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

2024-10-12

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共5篇)

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 篇1

临床严重创伤骨折类型中, 肱骨髁间C型骨折具有较高发生率, 若未制定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案, 会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严重降低了患者远期生存质量[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 均为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 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 对照组采用传统非手术方法治疗, 观察组采用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实施固定治疗, 回顾相关资料, 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 男29例, 女11例, 年龄19~68岁, 平均 (54.6±2.5) 岁。均为新鲜骨折类型, 致伤因素:高处坠落伤12例, 交通意外伤21例, 跌倒伤例。合并尺桡骨折2例, 脊柱骨折4例, 脑部损伤4例。依据AO/ASIF标准进行分行:6型为C1型, 31例为C2型, 3例为C3型。创伤发生后即到院就诊时间为2h~7d。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 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 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非手术治疗, 行手法复位, 并于早期实施外固定操作。观察组20例采用经鹰嘴截骨置入双钢板固定治疗,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行全身及臂丛麻醉, 患者骨折为C3类型时, 需对自身髂骨进行提取, 行植骨操作。协助患者取仰卧位, 给予垫枕支撑患肢, 并于胸前放置, 以与胸壁隔开, 置气囊止血带于上臂近端位置。截骨入路为后路经尺骨鹰嘴。切口于肘后正中区域选择, 起点为尺骨鹰嘴下5cm, 终点至鹰嘴近端约8cm, 将尺骨鹰嘴暴露, 对尺神经行游离操作并保护。将双侧关节囊切开, 给予一根纱布条经尺骨鹰嘴关节面从外侧向内侧横窗, 对尺骨鹰嘴行牵引操作, 于关节内行“U”行截骨。将尺骨鹰嘴骨块尖端的部位与肱三头肌腱一并向近端翻, 对肱骨远端暴露, 实施血肿彻底清除。可先用空心钉固定髁间骨折, 使其转成髁上骨折, 再对其复位。选择3.5mm的塑造好的重建钢板于肱骨远端后外侧固定, 于肱骨远端内侧对肱骨髁内侧解剖钢板进行固定, 双钢板呈8字形状。后对肘关节行屈伸活动, 使前壁旋转, 对骨折的稳定性加以观察, 若效果不理想需行再次固定。解部复位鹰嘴截骨块, 并固定, 置引流管, 后对切口加以闭合。术后固定牢靠者, 可不行石膏固定, 加强锻炼。C3型固定欠佳者, 可行石膏外固定, 在去除外固定后回强锻炼。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依据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肱骨髁间C型骨折救治效果进行评定。观察组优良率为90%, 对照组优良率为70%。观察组无断裂、内置物松动、畸形发生, 对照组畸形3例。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3 讨论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临床骨科肱骨髁间骨折复杂类型对治疗方案进行选择中, 经鹰嘴截骨入路实施手术效果最为显著, 其优势在于可使肱骨下端较佳显露, 避免了因切开导致的肱三头肌损伤, 减轻了组织肿胀程度。U型截骨使骨接触面积明显增大, 可对骨折起到稳定效果, 降低了复位操作后移动率, 解剖复位理想, 促进骨折愈合, 且固定效果较为牢靠[2]。对早期实施功能锻炼及恢复关节的完整性未构成影响。对肱三头肌同尺骨鹰嘴向上翻, 复位内固定可在直视下完成, 操作较方便。同时采用双接骨板对肱骨髁上骨折加以固定, 符合生物力学特征, 可获得最稳定的效果, 除C3型复杂骨折类型可择期手术外, 其它类型骨折依据情况尽量在早期进行, 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 以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 肱骨髁间C型骨折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为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强, 王满宜, 荣国威.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3) :159-164.

[2]Lill H, Hepp P, Korner J, et al.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How stiff should an implant be.A comparative mechanical study with new implants in human specimens[J].Arch Orthop Trauman Surg, 2003, 123 (2/3) :74-81.

