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2024-10-09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共12篇)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1

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很多高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图书是人类知识的来源, 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 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 提高图书参阅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丰富社会群体的精神生活, 是提升全民素质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 运用现代化技术创新图书馆管理策略是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的关键, 采用多元化、集约化的管理措施, 统筹图书资源, 创新图书馆管理机制, 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一、现阶段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管理理念的发展, 图书馆管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 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 都离不开人的因素, 人是管理工作的实施者, 是管理的主体。传统的图书及报刊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图书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机构, 主要为大众和学生的提供图书及报刊资料, 旨在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拓宽人们的信息采集渠道。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图书馆事业的依靠力量, 是重要的人力资源, 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图书馆管理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 要熟练掌握一些图书管理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制定科学的图书管理计划, 提高图书馆的检索效率和管理效能。

(二) 图书馆的图书及文献服务效率不高。

图书和文献的借阅量和流通量是衡量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标准, 图书馆管理的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借阅和参阅的服务, 缩小文献检索的难度, 提高图书的利用率。首先, 图书馆要在采购文献上下功夫, 采购经典文学作品和科研文献, 还有一些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杂志及报刊, 做好图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目前高校的图书馆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管理手段落后, 有待创新。

(三) 图书管理不够现代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图书馆管理领域也不例外。但在个别地区或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不够, 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 图书质量和检索效率较低, 图书管理不够科学, 各部门之间关系协调不畅, 分工不合理。管理的落后导致文献利用率较低, 读者享受的服务质量也受到局限, 因此, 必须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创新图书馆管理手段, 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

二、关于创新图书馆管理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管理工作。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人, 因此, 图书馆管理工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尊重人权, 提高图书及文献借阅或参阅的服务质量。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信任读者, 理解读者的需求, 定期征求广大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在细节上强化服务, 满足读者的合理要求。其次, 图书馆的环境、开放时间、服务方式都要改进, 满足读者的期望。加强图书管理主要要使读者在自由的空间里搜集想要的资源和信息, 图书馆还要加大投入,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例如在固定地点放置复印机、打印机等, 一些读者所需的、不需保密的资料可以方便其使用, 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二) 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管理机制。

首先, 要建立科学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图书馆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要求, 创新图书馆管理机制。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和社会发展脱节, 因此, 必须创新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区、本校园的图书馆管理方案, 进而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其次, 图书馆的各部门要做好分工协作, 例如采购部、财务部等对于图书资源采集和投资的安排工作要做好分工, 共同致力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图书馆的生力军, 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图书及文献的管理水平。首先高校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其服务能力和图书检索设备的操作, 转变其管理观念。管理人员要扩大业务范围, 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运用先进理念指导管理工作, 由单一化的服务扩展到多元化的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推动图书馆管理机制的改革。

(四)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图书馆要借助电子平台实现高效管理, 例如, 运用电子期刊和网络检索模式进行资料查询, 读者通过电子终端就可以检索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和图书, 确定文献储藏的准确位置, 提高搜索效率。大学图书馆可以为学生开设一门简单的课程, 讲解“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 使读者了解电子期刊和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 也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形象。图书馆要做好科研类图书和文献的跟踪管理, 为读者提供信息采集、检索、发送、反馈等服务, 进而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管理必须呈现出时代性的特征, 图书馆要加大投入, 保证其优质的环境, 图书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 进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图书馆管理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 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图书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管理理念的提升, 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有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图书文化资源的高效使用。创新图书馆管理策略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有效资源, 为提升全民文化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因此, 必须改进图书馆管理模式, 创新管理策略。本文指出了当前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提升图书资源借阅服务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现代管理理念,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季白剑.论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科技风, 2011 (10) .

[2]彭丹.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 2014.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2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是图书馆信息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献资源,也是图书馆系统的宝贵财富。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费档案、财产档案、人事档案、读者档案、文献采购档案、情报交流档案、重点学科及课题跟踪档案等。高校图书馆档案是对图书馆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全面、系统、真实的记录,具有很强的信息利用价值和信息传播功能,对图书馆的良性运作及未来发展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档案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图书馆档案的特殊性,保障了教师、学生借阅图书的层次、数量、内容等资料的真实可靠,可以为图书馆领导采购书籍文献信息资料及学校领导对今后学生教育方向、教师的教学、科研定位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做好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档案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一套适合本馆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缺乏统一管理,很多文件材料没有进行整理归档,只是杂乱地放在一起,管理混乱,对许多案卷没有进行分类、标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给查找利用带来困难;办公室对

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档案还比较重视,但对各业务部门提交的业务档案没有统一的要求,提交的业务档案有采用打印的,但纸张不统一;有直接手写的,用什么纸张就不用说了。如此的档案资料装订起来很是麻烦,即使装订,也不美观;更不用说电子档案了。

(二)案管理工作不到位

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保存价值。但在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乏专职档案员负责图书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大都是办公室人员兼职,而没有安排专人去负责。众所周知,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日积月累而成的。没有专人管理会使多数应归档的文件散落于不同的经办人手中,最终会导致档案材料的不完整、不系统,这样图书馆的档案工作永远都做不好。二是无专用档案室,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现时的档案材料大多放于纸盒或文件盒中,缺乏保护措施。材料长期堆放,导致文献不断膨胀,这都不利于文献资料的开发利用。

(三)档案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趋势。图书馆是高校的窗口部门,是高校的学术研究中心,图书馆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已成为领导决策、业务工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充分利用好方方面面收集到的档案资料,将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但由于档案意识的薄弱,许多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大都采用了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对图书馆档案资料的利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少利用现存的档案资料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图书馆档案资源的浪费。

(四)档案结构不合理

从档案门类看,许多图书馆的文书档案比重较大,以业务档案为主的特色档案需要丰富; 从档案载体看,纸质档案比重较大,其它载体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小。这样的馆藏结构和内容显然不能适应图书馆业务发展和信息社会化的需求。

二、改进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要解决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的优势和潜能,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使档案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轨道,使档案工作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增强档案意识,健全管理制度。

图书馆全体人员特别是领导同志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图书馆档案工作,深刻认识到图书馆档案同图书馆其他文献信息资料一样也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的同时,要根据《档案法》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文件规定,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业务中的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

保管、档案检索、档案编研、档案统计、档案利用的八个环节制定出档案保管方面的相关规定,这是搞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二)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文件不断增加,档案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档案开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着信息流通不畅、纸张堆叠、查询烦琐、文件归档工作量大等突出问题,形成了档案信息处理的广度和深度与学校教育管理决策的需求差距较大的现象,其信息处理的时间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无法满足具体工作的需要,信息共享程度低,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因此,档案部门对利用率高的档案信息实行数字化处理势在必行。数字化档案建立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检索,其速度和准确性都会大大提高,通过网络终端,用户可以立刻直接查寻到所需的保存在计算机中的数字化的文件内容,不必像过去那样从一卷卷的文件中翻找。同时,档案部门还可以利用网络,在局域网上公布非保密信息,如规章制度、科技成果等,有效增加档案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主动服务的目的。

(三)做好档案信息编研工作。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对其档案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筛选、分析、研究,编制出具有典型性、规律性,具有使用价值的各类档案信息。如根据某项专题或某项实际需求,编制文献汇编、资料文集、专题调研、大事记、简介等。

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可将本馆历年的重要活动加以记录分析整理,编制出图书馆年鉴、图书馆馆史等重要资料。还可根据图书馆的馆藏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创新等有关档案存储信息,编制出《图

