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科技规划

2024-10-12

图书馆的科技规划(精选12篇)

图书馆的科技规划 篇1

一、前言

台湾于1993年迈入高龄化社会,2009年全台湾超过65岁的老人,约为台湾总人口数的10.69%,而身心障碍者,约为台湾总人口数的4.6%。当大多数人均多少在身心方面有些许障碍时,过去因应婴儿潮及经济高速发展的特殊时代背景,促使政府针对不同年龄阶层或是特殊族群提出对应方针及应急政策的做法(如设定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等保障弱势团体方式),已经不适合台湾的现今国情,如何全面检讨台湾的社会架构及服务功能,针对高龄化社会中大多数人(含照护者及被照护者)的基本需求,同时因应台湾追求迈入已开发文明社会的诉求,满足全体人民的全盘性、基础性需求,是相当重要的课题。

公共图书馆在小区服务功能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提供各种信息与服务以满足公民和团体在教育、信息方面的需求外,还要满足个人的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除达成法规所要求的公共空间无障碍化(barrier free),还应提升服务水平与层次,导入通用设计图书馆概念,发展成为适合所有人便利使用的通用环境。

利用通用设计理念来改善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环境,以利弱势团体的使用,是符合21世纪的发展趋势。应用通用设计原则于公共图书馆空间规划,需要考虑多元族群、问题导向设计与整合应用等通用设计原则。应做到的最基本的法则包括:连续且平整的地面、适当的分区与共享、障别差异与弹性辅助、开阔视线与直觉认知、信息服务与容错接口、节省体能设施与座席、简单且满足文化意涵的舒适设计。而台湾未来推广通用设计理念,尚待整体社会的重视以及持续开发通用设计产品及营销,促使现有无障碍环境提升到更高水平、全人关怀的理想境界。

二、通用设计的适用课题

通用设计主张所有设备及人造环境(如建筑物、公共户外空间、人行道等)的规划设计均应全面考虑所有使用者,包括老弱妇孺及身心障碍者等,且应设计简单,易于操作,同时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适用的。通用设计的主要诉求是人和设备与人造空间之间的协调性与一般化。其基本原则有如下七项:公平使用—任何人都可放心安全地使用;弹性使用—可依据个人能力,选择使用方法,提供足够的使用弹性;简单直觉—凭直觉就可了解如何使用;识别信息—考虑个人不同的感官能力,提供正确、必须且易懂的信息;容差纳误—容许操作错误,误用亦不致引起危险或损坏;节省体力—可以极小的力量操作减少身体的负担;空间尺寸可及性与易使用性—提供容易到达的途径及足够的操作空间。

通用设计的诉求相当简单、清楚,然而全面实行并不容易,主要是设计过程中所面对的范围广大、使用者特性不同、各类课题庞杂等因素所致。

1. 通用设计的高水平适用范围

通用设计是一个改善人机接口设计并持续演化的概念。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发展,通用设计适用领域从早期去除障碍化、可及性、可适性下的accessible design、adaptable design、real life design,lifespan design转往更具多元化、包容性的inclusive design、design for all。发达国家常以法规强制推动无障碍环境来满足行动不便者最低限的需求。在非强制性的设计指引部分,逐渐导入通用设计理念,强调藉由设计专业,以问题导向方式来协助用户,针对多元族群、多种使用行为的需求而寻求共识解答。此种无障碍法规为最低限,另外采用通用设计指引多元、参考性设计建议方式,对于台湾现阶段人口逐渐老化、生活环境无障碍化需求日渐提高、法规无法完全满足各类不同需求的情况下,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解答。

2. 使用者的需求不一致与特质差异

通用设计所考虑的使用者族群不分年龄,国籍、男女,不考虑身体障碍的有无,亦即考虑所有人,使所有人都能自由活动与舒适生活,而以“没有障碍物的建筑物”来表现。而每个人的行为能力随时随地会有很大的差异,弱势群体更是如此。依行为能力不同,再加上生活能力逐渐减弱的高龄者、尚未成长的儿童、短暂失能的怀孕妇女等,通用设计理念下的使用者定义有两项特质隐含于后:一是将行动不便的经验“主流化”,并将其视为一种普遍性的人类经验;二是将“生理残缺”与“心理残缺”的状况等同化。

因此,要做出让社会上所有人都能方便使用的设计是很困难的,能做到的是最大限度满足多数人的使用要求。而实际设计时可针对身心障碍者(可及性差、识别度低、判别性差、好恶容忍度大)、儿童(可及性差、识别度高、判别性差、好恶容忍度大)、高龄者(可及性差、识别度差、判别性佳、好恶容忍度大)、妇女(可及性高、识别度高、判别性佳、好恶容忍度小),以此四个层级情境变量组合进行,将可以反应不同类别使用者的特质,检测通用设计原则的适用范围,以寻求适合最多数人所能共享的共通设计答案。

3. 通用设计原则的应用

应用通用设计最基本的七项原则需要视所面对与想解决的问题重点而定。一般从最基本的实质空间中的操作入手,需要讲究空间尺寸可及性与易使用性、节省体力、容差纳误,而在沟通时需要信息简明、易懂,应用时讲求效率和弹性使用,而整体核心价值诉求则在达成公平使用。各类原则的适用有下列课题值得深入探究。

(1)整合最核心的原则

通用设计追求各类人等的普世价值—公平使用,每个人的公平使用需求因心境、理念有很大差异而无从诉求,因此提供实体空间中各类人等容易到达的途径及足够的操作空间,即成为达成公平使用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果针对台湾现阶段各公共场所的情况,满足各类人等的移动自主化,即成为须首要达成的目标。

(2)共享的约制及弹性使用的适用

设计时的考量对象不应仅局限于特定族群,亦不应仅考虑行动不便的障碍者,而应在产品设计之初即以全体大众为出发点,让建筑的环境、空间和设备产品能适合所有人使用,因此通用设计的基础精神就是:通用设计产品是各类用户需求的最大公约数与各类所提供服务满足的最大公倍数的集合。因为有此共享、非专属的理念,所以不同使用者在使用上彼此产生约制,而必须有融通性来满足弹性使用。所以设计时需厘定弹性使用的极限,如果超过所提供服务的最大公倍数,则必须以其他设计方式及原则为主。

(3)实体设计(硬件)、信息设计(接口)、文化设计(软件)三种面向所形成的服务设计

通用设计除可及性(硬件空间)及公平使用(软件制度)外,其着眼点是人机接口,因此提供信息以供用户识别及进一步判别是应用通用设计原则的重点。而硬件设施较难更改,软件制度随时浮动,针对软硬件间各项方案设定合宜的信息接口,是通用设计中最容易呈现也最容易彰显效果之处。

(4)各种用户使用工业化产品的调适性

各类使用者具有不同的特质,因此实际应用通用设计原则来设计单一大量生产而非客制化的产品时,各项设施需考虑使用性及人体工学,因而针对尺寸可及性,往往需要以单一且固定的尺寸来应对不同使用者的个别需求及应用,这是很大的挑战。而且不同用户面对使用产品时,有各种各样的使用方式,此时允许操作错误、误用亦不致引起危险或损坏,即成为最基本要求。

(5)团体及个人自制性对应不同使用需求的平衡

通用设计因需考虑不同使用者共享,需要在不同使用者间取得平衡。如“节省体能”,使用者拥有不同的体能状况,有时会在考虑大多数人可以省力以及体能弱势者可以节省最大体力的状况下,求取最佳的平衡方案。

(6)不同原则适用的顺位、竞合与问题导向

通用设计秉持设计应该不分性别、能力、年龄,应该为所有人作设计的概念,因此通用设计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种风格,而是给设计者一个努力合并、使每种设计都更普遍可用的设计特征或方向。面临不同设计原则产生竞合问题与适用顺位时,其实是以想要解决的问题为发展设计方案的指引。并不是以“年长者及残障者可以使用”的障碍排除法为考虑,而是一开始就以“必须具备谁都能使用的机能”的创造法为基准,也就是以通用设计的概念,在产品、环境与服务上,无须改良或特别设计就能真正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三、图书馆通用设计准则

通用设计并不能真正做到让每一个人都能使用,亦无法达到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但其观念是希望设计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尽可能满足多数使用者的需求,以达到公平使用。因此考虑弱势团体使用图书馆,在规划设计时应秉持的主要准则如下:

1. 地面平整且连续

针对不同图书馆使用者的移动自主性,为了节省馆员的协助人力,促进使用者自己独立利用图书馆空间设施,地面应该平整且连续、无高差(图1,图2)。

2. 不同使用族群需求差异与共享调适

不同使用族群在使用图书馆空间时的主要诉求是有差异的。高龄者主要诉求体能的节省;照护儿童则在乎安全与容错使用;妇女着眼于专业速率与服务态度;青少年在乎独立与自我呈现。因此可利用空间分区来区隔不同使用需求。而对于不同族群共享部分(如厕所、OPAC)则应提供弹性可调整设施或不同高度的座位及桌面,以方便使用(图3,图4)。