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1例, 女15例;年龄20~64岁, 平均年龄 (48.7±3.4) 岁;因交通意外、高处坠落、跌倒损伤患者人数依次为14例、23例和9例, 所有选取对象均为新鲜骨折类型, 均于创伤后1 h~4 d内来我院接受治疗。将上述选取对象骨折严重程度依照AO/ASIF标准分类, 其中C1型、C2型、C3型患者人数依次为11例、32例和3例。将上述选取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20例, 观察组2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创伤原因及骨折分类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法治疗, 主要操作如下:实施臂丛麻醉, 为避免术中流血过多, 术中行气压止血带止血;辅助患者屈肘置于胸前位置, 于肘后正中线位置行纵行切口, 随后在尺骨鹰嘴部位略向外钝性分离皮瓣至肱骨髁两侧, 同时沿尺神经沟方向作神经分离, 并使其游离;随后于尺骨鹰嘴中心位置行“V”型截骨, 将关节囊切口后, 对沿肱骨背侧远端方向将附有肱三头肌肌腱的骨块向近端翻转和游离处理, 充分显露骨折端, 并及时对该处积血进行清除;先将髁间骨折端进行复位, 随后对髁上骨折端复位并固定, 并在后侧柱、内侧柱行两侧重建钢板造型并固定, 两侧柱固定钢板呈直角交叉固定, 并对关节腔进行冲洗, 将尺骨鹰嘴复位后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后, 若发现患者肘关节活动时伴随异常摩擦声, 行负压引流, 并将尺神经放回神经沟, 并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依据骨折类型行相应的手法复位, 随后行外固定。两组患者在给予相应处理后, 均于3 d内行屈伸锻炼。

1.3疗效评价: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依据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固定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及生活能力等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 评价总分为100分。优:评分≥90分;良:75分≤术后评分<90分;可:60分≤术后评分<75分;差:评分<60分。治疗总有效率为优和良之和。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26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19.2±1.7) d, 治疗有效率为80.8%,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30.2±3.7) d, 治疗有效率为60.0%, 两组间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P<0.05

3讨论

有研究显示, 对于骨科肱骨髁间骨折复杂型患者采取经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固定法治疗, 其治疗效果最为显著, 能有效促进肱骨下端骨折恢复, 避免对肱三头肌造成创伤, 这对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的意义[2]。另外, 田大胜等人关于对青壮年C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取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法治疗,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一研究结果同样证实了该手术方式的优势[3]。本文研究显示, 对观察组采取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法治疗, 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该组患者骨折段恢复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短, 这说明该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 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而这一研究结果基本与邱志杰等人的报道内容保持一致[4]。

综上所述, 临床上对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采取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治疗, 术中创伤轻、术后恢复时间短, 疗效显著, 对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对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应用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非手术方法 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取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法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26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8%, 对照组20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60.0%, 对比发现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临床上对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采取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治疗, 手术创伤轻、术后恢复时间短, 且治疗效果显著, 这对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肱骨髁间C型骨折,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明, 徐荣明, 校佰平, 等.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C].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杭州市中医药协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 2012:10-11.

[2]何建群, 倪增良, 何斌, 等.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体会[C].浙江省医学会.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8.

[3]田大胜, 荆珏华, 周云, 等.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壮年C型肱骨髁间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 2013, 15 (3) :226-229.

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8年12月, 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4例, 随访资料完整者32例, 男21例, 女11例;年龄19~72岁, 平均42岁。车祸伤23例, 摔伤9例;开放性骨折3例, 闭合性骨折29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2例、Monteggia骨折3例、Colles骨折3例、尺神经损伤5例、同侧肋骨骨折3例、骨盆骨折2例、股骨骨折2例。骨折按AO/ASIF分型:C1型11例, C2型12例, C3型9例。伤后24h内手术15例, 2周内手术13例, 2~3周内手术 10例。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入路

全麻或臂丛麻后, 患者仰卧位, 患侧屈肩屈肘, 前臂置放于一托架上, 取肘后正中切口。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0例, 其中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11例;另2例为合并鹰嘴骨折直接经骨折端进入。

