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核算方法(精选8篇)
碳排放核算方法 篇1
一、引言
气候变化, 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的全球性的共同问题。研究表明, 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是CO2的排放。国际社会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解决这一问题, 从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 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等, 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全球CO2排放控制做了不懈的努力。近些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我国碳排量总量也迅猛增长。中国作为世界大国, 应该承担其中有区别的应该承担的部分责任, 并做出努力和改进。为此, 企业应当提供可用于碳排放管理的碳排放成本的核算信息。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 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型行业。我国二氧化碳的五类主要碳排放源是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泥生产和废气燃烧 (葛全胜、方修琦, 2010) 。2010年我国水泥总产量约为18.68亿吨, 排放二氧化碳10多亿吨, 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0%左右 (马忠诚、汪澜, 2011) 。因此, 对水泥工业进行碳排放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不仅对水泥企业本身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有重要意义, 也是建立低碳社会的一个紧迫而又兼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重要研究。
二、碳排放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
碳排放成本指产品生命周期中每一环节由碳的物质流所导致的耗费, 如:企业在生产、制造、物流、使用、废弃和循环利用等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及其补偿等。因此, 碳成本核算要追踪碳足迹, 分析碳的物质流是碳排放成本核算的基础。
(一) 物质流成本会计
碳成本核算物质流分析的需要使物质流成本会计成为碳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之一。物质流成本会计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FCA) 是基于企业制造过程中材料、能源的投入、消耗及转化, 跟踪资源流转的实物数量变化, 进行物质全流程物量和价值信息的核算。该理论, 最早由Bend Wagner教授和德国环境与管理协会 (IMU) 开发研究提出, 从物质 (物理单位) 和价值 (货币单位) 两个层面来反映物料流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何种形态与程度的排放以及浪费的物料金额情况等, 从而使管理者能够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其目的在于提高物质使用信息的质量, 识别低效率的生产过程,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生产系统中物料与能源的消耗,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的威胁。MFCA的功能是从数量和成本两个方面使物流各环节的资源损失和排放成本可视化, 通过对流程中各生产环节信息的揭示, 反映资源损失金额、计算成本, 为改善生产工艺、合理设计产品及严格控制生产流程提供有用的决策相关信息。
物质流核算是价值流核算的基础。它将企业的物质流转视为成本分析的中心, 按照物质的输入输出平衡原理 (原材料+新投入=输出端正制品+输出端负制品) , 将一个企业划分为几个物量中心, 根据物质流转在不同物量中心之间的顺次移动, 对材料、能源流向进行分流计算, 分别核算各物量中心输出端正制品 (合格品) 和负制品 (废弃物) 的数量和成本。在输出端, 资源流成本会计核算将所生产的合格品称为正制品, 其成本称为正制品成本或资源有效利用成本;将产生的废弃物称为负制品, 其成本称为负制品成本或者资源损失成本。这种将企业生产流程中所有物质划分为正制品和负制品, 并且将成本在正制品和负制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核算方法, 可以反映各个生产环节废弃物和合格产品的比例, 由此可找出负制品比例过大的物量中心, 然后深入分析负制品的成本构成, 找到负制品产生的源头, 以此作为挖掘潜力的重点对象。同时采取优化措施, 提高正制品比例, 这可达到节约资源、削减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物质流成本会计提供物质流程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的核算方法, 为企业碳排放成本的核算提供了思路。对于制造业而言, 其物质流程图可以如下图1所示:
(二) 碳排放成本内涵
企业的产品成本, 按费用性质可分为各种要素费用;按归集程序与方法又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为生产该产品而消耗的直接人工费用、直接原材料费用;间接费用主要为制造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直接原材料费用可以直接归属于该产品, 是构成该产品“生产成本”的最基本费用;间接费用, 不能直接归集到某一产品, 一般先归集到“制造费用”这一账户, 期末再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到各个产品“生产成本”当中。
而碳排放成本就内涵而言, 主要是生产活动各环节的碳排放导致的费用。就归集的程序而言, 也由两部分构成, 其一, 可以直接归属到某一产品的碳排放成本, 按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为原材料采购的碳排放成本, 生产产品产生的碳排放成本, 销售或使用该产品产生的碳排放成本等内容。其二, 企业预防管理、计划控制碳排放而支付的所有费用或付出代价, 以及因超额排放增加的成本。前者称为直接碳排放成本, 后者称为间接碳排放成本。碳排放物质流分析, 是提供有关碳排放信息, 核算碳排放成本的基础。
本文选取水泥企业以水泥生产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水泥生产的物质流分析, 追踪碳排放踪迹, 对水泥企业碳排放成本进行界定与分类, 计算水泥企业的碳排放成本。
三、水泥企业碳排放成本核算举例
本文以水泥企业为研究对象, 以期能为该行业提供可实际操作的碳排放成本核算方法。
(一) 水泥企业生产物质流分析
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黏土、铁矿粉, 还有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最主要原料, 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 生料中80%以上是石灰石。水泥生产工艺过程主要是:“两磨一烧”, 即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的过程。
第一“磨”——生料的制备阶段
1.原材料开采。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最主要原材料, 通常采用爆破方式或使用截装机进行开采和提取。
2.破碎。一般在原料开采提取后, 送至破碎机, 采用破碎或锤击方式成碎块。
3.粉磨。破碎的石灰石等原材料被送至生料磨车间, 经过立磨或球磨阶段, 使原料被磨得更细, 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混合。
4.均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 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 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第二“烧”——熟料的烧成阶段
1.预热分解。生料均化后, 经过喂料比例的计量, 送入预热器。预热器的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回转窑和分解炉排出的废气余热加热生料, 使生料预热及部分碳酸盐分解。
2.煅烧冷却。均化后的生料在旋风式的预热器中经过预热和分解后, 进入回转窑进行煅烧。在回转窑中, 碳酸盐进一步充分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先是生成C2S等水泥熟料中的矿物, 当温度升到1400℃左右, C2S等已融化成液态, 并与Ca O等发生反应, 生成水泥熟料。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 进入熟料库。
第三“磨”——水泥的制成阶段
1.粉磨。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 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这一阶段, 主要是先通过碾压机将水泥熟料碾压, 在配比以调节材料后经过水泥粉磨机粉磨至适宜的粒度, 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 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后, 进入水泥库。
2.包装。成品水泥通常被储藏在巨大的混凝土料仓内。水泥出厂通常有两种包装方式:袋装和散装。一般都是通过包装机包装, 用标准货车或其他运输工具发送出售。
(二) 水泥企业碳排放成本分类
经过上述泥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 水泥企业的碳排放成本可分类如表1所示。
(三) 水泥企业碳排放成本计算
综上, 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为:能源燃料燃烧排放、各工艺阶段用电排放和生料中碳酸盐分解与少量有机碳燃烧排放。
因此, 在上述分类基础上, 水泥企业原料及能源消耗的成本信息可进一步归纳整理如下表2。
矿石生料中有机碳含量比例为r1 (这一比例通常在0.1%—1.0%) , Ca CO3含量百分比为r2, Mg CO3含量百分比为r3。水泥企业作为用电终端用户, 可以直接采用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0.302kg/kwh这一排放因子进行电力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而实物燃煤二氧化碳排放, 则可以根据国家发改委推荐使用的排放系数0.68t/tce计算;其他各种能源燃料可以采用环保部发布的排放因子来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 比如汽油低位发热量为43.124MJ/kg,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0.0694kg/MJ, 柴油低位发热量为42.705MJ/kg,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0.0698kg/MJ。
所以, 二氧化碳实际排放量计算如下:
1.直接碳排放成本
(1) 用电耗用CO2排放量 (Qe) = (E1+E2+E3+E0) *0.302;
(2) 实物煤耗用CO2排放量 (Qc) = (C1+C2+C3+C0) *0.68;
(3) 汽油耗用CO2排放量 (Qg) = (G1+G2+G3+G0) *43.124*0.0694;
(4) 柴油耗用CO2排放量 (Qd) = (D1+D2+D3+D0) *42.705*0.0698;
(5)
矿石中有机碳燃烧CO2排放量 (Qo1) = (O1+O2+O3) *r1*44/12;
矿石中碳酸盐分解CO2排放量 (Qo2) = (O1+O2+O3) * (r2*44/100+r3*44/84) ;
综上, 企业CO2排放总量 (Qt) =Qe+Qc+Qg+Qd+Qo1+Qo2。
由于我国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场还不健全, 碳排放交易价格还不成熟, 因此借用欧洲排污权交易市场中碳排放交易价格——12欧元/吨, 即94.8元/吨, 作为计算单价。因此, 本期该水泥企业主要碳排放成本可以表示为:Cd= (94.8*Qt) 元。
2.间接碳排放成本
除了在水泥生产中原料及能源消耗的直接碳排放成本之外, 企业还可能另有其他间接碳排放成本, 主要有预防管理成本、超额罚款损失成本或不确定性成本等, 这部分间接碳排放成本具体计算如下:
(1) 预防管理成本。这一部分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投资吸收二氧化碳设备的项目数和价款, 按照一定的摊销比例分配到每一期, 并加上运行维护成本。如果企业还专门设立部门人员实施碳排放的管理, 这个部门的所有人工、管理费用等都要记入这一部分“预防管理成本”。
计算公式:预防管理成本=设备价款*摊销比例+该期运行维护成本+“管理费用”
(2) 超额罚款损失成本。如果企业因超额排放二氧化碳, 以致于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罚款处罚等。这一部分支出的费用或付出的代价, 可以直接按照处罚金额计算“超额罚款损失的碳排放成本”。
