由前向后对于锁骨下血管和神经的危险性较低。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过分追求解剖复位,特别是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过度剥离骨膜和软组织,反而会破坏骨折血运,增加了骨折不愈合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王东林.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172-173.

[2]李万庆.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08):1451-1452.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56例体会 篇3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中男性52例, 女性4例, 年龄20~54岁, 平均年龄34.6岁。骨折类行, 横行骨折17例, 斜行骨折24例, 粉碎性骨折15例。骨折部位:中1/3段骨折23例, 中外1/3段骨折29例, 内1/3段4例。损伤原因:车祸伤41例, 摔伤12例, 重物压伤3例。合并肋骨骨折3例, 肩锁关节全脱位2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h~7d。

1.2 临床表现

骨折后局部肿胀、压痛、畸形、伤肩下垂, 并向前内倾斜, 有时可触及骨断端;合并肩锁关节全脱位者, 伤侧肩锁关节明显高于对侧, 肩锁关节处可触及一凹陷。X光片检查显示骨折的类型及程度。

1.3 治疗方法

臂丛或臂丛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 患者取仰卧位, 患肩垫高, 以骨折为中心, 沿锁骨前上方做长约5~10cm的手术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 显露骨折端, 清除积血及断端间软组织, 有限剥离部分骨膜后复位, 断端选用6~8孔钢板, 塑形贴合紧密后分别钻孔、测深, 拧入螺丝钉。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加用钢丝或丝线捆扎2~3道。

1.4 治疗效果

单纯性钢板固定37例, 钢板加钢丝或丝线固定19例, 住院3~31d, 平均住院12.5d, 6~8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物。骨折解剖复位, 病人无血管、神经、胸膜损伤, 未发生切口感染。功能恢复满意率达99%以上。

2 讨论

2.1 解剖概要

锁骨为上肢带骨, 横置于胸壁前上方外侧, 支撑于胸骨与肩峰之间, 使肩部组织离开胸壁, 有参与上肢的活动、保护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的作用。锁骨有两个生理弯曲, 内2/3侧凸向前, 外1/3凸向后, 略似“S”形, 中外1/3交接处为骨折的好发部位。

2.2 锁骨骨折治疗观念的转变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传统治疗锁骨骨折以手法整复, “8”字绷带固定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为主。绷带固定期间要挺胸、叉腰, 睡卧时肩背部垫竖枕, 时间约4~5周, 病人多无法耐受。存在着骨折不易固定、畸形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许多病人愈合存有骨折部位缩短或延长, 肌力减退或肩下垂, 患肢外展或上举受限;克氏针固定者针常折弯或脱出, 脱出部位的皮肤常形成窦道, 患者需经常的换药处置。由于人们对骨折复位质量的要求的提高, 对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有所放宽: (1) 骨折部位明显; (2) 开放性骨折: (3) 合并有神经, 血管损伤; (4) 不稳定骨折; (5) 多段或粉碎骨折 (6) 全身多发性损伤。

2.3 手术注意事项

锁骨骨折在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术前检查有无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 备长短钢板各1块, 不盲目手术。 (2) 切口不宜过长, 一般5~10cm即可, 显露骨折端尽量少剥离骨膜, 剥离锁骨下方骨膜时注意勿过深, 以免损伤锁骨下方血管、神经。 (3) 粉碎性骨折病人的骨碎片应尽量保留血供, 少剥离骨膜, 尽可能用丝线或钢丝捆扎。 (4) 钻孔时勿损伤锁骨下神经、血管, 螺钉以超过对侧皮质2个螺纹为宜, 钢板置于锁骨上方, 加压钢板至少6~8孔, 以保证固定效果。 (5) 锁骨外1/3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 用锁骨钩钢板固定, 同时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 (6) 术后常规放置胶管引流, 并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固定。

2.4 术后管理及内固定时间

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5~7d, 术后1~2d拔出引流, 10~12d拆线。术后第2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解除三角巾或吊带进行肩关节无痛性前屈、后伸、外展等功能锻炼。术后定期复查X光片, 钢板螺钉固定时间6~8个月为宜。

总之, 对锁骨骨折的治疗应具体分析:婴幼儿及儿童锁骨骨折, 即使有明显移位, 成角畸形也不必手术治疗, 因儿童塑形能力很强, 一定的畸形在生长发育中能自行矫正;成人锁骨骨折掌握好适应证, 对锁骨骨折并发畸形愈合的人, 如未引起明显的血管、神经压迫症状无疼痛者可不用手术治疗, 不愈合或再折的病人最好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 术中操作仔细、并修整骨痂, 勿损伤血管、神经, 植骨条不要放于锁骨后方, 以免日后骨痂刺激、压迫锁骨下血管、神经。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 因利用了AO微创技术理论, 有限剥离骨骼置钢板侧的骨膜, 对骨断端血液循环破坏少, 骨断端进一步坏死吸收少, 断端血运重建快, 有利骨骼断端的修复;加压钢板良好的对抗强度及钢板螺钉和骨骼偶合的稳定性, 为早期主动无痛的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 功能锻炼相对加速了伤处的血液循环, 为骨折的顺利愈合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伤肢功能恢复。因此术者术中仔细操作, 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 常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王学谦, 张铁良.实用骨科手术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M.E.MuLLer著, 荣国威译.骨科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2.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篇4