书馆使用手册》、《高职院校图书馆入馆指南》等对读者进行宣传教育或作为文献检索课教学使用教材。另外,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图书馆研究职能的不断强化,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可将本馆的科研、学术活动情况,编制成图书馆科研工作实录、图书馆专业论文汇编、科研成果文集等,在馆内外宣传、介绍、交流,提升图书馆档案资源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力。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养和服务理念要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的出现,给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自如应对高职院校改革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育人、科研和服务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档案服务。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工作,也是高职教育工作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今天,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与地位。作为图书馆档案工作者必须迎接新挑战,适应档案信息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努力学习新技术,积极探索数字化档案建设的方式,推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3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78-02

图书馆是公共服务场所,也是我国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的功能是对各种先进的科学技能和知识进行传播,不断促进社会文化建设和人们的文化素养,积极推动我国文化的改革和发展等等。因此,对图书馆管理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在当今时代下的图书馆中,管理工作已经基本趋于成熟,但是在管理改革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手段和措施,为图书馆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保障,进而提高图书馆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一、图书馆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旧的图书馆管理体制还在发挥作用。

在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一部分图书馆在使用过去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那就是封闭式管理,尤其是中西部比较远的城市图书馆中,还在使用过去的管理方式。过去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的要求和人们的需求了,而且过去的手动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都已经非常落后,而且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甚微的。在过去的理念的严重影响下,很多图书馆管理人员都会将图书馆管理改革认为是只要大量的建设图书馆,提高图书馆建设的规模,再增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数量,购买更多的书籍就可以了。这种情况只是对数量的方面进行了提高,而对于质量方面并没有进行良好的考虑,并且图书馆内部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存在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编制上过于盲目和随意,而且在对管理人员进行调配的时候,主管思想的影响也非常大,这些问题都会阻碍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和进步,并使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有所下降,从而造成图书馆的管理改革逐渐走向更加封闭的方向[1]。

(二)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职、权、责不统一。

很多外国的图书馆都属于公益性建筑,而且也是独立存在的,不受政府部门的管理,但是我国的图书馆在建设的时候,就是隶属于国家行政部门的,并且图书馆也是依附在政府管理中的,不具备良好的独立性,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政府部门所决定的,在这个前提背景下,想要对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进行完善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职能、权利和责任都是非常艰难的。

(三)经验管理重于科学管理。

我国图书馆在历经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了非常大进步,而且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是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管理方式还是按照过去的管理经验进行。在过去,中国受到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导致图书馆管理工作都是按照上级的指令进行的,然后直接对指令进行有效的传达,这种方式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也由于上级人员并不具备图书馆管理知识和经验,造成了图书馆管理方式与图书馆的现状不相符的局面。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只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管理,并没有一个非常科学的管理方式,这就造成图书馆的管理改革和发展非常缓慢,甚至停滞不前[2]。

二、图书馆管理改革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直接进行命令。图书馆也是采用与之相同的管理办法,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这种图书馆管理办法没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可言,而且管理非常严格,涉及到的方面也非常广泛,并且管理方式也特别死板,与飞速发展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完全不相符的。在当今时代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有所改变,但是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也根深蒂固,新的图书馆管理体制目前没有制定,进而导致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匹配。

(二)图书馆管理职权划分不规范。

职能、权利和责任的分离是出现官僚主义的主要原因,其也是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发达国家对于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的职能、权利以及责任进行了良好的划分和规定,而且基本都是建立在国家宪法的监督下的。中国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能、权利以及责任并没进行有效的划分和规定,尽管图书馆自身会制定一些工作规范,可是这些规范并不健全。此外,每个图书馆都有着不同的管理规范和标准,这就造成了图书馆管理规范的统一非常困难[3]。

(三)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业务素质不高。

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是管理改革的关键。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关业务的整体水平的优良能够对图书馆管理改革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自从国内的图书馆管理进行改革至今,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的整体水平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对于现代化图书馆管理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以及图书馆的发展和进步,通常都是由于没有非常专业的管理知识导致图书馆管理改革缺乏科学的管理办法和先进的管理思想。

在当今时代中,中国的高等院校虽然已经教育出非常多的图书馆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依然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需求。当前,图书馆大多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等要求普遍不高,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业务整体水平也不高。因此,要想实现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并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物资的使用和浪费,提升管理能力和质量,提高服务意识,就一定要使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要有非常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三、图书馆管理改革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创新图书馆管理体制。

我国发展至今,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渐发展成市场经济,而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社会进步的速度加快了,国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我国图书馆管理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而且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促进下进行的。但由于我国图书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建设发展的,造成图书馆管理措施已经不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了,因此,就必须要对图书馆管理措施进行良好的改革[4]。

在进行图书馆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应对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良好的总结和分析,并将总结出的结果与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管理措施进行对比,并吸取发达国家图书馆管理的先进手段,并将我国的图书馆管理特点加入到其中,进而提高图书馆管理手段。在图书馆管理方面应落实自主管理的模式,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与机关政府之间进行脱离,而且政府机关等部门应对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引导和促进,并不是一味的命令,这样才能够使图书馆管理改革能够顺利的进行。另外,图书馆应该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和体制,并对管理制度和体制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并建立属于图书馆的管理协会,例如公共图书馆管理协会以及高校图书馆管理协会,进而在各个图书馆管理协会的促进作用下,逐渐形成中国图书馆管理协会,并要求中国图书馆管理协会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单独运转。

(二)科学划分管理职权,建立合理、高效的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

1.建立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时代需求的图书馆自身管理机构。

图书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内部的业务、工作、岗位等进行安排,而且还应该针对图书馆用人办法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健全。

2.尽快建立并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

在当前社会中,教育部门对高等院校中的图书馆考核机制制定的非常完善,其可以作为国家公共图书馆的考核机制,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实际情况的更改,进而符合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内容和管理体制。现阶段,国内现存的图书馆都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和特性,因此,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每个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并且考核时间可以自由规定,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形式进行考核等等。对考核合格且优秀的工作人员应进行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就能够促进其它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考核多次不达标的工作人员,予以开除处理,进而提高每名工作人员的学习效率。

3.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应制定高效的竞争机制,使有才华和能力人能够逐渐得到应有的回报,将能力和平时表现比较差的人安排在基层进行锻炼,这样就能够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进而促进图书馆的健康长久发展进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能力和水平[5]。

(三)加强图书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

1.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健康人格的培养。

图书馆中的工作具有服务性质,如果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人格,那么就不会具有服务精神和奉献意识,这样就不能够胜任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应针对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并不断促进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全体工作人员都具有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且还应具有一个非常敏捷的思维,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改革提供鲜活的动力。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要是没有奉献思想和服务意识,那么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想要创新和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一定要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奉献思想和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进步,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和创新。

2.调整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就是指人们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要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创新思想,就必须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认知能力。另外,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和结构逐渐完善,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所以说,知识结构和体系是提升认知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图书馆有关部门就应该针对知识结构和体系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思想,这样就能够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结语: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和建设非常缓慢的话,那么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以说,文化建设能够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伴随时代的不断更替,社会文化和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要,为了能够加快社会进步的速度,就必须要不断发展社会文化。图书馆是社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而且人们能够通过图书馆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以及各种学问进行学习和了解,这样就能够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程度和文明素养。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逐渐加快,人们也充分意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因此,图书馆中的人流量也随之增多,相应的书籍量也应随之增加,这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图书馆应针对其管理进行有效的改革,并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制定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而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更上一层楼,促进我国社会精神文化和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谭舒.区级图书馆服务社区化的策略与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01):122-124.

[2]严兵加强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成都行政(公共论坛),2011(05):220-222.

[3]王佩青.论文化改革发展大环境下基层图书馆的内部创新和社会保障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5):173-174.