(3) 不确定性碳排放成本。这里的不确定性碳排放成本类似于会计学中的或有事项。这部分成本可以采用估计的计提方法, 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生产经营特点, 按照一定的生产成本比例, 提取不确定性碳排放成本。
综上, 水泥企业的碳排放成本总公式可表示为:Ct=Cd+Cid。
其中, Ct代表企业碳排放总成本, Cd代表直接碳排放成本, 也是企业主要碳排放成本, 主要核算生产中原料及能源消耗的直接碳排放成本 (也包括企业部分生产管理中的直接碳排放) , Cid代表间接碳排放成本, 主要核算除前者之外的间接碳排放成本。
四、结语
本文以物质流成本会计为基础, 在界定了碳排放成本的内涵之后, 进行了水泥行业的碳排放成本的核算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水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其碳排放特征的分析, 将水泥企业碳排放分为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两部分, 并建立反映水泥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的碳排放成本的核算方法, 为水泥企业核算碳排放成本提供思路和方法, 进而为企业碳减排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分析的依据。
对我国碳排放权核算方式的思考 篇2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减排量 东京议定书 碳交易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
一、产生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一项国际性公约——《京都议定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一是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二是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三是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CDM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这是一种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或技术支持,从而从发展中国家获得减排指标的一种减排方式;四是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这种《京都议定书》中为每个发达国家规定的碳排放量又被称为碳排放权。伴随着议定书的生效以及各种减排方式的应用,以碳排放权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主要内容的碳会计迅速发展。
二、关于我国目前碳排放权的核算方式的反思
我国主要是通过与发达国家建立清洁发展机制(CDM)参与节能减排义务。在该机制下,发达国家通过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与其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共同开发有助于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并签订协议,承诺每年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该项目所核定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了解到建立清洁发展机制的优势,以及参与节能减排任务是一项应尽并且不容推辞的义务,我国在联合国注册的CDM项目已经越来越多。据EB网站统计,截至2012年6月25日我国共有2081个CDM项目成功注册,占东道国注册项目总数的48.77%;预计产生的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共计388399696吨,占东道国注册项目预计年减排总量的64.05%。
清洁发展机制的建立不但可以给企业带来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且可以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但是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的确认和计量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很容看出,在该机制下减排量是能够在短期内变现的,因此将其作为流动资产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将其作为何种资产是存在争议的。以下是几种主流的核算方法。
张鹏(2010)认为持有碳排放权是为了出售,因此应该将其作为存货进行确认和计量。然而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显然碳排放权并不是一种有形的材料或物料,因此仅凭其目的是为了出售就将其划为存货是不合理的。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碳排放权作为企业从政府获得的一种碳排放的权力,正是没有实物形态的,似乎满足无形资产的要求。肖序、郑玲(2012)认为碳排污权是没有物理形态的资产,应将其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计量与核算。但是刘金芹(2010)指出,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碳排放权是CDM项目企业拥有的,其目的是为了最终出售,这与无形资产不同,因此将碳排放权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确认也是不合理的。
金融资产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内容。金融工具就是进行投资、筹资和风险管理的工具,其中一方形成金融资产,另外一方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王艳与李亚培(2008)认为碳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它具有自由交易市场,拥有具体产品的定价机制,并始终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价值变动直接增减资产价格。它是金融衍生产品,但是其价值随企业自身权益主体的市场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而变动,与普通的金融衍生产品不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金融资产的定义,应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并进行会计处理。笔者认为,将碳排放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在各个方面都是比较合理的,不失为一个好的处理方式,在我国排污权交易并不完善,虽与发达国家合作,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并不能可靠计量。因此,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以前将其作为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并不合理。
由此可见,不论将碳排放权作为何种资产进行核算都有其一定合理性以及弊端,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型资产,和任何一种现有资产的定义都不能完全吻合,这正是各学者观点不一致的原因所在。笔者认为,就现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发展现状来看,先将其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是比较合理的一种方式。当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比较充分,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时候,再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不失为一种合情合理的方式。
三、规范我国碳排放权核算方式的措施——建立健全的碳排放交易机制
金融资产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内容。金融工具就是进行投资、筹资和风险管理的工具,其中一方形成金融资产,另外一方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笔者认为,碳排放权是一种不同于存货、无形资产的非常特殊的经济资源,它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其交易价格是供需双方都能认可的公允价格,其价值的变动直接反映在其价格上。企业可以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它属于金融衍生产品,但又与一般的金融衍生品不同,碳排放权的价值受企业自身权益主体的市场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的影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金融资产的定义,应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并进行会计核算。将碳排放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在各个方面都是比较合理的,不失为一个好的处理方式,但是我国排污权交易并不完善,虽与发达国家合作,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并不能可靠计量。因此,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机制以期获得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在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宣布,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统(ETS)。这个计划可以向全世界表明我国将如何促进和发展低碳经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碳排放交易系统的重视。
为实现我国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重要作用。
碳排放交易的基本模式是节约了碳排放权的企业将多余的碳排放权出售,以增加利润,同时购买碳排放权的企业会增加成本,这样可以达到降低总体碳排放量的目标。碳排放权交易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也是或不可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试点的执行可以先了解部分地区的交易情况,以便逐步过渡到全国各省市。为此,我国发改委于2011年10月29日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发改委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标志着我国向建立完整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跨了一大步。根据试点要求,2013年底在试点省市启动碳交易市场,2015年建成全国性市场。在这些试点中,各省市并不是将所有企业纳入试点,而是制订了一定的标准,比如北京将2009—2011年间平均碳排放量在一万吨以上的企业纳入试点,总计400—500家企业。天津将综合能耗在一万吨以上标煤的企业纳入试点,涉及五大行业的100多家企业。
四、结论
由于环境恶化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保护环境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应运而生,碳排放权的产生是一种必然现象。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指标纳入企业的会计体系,可以更好地督促企业严格控制自己的碳排放量。然而我国的碳排放权的计量与核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将其作为何种资产进行核算。但是不置可否的是,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金融资产核算是合理而又能够被大家所认同的,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碳排放交易系统,以期能够获得其公允价值。国家在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世界各国的减排任务任重而道远,仍需各国努力。同时碳排放权的核算与计量也需要不断进步,这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姜永德:关于碳排放权会计性质的探讨[J].Commercial Accounting,2010,11(21).