1.2.2 鹰嘴截骨

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向两侧游离至肱骨内外上髁, 于尺神经沟内游离尺神经, 橡皮条牵引保护, 沿肱二头肌腱两侧分离, 远端至尺骨鹰嘴, 沿截骨线切开骨膜。19例采用传统的经尺骨鹰嘴关节内截骨, 用摆锯截骨, 将鹰嘴和其附着的肱三头肌向近侧翻转即可充分显露肱骨髁间骨折。11例采用吴英华[2]介绍的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方法:距鹰嘴尖2.5cm处自尺骨背侧向掌侧斜行截骨, 截骨线位于鹰嘴尖肱三头肌肌腱附着点近端的关节外缘。

1.2.3 骨折固定

先复位固定髁间骨折, 将其变为髁上骨折, 再行钢板内固定, 在髁间整复时确保关节面平整和宽度, 以复位钳或大巾钳维持复位, 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加大屈肘角度复位髁上骨折, 仍可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将精确塑型的1/ 3管状钛板置于肱骨内侧髁骨嵴上, 从肱骨内侧方上螺钉固定, 再将精确塑形的重建钛板从后方固定肱骨外侧柱。通过钛板上固定髁部螺钉过程中逐渐取除临时固定克氏针, 力求内固定螺钉都通过钛板, 尽可能不用克氏针辅助固定, 减少内固定物, 骨缺损处可取自体髂骨植骨。对尺骨鹰嘴骨折或截骨用克氏针加张力带钢板, 或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

1.2.4 尺神经的处理

术后尺神经常规前移, 于肘前方分离一筋膜瓣或皮下组织瓣, 将尺神经前移后用该瓣缝合固定, 在迁移的位置以防止尺神经脱回尺神经沟。

1.2.5 术后处理

留负压引流管, 闭合伤口, 采用长臂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位, 2~3d后患肢疼痛、肿胀缓解即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 口服吲哚美辛25mg , 3次/d , 连用1个月以预防骨化性肌炎。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本组32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24个月, 平均16个月, 3例术中牵拉损伤尺神经患者及术前5例尺神经损伤患者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 骨折全部愈合, 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 无术后感染, 愈合时间12~22周, 平均16.4周。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 优12例, 良 14例, 可 4例, 差2 例, 优良率为81.2 %。

2.2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22岁, 左肱骨髁间骨折C3型并前臂孟氏骨折, 行切开复位, 鹰嘴关节外截骨, 双板内固定术, 术后骨折复位满意 (见图1) 。

注:a图为术前X线片;b图为术后X线片

3 讨论

3.1 关于体位

我们曾采用过侧卧、俯卧位手术, 但现在均采用仰卧位, 患侧屈肩屈肘, 前臂置放于胸前托架上。原因如下:部分患者, 如老年人, 合并肋骨、骨盆骨折患者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俯卧、侧卧位;仰卧位患者可更方便取髂骨植骨。

3.2 手术入路

以前我们采用过三头肌正中劈开和舌形瓣入路, 发现: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对肌纤维损伤较小, 对肱骨内外髁显露差, 仅适合于离髁较远的髁上骨折;舌形瓣入路切断了肱三头肌肌腱, 术后需石膏托固定肘关节, 易致瘢痕形成, 发生关节粘连, 导致关节活动障碍[3]。而采用鹰嘴关节内或关节外截骨对肱骨关节面骨折显露好, 且术后能早期进行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

3.3 选择经尺骨鹰嘴关节内截骨还是关节外截骨

我们在近期尽可能采用吴英华介绍的经鹰嘴关节外截骨, 因为不经过关节从而避免了术后关节面不平整的发生, 更有利于功能康复, 但发现:对C3型骨折或髁间冠状面骨折显露有时仍欠佳, 对此我们仍建议选择关节内截骨, 对C1、C2型选关节外截骨, 并对吴英华介绍的关节外截骨做了适当改进:在距鹰嘴尖4cm处自尺骨背侧向掌侧的斜行截骨, 以进一步增加截骨后骨断面接触面积, 减少骨不愈的发生概率;因为增加了骨断面接触面积, 可更好地考虑以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或2枚以上松质骨螺钉内固定, 这样较吴英华介绍的单纯用“8”字钢丝固定更牢靠些, 更便于早期功能锻炼, 减少骨不愈发生的可能。王盛等[4]亦对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内固定提出改进方法。