[4]周正雄.推进文化改革建设文化强市[J].衡阳通讯,2013(03):141-142.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4

一、更新管理观念, 树立高校图书馆形象

如何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 首先要解决认识方面的问题。有人认为, 实行目标管理是改革的突破口。从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的现状来看, 很多高校服务的主动性较差、服务态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强调读者第一仍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职工管理的角度, 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强化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视职工的意识, 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但要解决职工管理的根本问题, 需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入手。

“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 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通过有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 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 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我们可以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图书馆, 开辟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高校图书馆可综合应用多种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行改革, 更新管理观念是先导。在管理上, 特别需要树立投入产出效益观念、竞争观念、资源共享观念、开放服务观念等。通过更新观念, 改革创新, 树立图书馆的新形象。

二、调整内部机构, 强化服务职能

根据图书馆工作变化的需要, 许多图书馆及时调整业务机构, 精简机构和人员, 有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益。

方法之一:实行采编合一、藏阅合一, 合并调整业务部门, 精减基础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加强服务工作的部门和人员。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把原来的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合并为流通阅览部, 把声像部与复印中心合并为技术服务部, 保留了办公室、自动化室、情报部、采访部、编目部。把原有期刊的采编分流到了采访部、编目部, 另外专门成立了资源共享部。这样将原有的15个部室变为现有的11个部室, 工作人员减少了26名, 员工总数削减了11%, 达到了机构重组、减员增效的目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经过多次调整, 业务部门有流通阅览部、参考咨询部、采编部、自动化部、技术服务部以及科技及古文献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设有5个部:自动化部、采编部、信息服务部、技术部、流通阅览部, 流通阅览部有22人, 采编部只有5人。云南大学图书馆业务部门只有5个: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报刊部、信息技术部, 采编部10人, 将文科文献检索室列入流通阅览部, 理科文献检索室列入信息技术部。

方法之二:根据本馆服务特色和发展需要, 增设新的业务部门。北京大学图书馆设有8个业务部门:采访部、编目部、流通阅览部、信息咨询部、期刊部、古籍部、视听部、自动化部, 新建的视听部只有10人。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业务机构现有7个部: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古籍与参考咨询部、自动化部、数据部, 数据部是为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保证回溯建库的顺利进行而建立的。复旦大学图书馆除设立采访部、编目部、期刊部、古籍部、参考咨询部、视听技术服务部外, 数字化部负责图书馆自动化方面的工作, 将流通阅览服务按学科分为文科读者工作部、理科读者工作部, 还根据国际交换的发展形势增设了国际交换部, 专门负责组织和开展国际图书资料的交换, 并推动人员互访、业务合作和学术交流。

三、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建立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

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从职称管理改为岗位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制, 定岗定编定酬, 竞争上岗, 责、权、利统一。通过改革, 初步达到减员增效、优劳优酬、强化岗位、提高服务的目的。随着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出台,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率先实施改革。北京大学图书馆早在1998年初就向学校人事主管部门提出了定编、聘岗、做双向选择、待遇与岗位联系而与职称适当脱节等一系列改革设想。1999年以学校的岗位设置与人员聘任办法为依据, 制定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岗位聘任目标责任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关键岗位设置与人员聘任实施办法》。逐年压缩人员, 1999年6月实际使用218人, 2000年减至202人。按学校指标实际聘岗178个, 岗位在全馆公开招聘, 分9级给予岗位津贴, 85%有岗有津贴, 15%有岗无津贴。通过改革, 初步达到了减员增效、优劳优酬、强化岗位、提高服务的目的。清华大学在经历了机关管理体制改革后, 推出了岗位聘任和分配改革。图书馆120个岗位分为9档, 40%为重点岗, 60%为一般岗, 通过张榜公布, 每人可申报2个岗, 部主任申请应聘, 实现了竞争上岗、逐年聘任。

在加强内部改革的同时, 也可以采用减少全职工, 增加临时工的做法。根据国外大学图书馆的经验, 图书馆工作人员中, 馆员数量只占很小的比例, 图书馆应大量使用临时工——进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 让他们来承担一般的服务性管理工作, 由此可减少图书馆正式职工的数量, 减少图书馆服务的成本。

四、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开发人力资源

重视图书馆馆长的选拔, 提高图书馆馆长的任职条件。近几年来, 许多高校都改变了过去对馆长学历、职称等要求偏低的状况, 大力选拔图书馆学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担任馆长, 或选拔有学术地位的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馆长。从某种意义上, 提高馆长的任职条件, 对于提升图书馆在大学的地位是有益的。

应该了解馆员的追求与理想, 运用各种手段, 通过各种途径, 有针对性地、逐步地调整馆员的个人目标, 并努力将馆员的理想与高校图书馆的目标结合起来, 实现高校图书馆和馆员的共同发展。这种需求对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荣誉激励的充分运用, 可以满足馆员的自尊需要, 可以极大地激发馆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高校图书馆通过这种激励方式, 让馆员知道自己是出类拔萃的, 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其他馆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五、修订规章制度, 实施新的管理办法

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的管理依据。由新的管理理念而产生新的管理办法, 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必须建章立制, 及时修订规章制度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改革的突破口和体现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大学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末或20世纪90年代初修订的, 早已过时, 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和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如书库闭架借阅、阅览室区分教师与学生使用等必须改正, 使规章制度适应变化的需要, 保持制度的新颖性和适应性。

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在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多数图书馆改革管理方法, 打破闭架和部分开架的管理模式, 实行全开架借阅管理;打破书库与阅览室分离的管理模式, 实行藏阅一体化管理;打破书刊样本与流通阅览本的区分, 开放样本库, 如云南大学图书馆消除了过去怕图书丢失而不敢开放的顾虑, 单本书库向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开放, 古籍也开放;打破严格按文献类型采集和管理的办法, 从实际出发采取书刊一体化等等。特别是随着图书馆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 要想不断解决新的矛盾, 必须作出新规定, 使制度不断更新, 保持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对传统大学图书馆有很大的冲击, 每更新一个自动化系统, 都意味着管理模式的引进和管理方法的更新。清华大学图书馆就是通过更新自动化系统进行图书馆内部机构的调整与改革。许多大学图书馆根据自动化管理的要求修订旧的制度, 增加新的制度, 保持了制度的周期性和实用性。

管理也要创新, 大学图书馆要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是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推出新的制度, 不断改进和完善, 保持制度的先进性和创造性。为了管理改革, 以制度的更新为杠杆, 推出新方法和新举措,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实施制度化管理, 保持制度的科学性和新颖性。

六、建立与加强大学图书馆系统建设

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多年来存在着规模小、图书馆与资料室分散管理、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合并直接促进了大学图书馆系统的建立。目前合并的大学基本实现了“一证通用” (各校区借书证统一或借书证通用) 。1998年9月组建的新浙江大学图书馆, 有一个馆和五个分馆 (科技、文理、农业、医学分馆和之江校区分馆) 。四川大学合并后图书馆分为文理分馆、工学分馆和医学分馆三个部分。南昌大学则将图书馆分为南北两个馆。主馆和专业馆并存的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另外, 如何实现各馆间的文献信息畅通, 软件的统一和系统更新是关键。例如, 扬州大学6所图书馆合并后进行充分论证, 引进新的系统, 并进行新旧系统的转换。随着体制改革和学校规模的扩大, 许多大学已由过去一校区一馆发展到今天的多校区多馆, 大学图书馆从单一的图书馆发展为图书馆系统。