[2] 王艳、李亚培: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管理观察,2008(12).
[3] 刘金芹:基于CDM项目的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10(10).
[4] 张鹏: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财会月刊[J].财会月刊,2010(16).
[5] 郝玲、涂毅: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初解[J].新理财,2008(8).
[6] 周至方、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与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9(11).
[7]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研究 篇3
(一) 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 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定的条件下, 利用市场机制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 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变暖进程, 1992年, 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共同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 并于1997年12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作为UNFCCC的补充条款, 同时规定了三种补充性的市场机制来实现减排目标, 即联合实施机制 (JI) 、碳减排贸易机制 (EI) 、清洁发展机制 (CDM) 。其中, CDM机制是这三种灵活减排机制中唯一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随着《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 碳排放权成为国际市场的一种特殊商品, 目前全球已建立了20多个碳交易平台。碳排放权交易的交易方式是: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 协议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目标, 各国再将自己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国内不同的企业。当某国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时, 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国家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同样的, 在一国内部, 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也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企业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形成。
(二) 我国CDM交易机制的发展
自2004年11月18日全球第一个CDM项目注册成功至今, CDM市场迅速发展, 并在碳交易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 我国相继成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迈出了构建碳交易市场的第一步,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正是通过CDM项目产生的。作为清洁发展机制下“核证碳减排量” (CERs) 最大的国家, 我国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于2005年审议通过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简称《办法》) , 这标志着我国开展CDM项目进入有章可循的新阶段。由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以及对能源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决定了我国在实施CDM项目上的巨大潜力。通过CDM机制, 我国企业可以与发达国家进行CERs交易, 这样既可以使企业获得可观收入, 同时又能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见, 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能够将原来一直游离在资产负债表以外的气候环境因素纳入到企业的会计体系当中, 改变企业的收支结构。然而, 一个CDM项目的完成需要一套复杂的程序, 主要包括七个基本步骤:项目设计和描述、国家批准、审查登记、项目融资、监测、核实/认证、签发排放减量权证等。CDM项目通常投资回收期长、初始投资额大、交易成本难估计、投资风险较高, 这些都给参与CDM项目的企业带来了诸多的会计核算难题。
二、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
(一) 碳排放权属于资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定义, 资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比较碳排放权的描述, 政府通过无偿分配、定价出售或公开拍卖的方式将碳排放权分配给企业后, 企业便取得对排放权的控制权;企业通过碳排放保证其生产经营从而获利, 同时, 出售剩余的碳排放权也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因此, 碳排放权完全符合我国资产的定义和特征。
(二) 碳排放权的资产类别
对于应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何种资产类别, 我国学术界有较大分歧, 目前主要的观点有三种:认为碳排放权属于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 主张将其纳入金融资产;碳排放权符合存货的定义, 应作为存货进行确认;认为碳排放权具备无形资产的特征, 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企业将碳排放配额资产列示为存货、其他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5%、20%和65%;对于外购的排放配额, 这一比例分别为11%、31%和58%。就我国目前而言, 笔者认为将碳排放权纳入无形资产更加合理。
1. 碳排放权不应确认为存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企业持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但是对于企业所拥有的碳排放权而言, 企业首先应按期实现自身的减排目标, 超额配额的部分再通过CDM项目进行CERs交易, 所以企业持有碳排放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其生产经营从而获利, 并不完全是为了出售。因此, 碳排放权不能确认为存货。
2. 碳排放权不应确认为金融资产。
CDM项目的买方以合同协议价款购买了一定的碳排放权后, 除了可用之抵消其超额超标的碳减排量, 也可以通过本国金融机构的包装, 使CERs成为获利更高的衍生金融工具在市场中再次进行交易, 如此看来, 碳排放权确实具有金融资产的一些特点。但是, 由于我国碳金融体系不完善, 国内碳资本与碳金融的发展相对滞后, 现有的碳交易制度以及各种碳金融衍生品都尚未成熟, 相关法律的缺失和金融工具会计法规的局限, 导致其无法具有类似于其他金融工具的流动性, 所以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金融工具来处理暂时还很不现实。
3. 碳排放权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 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它具有以下特征:不具有实物形态;具有可辨认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碳排放权是CDM项目企业所拥有的没有实物形态, 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用于出售或转让的资产;由于CDM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回收期较长、风险较高, 使得企业在持有碳排放权的过程中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 不属于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 应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由此可见, 碳排放权符合具有无形资产所应具有的全部特征, 应当作为无形资产在会计上进行确认。
三、碳排污权交易的会计计量
已经在联合国注册且有合同价格的CDM项目, 经过联合国专门机构核证一定数目的CERs, 并获得排放减量权认证之后, 就可以对企业的碳排放权进行会计计量。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 应在“无形资产”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碳排放权”。
(一) 初始计量
碳排放权初始计量应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如果企业所获得的碳排放权属于自行开发的项目, 无论是定价购买或公开拍卖取得的, 都应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碳减排量初始成本= (合同规定的当年的) 购买单价× (当年的) CERs。在整个CDM项目开发过程中主要发生的费用包括: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费用、项目开发中介的服务费用、经营实体项目审定费用、经营实体核实核证费等。借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 如果企业所获得的碳排放权属于政府无偿授予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 应当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故应按照公允价值计入“无形资产———碳排放权”, 并确认为“递延收益”;若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 按名义金额 (1元) 计量并计入“当期损益”。借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科目, 贷记“递延收益———政府碳排放权补贴”科目。
(二) 后续计量
在后续计量中, 企业应按照每期实际的碳减排量对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价值进行摊销, 摊销金额应直接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对于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 其价值波动将不调整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制造费用——碳排放权”科目, 贷记“累计摊销”科目;借记“累计摊销/递延收益——政府碳排放权补贴”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碳排放权利得”科目。根据《办法》规定, 在合同到期时将碳排放权一次性出售给发达国家的企业, 收益不需要分摊到各个收益期, 无需进行无形资产摊销, 但期末需要做减值测试,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期末无形资产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 资产减值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碳排放权减值损失”科目, 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碳排放权减值准备”科目。碳排放权的出售, 实际上就是执行合同的过程。碳排放权属于国有资产, 根据《办法》规定, 出售之后取得的收益应当在我国政府和实施项目的企业之间分配, 取得价款与碳排放权的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上缴国家的部分后计入当期损益。具体分配比例为:氢氟碳化物和全氟碳化物类项目, 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65%;氧化亚氮类项目, 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30%;重点领域以及植树造林等类环境保护项目, 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2%。借记“银行存款”、“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碳排放权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处置碳排放权损失”) 科目, 贷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营业外收入——处置碳排放权利得”科目。
碳排放核算方法 篇4