3.4 肱骨内固定物的选择

早期我们曾使用多枚克氏针内固定, 因其不牢靠易失效已摒弃不用, 之后曾选用人字钢板, 发生2例钢板断裂。分析原因, 肱骨内外柱受力不均衡, 人字钢板易失效;且肱骨髁间骨折折线千差万别, 上人字钢板既要固定骨折块, 又要避开鹰嘴窝, 有时内固定非常困难。以后我们选用双钛板内固定, 互呈90°固定。Helfet等[5]研究证明:对肱骨髁间骨折, 双内固定板在两个平面上呈交叉90°方向固定, 其刚度和抗疲劳作用最好。内侧柱选用1/3管状钢板, 外侧柱选用重建板, 内侧柱选1/3管状板原因:肱骨下段呈薄片状, 其内上髁较为明显突起, 1/3管状钢板能更好地塑型, 使板贴附于骨质上断端以远更易于上2枚以上螺钉, 固定更牢靠。对肱骨髁间、髁上骨折上克氏针内固定时, 尽量靠近折片边缘皮质骨、关节面。一来该处骨质坚强, 上内固定物把持牢靠, 二来为随后通过钢板上螺钉留下空间, 上钛板后边上螺钉边取可能“挡道”克氏针, 尽可能不留克氏针在髁部, 这需要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 制定周密的术前计划。

3.5

因为1/3管状钢板黏附于内侧柱侧方, 通过内上髁至内髁侧方, 因此术中行尺神经游离、保护是必须的。术后尺神经常规前置, 这样可使其形成缩短, 降低了神经过度牵拉对神经恢复的影响[6]。本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术后尺神经麻痹。分析原因:我们以橡皮条牵拉尺神经, 以一血管钳夹住橡皮条固定, 在显露骨块及复位内固定过程中, 血管钳通过橡皮条不时牵拉尺神经, 以后我们将牵拉尺神经的橡皮条用缝线固定在肘前内侧皮肤上, 减少了复位过程中尺神经所受牵拉, 未再出现术后尺神经麻痹表现。有资料表明, 尺神经长期在粗糙的骨面上反复摩擦, 诱发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概率增大[7,8]。因此我们术后常规前移, 术后无一例发生迟发性尺神经麻痹。

3.6 关于开放性骨折

本组3例开放性骨折, GustiloⅡ型, 1例创伤后4h内急诊手术, 2例创伤已超过8h, 行清创缝合术后半月行内固定术。在术前半月内我们检测到:创伤口愈合良好, 无异常渗出, 血象正常, C-反应蛋白从入院时的100mg/L以上下降至20mg/L以内, 追问病史, 开放伤系骨折断端哆穿皮肤所致, 这样伤口污染较小。术中发现肱二头肌被近侧骨折断端挫伤, 其中1例断端附有异物, 但周围未见组织坏死及异常分泌物, 咬除断端污染骨质及附着异物, 内固定后植骨。相反, 我们对开放性伤口污染重、有异常分泌物者选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固定, 以避免内固定术后感染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摘要:目的 评价重建钛板、管状钛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08年12月, 经尺骨鹰嘴双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4例, 随访资料完整32例, 男21例, 女11例;年龄19~72岁, 平均42岁。开放性骨折3例, 闭合性骨折29例。32例肱骨髁间骨折按AO/ASIF分型:C1型11例, C2型12例, C3型9例。行切开复位AO重建钛板、1/3管状钛板内固定, 并常规尺神经前置, 取肘后正中切口,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0例, 其中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11例, 另2例为合并鹰嘴骨折直接经骨折断端进入。术后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24个月, 平均16个月, 术后12~20周, 骨折全部愈合。采用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 良14例, 可4例, 差2例;优良率为81.2%。5例尺神经损伤均完全恢复, 无一例发生迟发性尺神经麻痹。结论 经尺骨鹰嘴关节内或关节外截骨显露肱骨髁关节面良好;双钛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能提供牢固持久的固定, 能更早的功能锻炼, 有利于肘关节功能康复;尺神经前置能减少尺神经麻痹的发生。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尺神经

参考文献

[1]荣国威, 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60-471.