七、多种模式办馆, 向社会开放

长期以来, 各高校独立办馆, 服务对象仅限于本校学生和教职工, 馆藏丰富的资源包括文献信息资源、设备环境资源、人力技术资源等不能为各高校共享和社会充分利用。一方面独立办馆, 难以对外吸引资金, 另一方面图书馆资源浪费, 社会需求又不能得到满足。尽管一些地区大学采取了一些合作的措施, 如对馆外读者有偿服务、试行通用阅览证等, 但仍然设有改变图书馆封闭式管理与服务的模式。联合办馆是改封闭模式为开放模式的一种方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与上海东方房地产公司合作, 东方房地产公司投资50万元在该馆建立了一个先进的计算机教育中心, 由图书馆负责管理, 既作为“东方房地产计算机中心”为公司服务, 又作为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对全校师生开放, 企业与图书馆共建, 双方受益。1996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和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合并, 成立了黑龙江省医学文献信息中心, 一个大学图书馆与一个情报研究部门合并, 这在全国尚属首例。近年, 山东聊城师范学院与聊城市联合办馆, 正在新建的图书馆既是大学图书馆, 又挂牌聊城市图书馆, 将部分向市民开放, 这一新的办馆模式打破了传统观念, 将促进社会办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走向社会。

向社会开放不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驱动着广大民众对文化教育和知识信息的需要, 也是在科教兴国、高教改革的形势下, 大学必须为社会服务的需要。有人呼吁:大学图书馆要开展校内和社会双重信息服务, 服务对象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实行“一馆两制”运营机制。这说明了大学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杨俐, 姜燕.实行目标管理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的突破[J].图书馆学研究, 1997

[2].徐云, 贺仁近.暨南大学图书馆面向21世纪的发展思路[J].北京图书馆刊, 1999

[3].黄玲.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能本管理[J].重庆图情通讯, 2002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5

近年来,伴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壮大,图书馆也随之发展壮大,馆员队伍得到扩充,业务范围不断扩展,更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具体要求,使得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高校图书馆档案同样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好坏程度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还非常滞后,如何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的档案,以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需要。笔者根据目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之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以便更好地为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档案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一套适合本馆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缺乏统一管理,很多文件材料没有进行整理归档,只是杂乱地放在一起,管理混乱,对许多案卷没有进行分类、标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给查找利用带来困难;办公室对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档案还比较重视,但对各业务部门提交的业务档案没有统一的要求,提交的业务档案有采用打印的,但纸张不统一;有直接手写的,用什么纸张就不用说了。如此的档案资料装订起来很是麻烦,即使装订,也不美观;更不用说电子档案了。

2.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

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保存价值。但在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乏专职档案员负责图书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大都是办公室人员兼职,而没有安排专人去负责。众所周知,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日积月累而成的。没有专人管理会使多数应归档的文件散落于不同的经办人手中,最终会导致档案材料的不完整、不系统,这样图书馆的档案工作永远都做不好。二是无专用档案室,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现时的档案材料大多放于纸盒或文件盒中,缺乏保护措施。材料长期堆放,导致文献不断膨胀,这都不利于文献资料的开发利用。

3.档案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趋势。图书馆是高校的窗口部门,是高校的学术研究中心,图书馆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已成为领导决策、业务工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充分利用好方方面面收集到的档案资料,留学生论文 将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档案意识的薄弱,许多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大都采用了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对图书馆档案资料的利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少利用现存的档案资料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图书馆档案资源的浪费。

4.档案结构不合理

从档案门类看,许多图书馆的文书档案比重较大,以业务档案为主的特色档案需要丰富; 从档案载体看,纸质档案比重较大,其它载体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小。这样的馆藏结构和内容显然不能适应图书馆业务发展和信息社会化的需求。

二、改进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档案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记载着高校图书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具有很强的信息利用价值和信息传播功能,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因此,我们的档案水平,而应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既做到能适应今后管理的基础工作,又能尽快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和科学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档案管理水平(1)从思想上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关键。要做好图书馆档案工作,首先要积极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一个单位档案工作开展得如何,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馆领导要亲自抓并主动参与档案管理工作。

只有图书馆各级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明确认识到图书馆档案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给予重视,树立起存档意识,图书馆的档案工作才会有大的起色。(2)从硬软件设施上得到大的改观

在硬件方面,图书馆应当设置专门的档案室,购置专用档案柜及档案盒,并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在软件上,图书馆要指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工作要求细致、严谨,馆领导要将有责任心、有耐心、有经验、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抽调到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同时安装档案管理软件,只有这样,才能把档案录入计算机,建立起档案数据库,这将大大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储、处理、控制、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能力,促进图书馆档案工作的提高与发展,来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应根据《档案法》和国家有关档案文件规定,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馆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档案组织管理和运作机制,不仅要把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文件,而且在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每一个环节上都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保管要求、保护措施和提供利用等方面都必须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和落实各级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个人职责,使图书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做到按章办事、按规操作、有条不紊;做到妥善保管、万无一失。3.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积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图书馆档案才有生机和活力。在开发利用方面,档案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图书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针对网络时代用户对信息需求快捷、方便、准确等特点,档案管理人员应利用现代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和深层次的开发。

二是在图书馆日常管理中,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应配合领导决策,配合馆内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交档案材料,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服务。

三是搞好宣传工作,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档案资源共享是今后的发展趋势,重藏轻用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强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用户真正认识到图书馆档案资料的存在价值。4. 做到科学分类,实行分级管理

(1)高校图书馆因其专业性、服务性、学术性的特点,应不断拓宽档案信息收集范围,适时、准确、全面地做好各类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工作。科学分类就是按照档案部门的要求,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按部门、内容等形式上的异同,分成若干类别。一是党群类。主要包括:上级文件、校内文件、本馆文件、规划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等。二是业务类。主要包括:各业务部门的统计报表、工作日志、各类业务活动等,如:图书馆的采购情况、借阅情况、文献检索情况、课题跟踪情况等。三是人事类。包括图书馆职工档案,如:职工基本情况、工作经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情况,如:机构人员名单、人员调进调出名单;还有职工晋升、考勤、考核,职工培训、进修情况等。四是后勤管理类。包括图书馆的后勤管理、图书馆的建筑、仪器设备等。图书馆的档案收集只有通过科学分类,才能揭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有条理地反映立档单位的历史面貌,便于系统地查找利用。(2)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档案工作并非办公室一个部门所为。图书馆各部门都有其独立的业务范围。图书馆日常管理档案,如经费、财产、人事情况,各级文件的保存情况等,应由馆里指定的专职档案员集中管理; 图书馆业务档案,如文献采购档案、文献典藏档案、读者档案、阅览档案等应由各业务部门分散管理。各业务部门也应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业务档案体系,并随时配合馆里的各项活动,及时提交某一个阶段的档案资料。这样有利于各部门结合自己的业务进行管理和利用,激发各部门开展档案工作的积极性。5.做好档案信息资料编研工作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图书馆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高校的合并、新校址的建立、图书馆的搬迁、各种服务功能的改进等,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及时地根据图书馆的馆藏变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创新等有关档案存储信息,编制出最新的图书馆使用手册、高校图书馆入馆指南等对读者进行宣传教育或作为文献检索课教学使用教材;还可以将本馆科研、学术活动情况,留学生论文编制出图书馆科研工作实录,图书馆专业论文汇编,科研成果论文集等,从而实现对本馆已存档的业务活动记录、科研活动状况、成果等,通过有效形式在馆内外宣传、介绍、交流,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学术中心,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档案也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对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对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国华.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4)2.贾春勤.做好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兰台世界,2006(7)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6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已经正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化技术对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冲击,极大的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因此,现代高校必须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而提高图书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切实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观念和意识还有待提升