尽管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多边制度和国家政策,但相对于1970~2000年人为温室气体年均1.3%的排放增长率,2000~2010年年均增长率上升为2.2%,以致2010年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达490亿tCO2当量[1]。全球CO2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并且全球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2]。因此,控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作为城市碳排放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欧美国家,生活消费碳排放占城市碳排放总量的30%~40%[3];在英国,伦敦市家庭碳排放是最大的排放源,占伦敦总排放量的38%[4],并且英国城镇居民碳排放明显高于农村居民[5];在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呈上升趋势,1995~2010年年均排放增长率达8.0%[6]。而随着城市化水平和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消费相关的排放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7]。因此,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对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居民生活碳排放核算研究,在国家层面上,主要集中于碳排放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人均排放等方面的研究[8,9,10,11],也有部分研究单独针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产生的碳排放[12,13]。在区域层面上,主要在生活消费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空间自相关性、城乡碳排放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而在城市层面上,北京、南京、上海、天津、开封、德州、昆明、厦门等城市展开了相关探索[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其研究需要的能耗数据来自统计年鉴或实地问卷调查,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模型法和碳排放系数法。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第一大城市,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全球辐射力的国际商贸中心和我国南方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核心门户。广州市在居民生活消费碳核算的研究较为缺乏,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27]、排放特征[28]、空间差异[29]等方面,大多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缺省方法与排放系数,对于采用适用于我国碳排放估算方法的研究较少,且在不确定性分析上较为鲜见。因此,结合我国省级碳排放核算的部门方法和参考方法指南,对广州市2005~2014年居民生活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与验证,具有一定理论研究意义,研究结果不仅可引导居民走向低碳消费生活模式,也可以为广州市低碳城市建设和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 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界定
碳排放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本研究仅考虑CO2排放。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家庭碳排放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对于家庭碳排放的研究内容与边界尚未形成共识[30]。基于前人研究[10,14,20,21,30],居民生活碳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指以照明、制冷、供暖、炊事、出行等为目的而直接消费能源而产生的碳排放,直接排放又可分为住房和交通两个部分[31];间接排放来源于非能源商品和服务在全生命周期中所消耗的能源。本研究基于广州市可获取的数据,仅考虑与住房相关的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其能源消费类型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主要包括煤炭、液化石油气(LPG)、煤气、天然气和电力。
2.2 居民生活碳排放核算方法
本研究居民生活碳排放估算方法主要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试行)》[32]为方法学指导,采用部门方法与参考方法相结合。部门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需要依据行业、技术、燃烧条件及燃料属性等确定排放因子,且计算精度相对较高、不确定性程度相对较低的方法[33]。而参考方法是一种自上而下(top-down)相对较易获取统计数据和计算的方法,一般用于部门方法的验证和交叉检查[33]。将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碳排放量结果进行比较,若出现明显差异,则说明核算过程采用的能源消费量、低位热值量、含碳量及氧化率等数据可能存在问题。部门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1)中,ADi表示居民生活分品种能源消费量,TJ或kW·h,化石燃料消费量由化石燃料消费的实物量与低位发热值确定;EFi为居民生活部门分品种能源的CO2排放因子,kg/TJ或kg/kW·h,化石燃料排放因子基于各种化石燃料品种的含碳量及主要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确定,电力排放因子根据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确定;i表示能源类型。参考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2)中,AD表示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kg标准煤;EF表示居民生活部门CO2排放因子,kg/kg标准煤。
2.3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包括2005~2014年广州市居民生活消费分品种能源量及相应的低位热值量、含碳量与氧化率。其中,分品种能源量来自广州统计年鉴[34]和广州统计信息网中的年度报表[35],低位热值取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4》[36],含碳量和氧化率均取自《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试行)》[32],具体数值见表1。
注:*为原煤、洗精煤和洗中煤的平均值;*单位为kJ/m3。
电力消费过程没有直接CO2排放,广州市的电力并非全部来自火电,对于非火电部分排放要进行相应扣减,2007~2014年南方区域电网电力的CO2排放因子来自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37],2005~2006年排放因子由于不可获取而根据2007~2014年数据进行推算。2005~2007年标准煤排放因子来自胡初枝等[38],2008年及后的标准煤排放因子取自冯蕊等[22]。
3 结果分析
3.1 分年份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
图1为广州市2005~2014年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2排放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686.2×104t上升至2014年的1891.1×104t,年均增长率达15.4%。同期广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8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4.6万元,年均增长率为10.8%[35],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持续上升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可能存在一定关系[28]。图1中还显示了2009-2010年广州市居民生活碳排放量猛然上升趋势,由2009年的828.6×104t上升至2010年的1663.9×104t,这主要与2010年广州市居民生活电力消费的大量增加有关。
3.2 分能源品种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
图2为广州市2005~2014年分能源品种居民生活消费CO2排放量。由图可知,首先,电力对居民生活碳排放的贡献最大,高达73.9%~85.9%,这可能是因为空调、电磁炉、微波炉、电热水器等多种类大功率家用电器逐渐进入家庭,导致电力消耗量也逐年上升,家庭用电量是影响居民生活消费CO2排放的主导因素[19]。其次,天然气的碳排放量与煤气的碳排放量此起彼伏,这可能与管道煤气和更清洁的管道天然气的循序推进有关。再者,由于炊事燃煤的使用量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12.9×104t降至2014年的0.3×104t,并且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加和政府对使用洁净能源的鼓励,使得2007年后煤炭CO2排放量不足0.1%。
3.3 参考方法核算结果
利用参考方法估算广州市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2005~2014年其总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809.1×104t上升到2014年的2082.0×104t,年均增长率为11.4%。由表2可知,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的碳排放量在2005~2014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对偏差,但基本控制在20%的可接受范围内,并无显著差异。造成计算结果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二者采用的能源统计数据不相同,部门方法采用的是分品种能源消费数据,参考方法直接采用居民生活总能源消费数据。另一方面,二者采用的排放因子亦有区别,前者采用分能源品种由碳含量与氧化率所确定的排放因子,后者则直接采用IPCC提供的缺省值。
4 不确定性分析
在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统计误差、试验误差或估算方法的局限性,因此会造成碳排放结果的不确定性[39]。不确定性分析是构成一个完整碳排放核算过程的重要环节。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半定量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由于本研究缺乏采用定量分析法需要的基础数据,因此对广州市居民生活碳排放结果进行定性不确定性分析。居民生活碳排放与能源消费量、低位热值、含碳量及氧化率等密切相关。不同统计口径的能源消费量数据可能存在不一致,而活动水平的不确定会导致排放结果的不确定。煤炭低位热值与含碳量的选取是根据不同煤种取平均值得到,这可能与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生活消费部门,广州市统计资料中没有相关能源品种消费信息和数据的,本研究认为没有此类能源的消耗,因此仅核算了电力、煤炭、LPG、煤气、天然气等能源的碳排放,这可能会造成排放结果的低估。本研究在LPG、煤气、天然气等燃料的CO2排放上采用了IPCC的缺省排放因子,未体现本地化特征,其不确定性相对较大,而电力排放估算采用中国区域电网排放因子,其不确定性相对较小。此外,本研究考虑了不同燃料类型的氧化率,有利于降低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尽可能采用统一口径的活动数据与本地化排放因子,考虑更全面的能源类型是今后研究改进的方向。
5 结论与建议
(1)利用部门方法计算广州市居民生活消费CO2排放量,由2005年的686.2×104t上升至2014年的1891.1×104t,年均增长率达15.4%,其整体趋于上升,并且电力导致的碳排放在总排放量中占绝对优势,达73.9%~85.9%。
(2)比较了部门方法与参考方法的估算结果,二者相对偏差基本在20%以内,CO2排放量计算结果相差不显著。
碳排放核算方法 篇5
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承诺期内, 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为使发达国家履行减排义务, 《京都议定书》引进了清洁发展机制 (CDM) 、国际排放贸易 (IET) 和联合履行机制 (JI) 三种灵活履约机制。CDM是为帮助发达国家履行减排义务而制定的, 通过此机制, 发达国家可利用资金和先进技术援助的形式换取碳减排量。
随着CDM项目市场迅速发展, 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成为CDM市场中的主要供应国。2005年, 为促进CDM项目在中国有序开展, 我国政府制定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本文主要根据《管理办法》确定的原则, 就我国CDM项目企业对碳排放权如何在会计上确认、计量和处理进行探讨。
一、碳排放权概述
根据CDM规定, 发达国家都有碳减排的指标, 发展中国家暂时还没有减排指标。发达国家可通过“资金+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换取碳减排指标以获得排放权。我国的碳排放权成为发达国家追逐的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日益频繁。