关键词 锁骨骨折 肩锁钩钢板 重建钢板 克氏针张力带 内固定

资料与方法

1999年8月~2005年5月锁骨远端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76例,男62例,女14例,年龄14~65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合并锁骨下动脉断裂3例,臂丛神经损伤5例,肋骨骨折8例。骑摩托车摔伤46例,车祸伤28例,挤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骨折大多发生在锁骨中外1/3;51例粉碎性骨折,25例横形或斜形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在10天内。

手术方法:颈丛麻醉或全麻。患者仰卧位。沿患侧锁骨外1/3切口,显露锁骨远端、肩峰、喙突尖,找出断裂的喙锁韧带,然后用可吸收线褥式缝合喙锁韧带,预留线不打结。将骨折复位并用复位固定钳临时固定。一般对于横形或斜形骨折,选用重建钢板;如为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肩锁关节脱位,多选用AO锁骨钩钢板;如为一般粉碎性骨折,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中臂线机透视证实复位满意,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用颈腕吊带保护3周后开始逐渐功能锻炼。

AO锁骨钩内固定组31例(40.79%):骨折为粉碎性,复位肩锁关节,将钢板的尖端从肩锁关节后方插入肩峰下,钢板的其余部分压在锁骨上,拧入相应的皮质骨螺钉,修复肩锁关节囊,吸收缝合线修复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术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1周后开始做患肢前后方向钟摆样功能锻炼,3周后可以进行抬举活动。6~9个月后取出内固定。

重建钢板内固定组17例(22.37%):先将碎骨块复位后用钢丝捆绑,根据骨折的程度选择不同长度的钢板置于骨折处,检查钢板与骨贴敷是否良好,如贴敷不理想,可用折板器把钢板折成与锁骨相应的弯度,用导引器保护钻孔,测量深度,旋入螺钉。如骨折碎骨块与喙锁韧带相连,最好不要将其剥下,可用复位钳将骨块复位,钢丝捆绑后置入钢板固定,术后悬吊3周。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28例(36.84%):沿皮肤切口一直切到锁骨外端骨膜,并显露出肩锁关节上部。如锁骨外端侵犯肩锁关节,需将骨折片妥善复位,并采用张力带钢丝结合用克氏针作内固定。先用2枚克氏针固定小骨片,将针尾弯曲成钩状,以供张力带钢丝挂住,然后在锁骨外端骨折处的内侧侧钻小骨孔,用不锈钢丝交叉扎紧。最后在肩关节极度外展情况下缝合喙锁韧带的锥状韧带;再在肩极度内收情况下缝合喙锁韧带的斜方韧带[1]

结 果

本组病例随访4~12个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27例(96.4%)5个月骨性愈合,其中1例(3.57%)4个月畸形愈合,肩关节活动受限;2例(7.14%)针尾顶破皮肤,出现炎性反应,拔针换药后皮肤愈合。重建钢板内固定组17例(100.0%),AO锁骨钩内固定组31例(100.0%)均在术后3个月摄X线片检查,全部愈合,肩关节活动正常。

讨 论

有学者应用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锁骨远端伴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应满足以下要求[2]:①肩锁关节必须暴露清楚;②喙锁和肩锁韧带修复十分重要;③肩锁关节必须获得稳定的复位。

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适用于锁骨远端骨折、粉碎性骨折,尤其是伴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优点:通过锁骨近端的钉板固定和穿过肩峰的钩形成杠杆作用。利用杠杆原理维持其垂直稳定性,为肩锁、喙锁韧带和软组织愈合提供一个稳定无张力的环境。钢板固定后允许肩锁关节有一定的微动,有利于功能的恢复。钩板结合处向后偏斜,使钢板不直接覆盖肩锁关节,既为肩锁关节囊修复预留了空间,又减少了直接压迫导致的肩锁关节退变和创伤性关节炎,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要求,可以较好地处理锁骨外侧端骨折。由于其固定牢靠,术后即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避免了长时间固定造成的关节废用和关节僵硬。缺点:价格昂贵,需相关配套器械。