[2]吴英华, 张铁良, 金硕, 等.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形截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中华骨折杂志, 2005, 25 (8) :472-475.

[3]Fang DB, Sun HT, Zhang YQ, et al.Treatment of typel of humeal intercondylar fracture with double teasion band internal-fixation[J].China Joumal of Modem Medicine, 2005, 15 (20) :3186-3190.

[4]王盛, 孙铭, 吕庆生.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应用解剖钛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17 (16) :2032-2034.

[5]Helfet DL, Hotchkiss RN.Inenteral fixation of the distal humerus:a biomechanical compareison of methods[J].J Orthop Trauma, 1990, 4 (3) :260-264.

[6]邓洪欣.围手术期周围神经损伤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07, 20 (8) :84-85.

[7]彭峰, 陈德松, 顾玉东, 等.尺神经办脱位的研究肘部尺神经半脱位的解剖学及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7 (9) :564-566.

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例19例, 男13例, 女6例;年龄18~64岁;平均47.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 摔伤8例。左侧10例, 右侧9例。伴有尺神经损伤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按AO/ASIF分型, C1型8例, C2型7例, C3型4例。手术均在1周内进行。

1.2 手术方法

19例病人全部采用臂丛麻醉, 侧卧位应用气囊止血带控制出血。肘后正中纵形切口, 长约15~18cm, 向两侧筋膜下游离至肱骨内外上髁。于尺神经沟内解剖出尺神经, 游离后给予保护。在尺骨鹰嘴中部切开骨膜, 应用摆锯给予“V”型截骨, 应用骨刀凿开, 向近端游离肱三头肌, 同时注意保护桡神经, 可清楚暴露肱骨髁间骨折及髁上骨折。先将滑车和肱骨小头给予解剖复位, 应用克氏针固定将碎骨块给予复位, 然后应用1~2枚3.5~4.5mm空心拉力螺钉固定, 固定较稳妥。将复杂的肱骨髁间骨折变为髁上骨折给予解剖复位, 应用2根克氏针斜形临时固定, 注意肱骨髁部前倾角, 应用Y型钢板固定, 复位鹰嘴, 应用2枚克氏针和张力带钢丝固定, 前移尺神经, 放置橡皮条引流, 暂用石膏托固定90~100°。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 第1天开始患肢肌肉等长训练, 第2天拔除引流条, 去石膏每天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2次, 间歇期仍用石膏保护2周, 待拆线后可去石膏托逐步加大练习的幅度。

2 结果

本组19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 随诊时间, 6个月~6年, 平均2年3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根据Cassebacc1评分系统, 优:伸肘15°~屈肘130°, 肘关节无症状, 良;伸肘30°~屈肘120°, 肘关节无或有主观症状, 可:伸肘40°~屈肘<90°, 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 优10例, 良6例, 可3例, 优良率为84.4%, 本组病例无感染, 无手术所致尺神经损伤。