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投资于可再生能源项目等, 直接向我国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购买碳减排量;另外一种是投资于高能效项目, 为排放污染较严重企业建设减排项目, 实际的碳减排量收益按合同规定比例作为其投资收益。无论采取哪种交易方式, 根据《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我国碳排放权资源归中央政府所有, 具体CDM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归企业所有, 碳排放权转让所获得的收益归中央政府和实施项目的企业共有。对于碳排放权交易中的核心交易项目氢氟碳化物 (HFC) 和全氟碳化物 (PFC) , 国家收取转让额的65%。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可知,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质是企业替政府出售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的所有权属于政府, 是一种国有资产。
二、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
目前学术界对于我国碳排放权的确认问题, 争议主要集中在应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何种类别资产的问题上, 存在三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碳排放权应确认为金融资产;第二种观点认为碳排放权应确认为存货;第三种观点认为碳排放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本文通过对碳排放权的法定所有权归属及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质分析, 认为碳排放权不属于CDM项目企业的资产, 宜将其归属收取手续费方式下的受托代销商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处理。
1. 碳排放权不属于CDM项目企业的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章第二十条规定,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 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 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首先, 根据《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可知, 我国碳排放权的所有权属于国家, 不满足“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的条件。其次, 《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 如果项目在报批时还没有找到国外买方, 必须将该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转入中国国家账户, 只有等报批核准后才能将这些减排量从中国国家账户中转出, 也不满足“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的条件。由上述两点可知, 我国碳排放权资源所有权及控制权都归属于国家。因此, 碳排放权不满足资产的定义, 不能确认为CDM项目企业的资产。
2. 碳排放权应视为CDM项目企业收取手续费方式下的受托代销商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 视同收取手续费方式下受托代销商品的确认条件可归纳如下: (1) 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2) 委托方交付实物, 但受托方并未取得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3) 受托方在商品售出后, 按双方约定的方法收取的手续费。
首先, 我国碳排放权资源属于国有资产, 所有权属于国家, 满足“不符合资产的定义”的条件。其次, 根据《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可知, CDM项目企业碳排放权上的风险报酬并未发生转移, 企业实质上是替国家出售碳排放权, 满足“受托方并未取得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条件。再次, 《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碳排放权转让在国家和企业中的分配比例, 对于碳排放权交易中的核心CDM项目, 国家收取转让额的65%, 转让额的小比例部分为企业代售劳务的手续费所得。可见, CDM项目企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满足视同收取手续费方式下受托代销商品经济业务活动的大部分确认条件, 因此碳排放权可视同CDM项目企业收取手续费方式下的受托代销商品。
三、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 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 确定其金额。2002年1月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为加强对受托代销商品的管理, 收取费用方式下的受托代销商品应列示在“存货”项目中, 但“代销商品款”作为“存货”的扣除, 实际上并未列示。
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受托代销商品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 需要进行会计计量。基于碳排放权的特殊性, 其计量与普通的受托代销商品必然有一定的差异。
1. 碳排放权的初始计量。
碳排放权应该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即CDM项目企业获得碳排放权时, 按照经联合国和我国物价部门核准的价格记入“受托代销商品———碳排放权”科目进行初始计量。碳排放权的交易不属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 由此产生的收益、费用记入其他业务收支科目。因此, 为获得碳排放权而发生的相关审核费用、注册费用等相关手续费用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2. 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
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主要包括碳排放权资产负债表日的确定。由于碳排放权具有稀缺性这一特性, 市场价值波动较大, 可在国际交易所获得当期碳排放权的价格, 依照活跃的交易市场的交易规则, 采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后续计量。企业在持有碳排放权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照公允价值对碳排放权的价值进行调整。
3. 碳排放权的处置。
基于碳排放权稀缺性及市场价值波动较大、难以预计等特点, 碳排放权出售时价值的确定应遵循孰高就高 (不完全公允价值) 原则。合同期满, CDM企业转让碳排放权, 合同未约定价格的, 按照当期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进行确定;合同约定价格的, 按照合同价格及当期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二者孰高就高进行确定, 然后对碳排放权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并确认手续费收入。
四、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
如上文所述, 我国CDM企业碳排放权所产生的收益、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收支, 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等特征, 其账务处理与普通的收取手续费形式下的受托代销商品有所不同。下面用一实例来说明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
例:欧洲M碳基金公司于2009年5月1日与我国A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合同, A公司获得国务院授予的碳排放权, 核准价格为40元/吨, 发生的与碳减排量核证相关的成本、费用为50万元。合同规定, 3年内A公司实施小水电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中的50万吨将向欧洲M碳基金公司转让, 合同规定价格为42元/吨, 合同期满时当期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45元/吨 (本项目为氢氟碳化物HFC, 国家收取转让额的65%) 。不考虑各种税费的影响, A公司此项交易的会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1. A公司获得碳排放权。
2.2009年12月31日, 价格上升为42元/吨。
3.2010年12月31日, 价格上升为43元/吨。
4.2011年12月31日, 价格上升为44元/吨。
5.2012年4月30日, 合同到期日, 价格为45元/吨。
6. 向国家上交转让款并计算所得。
摘要:清洁发展机制 (CDM) 的制定使得碳排放权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业务交易对象。我国作为CDM市场中碳排放权的主要供应国, 亟待研究和出台规范碳排放权的会计准则, 以促使碳排放权交易的顺利进行。本文运用实例对我国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张鹏.CDM下我国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财会研究, 2010;1
[2].邹武平.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会计问题探讨.商业会计, 2010;7
[3].彭敏.我国碳交易中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初探.财会研究, 2010;8
[4].李晨晨.不同于市场成熟度下碳排放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财会月刊, 2010;36
[5].周志方, 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经济与管理, 2009;11
[6].王玉海, 潘绍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和趋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11
碳排放核算方法 篇6
天津市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0 920.72亿元,是1995年的9.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2.3%,位居全国首位,但2012年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近达1.8亿吨, 而1995年年平均增长率达6.0%,其中天津市工业排放量占比70.3%,天津市工业内部重工业占比高达80%,如金属压延制造、机械制造等产业。
为应对碳排放量的增加,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成立,该市场将钢铁、化工、电力热力、石化、油气开采等五大行业排放量达到一定标准的114家(现参与的111家)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并且天津市允许个人和机构参与碳排放权。
天津市碳排放权配额发放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当年8月,主管部门通过注册系统向纳入企业免费发放本年度应发放配额的80%,第二次是在本年度纳入企业碳排放权核查结束后,分配剩余配额的20%。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按照历史法和基准法核发配额, 现阶段天津市的碳排放权配额都是以免费分配配额的分配方法在试点企业间分配。
每年4月30日前,企业首先根据企业的能源台账将消耗的能源(电力或煤等)换算出碳排放量,并提交上年度碳排放报告和核查报告。然后,每年6月30日前履行上年度遵约任务,待上一年度交付义务履行后,政府会发放当年的配额。对于履约交付后多余的配额,可以结转到下一年继续使用。
天津市企业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销履约的排放量,但是不得超过该年度碳排放量的10%。天津市对于超额排放的企业不罚款,但是对于超排企业可获得的政府融资支持和财政支持做出了限制。对于倒闭、关停的企业应按照当年度实际排放量注销相应配额,剩余配额由政府回收。合并、分立、解散的企业要向主管部门提交相关变更材料,主管部门进行配额转移或回收。
2014年的履约期因为企业参与核查的热情度不高, 推迟到当年7月份才完成。目前试点企业交易情况不乐观,交易不活跃。据了解,交易所9月份只有6天有交易记录,其中一半仅有20吨交易总量,10月份仅仅只有两天有交易。市场分配的配额可能是超额的,现在暂无回购机制。2014年11月4日出现了首单6万吨的控排企业(CCER) 买单。截至2014年10月10日,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交量达106万吨,其中协议转让高达82万吨。
由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国内外对于其会计处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前主要有参与试点的企业在实务中的会计处理没有统一的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因此,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为天津市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的单位提供会计处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碳排放权交易特征