3. 障碍别差异与替代性感觉的弹性辅助

每一种障碍类别的需求差异很大,无法一一满足,因此图书馆针对不同障碍使用者所能发展出替代性的辅助方式,应至少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可行方案。例如听障者会仰赖视线来辅助判别突然发生的事故,此时行进路线不可过多转折,避免听障者视线被遮住产生撞击(图5,图6)。

4. 开阔的视线与直觉的环境认知

图书馆往往机能复杂且空间占地甚广,因此空间及标示设计能够让读者凭直觉即能够通达所想去的藏书场所,且方便读者辨识相关使用机能,是较佳的信息环境设计(图7,图8)。

5. 标准化实体空间与客制化信息服务的接口整合

图书馆为满足公共服务机能,以基本且均质的硬件空间(如模数化藏书)作为服务平台是有效率且可调适的,然而对于不同使用者的差异使用,适当藉由馆员形成客制化服务接口、可弹性调整并容忍读者的不同甚至错误的操作使用,较能达成通用设计的理念(图9)。

6. 避免耗费体能的设施及不容易起身的沙发

图书馆不是健身房,因此读者使用的各项设施应力求省力。例如座椅是读者最常使用的,因此提供端正姿势、好坐省力的椅席是很必要的(图10,图11)。

7. 简单的态度、诉求文化与舒适程度的满足

通用设计是一种想要服务所有人的设计,通用设计图书馆并不是东处增加一项坡道、西处增加一处厕所就可以形成,应该仔细整合诸般使用者需求,找出最简单、满足文化意涵与舒适的设计(图12,图13)。

四、结语

1. 公共图书馆需配合台湾社会水平从无障碍设计提升至通用设计的发展趋势

通用设计强调在规划设计时,预先考虑如何将器具与建筑环境结合,使其达到适合任何人使用的最大可能性,诉求境界为没有障碍;无障碍设计是设定环境设计本身已经有障碍,再考虑如何增减设施或改善设计来达到无障碍的环境。通用设计着重“包容性”,而其涵括范畴包括高龄者设计、福祉设计、流行设计、辅具设计与无障碍设计等,通用设计所达成的服务水平得较无障碍设计高。为台湾未来社会发展及提升生活水平,需要应用通用设计理念于公共图书馆公共空间。

2. 公平使用及可及性为公共图书馆最需实现以服务弱势读者

公共图书馆中不同用户有不同的使用情境,在规划设计图书馆出入口、路径、使用区域、服务设施中,考虑使用者的目的、行为方式、需求、利用方法、能力等,针对不同使用社群(如弱视者、孕妇、高龄者等)使用者的第一个共同需求是可以到达该区域或设施,因此在公平使用的理念下,强调可及性是最初步、最重要的共同需求。应用通用设计的结果是为了让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环境能产生心理上的定位感、安全感及归属感,最终希望达成公共图书馆中所有人皆能畅行无阻,通达各项设施及区域。

3. 台湾通用设计理念的推广尚待整体社会的重视及持续应用

台湾营建产业尚未重视用户导向的通用化设计,理念的付诸实践仍须有相关政策制定。应由政府来提供诱因或示范区,促使产业界重视。同时政府应视开发通用设计策略为整体政策的一环,分别针对院、部设定相关决策及施行办法,并定期检查而提升成效,并结合NPO团体来持续执行,才会有良好效果。相关执行细节仍有众多课题,例如设计指引推行结合公共图书馆及公共空间的整合;图书馆通用设计产品结合使用需求及技术引入、推销成本;结合人因工程、本土技术、构造细节的设施尺度精准化的图书馆空间设计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川聪.通用设计的教科书.张旭晴译.台北:龙溪国际图书有限公司,2006

[2]Mace,Ronald L.The Universal Design File:Designing for People of all Ages and Abilities.Raleigh Edition.NC: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1998

图书馆的科技规划 篇2

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读者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读者的阅读目的、阅读习惯、获取文献的主要途径、阅读倾向与需求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找出了当前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与提高读者服务水平的具体策略.

作 者:曹雅霞 CAO Ya-xia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54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6)分类号:G258.6关键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 读者调查 阅读需求

图书馆的科技规划 篇3

关键词 图书馆 十二五 目标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图书馆事业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广大图书馆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提升能力,推动图书馆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一、我国图书馆“十二五”战略规划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1.我国图书馆“十二五”战略规划制定的背景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事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以科学发展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这就为图书馆“十二五”战略规划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对图书馆有了更大的新的需求。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图书馆成为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保障和知识保障设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学习型社会等,加强了图书馆的重要性。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与建设,赋予图书馆新的历史使命,确立了图书馆在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推动了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2.我国图书馆“十二五”战略规划制定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图书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思路,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中心,以优化馆藏为重点,以自动化、数字化建设为方向,在馆藏结构、数字化建设、管理水平、服务创优和服务内涵上特别是对地方经济服务上取得了进一步突破,为教学科研工作和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而这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机遇期。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指导我国图书馆下一个五年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二五”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加快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图书馆收集、存储并重新组织信息,使读者能方便地查到他所想要的信息,同时跟踪读者使用情况,以保护信息提供者的权益。从数字图书馆角度来看,就是收集或创建数字化馆藏,这集成了各种数字化技术,实现全球信息共享。

我国各图书馆通过制定“十二五”战略规划,将会对图书馆未来五年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能够为图书馆明确其使命、愿景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只有明确了发展方向,才不至于图书馆各项管理活动迷失方向,才能保证将有限资源用于关键发展领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明确图书馆的价值观、目标体系方式促进图书馆各部门更加协调一致为共同的发展目标努力。清晰、可达的目标有利增强馆员的信心,鼓舞馆员斗志,成为推动图书馆未来五年发展的加速器。

(2)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等。图书馆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承载体与传送枢纽,其建设的好坏,与上述目标息息相关。因此,我国图书馆通过“十二五”战略规划的制定,将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纳入其战略发展重点,通过构建目标体系,将其推向图书馆日常工作。

二、关于加快实现图书馆事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的思考

图书馆事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方便快捷、惠及全民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增强活力,提高效能,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益明显提升,部分地区图书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系统图书馆的共建共享,带动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从而使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使图书馆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在全国形成一个资源丰富、服务快捷、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分布式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催生网络环境下新的文化服务业态。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因特网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数字图书馆是没有时空限制的、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中心。

2.加快建设惠及全民的服务网络

全面实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在建立建全设施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多种形式延伸图书馆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获取的便捷性。积极拓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加强对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服务,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3.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和深化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和建立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的综合信息优势,组织和提供有关新技术、新的经营管理方式、新的市场、新的资源、新的合作伙伴、新的战略思维等方面的信息,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为社会进步提供优良的知识产品和精神消费品,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这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光荣使命。为此,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图书馆要想有所作为,大展宏图,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确立新的经营理念,转换运行机制,不断开拓和探索新的服务领域。

作者简介:

张颖,女,(1967~)辽宁锦州人,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数字图书馆安全规划的探讨 篇4

1 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首先要针对系统所面临的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与系统安全需求相应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建立起包括“风险分析、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策略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事件监测和及时响应”的可适应安全模型,并作为系统配置、管理和应用的基本安全框架,以形成符合数字图书馆需要的,合理、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并在形成的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将信息安全机制(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和鉴别技术等)支撑的各种安全服务功能,合理地应用在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各个安全需求分布点上,最终达到使风险值稳定、收敛且实现安全与风险的适度平衡。

2 主机系统安全设计

2.1 主机系统安全

主机关键业务系统要使用容错容灾及负载均衡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需要在设计时进行综合的考虑。首先UPS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可能电力不稳定,有可能意外的停电。再就是在布线考虑到线路之间的互相影响,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好屏蔽,包括对于线路要用屏蔽管。

2)在硬件上选用

服务器一定要有冗余功能,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有备用服务器,在主服务器出问题是,备用服务器随时可能提供服务。对于服务器读写的操作频率远大于普通的台式机,在硬盘选用上一定要用服务器专用硬盘。

3)系统软件安全性

UNIX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超过Windows,Oracle的稳定性也强于Sql Server,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选择UNIX+Oracle的配置。

4)审计与留痕技术

系统日志机制,用来记录系统运行的全过程。系统日志文件是自动生成的,且对用户是透明的,其内容包括:操作日期、时间、操作工作站名、用户名、操作的文件名、操作方式、操作内容等等,它对系统的运行监督、维护分析、故障恢复,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非法用户从系统取得数据或是合法用户为逃避系统日志的运行监督而取得数据,对系统中重要数据采取加密的格式存放。例如在计算机系统里启用系统记账功能,即在系统中设置“黑匣子”,并建立“黑匣子”备份和管理制度。所谓的“黑匣子”是一个记载系统运行的文件,它可将每个用户进入系统的用户注册时间及登录次数,准确地记录,并自动记录用户号、终端号、开关机时间及次数。