重建钢板内固定:适用于横行或斜行骨折,如粉碎性骨折需先用钢丝捆绑再置入钢板,钢板的形状可以随锁骨的弯度进行折曲调整,使钢板紧贴骨面,并起到张力带固定效应,以对抗弯曲压力和抗旋转力,固定可靠。如骨折粉碎严重,且骨折段较长,应注意螺丝钉不要打到骨折线上,以免影响骨折愈合。术后患肢悬吊7~14天。肩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了肩关节并发症,收到良好效果。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对骨折远端起到纵向挤压的作用,使之更利于复位固定及愈合。固定于针尾的钢丝可防止因肩部运动所致的克氏针滑脱、旋转等。但因张力带的拉力沿克氏针轴向分布,主要作用于肩锁关节两侧面压缩关节,加重关节损伤,因而易发生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此外,由于以上两种剪力的影响致骨折松动、克氏针退出及钢丝疲劳性折断,对维持肩锁关节的稳定性效果欠佳。

參考文献

1 孙贺,陈铭锐,赵卫东,等.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20(4):303-305.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篇5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

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我院对28例锁骨中外段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8例, 男16例, 女12例, 年龄12~75岁, 平均37.4岁。骨折均位于锁骨中外段。5例无碎骨块, 18例有1~2块碎骨块, 5例3块以上碎骨块。开放性骨折2例, 均采用2期手术, 闭合性骨折26例。全部病例均未合并血管神经及韧带损伤。伤后时间2~15d, 平均4.6d。

1.2 手术方法

采取颈丛并臂丛麻醉, 平卧位, 垫高患侧肩背部。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上缘作5~10cm弧形切口, 显露骨折端, 避免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 尽可能少剥离骨折处骨膜, 特别是锁骨下面骨膜。若有碎骨块用粗丝线捆扎, 也可用可吸收缝线捆扎, 较大骨块则用螺钉固定。骨折复位满意后将6~10孔国产重建钢板预弯塑形后置于锁骨上面, 骨折每端固定螺钉不少于3个。若有骨缺损则予以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骨。术后抗生素应用3~7d。患肢三角巾悬吊制动, 1周后逐渐活动患肩, 避免患肩剧烈运动。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按Lazzcano标准评定, 优:肩部无疼痛, 无自觉和他觉力量减弱, 肩关节活动正常, 恢复原工作;良:肩关节活动有轻度疼痛, 活动度受限, 外展上举达不到180°, 自觉力量减弱;差:活动时疼痛、力量弱, 活动受限。

2.2 治疗结果

本组28例, 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气胸等并发症, 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 内固定牢靠。切口Ⅰ/甲愈合, 无切口感染、延迟愈合、骨髓炎等。21例获得随访 (75%) , 随访时间3~6个月, 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 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 无钢板、螺钉断裂。按上述评定标准, 结果优18例, 良3例, 优良率100%, 临床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 以中1/3及中1/3与外1/3连接处为多见。传统治疗锁骨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8”字形石膏或绷带固定, 或双布带圈固定等, 但伤侧软组织肿胀且肥胖患者复位困难, 因为外固定不牵靠且易松动, 捆扎时间长造成患者痛苦大、生活不方便, 更易发生畸形愈合, 影响外观。克氏针固定虽然操作简单、损伤小, 但不能有效控制旋转活动, 一方面导致克氏针松动而外滑, 对克氏针在骨端间不断产生的剪力导致克氏针疲劳折断;另一方面骨折端的不稳定直接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 故术后仍需较长时间的三角巾外固定;从而导致肩关节粘连僵硬。而重建钢板具有三维塑形特点, 可根据锁骨不规则外形塑形, 达到锁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 尤其对于粉碎性骨折, 钢板能很好地服贴于骨面, 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术后内固定滑脱、成角、骨折不愈合、创口感染等并发症较少, 不需要较长时间固定患肢, 颇受患者的欢迎。

3.2 注意事项

(1) 作骨膜下剥离时应掌握好操作深度, 勿伤及锁骨下血管神经、胸膜等重要组织;术中尽量少剥离骨膜, 以防止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2) 钢板常需预弯, 以适应锁骨表面弯度, 达到解剖复位目的, 钢板常放于锁骨前上方。 (3) 锁骨远端骨折合并有肩锁关节脱位一般采用锁骨钩钢板。