从本质上说,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相对新颖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利用现代化设备与技术进行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达到切实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图书馆管理者改变传统的意识和管理,也就是要有相应的意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设备进行图书馆管理,逐步将人工落后的管理方式进行转变。但从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图书馆管理者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意识,还没有在实践管理过程中主动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图书馆的投入相对较少,而图书馆为了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只能不断的增加馆藏数量,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这就导致图书馆管理者没有主动的去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2.设施设备的欠缺

更进一步说,要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发展,这是一项需要完善硬件设施设备作为支撑的工作。换言之,管理者要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先拥有现代信息化设备、系统和技术,才能保证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得以实施。但是,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对图书馆加大资金投入,这就导致图书馆的信息化设施设备欠缺,还无法真正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具体地说,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有了相应的意识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但因为财政等问题,只是在图书编目、采访、登记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而这只是一种相对浅显的层次,还没有真正达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高级形式。

3.专业型人才缺失

另一方面,人才始终是组织机构竞争的核心,是推动技术与管理改革的主要力量。从本质上说,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依旧要依靠人来完成,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操作。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更加苛刻,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熟练的操作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同时要具有相应的意识和理念对管理的方法与模式进行创新。而在当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中,高校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在挑选图书管理人员时通常会选择年龄较大、专业技能较低的人员,这些管理人员还不具备现代化管理的经验与能力,还无法胜任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这就导致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缺乏专业性人才的有力支撑,始终无法取得预期理想的成效。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转变理念和意识,推动信息化建设

当代高校如果要推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发展,其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意识和理念,必须要让相关管理者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才能够引导其主动积极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够促使其原意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一方面,高校应该对图书馆管理者进行积极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素质与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管理者才会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会明白进行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高校应该从对外招收的角度开展工作,也就是要努力招聘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人员成为图书馆管理者。基于此,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才能从内部得到优化,这部分员工的先进意识和理念才能得到传扬,进而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相关管理者才会改变落后的意识和理念,才愿意加大对图书馆的财政投入,逐步完善现代化的管理设备,花费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信息化建设。

2.利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逐步完善设施设备

此外,高校必须要为图书馆配备相应的现代化设施设备,才能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这是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有力保证。但是,高校的经济收益能力是相对固定的,特别是较为普通的高校,其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大多数高校只是单纯的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进行建设。因此,大部分普通高校根本无法加大对图书馆的财政补贴,无法为其配置价格较为高昂的现代信息化设施设备。因此,当代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撑。首先,当代高校可以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以求能够获得政府更大的财政补贴。从本质上说,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的要求,理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次,高校可以尝试从社会渠道获得资金的注入,可以是捐赠与援助,也可以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

3.努力培养专业性的人才

最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专业性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才能实现信息化建设,才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和高质量的阅读体验。特别是在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馆藏资源,节约资金投入,同时为师生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而要推进这项工作更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需要依靠人才的专业知识进行网络图书馆的建设,并逐步实现资源共享。首先,高校需要对在职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要通过培训使其能够熟练的操作现代信息化设备,能够熟练运用新的系统进行图书的检索、查询,进而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其次,高校需要对外招收专业性的图书情报工作人员,要吸收专业技能强、实践能力高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提高对人才的薪酬,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信息化管理团队中。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迫使当代高校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相关管理者必须在实践工作中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能力以及他人的经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效力。

参考文献

[1]向勤.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

[2]曾玉彬,李张敏.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价值工程,2013(29).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7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对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许多新的管理观念与多媒体自动化技术相继出现, 这为图书馆管理提供了机遇, 但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图书馆管理将从一个传统模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现代科技与管理观念蓬勃发展的今天, 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1 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目标的狭隘性

传统图书馆的主要目标是对文献信息的收藏及应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与范围都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因此, 单一的文献信息已无法满足受众的需要。他们要求的是资源共享, 一种能够将各种传统载体文献进行整合、加工、管理和存储, 有利于查询与总结, 节约时间, 提高办事效率的新的图书馆形式。

1.2 服务性的缺失

图书馆的现代化也应该体现在服务上。以前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 图书馆成了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地点。但如今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等原因, 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已经不如以往了。但图书馆依然属于服务产业, 其服务对象依然是读者。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随着图书馆重要性的降低而降低, 未能为读者排忧解难、激发其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 而常常对读者遇到的困难视而不见, 这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3 外界带来的挑战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普及, 产生了新的虚拟网络图书馆, 图书馆的数字化使操作更简单, 使用更便捷, 自由化信息资源存储与传送, 这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在我国, 数字图书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这也进一步要求图书馆管理观念的改革与技术的更新。

2 现代图书馆管理建设的对策

2.1 图书馆“硬件”设施的管理, 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 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契机, 它可以有效改善读者寻找图书信息的速度。通过目录的搜索查询是否拥有自己需要的图书, 然后通过定位搜索来查询图书的具体位置, 这种全部自动化的操作, 有利于提高读者的效率, 不需要再花很多的时间用在寻找所需图书上。

2.2 对管理观念的改革与创新

管理观念的改革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前提, 只有在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 才能在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做到高效、科学。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对图书馆进行分析并审视未来的发展趋势, 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得到发展与提高, 树立品牌意识, 开发个性化、多元化的特色服务, 从而来满足社会各界读者对文献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 提高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竟争力, 使其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 整体性与开放性。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 在图书馆的管理上应该以整个系统的发展为前提, 要具备对社会的服务性与改革创新的超前意识, 在对自身文献信息资源整体性、创新性、个性化的建设过程中, 也要加强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与经验的交流, 从而实现文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此外, 要树立开放观念, 善于吸纳汲取国内外图书馆在管理上的创新经验, 加强馆际沟通协作, 保证图书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人是知识和智力的载体, 人有了知识和智力即可称之为人才,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人才的地位举足轻重。得人才者能够得天下, 得人才者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目前, 读者的信息知识需求日益增长, 图书馆的信息知识提供能力相对落后, 而图书馆员工整体专业素质不够即为主因。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求尊重、理解、关心三位一体, 从而激发人的热情, 使人的需求得到相对满足, 完善人的个性。这样的管理才能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 是具有丰富生命力的管理模式。

2.3 图书馆员工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实现图书馆服务意识的直接手段, 是知识的载体, 是维系文献知识信息与读者之间的纽带与桥梁, 是图书馆文献知识信息的整理者。因此, 对图书馆员工的培养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 正确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充分调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热情、聪明才智及创新意识。图书馆员不是单纯的管理员, 而是系统馆员、知识导航咨询员, 只有具备各项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才能给读者最优质的服务。

第二, 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潜能, 强化图书馆员的主人翁意识, 培养其对图书馆情感上的归属感与依赖感。以不断改革创新的新管理观念为依托, 实现馆际合作交流, 由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向开放的管理模式过渡。通过管理、制度、技术上的不断创新,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4 图书馆管理与数字化图书馆的结合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虽然在便捷等功能上不及数字化图书馆, 但在安全性与稳定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的结合就是一个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过程, 实现取长补短。在文献知识信息的搜集上实现性价比、科学性、系统性、目的性的相互统一, 并通过对文献知识信息的加工, 来提升信息的价值, 方便读者的阅读与理解。

参考文献

[1]姚立新.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04.