5)系统状态检查

每个工作日结束和关机前,除将当日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外,还需要将系统中主要的数据文件和程序文件的状态记录下来。这些数据主要包括:文件名、文件长度、最后修改日期、时间等,在每次开机时,对照检查。

2.2 主机系统的安全维护

针对服务器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

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服务器软件的最新版本和修补程序。不断会有一些系统的漏洞被发现,通常软件厂商会发布新的版本或补丁程序,以修补安全漏洞,保持使用的版本是最新的可以使安全的威胁最小。

进行必要的安全配置,在系统配置中关闭存在安全隐患的、不需要的服务,比如:FTP,Telnet,finger,login,shell,BOOTP,TFTP等等,这些协议都存在安全隐患。禁止某些r命令,比如:rlogin,rsh等。

加强登录过程的身份认证,设置复杂、不易猜测的登录口令,严密保护帐号口令并经常变更,防止非法用户轻易猜出口令,确保用户使用的合法性,限制未授权的用户对主机的访问。

严格限制系统中关键文件(如UNIX下的/.rhost、etc/host、passwd、shadow、group等)的使用许可权限。

严格控制登录访问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充分利用系统本身的日志功能,对用户的所有访问作记录,定期检查系统安全日志和系统状态,以便及早发现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非法入侵行为,为管理员的安全决策提供依据,为事后审查提供依据。

建立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并不断地升级防病毒软件的版本。

3 数据安全设计

3.1 数据库安全

数据库中数据的保护一方面通过应用程序的设计来避免系统维护人员和数据访问人员直接操作数据库中的表,还有一个是就通过日志来保证操作的可追踪性和可逆性。

1)数据库权限控制

通过数据库提供的系统权限、对象权限(查询、修改、删除、插入等)来进行控制,并且利用角色将相应的权限分类,使得权限管理更加灵活。

2)数据库加密

对一些敏感的表进行加密,只有校验通过后,才能对这些表进行读写的操作,以免对这些表进行去操作或恶意的修改。

3)数据库日志

通过利用Oracle提供的归档日志分析工具,可以分析数据库数据操作的全部过程,从中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

4)数据库审计

通过安全审计记录和跟踪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防止否认对数据库的安全责任。

3.2 数据备份与恢复

为保证数据系统的安全,确保在应急情况下的紧急处理,必须对系统的数据采用备份和恢复机制,可能的方式有远程备份和本地备份。考虑到数字图书馆的资料众多,远程线路可能有一定的带宽限制,而且数字图书馆,对数据的及时性要求不是很强,考虑到成本的因素,本地备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能本地备份后,将备份数据在放到异地,这样有效的解决了发生自燃灾害时的影响。在系统数据出现问题的时候,通过数据恢复系统,对损坏的数据进行恢复。

3.3 错误日志及运行日志

为了促进Log格式及处理机制的统一,规定如下基本原则:

Log格式统一、清晰,可阅读性强;

Log级别可在开发期及运行期调整,以防止运行期大量无谓的日志信息充斥宝贵的存储介质;

Log的输出设备可灵活配置,常见的有:文件、数据库等。在Cluster环境下,数据库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Log在记录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过多地与业务系统争夺I/O资源。

4 应用系统层次安全

1)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可以采取数据库认证、应用系统认证、CA认证等方式,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登录到应用系统。

2)多级权限控制

应用系统有很多的功能模块组成,即使对合法用户,也不能操作所有的模块,而是根据用户的工作部门、工作性质授予相应的功能模块。对同样的数据可以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查询权限、录入权限、审核权限、审批权限。

3)应用系统日志

日志管理跟踪记录用户登录系统的信息,操作的业务模块以及操作的库和表的信息,包括用户名称、操作的模块,对重要库表的操作类型(增、删、改)、字段操作前和操作后的数值等。通过日志管理,在发生误操作时可以方便的进行回退处理。

5 应用系统权限分类

应用软件权限管理包括模块级权限、数据级权限等。

1)模块级权限

模块级权限可以通过角色实现上级权限控制,下级权限需要从上级权限获取权限。当调整上级权限时,自动实现对下级权限的调整,换句话就是说当从上级权限中取消一个权限时,下级权限中也同样被取消相同的权限。

2)数据级权限

数据级权限通过对域的控制来实现。这里讲的“域”实际上是数据域的概念。首先通过对数据域的定义将数据按照域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范围,当某操作员被分配属于该域时,该操作人员就获得了该数据域的数据操作权限,该操作员不能对其他数据域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6 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安全是全方位的,是一个需要常年实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整体的、多层次的安全策略。通过对本文提出的各种系统安全策略互相配合,可以建立一个有效和稳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安全体系,这对于促进保障数字图书馆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针对影响数字图书馆系统安全的因素,对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系列设计规划。安全规划从主机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层次安全,应用系统权限分类等对数字图书馆安全性有着重大影响的方面进行了探讨,从系统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数据库安全等方便提出了建议,并给出了这些方面需要采取的安全保障的方法,以求达到数字图书馆系统能安全和稳定的运行。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权限控制,日志,审计,数据备份

参考文献

[1]韦文辉.浅议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7):48-50.

[2]胡昌平,周朴雄.解决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TOR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3]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7-100.

[4]叶晓燕.计算机机房的环境要求及解决方法[J].信息技术,2004(1):32-34.

图书馆三年规划 篇5

指导思想:

我校图书馆建设的以董事长的学校发展三年规划为基础,以坚持“读者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以文献资源建设为重点,以复合型图书馆为发展方向,以资源共享为目的,服务教育教学,服务于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为学校及全体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学校图书馆现状分析及发展目标 1.学校图书馆现状

图书馆现在分为东、西二个区,图书馆建筑面积6000m2,设有藏书库2个,约2000m2,学生期刊阅览室1个,约450m2,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借阅;教师阅览室1个,约65m2,可同时容纳50名教师借阅;图书馆现有藏书计7万种,75万余册,生均近100册;电子图书15万册,各类报刊35种,杂志458种,其中现刊393种。图书馆馆员12名;计算机12台,并依据金盘图书管理系统实现文献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图书馆内通风、防火、防盗设施完备。2.存在问题

(1)原图书馆大楼的面积太小,已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已经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2)现有馆藏图书总体上比较陈旧,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图书更新的速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新的图书馆大楼已竣工,面临搬迁,人员较少,影响图书的借阅服务质量。

(4)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尽管都具有较高的服务热情,但专业化水平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水平。3.发展目标

计划用三年时间达到本科水平医学类图书馆的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向一流图书馆迈进,将我校图书馆建成一个满足教育教学和科研需求的高标准的文献信息中心。

二、图书馆建设的举措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三年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不断加强对图书馆建设的规划与领导

为切实将本规划落到实处,我们将把图书馆的建设目标进行分解,列入图书馆工作计划,逐步实施,确保此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进一步强化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要求图书馆馆员每周一开会,定期研究汇报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这三年的宏观规划是:

① 2011年任务主要是老图书馆的搬迁,新馆的整体布局、科室及人员的合理配置、科学规范的管理。实现新图书馆进入科学的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模式。

加大硬件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图书馆的基本设施。我校图书馆已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但内部设施尚需进一步添置,如要更新办公用的计算机、公共检索设施、打印机、复印机、装订设施和学生用的储蓄柜等,同时防盗防火、防霉、防蛀、通风等方面工作也需进一步加强。

② 2012年主要任务是加快多类型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及提高图书馆的内涵建设

首先针对图书馆存在的图书更新慢的现象,图书馆每年添置一定数量的新书及电子资源,以确保建设目标的逐年实现,满足学生阅读的多方面需要。增加数字资源存储设备及系统引进,满足数字资源的不断增长和应用需求;引进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购入符合我校学科发展的专业数据库资源,推进复合型图书馆建设的进程。

其次是进一步科学的管理图书馆。科学管理是确保图书馆履行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为此,图书馆将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管理质量,要不断完善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加强民主管理,图书馆业务、人事的重大事项,如晋升考评、考核、工作方法的改革等,应由大家讨论,并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三要加大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力度。为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将不断创设机会,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培养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服务队伍,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馆员自己也应该利用业余时间专研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图书馆服务。