3 讨论

肱骨髁间骨折是非常复杂的关节内骨折, 传统治疗方法由于缺乏合适的固定材料, 只能应用尺骨鹰嘴牵引, 或克氏针固定, 应用石膏托外固定, 待骨折愈合后`肘关节粘连僵硬, 等待病人的只能是肘关节功能的丧失, 给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而随着骨折内固定材料的进步, 牢固的固定, 早期肘关节功能的康复已成为可能, 并且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肘关节功能。 (1) 手术入路的选择, 当前常用的手术入路有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及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经肱三头肌腱膜舌状瓣手术入路, 因术后需石膏固定3~4周, 待肌腱愈合后才能康复训练, 故不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肌肉吻合口周围容易出现纤维化及粘连, 从而导致疼痛和关节僵硬的发生, 肘关节功能恢复相对较差。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可对伸肘装置破坏较小, 但暴露不充分, 复位困难, 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能充分显露肱骨远端关节面, 便于解剖复位能牢固的固定, 避免损伤肱三头肌, 将肌肉与肌肉之间的愈合变为骨与骨之间的愈合, 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的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黄雷[2]等及吴英华4等多数作者应用此手术入路, 有的作者报道截骨后骨不愈合或迟缓愈合病例, 但本组19例病人无鹰嘴不愈合的病例。 (2) 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肱骨髁间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 传统固定方法多以克氏针、螺钉、T型钢板固定为主, 术后很易出现关节粘连及再移位。AO理论认为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在于切开复位, 坚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 首先将肱骨滑车与肱骨小头给予解剖复位, 对于粉碎性骨折必须将碎骨块一一准确复位, 必要时给与植骨[4], 应用克氏针暂给予固定, 然后应用1~2枚3.5mm或4.0mm松质骨螺钉固定, 将髁上骨折给予复位, 克氏针暂固定, 放置解剖型Y型板, 分左右侧, 能够坚强地将肱骨髁间、髁上骨折固定在一起, 且与骨骼的贴敷好, 不需预弯, 一体化的对称性设计有利于肱骨两髁的应力均匀分布抗扭转能力强, 钢板的多孔间距较小, 易选点固定或多点固定, 骨折固定稳定, 使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 提高了骨折愈合率。Y型钢板具有轻、薄、韧的特点, 能较好的闭合软组织, 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3) 手术中注意事项, 手术显露时首先要解剖出尺神经, 注意保护, 防止术中损伤。截骨时要用摆锯从鹰嘴的中部V型截骨。骨折复位时首先恢复肱骨远端三角型结构的完整性和关节软骨的平整, 恢复鹰嘴窝和冠状窝的解剖形态, 恢复肱骨远端的30°前倾角。然后内固定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 固定时要从桡侧拧入松质骨拉力螺钉, 在尺侧刚好显露。术中放置Y型钢板时不可过低, 防止占有鹰嘴窝的位置, 固定桡骨小头时钉的长度不能穿出软骨面, 术后常规将尺神经前移, 防止形成尺神经炎, 我们采取此办法未发生尺神经损伤情况。 (4) 术后康复, 术后2~3d换药, 每天去石膏适当主、被动活动锻炼肘关节功能, 2周后去石膏。主动功能锻炼, 但应避免强力被动屈伸功能练习, 以利于骨愈合及关节功能康复。总之, 对严重粉碎的肱骨髁间骨折, 积极手术治疗, 关节结构解剖重建, 骨折稳定固定,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恢复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尺骨鹰嘴截骨“Y”形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应用尺骨鹰嘴截骨“Y”形钢板固定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9例, 男13例, 女6例, 按AO/ASIF分型, C1型8例, C2型7例, C3型4例。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 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0例, 良6例, 可3例, 优良率为84.4%。结论积极手术治疗, 关节结构解剖重建, 骨折稳定固定,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良好治疗结果的保证。首选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截骨

参考文献

[1]Cassebaum wh.open reduction of T and Y fractures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humeru[J].s.J Trauma, 1969, 9:915~925.

[2]黄雷, 张波, 王满宜, 等.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1:158~162.

[3]吴英华, 张铁良.经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7:504~506.

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5例,女9例;年龄20~44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多为严重暴力,其中车祸23例,高处摔伤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按照A0/ASIF分类,C1型5例,C2型11例,C3型18例;合并原发尺神经损伤5例。入院后常规行肘关节X线及CT检查,了解骨折粉碎程度、移位情况。手术一般在入院后1周左右进行。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患者俯卧位,肘关节屈曲成直角,上臂外展置于托板上,止血带控制下手术,取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用摆锯在距尺骨近端2.5cm处垂直尺骨纵轴“V”型截骨,翻转鹰嘴并用湿盐水纱布包裹。暴露肱骨远端骨折时尽量保护周围软组织。清除血凝块,首先复位髁间骨折块,克氏针固定重建肱骨远端关节面,使骨折成为髁上骨折,再将髁间部分与肱骨干骺端复位,注意保持肱骨远端的前倾角,根据骨折线情况放置两块重建钢板钢板固定。复位牢固固定后,屈伸肘关节,旋转前臂,观察骨折固定牢靠,将尺骨鹰嘴截骨块复位并用克氏针张力带方式固定。合并尺神经损伤的患者行尺神经前移。彻底冲洗关节,依次缝合,置引流管一根。