[2]黄宗忠.试论图书馆管理队伍的建设[J].山东图书馆季刊, 2012, (03) :82-83.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8

一、在期刊征订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不足与应对策略

1. 期刊征订过程中显现的不足

征订期刊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第一大任务, 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发展, 期刊的征订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不再局限于传统纸质期刊模式征订, 高校图书馆期刊征订已经开始扩展至电子出版物。关于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征订在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期刊征订工作没有合理分配, 这直接阻碍了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电子期刊具有很多优势特点, 例如体积小、具有较大的存储量、存取方便、传播快捷、交流灵活、保存起来特别容易, 在期刊订购过程中对电子期刊的订购数量应当适当增多。

同时, 高校图书馆期刊征订没有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来展开;期刊购置缺乏充足的经费。征订的期刊中, 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必须的, 与读者阅读需求不相符合, 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等情况。

2. 对期刊征订过程中显现的不足的应对策略

应当加强期刊征订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提高整个工作的协调化性, 采购期刊需要把握专业性、层次性、思想性、教育性这几大原则, 并将这一原则落实到期刊采编制度中。对于重点期刊要突出其连续性与完整性。为了使读者的阅读习惯得到满足, 应当突破大纸质版期刊的局限, 向其他形式载体的期刊拓展, 合理配置采购期刊经费, 有效控制出现资源浪费。为了使读者的信息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必须对读者的意见广泛听取, 然后再展开期刊采购工作, 统计好不同期刊读者的借阅次数, 在期刊订购时以此作为重要的依据。如果期刊资源属于数字化形式, 优化网络信息资源十分关键, 加强资源共享工作的有效推进, 将更为快捷、方面的服务提供给读者。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加大力度建设, 在原则上需要把握对社会需求、技术能力优先, 协同开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合作建库、分阶段实施、彰显特色、尽可能不要重复建设。高校图书馆在现阶段的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缺乏规范性, 这对资源共享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由于存在很多重复建设使得很多资源浪费严重。

二、高校图书馆在期刊管理方面显现的不足与相关应对策略

1. 期刊管理中显现的不足

从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工作来看, 显现出很多不足。因为没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导致期刊管理自动化水平较低, 不少高校图书馆依然采用手工的方式来进行建库工作, 造成读者在馆内不能实现终端检索。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配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工作人员, 相关工作人员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十分欠缺, 而且缺乏服务意识, 难以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读者, 往往不能解答读者提出的专业性问题, 造成图书馆的期刊资源难以被充分利用, 出现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也是的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难以上升到新的层次。

2. 有效提升期刊管理效率的相关策略

要想提升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效率, 加强期刊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是很重要的举措, 在科学技术显著发展的影响下, 作为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操作能力, 能够对读者的疑问很好地解答。期刊管理工作的质量深受期刊管理制度的影响, 健全、合理的期刊管理制度是保障期刊管理工作取得质量、形成良好秩序的保障。高校图书馆确实投入了很大精力在软硬件设施方面用于数字化建设, 例如建立多媒体阅览室、加强图书馆服务系统与网络化建设, 但是这些建设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一味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 使得这些设施难以真正发挥效用。所以要结合现阶段的实际需要, 加强现阶段图书馆设施的改进。此外, 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药重视图书管理员的再教育, 使他们具备现代化操作能力, 能够胜任数字化信息背景下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在信息收集分析、数据库开发、搜索引擎服务、专业化分析等方面加强高校图书馆与专业公司、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取得的成功经验。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达到新的水平、突出特色, 取得更好的发展。

结语

对于高校的广大师生来说, 获取信息资源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是重要途径, 所以在图书馆期刊管理方面加强建设至为关键,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存在的不足, 探讨相关的应对举措, 对于促进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9

一中专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现状分析

1. 学生入馆率与财经类书籍阅读率较低

中专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入馆率较低, 学校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不够重视, 图书馆形同虚设, 学生也没有积极主动学习和阅读图书的习惯。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好多学生沉迷于网络, 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 据相关资料统计, 在财经类中专学校中, 学生阅读的书籍中尤其以财经类书籍的阅读率最低, 导致学生财经知识和能力水平较低。

2. 缺少科技含量的信息咨询服务

中专学校对于图书馆的管理重视程度较低, 聘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水平不足, 有些学校聘请的工作人员根本不符合图书馆管理要求, 更不要提科技含量。工作人员对于图书馆管理的专业知识不完善, 不能够进行科学的管理, 难以满足学生的咨询需求, 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学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缺少科技含量的信息咨询服务。

3. 图书资源更新慢, 缺少专业性、系统化管理

很多图书资源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求, 但是却迟迟没有更新, 最新的资料也很难在图书馆里查到, 无论是纸质资源还是电子资源都非常匮乏。很多图书馆还停留在手工化的时代, 图书的借出与还入仍然依靠纸笔记录, 管理系统落后, 不能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 缺少专业的管理系统, 容易导致图书馆管理的混乱和管理效率的低下, 难以实现图书馆管理水平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

二完善中专学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有效对策

针对如何完善中专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 笔者结合当前形势和学校的状况, 从以下方面考虑相应的策略。

1. 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学生阅读书籍

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校应该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书籍。例如, 可以定期开展阅读活动、知识竞赛等来吸引学生,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读书的好处, 培养学习和阅读的兴趣;举办读书大赛、成语大赛等各种竞赛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寓教于乐;为提高财经类图书阅读率, 学校还可以举办财经类专题活动, 宣传财经类书籍的使用价值以及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帮助, 让学生深入理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积极引导学生阅读, 才能有效提高图书阅读量和阅读率。

2. 提高馆员素质, 完善现代技术服务平台

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素质, 完善现代技术服务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 不断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综合素质, 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提高管理员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满足现代化需求;其次, 开展各学校之间图书馆管理员交流活动, 互通有无, 交流工作经验, 吸收好的经验, 摒弃陈旧的管理方式;再次, 完善现代技术服务平台, 开发电子图书馆, 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开发新型的技术服务平台;最后,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中专学校图书馆管理的重点, 在未来的图书馆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提高管理效率, 将图书馆所包含的书籍进行精确概括与浓缩, 通过这种形式来更方便地帮助学生选择书籍, 这样对于提高阅读效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管理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3. 多渠道更新图书资源, 建立专业化内部控制系统

中专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相对于普通大学来说资源较少, 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因此, 多渠道更新图书资源, 建立专业化的内部控制系统, 能够积极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 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快技术的调整和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 建立充足的、及时的文献资源, 不断创新发展, 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例如, 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等。财经类中专学校还要建立专业化的内部控制系统, 对图书馆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三结束语

中专学校的图书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必须充分利用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水平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新时代, 我们必须注重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运用多种方式, 多角度提升财经类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

摘要: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高水平的服务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财经类中专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阻碍着图书馆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财会专业知识的充实。本文综合分析财经类中专学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 为其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

关键词:中专学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对策

参考文献

[1]孙翔.解析新形势下中专学校图书馆的定位与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 , 2013 (10)

[2]梅永松.中专学校图书馆发展困境及出路[J].才智, 2013 (27)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10

一、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期刊采购经费不足。

随着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视, 每年投入到图书馆购买书籍和期刊的经费在不断的增加, 但还是不能够满足读者日渐增长的阅读需求。此外, 投入购买期刊的费用是固定的, 如果投入期刊采购的费用超过固定的数额, 会导致到其他文献资源的采购经费不足。

(二) 管理方式落后, 期刊利用率不高。

在期刊管理服务方面, 管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 在工作中忽视主动服务的重要性, 重视期刊馆藏却没有使期刊得到充分利用, 不能引导读者正确合理使用期刊;在期刊宣传方面不够重视, 许多读者对期刊不了解, 因而不愿意查找期刊方面的资料;期刊管理者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 也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利用, 不利于期刊管理质量的提高。

(三) 专业素质较低, 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对图书馆管理的不重视, 大多数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基本是非专业的, 这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水平不高的问题。其中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 面对读者的咨询无法解答到位, 会给读者造成诸多不便, 导致丰富的馆藏期刊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二、解决期刊管理问题的方法