四要加强图书馆的科研工作,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组织好图书馆员工的业务学习,认真开展各级各项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培训,关心图书馆职工的进步与发展,增强事业的感召力,为人才发展创造机遇,使人才个人价值实现与图书馆事业发展有机融合;提倡人文关怀,形成人才个体与组织感情互动的良好氛围;完善现行有关制度与规定,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③ 2013年主要任务是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搞好图书馆的宣传。图书馆建设的自动化和网络化不仅是更快更好的提高服务能力的需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要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就要在以下方面多努力:

在基本服务方面,确保可借阅的时间达每周72小时。采取购买高质量的书籍及数字资源,及时更新书库资源等措施,提高图书馆馆藏质量,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新书推介、读书周、入馆教育等活动,促进读者的借阅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字资源的使用率;同时做好图书馆在科研情报方面的工作,配合学校师生的科研工作,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总之要尽一切办法优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坚守“读者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

在宣传图书馆方面,改造图书馆主页,加强与读者的双向沟通。图书馆主页是图书馆向全校读者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改造后的图书馆主页应设有读者指南、读者服务、读者培训、最新公告、图书馆新闻、新书推荐、友情链接等窗口。读者通过图书馆主页可以方便地了解图书馆基本情况和动态等信息,享受检索馆藏电子文献资源;查询馆藏书目和读者借阅情况,办理网上图书预约、续借、证件挂失等多种服务;也可以通过主页了解优秀书刊和文章信息,接受文献检索与利用等方面的培训。开展网上读者需求、新书推荐、读者满意度调查和意见征询等工作,建立与读者的双向联系,真正发挥图书馆在图书文献和读者中的纽带作用,增强师生的图书馆意识,是他们能更主动、积极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和自主学习活动。

④ 要重视党建,保持先进。

这三年我们要时刻注重党建工作,在做好图书馆工作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图书馆党支部建设工作,积极发挥好党的核心作用,保障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与现代图书馆管理方式、开放模式相适应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保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图书馆的科技规划 篇6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技图书馆服务

1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09年2月1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科技系统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重大战略意义,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谐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笔者认为,在坚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同时,广大基层科技人员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传播科技信息、技术,起到辅助研究的作用。作为基层科技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意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而找准自己的服务位置,明确工作中的努力方向,强化科技图书馆的服务。

但是在信息网络时代,科技图书馆的服务面临着社会对其更高的要求,在科技发达的地方,大型科技图书馆的发挥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一些中小科技图书馆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时候,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服务功能,有些不尽人意的问题:

1.1责任意识不强科技圖书馆是积累和传递知识信息的,图书馆是一种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先天带有义不容辞的信息服务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发展的公益事业单位,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这个资源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这些看得见的是一种有形的精神产品,被人们使用,或上网查阅,利用。一些科技图书馆人员,从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没有真正做到为每一个消费者或客户服务的理念。还存在坐等客户上门服务,不愿上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1.2服务不到位科技图书馆要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科技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使用效率,但是有些麻烦的二次加工信息技术服务,个性化的服务,科技服务人员不愿麻烦,在服务中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

1.3缺少创新服务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和企业在应对危机中,表现出对科技的旺盛需求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强烈愿望。广大基层科技人员没有创新服务观念,不能帮助企业或经济实体解决困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创新的点子,或有价值的信息。缺少服务创新的理念,就难以应对当前信息时代的挑战。

2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做的工作

针对以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在2009年国家科技部提出今年的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实施《规划纲要》把发展作为今年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为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做出切实贡献。为了全面完成科技部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小科技图书馆应为当地发挥科技带头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科技服务意识,笔者认为要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要真心做人、精心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踏踏实实做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

2.2要在深化学习中提高认知能力学习是我们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我们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党员干部,首先要紧扣学习这个环节,切实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抓好学习。让科学发展观真正在我们的思想沃土中生根发芽,要在提高对科学发展观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3坚持开拓创新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用创新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做到先思考、找思路、出主意、想点子,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工作环境,依靠创新破解我们前进中的难题,依靠创新树立我们的前进方向。

2.4坚持爱岗敬业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坚持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努力学习,应用科学发展观提升工作水平。自觉维护科技人员的形象和利益,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忠于职守,争先创优。要针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找差距、补不足,坚持边学习边改进,边实践边落实,在实践中找准自己的问题,在落实中解决自己的问题。

3强化服务理念、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社会要进步,各项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部门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科技服务的本职工作,强化服务理念:

3.1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多年前在图书馆界就提出了“客户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但它往往只停留在书面上,科技图书馆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图书馆,为客户服务工作在安排上也往往考虑便利管理多一些,而忽略了广大客户的需求与感受,缺少人文关怀。当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全开放式管理模式的出现,为“以人为本”的客户服务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与客观现实条件。这就要求科技图书馆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客户服务,一切工作要从客户利益出发,将客户服务作为科技图书馆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真正树立“客户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同时尊重客户的主体地位,采取各种措施,广泛征求与听取需求者对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并以此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不断丰富、完善与深化客户服务工作,变封闭、被动的科技图书馆服务模式为开放、主动的服务模式,为广大客户尽可能地提供全面、准确、便捷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服务工作的满意率。因此,在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想用户之所想、做用户之所需,使广大用户对科技信息、技术的需求得到切实的满足,这样我们的服务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每位科技服务人员都是科技图书馆这个有机体的细胞,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实践者。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关乎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作为科技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也关系到科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长久与兴盛。

3.2强化个性化服务,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技术服务科技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实现科技现代化的尖兵、耳目和参谋、是一项科学性、社会性极强的技术工作。科技图书馆的服务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科研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而且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面对网络信息环境及海量的信息资源,用户获取信息的意识不断增强,用户渴求信息资源内容多元化,要求新颖、及时、全面、集成的信息资源,用户渴求信息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要求提供科技对口,有针对性的服务。

所謂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定制特别的服务。它是建立在现代人文和信息技术基础上服务,是一种面向广大用户的、全面而丰富的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信息服务。强化个性化服务必须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对用户的需求主动进行分析,做出规划,将信息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化整为零,让用户自由选择匹配。此外,还要加强服务反馈工作,通过反馈了解用户的满意程度,以更好地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工作。

科技图书馆的服务应根据不同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科研项目去捕捉信息、提供针对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性广的信息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不同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科技信息、技术服务。

3.3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化为农业服务理念根据国家科技部科技工作要点要求,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为农业提供科技信息、技术服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现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强化为农业服务的理念。

加强三农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经济发展事关重大。特别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掉必须把三农工作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三农服务工作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落后,农业经济要发展,对科技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则更为迫切,他们对依靠科技扶贫、科技致富寄予厚望,对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普及特别热心,但是他们由于受资金、技术、信息、文化贫乏等各方面的制约,缺乏胆量和信心,鉴别信息的能力较弱,不敢投入。但也有一部分农民投入比较盲目和随意,出现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使农产品出现“卖难”现象,这些农民面对增产不增收的、甚至亏损的现实感到伤心、无从下手。因此基层的中小科技图书馆,应充分展示其存在的价值、发挥资源、技术、信息优势,为不同层次的农业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服务。当好信息、技术的参谋,在为农业服务过程中,要强化为农业服务的理念。时刻牢记,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搞好农业科技信息、技术服务,促进农业的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

试论图书馆科技情报的发展趋势 篇7

图书馆传统的科技情报研究主要是搞科学和技术的情报研究, 而且多数单位是搞以战术为主的科技情报研究。当下, 科学发展差不多全面进入了高科技时代, 我国科技情报战线也出现了新形势。当前的情报研究主要服务于决策, 而决策所用的情报恰恰是综合性的情报。决策有大决策和小决策, 综合也有大综合与小综合。为决策服务的综合研究使科技情报研究工作从参考地位上升到参谋地位。搞综合研究是情报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综合政策研究, 管理决策研究和技术经济研究的日益增加则是这种发展趋势的典型反映。

作为藏有广泛实体书籍的图书馆, 无论是在资料的掌握, 还是在取得信息便捷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地位。首先, 图书馆有着查阅次料的便利条件。目前, 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的电子阅览室, 这更近一步为查阅资料, 提供情报服务奠定了情报服务基础, 从而为情报的收集整理, 提供了硬件服务。

另外, 图书馆的科技部是长期从事科技信息服务的部门。收集、整理信息, 提供信息服务做起来得心应手;图书馆的网络部对于收集整理科技信息, 提供信息服务也是再便利不过了。因此, 图书馆不只是藏书楼, 它可以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特别是科技情报服务, 这也是图书馆科技情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