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与以前没有参与试点的主要区别是企业免费取得政府发放的碳排放配额,同时承担到期按实际碳排放量交付配额的义务。取得的配额与履约时交付配额之间的差额,即是减排量与超排量。企业减排的,配额结余可以出售,取得一项减排收益;企业超排的,必须在交易市场购买配额以完整履行交付义务, 从而发生一项超排支出。即相当于原来生产经营中碳排放量是没有硬性约束的,现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企业,政府给企业规定了一定时期内的排放限额:企业减排的,可以取得减排收益;企业超排的,需负担一项超排支出。政府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根本目的还是希望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减排者受“奖励”,超排者被“罚款”,并且减排者的“奖励”由超排者买单。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大部分学者认为碳排放权应确认为一项资产,但对于确认为哪一种资产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主要包括无形资产、 金融资产和存货三种观点。
本文认为,碳排放权应当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理。首先,在总量管理和控制模式下建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可自由交易的稀缺资源,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其应该是流动资产。其次,企业在收到排放配额时即可将其售出,进行融资或投资,投资者也可利用市场供求关系引起的价格变化从中获利,碳排放权具有一系列金融资产的特征。再次,参与CDM项目企业通过减排取得的碳排放权是为了在近期内出售以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这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条件。因此为了适应天津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更准确地反映其价值属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把碳排放权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在 “交易性金融资产”一级科目下增设“碳排放权”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三、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
探讨碳排放配额交易的会计核算方法,基本思路是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并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解决问题。本文将参与碳市场交易的主体划分为免费发放、到期履约注销配额的试点企业和为了博取差价、以交易为目的的投资机构。根据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两类市场主体会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一)自用目的、到期履约的试点企业
对于从政府免费取得、自用为目的、为履行义务而持有碳排放配额的试点企业,按照会计处理的时点不同,本文提出三种处理方法,以供参考。其中,前两种在初始计量时不对分配配额进行确认,而是在碳排放权变动时对其变动净额进行确认。
1.方法一:免费取得配额不记账,在出售结余配额或购买配额补齐差额时进行会计处理。
实际出售结余配额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
实际购买配额补齐超排数量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
在这个时点进行会计处理的理由有两点:
(1)企业免费取得配额又同时承担到期交付义务,相当于试点企业与政府签订一项碳排放合约,约定试点企业严格按照政府分配的排放配额开展生产经营,以控制对环境的损害。此时,仅仅是“一纸合约”,没有实际经济利益的流入与流出,故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待实际履约时再进行会计处理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
(2)不会虚增企业资产与负债,符合会计核算的可比性原则,不会对现行会计报告框架造成影响,便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人对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比较。
2.方法二:取得配额时不记账,在履约期计算出配额结余或配额不足时进行会计处理。
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中,试点企业的履约时间是在排放年度第二年的6月份,试点企业将经过核查确认的排放年度实际碳排放量与免费取得的排放配额进行比较,其差额即配额结余或配额缺口。
当企业因减排而产生配额结余,试点企业应当确认一项可供出售以获取收益的资产,即按照排放配额的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成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减排收益)”科目。随后的持有期间, 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计价以及出售时的会计处理与交易目的持有的碳排放配额的核算完全相同,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处理规则核算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当企业因超排而出现配额短缺,试点企业应当确认一项为履约必须承担的现实义务即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借记“管理费用(超排损失)”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碳排放配额款”科目。
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买碳排放配额,补齐履约所需配额时,相当于偿付碳排放债务。按照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碳排放配额”科目,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差额借记或贷记“管理费用(超排损失)”科目。
在履约期计算出配额结余或配额缺口时进行会计处理,其理由是第三方机构核查结果确认了企业的交付义务,此试点确认减排收益或超排损失,与第一种处理方法比较,更符合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
3.方法三:取得配额时就进行会计处理,直至履约完成为止。
(1)取得碳排放配额时。试点企业免费取得碳排放配额时,在确认一项资产的同时确认一项负债。即按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成本)”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碳排放配额”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的计价。在持有碳排放配额的会计期末,即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价。也就是说,在会计期末获取碳排放配额的市场价值 (收盘价),并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期末碳排放配额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而余额, 应按二者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如果期末碳排放配额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 应按二者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3)出售配额取得货币资金。企业临时需要货币资金,将持有的排放配额出售时,企业出售碳排放权,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 ——碳排放权(成本)”科目,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 “投资收益”科目。
(4)购买配额时。在履约期之前,企业根据预期的交付数量减去实际持有数量,按其差额在交易市场购买碳排放配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成本)”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5)履约交付配额时。履行交付义务时,按账面价值, 借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碳排放配额”科目,按账面价值,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成本)”科目,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 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科目。
按照第三种方法进行会计核算,试点企业在免费取得排放配额时,就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记账规则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增加企业资产与负债,兼顾了排放配额的交易性与自用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包括试点企业与非试点企业之间、试点企业前后各会计期间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受到一定影响,对会计信息使用人使用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经济决策有可能产生误导。
(二)以交易为目的的投资机构
对于以短期获利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和出售碳排放配额,笔者认为其比较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碳排放权”进行会计核算。具体来说,包括取得碳排放配额的初始计量、持有期间会计期末(资产负债表日)计价、出售等三个环节的会计处理。
1. 取得碳排放权的初始计量。投资机构在碳排放权二级市场上购买碳排放配额时,按其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具体来说,按其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科目,按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 资产负债表日的计价。投资机构在持有碳排放配额的会计期末,即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价。也就是说,在会计期末应取得碳排放权的市场公允价值,并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期末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应按二者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如果期末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应按二者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3. 出售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企业出售碳排放权,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成本)”科目,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 “投资收益”科目。
四、碳排放权交易的信息披露
在会计期末财务报表列报中,碳排放配额交易引起的资产、负债、损益的变化结果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应付款”、“管理费用”、“投资收益”等相关项目中列示, 不需要改变财务报表的列报项目。
另外,在报表附注“其他重要事项”中需要披露报告年度政府分配的碳排放配额、实际排放量(含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报告年度减排量或超排量以及原因分析、报告年度减排或超排对当年利润的影响金额等。
本文建议试点企业的碳排放核查时间调整为次年的1 ~ 3月份进行,履约时间调整为4月份,以便与财务报告的会计期间相一致,便于碳排放配额交易的核算与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王艳龙,孙启明.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会计问题探析[J].经济纵横,2010(12).
朱敏,李晓红.论清洁发展机制下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1).
Bebbington J.,Larrinaga-Gonzalez C.Carbon Trading: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Issues[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8(4).
申金荣,赵亦江.我国CDM项目企业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2011(8).