(一) 合理选订期刊, 减轻经费压力。

公共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 保证了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经费不足压力下, 只有科学合理的选订期刊, 突出本馆特色, 建立有特色的馆藏期刊, 满足读者的需要, 才能使经费用到实处, 保证期刊的有效利用率。

1. 深入调查, 了解读者需求。

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意见箱或者是开通网上建议平台;给读者留一个提供意见和建议的地方, 方便读者提出自己的阅读需要。同时, 还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网上或者纸质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

2. 统筹兼顾, 完善期刊馆藏。

深入调查读者需求, 做好统筹分析, 建立有自身特色并满足读者需求的馆藏资源。期刊选订时, 既要确保重点学科期刊的比例, 又要适当地考虑边缘性学科的需求, 在节约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的制定采购计划, 充分利用期刊经费, 优化期刊馆藏结构。除此之外, 还要适当的采购一些艺术和娱乐性的期刊, 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提高期刊利用率。

1.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加大对期刊的宣传力度。图书馆需要大力宣传期刊, 使读者及时了解期刊的最新动态。如向读者推荐最新期刊、在图书馆内建立期刊最新动态栏、通过网络平台介绍期刊目录、及时更新期刊的到馆情况等使更多读者了解图书馆的期刊情况, 便于他们阅读的需要, 从而提高期刊的利用率。2.扩展沟通渠道, 建立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在网络科技发达的时代, 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微信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中, 带来沟通方式的变革, 其快捷方便的特点深受大众欢迎。为了拓宽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沟通渠道, 图书馆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 图书馆可以及时的给读者发送最新的图书馆资源信息, 通过文字和图片, 向读者推荐优秀的期刊, 使读者对期刊产生兴趣, 增加读者对期刊的关注与了解, 使得期刊的推广工作有效完成, 进而提高其的使用率。

(三)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服务水平。

作为期刊管理人员要具有以下几种特质:热爱工作、责任心强和奉献精神。树立“以人为本, 读者至上”的理念。首先, 对工作要用心, 对读者要有耐心, 服务态度要好, 用语要文明, 并且要热情周到, 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回答;其次, 加强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者业务学习和培训, 提升馆员的专业素质。每年组织期刊管理工作者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 使其工作能力有所提高。还可以组织期刊管理工作者参加图书馆学会以及相关的学术研讨会, 参观其他的图书馆, 学习其他图书馆的优秀工作经验, 创新自身的工作方法;最后, 在日常工作中, 期刊管理人员要熟悉和掌握各种期刊的摆放位置, 能在读者咨询时给出明确的帮助。期刊管理工作者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能够掌握图书的分类体系, 了解期刊的出处, 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咨询服务。

三、结语

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是如今图书馆管理的重点之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各种各样读者的需求, 首先, 图书馆期刊管理者要合理使用期刊经费, 有选择的订购期刊, 优化图书馆的期刊结构;其次, 要加大期刊的宣传力度, 使读者对期刊有更全面的了解, 提高期刊的利用率;最后, 要加强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使其能够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期刊咨询服务。

摘要:本文从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提供几点改进管理工作的对策, 以满足图书馆期刊阅读者的需求。

关键词:图书馆,期刊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京京.对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4 (6) .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重点读者;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c)-0000-00

高校图书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作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高校图书馆相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比较稳定。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的科研人员越发的重要,而高校的教育、科研人员就是高校图书馆重点读者。重点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对象,重点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性很强,与图书馆有着紧密的联系,及时反馈图书馆出现的问题和读者的需求。

1高校图书馆重点读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重点读者是图书馆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并且,重点读者大多是对国家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竞争让科研人员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重点读者能将图书馆资源利用最大化,重点读者对于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重点读者其社会地位大多是比较高的,所以重点读者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宣传价值意义是巨大的。其次是对于高校在社会上的口碑也是有着巨大的影响性。最后重点读者的信息反馈对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因为与图书馆联系最紧密的是重点读者。所以,重点读者的需求是一个高校图书馆需要引起重视的重要方面。高校图书馆相较于很多年前已经在快速的进步中,但是与社会的发展的速度相比还是有很多欠缺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重点读者的管理的问题尤为的突出。

2高校图书馆对于重点读者的管理问题

2.1重点读者的选取对象条件过于严苛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高校图书馆对于选取重点读者的条件过于严苛。并且在选择的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系统筛选,大多是凭借个人的喜好而挑选,不具备读者的大众性。同时在挑选时还规定了一些硬性要求,例如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还需要一定的研究成果等。这些条件成为重点读者的选择的门槛,将一些需要做科研,做学问的读者拒之门外。这为重点读者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这也严重的违背了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2.2高校图书馆对于重点读者的重视度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也随之到来,知识经济成为了世界发展的主流。这意味着读者更容易获得图书馆中的知识信息。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这就意味着高校图书馆的重点读者应该在获取知识信息上更加的容易相较于常规的读者。然而,现实的图书馆服务中重点读者并没有如想象中比常规读者更容易获得知识信息。重点读者往往是非常繁忙的,因为没有针对重点读者制定合理的制度,所以常常会出现重点读者从图书馆借阅的书没有看完就已经到了还书的日期。高校图书馆也没有针对读者实施优惠政策。这些问题充分的显示出高校图书馆对于重点读者的重视度不高。

2.3高校图书馆中管理员的管理业务低下

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普遍较为淡薄,仍旧采用的是陈旧的被动服务管理模式,缺乏创新和活力,图书管理处于死气沉沉的状态。这就需要图书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图书管理真正的管理与服务,从而为大众更好的传播知识、普及文化等提供相应的便利。社会对图书馆员的认同度低、社会存在感少、工资待遇差,图书馆员大多成为各领导安置家属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胜任这一职位,无需入职资格证,无需甄别考试,这样的现状大大的降低了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低下也是造成重点读者在图书馆资源上利用率低下的严重问题。

3高校图书馆对重点读者管理的策略

高校图书馆对重点读者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就是能将有限的图书资源,尽可能的共享给更多的社会行业,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社会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发展,每一个行业都在进步,而高校图书馆中的重点读者大多是各行各业的顶端人物,他们有效的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有利于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要针对重点读者制定合理有效地管理策略。

3.1科学有根据的选取重点读者

高校图书馆在确定重点读者的方式必须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依据,结合高校自身的要求,实施合理的选取方案。并且要做到打破专业、年龄、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来确定重点读者。实行人性化的选取方式给一些特殊人以宽松的限制让其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给其一个享受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机会。只要能够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的进步做贡献的人员,高校图书馆都应给与支持和帮助。高校图书馆在选取重点读者的方式上更加的人性化就是在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当然,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所以高校图书馆在选择重点读者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向专业化靠拢。并且要充分地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极大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选择高校图书馆的重点读者。

3.2制定针对重点读者的服务项目

由于目前高校图书馆没有针对重点读者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所以,对于重点读者的服务力度是非常低下的。那么高校图书馆首先需要制定出针对重点读者的服务制度。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将国际中最前沿的研究资料和动向利用互联网技术向重点读者推广,设置专门免费的窗口方便重点读者的需求。然后,高校图书馆可以针对重点读者适时地进行借阅后的信息交流,这能有便于图书馆及时的了解重点读者的需求。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读者的需求适时地调整服务制度。当然,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点读者应该享有一些有别于常规读者的优惠,例如在借阅的时间上可以适当的宽松时间限制,可以为重点读者开放免费的电子阅览室提供互联网上的最新资源和信息。这样有利于让重点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资源。

4合理管理重点读者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重点读者的身份本就是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所以重点读者不管是对于高校图书馆还是整个社会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重点读者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大大的提升,并且让图书馆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各行各业最新的发展状况,从而有效的调整圖书馆藏书量及知识信息的结构。这样及时有效的调整对于人才的培养及社会人才的储备起着积极的意义。然后对于社会,重点读者是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头羊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并且是带动人才发展的导师。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重点读者的管理工作是一项任务繁重且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这一项重大的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们为之努力和贡献。重点读者的管理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社会的进步及时有效地调整,这样才能更好,更人性化的做好服务工作,因为图书馆的本质就是服务。做好重点读者的服务也是图书馆有效发展的需要,只有更加全面的调整科学的方案才能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淑侠.浅析高校图书馆重点读者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59-61.