传统的情报研究以定性研究为基本特征, 所用的方法基本是形式逻辑方法, 有时候采用一些定量数字多数也为定性地说明问题服务。随着综合研究的开展, 特别是技术经济研究内容的引入, 数理逻辑, 甚至是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在科技情报研究中采用, 一些定性问题也尽量使其定量化, 然后用矩阵、网络一类应用数学手段加以运算。而对各种科技问题的研究, 更力求把技术描述性语言用定量的技术经济指标表达, 数据与文字相比具有更准确、更精练、更明了、更具体的特点。用定性数字说话越来越成为科技情报研究的一个有力武器。因此, 图书馆的情报研究收集, 不仅仅限于这些, 还要更具有广泛性, 这是图书馆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情报的收集整理要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以往情报的收集整理, 总体来讲, 有些机械又有些教条。往往是按着某些条条框框去收集, 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这种教条模式在某些方面制约了情报工作的发展。然而, 社会现实中, 不得不承认情报工作的发展已经处在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之中, 在社会大变革的形势下, 如果还是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地用以往的传统工作方式去提供情报服务, 势必要被时代发展的车轮抛在后面。

目前,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迈进市场经济时代, 科技情报工作也要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现在的图书馆大多实现了网络化, 工作人员也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 具备胜任科技情报工作的能力。就目前状况, 只是一个工作方向、态度和方法问题, 如果工作方向明确, 方式方法得当, 认得清情报工作的发展趋势, 那么借助图书馆这个既具有丰富的藏书资源, 又具有现代化网络设施的大平台, 且用心去做, 就一定能把科技情报服务工作做到实处, 并且会做得很好, 为社会各个领域服务好。试想单从信息资源来看, 没有哪个部门比图书馆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了。

要想把情报工作做好, 首先情报信息要快捷、及时、准确。以最快的速度收集整理出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信息, 提供第一手材料, 还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 做好特色服务。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对图书馆的情报工作产生信赖, 只有这样科技情报工作才能做到实处,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才能使图书馆在这社会改革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图书馆的科技规划 篇8

关键词:科技专业图书馆,读者工作,网络环境,局域网络

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是根据科技专业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为科研、设计人员提供各项服务活动。而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本院、本系统的科研、设计人员,读者结构单一化,文化水平较为一致,专业水准较高,利用图书馆的目的明确,读者的借阅需求一般都与本专业知识和研究课题有关。因而,读者工作的专业门类范围较窄,对各专业科研、设计人员的服务工作,应该更为深入。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信息数量大增的新形式下,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读者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技术、新问题,颇具挑战性。如何做好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有效地服务于科研、设计人员,是科技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1 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读者工作的变化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读者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当今,图书馆经历了传统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数字型图书馆3个阶段的发展,图书馆馆藏图书的类型发生了变化,不只是单一的载体而是向多样性载体发展,它具有传统印刷型图书文献与现代数字型图书文献、又存在实物馆藏与虚拟馆藏。如何开发、利用和管理科技专业图书馆资源,是科技专业图书馆读者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科技专业图书馆读者工作随着图书馆的发展、服务的方式、服务的手段、服务的途径,都在不断地适应科研、设计人员的需求,而发生着变化。

1.1 服务环境的变化

科技专业图书馆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型图书馆,向复合型图书馆,逐步向数字型图书馆3个阶段的发展。

(1)传统型图书馆是以收藏印刷型文献为主,科技专业图书馆入藏的大量传统书刊仍然是以纸质的图书、期刊、报纸为主。读者工作主要是利用本馆的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查找馆藏书目、开放阅览、外借及续借等项目服务,通常读者需到图书馆登记办理。(2)复合型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相结合,读者工作包括了传统图书馆服务和现代图书馆服务两部分。复合型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从图书的采购、编目、借阅、催还、检索等方面,广泛的使用了计算机管理。并根据专业性的特点建立了各自的图书目录数据库及特色数据库,方便读者检索馆藏目录,然而读者阅览和外借还是需要到图书馆办理。(3)数字型图书馆,是对馆藏图书进行扫描、挂接,进行数字化处理。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对图书馆藏书进行全文阅览,实现网上在线阅览。读者可以不需要到馆,随时随地查阅馆藏图书,并可以根据需要复制、下载。

1.2 服务载体的变化

当前,图书馆入藏的大量传统书刊仍然是纸质的,以纸质的图书、期刊、报纸为主。而现今的若干书刊,已逐步拥有电子版、网络版、以及虚拟的馆藏资源,科技专业图书馆的入藏书刊类型正在改变,除了纸质的书刊外,还要入藏一部分电子版及网络版的书刊信息和图文资料。实物馆藏资源与虚拟馆藏资源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1.3 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是单一的、被动的,主要是阅览和外借的服务方式。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手段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图书的检索只能通过手工进行卡片目录、书本目录、索引、文摘等进行文献检索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各类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建立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都给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和创新。服务方式由单一向多样化、多层次发展;由被动、封闭的服务向主动、开放的服务变化;由闭架借阅到开架借阅。除了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外,还增加了咨询服务、检索服务、科研课题服务、情报服务等服务方式。在服务手段上,逐步由传统手工服务向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转化。

2 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读者工作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读者工作的服务环境、服务载体、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下,科技专业图书馆不可能仍停留在传统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方法中,而是要在传统图书馆读者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为科研、设计人员提供高质量、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服务。

2.1 建立馆藏特色数据库

科技专业图书馆如何更准确、快捷、全面地揭示本馆馆藏图书文献,是现代图书馆藏书建设中的一种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本院的图书馆依据不同的使用范围、检索要求,为了解决检索上的难题,便利地把馆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各专业技术规范推荐给设计科研人员使用,更好地为设计科研服务,分别建立了具有本馆特色的国家标准目录数据库、行业标准目录数据库、专业技术规范目录数据库、中文期刊篇名数据库及科技图书目录数据库。本院的设计科研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局域网络进入图档管理系统就能检索到所需的图书文献资料目录,或文献所在的位置。这几个图书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为设计科研人员提供了更方便、更精准、更全面的检索途径。馆藏图书各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也是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读者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2.2 利用局域网络为读者工作服务

局域网络的建立,为科技专业图书馆读者工作在网络环境下,提供了一个与科研、设计人员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服务平台。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及时了解本院的科研动态、学术交流、培训任务等,同时,科研、设计人员通过局域网络,可以了解科技专业图书馆服务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等工作情况。

(1)利用局域网络在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中,发布科技图书新书报道。(2)利用局域网络在OA系统中对书刊进行催还。(3)利用局域网络在OA系统中对书刊进行推荐服务。(4)利用局域网络在图档管理系统中,实现对本馆的实物馆藏进行目录数据更新、数据库维护、各目录数据库检索、书刊的借阅和归还登记、续借、图书的催还工作等。(5)利用局域网络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系统中,对本馆的虚拟馆藏刊名、题名、关键词、作者等进行检索,根据需要全文下载阅览等。

2.3 向读者进行宣传引导工作

在图书馆读者工作中,向读者进行宣传引导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引导读者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馆资源,加强读者对馆藏图书的认识,提高图书利用率和读者的阅读效率。它是图书馆直接面向读者服务的窗口,是图书馆联系读者的桥梁。

2.3.1 馆藏图书的宣传工作

图书的宣传工作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和利用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提高图书的利用率。科技专业图书馆的图书宣传工作,可以主动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将馆藏图书资源向科研、设计人员宣传介绍。通过公布栏粘贴、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或局域网络等方式,向科技、设计人员宣传藏书范围、实体馆藏、虚拟馆藏、新书报道、数据库等。如本馆是以有色金属设计为主体,以及其它相关各个专业组成的,藏书范围主要是围绕18大类的学科专业来设置收藏图书的文献。本院图书馆还依据不同的使用范围、检索要求,分别建立了具有本馆特色的国家标准目录数据库、行业标准目录数据库、专业技术规范目录数据库、中文期刊篇名数据库、科技图书目录数据库。同时,还拥有了虚拟馆藏:中文科技数字期刊。

2.3.2 馆藏图书的引导工作

读者引导工作是有针对性地引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检索文献资料、如何选择文献等方法,促使读者能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取所需的知识。本院图书馆根据本馆各专业图书的分类表,把分类表的第一、二级类目编成《科技图书的借阅指南》,分别粘贴在目录柜和图书库房里,引导科研、设计人员查找所需的各专业图书。对各目录数据库编制《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指南》,指导科研、设计人员了解和使用各数据库的各项功能进行图书检索。同时,还可以参加与各专业处室新员工的培训工作,结合各专业处室对新员工培训的要求,为各专业处室有针对性地培养各专业人才,引导和提供相关的参考图书资料、手册、标准、设计规范等,让馆藏图书资源最大限度地为科研、设计服务。

3 加强馆员的综合素质

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读者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馆藏图书各数据库的建立,面对新的技术、新的服务方式和新的服务手段,科技专业图书馆要求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更高、知识更全面、学习能力更强;要求图书馆馆员具备较强的亲和力与流畅的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科技专业图书馆馆员不仅要撑握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能熟练操作及应用计算机,包括图档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结构的字段设置、数据库测试、各数据库的录入、各数据库的应用、各数据库的维护等各项工作。熟悉科技专业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环节,掌握科技专业图书馆馆藏情况,对所管辖的科技专业图书馆中各类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具备逻辑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信息沟通能力及综合判断能力,并能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对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加工、开发和利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就是组织开发和利用馆藏图书资源,为科研、设计人员服务,引导科研、设计人员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应根据不同的服务环境、服务载体、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作为科技专业图书馆馆员,只为了能把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给科研、设计人员利用。同时,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只有通过和科研、设计人员不断沟通,了解他们对图书资料的需求,才能把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

参考文献

[1]沈继武.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2]冯昊.浅谈科技专业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进程[J].有色金属设计,2010.