综上所述, 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确切, 是值得信赖的治疗方法。

《中外医疗》杂志欢迎投稿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篇6

关键词:克氏针内固定,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症状, 约占全身骨折的6%, 采取保守治疗恢复时间长, 并且骨折对接较易变位, 愈合后易出现畸形, 且固定期间容易出现腋神经压迫, 对于锁骨下血管神经容易造成损伤。而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的优点是组织相容性好, 且与骨质的弹性模量相近[1], 因此, 临床上应用较广泛。本研究通过对96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方式, 来比较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7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56例, 女性40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 (40.1±12.3) 岁。所有患者受伤原因较多, 主要有:车祸、击打, 摔倒等原因。所有患者通过X线诊断, 其中左端锁骨骨折40例, 右端锁骨骨折56例, 锁骨1/3处骨折24例。按照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型, 其中Ⅰ型骨折患者46例, Ⅱ型骨折患者50例。按照入院先后的顺序分为重建钢板内固定组 (简称为钢板内固定组) 46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 (简称为克氏针组) 5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以及严重程度、骨折位置分布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克氏针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 在肩峰处做一个6~8cm的弧形切口, 首先对锁骨外端骨折进行复位, 然后在肩峰穿入2个2mm交叉克氏针, 在锁骨接近骨折端横向穿一个2.5mm的孔, 穿入钢丝以8字型绕着肩峰和克氏针的尾轴进行固定, 针尾部弯折后埋在深筋膜下。

钢板内固定组:患者取仰卧位, 肩部进行垫高约20cm左右, 在骨折处前上端做一切口, 长约6~10cm, 一次切开皮肤皮下、筋膜, 并且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进行止血, 骨折处显露后, 首先对血肿进行清除, 骨折复位。根据锁骨骨折处的外形选择适当长度的重建钢板进行比对, 预弯后, 放于锁骨上方, 锁骨下方使用剥离器进行遮挡, 进行钻孔, 之后选择适当长度的螺丝钉拧紧固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骨折达解剖复位, 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 骨折端稳定, 肩关节活动正常;良:复位可达解剖位置80%以上, 骨折愈合3~4个月, 局部及周围关节基本无疼痛, 患肢及肩关节活动接近正常;可:复位达50%以上, 4~5个月骨折愈合, 提重物或剧烈活动时局部或周围关节酸痛, 肩关节活动受限制;差:内固定不牢固, 骨折端不稳定, 骨折移位, 仍需再次手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如表1, 表2所示。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锁骨是位于胸骨和肩峰之间的连接性的骨性联结, 其一方面可以连接上肢和躯干, 同时增加了肩关节的稳定, 对保证肩胛带和胸廓有效距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 长期以来大多数锁骨骨折主要采取保守治疗, 仅对比较严重的骨折如骨折不连接、压迫造成的血管神经损伤以及靠近锁骨外端的骨折进行手术治疗[2]。

重建钢板内固定具有可塑形强, 固定牢靠, 并且骨折愈合快的优点, 在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在这些方面比其他内固定方法有优势[3]。横形或斜形骨折以及粉碎性骨折可以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进行固定治疗, 它的缺点是切口比较大, 骨膜剥离较多, 并且操作方面比较复杂, 比普通手术费用高。虽然有缺点, 但它的预弯性好、固定性强, 可应用于锁骨各部位的骨折, 尤其是粉碎性骨折[4]。克氏针不能对抗骨折端旋转移位, 并且容易松动、滑脱, 骨折愈合后容易出现畸形, 同时限制了肩锁关节的微动, 引起肩锁关节的僵硬和疼痛, 后期易发生较多并发症比如创伤性肩锁关节炎, 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5]。

本研究通过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观察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因此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在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同时观察组肩周炎、钢丝断裂、克氏针滑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重建钢板内固定愈后较好, 并发症较少, 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小。综上所述,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元庄, 张敏, 黄远翘, 等.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 11 (6) :49-50.

[2]汪成龙.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8例临床观察[J].医护论坛, 2009, 16 (4) :145.

[3]闫军, 胡波, 朱淑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9) :573-574.

[4]苏世彪, 梁培根, 严颖坚, 等.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观察[J].2010, 48 (14) :140-141.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患者, 男8例, 女5例;年龄24岁~59岁, 平均38.6岁。锁骨骨折原因:车祸伤5例, 摔伤4例, 坠落伤3, 硬物击伤1例。均为单侧受伤, 优势手侧9例, 非优势手侧4例;开放性损伤1例;按照Gustilo-Andersson分型均为Ⅰ型开放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前, 根据Allman锁骨骨折分型, 锁骨中1/3骨折10例, 锁骨外1/3骨折2例, 锁骨内1/3骨折1例。其中粉碎性骨折7例, 伴有蝶形骨块者3例, 斜形骨折3例。钢板类型:管形钢板6例, 动力加压钢板5例, 链条重建钢板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暴力创伤, 均因术后再次出现肩部疼痛畸形而就诊。钢板内固定失败情况:钢板断裂骨折端移位7例;钢板与螺丝钉松动骨折端移位6例。钢板内固定失败发生时间:术后9周~31周, 平均为术后13周。