机械制造全工艺碳排放量化方法 篇7
根据2011年我国各个行业能源消耗情况统计, 制造业能源消耗达58%, 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采用低碳制造将为实现我国2020年减排任务提供重要保障, 是解决制造业碳排放压力大的主要途径[1]。低碳制造强调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的量化与控制, 为实现制造过程各个环节碳排放量化及控制提供较准确的典型工艺碳排放信息, 亟需建立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典型工艺的碳排放评估模型。
在已有的机械制造工艺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中[2,3,4,5,6], 大多数数据来源于实际采集, 往往是针对某一种加工方法, 或某一台机床, 缺乏灵活性, 无法将模型应用于更大范围的制造工艺碳排放的评估。
本文根据机械制造工艺碳排放特性, 对典型的机械制造工艺碳排放进行了分类, 并定义了其各类碳排放建立了评估模型, 基于该模型定义了机械制造全工艺碳排放评估函数, 并以案例说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1 机械制造典型工艺碳排放评估模型定义
典型的机械制造工序的碳排放可分为两个部分:直接碳排放以及间接碳排放, 其中间接碳排放分为物料碳排放以及能源碳排放。物料碳排放包括物料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碳排放总量, 考虑到收集数据的难度, 以及相对数据的重要性, 文中将物料碳排放的边界仅界定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物料生产过程碳排放。同理, 能源碳排放的评估边界界定在企业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能源的制造过程的碳排放;直接碳排放的碳排放评估边界就是该工序全过程, 针对机加工, 该部分碳排放量可忽略不计。各类碳排放评估边界如图1所示。
2 机械制造全工艺碳排放量化
2.1 机械制造全工艺碳排放量化模型
在实际生产中, 一个工件往往需要多个工序, 在不同的机床上完成。对于需要在机加工车间多个机床共同完成的工艺计划, 其碳排放除了所涉及的每台机床上完成加工造成的碳排放之和, 还涉及到在整个车间、各机床之间物料运输导致的能耗碳排放。因此机械加工全工艺链碳排放评估边界如图2所示。
根据该评估边界, 机械加工全工艺链碳排放量化模型为
其中CFm·j表示第j个工序物料碳排放, CFe·j表示第j个工序能耗碳排放, CFae·k表示全工艺链中第k台辅助设备能耗碳排放。辅助设备主要是指物料传送系统、刀具传送系统以及切屑传送系统。
2.2 物料传送系统能耗碳排放
1) 自动小车能耗碳排放估算。
为了估算自动小车能耗碳排放, 考虑其基础能耗模式参照文献[7]。假设自动小车以匀速进行工作, 并且忽视速度的变化, 例如加速和减速, 那么对于一个典型工作循环, 自动小车的工作时间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tL为将毛坯或完成加工零件从仓库或机床上装卸到自动小车托盘上的时间;LD为自动小车载货时运行距离;LS为自动小车空载时运行距离;tU为卸载时间;Li为工艺计划中第i个工序所使用的加工机床到第 (i+1) 个工序所使用的加工机床的距离, 如果该工艺路线仅在一台独立机床上实现, 那么该距离取值为零;vAGV为自动小车平均速度。
其中忽略了潜在的一些导致自动小车不能正常工作的因素, 假设自动小车的平均功率已知, 则自动小车能耗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PAGV表示自动小车的功率, k W。假设小车一次安装同一批次零件的数量npallet是一定的, 那么每件工件因使用自动小车进行物料运输所导致的能耗碳排放 (CFAGV) 计算等式如下:
其中Fe1为电能碳排放因数, kg CO2e/k Wh。
2) 传送带能耗碳排放估算。
为了能够建立传送带传送物料的能耗碳排放模式, 首先建立起能耗模式, 采用文献[8]中的能耗模式。从能量转换的观点来看, 带传动能耗包括3个部分:无负载时能耗PEC、水平方向移动能耗PLC、垂直方向移动能耗PVC。总的能耗用下式表示:
根据传送带的速度及长度, 带传动的时间能够很容易计算出来。
那么每件工件因使用传送带进行物料运输所导致的能耗碳排放CFconveyer计算等式如下:
2.3 工具传送系统能耗碳排放估算
工具传送系统能耗能感应根据驱动功率PTT、工具传送系统的速度vTT以及工艺路线中第i台设备到工具库平均距离Lm, i。那么由工具传送系统能耗导致的碳排放可由下式计算。
其中:ni表示在全工艺路线中, 第i台加工机床所需换刀次数。
2.4 切屑传送系统能耗碳排放
工艺路线产生切屑运输所导致的能耗ECT及其碳排放CFCT计算等式如下式:
其中:PCT为切屑运输机功率, k W;tCT为开机时间, s。
3 应用案例
该零件毛坯为铸件, 材料为45钢, 大批量为大批大量, 尺寸及加工要求如图3所示。
根据该零件加工要求以及生产类型, 采用传统机床进行加工, 其中车削所使用的CA6140参数如表1, 铣削所使用的XA6132参数如表2, 加工规划如表3所示。
在各加工设备间采用自动小车进行物料传递, 该小车负载能力15 kg, 自重15 kg, 工作速度0.2~0.47 m/s, 采用双电机驱动, 电机功率为13.5 W, 设各机床之间距离为4 m, 设工件库至第一个工序所使用的机床距离为5 m, 工件库至最后一个工序所使用的设备距离为10 m。切屑传送系统采用螺旋运输机以及链传动运输机, 设电机功率均为2.3 k W。由于该工艺计划中未使用工具传送系统, 因此该部分碳排放忽略不计。
该零件加工全工艺链碳排放计算如下:
1) 物料碳排放计算。
a.切屑碳排放计算。该零件毛坯为铸造毛坯, 其碳排放系数, 可直接采用文献[9]给出的数据, 取值为8.2kg CO2e/kg。根据毛坯的尺寸以及加工后零件尺寸可知, 切屑体积为29 800 mm3, 质量为0.234 kg, 其碳排放为1.919 kg CO2e。
b.切削液碳排放。根据该车间切削使用情况, 假设各台机床切削液更新时间一致, 每台机床平均每分钟实际切削时间切削液消耗值为6.25×10-4 kg/min。该工艺路线实际切削时间2.32 min, 因此实际消耗切削液1.45×10-3kg, 假设生产单位质量切削液碳排放系数为4.5kg CO2e/kgcoolant, 则使用切削液所导致的碳排放为6.52×10-3kg CO2e.
2) 各工序能耗碳排放。各工序能耗碳排放采用单工序能耗碳排放等式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如表4, 其中电能碳排放系数为0.93kg CO2e/k Wh[10]。
3) 辅助系统能耗碳排放。设将毛坯或完成加工零件从仓库或机床装载到自动小车托盘上或卸载的时间均为3 min;自动小车载货时运行距离15 m;各工序间机床距离为4 m, 设该车间同期仅有该项加工任务, 自动小车随工件工作地点随时待机, 无空载状况;自动小车平均速度0.45 m/s。根据式 (3) , 自动小车运行时间可知为248.88 s。根据自动小车双电机功率均为13.5 W, 因此电能耗为0.93/ (k W·h-1) , 碳排放为1.52 kg CO2e。
文中假设该车间同期仅完成该项加工任务, 因此在计算切屑运输机运行时间时, 只需在整个加工时间基础上, 计入准备时间以及清理时间即可, 设准备时间、清理时间均为5 min, 该螺旋运输机功率为2.3 k W, 即可算出切屑运输机电能耗碳排放为0.437 kg CO2e。
4) 碳排放情况分析。该零件机加工全工艺链碳排放值为4.453 kg CO2e, 排放情况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 对于机械制造全工艺链, 其碳排放源主要源于原材料的消耗以及辅助设备能耗, 一方面是因为原材料冶金过程是制造业能耗、碳排放主要来源, 占有主导比例, 因此选用新型低碳排放原材料, 或采用低碳排放原材料制造方法, 可从源头控制整个制造过程碳排放;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升级, 大量的辅助设备成为制造过程碳排放的又一主要来源。
5 结论
文中基于制造过程碳排放特性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机械制造过程碳排放广义特性函数, 为工艺物料碳排放、能源碳排放、过程碳排放特性提供了函数化描述, 可较为准确地获得典型工艺碳排放信息, 可用于零件最终的碳标签标注, 为消费者选取商品提供了参考依据;并讨论了全工艺链碳排放量化模型, 结合案例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文中案例假设该车间同期仅有该项加工任务, 相对辅助设备能耗较实际情况较大, 因此如何利用多加工任务之间的时间耦合性, 进行调度优化, 从而降低辅助设备平均能耗, 是低碳制造研究又一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1]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1/indexch.htm.
[2]Shimoda M. (2002) .LCA case of machine too[lC]//Symposium2002 of the Japan Society for Precision Engineering Spring Annual Meeting, 2002:37-41.
[3]Kalpakjian S, Schmid S R.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M].5th ed.New York, USA:Pearson Education, 2006.
[4]Narita H, Kawanura H, Norihisa T.Development of prediction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burden for machine tool operation[J].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6, 49 (4) :1188-1193.