浅谈高校图书馆藏书的总体规划 篇9

1 影响馆藏的问题

1.1“藏、用”矛盾问题

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原则。多年来, 图书馆的观念已由“重藏轻用”、“藏用并重”发展到了“为用而藏”, 但要在馆藏建设中真正做到“为用而藏”是不容易的。“藏”和“用”这对伴随图书馆的产生而产生的矛盾, 至今仍在困扰着图书馆的馆藏建设。

1.2 馆藏结构问题

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的馆藏不只是一个实体馆藏, 馆藏资源的完整含义已变成“实物馆藏+虚拟馆藏”。即网络化信息资源也成为图书馆馆藏的一种表现形式。图书馆拥有实物馆藏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而对于虚拟馆藏, 图书馆只具有使用权。两种馆藏资源如何优化配置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重实物馆藏轻虚拟馆藏思想以及实物馆藏和虚拟馆藏资源重复的现象制约着新时期的图书馆设, 同时也造成馆藏结构的不合理。

1.3 特色馆藏与资源共享

我们需要馆际资源共享, 而共享的前提是各有特色, 无特色即无共享。在馆藏建设过程中, 求全观念使得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备受忽视,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普遍缺少特色藏书体系。由于各图书馆对特色馆藏与资源共享的认识不够。造成高校图书馆界文献共建、共享工作仍然是以一种零散的、自发的、局部的、不规范的方式进行, 宏观调控乏力。

2 馆藏建设的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必须以科学的态度, 对本馆的馆藏及用户进行调查, 并以此为根据, 决定本馆的资源配置原则, 包括多种载体并存情况下信息资源的采集标准、资金分配方案, 图书馆之间以及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分工合作等, 从而科学的建立起适合不同用户需求的最佳的信息资源模式组合。

2.2 整体性原则

网络环境下, 制定藏书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划时, 每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都应纳入统一的建设规划之内。这项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系统工程, 以全国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 地区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基础的全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 提出了资源网络的内容与设想, 它将有力地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开展。

2.3 特色性原则

各图书馆在以前收藏基础性文献的基础上, 应该加大对特色文献的收藏。每一个图书馆都要有重点、有特色地收集、重组不同的文献信息资源, 努力形成每个院校图书馆都别具风格的局面, 才可能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体布局趋向合理, 并有利于建设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提高文献资源的保障率。

3 馆藏建设的总体规划

3.1 科学地制定政策

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模式决定了图书馆能否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网络环境深刻改变了传统图书馆文献的构建, 这些变化要求高校图书馆重新调整馆藏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 制定出一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藏书发展计划。当然, 所定计划既立足眼前, 又预测未来;既明确藏书体系的目标方针, 又规定文献收藏的原则标准、范围及合理比例, 根据本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确保馆藏体系完整性、稳定性、系统性, 对学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布局, 创建一个为教学、科研完善服务的和高效能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3]

3.2 调整采购运作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首先, 应转变理念打破传统的馆藏“拥有”模式, 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需求、资料类型、经费等各种因素采取不同的方针, 确定本馆藏书发展模式。其次, 应树立多种媒体互补的原则, 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 将电子资源合理的纳入采购范围。图书馆选择的电子资源要与馆藏印刷型文献相匹配, 在动态发展中形成一种各有所长, 又相互补充的、使用率高的馆藏资源, 科学的调剂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比例, 形成合理的印刷型、数字型、网络型三种文献信息资源共存的复合型馆藏结构模式。

3.3 建设特色馆藏

信息环境下, 任何重复建设均毫无意义, 图书馆的生存空间只有依靠特色才能得到拓展。因此, 馆藏建设时, 要注意优化馆藏结构, 突出特色。认真分析原有馆藏的结构特征和特定用户群的信息需求, 只要是符合特色定位的就要全面收藏。在内容上尽可能达到完备, 在载体形式上尽可能多元化, 在收藏方式上尽可能多样化。只有做到人无我有, 他有我精, 特色馆藏才具备不可替代性, 也才能具有较高的共享价值。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关键要立足本校重点专业, 突出专业特色, 建立具有学科专业的特色馆藏, 并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和权威性。

3.4 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要合理安排各种类型文献的经费比例, 充分考虑馆际互借和在资源共享及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费用。从传统图书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实现文献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互利的, 对每个高校图书馆来说利益是一致的。

3.5 提高馆藏建设者素质

馆藏建设者至少具备以下素质:能够把握馆藏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各种文献资源的采购特点;具有某学科知识背景和良好的外语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和网上信息的调查、评价、选择能力;还要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图书馆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建设者队伍, 为馆藏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作为建设者自身,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和技能,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自觉地成为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肖自力.关于馆藏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 2007 (4) .

[2]李彦萍.论馆藏资源建设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1) .

[3]王志秀.试论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的几个问题[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6 (8) .

[4]王文东, 刘佳.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J].情报科学, 2007 (2) .

图书馆的科技规划 篇10

1 科技查新概念

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 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的科学技术内容, 按照科技查新规范操作, 并作出结论。新颖性是指在查新委托日之前, 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内容部分或者全部没有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科技查新作为科技信息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科技与经济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科技查新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为科研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科技成果和新产品的鉴定和奖励、专利申请及科研立项的评审等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因此, 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科技查新报告已成为有关部门进行科技成果评价和科研立项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科技查新为政府科研主管部门审批立项提供决策依据, 以减少课题的重复研究或低水平研究, 使科研人员站在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上进行研究, 从而保证国家科研资金的合理使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CNKI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

2.1 CNKI介绍

“中国知网”是集知识资源大规模整合出版、原创性学术文献出版、多媒体出版和专业化、个性化数字图书馆为一体的数字出版平台, 全面整合了我国90%以上的学术文献和海外重要的学术文献数据库资源;以网络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的相结合的巨大优势, 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增值服务和学术文献的个性化与专业化实时出版, 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创新与创新管理提供知识管理服务。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ChinaNational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 简称CNKI工程, 始建于1995年, 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信息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内容涵盖了国内7000多种期刊、500多种报纸、300多家博士培养单位、500多家优秀硕士学位单位、数百家出版社已出版图书、全国各学会/协会重要会议论文、百科全书、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软件、专利、年鉴、标准、科技成果、政府文件、互联网信息汇总以及国内外上千个各类加盟数据库等知识资源。

2.2“机构/个人数字图书馆”介绍

总库平台于2008年9月下旬进行了全面升级, 原检索平台KNS5.0升级为Grid2008。个人数字图书馆开创了个人使用数字资源的新局面。

机构数字图书馆 (以下简称机构馆) 为机构提供全新的管理组织资源的方式, 在机构购买资源后, 由系统自动为该机构创建。机构馆包含了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用户可对馆内文献使用多种检索方式进行检索, 并通过文献出版统计报表了解馆内各专业文献的出版现状和每月新增文献。

个人数字图书馆 (以下简称个人馆) 是读者为充分实现对文献、信息、知识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而创建的数字图书馆。读者个人可按需订制资源、检索平台、功能、情报服务, 按需配置显示模板和显示方式, 个人馆提供了超越一般的资源订阅方式, 为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交互式学习研究的空间。个人馆需要由读者个人申请注册后方可使用。

3 利用CNKI实现科研查新

总库平台升级后, 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先进的信息服务。通过统一导航、统一元数据、统一检索为基础的资源信息平台, 它能为读者提供定制资源、功能及服务, 辅助信息组织和管理决策。尤其是在“数字化学习研究”平台上, 开发了学术趋势搜索、数字搜索、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助手、学术研究热点等检索系统, 为科研课题提供了相关数据和评价依据。