1.2方法本组病例经X线片确诊钢板内固定失败后, 全部行二次手术治疗, 将内固定拆除后, 断端切新髂骨植骨应用重建钢板二次内固定。术中见所有患者均有延迟愈合或是不愈合表现, 其中骨折端萎缩5例, 骨折端纤维连接5例, 骨折端假性肥大3例。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6周~8周, 以克服上肢重力, 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经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后再停止制动, 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2结果

二次手术后全部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1个月~24个月, 平均14个月, 有7例在术后3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 其余6例在6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 未发生骨折不愈合与感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 经过康复锻炼后肩关节功能也基本恢复。手术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时见内固定物完整, 无松脱、断裂、移位等现象。

3讨论

锁骨为外形不规则的“S”状长骨, 中间锁骨体部分较细, 两端分别与肩胛骨和胸骨构成关节较为粗大。锁骨上附着的肌肉、韧带, 以及上肢所产生的重力在肩关节运动时, 尤其是外展上举时, 对其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而且同时锁骨还会发生自身的旋转运动[2]。当锁骨骨折进行内固定后, 到锁骨完全愈合之前, 内置物将要承担这种作用力。在本组病例中, 所有患者进行二次手术时, 均发现有骨折未愈合或是未完全愈合的证据, 我们认为造成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锁骨骨折不愈合或是延迟愈合。虽然锁骨的血供十分丰富, 且为多源性, 来源于肩胛上动脉及胸肩峰动脉的滋养动脉及骨膜动脉, 骨滋养动脉从锁骨中1/3后面进入骨中, 而这个部位正是锁骨骨折的多发部位[3]。在本组病例中, 有10例为锁骨中段骨折, 且多为粉碎性或是伴有蝶形骨块骨折, 损伤较重。而且手术时为了顺利复位, 过度地剥离附着于锁骨后下方的软组织, 使得这一滋养动脉的损伤风险进一步增加。锁骨的骨膜血管数目虽然较多, 但主要以锁骨两端进入骨中, 在应用以“AO”技术为代表的内固定钢板时, 固定螺钉、钢板的压力, 以及较为广范围的骨膜剥离均会对锁骨的骨膜血管造成严重损伤。有时, 为了复位固定游离骨片, 使用钢丝进行环绕锁骨的捆绑固定, 这使得锁骨骨折端段血运进一步受到破坏, 骨折愈合能力明显下降, 造成延迟愈合, 甚至是骨折端萎缩不愈合。本组病例中, 骨折端萎缩和纤维连接共有10例, 占76.9%。由于骨折无法正常愈合, 使得固定钢板应力疲劳, 最终发生断裂。因此, 在进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时, 应避免过度剥离软组织, 尤其是对于损伤较重的中段骨折。必要时, 为了减少对骨折处血运的医源性损伤, 可简单复位应用克氏针进行固定, 避免对锁骨应用钢丝进行环绕捆绑。

本组病例中, 有6例患者钢板虽未发生断裂, 但是固定螺钉发生了松动, 钢板出现移位, 在这其中有5例锁骨骨折为长斜形骨折, 而固定钢板为长度相对较短的动力加压钢板。我们认为适于长管状骨骨折固定的动力加压钢板并不适用于外形不规则的锁骨骨折固定, 因为动力加压钢板体积较大, 不易折弯塑形, 限制了钢板使用长度和与骨的贴合, 从而降低了钢板对骨折的固定效果, 而且反复的折弯塑形又会降低钢板强度。本组病例进行二次修复时, 全部选用了较长的重建链条钢板, 在随访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组病例发生钢板内固定失败的时间平均为术后13周, 而且术后均未发生暴力创伤与过度的肩关节活动。我们认为, 上肢的重力可能是造成钢板内固定失败的直接应力原因。锁骨横跨于胸廓前上, 好似肱骨的挂架, 使上肢骨骼间接附着于躯干, 而肱骨则远离胸壁, 便利上肢的活动, 因此上肢重力以及上肢活动对于锁骨的作用力较大[4]。而锁骨骨折术后行患肢三角巾悬吊外固定正是针对的这种作用力, 我们建议对于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行患肢三角巾悬吊外固定至少为6周, 6周后行X线片复查, 骨折愈合后方可去除三角巾悬吊, 逐渐行功能锻炼。这样既可以避免上肢重力对骨折和内固定的作用, 又可以减少上肢的活动, 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亦骢.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96.

[2]朱以明, 姜春岩, 王满宜.肩关节相关生物力学介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7 (9) :869-872.