1.3 术后处理

术后颈腕吊带悬吊患肢,术后第2d拔除引流管,根据骨折复杂程度及固定的稳定程度决定肘关节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为1~28 d,平均7 d。开始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循序渐进,逐渐增大肘关节活动范围,避免强力被动牵拉肘关节屈伸活动。所有患者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

2 结果

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3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损伤症状,环指及小指麻木,但手指的运动功能正常,经对症治疗于术后6~8周症状消失。1例C3型患者术后出现异位骨化、肘关节僵硬。按改良Cassebaum[1]评分系统标准,优12例,良1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6%。

3 讨论

3.1 手术入路的选择

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是获得良好复位的关键。复杂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入路要求必须能够充分暴露髁间,以便直视下解剖复位关节面。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翻转入路、肱三头肌翻转-肘肌瓣入路等。解剖学研究表明,鹰嘴截骨入路对关节面的显露视野更佳[2],能够牵开肱三头肌,最大的显露肱骨远端关节面,避免损伤肱三头肌,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而肱三头肌翻转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等入路,髁间暴露不够充分,手术难度增加,内固定操作空间小,增加手术时间;同时因为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肱三头肌损伤,限制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但尺骨截骨也延长了手术时间,人为地增加了新的骨折和内固定物应用,存在骨不连、内固定物脱出等风险。本组患者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术中显露效果好,利于关节面骨折复位及固定,未出现尺骨鹰嘴截骨后骨折不愈合、内固定脱出等并发症。

3.2 内固定的选择

关节内骨折必须解剖复位并坚强牢靠的固定,这样才可以达到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目的。复杂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需要重建肱骨远端关节面,尽可能的要将内髁、外髁解剖复位,然后与肱骨下端部位复位及固定。关节面的复位是否令人满意将影响患者肘关节的功能恢复,而干骺端的固定又是决定肱骨远端骨折固定是否稳固的重要因素。早期笔者采用克氏针、钢丝或加骨栓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但术后需石膏托外固定,不能早期功能锻炼,也遇到过内固定松动,术后骨折再移位的情况。Korner等[3]研究发现使用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成90°放置,提供的初期屈伸及旋转稳定性明显高于通常使用的远端双侧重建钢板。本组病例笔者选用的是可塑形的3.5 mm重建钢板,一块放于肱骨外侧柱的后面重建肱骨小头的前倾,另外一块放于肱骨内侧柱的内侧缘,在矢状、冠状面两个平面上同时作用,增加了骨折的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手术中应注意避免螺钉贯穿软骨面或者进入鹰嘴窝及冠状窝。

3.3 术后功能锻炼

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是避免关节粘连与僵硬,恢复患者关节功能的关键性条件[4]。但是早期锻炼必须在坚强固定条件下进行,骨折粉碎难以坚强固定者,必须适当延长固定时间,但一般不超过1个月,否则关节功能恢复困难。功能锻炼主要以主动活动为主,循序渐进,禁止暴力推拿。本组患者经过早期功能锻炼,经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肘关节评分,其优良率达91.76%,恢复可和差的病例,除了骨折较为粉碎外,锻炼开始时间较晚,术后没有很好的功能锻炼有关系。

总之,成人复杂肱骨远端骨折是临床治疗上比较困难的骨折之一,精确复位,可靠固定,适时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的根本原则。鹰嘴截骨双侧重建钢板内固定为成人复杂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固定,有效防止了骨折再移位,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参考文献

[1]Jupiter JB,Neff U,Holzach P,et al.Inter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An operative approach.J Bone Joint Surg(Am),1985,67 (2):226,239.

[2]Wilkinson JM,Stanley D.Posterior surgical approaches to the elbow: a comparative anatomic study.J Shoulder Elbow Surg,2001,10: 380-382.

[3]Korner J,Diederichs G,Arzdorf M,et al.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methods of distal humerus fracture fixation using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 versus conventional reconstruction plates.J Orthop Trauma, 2004,18(5):286 -293.

上一篇:电大管理下一篇:图书馆的科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