3.1 充分利用多种检索方式

总库平台提供了九种跨库检索的方式, 绝大多数的用户都是使用快速检索或者标准检索, 它属于主题明确的检索方式, 即读者明确自己确定要检索的内容。对于事实信息, 可以通过句子检索的方式来查找, 通过读者输入的两个关键词, 查找同时包含这两个词的句子。由于句子中包含了大量的事实信息, 通过检索句子可以为用户提供有关事实的问题的答案。使用句子检索方式, 检索得到的检索结果以摘要的形式展示, 并将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句子摘出来, 起到解释或回答问题的作用, 当检索结果出现时, 往往是海量的文献, 此时需要将检索结果分类排序, 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文献;总库平台上提供了九种分组的方式, 分别是:学科类别、来源数据库、研究层次、文献来源、文献作者、作者单位、中文关键词、研究获得资助、发表年度。例如学科类别, 可以查看检索结果所属的更细的学科专业, 进一步进行筛选, 找到所关注的文献。研究层次就是将检索结果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每一类下再分为理论研究、工程技术、政策指导等多种类型。读者可以通过分组查到相关的国家政策研究, 工程技术应用成果, 行业技术指导等, 实现对整个学科领域全局的了解。九种分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将检索结果进行分类, 帮助读者粗选出可能需要的文献;之后再将分组后的文献进行排序, 总库平台提供了相关度排序、发表时间、被引频次、下载频次、浏览频次等五种评价性排序。通过排序后就能真正精选出对读者有价值的文献。避免了读者在海量文献种盲目的查找, 更快更准确的完成学科查新。

3.2 准确使用科研项目检索及学术热点检索

在数字出版物超市出版平台的首页上, 还可以对国家科研项目进行检索, 《国家科研项目数据库》提供了符合其特征的一系列检索方式, 可以按项目名称、项目研究内容、项目性质、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完成时间、指南发布时间和申请截止时间等字段来检索。检索结果分组类型包括:学科类别、项目性质、项目发布单位;除了分组筛选, 数据库还为检索结果提供了按照申请截止时间排序的功能:通过排序的结果, 越靠前的项目申请截止时间越晚, 读者可以看到各学科待申请的科研项目, 方便其在申请科研项目的时候遴选。

热点数据是通过对学术文献总库中的文章进行热点主题的监测, 采用内容聚类, 引用链接分析、同下载分析等技术得到的热点主题集合。学术热点数据库也有自己独立的检索平台, 根据学术热点的特征, 提供了符合其特征的一系列检索方式, 可以按热点主题名称、主要知识点等字段来检索。学术热点数据库还为检索结果提供了热度值、主要文献数、相关国家课题数、主要研究人员数、主要研究机构数等评价性排序。

3.3 自主定制个性化资源, 学科主题自动推送

当读者实现了检索要求后, 可以将检索的结果, 科研项目或者最新热点定制到个人馆中, 系统会根据定制的内容自动推送最新的文献。帮助读者随时了解学术圈动态汲取营养、借鉴先进、保持特点信息, 实时推送本人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本人的项目跟踪, 学术组织圈动态, 学者圈动态及评估, 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播报。如果读者承担了国家的某个科研项目, 定制到个人馆后, 可以对该项目进行跟踪分析。通过使用科研助手, 申请新项目, 跟踪在研的其他项目和已完成的项目。根据定制的学术热点, 提供如文献价值分析, 学术趋势揭示, 研究热点预测, 公开学术论坛等帮助读者卡明清学科发展趋势

3.4 丰富的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建与使用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图情和计算机的知识, 对于这方面较弱的读者可以直接使用数字出版物平台的专业数字图书馆, 专业数字图书馆是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学术文献资源分类汇编, 形成168个一级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 3000多个子专业数字图书馆, 涵盖全部学科范围。每个专业馆内提供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重要报纸、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科技成果、图书等10余种资源, 还提供专业文献检索平台、文献出版统计功能, 提供本专业近一年的科研成果, 学术会议, 相关国家课题, 学术讨论区, 本学科院士 (学部委员) 、博导等情报服务, 是专业用户进行专业文献检索、调研服务的平台。

4 结语

积极使用CNKI提供的个性化知识和情报服务平台, 较之以前能够大大缩减学科查新的时间, 只有准确高效的学科查新能够更好的完成科研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小利, 曹导叶, 王杉.科技查新中查全率与查准率的辨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10.

科技图书“走出去”的障碍 篇11

一、选题定位差异

选题策划是编辑创造力的体现,更是中西方图书定位差异的集中体现。说到图书选题的定位,不得不先提及图书的定价水平。西方大多数科技图书定价很高,因其是以内容定价,而不是像国内图书根据篇幅大小、印张数来定价。在西方,定位越高端、内容越无法替代的图书,其定价越高。虽然销量不大(很多出版社科技图书仅售几百册,少的甚至100-200册),但由于其高额的定价(通常300页的图书定价也在130美元),出版社也会有利可图。西方科技图书大多定位于学术专著,即便实用技术类图书也主要面向中高端读者。这些面向高端图书市场的西方大型科技出版公司在选题上追求创新、热点,尤其注重原创性科研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国内图书内容应在原创性的基础上具有国际先进的学术水平。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的科技进步,在某些领域我国的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我国的科技出版社大多以面向中低端读者或科普大众读者为主。由于出版社经营上的自负盈亏,各出版社对于高端学术专著的出版也是慎之又慎。我国图书定价水平不同于西方,不论图书针对读者对象如何,大多定价不宜过高(300页图书定价高者也仅为70-80元),高端学术图书很难产生利润,甚至很难收回成本,因而造成了目前国内选题主要面向中低端读者的局面。

虽然西方也有许多针对中低端读者的图书,但这些多为培训类教材,采取与中高端图书截然不同的销售方式(通常是B2B和C2C的销售方式),故通常这类图书出版商与高端学术著作的出版属于不同的出版公司。同时,培训类图书的内容和销售形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加之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所以我国的中低端科技读物无法走向西方世界。

二、选题论证差异

选题论证是出版社确定选题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上,中西方也有很大差异。国内确定选题通常在社内组成选题小组,通过选题小组的编审、副编审对于图书市场的了解以及对行业科技发展动态的了解进行选题评估。除此之外,很多国外出版公司还会对选题进行外部的同行评议。在同行评议中最为严格和严谨的当属约翰·威立出版公司。威立的每一个选题都会在亚洲、欧洲、美洲共选择6位行业内的专家、教授进行同行评议。这6位专家中需要有至少4位返回意见才可对选题的价值进行初步的评判。如果这4位专家的意见,3个以上认为有出版价值,选题方可初步通过。若持肯定和否定意见的专家各占一半,则需要另外再请专家进行评审。这种严格的外审制度,不仅帮助出版社准确把握选题内容,同时还可以对选题质量进行进一步地提升。因为在专家对选题评审时,通常会对选题结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以使图书内容更加丰富、实用,同时通过样章,对作者的文字语言给予建议。而这同行评议仅是选题论证的第一步,接下来要作者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逐一答复。当答复返回出版社后,编辑才能够就专家和作者的意见综合考虑,填写选题申请单,提交营销人员、内部选题小组评审。最后再由出版总监根据各方面意见决定是否批准选题。如此严格的选题流程通常会长达6个月之久。虽然漫长,但却最大效率地保证了质量,使得威立的图书销量远比其他出版公司要高很多。

通常我国科技图书走出去时很少有图书能够经过如此严格的评审。这也就形成了又一壁垒。

三、版权要求差异

凡与西方出版社有过英文出版合作经历的人都会有明显的感触,国内外出版图书对于所引用资料的授权要求存在太大差异了。一般国内出版图书对于引用他人的图片资料只需注明出处即可,但国外对此却要求得格外严格。一般,国外对于书中每一幅引用的图片资料都必须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方可使用。而这一点也是国外科技图书定位于原创性的另一个原因。由于每一个图片的作者不同、权利人不同,给国内出版社和作者申请其许可带来很大的麻烦。一般人大多会认为,图片的所有权在作者手中,向作者申请即可。但事实往往是,作者在论文发表之日起就已经将该复制权转让给了出版社。通常这种图片的许可使用也是出版社赢利的另一种渠道,如《科学》《自然》等杂志,每幅图片会收费几十美元。如果图书中引用的此类图片较多,那作者花几万、十几万元购买资料版权也是会时有发生的。这就给该书的走出去带来更加高额的成本支出。即便有些非营利性的出版机构,不对这些资料收费,但是很有可能,他们在为避免版权纠纷时,需要图片使用者向出版社申请许可的同时也向作者申请授权。这样的双重申请,会牵扯作者大量的精力,需要花费近半年时间方能搞定授权。更有甚者,有些图书当无法取得授权,且作者也无法将其替换成自己拥有版权的资料时,外方甚至会放弃该书的出版。这就使得好不容易走出去的图书又被退回国门,半途而废。

四、出版媒介差异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关注电子出版、在线出版。如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电子出版。而斯普林格则在去年开始就已率先宣布取消纸版图书的印刷,全部以电子版图书销售为主,少量纸版图书的购买需求,也会通过按订单制作的按需印刷方式来实现。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也逐渐开始走这条道路,许多图书采取按需印刷,就算是销售很好的图书在首次印刷几百册后,即便全部售磬,一般也不会重印。按需印刷的成本相对西方高额的图书定价而言,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国内按需印刷的价格很高,图书定价又很低廉,通常图书销售的书款还抵不上按需印刷的印刷价格,故按需印刷难以成为主流。而且数字出版在国内也仅是停留在电子图书销售上,各个公司没有也无能力建立自己的数字图书制作平台和销售渠道,大多依靠合作,从中获得的版税收入少之又少。电子出版在国内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更无法实现赢利局面。