[3]周强, 张涛, 姜春乾.锁骨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19 (12) :1038-1040.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 男28例, 女12例。年龄2~75岁。左侧15例, 右侧22例, 双侧3例;粉碎性骨折16例, 横行及短斜行骨折24例,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骨折部位为锁骨中外1/3及中1/3, 且均有明显重叠移位。

1.2 治疗方法

在臂丛麻醉下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 采用4~6孔钢板, 用复位钳固定钢板与锁骨, 钻孔拧入螺钉。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情绪紧张, 担心手术的危险, 我们通过向患者、家属做耐心的解释工作, 讲解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及优点, 请病房患者现身说法, 达到良好效果, 患者情绪稳定, 消除了顾虑。术前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宣教, 通俗地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基本操作程序及麻醉方法, 并介绍患者与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熟悉, 在心理上做好接受手术的准备解除对手术与麻醉的顾虑, 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使手术顺利进行, 有助于疾病康复。

2.1.2 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血、尿、便、心电、X线检查。

2.1.3 术前皮肤准备术前备皮, 清洁皮肤, 协助更换手术衣。

2.1.4 遵医嘱按时合理使用药物。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护理患者回到病房后, 给予提供安静的修养环境。遵

医嘱进行功能监护, 中流量吸氧6h。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及切口敷料渗血情况, 必要时用砂袋压迫止血。本组患者有2例出现轻度渗血, 根据医嘱给予棉垫加压包扎, 砂袋压迫, 同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术后第4天患者的敷料均干燥。

2.2.2 心理护理术后应即时向患者解释麻醉反应、手术所造成的相关症状, 以及详细说明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2.2.3 饮食

术后6h后无恶心呕吐, 应进流食, 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后渐进普食, 以含钙丰富, 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等食物, 保证。营养丰富, 增强机体抵抗力[2]。

2.2.4 功能锻炼

手术后2周内肩关节钟摆活动练习, 练习结束后保护性前臂吊带制动。肘关节及手主动活动, 术后4~6周达到完全功能恢复。

(1) 术后1~3d, 局部伤口疼痛许可时, 患者前臂吊带保护下下地活动。

(2) 术后2d, 患肢进行前臂旋转、握拳等动作练习, 活动时间不少于10min。

(3) 术后5d伤口愈合良好即可开始肩关节持续被动活动, 活动范围由功能位逐渐扩大, 活动时间2h/次, 2次/d, 应持续至骨折愈合为止。

(4) 上肢促进血液循环仪治疗。

(5) 术后3周, 行肩关节功能被动锻炼:病人仰卧位, 患侧屈肘90°, 手自然放于胸前。康复治疗师位于患者患侧, 一手握患者腕关节, 一手握住肘关节, 缓慢匀速进行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 (补) 、内旋、外旋等活动, 每个动作要求动作平稳、匀速、缓慢, 时间不少于5s, 重复10次。

(6) 术后2~3个月, 骨折基本愈合, 患者弯腰, 患肢手提沙袋进行钟摆活动练习肩关节。

2.3 出院指导

多数患者伤口拆线即出院, 大部分的功能锻炼在家进行, 应告诉其保持正确姿势, 首先分别练习肩关节每个方向的动作, 重点练习薄弱方面如肩前屈, 活动范围由大到小, 次数由少到多, 然后进行各方面动作的综合练习, 不可过于急躁, 活动幅度不可过大, 力量不可过猛, 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

3 讨论

坚强的内固定为早期功能锻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若忽视锁骨所承受负荷对内固定的影响, 可能导致手术失败。通过我们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观察, 体会到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不仅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还应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医师医嘱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 一定注意功能锻炼的循序渐进和个体差异性[3]。

摘要:总结40例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术后病情观察功能锻炼指导可以防止术后并发症, 促进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护理

参考文献

[1]胥少丁,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4版.北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关凤琴, 奚瑒, 朱绍凤.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疾病效果观察及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 2006, 27 (12) :1522.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篇9

【关键词】基层医院 锁骨中外1/3粉碎骨折 内固定物选择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46-02

锁骨骨折常由间接暴力所致,传导暴力冲击锁骨发生骨折,多为横断性或短斜行骨折,但由于瞬间外伤传导暴力加大,粉碎性骨折亦常见,从而有压迫或刺伤锁骨下神经和血管的可能,骨折断端或游离骨片有穿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的可能。锁骨骨折以中1/3及中1/3与外1/3连接处最为常见。2011年1月—2014年1月笔者对锁骨中外1/3粉碎骨折采用锁骨解剖钢板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1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組21例患者中,男18例,女3例,年龄19—62岁,平均40岁,高处坠落伤5例,骑车摔伤16例,左侧10例,右侧11例,所以骨折均为中外1/3交界处骨折,无皮肤穿刺伤口,无神经血管损伤,根据术中检查结果,啄锁韧带附着骨折与远近端骨折分离,均为锁骨骨折Ⅱ型损伤的第Ⅴ亚型,手术均在每位患者查无手术禁忌症后3天后施行,内固定物为克氏针13例,国产锁骨解剖钢板8例。