[2]余晓玲.重点读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198-199.

[3]何伟泉.论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07:294-297.

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篇12

(一) 、知识管理的定义

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一词在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出现越来越高的频率。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兴管理思想, 是对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其理论已逐步深入到各行业的管理实践当中。但知识管理的定义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最早出现“知识”的概念。《论语》中“知”出现过116次;王充《论衡》中讲到“知为力”, 是人类第一次明确指出“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管理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在1998年, 美国《福布斯》在其发表的《迎接知识经济》一文正式提出“知识管理”这一概念。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 (APQC) 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战略, 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候, 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 并进而将之付诸实践, 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我国著名学者乌家培教授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 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 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 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 通过信息与知识 (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 的共享, 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 以赢得竞争优势。”

(二)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 符合目前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和模式。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 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则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 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从形态上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也称客观知识, 是指人们可以用语言或文字表达, 易于整理、存储、获得和共享的知识;隐性知识也称为主观知识, 是迈克尔?波兰尼 (Michael Polanyi) 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它与显性知识相反, 是指人们长期积累但难以表达或只能用语言表达其中的一小部分的知识, 不易交流和共享, 通常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

知识管理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1、对显性知识的管理, 体现为对客观知识的管理活动;

2、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管理, 因为人是主观知识的载体;

3、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管理, 即对知识变换的管理, 体现为知识的应用或创新的过程。

对显性知识的管理, 即信息管理, 目前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己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知识变换的管理, 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式。日本一桥大学教授、著名管理学家野中几次郎和竹内广孝提出了知识变换的四种模式:

1、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社会化) 。这是在个人之间分享隐性知识, 是知识社会化的过程。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 这是隐性知识“潜移默化”或“社会化”的过程, 师传徒受就是个人之间分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

2、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外在化) 。这是对隐性知识的显性描述, 将其转化为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 这个转化利用的方式有假设、隐喻、类比、会谈等。这是隐性知识的“外化”过程。

3、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合并) 。将现有的、不同来源和性质的显性知识进行合并, 形成新的知识系统, 这是显性知识的“合并”过程。

4、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内在化) 。将企业的显性知识转化为员工的隐性知识。也就是说, 知识在员工之间传播, 员工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 可以将其用到工作中去, 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即个人通过学习、体会等方式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系统, 这是对显性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及特征

高职院校图书馆与知识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的机构, 对知识进行管理是它的主要职能。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应用和交流进行管理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开展创新服务。其管理模式应由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转变为知识管理的模式, 即需要更新传统管理的理念, 汲取知识管理的思想。

(一) 、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1、显性知识的序化

目前, 显性知识的存在形态呈多载体与多元化的状况。书籍、报刊、光盘等各种载体形式并存, 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互补。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就是通过对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评价及序化, 建立起便于检索的知识信息库和基于分类与主题等多角度检索的知识系统, 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知识与信息,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隐性知识的挖掘

隐性知识是含蓄的、难以量化的知识, 常隐含于过程和行动之中。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难以发觉, 而且比显性知识更重要。知识管理的核心内涵, 就是对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利用, 使之转化为企业持续竞争的优势, 以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主要是建立图书馆培养创新管理人才模式、构建图书馆管理创新氛围、倡导馆员培养自我管理的创新意识, 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内化自己拥有的隐性知识, 才能使图书馆的整体隐性知识得到增加, 为读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二) 、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知识管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将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的管理模式, 其特征如下:

1、信息资源的管理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是学校各种信息资源的仓库。信息资源不仅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这些显性的知识, 而且还包括隐性的知识。信息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对文献资料等显性知识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 建立有需求和应用价值的知识库, 从而达到知识创新。另外, 更要重视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发挥, 以实现知识创新、传播与利用的目标。鼓励和奖励馆员通过主动学习新知识, 主动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与他人共享, 使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2、信息技术的管理

信息技术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保障, 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和服务中的知识挖掘、存储、传播和共享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对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和创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 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在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交流和探讨各种问题。网络的建立是知识传递和共享的有效途径, 对于隐性知识的传递、共享同样有效。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支撑知识管理的技术设施, 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

3、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人作为隐性知识的主要载体, 其创造性和创新性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掌握知识的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全面提高馆员的素质和价值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图书馆应加强在馆员之间, 馆员与读者之间、馆员与社会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 指导馆员树立全新的知识服务理念, 激发馆员知识创新的学习潜能, 实现图书馆工作和个人工作的共同提高。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使信息的获取日益快捷和方便。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 高职院校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 面临着管理、服务方式与内容的改变。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必须适应时代发展, 由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 注重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与挖掘, 强调知识创新和共享。因此, 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是自身改革、创新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创新及对策

根据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特征和必要性, 可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一) 、建立数字化的知识信息库

在知识经济时代, 图书馆服务工作要从满足借阅文献需求为主, 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实施知识管理, 就是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分类、提炼、分析、挖掘和推论, 建立便于检索的数字化的知识信息库, 以便开展高效的知识信息服务。在建立知识信息库的过程中, 即要包含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等显性的知识, 又要包含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的隐性知识。根据学生和读者的实际需求, 采用多种导航方式和根据专业学科内容, 开展虚拟咨询服务和垂直化的专业指导服务。

(二) 、建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机制

知识的共享, 有赖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网络的建立。知识网络旨在图书馆内部提供一个通畅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共享与交流的平台。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来看, 建立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机制, 使馆员成为知识的提供者, 同时又是知识的受益者, 鼓励馆员与馆员之间分享自己的知识, 从而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这也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同时, 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建立知识创新和共享的激励机制, 鼓励和支持积极参与知识共享与交流的馆员, 从而提高馆内整体的创新能力。

(三) 、建立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理念

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人是知识管理的关键。针对图书馆而言, 以人为本的管理, 即坚持“读者第一”, 这是传统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但要建立知识管理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除了读者以外, 还应重视图书馆馆员的管理。不能把管人与管理其他要素一样进行管理, 因为人既是知识的载体, 又是知识创新的主体, 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人本管理属于柔性管理,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继续关注学生或读者的需求外.还应充分重视馆员自身的特点及其需求, 增加他们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使其隐性知识得到更好地发挥和利用。为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必须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 激励馆员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 以便发挥他们各自的知识或管理才能, 全面实现知识管理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四) 、建立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建立具有特色的知识管理体系。在其建立的过程中, 需全面、深入地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管理理念, 要理解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基本观点。要提高服务和创新理念, 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功能:1、对传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2、建立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主动培养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3、构建开放型和共享型的知识管理文化氛围。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优化信息资源管理。5、在知识服务过程中, 加强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综合管理, 不断创造新知识。

五、结束语

总之,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在其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必须引进和实施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注重和加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 建立相应的知识管理体系, 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和激励等机制, 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长久发展的管理创新和知识创新。

摘要: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 新兴的知识管理思想和理念, 与以知识管理为主要职能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阐述知识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介绍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及特征, 在指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和提出了知识管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创新及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参考文献

[1]应秀霞.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2) .

[2]石秀春.试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工作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 2009 (3) .

上一篇:在线发布系统下一篇:台湾艺术