中西方出版媒介的数字化差异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自斯普林格取消纸版图书以来,和国内出版社的合作条件也大打折扣,国内出版社从国外合作方处获得的收益仅为原先纸版图书的30%或更少。而国内作者通常习惯于按字数结算稿费,而不是按出版社净收入成比例地获得版税,而且大多期望有相应的纸版图书作为自己的业绩,从而形成了成本不减,而收入降低的局面。加之国家目前推广资助申请困难,更加无法实现图书自身的经营,也就更加打击作者和编辑对英文图书出版及版权输出的积极性。致使科技出版走出去雪上加霜。

浅谈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规划 篇12

管理是个普遍适用于包括企业和非盈利机构在内各种组织的概念。实际上“管理”一词可能在不同的场合运用。在最高层可能指向治理层面, 即组织的基本利益构架:如合伙制、公司制, 非营利 (部门或组织) , 机构内从属性质或是慈善机构等;在日常生活中“管理”更多的是指具体执行层面上的规章、项目管理和薪酬制度等。但是这还不够, 在国外, “管理”概念还要指向组织的宏观层面, 有时被称为经营管理, 这里的经营主要是指规划、营销、机构设置、流程设计等。而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对经营层面上的知识和认识。

根据组织行为学和管理的实践, 规划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它包括确定目标、建立战略、制订计划以协调各项活动。尽管存在多达几十种管理工具, 贝恩咨询公司对全球企业组织的调查发现, 在1999年用得最多的还是战略规划 (76%) , 使命和愿景描述 (70%) 和目标 (69%) 这三种。通过制订规划, 管理层在变化的环境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使命, 聚焦于具体的奋斗目标, 确定通过计划、项目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是任何组织进行规划的目的, 图书馆也不例外。近年来战略规划的一个趋势就是从企业、私营部门向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发展。规划研究专家认为: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在规划的目标重点上当然有区别, 但是就规划的结构而言, 没有很大差别, 倒是组织的规模大小影响更大, 因此管理学的一般规划方法也应适用于图书馆。

在这里主要探讨图书馆经营管理中规划的应用。什么是图书馆规划?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 其规划与一般组织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它说明了组织的位置在哪里, 想要做什么, 以及如何去做到这样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可以说规划是图书馆为了面向未来, 应付挑战的最重要的管理工具。

2 图书馆规划的结构和要素

图书馆规划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和要素。但是在同一系统、同一地区, 国际图书馆界的管理当局往往会有一定的要求。这里先举几个例子。

1997年9月发表的《马塞诸瑟州1998~2002年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 它规定图书馆必须制订3~5年的长期规划, 其最低限度必须包括:使命的描述、需求的描述、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为实现目标和目的行动计划 (至少是第一年的) , 其中需说明达到目的所需的活动, 及其时间框架和其它可以衡量的指标、关于规划方法的简单叙述、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最后, 每年10月要根据规划对下一年度作出更新。

威斯康星州公共事物指导部根据1998年7月生效的该州图书馆法修订版, 提供了郡图书馆规划样本, 其结构如下:

(1) 使命描述; (2) 背景; (3) 目前图书馆对本郡居民所提供的服务; (4) 当前图书馆对本郡居民提供服务的资金来源; (5) 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 如果你想省略目的, 也可以是“目标和行动”; (6) 实施 (这部分必须包括规划期内为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所有行动) ; (7) 未来工作, 包括规划的评估和更新; (8) 附件。

2001年3月19日完成年度更新的罗德岛州图书馆5年规划, 其主要框架很有典型性。这份44页的报告首先进行环境扫描, 以分析图书馆的需求, 然后用一页来叙述图书馆的愿景, 用5行文字提出图书馆的使命, 接着是一个规划过程的叙述。规划的主体是方向、优先关注和项目, 其中用表格详尽描述了各个具体计划及其预算。规划的最后具体提出了评价的要求和具体计划。

英国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四年规划题为《图书馆战略1999~2002》。该报告在格式上和美国图书馆界不完全一样, 在引言部分包含了一段图书馆使命描述, 接着是战略愿景, 第三部分提出资金来源、服务、人员等8个方面的战略方向, 并加以具体叙述, 详细的指标列在附录里。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 图书馆的规划虽然不完全一样, 但明显地具有一些共性。大多数战略规划都包含使命和愿景描述, 这是规划极其重要环节, 而常常又被忽视, 需要做一点说明。

使命描述是关于组织为什么存在基本理由的简要说明, 指出其主要服务功能和这些功能所针对的用户群完全认同。不少著名的公司都有简洁而广为人知的使命表述, 例如沃尔玛公司称其使命为“让老百姓有机会买有钱人买的东西”, 3M公司则是“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等。从许多实例来看图书馆规划的使命描述没有固定的格式, 从一句话到多段文字都有。例如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描述为:“我们欢迎并支持所有人民享受阅读, 寻求终身学习;我们一起努力工作通过图书、服务项目和其他资源公平地提供信息、思想和知识;我们相信自由地阅读、学习和发现”。

愿景描述是关于组织发展未来所期望前景的描述。在战略研究中常常进行情景描述, 那是一种对于“如果这样, 未来就会那样”的预测, 预测的结果会是多种不同的情景, 愿景是其中我们所希望的一种情景。

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规划目标是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 与愿景联系, 通常无法测度, 它一般在长期规划期间不会改变, 甚至不一定能够完成实现;而具体目的是为达到最终结果所进行的具体的、近期的结果, 它包括谁来做、如何做, 什么条件和时间框架等。目的是可测度的, 在规划期内可能改变。

3 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制订

战略规划作为规划的一种, 更加注重长期性和远见性。据了解, 国际图书馆界自1990年开始重视战略规划。当图书馆新开张或上一个全新项目时, 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 或当图书馆的治理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时, 都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规划。由于战略规划是一种应对重大变化的规视理解变化这个环节, 往往需要重新描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 在许多情况下, 正式规划前要进行战略的研究, 会产生单独的报告。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 国际图书馆界发起了“图书馆2000年”战略研究完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报告, 例如新加坡的《图书馆2000年报告》。近年来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也促使图书馆界重新进行战略研究, 例如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为国会图书馆所作的战略研究“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战略”。

为深刻认识变化中的组织发展环境, 一般还要利用一些特殊工具, 常用的有环境监测、竞争分析、SWOT分析和预测等。它们主要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所处的环境和地位, 以便正确地制订战略。这些工具和方法都有大量专著和论文介绍, 在此不再赘述。

4 国际图书馆界规划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规划对中国图书馆界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处在计划经济时代, 制订计划是政府的常规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根据文化部的要求, 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订过各种计划和规划。近年来图书馆界为了自身的需要也开始制订战略规划。图书馆进行规划往往是为了数字化建设或新馆建设, 还没有普遍成为发展的必要手段。但从公开发表的少数规划全文来看, 有的在结构上已经接近国外的样式。

但是中外图书馆规划是有一些区别的。有些差别与不同国情有关, 不存在好坏问题。一位欧洲的图书馆资深馆员认为, 规划方面, 美国比较注重样式的统一, 而欧洲则不太注意形式, 因此图书馆规划不存在必须模仿的样版。但是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图书馆的规划还是有重要价值的。由于缺乏现代化管理知识, 我国图书馆界目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下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公益性的图书馆, 一般对规划的意义认识不足, 即使制订了规划, 也如同写一个平常的工作总结加明年打算, 一般事先不做研究, 也未必将其作为图书馆发展和管理的轴心;而在理论基础、方法和工具方面, 差距则更大。初步来看, 国外图书馆规划有以下一些特点是国内所缺乏的, 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1) 重视规划的法律依据。 (2) 重视过程甚于重视结果。 (3) 业外人士参与规划。 (4) 重视规划执行的评价和更新。

总结

分析这些特点, 可以看出图书馆行业必须进行法制建设, 一些重大的行为必须用法律规定加以规范, 依法办理;就如现代企业必须厘定产权关系那样, 从长远来看, 图书馆也必须明确治理结构, 树立“利益相关者”概念。用全社会税收投入进行的图书馆建设, 当然应该有社会的代表 (通过理事会等) 加以监督。

摘要:论述了图书馆管理中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从国际经验归纳了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总结了我国图书馆应当借鉴其法制化、重视过程、借助外部力量和重视评价与更新等特点。

上一篇: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下一篇:安全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