1.2症状与体征及X线检查

患者均有外伤病史,患肢锁骨中外侧均肿胀,瘀血斑,疼痛,可触及骨擦感或骨折断端支起,伤肢外展或上举因疼痛加剧而放弃,X线片均显示,锁骨中外1/3骨折端重叠移位或嵌插,断端有游离骨块。

1.3手术适应症选择

①开放骨折。②损害覆盖的皮肤。③两处肩悬带复合结损伤。④骨折移位≥2cm.⑤多发骨折 a同侧上肢损伤需早期活动。b下肢损伤需托掖杖行走。⑥病人有神经肌肉疾病不能支配自己的活动,也不能忍受石膏。⑦合并伤侧神经血管损伤的骨折。⑧骨折断端多块游离骨块,骨折不稳。

1.4手术方法及麻醉选择

本组病例均选择0.75%利多卡因针20ml—40ml局麻+静脉复合麻醉(50毫克哌替定针入壶,最大剂量不超过100毫克),术前30分钟均予以5%葡萄糖100ml+头孢呋辛1.5静点。

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垫高伤侧肩背部,碘酒酒精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巾,三角巾包扎伤侧上肢置于胸前,克氏针组以骨折端为中心,平行锁骨长轴做皮肤切口,长约4—6厘米,0.75%利多卡因针做皮肤浸润麻醉成功后,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辨认横过锁骨前上方的锁骨上神经,尽量避免损伤,暴露骨折端后,先将术区不规则骨折块(1—4块不等)予以取出,盐水冲洗后待行复位后钢丝捆扎固定,清除骨折断端凝血块或嵌插软组织后,根据远折端髓腔选择2.0—2.5mm克氏针,从远侧骨折端逆行打入克氏针穿出骨皮质后退针,将克氏针钝头在沿原方向逆行打入远侧骨折端后自伤肩背后侧穿出皮外,针尖退至远折端髓腔内,刚好露出针尖,骨折复位钳复位骨折端后自外端穿入内侧骨折端,针头穿出内侧骨折断端前方皮质,以手指触及针尖为佳,将断端骨折块复位后用0.6mm双钢丝捆扎固定,查无异常活动,外侧针尾折弯90度左右后剪除多余克氏针,针尾置于皮下,大量盐水冲洗术区清洁后,查无多余出血点,逐层缝合,术中发现啄锁韧带有损伤的予以修复。锁骨解剖钢板组以骨折端为中心,消毒铺无菌巾,麻醉成功后,平行锁骨长轴做皮肤切口长约8—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骨折端,清除骨折断端凝血块或嵌插软组织后,有限剥离部分骨膜,根据骨折长度及骨块多少(不超过2个游离骨块),选用合适长度钢板,复位骨折端,将锁骨解剖钢板放在锁骨上方固定钻孔后,拧入长度合适螺钉,每侧骨折端至少3枚螺钉固定,复位断端碎骨块后,取10号丝线捆扎固定,查无多余出血点,大量盐水冲洗术区清洁后,逐层缝合,术中均拍摄X片示骨折端解剖复位。

1.5术后处理。抗生素治疗3天,骨肽针10ml静注30天。两种内固定术后均以前臂吊带固定3—4周后指导其功能锻炼,术后每隔4周行X线检查,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其制定功能锻炼的方式和强度。

2.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均随访6—12个月,锁骨解剖钢板固定组除1例患者术后2月再次受伤致钢板折断后再次行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外,其余7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4周,无骨不连、感染等并发症。克氏针组优良10例,可3例,愈合时间12—18 周,平均15周,3例患者因不遵医嘱擅自更改康复训练方案,克氏针略松动轻度退针,但未影响骨折内固定及骨愈合,钉尾形成滑囊炎性病变,有一例退针磨破皮肤轻度感染经积极换药及抗生素口服治疗而痊愈。

讨论:锁骨中外1/3骨折据文献记载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多为横形或斜形骨折,本组患者追问病史均为肩或伤肢上肢着地所致,术前X线片及术中检查均见骨折断端游离1—4块不 规则骨块,均为粉碎骨折,与文献记载有出入,且行锁骨手法复位外固定带固定无效后,选择手术治疗。鉴于基层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相关科室环境设施,对于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的骨折手术均于术前30分钟静点一组抗生素及术后连用抗生素治疗3天,因为一旦发生感染,将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骨髓炎、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或神经血管损伤。骨折不愈合表现为进行性畸形加重,造成肩关节内收,缩短,内旋。畸形或(和)疼痛造成肩关节功能改变或损伤臂丛神经血管束引起胸廓下口综合征)或后遗症,更有甚者需2次手术治疗或长期抗生素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损失,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两种手术内固定物选择特点①克氏针组切口小,无骨膜剥离,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对于粉碎性骨折均行0.6mm双钢丝捆扎,内外固定牢固。缺点是抗旋转能力差,如伤肢功能锻炼不当,易造成针尾或针尖处皮肤破损形成感染,骨折块移位。②锁骨解剖钢板组切口较大,需部分剥离骨膜,创伤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易损伤术区神经血管,对于超过2块以上的游离骨块固定不如克氏针组操作方便,但其固定稳固,可较克氏针组早1周左右进行伤肢功能锻炼。二者的手术固定及内固定物取出费用,克氏针组较钢板组低一倍左右,而对于基层的老百姓而言选择克氏针组明显优于钢板组。