[5]Touma S, Ohnori S, Kokulbo K, et al.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burden in eco-friendly machining method us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method-estimation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 eco-friendly Turing method[J].Journal of the Japan Society for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03, 69 (6) :825-830.
[6]Akbari J, Oyamada K, Saito Y.LCA of machine tool woth regard to their secondary effects on quality of machined parts[C]//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ly concious design and inverse manufacturing.Tokyo, 2001:347-352.
[7]Zeng Jianyang, Hsu Wenjing, Qiu Ling.An Energy-Efficient Algorithm For Conflict-Free AGV Routing On A Linear Path Layout[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ymposium 2002 (ICS 2002) , Hualian, Taiwan, Dec.18-21, 2002.
[8]Handbook of conveyor and elevator belting[M].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mpany, 1975.
[9]杨建新, 徐成, 王如松.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62-74.
碳排放核算方法 篇8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大幅度增加[1]。城市生活垃圾中由于含有大量碳基物质 (塑料、纸张、纤维等) 而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2]。因此, 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
近年来, 受温室效应影响, 全球气候正在加剧地发生着变化, 而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正是引起气候变化的元凶[3]。
作为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碳排放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并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宣布了到2020年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40%~45%[4]。因此, 合理处置固体垃圾, 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已成为当务之急。
垃圾焚烧处理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5]。垃圾焚烧发电是指在800~1000℃的高温下使有毒有害物质充分热解, 产生的大量高温烟气经除尘设施净化后通过余热锅炉将热量回收, 获得一定温度和压力的热蒸汽, 再通过发电机组使其转化为电能, 电能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地, 实现了垃圾处理的资源化[6]。
1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描述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利用垃圾焚烧处理的余热发电, 变废为宝, 本身就是一个节能、环保工程。故该项目的能耗不能与采用优质燃料 (煤炭和油等) 的火力发电机组的能耗水平相比较, 但该项目在工艺方面采用了具有先进水平、热效率较高的生活垃圾焚烧炉、余热锅炉, 以及发电效率较高的汽轮发电机组, 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了节能减排。
项目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
该项目的评价方法采用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整合基准线和检测方法学AM0025:“通过可选择的垃圾处理方法避免有机垃圾温室气体排放”[7]来计算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基于方法学的描述, 该项目第y年的减排量为:
ERy = BEy-PEy-Ly (1)
式中:ERy—第y年项目活动的减排量, tCO2;
BEy—第y年的基准线排放量, tCO2;
PEy—第y年项目排放量, tCO2;
Ly—第y年项目的泄露排放量, tCO2。
2.1 项目排放量的计算
PEy=PEelec, y+PEfuel, on-site, y+PEi, y+PEw, y (2)
式中:PEy—y年项目排放量, tCO2e;
PEelec, y—y年项目活动现场电力消耗产生的排放量, tCO2e;
PEfuel, on-site, y—y年项目活动现场化石燃料消耗产生的排放量, tCO2e;
PEi, y—y年垃圾焚烧产生的排放量, tCO2e;
PEw, y—y年废水处理产生的排放量, tCO2e。
1) 项目活动现场电力消耗产生的排放量。
由于该项目自用电量来自项目自身发电量, 因此该项目排放量为0。
2) 项目活动现场化石燃料消耗产生的排放量。
项目参与者应该计算现场除发电外的任何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 例如:现场车辆使用、热能生产、气化炉启动、添加到焚烧炉的辅助化石燃料、机械/热处理工艺所需的热能生产等[8]。排放量基于燃料消耗量及各燃料的CO2排放因子计算:
PEfuel, on-site, y=Fcons, y×NCVfuel×EFfuel (3)
式中:Fcons, y—y年现场燃料消耗量, l或kg;
NCVfuel—燃料的净热值, MJ/l或MJ/kg;
EFfuel—燃料的CO2排放因子, tCO2/MJ。
3) 垃圾焚烧产生的排放量。
式中:PEi, f, y—y年化石基垃圾在燃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 tCO2;
Ai—填入垃圾焚烧炉的i类垃圾的量, t/a;
CCWi—i类垃圾的含碳量, %;
FCFi—i类垃圾的含碳量中化石基碳的比例, %;
EFi—i类垃圾的燃烧效率, %;
44/12—转化因子, tCO2/tC。
4) 垃圾焚烧过程排气管排放的N2O和CH4量。
PEi, s, y=Qbiomass, y× (EFN2O×GWPN2O+
EFCH4×GWPCH4) ×10-3 (5)
式中:Qbiomass, y—y年被焚烧的垃圾量, t/a;
EFN2O—垃圾焚烧N2O排放因子, kgN2O/t垃圾;
EFCH4—垃圾燃烧CH4排放因子, kgCH4/t垃圾。
5) 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排放量。
如果项目活动包括废水排放, 那么也应当估算这部分甲烷排放。如果废水处理采用好氧工艺, 那么相应的CH4排放假设为0[9]。如果废水处理采用厌氧工艺或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那么CH4应按照如下方法进行估算:
PECH4, w, y=QCOD, y×PCOD, y×B0×MCFp (6)
式中:PECH4, w, y—y年废水处理产生的甲烷排放量, tCH4/a;
QCOD, y—y年厌氧工艺处理的或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废水量, m3/a, 该值应该每月监测, 每年汇总;
PCOD, y—废水的化学需氧量, tCOD/m3, 该值需每月监测, 每年求平均值;
Bo—最大产甲烷量, tCH4/tCOD;
MCFp—甲烷转化因子, %。
如果所有的CH4被直接排入空气, 那么:
PEw, y=PECH4, W, y×GWPCH4 (7)
式中:GWPCH4—CH4全球变暖潜势值, tCO2e/tCH4。
2.2 基准线排放量
BEy= (MBy-MDreg, y) +BEEN, y (8)
式中:BEy—y年基准线排放量, tCO2e;
MBy—y年无项目活动情况下垃圾填埋场产生的甲烷量, tCO2e;
MDreg, y—y年无项目活动情况下削减的甲烷量, tCO2e;
BEEN, y—y年项目活动所替代的电网电量的基准线排放, tCO2e。
2.3 泄漏量
式中:Li, y—y年MSW焚烧炉残余垃圾产生的泄露排放, tCO2e;
Aresidual—焚烧炉中残余垃圾的数量, t/a;
FCresidual—残余垃圾包含的残余碳量, %。
计算该项目减排量所需的数据和参数如表1所示, 该项目第y年份的减排量如表2所示。
3 结论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是一项新兴的产业, 它解决了垃圾造成城市污染问题的同时, 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并利用垃圾处理过程的余热进行发电, 节约了煤炭资源[10]。
该项目建成后, 每年可处理生活垃圾16.67万t, 10年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77560t, 平均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7756t, 实现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鸿儒.我国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J].中国沼气, 2004, 22 (1) :28-30.
[2]张砺彦, 张向东, 黄群, 等.垃圾焚烧发电CDM项目额外性及方法学研究[J].热力发电, 2007, (11) :12-15.
[3]王协琴.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减排分析[J].天然气技术, 2008, 2 (6) :53-58.
[4]魏东, 马一太, 吕灿仁.温室气体减排与21世纪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J].能源技术, 2001, 23 (2) :87-90.
[5]曹清, 赵明举, 田园宇, 等.影响垃圾焚烧发电的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1, (11) :21.
[6]吕志刚.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环保产业, 2010, (12) :37-40.
[7]Approved baseline and monitoring methodology AM0025“Avoided emissions from organic waste through alternativewaste treatment processes”[EB/OL].http://cdm.unfc-cc.int/methodologies/PAmethodologies/approved.html, 2011-04-03.
[8]马晓茜.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CDM案例分析[J].可再生能源, 2006, (1) :62-65.
[9]张砺彦, 张向东, 黄群星, 等.垃圾焚烧发电CDM项目额外性及方法学研究[J].技术经济综述, 2007, (11)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