参考文献

⑴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05,408

⑵邱贵兴,戴克戎,实用骨科手术学 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9—263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篇10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 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 表浅, 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 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1]。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和器材的发展, 对该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 我科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0例, 通过精心护理,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指导,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 男28例, 女12例。年龄2~48岁。左侧17例, 右侧23例;粉碎性骨折16例, 横行及短斜行骨折24例,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骨折部位为锁骨中外1/3及中1/3, 且均有明显重叠移位。

1.2 治疗方法

在臂丛麻醉下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 采用4~6孔钢板, 用复位钳固定钢板与锁骨, 钻孔拧入螺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情绪紧张, 担心手术的危险, 我们通过向患者、家属做耐心的解释工作, 讲解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及优点, 请病房患者现身说法, 达到良好效果, 患者情绪稳定, 消除了顾虑。

2.1.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宣教, 通俗地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基本操作程序及麻醉方法, 在心理上做好接受手术的准备, 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使手术顺利进行, 有助于疾病康复。

2.1.2 术中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用良好的语言鼓励患者克服自我, 同时配合麻醉师采取些镇静措施。

2.1.3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应即时向患者解释麻醉反应、手术所造成的相关症状, 以及详细说明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2.2. 术前护理

2.2.1 术前皮肤准备

术前备皮, 清洁皮肤, 协助更换手术衣。

2.2.2 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 (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病毒标志物、血交叉) 、心电、X线检查、

2.2.3 术后护理患者回到病房后, 给予提供安静的修养环境。

遵医嘱进行功能监护, 中流量吸氧6h。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及切口敷料渗血情况, 必要时用砂袋压迫止血。本组患者有0例出现轻度渗血, 根据医嘱给予棉垫加压包扎, 砂袋压迫, 同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术后第4天患者的敷料均干燥。

2.3 饮食

术后6h后无恶心呕吐, 应进流食, 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后渐进普食, 以含钙丰富, 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等食物, 保证营养丰富, 增强机体抵抗力[2]。

2.4 功能锻炼

手术后2周内肩关节钟摆活动练习, 练习结束后保护性前臂吊带制动。肘关节及手主动活动, 术后4~6周达到完全功能恢复。

(1) 术后1~3d, 局部伤口疼痛许可时, 患者前臂吊带保护下下地活动。

(2) 术后2d, 患肢进行前臂旋转、握拳等动作练习, 活动时间不少于10min。

(3) 术后5d伤口愈合良好即可开始肩关节持续被动活动, 活动范围由功能位逐渐扩大, 活动时间2h/次, 2次/d, 应持续至骨折愈合为止。

(4) 上肢促进血液循环仪治疗。

(5) 术后3周, 行肩关节功能被动锻炼:病人仰卧位, 患侧屈肘90o, 手自然放于胸前。康复治疗师位于患者患侧, 一手握患者腕关节, 一手握住肘关节, 缓慢匀速进行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 (补) 、内旋、外旋等活动, 每个动作要求动作平稳、匀速、缓慢, 时间不少于5s, 重复10次。

(6) 术后2~3个月, 骨折基本愈合, 患者弯腰, 患肢手提沙袋进行钟摆活动练习肩关节。

2.5 出院指导

多数患者伤口拆线即出院, 大部分的功能锻炼在家进行, 应告诉其保持正确姿势, 首先分别练习肩关节每个方向的动作, 重点练习薄弱方面如肩前屈, 活动范围由大到小, 次数由少到多, 然后进行各方面动作的综合练习, 不可过于急躁, 活动幅度不可过大, 力量不可过猛, 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

3 讨论

坚强的内固定为早期功能锻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若忽视锁骨所承受负荷对内固定的影响, 可能导致手术失败。通过我们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观察, 体会到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不仅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还应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医师医嘱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 一定注意功能锻炼的循序渐进和个体差异性[3]。

参考文献

[1]胥少丁,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关凤琴, 奚瑒, 朱绍凤.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疾病效果观察及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 2006, 27 (12) :1522.

上一篇:司法独立下一篇:碳排放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